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9 16:08:1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社会资源的重要性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医院 人力资源 后勤 社会化
实行全面的后勤社会化改变了传统的后勤管理模式,经过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加强后勤服务的社会化帮助医院降低了后勤的成本,进一步提高了医院后勤部门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帮助实现了医院人力资源的配置,从而提高了医院的竞争能力。
1.后勤社会化的具体实施
1.1实施后勤社会化的第一步就是解决人员编制问题,对医院后勤机构的工作岗位进行了削减,把一部分编制岗位设置为后勤监督,其他部分的岗位都用来吸收具有丰富经验和海外先进技术的人员,大力引进专业的医疗技术人员,保证医院的医疗实力,从而优化医院人力资源的配置,使后勤机构更加精简干练,以最少的人力发挥最大的效用。
1.2对后勤人员的引进要严格把关,并进行相关培训。每一个企业雇佣员工都要签署合同作为约束,医疗机构也不例外,每一个后勤人员都要佩戴相关证件上岗,要进行严格的岗位培训。比如,与食品有关的岗位员工一定要持有健康证、上岗证等。每一年医院的后勤要负责督促员工都要进行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对于某些特殊的岗位要进行特殊的培训和考核。这样做的目的,既能提高后勤人员的自身素质,又能提高后勤服务的质量。
1.3运用低廉的用工成本壮大后勤队伍。企业的用工成本占医院的15%~20%,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廉价的用工成本壮大后勤队伍。例如,一家医院雇佣800名员工为医院提供后勤服务,而按照传统的编制,后勤人员的数量仅仅200多人,这样一来,后勤的人力成本就有所降低。后勤公司可以承包医院的各类物业管理项目、医疗辅助项目等等,充分地保障了医院的后勤工作。
1.4要实现医院后勤的社会化,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研究,我们可以将医院的后勤业务交付给一些专业的后勤企业来完成。例如,可以将挂号、护理、运送等业务都交给后勤企业来处理。后勤企业可以组成一个三十人左右的后勤小组,24小时在医院待命,哪里有需要就及时赶上去,例如,负责运送病人去手术室、传送检查报告、药品消毒等等,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为医护人员分担了很多技术含量比较低的工作,使他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做好本职工作。
2.实行后勤社会化对医院的影响
2.1使医院的人力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例如,一家医院的在职员工2000名,而卫生技术人员就有1900名,全部工勤人员仅仅100名。而此医院招聘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有524名,本科以上学历的有1088名,中级以上职称的1026名,副高以上职称的有429人。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该医院的员工在学历和职称上都具有非常大的优势。
2.2减少医院后勤的服务成本。医院每进入一名新职员,就要增加将近10万元左右的经费。如果我们还是实行传统的后勤管理模式,医院每年支出的经费将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虽然,国家承担一部分的费用,但是,医院本身也是一个不小的负担。但是实行后勤社会化以后,可以帮助医院节省很大一笔后勤开支费用。医院不需要自己组建后勤队伍,因此也不需要解决住房、交通、子女等问题。后勤费用的不断降低,为医院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2.3为医护人员减轻了负担。医院大大小小的运送任务达到几百万次,而每一次运送都要耗时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如果全部由医院的医护人员来完成这些运送任务,就会耗费大量的时间,耽误了救治更多病患的时间。实行后勤社会化以后,为医院的医护人员分担了很多的工作负担,让他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医治病人,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
2.4提高了工作效率。实行后勤社会化以后,医院的业务数量不断增加,急诊人数和住院人数都在不断上涨,但是后勤人员的数量却没有增加很多,增加的人数多为一线临床人员,因此,这些都归功与后勤社会化所发挥的效用。另一方面,人力资源得到改善以后,不仅医院的经济效益有所提高,社会效益也得到良好发展。在大量的压力下,医院还能够保证医疗质量不下降都有赖于后勤社会化的功劳。因此,实行医院人力资源配置中后勤社会化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
3.结论
实行全面的后勤社会化能够帮助医院合理人力资源,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引进高技术和高素质的技术人员,组建一支技术精湛的医疗队伍。把一些低学历和低技术水平的岗位分离出来,可以有效节省医院的编制岗位,为更多高技术人才留出岗位,进一步帮助医院实现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才能利于不败质地,后勤企业的人员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素质,提供完善的服务,从而才能降低人力成本。即使后勤人员在社会后以后与医院没有直接的雇佣,但是,坚持为病人和医院提供良好的服务是他们的职责。所以,作为一名后勤服务人员一定要有一颗为人服务的心,改善自身人力资源的同时,间接也优化了医院的人力资源配置。
因此,实行后勤社会化对于医院的人力资源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既能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又能保证医院和后勤企业的良好合作关系,使双方健康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社会资源;中学生;环保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环境的持续恶化,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关注,环境问题变成了全球性的课题。中学生是社会未来的接班人,无疑环保教育的重任就落到了中学生一代的身上。由于受教育封闭性的影响,我们往往重视校内资源的建设和利用,而忽视了社区那些生成性、动态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本应该是促进学生发展与成长的鲜活课程资源,但长期被闲置与浪费,致使有教育意义的自然和社会资源未被纳入教育资源的范畴,其教育的功能和意义没有被充分地认识和利用。
其实在学校以外还有很丰富的社会资源,社会资源是指学校所在地区和临近地区中可以被科学教育所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社会资源丰富多彩,通过学生对身边资源的观察和关注,甚至积极的投身其中,这对开展环保教育更是行之有效。
因此,对学生开展环保教育时,除课堂教育外,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依靠社会力量通过多渠道,使环保教育深入到学生的心中,使其付出到学生的行动中,让学生时刻感受到环保的重要性。
1、利用环保标识、图片和文字,加强学生环保的视觉效果
由于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很多部门为了加强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在街道、社区、公园和旅游景区等很多的公共场所都设置了回收分类垃圾桶,禁止吸烟的标志,爱护花草的标识。很多的社区为了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社区的宣传栏都会张贴一些宣传海报。很多情况下,如果老师或家长不提醒学生注意,学生通常都会忽略这些资源。在日常生活中,要多提醒学生多用眼睛去看,用眼去收获知识和改变习惯,从而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利用周末或假期时间去收集相关资料,让他们在收集的过程中,提升他们对环境保护知识的关注。
2、利用电视和广播,增强学生环保的听觉效果
电视和广播是我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两种获取信息的通讯设施,很多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大,生活节奏较快,没有很多时间静静地坐着看文字类的环保宣传。但很多情况下,可以利用吃饭时间看电视,坐车时间听广播。环保教育部门经常利用电视和广播这一平台来报道一些有关环保的情况,例如:某地某工厂排放污水或有害气体使周围居民遭受了很大危害;或某地某部门开展了环保宣传活动得到了广大市民的好评等,还有最近几年电视上播放了很多环保公益广告。通过这些方式不断地体现学生注重环境保护,时刻在学生的耳边敲响保护环境的警钟。
3、利用网络资源,进一步加强学生环保的视听效果
网络作为教育传媒,庞大的教育资源储备,迅捷的传媒速度,活泼生动的界面,给教学创设了很大优势,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界面。现在,大多数学生都喜欢上网搜索资料,查看信息,而且利用网络可以快速准确的查到自己所需要的。很多政府和环保部门都有专门的网站在宣传环保和报道有关环保的实例,老师可以要求学生访问相关网站,了解更多最新信息。网络上既有文字类型的新闻报道又有视频文件,可供学生多项选择,这样可以满足各种类型学生的需求。网络信息更新的很快,定期的提醒学生去阅读新消息,掌握环保动态,加深学生的环保意识。
4、利用社会人力资源,开展环保教育
聘请一些环保工作者、专家和教授,定期给学生举办环保讲座,给学生讲当前环境问题有哪些、国家和有关部门在环保方面都做了哪些,以及作为一名中学生,在环境保护方面他们应该怎样做等等,使学生更全面了解环保知识,不断地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4、利用社会组织,开展环保活动
通过许多重大的环保活动日以及纪念日等,有针对性地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例如,3月12日“植树节” 、3月22日“世界水日”、 4月2日“世界地球日”、4月7日“世界卫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以及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等,开展一些专题讲座、宣传倡议活性或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环保公益活动,例如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节约水电、重拾手帕,少用纸巾,不随意扔掉废旧电池等。拒绝“白色污染”,提倡学生尽量不使用塑料袋、一次性餐盒、筷子等,尽量使用环保饭盒,加以达到立刻见效的教学成。开展这些活动时,可以联系一些社区或政府部门,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帮助,这样学生会感觉到不光是学校重视环保教育,社会也在大力关注和支持环保教育。在活动中,学生不仅能体会到社会的关爱,还能充分认识到“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的迫切性和紧迫感。
1绿色会计:也是一种财务信息系统
传统会计产生于工业时代,它强调对企业硬资产进行核算,而事实上,企业还存在或多或少的软资产(Softas-set)。环境资源是经济学意义上的稀缺资源,而它的稀缺性,使企业必须付出一定代价才能获得对它的使用权,所以环境资源也是经济学意义上的经济物品,会计对它的价值理应进行核算。而在长期的传统会计体制下,由于会计信息对经济行为的影响,从而导致如zeff在《“经济后果”学说的兴起》一文中断言:会计信息将影响企业、政府、工会、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决策行为,影响的决策行为将反过来又会损害其他相关方面的利益。绿色会计作为一门核算Softasset的会计学科,正是运用了会计这一独特方法,以会计人的责任心,试图启动一个好的“会计信息预警系统”,尽力“挽救”因此而“挣扎求存”的企业。所以我认为;绿色会计是一种核算企业社会资源成本的手段,它根据会计要求对企业拥有的环境(自然)资源进行适当的货币计量和重要性判断,并采用适当的会计方法记录企业因经济活动而对环境资源的消耗情况,是提供因不同程度的耗用(包括破坏性耗用)而需以资产形式追加补偿的财务信息,是一种财务信息系统。绿色会计所核算的社会资源成本,我以为可介定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即。产品成本是产品经济成本和社会资源成本的总和。只不过,在社会资源成本的确认程序及方法上。是划分为收益性的,或是资本性的,还是有得研究的,这里不作细究。但不管如何划分,都是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上得以确认的。所以,例如企业在进行自然资源开发,支出的自然资源原始成本就应被附加定义上社会资源成本(惯例为:矿山的取得成本、勘探成本、开发成本的总和,称为自然资源原始成本)。从企业进行经济活动应付责任的角度上看,做这样的定义是有它的必要性的。
2加强绿色会计核算、监督理念的必要性
把环境问题与会计理论结合起来研究,即是现代环境危机所迫,也是会计信息与决策者之间关系狭隘而造成的沟通失误所迫。从中引出的问题,已不单纯是会计问题,更多意义上的是一种社会问题。绿色会计强调企业对环境资源保护的责任,使企业站在社会的角度上,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承担起保护环境资源、合理开发和配置资源的责任,发挥会计核算、监督的职能。如果忽视绿色会计,甚至不认识绿色会计,就会使企业在出示财务报告时,无形中拒绝履行支付社会资源成本的义务,从而缺漏了对“环境资源负债(Softliabilities)”的报告。从这个意义上讲,绿色会计是报告软负债的会计学。
这种负债是因企业对环境资源不同程度的耗用而需以转移或运用资产或放弃经济利益的形式的追加补偿,但过去的会计期间,会计并未计提或不能可靠计提,而企业必须现在承担起这种债务,它或是被现时清偿,或是在未来“加倍加息”清偿,最终导致企业经济资本的流出。但由于软负债清偿金额庞大,清偿期递延于较长的会计期间内,所以,拥有这种负债的企业当然不希望对它进行清偿,但企业为发展经济并获取或持续获取经济利益,是需要同时搞好环境保护的,因为,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不协调的阴影已使我们食了“苦果”,要解决环境问题,唯一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对环境资源的保护进行现时或补偿性的“巨额”投资。《2000年中国环境战略研究》中提到的环境治理投资方案,分高、中、低标准对治理目标进行定位:①高标准——环境保护总目标是环境污染基本得到解决;⑦中标准——总目标是环境质量有明显好转;③低标准——总目标是竭力使环境污染维持现状。三个标准中。资金投资分别占国民生产总值(GDP):2.4%,1.6%,1.0%。若分别达到预定总目标,那么,由于污染的削减,改善了环境质量,从中减少了经济损失,盈得环境效益,每年分别为1459亿元,1056.5亿元,814.1亿元。在西方国家,常用“费用一效益”分析法评估公共项目社会经济效果好坏,近年来,由于环境问题窘迫,所以也被作为评价一个国家环境资金投入的一般性项目。环境问题的“费用—效益”分析,是用效益—费用比值法衡量社会经济效果的,但以此同时,自然资源的损毁、生态环境的破坏,环境的恶化,是逐日加剧的,年“环境污染”的直接经济损失已达近千亿元,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75%,间接经济损失就更难估计了。“投入—产出”的失衡,迫使我国1999~2000年,环保投资将提高到占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1~1.5%,约为2200~3000亿元,力求环境压力有所缓解。这惊人的数字,耐人寻味。97年若按“标准”进行环保资金的投入,则分别投入1794.53亿元、1196.35亿元、747.72亿元,如此投入你我的经济可否能承受,不投入502.4亿元,我们又如何言对后人。会计人责无旁贷,应以自己的新理念,尽自己一份责任。绿色会计为现行会计增加了三个因素。环境—未来—公平。由此可见,三者的“联姻”,正是一种责任——确保把等量的“资本”传给下一代。历史和社会赋于“绿色”就是和谐、平等、共同进步,而绿色会计人正以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理念疾呼地球人为子孙后代多着想,在认识并探求消耗“绿色”的同时,保护它的纯洁。我们尚无法完全确定环境资源作为一种Softasset货币计价的多少,但必须承认这个Softasset的消耗,若是肆无忌惮的,只会加速它的枯竭,最终危及的只能是我们。
关键词:社会工作;社会建设;社会资本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04(2012)04-0027-04
可以从很多方面开展对社会工作与社会建设的研究,本文尝试以社会资本为分析框架,说明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撑,社会建设需要发展社会工作,构建社会工作制度,推进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化。
一、社会资本的内涵
当代对社会资本的研究从布迪厄等人开始,在科尔曼、帕特南、福山和林南等学者的努力下,研究逐步理论化并引起广泛的关注。综述学者对社会资本的研究,可以将社会资本的定义按其讨论的层次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微观层次的社会资本定义。在这个层次上,社会资本是个体获取资源的人际关系网络。布迪厄认为:“(社会资本是)真实和虚拟资源的总和。对于个人和团体来说,由于要拥有的持久网络是或多或少被制度化了的相互默认和认可关系,因而它是自然累积而成的。”第二类中观层次的社会资本定义,强调社会资本的公共产品性质。科尔曼强调社会资本的结构性质和公共产品性质,他认为社会资本由构成社会结构的要素组成,主要存在于人际关系的结构中,并为结构内部的个人行动提供便利。社会资本的表现形式有义务与期望、信息网络、规范与有效惩罚、权威关系、多功能社会组织和有意创建的社会组织等。第三类宏观层次的社会资本定义,这类观点与集体行动和公共政策联系起来。帕特南认为:“社会资本是指社会组织的特征,诸如信任、规范以及网络,他们能够通过促进合作行为来提高社会的效率。”这三个层面的分析是根据讨论问题的不同而各有侧重,三者并不排斥,一个分析层面出现必然会带出另一个分析层面。任何给定的问题都需要在三个分析层面上进行分析,以便对作为社会结构主要过程的社会资本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衡量社会资本高低的指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从微观层次看,个人的能力(包括对社会网络的获取和运用能力)、所处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地位、与所需资源的距离及获取途径等都会影响社会成员社会资本的提升。因此,帮助社会成员发展或恢复社会功能,挖掘潜能,会有效提升其社会资本。第二,从中观层次讲,人际关系网络的大小和紧密程度是影响社会资本的重要因素。虽然社会资本不等同于人际关系网络,但对人际关系网络的运用,是提升社会成员社会资本的重要甚至基本的途径。而这种社会网络,不仅包括社会成员所处的初级群体,还包括次级群体(或称正式组织)。第三,宏观层次的社会制度环境和社会结构。一个国家的公民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国家制度以及社会结构,如政府一市场一社会之间的关系等。同时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也会直接影响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能够享受到的民主、公平和自由等重要的社会资本内涵。此外,一个社会的公民道德和价值观念会影响社会资本的积聚,倾向于合作、信任、互助和谐的社会价值体系更有益于提升社会成员乃至整个社会的社会资本量。
社会资本对于个人、群体和社会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资源。对于个人而言,其社会资本存量与其地位、收入、荣誉、安全、满足和幸福的获得关系密切,个人拥有的社会资本是人的发展和实现人生目标的重要保证。对于群体而言,社会资本有助于增强群体内成员的合作意识,群体内的成员由于共享相同的规范,容易产生亲和力和凝聚力,从而有利于群体内成员之间的合作与互惠行为。对于社会整体而言,社会资本对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社会资本可以促进和谐稳定的秩序和良好的社会治理,社会资本是保证社会安定团结的“黏合剂”。
社会建设的核心是改善民生,民生问题用社会学术语来说,就是一个社会的成员如何从政府、市场和社会获得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来支撑自己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问题。从个人的角度说,社会成员个人的实际能力有很大的差别,他们获取的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因此有多有少。从社会的角度来说,社会的制度性安排存在的某些不合理,也使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在分布上出现不合理的现象。当前的民生问题集中体现为由于个人或社会的原因带来的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配置的不合理,或者说是由于社会成员拥有的社会资本的存量不足而导致的民生问题。改善民生的重要方面是通过各种途径使社会成员有比较充足的社会资本,有比较丰富的社会资源和健全的社会支持网络。弱势群体之所以处于弱势,关键在于社会资本的缺乏,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可利用的社会资源的缺失和社会支持网络的断裂。所以加强以民生为本的社会建设需要提升个人、群体及社会的社会资本,建立一个相互关怀的社会。而社会工作在帮助人们连接社会资源,提升个体、群体和社会的社会资本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社会工作在提升社会资本中的作用
社会工作最先起源于西方社会,是在解决工业化与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尤其是社会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与社会融合问题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社会工作以助人自助为价值目标,充分肯定个人的至上性和价值的崇高性,强调人和人以及社会的和谐共处的重要性。社会工作帮助其服务对象解决问题、摆脱贫穷、克服困难的过程,既是对遭受不公平待遇的个人、家庭的协助的过程,又是对造成这种不公正后果的社会制度和环境进行调整的过程,社会工作是确保现代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制度安排。
关键词:绿色会计;会计核算;监督理念;发展;健全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5-0138-02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作为现代会计人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正“一日不如一日”地在某些方面失去其相关性,那就更不用说作为会计信息最高质量要求的“决策有用性”了。其表现最突出,矛盾最尖锐的当属在传统或现行会计制度影响下,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对环境资源耗用程度反映的模糊,从而造成了发展与环境,经济与生态的恶性循环,导致企业发展经济的“欲速不达”,在进行经济事项时或在完成经济事项的后期,仍要为抑制这种循环的继续恶化而操劳。在这种恶劣情况下,西方蕴育而生了“绿色会计”,这是一门强调现代会计人在企业进行经济活动时,正确、及时、合理地对企业耗用环境资源的程度进行核算的科学。
1 绿色会计:也是一种财务信息系统
传统会计产生于工业时代,它强调对企业硬资产进行核算,而事实上,企业还存在或多或少的软资产(Soft as-set)。环境资源是经济学意义上的稀缺资源,而它的稀缺性,使企业必须付出一定代价才能获得对它的使用权,所以环境资源也是经济学意义上的经济物品,会计对它的价值理应进行核算。而在长期的传统会计体制下,由于会计信息对经济行为的影响,从而导致如zeff在《“经济后果”学说的兴起》一文中断言:会计信息将影响企业、政府、工会、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决策行为,影响的决策行为将反过来又会损害其他相关方面的利益。绿色会计作为一门核算Soft asset的会计学科,正是运用了会计这一独特方法,以会计人的责任心,试图启动一个好的“会计信息预警系统”,尽力“挽救”因此而“挣扎求存”的企业。所以我认为;绿色会计是一种核算企业社会资源成本的手段,它根据会计要求对企业拥有的环境(自然)资源进行适当的货币计量和重要性判断,并采用适当的会计方法记录企业因经济活动而对环境资源的消耗情况,是提供因不同程度的耗用(包括破坏性耗用)而需以资产形式追加补偿的财务信息,是一种财务信息系统。绿色会计所核算的社会资源成本,我以为可介定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即。产品成本是产品经济成本和社会资源成本的总和。只不过,在社会资源成本的确认程序及方法上。是划分为收益性的,或是资本性的,还是有得研究的,这里不作细究。但不管如何划分,都是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上得以确认的。所以,例如企业在进行自然资源开发,支出的自然资源原始成本就应被附加定义上社会资源成本(惯例为:矿山的取得成本、勘探成本、开发成本的总和,称为自然资源原始成本)。从企业进行经济活动应付责任的角度上看,做这样的定义是有它的必要性的。
2 加强绿色会计核算、监督理念的必要性
把环境问题与会计理论结合起来研究,即是现代环境危机所迫,也是会计信息与决策者之间关系狭隘而造成的沟通失误所迫。从中引出的问题,已不单纯是会计问题,更多意义上的是一种社会问题。绿色会计强调企业对环境资源保护的责任,使企业站在社会的角度上,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承担起保护环境资源、合理开发和配置资源的责任,发挥会计核算、监督的职能。如果忽视绿色会计,甚至不认识绿色会计,就会使企业在出示财务报告时,无形中拒绝履行支付社会资源成本的义务,从而缺漏了对“环境资源负债(Soft liabilities)”的报告。从这个意义上讲,绿色会计是报告软负债的会计学。这种负债是因企业对环境资源不同程度的耗用而需以转移或运用资产或放弃经济利益的形式的追加补偿,但过去的会计期间,会计并未计提或不能可靠计提,而企业必须现在承担起这种债务,它或是被现时清偿,或是在未来“加倍加息”清偿,最终导致企业经济资本的流出。但由于软负债清偿金额庞大,清偿期递延于较长的会计期间内,所以,拥有这种负债的企业当然不希望对它进行清偿,但企业为发展经济并获取或持续获取经济利益,是需要同时搞好环境保护的,因为,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不协调的阴影已使我们食了“苦果”,要解决环境问题,唯一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对环境资源的保护进行现时或补偿性的“巨额”投资。《2000年中国环境战略研究》中提到的环境治理投资方案,分高、中、低标准对治理目标进行定位:①高标准――环境保护总目标是环境污染基本得到解决;⑦中标准――总目标是环境质量有明显好转;③低标准――总目标是竭力使环境污染维持现状。三个标准中。资金投资分别占国民生产总值(GDP):2.4%,1.6%,1.0%。若分别达到预定总目标,那么,由于污染的削减,改善了环境质量,从中减少了经济损失,盈得环境效益,每年分别为1459亿元,1056.5亿元,814.1亿元。在西方国家,常用“费用一效益”分析法评估公共项目社会经济效果好坏,近年来,由于环境问题窘迫,所以也被作为评价一个国家环境资金投入的一般性项目。环境问题的“费用―效益”分析,是用效益―费用比值法衡量社会经济效果的,但以此同时,自然资源的损毁、生态环境的破坏,环境的恶化,是逐日加剧的,年“环境污染”的直接经济损失已达近千亿元,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75%,间接经济损失就更难估计了。“投入―产出”的失衡,迫使我国1999~2000年,环保投资将提高到占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1~1.5%,约为2200~3000亿元,力求环境压力有所缓解。这惊人的数字,耐人寻味。97年若按“标准”进行环保资金的投入,则分别投入1794.53亿元、1196.35亿元、747.72亿元,如此投入你我的经济可否能承受,不投入502.4亿元,我们又如何言对后人。会计人责无旁贷,应以自己的新理念,尽自己一份责任。绿色会计为现行会计增加了三个因素。环境―未来―公平。由此可见,三者的“联姻”,正是一种责任――确保把等量的“资本”传给下一代。历史和社会赋于“绿色”就是和谐、平等、共同进步,而绿色会计人正以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理念疾呼地球人为子孙后代多着想,在认识并探求消耗“绿色”的同时,保护它的纯洁。我们尚无法完全确定环境资源作为一种Soft asset货币计价的多少,但必须承认这个Soft asset的消耗,若是肆无忌惮的,只会加速它的枯竭,最终危及的只能是我们。
关键词: 弱势群体;联结型社会资本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结构的急剧转型,我国弱势群体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要因素。本文认为,社会资本对于弱势群体发挥着重要的社会支持与保障功能,基于弱势群体社会资本尤其是联结型社会资本严重缺乏的现状,应通过多种途径发展弱势群体的联结型社会资本。
一、社会资本对于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和保障功能
社会资本对于弱势群体具有重要的社会支持和保障功能。科尔曼曾经指出,社会资本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社会支持和社会保障,并强调了社会资本的投资在贫困群体中的价值和重要性。
从个人层面而言,社会资本主要是指个人从其所处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所获取的信息、信任、帮助、机会等各种稀缺资源。这种形式的社会资本通过弱势群体自助与互助关系发挥着重要的自我保障功能,有效地弥补了国家与社会的正式支持不足的缺陷。具体体现在:社会资本能够为个体提供各种物质支持;可以提供个体需要的情感支持;对个人职业地位的获得、职业声望和收入水平的提高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从群体层面而言,社会资本对于弱势群体来说同样发挥着不可估量的社会支持功能。群体层面的社会资本集中在“某些群体如何发展并或多或少地维持作为集体财产的社会资本,集体财产如何提高群体成员的生活机会”。群体层面的社会资本关注的是各种非正式的社会网络和正式的公民社团,它们能够促进信任、规范、互惠的发展,有利于集体行动的达成,从而能够提高团体成员的生活质量,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大范围的社会支持与保障。群体层次的社会资本还关注弱势群体所处的社区、城市甚至整个社会层面的信任、规范与网络的水平与深度,它不仅能促进弱势群体与其他社会成员及其所在社区的社会联系,而且能够塑造有利于弱势群体发展的社会结构,为弱势群体创造更为公平、有利的社会和政治环境。
二、弱势群体联结型社会资本的缺乏
普特南认为社会资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把彼此已经熟悉的人们团结在一起的社会资本,它起纽带作用;另一种是把彼此不认识的人或群体联系到一起的社会资本,它起桥梁作用。前者可以称之为紧密联系型社会资本,后者可以称之为联结型社会资本。我国弱势群体的社会资本一般表现为紧密联系型社会资本,大多建立在与家人、亲属、朋友、邻居等密切互动的强关系基础上,虽然这种类型的社会资本可以为弱势群体提供社会支持,但是由于它以同质性社会关系网络为主要基础,所能利用和调动的社会资源有限,弱势群体内部之间的互助只能提供基本的社会支持,因而单纯建立在强关系基础之上的紧密联系型社会资本所发挥的社会支持和保障功能就较为有限。联结型社会资本以弱关系为纽带,一方面可以是处在同等社会地位上的不同社会背景的人之间的水平联系,另一方面可以是处在不同社会地位上的人或阶层之间的垂直联系。联结性社会资本可以促进弱势群体发展异质性社会关系网络。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和社会支持。
弱势群体社会资本的匮乏主要表现在联结型社会资本的缺乏。从个体层次的社会资本来看,弱势群体的社会关系网络资源存在诸多不足:人际关系网络规模小;人际关系网络交往对象同质性强。交往的对象大多是处于同一阶层的弱势者与弱势者的交往,交往关系多为强关系。弱势群体很难与其他阶层群体尤其是强势群体形成关系紧密、互动频繁的社会关系网络,弱关系网络资源不足,因而较难获取不同的信息、资源和机会。
弱势群体的联结型社会资本缺失的原因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探讨。从个体原因来看,弱势群体在经济收入、体能、智能、教育水平等方面处于不利和边缘地位,使得弱势群体很难实现与其他阶层群体的沟通和联系,因而无法建立丰富的社会关系网络。社会资本的工具性特征使得弱势群体无法以互惠互利为前提与强势群体进行交往,这就为社会资本的自然生成与积累带来了很大困难。从社会原因来看,弱势群体联结型社会资本的匮乏与不足来自于社会排斥,因为弱势群体遭受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权力等方面的排斥。正是根源于社会结构、制度和文化的不公平所产生的社会排斥,导致了弱势群体无法与其他阶层群体尤其是强势群体建立信任、合作和互惠的社会关系,难以形成有效的社会组织,进而难以形成丰富的社会资本。
三、弱势群体联结型社会资本的发展策略
弱势群体的联结型社会资本应是有意识的投资的产物,因此,应通过多种方法促进弱势群体与内部成员以及与其他群体之间的沟通与联系,获得多种社会支持。这些发展策略包括:建立弱势群体的各种正式的与非正式的民间组织,实现组织化增权;通过社会工作服务和福利服务为弱势群体提供持续性、平等性、综合性的社会支持,使受助方与政府部门、社会工作者等支持方之间建立平等的互动关系;发展志愿服务,倡导企业社会责任,加强弱势群体与其他阶层之间的异质性社会交往等。
波茨认为,社会资本的产生有两种动机:完善性动机和工具性动机。完善性动机主要是由于义务感、道德感和对规范的遵守而对他人提供社会资源、形成支持:工具性动机主要是为了持续性的互惠的社会交换而提供社会资源。两种动机相比较而言,利用人们的完善性动机去建构弱势群体的联结型社会资本是一种更为可行的方法。上述方法中提及的推动志愿服务就是利用完善性动机构建弱势群体的联结型社会资本的有效方法。通过志愿服务,弱势群体可能会因为社会关系网络的拓展,心态的健康,对社会资源更善于“充分摄取”,这使其社会的和职业的参与机会增加。志愿服务促进了弱势群体与其他阶层的异质性社会联系,有利于联结型社会资本的形成。下面以香港理工大学推行的“社区精英成长向导计划”来具体说明联结型社会资本形成的途径与方法。
1 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养老保险档案是城乡居民权益的一种保障,因此需要管理人员提高重视程度,从档案材料的收集到档案的生成,必须遵循法律,相关部门要依据法律的相关规定进行审查,以此确保每个城乡居民的基本权益不受到伤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的后期管理十分重要,为了确保其具备基本的法律说服力,在其管理过程中,必须按照法律程序进行管理,依据国家下发的法律文件来执行。档案管理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出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水平的高低,因此做好养老保险档案工作,对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其次,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社会资源,对其进行管理,也可以说是对社会资源的管理,而且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还涉及到多方面内容,做好该项工作,对整合其他社会资源具有一定的作用,为更合理有效的利用社会资源提供了帮助;最后,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创建,不得不说,目前我国的在城乡养老保险档案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层次不分明,涉及到的内容不统一,如果现有的状态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建立规范化的制度规范,不仅可以保养城乡居民的基本权益,对维护社会和谐也有一定的作用,因为人们的权益得到了保证,彼此之间矛盾就会减少,这对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养老保险档所拥有的社会性、公益性的特点,就要求当前我国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必须严格遵循相关的法律程序,做到档案信息采集公正,档案管理有层次性,后期核查实时快速的优点。
2 现阶段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现状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国家各行各业的发展,而且随着我国对内改革的逐渐深入,各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包括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方面,也进行了深入的改革,从管理理念到管理方式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比如从纸质化管理时代逐渐的电子化管理时代,管理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这是值得称赞的方面,但是现阶段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还存在着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比如管理不够科学合理,管理环节不明确,因此处理业务时,显得十分混乱;此外,信息数据统计不够全面,很多信息数据的收集以及整理工作都不够科学,致使管理中,有关信息数据统计片面,甚至丢失数据的情况也是有发生;另外,没有统一的管理平台,也是现阶段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存在的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致使繁杂的档案管理工作一直无法得到有效的缓解,再加之,信息记录侧重点不够明显,上述这些问题,都应该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以此尽快让我国的城乡居民档案管理走向正规化以及现代化。
3 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若干建议
3.1 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针对我国现阶段的档案管理混乱的现象,就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建立一套全面的支撑制度,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对需要进行规档管理的流程十分熟悉,对于那些重要的纸质档案的管理要排列有序以及做好保存和维护等工作,对于那些极为重要的档案资料还必须做好备份处理。工作人员还要求熟练掌握最基本的档案备份、保存以及相关记录、查阅的知识,从而为维护好整个档案资料的完整以及确保整个档案管理的安全性。
3.2 实现全面覆盖规范档案管理工作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管理,就必须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实现全面覆盖,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实施:一方面,对适龄老年人以及去世老年人的信息进行增补。科学规范化的档案管理工作必需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因此,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施最基本的档案管理是最为可行也是最有效的手段,也正因为目前我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灵活性欠缺这一制约因素,所以对于养老保险的相关档案单位和档案管理人员则需要不断及时的对档案信息进行补充和修正,切实落实每一位参保人员的生活状况,做到对参保人员信息随时可查询,信息随时可归档的系统化管理。另一方面,由于当前我国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而且拥有巨大的人口基数而就整个社会结构而言,老年人所占的比例逐年扩增,这就要求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做到关键信息上的无缺失以及老年人养老保险数据库的系统化的要求。
3.3 注重现代化科技的应用
对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数字化、信息化的要求己经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比例加大的现象越来越明显越来越迫切。档案管理数字化、信息化不仅是现代信息社会对老年人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同时也是档案管理者在将来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必然努力方向。因此,就需要要将电脑、网络管理等高科技管理手段应用到广大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工作中来,依靠电脑来取代手写,以网页管理来代替布告通知,运用发送电子邮件的方式来减少人工送件,从而更多的解放人力物力,将其应用到更需要的场合中去。
1.学校资源的开发利用
幼儿园是开展绘本教学的主场所,要积极开发利用幼儿园教育资源,为幼儿绘本阅读营造温馨、舒适的环境。可以在班级走廊前设置相应的绘本主题展览,为幼儿展示经典的绘本封面和扉页等,还可以展出幼儿绘本阅读、表演等的照片,为绘本教学的开展营造出大的教育环境,让家长跟孩子都能认识到绘本阅读的重要性所在,能够潜移默化的接受绘本。在每个班级的区角位置,可以设置专门的绘本阅读区域,为孩子们放置一些抱枕、靠垫以及地毯等,选择合适的书架高度,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放置适合他们的阅读的绘本。小班的幼儿自我控制能力不强,主要是选择那些内容比较简单、角色比较鲜明、颜色比较鲜艳的书籍,比如《鼠小弟系列》以及《抱抱》等;中班的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力与想象力,可以阅读细节稍微突出点的会被,像《棕熊的神奇事》以及《我变成一个喷火龙了》等;大班的幼儿年龄更大一些,可以阅读那些情节相对曲折的绘本,提高他们对绘本书中人物形象的认知,像《我爸爸》以及《保罗的超级大计划》等。通过开发学校教育资源,为绘本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家庭资源的开发利用
家庭资源是幼儿教学的重要资源之一,在绘本教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每个家长的职业背景不一样,能够给幼儿园带来丰富的知识和信息。亲子绘本阅读能够让幼儿享受爱的过程,不但能够提高阅读的乐趣,还能感受到来自家长的爱。在幼儿园的引导下,家长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绘本给孩子,最好能够体现绘本主题多样化的特征。比如,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能够让幼儿大声的表达出自己对父母的爱,《爷爷没有穿西装》主要是引导幼儿能够正确的面对死亡,《生气的亚瑟》引导幼儿能够面对自己的脾气,选择正确的发泄渠道。此外,幼儿园要经常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合理选择进行亲子共读的时间段,在这个基础上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比如,可以是在早上入园之前,也可以是在晚上睡觉之前,把空余时间最大化利用,亲子阅读的时间可以控制在20分钟左右,因为时间过短对培养孩子的绘本阅读习惯不利,时间过长又会让孩子产生疲惫感。家长可以结合幼儿的发展实际,制定相应的阅读计划,逐步推进亲子阅读活动的开展,为绘本教学提供保障。
3.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说,自然缺失症已经成为一种通病,主要的表现是幼儿与自然的疏离。台湾著名作家三毛曾经这样描写过:那些被电视、可乐等包围的孩子失去了对月光、星空、花鸟虫鱼的兴趣,可以说是“塑料儿童”。科学技术的发展,给孩子全副武装,跟自然和田野的距离原来越远。事实上,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大自然作为一部形象生动、可感的百科全书,在幼儿与自然的接触与交通中,能够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让自己的想象力得到滋养,在绘本教学中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能够实现其知识价值以及审美价值。
由于幼儿的天性活泼好动,如果让他们待在教室里死板的开展绘本教学,打开绘本让小朋友阅读,难以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先带着小朋友获取一些感性认识再开展绘本教学活动,这样的成效比较明显。比如,在让幼儿阅读大自然绘本的时候,像《花的世界》、《鸟的王国》、《蝴蝶奇观》以及《林地之旅》等,可以带领孩子们去户外欣赏大自然的美,体会季节的变化,可以去放风筝,也可以去捉昆虫,也可以制作树叶标本等,让小朋友感受大自然的美,尽情的放飞自我。在这样的基础上去开展相关绘本教学,幼儿的接受程度就会有很大的提高,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积极情感。
4.社会资源的开发利用
社会中存在的物质和文化资源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也是幼儿主题活动开展的依据。在绘本教学中,要充分开发利用社会资源,不断的扩充幼儿的经验,让教育资源得到了很好的延伸和扩展,提高幼儿的社会意识,让幼儿能够关心社会和生活。比如,在引导幼儿阅读环保题材的绘本的时候,像《多多老板和森林婆婆》、《叶子》以及《一棵树》、《树真好》等,可以带领幼儿开展“我是环保小卫士”的主题活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幼儿在愉悦的情景下去感受社会环境的美,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去制止损害环境的行为,“出谋划策”来制止破坏环境的行为,开展捡白色垃圾的环保活动,让幼儿心中萌发出环境保护意识。此外,还在引导幼儿阅读《各种各样的人》以及《各种各样的害怕》等绘本的时候,可以带着幼儿走入社会中观察身邊的人,有高有矮、有胖有瘦,有人戴着眼镜,有人坐着轮椅等,让幼儿明白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人,他们之间的差异表现在身材、外貌以及肤色、打扮等,之后再回到绘本本身中来,促进幼儿对绘本内容的理解,提高了阅读效果。
结论
总之,绘本阅读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他们创造了一个认识生活、感知生活的平台,也促进了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发展,从而锻炼了幼儿语言运用的能力。在新时期,要重视学校资源、家庭资源、自然资源以及社会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而提高幼儿绘本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津,周兢.知识类图画书的观念、价值及其阅读指导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5(5).
一、企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特点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出台相关的法律制度,适应国家提过的建设“节约型政府机关”。作为行政企事业单位改革是需要更是必然。随着企事业单位经费投入机制的转变,作为办事主体的企事业单位有责任向社会公开办事成本及其核算方法。但是目前由于企事业单位会计体制的局限再加上企事业单位成本的非精确性和不透明性等特点,使得企事业单位成本核算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办事系统机制。企事业单位成本核算问题及时理论研究的课题,又是实践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企事业单位成本核算指企事业单位在提供服务或产品生产过程中,涉及无形与有形劳动价值总和的核算。其具备以下特点:首先,成本核算并不完全。企事业单位成本核算过程中,有些项目可能没产生费用,有些项目虽产生了费用,但无法对项目进行准确的划分,导致成本核算的不完全;其次,成本核算不够严格。企事业单位虽具备成本核算的条件,但不同成本费用间的界限不够明确,计算采用的方法也不够严格。不过企事业单位仍应坚持权责发生原则,对项目成本费用进行准确划分;最后,具有单一性特点。企事业单位通常采用预算会计,而且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补助,没有太大的资金压力,资金运用时不够重视。
二、企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分析
成本核算不仅有利于企事业单位合理的运用资金,提高资金利用率,而且有助于企事业单位的决策层做出合理决策,确保企事业单位健康、长远发展。尤其近年来,随着社会对企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企事业单位越来越重视成本核算。企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企事业单位岁区别于其他以生产经营为目标的企业,但部分企业单位业务具备生产性质,因此,成本核算越发显得必要。尤其牵扯到利润分配问题时更需进行成本核算;其次,企事业单位处在不断的发展之中,就会涉及业务扩展,改善业务条件等诸多问题。为保证上述问题的高效实施离不开准确成本核算的支持。另外,成本核算有助于管理的强化与提高,可有效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从人力资源角度分析,通过成本核算可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工作人员方面的投入,通过成本的合理利用,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工作潜力,提高其工作效率。从社会资源角度分析,受信息资源不对称的影响,社会资源不合理分配的现象时有发生,部分社会资源浪费严重,部分社会资源则比较贫乏。通过成本核算,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加大成本管理力度,将更多的资源应用到最需要的地方上,以有效提高社会资源利用率,避免社会资源的无端浪费;最后,企事业单位的很多业务中有些虽不以营利为目的,但属于有偿服务,既然是有偿服务就难免会涉及支出与收入问题,因此,从这个层面分析,为避免企事业单位财政负担的增加也有必要实施成本核算。
三、企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创新对策
成本核算对企事业单位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企事业单位应在充分认识成本核算重要性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成功经验,积极寻找新的成本核算思路与方法。接下来本文结合多年来成本核算经验,提出企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创新策略,以提高企事业单位成本核算水平与质量,推动企事业单位的健康、稳步发展。
1.建立并完善企事业单位成本核算体制
健全的体制是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基础,作为企事业单位更应从实际出发,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体制,并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完善。在健全的体制下,可有效避免特权给成本核算带来的干扰,确保成本核算结果的正确性。首先,注重定额管理制度的建立,尤其认真分析导致超额部分出现的各种影响因素,制定积极有效的改进措施,为后期应对相似事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其次,建立并注重完善财产物质登记盘存制度,企事业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对其进行处理;最后,注重内部计划价格制度的建立,每隔一段时间对相关业务分摊成本差额。另外,加强原始记录方面的管理,规范并统一成本核算的流程与方法。
同时,企事业单位进行成本核算时应正确处理投入与质量间的关系,不能为了降低成本而不顾服务质量,从短时间来看对企事业单位发展似乎比较有利,但是却给企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带来较大阻碍。为此,企事业单位成本核算时应进行充分的论证,认真的分析,找到成本与质量最佳契合点,正确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同时,降低投入成本。另外,注重现代合理在成本核算工作中的应用,例如,利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提高企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准确度,及工作效率。
2.规范企事业单位成本核算方法
首先,对业务开展过程中产生的成本费用进行认真审核,确定是否时必要的开支。如为必要开支,则应明确成本应用的项目;其次,依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开展成本核算工作,并依据相关标准对预提及分摊操作加以区分;最后,归集并分配成本费用,准确计算服务及不同产品成本费用。
另外,在归集成本费用方面,应根据实际花销情况,确认通讯费、劳务派遣费、会议资料费、办公用品费等,并注重利息、培训学习费、租赁费、广告宣传费等内容的预提,争取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同时,让服务与被服务双方获利。在费用开支方面应根据预算的多少,对收入加以确定,并保证收入在国家规范标准允许的范围之内。而且将收入项目分为间接与直接成本,将直接成本纳入成本之中,将间接成本进行分配,如支出超过规定金额自己想方法解决。另外,对收支进行再次决算,分析决算过程中存在问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弥补工作中的不足。
3.加强企事业单位成本细节管理
企事业单位落实成本核算工作时,应注重一些细节工作的管理。首先,企事业单位进行用品退还、领取、收发时,应严格按照成本目标实施。尤其应收集企事业单位现存的资料信息,将成本管理与分配进行充分的融合,使工效与成本分配挂钩,一方面可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借助全体成员的努力,降低成本开支;其次,根据不同部门特点,将目标成本进行合理的划分,并明确不同责任人的职责,促使成本控制目标的有效落实;最后,重视流动资产的管理。政府相关部门加强企事业单位流动资产管理的监督,定期对其进行考核,并督促其提高流动资产管理管理水平与能力,例如,可根据企事业单位对流动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拨付对应数额的补助经费,以切实降低企事业单位的经营成本。另外,注重减少人员方面的成本开支,通过建立专门的临时用工制度,规范员工成本方面的投入。同时,积极运用高效的人员管理方法,以提高人员管理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