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资的风险分析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09 16:07:5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股市投资的风险分析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股市投资的风险分析

第1篇

一、项目管理概述

1、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是它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它是以项目为主要管理对象,根据项目的内在规律,对项目生命周期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控制、指挥、协调的管理活动。比如在实际工程项目管理中,往往由于施工单位的局限性,很难保证项目一次性实施成功,可将项目委托给从事项目管理的专业单位进行管理。

2、项目管理的主要特点

(1)项目管理实行经理负责制:施工单位不得越过项目经理直接管理项目内部工作,必须通过项目经理实现对施工项目的组织管理,项目经理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组织协调能力和管理经验等;(2)以实现项目目标为目的:为实现项目目标,需将项目目标分成不同阶段的分目标,再将分目标分解成各个不同阶段的子目标,通过一步一步的完成子任务来实现总目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实施方案,保证总目标的完成;(3)有充分的授权保障:施工单位要授予项目经理生产调度指挥权,技术、组织方案决策权,财务、人事管理权等权利,项目经理也要授予其下属的项目经理部成员在其分管业务方面的各种必要权力,使各成员有职有权。

3、项目管理的职能

项目管理的职能主要有以下几点:

(1)组织:通过授权、职责划分和签订合同等方式来进行有效的机构运转,并通过建立有效的项目组织机构、配备所需的各类人员来确保项目目标的完成;(2)控制: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必须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监督、考核和调整,即有效控制过程;(3)计划:为使项目协调有序地达到预期目标,可用一个动态的控制过程来统筹安排整个项目,把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中的所有目标和活动划入正常计划过程;(4)指挥:为保证项目各层次人员按既定计划从事各项项目活动,可通过已建立的项目组织机构,逐级下达指令;(5)协调:对项目的众多结合部之间出现的矛盾进行磋商、调整、联系和沟通,来保证项目的正常进行。

二、系统开发环境及数据库选择

1、Visual C++ 开发平台

Visual C++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可视化软件开发工具,目前它已成为程序员进行软件开发的首选工具。作为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可视化集成开发环境,它由编辑器、调试器以及程序向导、类向导等组件组成。且可为我们提供多层次可调节的应用程序,来大大提高软件开发效率。

2、MFC

MFC应用程序框架是以MFC作为框架基础的,以此程序框架模式搭建起来的应用程序在程序结构组织上是完全不同于以前的Win32 SDK编程方式的。MFC提供了相当多不同功能的类以适合尽可能广泛的需求。

3、MySQL

MySQL是一个免费的SQL数据库,作为一个多线程、多用户的数据库服务器,它的功能虽然不够强大,但已经能够满足一般应用软件的要求。它的主要目标是快速、易用,MySQL数据库的开发者也在不断使之更加完善,它的数据处理速度明显优于其它数据库服务器。如果所开发的应用软件对数据库操作的功能及灵活性的要求不是很高而对数据库的性能要求较高的话,MySQL数据库服务器不失为一个最佳的选择。

三、投资项目评估与风险分析系统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1、个人完成模块的设计

通过需求分析,将系统的功能分为两大部分:项目内容维护、查询。其中,项目内容维护包括:①项目源输入:将客户递交的数据按业务需求进行计算并存入数据库。②报告输出:按照规定的格式及项目计算结果数据输出;查询:查询以往计算结果,输出报表等。

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模块组成:①市场分析系统;②融资管理系统;③投资估算;④项目方案的比较评估。

2、详细设计与实现

市场分析系统的设计:①市场调查处理:市场调查处理是为了对调查表搜集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处理的功能模块。它的作用是为了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以二种方式进行处理,最后利用评分和主观概率给出直方图和正态分布图显示。②市场预测:采用回归分析法,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及相互关系,利用实际数据,建立合理的经济数学模型,来进行分析预测。

融资管理系统的设计:公司的资金可以从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来获得,不同来源的资金,其使用时间的长短、附加条款的限制、财务风险的大小、资金成本的高低都不一样,这就要求公司认真分析公司融资的外部环境的内部条件,按照融资原则确定一个合理的融资方案。①筹资分析:融资规模已投资需要为依据,资金的合理需要量建立在资金充分利用的基础上,以保证投资项目或经营活动正常开展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数量。②融资风险分析:融资风险的程度用概率的方法进行分析。

3、投资估算

①固定资产估算:以货币形式表现的计划期内建筑、设备购置及安装或更新生产型和非生产性固定资产的投入量。②流动资金估算: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供周转使用的资金、用于购买劳动对象、支付工资和其它生产费用的资金。③建设期借款利息投资项目在建设期间因固定资产投资贷款而应计付的利息。④投资回收期:又称现值投资回收期,按给定基准折现率条件下,用项目折现后的净现金收入偿还全部投资的时间。

参考文献

[1]齐宝库,候景岩,王桂忠.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沈阳: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8, 7.

[2](奥)科夫勒著. MySQL 5权威指南(第3版).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年12月.

第2篇

【关键词】股票市场 风险成因 风险防范

一、引言

我国的A股市场虽然仅仅只有不到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但是却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截止到2012年底,A股沪深两市的总市值约为187798亿,流通市值约为151790亿,其中深市总市值为84158亿,流通市值为52150亿,沪深两市的总市值位列全球第二位,仅次于美国。然而,我国的股市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却也面临着比欧美等一些成熟市场更多的风险,经常出现非理性的巨大震荡,给投资者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

二、我国股票市场投资风险的成因分析

股票市场的投资风险是指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由于投资者本身和外界众多不确定的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投入本金和预期收益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任何一个股票市场,不管是像我国这种发展历程短的新兴市场,还是像欧美这种发展了很多年的成熟市场,风险总是客观存在的。

我国股票市场的投资风险由三大风险因素组成即内生风险,外生风险和目标风险,影响这三大风险因素的原因有很多,正是由于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才造成了我国股票市场的投资风险呈现出极大的复杂性。

(一)内生风险因素方面

内生风险主要是指由于投资者自身因素而产生的风险。在我国,内生风险发生的原因主要有:

1.投资者结构不合理。我国股票市场的投资者以中小投资散户为主体,截至2012年底,我国专业机构投资者占的比例仅仅只有15.6%,我国专机投资机构规模偏小,投资结构不合理。而作为投资主体的小散户股民则一般投资素质偏低,比较容易出现羊群效应,过度投机,厌恶损失等行为。而真正能够引领理性投资,降低股票市场风险的机构投资者却数量有限。

2.投资者投资素质偏低。我国股票市场的投资者一般缺乏系统的学习,缺少基本的投资技能,专业的股票分析技能更是匮乏。另一方面,我国股票市场的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散户,由于没有正确的投资观念,总想一夜暴富,进入股票市场就是为了投机来赚取差价,而不是投资公司的价值,从而导致我国股民盲目跟风炒作股票,这就大大加剧了市场风险,增加了亏损的可能性。

3.投资者风险意识不足。我国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散户,对于股票市场的风险认识不足,总幻想在股市中短进短出,快速暴富。当风险出现时,手中股票大跌,由于没有足够的风险意识来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亦不愿出场回避风险,只能被动持有股票,使得自己长期被套牢于股市。

(二)外生风险因素方面

外生风险主要是指来自外部投资环境的变化可能产生的风险。在我国,其主要成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过度干预市场。为保证我国股票市场健康良性地发展,我国股票市场从建立开始就出现了政府高频率出台政策维护股票市场的现象。一直以来政策走向对我国A股市场的影响都十分明显,政府出台政策干预股票市场其出发点固然是为了维护股票市场秩序,促进股票市场平稳有序的发展。然而每一次重大政策的出台却极易造成我国股票市场的剧烈波动,从而使得股市的不确定性增加。

2.政府监管不到位。由于相关制度不健全,我国的股市自开始发展时,就有一些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的行为很不规范。比如有些上市公司有时会利用政策的漏洞来炒作本公司的股票等。这些不规范的行为严重影响了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而对于这些不规范的行为却并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有效监督,由此进一步增加了我国股票市场风险产生的可能。

(三)目标风险因素方面

目标风险是指来自上市公司的风险。在我国,产生目标风险的原因主要有:

1.上市公司缺乏业绩支撑。没有业绩支撑的股价注定昙花一现,在炒作退潮后,终会现出原形。业绩是支撑股价上涨的保障。目前,我国许多的公司一上市,业绩就变脸,不仅给股票市场带来了巨大风险,也让投资者无法进行价值投资。而且,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大多都不进行现金分红,使得投资者很难从上市公司那里获得长期稳定的股利回报,因此企图通过过度交易和买卖价差来实现赢利也就变得理所当然了。

2.上市公司退出制度存在问题。上市公司退出制度是股票制度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没有退出制度的股票制度是不健全的,必然会增加投机,引发市场风险。然而在我国股票市场,各种垃圾股却能以重组等方式继续活跃在A股市场当中,成为投资者追捧炒作的焦点,这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我国的股票市场,加剧了市场风险。

通过以上对我国股票市场风险产生的原因的分析可知,我国股票市场的风险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防范我国股票市场的风险也必须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接下来本文将从内生风险,目标风险,外生风险三个方面,提出防范我国股票市场风险的对策。

三、我国股票市场投资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内生风险方面的防范对策

1.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充分发挥机构投资者的作用。截至2012年底,我国专业机构投资者占的比例仅仅只有15.6%,由此可见我国的专业投资机构规模偏小。因此,有意识地培育机构投资者,创造一个结构合理,成熟理性的投资者群体对于减少我国股票市场的投机行为,降低市场风险有着重要的意义。据此,我们应该做到:首先,要改善机构投资者发展的环境,完善促进机构投资者发展的相关配套措施;其次,还要优化我国机构投资者的结构。比如,可以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下,引入一些外资从而使机构投资者的股权实现多元化,同时还可以通过引导私募基金向阳光化、规范化发展等。

2.倡导正确的投资理念,提高投资者素质。目前,我国股票市场的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散户的投资素质偏低并且缺乏正确的投资理念。对此,我们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投资者要克服自身非理性的投资行为。投资者应不断学习股票知识,提高自身的投资者素质。同时要提高自身理性分析股票市场的能力,减少自身非理性的投资行为,不断努力消除自身存在的行为偏差,减少各种投机行为并克服自身存在的各种非理性心理。

其次,在股票交易实践中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要学会保持良好的投资心态,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不能盲目冲动地跟着大众进行交易。在实际投资中,懂得进行价值投资,理性分析,不盲目地跟着政策走。

3.强化投资者的风险意识,提高投资者的风险防范能力。我国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普遍风险意识较低,往往只注重利益却忽视了风险,存在着严重的赌徒行为。因此,股票投资者应该提高自身的风险意识,通过对股票市场风险的深刻了解来提高自身风险防范的能力。据此投资者应该:首先,投资者要树立投资的大局观,克服盲目性,不能只想到赢利,要随时警惕股票市场的风险。通过对股票市场风险的深入认识,克服自身的赌性,改变以往的各种投机行为,培养价值投资的正确观念;其次,投资者在买卖股票之前要制定一个详细的交易计划,在计划当中要明确股票的盈损点。通过制定详细的交易计划并严格按照交易计划执行,可以使投资者的交易行为逐渐趋向理性,否则,投资者很容易被市场潮流领着走,产生盲目的跟风行为。

(二)外生风险方面的防范对策

1.明确职责,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我国政府担负着稳定社会经济的职责,因此更应该明确自己在证券市场的角色。证券市场政策的制定和出台要全面考虑对股票市场的各种影响,制定的政策要应以维护股票市场稳定和保护股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充分考虑我国股票市场的各类投资者,尤其是中小股民的利益。同时还应建立完善的证券市场自适应和自恢复机制,逐步减少通过政策手段过多干预股票市场的行为。

2.健全我国信息披露制度,提高股票市场效率。要降低股票市场风险,就要提高股票市场的有效性。而信息披露制度的健全有利于我国股票市场健康良好发展,有利于提高股票市场的有效性。因此,必须要健全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同时加大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督和管理。对于那些不按照相关规定披露信息从而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要严加惩罚,保持零容忍的态度。

3.强化政府监管,规范我国股票市场行为。我国股票市场只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时间,政府在股票市场中的监管还不成熟,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多头管理,管理缺位等。因此要强化政府监管力度,规范我国股票市场行为。股市的相关监管部门要明确自己在证券市场的职能,做一个合格的证券市场的领导者和监管者。

另外,政府应该着手建立多层次的监管体系,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券商和新闻媒体的作用,形成财务监督、法律监督、保荐人监督、媒体监督多层次的监管体系,保证股票市场的公平公正,为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创建良好的投资环境。

(三)目标风险方面的防范对策

1.规范上市公司的运作,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中极其重要的参与者,在证券市场当中有着基础性的重要地位。要减少股票市场的风险,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因此,我们应当:

(1)注重提高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上市公司要把精力放在提高自身竞争力,增强自身的盈利能力上。比如上市公司可以通过构建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来降低公司的经营成本从而创造更多的企业价值,进而提升公司质量。

(2)规范上市公司入市行为。要严格执行公司上市的准入标准,严格审查上市公司的公司章程、资产评估报告、验资报告、招股说明书等,努力让那些符合标准,优质,成长性强的企业进入股票市场,从而为我国股票市场注入新鲜的活力。

(3)推进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健全和完善上市公司的并购制度,减少审批环节,让并购重组在阳光下公开操作。通过大力推进市场化的并购重组,实现上市公司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上市公司优势资源整合,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从而为投资者进行理性投资提供良好的对象。

2.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退出机制。上市公司退出制度是股市制度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没有退出制度的股票制度是不健全的,必然会增加投机,加剧市场风险。然而,目前我国股票市场的上市公司退出制度却并不完善。因此,完善我国股票市场的退市制度已迫在眉睫。对此我们应当做到:首先,在创业板退市政策出台的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快研究关于改进主板市场的退市制度,从而充分发挥市场的优胜劣汰作用;其次,要丰富我国股票市场的退市标准。改变以往以利润作为单一退市标准的局面,引入各类市场交易类指标,综合考虑上市公司的主营收入、净资产等情况。此外,对于那些不按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或在信息披露中弄虚作并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也应考虑终止其上市。

总之,我国股票市场投资风险的防范需要投资者,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和上市公司等三方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我国的股市才能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才能为政府职能部门提供更好的调节经济的工具,才能为投资者提供更好的投资平台以及为上市公司提供更好的融资平台。

参考文献

[1]韩蓉,投资者行为的有限理性与我国股票市场的风险控制.天津商业大学,2010,(6).

[2]冯磊东.我国股票市场风险预警及实证研究.重庆工商大学,2011,(6).

[3]谷金生.我国股票市场风险结构问题与改进.南方金融,2006,(8).

[4]廖旗平,陈建梁.中国股市系统和系统风险研究.金融教学与研究,2004,(4).

[5]梁红一.浅析股票投资风险管理与控制研究.市场研究,2009,(4).

第3篇

关键词:个人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管理;个人财务风险管理

在个人财务活动中,对收益的追求无可厚非,但是由于财务风险存在的客观性、财务环境和财务活动本身的复杂性、人们对风险认识的滞后性等原因,个人财务活动中的风险损失和风险收益很难平衡,这就需要进行个人财务风险管理。

一、个人财务风险管理概述

1.个人财务风险管理的相关定义。个人财务风险是指个人在整个财务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使个人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的不确定性。需要指出的是,与传统意义上人们对财务风险的认知不同,个人财务风险不仅仅指的是个人财务损失,也可能会带来个人财务收益。个人财务风险包括个人投资风险、个人筹资风险和个人信用风险。另外,个人财务风险的存在具有客观性、发生与否具有不确定性、个人财务损益的双面性和个人财务风险的动态可变性。个人财务风险管理是指个人在财务活动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措施,对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处理和防范,从而将财务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尽可能多地实现风险收益,减少风险损失,保持财务状况稳定,甚至改善财务状况的一项全面综合的管理活动。2.个人财务风险管理的职能。(1)个人财务风险分析。个人财务风险分析是指通过发现和判断个人所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推断个人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从而得出相应的个人财务风险决策,以防范风险的发生和降低损失的可能。个人财务风险分析包括个人财务风险识别、个人财务风险推断、个人财务风险决策三个部分。(2)个人财务风险处理。个人财务风险处理是指在进行个人财务分析的前提下,确定了个人财务风险决策以后,对于正在发生的风险进行应急处理,对于已经发生的风险进行补救,以尽量控制风险发生对个人财务状况的影响程度,尤其是在减轻对个人的财务损失的方面。(3)个人财务风险防范。个人财务风险防范是指在个人财务风险发生之前,根据个人财务风险分析的结果,提前采取财务风险预防、财务风险转移、财务风险回避等方法分散或降低个人财务风险的措施。3.个人财务风险管理的作用。(1)个人财务风险管理有利于优化个人资源配置。在整个经济系统中,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努力追求资源、拥有资源、享受和使用资源,同时个人也是风险的承担者,个人财务状况和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影响着整个社会经济系统资源配置,良好的个人财务风险管理对提高社会的经济资源配置效率有着重要影响。如果个人无视风险的存在,盲目投资,在风险发生时便有可能溃不成军,从而造成资产质量的下降,甚至可能会影响到个人生活;如果对风险采取过度消极的回避态度,则可能会错失很多投资甚至盈利的机会,从而使个人的投资回报降低,也不利于个人资源配置。(2)个人财务风险管理有利于降低个人的财务危机成本。在财务风险发生之前,个人财务风险管理可以利用保险或非保险的手段将风险转移出去、采用风险较小的投资或筹资方案将部分风险回避掉、通过调整财务结构增强个人抵御风险损失的能力等等办法。在财务风险来临时,个人财务风险管理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从而有效地降低了个人的财务危机成本。(3)个人财务风险管理有利于增加个人财富。个人财务风险管理通过有效的个人财务风险分析、个人财务风险处理和个人财务风险防范,可以帮助个人做出正确合理的的财务决策,降低投资和筹资风险,减少风险损失,降低个人财务危机成本,提高个人财富管理的信心,增加个人财富。

二、个人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

1.对个人财务风险管理的认识不足。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风险意识不足,对个人财务风险管理的认识就更少。在进行财务决策时,更多依靠的是以往经验和个人判断,对决策对象缺乏细致的认知、分析和推断,更不用提风险防范与控制了。在风险发生时,其危害往往是连锁式,不仅会影响到个人生活品质,还会影响个人的财务决策自信,严重的会对个人心理造成阴影,危害家庭,极端的例子是会危害到个人的生命。据《新安晚报》报道,2015年1月4日晚9点30分,节俭一生的周承英奶奶,在将自己和老伴的毕生积蓄70万元投给安徽鑫圣德投资管理公司被卷走之后,在维护自己的权益过程中,倒地去世,永远地离开了。在投资之初,为了降低风险,老两口还特意选择了3个月期限的最短期限,然而,钱还是被投资管理公司卷走了,从发现被骗到去世仅仅22天,结局令人唏嘘。2.财务经营目标设定过高,决策缺乏科学性。有些人在进行财务活动时,在对财务收益的追求上急功近利,在进行投资活动的时候,将投资回报率作为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把投资回报率设在一个相对较高的位置(这里的相对较高,是相对于同类项目而言),而且喜欢短期内获利较大的投资,选择风险大收益高的项目。而且,在进行投资时,不进行相应的项目考察分析,往往脑门一热按照以往的经验或者主观判断就匆忙进行投资了,甚至于卖房投资、借债投资,决策的科学性非常缺乏。几个月前,上海的周先生将自己226平方米的自有房产以1000多万元的价格挂牌出售了。卖房之后,因为股市大好,周先生集中精力炒股,希望炒股受益能够让他换套豪宅,或者一套变两套。然而在6月底7月初,一周的时间,他的购房款被套进去了,损失超过300万。300万从楼市转移到股市,周先生可称得上是光荣的“接盘侠”了。3.盲目投资,个人投资管理带有短视性和被动性。个人投资风险是指个人投资收益达不到预期效果,从而影响个人资产盈利水平和个人偿债能力的风险。有的人在投资前不进行科学的可行性分析和论证,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往往投资时重视短期利益,而选择何种投资、投资多少很大程度上带有被动性,较为迷信机构推荐和所谓的投资高手。由于财务活动本身的复杂性,资本市场的瞬息万变、变幻莫测,以及人们对风险的敏感度不同,大部分人往往事后才会有对风险所带来结果有所认知,这个时候,风险已经来临,损失不可避免,从而降低了资产盈利能力和个人偿债能力,财务状况变得不理想。很多投资者,在看到投资增长时,心里很开心,认为自己今天又赚了多少,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分红以外,投资本身的增长只有在变现之后,才是真正赚到的钱,那些起伏的数字的变化,可以带来收益,同时也能变成损失。这就使很多人在炒股的时候,大盘好的时候,收益上涨,大盘下跌的时候,一夜回到“解放前”,很多股民被套牢,有些股民甚至不得不“割肉”。4.风险加大,个人负债经营的比例在逐步增大。个人债务筹资风险是指个人的债务筹资行为给个人带来的风险,主要包括个人举债经营导致流动性不足而丧失偿债能力、或者由于个人举债后资金使用不当而导致个人遭受损失的可能。有调查显示,在国内贷款买房的人群中,有超过三成的房贷族月供占到收入的50%以上,由于一段时期内,个人收入相对固定,而家庭分裂速度的增快,使得个人对于住房的需求的刚性进一步提高,随着按揭购房的日益普遍,这一数字还会进一步上升。50%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一般来说,个人负债率最好低于50%,低于30%是安全的;高于30%低于50%,个人生活会受到一定影响;而高于50%则可能使个人陷入财务危机;若是高于1,在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个人已经破产了。

三、产生个人财务风险管理现状的原因

1.缺乏个人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资本市场瞬息万变、风起云涌,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任何财务活动,都不是稳赚不赔的,个人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一定要有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风险管理意识淡薄,比如在进行股票投资时,投资的原因多半是最近股市行情好,大家都看好后续的股市发展,一股脑地将自己的资产放到股市当中,觉得自己一定不是在最高峰买入的,一定有钱赚,完全不考虑股市震荡可能带来的风险损失,更不用说进行个人财务风险管理了。2.财务经营目标与财务能力不协调。当今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就是,“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很多人在不具备相应的财务能力时,将财务经营目标定得很高,把自己的血汗钱放到了收益率很高的理财产品上,认为这些理财产品是有保障的,比炒股收益稳定又保险。但是,在理财的选择上,选择的是非保本型的产品,结果赔得一塌糊涂。3.逐利心理、侥幸心理严重。在个人财务活动中,逐利心理和侥幸心理普遍存在。今天的投资收益在账面上翻了一番,明天会再翻一番吧,后天会继续上涨吧,行情这么好,倒霉的一定不是我吧“,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结果遇到风险,投资收益大幅缩水,一夜回到“解放前”,成为华丽的“接盘侠”的人大有人在。4.缺乏对风险和收益的适度权衡。在个人的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夸大收益的可能,忽视风险的可能,盲目进行决策,缺乏对风险和收益的适度权衡,往往输在一个“贪”字上。四、加强个人财务风险管理的措施1.多多学习,增强对个人财务风险管理的认识。在对减少个人财务风险损失的舆论宣传方面,政府和媒体做了大量的工作,几乎每个人都知道“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这样的警示,也都知道传销的危害,也了解不少理财陷阱,对一般的电信网络诈骗也有一定的识别能力,但是,随着股市震荡向好、传销组织不断地改头换面、理财陷阱防不胜防、电信网络诈骗花样翻新,在纷繁复杂的利益诱惑面前,人们的风险识别能力没有相应跟上,不少人还是栽了跟头。因此,增强对个人财务风险管理迫在眉睫。通过学习个人财务风险管理方面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财务风险的分析、识别、推断,可以显著降低个人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从而减少个人财务风险损失。2.调整心态,转变观念,采取稳妥的财务风险管理策略。在个人财务风险损失的案例中,人们财务风险管理的心态和财务风险管理的观念,在对财务风险管理策略的选择上,有很明显的影响作用。侥幸心理加上急于求成冒进的财务管理观念,再加上个人本身对风险刺激的追求,便会很容易采取投机性强的风险管理策略,这样财务管理风险自然加大;而回避心理加上消极的财务管理观念,再加上个人本身对风险刺激的厌恶,一般会选择消极的风险管理策略,会错失很多投资获利的机会,资产的保值增值效果也不明显,个人财务状况得不到很好的改善。因此,调整心态,转变观念,采取稳妥的财务风险管理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财务风险管理的心态上一定要平和,财务风险管理的观念上一定要稳,采取稳妥的财务风险管理策略,有助于有效平衡风险与收益,在降低个人财务风险损失的同时,增加个人财务风险收益。3.实施正确的投资策略,合理进行资本配置。不同的人会选择不同的投资策略,而不同的投资策略,决定了不同的资本配置组合:风险追求者往往会选择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策略,在资本配置上喜好风险资产,无风险资产比重较小;风险回避者则喜欢选择低风险低收益的投资策略,在资本配置上偏好无风险资产,风险资产比重较小;而风险中立者则介于两者之间。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投资策略和资本配置组合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能区分好与不好的,只有个人投资的心理效用,也就是说某一个风险追求者即使在某一次投资中失利,损失很大,由于其风险承受能力较强,喜欢风险变化带来的刺激,在本次投资中,虽然损失很大,但是在心理上并没有过多地造成不利影响,那么这个风险追求者在本次投资中的个人投资的心理效用便不为负。需要警惕的是,本身是风险厌恶者,在某一段时期,却选择了风险资产占大多数的投资组合,这是十分危险的,巨大的投资收益带来的狂喜和巨大的投资损失带来的心理失衡,都不是好的个人投资的心理效用。4.平衡风险与收益,降低负债经营风险。众所周知,个人负债经营是把双刃剑,一方面,个人负债经营能保持对资产的控制权、保持良好的现金流、减少通货膨胀风险;另一方面,个人负债经营也可能会产生过度负债,进而产生无力偿付和再筹资风险。在收入限制与刚性需求的矛盾之间,个人负债经营已经越来越普遍,从日常消费的信用卡到各家银行都在做的按揭贷款,一方面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另一方面潜在风险也在加大,这就需要我们在负债经营过程中,平衡收益和风险,降低个人负债经营的风险。在负债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自身收入的稳定性、个人的偿还能力、负债的期限和利率结构、每月还贷占收入的比例、再筹资的可能、违约的可能等等,在充分权衡了负债经营带来的风险和收益后,选择适度的负债,积极进行偿还。

作者:张立霞 单位: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蒋巍.浅议医院财务的风险.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与财务,2011(12)

第4篇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1-133-02

在个人财务活动中,对收益的追求无可厚非,但是由于财务风险存在的客观性、财务环境和财务活动本身的复杂性、人们对风险认识的滞后性等原因,个人财务活动中的风险损失和风险收益很难平衡,这就需要进行个人财务风险管理。

一、个人财务风险管理概述

1.个人财务风险管理的相关定义。个人财务风险是指个人在整个财务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使个人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的不确定性。需要指出的是,与传统意义上人们对财务风险的认知不同,个人财务风险不仅仅指的是个人财务损失,也可能会带来个人财务收益。个人财务风险包括个人投资风险、个人筹资风险和个人信用风险。另外,个人财务风险的存在具有客观性、发生与否具有不确定性、个人财务损益的双面性和个人财务风险的动态可变性。

个人财务风险管理是指个人在财务活动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措施,对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处理和防范,从而将财务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尽可能多地实现风险收益,减少风险损失,保持财务状况稳定,甚至改善财务状况的一项全面综合的管理活动。

2.个人财务风险管理的职能。

(1)个人财务风险分析。个人财务风险分析是指通过发现和判断个人所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推断个人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从而得出相应的个人财务风险决策,以防范风险的发生和降低损失的可能。

个人财务风险分析包括个人财务风险识别、个人财务风险推断、个人财务风险决策三个部分。

(2)个人财务风险处理。个人财务风险处理是指在进行个人财务分析的前提下,确定了个人财务风险决策以后,对于正在发生的风险进行应急处理,对于已经发生的风险进行补救,以尽量控制风险发生对个人财务状况的影响程度,尤其是在减轻对个人的财务损失的方面。

(3)个人财务风险防范。个人财务风险防范是指在个人财务风险发生之前,根据个人财务风险分析的结果,提前采取财务风险预防、财务风险转移、财务风险回避等方法分散或降低个人财务风险的措施。

3.个人财务风险管理的作用。

(1)个人财务风险管理有利于优化个人资源配置。在整个经济系统中,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努力追求资源、拥有资源、享受和使用资源,同时个人也是风险的承担者,个人财务状况和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影响着整个社会经济系统资源配置,良好的个人财务风险管理对提高社会的经济资源配置效率有着重要影响。如果个人无视风险的存在,盲目投资,在风险发生时便有可能溃不成军,从而造成资产质量的下降,甚至可能会影响到个人生活;如果对风险采取过度消极的回避态度,则可能会错失很多投资甚至盈利的机会,从而使个人的投资回报降低,也不利于个人资源配置。

(2)个人财务风险管理有利于降低个人的财务危机成本。在财务风险发生之前,个人财务风险管理可以利用保险或非保险的手段将风险转移出去、采用风险较小的投资或筹资方案将部分风险回避掉、通过调整财务结构增强个人抵御风险损失的能力等等办法。在财务风险来临时,个人财务风险管理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从而有效地降低了个人的财务危机成本。

(3)个人财务风险管理有利于增加个人财富。个人财务风险管理通过有效的个人财务风险分析、个人财务风险处理和个人财务风险防范,可以帮助个人做出正确合理的的财务决策,降低投资和筹资风险,减少风险损失,降低个人财务危机成本,提高个人财富管理的信心,增加个人财富。

二、个人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

1.对个人财务风险管理的认识不足。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风险意识不足,对个人财务风险管理的认识就更少。在进行财务决策时,更多依靠的是以往经验和个人判断,对决策对象缺乏细致的认知、分析和推断,更不用提风险防范与控制了。在风险发生时,其危害往往是连锁式,不仅会影响到个人生活品质,还会影响个人的财务决策自信,严重的会对个人心理造成阴影,危害家庭,极端的例子是会危害到个人的生命。

据《新安晚报》报道,2015年1月4日晚9点30分,节俭一生的周承英奶奶,在将自己和老伴的毕生积蓄70万元投给安徽鑫圣德投资管理公司被卷走之后,在维护自己的权益过程中,倒地去世,永远地离开了。在投资之初,为了降低风险,老两口还特意选择了3个月期限的最短期限,然而,钱还是被投资管理公司卷走了,从发现被骗到去世仅仅22天,结局令人唏嘘。

2.财务经营目标设定过高,决策缺乏科学性。有些人在进行财务活动时,在对财务收益的追求上急功近利,在进行投资活动的时候,将投资回报率作为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把投资回报率设在一个相对较高的位置(这里的相对较高,是相对于同类项目而言),而且喜欢短期内获利较大的投资,选择风险大收益高的项目。而且,在进行投资时,不进行相应的项目考察分析,往往脑门一热按照以往的经验或者主观判断就匆忙进行投资了,甚至于卖房投资、借债投资,决策的科学性非常缺乏。

几个月前,上海的周先生将自己226平方米的自有房产以1000多万元的价格挂牌出售了。卖房之后,因为股市大好,周先生集中精力炒股,希望炒股受益能够让他换套豪宅,或者一套变两套。然而在6月底7月初,一周的时间,他的购房款被套进去了,损失超过300万。300万从楼市转移到股市,周先生可称得上是光荣的“接盘侠”了。

3.盲目投资,个人投资管理带有短视性和被动性。个人投资风险是指个人投资收益达不到预期效果,从而影响个人资产盈利水平和个人偿债能力的风险。有的人在投资前不进行科学的可行性分析和论证,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往往投资时重视短期利益,而选择何种投资、投资多少很大程度上带有被动性,较为迷信机构推荐和所谓的投资高手。由于财务活动本身的复杂性,资本市场的瞬息万变、变幻莫测,以及人们对风险的敏感度不同,大部分人往往事后才会有对风险所带来结果有所认知,这个时候,风险已经来临,损失不可避免,从而降低了资产盈利能力和个人偿债能力,财务状况变得不理想。很多投资者,在看到投资增长时,心里很开心,认为自己今天又赚了多少,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分红以外,投资本身的增长只有在变现之后,才是真正赚到的钱,那些起伏的数字的变化,可以带来收益,同时也能变成损失。这就使很多人在炒股的时候,大盘好的时候,收益上涨,大盘下跌的时候,一夜回到“解放前”,很多股民被套牢,有些股民甚至不得不“割肉”。

4.风险加大,个人负债经营的比例在逐步增大。个人债务筹资风险是指个人的债务筹资行为给个人带来的风险,主要包括个人举债经营导致流动性不足而丧失偿债能力、或者由于个人举债后资金使用不当而导致个人遭受损失的可能。有调查显示,在国内贷款买房的人群中,有超过三成的房贷族月供占到收入的50%以上,由于一段时期内,个人收入相对固定,而家庭分裂速度的增快,使得个人对于住房的需求的刚性进一步提高,随着按揭购房的日益普遍,这一数字还会进一步上升。50%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一般来说,个人负债率最好低于50%,低于30%是安全的;高于30%低于50%,个人生活会受到一定影响;而高于50%则可能使个人陷入财务危机;若是高于1,在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个人已经破产了。

三、产生个人财务风险管理现状的原因

1.缺乏个人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资本市场瞬息万变、风起云涌,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任何财务活动,都不是稳赚不赔的,个人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一定要有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风险管理意识淡薄,比如在进行股票投资时,投资的原因多半是最近股市行情好,大家都看好后续的股市发展,一股脑地将自己的资产放到股市当中,觉得自己一定不是在最高峰买入的,一定有钱赚,完全不考虑股市震荡可能带来的风险损失,更不用说进行个人财务风险管理了。

2.财务经营目标与财务能力不协调。当今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就是,“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很多人在不具备相应的财务能力时,将财务经营目标定得很高,把自己的血汗钱放到了收益率很高的理财产品上,认为这些理财产品是有保障的,比炒股收益稳定又保险。但是,在理财的选择上,选择的是非保本型的产品,结果赔得一塌糊涂。

3.逐利心理、侥幸心理严重。在个人财务活动中,逐利心理和侥幸心理普遍存在。今天的投资收益在账面上翻了一番,明天会再翻一番吧,后天会继续上涨吧,行情这么好,倒霉的一定不是我吧,“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结果遇到风险,投资收益大幅缩水,一夜回到“解放前”,成为华丽的“接盘侠”的人大有人在。

4.缺乏对风险和收益的适度权衡。在个人的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夸大收益的可能,忽视风险的可能,盲目进行决策,缺乏对风险和收益的适度权衡,往往输在一个“贪”字上。

四、加强个人财务风险管理的措施

1.多多学习,增强对个人财务风险管理的认识。在对减少个人财务风险损失的舆论宣传方面,政府和媒体做了大量的工作,几乎每个人都知道“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这样的警示,也都知道传销的危害,也了解不少理财陷阱,对一般的电信网络诈骗也有一定的识别能力,但是,随着股市震荡向好、传销组织不断地改头换面、理财陷阱防不胜防、电信网络诈骗花样翻新,在纷繁复杂的利益诱惑面前,人们的风险识别能力没有相应跟上,不少人还是栽了跟头。因此,增强对个人财务风险管理迫在眉睫。通过学习个人财务风险管理方面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财务风险的分析、识别、推断,可以显著降低个人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从而减少个人财务风险损失。

2.调整心态,转变观念,采取稳妥的财务风险管理策略。在个人财务风险损失的案例中,人们财务风险管理的心态和财务风险管理的观念,在对财务风险管理策略的选择上,有很明显的影响作用。侥幸心理加上急于求成冒进的财务管理观念,再加上个人本身对风险刺激的追求,便会很容易采取投机性强的风险管理策略,这样财务管理风险自然加大;而回避心理加上消极的财务管理观念,再加上个人本身对风险刺激的厌恶,一般会选择消极的风险管理策略,会错失很多投资获利的机会,资产的保值增值效果也不明显,个人财务状况得不到很好的改善。因此,调整心态,转变观念,采取稳妥的财务风险管理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财务风险管理的心态上一定要平和,财务风险管理的观念上一定要稳,采取稳妥的财务风险管理策略,有助于有效平衡风险与收益,在降低个人财务风险损失的同时,增加个人财务风险收益。

3.实施正确的投资策略,合理进行资本配置。不同的人会选择不同的投资策略,而不同的投资策略,决定了不同的资本配置组合:风险追求者往往会选择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策略,在资本配置上喜好风险资产,无风险资产比重较小;风险回避者则喜欢选择低风险低收益的投资策略,在资本配置上偏好无风险资产,风险资产比重较小;而风险中立者则介于两者之间。

第5篇

摘 要 作为金融核心的商业银行,它们的安全运行对整个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分析,给出我国在此方面的现状及对策,以促进商业银行更加稳健的发展。

关键词 信用风险 定量分析 商业银行

一、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方法评析

(一)定性分析方法

1.专家分析方法。专家评价法是一种最古老的信用风险分析方法,它是商业银行在长期的信贷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行之有效的信用风险分析和管理制度。各银行分别采用 “5C”、“5W”、“5P”的分析方法,银行的信用分析人员根据各种考量目标进行综合评估来决定是否给予发放贷款。如“5C”法中,包括品德、担保、资格能力、资金实力、经营状况这几个考核目标。

2.评级法。美、日等国对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评级方法有五大类指标,简称为“CAMEL(骆驼评级法)”,即资本充足率(Capital)、资产质量(Asset)、管理水平(Management)、盈利水平(Earnings)和流动性(Liquidity),以这些指标来衡量信用等级。而我国自1998年起,实行五级分类标准,即正常类、关注类、可疑类、次级类、损失类。

(二)定量分析法和模型

1.VaR方法的理论探讨。VaR(在险价值,或风险值)指在正常的市场条件下,在给定的置信水平w%和持有期t内,某一投资组合预期可能发生的最大损失。所谓在某投资组合95%置信度下的VaR,就是该投资组合收益分布中左尾5%分为点所对应的损失金额。

2.KMV模型。该模型是从受信企业股票市场价格变化的角度来分析该企业信用状况的。该模型把贷款看作期权,公司资产价值是公司股票和债务价值之和,当公司资产价值低于债务面值时,发生违约,债权人相当于卖空一个基于公司资产价值的看涨期权。它首先利用 Black-Scholes 期权定价公式,根据企业资产市场价值、资产价值波动性、到期时间、无风险借贷利率及负债账面价值估计出企业股权市场价值及其波动性,再根据公司负债算出公司违约实施点,然后计算借款人违约距离,最后根据企业违约距离与预期违约率(EDF)之间的对应关系,求出企业预期违约率。

此外还有Credit Risk+模型、Creditmetrics模型、死亡率模型都是国际上较流行的信用风险度量方法。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

(一)信用风险量化技术有待改进

我国商业银行缺乏科学的信用评级方法。目前我国银行使用的打分法,从表面上看是数据指标的评定,有一些定量的意味。但实质上,它对权重的确定缺乏客观的依据。“打分法”需要对影响信用的定量和定性的各种因素(如负债比例、盈利水平、企业素质等)给予一定的权重。而我国的做法很难客观地确定每一个因素固定的权重,自然难以准确地反映评级对象的信用风险。

(二)存在运用模型进行计量时数据库的瓶颈制约问题

在进行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过程中,数据的充足性与否将直接决定各模型的作用效果,从实证检验来看,样本大小更成为决定模型结果的关键。国际研究领域对该问题有深刻的认识,目前的做法便是尽量扩大样本数据库来保证数据质量,如KMV公司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为了更快速地得到不同企业的EDF值,已经建立起来了大规模的世界范围内的企业数据库,尤其是不同行业EDF值的数据库是其模型可靠性的主要保障。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作中的数据基础却很不理想,我国数据缺失情况较为严重。由于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分业经营的金融体制,也尚未实现资本项目的可自由兑换,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外汇头寸和证券头寸很少或没有;同时,不同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之间的客户信用状况标准不同;此外,我国数据虚假情况也时有表现。因此,根本无法达到各种成熟的量化方法的要求。

三、我国商业银行进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应用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

KMV模型创新的引入期权思想解决违约问题,从借款企业股权持有者角度考虑借款偿还的动力问题,并利用公开股市信息为债务信用风险度量服务。但它只偏重对违约的预测,不考虑信用等级变化;并且它借用股票市场价值作为公司市场价值,不一定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新兴股票市场。我国的股市不是一个有效市场,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常背离公司实际价值,从而影响模型预测的精确性。

分析研究表明,较其他模型而言,KMV 模型在我国具有一定适用性,且随着我国资本市场逐步成熟和完善,及企业数据库建设和信息公开披露制度的建立健全,该模型在我国的应用具备一定可行性。我们应加强对 KMV 模型的理论研究,对 KMV 模型进行适当修正,以使其能符合中国企业特性、适应中国国情,准确识别中国企业信用风险,对我国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发挥作用。

(二)建立商业银行客户信用基础数据库

商业银行自身系统需要建立具备一定规模和效率要求的数据库基础,必须充分利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发展来完善其基础工作。如参照国际标准建立各银行间的行为准则,包括“数据公布特殊标准”(SDDS)、“数据公布通用系统”(GDDS)等。具体方式可以通过增加数据库中风险分析因素,建立一套完整和连续的风险预警数据库。风险分析数据库应主要包括:①宏观经济信息,包括经济发展规划、社会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贸易等;以及国家有关财政、金融、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等外贸、外资等方面的政策法规。②中观经济信息:包括地区的自然资源、方面的数据信息;以及行业产品结构、技术动态、投资重点、生产规模、财务标准等。③微观经济信息,包括企业技术装备、组织管理、财务状况、产品市场供求及价格变动等。

参考文献:

[1]卜壮志.从美国次贷危机看我国商业银行房贷风险管理.经济纵横.2007.

[2]贺东辉.VAR模型在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分析.现代金融.2005(7).

[3]张德栋.次贷危机及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启示.经济师.2008(10).

第6篇

针对经济危机下我国制造业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现象,选取我国A股制造业共1399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Z值模型对其财务状况进行研究,并探讨了引发其财务风险的原因和降低财务风险的对策。制造业企业主要可从提升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和盈利能力两方面入手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关键词:

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分析;Z值模型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1011302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制造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近年来伴随全球经济发展低迷的影响,有关我国制造业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报道不绝于耳,对我国制造业企业进行系统全面的财务风险分析,找出引致财务危机的根源所在,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成为本阶段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采用Z值模型(Z-score model)的方法,对我国A股制造业各子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比较,初步探究了引致我国制造业企业财务风险高的原因及其对策。

1 文献回顾

1.1 Z值模型简介

Z值模型于1968年由美国纽约大学Altman教授提出,其以1946-1965年间提出破产的33家企业以及33家非破产企业为样本,根据误判率最小原则,建立了著名的5变量财务预警模型,即Z值模型。受益于其良好的预测能力,Z值模型自诞生之日起便受到广泛关注,并日益成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工具之一。1979年,Altman应用Z值模型对巴西企业的财务风险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发现Z值模型同样适用于发展中国家。

1.2 Z值模型在国内的应用情况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时间还不长,因此对企业进行财务风险预警研究在我国起步也较晚。近年来随着我国上市公司数量的大幅增加,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我国企业的财务风险研究,Z值模型也因此得到大量应用。向德伟通过选取沪深两地证券市场80家企业A股作为样本,并应用Z值模型对其财务风险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国内应用Z值模型对企业的财务风险分析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徐秀渠应用Z值模型对沪深市场2007-2009年暂停上市或终止上市的32家企业进行分析后,认为采用Z值模型预测企业财务风险是有效的。

通过文献回顾发现:Z值模型在国内的应用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探究其在国内的有效性,这一块已得到较多研究的支撑;二是应用Z值模型对某一细分行业上市公司进行财务风险分析,如王大伟,林艳芳、徐晓,李娜、田月昕、王宏等分别应用Z模型对我机械、

医药、农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了研究预测。但尚未看到采用Z值模型对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进行系统分析的研究,本文将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行补充。

2 Z值模型参数及其样本选择

2.1 模型指标与设定

Z值模型判别函数为

Z=1.2×X1+1.4×X2+3.3×X3+0.6×X4+0.999×X5。Z值越小,企业财务风险越大。Altman研究发现:Z值小于1.81时,企业存在极高的破产风险,财务危机严重;Z值在1.81至2.99之间时,企业财务状况不明晰,存在较高的财务风险和破产的可能性;Z值大于2.99时,企业财务状况良好,没有破产风险。

Z值模型中的五个参数分别代表了企业的五项能力,各参数的值越大,则企业在该方面的能力越强。具体而言:X1为营运资金/资产总额,代表了企业资产的流动性;X2为留存收益/资产总额,反映了企业支付剩余的能力;X3为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衡量了不考虑税收和财务杠杆因素时,运用企业全部资产获得利润的能力;X4为权益市场值/总负债账面值,表明了投资者对企业前景的判断;X4为销售收入/资产总额,即为总资产周转率,反映了公司资产获得销售收入的能力。

鉴于我国会计准则同国际会计准则存在一定差异且我国股市非流通股无市场价格,本文对Z值模型各项指标的设定做如下调整:X1为(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资产总额;X2为(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资产总额;X3为(利润总额+财务费用)/资产总额;X4为(每股市价×流通股数+每股净资产×非流通股数)/总负债账面值;X4为主营业务收入/资产总额。

2.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A股申银万国上市公司一级行业分类标准,所选取的制造业包括电子、纺织服装、化工等12个一级子行业,而剔除了餐饮旅游、金融服务等11个非制造业子行业。选取的公司为2011年12月31日前上市的公司,共计1399家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均取自各上市公司2011年年报,其中每股市价取2011年12月31日收盘价。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均选自经证监会批准公布的各上市公司年报及Wind资讯,财务数据准确性和可信度高。

3 模型结果与分析

3.1 模型结果

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采集并按照Z值模型判别函数计算后,得到制造业各个子行业上市公司的Z值得分,各子行业上市公司Z值得分散落于不同区间的公司数量及其所占比重如表1所示。

3.2 讨论与分析

通过对上述模型结果进行分析,可发现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在财务风险上表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1)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整体财务状况较好。

在所选取的1399家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中,共有867家企业的Z值大于2.99,即这些企业财务状况稳健,没有破产风险,占比达61.97%。而存在极大财务风险的企业相对较少,为251家(含40家ST企业,ST企业主要集中于这一区间),占比17.94%。整体上来看,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相对稳健,绝大部分公司财务状况良好或仅存在一定程度财务风险。

(2)制造业各子行业财务状况分化较大。

在制造业下属的12个子行业中,不同行业财务风险状况存在较大差异,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电子、信息设备等4个子行业财务状况最好,存在极高财务风险的公司比例均不到10%,接近8成的企业财务状况良好。而黑色金属行业(主要为钢铁企业)财务状况最差,超过一半的企业存在极大的财务风险,财务稳健的企业占比仅为20%左右。各子行业财务状况分化较大,可能和经济形势低迷对各子行业影响不同所致。

(3)多项因素导致企业财务风险提高,主要可从两方面着手降低财务风险。

在财务状况不同的三类公司中,其X4指标数值较为接近,即资产周转率差异不大;而其余四个指标均存在明显差异:财务状况良好公司的数值明显高于存在一定财务风险公司的指标值,存在一定财务风险公司的数值又明显高于存在极高风险公司的指标值。即各类公司在资产流动性、再投资能力、资产盈利能力等多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

基于上述对导致企业财务风险提高的因素分析,主要可从两个方面来降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首先,保证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在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中,存在极大财务风险公司这一指标均值为负值,资产流动性非常低,在外部环境不好时,很容易陷入财务危机,企业应适当提高流动资产比重,加强流动资产管理,以降低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其次,增强企业资产的盈利能力,盈利能力的提升是企业增加营业收入和留存收益的重要保障,也是企业获取投资者信心、提高再投资能力的关键所在。

4 结论

从Z值模型的分析结果来看,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整体财务状况较为良好,但不同子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分化较大,仍有部分企业存在极大的财务风险,这些企业主要应从提升企业资产的流动性与盈利能力两个方面入手,从根本上解决导致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根源,进而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作为影响我国国计民生的制造业,在目前经济形势不景气的情况下对其进行财务风险分析非常重要,本研究成果可为制造业企业识别和降低财务风险提供参考。但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研究以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因此很多非上市企业的财务状况没有纳入研究范围,这是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Edward I.Altman.Financial Ratios,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 [J].The Journal of Finance,1968,23(4):589609.

[2]Edward I.Altman,Tara K.N.Baidya,Luis Manoel Ribeiro Dias.Assessing Potential Financial Problems for Firms in Brazil [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79,10(2):924.

[3]向德伟.运用“Z记分法”评价上市公司经营风险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2,11:5357.

[4]徐秀渠.Altman’s ZScore模型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经济经纬,2010,(4):103106.

[5]王大伟.基于ZScore模型的我国机械类上市公司财务预警分析[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08.

[6]林艳芳,徐晓.Altman Z值法的财务危机预警研究――基于我国医药行业沪市上市公司数据[J].商情,2010,(16):4950.

第7篇

会计谨慎性原则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核算处理上持谨慎小心的态度,要充分估计到风险和损失,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发生的收益,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者保持警惕,以应付纷繁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把风险损失缩小或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谨慎性原则的本质是对资本保值以及企业经营能力和偿债能力加以维护。会计谨慎性原则被广泛运用在会计核算、会计管理和财务分析过程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竞争和风险日益加剧,社会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越来越多。评价投资项目财务可行性的投资项目财务评价也应体现谨慎性原则,为投资者提供更有价值的财务评价信息,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因此,笔者认为,在投资项目财务评价中应重视项目的不确定性,体现谨慎性原则。

一、谨慎性原则内涵的把握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理解谨慎性原则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谨慎性原则存在的基础是不确定性,所处理的是“可能发生”的事项。会计环境中存在着大量不确定因素,影响着会计要素的精确确认和计量,必须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估计和判断;二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的经济活动有一定的风险性,提高抵御经营风险和市场竞争能力需要谨慎;三是会计信息建立在谨慎性原则的基础上,可以避免夸大利润和权益、掩盖不利因素,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四是运用谨慎性原则的目的是在会计核算中充分估计风险的损失,避免虚增利润、虚计资产,保证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二、在投资项目财务评价中体现谨慎性原则的意义

在投资项目财务评价中体现的谨慎性原则,其内容与会计中应用的谨慎性原则有所差别,可以表述为:在投资项目财务评价中应体现谨慎性原则,项目投资额和收入的估算要谨慎,不可高估;项目成本、费用的发生内容与发生数额的估算应适当、充分;现金流入量的估算要谨慎,现金流出量的估算要适当、充分和提前;加强项目的风险分析,提高财务评价信息决策的相关性。

项目投资前期,决策是关键,而决策的依据是可行性研究的结论。投资项目财务评价是投资项目前期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内容,是在对项目未来的运行状况进行预测的基础上,分析其财务可行性。财务评价指标是投资项目经济效益优劣的标志,是项目决策的主要依据。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项目的财务可行性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决策,而投资决策实际上引导了有限的投资资源的流向。因此,在投资项目财务评价中运用谨慎性原则,从而提高决策的相关性,可以正确引导投资资源的合理流向,提高各种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和投资的积极性。如果是涉及外商投资的,还会影响到外资的引入。

在投资项目财务评价中运用谨慎性原则的原因有三:一是投资项目未来的运行状况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大到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小到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变化;二是财务分析的基础数据都是估算的,有些项目是否发生或发生数额的大小是不确定的;三是同样存在提高信息决策相关性的需求。

由此可以看出,投资项目财务评价与会计核算所面临的问题十分相似,都有谨慎性原则存在的基础――不确定性,都需要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都需要提高所提供信息的决策相关性。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在投资项目财务评价中体现谨慎性原则。

三、投资项目财务评价中谨慎性原则的具体体现

基于以上分析,在投资项目财务评价中运用谨慎性原则很有必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财务数据的估算中体现谨慎性原则

财务数据的估算包括投资总额的估算,各项收入项目的估算,各项成本费用的估算,现金流入量和流出量的估算。

投资总额的估算数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产总额,每一项投资的估算都应有相应的依据,应详细计算。收入项目的估算应在较为科学的市场预测的基础上进行,对于销售量和价格的估计应适当保守,对于是否发生不确定的收入项目应不予计算,对于发生数额不确定的收入项目应予低估;在各项成本费用的估算中,对于是否发生不确定的成本费用项目应予以计算,对于发生数额不确定的收入项目应予适当高估;现金流量的估算中也应体现谨慎性原则,不高估现金流入,不低估现金流出。

(二)在财务数据的分析中运用谨慎性原则

在对投资项目的财务数据进行估算后,就要进行财务分析,计算出反映投资项目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现金流动状况的各项财务指标。投资者和政府主管部门就是根据这些指标确定项目的财务可行性以及项目未来的运行经济前景的。

如在折旧费用的分析计算中,可以考虑改变所有固定资产统一采用直线法(按使用年限或工作量)平均计算折旧的方法,根据项目所占用固定资产的情况,将固定资产分为几个大类,按各类固定资产磨损的性质分别采用不同的折旧计算方法,对于科技含量高的部分固定资产应采用加速折旧法。同样,无形资产的摊销也可根据项目的情况适当缩短摊销年限。这样一方面财务指标的计算结果具有谨慎性;另一方面还会产生一定的税费后移效应,有利于投资者迅速收回投资。

(三)加强投资项目风险分析,在财务评价中反映风险

充分认识项目风险有利于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性,任何投资项目都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与经济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受各种自然灾害、技术条件、宏观经济环境、政策法规以及市场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都会有一定的风险。如果能够充分认识项目的风险,全面地了解影响项目预期目标的各种风险因素及其产生的原因,了解各种风险因素对项目预期目标影响程度的大小及其发生的可能性,在项目决策的时候就可以有的放矢,确定更为合理的项目预期目标,避免项目的预期目标与实际值之间产生过大的偏差,从而增加项目决策的合理性与科学性。通过项目经济评价风险分析,基本可以了解项目各种风险因素对项目预期经济目标或重要经济评价参数的影响程度,明确项目面临的风险形势,了解采取不同风险控制措施对项目预期经济目标以及重要经济评价参数的可能影响结果等方面的内容,为采取合适的风险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加强投资项目经济评价风险分析不但有利于减少项目投资失误、促进投资项目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减少整个社会的投资损失与资源浪费,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投资效益。此外,进行科学、合理的项目经济评价风险分析,能够促进项目投资者对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了解,促进国家各种宏观调控手段的发挥;能够影响投资者对投资行业与投资地区的选择,最终影响全国的投资总量,实现调整投资结构的效果,达到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

对投资项目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分析,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社会因素、政治环境和经济状况的变化;二是技术发展速度对现有方案使用寿命的影响;三是市场变化对预测精度的影响;四是方案中有关经济参数是估算的。

在投资项目财物评价中加强风险分析,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1.在业内对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规范中提出加大风险分析的行业规范;2.在项目财务评价中可根据项目风险的大小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使风险分析结论更为科学、可靠。

定性分析方法常用的有特菲尔法,即调查和专家打分法。其做法是:首先通过风险辨识将项目风险列出,设计风险调查表;然后利用专家经验对风险因素的重要性进行评估;再综合整个项目的风险。

定量分析方法除了常用的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方法外,还可以考虑引入一些新的风险分析方法,如分析报酬法(又称调整标准贴现率法)、风险当量法、解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这些方法有些模型较为复杂,可以组织专业人员编写一些小软件,只要输入数据就可以得出计算结果,既方便使用,又可以推动风险分析在投资项目财务评价中的应用。

(四)考虑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对投资项目的影响

1.对资金的影响

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发生会对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产生影响,从而产生投资项目的资金风险。以通货膨胀为例,由于通货膨胀风险的存在,导致投资项目产生资金风险,其具体表现如下:(1)因通货膨胀,银根紧缩、利率上升,致使资金成本加大,或难以得到贷款,导致企业资金紧张,从而带来资金风险;(2)因通货膨胀,价格上升,致使生产使用的原材料等成本增加,带来资金风险;(3)通货膨胀引起股市、汇率波动,股市价格指数的下降,汇率的下滑也会带来资金风险。

第8篇

关键词:Copula;TGARCH-t;VaR;蒙特卡洛模拟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2

一、引言和理论综述

在当今金融市场,投资组合、风险管理等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而金融危机和波动频繁出现,使得国内外更加紧步伐来寻找有效度量风险的方法。实际上这些问题都离不开资产组合的联合分布、资产组合间的相关性分析。Copula是个很好的度量组合风险相关性的函数,它可以更加灵活地构造多元分布,并且捕捉到分布尾部的相关关系,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资产间的相关结构,提高模型预测的准确性。

1.Copula理论概述

Copula理论的提出可以追溯到1959年,Sklar[1]通过理论形式将多元分布与Copula函数联系起来,通过Copula函数和边缘分布可以构造多元分布函数,其中Copula函数描述了变量间的相关结构。Copula函数实际上是一种将联合分布与它们各自的边缘分布连接在一起的函数,也叫连接函数。Copula技术不仅可以分析变量间的线性关系,而且也可以分析变量间的非线性关系,随着边缘分布建模理论的不断发展完善,以及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并应用到金融领域。

2.Copula函数的选择、估计与检验

常用的Copula函数主要有三类[5]:正态Copula函数,t-Copula函数,阿基米德Copula函数。当我们考虑模型中该选择用哪种Copula时,比较常见的做法是考虑能与样本数据所显示的尾部相关特性更为一致的Copula函数。

Copula函数的估计方法一般包括极大似然估计法(ML)、边际分布推导法(IFM)和规范极大似然法(CML)[6]。对于估计得到的Copula函数,我们需要进行拟合优度检验以确定其有效性。Copula模型的检验可分为对边缘分布模型的检验和Copula函数部分的拟合检验,包括K-S检验及QQ图,还有X2检验等[8],其中前两项可用来检验经概率积分变换后的序列是否服从均匀分布,X2检验可用来评价Copula函数的拟合优度。

二、建立Copula-TGARCH-t模型

根据Copula理论,在确定了描述资产相依结构的Copula函数后,只要能够确定各资产变量的边际分布,即可获得整个资产组合的联合分布,进而计算出资产组合的VaR。正如前文所述,金融序列具有明显的尖峰厚尾性、波动聚集性及其杠杆效应,而GARCH族模型是目前较优的刻画金融时间序列波动的模型。根据下文研究样本,本文选择t-Copula函数作为连接函数,TGARCH-t作为边缘分布函数。整个模型如下[9]:

n=1,2,…,N ; t=1,2,…T

其中为一个N元Copula分布,为t-1时刻的信息集,分别表示为满足t-分布的函数,即 ,,…,的条件分布为t-分布。

三、实证研究

1.样本的选择

本文主要利用Copula-TGARCH-t模型研究沪、深、港、美四个股票市场组合的投资风险,分别选取从2001年1月2日至2012年2月29日的上证综指(SH)、深证成指(SZ)、香港恒生指数(HS)、标准普尔500指数(SP)的原始收盘指数,共2351个日收盘数据。将数据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为2001年1月2日至2009年9月30日,作为模型的估计,共2001个数据。第二部分为2009年10月8日至2012年2月29日,作为回测检验数据,共386个数据。本文研究数据来自锐思数据库。

上述数据只是原始数据,由于各个股市指数的基数不同,需对其进行预处理后,才能用于实证研究,将股票指数转为对数收益率。

2.样本的统计描述

(1)对这四个市场的指数收益率的各项统计指标,我们从偏度和峰度统计量可以看出这三种指数都具有尖峰厚尾的特征;同时,由JB统计量可以发现它们都拒绝了正态分布的原假设,选择t分布比较合适。

(2)平稳性检验和ARCH效应检验。为了消除非平稳性对实证结果的影响,采用ADF方法对四个市场指数收益率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同时为了确定波动的集聚性,对收益率进行滞后2阶的ARCH-LM检验,通过计算得出结论为四个市场收益率序列平稳,模型残差具有ARCH效应,满足构建GARCH模型的条件。

3.Copula-TGARCH-t模型的估计

(1)对边缘分布TARCH-t模型进行估计,得出参数结果如下表:

(注释:括号内是t的比率;“*”或“**”或“***”分别表示在10%和5%和1%水平下的显著性)

用估计得到的条件边缘分布对标准残差序列概率积分变换得到的新序列进行K一S检验,检验变换后的序列是否服从(O,1)上的均匀分布,结果都大于0.05显著性水平,没有理由拒绝零假设,说明变换后服从均匀分布,模型TGARCH一t可以很好地拟合序列的条件边缘分布。

(2)根据上表得到的边缘分布,对其做概率积分变换,使新的序列服从U(0,1)分布。根据新的分布的数据,用极大似然法估计t-Copula函数:

t-Copula函数的参数估计结果(自由度V=7.2385)

同样对于t-Copula函数进行K-S检验,K-S值为0.03677,P值为0.5012,因此函数可以用来描述投资组合的相依结构。

4.投资组合VaR的计算与回测检验

本例以350日为期间,从第1天到350天计算每天投资组合的VaR,对得到得350天的VaR进行统计分析。为了模型的比较,同时采用历史模拟法进行VaR的估计,历史模拟是以经验数据推算的,Copula-TGARCH-t是以蒙特卡洛模拟的方法推算的。得出在置信度为95%中,Copula-TGARCH-t的均值VaR为-4.85%,失败为13次,而历史模拟法为均值VaR-6.32,失败次数为4次。在置信度99%中,也有类似的结果,Copula-TGARCH-t的均值VaR-5.64%,失败次数为5次,历史模拟法的均值VaR-8.11%,失败次数为4次。历史模型法是经济成本最高的模型,这与观测期(2001-2008年)内有较多大的波动而回测期内(2009-2011)波动减小有直接关系。从VaR的标准差可以看出,由历史模拟法得到的VaR变动很小,不能快速反映市场风险的变化,这样,当市场从大波动期向小波动期转换时,历史模拟法会高估市场风险,增大金融机构成本,而在市场从小波动期向大波动期转换时,又会低估市场风险,引发金融机构风险。

四、结论

1.由于GARCH类模型能更好的描述金融收益序列的时变波动、偏斜、高峰、厚尾等分布特性;另外,Copula函数不仅具有比现有多元分布更为灵活的形式并且易于计算、仿真,还容易捕捉到金融序列间非线性、非对称的相关关系,特别是尾部的相关关系。因而Copula―GARCH具有更强的刻画现实金融序列分布的能力和更强的适应性,用它来分析投资组合的风险值更加实用。

本文采用Copula-TARCH-t模型的方法来对上海、深圳、香港、美国股票市场的指数组合进行Monte Carlo模拟,以度量证券市场的风险。通过与传统的历史模拟方法的比较,可以得出其再经济成本和对市场波动的敏感性方面,具有其特殊的优势。能够更加准确的估计出市场风险。即能在市场波动较小时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成本又能在经济波动加大时警惕其风险的准备。

2.除了对风险度量,我们可以从t-copula函数估计中得到四个市场的相关关系。从相关性的大小,可以看出,沪深两个市场是紧密相连的,而与香港、美国股票市场是联系不紧密,有自己的独立性。中国对于其他国家股市的相关性较小,这说明中国的经济地位也有待提高,这也表明为什么这么多年来很少有人关注中国对其他国家股市的波动溢出效应相关研究。故要加强与其他股市的相关性,完善中国股市市场机制。相关系数描述了中国股市与其他国家股市的波动性,为跨国投资者提供理论参考,在关联性大的股市间投资具有很大的风险,所以投资者要做合理的投资策略,防范股市间的波动带来的惨重损失。

参考文献:

[1]Sklar A .Fonctions de repartition a n dimensions et leurs marges[J].Publication deinsititut de Statistique de Universite de Paris. 1959,8:229-231.

[2]Nelsen R B. An Introduction to Copulas [M]. New York: Springer, 1999.

[3]Claudio Romano. Calibrating and Simulating Copula Functions: an Application tothe Italian Stock Market[R].1786:256-278.

[4]张尧庭.连接函数(Copula)技术与金融风险分析[J].统计研究,2002(4):48-51.

[5]张尧庭.我们应该选用什么样的相关性指标[J].统计研究,2002(9):41-44.

[6]韦艳华,张世英.金融市场的相关性分析――Copula-GARCH模型及其应用[J].系统工程,2004(4):41-49.

[7]吴振翔,陈敏,叶五一,缪柏其.基于Copula-GARCH的投资组合风险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3).

[8]孔繁利,段素芬,华志强.Copula度量投资组合VaR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2).

第9篇

[关键词]创业板 流动性风险 防范措施

一、引言

自2009年10月30日首批创业板公司集中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截至2010年11月12日,共有141家创业板上市交易。创业板GEM(growth enterprise market)在英文中取宝石的意思,可见在众多投资者心中,创业板是“觅宝”的场所。“高风险带来高收益”,我国创业板市场作为创新股票市场,是一个投资风险更高的市场。因此,就创业板一年以来的表现,再次从制度角度加以创新,进而防范该市场的流动性风险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创业板一年风雨路

我国推出创业板市场的目的,是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方便的融资渠道,同时为风险资本营造一个正常的退出机制。与主板上市企业不同,创业板市场以成长型的创新企业为服务对象。截止到2010年11月12日,130家创业板上市企业已经上市企业共筹集资金947.62亿元,平均每家企业投资7.29亿元。创业板的推出也极大激发了投资者的热情,截至今年10月22日,已经有1569万户投资者开立创业板账户。其中,有24%的账户参与了创业板二级市场交易。一年来,创业板指数顺利推出,交易结算系统运转顺畅,平稳运行,创业板的功能不断完善,作用正在逐步显现。

然而创业板也并不是“神话”,创业板开板前乃至开板之初,投资者都对其抱以厚望,但2010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中报显示,创业板的业绩增长并不尽如人意,落后于主板、中小板差。而根据一份最新调查显示,在过去一年中,近七成投资者在投资创业板上赔了钱。

三、创业板面临的流动性风险

《2009年度股票市场绩效报告》中指出,创业板过高的流动性指标值得关注,创业板投资者面临的流动性风险不可小觑。

1.流动性

O’Hara指出,证券市场的主要功能就是提供流动性和价格发现;Handa和Schwartz也曾认为投资者想从证券市场得到的有三点:流动性、流动性、流动性。因此,流动性已被认为是决定市场行为和市场效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市场流动性的提高,不仅有助于活跃市场,吸引投资者,更重要的是有利于稳定市场价格、保证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转并促进资源有效配置和经济增长。

2.创业板流动性风险成因

作为创业板市场,其所面临的流动性风险一方面取决于其自身的运行特点,另一方面也受到其所在国或地区的证券交易制度等因素的影响。

第一,因为创业板公司规模比较小,发行的股数少,且公司经营不稳定。从理论上讲,股本较小的企业,价格波动一般较大,经营好股价上涨较快,经营不好股价快速下跌。创业板股票面临股价大幅波动的风险,变现难度也较大,如果想要及时兑现,则需要价格让利的幅度更大。这就容易导致投资者交易成本明显提升,进而影响到整体的投资收益。

第二,较低的上市门槛所带来的流动性风险。由于在创业板市场上市的公司往往是规模较小的且不很成熟的新兴企业,主营业务大都属于新兴行业并处于初创阶段,缺乏盈利业绩,因此创业板上市门槛较低,这就导致上市公司的质量缺少保证。也使上市企业破产与倒闭的可能性大大高于主板市场。在海外创业板市场上,公司退市是一种十分普遍和正常的市场行为,其退市率明显高于主板市场。

第三,无风险对冲机制将造成市场流动性的大幅波动。由于我国股市长期以来可交易的产品基本上以现货为主,不允许做空,也没有相应的股票衍生产品,这使得投资者难以通过对冲交易和套利交易来降低风险、增加收益,在客观上限制了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对我国股票市场的流动性起到了限制作用。

四、创业板防范市场流动性风险的制度创新方向

1.加强政府监管,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及其监管

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及过硬的监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基于信息的市场操纵,从而减小由市场操纵带来的证券价格的波动。创业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高度的不确定性、高度的成长性和高度的信息不对称性。证券监管机构要加强创业板市场的监管,针对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的特点.进一步完善现有的信息披露制度并加大监管力度,为创业板市场的长远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2.降低上市的门槛,设立严格监管的制度

相比我国主板和中小板市场,创业板市场的上市标准较为宽松。为活跃创业板市场,保证市场在健康有序的环境下运行,一方面要设立较低的准入标准,使得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可以在创业板进行融资发展,另一方面要设立严格的监管制度和退市制度,充分实现上市公司的优胜劣汰。

3.设立风险对冲机制,建立多元化投资品种的创业板市场

长期以来,我国证券市场是一个单边市场,风险对冲机制的缺乏,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股市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对称性的进一步改善需要引入风险对冲机制,投资者规避风险的需求期待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建立。创业板市场,除了上市公司股票的现货交易外,还应相继推出期货交易、行业指数、地区指数、企业组合指数等众多新产品,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创业板市场的交易量,还对稳定整个创业板市场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O’Hara M. Oldfield G.The,“Microeconomics of Market Making”, Jounr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1986,21:pp.361-376

[2] Handa.P. ,R.A.Schwartz.How best to supply liquidity to a securities market,The 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 Winner 1996,22:pp.44-51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服务与支付
发表咨询 润稿咨询 文秘咨询 购买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