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卫生资源的配置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09 10:53:0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卫生资源的配置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卫生资源的配置

第1篇

    GIS在信息系统管理模块中的实际应用

    笔者在此对数据查询作为介绍。系统模块中嵌入了传染病管理模块,借助GIS可对疾病进行查询。如传染病数据库界面输入某一传染病名称,再指定一具体地点如青秀区某一街道、起始和结束日期后点击查询即可显示指定地点和时间段传染病患者基本信息。另外,还可利用SQL语言设置,通过GIS实现传染病动态演示,如对某一地区或某一时间段的传染病发病情况实现动态演示,这清晰直观地观察出传染病发展动态;③疫情评估分析。前面在GIS定义中提到过GIS具有信息采集、储存、运算、分析及描述功能,该功能与公共卫生应急防疫系统结合则延伸出了疫情分析、评估和疫情预测预警等功能。基于GIS的突发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和决策系统开发与应用概念认知基于GIS的突发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和决策系统是建基于GIS平台与信息服务平台之上的应用服务系统,其作用在于借助兼容一体的信息网络平台与GIS的强大空间分析更能帮助类似卫生部位、疾控中心等单位及时掌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疫情传播态势,从而为突发事件处置、疫情防控提供支持。系统流程介绍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大致包括自初期准备到收尾整个历程,如下图2。

    在此流程中,①预防监测是起始,主要是获取动态监测、事件调查和疫情评估信息并跟踪事件发展态势;②预警和快速反应阶段,预警准备环节主要是对前期预防监测信息进行筛选评估,对“事件性”信息预警信息,同时做好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具体方案,并对预案准备工作加以落实。快速反应环节就是针对突发事件迅速预案,依据预案开展应急处置,同时利用GIS动态评估事件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处置对策。南宁市在应急决策系统中嵌入了预警管理模块,该模块集成了持续预警、区域预警和离散预警,并对每种预警模块进行了参数设置,从而实现了自动预警功能。如以南宁市兴宁区为例,该区利用区域预警模块,将区域内病种、时间和预警人数集成到模块中,一旦某一时段定位区域疫情人数超过设定人数值,系统即会自动进行预警,并在地图上较为详细地显示预警区域及疫情状况;③收尾恢复和总结分析。待突发事件处置完毕,应急指挥中心将开展收尾处理工作,以进一步减少损失,并促进应急状态恢复至正常状态。事件结束后要开展总结分析会,分析事件原因、处置过程存在的问题等,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应急预警及决策方案,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应用前景展望

    本文探讨了公共卫生应急资源优化配置,公共卫生应急资源属较为宽泛的范畴,既包括具体到个人的疾病状况,有延伸到所在区域、整个片区的疾病、疫情信息,还包括卫生管理部门掌握的应急事件处置资源,如疾控车、疫苗等。因此,基于GIS的公共卫生资源优化配置就是借助GIS技术对公共卫生应急资源实现科学高效的配置,以最大限度调动应急资源,提高应急处置效率。基于GIS的公共卫生应急资源管理系统作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综合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卫生管理部门决策提供详实、可靠、全面的相关信息,利用GIS配置的电子地图信息可对疫情区实时监控并将动态信息以地图形态清晰显示出来,利用直观分析。未来,基于GIS的公共卫生应急资源管理系统与GPS、移动通讯终端和疫情数据实现整合共享或将成为研究方向,届时公共卫生应急资源利用效率将进一步提高。

第2篇

GIS在信息系统管理模块中的实际应用

笔者在此对数据查询作为介绍。系统模块中嵌入了传染病管理模块,借助GIS可对疾病进行查询。如传染病数据库界面输入某一传染病名称,再指定一具体地点如青秀区某一街道、起始和结束日期后点击查询即可显示指定地点和时间段传染病患者基本信息。另外,还可利用SQL语言设置,通过GIS实现传染病动态演示,如对某一地区或某一时间段的传染病发病情况实现动态演示,这清晰直观地观察出传染病发展动态;③疫情评估分析。前面在GIS定义中提到过GIS具有信息采集、储存、运算、分析及描述功能,该功能与公共卫生应急防疫系统结合则延伸出了疫情分析、评估和疫情预测预警等功能。基于GIS的突发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和决策系统开发与应用概念认知基于GIS的突发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和决策系统是建基于GIS平台与信息服务平台之上的应用服务系统,其作用在于借助兼容一体的信息网络平台与GIS的强大空间分析更能帮助类似卫生部位、疾控中心等单位及时掌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疫情传播态势,从而为突发事件处置、疫情防控提供支持。系统流程介绍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大致包括自初期准备到收尾整个历程,如下图2。

在此流程中,①预防监测是起始,主要是获取动态监测、事件调查和疫情评估信息并跟踪事件发展态势;②预警和快速反应阶段,预警准备环节主要是对前期预防监测信息进行筛选评估,对“事件性”信息预警信息,同时做好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具体方案,并对预案准备工作加以落实。快速反应环节就是针对突发事件迅速预案,依据预案开展应急处置,同时利用GIS动态评估事件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处置对策。南宁市在应急决策系统中嵌入了预警管理模块,该模块集成了持续预警、区域预警和离散预警,并对每种预警模块进行了参数设置,从而实现了自动预警功能。如以南宁市兴宁区为例,该区利用区域预警模块,将区域内病种、时间和预警人数集成到模块中,一旦某一时段定位区域疫情人数超过设定人数值,系统即会自动进行预警,并在地图上较为详细地显示预警区域及疫情状况;③收尾恢复和总结分析。待突发事件处置完毕,应急指挥中心将开展收尾处理工作,以进一步减少损失,并促进应急状态恢复至正常状态。事件结束后要开展总结分析会,分析事件原因、处置过程存在的问题等,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应急预警及决策方案,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应用前景展望

本文探讨了公共卫生应急资源优化配置,公共卫生应急资源属较为宽泛的范畴,既包括具体到个人的疾病状况,有延伸到所在区域、整个片区的疾病、疫情信息,还包括卫生管理部门掌握的应急事件处置资源,如疾控车、疫苗等。因此,基于GIS的公共卫生资源优化配置就是借助GIS技术对公共卫生应急资源实现科学高效的配置,以最大限度调动应急资源,提高应急处置效率。基于GIS的公共卫生应急资源管理系统作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综合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卫生管理部门决策提供详实、可靠、全面的相关信息,利用GIS配置的电子地图信息可对疫情区实时监控并将动态信息以地图形态清晰显示出来,利用直观分析。未来,基于GIS的公共卫生应急资源管理系统与GPS、移动通讯终端和疫情数据实现整合共享或将成为研究方向,届时公共卫生应急资源利用效率将进一步提高。

第3篇

关键词:卫生资源配置;数据包络分析法;效率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0-0048-02

卫生资源是一种经济资源,从广义上来讲,卫生资源是人类开展卫生保健活动所使用的社会资源;从狭义上讲,卫生资源是指社会在提供各种卫生服务过程中,占用或消耗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总和。卫生资源配置则是指卫生资源在卫生行业(或部门)内的分配和转移(流动)。由于不同地区在同一时间跨度内的卫生资源配置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差异,而同一地区的卫生资源配置在不同的时间段内也是不同的,如何通过一种实际的尺度或数值去评价界定所存在的这些差异,效率便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评价界定的标准。卫生资源配置的效率是指卫生资源的投入与产出的对比,评价是否能以有限的资源获得更大的产出,从而提高医疗机构的运营效率,缓解居民“看病难”的问题。本文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卫生资源配置的效率进行分析,并以南京市的卫生资源配置情况为例,通过使用Deap2.1数据包络分析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横向、纵向测算,探索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的途径。

1 DEA方法及本文所用指标体系介绍

1.1 DEA方法介绍

DEA为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的简称,即数据包络分析。由美国著名运筹学家A.Charnes和W.W.Cooper等学者创立。它是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通过观察n个决策单元的m项输入(投入)指标和s项输出(产出)指标,由公理假设相应的生产可能集,判断决策单元是否位于生产可能集的生产前沿面上,以确定该决策单元是否DEA有效。由于DEA不需指定投入产出的生产函数形态,因此它可以评价复杂生产关系的决策单元的效率,这与卫生产业多投入多产出的特点完全吻合;DEA最突出的优点是无须任何权重假设,每一输入输出的权重不是评价者主观认定,而是由决策单元的实际数据求得的最有权重,具有很强的客观性;DEA可以进一步作效率分析、差异分析等,以进一步了解决策单元资源使用情况,为决策者提供决策参考依据。该方法的缺点是容易受到极端值的影响,另外,效率值对投入、产出变量的选取较为敏感,因此运用DEA方法进行效率评价的关键就是要选择合适的投入产出指标。近年来利用DEA方法对医疗卫生机构或卫生事业效率的评价研究也越来越广泛。其中,C2R模型适合对具有多个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的系统效率进行评价,CCR模型下DEA有效既是技术有效的,也是规模有效的。

1.2 数据来源及所用评价指标

本文数据均来源于2002-2011年《江苏省卫生统计年鉴》、《南京市卫生统计年鉴》。

由于本文采用DEA方法及模型对卫生资源效率进行评价分析,首先要确定投入指标与产出指标,在DEA中过多的指标会导致有效地DMU数目增多,DEA模型对于DEA有效的DMU提供的信息少,所以评价指标过多会降低DEA的评价效率。基于DEA模型的样本容量需满足以下条件:样本容量>2×n×m(n、m分别表示投入、产出指标的个数)。

基于对卫生资源的人财物等投入从而达到一定的回馈社会的卫生成果,及指标选择所遵从的原则,依据江苏省卫生厅网站上公布的统计信息及参考相关资料,本文所采用的投入指标有卫生技术人员数(I1)、床位数(I2);产出指标有诊疗总人次(O1)、出院人数(O2)。

2 实证分析

2.1 分析思路

运用DEA方法将南京市2002—2010年中每年的卫生资源情况作为DMU,依据统计数据,通过DEA方法纵向地评价决策单元的有效性,如果结果是有效的,则说明投入产出是合理的;如果结果不是有效的,则说明存在投入相对冗余或产出相对不足的情况。在纵向评价上,对非DEA有效性的DMU,据其最优解得出各项指标的目标改进值。

再将南京市最近的配置有效的年份的卫生资源情况与江苏省各市的同期的卫生资源情况一起,分别作为DMU,通过运用DEA方法横向地评价DMU的有效性,分析结果,看是否存在着差距,差距又是体现在哪些指标上的,最后综合纵向评价和横向评价结果,对所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2.2 评价步骤及结果分析

2.2.1 纵向评价

先将各指标的统计信息汇总,采用C2R模型,以投入为导向将投入产出指标代入模型,通过Deap2.1数据包络分析软件进行有效性测算,各项结果如表1所示:

2)分别代表卫生技术人员数、床位数、诊疗总人次、出院人数的松弛变量。

由投入产出指标汇总数据可知,南京市2002-2010年各项投入基本上都是逐年增长的,除2002-2003年的卫生人员数下降了仅33个单位、2006-2007年的床位数下降了843个单位;所达到的产出也逐年增长的,除2003-2004年的诊疗总人次下降了约5.3%。这也说明了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卫生资源投入产出也随之相应的增长。在2005年之前每年投入产出增长相较于上一年度增长的幅度比2005年之后的每年的投入产出相较于上一年度增长的幅度要小。表2列出了非DEA有效单元的目标改进值数据。

从表1可以看出,南京市2002-2010年的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均是DEA有效的,除2004、2006、2007年的卫生资源配置效率为非DEA有效。

从纵向评价的角度可以看出,南京市2002-2010年卫生资源配置情况总体上来讲投入是较理想的。由表2可知2004、2006、2007年卫生资源配置的效率值小于1,为非有效单元,投入指标的量有着不同程度的冗余,其中2004年床位投入冗余约3.05%,2007年卫生人员数冗余约5.09%。这是因为南京市从2005年开始积极鼓励非公有制资本的投入,积极推进“两权分离”的改革,在医疗单位全面推行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随着投入产出量逐渐增大,在实施的过程中导致了效率的部分缺失。2007年以后,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从而提高了卫生系统的运作效率,继而提高了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并使之逐渐达到合理的状态。

2.2.2 横向评价

通过纵向评价发现南京市2002-2010年的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大多数年份都是相对有效的,所以选择最近年份即2010年的卫生资源配置情况与江苏省各市同期的卫生资源配置情况组成13个DMU。由于不同的投入产出量的差异较大,代入规模收益可变的BCC模型,以投入为导向,通过Deap2.1数据包络分析软件进行有效性测算,表3列出了江苏省各市2010年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的相关数值及松弛变量。

在表3中,综合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技术效率为BCC模型下的效率,综合效率为CCR模型下的效率。从表3可以看出,苏州、连云港、盐城、镇江4个市2010年的卫生资源配置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均为1,松弛变量都为0,因此这4个城市的卫生资源投入都得到充分利用,配置效率为DEA有效,规模报酬不变。其余地区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非有效情况,其中宿迁、淮安、徐州3个市的卫生资源配置效率为DEA弱有效,其技术效率=1,规模效率

3 总结及建议

纵向评价所采用的CCR模型是基于规模收益不变的假设来构造的,由于同一地区的不同年份的卫生资源的投入产出量的增长幅度并不是很大,各DMU在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偏移不大,这也使得各年份的配置效率的高低的偏移不是很大。在纵向评价上,南京市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大体是有效的,用于评价的各项卫生资源的投入也基本上趋于合理;而横向评价所采用的BCC模型是基于规模收益可变的假设来构造的,由于不同地区的同一时期内的卫生资源的投入产出量差异较大,各DMU在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偏移较大,也致使不同地区的配置效率的高低不一。在横向评价上,南京市2010年的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对于与同期的江苏省其他各市而言是相对无效的。南京市的卫生资源的各项投入明显高于平均水平,尤其是投入指标卫生技术人员数约为平均水平的2倍,但产出指标出院人数仅为平均水平的1.3倍左右,卫生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利用。

3.1 适度控制医疗卫生资源投入规模

南京市2002-2010年各项卫生资源投入基本上都是逐年增长的,卫生资源配置情况总体上来讲是较理想的,效率均值达到0.968。由表3可知2010年南京市卫生资源配置规模报酬递减,说明该市现有卫生资源规模相对偏大,产出增加速度低于投入增长速度,应适当控制甚至压缩规模。横向评价上可以看出6个非DEA有效城市的投入指标卫生技术人员数有不同程度的冗余,纵向评价上南京市2007年的卫生技术人员数也有较大的冗余,因此南京市应在一定程度上适当控制卫生技术人员数。

3.2 优化资源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综合效率

从纵横向评价可以看出,南京市投入指标冗余主要体现在卫生技术人员数,产出指标松弛变量显示无效产出主要体现在出院人数总量、诊疗总人次少,由此可知南京市目前的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需要提高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以提高其卫生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江苏省各市的卫生资源配置效率总体上较为理想,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分别为0.916、0.936、0.978,南京市2002-2010年的效率均值也达到0.968,因此可以认为其卫生资源配置总体上较为有效的,南京市在横向评价上的无效需要通过适当控制卫生资源投入规模、优化资源结构等措施来提高其卫生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黎东生.卫生经济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158-178.

[2]颜璐璐,基于DEA效率评价的甘肃省卫生资源配置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0.

[3]胡永宏,贺思辉.综合评价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40-166.

第4篇

[关键词]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公平;聚类分析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8. 081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8- 0132- 04

众所周知,我国各个地区之间长期以来都存在着,较大程度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上的差距。在医疗卫生领域,各类医疗资源的非均衡性配置,也历来是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然而,当前为了有效地增进医疗资源的均衡配置,有必要更为清晰地展示现阶段我国各个地区之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差异性。为此,本文将通过聚类分析来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比较和总结。

1 现阶段各地区的医疗卫生资源总量及分析方法说明

利用国家卫生部门的公开统计资料,我们将“医疗卫生机构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卫生机构床位数”“医疗保健支出”“医疗卫生机构总资产”,以及“人口总数”和“GDP总量”等,作为表征地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水平的变量,在SPSS软件中设定变量属性并输入相关数据后进行“系统聚类分析”。表1首先对上述有关变量和数据进行了整理,从而比较直观地反映了各地区的资源状况。

由于各个变量的量纲存在差异性,所以在进行聚类分析之前,我们对相关的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表2给出的是相关系数矩阵,依据具体的变量之间相关系数的大小,其实就可以初步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内容,如“医疗卫生机构数”“卫生机构床位数”以及“卫生技术人员数”3个变量,与“地区人口总数”之间的相关程度是很高的,另外“卫生技术人员数”和“医疗卫生机构总资产”与“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之间,也是具有较高的相关程度的。显然,这是因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总量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2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地区聚类过程

紧接着,我们就利用已经做过标准化处理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我们选择了输出每一阶段聚类的结果和树状聚类图,并且不指定聚类的个数。最后,我们先采用的聚类方法是“类平均法(Between-group linkage”,所得到的相关结果见表3和如图1所示。表3中,Coefficients为“聚合系数”,第2、3列表示被聚合的类,第一阶段时(即stage为1)第5个地区(内蒙古)和第7个地区(吉林)被聚合为一类。

3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地区聚类结果

通过图1我们可以由分类的个数得到分类的具体情况。例如,假如我们选择分类数为4的时候,我们可以从距离为5~10处向下观察,所得到的分类结果是这样的:

{第1类:内蒙古、吉林、天津、上海、安徽、湖北、江西、广西、福建、云南、贵州、甘肃、新疆、重庆、山西、陕西、黑龙江、辽宁};

{第2类:青海、宁夏、海南、};

{第3类:北京、浙江};

{第4类:河北、河南、湖南、四川、山东、广东、江苏}。

显而易见的是,这样的地区分类结果,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例如,第3类和第4类中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属于我国东部和中部经济相对较为发达的地区,其所拥有的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也比其他地区丰富。其中第3类中的北京地区,无论是医疗卫生资源总量,还是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都是名列前茅的。如北京“每千人口卫生人员数”指标就是全国最高的,在“每千人口医院和卫生院床位”和“医疗卫生机构总资产”方面,也是如此。同时,第2类中的青海、和宁夏等地区,则显然是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其所拥有的医疗卫生资源也相对更为稀少。同时,根据表1汇总的结果看,这4个地区所拥有的卫生技术人员数量也是全国最少的。为此,在现阶段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过程中,显然有必要出台针对性的政策措施,重点帮助医疗资源稀缺地区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

主要参考文献

[1]余宇新,杨大楷. 我国医疗资源配置公平性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08(6):160-163.

[2]朱航辰. 我国医疗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职业时空,2009(5):32-33.

[3]段建华,齐艳珍. 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的原因及应对策略[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10):105-106.

[4]彭小宸,邵蓉.新医改下我国基本医疗资源配置均等性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3(11):24-26.

第5篇

论文摘要:本文从明确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性质和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目标入手,依据公共经济学原理,提出了构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框架的思路,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体制及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多层次的城镇和农村医疗体制等方面的内容。

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性质及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目标

(一)医疗卫生事业的性质

医疗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所谓“公益”,泛指公众的、公共的利益。公益事业是一种行业性质的界限划分。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共同需要,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体现广大人民和全社会的共同利益、共同需要。福利性是医疗卫生事业的社会属性,体现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承担一定社会分配职能的特性。

(二)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目标

本文所指的医疗卫生资源是开展医疗卫生保健活动所使用的社会资源,即社会在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占用或消耗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总称。

1、实现全体人口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目标。

2、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NI标(MDGs)中的人口和卫生健康发展目标

3、实现与小康社会经济水平相适应的医疗保障目标。

4、普及医疗卫生教育,实现全民健身和建立高效、灵活、接近患者的医疗卫生体系。

二、对医疗卫生服务供给和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需要的划分

(一)对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的划分

对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进行划分,即运用公共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界定医疗卫生产品的性质,原则上可将其划分为: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纯公共产品,如有些公共卫生服务,公共场所卫生等监督监测。消费上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私人产品,如私人保健。

(二)对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要的划分及医疗卫生服务供给需求组合

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权利和义务规范,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要可以划分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要与非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需要,政府应保障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要,而居民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要由个人负担。

三、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多层次的城镇和农村医疗体制

(一)适合我国国情的城镇医疗体制的建立

1、从医疗服务的供给来看,主要实现两个方面的改革:一是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改革,二是建立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2、从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方来看,要建立完善的城镇医疗保险制度。

(二)区分贫困地区和发达地区,因地制宜的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1、对中国农村贫困地区举办合作医疗的政策建议。第一,各级政府应将卫生工作放在与发展经济和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第二,多方筹资,明确政府支持的力度、水平和目标人群。中国农村贫困地区举办合作医疗,筹资是一大难题。正常年景下,农民个人筹资1.5%一2%,各级政府用1%一1.5%的财政收入支持合作医疗是可以承受的。在多方筹资中,明确政府支持的力度和水平不仅是合作医疗筹资的稳定来源,而且是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第三,坚持“以家庭为单位,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主要理由是,如何建立贫困地区农村的健康保障制度还有一个探索的过程不宜过早的进行合作医疗立法或采取强制性措施。第四,建立合作医疗“筹资风险基金”使合作医疗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建议由乡(镇)政府财政每年拨出一定数额的资金,加上历年合作医疗结余资金的部分或全部,逐年累计,形成合作医疗“筹资风险基金”。第五,扩大合作医疗筹资统筹面,增强互助供给和抗疾病风险的能力。合作医疗应尽可能做到乡办乡管。在全面开展合作医疗的县,可以逐步向以县为单位的社会统筹与以乡为单位的互助供给的方向发展,进一步增强抗大病风险的能力。

2、对农村发达地区举办合作医疗保险的政策建议

合作医疗保险是合作医疗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民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社会统筹和抗大病风险是其主要特征。这一制度适合农村发达地区采用。

第一,加强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立法。

第二,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以村集体为单位参加。“自愿原则对社会医疗保险来讲就不适用了,这将造成逆向选择,不能广覆盖、风险分担和使抗风险能力降低,以及筹资标准不断提高,最终失去社会保障的意义。因此合作医疗保险应当采用凡符合条件的参保对象,经民主讨论,少数服从多数,以村集体为单位自愿参加。

第6篇

[关键词] 乡镇卫生院 医技人员 高职高专

基金项目:2011年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N0.11Z54)。

我校通过调查陕西省200家乡镇卫生院的人力资源现状,探索适用于乡镇基层医疗机构的实用性医技人才的培养模式,最终提出四点建议: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突显专业特色,强化实践教学,注重人文素质培养。

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现状及需求调查

调查的200家乡镇卫生院主要分布在陕南和关中地区,其医技人员5人以下规模占10%;5人至10人规模占26%;10人至15人规模占34%;15人至20人规模占24%;20人以上规模占6%。90%的卫生院认为现有医技人员数量及技术水平不能满足业务及发展需求。

1.年龄结构、学历构成情况

所调查的卫生院中,有51%(102家)其业务骨干主要学历为中专,38%(76家)为大专;56.5%(113家)的业务骨干年龄段主要分布在46岁-55岁之间,30.5%(61家)主要分布在36岁—45岁之间。

2.人才流失和引进情况

调查显示,28%的卫生院人才流失现象严重,72%的卫生院存在人才引进困难的问题。导致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1)条件差,设备少,病种单一,不利于个人的自身发展;(2)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3)工作环境、工资待遇、子女教育、职称晋升等满足不了基本需求。

3.人才需求调查

200家卫生院中,有90%(180家)在未来三年内对医学毕业生的需求量将增加,学历层次需求主要集中在专科,占总需求的60%-70%,而对本科的需求比例为30%-40%,其他3%。

4.乡镇卫生院对医学人才培养意见调查

约85%的卫生院认为目前地方医学院存在以下问题:(1)偏重医学理论教学和大中城市医院实习,忽视医疗卫生实践技术训练和农村医疗机构实践;(2)从专业设置到教学着力点以城市医疗卫生职业为本,忽略对农村医疗卫生职业特色的适用性、实用性;(3)课程设置偏重临床医学和专科医学,缺乏农村所急需的公共卫生和全科医学。调查的75%卫生院认为地方医学院应扩大高职(专科)办学规模,60%的乡镇愿意与地方医学院共同开办“订单式”大专班,在人才培养教学课程中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增设卫生院常见病、多发病教学,增加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培养的课程内容。

5.存在的问题

所调查的卫生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卫生院业务骨干学历偏低,年龄构成偏大;(2)卫技人员数量不足,人才引进难、流失较严重;(3)地方医学院校人才培养与卫生院人才需求脱节。导致该现象的原因有:(1)城乡生产力发展水平与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政府对乡镇卫生院的投入比例欠缺;(2)新农合医疗制度的推广,乡镇卫生院对高技能、高素质的医技人才需求比例增大;(3)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卫生院实际需求有偏差,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实际贴合度不高,考评体系与实践脱节;(4)政府缺少有效的引导和鼓励,且因人事体制限制,乡镇卫生人才的进编、调整、交流学习受到限制。

加强乡镇卫生院医技人才建设的建议

通过调查分析可知,加强卫生院医技人才的建设,需从三方面着手:(1)地方政府部门给予有效的政策引导和鼓励、并配备足够的资金支持;(2)各地方医学院校对人才培养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改革;(3)卫生院自身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人才培养的改革。结合以上情况,笔者单从医学生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给予几点建议: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2009年教育部、卫生部联合下发教高2009【4】号文件,提出农村卫生事业是我国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为农村培养卫生人才是医学院校的重要任务,且目前人才市场上,本科生和硕士生成为主力军,专科生已失去了竞争力。综合国家的政策、医学专科生面临的困境、乡镇卫生院对人才的需求三方面因素,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应以“培养乡镇卫生院实用型人才”为目标。

2.凸显专业特色

以“培养乡镇卫生院实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医学专科教育,不应是本科教育的压缩,应根据卫生院具体情况制订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强调专业特点,如临床医学教育应突显四点:(1)急诊医学教育,对突发性急重症患者进行初步抢救和护理,为上级医院的诊治争取时间;(2)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教育,解决广大农民看病贵、就医难的问题;(3)慢性病诊治教育;(4)预防保健教育,农村人口老龄化现象突出,普及疾病预防保健知识不可或缺。

3.强化实践教学

通过床边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形式进行实践教学,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熟悉乡镇卫生院的就医环境及条件,了解以后所要面对的病人群体,增强从业后的岗位适应能力。

4.注重人文素质培养

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强化其职业操守、道德素质,培养他们扎根农村、为广大农民服务的思想意识,并在未来的工作中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再教育机会,从而为乡镇基层卫生机构培养“留得住”的人才。

结语

为乡镇卫生院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是当下人才市场形势所迫,也是医学专科生较好的就业出路,地方专科医学院校应本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服务学生为宗旨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为乡镇卫生院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医技人员。

参考文献:

[1]杜翠琼,刘小玲.农村卫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中高高等医学教育,2009,12:91.

[2]吕凤军.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要素研究[J].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1):66-69.

第7篇

【关键词】 胜任力匹配岗位; 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护理质量

胜任力这个概念最早由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oMcClelland)于1973年正式提出,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1]。卫生领域技术含量高,危险程度大,技术更新快,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多,急、危重症患者多,而今社会群体对卫生系统存在某些偏激,导致护理人员压力过大,使神经内科护理人员更加短缺,而护理人员的素质及护理人员的合理分配是影响护理工作质量的决定性因素。近年来,在工作实践中通过不断探索高效的护理岗位人才培养和选拔标准体系,加紧、加强专科护理人员成梯次的有效培养,在提升专科护理质量上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基于笔者对神经内科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体会,浅谈以胜任力匹配岗位的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在专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1 一般资料

在分析目前岗位设置特点的基础上,对护理人员的胜任力进行了评估。从2008~2010年,对病区18名护理人员进行评估,根据岗位胜任力特征,实施以胜任力匹配岗位的工作方法,实施后的每季度、每年度对病区护理质量进行调查、比对。

2 方法

2.1 病区护理人员胜任力的评估 病区护理人员岗位胜任力特征应根据病区的发展战略、发展定位制定病区护理人员岗位胜任力特征。明确基本定位:创建市、省优质护理品牌病区,紧抓护理学科建设、经济经营管理路线。定位、目标、路线的制定对护理岗位人才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即必须具有开拓的视野,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交际沟通自我宣传能力,提高自身、病区与医院的知名度,使病区走出医院、走出市、省向更高的目标进取。

病区护理岗位人才的胜任力特征为:(1)个性,职业特质(责任感、敬业精神、爱心、自信心、慎独精神)。(2)能力,①团队协作能力;②临床护理实践能力(评估和干预能力);③良好的沟通能力;④科研创新能力;⑤患者管理能力;⑥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3)知识技能,①神经内科专科专业知识、操作技能;②了解相关的医学学科专业知识:心理学、康复学、计算机学、英语。(4)动机,①求知欲;②影响、征服他人欲;③事业成就欲。(5)自我概念,对自己身份的认识或知觉。

2.2 岗位胜任力特征在病区护理岗位人才管理中的应用,将护理岗位人才分为两种,管理护理岗位和技术护理岗位。

2.2.1 管理护理岗位,如护理组长、医嘱班,侧重于护理病区的管理工作,主要协助护士长做好护理病区的行政管理、业务管理和人员管理工作。将管理岗位人员的胜任力指标分为5个主要方面:基本情况、人格特质、人际合作、技术与知识以及教学与科研。以上5项胜任力指标包含了12项子胜任力指标。按照AHP(层次分析法)的思想,构建管理关键岗位人员的胜任力模型,并确定各指标权重[2],见表1。胜任力评估打分方法:由护理部与护士长组成的专家小组针对上述12个指标对护理人员按照1~5标度法进行打分。(1)学历分为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分别标为1、2、3、5分。(2)职称分为护士、护师、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主任护师,分别标为1、2、3、4、5分。(3)其余指标分为很差、较差、一般、较好、很好5类,分别标为1、2、3、4、5分。将针对单个护理人员各项指标的打分乘以指标对应的权重即可得到该护理人员对于管理护理岗位胜任力的综合得分。

2.2.2 技术护理 病区护理技术的护理人员设置,作为专科护理技术的主要实施者、培训者和研究者,在胜任力方面要主要侧重于专科知识、操作技能、临床护理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将技术岗位人员的胜任力指标分为4个主要方面,基本情况、人格特质与合作、技术与知识以及教学与科研。以上4项胜任力指标包含了12项子胜任力指标。按照AHP思想,构建技术关键岗位人员的胜任力模型,并确定各指标权重,见表2。按照胜任力评估的打分方法,由护理部与护士长组成的专家小组针对上述12个指标进行打分,将针对单个护理人员各项指标的打分乘以指标对应的权重即可得到该护理人员对于技术岗位胜任力的综合得分。

3 结论

实施以胜任力匹配岗位的方案后的每季度、每年度对护理质量进行调查,进行比对,见表3。判定方法:护理论文,护理科研,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专科护理质量每年都有所增加,护理不良事件减少,即为有效。

4 体会

医学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增长和更新的加速,作为病区护士长,在护理人力资源的管理上,以品德、知识、能力、业绩为导向,根据本病区护理人员岗位胜任力特征,制定科学的、专业的、操作性强的,可被业内认可的护理岗位人才评价体系。从培养护理人员核心胜任力,基础知识技能入手,加强病区护理人员岗位胜任力的培养,同时依据护理人员胜任力侧重面不同,依才合理定岗,做到岗才匹配。对病区内护理人员的培养和任用形成梯次,在一定程度上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保证护理队伍的稳定性,做到人尽其才,让每位护理人员在自己的岗位上闪光,这是病区护士长工作、管理的核心。从表3中可看出,通过正确、积极、有效的发挥护理人才的管理和技术引领作用,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真正采取人才与岗位匹配,可充分增强病区护理团队的凝聚力,树立较强的进取、拼搏、奉献精神和科研意识,有利于病区良好的护理人才后备队伍建设发展。在有限的护理人力资源情况下,有效的开发出新的护理人力能源,提升护理质量,加强发展专科护理建设,树立专科护理服务品牌,更好的深入开展病区优质护理服务,真正做到“三好一满意”,即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

参 考 文 献

[1] 吴慈生,江曾.领导胜任力研究述评.标准科学,2009,8:26.

第8篇

关键词:医疗机构;卫生资源;配置;均衡性;现况研究

中文图书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Objective Understand the situation of medical institutions allocation of western regions in China. Methods Using the China Health Statistical Abstract 2012 etc, statistical descrip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of medical institutions of eastern regions in China. Results The geographical configuration is better and less per capita, such as in Chongqing. The geographical configuration is poorer and per capita is better, such as in Tibet. Conclusion Configuration of medical institutions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the population, geographical and other factors.

Key words:Medical institutions; Health resources; Configuration; Balance; Investigation

卫生资源配置的内容主要有卫生机构的设置、医院床位、卫生人力、卫生设备和卫生经费配置等5个方面[1]。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是健康公平性的重要前提[2]。有研究指出,国家在制定全国性区域卫生规划指导方案时,需对现有卫生资源进行结构性优化,尤其需重点考虑卫生机构的均衡配置问题[3]。目前,国内学者对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和利用效率的研究虽然较多[4-7],但主要是对卫生人力资源的配置的研究,而对医疗机构分布配置研究几乎没有。贺买宏[5]等人的研究中报道我国卫生机构等分别不均衡,但也没有进行区域间比较。本文将分析医疗机构在西部地区人均和地理配置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相关数据来源于《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 [8]、《2012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9]等相关数据资料。

1.2方法 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和地理区域的卫生资源配置情况。

1.3研究内容 对我国西部地区12个省市的各类医疗机构的配置从人口和地理面积角度做医疗机构卫生资源配置的分析研究。

1.4定义 西部的省市划分,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定义,均采用《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和《2012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8-9]的解释。

2 结果与分析

2.1基本情况 2011年末,我国西部地区12个省市,有人口36222万,医疗卫生机构296651个,其中医院6701个,基础医疗机构285364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090个,以基层医疗机构为主[9]。

2.2西部地区医疗卫生机构配置

2.2.1医疗机构配置情况 、内蒙古、新疆和青海人均资源较高,地理配置较低;重庆、广西、云南、贵州和宁夏恰好相反,人均较低而地理配置较高;甘肃、四川、陕西人口和地理配置相对均衡,见表1、表2。

2.2.2不同等级医院配置 优质医疗资源,三级在经济发达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地理配置充足,但人均严重短缺,如重庆、宁夏、贵州。有的地区,地广人稀,人口密度较小,人均充足,但地理配置较差,如青海,内蒙古。云南、四川、广西、陕西、甘肃等地区,地理和人均配置较好,实现了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新疆、等地人均资源稍低于全国水平,地理配置则严重偏低,处于最低水平,见表3、表4。

2.2.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置 城市基层机构,人均和地理配置都较少;青海、新疆地理配置较少,人均较高;广西、重庆、宁夏、四川、陕西人均配置未达平均水平,但地理配置达到;云南、 甘肃、贵州、内蒙古人均和地理配置都达到平均水平。农村基层机构,重庆、贵州、广西地理配置较充足、人均较差;新疆、云南人均和地理配置均较低;、青海、内蒙古人均配置较充足、地理配置较差;甘肃、宁夏、四川、陕西人均和地理配置较好,见表5、6。

2.2.4西部地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配置 甘肃、内蒙古、新疆、青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均配置较好、地理配置低于平均水平;重庆、广西、四川、贵州、陕西、云南人均配置较低,地理配置较好;宁夏人均、地理配置都较好,见表7、表8。

3 讨论

3.1研究意义 卫生资源合理配置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对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满足程度,卫生资源地理分布不公平则影响到卫生保健服务的可及性,进而影响人人公平地享有健康权[10]。因此,在当前新医改稳步推进的形势下,研究我国卫生资源的地理分布公平性,对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目标,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11-12]。

3.2卫生机构人均和地理配置差异较大 本次研究发现西部很多地区人均与地理配置不均衡,出现倒置现象,即"人均资源高的地方,地理配置低;地理配置高的区域,人均较低"。这样的配置分布有悖于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地广人稀,人口密度较小的地区,从服务能力人均资源配置来看配置较充足能满足人群需求,但地理配置较少,卫生服务的可及性较差,如青海、、内蒙古。同[13-14]报告中指出的新疆、青海现象一致。这是由于我国卫生系统在卫生资源配置过程中,实行以供方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方式,即主要以每千人口卫生资源拥有量指标为标准对各地区进行衡量和分配,资源配置的地理因素和空间分布被忽略,导致卫生资源在地域广阔、人口较为分散的地区地理配置则极度匮 乏[5]。有研究表明,目前中国卫生资源在人口配置方面的公平性总体上值得肯定, 未来卫生资源配置问题的重点不再是解决人口拥有量的问题,而是要注重优化卫生资源结构,改进卫生资源效率,提高卫生服务质量,改善人群卫生服务的可及性[3]。

经济发达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地理配置充足,各类医疗机构地理分布密度较大,但从服务能力人均资源配置来看却严重短缺,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不够,如重庆、宁夏、贵州。

在上述研究中,人均或地理配置不足的地区应增加相应医疗机构数。比如重庆基层医疗机构人均占用较少,服务能力有限,可以通过在一个社区或乡村增加基层机构数来解决;重庆三级医疗机构人均拥有量最少,医院超负荷运转,可以进行增设;而等地,则应加快医疗机构建设,逐渐消除“空白村卫生室(北京M县都达15.11%)[15]”地区或村落。在医疗机构卫生资源配置过程中要兼顾需要和可及性原则[16]。但较2009年我国西部省市每万人医疗机构数4.9~17.1有所增高。

3.3当然,也有少部分地区某些卫生机构人口和地理配置都较好,比较合理。也有少部分地区某些卫生机构人口和地理配置都较差,这些地区应当作为今后卫生配置的重点扶持区域。

参考文献:

[1]姚玲亚,姚玉泉.城乡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探讨[J].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2007,4(5):28.

[2]何宁,辛怡.天津市卫生资源配置状况及公平性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3:174-176.

[3]贺买宏,王林,贺加,等.我国卫生资源人口分布的公平性评价[J].西北人口,2013,34(2):27-31.

[4]谢金亮,方鹏骞.我国医疗卫生资源省际间的配置公平性和利用效率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3,32(1):60-62.

[5]贺买宏,王林,贺加,等.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状况及公平性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30(3):197-199.

[6]乙军,周业庭,马小波.我国部分地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现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28(s1):115-117.

[7]张国良.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现状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6):128-129.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2[M].中国统计出版社.

[9]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2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

[10]王春晓,马林,何磅礴,等.2002-2006 年广东省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的趋势研究[J].中国卫生资源,2010,6:304-306.

[11]李丽,王传斌.安徽省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0,5:535-536.

[12]王玲,张翔.2004-2008 年上海市卫生资源公平性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2:85-87+107.

[13]白思敏,岳一姬.新疆县级医院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3,33(1):17-19.

[14]罗艾,毕玉华,王丽娟,等.青海省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2,29(6):426-428.

[15]王晓燕,吕兆丰,高清,等."差序格局"与"团体格局"对村级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影响研究-基于北京市M县的实地观察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25(4):427-432.

第9篇

关键词 医疗卫生资源 均衡性 洛伦兹曲线 基尼系数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07-0029-03

A Study on the balance of allocation for medical and health resources

in downtown of Nanjing

YANG Lu, XU Huai-fu

(International pharmaceutical business school,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1198)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balance of allocation for main medical and health resources in downtown of Nanjin, and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accessibility of medical and health resources. Methods:The balance of allocation for medical and health resources was analyze in 6 areas of Nanjing in 2009 by means of Lorenz curve and Gini coefficient. Results:Gini coefficient of the number of medical institutions, beds, doctors, registered nurses and pharmacists by local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was 0.07,0.25,0.20,0.25,0.19, respectively. In the aspect of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Gini coefficient was 0.42,0.58,0.54,0.58,0.53, respectively. Conclusion:The allocation for the main medical and health resources according to local population in downtown has arrived at a perfect status, but it is not quite reasonable by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and the balance should be further enhanced.

KEY WORDS medical and health resources; balance; Lorenz curve; Gini coefficient

近年来,“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已成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是医改的难点所在。政府加大医药卫生投入对缓解医疗卫生资源短缺的问题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受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医药卫生投入增加的幅度有限,因此,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均衡性直接关系到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这成为研究和改革的重要依据。本文利用洛伦兹曲线(Lorenz curve)和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法来评价2009年南京市主要医疗卫生资源在6个城区内配置的均衡性,为提高南京市医疗卫生资源的可及性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南京的行政区县划分为3大区域:城区、郊区和县(溧水县、高淳县),根据本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将南京市的玄武区、白下区、秦淮区、建邺区、鼓楼区、下关区这6个城区作为调查研究对象。

1.2 资料来源

数据来源于《2010南京卫生年鉴》的南京市各区县有关数据与指标统计。以南京市的6个城区为研究单位,数据指标包括2009年各城区的人口数、土地面积、医疗机构数、床位数、医生数、注册护士数、药师数。

1.3 研究方法

将上述医疗卫生资源数量分别按照累计人口或地理面积百分比绘制出各种医疗卫生资源分布的洛伦兹曲线,并计算相应的基尼系数。

洛伦兹曲线是20世纪初美国经济统计学家洛伦兹根据意大利经济学家巴雷特提出的收入分配公式绘制成的描述收入和财富分配性质的曲线。洛伦兹曲线离对角线越远,表示收入分配公平性越差。

基尼系数是根据洛伦兹曲线计算出的反映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统计指标。

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Gini=A/(A+B)

式中A+B为45°对角线与绝对不平等线围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A为洛伦兹曲线与45°对角线(绝对平等线)围成的面积,计算时用“直角三角形面积-B”表示;B为洛伦兹曲线与绝对不平等线围成的面积,计算时用该面积分割成的若干梯形面积的总和代替[1]。

卫生资源配置的基尼系数与均衡性之间的关系参照经济学中人群收入分配公平性的基尼系数标准:基尼系数在0~1之间,0.2以下表示最佳的平均状态;在0.2~0.3之间表示比较平均,在0.3~0.4之间为相对合理的正常状态; 0.4为警戒线,0.4~0.5之间表示差距较大、不均衡,0.6以上表示差距悬殊,属于高度不均衡的危险状态[2]。

2 实证分析与结果

2.1 南京市城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状况

表1和表2显示了2009年南京市6城区主要医疗卫生资源分别按人口配置和地理面积配置的平均数量。

2.2 洛伦兹曲线的绘制

2.2.1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人口均衡性分析

将各区平均每千人口拥有的医疗卫生资源量从小到大排序,以人口累计百分比为横坐标,医疗卫生资源量累计百分比为纵坐标,绘制出2009年南京市6城区医疗卫生资源按人口分布的洛伦兹曲线(图1),并计算得相应的基尼系数(表3)。

2.2.2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地理均衡性分析

将各区平均每平方公里配置的医疗卫生资源量从小到大排序,以地理面积累计百分比为横坐标,医疗卫生资源量累计百分比为纵坐标,绘制出医疗卫生资源按地理分布的洛伦兹曲线(图2),并计算得出相应的基尼系数(表4)。

2.3 分析结果

表3显示,医疗卫生机构数、药师数在区域人口配置方面基尼系数在0.2以下,其均衡状态为最佳;床位数、医生数、注册护士数按人口分布的基尼系数介于0.2~0.3之间,处于比较平均的均衡状态。

表4显示,医疗卫生机构数按地理分布的基尼系数介于0.4~0.5之间,表示地理配置差距较大,处于不均衡状态;其他医疗卫生资源的基尼系数均超过0.5,其中床位数、注册护士数的基尼系数接近0.6,已经接近高度不均衡的危险状态。

3 讨论

3.1 存在的问题

所有医疗卫生资源按地理面积配置的基尼系数都比较大,说明地理分布高度不均衡,从图2可看出,每种医疗卫生资源的洛伦兹曲线与对角线都有较大的偏差,尤其是床位数和注册护士数的洛伦兹曲线的偏差最大,均衡性最低。通过表2可以看出,大多数医疗卫生资源集中在地理面积最小而经济水平最高的鼓楼区和白下区。以上结果表明,南京市城区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可能与各区域经济发展程度相关,鼓楼区和白下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较多,其他几个城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较少。

按人口配置与按地理面积配置相比,各城区每千人口拥有的医疗卫生资源数相差不大,分布比较均衡,人口分布的均衡性明显优于地理分布的均衡性。这与长期以来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以每千人口拥有资源数量为标准进行分配,较少考虑地理因素对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的影响有关。

3.2 建议

医疗卫生资源总量有限,资源均衡配置是提高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的前提,能够满足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保障基本医疗卫生资源的可及性,因此,在进行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时政府应同时考虑人口分布均衡性和地理分布均衡性,统一规划各城区的医疗卫生资源,加强政府财政的导向作用,对各城区均衡投入。

不论是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人口均衡性还是地理均衡性的分析,均显示医疗卫生机构配置的均衡性相对最优,医生数和药师配置均衡性次之,床位和注册护士配置均衡性最差,因此在进行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时,应更多考虑床位和护理人员的合理配置。

参考文献

[1] 饶卫振. 基尼系数计算方法新思考[J]. 统计与决策, 2007, 23(7): 28-29.

[2] 张晓燕, 梁倩君. 湖北省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分析:基于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的综合分析[J]. 中国卫生资源, 2010, 13(2): 69-71.

[3] 罗娟, 汪泓, 崔开昌. 上海市医疗资源配置状况分析[J]. 中国卫生统计, 2009, 26(5): 466-469.

[4] 王悦, 刘莉云. 浙江省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J]. 中国卫生经济, 2008, 27(3): 29-32.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