时间:2023-10-09 10:53:0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农业生产技术培训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 农机新技术 培训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10-0225-01
农机技术培训主要是指在相关农业部门推广和带领下,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向农民普及农机和新技术的相关知识,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农机新技术培训是当前农机推广工作中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提高农民自身科学素养和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手段。伴随着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农机新技术推广工作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挑战的同时也伴随着机遇,这就需要农机新技术推广部门能够明确自身职责所在,不断加强创新,提升培训成效。由此看来,加强农机新技术培训现状与对策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后续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开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1 农机新技术推广培训工作现状
就当前农机新技术推广培训工作现状来看,农机新技术推广部门通过讲座和新机具展示的培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工作开展,促使广大农民更加深刻感受到了农业新技术和教育水平。但同时也对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培训方式无法有效满足农机新技术推广工作需求,有待进一步完善。
1.1 培训能力薄弱
由于种种客观因素限制,我国的农机推广工作起步较晚,农机技术培训体制还不够完善,无论是培训手段还是措施都要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加之培训师资力量和较为匮乏,导致培训工作开展成效不高[1]。当前农机新技术培训方法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专题讲座、培训班中,或是在现场观看新机展示。对于一些季节性较强、技术难度大的新型农机设备却不能提供更加完善的培训支持,致使农机新技术在推广工作开展中未能达到预期成效,农民采用不合理的农机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农业生产活动的开展,挫伤农民农机新技术应用的积极性。
1.2 农机新技术培训内容单一
现代化农业生产中,为了更好的应对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脚步,农业生产已经不再局限于以往的粮食产出方面,而是经过不断完善和发展,出现了生产、种植和加工等相关产业,促使农业出现了新格局。但是农机新技术在推广培训工作中,却并未同步发展,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耕、种、收几个方面,同新技术脱节,新技术涉及较少,有待进一步完善[2]。
1.3 农机新技术培训经费短缺
对于农机新技术培训工作开展中,经费的支持是尤为关键的,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是无法有效将农机新技术推广工作落实到实处,国家对于农机新技术培训工作重视程度较高,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增强。但是农机新技术培训经费仍然无法满足实际需要,政府出资组织农机新技术培训工作还处在初级阶段,尚无法全面普及。此外,还有部分地区政府财政困难,无法为农机新技术推广培训工作提供专项费用,严重阻碍农机新技术推广工作有序开展。
1.4 农机推广培训人员的素质偏低
农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相应的对农机新技术推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的需要将以往陈旧的知识和技术淘汰,迎合时展需要,促进农机新技术持续发展。在当前很多地区的农机新技术培训推广工作开展中,由于技术人员只是参加过省级农机新技术推广部门组织的培训活动,并未参加过其他农机新技术培训课程,所以自身的综合素养仍然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2 农机新技术培训推广工作对策
2.1 加强资金投入,打造培训基地
农机新技术培训推广工作开展中,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增加培训资金投入,对于挪用培训资金的行为坚决杜绝和制止,营造良好的培训环境。在不同农业生产条件下,构建合理的培训基地,加强培训设施的投入,将农机新技术培训工作落实到实处,促使农民能够掌握更多农机新技术知识,提高现代化农业生产效率[3]。
2.2 更新办学理念,提高人员素质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应该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完善自我上,充分借助先进的网络信息优势整合资源,进一步拓宽农业技术推广培训范围,为后续农业生产活动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培训人员业务操作能力,提高教学水平,促使工作人员能够互相学习和分享经验,提升自身综合素养。此外,在当前市场经济背景下,竞争尤为激烈,为了能够更好的迎合时展需要,应该将更多新式理念融入到农业新技术推广工作中,更好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4]。
2.3 加强合作办学
在提升农机新技术培训能力的同时,还应该架起那个农机和农业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合作,促使培训工作更加有效发展。通过精心调研,寻求合理的方法来强化企业和农机推广部门之间的合作,将更多新知识和新技术传授给农户,促使农户能够获得更为前沿的农业生产技术,推动现代化农业生产活动开展。此外,还应该丰富和完善培训内容,促使培训工作更具针对性。
结论
综上所述,在农机新技术培训推广工作开展中,应该明确当前农业发展需要,完善和丰富农机新技术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法,促使培训工作更具针对性,将更多的先进农业生产技术普及给农户,推动现代化农业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春华.农机新技术培训现状与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3,20(4):227,231.
[2] 岳方建.谯城区新型农民农机技术培训现状与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1):182-182,190.
关键词:三阶段DEA模型;环境效应;随机误差;蔬菜生产技术效率
中图分类号:S63;F32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3)10-0035-05
近10 a来,我国蔬菜产业发展成就十分显著。据农业部农情统计,2010 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 1 900万hm2,相对于2000年的1 527万hm2增长了24.4%;总产量6.51 亿t,相对于2000 年的4.24亿t增长了53.5%。众多学者比如周端明[1]、全炯振[2]、方鸿[3]认为农业经济增长的源泉主要是农业生产要素的增加和要素生产效率的提高。然而,目前我国农业发展具有一个明显特征,即农业经济增长过多的依赖于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的增长。这一特征在蔬菜产业的发展中表现尤为明显。鉴于我国农业生产资源的有限性和过多使用某些生产要素(如农药、化肥等)的环境有害性,这种依靠投入增加的粗放型蔬菜种植方式显然是不可持续的。因此,今后我国蔬菜产业发展必须更多地依靠蔬菜生产效率的提升。
国外学者运用各种方法对农业生产率和蔬菜技术效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Solow[4]运用总生产函数对美国1909-1949年的技术效率变化进行了测量,认为此时期的技术效率变化是中性的。Wilson等[5]对英格兰东部小麦农民的技术效率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利润最大化和关心维护环境对技术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农场规模的提高和信息的检索与技术效率有紧密联系。Bozoglu等[6]运用随机前沿函数对土耳其Samsun省的蔬菜农庄技术效率进行了测量,并且探索了影响技术非效率的因素,基于研究结论,Bozoglu等提出了提供农民培训项目、提高农民受教育程度以及普及信用卡使用等建议。
国内学者运用DEA方法对农业生产率和蔬菜技术效率的测量起步较晚。时悦等[7]研究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并深入分析了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因素。李然等[8]运用Malmquist指数法对油菜生产率增长情况进行了分析。李然等[9]利用三阶段DEA模型对我国的油料生产技术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剔除了外部环境和随机误差影响的三阶段DEA比二阶段DEA效率估计更加精准。国内研究农业生产率的文献很多,但是关于蔬菜技术效率的研究却很少。李勤志等[10]运用DEA方法对我国马铃薯的生产效率进行了分析。张涛[11]同样运用DEA方法比较了中日两国蔬菜生产效率,得出我国蔬菜生产技术效率低于日本技术效率的结论。徐家鹏等[12]运用DEA的方法对我国2003-2008年蔬菜生产技术效率进行了研究,根据东中西和各时区的技术效率情况提出了进行科普教育和普及科学施肥技术等建议。上述关于蔬菜技术效率的研究文献均使用一阶段DEA或者二阶段DEA进行研究。一阶段和二阶段DEA 模型最大的不足是无法剥离环境效应和随机误差对效率值的影响,而环境效应和随机误差将会导致效率估计出现偏误。在现有蔬菜的研究文献中还没有运用三阶段DEA方法对蔬菜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为了剥离环境效应和随机误差对效率值的影响进而更准确的测度蔬菜生产技术效率,了解我国蔬菜生产的资源利用水平,同时为蔬菜生产者提供管理改进、效率提高的依据,本文拟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我国蔬菜生产技术效率进行实证分析。
2 研究方法及数据说明
2.1 三阶段DEA模型
三阶段DEA模型是由Fried等提出能够更好地评估DMU(Decision making unit)效率的方法[13]。第一阶段运用DEA来计算生产者的初始效率。这一过程并不考虑生产者经历的操作环境和评估者遇到的统计噪音的影响。
第二阶段运用SFA方法把第一阶段生产者的效率的变异归为环境效应、管理非效率和统计噪音。SFA回归模型的被解释变量是第一阶段产生的投入松弛变量Sni=xni-Xnλ≥0,n=1…N,i=1…I (1)
xni 为第一阶段第i个生产者的第n种投入, Xn为X的第n列,Xnλ为第i个DMU的第n种投入值在效率前沿面的最优映射。第二阶段SFA回归模型的解释变量是K个环境变量Zi=[Z1i…ZKi]。建立第二阶段SFA回归模型:Sni= fn(zi;βn)+vni+ uni,n=1…N,i=1…I (2)
fn(zi;βn)为确定可行松弛前沿, βn为待估系数, vni+ uni 为误差混合项。假定vni~N+(0,σvn2)反映统计噪音, uni ≥0反映管理非效率。假定uni~N+(un,σun2),并且vni,uni 和 zi之间相互独立。(2)式中的N个回归模型能够通过最大似然法估计出来。每个回归方程中的待估参数为(βn,un,σvn2,σun2) 。 生产投入调整通过第二阶段回归结果构建,方式如下:xAni=xni+[max{ziβn}-ziβn]+[max{vni}-vni],n=1…N,i=1…I (3)
在此式中xAni和xni分别代表调整后和调整前投入数量。式(3)右边第一调整项使所有生产者在同一生产环境中生产,即观察样本中最不利环境。第二调整项使所有生产者遇到最坏的运气。为了计算式(3),我们必须把式(2)中的统计噪音与管理非效率进行分离,这样才能得到每个生产者统计噪音估计值vni。借鉴Jondrow等 [14]的方法:σ2=σu2+σv2,u*=-σ2uε/σ2,σ2*=σ2uσ2v/σ2,ε=vni+uni,E(u|ε)=u*+σ*f(-u*/σ*)/[1-F(-u*/σ*)] (4)
式中f和F分别表示标准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和分布函数。
将-u*/σ*=ελ/σ,λ=σu/σv代(4)式,得到下式的估计:E(u|ε)=σ*{f(ελ/σ)/[1-F(ελ/σ)]-(ελ/σ)} (5)
通过管理非效率的条件估计E(uni|vni+uni) ,我们能够得到统计噪音的条件估计:E(uni|vni+uni)=Sni-ziβn-E(u|vni+uni),n=1…N,i=1…I (6)
公式γn=σ2un/(σ2u+σ2v)表示技术无效率方差占总方差的比重。特别是当γn趋近于1时,说明管理因素的影响占主导地位;而当γn趋近于0时,则说明随机误差的影响占主导地位。
第三阶段重新运用DEA方法计算调整后的数据。由于第二阶段SFA回归中环境效应和统计噪音的影响已被剔除,第三阶段的重新评估能够提供更真实的管理效率。
2.2 样本数据说明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课题组于2011年3月对湖北省嘉鱼县进行的蔬菜农户入户调查。此区域生产的“两瓜两菜”具有很高的品质和很好的口碑,享有“北有寿光,南有嘉鱼”之盛名,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县”。由于我国蔬菜生产逐步由城郊向农区转移,嘉鱼作为典型蔬菜农区生产基地,研究该地区蔬菜生产技术效率对全国农区蔬菜生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在具体农户样本的选择上,本文主要选择潘家湾镇和新街镇的农户,共取得有效样本227户。
本文将涉及蔬菜生产技术效率的变量分为3类,产出变量为蔬菜生产的年收入,投入变量包括肥料投入(元)、土地投入(亩)、劳动力投入(人)。环境变量有户主年龄(岁)、户主的受教育年数(年)、种菜卖菜年数(岁)、与最近集市距离(里)、户主经历、是否加入合作社、有无借贷、是否有技术培训等8个。户主经历、是否加入合作社、有无借贷和是否有技术培训都是虚拟变量,0代表“无”,1代表“有”。
3 实证分析――运用三阶段DEA对227户微观数据的分析
3.1 随机前沿结果解释
第二阶段SFA回归以单边非效率误差组合的半正态假定为基础。第二阶段的分析利用软件Frontier 4.1,结果如表1所示。
管理效率在肥料投入和土地使用过程中差异不大,然而环境因素和统计误差对这两个投入变量的影响很大。在劳动力投入过程中,随机误差的影响不显著,但是管理效率的影响较大。这可能是因为肥料投入和土地使用过程中,加入合作社能够为农户提供较为方便的肥料购买,技术培训能够为农户提高科学施肥技术和科学整地技术。劳动力在农村仍然过剩,过剩的劳动力更加需要提高管理效率。
户主年龄、是否加入合作社对3种投入松弛变量来说都是有利因素。这可能是因为年龄越大的户主成本收益的计算更加了然于胸,因而越偏向于节约生产成本。加入合作社能够减少这3种投入松弛变量。由于合作社为社员提供改良种子、新产品开发、土壤分析、合理施肥用药、农机耕地收割、植物保护、农产品检测和质量控制等服务。社员通过加入合作社能够减少投入的浪费。
种菜卖菜年数、与最近集市距离、户主经历、技术培训对3种松弛变量来说都是不利因素。种菜卖菜年数、户主经历对3种松弛变量的影响与预期理论相悖。与最近集市距离越远就越容易产生投入冗余,造成投入的浪费。这与理论预期相符。这可能是因为与市场的距离越远,市场上的各种信息相对就会不灵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户与市场的联系越紧密,越容易消除市场信息不完全,扩散成本就越低。技术培训会增加3种投入松弛变量的浪费。这可能是由于技术培训政策贯彻不到位或者技术培训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了某些问题所致。这与实际调查结果相符,绝大部分农户反映政府举办的技术培训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反而增加了农户的时间成本和“敷衍成本”。
相对于土地投入松弛变量和劳动力投入松弛变量,环境变量与肥料投入松弛变量的回归系数总体来说较大,显著性较强,即环境变量与肥料投入松弛变量的关系最为密切。这说明落后的施肥技术增加了投入冗余的浪费。提高蔬菜生产技术效率必须改善施肥技术。
3.2 调整前与调整后比较分析
剔除环境效应和随机误差后的技术效率比未剔除时要低,且调整前后农户技术效率结构差异较大。第二阶段排除环境变量和统计误差之后,农户的平均技术效率从0.34变为0.33,纯技术效率从0.60变为0.78,规模效率从0.56变为0.43。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本文纯技术效率调整后上升,而规模效率调整后下降。
蔬菜农户生产规模效率低下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蔬菜生产技术效率的提高。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分别有218户和223户农户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不管调整前还是调整后,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的农户均在96%以上。而处于规模报酬递减和规模报酬不变的农户一共不足4%。这说明蔬菜种植农户的规模普遍较小。这可能是因为传统露地栽培和小农生产方式仍然存在,导致蔬菜生产规模小仍然制约着蔬菜生产技术效率的提高。
肥料投入松弛变量在调整前后始终最大,菜地投入松弛变量和劳动力投入松弛变量较小。调整前和调整后肥料投入松弛变量分别为424.81和325.95,而菜地投入松弛变量和劳动力投入松弛变量不管是在调整前还是在调整后均不足1。经过第二阶段剔除环境效应和环境误差的影响,肥料投入松弛变量有所减少,说明在肥料使用过程中,不利的环境和较坏的运气导致肥料过多使用。调整后的肥料投入松弛变量完全由农户的管理非效率引起,表明目前蔬菜生产要素投入及配置并不合理,技术效率损失普遍存在。
4 结论及建议
本文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剔除了环境变量和随机误差对效率值的影响,通过对嘉鱼县227户蔬菜农户微观数据的分析,揭示出调整前后农户技术效率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环境效应和随机误差确实对生产效率产生了重要影响,因而应用三阶段DEA方法对技术效率进行分析很有必要。
4.1 结论
①户主年龄的增加和加入蔬菜专业合作社显著减少投入松弛变量的浪费,而有借贷和进行技术培训显著增加投入松弛变量。
②环境变量对肥料投入松弛变量的影响最大,不利的环境和较坏的运气导致肥料过多使用。表明蔬菜种植技术效率提高的突破点在于科学施肥。
③蔬菜生产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规模效率低下是目前蔬菜生产技术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④管理非效率加剧了蔬菜生产要素投入冗余浪费,生产要素配置不合理降低了蔬菜种植技术效率。
4.2 建议
通过土地流转或合作经营的方式适度提高蔬菜生产规模,促进规模效率的增长,进而提高生产技术效率;普及科学施肥技术,提高肥效,减少冗余;加强蔬菜生产环节中的栽培管理,合理配置蔬菜生产要素。对于政府而言,落实种植技术培训政策,完善农村技术推广服务系统;引导蔬菜合作社在蔬菜生产中发挥技术推广和集约化经营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端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与中国农业生产率增长――基于DEA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 (12):70-82.
[2] 全炯振.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实证分析:1978-2007年――基于随机前沿分析(SFA)方法[J].中国农村经济, 2009(9):36-47.
[3] 方鸿.中国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研究:基于省级层面的测度、发现与解释[J].农业技术经济,2010(1):34-41.
[4] Solow R M. Technical change and the aggregate production function[J].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57, 39(3): 312-320.
[5] Wilson P, Hadley D, Asby C. The influence of management characteristics on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wheat farmers in eastern England[J].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01, 24(3): 329-338.
[6] Bozoglu M, Ceyhan V. Measuring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exploring the inefficiency determinants of vegetable farms in Samsun province, Turkey[J]. Agricultural Systems, 2007, 94(3): 649-656.
[7] 时悦,赵铁丰.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3-15.
[8] 李然,冯中朝.中国各地区油菜生产率的增长及收敛性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7-31.
[9] 李然,冯中朝.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中国油料生产技术效率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9(8):115-119.
[10] 李勤志,冯中朝,李然.我国马铃薯生产效率的DEA分析[J].陕西农业科学,2009(4):156-159.
[11] 张涛.中日蔬菜生产效率比较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 2004(6):37-40.
[12] 徐家鹏,李崇光,闫振宇.中国蔬菜产业生产技术效率及其提高途径分析[J].科技与经济,2010(6):51-54.
首先,争取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的学习国家关于农机技术推广和培训方面的法规和条例,将农机技术培训工作和培训过程中所需要的经费纳入到地方政府的财政和年度预算中,坚决禁止培训资金用于他用的现象,为基层农机技术培训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其次,强化硬件建设,创建实践型的培训基地。积极的推广培训基地和科技示范区建设,为农民群众展示最实际的应用效果,通过不断强化硬件设备建设,让农民群众能够切实的学习到新技术和新方法,并且能够切实感受到新技术带来的经济效益;最后,强化技能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在农机技术培训过程中,要对农机技术人员业务方面的能力进行提升,并采取多种措施和渠道让农机技术人员学习到最为实用的先进技术。同时还需不断加强农机技术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明确其在农机工作中的重要性。
2农机技术培训工作在现代农业中的地位
农机技术培训工作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直接关系到政府部门在组织经济活动时的力量投入和体制建设等重大问题,而其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地位又是由他的作用体现出来的,因此,我们需要准确的估计农机技术培训工作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同时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对农业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加,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夯实我国农业发展的基础,不断加大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在这些利好条件的促进之下,农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业耕种等得到了较大改善。在这种形势之下,为了切实保证农机安全生产,不断培养出技术过硬的农机设备操作人员和合格的农机驾驶人员,做好农机技术培训工作在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1农机技术培训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在农村地区加强农机技术培训,是推动我国农村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有效措施。最近几年,国家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在农村地区开展农机技术培训,能够更好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增长。同时由于农机技术得到了普及和应用,使得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了提高,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通过机械化耕作,增加了耕地的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从而使得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增强了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加了粮食的产量。
2.2农机技术培训增加了农民收入
农机技术培训提高了农民群众对农机设备的操作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农机的利用率,实现了农业生产机械化,大幅度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首先,农机技术培训直接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农机大户通过培训,提高了机械设备的利用效率,农忙季节耕作的时间变短,农机设备出现故障的次数降低,农机户在使用过程就不会因为农机出现故障需要维修而浪费时间,农业劳作的效率明显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明显增加;其次,农机技术培训能够实现农民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先进的农机操作技术和管理理念,降低了农机设备后期的维护费用,同时,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更有利于节约能源,降低损耗,以较低的成本支出换来较高的经济效益,极大的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成本。同时,先进的机械和操作技术降低了农作物收获过程中的损失率,切实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2.3农机技术培训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
【关键词】农机技术;培训;现状;对策
1农机技术培训的现状
农机技术培训是指对在相关农业、农机部门的领导下,通过多种渠道、方式对农民进行农机技术的普及和培训,使其能够掌握最新的农机技术从而促进我国农业行业发展。可以说是农机培训技术是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关键。但是就目前而言,农机技术的培训工作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培训力量薄弱。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加之我国农机推广工作起步非常晚,因而无论是在方式还是在技术方面,我国农机技术培训工作远不如发达国家。目前农机技术的培训工作仍然停留在讲座、培训班中,这样就会无法针对最新的农机技术设备进行有效的培训支持,使得我国农业机械设备无法被农民们认可。②农机技术培新内容落后、单一。就我国现代化农业而言,农业生产已经不再是以粮食生产为主,出现了生产、加工等新兴产业,形成了新的农业格局。但是农机技术的培训工作更跟不上时展的角度,仍然只偏重于粮食耕、种、收等,缺乏有效的新技术培训机制。③农机技术培训领域不够宽、培训工作资金投入不足。目前农机学校培训单一,多数仍只是培训农用车、拖拉机驾驶员,培训方式跟不上发展,迫切需要拓宽培训领域和创新办学方式。虽然国家非常重视农机技术的推广工作,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但是农机技术培训工作的经费投入有限。而且很多地区的政府财政吃紧,无法提供专项的培训经费,这严重阻碍我国农机技术培训工作的开展。④农机技术培训人员专业素质不足。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给农机技术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技术培训人员必须摒弃以往的知识,结合时代需求,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并采用新的培训方法,提高农机技术培训工作质量。
2农机技术培训的对策
2.1增强农机技术培训力量
在新形势下,开展农机技术培训工作就应当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寻求新的培训工作方法,并结合新理念加大农机技术培训力量,从而保障农机技术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如加强合作办学,保证农机技术培训工作更加有效。例如某地区农机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增加投入力度,充实服务内容,在培育发展农机大户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和引导农民成立农机合作社。同时对农机合作社管理人员、骨干技术人员和一般社员进行了规范性建设、财务管理、机具保养维修、跨区作业常识、农机安全生产知识进行多层次培训,从而农机技术培训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另外,农机部门还应当深入了解当地农机装备结构、农机化科技应用水平、农机农艺结合状况、农机服务体系及机耕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听取农民诉求,收集农民对农机化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农机技术培训工作模式,完善农机化公益体系,将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机化推广与培训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强力推进,集聚新的力量,从而真正提高农机技术培训工作的质量。如建设公益性的农机培训技工学校,使更多的农民能够免费接受培训,真正加强农机技术培训工作的师资力量。
2.2丰富农机技术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质量
农机技术培训不应当只以农业生产技术为主,还应当进行拓展。从事农机技术服务的绝大部分是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在培训中应结合当地实际农业生产情况,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农机技术培训工作的质量。在农机技术方面,相关培训部门应当选择最新且适用于当地农业生产的农机技术,同时还可以结合农业生产活动进行专项培训。比如山东某市结合当地的农产品种植状况,开展了以小麦、玉米、水稻、大豆等各种联合收割机和大型饲料青贮机、根茎作物收获机、免耕播种机等新型农业机械为主的技术培训工作。为了提高培训工作质量,培训人员采取了就近分区、分班开课的方式,并将理论与实践知识结合起来,制订通俗易懂,直观实用的教学方案,除了进行《新型农业机械使用与维修》教材讲解外,还详细分析了新兴机械的使用方法和故障维修方法。而内蒙古某地区针对当地的深松整地状况,开展了以农机深松整地技术基本知识、深松及的使用调试及安全操作规程为主的农机技术培训。或者通过建设甘蔗、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引进先进农机技术和机型,把甘蔗、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变成农民学习农机技术课堂和农民机手相互交流的场所。不同地区的农作物种类、地质等有所不同,在选择农机技术培训内容时应当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从适用于当地的农业机械设备入手。另外,在纯粹的技术培训外,还可以针对农机安全生产政策、法律法规、农机事故案例分析和事故防范措施、农机安全性能知识以及年度安全技术检验等进行培训,尤其是重点做好农机安全知识的培训,保证农业安全生产。如图1所示,农机安全事故每年都有发生,且随着我国农业机械水平的逐渐提高,其事故发生率也在不断的提高。在此背景下,在农机技术培训中,突出安全操作、知识培训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直接影响到农机驾驶人员的技术水平及安全生产的问题,又影响到农民的经济效益与农村的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农民能够安全地开展农业生产,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达到安全驾驶目的。最终加快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并真正提高农民的农机使用水平。
2.3加大农机技术培训资金投入
农机技术培训工作应当具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这样才能购进先进的农机设备,健全农机技术培训基础设施,从而营造出良好的培训环境。当前农机技术培训经费投入不足。这严重制约着农机技术培训工作的开展。况且我国先后出台了一些政策,对农民参加农机技术培训进行经费补助,还有一些省设立了专项财政奖补资金,对取得初级、中级、高级证书的人员,进行资金奖励。因而,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农机技术培训工作的发展,各级政府应当重视响应国家号召,重视加大农机技术培训工作的资金投入。另外,我国还出台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针对这一政策各地政府要积极出台与之配套的措施,利用这一机遇充分调动农民的技术培训热情。如某地农机财政部门事权和财权分开,农民群众先购机、后报账,既保证了农民购机自,又从源头上斩断权力寻租空间,确保了惠农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同时,该政府还免费了开展了农机技术培训活动。这次培训主要是针对贫困户中身体符合有关规定的人员,进行农机操作、农机维护、农机安全知识等培训,考核合格后将发放相应的操作证书。总的来说,相关部门既要重视加大农机技术资金投入力度,还应当从政策、资金方面出发,创新农机技术培训体系,从而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
2.4提高农机技术培训人员的专业素质
在当前形势下,农机技术培训人员应当重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并顺应时展,学习技术培训新方法、新理论,从而创新农机技术培训模式,提高农机技术培训效率。①相关部门应当重视不断加强农机技术人员的培训,使其能够了解到最新的农机设备,并确保其能够把这些技术、知识进一步讲解给农民。例如某地区分别就农机安全事故典型案例及原因分析,《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解读,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等内容,对学员展开培训教学,主要培训人员包括公益性农机人员、科技入户技术指导员、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②农机技术人员要重视不断学习新知识,用理念武装自己,并在工作中不断总结,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农机技术培训的工作中,应当深入了解当前农机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再结合现代化的培训模式进行培训,从而使农机培训更具有针对性、高效性,最终使农民获得更多的农机使用知识,推动我国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这不仅是加快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1]何文中.浅谈农机新技术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10:12~13.
[2]金兰英.农机新技术培训现状与对策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6,20:225.
一、培训目标:计划培训农业实用技术青年农民2万人。惠及全市11个乡镇和2个办事处、148个村、3418个村民小组。通过培训,达到每人掌握一至二门农业实用技术,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和查阅农业信息的基本技能。
二、培训内容:根据全市稻、麦、茶、菜鹅等优势农产品产业和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要求,围绕全省16个主导产业,开展种植和养殖新技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化生产技术、农产品加工与营销、农产品贮藏与运输、动植物病虫害综防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新型农业机械使用、农村环境保护、生态农业等实用技术和文化知识、卫生、环境、道德及法律常识等素质培训。
三、培训方式: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培训方式。培训地点主要以村为主,推行整村推进,可以延伸到规模较大的村民小组,选择有较大活动场所的农户家中,进行培训。其培训方式主要有:一是采用专家和农技人员进村开办讲座、组织学员集中收看农业实用技术教学片现场培训等培训方式,实施面对面、手把手培训。二是通过开展农业科技直通车进村、农民科技书屋等流动和固定的培训方式,围绕重点推广的农业技术项目,结合生产季节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三是会同市电视台、广播电台等联合开办农业栏目,进行长期培训,普及农业实用技术。
市农林局将依托市农广校、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市农业技术培训中心会同技术推广单位,培训各乡镇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所需教师,培训普通技术人员。成立以农业技术骨干为主体的50人左右的农业实用技术讲师团。整个培训按照三部委共同组织实施的“四个一”培训模式,即由市农广校免费为核心农户和参加普及性培训的农户发放一张培训卡、一张明白纸、一本技术手册,并为每个培训点发放一张弱筋小麦生产技术光盘。按作物生育阶段、关键生产技术,开展专题讲座、田头现场指导、农业科技“110”及集市咨询等多种培训形式,分级、分层、分次的开展培训。
市级重点班由市培训承担单位负责,分2期组织培训,主要参加培训对象是承担主讲教师的50名专业技术人员和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国家农业技术人员,培训150人次;乡镇重点班由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具体组织,市培训承担单位派员主讲,主要培训各村农业生产负责人和部分专业大户,举办30期次,培训人数人1000人次;普通班主要在全市148个村、约200个教学点举办,办班400班次,培训农民19000人,每个村民小组3-4人,同时吸纳有意愿接受培训的农户参加。
统编教材:使用的教材为省统编的《弱筋小麦栽培技术》、《水稻生产技术》、《家禽养殖新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动物养殖技术》等和生产流程明白图为主,视听教材以教学光盘和电视片、录相片、幻灯片、各类专业技术光碟等为主。
【关键词】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探索
农业生产活动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机械生产活动,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生产的效益也有了阶段性地提升,农业生产者需要吸收新型农业生产技术,对新型生产任务进行有效完成,使国家农业事业的总体发展水平能够有所提升,同时还需要使农业生产活动充分适应当前的农业市场需求。虽然农业生产活动的发展状态比较好,但是农业生产活动的缺陷也必须要被看到,包括基础设施条件差,生产经费不充足等问题,因此可以通过推广农业生产技术来达到改进农业事业发展情况的需求。
1建设农业技术推广的模式
技术推广人员首先需要创设与当前的农村环境相契合的新型推广模式,通过提升生产技术的实效性来提升农民对于新型技术学习的主动性,对推广模式进行完善的时候,需要对农村区域的农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解,根据经济发展之中的问题来制定针对性极强的推广方案。另外,技术的推广者不能仅仅将技术包装成商品的形式,使农业生产者只能被动地接受新技术,而如果新型生产技术的商业价值过高,反而会使农业生产者拒绝接受新型生产技术,甚至成为技术推广活动的对立面,为了提升推广技术在农民群体之中的受欢迎度,推广主题可以对原有的推广模式进行改进,重新制定技术推广策略,使农民可以先对新型技术带来的好处进行感悟,再将新型技术在农业生产者的群体中被内化,使生产者可以主动地走进技术推广的队伍之中。除了对推广方式进行改进之外,还可以对原有的推广机制进行丰富,农业推广活动之中的很多技术并不是最新的技术,有很多生产技术都是建设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之上,通过创新的方式才能获取,虽然技术的开发者是农业领域之中的技术人员,但是最为农业生产工作的主体,农民才是真正的技术实践者,他们不但可以借助生产活动,对于新型技术的可行性进行检验,同时他们也可以加入到技术创发的团队之中,因此,政府可以建设鼓励机制,鼓励并引导生产者在实际的生产活动中对技术进行创新与升级,提升农民的生产热情,使可推广的生产技术的种类被丰富,技术推广体系更为完善。
2举办农业技术发展协会
除了创设新的模式来作为技术推广活动的前提,推广人员还可以积极地在农村区域创设各种技术发展协会,以便于使培训工作可以更为顺利地开展起来,同时还能强化生产者之间的技术与经验交流。借助频繁开展的交流会议,可以逐渐强化农业生产者的知识体系,使农业生产结构更为合理。过去开展农技推广工作主要通过两种方式:现场示范与召开培训班。然而这两种形式,由于受培训人员的文化水平与综合素质不同,接受能力不同,统一培训或示范的效果就不会得到保证。同时,由于培训时间较短,人员较多,因此,参训人员听得似是而非,看得也不清楚,加之每次受训人员不固定,很难系统培训,这样配套技术就很难掌握。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农技推广工作应将培养农民带头人作为重点,并且应该将素质培训作为重点。例如在每个村选择3-5名文化水平较高、乐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对这些人进行系统的培训,使之真正掌握栽培技术,并能够融会贯通,以达到培养一批农业生产带头人的目的。专业技术协会应始终遵循“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发展方针,把它办成农民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具体工作中,一是创办主体要多元化。可采取农村能人领头办,依托龙头企业兴办,部门创办,村社集体组织领办等方式。二是服务功能多形式。根据农民实际困难开展多形式的服务活动,产销结合服务型、产加销一体型、生产服务型等都是有效地形式。三是政府部门多扶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健全、完善与壮大,需要政府部门加强扶持、指导与管理。
3建设能够保证推广活动有效性的制度
首先政府指导农民组建农业科技推广互助组织,提供技术支持,并对规模大,组织正规的合作组织注入资金,为新技术的推广提供资金来源。互助组织不仅可以使农民有组织可依,从心理方面信任所推广的新技术。同时,有规模的技术推广易于构成产品群,技术成果容易推向市场。其次,政府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业技术推广,为社会力量的参与提供政策保障。政府要加大农业招商投资,引进先进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保障,切实改变以往农业部门只管技术推广,不管售后服务的弊端。一方面农业服务部门应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把培训工作当作农技推广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农经站为依托,配备专门人才组成信息咨询服务机构,建立信息服务体系;同时从省到市(地)到县要增加投入,建立计算机网络,为农民提供种植、养殖等市场供求预测的信息服务和指导;要鼓励广大农技推广人员投入到新的产业技术推广中去,通过试验示范,知识更新,逐步成为新产业的行家里手。
4结束语
本文根据对我国当前农业发展总体情况的了解,对能够提升技术推广的活动开展效果的几种方法进行了研究,开展技术推广工作不仅需要资金支持,同时还需要政府给出积极的政策支持,以便于对推广活动开展的范围进行扩展,技术对于农业生产力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政府需要成为更重有益于社会建设的技术的推广工作给予鉴定的支持。农村区域在开展技术推广工作时,需要强化推广活动之中的技术宣传工作,使农村居民能够有效地获取技术推广相关的消息,以便于更好地参与到生产技术培训的课程之中。
参考文献
[1]高玉荣,战永君.农业推广工作评价的目的、原则与内容[J].吉林农业,2015,(04):52.
[2]关松涛.试论农业推广工作的必要性与策略分析[J].现代园艺,2012,(08):49.
【关键词】农民;培训;方法;技能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实现我国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的全面发展,应加强对农民的生产技能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保障。为此,笔者于对桑洲镇农民生产技能培训需求及制约因素,进行了全面调查与分析,并根据综合情况撰写调查报告。
一、农民对生产技能培训的需求意愿分析
1、农民需要的培训内容
为了全面了解对该镇农民对生产技能的需求程度,笔者调查了农民所期望的培训内容,调查结果。农民期望的培训内容:农业生产技术、市场营销知识、进城务工技能、政策法规、创业知识。农民对培训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生产和市场的刺激,农民对农业生产技术和市场营销知识的现实需求巨大,被调查农民最需要的是农业生产技术,占43%,其次是市场营销知识占26%,农民对政策法规和创业知识的关注度不高,这两个方面的需求分别占13%和11%。农民进城务工技能培训的需求最低,占5%。
2、农民需要的农业技术培训
受访农民对农业技术和服务的需求普遍性排列为:优良品种、肥料农药、机械耕作技术=农村政策法规=产后贮存、加工技术。37%的农民需要优良品种服务,排在第一位;21%有农民需要测土配方、植保技术,20%的农民需要农产品销售服务,机械耕作技术、农村政策法规、产后贮存、加工技术并列第四,有7%的农民需要这些技术或服务。因此,相关部门在技能培训时,应该有针对性进行如何选择优良品种的技能培训、加强农民销售技术培训和测量配方与植保技术的培训。
3、农民的培训意愿
(1)农民对培训方式的偏好。据笔者了解最受农民欢迎有培训方式是参观学习,有28.2%有农民选择该项,其次是课堂讲授与田间示范,分别占调查对象的27.7和27.3%,而喜欢会议形式,电视广播、VCD学习的比重不高,在10%以下,说明农民还是喜欢直观的、能够与实际结合紧密的培训方式。课堂讲授侧重于课程中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阐述、现在课堂讲授都采用多媒体,授课老师灵活运用传统教学方法。得到了受训对象的认可。田间示范、参观学习能够直观地、直接地看所传授技术,对于农民解决种植、养殖等方面遇到的各种难题给与现场指导,是很受农民欢迎的培训方式。
(2)农民对培训时间、季节、地点的偏好。在培训时间上,农民喜欢短、平、快的短期培训方式,选择1天以内的占42.1%,选择2-3天的占37.5%,愿意接受7天以上的培训人仅占6.4%。在培训季节方面,49.7%的样本农民更倾向于根据季节和生产的需要随时接受短期培训,37%有样本农民选择在农闲季节节培训,与农民实际、实用、实效物生产方式有关。按照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来分,尽管其主要收入来源不同但是都倾向于根据农业生产需要随季节安排,从事种植养殖业的农民也喜欢农闲季节安排培训,占有35%,收入来源主要是经商的农民更喜欢随季节安排和随时举办这两种方式,所以在安排培训季节上要充分考虑不同的群体,以便使培训达到良好的效果。在培训地点选择上,农民没有特别的偏好,其他选择在附近的都在20—25%之间,说明由于交通便利,培训距离远近已经不是影响农民是愿意接收培训的主要因素。
二、农民生产技能培训的制约因素分析
1、农民参加培训的热情不高。对于农民生产技能培训现在各级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但是作为农民生产技能培训的受益者,有些农民对培训并不热心,在调查中有些培训很难将农民组织起来。这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农民观念陈旧,小农意识强,小富则安,认为学不学一个样,主观上不求进取;另一方面是农民对培训缺乏信心,认为目前开展的培训对自已并没有多大帮助。 同时部分基层政府和农业部门对农民生产技能培训的认识也不到位,没有精心策划组织开展培训、穷于应付,为数字、为考核而培训。
2、农民没有时间参加培训。影响农民参加培训的最主要因素是没有时间。农民之所以没有时间参加培训,主要因为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往往把培训作为兼学,他们在本村或在周边村务工,他们不愿意放弃务工时间参加培训,特别是农民生产技能培训的效果具有滞后性,而且有些培训的内容缺乏针对性。由于上述原因致使30%的农民没有参加培训。从分类是看,影响因素分为两类, 一是农民个体的因素,包括没有时间,自己不会学。二是培训学校的因素,培训内容不适时、课堂结构不合理、单调,没有根据当地的产业特点来设计课程,来激发农民的学习积极性。
三、完善农民生产技能培训工作的对策建议
1、提高农民培训意识,调动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如典型引路,要做好农民培训工作,首先就要努力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使农民具有现代农业思想,让“科技兴农”、“科技致富”的观念深深扎入农民心中,根据农民怕风险而善于模仿的特点,大力宣传通过参加生产技能培训,培训增产增收的典型,发挥其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典型事例引导农民参加培训。
2、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政府投入是农民培训的实施主体,对农民生产技能培训需要有实质性的投入,通过政府“买单”来调动农民培训的积极性,实现培训投入的的长效性。在一些发达国家,农民培训的经费主要由政府来承担。如该镇近几年通过对茶农的茶叶加工培训、农民信箱培训、高山蔬菜的培训全部委托成人学校完成。强化服务。在投入资金的同时,政府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农民培训工作的统筹管理上。尤其是确保农民培训信息渠道的畅通。调查显示,当前农民培训工作在信息上存在选择性,并不是向所有农户。信息的不畅通影响了农民参加培训的机会。充分利用广播、手机短信、电话等扩大培训宣传。政府可以通过组织农户报名,登记农户信息。
3、培训时间形式多样、培训时间不宜过长。按照形式要活、渠道要通、针对性要强的要求,采取课堂讲授、田间示范,参观学习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本着农民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原则,努力搭建符合农民要求的培训方式。田间示范是以从事生产农民作为培训对象,以田间为课堂,辅导员与农民面对面的交流,现场教学,学员边学边会边做。通过做给农民看、解决农民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农民主要想通过针对性、时效性、专业性的短平快的培训方式解决现实问题,所以,培训时间不宜太长,建议培训时间1—2天为合适。建议把农民学历教育与短期的生产技能培训分开,学历教育应是长期的,提高综合素质为目的,所应根据培训目的的不同安排,在培训时应根据农业生产需要或在农闲安排培训,教学时间上应根据农时确定培训时间,采用农民来说更容易接受,培训好的方法。
4、要着重抓好核心农户的培训。由于农民的农业生产技术绝大多数是向左邻右舍有经验的农民学习,这样看得见、摸得着,风险小。因此,开展以大户为龙头的核心大户的科技培训是解决当前农业科技到户率低、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的重要措施。要在面广、量大的培训工作的基础上,选拔一部分一定基础的骨干农民有重点的开展技术培训,再由这些农民做给左邻右舍看,进而吸引他们学着做,还有要重视普通农民的培训,增加培训机会和培训次数。
5、充分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现在“家庭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村改革的一大成果,是亿万农民的一个创举,中央强调国家在农业基础实施、技术推广、培训、农产品营销等方面的优惠扶持,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通过培训对农民生产技能进行针对性培训,以此来提高生产技能,优化市场反应。
关键词:农机技术推广;现代农业发展;关系;协调路径
近年来,我国农业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实践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不仅可以促进农业技术成果转化,同时可以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水平,进而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可以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提高农业的综合能力,进而为现代农业构建一个绿色农业新蓝图。
1农机技术推广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关系
1.1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在我国农业实际生产过程中,开展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可以实现先进农业生产技术以及先进农业生产机械的有效利用,使农业生产具备更高的效率,转变过去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在提供农业生产新技术的同时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与此同时,要想使农业向着现代化的方向转变,就必须做好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工作,在现代化理念基础上大力开展机械化操作,从而使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能够满足时代的需求,使农业经济得以全面建成并且良好发展。
1.2推动农业综合能力发展
要想使农业经济得到良好的发展,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农民获取更高的农业生产能力,对现代化的农机技术进行大力推广,进而做好农业各种先进技术的传播工作,帮助其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使其充分掌握农业生产的特点,了解其规律,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进而使农业生产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1]。此外,还需对各种新型的农业技术进行不断拓展以及应用,使过去传统的农业面貌得以改善,进而提高农业创新发展的活力,帮助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
1.3构建绿色农业新蓝图
只有不断转变农业理念,才能使农业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现代农业对绿色农业需求量明显提升,因而,在实际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必须做好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对绿色农业发展模式进行广泛推广,将自身农业发展观念进行不断转变,从而紧密结合农业生产以及社会发展,将环境污染防治以及农业发展进行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农业理念,打造一个完善的绿色农业发展模式,促进未来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2农机技术推广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协调路径
2.1融合发展理念
在未来,农业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便是现代农业发展。在农业现代化发展理念基础之上所建立的农机技术推广模式,应当与农业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契合,紧密结合农机技术推广的理念,充分考虑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以现代农业技术作为实际推广过程中的一个重点。对农民做好技术培训工作,为其讲授各种全新的农业理念,对其分析当前农业发展趋势,进而制定一个完善的农业生产计划。结合实际农业生产情况,将农业市场化信息进行紧密结合,对新型农机技术进行充分利用,使生产力得以不断发展,一方面使农业生产向着科学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使市场对农业产品的实际需求得到不断满足,使农业生产的经济发展格局得以不断改善,进而促进新型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2.2拓展农业服务领域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必须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宣传并且推广农机技术,不断扩充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实际内容,对其技术引领方法、技术引领途径进行不断拓展,进而使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具备更为广阔的覆盖面[2]。与此同时,农机技术推广工作还需充分利用政策优势以及管理优势,与相关农业部门积极开展合作,进而改善传统推广模式。此外,还需做好农业发展理念的利用工作,对各种有效的发展信息进行不断提炼,在推广时充分考虑农民实际需求,促进农机与地方农艺结合,提高农民使用农机的积极性。
2.3构建新型推广体系
对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进行充分利用,从而构建一个全新的农机推广体系,对“互联网+”这一发展理念进行充分利用,通过网络传播农机技术,在网上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同时培养现代化农业机械以及信息化农业技术人才,扩展农机技术推广渠道,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1.1样本来源
1.1.1调查方法。对安徽省巢湖市两个农业大县(和县、含山)的470位农民进行问卷调查,最终收回421份有效问卷,有效率达到了89.8%。
1.1.2样本概况。在被调查者中,男性322人,占68.6%;女性99人,占31.4%。年龄结构主要集中在50~60岁,50岁以上的278人,占66%;其他年龄结构的143人,占34%。被调查者都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家庭收入是务农与务工并兼,其中务农的主要是以种植业为主。被调查者中,小学及不识字的农民占72.4%,初中程度的占20.7%,高中程度的占5.0%,大专及以上的占1.9%,平均受教育年限是5.1年。农民整体的受教育程度偏低。在被调查者中,84.2%的农民听说过现代农业技术,只有15.8%的农民没有听说过现代农业技术。在被调查的421位农民中,78.3%的人乐意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只有21.7%的人不愿意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
1.2研究方法
1.2.1模型选择。由于农民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意愿是一个二元因素选择变量,所以选择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农民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意愿的因素。设农民愿意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的概率是P,其中P的取值范围是[0,1],则1-P为农民不愿意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的概率。对P进行Logit转换,即定义logitP=ln[P/(1-P)],易知logitP的取值范围为(-∞,+∞)。以logitP为被解释变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logitP=α+βiXi,可得下列公式[2]:P=1/{1+EXP[-(α+βiXi)]}式中,P表示农民选择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的概率;β表示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i表示影响因素编号;X是自变量,表示第i个影响因素;α是常数,表示回归截距。
1.2.2变量设定。影响农民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意愿的因素是多样的,通过对和县和含山县农民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了可能影响农民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的因素,具体包括农民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对现代农业技术的认知度、家庭收入、农民培训与需求的一致性、家庭种植面积、种植年数。在此基础上设定变量,各变量及其含义为:①是否愿意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是=1,否=0;②年龄,20岁以下=1,21~30岁=2,31~40岁=3,41~50岁=4,50岁以上=5;③性别,男=1,女=0;④受教育程度,5年以下=1,6~9年=2,10~12年=3,13年以上=4;⑤家庭收入,5000元以下=1,5001~10000元=2,10001~20000元=3,20001~30000元=4,30000元以上=5;⑥种植面积,0.20hm2及以下=1,0.27~0.40hm2=2,0.47~0.67hm2=3,0.67hm2以上=4;⑦种植年数,5年以下=1,6~10年=2,11~15年=3,16~20年=4,21年以上=5;⑧对现代农业技术的认知度,是=1,否=0;⑨农民培训与农民需求的相符度,是=1,否=0。
1.2.3模型假设。假设一:农民的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等自身特征影响农民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的意愿;假设二:农民种植年数、种植面积、个人总收入对农民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有着重要的影响;假设三:农民个人对现代农业技术的认知以及农民培训是否符合农民实际需求等其他相关因素也会影响农民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的需求。在以上影响农民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的解释变量中,预期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种植面积、对现代农业技术的认知度、接受教育培训模式是否符合实际需求对农民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需求具有正向影响,年龄、种植时间对农民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需求具有负向影响。
1.2.4数据分析。采用E-Views3.1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设置选定变量标准水平为α=0.05。
2结果与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McFaddenR-squared的值达到了0.889637,说明数据对BinaryLogistic模型整体拟合效果较好,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且LRstatistic(8df)的值达到了393.2925,Probability(LRstat)的概率为0,说明模型建立有效。根据logistic函数的意义,用比数比(OddsRatio)解释模型中变量即Exp(B),它表示其他因素不变时该解释变量发生一个单位的变化所引起的比数比自然对数值的变化量。在该模型中,比数比表示的是农民愿意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概率与农民不愿意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的概率之比。变量性别、年龄、农民培训与农民需求的相符度对农民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的影响非常显着,而变量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种植年数、种植面积、对现代农业技术的认知度对农民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的影响较显着。同时还可以看出,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种植面积、农民对现代农业技术的认知度、农民培训与农民需求的相符度的系数都为正,说明这几个变量对农民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的影响是正影响,这和初期的估计一致。性别这一变量的系数为2.199755,其概率为0.0824,对因变量在0.01水平上具有极显着影响,即男性较好,这是因为男性在接受现代技术方面的心理比较开放,更加愿意并且也更加容易接受现代农业技术。受教育程度的系数为1.706778,概率值为0.3967,对因变量在0.1水平上有较显着影响,即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民,获取信息的途径越多样化,对新事物的认知水平也有提高,接受新技术掌握新技术的能力比较强,他们能够认识到现代农业技术对农业生产的高效、高产作用,相对来说也更加愿意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变量农民家庭收入的系数为0.381884,其概率为0.6831,在0.1水平上具有极显着影响,说明家庭收入越高的农民支付能力越强,他们会比较乐意拿出收入中的一小部分来支付培训费用,通过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来达到提高农业生产的作用。变量种植面积的系数为0.855012,其概率为0.3022,在0.05水平上影响显着,种植面积越多的家庭越倾向于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因为种植面积越多的农民,农业生产越是高产农民收入越是乐观,所以培训的效果对种植面积多的农民有着深远的影响。变量农民培训与农民需求的相符度的系数为7.472032,其概率为0,在0.01水平上影响显着,农民培训若是符合农民需求的,能够给他们带来实效的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农民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的可能性也会比较大,因为这直接和他们的收入有很大的关系。农民对现代农业技术的认知度这一变量的系数为0.318436,其概率为0.0320,在0.05水平上影响较为显着,农民对现代农业技术的认知度越高,他们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的积极性越高,因为认知度越高的农民其对新技术比较关注,了解颇多,能够认识到现代农业技术会给农业生产带来高产、高效作用,所以这个群体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的积极性也相对较高,农民的意识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农民具体的行为。由表1还可以看出,变量年龄、农业种植年数的系数都为负,说明农民的年龄越大,小农意识和传统观念比较强,对新鲜事物具有抵抗情绪,认为自己的种植经验可以为农业种植提供帮助,他们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的愿望很低甚至会有抵触情绪;相反,年轻人对新鲜事物的关注程度比较高,更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农业种植年数越久的农民越不愿意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因为他们认为自己长久积累的种植经验足够为农业生产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