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9 16:08:1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企业信息化就是利用IT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实现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方式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和商务运营的电子化,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及运行效率,从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首先,在战略层面上明确企业信息化的目的与意义,明确其与企业未来的方向目标、企业产品线的种类、企业制造基地的布局、企业人员的素质与人员种类构成等的关系,从而了解企业信息化的需求,通过对企业现状、企业未来的发展研究,对症下药,着眼于企业目标制定整体企业信息网络、系统软件、数据库软件、机器、技术路线、软件商选择、实施与咨询队伍选择、信息化实现步骤等等一系列完整的规划,使企业在未来的信息化运作过程中不至于走弯路。
其次,在管理层面上明确企业信息化不是让一个计算机系统去全面适应传统的、手工的企业管理操作方式,成为传统手工模式的替代品,而应是在转变管理理念基础上,将先进管理思想、管理方法融人到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企业业务流程及组织机构进行调整,使信息系统与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达到完整统一。同时,需要明确这一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企业信息化绝对不可能一次到位。
第三,在技术层面上明确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管理软件系统实施的系统工程,包括网络基础设施、数据库及应用软件等软、硬件及数据环境建设。在整个的系统实施过程中必须做好信息资源规划工作,其中包括数据标准化建设、信息资源的整合优化、业务流程优化以及系统建模等。同时,需要清楚地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优质高效的软、硬件环境,一支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企管经验、前沿的管理技术、持续二次开发能力等综合素质的企业信息化实施队伍更为重要。
企业管理(BusinessManagement)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及执行等一系列职能的总称。这一概念包括三层含义,首先,说明了企业管理采用的措施是计划、组织、控制及执行等;第二层含义是第一层含义的目的,即利用上述措施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资源;第三层含义又是第二层含义的目的,即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是为使整个组织活动更加富有成效。然而,不论哪个层面都离不开有效的企业信息管理,只有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对信息和信息活动进行有效管理,实现企业信息资源合理、高效率地配置和使用,才能保障企业各项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各项业务的顺利开展,才能保障各级各类组织活动的成效,最终得以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因此,搞好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企业信息化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企业信息化可以提高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和员工的工作效率;企业信息化实现网络办公,营造新型的企业文化;企业信息化是带动企业技术创新实现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企业信息化促使业务流程重组,优化企业组织结构;企业信息化促进产业结构的更新与改造,进而优化产业结构模式;企业信息化加强企业市场反应机制,使企业面对多变市场能快速做出反应;企业信息化能为企业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企业信息化能推动服务创新,提高客户满意度。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可以认为是企业管理理念、方法与计算机技术共同发展的过程,在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被最初用于军事与科研领域开始,计算机技术渐渐融人到企业经营管理领域,并与之建立了不解之缘,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带来了企业经营管理的巨大变革。见图1。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是MIS系统阶段(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管理信息系统阶段,此阶段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是企业信息管理的初级阶段,主要是记录一些数据,方便查询和汇总,功能结构比较简单,协调性较差。
二是MRP阶段(MaterialRequirePlanning)。物料需求计划阶段,此阶段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是对产品的构成进行管理,通过借助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及系统对客户订单,库存物料及产品构成的管理能力,实现依据客户订单需求,按照产品结构清单展开并计算物料需求计划,实现减少库存,优化库存的管理目标。
三是MRPⅡ阶段(ManufactureResourcePlanning)。制造资源计划阶段,此阶段是在MRP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对企业生产中心、加工工时、生产能力等方面的管理,实现计算机进行生产排程的功能,同时将财务的功能囊括进来,在企业中形成以计算机为核心的闭环管理系统,这种管理系统已能动态监察到产、供、销的全部生产过程。
四是ERP阶段(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阶段,进入此阶段后,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企业级的管理系统更为成熟,系统增加了包括财务预测、生产能力、调整资源调度等方面的功能。配合企业实现准时制(JustInTime)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和生产资源调度管理及辅助决策的功能。成为企业进行生产管理及决策的平台工具。
ERP的发展和应用,逐步实现了对采购、库存、生产、销售、财务和人力资源等业务的管理,使内部业务流程和处理实现了自动化,为企业内部纵向一体化管理奠定了基础。然而,传统的ERP更多强调企业内部资源的计划与优化,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传统ERP在供应链的跨企业横向一体化管理方面力不从心。全球领先企业在经过若干年的ERP应用后纷纷引入SCM(供应链管理),将ERP拓展到整个行业的所有物流环节。
Internet技术的成熟为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增加与客户或供应商实现信息共享和直接的数据交换的能力,从而强化了企业间的联系,形成共同发展的生存链,让信息和流程贯穿整个供应链,使得企业和供应链中的合作伙伴,能够跨越企业的时空间隔来让计划、组织、控制及执行都同步达到最佳效能。在生存竞争的供应链管理思想基础上,使整个供应链能更快速地响应市场情况及客户需求,进而创造更高的价值,使决策者及业务部门实现跨企业的联合作战。
因此,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必然表现为企业供应链的协同信息管理,将企业内部的信息集成、功能集成向过程集成、企业间的集成和网络集成的方向发展,整合企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部门的信息传递关系,把各个企业的信息系统集成起来,由核心企业负责组织和管理整个供应链信息系统,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信息共享,为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的预、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企业供应链协同信息管理提供了技术基础,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企业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基本上弥补了原有基于Client/Server结构信息管理系统的不足,为企业之间信息交换与共享提供良好的基础,促进企业间合作、共享资源、优势互补和企业生产模式的转变,使企业可以建立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和全球市场竞争的现代化经营组织模式。在电子商务势不可挡的今天,做好企业信息化建设,理顺企业供应链关系,做好企业供应链协同信息管理,是电子商务尤其是B2B电子商务业务活动顺畅的基础。
参考文献:
龙腾,我国企业信息管理现代化进程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4).
唐业富.B2B电子商务供应链协同管理研究与应用[D].江西理工大学,2008.
梁权,信息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现代企业,2005(3).
Abstract: Digital Oilfield is the trend of future development for oilfield enterprises, is the form to reach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nhance their core competitiveness for oilfield companies,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to strengthen its ow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o fit in with changes in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having analyzed the building the framework of the digital oilfield,the author builds the framework for the digital oilfield, and takes out its best stage.
关键词: 油田企业;数字油田;管理驾驶舱
Key words: oilfield companies;digital oilfield;control cabin of management
0引言
数字油田是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是油田企业生产、科研、管理和决策的基础平台。正确决策来自于丰富的信息支持,数字油田一方面能使领导者通过虚拟技术“身历其境”地看到油田的生产状况,同时,还能提供高层次的决策支持信息,为正确决策提供帮助。数字油田在实现跨地域协同工作,快速获得企业外部环境信息,实现油田业务与技术的整合,实现油藏描述的可视化和互动性,实现油田状态自动监测,促进资源整合,大大增强企业竞争力等。
1构建数字油田的基础
油田建设数字化不但通过综合信息应用平台对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如生产、开发、财务、人事、计划等应用系统进行智能化加工处理、快速整合,使这些信息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地共享和有效利用,及时为决策者提供依据,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使企业管理走向科学化和最优化,企业业务流程规范化、信息资源共享最大化、制度管理科学化,从而促使企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和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增强,为企业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加快油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为油田企业的发展战略保驾护航,积极建设数字油田,以信息技术提升油田综合实力,优化勘探开发和生产经营决策,提高管理运营效率,实现与国际油公司信息管理的接轨。油田企业围绕重点工作目标,在加快网络基础工程建设,应用系统推广,确保信息网络畅通运行。
数据是油田的宝贵财富,通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我国大部分油田企业已建成了勘探、开发两大生产数据库。入库的数据主要是动态类的日数据和部分生产科研急需的静态数据,以及少量的实验、化验、储量数据。数据库的建立为数字油田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数据的规范统一是建设数字油田基础的重中之重,目前客观存在的问题是,我国大多数油田企业历史悠久,多年来积累下来的数据、应用、规范、标准等力面的矛盾和问题较多,加上管理上的条块分割,使数字油田的建设在技术难度之外增加了人为的困难。
思想和观念不容忽视,油田管理水平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集中体现在管理思想和理念上。“数字油田”建设的过程,是引进应用现代管理理念和采用管理新技术、新方法的过程。因此,“数字油田”建设中采用现代化管理思想和技术是实现油田生产管理技术和模式变革的重要于段,是现代生产经营管理变革的主线,是推动管理创新的动力。油田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在“数字油田”建设中借助其网络化平台、数字化环境,吸收和应用如ERP、供应链管理(SCM )、企业管理系统(MIS ) ,数据仓库和在线分析(OLAP)技术等现代化管理信息思想、技术及成熟的软件系统,提高油田整体管理水平。
2构建数字油田的框架
数字油田构建的总体框架,具体包括ERP层(上层)、生产管理层(中间层)和操作控制层(底层)三个层次,如图所示。
在勘探开发科学研究方面,应当引进先进的软硬件,建立解释工作站、地震处理中心、并行数值模拟系统等,提高科研水平,降低勘探投资和开发成本。
在生产信息系统方面同时,生产调度管理信息系统和生产监控系统两大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成,将涵盖油田勘探、开发各主要业务的管理,提供了综合查询、数据录入、业务处理等多项功能,为油田企业的生产管理及科研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应适当开发了财务管理系统、劳资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OA)等信息系统和ERP系统的结合。
随着油田办公自动化系统、勘探开发信息查询等系统的相继建成,利用VPN技术解决GPRS用户安全访问油田及石化系统内部网络资源的难题。同时,继续探索移动和偏远用户利用其它Internet接入方式安全访问企业内部网络资源的解决方案。
3数字油田佳境――管理驾驶舱
油田企业的高层领导都在寻求一种更有效的监控和处理所获信息的方法,面对纷繁的信息,必须离开细枝末节而放眼全局。数字油田的佳境――管理驾驶舱(Management Cockpit,MC)已成众望所归。管理驾驶舱就是一个经营信息室和决策管理室,它使管理层能更好地规划业务活动并赢得竞争。
管理驾驶舱的数据来源可以是油田企业ERP系统和企业外部的信息,这些信息通过接口方式或手工输入方式联入管理驾驶舱。管理驾驶舱根据管理者决策的需要,将信息以其能接收的方式进行归纳整理,向管理者提供有用的信息,以便管理者能很快地找到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因此作出正确的决策。通过一系列科学管理,管理决策的过程方法与公司的整体战略目标达到完美的统一。系统将潜在的经营风险和决策的预期结果及时、快速地呈现在管理者面前,确保公司整体战略规划的实施。管理驾驶舱由墙面显示系统、飞行驾驶台和独特的内部设计三部分组成。
3.1 墙面显示系统当油田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步入管理驾驶舱,所有与企业营运绩效相关的绩效指标(KPIs)都将以图形方式显示在四周的墙壁上。管理驾驶舱把各项指标按重要性程度显示在不同颜色的墙上。
3.2 飞行驾驶台如同飞机的驾驶台,管理驾驶舱的飞行驾驶台也是油田企业信息的核心所在。管理驾驶舱通过飞行驾驶台对公司的业务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它由六个PC 显示终端和两把椅子构成。决策者可通过飞行驾驶台查询企业的实时信息,并可进行决策模拟。
3.3 内部设计管理驾驶舱是油田企业的会议室,但它与传统的会议室不同,它完全按照人体工程学原理进行设计,最大限度地考虑了人在该环境中的信息接收能力。其目标是建立一个能进行有效沟通、提高管理层会议效率的环境。为达到这一目标, KPIs以及其他一些非常重要的信息都以图表形式显示。
管理驾驶舱是综合评估体系理论的优秀载体,是数字油田的外在表现,油田企业建立管理驾驶舱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按综合评估体系建立企业战略管理模型的过程。按照该理论建立的KPIs被以最佳接收方式显示在管理驾驶舱中,供决策者分析。管理驾驶舱的建立,将使数字油田如虎添翼,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朱振.如何构建数字油田[J].数字化工,2004,(9):14-16.
【关键词】互联网环境 企业 信息化 发展
信息化一般指的是将信息技术运用在各种生产经营活动中,最大化的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与技术,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与交流,以推动社会经济以及产业结构的发展。
企业信息化,顾名思义,就是企业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对企业的信息资源进行开发、整合、利用,来提升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等工作的效率与水平。通过信息化建设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创造效益、A得市场。
1 企业信息化建设需遵循的原则
随着近年来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与发展,企业信息化的应用不只是局限于经营活动的某一环节,而是逐渐的拓展到企业整个生产过程与管理环节中。根据分析国内外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来看,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1 系统性原则
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的整合利用现有的资源来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信息化建设必须正确规划和设计企业所需要的各应用子系统,确定各应用子系统之间的界限与衔接关系,避免无法有效支撑各业务规划目标的达成。
1.2 一致性原则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总体发展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在制定和执行信息规划时,必须根据企业的业务发展、管理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企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坚持信息化建设和企业中长期发展建设保持一致的原则。
1.3 有效性原则
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以改善企业管理、提高竞争力为目标,并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提高信息化实施效率。信息化建设要在对企业各职能部门业务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信息化需求,并兼顾系统实施有效性与信息技术先进性的要求。
2 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企业信息化建设能够实现对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优化企业资源配置,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提升企业运营管理的效率。在当前的互联网环境下,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与时代的发展趋势,制定相应的信息化发展战略,以下就总结几点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2.1 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1)企业要建设统一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对企业核心资源集约化管理,提升对市场应变能力,增强企业整体风险管控能力。在近年来,大数据的应用价值越来越受企业重视,并多被应用与BI(商业智能)领域,并且云计算在现在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会大数据的主要来源。因此,企业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要建立超越“传统”数据源(如数据库,ERP/CRM等)的、具有全面数据源的大数据基础设施。企业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等,建立一个系统、规范、快捷的信息管理平台,覆盖企业大部分的管理层面,提高企业运转效率,实现对集团财务、人力资源、重要物资等核心资源进行集约化管理。
(2)企业要通过信息集成建立共享的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企业主体流程统一化、规范化、集成化。同时通过系统集成功能实现高效的信息传递,减少手工传递信息环节,减少人工操作的随意性,提高企业管理和业务操作方面风险控制的能力。另外,还要有机整合现有各种应用系统,解决信息孤岛问题,解决原有突出的“信息孤岛”问题,实现不同系统间的数据共享和多维度的数据分析,便于加强集团层面的数据分析。
2.2 强化信息化建设人员的专业水平
企业管理和发展的主体是全体员工,各部门人员必须不断的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才能更好的应对企业发展的需要。要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有较高的质量,就需要信息管理人员具备过硬的技术水平。
首先,企业要重视高能力、高素质信息化建设人才的培养,定期对技术人员开展培训学习活动,并对培训的结果进行相应的考核评价,以提升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同时也要重视一个问题: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整合数据工具及系统将会是企业发展的必要趋势。因此,企业要重视对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学习与运用,并将其应用在生经营过程中。另一方面,企业要建立引进人才的优良机制,不断引进高技术素质的信息专业化人才,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注入“新鲜血液”,提升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活力。
2.3 统一规划管理企业信息资源
企业的信息资源是企业非常贵的资源,要发挥其应用价值,必须对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的提取、规划和开发。企业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实现对信息资源的统一规划管理,这也是信息化建设的主要要求之一。对信息资源的统一规划管理,不仅仅是简单地对日常各项业务数据进行集中的存储和管理,而且要对企业的决策数据进行科学有效的积累。企业内外部的信息资源繁杂分散,只有在企业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收集、存储、加工和利用这些信息以满足各种不同层次的需要,将信息提取出来并管理运用,才能发挥企业信息资源的真正作用。
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拥有完整的信息数据体系,以及各类报表统计和分析工具,围绕着企业管理的不同业务,对信息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和智能分析,不仅能有效地支撑企业业务动态管理,也能够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与数据依据。
3 结语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及发展中仍处于起步阶段,还有部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流于形式,导致企业发展不能适应现代化经济市场的需求。为了改变这一局面,企业必须重视信息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经营的重要作用,将企业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机制以及经营管理模式与信息化建设相融合入,利用数据对各业务流程提供决策、审批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张华.计算机信息系统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作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3)
[2]周琳.基于网络环境下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创新研究[J].新课程(下),2011(04)
[3]周毅.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青岛海湾大桥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
作者简介
叶国牛1976-),男,广东省广州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广州市白云出租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信息化。
(一)实施信息化战略是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中小企业是国内最活跃的经济体之一,但其存在的平均寿命却不长。据《中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白皮书》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仅2.9年,远低于西方国家7年的平均寿命。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由于资金不足、人才缺失、观念落后、管理结构简单、销售渠道狭小等因素,制约着其发展,竞争力明显不强。然而中小企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又是与生俱来的。同时,他们又具备劳动力成本低、敢于承担风险和勇于开拓等大型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战略,有利于改变我国中小企业长期以家族管理模式为主的过度集权的决策体制,提高决策质量,从而降低企业风险;可以通过internet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及时与客户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既达到推介和宣传自己的产品和服务的目的,又便于掌握同行的实际情况,还可以根据顾客的需求做出改变,提高顾客满意率和服务质量,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代替人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更高效的实现资源共享、降低成本、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新产品研发能力,最终达到增强企业竞争力、屹立于激烈的商业之林不断发展壮大的目的。
(二)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战略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原全国工商联主席经叔平曾经说过∶“我国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上升,特别是在扩大就业、满足人们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实现社会专业化协作、培育企业家、进行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出日益重要的优势和作用。”在2000年初,国家经贸委联合信息产业部、科技部共同发起了“企业信息化工程”,如果仅仅是大企业参与,不足以推动整个企业界的信息化进程,将有悖于工程初期的设想;而占国民经济比重大多数份额的中小企业,他们信息化能力建设的水平将影响整个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从而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二、中小企业如果能正确认识到实施信息化战略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那么今后信息化战略如何推进呢?
一是要实现企业战略与信息化战略的融合从现实来看,企业实施信息化战略与企业战略不是孤立的、相互排斥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一方面,企业战略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总纲,起决定性作用。信息化的制定要由企业战略驱动,符合企业长远发展的愿景,服从并服务于企业发展的目标与方向。另一方面,企业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贯彻于企业各业务单元和各功能战略中,获取更强的竞争力,从而成为助推企业发展的船桨和改变企业战略方向的罗盘。所以说,企业战略应与信息化战略保持高度一致、同步互动,企业在考虑自身发展战略的同时注重使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信息化战略与企业战略的有机融合。
二是要注重培养,打造复合型人才当今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同样,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成败也要依赖人才的力量,需要一批既善于经营管理又懂得现代信息技术容易接纳和吸收先进管理理念的复合型人才。中小企业要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案,加大资金投入对信息系统开发人员和操作员工进行培训。培训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聘请专家学者和系统开发商进行座谈、授课;二是选派员工到专业培训机构或者大中专院校进修,以便系统的学习信息化知识架构、企业管理理念和各系统的集成。
三是要重组业务流程,实现各系统的集成许多中小企业仍旧采用传统的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和各自独立的业务流程去驾驭信息化,事实证明这样的信息化战略最终都走向了失败。因此,中小企业在实施信息化战略前,必须对业务流程进行一次重组和再造,将内含的各种信息流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各种信息流要素的竞争、互补以及协同作用,优化并提升企业信息化整体的结构和效能。
关键字 协同商务 信息化 商业战略 信息共享
协同商务是在企业内部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向纵深发展基础上出现的,它是新管理理念和商务手段,协同商务实现的关键是无阻碍沟通和商务过程的协同。
协同商务通过电子化,使企业能够内部协同和外部协同,将所有利益相关者、企业部门、不同应用系统的信息整合到统一的渠道,实现跨企业、跨地域、跨时间的联合协同作战,实现业务处理和信息获取与共享的一体化,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获取服务,整合商务流程,缩短执行时间,提高整个商业价值链的整体运作效率。
1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阶段
美国Gartner Group咨询公司对于信息技术应用的发展与趋势,作出了三阶段划分:
第一阶段,企业内部信息化应用。主要是以ERP为代表的单个企业内部的应用。ERP是面向交易的管理系统,通过重组企业业务流程,帮助企业实现了管理规范化和标准化,并且加速了财务统计等业务。但是由于受IT技术发展的限制,原本是解决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的ERP系统,难以突破不同企业之间的组织边界,企业之间难以通过信息的有效沟通,协同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即使是在跨地区经营的企业内部也往往由于系统运行成本过高而难以建立企业一体化应用。
第二阶段,企业外部信息化应用。由于Internet的问世和普及,电子商务成为了信息技术的主流应用。这一阶段基于Web技术的ERP系统为企业跨越组织边界、跨越地域限制,为企业真正实现供应链管理提供了可能。这时的ERP系统主要分两个方向向外扩展:一是基于Internet网络的采购管理,实现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网上采购业务管理,包括网上采购、竞购与拍卖和反拍卖等。二是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它定位于成品的整个营销过程的管理,包括市场活动、营销过程与售后服务三大环节管理。
第三阶段,协同商务。在新经济时代,企业界和IT界已寻求到一种比B2B更好的运作模式——协同商务。协同商务,是指企业利用前沿技术所提供的一整套跨企业合作的能力,得以更有效的管理当今错综复杂的企业生态系统。他帮助企业同其关键的交易伙伴们共享业务流程、决策、作业程序和数据,共同开发全新的产品、市场和服务,提高竞争优势。相对于ERP的着眼于企业内部的资源共享,协同商务则更关注企业内外交易各方的同步作业。
2 协同商务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实践证明,核心企业通过协同商务实现了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双赢,提高了对市场需求的响应速度,降低了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总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和降低了库存;减少了不增值的管理成本。而处于供应链中的提供配套产品和服务的中小型企业,通过协同商务与大企业长期合作,提高管理水平并借力发展。协同商务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包含内部协同和外部协同两种。
2.1 推动企业内部管理发展
内部协同是指企业内部的协同,包括各部门之间的业务协同、不同的业务指标和目标之间的协同和各种资源约束的协同。
在协同商务系统中,人力资源和工作流程模块是强相联的,统一协同调配为企业的运作服务;各职能部门是强相关的,协同工作才能使企业顺畅运转。此时协同商务系统可以从财务、销售、采购、物流、供应链、网上销售等应用系统提取各类数据,进行分析加工,将企业不同时期开发、分散在不同的软硬件平台上的信息系统整合,提供高度的信息透明度与实时性,然后根据设定的工作流,发送给各有关部门或人员,使管理人员随时了解整个企业的运作,既可以从宏观面观察企业的运营,又可以深入细节了解企业,还能够在协同商务的智能化数据分析帮助下,对企业的业务进行预测分析,给出建议,使企业紧跟、甚至超前于市场的需求变化,快速做出正确的决策,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2.2 推动企业间的互利和发展
外部协同是指在行业价值链中,上下游企业间的协同。
企业信息的提供者也是需求者。Internet技术的成熟,使协同商务平台能够将企业内外部各种相对分散、独立的信息及应用无缝地集成到一起,实现信息共享和直接的数据交换。需求者各取所需,强化了企业间的联系,形成共同发展的生存链。例如:帮助客户服务和市场销售人员更好地查看信息、管理及服务,提高整体客户满意度,从而赢得竞争优势为需求者开设门户,根据其要求设置并提供个性化应用,以不同的级别和权限进入网络,参与到企业整个价值链的运作中。这种完全基于Web的浏览器/服务器结构,方便随时随地访问系统,整个企业可以跨地域、跨时间地在一起协同工作。使决策者及业务部门实现跨企业的联合作战,促进企业业务,使企业的视野从事务性和技术性的角度提升到了经营模式的高度。
3 协同商务成功的关键因素
作为新兴的管理理念、软件、服务,协同商务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就是协调多个企业之间的关系,在多个战略合作伙伴之间,完成协同开发、协同制造直至协同服务。因此,协同商务在企业中实施后将为企业带来了许多变化和影响,企业必须重新审视企业本身、供应商、合作伙伴,客户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关系与内外部环境,以达成最佳优势。成功实施协同商务的关键因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3.1 协同商务是一种商业战略
协同商务不仅仅是一套信息系统。大多数企业一直把协同商务仅仅当作一套信息系统,这也是协同商务至今仍然无法获得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在协同商务中的核心企业应该将“实现与上下游合作伙伴的信息共享,谋求更好的合作,用以创造更多的共同利益”列入企业今后的经营战略,并指定高层全程负责协同商务的项目过程。由于协同的主体不仅仅是企业本身,还包括供应商、经销商以及其它合作伙伴,核心企业应该与主要的合作伙伴建立联合项目组,对整个项目的目标、范围和方法进行清晰的定义,取得共识,并共同承担协同商务的实现。把协同商务列入企业的战略,这是协同商务成功的前提。
3.2 共同的商业利益是基础
共同的商业利益是企业间合作的基础,要与上下游合作伙伴之间实现商务的协同,“共赢”是最根本的保障。所以对于企业来说,要有充分的价值点来说服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承担协同商务的建设。
对于上游供应商而言,协同商务价值点在于企业能够及时提供原料库的数据信息,甚至让供应商来管理自己的库存,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供应商销售预测的不准确。而企业也可以从供应商那里及时获得原材料的价格变动、技术发展、质量等信息,甚至可以参与供应商的配件设计,更好地符合客户的需求。
对于下游经销商而言,协同商务的价值点在于企业可以及时提供成品的库存乃至生产信息,帮助经销商及时响应客户的需求。而企业则可以从经销商及时获取库存信息、客户需求变化信息等,快速调整自己的生产策略。
3.3 信息共享是核心
信息共享是协同的主要途径,也是协同商务的核心。但迄今为止,企业信息共享一直都是异常的困难。例如,经销商终端的数据采集就是令很多企业头痛的一件事。出于商业机密等考虑,很多经销商都拒绝提供这一数据。
共同的商业利益是协同的基础,但信任也是影响各方合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各方信任的程度是影响信息共享程度的重要因素。对于信任问题的解决,绝非一朝一夕的事,这取决于核心企业与各个经销商以往的合作以及企业的信誉,需要企业与各方不断地沟通,以及相应的法律保障等措施才能解决。
参考文献
1 王全胜. 电子商务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 黄敏学.电子商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关键词:电力企业 信息化 发展
【中图分类号】TP311.5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中,信息化已经成为各企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电力企业作为一项关乎国计民生的企业,其信息化的发展程度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极大的挑战,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推行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成为当前电力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国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而发达国家的重要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便完成了信息化改革,因此,我国的电力企业同国外电力企业相比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电力企业在近些年的发展中仍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无论是企业网络架构的建设,还是自动化办公系统、生产监控系统、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等的应用,都体现了我国电力企业近些年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目前我国的电力企业信息化发展仍处于局部应用阶段,决策支持系统、业务处理系统等仍需要进一步健全。
一、电力企业信息化的意义
电力企业信息化是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推进电力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对于电力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可以优化电力企业的管理机构。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信息的传递效率,简化企业的管理流程,既抑制了企业冗员和官僚作风的出现,也提高了企业的业务处理效率。其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可以提高企业信息的透明度,提高企业的实时业务处理能力。最后,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可以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通过对企业信息进行整合、处理,可以使员工在遇到问题时能够更快捷地获取信息,通过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应变的方法。
二、电力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内部机构复杂,信息化进程缺乏系统性
电力企业的机构比较复杂,依据专业、职能等的不同分为很多机构,它们相互依托,相互联系。然而,在推进电力企业的信息化进程中,很多部门都是依据自身的业务需求进行信息化系统建设,而不同部门的系统之间则缺乏必要的联系,导致信息无法实现共享,业务的处理也无法协同。
(二)缺乏统一的信息化标准体系
我国电力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建设起步较晚,因此还没有制定出统一的信息化标准体系,不同的电力企业应用的信息系统在技术规范、技术标准、信息编码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同时,信息化标准体系的缺失也导致同一企业内部系统无法集成、资源无法共享。
(三)信息安全防护不当
虽然电力企业的信息化系统都安装了防火墙等安全防御系统,但无论是操作系统还是应用软件,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漏洞,导致信息安全防护问题的产生。尽管企业的计算机终端设备已进行内外网分开使用,仍有个别人员信息安全意识淡薄,导致违规外联的情况发生;而企业内外网中部分系统或应用的用户口令过于薄弱也可能导致企业信息的泄漏;部分企业的无线网络信号覆盖到企业周边地区,容易被外人侵入等。
(四)信息化管理水平落后
受传统管理观念和管理模式的影响,很多企业管理人员无法适应电力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导致许多信息化系统无法正常地发挥功能,达不到预期的使用效果。
三、电力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展望
信息化系统建设是电力企业与时俱进、顺应时展潮流的必然结果,也是电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现代化管理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尚存在很多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电力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而且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展望未来,电力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应该从整合信息系统、确保信息安全、建立信息化标准体系以及建立信息系统仿真平台等方面进行发展。
(一)整合信息系统,消除信息孤岛
信息孤岛的存在严重阻碍了电力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发展,因此,消除信息孤岛、整合信息系统将成为电力企业信息化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整合电力企业的信息化系统,首先应该统一电力系统的通信网、数据网和信息网,以便加强企业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其次,要整合企业内部不同专业和职能机构的应用系统,对软件、系统等的使用进行统一规定,以便于系统的更新维护和人员的培养;最后,要对不同机构之间的信息化应用系统进行整合,实现不同系统之间信息的交流与共享。
(二)建立安全稳定的信息渠道
网络信息的安全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电力企业要建立完善可靠的信息化系统,必须通过多种渠道加强企业信息安全的防范措施。首先,要加强工作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完善责权划分。企业应该依据工作需要、工作性质的不同,对工作人员进行信息安全知识和信息安全技术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安全意识。同时,企业需要完善内部的责权划分,将责任和权利细化到个人,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
其次,要对企业信息化系统实施多层防护,消除潜在隐患。要确保企业所使用的信息产品的自主可控,同时加强系统的防护措施,例如,细化防火墙设置、控制访问权限、实行定点访问等。
最后,企业要加强信息安全的监管。为避免资源的浪费,企业可以依据信息机密性的等级进行不同程度的安全防护隔离,同时,要加强企业网络的访问监管,严格控制一机双系统两网连接和非法连接外网现象的发生。
(三)建立完善的信息化标准体系
完善的信息化标准体系是促进信息交流和共享的重要保障。建立完善的信息标准体系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首先,要建立统一的企业流程标准体系,为信息化系统的开发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系统的开发过程要实现标准化,无论是信息化平台的建立、信息编码的使用、数据库结构的类型等,都要实现标准化;最后,信息化系统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要统一,这样既方便对项目和产品进行评价,也可以依此进行性能对比。
(四)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仿真平台
随着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进行,各类信息系统的建设日渐完备,如何为企业培养一批具有一定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信息化人才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信息系统仿真平台正是为满足这一需求而建立的。
信息系统仿真平台是在原有网络、安全、主机三种类型仿真建模的基础上,完成生产管理系统、电子商务平台、灾备应急演练、桌面管理系统等业务系统的仿真建设,在此基础上对企业信息系统的运维人员进行培训、考试、竞赛等活动,为企业构建“持续培训、阶段考试、持证上岗”的系统化人才队伍建设体系,促进企业信息系统运行的规范化、标准化。除此之外,信息系统仿真平台还可以根据具体业务的需要,完善相应的工具和场景设计,以产品化的方式为企业提供最佳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 李羡.浅谈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0(5):78-80.
关键词:中小企业 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 对策研究
所谓企业信息化,主要是指企业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对企业各个层面进行改造。具体而言,就是企业引入信息化观念,在科研、生产、营销和办公等方面广泛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构筑企业的数字神经系统,全方位改造企业,降低成本和费用,增加产量和销售,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企业信息化从体系结构上讲是要促成企业作业层、管理层(中间层)和决策层的信息化,实现企业的物资(服务)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一体化,及时、准确和完整地传递企业的经营数据,保证企业的经营管理。企业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网络建设、信息化软件的开发应用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经超过4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6%,成为拉动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工业新增产值的76%以上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我国中小企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的60%和40%,在近几年的出口总额中,中小企业约占60%。同时,中小企业还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特别是近年来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组力度加大,中小企业吸纳就业和再就业的“蓄水池”作用更加明显。如何在有限的资金投入下,实现企业与人员的高效运作,发掘最大的商机,并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是中小企业应考虑的重要问题。
面对诸多问题,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无疑是保证企业健康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利器。但与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相比,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只是刚刚起步。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小企业已实现信息化的不到5%,而且大部分信息化水平还处在“独立的邮件系统+ 局域网共享”的初始阶段。
现阶段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总体应用水平低。从企业信息化进程来看,信息系统建设水平目前尚处于一般事务处理的单机应用和简单信息管理阶段,呈现出“信息孤岛”、资源不能共享、信息化建设综合优势发挥不出来的局面。从系统应用和网络增值服务来看,除CAD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应用较好外,整体效果不明显。调查显示,大部分企业对电子商务的认知仅仅停留在产品宣传、知名度提高等较低层面上,缺乏对电子商务的深刻认识。
企业投入力度小且结构不合理。我国目前信息化程度低的主要原因是对信息产业基础设施、部分信息技术和信息产品投入不足。尽管近年来国家对信息产业资金的投入增长很快,但资金投入的绝对额相对于发达国家甚至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还有差距,尤其是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的现象普遍。一般企业在信息系统建设和系统应用方面的累计投入占企业总资产的比例仅为0.22%,而发达国家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占总资产的比例一般在5%以上。国内企业之间投入不平衡,从企业规模分析,大型企业高于特大型企业;从行业分析来看,信息化投入最多的是石化、电子、外贸、冶金、电力;从企业经济类型分析来看,非国有企业高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企业信息化投入结构不合理,存在着“重建设轻维护更新”、“重硬件轻软件”、“重网络轻资源”、“重技术轻管理”等倾向和误区。这样的投资结构,不能保证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维护更新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协调发展,不利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信息产业基础薄弱且核心技术缺乏。我国的信息产业尤其是在软件产业方面基础薄弱,其运作方式仍停留在小作坊式的发展阶段。这种状况造成了我国每年数百亿元的市场大多被国外产品占领,国内的软件只能应对极少数的市场需求。我国的管理软件企业刚刚起步,且大多是从传统的财务软件转型而来,产品的适用性及竞争力仍有待提高。同时,我国在软件、集成电路、信息元器件等重要领域的信息技术远远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一些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由于国产信息技术的支持能力弱,目前我国IT厂商主要提供的只能是PC机、硬盘、显示器、终端等一些低附加值产品,而在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等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方面能力明显不足,这导致了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高、建设周期长、后期维护与协调难等,影响了企业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意识不强。即便是在参与调查的生产技术水平较高、管理能力较强的重点企业中,普遍存在着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建设成本过高、信息管理水平低、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经营管理的企业少等问题。不少企业领导信息化意识不强,理念陈旧,存在短视行为。一般认为,企业信息化是技术工程,不能充当企业信息化的火车头。虽然绝大多数国家重点企业已经接通互联网或建了自己的网站,实现了所谓的信息化,但多数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目前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企业内部没有实现信息集成。
复合型人才缺乏。目前造成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整体水平低、信息产业竞争力不强、综合信息能力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的信息技术人才不仅数量少而且质量不高,这与我国的教育制度改革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求有关。同时,师资力量缺乏和教材落后制约了信息化人才的发展。此外,我国还没有专门培训系统管理员的专业,学生毕业后要从事网络管理工作,除了一些企业进行各自培训外,大部分都只能在实践中学习。更严峻的是,近几年一些企业由于效益不好,人才激励政策不到位,企业信息化骨干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流失严重,这种状况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带来不利影响。
支撑配套环境没有形成。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工商、税务、银行、运输、商检、海关、外汇、保险、电信、认证等部门以及商城、商户、企业、客户之间的密切配合、相互衔接,在开展信息服务方面需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协调统一,从而确保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但由于我国电子商务的金融支付系统、物流配送系统不完善,受我国的部门垄断和地区封锁以及企业信息设施的局限,使我国目前的制造商、供应商、经销商、银行、物流等部门尚未形成贸易信息迅速流动的网络沟通平台;网站与部门、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之间多采用传统方式沟通,效率较低,无法实现信息沟通过程的全程电子化;同时多数信用卡不能全球联网,这种现象已成为制约企业信息化在我国迅速发展的瓶颈。
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战略
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与推动作用,积极营造企业信息化建设良好的外部环境。我国中小企业对政府信息化服务具有很大的潜在需求,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协调、引导和支持。政府应充分发挥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宏观指导作用,突出重点,统筹规划,整体推进。笔者认为,政府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加强政策导向,健全信息化法律法规。政府应尽快颁布与完善相关的信息化法规和政策,明确信息化建设的统一目标、相关技术标准与信息规范,不断增强政府政策的引导与扶持力度,使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积极投入资金,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基础设施是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前提,目前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很不完善,网络传输速度慢,费用高,资源垄断和体制弊端逐渐显现。因此,政府应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引入竞争机制,消除垄断,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应不断强化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将政策、法律、金融、战略咨询等都纳入信息服务体系的范围之内,为现代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信息资源保障。
建立企业信息化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提供组织保障。企业信息化改造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其最大的困难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管理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讲,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与否。从目前我国许多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效果看,只有10%左右的企业效果较好,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没有完善的信息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使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缺乏正确、合理、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因此,我国的中小企业应尽快成立信息管理工作的专门机构,建立以CIO(首席信息主管、信息副总裁、副总经理)为首的信息管理体制。另外,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应建立一个组织严谨、操作规范、运行协调、能自我调节和发展、具有较强的对外界环境的反应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的一种运行机制,使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不致流于形式,保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运行质量。
整合内部资源,构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方案。企业内部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应只注重偏面的信息化规模投资,而忽视对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就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看,笔者认为中小企业的内部资源整合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对企业传统经营管理模式进行调整与改造,从生产、销售、服务、市场、经营管理等方面,重新设计企业的业务流程、组织观念及管理方法,使之与企业信息化发展相适应;增进信息交流,积极利用内部网络实行无纸质信息传输,有效利用网络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与效益;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储备,注意招聘高层次人才。另外,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应制定详细的信息化发展策略,要坚持整体架构、分步实施原则,从实际出发,既要全面系统,又要有所侧重。其内容应包括对企业整体的信息需求规划、信息管理流程、组织机构、组织功能规划、信息化投资顺序与实施规划等,以保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目标的最终实现。
加快复合型信息化人才培养。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人。推进企业信息化,人才是根本,企业能不能培养造就一支胜任信息化工作的人才队伍,直接决定了信息系统使用的效果和维护的可能性。大多数中小企业人才匮乏,尤其是信息技术人员更少甚至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因此,要加速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提高全民的信息化意识和技能,对中小企业在职人员进行持续的信息化教育和技术培训,培养既懂技术、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为企业信息化提供人才保证。同时,加快培养各级各类信息化专门人才,加快信息化人力资本积累,使信息技术更广泛地转化为生产力。
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中小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是反映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监测中小企业信息设备及软件装备与利用程度、评价企业信息化效益的一项综合指标系统,对国家制定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以及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中小企业用于评价自身信息化发展状况,及时调整战略部署,促进企业整体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的一个重要手段。笔者认为其体系设计既要考虑其科学的理论基础,要兼顾中小企业本身人员少、规模小的特点,要坚持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其设计的指标应具有代表性、可操作性与实用性的特点,其体系指标内容主要应包括:企业信息设备及软件系统装备率与利用率指标、信息化环境完善程度指标、信息化员工知识水平度指标、企业信息化直接经济效益与间接经济效益指标等。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云计算;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很多中小企业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开始加大信息化建设的力度,云计算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随着对云计算认识的不断加深,云计算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云计算分为不同种类,主要包括公用云计算、私有云计算和混合云计算。云计算之所以能够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因为云计算表现出了很多优势,比如云计算可以节约成本、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等。
1 云计算介绍
云计算是一种非常有代表性的新兴信息技术,云计算可以通过网络向用户提供各种服务。云计算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云计算产生之前就已经有在线服务的方式,但随着用户群体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服务内容的逐渐增加,使用常规的服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因此只能通过扩大数据中心来解决这个问题,在这种背景下云计算就诞生了。
云计算是由资源层、平台层、应用层、用户访问层以及管理层共同组成的一个体系,它是以服务为核心,并通过网络进行服务。云计算的部署方式分为三种,即公用云计算、私有云计算和混合云计算。每种方式的云计算都具有一些特定的使用群体。另外,云计算具有规模大、可靠性高、可扩展、按需服务和价格低等特点,因此它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云计算自身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目前,在我国云计算概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而且云计算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机构都不断地采用云计算服务。云计算的使用价值是非常大的,主要体现在它可以提升工作效率、节约成本以及保障信息安全等方面。因此,云计算服务受到了国家和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我国不断地加大对云计算的研究力度[1]。
2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只不过中小企业在业务发展、规模以及企业管理方面都远不及大企业,因此在市场竞争中就存在一定的劣势。然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机,比如说在广告宣传方面,中小企业利用电子商务让更多的用户了解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这样大大地降低了产品宣传成本;而且中小企业通过互联网组成虚拟企业,完成各自单独完成不了的订单,这种渠道为企业挣到了可观的利润;中小企业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拓展客户群,为客户提供售后支持,提高客户满意度。
我国工信部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相比以前有很大的改善,但总体发展还处于比较低级水平。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第一,信息化意识和投入比例有所上升。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意识有所提升。同时随着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意识加强,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加大;第二,信息化水平差距较大,从整体看还处于初级阶段;第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性差异比较明显。企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被分为四个阶段,即基础应用阶段、关键应用阶段、扩展整合阶段以及战略应用阶段。据调查数据显示,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技术四个阶段的应用存在一定的差距,表现为信息化技术使用广度差别不大,但信息化技术使用深度存在着巨大的差别[2]。
3 中小企业云计算信息化建设模式构建与发展策略
3.1 云计算与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关系
云计算使用以前,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是由企业根据每个部门的需求进行设备采购和安装,并且企业自主开发或者购买应用软件,所有的信息和数据都储存在本地,而企业内部的信息和数据互换是通过组建局域网实现的。
云计算是一种由第三方提供的资源存储和数据计算的服务,而且运行和维护工作也由第三方来提供,而用户只需将终端工具接入系统就可以获得所需要的服务。云计算能够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广泛,所以中小企业可以利用云计算来推动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和提升企业的资源建设。具体来说,中小企业可以利用IaaS服务来租用多台服务器进行信息和数据储存;中小企业也可以利用SaaS服务中的应用软件订购服务;中小企业还可以利用PaaS服务来构建软件开发平台、产品设计平台。云计算的应用使得中小企业发生很大的转变和改善,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即云计算的应用使得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发生转变;云计算的应用使得中小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资风险降低;云计算的应用使得中小企业信息化支出减少;云计算的应用使得中小企业管理趋向标准化;云计算的应用使得中小企业工作模式发生转变;云计算的应用使得中小企业竞争力增强[3]。
3.2 云计算环境下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
信息化技术模式指的是企业采用哪种方式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建设模式也越来越多,既有传统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包括自主开发、合作开发、服务外包以及整体外购等,又有开源模式、整体引进模式以及基于互联网的ASP、SaaS以及云计算等网络时代的信息化建设模式。每种模式都有各自的特点,所以在选择信息化建设模式时,不仅要了解建设模式的特点,而且要结合企业自身的需求和条件,包括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的信息化现状以及企业的自身条件等。
3.3 云计算环境下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策略
为了促使中小企业在云计算环境下的信息化建设能够快速的发展,就必须采取一定的发展策略。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以采取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充分地了解企业具体情况,包括企业的经营规模、企业的发展战略以及经营管理要求等,同时还要做好企业信息化需求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制定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第二,科学地分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每个应用项目,将它们具体的分为通用事物管理项目和专用核心项目。将项目分类以后可以更好地选择信息化建设模式,比如说对通用的管理项目可以利用SaaS服务模式;第三,充分地应用新的服务模式,新的信息化建设模式的优势更明显,所以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尽量的采用基于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化建设模式;第四,在数据储存方面要对数据进行安全等级分析,不同安全等级的数据采用不同的存储方式,这样可以达到充分、合理地利用云计算资源;第五,在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方面,要积极地采用全新的技术和管理服务模式,充分地利用好云计算这个服务系统;第六,争取将企业已有的信息化系统融合到云计算环境中,做好新建系统与原有系统的衔接[3]。总之,在云计算环境下还需要采取这些有效的策略,才能够真正地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云计算的使用给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创造了条件,云计算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因此,在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中,一定要充分地利用好云计算这个关键的资源。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促使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得到最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全巧梅,陈君.云计算在中小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0(9).
【关键词】电力设计企业;信息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业各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电力设计企业要如何做才能搞好设计、搞活企业管理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了。现在是信息化的时代,电力设计企业也应积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通过建设信息化管理制度,增加企业效益、提高企业效率、提升企业效能,实现电力设计企业的规范化运作、标准化建设、精细化管理、集约化发展,在使企业管控力增强的同时,使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得到大大的提升。
一、电力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
我国国内多数的电力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还是比较早的,电力设计企业一般生产任务较多、技术要求也比较强、工作人员素质要求比较高,信息化建设也经历了不断的改革与发展。
(一)从无到有
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始出现,这在企业之间引起了不小的波动,电力设计企业也开始尝试将简单的编程应用与计算利用PC机操作,到了八十年代,电力设计企业就开始实行企业生产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比如:利用CAD制图,实行财务电算化。
(二)从模块到系统
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电力设计企业对实现信息化管理更是迫切,电力设计企业开始根据不同部门的实际情况建设该部门的业务管理应用系统,使电力设计企业的信息化发展由以往简单的功能应用模块渐渐向部门级的信息系统模式转变,使电力设计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升。
(三)从分散到集中
近年来,为大力推进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电力设计企业制定了“整合信息孤岛、提升管理效能”的目标,按照统一应用、统一设计、统一组织的工作思路,推动电力设计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朝着优化整合、集中统一的方向发展。
二、电力设计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要求
电力设计企业具有生产过程参与人数多、工程周期长、电力设计设计专业广、电力设计数据资料及其内容多、电力设计过程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多、企业管理需细化到各部门等特点,电力设计企业的生产与管理都具有标准化的模式要求,因此实行电力设计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需要遵循以下要求:
第一,实行信息平台统一架构。电力设计企业应将企业的信息门户、数据中心、信息网络、应用集成平台等进行统一架构,使各业务部门的应用系统内部以及应用系统之间能够通过统一的标准的接口,实现电力设计企业的工作流程整合、信息数据共享与利用以及系统应用的无缝接入集成,使电力设计企业能够很好的适应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
第二,横向应用集成。目前,我国电力设计企业中存在着多个应用系统服务统一业务的现象,每个应用系统都保留着同一业务的信息数据情况,造成信息堆积。为了保证企业信息数据的全面、准确、真实、一致以及可追溯,使企业业务流程得到优化发展,使企业信息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使企业工作人员能够更好的进行信息数据的整理与分析,电力设计企业应将各部门的相关信息数据进行横向应用集成。
第三,纵向数据贯通。电力设计企业在设计与管理的过程中应将业务信息数据进行纵向交换,使信息数据进行上下贯通,使信息平台建设得到推广使用。实现企业纵向数据的贯通,需要规范传输协议、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
第四,开放标准。进行电力设计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包含许多的模块,要使各部分的内部系统与各部分之间的系统都达到高度的一致,实现统一、协调,这就要求将各部分的设计方案以及产品选型必须符合业界的开放条件和开放标准,使电力设计企业不仅能够独立运行,又能使企业之间互通互联。
三、电力设计企业信息化发展目标
电力设计企业实行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主要有以下目标:
首先,企业信息数据得到交流、交换,拓宽企业信息渠道。电力设计企业进行统一组织,建立企业各部门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统一平台,使企业内部的生产与管理业务数据信息实现纵向交换,使企业信息上下畅通。
其次,企业数据信息共享、共利用。企业生产部门进行统一协调,实施开展企业生产流程设计活动,建设企业的数据管理中心。建设数据中心,使企业数据交换体系得到完善,使企业的数据点播与数据交换目标逐步实现。
再次,推进集成应用,优化业务流程。电力设计企业要制定业务标准,设计架构,开展集成应用试点,先易后难,梳理业务流程。实行“三流合一”计划,将企业的信息流、管理流与生产流进行整合,使企业的资源配置得到优化、企业管理效能得到提升,促进电力设计企业的信息化发展。
最后,搭建企业门户,展示企业内容。建成企业的统一主页系统,规范企业业务应用界面风格,统一管理用户身份,确保企业的信息数据系统安全,将企业的信息资源综合展现出来。
四、电力设计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特点
(一)原型试用
电力设计企业应积极创新,抛弃传统的将需求分析透彻后再展开试用的方式,采用原型试用模式,让相关的工作人员对软件开发商提供的系统软件进行试用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试用,使企业对信息平台的工作方式以及功能模式等产生直观的印象,再联系企业的实际工作需要,提出规划需求,对信息软件进行修改。
(二)边搭建边使用
电力设计企业要搭建一个信息平台是需要时间的,还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因此,可以实行“滚动搭建、分布实施”,边搭建边使用的方法,一个信息模块搭建、测试完成,就可以将其进行推广使用。针对不同的模块,还可以进行同时搭建,使工作效率得到提高,推动企业信息平台的建设。
(三)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电力设计企业进行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实现企业的设计流程规范化,使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因此企业在进行信息平台建设时必须遵循质量管理体系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