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09 16:07:4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

第1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职院校已经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人才,但是目前高职院校中现行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必须要进行改革创新,才能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

一、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管理理念落后

由于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教学管理人员把教学管理当成行政管理来看待,只是简单的对教师和学生进行管理,而对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方法、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评估机制、人才培养计划等都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影响了教学管理的实施。另外,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还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在管理的过程中只注重“管”,却没有发挥“理”的功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广大师生参与教和学的热情,导致了教学管理效率低下。

(二)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人性化

制度建设是保障,教学管理制度能够规范和保证学生的日常学习,给学生创造一定的学习氛围。很多高职院校是由原来的中专院校升级过来的,因此,在教学管理制度方面很多也是沿用中专学校以前的教学管理制度,这就造成了教学管理制度的不合适,降低了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效率。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中专和高职院校属于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因此,教学管理制度不能盲目进行模仿,必须要根据本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这样才能使教学管理制度发挥最大的作用。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制度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高职院校采用的是二级或三级管理体制,学校和教务处同属一级管理,下面分设各系、部教学办公室,再往下设置教务办公室直接对教师进行管理。许多教学管理制度是具体规范校院与系部、系部与教研室之间关系的。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除事务性、规范化的内容外,很多是学术性的事务,如专业设置、课程方案、课程建设、教研教改等,需要有相关理论的指导,强调系统性、整体性、学术性和相对明确的自律性。其次,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制度缺乏灵活性和人性管理,阻碍了教学改革的进行。例如,高职院校规定教师教学工作量,并将此作为津贴发放的标准,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的很多工作是无法量化的,因此,只将课时量作为衡量教师工作成果的唯一标准是不科学的。

二、创新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对策

(一)更新教学管理理念

要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首先需要更新教学管理理念。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必须要不断进行教学管理理念的创新,及时通过学习和培训提升学校自身的能力;另外,还可以学习其他学校的相关理念来完善自己,这样才能使决策更加科学和合理,促进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创新教学管理制度,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是实现教学管理规范化建设的保障,有助于实现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高职教学管理制度应当体现出高职院校自身的特色和教学规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创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要明确各级教学管理机构的管理重点。学校层面由教务处统筹管理,重点是加强教学计划的管理和教学质量的监控。学院层次要充分发挥系部和教研室的作用,实现管理重心下移;二是要完善与创新教务管理机制。一个先进的管理理念,需要一套良好的工作机制来实施。要建立一种民主机制,让广大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能通过各种民主形式充分发表意见,主动参与到教学制度的完善创新中来;三是要完善与创新教学管理制度体系。把必备的教学文件、教学管理制度、教学和管理人员的职责、学生管理办法等制度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同时要根据不断发展的教学新形势,相应地改变不合理的旧制度,建立与时俱进的、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新制度并保证制度的落实。此外,完善与创新教务思想观念。教学管理中要以师生为本,把他们当做主体,树立其中心地位,充分发挥师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和谐发展。

(三)合理运用先进科技手段

一是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管理,比如说:利用视频技术、监控技术等对课堂教学以及实践活动进行管理,提升教学管理能力;二是构建信息化教学管理体系,通过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把学生与教师的相关信息等进行汇总,进而更加方便高职院校的管理与查询工作,并从中找出规律,为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提供基础资料。

(四)实行弹性学制

面对目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内容大致相同的情况,院校应当实行弹性学制。弹性学制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有利于实现现代教学的个性化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高职院校应当积极推进弹性学制,以一种创新管理模式进行,通过教学管理创新改革的实施,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学习欲望,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有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五)引进先进的管理人才

高职院校中的很多教学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相对偏低,主要是由于这些管理人员思想观念落后,不愿意再进行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学习,导致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水平的低下。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不断的引进高级的管理人才,促进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合理化,促进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总而言之,为了提升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水平,在日常的教学管理活动中必须要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管理制度,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引进先进的人才,施行弹性学制,保证教学秩序的稳定,提升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金保.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问题探析[J].职教论坛,2016,01:43-47.

第2篇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现代化;专业化;规范化;信息化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是指教学管理人员依据教育教学规律,按照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对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整个过程。教学管理是教学工作的核心,它是否科学有效,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影响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实现教学管理科学化是教学管理工作者的努力方向。

所谓教学管理科学化,就是为适应培养具有创新精神、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机制,实现教学管理观念、意识的转变,增强管理行为、创新管理手段以及管理体制的现代化,形成一种以人为本、全面实现现代化的教学管理新局面。要实现教学管理科学化,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创新:

一、教学管理观念的现代化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以先进的管理理念去指导管理实践,才能真正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在新时期,我们首先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以人为本”作为一种管理思想,是20世纪80年代从管理科学、行为科学等现代管理理论的研究和探索中逐渐发展起来的。这种管理思想应用到高等职业教育,且逐步完善其内涵,对提高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水平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以人为本”在学校教学管理中就是“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

1.以学生为本

(1)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创造,突出关爱,全方位育人,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校工作的总目标,视学生的发展为学校管理的生命线,为学生提供越来越满意的高质量服务,使学校的管理模式适应学生的意愿和社会的需要。在高职院校中实行学分制管理,是满足学生发展需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最好选择。

(2)必须坚持“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服务宗旨,树立科学管理教学工作的思想,以服务学生提高管理教学,以管理教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设置、教学安排到学籍管理、考试管理等都必须为学生提供发展能力的平台;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既要遵循教学规律,也要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实行人性化的管理;在为学生办理事务时,为他们提供热情周到、优质高效的服务。

(3)激励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鼓励学生配合教学管理,建立多种互动沟通渠道,对教学管理提意见、提建议,建立教学管理反馈系统,使教学管理更符合教学需要;其次,通过导师制,加强对学生自身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方面的指导力度,构建一个可以使学生对自身的学习状况进行透彻分析的可操作体系,使学生深刻把握专业学习的目的性、学习力度、学习方法与学习效果,加强高职生学习的自主性与探究性;再次,鼓励学生参与课程教学评价,评价的结果作为课程教学改革与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参考,也作为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以教师为本

(1)教师与教学管理实现互动。教师在教学管理中是学习环境的创意者、策划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要掌握教学管理的主动权,必须处理好教师与教学管理的关系,因此必须明确教师是教学管理的重要责任者之~,同时也是教学管理的对象,具有双重身份。

(2)教学管理要从教师出发。第一,要为教师提供愉悦的教学环境,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教师思想品德修养,强化师德教育,提倡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第二,在教学评价方面要从鼓励教师积极从事教研、教改及创新的角度出发,结合不同类型课程的特点,在教学的发展过程中进行动态评价,使评价结果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第三,培养普通高校毕业教师师范专业教育的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3)鼓励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参与教学管理。教师的职能不仅体现在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参与教学管理是每位高校教师应尽的义务,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育体验,鼓励教师提出切实可行的反馈意见,改进教学管理计划和政策,使教学管理过程日趋完善。

3.充分发挥教学管理人员的能动性

首先,为充分发挥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应为教学管理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采取进修、学习等形式,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文化修养,培养敬业精神和奉献意识;其次,教务管理工作应采取情感激励与竞争激励机制。情感激励作为一种非理性管理机制,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运用,能刺激教学管理人员原有思想情感的转化,激起人们内心的动力和热情,化消极为积极、化保守为创新,从而达到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目的。情感激励,如领导与下属、同志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良性情感互动,可形成稳定、愉悦、上进的工作氛围。同时要将竞争机制引入教学管理队伍,只有存在危机感,存在竞争,人才能进步,高校才能发展。

二、教学管理队伍的专业化

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是十分重要的,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具有较高政治素养、业务素质,较高学历层次、工作水平、管理能力,爱岗敬业、勤于奉献,开拓创新的专职教学管理队伍是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保证,也是各校建设的目标。

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实现教学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是当务之急。一是要充分肯定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地位与作用,改善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待遇。二是把教学管理人员的培养纳入学校师资培养计划,开展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在岗继续教育和培训。三是鼓励教学管理人员积极从事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的研究,参与教育类、管理类科研项目,提高学术理论水平与科研能力,发挥其将教学管理实践与理论研究紧密结合的优势,及时提出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为领导决策提供意见和建议。四是引入激励机制,开展教学管理评估和评奖工作,奖优罚劣,优上劣下,开展教学管理人员之间的岗位争优活动。

三、教学管理运行的规范化

教学管理具有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评价等一系列职能,这些职能通过教学管理运行机制作用于教学管理活动,因此,教学管理运行机制是教学管理职能的实现方式。教学管理运行机制由以下七个机制整合而成:决策机制、实施机制、保障机制、监督机制、反馈机制、调控机制、评价机制。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

要实现教学管理运行的规范化、科学化、有效化,是建立健全教学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规范工作程序,使决策机制顺畅合理。如建立教学工作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教务处、督导室、系部、教研室等一系列管理组织机构,并明确各自职责,合理分工,协调合作,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制订各项工作的流程图,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按部就班;二是要制订教学管理工作计划,保证各项管理工作有组织、有步骤、有保障地进行,提高工作效率,使各项工作沿着预定轨道有效推进;三是完善监督反馈机制,充分发挥督导室作用,不但“督导教学”而且“督导管理”,在教学工作的推进中实行动态调控,保证管理工作的有序高效;四是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从评价标准、评价方法、操作程序、结果应用等方面,构建切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科学合理的评价系统。

四、教学管理手段的信息化

第3篇

[关键词]MOOC 高职院校 教学管理

[作者简介]张世波(1972- ),男,浙江岱山人,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健康服务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学。(浙江 宁波 3151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基于电子书包技术的个性化学习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4NDJC068YB)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2-0168-02

随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定位与方向的进一步明确,高职教学管理凸现重要性与复杂性,新型教学管理模式研究将是今后高职教学研究的重点之一。但由于高职院校相比本科院校缺乏教学名师师资库与行业专家库,所以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务管理等呈现出相对滞后性与单一性,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职教学管理与职业教育的发展。2014年6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职业教育教学体系的创新,要求未来5年基本建成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专业设置信息平台和动态调整预警机制,重点要求加强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提升高职教学管理的有效性。

2012年我国教育领域引入了新型的教学模式,即大规模开放网络化教学模式(MOOC)。这种模式可以整合成一个最优秀的教师资源、最优质的学习资源与最优异的管理组织团队等集合体。通过MOOC网络化平台学习研究与实践,可以发展学习者与学习组织者之间“引领” “协作与会话”与“意义建构”的实效,MOOC具有解决高职院校名师缺乏、课程资源稀少与教学管理单一等优势,所以这种新型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可以构建高职院校优秀师资库、优质课程设置、新型教学方法等,直接促进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一、MOOC平台的技术与理论

MOOC平台引入我国的时间不长,许多教育研究者针对其教学本质特征,特别是学习者与组织者共同应具有的教学与学习理论、知识情景和技术素养等进行了重点分析。通过对新型网络学习平台教与学个性化管理系统的阐述,对广泛式、偏平化与结构性课程知识进行系统整合与实施,为高职院校个性化教学管理提供必要的指引与协作。

1.MOOC的技术发展。MOOC最初是由乔治・西蒙斯(George Siemens)和斯蒂芬・唐斯(Stephen Downs)开设网络课程,运用各种网络学习工具进行学习,形成了具有“大规模、开放性和提供学分”特征的一种新型网络化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将网络技术、通讯设备、学习资源、优秀师资等融入其中。与传统网络学习平台相比,MOOC更能体现一种基于技术下的个性化教学管理进程,具有明显优势:大数据下优质课程资源的开放,超越时空观下的泛在化学习,个性化学习内容、管理过程与教学效果的共享。MOOC教学模式是建立在组织者与学习者原有知识背景、技能程度、经验基础和学习爱好等维度选择学习内容、学习进程与学习伙伴,从而体验在MOOC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学习效能感,特别是为Udacity、Coursea和edX三大平台为代表的学习领域中提供了最佳的教学与学习方法。

2. MOOC的理论基础。MOOC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关联主义学习与行为主义学习的结合,联通主义强调以每一个学习者为单点知识,组成一个学习者的群体性共享性网络平台,这种平台共享学习资源又被作用于每个学习者网络中,实现联通主义阐述的“关系中学”的学习理念。在行为主义应用上,MOOC课程开发了具有广泛应用性的微视频、微课程、微测试和自动微反馈的学习形式,具有海量知识库、易操作性、反复学习刺激与结构化与半结构化语义等特点,形成了一个融合学习、测试、评价与反馈等稳定程序的教学模式。

二、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发展

教学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中最核心的内容,是保障学校人才培养实施最重要的环节。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区别于本科院校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方向的职业化、技术性与实用型。高职教学管理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和高职教学特性,充分发挥各种教学因素、教学条件、教学媒体,使高职教学管理个性化、有序性、高效性运行。

1.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发展现状。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专业名师数量少、学科教师分布不均衡、教师素质结构参差不齐等问题。同时,一线教师平时疲于繁重的教学工作,课堂教学思想单一与僵化,课程管理程度低,教学研究工作不到位,教学管理队伍整体素养不强。针对目前高职教学管理运行现状,要在管理机制上引入具有有效教学竞争和奖励制度,加强课堂教学质量实时动态反馈制度,制定高职教学管理可量化评价制度,利用各专业大类优势科学合理利用师资力量。

2.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发展要素。高职教学管理必须根据职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建立一套高职院校特有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利用技术进行教学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使教学管理有效性、科学性、制度化。高职院校办学特点决定了其教学管理任务的特殊性,高职教学强调培养技术性和应用型,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教学管理的重点。因此,通过引入新媒体技术下的教学平台,创新高职教学管理模式。主要包括:技能要素,包括教学管理技能及学习能力;专业要素,包括教学管理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迁移要素,包括教学管理能力应用于学科建设、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评价等迁移过程。

三、MOOC对高职教学管理的应用

MOOC平台具有无处不在的网络化平台、大数据下的泛在学习与云资源背景下的知识共享三大特征。从教育教学理论的角度,这符合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发展规律。本研究从高职教育学与教育技术学系统论视角探讨MOOC对教学管理的应用。

1.重构优秀师资教学团队。高职院校普遍办学时间不长,名师师资库需要积累与共享。而MOOC平台能实现优秀师资共享,MOOC课程建设中组建以名师为支撑的教学团队,实现优质化大规模网络课程的有效建设,让教学团队更加多元化、专业化和职业化,使广大高职师生能共享名师团队创造的教学成果。另外,高职教师本身也可以转变为课程建设组员,通过研究高职课程特点、高职学生心理和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选择高职教学策略、课程内容、学习方法等,提升高职教师整体素养。这在一定程度上重构了原有高职专业师资体系,让传统以办公室空间为主的师资圈变为以网络空间为核心的师资云平台。

2.创新翻转课堂学习模式。MOOC课程中的微视频使翻转课堂学习模式的实现变得容易。翻转课堂学习模式是由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利用相关软件制作教学微视频,通过网络传递,解决了缺课学生无法正常学习的困惑。这种视频教学实现课前学习,课中互动交流,课后反馈与评价等翻转模式。教育研究学者认识到高职学生之间的明显差异,但由于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办学条件的限制,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很难根据学习者的不同程度实施个性化教学。翻转课堂利用网络技术支持将知识传授和内化进行翻转,其主要特点是在课中缩短讲授时间,增长师生互动活动时间,加强学习活动真实情境教学,让学生在协作与对话中完成学习任务。这种学习模式使学习者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进度进行个性化学习,学习效果得到提高,符合高职院校学生差异性学习模式。

3.建立高职类MOOC课程体系。根据教学理论,教学生成性是实践类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MOOC课程中的学习内容没有界定知识语义与知识范围,学习知识点与内容可以根据学生学习多次生成,不需要像传统网络学习目标中以理论预设为主要任务。从高职以实践技术为主的维度思考,MOOC不仅强调源知识内容的传授和理解,更注重技能与实践素养的“生成”,而实践技能的生成进一步支持源知识内容的意会与传递,MOOC为实践技能学习提供了泛在化学习。因此,MOOC让学习者在知识与技术生成中获得更大的选择空间,从而解决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理论性知识与实践性技能的偏重问题,有利于高职生个性化学习。同时,MOOC课程资源通过以源知识作为探究学习的动力点,激发学生在网络化泛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新思维、新内容与新观点,这些都将成为网络学习和互动交流的新资源。另外,目前MOOC已经可以提供相关课程认证(学分证书或微学位),体现高职学生以实践为本的思想。

4.完善优质教学资源库。目前高职院校在优质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数量与质量仍处于建设初级阶段,教学资源库模式的建构还处于理论研讨中。通过MOOC平台可以建设以高职专业为主题的专业课程库,对高职实践类特性产生的课程群进行分析归类,形成共享性资源库,这些课程群资源不仅可以满足高职学生的特殊需求,又能对高职教学资源库建设发挥前瞻性作用,同时在资源库应用维度中解决高职师生对网络化学案、信息化设计、实验实训平台、共享性社会性软件等资源的有效选择。通过网络技术、移动通信终端解决了传统面授教学“同时等量均程”的不足。这符合在网络化泛在学习的资源组织模型建设的需求,实现了教学理论中学习元信息模型的构建。实现MOOC可重用特性的支持学习过程的信息采集和学习认知网络共享,可建构自我进化发展的微型化、智能性的数字化学习资源。

5.重构教学管理组织。高职院校传统教学管理是以课程管理为组织形式,以学校教务处为核心机构,各院(部)教务办为基层管理层等进行分层管理,具有强大的主次逻辑组织性,但无法实现现代教学管理思想“去核心化强社会化”的特性。利用MOOC平台,一定程度上可以将“非核心”教学组织社会化。目前高职院校普遍设有人文社科公共教学部或类似部门,通过MOOC平台选择共享性与社会化应用,可以解决“非核心”课程教学师资的专业发展问题,也可以使教务处(教务办)等实现“组织更加专注于教学业务管理”。所以,MOOC可以先通过对公共教学组织与实施管理的变革,改变传统教学组织模式和课程呈现方式,实现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组织模式的重构。

利用MOOC平台进行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变革与创新,把高职院校管理者、组织者与学习者等沉浸于复杂网络环境中,通过翻转课堂、大数据技术与云计算等技术结合相关移动终端,建构具有高职特色的MOOC教学管理模式,给高职师生提供泛在化、个性化、联通性、生成性的微教学空间,并在新型教学空间中进行开放式、协作式互动,实现高职师生教学过程的有效管理,从而使高职院校的日常教学管理更加精细、准确、开放与有效,创新高职教学管理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Z].2014-

05-29.

[2]李华,龚艺,纪娟,等.面向MOOC的学习管理系统框架设计[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3).

[3]宋德清.MOOC在社区教育中的应用路径探索――基于开放大学建设的视角[J].远程教育杂志,2013(6).

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7.3

前言: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高职院校中的教育教学模式逐渐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与之相对应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教育发展需求。因此为有效提升院校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综合素质人才,高职院校必须对自身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可以结合社会实际需求,自身教学情况以及国家相应政策等方面,制定出有效的创新改革策略,实现自身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高职院校中进行教学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一)培B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机制下,社会中的各企业发展主要是依靠技术与人才因素利于不败之地,因此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1]。与此同时,高素质人才在社会中也被众多企业争相聘请,获得更加巨大的未来发展空间,实现自身人生价值。在这种相互作用的刺激下,社会的综合发展实力就会不断增强。因此高职院校及时有效的对自身的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与效率,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满足各方的发展需求。

(二)适应高等教育发展需求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模式中不断实施扩招办法,使得学生的数量逐渐增多,诣在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人才,实现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2]。因此,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院校教育,也应顺应这种新形势的教育发展情况,依据自身教育教学特点与实际情况,不断研究新办法实现对自身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与改革,使得高职院校教育资源得以最大程度的被利用,满足社会与时代的发展需求。

(三)满足教学改革的需求

新课程教育改革模式,重点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引导作用,因此,高职院校所有课程的开展都应围绕学生实际发展需求开展,实现教育改革由整体向纵深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应将教育改革需要与要求作出清晰明确的掌握,在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特点与情况对教育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努力紧跟教育改革的发展步伐,实现自身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同时,将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与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得新的教学管理制度得以顺利实行,实现自身教学管理质量的提升。

二、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性策略

(一)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机制

首先,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与竞争机制,实现教学管理制度的发展。教师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的基础,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关键性作用,因此可以对激励机制与竞争机制进行完善,从而有效提升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与热情[3]。如,在校园公开课开展过程中,院校可以不将其作为主要的教学任务安排给教师,而是通过公开竞争的方式择优录用,并对这些教学成绩突出教师予以奖励,以此来激发教师自身及其他教师的积极性。其次,对教师考核制度进行改革,以往的教师考核中,只将教师的科研与论文成果作为重要的依据,这样就会导致有的教师忙于评定职称与科研等项目而对学生教学有所忽视,从而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因此,高职院校可以在原有考核标准基础上,增设教学质量和学生评分等指标,不断提升教师对教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再次,建立健全有效的教学质量监督机制,在进行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对除教学质量之外的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态度以及学生的欢迎程度等方面进行监督,并在教学阶段任务完成以后对监督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再依据结果进行奖惩,从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二)加强高职院校管理团队素质建设

首先,加强对教学管理人员的思想素质教育,不断增强其责任意识与职业操守,促使其主动承担起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重任。其次,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对现代教学管理理念、教学创新模式以及有关科学技术知识等进行学习与培训,从而使教学管理质量得以提升[4]。其次,高职院校还要对教学管理队伍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做出要求,敦促其有意识的对自身的创新素质进行提升,从而推动教学管理改革创新进程的加快。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要对教学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以及相应信息技术运用能力进行培养,运用可以的手段在校内建立完成较为完善高校的信息管理系统,提升教学管理工作的高效性。

(三)制定全面质量管理计划

首先,高职院校可以对学生、家长以及教师这一系列与教学管理质量变革息息相关的人群进行全面的调查,有效的掌握学生、教师以及家长心中对院校教学管理的需求和不足,从而依据这些信息对自身的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其次,高职院校可以依据实际的调查情况与自身的教学管理情况制定出全面质量管理教学制度,将具体的教学管理制度以及教学目标制度等方面内容全部融入其中,逐渐形成较为高效、便捷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从而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质量的提升提供坚实的制度支持。最后,高职院校还要制定出全面的管理教学计划,对教学管理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予以高度的重视,并为此制定出相应的制度保障措施,从而能够有效的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质量的提升提供有效的指导。

结语: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对自身的教学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与改革,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与竞争力,还对推动高等教育与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开展实际的教学管理工作中,高职院校要不断对自身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并结合教育发展需求与自身教学特点,从多角度对现有的教学管理进行全面质量的提升,从而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肖润花.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策略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09:47-48.

[2]刘荣,郝影利.期望理论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初探[J].教育评论,2014,04:38-40.

第5篇

一、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优势

教学管理是指将高职院校各方面的教学信息和教学资源进行分享、调配与控制,让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得以正常、稳定地进行。由于教学管理的目标是各类信息和数据加以分析、评价并以此结果作为教学管理的必要参考,而处理这些海量的数据和信息,依靠传统的工作方法很难考虑周到,这就给计算机技术的超强计算能力发挥了空间,而计算机技术应用到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中的优势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实现信息和数据的快速输入。

数据和信息的采集工作是教学管理的日常工作之一,其目标是将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必要的信息进行汇集和录入,例如教学成绩、教学评价数据以及其他基本的数据信息等。这些工作可以通过一些信息采集类的工具和器械完成,避免传统采集工作的误差和低效,例如:光学扫描仪和OCR软件或是键盘、鼠标、图片扫描仪等。

(二)信息和数据快速处理。

由于现代计算机强大的计算和统计能力,可以在短时间内对采集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该技术的应用使得整个教学管理系统的运转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也让高职院校摆脱了传统教学管理的低效和误差,让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可以随时查看相关的信息和数据。

(三)准确并多方位的反映教学状况。

因为教学管理的工作不仅仅涉及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还涉及到将处理之后的信息反馈给全校师生。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下,教学管理为高职院校的师生提供信息获取和交流的平台,从而及时的了解学校当前的管理和运行状况以及自身的发展和学习状况。因此,高效的收集整理功能、精确的计算能力以及强大的存储功能都为教学管理情况的获取提供良好的基础。

二、完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信息化

(一)教学管理工作的标准化。

管理者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时,应当建立完善统一的标准管理体系,而对于信息技术而言也需要建立标准化。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标准化内容主要体现在技术开发、产品研发和系统建立、运行与管理的标准化上。其主要内容了包含信息技术术语和信息表示等在内的多项问题。信息的表示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的关键所在,其标准化的原则也适用于该阶段,因为采集标准化的信息是维持管理信息系统处理有效性的唯一途径。

(二)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

科学化管理作为现代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需要高职院校不断的进行教学管理制度的改进和完善,最终才能形成科学的管理体系。高职院校领导阶层应当明晰各自的管理职责,以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建立并完善教学的规章制度。在实际教学工作也要秉持科学的工作理念,以科学的教育观作为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将规范化的教学链条作为管理信息系统的逻辑基础,建立完善的教学模式,让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高效的开展。

(三)教学管理工作的全面化。

第6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英语;教学管理;问题;改革策略

当前我国正处在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让高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然而随着高职院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在教学管理上的问题却层出不穷,进而导致教学质量有下降趋势。为了协调院校规模扩大和教学质量下降的矛盾,学校领导与教师应当重视教学管理,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实行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以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为重点,走质量优先的道路。

1高职英语教学管理目标与现状

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不同,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目标是为生产、建设、服务与管理第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专门人才。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在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具有能够进行自由交流的能力,英语教学的管理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的外语人才。但是当前,我国的高职英语教学管理现状是,学校管理者与教师对教学管理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教材的编写、教学活动的组织等方面还有诸多不完善,这就需要高职教学管理者与英语教育者要尽快摸索出一套具有高职特色的、科学合理的英语教学管理模式。

2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对高职英语教学管理工作缺乏认识。高职英语教学管理是一项十分繁重琐碎的工作,要做好这个工作,就需要英语教师具有较强的管理意识。但有些英语教师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教学管理工作就是简单的日常事务性管理,还有些教师认为教学管理工作是学校高层管理人员的责任,而自己的任务仅仅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没有必要参与教学管理。这种粗浅的认识导致管理观念缺乏,使得高职院校很难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实际上,教学管理不单单是一项管理工作,同时也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问,工作内容涉及面广且较为琐碎,如内容涉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的安排、考试制度的制定等,英语教师必须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各种技能型人才愈发渴求,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要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从更宽广的角度去创新管理模式。2.2英语教学人员专业素质低,缺乏高素质的教学管理能力。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队伍中,有一部分从事多年教学工作的老教师,由于他们长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一些教学新理念和新知识知之甚少,导致教学与实际严重脱节,还有一部分刚分配的青年教师,他们基本上是从校门到校门,实践经验少之又少。教学任务的繁重使得英语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学上,他们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无暇顾及其他,这就使得多数英语教师缺乏必要的教学管理能力。另外随着高职学校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导致英语教师数量上的缺乏,这些问题都给英语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2.3高职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我国有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制度运行机制不健全,导致专业与学科发展参差不齐,教学计划制定不合理,培养目标不明确,没有体现高职院校的职业特色,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并且有些管理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执行不到位的现象,如有些教师为了省事方便,直接利用网络上的现成课件进行授课,无视学生的具体情况,这使得教学计划的制定形同虚设。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对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2.4英语教学管理方式过于陈旧。由于每个班级的学生众多,英语教师所采取的管理方式方法不可能适应每一个人。因此,为了追求稳定的教学环境,教师通常会采取一些常规的管理方式,这些方式往往比较陈旧落后,导致学生兴趣低,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度不高。管理方式的落后也是导致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

第7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能力;教师评价体系

一、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的必要性

(一)创新能力成为人才培养新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随时面临竞争压力,职业岗位的技能与工作需求变动频繁,需要具备良好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后备人才支撑。而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想要最大限度地提高高职院校教学水平,为祖国培养所需的人才创造条件,就必须对教学管理进行改革。高等院校教学管理,是学校为了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而制定和执行一系列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而鉴于之前外部教育环境的影响,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少问题,对高等院校教学管理进行改革,是为了能够对高职院校教学进行合理、规范的规划,监督及控制,以便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另外,近些年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在此背景下,对高职院校学生有了更高的要求。鉴于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用人单位选择人才的重要评价标准之一,所以高校在制定和执行一系列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时,需将创新能力这一指标纳入其中。而之前的人才培养对这一项培养指标并不明确,因此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实质上是根据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律和教学管理规律,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纳入“创新能力”这一指标,以适应社会不断发展,满足人才培养的新需求。

(二)教学管理改革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其成为创造型的优秀人才,是时代和社会对新时期教育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因此,高校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放到突出的位置。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作为影响高校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实施多层次的教学管理改革,就意味着在落实教学管理各个环节的具体工作中,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放在重要位置,由此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另外,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过程中,对各项教学基本建设协调管理,可以实现对教师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双重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间接或直接地为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创造了条件。一方面,教师是落实教学管理改革各项工作的重要因素,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师资团队是为学生提供理论和实践双重教育的基础保障,他们会把创新思维融入课程改革设计,并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创新活动,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方法等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这便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学生是教学管理改革的最终对象,而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能够改变过去单一的、以传授旧有知识为主的教育模式,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建立良好的环境,然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

(一)学校建立教师评价体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重点是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机制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长久以来高职院校的机制相对死板,对于教师科研与教学的吸引度不高。在新一轮的教改中,首先,应建立教师评价体系,吸引教师积极参与,可以通过学校绩效奖金、评先评优、实践基地绩效奖励等形式使教师参与体系改革,投入学生的培养工作。对于学生而言,教学改革中可以通过实践学分认定、奖学金评先评优、实习优先等奖励措施实现[3],使学生在学习中主动锻炼自身创新能力,鉴于此,需要针对整个教学管理改革流程开发一套绩效评估体系,由高校教学评价、学生创新能力评价、师生互评、家长评价四个一级指标构成,各一级指标下分若干二级指标。绩效评估的结果作为下一轮评优秀导师与优秀学生的参考指标,有利于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学院遴选优秀教师,为学生社会实践提供平台

高校教学管理改革中不仅需要宏观层次的评价体系,也需要学院在招聘培训时建立一个合理、公正、公开的教师选拔体系,积极遴选优秀教师,将学生创新能力纳入教师的提拔标准。此外,针对高职院校偏向于社会实践的特点,学院在教学改革中需要搭建相关的实习平台,课内外相结合。通过给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这类平台的建设既可以由高校与已有的实践基地达成合作协议,也可以由高校出资选址,建立服务本校师生的实践基地,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自信。学校也要建立针对教师和学生创新成果的激励机制。例如,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双师型”教师,给予那些带领学生建立具备重大社会经济效益项目的教师采取职称破格评聘等倾斜政策,激励教师可以积极配合教学管理改革工作的开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让高职院校学生有一个将书本理论实现的地方。教学管理改革不只是体制上的改革与口号宣传,要充分落实在每一处,对学校未来的发展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大有裨益。

(三)教师积极响应教学改革,主动鼓励学生创新

高校教学管理改革需要营造创新氛围,这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教师通过学校与学院的双重引导,积极响应教学改革,引导学生主动创新。由于高职院校生源的特殊性,教师在改革中可能会遇到学生不配合的情况,此时就需要教师积极主动对学生进行引导。例如,在改革中可以通过评选创新大使,举办创业比赛等方式,提供各种创新创业奖励吸引学生参与,以此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在教育管理改革中,教师要与学生积极沟通,鼓励他们在实习之前进行专业知识的积累,实习中注意培养自己的专业能力。同时,鼓励学生主动与教师交流,提出自己在学习与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师在教学管理中也需要广泛吸纳学生意见,这将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第8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008-01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学生主体地位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学生学习造成了大的冲击。高职院校的学生情况复杂,而且在校期间,他们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这些都导致了课堂教学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想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合格的人才,必须从始至终地对教学进行有效地管理。[1]而教学管理效果则涉及三大方面,那就是教师、学生以及教学过程。三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一、教师方面

教师是整个课堂教学管理过程中最为核心和关键的主导因素。教师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有序地调控,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有益地引导,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教师要增强责任心,切实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具体从以下几点做起:

1、教师课前就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教师在每一次授课前要对每次课的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点和技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此外,教师还要对一次课程教学内容的实施过程提前进行一个规划和时间分配。

2、教师在课堂上应规范自己的课堂行为,时刻谨言慎行。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要考虑自己的教学是否遵循了一堂好课的要求,还应注意自己的教态、板书、仪表和风度是否得体。在组织教学中,教师不仅善于观察学生,还要善于观察自我,尤其是平时组织教学中存在的明显不足,应列为自我观察的重点,同时不可忽视教学中常出现的主观偏差。教师的情感不仅影响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语言表达,而且影响着学生的听课情绪和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程度,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抑制消极的情绪,是教师的基本修养。同时还要注意避免对优等生的偏爱和对差生的偏见。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一视同仁,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尊重和信任。

3、为人师表,树立教师的权威。教师的权威是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知识传授、实践操作、技能指导、师生互动交流而形成的。在课堂教学管理中,师生之间更加注重平等与对话,教师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遵守师德校纪,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一个值得尊敬与信赖的人。

二、学生方面

目前,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源多样化,有来自普通高中参加高考的普招生,也有来自中职院校、技术学校、职业高中参加自主招生的三校生,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学习能力也相差较大,自我管理、我约束能力也有很大差别。而学生是课堂教学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与约束也是加强课堂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课堂教学仅仅只是讲授课本知识,而缺乏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管理,对学生的行为听之任之,必将对教学活动产生负面的影响。[2]只有在教师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之下,教学内容才能较为有效地被学生接受。

1、加强课堂教学纪律,对学生严格要求。教师必须在第一次课时就向学生讲明本课程的纪律要求,学习方法和成绩构成,让学生了解情况。随后,在每一次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均应按时到岗,严格考勤,按照学院的规章制度办事,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遵章守纪意识,这是进行课堂教学管理的第一步。

2、培养和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教师一人的力量是微弱的,要加强学生的管理,培养和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进行个体行为的自省,发现自身问题,及时进行调整,最终达到使学生由“被人管、被遵守”的被动行为变为“管自己、要遵守”的主动行为。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课堂教学管理的同时,还要讲究学习方法,指导学生根据课程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变被动学习为主导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达到事半功倍的裁果。

三、课堂教学过程管理方面

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我们在教学方法上要讲究技巧,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能够很好地配合。既要与时俱进,汲取现代一些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也要注意传统教学中那些优秀的思想和方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方式。理论知识的讲解可以采用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践操作部分可以由教师先演示教学,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由学生进行自主练习;也可以根据情况,由基础较好的学生先进行演示教学,再由学生进行评价和自主练习。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摒弃传统教学中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想做到这一点.先要深入钻研教学,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转变意识,这样才能使教学管理改革得到创新。

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不仅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技能的培养,更要重视课堂讨论、小组协作、专题辩论、参观学习等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由于其特性决定了其组织管理的特点,对于高职学生的课堂教学管理,任重而道远。学校和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管理方面深入研究,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终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使自身在竞争中生存,才能使学生在社会中立足。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管理是一门专业学科,良好的管理能提高经济效益,也能提高单位的运行质量。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是学校管理者必须贯彻的管理规律和教学要求,合理配置学校管理队伍中的一切人力、物力等资源,保障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完善学校日常管理。如今,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而告知院校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为了维持高职院校的稳定运行,适应新时代高职专业人才发展的需要,同时为了增强竞争力,我们必须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学管理队伍,不管是人力资源还是物力分配管理方面,都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和探索。

1.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教学管理队伍培训落后

很多高职院校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老师的专业水平不容忽视,因此十分重视在职教师的再教育问题,但却忽视了专职管理人员的再教育。由于专治老师的年度考核对学历教育、继续教育都有严格的要求,也有相关的制度作保证,可是,无论教学管理人员的职称高低,都没有关于继续教育学时数的明确规定,这些管理人员也很少有参加公派进修和继续教学,这就导致管理人员的管理观念落后,缺乏与同行沟通的经验,并长期处在凭经验处理问题的僵硬环境中。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及水平的提高与教管人员水平的提升是相辅相成的。如果管理人员缺乏培训和继续教育,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将会受到严重影响,教学管理工作也无法提高,最终损害到学校的未来发展。

1.2 管理人员工作水平的提高不被重视

教学管理人员是学校运行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学管理的每个部门都有明确的分工,管理人员需认真遵守管理规范,将优秀的管理理念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去,这是每个教学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基础素质和技能。现代事业单位实行全员聘任制度,教学管理岗位人员流动情况已属常态。一些高学历、高职称的管理人员,一进学校变从事一线管理工作,认为凭借自己的经验,对未来的工作更是感觉如鱼得水,因此,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不重视教学管理规范的落实,也忽视了积累工作经验的重要性,满足于现状,常常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去思考问题,导致工作问题处理缺乏工作性和严谨性。出现以上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没有针对管理人员的基本功和岗位服务技能进行培训,而新任的管理人员在管理思想上有偏差,缺乏管理理念。

1.3 管理理念陈旧,缺少沟通

合作意识是管理理念中的重点,它贯穿于教学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且在不同的阶段各具特点,从前的管理工作多在行政层面,硬性的规定占大多数,通过考评制度给专任教师测评、打分,专任老师始终处在一个被管理的环境中,这些陈旧的管理方式已经无法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了。教学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各个职能部门的紧密配合。

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中还存在沟通不及时、互相推诿、服务意识淡薄的问题。管理人员只复杂管理工作的安排,但对于专任教师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哪部分是难点、如何做才会更方便快捷、布置完成任务的时段是否合适可行等问题都没有作出合理的安排,在实际工作中,导致工作时间不断修改,教学任务难以按时按量的完成。但在教学管理中的根本问题还是缺少服务和合作意识,与同行、专业教师沟通少,经验累积不足。

2.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对策

2.1 优化教学管理队伍结构,加强队伍工作效能

管理队伍的构建的科学性是提高教学工作水平的关键,队伍的构建决定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和知识技能。只有结构合理的教学管理队伍,才能发挥管理人员的优势,让管理人员积极参与管理,因此,完善教学管理队伍的结构是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教学管理队伍的结构的关键还是要求管理人员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学历结构。

促进教学管理队伍的发展,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效能,为深化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提供了基础。高职院校首先要根据自己的发展实际,以学校自身的特点来进行管理,并实现管理队伍的规范化、制度化。在学校的发展进程中,积极发挥教学管理专业人员的作用,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客观分析遇到的问题,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同时也要积极面对遇到的苦难,贯彻落实每一项管理任务,保证不给老师的教学工作留下隐患,全面推进教学管理队伍的专业建设和专业发展,从根本上优化管理队伍的建设,科学配置人力。

2.2 加强学习,开展教学管理

管理人员的培训十分重要,我们应将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与教师人员培训结合在一起,并定期开设培训班和对外交流,总结经验教训,并加强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心理、高等教育、管理等课程方面的培训,尤其要提高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法律等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2.3 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奖励机制

教学管理任务的完成依赖于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人员需不定时或定时的参与学校考核,并开展多方面的工作监督,完善岗位的责任制度,引导教学管理人员互相促进,主动参与管理工作,营造一个良性的管理气氛。完善奖惩机制,将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考核与人员的将近结合。考核力度要强,范围要广,位于优秀的工作人员应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工作不认证、敷衍了事的管理人员,或者管理能力差、不适合教学管理的人员进行处罚或者撤换。时刻增加管理人员的紧迫感,及时转变教学管理的理念,提高教学治疗和管理效率。

2.4 提高服务意识,培养良好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没个工作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加强教学管理工作的职业道德的关键是提培养管理人员敬业爱岗工作责任心和义务感。教学管理工作的核心是为教学服务,并促进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教学管理者需具备相当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认真对待每个环节的工作,并对教学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严格要求,提高管理人员的质量保证意识,以便科学的完成管理工作。

2.5 采用先进手段,实现教学档案管理数字化、信息化

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存在很大的问题,由于信息不流通、纸张堆叠、文件存储情况复杂,导致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始终无法从深层次发展,这与现代高职学校的管理工作发展也不相符。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加大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力度,及时开展网络档案管理系统研发,建立资源共享数据库,让每位老师都可以轻松使用信息资源,计算机网络的普及,更是加快了档案信息的传输速度,将被动管理转变为主动管理,以最快的速度更新档案信息,保持档案资源的新鲜度。通过数字化的管理,有效实现了教学档案资源收集信息化,教学档案资源管理信息化,教学档案资源共享信息化。

3.总结

加强高职院校基层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关键还是要提高管理队伍的管理意识,加强队伍的科学构建,并进行科学化的管理理论和利用现代化管理技术,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这不仅是现代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重点,更是提升高职教育实力,促进学校发展,培养综合技术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章新友,蔡少华.对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新思考[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6).

[2]雷雪芹.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极其培养[J].职业时空,2007(2).

[3]刘兵.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7(36).

[4]娄玉琴.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对策[J].辽宁教育研究,2007(5).

[5]王艳,颜毓娟.如何做好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J].西藏科技,2005(1).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