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多层住宅设计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09 16:07:5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多层住宅设计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多层住宅设计论文

第1篇

身处室内空间,建筑室内环境由顶棚、地面、立面墙体,以及窗户构成,其中的顶棚、地面与立面墙体都属于可控空间环境,其色彩、材质都可以根据建筑空间使用者的需求进行个性化调整,而窗户通透呈现的多为户外相邻建筑的立面,其色彩、材质都是不易根据个体需求更换的。在设计空间使用人员构成复杂的多层住宅时,环境色彩就需要考虑得更为周全。综合考虑色彩构成因素及建筑设计因素,多层住宅建筑立面色彩与室内色彩的关系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定位。

(1)建筑立面色彩对于室内空间的环境色影响。多层建筑群落有一定的楼间距设计规范要求,一般情况下,相近建筑之间会有一定的色彩环境因素影响。例如,室内空间的墙体、顶棚都是白色的,仔细观察会发现原本白色的墙壁会呈现一定的色彩倾向,那就是相邻建筑立面色彩的映射。建筑立面色彩的环境色构成在实际设计中有较强的视觉影响力。从色彩三要素来定位色彩的视觉效果,色彩纯度较高、明度较低的颜色不适用多层建筑立面,比如大红、熟褐、深蓝这类颜色,本身的视觉冲击力就很强,对于相邻建筑的室内会有较强的环境色影响,空间中会有较强的色彩映射,以及相关联的色彩混合。色彩纯度较低、明度较高的颜色在多层建筑设计中的适用性则更为广泛,比如米色、浅灰色这类颜色,属于空间意义上的背景颜色,对于相邻建筑的室内影响也较弱。

(2)建筑立面色彩与室内空间色彩的调和。作为住宅类别的多层建筑设计,室内空间的视觉感受是十分重要的,建筑立面色彩填窗而现,构成了室内空间色彩的一部分,由此,设计时需要考虑立面色彩的可调和性。在目前市场提供的商品房销售房源中,可分为精装房与清水房两部分,精装房的建筑立面色彩设计与室内色彩设计是施工的共同体,是可调可控的,设计时以建筑风格为统领,色彩基本是在同一色彩相貌,相近明度、纯度的区间内;清水房的建筑立面色彩要考虑对于各种室内装修风格的兼容性,设计时要从建筑风格出发选择色彩相貌,然后调试色彩的明度、纯度至中性色彩感受的范围内,这样的色彩可搭配的元素较多、适用性较强。

2多层建筑立面色彩设计与园区景观

置身室外,视觉上的建筑空间环境包含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建筑立面的整体色彩,另一部分是建筑相关的景观色彩。两者对比、调和,共同形成多层住宅的园区景观色彩氛围。以绿化较多的园区景观为参照。植被树木在春夏秋三季呈现绿色调,冬季落叶则呈现棕褐色调。在考虑建筑与景观主色调的搭配时,不宜选择互补色范畴内、色彩对比关系强烈的颜色来搭配。以绿化较少、人造小品较多的园区景观为参照。设计时要整合景观主色调,然后考虑建筑立面色彩与景观色彩的搭配关系。由于两大块的色彩都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所以设计发挥的余地较大。多层住宅建筑色彩的设计要依托于其园区景观的风格定位,选择色彩相貌,在建筑与景观的色彩对比、色彩调和关系中选择色彩相貌,调适色彩明度,确定色彩纯度。

3多层建筑立面色彩设计与城市规划

3.1多层建筑立面色彩的群化

色彩的小面积与大面积的视觉冲击力是截然不同的,从城市地块规划及项目整体性考虑,多层建筑所构成的居住区一般占地面积是比较大的,其建筑立面的色彩延展、群化之后的可视面积也是较大的,这样就需要考虑其构成的心理影响力。每一种色系都具有独特的色彩表现力与影响力,在同一色系中色彩的明度与纯度的变化又是多元的。在建筑立面色彩设计中要遵循选定色彩、调试色彩、色彩搭配、群化扩大的步骤,循序渐进的推进色彩的选择定位。在初步选定建筑立面色彩后,再反之从空间体验者的角度感受群化后的色彩氛围,最终确定主色调及具体色彩构成元素。

3.2多层建筑立面色彩的群化与城市规划

(1)多层建筑立面色彩群化与城市规划的色彩关系。城市规划是指根据城市的地理环境,人文条件,经济发展状况等客观条件制定适宜城市整体发展的计划,从而协调城市各方面发展,并进一步对城市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综合部署和统筹安排的一项具有战略性和综合性的工作。与之相对应,不同区域的建筑会有各自功能性的色彩表现。建筑的色彩总是要有其功能、风格、适用人群的定位表达,这样就要求在建筑立面色彩设计时要宏观考虑城市规划对于建筑所属区域、地块的功能形象定位,找到表达功能相呼应的色彩进行建筑立面设计。

(2)多层建筑立面色彩群化与城市规划的风格协调。不同的城市由于其所属国家、所处地域、居住人群、历史文化等因素的不同会有独特的风格面貌,每个城市的独特性格可以由色彩来构建印、表达。在多层建筑立面色彩设计的前期,要综合考虑政策性、文化性的总体要求,在色彩定位中做到个体精彩服从整体风格。

4建筑立面色彩设计的心理影响力

建筑是抽象的艺术,建筑色彩更是抽象的视觉表现因素,建筑色彩由其广阔的空间面积、围合的空间氛围,以及与自然光线的复合变化决定,对于人们的居住感受有着潜移默化、印象深刻的覆盖性影响。色彩作为独立的符号因素,以视觉示人,形成氛围、给人感受。不同的色彩搭配又会产生新的视觉形象、衍生出丰富的表现可能性。我们认识到的色彩是剥离了形象、体积、空间、质感等因素而独立存在的视觉符号,有相当的影响力,同时也有很强的可塑性。

5结语

第2篇

    论文摘要:目前我国住宅建设正面临持续大发展局面,住宅产业己是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新增长点。如何满足当前住宅结构体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这个课题,就给住宅建筑施工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标。

    在我国,住宅建筑按其层数分为:低层、多层、和高层三类。我国在《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中明确规定:1~3层为低层住宅;4~6层为多层住宅;7~9层为中高层住宅;10层以上为高层住宅。在这里我们着重笔墨论述一下多层住宅的建筑施工管理问题。

    1. 多层住宅建筑的特点归纳

    正如引言部分所说,多层住宅一般指4~6层高的住宅,借助公共楼梯解决垂直交通,是一种极具代表性的城市集合住宅。多层住宅在我国目前新建或正在建造的城镇住宅中占90%以上。多层的优点在于:第一、它比低层住宅在占地上要节省,同时又比高层住宅建设工期短,一般开工一年内即可竣工;第二、公摊面积少,无需像高层住宅需要增加公共走道、电梯、高压水泵等方面的投资,物业费也较低,整体的性能价格比高;第三、结构设计成熟、通常采用砖混结构,建材可就地生产,可大量工业化、标准化生产。因此,多层住宅造价较低,价格适中,易于被普通消费者接受。

    2. 多层住宅建筑结构体系分析

    多层住宅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三大类:第一、混凝土空心砌块多层建筑体系,但其主要问题在于雨水容易从砂浆缝隙渗入,如果双面抹灰,又大大增加抹灰量;并且在光洁的砌块上抹灰难度很大,易空鼓、开裂;第二、框架轻板结构体系,结构多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内外墙均为非承重墙。可用陶粒空心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或其它非粘土砌块以及陶粒混凝土轻质两面光条板、3E板等做内外墙;第三、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内外墙全部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墙,目前已开发出多种配套的外墙保温体系。这类结构体系,亦可以把外墙做成预制墙板在现场预制生产后就地安装。

    3. 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管理的特殊性总结

    3.1局部质量问题等同于全部质量问题

    因为多层住宅工程涉及到众多住户的个人利益,业主及住户都很重视,对工程质量要求比较严格。在施工中,即使工程质量控制得很好,若在一处出现小小失误,对住户来说,就是全部的问题。这就要求后期管理要过细、过硬。

    3.2各工种相互制约问题

    一个环节考虑不周就会产生连锁反应影响另一个环节,或更多的环节,产生难以控制的负面效应。如工序先后问题处理不当,就会影响成品保护,甚至给整个工程质量带来隐患。

    3.3 施工面过于分散

    因为多层住宅楼墙体比较多,房间多,施工洞堵住以后,同一楼层不相通,往往造成对某处施工管理不到位,出现问

    题。

    4. 如何做好多层住宅建筑的管理

    4.1 做好施工预案的重要性

    要针对整个工程的特点编制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其中应包括:关键部位的施工方法,工序的安排,不同工种的插入时间,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提出预控措施,制定出成品保护措施等。工程管理中,要抓住关键问题,使管理处于“受控”状况,才可能达到工期缩短,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增长的效果。

    4.2 严格控制多层住宅工程的变更

    工程变更和设计变更的造价占整个工程造价的比例有近10%,有时甚至更多.在施工过程中,各方面可能会提出各种各样超出原设计图纸的要求,或者由于设计考虑不周造成与实际情况不符合等,就会出现工程变更和设计变更,而这些变更必须会带来工程造价的增加.也就可能出现工程造价难于控制好的局面.目前,导致绝大多数多层住宅工程造价突破控制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此。

    4.3 做好多层住宅施工工程监理工作

    工程监理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投资控制.即工程造价控制.其次,执行工程监理的监理工程师都是工程技术专家.他们的经验、阅历比较丰富.在设计及施工监理过程中能提出许多积极的降低工程造价的建议、尤其在施工阶段关系到是否要设计变更和工程变更的决定时,他们往往能根据自身的技术优势做出合理正确的选择,这一点许多建设方代表因其经验、阅历及技术受各方面的条件制约而无法做到。再者,在施工过程中。甲、乙两方因各自的立场、观点不同,有时会出现一些影响施工正常进行的情况,监理单位作为公正的第三方,在施工过程中协调双方关系,确保工程施工正常进行,这样能为完成工程造价控制提供有利条件。

    5. 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的管理控制方法研究

    5.1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方法

    要根据多层住宅建筑工程的质量目标,制定相应的质量验收标准,而且要使企业质量验收标准高于国家验收标准。严把材料质量关。采购的材料要符合国家规范标准(含环保标准)和设计要求,严格执行材料验收制度。确保主体结构质量。主体结构质量关系到整体工程质量和安全,关系到每个职工生命安全,因此,必须确保主体结构质量。重视装饰质量。在施工装饰阶段,一定要克服质量通病,搞好细部处理,在装饰水准上要高人一筹,要有创新和特色。抓好地下室、一层、顶层、屋面、卫生间以及楼梯走道等关键部位施工。同时,要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随着科技进步,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施工企业要及时掌握这些信息、积极应用到工程中来。

    5.2 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的成本管理方法

    多层住宅建筑的成本控制就是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范围之内,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控制第一责任人,应及时掌握和分析盈亏状况,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5.3 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方法

    要订立安全责任书,发生安全事故,各级责任人和班组都要承担一定经济责任。确保安全设施投资到位。安全设施投入不能省,特别是企业改制以后,安全设施投入更不能省,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要比你安全投入的费用大得多,而且,造成的影响很大。

    最后,在现有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应针对影响工程质量品质的一些关键问题,从技术、人事制度上建立更有效的、更加科学的管理体制,明确每一个施工人员的目标责任,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布赖恩?爱德华兹.可持续性建筑[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李惠强.基于成本分析的多层建筑施工方案评价[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6.

    [3]苑振芳,刘斌.我国多层建筑的发展状况与展望[J].建筑结构,2007.

    [4]Citherlet S,etal.Window and Advanced Glazing Systems Life Cycle Assessment,Energy and Building,2000.

第3篇

【关键词】水木清华项目;小高层住宅 房地产开发

华远水木清华项目由黑龙江省华远房地产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开发,项目占地面积为79473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约为280068.16平方米。该项目位于位于哈尔滨市松北区哈黑高速与三环路交口处,建筑形式有多层、小高层、高层,高层30层、18层、小高层11层、多层7层。位置优越,临近路边,附近有加油站,集贸市场等,周边配套成熟。

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的居住问题日益严峻。与此同时,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因此,改善居住条件必须与节约土地资源同时考虑,如果在大中城市仍以建设多层住宅为主,将损失更多的耕地。那么华远水木清华项目高层住宅建筑形式的多样性,以及对小高层住宅的建设开发的注重,建筑密度相应减少,在相当的用地面积下,含有高层、小高层的小区通常比单一多层住宅的小区拥有更大的绿地率,提升小区的环境质量,无疑对该项目的开发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什么是小高层住宅?一般情况下,根据楼房的高度不同又分为低层、多层、小高层、高层和超高层。通常人们把楼房层数为1-3层称低层、3-7层为多层、8-12层为小高层、12层以上为高层、总高度为100米以上为超高层。按规定七层及以上的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以上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所以小高层属于配电梯的范围之内。小高层住宅在现行的住宅设计规范中并无书面性定义,他只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从黑龙江情况来看,7到12层、板式结构、带电梯的住宅楼被称为板式小高层。水木清华项目中高层11层,就属于板式小高层。这种住宅形式一定有其自身独具特点。下面就结合水木清华项目中小高层的设计来分析一下小高层住宅的特点。

小高层住宅的优势

众所周知,小高层拥有采光、通风充分、户型性价比比较好的特点。与高层塔楼相比,小高层的板楼在这一点上更具有诸多优势。它介于多层和高层之间,将两者的优点结合在一起。随着人们追求高品质住宅意识的提高,小高层是未来发展趋势之一。

1.楼梯节约用地,户型尺度适宜

从目前哈尔滨地产市场上存在的小高层社区来看,社区规划上楼间距宽,扩大了留出相当空地用于绿化,并节约了土地。使家庭生活的私密型得到了良好的保证,既避免了噪音污染,也把不必要的视线干扰降低到比较低的程度,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住户与住户家的相互干扰。

目前哈尔滨地产市场上小高层主要以板楼为主,一梯两户、三户涵盖了小高层市场上的90%以上产品。这种小高层同多层住宅相比,其平面布局基本相同,只是多加一部电梯,保留了多层住宅的优点,具有良好的通风、采光、观景效果和良好的户内布局,电梯的设置更加适合老人和小孩出行,且运行、维修成本则要低于高层住宅,建安成本也比高层塔楼低,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

2.相对于高层,公摊面积少,使用率高

小高层住宅交通核只比多层住宅增加一部电梯,楼梯也不用是封闭楼梯间,所以公共面积较高层住宅少很多。由于结构上的要求,小高层住宅的墙体厚度会比多层住宅薄一些,这样居民的得房率会更高。

3. 相对于高层,投资少、工期短、施工难度低

由于小高层住宅层数较低、结构体系较简单,抗风、抗震要求都不如一般的高层建筑,对于开发商来说,投资较少,工期较短,资金和人员均容易周转,而回报率并不低,因此受到他们的欢迎。

4.相对于多层,提高了住宅的抗震性能,保证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一方面,虽然小高层住宅只比多层住宅增加几层,但是结构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普通多层住宅一般为砖混结构,而小高层住宅的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中包含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异形柱结构等。后者结构形式的抗震性能要比前者优越很多,这也减轻了近几年因频发地震而给居民带来的恐惧,为居民的生活提供了更安全的保障。另一方面,以单元式住宅为例,虽然小高层住宅只加了一部电梯,但作用不可小觑。小高层住宅的电梯,将给老、弱、病、残、孕等居民上下楼以及居民搬运重物等带来极大方便。

城市中建高层住宅虽然是必然出路,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小高层住宅有很多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劣势。

1.单价较高、对使用电梯有顾虑

小高层住宅户型好,得房率较高,单体间距也比较大。因此开发商往往会对小高层住宅户型的单价有所提高,这不仅跟住宅户型本身高品质有关,而且也与住宅中电梯运行费用有关。

这里需要明确小高层出现较高总房价的一个原因是普遍认为公摊面积大。为什么会引起公摊面积大?普遍市场上认可的一个观点就是小高层只比多层住宅多了几层,却要承担电梯间带来的公摊。可事实上,小高层住宅增加的这部分公摊面积相对于高层已经是非常之小,但是使用上却是相当之方便。其实居民更关心的是增加的费用问题。怎样能打消居民的这些顾虑,开发商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办法。使用一些档次在中档的电梯例如人们都熟知的品牌,并视为楼盘品质上调档次,避免出现电梯经常性的维修,降低对客户群对电梯产生不信任的抗性。销售时注意扩大对客户群对电梯品牌的认可度灌输。电梯收费执行时人性化一些。

2.户型布置有一定的局限性卫生间多无明采光

小高层住宅为了减少公摊面积,户型设计以一梯两户居多,这样户型布置在建筑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就有一定的单一性。所以只能通过加大外飘窗的美观设计、户型外墙的局部进退、山墙与北面房间的多做挑出式设计等手段来增加卖点。

3.市场的认可度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小高层市场认可度有限包括多方面的原因,所以个人感觉,在建设小高层社区是前期市场调研要做到相当的缜密,尤其在哈尔滨这样一座二线城市。比如区域内对小高层的需求是否出现较高的渴望度?区域内居民是否认可小高层?区域地理位置是否适合开发小高层住宅?……如果不难满足其中大部分的需求,还是放弃开发较为明智,因为引导客户购买小高层是一个长期行为。水木清华项目将小高层住宅列为该小区主打住宅,试想必定是经过市场调研,认为其适合开发,进而取长补短。例如户型保持面宽大,进深小的优势,15米是板楼进深的上限,超过后整个户型采光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再如采用较先进、美观的建筑立面、建筑风格等对购房者造成先声夺人的效果。但根本解决之道就是小高层的产品质量要优于多层。通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运用,提高小高层硬件品质。

综上所述,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我国,住宅已逐渐商品化,作为投资者,希望所建的房屋价廉物美,在满足市场需要的同时,个人或企业有所发展。而作为住户,既考虑造价,又考虑房屋的质量,也就是综合考虑结构的抗震性能及经济指标。明确了小高层住宅的优劣势,对比当前的地产小高层市场的情况,取长补短,有的放矢,这才是地产开发商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保持激流勇进的经营之道。

参考文献

[1]陆路,赵钢,杨明杰、剪力墙结构用于小高层住宅的技术经济分析.

[2]宋义. 小高层住宅建设与住宅产业发展[J].工程建设与档案,2004

第4篇

关键词:小城镇;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开发

中图分类号:F29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2015802

1 小城镇的概念界定

我国学术界对小城镇的概念尚无统一定论,但是根据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中,建制镇与乡平级设镇政府,县城关镇是指县级行政机关所在的建制镇;集镇属乡级政府管辖,不设镇政府。国家统计局明确界定了小城镇一般是指建制镇,而在《城市规划法》中确认建制镇属于城市范畴,但是由于有着城乡混合的多种表现,集镇与小城镇两个概念可以互相代替使用或者相近范畴来处理。

本文中所说的小城镇,泛指县城关镇、一般建制镇和集镇。

2 小城镇住宅发展分析

小城镇处于“乡首城尾”的地位,是城市与乡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决定了小城镇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日益提高,小城镇的经济实力和聚集效应增强、人口规模扩大,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也日益完善,住宅建设也随之蓬勃发展。

从我国小城镇住宅建设发展历史来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过程:

(1)居民自建住房。小城镇中原有农民在宅基地上建造房屋,没有任何规划、布局松散、占地面积大。房屋形式杂乱无章,大多数是以平房和两层楼房为主。随着城镇化进程,土地资源稀缺,房地产市场逐渐规范化,居民自建房已越来越多受到限制。

(2)公有住房租赁。这种福利分配制度是我国在计划经济制度下原有住房制度的核心内容。在1957年基本形成了“高福利、低工资、低租金”的住房福利分配制度,主要是由政府或单位作为公有住房建设的主体,建成后的公有住房由地方政府或企事业单位按照职级和家庭人口进行统一分配,由地方政府主管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实行低租金政策,职工享受福利待遇。

(3)单位集资统建房。根据《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的通知中规定,距离城区较远的独立工矿企业和住房困难户较多的企业,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住房建设规划的前提下,经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利用单位自用土地进行集资合作建房。参加单位集资合作建房的对象,必须限定在本单位符合市、县人民政府规定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在我国,小城镇当地经济发展迟缓、人们收入水平相对较低、思想观念想念落后等因素的影响下,这种建房制度在20世纪90年代处于主导地位。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思想观念的转变,这种建房制度的弊端已经越来越不受大众的欢迎。

(4)商品化住房。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住房供应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政府和单位不再直接建房,而是由房地产开发企业自筹资金建设住房,通过市场交易为居民提供住房,住房需求层次主要根据购房者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来决定。

3 小城镇房地产发展分析

3.1 小城镇房地产存在问题

(1)缺乏科学论证与评估。一般情况下,小城镇房地产开发都不会对拟建项目进行科学的论证与评估,盲目地规划、设计和施工,导致房地产市场供大于求,甚至出现半途而废的现象。

(2)建设用地混乱。例如,有些土地没有经过挂牌、招标直接出让给开发商的;有些开发企业与单位共同开发的,对土地的使用权权责不明的等等。这些都会为项目开发完成后带来很多麻烦。

(3)开发水平不高。小城镇房地产开发企业大多数资金实力较弱、开发水平相对较低、经验相对欠缺,明显低于大中城市。有些住宅的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设计而比较落后。有些住宅甚至连质量都难以保证。

(4)规划管理不到位。在小城镇房地产开发企业存在着随意更改项目规划,自行规划自行设计等严重问题,致使房屋建设杂乱无章。

(5)项目质量差。小城镇房地产企业在开发项目一般很少按照规范要求委托监理方,对施工全过程进行质量监督控制,逃避工程质量监督,影响开发项目的质量。

(6)物业意识缺乏。小城镇房地产开发项目规模较小,传统的思想观念束缚,导致了缺乏物业管理意识。对于小城镇而言,物业管理几乎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小城镇存在着其特有因素,导致了基本没有专业物业管理公司进行协调和管理。

3.2 小城镇房地产市场需求分析

(1)从前景来看,随着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居民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逐渐从福利分房的制度中走出来,转变了购房习惯,开始转向商品房。在小城镇中,有绝大多数的人们仍居住在十多年前的单位集资房或者公房内,房屋结构陈旧,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落后,已经不能满足良好的居住环境。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开始注重自己的生活品质,他们都需要改善居住环境的潜在要求,这部分人是未来房地产市场巨大的潜在客户。

(2)政策大力扶持,中央政府提出了“小城镇大战略”发展观念,小城镇加快发展,导致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向城镇。解决新增城镇人口的住房问题,就会增加房地产开发来满足市场需求,从而推动了小城镇房地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3)大多数的外出务工人员在积累一定技术、经验和财富后,会选择回乡,就近小城镇内安居乐业,需要为他们提供生产经营和生活的空间。这部分人对房地产市场存在巨大需求。

3.3 小城镇房地产开发模式

(1)大城市的郊县:

①普通住宅:随着城区内房地产价格猛增,郊区环境改善、私家车拥有量越来越多,快速交通的方便,许多中低收入家庭更愿意选择价格低廉的郊县普通住宅。

②别墅区:高品质、高价位的别墅以其环境优美、设计精湛的特点吸引了成功人士的选择。

(2)发达地区的小城镇:比如东部沿海城市,这里小城镇居民生活富裕,经济发达。这些地区已经普遍实现了商品化住宅小区的综合开发。

(3)一般小城镇:房地产开发基本处于萌芽状态,对于房地产开发处于摸索阶段。根据小城镇居民居住习惯,一般还是主要以7层以下的砖混结构为主,少数商品房开发以框架结构为主的小高层。

3.4 多层砖混结构住宅的特点

(1)多层砖混结构住宅的优点。

①砖混结构的单方造价相对较低。相对于框架和框剪结构的高层住宅来说,由于其人工、材料、机械等费用相对较低,砖混结构的住宅造价一般在800元/m2-1200元/m2(不含土地价格)。

②多层砖混结构公摊一般在10%,而高层住宅要达到在20%左右。

③多层住宅物业管理费一般在1元以下,相比较与高层住宅,省去了电梯费及二次加压供水费用等。

④多层住宅的户型设计更为合理,多层一般都采用板式建筑,一个单元两户到三户,能够满足住户的通风采光要求。

从经济效益、居民消费水平来综合考虑,小城镇居民更愿意选择价美物廉的多层砖混结构住宅。

(2)多层砖混结构住宅的缺点。

①容积率小。多层住宅占地面积大,由于土地的稀缺性,土地资源的逐渐减少,导致了多层住宅已经逐渐不适应城镇建设的步伐。

②使用寿命少。从建筑质量上来讲,一般多层住宅是以砖混结构为主的,相较于高层住宅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来说,使用寿命会大大降低。

③抗震性较差。砖混结构住宅是由砖墙支撑和现浇、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盖成的住宅。由于建材质量和施工质量的不同,抗震性能就差于高层住宅。

3.5 小城镇房地产价格趋势

一些大中城市的房价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从去年开始,全国楼市萎靡,房价普遍下跌。那么小城镇房地产市场的价格趋势是否会受此影响呢?

(1)根据上述市场分析,小城镇房地产目前基本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故房价不会出现下跌趋势。

(2)从全国城市房地产价格变动趋势来看,小城镇房价本身远远低于大中城市房价,已无任何下降空间。

(3)随着小城镇经济快速发展,房地产价格应该会稳中有升,不会出现大幅度降价的情况。

(4)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导致了地价不会下降,从而也带动了房价的上升。

根据对一些小城镇房地产价格的调查统计,位置较好地段售价一般在1500元/m2-2500元/m2之间,远低于全国房地产价格平均水平。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发展阶段,也是小城镇迅速崛起的时期,小城镇房地产市场存在巨大的发展前景。应当认真研究对比,科学论证,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小城镇房地产市场,有计划、有方向、有步骤地进行小城镇房地产开发,以促进小城镇房地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熊欣.城镇房地产开发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常广庶.小城镇房地产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

[3]覃建芒.小城镇房地产开发管理研究[J].小城镇建设,2004,(3).

[4]孔庆平.浅析目前县城商品房价格走向[J].中国房地产信息网,1997,(6).

[5]陈佳骆,孙蕴山,汪文雄.小城镇住宅建设指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第5篇

关键词:高层住宅 建筑设计

前言,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居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居民人均住宅面积也在不断扩大,在人口相对密集的大中城市,地少人多,高层住宅可以容纳更多数量的人口,相继建设了一批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的住宅,其中前两种形式多为高层住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住房的压力。

一、高层住宅小区的总体规划

1、高层住宅形式的选择

在高层住宅中,塔式高层住宅比例较高。这主要是因为它占地比较少,布置灵活,造型多样。但塔式高层住宅的日照问题是长期困扰建筑师和规划师的一个问题,对高层住宅形式要有所选择,尽量采用平面功能合理、日照缺陷小、各户日照条件较为平均的形式。

2、景观资源的利用

高层住宅的景观优势是不言而喻的。古人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高层住宅设计时,一方面,要在有限范围内处理好高层住宅小区内广场、集中绿地的关糸,使之获得较好的基础环境;另一方面,可利用借景的设计手法,就允分考虑周边的城市景观资源,将优美的城市景观纳入视野。

3、合理的规划开发居住区的土地

高层住宅对城市空间的影响可正可负。一些居住区“梅花桩”似的高层住宅布局是不可取的。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尽量避免100m以上的超高层住宅的建设。在规划居住区时,应把高层住宅与多层住宅、低层住宅有机的进行组合,使之高低错落,疏密有致,从而丰富居住区的空间层次。

4、经济合理地利用高层住宅地下空间

随着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居民的私家车购买的放开,私家车拥有量不断增加,居住区的停车问题日益严峻。高层住宅的地下空间可提供地下停车场地。留给小区比较大的活动空间,既达到了人、车分流的目的,又美化了小区生活环境。

5、走向生态型的高层住宅

从能耗角度看,高层住宅可以向一种积极的可持续的住宅方向发展。居住区绿化景观设计的重要级成部分,伴随着城市居住区设计理论的不断创新而发展。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己逐步从基本的物质、能量和空间需求到更丰富的精神、信息、文化需求,从追求多样性的人工环境到追求与大自然的贴近和交流。

二、高层住宅的建筑设计

高层住宅既节约了土地,又创造优美、舒适的居住环境,是我国建筑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居住区开发中,中高层住宅既可达到一定的建筑容积率,同时又比多层住宅极大地减少了建筑占地面积。

相比较而言,中高层住宅更受欢迎,它具备了多层住宅朝向优,通风好的优点,在相同面积土地上出房率更高。电梯的设置,提高了居住质量,更适合老年人居住,同时较高层住宅而言,造价降低,工程周期缩短,加快了建设速度。其结构形式一般多为框轻异形柱,轻质隔墙,分隔更灵活,容易拆卸,更符合住宅不断变化、转型发展的需要,正是为适应这种发展变化,开拓思路,

1、住宅选型

有了建筑标准的定位,有效供求关系的确定,才能产生经济效益。本户型设计是以工薪阶层为主要消费对象,适当考虑其他阶层。通过对消费对象的调查,价格是影响购买力的第一要素,而单方造价是受土地征用费、拆迁费各种契税及利润等的影响的,建筑师是无法控制的。但有些商品房平米价格尽管合理,由于过于追求超大毫华,而面积是与价格成正比的,造成房屋的总价居高不下,同时物业管理费用更是一项长久的消费支出,这一切都令消费者望而却步。所以在满足各种功能的前提下,提高设计水平,尽可能压缩建筑面积,做到舒适适用。

现代人的家庭结构基本为夫妇两人或带一子女,三代同堂乃至四代同堂的意识己逐渐淡化,因此套型设计以两室户为主,三室为辅及少量一室户型,而三室与不同于原来的3间卧室的概念,其中2间设计为卧室,而另一间做为备用房供有特殊需要爱好的家庭自行装修设计为书房、家庭影院、琴房、临时客房等等。每一种套型设计都具备多样性、适应性、并可转型隔墙拆卸方便,为用户留出更多的装修空间。

2、住宅平面设计

设计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首层入口在踏步旁增设了坡道,楼内装设电梯,避免了爬高的苦处,直达各层,无高差设计,的残疾人服务的无障碍设计,作为高层住宅设计中“以人为本”宗旨的重要内容,正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高层住宅由于采用了电梯组织竖向交通,为行动不便的人们创造了一个方便、舒适的生活动空间。平面布局紧凑,每种单元类型平面都有各自其自己的特点。

3、住宅平面转型设计

住宅属于耐久性消费品,考虑到其发展的可持续性,房屋结构采用轻异型柱结构,内墙为轻质隔墙,随时尚的变化,住户可重新装修设计。

结束语:

在当前社会发展中,高层建筑作为城市化发展的标志备受人们的关注。对于一个建筑物的最初方案设计,建筑师要给当前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而不是详细地确定它的具体结构,而是尽量扬长避短,发挥其特点及长处,使之成为更完善、更与人新近的居住环境、现代住宅作为商品己完全进入市场,但对开发商来说,并不能做到统筹兼顾,有时为了获得高额回报,过于追求高标准,超豪华,而于于大量急需的经济适用性住宅缺乏热情、目前前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己达到36%,而城市化水平还需要提高,城市化进程还要加大,因此在大中城市,人口的剧增,居民房住要求的提高,使高层住宅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发挥作用。看来,只有提高科技含量,运用超前设计,在政策的宏观控制下大力推进康居工程,才能满足下世纪的需求。

参考文献: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 规范》GB50045_95

第6篇

关键词:集居区;设计理念;总体布局

1 规划背景

二甲镇三甲社区村民集居区位于二甲老镇区西部,规划总用地面积为2.923公顷。集居区东至五甲河,西至规划中的发展路,南至交通路,北至规划中的镇北路。集居区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约90-110米,主要入口设在集居区中部发展路上,另在发展路南端与镇北路上各设一个次入口。整个基地内部地势平坦,工程地质条件良好;基地南部临交通路为预制场用地,北部为葡萄园,中部为农田。

2 设计理念

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创建一个“以人为本、绿色生态、宁静平和”现代、自然的花园式全新生活居住空间。

1) 建设一个社区:浓郁的现代气息、完善的配套设施、便捷的对外交通,追求社会、经济、环境的最佳统一。

2) 营造一种环境:既丰富多彩又整体统一,既有生态特征又有文化内涵的景观环境。

3) 倡导一种生活:现代的、人性的、健康的、和谐的生活,为社区居民营造积极的、高品质的生活空间。

3 总体布局

3.1 规划结构

规划形成“一轴线、三组团”空间布局结构,如图1所示。

一轴线:即集居区内南北向小区主干路。

三组团:即根据建筑层次将集居区分成南、北、中三个组团,其中南、北两个组团为5-6层多层住宅,共有7幢公寓楼;中组团为2层低层住宅,以双拼连体为主。

图1 规划图

3.2规划布局

考虑到当地村民建房的风俗与习惯,住宅布局原则上以行列式布置为主,通过住宅单体的造型与错接,住宅院落空间的塑造,以及户外道路、绿化、铺地等的空间组织,努力形成错落有致、收放有序、形式多样的空间造型,营造亲切、自然、宁静、安逸、舒适的居住环境。

3.3绿化与景观设计

充分利用集居区东侧的五甲河,建设绿色亲水空间,适当布置花架连廊、雕塑小品、休闲凳椅、游憩园路、景观铺地等设施,满足居民休憩、游乐、健身等需求。绿化配置应针对当地的气候特征、土壤特点,尽量采用适合本地、价廉物美、容易养护的乡土树种,并做到草坪、灌木、乔木相结合,通过层次、造型、色相、季相等变化,营造自然和谐、绿意葱翠、情趣盎然、品位高雅的生态绿化系统。

3.4道路交通系统

集居区内部道路由5-6米的小区主干路和3-4米的宅间道路组成。出入口规划三个,分别位于发展路中段、发展路南端和镇北路上,其中发展路中段为集居区主要出入口。集居区的内部停车采用路边停放、宅间停车、地面车库等相结合的停车系统,多层住宅底层统一建设车库,低层住宅的车库统一在住宅内部解决,同时在房前屋后沿路建设部分停车泊位,供外来车辆及内部车辆的临时停放。

4 建筑单体与户型设计指引

1) 户型平面布置应根据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与气候特点,将起居室及主卧室布置在南侧,辅助房间及次卧室布置在北侧,尽量做到明厅、明室、明厨、明卫。

2) 户内设计以较大面积的起居室(客厅)为中心组织家庭活动,且每户起居室(客厅)均有良好的正南阳光和视觉景观。同时,为了保证空调房间的气密性和节约能源,除分户门和户内门外,均采用塑钢门窗。

3) 采用多种房型设计,为不同层次的家庭提供多元化的选择。在住宅房型设计上应体现经济性、实用性、超前性、规范性和功能合理性。

4) 住宅内以起居室为活动中心,将睡眠、用餐、休息等功能分离开来,各自安排相应的空间,减少相互干扰,满足不同功能要求。

5) 立面及形体造型上,力求创造一种新颖的、有特色的现代形象,屋顶按坡顶设计,外墙材料采用易清洗的面砖。

5 结语

根据规划,中部主要建设成低层双拼连体住宅;南、北两端主要建设成叠加式农民公寓,底层安排层高约2.4米的车库,二楼以上为农民公寓;其中临交通路的5-6层公寓楼低层为店面房,主要安排物业管理、便利店等公共服务设施,方便集居区及周围居民,车库在后排公寓楼内调剂解决。

集居区规划总用地面积约29230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约29500平方米,其中居住建筑面积约26050平方米;居住总户数为226户,其中低层连体住宅户数为50户,总居住人口约780人。

参考文献

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1993)

2、《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3、《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4年版)

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10.28)

5、《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04.5.1)

6、《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国务院令1996年第198号)

7、《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第7篇

    论文摘要:随着全国各地住宅工程从规模到数量的发展,住宅工程房屋出现的墙体裂缝和外墙渗漏等问题也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这与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一幢住宅工程的建成是多方责任主体集体劳动的结果,其工程质量只有经过多方的努力,有关墙体开裂等质量通病才能得到根本的改观,现就多层砖混结构住宅易产生的几种墙体裂缝及外墙渗漏的原因和控制方法及防治措施作一简述。 

    近年来,各种轻质砌块等新型墙体材料得到广泛使用,但由于设计与施工对砌块性能的了解不够以及生产监管力度不到位,致使墙体开裂渗漏问题较多。为此,有必要对新型墙体材料的特性进行研究分析,并采取合适的设计和施工方法加以防治,确保工程质量。

    一、墙体裂缝的分类及产生原因

    墙体裂缝是由于受地基不均匀下沉和温度变化的影响以及墙体局部受压承载力不足等原因致使砖砌墙体表面产生一些不同性质的裂缝的统称。裂缝一般分为:

    1、斜裂缝常发生的部位一般在纵墙的两端,多数裂缝通过窗口的两个对角向沉降较大的方向倾斜,并由下向上发展。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地基不均匀下沉变形,使墙身承受较大的剪切力,当结构刚度较差,施工质量和材料强度不能满足要求时,造成了砌体受主拉应力的破坏而引起;

    2、水平裂缝一般发生在窗间墙的上下两对角处成对出现,沉降大的一边裂缝在下,沉降小的一边裂缝在上。产生原因主要是地基不均匀变形或沉降缝处理不当;某沉降单元上部受到阻力,使窗间墙受到较大的水平剪力而产生裂缝,上宽下窄;竖向裂缝一般产生在纵墙的顶层或底层窗台墙上,产生原因主要是墙体的两端沉降值较大,中间沉降数值小,使墙体的顶层或底层窗台中间受拉所产生;

    3、顶层墙身的裂缝主要为“八”字缝:主要位于建筑物顶层墙体东西两端的一至两个开间内,严重时可发展到房屋的1/3长宽内,是墙体裂缝最常见的一种。内外纵墙、横墙均可能发生,裂缝一般由两端向中间升高,呈对称形,裂缝宽度一般是中间大,两端小。主要产生原因是由于砼和砖砌体两种材料膨胀系数的差异而受温度变化的情况下纵墙因不能自由伸缩或地基不均匀变形而引起;

    二、外墙渗漏的原因分析;

    1、钢筋混凝土框架填充墙的渗漏:

    框架填充墙渗漏主要发生在填充墙与框架梁、柱的接壤部位,特别是顶楼屋面梁底与砖墙砌体顶面接触处,是裂缝和渗漏的多发部位。这是因为混凝土和砖砌体这两种材料的温度线膨胀系数不同,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比砖砌体大一倍左右,在相同的温度下由于混凝土和砖砌体的变形值不同,因而在接壤部位就会产生裂缝,因此雨水在风压作用下沿裂缝会渗入屋内。而顶楼钢筋混凝土的屋盖与邻接的墙体存在着较大的温度变形差,且屋面梁底与砖砌体接触处即无钢筋连接,又不易填嵌密实,在外界温度变化、湿度变化、砌体收缩等因素的不断作用下很容易出现裂缝,形成渗水通道。

    2、外墙抹灰层及装饰面砖裂缝的渗漏:

    导致这种外墙渗漏的主要原因有抹灰砂浆中所用的砂含泥量较大,颗粒较细,在施工搅拌时用水过多或外加剂掺量不正确,使砂浆的孔隙率增大,这样不但降低了抹灰砂浆与墙体的粘结强度,还容易使抹灰层出现大量的干缩裂缝。还由于砌体质量差,引起外墙抹灰层厚度太厚,造成开裂、起壳、脱落等现象。可见外墙抹灰渗漏主要是由抹灰砂浆的配制,抹灰操作和结构质量等施工质量方面的原因造成。同时,还有外墙装饰面砖缝渗漏,一般是由于饰面工程施工不细致,大小不一,嵌缝的水泥浆不饱满、不压实,还有的粘结层水泥浆太薄不按规范要求施工等。使所用的材料起不到应有的防水作用。

    3、外墙铝合金和塑钢窗框四周的渗漏;

    外墙窗框渗漏主要集中在窗框顶部、窗台和窗框两侧边与外墙接壤部位,尤其以窗台的渗漏最为严重,喷淋式试验检查渗水部位显示,外墙雨水是因窗框与外墙抹灰层之间的裂缝而渗入室内。

    4、给排水管道安装引起的渗漏;

    UPVC在进行安装时施工人员通常只重视管道连接处的密封性,安装后的牢固性和外观的整体效果等,而对穿越外墙进入室内的管道,穿墙部位处的洞口修补不够重视。

    三、墙体裂缝的预防方法和防治措施

    砖混结构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或温度变化引起的一般性裂缝(除严重开裂外)虽不危及结构安全和使用,但往往会被人们所忽视。致使这类裂缝成为多层砖混结构住宅工程质量中的通病之一,形成隐患。当受到地震或其他菏载的作用下容易提前产生破坏。

    1、地基不均匀沉降的产生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所发生,预防和防治应从如下方面入手:

    (1)从地质报告入手,确保其真实性和可靠性。地质勘探报告的真实性如何,对多层住宅楼的沉降量发生大小关系很大,工程所处的地质性质,地下水位和土工试验情况出据的报告,一定要准确来不得半点虚假。

    (2)从设计入手,采取多种措施,增强多层住宅的基础刚度和整体刚度。

    2.1建筑措施:多层住宅的平面应力求简单,规则整齐,尽量避免形状复杂,阴角偏多,避免建筑物显着的高差和荷载差异。

    2.2结构措施: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长高比是保证砖混结构建筑物刚度的主要因素。长高比偏大的建筑物,调整地基不均匀变形的能力就差。相反,若将建筑物长高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它就有调整地基不均匀变形的能力。实践证明,建筑物的长高比控制宜在2.5-3之间,可减少建筑物的相对弯曲,一般不易出现裂缝。

    2.3地基和基础的加强措施:

    多层住宅的地基基础设计必须以控制变形值为主。设计单位必须进行基础最终沉降量和偏心距离的验算。在建筑物体形复杂、纵向刚度较差时,软土地区基础的最终沉降量必须控制在150mm以内,偏心距应当控制在15%以内

    2、从加强施工过程和加强管理入手,切实提高施工质量

    砌体工程的质量好坏,主要反映在砌体的强度和整体性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外观是否平顺、整齐、美观。而砌体的强度、整体性和外观取决于砌体所使用的材料质量和砌筑技术的优劣。砌筑工程是一个综合的施工过程其施工质量是防止墙体开裂的重要保证条件之一。

    四、外墙渗漏的防治对策

    1、必须重视外墙防水设计

    目前,工程设计施工图中关于外墙防水方面的内容几乎为空白,在整个设计图纸中既外墙防水构造详图,又无有关这方面的施工说明,使施工单位无所适从,外墙防水设计疏忽遗漏是房屋工程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严格控制外墙施工质量

    为保证外墙砌体质量,砌筑用砖和砂浆的质量及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一般宜用混合砂浆砌筑(基础以上)。砌砖前应提前一天把砖浇水湿润,使砖的含水率达到20%左右,墙体砌筑时灰缝的厚度、饱满度及墙体的垂直度和平整度均应符合规范要求。框架填充墙砖砌体与梁接壤部位必须按设计与构造要求配置拉结筋,框架梁底与砖墙顶面接触处应待墙体自然沉降稳定后(不能少于一周),再用斜砖挤浆封堵密实。

    3、外墙铝合金、塑钢窗框四周的防渗处理

    铝合金、塑钢窗框四周要采用松散材料(如矿棉条、玻璃丝棉条等)或化学泡沫剂,进行分层密实封填,外墙抹灰时窗洞外侧靠框边处必须预留深5mm,宽5—8mm的槽口,以保证密封胶的粘结性和密封性。填嵌密封材料的槽口基层必须干燥并清理干净,密封胶应均匀地填满槽口,表面不得有缝隙、气孔等。

    4、外墙细部防渗处理

    外墙细部防渗处理包括给排水管道穿墙部位的洞口修补、外墙立管固定处的防水密封处理等。

    5、建议在外墙喷涂防水剂进行防水

第8篇

【论文摘要】:文章重点讨论了经济房建设过程中给排水工程的技术问题,具体分析给水工程与排水系统的设计。对并现阶段人们越来越关心的节水技术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研讨。

1.给水工程设计

1.1给水工程的注意事项:

(1)给水供应系统没有固定的形式,设计时应根据用户的要求,结合室外给水系统的实际情况经技术经济比较或采用综合评判法确定供水方式。

(2)高层住宅内为解决上部供水不足增设了增压设备,目前常采用调节水箱和变频供水设备加压供水,加压设备为全自动系统以减少运行管理费用。

(3)住宅内生活用热水多采用电浴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及锅炉集中供热等方式供给。电加热系统和太阳能热水器供应系统在住宅设计中较多采用,所以在设计时仅在给水管上预留安装热水供应设施的接口,或每户设计独立的热水管道系统由住房自行解决热源[1]。

1.2给水设计的关键因素:

(1)适当增设单体建筑户外控制阀门:传统的住宅给水设计是在每一根立管的底层出地面处设切断阀门,而经济房户外小区内则是一个建筑楼群组共用一个地下控制阀门。

(2)适当增设单体建筑户体控制阀门:立管底部的给水阀门不可少,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当底层住户发现下水管堵塞引起地面冒水时,可以及时关闭给水总阀,减少排污量。

(3)注意室外阀门的安装型式:室外安装的阀门大部分都是口径为Dg75以上的截止阀或闸板问或蝶阀,一般均是法兰安装,而且有国家标准图。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这些装于地下的阀门一旦损坏时如何更换。

(4)给水管道压力超过0.3~0.4MPa且管径≤20mm及管路较长时,管道会产生啸叫和振动,这主要由高速水流动力与管道系统产生共振所致。综合防治措施有适当加大管径、采用曲挠橡胶接头、支架与管道接触处加橡胶垫以及加装减压阀等。但注意减压阀本身也有噪音,要经反复调试,使噪音减至最小[2]。

2.排水系统的设计

2.1排水工程的注意事项:

(1)对于多层住宅,目前设计多采用底层污水单独出户,以避免因堵塞造成的一层泛水的难堪局面,减少邻里的矛盾。二层以上采用排水伸顶通气立管。

(2)底层卫生器具的排水管道不接到排水立管上为好,应单独排出。对满足不了上述要求的排水支管,应以单独的排出管排到室外检查井。

(3)住宅设计中不仅设计雨水系统,同时还设计室调冷凝水管收集每户安设空调板上的冷凝水,这样不仅使建筑物外墙美观,而且避免了空调冷凝水随意流放,影响楼下行人。

(4)地漏是排水管道系统中一个重要附件,功能是排除地面积水,设置在经常有水溅落的卫生器具附近地面(如浴盆、洗脸盆、小便盆、小便器、洗涤盆等)、地面有水需要排除的场所(如淋浴间、水泵房)或地面需要清洗的场所,住宅可用作洗衣机排水口,设计选用高水封防臭地漏[3]。

2.2排水工程的关键因素:

(1)地漏与存水弯的配合:规范上没有规定排水地漏一定要设存水弯,但这确实能影响用户的使用。全国通用给水排水标准图集上将带水封的圆形钟罩式地漏分为了甲、乙、丙、丁四种,虽然标准图上对存水部分的高度都作了具体规定,但都有一个存水量小,水封易因水的蒸发而被破坏的毛病。且往往制造和安装时还达不到设计的要求。

(2)室内排水管最小管径:一般讲,污水池、小便器(槽)等器具的排出管最小管径为DN32~50,而含有粪便污水的最小管径为DN100。通过观察后认为这各种规定只适用于楼面排水,而不适用于地面排水。原因如下:DN32-50的管径较小,容易堵塞,且不易疏通(疏通器在其内不易拐弯)。(3)对于多层住宅,目前设计多采用底层污水单独出户,以避免因堵塞造成的一层泛水的难堪局面,减少邻里的矛盾。二层以上采用排水伸顶通气立管。对住宅建筑底层设架空层、商场或商铺的情况,上部排水立管必须在底层进行转换,以不影响底层的使用功能。

(4)排水管道噪音问题。排水管的水流呈不充盈和重力流状态,噪音难免,且受管道材质影响。试验资料表明,DN100管道流量为2.7L/s时铸铁管噪音值为46.5dB,PVC-U管噪音值为58dB,故在要求安静的高档房间内(睡房除外),宜选用柔性连接铸铁管。新产品芯层发泡隔音PSP管,隔音效果好,价格略贵,也可选用。

3.节水技术

针对不同功能的建筑可采用不同的节水对策和技术:在经济房建设中,应改进马桶的冲洗方式,减少冲洗水量,加强水的循环利用。

(1)减少马桶冲洗水量目前,我国普遍采用冲水量≥11L的坐便器,耗水量大。若根据建设部的规定,全部使用冲水量≤9L的马桶,则住宅可节水4%,宾馆、饭店可节水3%,办公楼可节水11%[4]。

(2)厨房、沐浴、盥洗的节水厨房的洗涤盆、沐浴水嘴和盥洗室的面盆龙头若采用充气水嘴,可节水且不减小水柱的直径。

(3)真空节水技术为了保证卫生洁具及下水道的冲洗效果,可将真空技术运用于排水工程,用空气代替大部分水,依靠真空负压产生的高速气水混合物,快速将洁具内的污水、污物冲吸干净,达到节约用水、排走污浊空气的效果。一套完整的真空排水系统包括:带真空阀和特制吸水装置的洁具、密封管道、真空收集容器、真空泵、控制设备及管道等。真空泵在排水管道内产生40~50kPa的负压,将污水抽吸到收集容器内,再由污水泵将收集的污水排到市政下水道。在各类建筑中采用真空技术,平均节水超过40%。若在办公楼中使用,节水率可超过70%[5]。

(4)在住宅中,由于大量的沐浴及盥洗水,应考虑将其经适当处理后供生活杂用及补充冷却水,主要包括厕所冲洗、园林灌溉和道路保洁等。推荐的中水处理工艺为:原水机械格栅毛发过滤器调节池混凝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中水池[中水泵中水屋顶水箱专用水管系统(水表)用水点]。

4.结束语

经济住宅建筑的给排水管道系统看似简单,但确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关系到了人民的生命安全、身心健康,应引起设计人员高度重视。要正确的选择系统的形式、节水且噪音低的卫生设备、合适的管材及附件,以满足人们对居室内环境的要求。

在新世纪,建筑给排水将担负新的历史重任,面临新的挑战。建筑给排水将更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并将重点调整到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并重,公共建筑与居住建筑并重,冷水供应与热水供应并重,供水的水量、水压与水质并重等方向上来,走上全面、均衡、务实、安全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盛培基.给排水工程设计中的节能问题应引起重视[J].江西能源,2007,(3).

[2]刘中平.住宅给排水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山西建筑,2007,(27).

第9篇

论文摘要:对住宅质量调查表明裂缝质量缺陷的成因,归纳起来有四个方面,即与结构设计有关的原因;与施工有关的原因;与材料性质有关的原因;与使用及环境有关的原因。文中分析多层砖混结构的裂缝原因并从结构设计、工程施工和材料选择等方面提出了有效措施。

1 前言

砖混结构多层住宅目前仍是我国中小城市及乡镇住宅的主要形式,其中又以现浇混凝土连续整体楼板和烧制砖墙承重为主。该种住宅因建筑材料当地化程度高、施工容易且成本较低,隔音隔热效果较好而广受欢迎,与框架结构相比,其建筑成本较低,所以仍是我国城市和农村建筑物所普遍采用的建筑结构形式。但砖混结构整体性较差,抗拉和抗剪强度较低,比较容易产生裂缝。

2 裂缝的种类和产生的原因

砌体结构裂缝分为受力裂缝和非受力裂缝两大类,在各种直接荷载作用下结构产生的裂缝称为受力裂缝,而砌体因收缩、温度、湿度变化、地基沉陷不均等引起的裂缝是非受力裂缝,又称变形裂缝。砌体房屋的裂缝中变形裂缝约占80%以上,其中温度裂缝更为突出。相对于受力裂缝,变形裂缝的产生机理和影响因素复杂得多,现主要分析砌体结构的变形裂缝。引起砌体结构墙体裂缝的因素很多,既有地基、温度、干缩,也有设计上的疏忽、施工质量、材料不合格及缺乏经验等。

2.1 温差裂缝产生原因

温差裂缝是造成墙体早期裂缝的主要原因。温差裂缝的轻重程度与环境温差成正比,温差大时裂缝就严重,温差小时裂缝就轻,屋面保温隔热效果好的裂缝轻,保温隔热差的裂缝较重。这类裂缝常在建筑物(特别是那些纵向较长的)混凝土平屋盖顶层两端内外纵墙上,门窗洞两边,以及砌体女儿墙根部。温度裂缝形态呈"八"字型或直线型,且显对称性,但有时又仅一端有。由于混凝土与砖砌体的线膨胀系数不同,在环境温差影响下,混凝土和砌体之间的变形差异导致构件中产生温度应力,混凝土顶盖变形大,墙体变形相对较小,导致砖砌体和混凝土屋盖之间产生约束应力。当外界温度升高时,使屋盖受压,墙体受拉、受剪。当约束条件下作用于构件的温度应力足够大时,超过砌体的抗拉或抗剪强度时就产生了裂缝,这就是温度裂缝产生的直接原因。

2.2 地基不均匀沉降裂缝产生的原因

沉降差异是引起砌体结构建筑物裂缝的一个主要的因素。由于地基沉降差异引起的裂缝多为斜裂缝,此类裂缝一般情况下裂而不鼓,往往贯通到基础。尤其对于软土地基和湿陷性黄土地基,当地基处理不当时,很容易在底层墙体产生斜向裂缝和窗下墙竖向裂缝。在房屋纵横墙地基不均匀沉降的情况下,将使墙体承受较大的剪切力,当结构刚度稍差、施工质量和材料强度不能满足要求时,会导致墙体开裂。另外,当房屋层数相差较多而没有设置沉降缝时,容易在交接部位产生竖向裂缝,这类裂缝常伴有较大的地基不均匀下沉。

2.3 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 结构设计差错。由于结构荷载计算遗漏,设计差错,构造不合理,荷载过大而构件截面尺寸偏小,砌体受压面积不够原因,造成结构本身先天不足;因埋设各种管线穿过墙体破坏了砌体整体性,减少了砌体截面面积,削弱了砌体承载力;砌体施工质量低劣。由于砌筑用砖和砂浆强度等级低,水平灰缝砂浆不饱满,组砌不符合要求,降低了砌体承载能力;使用不当。由于改变房屋用途,加大使用荷载或增加振动力,破坏墙体。

2.4 干缩裂缝产生的原因

砌块、灰砂砖、粉煤灰砖等砌体,随着含水量的降低,材料会产生较大的干缩变形。如砼砌块的干缩率为0.3 mm/m——0.45 mm/m,它相当于25℃——40℃的温度变形,可见干缩变形的影响很大。轻骨料块体砌体的干缩变形更大。干缩变形的特征是早期发展比较快,如砌块出窑后放置28d能完成50%左右的干缩变形,以后逐步变慢,几年后材料才能停止干缩。但是干缩后的材料受湿后仍会发生膨胀,脱水后材料会再次发生干缩变形,但其干缩率有所减小,约为第一次的80%左右。这类干缩变形引起的裂缝在建筑上分布广、数量多、裂缝的程度也比较严重。如房屋内外纵墙中间对称分布的倒八字裂缝;在建筑底部一至二层窗台边出现的斜裂缝或竖向裂缝;在屋顶圈梁下出现的水平缝和水平包角裂缝;在大片墙面上出现的底部重、上部较轻的竖向裂缝。

3 住宅工程裂缝控制措施

3.1 施工措施

3.1.1 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规程施工。

拆装模板前一定要做混凝土强度试验,强度达到75%以上才能开始拆除底模。现场机械捣拌混凝土时要严格按照试验配合比进行。符合级配要求的砂石料才能进场:在使用商品混凝土时不准现场加水增加和易性:混凝土内最好能掺人起补偿收缩功能的外掺剂,对外掺剂和填充料(如粉煤灰)一定要严格控制数量和质量:搭设临时通道或布料杆,严禁直接踩在钢筋上施工。把好施工关,也就消灭了大多数裂缝的发生。

尽量不要在已拆模板的混凝土板下支顶撑。如果不得已非要为之,那也要根据上部模板支撑的情况,经过仔细的计算找好支撑点,或将顶撑支于上层的垂直线上,不让改变混凝土板受力状况的情况出现。

3.1.2 增设变形缝

最好能一个单元设一条变形缝。使温度变化的长度从规范规定的50m缩小到20m左右,这样能使混凝土板(圈梁)与砌体之间的胀缩从15mm降低至6mm左右。如果一栋楼两个单元以上,由于至少有一面山墙(即收缩缝两边的墙体)不受太阳直射,这样能使得温差有所降低,胀缩差也会进一步降低,就有可能不出现裂缝或将板缝宽度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楼面板不大于0.3mm)。这样做会增加建筑造价约6%,但比起以后处理裂缝,应付索赔所支付的金钱和付出的信誉代价要合算多了。

3.2 材料控制

3.2.1 加强砖墙砌体的强度

既然混凝土和砖砌体的温差线胀系数存在巨大差别是客观事实,裂缝的出现成为不可避免时,宁可让裂缝在混凝土板上发生,而不让裂缝发生在砖墙上。这时加强砖墙砌体的强度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墙体砂浆的选择:对于7层住宅来说,底层选用M10级砂浆,2~5层选择M7.5级砂浆,6~7层回到M1O级砂浆。

在6~7层的东西两端一户的范围内增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大角、转角及墙体宽度大于6m的墙体中部均设构造柱。女儿墙每隔3m设置构造柱,女儿墙下从屋面板处现浇混凝土反边120mm高,宽度与女儿墙厚度一致,并在女儿墙顶部设置钢筋混凝土压梁。

3.2.2 改变墙体材料

用多孔混凝土砖或灰砂砖(Mu10以上)代替烧结粘土砖砌筑墙体,这样可以增大墙体的温差线胀系数,减少墙体和混凝土板(及圈梁)之间线胀系数的差值,从而减少砖混结构建筑裂缝的出现。

参考文献

[1]罗福午.建筑工程质量缺陷事故及处理.[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42-46.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