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初中生高中生的心理特点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09 10:53:1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初中生高中生的心理特点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初中生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第1篇

关键词:班主任;角色扮演;高中阶段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7-0128-01

一、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1.自我意识急速膨胀,开始树立个人价值观。随着生活经验和学习认知的共同提高,高中生的身心发展开始摆脱幼嫩的少年阶段,向成熟的青年阶段转变。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学生学会主动地了解个体意识,培养强烈的自尊心,开始独立地归纳出比较客观的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探究和自我监督等评价成果,并通过多种多样的途径去丰富知识经验,从而构建出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情愫波动性强,理性与感性的不平衡。关注成绩、留意人际关系和处理师生问题等都是高中生不得不考虑的事情。虽然学生的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学习和生活中的潜在压力经常会给学生带来很多身心上的负担。当学生面临情感问题时无法合理处理好理性和感性认识时,就容易出现缺乏理智、情绪波动等强烈的不平衡表现,从而影响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状态。

3.反抗冲动因人而异,独立意识急速构建。高中生虽然开始学会真心尊重教师、父母等长辈,有意识地减少产生矛盾的次数,然而,由于学生的独立意识快速发展,往往都会尝试在学习和生活中锻炼自己的独立性,从而构建独特的“自我”核心。客观上,每个学生的心理成熟程度会有所差别。因此,当学生无法衡量好理性与感性时,就容易做出不同程度的反抗行为。

二、高中班主任处理学生矛盾时面临的困境

1.班主任无法平衡好多种角色。在日常班级教学和管理中,班主任一方面要关注班级的整体班风、学习氛围和思想熏陶,另一方面要考虑学生可能潜在的心理困惑和情绪起伏等。因此,班主任经常需要身兼数职:某一学习科目的日常教学者、主持班级氛围的辅导管理员和细心关注学生心理的咨询师等。在日常的管理和教学中,教师通常要承担来自学校和家长等多方面的潜在压力,因此,大部分担任班主任的高中教师就很容易形成“提高班级整体成绩”、“提升某班级在年级中的排名”或者“成绩是衡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根本依据”等错误想法。当教师在无意识中形成传统愚昧的观念时,在面对不同学生时就会有不同的教学热情和处理态度,从而使学生产生“教师有偏见”等不良想法。

2.学生维护独立性所产生的抵触心态。在高中教学阶段中,学习成绩是衡量学生发展水平的重要分水岭。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维发展趋势,总体可以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自信型;困惑型;放弃型。(1)自信型。虽然自信型的学生一般自主能力强,学习成绩优秀,但情愫敏感程度较强的学生如果无法把握好“自信”和“自负”两个定义,就容易在家长和教师的过分包容下做出不合理的情绪化行为,借此来表达精神上的反抗精神。(2)困惑型。困惑型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多处于中等水平,被动性强。在日常学习中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忽视,所以可能会出现沉默或不愿意负担责任等情况。当类似行为长时间持续时,就容易使学生产生精神上的恶性循环,形成“沉默”或“过于被动”的抵触行为。(3)放弃型。放弃型的学生学习分数过低,主动性严重缺乏。当学生无法合理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时,外界的舆论和学生的自卑很大程度会使学生产生“没面子”等错误认知,从而报复性地对教师的日常教学产生厌倦感,有意或无意地进行自暴自弃。

三、班主任处理高中生心理素质的应对策略

1.以身作则熏陶良好班风,合理把握“刚”与“柔”的平衡。班主任是作为高中教师中的代表,如果在日常工作中忽视自己的职业素质,在学生面前出现一些不负责任或者过分偏心等不良表现,就可能会使学生形成不同程度的叛逆心态,造成学生与班主任抗衡的僵局。因此,班主任应该有意识地注意计划、调整和反思自己的日常工作,处理好自己在不同场合中配对的不同角色,及时调节教学目的和管理心态,在班级中发挥出表率作用。班主任要学会开拓视野,从全局去考虑问题。当班主任需要处理班级问题时,就要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过程和结果等,灵活衡量事情的轻与重,合理把握好处理手段的韧性和柔性,从而最大程度地避免偏于一隅等狭隘行为的出现。

2.多视觉挖掘学生潜能,合理培养“双性”人才。班主任不仅要把握好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而且要在课内和课外中观察不同学生的优缺点,挖掘学生的潜在才能等,学会在不同角度中了解和掌握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潜能。班主任要时刻观察不同学生的背景、性格和特长等因素,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型学生开展不同方向的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意识地结合自身特点去培养一些“双性化”的竞争优势,例如使男性在自信的基础中学习女生的细心,让女性在温柔的前提下建立男生大度的气质等,从而促进男女学生的身心发展。

3.合理建立班级监督,增强学生价值观的构建。在高中阶段中的,班级是一个大集体。如果班主任能够合理地设立“班级争取年级中‘优良班风’的荣誉称号”等类似的发展目的,就能在很大程度中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意识地遵守班级的相关监督机制,促进学生从“自律”开始向“帮助他人”转变,提高班级的综合水平。当班级能够形成良好风气时,学生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心灵熏陶。班级的耳濡目染往往会通过不同途径促进学生学会认识自我,挖掘和构建独特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然后通过自身的努力去作为实现目标的桥梁。

参考文献:

[1]罗小庆,国胜明,朱刚.高中班主任管理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2,(12).

第2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初中数学;心理特点

随着学生数的减少,不少以前教高中数学的老师会教初中数学,能不能教好呢?有人不以为然,觉得高中数学教了那么多年,教初中数学不是小菜一碟吗?要是有这种想法,肯定会四处碰壁,自找苦吃,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教学的不同之处。

一、初中生与高中生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不同

第一,高中生的思维主要是抽象的、理性的;初中生的思维主要是形象的、感性的。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当然,能力的发展是渐进的,不是一朝一夕的。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中生感到不适应,因此成绩下降。高中生一定要能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最后还需形成辩证型思维。而初中阶段很多数学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问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即使是思维非常灵活的平面几何问题,也对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因此,初中数学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第二,高中是我要学,初中是要我学。高中生由于中考的打击,许多考生对自己的中考数学成绩不满意,高中会更加发奋,效果肯定要好于要我学,初中生由于年纪、经历等原因,绝大部分学习主动性、自觉性不够,因此,家长、学校有时就需要更多的管理和教育。第三,高中数学好的学习习惯较难培养,而初中数学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就简单得多。

学习高中数学,学生更多的受初中学习的影响,具有依赖性强、学法不科学、片面的经验误导等不利因素,如过分依赖老师把所有的考试题型都讲透彻。初中生学习数学好的习惯较易养成,一是年龄小,二是初中生还未形成自己的见解。

二、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教材不同

第一,高中数学难度大、内容多。相反,初中数学难度偏小、内容少。如高中函数、三角函数、不等式等贯穿整个高中数学的学习,有的学生高中毕业上大学后,仍然谈“函”色变。反之,初中数学内容相对要浅显得多、内容也少得多,最难的二次函数初中只要求了解,并且初中数学一本数学书的概念、定理、性质甚至还没有高中一章的多。第二,初中数学的知识点联系没有高中紧密,教师会发现一个现象:高中数学考试的成绩相对稳定,而初中数学考试的黑马就多了许多,原因之一就是初中数学的知识点联系没有高中那么紧密,如初中代数和几何之间的联系相对少得多,高中联系就要密切许多。第三,高中数学教材与高考的联系没有初中数学教材与中考联系那么密切。高中教材上的题目都会做,高考可能让你大失所望,反之,初中教材上的题目你都会做,中考你一定收获颇丰。原因很简单:中考数学大部分是知识型考试,高考数学是能力型考试。我曾经给学生举过这样一个例子:高考有的数学题目不会做就相当于一百米赛跑,知道跑九秒五七可破世界纪录,绝大部分人来说永远达不到,而中考数学就像一千米的中考测试,大部分中学生都能及格。

三、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不同

第一,学生成绩特点。我国目前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生直接上初中,初中升高中要淘汰一批学生,因此,高中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成绩大体上差不多,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而初中班级中学生数学高的能考一百五十分,低的只有几十分,甚至更少,对此,教师不能按照高中的方式教学,要进行分层教学。如中等生、优等生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对学有余力并且有兴趣的学生可让他课下再自己钻研,以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学困生应以书本上的基础知识为主,课下教师应给予他们更多帮助和鼓励,也可成立班级数学兴趣小组,实行一对一甚至多对一专人帮助数学学困生。第二,对教材关键部分的教学。高中数学学生要么不会做,要么错误情况就几种,而初中数学学生不管会不会都把试卷写满满的,错误可谓五花八门。怎么办?(1)这就要我们多钻研教材教法和本省中考数学的考纲,明确考什么、考多深等,例如,这几年,中考函数常考哪几个知识点,怎么考,都要了然于胸。(2)工夫在平时。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有了目标,就要在平时教学中认认真真、踏踏实实,通过当堂小练习随时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及时加以弥补。(3)教学要通俗易懂。有的人善于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相反有的人善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我们教师要做后者。第三,高中数学的教学语速要快点、精炼一点,而初中数学教学的语速要慢的、“嗦”一点。高中生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能力明显强于初中生,教师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只有这样才可能把学生教好。

总之,高中数学教学更多地注重数学能力的培养,而初中数学教学更多的是知识的传授,因此,我们必须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因材施教,力争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学生心理 初中语文 教学水平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必须从学生的心理入手,都需要考虑学生的心理接受水平、心理健康状况,教学方式、方法都必须适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学生才能真正学到知识、技能,教学也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把握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用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的教学方法、方式来授课、来与学生互动、与学生交心,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让学生真正喜欢学习、爱上学习,也才能成为一个有强大学习力的学生。

如何把握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去深入了解学生。从哪些方面来了解学生的心理?一般来讲,教师要清楚学生的知识水平,知道学生的智力发展情况,以及他们的品德方面,也就是他们的情商发展状况。也就是从智商和情商两方面入手。

初中生,其年龄一般是12―14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处在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心理阶段,内心是既充满着独立性,又有依赖性,既有自觉性,又存在幼稚性,是一个错综矛盾的心理时期。

一、初中生心理特点

(一)活泼好动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特别是初一新生,他们刚刚从小学走进初中的大门,所以小学阶段的一些特点还比较明显。比如,一下课就冲出教室,相互追打,做课间游戏,在性别上男女也不分界限。表达需要特强烈,比如,上课教师提问时,就会发现主动举手争取发言的人很多,发言很踊跃,这是和高中阶段的学生有明显的区别,高中生心中知道答案,举手回答的相对来说并不那么积极、人数也相对来说少些。

(二)模仿性强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模仿性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但在初中阶段,这一特点仍然表现得很强。比如,好的容易学,坏的也抑制不住要学,兴趣容易变化,一会喜欢文学,一会又爱好天文等容易改变。

(三)记忆力强

初中生正处于记忆力发展的顶峰时期,当然主要是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只要在这短时记忆的基础上稍加重复即可获得。初中学生的学习科目相对来说不是很多,所以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适当地引导学生去记忆一些必要的东西,去发挥他们的这一“特长”。

(四)容易接受教师的教导

初中阶段是小学阶段与高中阶段的过渡,所以在初中阶段的前期,也就是初一,学生大多还弥留着小学阶段时的特点,而到了初三,学生经过这两年的学习成熟了许多,与高中阶段也有了相似之处。所以,初一的学生很乖,很听话。这一特点也决定了教师说什么学生就会执行什么,很容易受教师的影响、接受教师的教导。这也能从学生与教师很容易打成一片看出来。初二的学生虽然会有些叛逆,但总体上来说,还是比较容易接受教师的教诲,即便心里有些不满也都会挂在嘴上,不会像高中生那样,放在心上。

(五)独立性强

与小学生相比,初中生的独立性发展很快,有自己的私人空间。与父母交流时,也会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很想表现出自己已经长大,是个成人了,想有自己的主见和行动,虽然很多时候这些行动,往往还是需要家长的帮忙。所以家长和教师要了解初中生的这一特点,多给学生一些成长的空间,学习的空间,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同时还要在适当的时候、恰当的时机给他们一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以上五点是初中学生的主要心理特点,作为教师,只有深入地了解了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才能因材施教,教育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如何选择教材、如何选择教学方法,如何引导学生都离不开对学生的心理特点的正确分析和把握。

二、初中语文教师应注意的几点

(一)先抓基础后抓稳定

基于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语文教师要在初中一开始就要狠抓基础,包括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训练、生活习惯的锻炼和交友的技巧等。初中学生的记忆力强、模仿性强以及易于接受教师的教诲和影响,教师就要让学生向着正确的方面发展,对有向负面发展的苗头教师一定要加以制止,争取把这个基础打好。基础打好了,就得让学生稳步发展,在知识的条理化上、系统化上、深度上发展,发挥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避免学生产生分化,掉队。任何知识的接受都需要一个过程,教师要给学生这个过程,要在这个过程中去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而不是一味地去放纵学生、一味地去要求学生,要在这个过程中有目的地进行复习、练习,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分析比较。

(二)注意教学对象的年龄特点

虽然每位初中教师都知道自己所教的学生的年龄段,但要从心理上去真正地认识到这一阶段的学生年龄特点,还需要教师去摸索。因为这一阶段的学生,既不是小学生,不需要一一地去教,也不是高中生,不能一味地输入知识点。教师应对所教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语言上要口语化,要让学生听懂。还要特别注意这一阶段的学生的表达需要,要多给学生机会去发表意见,切忌教师“满堂灌”唱“独角戏”。

(三)信任学生、多表扬少批评

初中语文教师要信任学生。可能有些事情上学生做得还不够好,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信任学生、鼓励学生、支持学生。对他们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切忌轻易点名斥责,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四)做好家长工作

初中生既独立,又依赖的心理特点,在家庭里表现得尤为明显。家长引导得如果不及时、不恰当,极易出现所谓的“叛逆”,所以教师要与家长沟通,如何避免出现叛逆,一旦出现了应该如何去做才能适应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正常发展。对于独立性,家长要给足孩子空间和机会,让他们有机会去尝试、去思考、去做。

第4篇

关键词:初高中生物;教材衔接;对策;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0-066-1

生物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研究方法的实验科学,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初中实验和高中实验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为切实解决初高中生物学科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下面从几个方面探讨生物衔接教学问题。

一、初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衔接

1.课程理念的衔接。初、高中的生物课程都遵从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相同理念,使初、高中课程在指导思想上保持一致性。在共同理念的基础上,高中生物课程增加了“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理念。

2.课程目标的衔接。在共同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初、高中课程目标在表述方式、目标的指向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一致性,并呈现出递进的关系。

3.内容主题上的互补和递进。中学生物学课程通常包括十大主题,我国初中生物课程全部包括了这些主题,其中,生物多样性、生殖和发育等主题侧重在初中阶段完成,而像细胞、物质与能量、遗传与进化、生物与环境等较为抽象且对学生认知能力要求高的主题,则安排在初、高中两个学段完成。这样,生物学的核心主题在两个学段的分布既各有侧重,又在整体上互补。

二、初高中生物教材的衔接

1.初、高中生物教学目标及目的的差别

通过比较初、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及目的的阐述,我们可以知道:初中生物是初中自然科学的组成成分之一,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生物学知识(如简单的动植物分类、常见的几种动植物及其结构特点等等)、基本的生物实验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生物学知识在人类生活、生产等方面的一些简单的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而高中生物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生物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生物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不但要求学生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还要学会一些简单的计算。学生要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2.初、高中教材中生物知识的继承和衔接

初中生物突出人体和人类活动的内容,突出生物圈,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包括生物和生物圈、生物和细胞、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增进健康防治疾病、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8个单元。

高中生物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必修模块选择的是生物科学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现代生物科学发展最迅速、成果应用最广泛、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领域。选修模块是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而设计的,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生物科技视野,增进学生对生物科技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高中生物教材在编写时考虑到与现行初中生物教学内容的衔接,新教材删去了人体内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气体的交换、卵式生殖等内容。高中生物教材在编写时还充分考虑对初中某些知识的加深和完善。在体液调节部分,教材先通过列表的方式归纳初中已经学过的人体内一些主要激素的名称、产生的内分泌腺和主要的生理作用,再讲述初中未学过的激素及其他内容;神经调节部分也做了类似的处理。

三、初高中生物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课程改革以后,许多教师在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平等对话和交流互动,重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达成上有了很大的改进;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法也得到了推广。高中教师需要认识到初中生物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特点,要善用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发展思维能力。高一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阅读习惯、作业规范、实验规范的教育。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过程,不同阶段不同教学内容担负着培养不同种能力的任务,教师应抓住各种场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

高中教师要熟悉初中、高中教材,确定新学年开始的授课内容并制订出授课计划,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通过相关初中生物知识的复习,做好初、高中的衔接,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来准确理解高中生物学知识,使得所学的内容有利于高中生物的学习。高中生物必修教材讲述的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其中涉及了不少数学、物理和化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还要认真研究生物学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的衔接关系。

四、关于初高中衔接问题的几个建议

1.在教师中开展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初高中教学属于两个不同的学段,其中必有衔接的规律可循。初、高中教师之间应加强学习与交流,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加强对初高中教材、衔接教法和学生情况的分析,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对教学资源优化组合,设计科学的衔接教学方案。除了知识之外,学生不同学段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思维形态、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都应该研究。

第5篇

一、初中生物有效教学的深入解读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一词,最早见于《儿童早期教育中的有效教学》一文。最近几年,有效教学在中小学的研究和实践已是如火如荼。有效教学中的“有效”,主要是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有效教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

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

(二)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

(三)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

如果学生没有发展,哪怕教师教得很辛苦,都是无效教学。因此能否让学生在轻负担的前提下取得进步和发展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所在。

在实践中对有效教学的认识大体可分为两类:有人认为是让学生尽可能会做题,尽可能得高分并在教学中想方设法让学生取得更高的成绩;也有人更关注让学生获得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以及随之带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变化。从初中生物学科教学现状来看,前者虽然能让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但会带来一系列负面问题;后者不仅与新课程三维目标相吻合,还能够让我们的教学摆脱当前的困境,因此我当然认可后者并一直在教学中加以实践。

二、初中生物有效教学的策略选择

在认可“有效教学”是为了高效地促进学生达到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基础上,教师就该首先从类似中考科目的、以获得高分为“高效”的教学“习惯”中脱身出来,然后站在促进学生高效愉快发展的角度上重新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有效地开展教学,最终获得初中生物学科教学的良好效益。

(一)信息交互多元化策略

在常见的初中生物课堂中,信息交互较为单一。信息输入方式以听讲为主,信息输出方式以口答为主,其他方式相对较少。而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活泼好动,容易冲动,情绪表现强烈;具有一定的自控能力但还不够;对新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知识性兴趣开始形成和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主要地位,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显著提高;以注重父母、老师夸奖转为注重被同伴所承认和尊重。

这些心理特点决定了单一的信息交互方式已无法与初中生的心理发展需求相吻合。上课不专心听讲、走神开小差、答非所问、“对抗”教师等情况也就随之出现。面对这样的情况,依靠教师个人的严格管理或能收效,却很难收到长效。改单一信息交互为信息的多元交互,是符合初中生心理特点的,更是取得良好教学效益的首要因素。

1.输入方式和信息源的多元化

除教师口授外,还必须选择耳听、阅读、观察、观看等多元化的信息输入方式,以此缩减初中生处于同一活动的时间,使其在每一类活动中都能处于自控状态。

除生物教科书外,可通过多种媒体,选择与生物课程密切相关的、社会关注度较高、初中生较为关注的信息,构成多元化的信息源。这样不仅满足了初中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也有利于知识性兴趣的形成和发展。例如:可以用动物世界的片段、大自然传奇的视频、学生对自然的观察日记等,使学生利用好这些资源,以期激发好奇、激发探究。

2.输出方式和接受者的多元化

除口答外,还必须选择书面或黑板、语句或图像形式等多元化的信息输出方式,以此促进初中生的思维走向独立、走向严密。

除教师外,还应让其他学生,甚至网络也成为信息的接受者。让学生不仅获得来自教师的评价,还能从同学甚至更大范围获得评价,让初中生更多地获得来自同伴的承认和尊重,对其课堂输出起到更大的正反馈作用。

3.信息交互立足生本多元化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初中生物课堂信息交互多元化的趋势,可能会出现过度追求“趣味化”、弱化生物学科教学的不良倾向。对于这一点,我们应当坚持多元化信息交互始终为生物学科教学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原则。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能力,因而有不同的理解力、想象力,在具体生物课堂教学中要从学生的认知出发,采用实验探究、观察思考、比较解析、合作谈论、小组汇报等手段,帮学生理清概念、掌握差异、了解过程,从而使生物课堂充满灵动和智慧。

(二)学法指导科学化策略

在常见的初中生物课堂中,学生获得学法指导的机会较少。即便有,也以记忆指导偏多,其他指导较为少见。而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虽然无意识记和机械识记仍起较大作用,但有意识记日益占主要地位;也能意识到除记忆法外的、不少已达自动化的智慧技能,以及被认为是好学法的一些认知策略的存在。初中生物教师从“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智慧技能、认知策略)”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科学化指导,是取得良好教学效益的核心因素。

1.指导记忆方法习得

初中生物学中的陈述性知识,即通常所说的知识,教师会较多地指导学生用机械读背的方法进行记忆,但从高中生物教师处获得的反馈来看,学生不能形成长时间记忆,而且常常概念之间会混淆,可见平时指导还不够科学。在不完全丢弃机械记忆的基础上,在学生读背时指导他们将重点的地方划圈,读背后增加课堂检测等;告知或让学生发现简易的记忆方法、学会用自己的话复述解释等;告知或让学生逐步发现记忆项目的共同处、逐步学会画出概念图等,都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逐步习得一定的记忆方法,形成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正反馈。

例如,我在完成“生物体的结构”教学内容后,将相关的概念和内容整理绘制出概念图。学生看了之后提议,把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和动植物细胞的区别也在概念图上体现,最后我们一起汇总出如下的概念图。

2.指导智慧技能习得

初中生物学习中的智慧技能,分辨别、概念、规则三类,初中生物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都有涉及。但从高中生物教师处获得的反馈来看,这些指导在学生学习中的体现是模糊的,应该是指导不够系统和科学。

指导学生逐步学会应用扩大关键特征,对比、强化和反馈,发挥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等手段,促进辨别技能的发展;指导学生更多地通过熟悉形象的例子、通过完成教师提供的多样化的变式练习等手段,促进概念学习技能的发展;指导学生发现初中生物学习实例中的规则应用,对规则应用有一个感性认识等。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发现学习的窍门,减轻学习负担,增加学习兴趣。

初中生物教材中有不少概念,它们要么在字面表述上、内涵上,要么在过程上有些相似,如果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没有正确地对其区别把握,往往容易混淆,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等等。我们平时教学中如果通过不同形式的对比,可以使概念更清晰,更能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这样教学也会更加有效。

我在上能量与呼吸一章节中,通过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掌握得也比较好。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较:

3.指导认知策略习得

对于初中生而言,对认知策略这种高级技能的感性认识是很模糊的。也因为认知策略的内隐性,给初中生物教师的指导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从高中生物教师处获得的反馈也证实,刚上高中的学生对认知策略的意识是模糊的、发展水平是较低的。但这并不表示初中生物学科教学就不能进行认知策略的指导,教师仍可告知学生一些基本认知策略的规则化描述。要强调的是,必须通过日常教学中的变式训练,让学生不断地体会到运用认知策略带来的效益,才能让学生对认知策略形成一定的认识,并有意识地在学习中主动运用。

在平时教学中,最概括的概念占据了结构的顶端位置,它们下面是较低概括水平的概念,比较高度分化的从属概念和具体材料。生物学教学中也应该按照这一原则呈现教材,才能促使学生的认知策略由浅层向深层转化。比如,在讲述新陈代谢时,先讲新陈代谢的一般概念,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再讲植物的新陈代谢(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动物的新陈代谢(物质代谢、能量代谢)等。这样渐进分化,使学生对新陈代谢概念的认知不断深化。

(三)情感激励常态化策略

哈佛大学的詹姆斯教授在对激励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后指出,“如果没有激励,一个人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加以激励, 则可发挥到80%~90%……”

激励学生的最好方法就是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自尊感和自我实现感等高层次的需求。情感是最基本的动力系统,是比内驱力更强有力的驱动因素,是一种最高级的激励形态。

虽然初中生的知识性兴趣开始形成和发展,但它还不足以让他们在生物学习中维持长久的兴趣。而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启示我们可以通过常态化的情感激励,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益。此处的情感激励,可称为取得良好教学效益的催化剂。

在适当保留来自教师的激励的基础上,在多元化的信息交互中渗透来自同学的激励,再逐步习得程序性知识,特别是认知策略习得的过程中,伴随元认知发展出现的自我激励等,都能使激励走向常态,并让学生喜欢上这样的生物教师,期盼上这样的生物课。

多元化的信息交互让初中生感受生物课堂的魅力,科学化的学法指导让初中生发现学习方法的价值,常态化的情感激励让初中生体验生物学习的乐趣,从而自觉投入生物课堂,进而真正热爱生物学习。

第6篇

关键词:高中生;人际关系;认识误区

人是社会性的智慧生物,只要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通常都是具有社会性的,说极端一点,哪怕是“宅”起来,他也是有社会性的。人和人之间常发生各种形式的交往,通过交往,人们相互联系,相互接触,相互影响。

高中生处于青年前期,他们摆脱了初中生的幼稚,逐步走向成熟,他们的人际观念和人际关系也由幼稚简单走向成熟复杂。作为高中教师如果能有意识地去把握、去探讨、去研究高中生的人际关系,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对学生日后走上社会将有莫大的帮助。同时,如果能恰当地利用这种人际关系,对建立良好的集体主义班风,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和正确的情感有着深刻的意义,这也是灵活多样地进行思想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但是,在我们学校的传统德育教育中,我们往往只重视个人思想品德教育,不重视,甚至忽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产生的各种思想品德问题。

一提到人际关系,有的人会认为人际关系只存在于成年人当中,而高中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往往被忽视,其实这是一个误区。高中学生由于处于心理上的一个“伪熟期”,其人际关系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依据学生主要活动场所将其分成两个方面。

一是校内人际关系。在校内,高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是自己的同学,其中包括本班和外班同学。对于本班同学来说,学生之间在表面上往往十分融洽,一般来讲,本班同学之间很少发生尖锐的矛盾冲突,他们之间的矛盾,往往表现在学业的竞争和集体中地位高低的竞争、消费上的竞争、交际面上的竞争等等,由于高中生“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情感的稳定,性格的意志力日趋提高”,他们较能克制自己的情感,因而这些竞争如同一股潜流,暗暗在班集体中涌现。高中生人际关系往往受到这样的竞争因素影响,同时依据自己的爱好、个性等来决定交际程度的深浅,很少能看到那些“竞争对手”能结成好朋友的。在班级中,优生和学困生的个体分化较大,他们之间没有什么深的来往。但奇怪的是他们却常能和外班成绩与自己差异较大的同学结成朋友,究其原因,大抵是因为他们之间往来不影响彼此在班集体的地位,因而,高中生常与本班同学大多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但都经常与外班同学结成好朋友。高中学生的一般交际范围大多在本年段之内,很少与比自己高的年段的同学来往。除了学生干部之外,对与自己不同年段的同学往往只会知其名而少交往。

二是校外人际关系。高中生在校外同龄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常会在交往中显示出一定的区域性,在校外,高中生人际关系常有以下两种特点:首先是刚升入高中的学生一般和原来初三的同学往来密切,课余时间常在一起活动,节假日也常结伴外出。但这种状况,会随着在新班级与新同学的逐渐熟悉而改变,高中新生的交往重点转移到新结识的同学,而与原来初中同学的来往则缩小到为数不多的好友,不再像以前那样大范围地聚会来交流各自学校的情况。同时,随着与新同学的友谊进一步加深,还会出现新旧两个交际圈的交叉,从而出现了彼此的人际关系拓展,此时的高中生与原初中而现在非同班的同学之间的关系将逐步淡化,来往会逐步减少,但也会出现少数好友随年纪的增大,而发展成为持久的友谊。其次,与初中生相比较,高中生的人际关系有了很大的变化,逐渐向成人化靠拢,在交友面上由一般性的普遍交友演变为个别性的交友,出现了所谓的“挚友”,许多人相知一生的挚友往往都在此时产生并发展了持久的友谊。在择友标准上,由受功利恩惠和情感影响转变为开始有意识地强调思想认识和追求目标的一致性,强调志趣相投,要求彼此坦诚相待,以个性、脾气、兴趣、爱好为相互接近的条件,在这一点上,已显示出相当明显的成人倾向。在对人际关系的重视方面,初中生较重视自己在小团体的地位,而往往忽视在整个班集体的自我形象,而高中生自尊心逐渐成熟,开始看重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形象。在男女生关系上,初中生对男女生关系较敏感回避,两性距离形式上仍然严格,高中生,男女生之间转化为友好相处,彼此相互认知,出现融洽的气氛。另外,在初中阶段,人际关系大多表现为小团体,尤其是女生。

第二个误区是:高中生升学压力大,人际关系对高中生的影响不大。其实不然,由于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复杂,因而每个高中生都不可避免地处于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之中。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个体的心理健康,影响着学生良好心理和个性的养成。他们如果长期生活在人际关系恶劣、充满冲突和冷漠的环境中,就有可能变得言语谨慎、情绪压抑、性格内向,或是与之相反,出现性格暴躁、易生猜忌等不良性格。如果学生在班集体中有着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那么就会心情舒畅、情绪稳定、自信心强。因而在处理学生的各种问题时,不仅要从他们自身思想入手,还要善于从他们的人际交往中找突破口,帮助他所改善在班级中的人际关系,共同构建一个平等友爱的班级人际关系氛围。这对于学困生的转化将会成为一个良好的开端,对优等生则应鼓励他们扩展自己的交际范围,可以培养他们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他们交际圈的扩大来潜移默化地引导其他同学。同时,还应教育全体学生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通过活动和同学发展一种正常融洽的交往,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使他们在心理上得到安全感,增加自信和力量并在交往中获得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同时,还要教育学生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冲突,做到心理相容,使高中生科学地认识自己和别人的心理特点,严于律己,尊重社会整体意志和他人需要,宽以待人,以诚恳、公平、宽厚态度对待别人,理解并容忍他人无关原则的短处。在心理相容之下,正常交往,共同建设一个团结互助、朝气蓬勃、融洽向上的班集体。

第三个误区是:现在处于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互联网上内容鱼龙混杂,无法对高中生人际关系进行有效的管理。其实,信息交流的普及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有双向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在信息极大丰富的时代,人际交往的范围得到了最大化,其概念有了更广泛意义上的升华。另一方面,各种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变化越来越迅速。对此情况,只有正确认识,才能正确地运用。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因势利导,结合信息时代的具体特征,在更广泛的范围采取更多种的形式开展人际关系管理和心理辅导工作。对信息化时代所形成的新型人际关系进行详细的研究,并与原有的交流沟通方式相比较,提出了新的理解和建议,尤其是对信息交流和人际交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予以明确的解说。这样不但可以增强处理人际交往的能力,提升教师自身的亲和力,而且可以清醒地认识时代变迁过程中的问题,从中汲取经验,避免自身在寻求发展过程中出现缺憾,如,有的教师主办了心理辅导网站,有的建立了“开心阿姨”聊天室,有的教师主办的心理辅导方面的微博广受学生欢迎和跟帖。他们的出现为信息时代下积极利用各种信息传播新工具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为高中生营造了全新的和谐健康交流的空间,是值得鼓励的有益探索。

综上所述,正确认识对高中学生加强人际交往能力和人际适应能力的培养,创建校园和谐的人际环境,意义不但在于单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人际交往能力,而且在于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健康情感、健康人格,这是学生成就学业,适应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会与人交往,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学会适应环境,学会在竞争中发展自我,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掘自身潜能,这将促进他们在人生前进的道路上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张小芳,林俊.论高中生人际交往距离的重要性.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2).

[2]刘思硕,刘文秀.高中生人际关系的调查研究.新校园:理论版,2010(10).

第7篇

本文就黔江初中生物教学现状进行调查,部分学校是非专业教师授课,而很多高中任课教师不熟悉初中教材,使学生进入高中生物课程慢,学习习惯差,直接影响高中教学效果。因此,做好初高中生物课程教学的衔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以“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为例,简要阐述如何进行初高中生物课程的衔接。

二、初高中“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的内容衔接

从知识内容上看,在初中阶段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简单的微生物知识,如菌落的概念、芽孢和孢子的区别、巴氏消毒法、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在探究真菌和细菌的实验中,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微生物培养。理论上看,学生具备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但实际上很多学校不具备生物培养的硬件条件和师资条件,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阶段教学时,首先应了解学生对初中微生物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有针对性地对相关知识进行增补和延伸。

1.细化“培养基的作用、成分和分类”

在初中学习中,学生了解了培养基的作用,但是并未涉及培养基的成分和分类。

(1)培养基的成分。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培养基的作用,结合高中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中的相关知识――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置出供其生长和繁殖的营养基质。在配制培养基时,教师应根据所培养微生物的具体种类来调节PH和氧气含量,如一般细菌偏碱,真菌偏酸;好氧型微生物需要充足的氧气,厌氧型微生物则需要在无氧环境中培养;自养型微生物只需供给无机碳源,异养型微生物则必须加入有机碳源。

(2)培养基的种类。明确培养基的分类标准:按是否加入凝固剂(如琼脂),分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按化学成分的不同,分为天然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按用途的不同,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各种不同培养基的作用,如将人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体内以获得大量的胰岛素,需要用哪种培养基?要从含有杂菌的培养基中分离出真菌,需要用哪种培养基?

2.细化“无菌技术”

无菌技术是成功培养或者获得纯净微生物的关键。初中教材中已经介绍过一些浅显的无菌技术,如巴氏消毒法。教师应引导学生回忆巴氏消毒法的具体操作过程,引出疑问:该方法能杀灭所有细菌及其孢子和芽孢吗?教师要着重区分消毒和灭菌的根本区别,不同实验材料常用的灭菌方法等,从而让学生理解无菌技术。

3.细化实验操作过程

教师要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实验,交流结果,分析错误,做到?W生所得知识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引导学生体验知识,感受知识的存在。

(1)培养基的配置。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实验操作。在初中有过简单的操作,主要是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在初中教材中直接给了学生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即已经配制好的培养基,并没有具体介绍培养基的配制过程,且基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实验原理比较浅显,过程比较简单。因此,在高中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应在初中基础上,详细分析培养基的配制过程: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强调严格的无菌操作,提问该过程为什么没有调节PH?着重介绍每一步操作的原理和注意事项,为学生的实际操作打下理论基础。

(2)纯化大肠杆菌。在已配制好的培养基上进行大肠杆菌的纯化操作。纯化大肠杆菌包括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初中教材中是用无菌棒直接接种在培养基上,高中课程中,对该实验的操作更加严格,教师在介绍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时,注意对比两种方法的区别,并介绍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平板划线法应注意接种环只蘸一次菌液,但要在培养基不同位置连续画线多次,画线首尾不能相接,画线后,培养皿倒置培养;稀释涂布平板时移液管要经过灭菌,要根据菌液的浓度来确定稀释的倍数等。在学生的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各组进行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保证学生实验的成功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第8篇

一、班级精神氛围构建所要达到的功能和要解决的问题以及构建策略

1. 整合功能

观察发现,小学生的合群性高,高中生的独立性强,而初中生在班级群体中多以亚群状态存在,这是由学生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特点决定的。初中生由依赖向独立过渡及其更希望得到同伴接纳和认同的心理特点,导致初中生从初一第一学期开始逐步按志趣不同、学力大小、道德差异分化成若干亚群,到初中二年级层次分明且相对固化。这时候,学生的自我评价标准不再看重老师和其他亚群的认可,而更多的在乎所在群体的接纳。

构建策略:上述问题是基于亚群的自然分化生成而假设的。为了预防问题的产生,老师就在亚群的形成过程中施加积极的教育干预。有经验的班主任会有意引导亚群的形成,通过教育引导调整亚群的成分,不断地进行分化和整合,充实积极亚群,瓦解消极亚群,使优秀亚群变为强势亚群,在班级影响中占据主导地位,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班级风气。

2. 调节功能

小学生在自己编织的五彩梦中醒来变成了初级中学的学生,似乎一下子长大了,他们试图清醒地对待人生,却发现一切都变得陌生:学习难度增加了、异性同学的关系变得微妙了、老师的绑绳松了、自己无所适从了。

构建策略:初中班主任应重视分析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关注并注意引导其从依赖到独立的过渡。鉴于初一上学期学习任务不重,应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由老师推荐的课外读物,尽快建立宽阔的知识平台,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初一上学期更加重视活动课程的开展,通过文体活动,各种竞赛如演讲、学科知识竞赛、课外知识竞赛等,强化学校的吸引力、班组凝聚力、团队精神和求知欲望。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尽快养成善于质疑、独立思考、寻求帮助的良好学习习惯。整个初中阶段都要重视青春期心理辅导,创设团体交往与合作的环境,引导建立相互信任、尊重、关心的人际关系,给心理不适的同学以温暖和慰藉。

3. 镜像功能

初中生处于自我意识增强,价值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学会了经常反省、检查自己。他们在否定师长权威的同时,把目光更多地盯在班级群众和亚群同伴上。

构建策略:初中生学习和成长和驱动力来自积极的社会评价,换句话说,初中生把班级群体当成一面镜子,时常评价自己并鞭策自己。所以班主任在构建班级的精神氛围时,必须把握积极健康的舆论导向并使其占据主导地位。努力引导并尽快促使班级整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做人的道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二、班组精神氛围构建常用的几种有效方法

1. 对话法

对话法直接来源于人文主义心理学、教育学思想的一种较为现代的教育方法。这一方法的核心是将真诚、信赖、尊重等观念引入师生关系,要求老师作为学生的伙伴、朋友,平等地讨论而不是居高临下地进行价值说教。对“问题学生”是最为有效的教育方法之一。

2. 两难推理法和价值澄清法

两难推理是设计一些学生道德“最近发展区”的两难问题、情境、活动,并提出一个道德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思考、检验自己的立场,反思不同意见。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检查、自我调控的能力。在讨论中由于存在不同道德水平的解释和结论,可以引导学生朝更高一级的道德水平发展。

价值澄清法强调每个人都有机会和权利通过讨论澄清自己的价值观念,珍惜和实践自己的道德判断。

第9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激趣艺术;探讨

激趣艺术是基于我国教育情况和我国初中生心理情况的有一个创新的教育方法,该教育方法把重点放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上面。与其逼学生学习,还不如让学生自己学习,两种的区别在于,学生是否喜欢去学习,激趣艺术是一种攻心方法,让学生从心里开始喜欢上英语学习。

一、激趣艺术教学理念

1.激趣艺术的概念

激趣艺术就是激发学生对教学、学习等的兴趣的方法,一般来说,有趣的东西或语言自然会提高学生的兴趣,如果能把让学生感兴趣的元素加入教学之中,学生自然会有兴趣。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许多单调的初中教学当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激趣艺术在教育中的意义

激发学生兴趣,直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初中生还处于未成年时期,很多时候自己的行为被情感所控制。比如说很多初中生都知道街头的烧烤会引起癌变,但是因为自己喜欢吃,就忍不住去买路边的烧烤。同样的道理,初中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就充满动力去做,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做起来就无精打采。激情艺术就是为了帮助初中生用情感去控制自己的行为去学习。

3.激趣艺术使用效果

长期的教学经验发现,激趣艺术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花更多时间在学习上,同时提高了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学生以往抱怨记不住英语单词,提高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之后,学生也发现自己背诵英语单词效果明显好了。

二、初中生心理特点跟激趣艺术的关系

1.上课缺乏注意力

初中生还不能像高中生那样控制自己上课的注意力,上课走神是初中生的一大问题,有的学生本来想控制自己认真听课,但最后还是不知道怎么就走神了。但是根据了解,即使是最容易分神的初中生,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也能很好地集中精神。目前很少能找到打游戏也能分神的人,主要原因是游戏比较有趣,吸引了玩游戏的人。同样的原理,原因教学只要使用好激趣艺术,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2.对强迫性教学存在抵制

老师如果不注意正确的教学方法,只顾着去逼学生听课、交作业、做练习册,那么初中生在学习英语时,容易出现抵制和应付的心理,即使按时交上来的作业,也可能是抄袭,没有把心放在学习上,这样下来,不管老师布置多少作用,学生的吸收量都很低。而激趣艺术是帮助学生主动去学习,重视学生的个人心理。绕开了强迫教学的错误方法。

3.感情用事较多

初中生感情用事情况比较多,初中生的成绩好坏有时候也跟是否喜欢对应科目的老师有关,或者跟是否喜欢该科目的教学有关。初中生不像高中生,有高考压力,同时内心成熟,不得不自己逼自己去学习,而初中生多数看自己的情感去选择性学习。

三、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使用激趣艺术

在初中英语教学课堂上,英语老师要适当地使用一些激趣艺术,来提高学生对英语课堂的兴趣。

1.采用多种教学资源

如果教学资源比较单调,学生没有什么新鲜感,自然会感到英语教学无聊,所以初中英语老师要把丰富的教学资源用于英语课堂上,由于多媒体设备进入了许多初中学校,这给英语老师提高了展示丰富教学资源的机会。初中英语教材许多知识来源于美国人的生活环境,英语老师可以上网查找相关精美的图片、视频、音乐、对话等等教学资源。让学生在饱满眼福的情况下喜欢上了英语教学。

2.选材注意主观美

并非所有的教学资源和所有的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初中英语老师在备课时,要注意所有讲课内容都具有主观美。主观美就是能让一般人感觉良好,可是是图片的颜色漂亮、人物可爱、对话有趣等等。同时英语老师也要注意自己身着、举止行为,至少不让学生厌恶就行。美的东西是一种享受,学生甚至会多花时间在美的事物上,就连女生也喜欢看图片中的美女,也是同样的道理。英语课堂上,既然找不到图片资源,也比找到让学生感到恶心的图片更好。不是老师没有注意到这点,以为只要有更多教学资源就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却忽略了教学资源是否引起学生厌恶。

3.与时俱进的语言

老土的讲话方式也是影响初中生听课热情的一个原因,对于满嘴都是让学生听不懂的英语老师,学生会失去兴趣。由于网络时代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火星文、网络语言,例如“神马”、“有木有”、“坑爹啊”。这些语言是学生比较喜欢的,老师可以多关注一下新的语言方式,适当地使用学生喜欢的潮流语言。基本上学生能听到老师用他们自己时代才有的语言讲课,不仅会提高兴趣,同时还能增加亲切感。

参考文献:

[1]崔艳波.激发兴趣是英语教学的关键[J].中等职业教育,2004,(10):43-44

[2]郝小雯.因材施教 激发兴趣――试析中职英语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科学咨询:下旬,2011,(24):117-117

[3]郑健美.激发兴趣,提高效率――兼谈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2,(15):100-100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