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9 10:53:0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儿科护理教学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情景教学 多媒体课件 学习 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c)-0194-01
职业学校的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差,面对陌生的专业理论,难免感到困难枯燥,缺乏学习动力和学习方法。针对这种情况,采用情景教学法和多媒体课件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已成为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方法。
1 运用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
情景教学法是以情景性认知理论为基础,引导学生借助情景中的各种资料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让学生将学习技巧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亲身体验完成从认识目标到达到目标的全过程[1]。
1.1 运用好设问,引导学生的探索欲
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存在一种潜在的好奇心,作为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提供病历、展示疾病临床表现后,把握好时机,巧妙的运用设问,把学生引导到对问题的探索欲上来。例如:在讲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时,开始可以以案例的形式创设情境,使学生对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使学生对佝偻病的骨骼改变有形象生动的认知,再抓住时机提出对病因和发病机制的问题进行讨论,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其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便可顺水推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讲解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在情景中轻松自如地理解并接受新知识,逐步突破难点,使之掌握教学中重点甚至难点知识,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2 情景设计要灵活和新颖相结合
情景教学法要设计的灵活新颖,讲授时要启发、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彼此联系起来,让学生主动学习思维的方法,使学生深度探求知识,对知识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例如:在讲授肾病综合征时,不是按序的把病因、病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简单的罗列,而是创设一个情景,给学生展示高度水肿的肾病综合征小儿的图片,以图片上的临床特征为出发点,将临床表现和病因、病理有机的联系起来,抓住该病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关,引起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为主,致使大量蛋白外漏。主要的临床表现—大量蛋白尿,以此为中心推导出另外三个症状:低蛋白血症、全身高度水肿、高胆固醇血症,在治疗中指出该病与免疫因素有关,所以糖皮质激素是本病的主要治疗药物[2]。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学生对枯燥难懂的知识产生兴趣,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可见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运用情景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使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极大的提高了儿科护理学教学的效果。
2 多媒体课件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和学校硬件设施的配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模式已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手段,使得护理教学模式有了长足的发展。护理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能使课堂讲授变得更立体,教学内容更丰富,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提高了课堂时间的利用率,增加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
2.1 多媒体课件丰富了教学内容,促进师生良性互动
多媒体技术能综合、及时地处理多种形式的信息,如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和视频等,可以根据授课内容及授课要求,事先将授课过程设计编排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将板书、挂图、录像等集中到课件里,使内容丰富而详实,节省了板书、幻灯、挂图的时间,缓解了学时少、教学内容多的矛盾,加快了知识传递速度,加大了课堂信息量。同时多媒体课件在以教学大纲为基础的同时,随时更新,穿插本学科新技术、新知识,从而增加学生学习兴趣[3]。多媒体课件帮助老师节约了时间,使学生思路易于集中在课件内容的变化上,老师与学生思路上的一致性使得师生间可以形成良性互动,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回答更有的放矢,及时准确,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2.2 多媒体课件使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若没有感性认识为基础,学生只能纸上谈兵。多媒体教学可以将临床的实际标本图片、患者的典型症状、体征直观地展现在同学面前,提供了大量具体的临床信息;对教学中机制复杂、难度大、实验成本高、罕见和难以实体操作的内容,都可以通过教学课件中逼真的实物图像、三维动画模拟演示等,使学生很快地将理论联系实际,获得感性经验[4]。学生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教师还可以重复或节选播放,将实践和理论知识分解并穿插讲授,直到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知识点。
著名物理学家韦斯科夫说:“科学不是死记硬背的知识、公式、名词,科学是好奇,是不断发现事物和不断询问‘为什么’。科学的目的是发问,他主要是询问的过程,而不是知识的获得。”因此,教师利用情景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法,把学生带入情境或是实例的展示,让他们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中探求新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匡萍.情景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运用技巧.
[2] 王瑞儒,马中富.农村急诊医学培训教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4).
[3] 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的体会[EB/OL].
关键词:儿科护理;教学现状;调整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9-0009-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9.004
一、二孩政策下儿科护理教学现状调整
(一)教学法改革
在儿科护理学的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采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以及情境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改变以往的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手段,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这种非“满堂灌”的教学手段,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水平,学生在临床中的实践能力也有了极大的提升。
(二)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优化
伴随着当前医学教学模式的改变,护理学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疾病预防和治理,而是要以患者为本,在护理中结合心理学、教育学等多重知识为一体的模式。今后全社会都会注重儿科疾病的预防,保证儿童的健康。所以,儿科的护理学的教学应该多加强在护理评估方面的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对于疾病的防治方面。
由于护理教学目标的改变,因此,护理所用的教材以及教学内容也要进行改变。目前,儿科护理教学主要内容已经从之前的疾病护理,过渡到现在的儿童健康的各个角度,逐步完善儿童的保健指导方面,特别加强对于儿童心理问题发育方面的知识。此外,为了让学生能够适应当前复杂的社会,在教学内容中,开始增设关于儿科护理的法律内容。
如何将学校的实际教学和临床护理巧妙地链接起来,这是学校进行临床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所在,现在的新版教材,越来越和国内外的护理发展趋向于一致,目的一是为了适应国内的一些相关的政策,使得教学内容和护士的一些执业考试相连。二是为了学习国外的一些先进的临床技术,学习一些儿童护理的新知识,这样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范围,而且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更多国际性的护理人才。
(三)教学技术改革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现在被运用到教学中,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图形、视频动画以及声音文件等,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教学中教师用口述的方式难以讲清楚的问题,通过多媒体可以形象地展示出来,更加得直观、贴切。可以逐步录制更多的护理精品课,供给其他教师进行参考,学生课下学习等。目前,已经建立了儿科护理学的精品课程、网上课程,教学方式单一的模式已经不复存在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弥补了教学中出现的教学困境。运用这个庞大的网络资源库,可以有效地扩展学生的视野范围,让学生学习到更多、更为丰富的儿科医学护理知识。与此同时,也可以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网络互动交流,促进教学相长。另外,还有一些课件、医学机理等,都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制作,如制作一个小儿心脏发育的形成过程,血液循环系统的制作等,这些都能够作为非常好的护理素材保存下恚以备今后的使用。
(四)在见习和实习资格上的改变
儿科临床护理实习这是护理教学的实践部分,也是学生在学习完护理知识后进行临床的一个关键的环节。怎么样在最短的时间当中,让学生将自己所学习到的护理知识运用到临床中,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所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顺利地在护理中施展自己的才华。
在儿科护理中,见习、实习方面的改革也在悄然进行着,针对在见习、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如见习课程设置有某些问题,见习、实习生的学时比较短,而实习人数较多等方面的问题,做了详细的分析和思考,并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了改革,解决实习的相关问题。
二、二孩政策下儿科护理教学的建议
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儿科护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运用了各种教学手段,这有着极大的意义。
不过只是单纯依靠教学方法的改变,却没有改革课程的评价方法,这样收到的成效甚微。
在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中,作为教师,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知识内容,教学的主要目标,如何通过教学将这些知识内容有效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真正掌握教师所教的知识,这是很重要的。
首先,教师应该弄明白要通过何种评估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估,如通过何种考核的方式和内容,这对于学生的学习也起着决定的作用。
其次,在教学技术的变化中,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得以往传统的教学变得更加得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缩小了理论护理教学和临床实践之间的距离。
最后,通过运用一些精品课程、网络课程,可以有效地减少不必要的人力资源,优化网络平台,让更多的学生在网络中获取到课堂之外的护理知识,提升个人的素质。真正实现护理资源的共享。
在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运用多媒体也有着一定的意义。由于学生的扩招,导致了临床教学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逼真的病房模拟环境、模拟社区等形式来实现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在见习、实习的改革中,除了要增强教师带学生的质量,还要逐步改革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兴趣,建立一些见习场所,让实习生多接触一些患儿,积累经验,加强关注儿童的健康成长的评估。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职院校;儿科护理教学;应用
“翻转课堂”作为来自美国的舶来品,以其创新、科学的实践活动与教学技术影响着我国学生的学习环境,进而引导我国学生形成自觉学习、善于质疑、独立思考的优良习惯。该模式的提出不仅能有效提高教师的课堂效率,同时也为我国高职院校儿科护理教学打开了新思路。儿科护理是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其在临床护理中应用的广泛性,使其在教学中尽快提高课堂质量、激发学生积极性、保证学生考试过关率等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翻转课堂”如何正确应用于儿童护理教学,就成了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与意义
1“.翻转课堂”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现代的智能信息技术为工具,让教学任务在课外同样可以完成。而在日常课堂中,教师则起到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内容消化的作用。“翻转课堂”最大的优势在于,其不仅使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位置发生改变,增进了师生彼此间的交流沟通,同时对于教学时间也实现了最大程度的合理分配。[1]2“.翻转课堂”最常用于高职院校专业性较强的课堂教学中,其教学方式最符合高职各学科教学的特性,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有力的保障,课上和课下都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专业知识与动手能力的学习;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心理特点出发,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更加具有针对性和专业性;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知识素养,为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力强、素质高、综合能力优秀的教师团队。
二“、翻转课堂”应用于儿科护理教学的必要性
1.有效推动儿科护理专业进一步发展。儿科护理属于理论与实用程度较高的专业,因此,该专业采取的教学方式必须对知识理论与实践能力都具有针对性。将实际的工作内容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正是翻转课堂最大的优势之一,其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课下线上学习”,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校教育成本的投入,同时显现了互联网的优势,帮助学生提前融入到儿科护理的工作岗位中。2.促进儿科护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儿科护理作为临床护理中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其护理技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在一直进步。然而,愈加细化的护理方式与专科设置,使得许多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显得较为困难,尤其是年轻教师,难以真正用书面或口语为学生进行个别护理问题的讲解。[2]所以,将“视频”引入到课堂中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许多教师解决了这一困难。教师可将较为复杂的护理问题制作成视频、动画等形式,以较为直观、生动和有趣的方式为学生进行课堂教学,不仅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同时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可快速适应工作岗位。高职院校设置的各专业一般都是以“实用”为原则,知识理论的学习也是为了指导学生能快速适应工作岗位。作为儿科护理专业的学生,技能专业、可操作性强、知识应用能力较好是基本的要求。因此,如何又好又快地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其进入医院后能尽快适应儿科护理工作,成为了当下高职护理专业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应用翻转课堂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经之路。
三“、翻转课堂”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对策
1.课堂教学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先进的信息技术是进行翻转课堂的必要支持,因此,高职院校首先应实现“网络入校”,在学校各区域内覆盖宽带、无线,并在各教学课堂中设置多媒体、计算机等信息设备。其次,高职院校应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中,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资金,以保证翻转课堂能最大程度发挥其教学作用。对于儿科护理教学则要重点投入信息技术的建设,如利用多媒体教室对儿科护理重难点进行集中的讲解;微视频可用于对儿科护理中的病因、护理方式等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微博、微信等形式则方便学生课下用以讨论交流等。高职院校只有真正落实网络畅通,才能保证翻转课堂的正确应用。2.正确使用“微课”激发学生兴趣。儿科护理的学习效果关乎着孩子的生命健康,因此,教师必须将护理中的常见疾病、基础操作技术、护理与沟通技巧全部教给学生,以保证学生不仅能将知识吸收消化,更能将其灵活应用到实际当中。然而,医学知识的学都是严谨、枯燥的,伴有着大量难以理解和学习的医学名词与治疗技术,依照原有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不仅无法达到教学目的,同时也容易使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大力实施翻转课堂,利用“微课程”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将学生不易理解的护理技巧、沟通方式以及临床病症等重难点内容,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制作成时间短小、内容精悍、形式有趣的微视频;将课堂上难以触及到的儿科护理知识分化成学纲、学习目的、学习过程、学习方式以及最终结果,以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视频课件,让学生在课下可以反复学习、观看,进而帮助学生理解儿科护理中的重难点、易混淆点。[3]利用微视频形式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时,教师既要考虑视频的直观性、趣味性,更要注意视频制作的针对性、专业性以及逻辑性。3.将多种学习方式与微视频进行组合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方式虽然是以微视频为主,然而多种形式协作才是翻转课堂正确应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翻转课堂想要发挥自身最大程度的作用,只靠教师是无法实现的,其中还需要学校、网站人员、教育与心理学专家、各网络软件的开发者等多方面的通力合作。另一方面,翻转课堂也无法只使用微视频进行教学任务,想要真正提升儿科护理的教学质量,必须依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将多种教学方式与其相结合。比如,利用网络独有的实时交互性,在微视频的教学内容播放过程中,可提出儿科护理方面的问题,比如护理技术、临床病症等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学生答题完毕后,再进行对错的讲解并自动播放后续内容,正确利用网络交互性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可依据微视频的课件内容,引导学生自发进行相关资料的查询。视频结束后可组织学生对该视频中的儿科护理知识进行讨论、交流、测验,并对学生反馈的疑难点进行有针对的解决。4.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翻转课堂要在儿科护理课堂中发挥教学作用,可依据课堂教学的情况与学生学习的能力,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模块。首先,以微视频制作内容与儿科护理所学内容为依据,在课前与学生共同探讨和设计有针对性、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疑问在教师的引导下选择相应的问题,并在之后的视频学习里始终以该问题为中心进行观看。[4]其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翻转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教学模式应从教师指导逐渐转化到学生可独立思考、提问、解答并动手实践的模式,利用翻转课堂让学生搭建属于自己的儿科护理知识系统。再次,教师可通过翻转课堂的微课程形式,代入时下的护理事件、医疗事件等内容,并与课本知识相结合,促使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加强学生的合作能力。最后,教师可依据学生的特点分出学习小组,设计实践性、协作性强的活动,比如儿童疾病的模拟、护理环境的模拟等。这类活动的设计不仅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还能让学生了解协作的重要性。5.教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与创新意识。作为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式,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已是愈发重要,因此,只有院校师资队伍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拥有教学的创新意识,才能让翻转课堂真正融入到儿科护理教学当中,进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与质量的目的。首先,高职院校应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专业性的培训和学习,了解国外或优秀院校的儿科护理教学经验;其次,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综合教学能力。由于翻转课堂的实施所要求的技能更加全面,因此,教师需要掌握的技术包含视频制作、自学监控、活动设计与管理等多项内容,同时还要以新奇的、创新的制作方式赋予微视频全新的视觉效果;最后,翻转课堂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进行儿科护理的学习,所以,教师在利用翻转课堂的微视频进行教学时,不能主次不分,应以视频为辅助,代入儿科护理中的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其更好地吸纳视频中的知识内容,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着重分析了“翻转课堂”的内涵与意义,以及将其应用于儿科护理教学的必须性。同时,依据现今我国高职院校儿科护理教学的情况,提出了五点应用对策,其中内容主要是: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正确使用“微课”激发学生兴趣;将多种学习方式与微视频进行组合教学;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与创新意识。高职院校作为向各医院输送人才的平台,只有采取正确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儿科护理人才,从而提高我国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
作者:蔡健 单位: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谢飞,宁苗,马玉婷,等.翻转课堂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实施的问题及对策[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6):17-19.
[2]官同珍,刘双云,易银芝,等.浅析高职儿科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J].人力资源管理,2013,(11):182-183.
【关键词】儿科;护理教学;情景教学法
儿科护理学属于临床护理专业中较为重要的一门学科,对于护理人员的要求较高,学科内容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儿童的护理、健康儿童的护理、消化系统疾病儿童的护理等[1]。其中儿科护理学是针对儿童提供的医学服务,有利于将疾病防治水平进一步提高,使得儿童免疫力增强,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2]。近年来,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考虑到儿童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其患病具有突发性特征,反应较为迅速等,因此需要采取临床操作经验十分丰富的医护人员对其提供医疗服务[3]。为了进一步提高儿科护理学教学效果,我校引用了情景教学方式,该类教学模式指的是在带教过程中建立一类突出主体的环境,并吸引学生投入环境中,切身体会临床护理过程的一类教学方式,可在实践过程中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关的技能。对该类教学模式进行更加系统的研究分析,相关资料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选取2014年在我校学习的120例护理专业学生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60例。常规组男3例,女57例,年龄19~24岁,平均(22.03±0.52)岁;实验组男2例,女58例,年龄20~24岁,平均(22.12±0.48)岁。对比两组学生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常规组采取一般教学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情景模拟教学法,具体步骤为:采取5~6人为一小组的分组方式,为学生进行儿科护理教学培训,总共培训2个月的时间,模拟时间为1个月,其中采取专项一对一练习的时间设置为1个月。选择教学能力出众、沟通能力良好、教学经验充足、临床实践与专业理论知识较佳的老师作为一对一的带教老师。其中第一阶段应制定教学目标,为了有效保证教学质量,应选择临床教学经验丰富、理论与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总带教教师,依据实习生大纲的要求编写出符合本次教学方式的《实习手册》,要求教师详细了解与掌握实习手册中的相关内容。第二阶段由带教老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授课。严格依照实习手册上的内容,根据儿科护理学的理论与技能知识进行授课。学生可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现场提问、模拟演练的方式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应组织学生进行不定期的考核,利于督促学生严格掌握儿科护理学的相关知识。第三阶段采取一对一的学习方式,由一名教师对一名学生进行指导学习。
1.3评价指标
1.3.1考核成绩
采取师生双向考核的方式进行考评,并在总带教老师的组织下不定期对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操作考核,将考核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参考内容。并在实习结束前对学生理论与操作技能进行检测,将考核成绩与平时成绩进行结合得出学生最终的考核成绩。
1.3.2教学满意度
采用互联网评教的方式由学生对教学老师的教学满意度进行评价,采取不记名的方式进行打分,其中不满意为1~2分,基本满意为3~4分,满意为5~6分,将教师的评教成绩作为优秀教师的一项评选依据,有利于促进学生在较为轻松活跃的氛围中锻炼实践操作能力,调动带教老师的热情,提高教学效果[4]。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的统计学软件记录本次研究涉及的相关资料,计数资料用百分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考核成绩
实验组的理论成绩与实践成绩均优于常规组,比较组间数据,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教学满意度
实验组学生对带教老师的教学满意度优于常规组,比较组间数据,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儿科护理学对护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要求均较高,特别是实习生首次面对科室患儿常会出现紧张、焦虑、惊慌[5]等多种不良情绪,进而影响教学实践效果。在临床儿科中对于团队的整体协作能力要求较高,应急反应能力、专业性均较强,使得实习生在临床练习的机会不多,易导致学生出现学习上的挫败感。且现今多数教学是采取理论授课,导致带教老师过多专注于讲课,学生则花费较多的时间在记笔记,使得课堂缺乏一定的活跃度,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对日常实践操作的技能训练不足等,加大了教学任务的难度[6]。因此,如何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生与教师的教学主动性十分重要。我校在一对一教学的基础上选择情景教学法对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授课,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必一味的照本宣科,且课堂上需要消化较多的知识,使得课业压力减轻,课后无需花费较多的时间巩固知识也可以掌握相关的技能,有利于提高带教老师的授课激情,活跃课堂氛围[7-9]。本次研究对实验组学生采取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应用效果,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考核成绩均优于常规组,且该组学生对于带教老师的教学满意度优于常规组,进一步说明了该类教学模式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综上所述,在儿科护理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作者:张晓梅 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护理部
参考文献
[1]吴淑君.中职升高职学生儿科护理教学中情景教学法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5):2466.
[2]李小毳,杨晓雪,鞠贺.浅议儿科护理教学中的情景教学[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4):96-97.
[3]艾素梅,须玉红,贺伟.多元化教学法在儿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7):641-642.
[4]杨小青,贾莅彦,殷梅,等.“角色扮演法”、“角色换位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和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0):80-83.
[5]徐文兰.儿科护理教学中护生人文关怀理念的培养[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4):94-95.
[6]徐文丽.儿科护理教学中培养护生非语言沟通能力的探讨[J].全科护理,2012,10(13):1238-1239.
[7]陈丽君.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心理医生,2015,21(22):255-256.
(一)明确护理学宗旨,学习护理程序,树立整体护理现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护理程序,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护理学宗旨的内容,其次学习护理程序的定义、步骤及相关知识,使学生初步建立整体护理观。
(二)突出整体护理。
改进教学方法在能进行临床模拟教学的操作项目中,以人的需要和护理问题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主线,将儿科护理技能与满足病人需要、解决病人健康问题有机结合。现以“口服给药法。为例:评估:分析病人服药的心理。病人是否能按时准确服药,关系到药物能否发挥最大效应,这取决于病人对服药的动机、对治疗的合作和对药物的认识程度;了解病人的社会心理因素。诊断:诊断口服给药时病人可能存在的护理问题或潜在问题。讨论诊断依据,分析问题原因。计划:
①制定临床护理目标:病人能准时正确服药。
②确定课堂护理目标:
为病人提供最普通、最方便的给药途径‘药物剂量和给药;能确保病人摄人药后无恶心感觉和呕吐,给予一定的心理支持等。实施:按照临床护理目标和课堂护理目标.结合口服给药操作流程,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施教。评价:分学生自评和教师总评两方面。从病人的需要、健康问题出发,看操作是否全面正确。
(三)利用激励机制
主动想:在评估、诊断、计划和实施过程中,我注意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创造积极思维的条件;同时运用启发式教学原则,精心设问.为学生提供积极思维的机会。主动学:在实施阶段,注意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观察力,同时传授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形成课前自己主动学习,课上自觉学习,课后坚持练习的习惯。主动讲:凡经学生自己思考后能表达清楚的内容,尽量让学生自己讲。即组织课堂讨论,为学生提供开口机会,提高她们的表达能力。主动做: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多动手,即估计出病人的需要,诊断出健康问题。因此,增强了她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她们的应变能力。
(四)加强了直观教学
在利用护理程序的课堂教学中,还加强了直观教学,充分利用操作流程图、录像等手段,强化了学生所学知识,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二、评价方法及效果
两班均采用《儿科护理学》理论考试、操作技能考核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一)理论考试
理论考试内容相同,试卷从教务科题库中组题,由教研组统一阅卷评分。成绩如下:实验班94.38+4.18,而对照班天91.46+6.4,P<0.05,有显著差异。
(二)操作技能
考核实验技能考试,以《儿科护理技能评分标准》为内容,由教研组统一确定每项操作的知识、技能、态度评分标准,两个班的学生随机抽取一项,由教研组集体评分。成绩如下:实验班又88.34士5.23,对照班84.89土6.05,P<0.01,有极显著差异。
(三)问卷调查
为了了解学生应用护理程序课堂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能力及相关因素的影响如何,在对考试成绩比较的基础上,我对试验班和对照班共89人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问卷发放89份,收回89份(表略)。结果分析表明,应用护理程序为主线,基护技能操作与病人健康问题及需要有机结合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的思维、交往、应变等诸多能力都得到了明显提高。
三、讨论
(一)两种教学方法比较传统的教学法是以操作为中心.
优点是操作步骤连贯性好,强化训练后动作熟练。缺点是忽视操作的接受者———病人,忽视人的整体性,不能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护理程序的教学方法,是以人类需要和护理问题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主线,将基护技能与满足病人需要、解决病人健康问题有机结合。其优点是:在基护操作过程中,除注意操作步骤的连贯性外,还贯穿了人的整体性,注重人的需要,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
(二)运用护理程序教学方法的可行性
以护理程序为主线的教学方法是在学生有了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护理程序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应用的+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思维活跃,积极参与,通过动脑、动手、动口,达到了发展智力,完善非智力因素的目的,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三)运用护理程序教学方法的意义
1.运用护理程序的教学方法,突出了整体护理,为今后专科护理学学习和临床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运用护理程序的教学方法,使护生初步理解和运用了护理程序,突出了整体护理,学生不仅能正规操作,更能关注病人的生理、心理需要,树立对病人像对亲人一样的爱伤观念。并对后继课程如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也将产生积极影响。
2.运角护理程序的教学方法,促使教师不断学习和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宽知识面。
关键词:儿科临床实习;护理教学;实习护生
0引言
临床实习是培养实习护生综合实践技能的重要过程,是实习护生毕业后适应将来临床工作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护理临床实习过程中,护理实习生由学生转变到一名合格、高素质的护士,理论知识教育得到进一步延伸。临床带教则是指护理实习生在带教老师的专业指导下利用护理程序为患者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临床带教已成为护理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塑造学生专业态度和专业意识的最佳方式[1]。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实习生的实习水平将直接影响到临床工作质量。由于实习护理生学历层次、知识水平、文化背景、适应能力等存在较大差别,对不同层次护理实习生,如何达到实习目的及要求,是每位带教老师值得深思的课题[2]。我科使用《儿科临床实习手册》辅助带教,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将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在儿科实习的50名护生作为对照组,将2017年4月至9月在儿科实习的50名护生作为观察组。两组护生在年龄、学校、学制及在校学习成绩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带教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一对一带教模式,实习内容及考核均由带教老师负责和监督实施。带教老师对实习生进行专科知识以及技能指导,监督护生顺利完成工作。实习生对患者的各项基础、专科护理、各种治疗以及健康宣教等实习内容均由带教老师每周对护生进行护理质量评估。
1.2.2观察组
采用一对一带教模式,实习内容及考核均由带教老师负责和监督实施。总带教对带教老师进行培训,带教老师按照《儿科临床实习手册》要求对实习生进行专科知识以及技能指导,并向实习生发放《儿科临床实习手册》。实习生通过带教老师及《儿科临床实习手册》的指导对患者进行各项基础、专科护理、各种治疗以及健康宣教等,带教老师每周对护生进行护理质量评估。
1.3效果评价
1.3.1出科考核成绩
实习生出科前参加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以及沟通技巧等综合技能考核。理论知识考核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00分,≥85分为合格。操作技能考核随机抽选科室常见操作1项,满分为100分,≥80分为合格。沟通技能测评采用现场提问形式,虚拟临床工作情景,测评护生的沟通技巧及应急应变能力,满分为50分,≥30分为合格。
1.3.2满意度调查
实习结束后发放患者满意度问卷和带教老师满意度问卷调查表,满分为100分,≥80分为达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c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生理论考核、操作技能考核及沟通技巧成绩
观察组各项成绩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
2.2住院患者及带教老师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生的满意度
比较观察组带教老师满意度及住院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
3讨论
3.1有助于护生掌握儿科临床护理工作
《儿科临床实习手册》根据护生儿科实纲要求制定,内容包括儿科护生实习计划、工作职责、实习要求、应知应会、儿科基础理论知识、儿科常用药物知识、护理常用操作规范等。《儿科临床实习手册》以文字与图解相结合,能够成为护生课后的教案,特别是入科介绍方面可避免介绍时间过长或护生听课注意力不集中,造成讲过问题重复出现的尴尬局面。《儿科临床实习手册》使护生有了明确的理论指导,护生在实习中无论遇到的是患者的问题、还是老师的提问都能从容应对,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3.2提高了护生的临床护理实践能力
护生在明确儿科工作特点的前提下,运用《儿科临床实习手册》中提供的多种教学教案进行学习,并与老师及时沟通,进行总结,使知识更加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高,对于一般常见护理工作能够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对于较简单的基础护理工作,能独立完成。
3.3提高了护生的学习积极性
护生由于刚接触临床,第一次面对患儿,其临床思维显得盲目混乱,对工作程序感到杂乱无章,她们习惯于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缺乏主动摄取知识的精神兴趣,不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儿科临床实习手册》中的实习计划一目了然,它将教学目标细化,将总目标分为四个阶段来完成。护生预先知道了当前实习任务和阶段的实习目标,为下一阶段的实习内容做好预复习功课,由被动接受转变成主动摄取和探求知识,从而弥补了传统教学的随意性带来的不足。
3.4提高了师生的满意度
由于带教老师在忙于繁重的日常护理工作的同时进行临床带教,怕护生出差错,故让护生动手操作、实践机会少,忽视了与学生的沟通。在工作中,实习护生大多做些换液体、测体温、血压等简单的护理工作,使其认为自己未被重视,工作难度小,含金量低。传统的带教模式下,护生学的东西很零散、片面,导致教学质量不高,从而引起护生不满情绪。《儿科临床实习手册》明确了师生教与学的要求,这就促使老师会经常主动关心、询问所带护生的学习情况,尽可能地创造学生锻炼的机会,增强了老师的责任心。在这个互动中增加了彼此的了解,满足了护生的求知欲,提高了教学满意度。
3.5增强了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儿科临床实习手册》的应用使护生求知欲增强,从而促使带教老师不断的自我学习,提高业务水平,规范带教行为,进而提高其教学素质和综合素质。带教老师的选拔要求严格,从而使儿科每一位护理人员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儿科临床实习手册》的应用获得了带教老师和实习护生的较高评价。护理专业的临床毕业实习是高等护理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3],而《儿科临床实习手册》的应用很大程度提高了临床教学质量。《儿科临床实习手册》的应用规范了临床实践中的护理行为,有利于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帮助护生在较短时间内熟悉儿科工作的整体流程,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在护生与带教老师的交流过程中,可以密切师生关系,减轻了护生的紧张情绪,增加带教老师的成就感,有利于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靳静.两种不同带教方法在儿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7(28):200-201.
[2]余芳,闫冰.护理实习生分层次培训在实习带教中的作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2):220-221.
1.1课程、课时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较传统
(1)中职《儿科护理学》教材1~5章概念、公式较多,属于识记内容;第6章与临床结合紧密;7~17章多为系统知识,知识呈递进关系,而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学过就忘,机械记忆。
(2)对于中职护理教学,无论是学校或学生,都对内科、外科、护理基础非常重视,而对儿科重视程度远不如这些课程,课时安排非常紧,加上教材内容多,故教学任务较重。为尽快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互动及讨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1.2学习兴趣低、临床经验少、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差
中职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缺乏有效的学习和记忆方法,学习兴趣不高,对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反感。临床见习少,见习期间实践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案例分析能力差,缺少评判性思维能力。
2、概念图的作用
2.1辅助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上好一堂课,就必须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熟悉教材,取舍教学内容,掌握知识结构。医学知识都是概念性的知识,知识点多且枯燥,教师在备课中运用概念图可以找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找出概念的记忆关键点,理清自己的教学思路,同时借助软件把概念图加入课件中,能使知识点可视化、直观化,有助于课堂教学。
2.2有效学习的工具
通过概念图的绘制,能理清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温故知新。在绘制过程中,必须要归纳关键词,锻炼了学生的整合能力。绘制的过程也是知识的构建过程,学生绘制前必须理解相关知识点,这使学生必须主动学习,同时,通过资料查找、相互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合作学习、主动学习的能力。中职学生的想像力丰富,绘画能力好,绘制概念图可以发挥他们的特长,使其快乐地学习,边学边画,动手动脑。
2.3教学反思和评价的工具
师生通过概念图的制作→教授→修改→再设计的不断循环往复,学会了反思自己的教学或学习,从而提高了自学能力。绘制过程可以反映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可以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借此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思维活动过程,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未能掌握的知识点,从而进行针对性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概念图是非常有必要的。
3、概念图在中职儿科护理教学中的运用
3.1利用概念图,让学生建立整体知识结构
(1)在知识点归纳中的运用:学生在学习中常常是学了今天的,忘了昨天的,没有对知识点很好地归纳,没有整体的知识框架。教师可以利用概念图进行板书,构建知识框架,让学生做笔记。在每一章节授课前都先给出空白的概念图,让学生填写,如第2章的生长发育规律,首先填写4个小节的内容,然后找出每一小节中的关键内容填入概念图中,再根据关键内容逐步展开,形成一个知识框架图。教师讲解时逐个讲解,讲解完后利用概念图归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2)在知识难点中的运用:儿科护理后面部分大多是系统性的疾病,发病机制对于学生来说是难点,比如佝偻病、肺炎、肾病综合征等的发病机制,通过概念图建立知识框架,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便一目了然,很容易理解。
3.2利用概念图,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案例分析都有一定的格式和书写要求,多倾向于线性思维,但概念图提供了更有效的组织、计划护理方案的方式。概念图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知识框架的构建,注重各方面相关信息的联系,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符合现代医学模式整体护理的要求。
3.3利用概念图进行巩固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儿科教学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辅导过程中,教师觉得儿科相较于其他课程知识点集中,题型难度并不大,但在平时的考试和练习中,学生却反映儿科很难,要记忆的内容多。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概念图,通过“连一连、涂一涂、填一填”等方法对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在绘制概念图的过程中,一方面引导学生巩固旧的知识点,将知识点进行串联;另一方面也可以发现各知识点间一些新的联系,因此,绘制概念图不仅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4、教学反思
概念图运用于儿科护理教学中,从教师角度来说,它能辅助教学设计,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学生角度来说,通过发现问题、查找资料,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案例分析能力,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但在运用概念图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使用,不能生搬硬套。
(1)概念图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的能力和阶段有选择性地运用。对于一些系统性疾病中与解剖生理知识、已学知识联系较大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概念图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2)概念图在运用过程中必须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要有明确的任务及考核和评价机制。如果是小组间的合作,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引导和答疑,否则容易出现偏离学习目标的情况。
(3)概念图建立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注重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更注重知识的梳理过程。在绘制概念图的过程中要按照简洁的原则,要精不要多,要有层次性,注意运用不同的颜色、图形绘制。
【关键词】人文关怀儿科护理教学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随之由“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转变。由于患儿自我表达能力差,认知能力不足,自身抵抗力弱,容易受病原体的感染,疾病种类繁多且复杂,需要得到更多的保护,且患儿多为独生子女,如果儿科护士在行针或护理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跟家长发生冲突,遭到家长的责怪。因此,要求儿科护士不单要有精湛的护理技术,还应注重人文关怀,减少护患矛盾。所以对护生不仅要重视专业教育,同时还应加强人文教育,提高护生人文关怀的能力。为了使护生能树立人文关怀理念,能将人文关怀与实践紧密结合,在儿科护理工作中体现人文关怀的价值,笔者认为在儿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融人文关怀理念于儿科护理教学。
1.人文关怀的基本内涵及其重要性
1.1人文关怀的基本内涵 医学上的人文关怀亦称人性化服务,其核心思想是把人作为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强调人的价值与尊严,即关心病人、爱护病人和尊重病人[1]。
1.2 人文关怀对儿科护理的重要性 由于儿科患者的特殊性,当其生病住院时,不懂描述病情,甚至不配合医护工作,同时家属紧张焦虑,往往会对医护人员提出较高的要求,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引起家属的投诉。这样,护士既要配合医生医治小儿机体上的疾病,又要顾及多个家属的情感需求,儿科护理工作较成人护理更复杂,医疗纠纷也相对较多,这就需要儿科护士更注重人文关怀知识的学习,在关注疾病的同时,关注患儿及家属的心理需要,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1.3融人文关怀理念于儿科护理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医学模式和现代整体护理模式的不断推进,护理服务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且,人们的健康需求不断扩展,“人文精神”会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独特价值。护理形象不只是外在形象,还应注重内涵修养的提高,而人文关怀能促进护士自身素质的提高,故将人文关怀理念贯穿于儿科护理教学非常必要。
2.如何融人文关怀理念于儿科护理教学
2.1提升专业教师的人文素质 不断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是有效进行人文关怀教育的重要保障。教师在提升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加强人文关怀理念的学习,言传身教,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征服学生。在儿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中严格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关心爱护学生,在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多为学生提供成功学习的体验,帮助学生建立到临床工作的信心。这样,既把人文关怀理念教给了护生,又让护生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人文关怀,体现了人文关怀的双向性。
2.2 情景教学,加强人文教育的渗透 在儿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传授护理知识与传播人文精神结合起来,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将人文关怀内化为护生的自觉行动,让人文情感渗透在操作环节中。例如:在“青霉素皮试”护理操作中,教师要设置情景,一位护生扮演患儿,一位护生扮演家属,教师示范教学,对患儿及家属态度和蔼,语言温顺,鼓励患儿的同时安慰家属;操作时遵循无菌原则,动作轻柔,熟练,让患儿及家属放松,使患儿及家属处处都能感受到护士给予的关爱和温暖。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情境进行训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生命的意义,体会人文精神的真谛及价值,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职业道德素养,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2.3在临床实习中实践人文关怀的理念[2] 人文关怀的养成来源于医疗实践,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护生在儿科疾病实习过程中,带教老师以鲜活的事例对护生进行医德医风启发式教育,让他们了解医疗法律法规、卫生行业纪律对医德医风的要求,告诉他们在为病人服务时,如何实施人文关怀,把人文关怀素养与临床实际结合起来学习。
2.4护生在亲身实践中提升人文关怀素质 在儿科护理实习阶段,各项护理操作技术相对不熟练,护生往往容易紧张,为减少护生和患儿及家属之间的矛盾,日常护理工作中使用恰当的语言(包括安慰性语言、赞美性语言、解释性语言、告知性语言、鼓励性语言、形体语言 、询问性语言等)达到护患间的沟通,护生对婴幼儿多抚触、楼抱,善于用玩具逗其开心,对比较懂事的患儿可通过讲故事、玩游戏、询问一些学习、生活方面的需求,调节护患关系及患儿的精神和心理状态,尽快消除陌生感和“怕打针”的恐惧心理,减轻患儿痛苦。良好的沟通既体现了人文关怀,又可减少不必要的护患矛盾。
2.5到社会幼儿机构体验 为了拓展学生在课堂所学的知识,更深一步地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及行为,教师可组织护生进入幼儿园、社区、孤儿院等和幼儿亲密接触,了解幼儿的心理,提高护生和幼儿的沟通能力,更好的为临床护理服务。
3.讨论
倡导和实施人文关怀是顺应现代医学模式的必然要求,它的作用和地位在护理工作中日益突出。融人文精神于儿科护理教育之中,加强对护生开展人文关怀理念的教育,提高护生的人文关怀精神,才能全面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但面对人文关怀这样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如何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全程融人人文关怀仍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护理人员实施人文关怀与自我保护行为之间仍存在较多的矛盾和冲突,受人力资源不足因素的影响,人文关怀的开展范围还十分有限。因此,还应尽快加强上述方面问题的研究,进一步理顺实施人文关怀的各个环节才能更好地提高护理服务水平,满足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一
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缺乏人文素质教育的原因:
1.身传重于言教,教师自身人文知识不足。临床护理教师中部分是毕业于临床专业有过临床医生的工作经验。但对临床上护士的工作没有亲身体验过,对护理的认识不足,教学中缺乏人文素质理念的渗透。
2.护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文素质知识不仅对护理专业的学生求职就业有帮助,对工作中如何与病人相处有帮助,对将来职业发展也有重要作用。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比较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和技能的讲授,忽略了人文素质理念的灌输。
3.学生人文素质相对来说比较低。我校护理专业学生都是大专生,高考分数相对比较低,人文知识基础差底子薄。还有部分中职升高职的学生,目前大部分都是九零后,大部分都是父母宠大的一代,社会阅历少,自我意识特别强。缺乏与人交流、相处的技巧,也缺乏宽容理解他人之心。不懂得如何关心别人,缺乏主动沟通的积极性。
4. 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实验课上,趁老师给其他学生示范的时机,有学生拿着模型乱写乱画。完全没有把模型当成是真正的娃娃,到处乱摔。抱娃娃的姿势也不正确,有的拿头,有的提腿,动作粗暴,丝毫不知道呵护、关怀。
5.儿科护理的学科特殊性。不可能如内科一样有真实的标准化病人等教学资源,学生用模型操作还体会不到护理柔软的真娃娃时的呵护和关爱。
6.附属医院条件有限。学生见习实习条件都有限,在实习期间科室为减少矛盾的发生,让学生亲自独立护理,解决矛盾的机会少,缺乏与病人沟通交流的经验和呵护儿童的实际经验。
7.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不高,心理承受能力差。一旦在实习中受到点委屈,就拒绝与病人打交道,失去了亲身体验的机会。
二
根据在教学过程中的观察、思考和实践,总结出了在儿科护理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一系列方法:
1.提高教师的人文知识水平。多给教师提供培训人文素质的机会,多学习。教师到临床一线进修学习。临床专业毕业的老师到临床医生岗位进修学习,同时多了解护理工作,提高对护理的认识。护理专业毕业的老师到临床护理岗位进修学习,增长儿科护理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以及和病人打交道的能力。
2.课堂教学中充分融入人文关怀理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用言行感染和影响学生。[1]比如实验操作给婴儿沐浴,把模型娃娃当成真正的娃娃。目光温柔地注视娃娃,在穿脱衣服的时候动作轻柔,放置和抱起娃娃的时候动作也要轻柔。洗完注意保暖,防止慢慢擦干让宝宝着凉,用浴巾把身上的水蘸干。小婴儿的颈椎没有发育好,抱小婴儿时特别要保护头颈部,注意安全。
3.学生参与操作训练和操作考核中体现人文关怀。在操作训练中同学们模仿老师亲切温柔地对待患儿,轻柔准确地抱起娃娃。爱惜模型,把模型当成是一个幼小的生命。表扬人文素质理念在操作过程中运用恰当的同学。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中,体现人文关怀素质占有一定比例的分值,引起同学们的足够重视。
4.创设教学场景,让学生运用人文关怀理念的机会。比如,上实验课前把一堆的婴儿放在操作台上,有个别同学悄悄用毛毯把他们轻轻盖住。表扬表现关爱的同学,懂得照护。创设护士在操作过程中进行护患沟通的场景,要体现人文素质。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例如:一个患儿发生高热惊厥了,一个同学扮演护士,一个同学扮演医生,两个同学扮演儿童的父母,对患儿进行急救处理。让同学们充分体会临床护士的心理和患儿父母的焦虑情绪,提高对护理的认识。提高护患沟通的技巧,运用人文关怀理念。例如:一个5岁患儿诊断为肺炎,需要输液,护士需要操作前和家长及孩子沟通,让一个同学扮演护士,让另一个同学扮演家长,一个扮演患儿进行沟通。这样学生分组进行沟通,最后对小组同学的沟通能力进行评比、打分。
5.加强学校和实习单位的沟通与交流,让医院提供更多见习和实习动手的机会。实习之前像强化技能一样,对学生人文素质知识进行强化训练。实习期间更积极主动地和病人及家属打交道,提高护患的沟通能力。
6.增加开设一些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知识的课程:文学鉴赏、人际沟通、求职与就业等。
7.学校团委定期举行一些学生活动和社团活动,并进行评比打分,提高学生对人文知识的运用能力。
为更好地在儿科护理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临床教师应该加强自身学习,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在讲授对疾病的护理时,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护理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的每一个环节[2]。在日常实验训练和考核中,不断强化人文素质理念,让学生亲自体会对患儿的照顾和关爱。更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自觉重视人文素质理念的渗透。学生应积极地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选修相关人文课程。加强学校和医院的联系,让学生获得更多真实的体验机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