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9 16:08:0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建设工程管理的技能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我国现行的工程建设总承包制度还是比较传统的设计建造模式。采用这种模式,业主(建设单位)需要委托设计机构提供项目所需的设计和施工文件,然后通过招标选择承包商。但是,由于一般要等到施工图设计全部结束后,业主才进行施工总承包的招标,这样的方式往往导致项目开工的时间不能太早,而且建设周期会较长;同时由于业主对于开工日期的要求的迫切性,往往对设计机构的设计周期也进行压缩,导致设计文件的质量的下降,影响项目工程实施阶段的进程。
现在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倘若要待到全套完整的建筑、结构、机电、装修详图出齐后才进行施工工作,则工程所需花费的时间是开发商、业主所不能接受的。而在国际工程项目建设中,建筑师领先图纸表达与确定下来的通常只是建筑工程的总体设计要求,要真正圆满实现乃至富有创意地完成建筑师的全部设计意图,则需要承包商自行完成大量的施工详图设计,这是国际上通告的建筑师负责制做法。这也是国内建筑项目开发市场与国际建筑市场之间存在的一个比较大的区别。
在国际建筑市场中,工程总承包商一般是以设计、施工、采购为一体的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and Construction)模式,即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是指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服务等工作,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的基本出发点是借鉴工业生产组织的经验,实现建设市场过程的组织集成化,以克服由于设计与施工的分离致使投资增加,以及克服由于设计和施工的不协调而影响建设进度的弊病,其核心是通过设计与施工过程的组织集成,出事设计与施工的紧密结合,以达到为项目建设增值的目的。这样的模式对工程总承包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设计方面,工程总承包商不仅要能够准确完整与富有创意地理解建筑师的设计意图,要具有一定的设计能力,能完成大量的细化设计、详图设计任务,将所理解的建筑师的更深入的设计意图确定、表达出来,并最终反映到工程实践中。对于大型综合性建筑,这种要求显得尤其重要,也是我们施工承包商最欠缺的能力之一
中国的建设市场管理体制与国际不接轨是最大的问题,以行政条限为基础的管理方式造成条块分割、行业分割,企业的力量也只好被分割,综合竞争力在这种环境的包围中难以自发形成。这个也是设计和施工被分割开成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的原因。而建筑业是一个瞬息万变、竞争异常激烈的行业。以“业主”的利益为首要利益的驱动,才能使承包商更有机会得到项目合约。
国内承包商过去往往依靠廉价的劳动力获取一定的利润,现行的劳动力的短缺与劳动力成本的剧增,往往使这些过去的利润增长点消失,承包商必须向项目的实施阶段中的施工阶段前端寻求智力密集型即设计阶段谋求新的利润增长点;承包商在成为项目总承包商中的设计能力的要求是一种必然趋势。现在的在这种情形下,承包商过去很不习惯的“三边(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工程已经成为某种必然和“合理”的现象。
施工总承包商对于设计能力的必要性不仅仅是满足业主或建筑师的设计意图,也是实现利润的一种竞争力的提高。这种设计能力不仅体现在综合协调各个专业的设计能力上,也体现在施工技术措施上,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施工中各种专业实施的综合协调,减少不必要的返工,降低成本。
因此,有能力担当工程总承包的建筑企业就必须领先自己长期丰富的工程经验和雄厚的人才技术实力,在完整、全面、准确地理解建筑师的设计意图的基础上,利用通过CAD技术所形成的在结构、安装、机电布线、装饰详图等方面较强的辅助设计能力,最终把建筑师的设计概念具体化,从而使业主的真正需求得以实现。
这样做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资质要求,工程总承包商应该能全面控制、协调现场众多的分包商和供应商,而不仅仅是业主与分承包商之间的“二传手”。通过对建筑师设计意图的具体化,将目前设计单位驻现场设计人员的工作消化在自身的日常工作中,可以提高总承包商工作的技术内涵,使其工作不再停滞在现场、停止在生产的协调控制上,而是从设计高度深刻理解、宏观把握工程项目,并可以据此综合协调结构、机电、装修等各专业分承包商,真正从全局把握工程进度和质量,有效地实现总承包商对业主的全面承诺,体现出承包商深层次的管理水平。
(2)国内建筑业体制以设计与施工相分离为特征,而国际工程以设计与施工相结合为特征,如果没有相应的设计能力,要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总承包是不可能的,甚至可以说没有设计就没有总承包。如果承包商组织技术力量直接成为设计的一个环节,就有利于从全局把握设计,并能将新技术、新工艺及时地融入到设计中,最大限度地在施工前发现、解决图纸上存在的问题和不合理的地方,便于日后现场的操作,减少,设计修改和变更,缩短工期,降低成本。特别是当承包商同时参与机电设备设计协调时,不但可以预告解决好结构、设备不协调的问题,而且可以从技术上保证整个建筑在质量方面上一个档次。
(3)合理规避工程项目总承包的合同中的风险。在工程总承包合同中,一般对于总承包的要求是比较苛刻,业主是确信一个有经验的承包商是可以胜任设计和施工的要求,因此对于建筑师的要求表达得不清楚的地方是需要总承包商在设计过程中提出来并需主动要求澄清的。对于设计和施工一体的承包商来说,图纸上的不明确或者不清楚是需要总承包商向工程师/建筑师询问,得到清楚的确认后才能实行的,合同规定上的图纸上的不明确造成的工期延误及成本增加,都不能成为项目总承包商向业主进行索赔的理由。另一方面,及早的完成设计任务并得到建筑师审核确认后,业主或建筑师的改动也将成为索赔的有效理由。
长期以来,我国建筑企业长于工程施工,而短于工程设计管理。为适应形势的变化,而需要着力发展这方面的能力,及时加强设计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并把这一问题当作企业的一个长期战略来看待。短时期内可以通过联合设计单位,走联合承包的道路来解决。长久来看,要求成立自己的设计部门及研发部门,从加大自身技术含量着手,确保在未来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关键词:智能建筑 设计 弱电系统 管理
前言
所谓的智能住宅就是指在这个住宅小区里面包含了信息通信、计算机以及自动控制等现代化技术,通过各种资源将各种信息和服务传递给住户,以给住户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捷的环境。在进行智能住宅弱电工程设计的时候,弱电系统要考虑每一个子系统之间的界面,根据智能住宅的实际性质,考虑到使用者和业主的各方面要求和需求,在设计的时候,就能在经济合理的基础上把现代化技术使用到结构上去,从而为业主提供一个投资合理、高效、舒适的环境。
1.弱电系统的作用
智能建筑弱电系统是一个非常的复杂的工程,涉及到很多的技术和学科。经常见的弱电系统有很多种,主要有防盗报警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家庭智能化系统、三表抄送系统、机房系统等等。系统有很多,但是弱电的种类却只有两种,一种是有数据或者图像信息的信息源,比如计算机或者电话。另一种就是控制电压等低电压电能和国家所规定的电压等级。所以,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关键就是以前所说的弱电技术,只是说弱电技术在智能建筑中得到了使用,并且使用的范围比以前更加大了。
弱电系统在小区、机场、大厦、码头、高速公路等经常被使用。优化365JT设计的弱电系统是目前比较先进的一种弱电系统,可以有效地保证弱电系统设备进行安装和调试质量,而且各个子系统都得到了很好的互联。比如和通讯系统之间的界面的互联,与建筑内的机电设备的界面,以及与土建工程施工界面的互联的基本保证。
2、弱电系统工程设计普遍的问题
在工程施工之前都要进行工程的设计,主要原因是设计是工程的成败的决定条件,只有正确的设计才能去指导有序的施工,才能建造出一个质量高的建筑。所以,对于智能建筑的施工来说,弱电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目前在弱电设计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具体的如下:
第一,弱电专业设计人员素质的缺少。有些设计者要么就是只是在高校接触了一些表面的书本知识,但是没有现实的实际经验,严重脱离实际和用户需要。还有的设计者,在走入社会之后,不会去主动接触新鲜的知识,闭门造车,多年过去自己的设计水平没有一点提高,只是自己去追求所谓的高档次,但是一点特色与新意也没有。所以,一个弱电的设计者除了具备计算机、电气、通信、水、暖的方面的知识外,还要去不断创新,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实践。
第二,前面也提到了弱电系统的子系统会很多,而且子系统要很好地进行互联。但是目前由于规范不完善,很多高科技都会被涉及到,而且有些焦点问题仍然没有定论,现有的经验去参考的又比较少,所以对于弱电设计这来说,在进行设计的时候难度还是很大的。而且在工程实施中进行招投标的时候,系统产品经常会被随意变更,这就会造成相当数量的设计工作被浪费了。
第三,弱电设计由于是在工程的后期才开始陆续展开的,所以都是在其他工程设计结束的时候,在他们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所以会受到很多专业的限制和影响。而且在设计时间紧张的前提下造成了难以考虑的很全面。而且用户的要求经常会发生变化,设计人员就要不断去进行修改,所以做了很多的无用功。
3、弱电系统工程的具体设计
3.1弱电设计基本原则
在经济上首先要合理,这包括购买设备的时候要进行合理预算,再次就是系统建设的投入产出合理。也就是在维修这些系统本身的时候所产生的维修费一定要比所取得的经济效益要小。无论是系统间接或者直接创造的经济都属于这里的经济效益。其次,技术上要先进,要求设计方案在满足业主的使用需求的时候,还能满足国家规定的技术指标,产品必须是具有先进性的,在追求先进性的同时还要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用户单位的技术水平,以及日后的维护费用和维修能力。当然了也不说,所有的情况都要使用弱电子系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需求去进行选择。在通过调查和研究之后,发现安装此弱电系统会有很多优势才去进行。
3.2技术管理
工程技术管理是在整个施工过程都会被用到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在安装要求、对线记录、验收标准、调试工艺等一系列方面都可以进行监督,所以,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弱电系统工程设计的要求。进行工程技术管理的重要内容就是对弱电工程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管理。在弱电系统工程中将会和很多的规范和准则有关联。弱电系统工程的设计人员,必须在进行系统设计、设备提供的时候进行认真的检查,严格按照对应的标准和规范进行。
3.3施工图的深化设计
(1)对于图纸的图别图号的编号不可以出现缺少的现象,新增图纸的图号也要和前面的编号进行连续。对于设计说明一定要按照各子系统分别进行叙述。对子系统的各个环节都要说清楚。要明确指出需要遵循的标准、设备材料安装高度、施工需注意的主要事项、与各专业的配合条件、接地保护内容等内容。详细列出的选型规格、数量、品牌。
(2)系统图一定要充分说明这个系统主要设备配置和构成、设备间管路和线缆的规格、系统逻辑及连动关系、系统设备分布楼层或区域、系统设备的供电方式等方面。另外所监控的机电设备的工艺流程、控制器的划分等方面也需要进行妥善交代。
(3)平面管线图则一定要详细介绍弱电相关设备的位置、线槽和管路的规格、走向、标高、安装方式等细节。而弱电井、控制室布置图则需要详细交代一下弱电井内的电源要求、弱电井内的设备、管路的布置,以及显示屏等的布置等情况。室外管线图则是要标明室外弱电管线和其他管线平行和交叉的坐标,室外管线图要说清弱电管线敷设方式、线路坐标以及深度。
3.4技术文件管理
各弱电子系统的施工图纸以及详细的设计说明都属于弱电系统工程的技术文件,当然了还包括许多其他的方面, 弱电系统工程的技术文件都要进行系统的科学管理。要想做到弱电系统工程的技术文件很好的保管,必须要建立技术文件收发、保管等一系列相关的规章制度。当然在各个施工阶段安装设备的技术条件也要管理好,在遇到和设计或者规范不一样的识货要及时记录,并建立技术管理档案和数据。
结论
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气工程在建筑工程中地位越来越高,弱电工程的要求也是日益提高,技术只会更新更快而且更加复杂,所以,我们弱电工程设计者要不断掌握新技术,不断完善新设计,不断地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和学习,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 杜成章.建筑智能化的系统设计[Z]
关键词:化工物流;职业岗位能力;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全面持续的开展,构建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高职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对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真正实现高职化工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高技能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现状
我国高职教育的历史相对较短,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主要模仿本科教育课程设置和国外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的体系和模式,课程体系设置与企业需求脱节。就目前就业市场而言,一方面,很多物流岗位找不到合适的人,另一方面却是众多手握文凭和物流专业技能证书的专业人才仍在职场门外徘徊。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1 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准确,高职特色不明显
近年来,高职院校纷纷增设物流管理专业,截止目前,共有824所高职院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使物流专业的在校生急剧增长,但大部分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本科院校或其他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没有区别,缺乏对物流职业岗位群的分析,缺少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也没有考虑到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地方产业结构的特点,使得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高职特色不明显,也直接导致课程设置的不合理。
1.2 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脱节
我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脱节,导致高职院校培养的物流专业人才不能满足企业物流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1)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不准确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一线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而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些人才应该具备哪些职业能力等需要通过对物流行业、物流企业进行调查、分析才能得出答案,但大部分高职院校根本不进行市场调查,即使进行了调查,也因职业岗位群调查程序不规范、不科学,使得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不准确,同时也制约了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构建的合理性。
(2)课程开发缺乏积极性
高职课程体系的开发应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出发,根据学生特点,设置课程教学体系。但我国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开发步骤混乱,作为课程开发主体之一的高职院校教师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却不高,究其原因,这是国家对学院、学院对教师都没有形成一种激励课程开发的有效机制。
(3)课程体系轻实践重理论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很多还是沿袭普通本、专科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科目设置,在构建课程体系过程中,课程体系建设轻实践重理论。一方面,缺少与企业共同研讨的环节:在构建课程体系过程中,缺少与企业、行业专家共同研讨的环节,使得学院缺少了物流专业面向物流职业岗位群的岗位能力分析和工作过程分析,使得专业课程体系缺少针对性、目的性;另一方面,缺少校企合作机制:很少有企业愿意直接参与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开发,更谈不上长期、定期的合作交流机制,很多都是随便找几个企业工作人员进行咨询、沟通,因此导致课程体系仍然沿用了以前的课程体系,课堂教学仍然以讲授为主,实践教学以模拟软件实训、情景模拟实训、顶岗实习为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根本无法得到充分的锻炼。
(4)课程体系的改革滞后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物流业发展新形势,不断调整、改进、完善课程体系,以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物流专业人才,但大部分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并没有根据市场与时俱进,没有根据物流行业发展、物流企业发展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尽管有些学院进行了物流职业岗位群的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但没有深入企业进行市场调研,缺乏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指导,因此说,高职物流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
1.3 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脱节
基于物流职业岗位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遵循物流行业的职业发展规律,即从初学者——实践者——熟练者的职业发展规律,要求学院在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时,避免一味追求全面,看似“全才”的课程体系,而应该按照职业资格标准来培养学生,不仅要求让学生完成面向工作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强调让学生主动构建未来工作过程中的隐形知识。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期间能有足够的时间用于职业能力训练,提升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同时,使学生毕业时能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没有将国家(助理)物流师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有机融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中去,没有按“课证融合”的要求实施课程体系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一体化,从而影响了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考取。
从上述现状可以看出,目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现有课程体系还未能形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的有机统一,课程体系有待调整。因此,笔者认为应该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课程体系,使培养的学生能适应行业、企业的需求。
2 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2.1 职业岗位分析
化工物流管理专业主要面向现代化工物流业,职业岗位定位于化工物流业的各个环节,包括化工产品的采购、化工产品的运输、化工产品的仓储、化工产品的配送等,每一环节均与相应的岗位群对应。本专业的职业目标定位于岗位群的中低级职位,要求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及技术应用能力。
(1)化工产品采购中低级职位。包括采购计划员、采购员、采购主管、采购经理等。
(2)化工产品运输中低级职位。包括海运进出口操作员、运输管理助理、制单员、汽车计划调度员、汽车押运员、站场管理、装卸搬运管理、运输经理等。
(3)化工产品仓储中低级职位。包括业务员、入库管理员、保管员、出库管理员、仓储单证管理、仓储机械管理、叉车司机、仓库主管、仓库经理等。
(4)化工产品配送中低级职位。包括订单处理员、配货员、送货员、收货员、装卸工、盘点员、拣货员、补货员、配送中心经理等。
(5)供应链商务信息中低级职业。包括供应链管理、信息收集员、信息分析员、物流计划员等。
(6)其他岗位。包括报关报检、保险、单证员、货运、客服、回收物流管理、金融物流等。
2.2 职业能力分析
在对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化工物流企业调研基础上,根据本专业的典型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完成这些工作任务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能力,并多次邀请化工物流行业专家进行座谈讨论,确定了这些典型职业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1)化工产品采购中低级职位所需的职业能力。能根据化工产品性能,积极开拓货源市场;能进行大宗化工产品采购成本核算;能根据公司产品进行产品原料结构调整改进,签订采购合同;能填写采购表格,提交采购分析和总结报告。
(2)化工产品运输中低级职位所需的职业能力。能根据化工产品运输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牢记“质量第一”,能确保化工产品运输过程质量;能根据产品性能,能正确进行产品装卸;能对产品意外事故进行应急处理。
(3)化工产品仓储中低级职位所需的职业能力。能进行化工产品出入库日程操作;能进行化工产品基本信息核对,能进行在库管理;能根据化工产品仓储性能,确保产品安全;能填报库存报表。
(4)化工产品配送中低级职位所需的职业能力。能接收订单,按客户要求对订单进行确认和分类;对订单进行存货查询、根据查询结果进行库存分配,建立用户订单档案;将处理结果进行打印输出,进行进货作业;根据拣货信息选择分拣方式,进行分货和包装作业;进行备货、理货、配装、送货线路优化实施送货作业;对配送中心的货物按照用户要求,进行包装、贴标签、捆扎、组装等加工过程的操作管理;对配送中心的运营、信息网络维护、配送作业组织等进行管理。
(5)供应链商务信息中低级职业所需的职业能力。能根据化工企业要求收集市场信息,熟练操作电脑,进行整理和分析;能针对供应链流程计量、统计,进行化工产品的商务活动;能够推广物联网技术,进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
(6)化工物流其他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能进行国际化工物流产品货物运输的各项操作,填写各项单据;能与客户进行有效沟通,开展客户调研分析;能建立客户数据库,进行客户投诉管理;能根据化工企业产品特性,开展有效服务。
因此,要想使高职化工物流人才符合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化工物流企业的需求,就要形成按需培养的模式,即构建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高职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3 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高职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教育部组织制定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中提出,课程设置必须突出高等职业学校的特色。每个专业必须拥有相应的基础技能训练、模拟操作的条件和稳定的实习、实践活动基地。因此在物流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分析基础上,归纳整合具备这些职业能力和素质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同时与职业标准对接,结合生产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合理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构建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高职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强化专业课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
3.1 构建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
(1)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高职人才培养要为区域经济服务,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与地方经济的结合上。近年来,中国化工物流业已呈现快速增长的新局面,江苏省是全国第二化工大省,由于南京地处华东区域中心地区,而华东长三角地区又是我国经济最活跃地区,围绕南京四周分布着重要的超大型工业基地。目前,南京化工园区及周边500多家化工企业,对化工物流专业人才有很大需求。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南京市大厂区,学院依托化工特色优势和优越的区域位置,开设了物流管理(化工方向)专业,以培养化工物流人才为主,服务区域经济。
(2)以人才培养目标为起点
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必须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并以人才培养目标为起点,设置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
学院物流管理(化工方向)专业培养目标是:面向南京化学工业园区的化工物流企业,面向长三角化工集聚区物流企业,培养具有良好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具有规范、安全、环保素养,具有化工物流企业的产品采购、运输操作、仓储管理、配送管理、物流信息操作、供应链商务等岗位知识技能的管理员、业务主管和部门经理。
(3)以职业岗位群的能力需求为主线
课程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核心,是教育目的具体体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要突出物流的职业定向性,在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时,既要分析职业岗位群的能力现实需要,也要注重分析职业岗位能力的未来需要。因此,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时,既要有现实性,又要有前瞻性,同时也要根据物流职业岗位群,进一步分析其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以此为依据设置课程体系和教材内容,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素质,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
(4)以就业为导向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要为区域经济服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设置要和地方经济相结合,使学生掌握化工物流职业岗位群所需的技能,这就决定了课程内容要按职业领域加以确定,具有就业导向性。
3.2 构建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高职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1)理论课程体系
按照人才培养递进规律,分析岗位能力要求和职业发展要求,构建基于物流职业岗位群的理论课程体系。理论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程、职业基础课程、职业核心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四个部分组成。
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大学英语、经济数学、大学体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就业与创业指导、军事理论等公共基础课程;
职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经济基础、经济数学、英语听力与口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化工产品商务基础等课程;
职业核心课程包括化工产品安全预防与控制、企业采购管理、运输操作、仓储与配送实务、生产运营管理、国际物流、国际货运、营销与客户关系管理等课程;
职业拓展课程主要包括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电子商务应用、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专业英语、物流经济地理、物流包装、企业成本分析等课程。
(2)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课程和理论课程相辅相成,学院将三年的实践环节划分为识岗阶段、顶岗阶段和上岗阶段。
识岗阶段主要通过入学专业教育、物流认识实训等来熟悉化工物流职业岗位,增强感性认识,培养认知能力,了解具体的工作岗位,培养学生学习物流的兴趣。
顶岗阶段主要通过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工厂以及相关的物流企业进行专业核心技能的模拟实训、ERP沙盘实训、物流单证实训、危化品安全演练实训,掌握化工物流企业危化品管理的基本知识,熟悉常见的危化品管理方式,熟悉危化品应急处理手段和安全操作要求,掌握在运输、仓储搬运等物流操作中的危化品安全条例与注意事项,能够按要求完成危化品的安全操作。
上岗阶段主要是化工物流企业与学院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企业与学校共同管理,让学生在校外的实训基地进行轮岗实习和顶岗实习,使学生完全胜任相关职业岗位,并能具备一定的化工物流方案管理、策划等能力,真正达到一线操作、管理人才的标准。
因此,应根据化工物流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来构建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4 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高职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实施保障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是保证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基于化工物流职业岗位群的专业课程体系有着鲜明的特点,相对于传统课程系统,其专业课程整体性更强,要想使高职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得到更好的实施,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才能保证其教学目标实现。一是校企共同开发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材;二是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三是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这三个条件需要密切配合,不断完善其化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才能真正发挥其在高职化工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考立军.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J]. 社会教育,2012(9):175-176.
[2] 肖前军.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J]. 职教论坛,2011(5):61-64.
[3] 邬庆儿. 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课程体系[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6-7.
关键词:新形势;建设工程;工程管理;关键问题
作者简介:刘雪鸿(1972-),男,工程师,本科,安徽省六安市建设工程管理局
近几年来,建设工程发展十分迅速,市政建设、道路建设、建筑建设等多项工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然而由于建设工程管理不到位,建设工程也出现了一定的质量与安全问题等,对行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加强工程管理,一直以来是建设工程发展的重要手段,现根据新形势下工程管理现状,对其管理中的关键问题进行探析。
1新形势下建设工程管理的关键问题
1.1安全问题
施工安全问题一直以来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随着建设工程数量与规模的增加,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不仅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损失,同时严重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基于此,在工程管理中应加强安全管理,制定明确管理责任制度,完善项目经理责任制,将具体的安全责任具体到个人,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1]。
1.2质量问题
建设工程的质量问题,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将决定工程是否可以充分发挥其具有的社会效益,提高工程质量是项目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由于工程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任何环节管理不到位都会严重影响工程质量,为此进行质量控制应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首先,建设工程的招投标阶段,应制定具体的质量标准,完善施工合同,明确质量责任。其次,对施工设计应进行质量把关,确保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再次,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对施工过程中工艺选择、技术应用、材料质量等进行严格审核,控制好施工过程的每一环节。最后,高度重视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加强对施工风险的评估与分析,规避隐蔽工程带来的风险,提高工程质量。
1.3造价问题
工程造价即指工程建设所需要的成本,由于经济效益最大化是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在进行工程建设过程中,所有企业均重视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因此造价问题也是工程管理的关键。进行造价管理应对工程的全过程进行成本控制,根据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并实现对造价的动态调整,从而提高成本控制效率。一方面,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造价估算,在工程的招投标阶段,应严格审核投标单位的报价,根据造价预算信息进行施工单位的选择;另一方面,工程施工阶段,应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对施工各环节进行成本控制,从而确保施工成本最优。
1.4人员问题
工程建设过程中参与的人员较多,做好人员管理工作也是工程管理中的关键。第一,应重视人才引入。新形势下更加重视工程质量问题,应引入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第二,加强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谓思想决定行为,提高施工人员的思想道德素养非常重要,管理人员应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意识以及职业道德,增强人员责任意识。第三,加强技能培训。新形势下,施工技术日新月异,技能培训是提高施工人员专业技能的有效手段,可提高施工人员的业务水平。
1.5材料问题
作为重要的物质基础,应严把施工材料的质量关,做好材料管理工作。根据相关的调查表明,材料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材料成本将很大程度上据顶工程造价。基于此,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应重视材料问题,在确保材料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降低材料的使用成本[2]。
2严抓关键问题,提高工程管理效率
2.1明确施工目标
施工目标的制定,一方面有利于施工人员明确施工要求,对施工进度进行合理的安排,另一方面可有效地对人力、物力、财力等合理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此,建设工程施工前应制定明确的施工目标,根据目标要求以及其他施工规范条例等,对施工各环节进行规范施工,并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对施工目标进一步调整与完善。
2.2健全管理机制
随着时代进步,建设工程管理应对其管理机制进行完善,从而提高工程管理水平。首先,对现有的责任制度加以完善。为提高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应将责任具体划分的个人,提高人员的责任意识。其次,运用激励机制辅助管理。明确奖惩细则,对工程管理中优秀员工进行奖励,而对于工作散漫、责任心差的员工进行惩罚。
2.3加强施工监督
对于工程建设而言,监督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强对施工现场以及施工各环节的监督工作,是新时期建设工程的重要环节。相关工程监管部门,以及施工管理人员应对施工过程进行动态监督,对施工存在的所有不规范现象及时反映,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解决[3]。
2.4审核竣工资料
工程施工完成后,不可忽视对竣工资料的审核,通过对竣工资料进行严格审查,可以对工程建设具体了解,有利于将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找出,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弥补,减少问题工程的出现。
3结语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建设工程发展蒸蒸日上,为提高工程管理效率,确保工程管理质量,应对建设工程管理的关键问题,比如说安全问题、质量问题、造价问题、人员问题、材料问题等进行严格管理。在严抓关键问题的同时,明确施工目标、健全管理机制、加强施工监督、审核竣工资料,从而提高建设工程的管理实效。
参考文献
[1]王爱武.推进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关键问题研究[J].江西建材,2014,(15):284,288.
[2]陈晓春.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的关键问题及对策[J].价值工程,2010,(13):102.
关键词:工程建设;建设单位;工程管理;管理人员素质;水电站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2-0168-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2.081
1 建设单位工程管理人员素质概述
建设单位工程管理指的是建设项目管理活动过程中建设阶段的项目管理,是为了快速良好地完成项目管理的预期目标,有效地利用资源,对工程所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建设单位工程管理人员需要有极好的人员管理素质才能更好、更有效地完成这一系列工程管理活动。
2 建设单位工程管理人员素质现状
我国的建设工程管理人员素质较低,大部分人的管理综合素质也处于中下游水平,由于建设工程管理人才短缺,因此工程实践中对既知道建设工程技术,又精通工程管理的中高级建设工程管理人才需求更大。目前我国高质量的建设工程管理人员虽然现场经验丰富,但有很大一部分都来自基层,文化水平相对都较低,缺乏现代科学知识,导致思想观念落后、创新能力较弱,建设单位工程管理人员缺乏管理技巧,无法增强员工的凝聚力,不善于授权和合理分配业务,欠缺协调能力和资本运作能力,这对于国内的建设行业来说是一种潜在的隐患。工程质量问题是目前许多建设单位都会面临的问题,尽管很多建设单位从多种方面寻找自身出现问题的原因,亡羊补牢,却仍旧无法根除建设工程的质量问题,究其根本就是放松和忽视了对单位管理人员队伍素质的建设。很多单位不重视人在建设项目中的重要作用,导致建设工程的环节无法一环扣一环,整个建设工程最终以失败告终。管理人员物质与素质两者相结合的产物是工程质量和进度,由此可见管理人员素质的作用非同小可。
3 建设单位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3.1 具备专业的知识和经验,即“长”
“长”是指具备管理技术的专长,作为管理者,掌握与工程建设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是必要前提。倘若没有专业的素质和技术功底作支撑,在开展各方面的“安排、检查、监督、服务”工作时就会遇到困难。在建设工程业科技含量提高的环境下,建设工程管理人员如果只满足于已经掌握的技术,而不勤“补脑”,不多熟练掌握一些新规范、新技能,不主动提升自身的能力和工程管理水平,则很容易被优胜劣汰。唯有努力成长为建设工程管理行业的技术权威、行家能手,努力地完善技术和业务技能,为建设单位的工程管理造就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出力,建设一条正确的提升建设单位核心竞争力的道路,才有可能转败为胜,成为建设工程领域的佼佼者。
3.2 具备优秀的管理协调能力,即“宽”
“宽”指的是专业管理知识宽广、心胸宽阔。每一个人都不是万能的,而作为一个出色的管理者,没有容人之心是万万不能的,每一个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遇到的人和事都是形形、各不相同的,作为管理者,处理问题时对事是严谨的,对人是宽容的,要学会换位思考,针对一线上的工程管理人才,制定多种层次的培养目标,对促使工程管理者成为工程管理的能手和全面提升建设单位的核心竞争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3 拥有超高的职业道德水准,即“高”
“高”指的是拥有高的思想道德境界和思想觉悟,简单来讲就是要有敬业精神。建设工程管理人员要时刻以“报效国家、为社会服务、为百姓谋求福利”为宗旨,秉持“诚信做人、优效并重”的精神,严格执行“安全、环保、品质”的政策和方针,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修养。人都是自私的,但是做事做人都要有底线,这就需要管理者做到在私利面前要清心寡欲,在诱惑面前要坚持自我、在监督工作时要细心认真、在解决问题时要公事公办、在执行管理时要诚实可靠、在教育批评时要虚心接受、对待工作时要专心认真。建设工程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管理人员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
3.4 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和随机应变能力
技术管理、风险控制管理、危机管理等都包含在建设工程管理中,是一项极为复杂的过程。建设工程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难以预料的突发事件,在这种情况下建设工程管理人员应该沉着、冷静地分析环境变化,抓住问题的根源,对症下药及时有效地想出解决方法,如何协调工程建设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工程本身内部的关系、工程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是每个工程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优秀的应变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都很重要,对于建设工程活动中的管理人T来说不可或缺。.
4 建设单位工程管理人员素质对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的影响
4.1 专业的知识和经验是工程质量和进度的保证
建设单位工程人员必须掌握相关的知识,具备较强的技术素质,掌握先进的工程技术知识,才能在建设工程中承担工程管理任务,实现工程项目的预期目标,合理解决建设工程中的形形的问题。
4.2 建设单位人员的管理协调能力是建设工程管理过程的调节剂
建设工程管理的目标其实是通过合理有序地组织和配置工程建设中的人、物和财,以此来提高建设工作的水平。就以笔者参与的岩瓦电站来说,在云南宝鼎水利工程建筑公司所承接的引水系统3#隧洞和4#隧洞来说,两个隧洞由不同的两个班组负责施工,两个班组各有一名负责人,其中3#隧洞的负责人经验丰富,但是文化水平较低,计划、组织、协调能力较差,具体表现为施工过程中工人散漫、工作混乱,工程机械经常修理,导致施工进度跟不上,施工材料浪费严重;4#隧洞的负责人经验丰富,自身技术相当过硬,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很强,具体表现为工程施工过程中工人积极性很高、进度较快,各项工作井然有序,机械设备随时处于良好可用状态,各种材料总能物尽其用,为其所在的公司带来良好的利润。
4.3 建设单位工程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是建设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众所周知,建设工程行业关乎国计民生,关系人民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建设单位产品的质量好坏决定着很多东西。建设工程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太低,无视法律法规的尊严,无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导致了以往许多建设单位出现了事故和质量问题。这在工程管理中是绝对不能出现的,否则会祸国殃民,所以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准对建设单位的工程质量和进度至关重要。
4.4 建设单位工程管理人员素质与工程质量及进度的关系
从一个重要方面来讲,工程质量的好坏取决于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因管理人员素质不过硬,而造成损失的事例比比皆是,有时候甚至会造成严重后果和不良影响,在笔者参与的岩瓦电站工程中,其中负责厂房主体工程施工的云南省水利工程建筑公司大理分公司项目经理是一名具有高学历、专业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但这名项目经理为人说话刻薄、做事不懂变通、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缺点明显,因厂房工程靠近村庄,与周围村民交集较多,而这名项目经理在工人与村民的纠纷中处理不当、言语过激,最终小事演变为影响恶劣的,导致工程停工整顿、工期延误。由此可以看出,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管理人员素质至关重要,是决定工程质量和进度的不可或缺因素。
5 提高建设单位工程管理人员素质的措施
建设单位工程管理人员必须不断寻求新的方式和方法,在建设和改革上下足功夫,才能适应当前建设工程发展的要求,将其工程建设水平达到现代国际工程管理的基本要求。建设单位应该重视和加强工程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将人员建设作为首要任务。高等教育的发展促使越来越多的工程管理方面的专业涌现,人们在工程管理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得出了大批相关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对建设工程管理模式的改进和完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些针对工程管理特点的新的管理学理论被提出来,为工程管理人员的建设提供了有利有用的条件。此外,重视优秀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也相当重要,建设单位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吸纳管理人才,比如可以通过社会招聘具有丰富经验的优秀工程管理人才到建设单位中,使建设单位的工程管理队伍壮大。古语有言:“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个好的、素质过硬的管理者,其带动作用是明显的。另外,同国内和国外知名大学共同举办工程管理人员队伍人才的培训班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集中培训,交流和学习来提升他们的学历层次和学g水平,这些对于管理人员掌握基本的工程建设极为有效。还可以将学校的优秀毕业生真正参与到一线管理使他们不局限于书本知识,真正成为优秀的工程项目管理者,成为建设单位的优秀人才储备军。
6 结语
21世纪社会蓬勃发展,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建筑市场飞速发展,只有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始终坚持“长、宽、高”三者具备的优秀人才,贯彻落实科学有效的建设项目管理理论,坚持培养和使用以人为本的人才,不断提高管理者的素质,为建设单位的工程效益谋求最大福利,始终坚持强化学习、敢于探索、忠于事业、勇于进取、敢于创新、勤于钻研、熟于业务、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才能使建设单位工程管理工作的长远稳定发展始终有必要的思想保证和人员素质支持,才能为建设工程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博.发电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体系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
[2] 敬正书.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以科技进步推动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J].水利水电技术,2005,(1).
关键词:工程管理;建设工程;工程质量;影响作用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从实践中来看,工程质量管理的优劣不仅关系着该工程项目的整体施工质量以及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而且对施工人员及该建筑结构的使用者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当前的情况下,加强对工程管理与建设工程质量关系的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现状
1.1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现场监理工作不到位
施工现场的监理工作对于质量控制、确保工程如期完工来说非常关键,很多建筑工程无法顺利进行正常、有效地施工,最主要原因就是施工过程的监理工作存在漏洞,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我国虽然已经制定了明确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监理制度,建筑工程单位也按照相关的制度要求去实施,但是却没有派指定的监理人员去现场进行监督指导,这样就会提升现场出现重大失误的可能性,造成更多不必要的工程投资成本的浪费。
1.2建筑施工队伍的专业素质普遍较低
我国的建筑施工队伍绝大多数都是来自于农村,主要原因是当今的艰难就业形势,生存压力之大,逼迫大批的没有文凭的农民涌向建筑施工队伍中去,因为建筑施工队伍的门槛比较低,农民工容易得到工作,但是结果却为建筑行业的施工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些农民工一般都没有经过正式的施工技能培训,再加上建筑施工单位为了追求利益,也疏忽了对施工人员的专业培训,导致施工人员施工基础素质太差,达不到施工标准的要求,在思想上也没有对自己的职责与义务有一个明确、清晰地认识,思想比较僵化,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出现下滑现象,这给施工现场的精细化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二、工程管理对当前建设工程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由于施工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各种违法、违规操作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导致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存在着较大的隐患。此外,由于工程项目建设施工单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没有严格落实质量管理机制的要求,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人员尚未真正意识到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只是督促施工人员加快施工速度,甚至对于施工过程中的明显质量欠缺问题也未予及时的纠正,因此造成施工现场一片混乱,各种质量隐患由此产生。
第二,监理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对于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而言,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工程管理的质量主要体现在监理身上,因此监理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直接关系着工程建设的质量和管理水平。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监理缺失是导致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若没有专业的监理队伍和监理人员,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将难以及时的发现和处理,质量检测工作也会因此而带来不便。但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部分工程监理单位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利用,超越资质去承接一些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理业务,人员资格与建筑项目要求不相符,甚至有些监理人员还存在着严重的无证上岗行为,加之施工现场的监理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相关监理人员对施工材料、配件以及机械设备等缺乏审查,因此给工程管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第三,建筑施工材料管理问题。实践中我们看到,施工材料的选择不当,也会对工程的建设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施工材料运输至施工现场以后,工程施工单位没有组织相关检验人员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审查,便直接使用之,这将严重影响施工材料的自身性能发挥,进而对建筑施工质量造成眼睛的影响。
三、 以工程管理促进建设工程质量的提升
基于以上对工程管理对建设工程质量的影响分析,笔者认为要想通过加强工程管理,来全面提升建设工程的质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不断完善当前国内建筑市场的法律法规,提高监督管理水平。通过不断完善和改进当前我国建筑市场上的法律法规,对市场行为进一步规范。同时还要加快立法之步伐,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提高有了的法律支撑。此外,还要不断规范我国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活动,尤其要对建筑市场上的各方主体行为进行严格的规范,加大对建筑工程业主的违反建设行为,违反市场规范行为的惩处力度;建立健全建筑市场的准入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_实践中,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成为当前规范我国建筑市场的重中之重;监督管理对于及时发现并处理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全面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保证。在当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实践中,监管方式方法与管理思想需要相应的转变,探究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新机制,对于薄弱环节要重点监管,差异化管理应当全面推广。对于实践中存在的不同类型、地域以及不同的施工单位而言,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所采取的监督管理模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及其团队的建设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对于建筑工程检测单位而言,应当加强检测机构的管理,并对内部管理中的混乱、弄虚作假以及乱压价和人员技术水平低下等问题,应当及时地进行处理,以保证检测市场的秩序化和规范化。
第二,加强政府引导,规范建筑市场行为,并对其采取有效的鼓励措施。通过政府的引导,规范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活动。规范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行为,重点规范业主行为,加大对业主违反工程建设法定程序、违反市场行为规范的惩处力度,进一步健全市场准入清出机制。同时,还要注意采取优质和优价的鼓励策略,全面实行品牌发展战略,促进建筑企业全面提高其工程施工质量。实行优质优价,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提倡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各方创建优质的工程。优质优价工程的实现,应当事先在招标文件以及所签订的合同中明确创优费用计算方式和办法,并且要把优质优价策略落实到实处。进而加大对优质工程的监督与管理,完善评优办法,建立优质工程信用档案,对创优质工程业绩好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并作为企业和个人评优的重要指标。规范经评审最低价中标办法,体现工程招投标向创优企业倾斜等政策。
第三,建立社会诚信信息网。强化诚信制度建设,逐步形成一个相对比较一致的信息平台、诚信法规以及具体的奖惩机制,利用现代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实现互联互通、实现资源共享,并在此基础上将建筑市场上的各种违法、违规以及不良失信行为等信息,予以及时的公布于众,将质量业绩、市场行为以及各种不良行为记录在案,并向社会予以公开,通过信用体系,形成社会舆论监督和市场引导选择机制,加强建筑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兴业战略,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的人才观,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以提高一线操作人员职业技能为基础,形成政府引导、社会支持、企业自主相结合的培养机制,培训一支生产操作工人队伍和一支懂技术、会管理的管理人才队伍。
结束语
建筑工程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但同时它也是全面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的一个系统工程,对于保证工程的正常施工与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筑企业应当不断加大改革力度,建立和完善长效运行管理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建设工程的质量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丁士昭:《建设工程施工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年。
[2] 鞠海巍:《试析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建筑科学》,2008,(10):91。
[3] 顾勇新:《施工项目质量控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年。
[4] 武江涛:《浅谈工程管理对建设工程质量的影响》[J],山西科技,2012,(3)。
1.1对电力企业的重要性
电力企业是供应我国经济就生产领域电能的重要企业,它是生产、交换及传输电能的重要手段。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离不开电力企业稳固、高效的电能供应,电力基建工程作为生产及供应电能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则显得十分的重要。完善的电力基建工程管理体系有利于促进我国电力企业及经济的发展,保障我国电力网络的功能性及完整性,从而使电力企业能更好的服务社会、服务百姓。
1.2对电力工程质量的重要性
电力基建工程与我国的电力行业的稳定运行及安全有着直接的关系,它是电力基础工程的基础,在电力基建工程的建设中加强电力发展的基础建设,从而有效地保证电力基建工程的质量,促进电力事业的发展[1]。与此同时,供电单位在进行电力基建工程管理时也能在提高电力基建工程质量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
2 新时期电力基建工程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电力基建工程管理体制不健全
由于电力企业地电力基建工程建设涉及的人员十分广泛,若电力基建工程管理制度上出现问题就会导致电力基建工程质量低下等问题出现。虽然我国的技术与经济在不断地发展,我国的电力基建工程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之相对应的管理手段、管理理念等仍不健全[2]。目前在我国大部分的电力基建工程中由于缺乏一个科学有效地材料、现场的管理体系导致电力工程的施工现场出现管理混乱、施工材料任意堆放等问题。
2.2电力基建工程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电力基建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与电力基建工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及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电力基建工程是一项包含着机械、材料、地质环境、质量控制、施工技术以及管理手段等因素在内的十分复杂的建设工程。作为这项十分复杂的建设工程的管理人员一定要有着异于常人的专业技能及管理知识[3]。但在目前地电力基建工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其管理人员素质较低,不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管理知识、管理经验等,从而为电力基建工程埋下了安全质量隐患。
2.3电力基建工程管理的工程监理力度不够
包括电力基建工程在内的所有的工程建设都需要一个相应的监理单位或监理公司参与。监理单位或者监理公司服务的客体是建设项目,服务的对象则是建设单位[4]。通常情况下电力基建工程都是较为大型的建设工程,建设的时间较长且工程涉及的资金数额较大,所以相关的监理人员应该不被诱惑污染、洁身自好切实的做好监理工作。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许多监理人员以权谋私、接受贿赂,做出损害电力基建工程及国家利益的事情。
3 新时期加强电力基建工程管理的相关措施
3.1引进先进的健全的电力基建工程管理机制
随着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运用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在目前的电力基建工程管理中则可以选用较为先进的信息系统来提升电力基建工程的管理效果进而有效地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一般在基建工程中采用的管理信息系统是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它主要包括计算机、人以及其他的外围设备,MIS能[5]。基建MIS能够有效地提高电力基建工程的管理效率、降低工程的管理成本、规范各部门的业务报以及、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等,从而促进我国电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3.2强化管理人员的素质
电力基建工程管理的成果与管理人员的素质有相当密切的联系,所以管理人员应该采取科学的方式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此外,电力企业也应该开展相关的培训活动来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如内部培训、外部培训及工作培训等。电力企业应该结合自身企业的特点选取合适的培训方式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从而有效地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3.3基建工程的管理责任及施工进度明确化
由于电力基建工程的建设规模交大,所以在进行管理时应该建设一个高效的项目部。在构建项目部时建设单位应该结合建设工程的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人来担任项目部经理,明确责任、任务到个人,制定相关的制度限制权力。同时也要组织相关人员定期的审查工程进度,调查市场上的物资价格,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力度,及时解决施工现场出现的这种问题,从而保证电力基建工程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项目管理;管理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工程管理人员在企业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主要跟他们的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但近几十年来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过于粗放,导致整个行业效率低下,出现管理混乱导致工序复杂,无用功比例大等特点。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合理的培养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人才,从而使其在相应的岗位上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为此必须培养出一批技术过硬,作风优良,诚实可信的工程项目管理人才为企业所用。
1工程管理人员在企业的重要地位
一个企业或者公司的主要成员就是人,人是企业的主体,而工程管理人员在企业的人群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上,他们直接接受上级领导的命令,在上级领导的安排中可以提出自己创新的想法,改进意见,进而更有效率地提高公司效益;对下,他们是普通员工的管理者,要把上级领导的安排要落实在员工中,这其中他们也可以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带领员工完成各项任务。可见工程管理人员在企业内部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没有了他们,企业就像一盘散沙。
1.1工程管理人员是各企业竞争的重要力量
如今是一个知识的社会,没有知识,只能被社会淘汰。一个企业的竞争力强不强,主要看企业内部知识分子多不多,而工程管理人员是先进知识的代表,他们自己有着过硬的专业知识,是企业的领头羊。工程管理人员在一个企业内有着长远的目光,他们比普通员工都看得远一些,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都有着很清楚的见解。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够保证企业在项目择取和投标决策等方面做出正确的选择,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因此工程管理人员是各企业竞争的重要力量。
1.2工程管理人员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坚强后盾
工程管理人员直接同企业经理和普通员工接触,他们就像一条细绳将上级领导和下级员工串起来了,如果企业没有了他们,企业将难以运行。工程管理人员既要同上级领导交流,反馈意见,在日常管理方式上可以有更好的措施;同时他们也要和普通员工生活在一起,了解他们的一举一动,保证企业能够安全运行,踏实地做好一个管理者,由此可以看出工程管理人员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坚强后盾。
2国外与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比较
美国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代表了现代西方工程项目管理的主流。在发达国家,工程项目管理强调的是人员素质的重要性,特别强调专业人员受教育的程度和工作经验。因此工程项目管理的人员培养主要是在学历、经验及知识的广泛性方面。发达国家大部分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人员有50%以上拥有工程硕士或经济学硕士学位,他们的学科不同,从事的工作不同,且均在第一线磨练过2~3年,掌握了管理者所需的技术技能并拥有相对丰富的实践经验;人员组成多样化,形成了合理的人员架构;分工明确,协同工作,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容易完成相关的工程项目管理工作。
反观我国,无论是设计、施工、监理还是咨询企业,从事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大学本科及大专学历占了从业人员90%以上;且人员组成不完善,绝大部分以土木工程及相关专业专业人员为主,经济学、管理学及法律专业的人员基本没有,但企业依旧只注重从业人员的工程技术能力并以此作为评价员工的标准;从业人员再教育走形式的情况常有发生,违背了工程项目管理学的初衷。
3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人才培养
根据国外工程项目管理人才培养的历史经验,可以看出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学历普遍过低,且只注重工程技术的学习,而对其他方面的知识则不予重视,例如许多施工企业现场技术人员只负责自己管辖区域内的工程质量,缺乏成本控制意识,往往为求较高质量而导致成本增加、工期拉长。根据我国的基本情况,要使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关键。因此首先做好、做强国内的高等教育,使即将走向工程项目管理岗位的大学生有一个系统的工程技术与经济的理论体系,然后在基层工作中培养实践经验,加深对基础工程技术理论的认知,从而使自己的工程技术能力得到质的飞跃,然后重点培养管理者的综合管理能力,最终成为一个以工程技术为依托,懂经济、善管理、知法守法的优秀管理人才。在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人才培养中还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3.1巩固工程技术的基础作用
工程技术即建设工程的实用技术,以各门工程力学为理论基础,还包含有施工技术、设计、造价以及相关的实用技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人才培养,技术是关键。工程技术是从事建筑行业的基本技能,是从事建筑行业各个领域工作的基础。对工程项目管理人才培养,工程技术也是必修的内容。技术进步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增加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的关键。为此,在人才培养上首先要有良好的工程技术作为以后走向工程项目管理岗位的基础。
3.2综合管理才能的培养
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绝大部分均因专业技术优异、工程经验丰富而被提拔到管理层,经此渠道走向企业管理层的人占80%以上。这种管理层的“工科化”导致也加重了建筑行业“重理轻文”人才培养模式。工程技术的发展为整个建筑业的发展打下来坚实的基础,然而培养一个合格的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还必须培养其具备管理才能,具体包括具有经济头脑、管理理论和方法以及法律意识。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目的就是盈利,作为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者,要使项目盈利,就要有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济头脑,做好成本控制的基础;要善于把握投资、质量和工期三者的关系,在于工程质量过关,工期不延误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建设成本,增加利润。对企业而言,项目管理者拥有了经济头脑就可以制定出企业获取最大利润的计划和方针,协调好各个项目的利害关系。
项目管理者没有先进的管理水平和管理理论,先进的工程技术是无法推广和应用的,相反还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在当代,工程技术和管理科学是推动现代建筑业发展的两个车轮,缺一不可。此外,还要培养管理者在与工程建设相关方面的法律知识,让工程项目管理者懂法、守法,才能做到知行合一,运用法律手段防范和化解项目经营风险,依法依规范运作,才能做到依法管理工程项目与企业。
根据调查得知: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者而言,越是高层的管理者越应拥有更多的综合管理才能,越是高层次管理者的工程技术技能所需要的比例越少,综合管理技能所需要的比例大为提升。从基层到高层的管理者的工程技术能力都应保持高水准,并尽可能提高,只是由于越到高层的管理者,更多的是从事管理工作,越少应用现场的专业技术技能,所需要的综合管理能力越来越高,而不是单纯的技术工作,因此需要的综合管理能力所占比例大幅度增加。因此,培养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者首先应具备足够的工程技术,以专业技术为支撑,注重培养其综合管理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
4结语
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人才基本素质相对较低,且培养的“重理轻文”模式,致使国内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只有整个行业及企业重视项目管理人才培养,使工程项目管理人员成为以工程技术为依托,懂经济、善管理、知法守法的优秀管理人才,建筑业才能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才能与国际接轨,使建筑企业能够更好地担负起国家发展的建设重任和真正地参与国际竞争。
参考文献:
[1]王晓燕,张伟,苗飞,宋进朝,冯敏。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探索[J]。价值工程,2011,(35)。
招投标程序的相关介绍在建设工程招投标、项目管理中的采购管理、土木工程建设法规中的招投标法、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中招投标阶段的合同管理等内容中均有涉及。资金的时间价值在工程经济学、财务管理、建设项目投资与融资、工程造价管理、项目决策与评估等课程都有介绍。资金筹措与资金成本在财务管理、工程经济学、建设项目投资与融资、工程造价管理等课程中都有介绍。项目经济评价在财务管理、工程经济学、建设项目投资与融资、工程造价管理、项目决策与评估中的介绍内容基本一致。工程造价的构成在工程估价、工程造价管理中有介绍。项目投资的构成及投资估算在财务管理、工程估价、建设项目投资与融资、工程经济学、项目决策与评估课程中有重复。建设工程招投标的标价在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工程估价、项目管理中的成本管理、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中均有介绍。索赔管理在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建设法规等课程中均有介绍。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在工程经济学、项目管理、项目决策与评估、工程造价管理等课程中的介绍是重复的。方案的评价比选在工程经济学、项目决策与评估、财务管理等课程中均有涉及。设备更新的相关内容在工程经济学、项目决策与评估中都有介绍。质量管理在项目管理、建设法规中均有涉及。安全与环境管理在项目管理、建设法规中均有涉及。建设项目成本管理在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学、工程估价、项目投资与融资、工程造价管理中均有介绍。风险管理在项目管理、项目投资与融资、工程经济学、建设法规(合同风险策划)、项目决策与评估中均有介绍。进度管理在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施工组织设计等课程中均有介绍。
二、工程管理专业知识体系结构
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工程技术和管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其知识体系的构建既要满足学生专业素养的要求,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围绕培养目标,形成工程管理专业如下五大课程模块[5]。
(一)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基本技能的课程,它为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奠定基础。总体上可以分为五大模块:(1)政治类基础课,如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基本原理概论等课程;(2)数学类公共基础课,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3)英语类基础课程,如大学英语等课程;(4)计算机类基础课程;(5)实践环节类公共基础课,如军事训练及国防教育等。公共基础课虽然不一定同所学专业有直接联系,但它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以及为进一步学习提供方法论的不可缺少的课程。
(二)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是为专业课学习奠定必要基础的课程,是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必修的重要课程。该课程内容覆盖面较广,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知识广度,往往是专业课的理论基础。根据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基础课包括以下四大类:土木工程技术类、管理原理类、经济学基础类、法律基础类。
(三)专业课
专业课是根据培养目标所开设的有关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课程。专业课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了解该专业的前沿科学技术和发展趋势,培养分析解决专业范围内一般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课的设置要坚持总体优化原则,精选课程内容,合并内容相近的课程。工程管理专业是管理学科和工程学科的结合,因此专业课应兼顾管理类课程与工科类课程。根据专业课与基础课相对应的特点,专业课同样应包括四大类:土木工程技术类、管理类、经济学类、法律类。
(四)专业实践类课程
专业实践类课程的设置,旨在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与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同,实践类课程培养的是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围绕能力培养目标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设计。工程管理专业实践类课程主要包括:工程管理专业认知实习、制图实习、测量实习、施工组织设计实习、生产实习、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五)选修课
选修课可以分为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两类。限定选修课主要体现专业特点,加深理论基础,体现本学科与相邻学科的关系,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自由选修课主要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满足学生个人兴趣和爱好需求,以发展和完善学生个性为目的。以上五大课程模块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具体结构图如图1所示。
三、工程管理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之间的联系
(一)工程及技术知识体系
建筑识图、AutoCAD制图、工程测量是工程类专业课程的共同基础,房屋建筑学、建筑力学、土木工程材料、建筑结构、施工组织设计是专业理论基础课程,为土木工程施工及施工技术提供理论支持。它们将土木工程类的专业知识整合起来,为工程造价、土建装饰及安装工程概预算做理论与技术准备。
(二)管理学知识体系
管理学原理、统计学、运筹学等课程是对管理学理论知识的普及,为工程项目管理的学习做理论准备,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及建设项目招投标与工程合同管理是普遍管理学在工程管理专业领域的深化与拓展,研究如何运用管理知识和手段使工程建设增值。
(三)经济学知识体系
以财务管理为基础,掌握财务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建筑领域,对工程成本会计进行研究,支持可行性研究的财务分析。工程经济学是工程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掌握这一知识有利于进行工程投资与融资分析,进而开展可行性研究与建设项目评估的经济评价环节。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