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抓好思政课建设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10 10:38:3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抓好思政课建设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抓好思政课建设

第1篇

[关键词]依法治校;思想课教师队伍;建设;措施与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1-0079-02

依法治校缘自“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依法治校就是利用法律来保证学校教育在法制的轨道上规范运行。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是在全校开展党的理论政策教育的直接承担者,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律知识教育的基础和关键。依法治校环境下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系统地探讨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制度化建设意义重大。

一、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制度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思政课教师队伍制度化建设是依法治校的必然要求

依法治校是我国学校管理的必然选择,坚持依法治校,用法律来规范教育相关方行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学校管理规范化的重要保障。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制度化建设,是依法治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依法治校的顺利开展。

(二)思政课教师队伍制度化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

当今社会发展速度及知识更新速度非常之快,党的理论也是与时俱进地在创新,思政课教师的思想认识和知识水平也应不断前进,要根据实践发展的需要进行创新。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制度化建设,建立培训和继续学习制度、完善奖惩与激励机制,可以提高思政课教师的业务水平,创新教师教学理念及方法,更好地完成党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道德水平和法律素养的重任。

(三)思政课教师队伍制度化建设是提高教师政治素养的重要举措

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承担着在全校开展党的理论政策教育的重任,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律知识教育的基础和关键。然而,受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特征的影响,有些思政课教师在思想观念中难免出现缺乏坚定的政治立场、没有明确的政治信念、责任感不强等现象。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制度化建设,建立和完善思政课教师的准入制度和业务考核制度,是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养和道德水平的重要举措,对宣传党的理论政策、发展道德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思政课教师队伍制度化建设面临的困难

(一)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激励保障机制有待完善

长期以来,部分高校只关注专业课建设,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资金和政策扶持的力度普遍不够,存在大量缩减实践课课时,不重视思政课等现象。一些高校无论是领导,还是教师、学生都更加注重专业课程,而忽视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高校思政课教师考核、职称评定更多地倾向于科研水平,对教学质量的好坏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许多思想课教师为职称和前程奔波,将主要时间和精力用于个人科研方面,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了影响。这直接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和效果。由此可看出,学校在思政课教师队伍激励保障制度建设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

(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教育培训制度有待健全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对思政课教师的需求数量和质量也不断提高,一大批青年教师成为教学主力,这些青年教师一般都是刚毕业没多久的高校毕业生,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及方法,需要及时进行专业培训;而与此不协调的是,思政课教师培训机会较专业课教师少,相应的培训机制不健全,思政课教师在继续深造、接受继续教育方面缺少继续提高的机会。

(三)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政治素养及业务能力考核机制缺乏

受当今社会多元化价值观的影响,一些思政课教师在思想观念中缺乏坚定的政治立场,没有明确的政治信念,责任感不强,甚至在课堂上出现抹黑中国的言论,认为好的都是外国的,不好的都是中国的,存在所谓的“教马列而不信马列”的现象。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学习能力不强、理论功底不扎实,仍然靠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开展教学,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学方法,对学生提出的社会热点问题、党的最新理论问题不能很好地解答,在对待学生上也缺乏应有的耐心与关心。

三、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制度化建设的途径

(一)完善思政课教师教育培养机制

完善新聘任思政课教师的岗前培训工作制度。新聘任教师由于工作经验不足,在工作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制订新聘任思政课教师的岗前培训工作制度,合理有序地开展新教师的岗前培训,可以使其较快适应工作环境,尽快胜任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其快速成长。学校可以采取集中培训与分阶段相结合的方式,就思政课教师在思想认识、教育法律法规、教学方法,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培训,使他们对思政课教师这一职业有更深刻的认识,引导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树立遵纪守法、乐于奉献、积极进取的思想,做一名合格的思政课教师。

建立在岗思政课教师继续深造培养机制,使教师有机会不断提高学历层次、有机会参加多种形式的进修培训和学术研修,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可以采取顶岗置换研修、校本研修、远程培训等多种模式。为保证继续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政府及学校要根据相关政策予以其时间和费用上的支持。

健全思政课教师培训效果的调研和评估机制。在培训结束后,按照调研和评估机制做好培训的跟踪调研工作,对培训效果进行合理分析,总结培训取得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以使培训的效果达到最优。学校可以对培训后思政课教师工作情况进行调查,查看教师参与培训后工作能力是否得到提高,教学效果是否得到改善等。同时,引导思政课教师对参加培训给自己工作带来的影响进行反思和总结,明确自己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以进一步增强培训效果。

(二)构建思政课教师队伍政治素养及业务能力建设长效机制

建立合理的奖惩激励机制,把政治纪律与政治素养作为思政课教师考评的重要依据。如果思想课教师在课堂上散布有损国家形象的极端的错误言论,要根据影响程度及时给予教育纠正,甚至淘汰或转岗。把思政课教师教学水平及师德情况纳入考核之中,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教师的教学情况、出勤情况、品行情况进行考核,并要及时奖励成绩突出的教师,对不合格者予以淘汰,做到赏罚分明,以树立典型,给其他教师起到学习及警示作用。同时,组织思政课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教师“师德师风和学术道德”相关文件,并深入领会践行其内容。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这种结合中培养一支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健全对思政课教师的宣传教育机制。通过宣传教育机制,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职业教育,帮助教师树立爱岗敬业,求真务实,乐于奉献的崇高的职业理想,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以及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提高思政课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认识,培养教师“干一行爱一行”的乐业精神。要鼓励及引导广大思政课教师积极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党的相关会议精神,并把这些精神认真贯穿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引导广大思政课教师提高工作积极性,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热爱工作,关心爱护学生,努力做一个受学生爱戴、受社会尊敬的好教师。

建立健全思政课教师合法权益保障机制,以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要提高思政课教师待遇及教师的社会地位,并依法保证思政课教师平均工资水平、科研项目的审批、科研经费投入力度等不低于专业课教师水平。让思政课老师无后顾之忧,安心于工作。国家及学校要加强宣传教育,完善各项制度,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师的地位,重视思政课教师在促进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基础作用。注重为思政课教师的工作及生活提供基本保障,切实改善其待遇,关心其健康。

(三)确保思政课教师队伍制度化建设措施落到实处

学校及相关管理部门要把思政课教师队伍制度化建设作为依法治校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对思政课教师队伍制度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完善部门分工及沟通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教师队伍制度化建设中的出现的问题。要对思政课教师编制管理、经费使用情况、教师聘用情况等各项工作进行督查。

学校要加大对思政课教师队伍制度化建设情况的监管督导力度,提供相关服务,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并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及政策支持。要加强经费监管,检查教师工资待遇,培养培训等方面的经费投入有没有落到实处。加强考核督导,把思政课教师队伍制度化建设情况作为督导的重要内容,并及时向全校督导结果,以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思政课教师承担着在高校中传播党的先进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任,是高校党的理论和优秀思想道德的传承者。抓好依法治校环境下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制度化建设,不仅需要政府及学校的积极努力,同样也需要广大思政课教师坚持不懈的辛勤工作及积极的配合,只有各方共同努力、同心同德,才能使思政课教师队伍制度化建设有序推进。

[ 参 考 文 献 ]

[1] 毛远芳.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中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

第2篇

关键词: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为了进一步增强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广泛交流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经验与体会,2013年10月18日至19日,第四届全国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讨会在中国戏曲学院举行。教育部社科司教学处陈矛处长、《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杂志社查朱和副主编、《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杂志社张永平主任也参加了会议。

一、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共性和个性

相对于综合性大学的学生,艺术院校的学生大多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形象思维强于逻辑思维,因此艺术院校的思政课具有一定的共性,但是不同的艺术院校因为专业的不同也有自身的个性。音乐专业的学生和美术及舞蹈等专业的学生各有自己的特点,表演类专业学生和理论类专业的学生也有不同,因此与会代表认为各艺术院校不仅要研究艺术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共性,还不能忽视个性问题。

二、各艺术院校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方面积累的经验

北京服装学院社科部的张红玲主任就怎样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问题谈了自己的见解并介绍了该校的做法。北京服装学院结合思想政治课老师的职业特点,制订了“双六素质标准”,推行了“科学与艺术素质培养工程”和“百千万工程”,制订了课堂教学的“十字”标准。该校还把歌曲引进思政课教学的课堂,该校社科部在学校的资助下,已经整理了200多首我国不同时期的代表性歌曲的资料,应用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结合这些歌曲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了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吉林艺术学院针对学生对网络的兴趣不断增加,积极探索利用网络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构建了基于网络和手机的思政教育平台,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广西艺术学院提出了一套“3加3”的实践教学模式即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艺术专业课实践与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相结合以及校外实践与校内实践相结合。针对当前各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部门网站大多只停留在介绍概况的职能,该校着力开发部门网站的思政教育的功能,并希望能加强各艺术院校间教学实践资源的整合,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坚持做到“三个结合”和“三个贯通”即课堂、实践、网络三结合,教师、教学、教材三贯通,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武汉音乐学院作为艺术院校中少有的拥有思政类专业硕士点的学校,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他们一方面大力引进优秀人才,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形成各教师各具特色的教学讲义,另一方面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在业余时间加强艺术知识的学习,以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川美术学院为了加强思政课教学的师生互动,每学期让学生分组拍摄视频、制作课件并拿出一次课让各个组推举的代表上台讲课。四川音乐学院在实践教学中把表演类专业和非表演类专业区分开来,以提高针对性。该校每个月由思想政治课教师组织一场学生论坛,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云南艺术学院积极把艺术教育和思想政治课教学相结合,加强教师的艺术知识积累,提高教学实效性。中国美术学院提出了指导该校思政课教学的“三心二意”原则,即事业心、职业心、关爱心以及学科意识和服务意识。北京城市学院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大力推行专题教学和过程考核,打破了教材章节限制,按专题开展教学,以多次考核代替过去的期末一次性考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天津美术学院把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与学生外出写生相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中国戏曲学院努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实施了课程方案落实、机构队伍落实、保障措施落实的“三落实”政策,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该校在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与实效性方面,注重“三结合”,即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教材内容与国内外发生的热点即社会时事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学生思想实际相结合,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全面提高。为了解决表演类学生坚经常有演出任务影响思政课学习的问题,该校把所有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制作了视频挂到校园网上由学生对照视频自学。此外,与会的其他艺术院校的代表也分别介绍了各自学校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方面的经验。

三、目前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问题

星海音乐学院思政部主任陈平教授总结小组讨论的意见时指出,目前艺术院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在经费、形式、规范性和安全性等问题上还有很大的不足,需要下大力气研究改进;各院校思政课建设发展不平衡现象比较严重,有的院校思想政治课不受重视,师资力量不足,课时被挤压的问题比较突出。西安美术学院思想政治部主任沈宝莲教授总结小组发言情况认为,目前大多数艺术院校思想政治课的考试都采用了开卷形式也有少数院校采用闭卷形式。不论开卷还是闭卷,都需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与考核,至于如何考核,这方面各艺术院校都有待研究改进。此外各艺术院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增强教师魅力方面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她认为艺术院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要有思想政治理论方面的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艺术专业的基础知识;除了要搞好教学,还要搞好科研;不仅要在课堂上讲好课,还要在课外和学生做朋友,了解学生实际,做学生成长的导师。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研究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为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定要贴近学生的专业实际和思想实际,正视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热点与难点,关注新世纪大学生的所思所想,找准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人才成长的结合点,在满足艺术人才成长的基础上,重视并实现思想政治理论的价值。

四、专业教师在培养德艺双馨艺术人才中的作用

中国戏曲学院特聘教授、戏曲文学系主任谢柏梁教授作了《发挥专业教师在培养德艺双馨艺术人才中的作用》的主题发言。他从艺术工作者应具备的“德艺双馨”的品质出发,阐释了德与艺、德与师、德与孝、德与国家民族的关系。通过戏曲名家梅兰芳、张学津等人的感人事迹,说明了立艺先要立德。艺术工作者唯有德艺双馨,才能使高尚的人品和高超的艺品相得益彰,受到群众发自内心的欢迎和喜爱。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杂志社副主编朱和作了《高校思想理论教育科研中的几个问题》的报告。他就教师开展科研,进行准确选题,明确栏目要求,提高论文质量等进行了阐述。此次会议还邀请了国内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方面的知名专家――清华大学学院副院长肖贵清教授作了题为《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的几个问题》的主题报告。报告高屋建瓴,从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入手,分析了思想政治课05方案的主要特点以及课程教材改革的情况,还分析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以及在改革中完善思政课教学体系的问题。肖教授特别对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这场学术报告对大家启发很大,对于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的提高将发挥重要指导作用。

全国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广西艺术学院党委书记邓军教授代表研究会作总结讲话,他指出本次研讨会主题好、组织好、平台好、效果好,达到了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目的。他还谈了对研究会今后工作的设想:

1.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方面

首先要找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和方向,着眼于机制建设;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能力和魅力,着眼于抓好队伍建设;寻找提高实效性的突破路径,着眼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抓好实践教学,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担当精神和创新精神,打造思政课的品牌和特色。

第3篇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专题教学模式;构建

思政课是巩固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n程。办好思政课、不断提高教育实效是高校专门思想政治教育机构的神圣职责,为此必须立足大学生思想实际,结合立德树人目标,围绕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运用学科前沿成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使高校思政课更加契合党的教育方针,更加贴近社会实际,进一步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

专题教学的内涵与特色

所谓专题教学,就是将教学内容分成若干具有代表性的知识专题,通过专题式讲授把主要教学内容贯通起来,要求学生自学以掌握教学内容,同时在教学中注意运用讨论式、案例式等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拓宽学生思路,提高教学实效。

1.教学内容的专题化。教材往往是对某一领域知识体系的全面、系统和权威的论述,各部分内容之间存在紧密的层层递进的联系,在教学中需要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由教师依次进行讲授,以保证学生学习和掌握。这是一种传统的讲授方式,多数课程必须采用这一方式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在面对学习能力不强的低年级学生时更应如此。但是,当学生成长到一定阶段,尤其是对于一些在知识系统性上要求并不是特别高的人文社科课程来说,把教学内容具体化为学生关注的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问题就更具吸引力和有效性,由此也导致了专题教学方法的出现。

2.教学方法的多元化。由于专题教学需要结合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疑难问题进行深入的讲解,需要师生在反复的讨论中进行,因此这一方法从本质上是一种讨论式教学,这也使得同样具有讨论式教学特征的案例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均可以融入其中,得到充分的运用。因此,专题教学并非单一的教学方法,而是一个多方法的综合体,凡是有利于深化对专题学习的方法都可以采用,尤其是目前较新的慕课(MOOCs)、微课、翻转课堂等都可以在专题教学中找到一席之地。

3.学习过程的自主化。在专题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是引导和启发学生学习,开阔他们的视野,促使他们思考,从而形成正确的认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知识则主要由学生在预习和课外阅读时完成,而且专题教学的学习过程一般要包括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两部分,不管在哪个阶段,学生的学习都是自主的,学生必须花较多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才能领会专题教学的内容,适应教师的节奏,才能进行良好的学习互动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4.考核方式的多样化。由于专题教学不以知识传授为唯一目的,而是注重知识、能力的统一。因此,在考核上也不同于传统的知识考核方式。总的来说,专题教学的考核往往是平时考核与学习结束考核的结合。也就是说学生学习的总评成绩是由两种考核成绩加权构成的,一般来说,各占一半是一个较合适的比例。

5.教学效果的直观化。采用专题教学往往可以收到明显的效果,表现在课堂上,由于讨论的经常性,使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跃,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度得到提高;教师为了适应专题教学内容深入的需要,也为了回答学生的提问,必然重视学术积累,教师的渊博学识更易引起学生尊重,从而增强教学说服力;学生通过深入实践,感悟加深,进一步提高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考核方式更能反映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体现他们的优势和努力,总体成绩也会有所提高。

构建高校思政课专题教学模式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存在不足,亟须改革提升。一是教学内容滞后于实践的发展。在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学内容偏重于教条式理论的灌输,但对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难以做到入情入理的解疑释惑,不但不能说服和引导学生,反而会使学生对政治课产生逆反心理。二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难以吸引学生。有的教师仍停留在把思政课作为一般的知识传授的认识水平上,忽略了政治教育功能,致使课堂讲授成了满堂灌的“填鸭”方式,成了教师单方面的“说教”,学生完全是被动地听与记,教学的活力大大减弱。三是中班、大班上课仍较普遍。尽管教育部一再要求压缩大班课堂的数量,尽可能中小班化,即使大课堂也要实行小班讨论,但是,70多人的中班课堂也使师生在课堂上对话交流的可能性大大减少,难以进行有效的师生沟通互动,无法引发学生的心理共鸣,使思政课的有效性大打折扣。百人以上的大班授课效果更不理想。四是教师水平难以说服学生。[1]许多思政课教师忙于上课,无暇从事科学研究,导致自己知识陈旧,有的教师一个教案用几年甚至十几年,对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缺乏自己的思考,以其昏昏当然难以使学生昭昭。

2.大学生面临的困惑增多,需要高校思政课在专题教学中积极回应。当前已是网络时代,大学生既对社会现实有着极高的关注度,同时又极易受到网上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如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等就很容易引起学生认同,从而误导学生。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围绕各门思政课涉及的重大热点、难点、疑点问题设置专题,提炼内容,并在教学中把相关问题摆出来,和学生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有针对性地加以解释说明,帮助学生全面正确认识这些问题,避免犯主观化、片面化、绝对化的错误。

3.高校思政课教师发展迫切需要专题化教学。要讲好思政课,关键靠教师,但是教师队伍的现状不容乐观,其面临的最突出困境是受学术水平制约职业发展空间狭窄。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专题教学是一个可行出路,专题教学能够引导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和研究专长,确定研究方向,形成研究优势,在某个专题上积累成果,成为专家,也会使其承担的专题在讲授时更有广度和深度,能够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解疑释惑,从而实现教学与科研的相互融合、促进,也可以使自己的职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4.现有高校思政课专题教学模式仍需要改进完善。目前,已有一些高校采用了专题教学模式,如北京联合大学学院2011年以来开展了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模式的探索,通过构建“课堂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考试考核体系”相统一的专题教学模式,[2]实现了全课程、全过程、全员的专题教学,教学效果明显改善,学院的教学科研综合实力得到大幅提升,这一方法也得到了领导、学生、同行的认可,并获批了教育部思政课教学方法“择优推广计划”培育项目,也入选了北京市思政课示范点。但是,专题教学还没有完全树立全方位、专题化的理念,往往侧重于某一方面或环节;在专题凝炼方面还缺乏权威论证,专题设计侧重点不一,限于教师的水平讲授效果也差异较大;在考试考核和社会实践方面也缺乏较一致的认识和做法。这种情况虽然是探索中必然出现的,但也表明这一改革还是初步的,亟待深化,也亟须加强理论上的研究。

高校思政课专题教学模式构建的基本思路

1.明确高校思政课专题教学的基本模式。高校思政课专题教学的基本模式应该包括如下要素:树立一个导向:问题导向;围绕一个中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育人实效;达到一个目标:传授知识、提高能力、坚定信仰有机统一;抓住两个重点:专题凝练及专题化教案撰写;着眼三个体系:课堂教学体系、社会实践体系、考试考核体系;实现五个结合:与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结合、与学生思想实际结合、与党和国家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结合、与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结合、与学科前沿结合;打牢三个基础: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学科平台。典型的高校思政课专题教学模式应该由这些因素所组成,但其特色可以在其中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体现出来。

2.把握高校思政课专题教学的工作重点。一是统一思想。目前,对专题教学不仅从领导层面有不同认识,就是普通教师也有抵触情绪,认为变动太大,工作量增加,能力难以达到,对此必须引导广大思政课教师充分研究讨论,认清专题教学的优势和改革的必然性,主动投身改革,提高教育教学实效。二是开展专题凝练。专题凝练是专题教学的重点,也是起点,只有专题凝练既体现教材内容,又融入学生疑惑,才能收到好的效果。而且专题凝练也是教育教师的过程,要引导广大教师参与这一工作,经过大家的充分讨论确定专题,使大家在教学中认同专题教学,积极主动地运用专题教学,有效化解一些教师尤其是部分老教师的抵触情绪。三是撰写专题教案。撰写教案是L饨萄У墓丶一环,是对专题设置的细化,也是专题教学规范化的必然要求。要鼓励引导教师都参与到教案撰写中来。教案撰写既要注重执行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又要充分体现专题教学的特点,体现“精要”“易懂”“前沿”“有效”四个原则。四是严格要求新晋教师。新教师在专题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他们刚刚走上思政课教学的岗位,单位如何要求对于他们如何在教学上发展至关重要。要对新教师明确专题教学的要求,并鼓励他们参与到专题教学改革中,由专题教学示范教师带动,督促他们完全采用专题教学方式,对于表现突出的要给予奖励,使新教师都逐步适应和习惯这一教学方式。随着新教师的成长和成为主力,专题教学也会逐步固化和深化。五是抓好科研和学科建设。科研和学科建设是专题教学的有力支撑,只有加强理论学科建设,提高广大思政课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才能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分析问题,才能使专题教学更有吸引力和说服力。

3.进一步拓展高校思政课专题教学的思路。高校思政课专题教学应该随着实践探索的开展,进一步拓宽思路。由于专题教学是一种从理念到行为、从内容到方法、从课内到课外、从教学到科研的全方位创新,因此在思政课专题教学改革创新中要把眼光集中到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高校都应立足自身实际,争取在整体推进专题教学的情况下,在某一方面取得突破,形成特色,为专题教学提供经验和借鉴。例如:北京联合大学借助于立项的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北京的实践研究”,在进行北京改革发展的基本理论、基本进程、基本经验研究的同时,注重成果应用,组织编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北京的实践研究(大学生读本)》,作为四门思政课的辅助教材,同时把大量案例融入教学之中,帮助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更好的“知北京、爱北京、荣北京”,成为一个有益的探索。相对而言,这样的创新还太少,全方位创新的格局还有待真正形成。

本文系北京联合大学2016年度教改项目“高校思政课专题教学研究”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化理论研究与教育宣传协同创新中心”的阶段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王海稳.论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3).

第4篇

【关键词】新媒体;思政教育;对策

在互联网不断普及的进程中,新媒体成为了人们青睐的新事物,信息资源网络化已逐步成为当前的发展趋势。微时代,新媒体成为大学生信息接收和思想表达的主要途径,每个人都具备自由的发言权和表现权利,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片面思想、恶劣性质事件不断传播与蔓延。由于大学生判断力和辨别力的不完备,多元化的新媒体环境很容易造成他们价值判断上的偏失与迷茫。出于猎奇心理,他们容易对新鲜的、刺激的事物产生认同,难以准确判断这些“新鲜”事物的本质,容易染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习气,产生抵触主流思想观念的逆反情绪,致使他们不能很好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而对其今后的成长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如何通过新媒体这个新平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放在一个新高度,创新思路,科学实施,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视域下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高校思政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运用的必要性

新媒体以其方便快捷、载体丰富、传播面积广、内容多元化等优势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既丰富了我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也不断成为各大高等院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主要载体,并且新媒体具备深受广大学生关注的独特优势,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新生力量。现阶段的互联网技术、多媒体应用技术等都比较成熟,而以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为主要载体的新媒体也不断被各行各业挖掘和利用,使得老师和学生们能够通过手机等即时工具获取信息,更有利于信息资源方面的交流和学习。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高校思政工作旨在通过多元化的活动形式帮助学生学会做人,树立正确的“三观”, 不断提高其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等,让他们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大学生自由开放,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这一点与新媒体的发展不谋而合,为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穿于整个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当代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依赖程度极高,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可以说无时无刻不与新媒体发生联系。据不完全统计,在互联网使用率上,大学生占到九成以上。QQ、微博、微信等社交新媒体的使用占据了大学生许多时间,他们对新媒体已经形成了依赖心理。而这也恰恰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机遇。如果我们能利用好新媒体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面对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思政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在新的教育环境下,思政工作者一定要敢于面对挑战,革新传统教育方式方法,在不断探索中寻求新的教育模式,适应社会新形势,促进思想工作有效开展。要学会适时扬长避短,充分挖掘并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巧妙规避其消极影响,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这个广阔的舞台上大放异彩,真正起到指引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积极作用。

二、新媒体时代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构建专业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团队

为了保证思政工作者更好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必要建立一支强大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团队,努力打造理想信念坚定、能力素质过硬、密切联系学生的高校团干部队伍,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全面推进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该团队的组建,首先要做好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质积累,具备过硬的信息素质和不断创新的能力,最好是长期工作在学生一线,很好地融入在校大学生当中,积累一定的学生工作经验;在实践行动控制能力方面主要表现为,能够对不同的研究活动规划和布置以及妥善处理学生日常交流活动的安排和管理,并能够为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给予一定的指导。

此外,还需要关注三个结合:一是学与用的结合,高校共青团组织作为学生工作一线部门,其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抓好学生思想引领工作;二是虚与实的结合,要把虚功实做,难事常做,抓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三是教与学的结合,打铁还需自身硬,在教学生之前,自己要先学好相关精神,坚持主动作为,成为让党放心、让青年放心的青年干部。

(二)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优势,优化社会舆论氛围

古语云:三人成虎,又有众口铄金之说,因此,社会舆论的影响力是有重大作用的。所以,高校在运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政工作的时候需要营造一个坚定的舆论宣传平台或者载体。在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不完全以课堂形式出现,可以改变以往单一的授课方式,通过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公共QQ或者博客等,通过开设专题专栏、组织重点文章等方式,以“传播者”和“接收者”双重身份与学生讨论,随时随地传播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为学生解疑释惑,提供更多帮助,给予更多关怀,以平等、互动的交流方式来完成思想政治教育。运用这些平台能够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获取正能量资讯和消息,为他们在思想方面或者生活方面给予一定的引导,帮助他们走上正确路线。这种平等对话的教育方式可消除大学生的逆反心理,更易于学生接受,使其主动性大大提高。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传递社会正能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加强思想理论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为抓手,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着力夯实思政课教育主渠道,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氛围,着力坚定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围绕学生,就必须做到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做学生的“知心人”,使思想政治工作有的放矢,做到实处;关照学生,要求高校思政工作者必须关心照顾好学生的生活和健康,为学生成长保驾互航,做学生的“守护神”,取得学生的信赖,只有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服务学生,就必须在学生成才过程中提供各种便利渠道,不仅通过课堂教学,还要通过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为学生搭建成才的平台,丰富学生阅历,做学生的“领路人”,使学生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高校思政工作者要认清新的形势、领会新的要求、探索新的方法,目的在于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在贯彻落实时应把握好“三个点”:一是契入点,以此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为契机,认真落实会议精神的学习、宣贯和实践等工作;二是着力点,结合学校实际,坚守主阵地,用好主渠道,以问题为导向,补齐短板,全面提升思政工作水平;三是创新点,在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基础上,贴近广大师生员工需求,紧跟新技术新应用,大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思政工作者要紧紧围绕当前的政治热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不断深入,对学生进行系统化和全面化的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今在思想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必须坚持以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我们应该对大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灌输,如果放弃了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相关科学理论和科学真理的灌输,其他的思想体系就会占据大学生的思想领地。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重点建设课程大力推进,确保在学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引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我们今后要继续抓好责任教育,把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融入到学生的个人理想追求中;积极探讨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用中国梦激扬青,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引领大学生自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总之,在跨入新媒体时代的今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既在于思政工作者对新媒体的把握与利用,又在于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辨别和理解能力。新媒体的出现是一把双刃剑,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不仅是挑战也有机遇,思政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所特有的优势和机遇,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培育当代大学生能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步入共筑中国梦的进程中,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⒖嘉南祝

[1]李萍.论大学思政教育改革现状分

析,2014.

[2]蔡春明.利用新兴媒体开展大学生

思政工作的案例分析,2015.

[3]李贞贞 魏红波,网络时代高校思政

教育新载体探究,2015.

[4]刘珍珍.微博时代下大学生思政教

育路径探索,2014.

[5]刘炜炜.现代网络视域下牵手育人

与大学生思政教育路径探析,2014.

[6]夏天.现代新闻传媒视阂下大学生

第5篇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思政课教学 供给侧改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云技术应用日益成熟的时代,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给教育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巨大冲击和能力挑战,对教育改革、教师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促使教育的观念、资源、模式、方法及效果等方面发生持续而深刻的变化,推进教师改变教育观念,提高信息素养,推进教师角色、课程模式、组织结构、管理方式等方面再调整、再构建、再创新。

在互联网微课平台日益广泛、智能手机等互联网终端全面融入学生生活的今天,学生大面积、长时间使用电脑、手机,其生活方式、学习习惯、价值观念无不被现代信息技术影响。思政课教师必须充分思量如何在网络环境中充分利用网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思政课变革,提高教学成效,这已成为现时期为师者必须客观分析,积极应对的重要课题[1]。

一、推进思政课教学实施现代教育技术供给侧改革的问题导向

尽管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但传统思政课教学在现有考核体制、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下变革甚微,许多教师仍然依靠教科书、黑板、粉笔传统方式进行教学,其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教学理念陈旧。教学上表现为重视课本资源,忽视网络资源等;重视教书,忽视育人;重视抓好考试,忽视品德养成;重视智力因素,忽视非智力因素。

2.教学资源单薄。当前的思政教学限于校际联系不密切,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大多借重课本、教学参考书等纸质媒体,而学生每天都浏览大量的社会新闻,广泛接触社会知识。基于师生知识吸纳途径的区别,教师的课堂教学往往只注重知识的掌握,不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和新知识的生成;只注重传授学科当前知识点,不注重学科知识内部及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关联;只注重课本知识的讲解,不注重社会新知识的解析。课堂内容局限于讲大道理、大人物、大场景,提问脱离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内容上缺乏新意。

3.教学方法单调。由于没有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先期介入,部分教师课堂教学局限于灌输课本知识,对教学课件缺乏必要的精挑细选和精细加工。不善于充分利用好学生喜欢上网的优点,不善于发现、放大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良好表现,对大多数学生喜欢上网而不喜欢听课的现象,或是漠视,或者以喊家长、批评、告诉班主任等简单方法处理,以致学生逆反心理较重,甚至产生对思政课教学的抵触情绪。

4.教学效果单一。传统思政课教学只需走好讲课―做笔记―写作业――学期考四步,学生课堂学习不需要深入思考,以致课堂低头率偏高,玩游戏偏多。同时,由于教师只注重教书,对贫困生、学困生,以及有心理问题、品德问题、学习习惯问题等学生引导少,关怀少,措施少,教学成效仅体现在作业和学期考试上,没有真正体现思政课的育人成效。

传统教学存在以上四个方面问题,影响教学效果,迟滞教学改革,说明其已不能满足信息时代教学的发展要求。

二、推进思政课教学实施现代教育技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策略

针对传统教学存在问题,思政课教师要通过提高认识,整合资源,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助推移动式学习、碎片式学习、游戏式学习等革命性学习方式的广泛使用,推进教学供给侧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体提升思政课教学成效。具体做法有:

1.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理念。应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容易突出以生为本的理念。我国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和翻译家夏D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曾言:“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生关系的协调直接影响教育的目的和效果,给学生以关怀,让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自己成为学生潜在品质的开发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引导者、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学生学习的引领者、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师通过使用互联网更易找到针对性的案例,注重教学生成,增加课堂互动。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图文并茂、声色合一的电教媒体更易集中学生注意力,满足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需要,增加教学兴奋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上网学习、主动学习、自主讨论,设计个性化的作业,促进课堂教学多姿多彩,丰富生动;在课后利用学生常用的QQ、电子邮件等信息技术与学生加强沟通和交流,答疑解惑。

2.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方法。当前课堂不再是唯一传授知识的场所,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搜索学习资源,解决学习难点,交流心得体会,利用游戏在玩中学习。信息技术实现了教与学资源的共享,让学生能够轻松自学;信息技术突破了空间的限制,利用虚拟环境,可以利用互联网社交技术,实现教师和学生一对一互动,促进师生及时交流思想、信息、感情,从而让学生获得心理与荣誉上的满足。可以通过移动科技,面向全体学生收集学习数据;通过云计算技术,对收集的学生数据进行归类处理,提出教与学变革更多更好的建议,进而突破传统教学在组织、资源和时空上局限,尽可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同时信息技术的虚拟可以实现对成果的检验,必将大大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趣味性、时效性。VR(虚拟现实)正在带来教育方法革命性变化,VR是当前最热门的科技领域之一,是下一代互联网入口。它一般是指利用计算机系统生成一个仿真的虚拟世界,然后通过接入设备让用户体现虚拟环境。理想的状态是人在虚拟世界中都能够拥有视觉、听觉、触觉、运用等“真实”的感知功能。现在VR的软硬件和带宽水平都已成熟,其技术已进入购物、游戏、电影和直播等领域,未来在教育等领域会有更广阔的应用。现在全球首款重88克,厚1.6厘米的眼镜形态的VR显示设备已在深圳高科技公司多哚研发成功,其V1的VR眼镜被《时代周刊》形容为VR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圣杯”[2]。学生在信息技术多感觉冲击下获取知识形式丰富多样,短时间内能够掌握大量学习内容,在愉快的交流中提高学习兴趣。

3.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学习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教与学的重心仅仅放在获取知识的层面,教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互联网技术、广播、电视、卫星通信越来越影响学生的学习,学生学习日趋数字化、信息化,游戏学习、移动学习将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形式,学生可以通过移动设备(和移动通信技术)由被动地接受转向主动地探究学习,随时随地学习一切需要的知识和能力。

4.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资源。目前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牛津、麻省理工学院等一些国外名校的公开课程已在国内一些视频网站上,受到许多学子追捧,堪比大片,部分课程的点击量超过了《百家讲坛》。由北大、清华等18所知名大学建设的首批20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已向社会公众开放并不断推出新内容。萨尔曼・可汗以“可汗学院”名义录制了1,600个视频,已被浏览了2,400万次,如今已成为YouTube上最受欢迎的公开课视频系列。可以说信息化社会,一“网”情深的“网课族”越来越庞大,“在家里就可以上耶鲁”已不再是传说,优质的教学资源正成为世界性的教学资源,被国内外学生广泛学习使用。

5.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效果。在课堂上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必然改变三百年来以印刷品为核心载体的教学现象,由于网络环境的支持,使课堂不再局限于一间教室、一座城市、一个国家,联通着的网络让教学资源无限扩大,老师使用交互式液晶触控一体机,学生使用交互式平板电脑,学生与计算机、网络开展“交互式”互动,这种互学习可以在同学与同学、同学与教师、同学与现场、同学与在线专家、同学与课件、同学与资源库等之间展开,影响着教学的环境、教学对象、教学手段和教学目标。计算机对学生探索给予及时验证和响应,学生学习更易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种多向、互动、自发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学习内容,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确定学习进度,那些因病或参加活动的学生不会落下功课,课堂的内容被永久保存,可供查阅和修正,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个性化教育,学生学习积极性更易被激发出来,学习成效会更加显著。

三、促进思政课教学实施现代教育技术供给侧改革的三方责任

1.强化教育主管部门投资与引导的责任。教育主管部门要支持科技公司发展高新信息技术并尽快应用到教育领域,组织建好思政课网站平台。可资借鉴的是可汗学院(Khan Academy)建设,该学院是由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创立的一家教育性非营利组织,通过在线图书馆收藏了3,500多部可汗老师的教学视频,向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免费的高品质教育,主旨在于利用网络影片进行免费授课,机构的使命是加快各年龄学生的学习速度。

2.强化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及提高师资信息化水平的责任。学校要加大数字化校园建设力度,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超前规划数字校园建设,为教师提供良好的信息环境。数字化校园要有足够的教育资源,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使用,要通过进行校与校之间的联合,构建共享教育资源库、创建网络学习平台及网络协作办公等,实现资源共享,丰富教学资源。

学校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VR技术、3D打印技术等从发明到应用只有1年左右时间,学校要强化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围绕办学目标和特色开展针对性校本培训,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使现代型、研究型教师的数量逐步增多,质量逐步提高,层次逐步提升。尤其要向教师不断灌输信息技术发展观,帮助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能和方法,提高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建立一支适应现代办学需要的教师队伍。

3.强化思政课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责任。在认识上,思政教师要强化教学信息技术意识,主动参加校内外教育技术相关理论知识讲座、教学软件设计大赛、多媒体技术培训与交流等,深刻感受到信息技术对教学带来的积极影响。

在技术上,思政课教师要把信息技术作为日常辅助教学和科研工作必要工具,要学会使用各种工具软件,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感氛围及问题情境,不断提高信息收集、处理和课程整合的能力。

在资源上,思政课教师要广泛使用《政治教学网》等专业性网站,寻获精良的思政教学资源,及时上传资料,支持思政课专业网站建设。要善于使用百度等社交网络、超星公开课、搜狐教育等大规模在线开放课堂、网络课堂,充分运用移动科技和云计算技术与设备,广泛搜集与思政课内容有关的材料,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校内教师要分工明确,建构思政课丰富的校内教学资源超市,选优选好最适合本地本校本班的教学内容,进一步扩大成更大范围的互联互通的思政教学资源网,实现思政课教学资源库的共建共享共提高。通过结合本地、本校、学生、学科实际,进行教学资源的深加工和精加工,让教学内容逻辑性更强,案例更有亲和力、更有吸引力、更有现实性。

在教学中,教师在利用校内课程教学资源的同时,宜利用智能手机和iPad等平板电脑形成高度个性化、可移动的多媒体界面,运用动画、声音、视频和图像等手段为学生提供全感官学习体验。要面向全市、全省甚至全国广泛吸取思政课教育上真正大家的教育经验和教学成果,逐步形成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风格,演绎出精彩的教育故事。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思政课教学供给侧改革的规避问题

1.管理失控。要重视学生上网不学习倾向。在思政课教学中要管理好学生,杜绝学生利用互联网聊天谈恋爱、购物、打游戏等情况发生。可以推广北京大学图书馆的“脱机自习”方法,劝导学生在存放手机后坚持无网自习,通过时间累积计算最终排名,促进不需互联网的情况下更加集中注意力,提高自习效率,提高网络环境下自育能力。

2.过分依赖。要重视忽略个性化教育倾向。教育信息化面临着建设的“高投”与教学的“低效”问题,解决此问题的有效对策是提高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效益和效率,坚持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适宜、适度和实效原则[3]。在广泛选用教与学资源的同时,宜注重选择和鉴别,互联网选用的教学资源质量不一,选用思政课网络资料时宜广泛对比,优中选优,对选用后的网络资源宜再提炼、精加工、巧运用。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需要为师者深入研究教育规律,有效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增强学习成效。

3.偏离主题。教师既要专注于对信息教学系统的设计、监控、研究和评价,更要注重教学信息的广选、优选及弃选。网络资源极为丰富,选用教学内容不能离开主题,要重视教学内容边缘化倾向,不宜选取内容生动但远离主题的案例,要充分而谨慎地利用互联网技术,在教学内容及方法等方面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需求,让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始终服务于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试水“全环境育人”.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报出版社出版,2016-9-2(第一版).

第6篇

1.1社会环境因素

从1995年教育部提出素质教育改革至今,素质教育在教育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部分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教学计划中就没有提到素质教育的内容,即使有也是微乎其微,不足道也,致使人才的培养和素质教育被人为的分割开来,在教育的过程中严重脱轨,教师没能清楚地意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使得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工作无法顺利进行。高校的教育组织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在执行工作中缺乏连贯性,与社会实际联系不紧密,重实践轻理论。在吸收党员时,也只是片面强调数量,忽视质量。使得对学生思政教育教学的开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1.2教师队伍建设落后

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落后,不能满足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形势的需求。主要有两方面:(1)由于到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师仍是跟随中专学校的升格而留在该校,教师自身的素质程度普遍偏低,对理论的把握不够深,缺乏对理论体系深刻理解,不能做到准确地诠释“马列主义”在我国的新的成果精髓,对于理论的作用和意义吃不透。(2)高职院校的教师仍然使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在课堂上给学生灌输知识,没有创新意识,课堂缺乏生气,只讲理论不讲实际,或者只是空谈理论。加上教师对于学生缺乏细致深入的了解,教育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于社会环境因素的变化对大学生的影响缺少研究分析,未能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到有的放矢。

1.3教师自身的职业疲惫

一般对于长期以来只从事一门课程的教学的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冷漠感,对于太有规律的教学、上班觉得无奈。这也很容易磨灭一个教师的积极性,使之对职业产生反抗情绪,导致消极心理,在教学过程中不太投入,无法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引导学生对思政教育的目的进行思考。此外教师个人的不良性格也易使其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在工作上则害怕接受挑战、安于现状,得过且过,责任感不强。还有就是,学校内部经常有不够完善的评价体系,极易造成教师内心的矛盾冲突。这些因素都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二、针对疲惫现象的改良措

2.1改革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兴趣

完善高职院校的教学制度,制定与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目标相一致的教育发展目标,为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个健康积极的环境,是很有必要的。高职院校学生由于基础较薄弱,对于理论并不太感兴趣,对思想政治教育课不够重视。这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调整素材的新颖性和教学方式,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联系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高职院校负责思想政治课的教师,上课多是采用专业性话语,使得学生难以理解教材,脱离实际生活。所以高职院校教育应由“以老师教学生听”为主转化为“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高自我的创造力和探索能力,在知识的海洋自由的翱翔。通过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实践,调动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2.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作为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如何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是现在的迫切需求。在实际工作中,专业课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比专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具有更大的优越性,专业课教师的队伍的人数多于专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在开展工作中具有优越条件,要充分发挥其潜力。专业课教师和学生之间在专业上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更容易交流。而专职教师则不如专业教师受到欢迎。高职思政教育教学想要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就必须认识到专业课教师的重要性,使他们具有对学生进行自觉教育的意识。不断加强自身的社会主义道德修养和政治理论学习,认真专研,提高教学水平。定时的对负责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进行培训、举办座谈会等进行相互交流学习,增强工作经验的学习,提高教师素质。改善教师队伍建设的不协调结构,采取奖励措施,对优秀教师进行表彰。

2.3加强教师积极性

高职院校通过开展一些列的活动来丰富教师的文化生活。丰富的文化生活可以极大地改善一个人情绪,使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增强他们的生活乐趣,进而对他们的心里产生积极的影响。学校可以与其他高职院校进行交流合作,对老师进行培训,甚至可以组织老师走访学习。以此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释放压力。校领导对教师进行精神激励(因为精神激励往往要比物质奖励更有效果),对与教师工作中取得的成就要及时的肯定、称赞、表扬,提升教师的荣誉感和成就感,通过和教师建立起有好的关系,在工作和生活中给以帮助,满足教师的需求。

三、结语

第7篇

1 问卷的统计与分析

1.1 学生对思政课重要性与作用的认识。高校思政课历来被教育部门和高校视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主要途径。但在学生的心目中,高校思政课的重要性是否得到承认,其教育作用能否得到认可呢?调查结果表明,科技学院绝大部分学生充分肯定了高校开设思政课的必要性,对于学院开设的思政课程,大部分学生表示感兴趣。调查统计数据显示,认为在高校开设思政课“非常有必要”和“有必要”的学生达到89.4%,认为“不太必要”和“没必要”的仅占10.6%。学生对于学院开设的思政课“非常感兴趣”和“感兴趣”的占71.7%,“不太感兴趣”和“反感”的共28.3%。对于思政课的作用,绝大部分学生肯定其教育作用,明确认可思政课对其发展的积极作用。认为思政课对今后发展“非常有帮助”和“有帮助”的学生达到81.3%,有16%的学生认为帮助不大,仅有2.7%的学生选择“没有帮助”。从对思政课重要性与作用的认识来看,学生对于思政课的肯定程度超出了我们的预想。

1.2 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的评价。①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的总体评价。高校思政课的德育作用主要通过具体的思政课教学来实现,作为独立学院以“三本”为主的学生,他们是否满意学院的思政课教学呢?调查显示,对于学院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总体印象,大部分学生表示满意。其中,表示“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学生共占57.2%,表示“较满意”的学生为33.8%,“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共占8.9%。问卷中假设:如果思政课是选修课,你认为同学选修的情况会如何?共有54%的同学选择“很少有学生会选修”和“学生基本不会选修”,只有46%的学生选择“绝大多数学生会选修”或“大部分学生会选修”。可见,虽然学生接受着学校的思政课教学,对于其教学效果也比较满意,但这种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更多是一种被动的、被迫的学习。②思政课教学中问题的评价。对于独立学院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同学们通过问卷表达了看法和意见。关于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有38.3%的学生认为是“教学方法的问题”或“教学手段的问题”,有20.1%的学生认为是“教学内容的问题”,有28.7%的同学认为是“社会环境的问题”,还有13%的选择其它。可见,教学方法和手段对于思政教学效果的影响颇大。

1.3 学生对思政课老师的评价。教师是思政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实施者,独立学院的学生对思政课教师有着怎样的评价和要求呢?对于部分思政课老师讲课缺乏吸引力,有54.5%学生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学方式陈旧、单一,难以激发学习兴趣”,有26.7%的学生认为是“语言表达缺乏感染力,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有10.1%的学生选择“教师的言谈举止、个性、修养等”,还有8.7%的学生认为是“理论功底欠缺,学科知识缺乏广度和深度”。可见,教学方式的陈旧单一是某些课堂缺乏吸引力的重要原因,而老师语言表达是否具有感染力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对于思政课教师需要具备的素质,学生重视“有人格魅力”的占23.1%,强调“学术造诣”的有16.5%,选择“有责任感”的16.3%,看重“有较强的教学能力”的占13.9%,更多学生(30.2%)希望教师具备上述综合素质。

1.4 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的建议与期望。对于改善思政课教学,独立学院的学生有着自己的思考和期待。调查显示,“除教师素质外,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亟待解决的是”,学生中有33.5%的选择“理论联系实际,解答当前的热点、难点”,26%的选择“加强社会实践环节”,23%的认为是“改革考试、评定成绩的方式”,17.6%的选择“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2 调查后的思考与对策

2.1 高校思政课的重要性和作用毋庸置疑,独立学院要继续努力做好思政课教学的工作。高校思政课肩负着用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国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政治鉴别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这样的教学目标不因高等院校层次的不同而异。在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中,思政课的教育作用不可替代。调查中我们发现,学院的绝大部分学生是充分认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性和作用的,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思政课的作用和功能没有达到学校和学生预期的水平。因此,全面地了解独立学院思政课的教学现状,发现和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激发师生教与学的热情,从多个途径谋求问题的改善与解决,继续努力做好思政课教学的工作,是独立学院必然的选择。

2.2 着力抓好思政课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提升独立学院思政课教学实效性。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当前思政课教学中学生反映最突出的问题来自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教学方式古板单一,很大程度上拉开了师生的距离,拉开了课程与生活的距离,极大的消减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内容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信息纽带,其选择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编写的思政课教材,教育部统编的思政课本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课程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内容过于面面俱到且重复严重。要激活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内在需要,整合和优化教学内容是我们必作的功课。首先,思政课教学内容在体现科学性的同时,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立足政治性。其次,思政课教学应反映当代的世情、国情和党情,教学内容要体现时代性。第三,思政课教学内容要切合独立学院学生特有的身心特点,突出针对性。新的时代,学生新的需求要求我们摒弃传统的旧式教学,创新思政课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我们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资源,把丰富的图文影像引入课堂,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在丰富立体的印象中获得知识的深刻理解。针对以往教师一言堂的问题,我们可采用多元互动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

第8篇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辅导员 实践困境 对策分析

用理论武装学生的思想,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是高校的首要政治任务,同时又是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点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这两个关键环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下简称思政教师)兼任辅导员制度,是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有效模式。

但这一模式在具体的实践中却面临困境。这种困境主要是指,由于多种原因的存在,使思政教师兼任辅导员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具体实践难以展开或难以取得实际效果。

一、思政教师兼任辅导员制度实践困境的成因分析

1.兼职辅导员的职权定位模糊,导致具体工作无从下手。

关于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工作职责等,《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周济部长2006年在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所作的《切实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的报告中已有明确要求。但是,关于兼职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工作权责,至今仍停留在一些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学术讨论层面,尽管大家的意见总体上趋向一致,但一直没有形成法规层面的、明确的、统一的文件规定,或各高校结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具体实施意见。

这种情况的存在导致了两方面的不良后果:一,思政教师没有“合法”的身份介入大学生的日常活动,开展课外的思想政治教育阻力重重。由于缺乏对兼职辅导员工作职权的明文规定,使得很多学生认为思政教师介入他们的日常活动是越俎代庖,并从心理上产生了某种反感。这种思想政治教育的受体――大学生产生的反感,导致教育和被教育双方很难形成发自内心的无缝对接,使思想政治教育难以水到渠成。同时,这种反感情绪导致的消极对待,甚至抵制行为,不仅削弱了思政教师开展兼职辅导员工作的权威性,使得兼职辅导员的工作难以取得预期成效,而且会由事及人,由人及物,进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产生反感和抵制情绪,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二,由于没有职权的明文规定,思政教师开展工作难以理直气壮。这是各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在兼职辅导员的具体实践中,没有规定兼职辅导员的职责和权限,使得思政教师开展工作难以“名正言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因此大为降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也大受影响。

2.没有形成一套专兼职辅导员有机结合的实践机制,双方各自为战,兼职辅导员处境尴尬。

从思政教师开始兼任辅导员到现在,绝大多数高校并没有形成一套专兼职辅导员有机结合的有效实践机制,即融双方之长处,形成优势互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通过学生管理工作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这是国家出台思政教师兼任辅导员制度的初衷。但在实际工作中,专兼职辅导员却是两条线、两张皮。专职辅导员依然是全面推进,各项工作亲力亲为,这样的结果是:一,各专职辅导员工作疲惫不堪,而且难以取得较好效果,同时,角色的神圣感也被疲惫不断吞噬,工作的激情和使命感逐渐丧失。二,兼职辅导员处境尴尬。由于专职辅导员的全面推进,导致兼职辅导员几乎没有机会独立介入学生的日常活动。思政教师的专业特长和个人优势,难以在学生的日常活动中得以发挥。同时,专职辅导员的全面介入,从另一个方面削弱了兼职辅导员的权威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更加艰难。因为,在学生心目中,辅导员才是对他们进行课外管理的合法和权威人员,在专职辅导员的衬托下,本就没有职权规定的兼职辅导员,其开展工作的身份的“合理和合法性”,更加遭受学生的质疑和抵制,使工作的进行雪上加霜。

二、健全思政教师兼任辅导员制度的对策分析

1.各院校结合从实际出发,出台相关文件,明确兼职辅导员的职权,疏通兼职辅导员工作的渠道。

关于兼职辅导员的职责,经过思政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的数年的讨论,今天基本上形成了一致意见,各院校可以立足实际,予以借鉴。兼职辅导员的职责,应侧重于三个层面:一,思想教育的深化。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总结以往辅导员制度的经验和教训,为防止兼任辅导员制度流于形式,考虑到思政课教师现有的教学任务、科研压力等,基于多数高校现有学生工作格局,兼任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宜界定在思想理论教育层面。同时,和班主任、专职辅导员、学生所在院系、党政学生工作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无缝对接。[1]如此,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学科优势和理论特长,注重课堂和课外的有机结合,从深层次解决思想问题,努力使学生用理论武装自己,并指导自己的实践。二,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政教师的优势所在。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特殊性,即思政课教学是知识传授与理想信仰的统一。思政课教学从更高的层面来讲,就是的信仰教育。思政课教学活动对思政教师来说是一种信仰活动。[2]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在传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改变人的内心世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接班人的重任。思政教师的职业特点在于,不仅是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而且必须认同这一伟大的事业。所以,思政教师作为兼职辅导员,本能地负有通过课上课下的有机结合,逐步培养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责任。三,心理健康教育。这里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指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当前社会当中存在的问题,不因当前社会存在的某些矛盾产生心理上的偏激或扭曲。当前社会的发展成就与矛盾并存,处在心理敏感期的大学生,对社会矛盾的关注要远远超过成就。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前社会的矛盾,是思政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思政教师作为兼职辅导员较专职辅导员的另一优势,所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理所当然地应成为思政兼职辅导员职责所在。

明确了思政教师兼任辅导员的职责,思政教师开展工作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但是,兼职辅导员工作的开展,贯穿于大学生日常活动的全部。而单纯作为教师,我们虽然应该关心学生,但如果不断介入学生的日常活动,则需要各院校赋予一定的“权力”,如此,则可名正言顺,引起学生的重视,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于兼职辅导员工作权限的问题,是实践思政教师兼任辅导员制度的关键问题。只有建立了负责制,才能为兼职辅导员开拓一块工作的平台,才能让思政教师找到自己耕耘的土地,才能使思政教师肩负的兼职辅导员的职责落实到实处。因此,各院校可以从实际出发,在考虑本校学生工作格局,以及专职辅导员分工的基础上,可以将学生社团活动、校园文化月活动、学生寝室文化活动、学生积极分子和党员的培训活动等一些思想文化类活动,交予兼职辅导员具体负责。同时,在学生的学期评优考核中,要体现思政兼职辅导员对学生日常思想政治表现评定。建立这样的负责制有以下几点好处:一,从责任角度更加明确了思政辅导员的工作方向,使思政兼职辅导员的职责容易落到实处。二,有责任就有动力,就可以调动思政兼职辅导员工作积极性。三,更容易发挥思政教师在专业和学识方面的特长,形成专兼职辅导员优势的互补。因此,只有明确规定了兼职辅导员的负责方向,才能使兼职辅导员工作的开展顺畅自如。

赋权就等于赋责。明确思政兼职辅导员的职责,确定思政兼职辅导员的负责方向,就清楚地界定了思政教师兼任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职权所在,这是保障思政教师兼任辅导员制度不流于形式的重要前提。

2.建立一套专兼职辅导员有机结合的实践机制,形成优势互补,更好地发挥兼职辅导员的特长。

首先,明确各自的分工,确立各自的主阵地。关于专职辅导员基本职责,现已有明确规定,那就是,以管理为主线,包括日常管理、评奖评优、违纪处理、课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等。至于兼职辅导员的职责,应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此点在上面已经有论述,在此不再展开。只有明确了各自的分工,才能抓住各自工作的重心,使学生工作的开展合理、有序。

其次,专兼职辅导员必须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并且在某些方面形成必要的交叉,真正做到优势互补,形成良性循环。兼职辅导员必须在日常的教学和活动中,通过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辅助专职辅导员做好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专职辅导员也必须从管理的角度出发,通过日常组织管理,为兼职辅导员工作的开展铺平道路。兼职辅导员在日常的学生活动中可以邀请专职辅导员一起进行;专职辅导员在学生的成绩评定等方面也可征求兼职辅导员的意见。双方只有相互配合、相互支持,进而形成一个稳定有效的实践机制,才能真正完成辅导员的职责,真正引领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对学生进行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指导、咨询与管理,实现学生的日常生活由自发向自觉、由经验向科学的转变。[3]

此外,为了保障思政教师兼任辅导员制度的有效实践,还必须对完善相关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由于思政教师在编制上属于教学系列人员。具有较为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实行思政教师兼任辅导员制度,必然会教师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思政教师的考核中,有必要将兼职辅导员的工作折合成一定的教学或科研量,以此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其有更大的热情去做好兼职辅导员的工作。

高校辅导员肩负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当前,大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决定的因素之一就是看我们能不能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这已经成为共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健全思政教师兼任辅导员制度,使其得以有效实践,对于各院校来说,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蒋占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兼任辅导员的几点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J].思想教育研究.2008,(9).

第9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思政课 教学实效性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资源,近些年得到了较快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思政课现状的分析、教学方法及课堂内容设计的探讨,找到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现状分析

(一)教师方面。

1.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

按照教育部要求,本专科思政课专任教师按不低于师生1:350-400的比例配备,但实际上在高职院校从事思政课教学的专任教师人数配比远远不够,由许多非专业兼职教师从事思政课教学,承担了大量的教学任务。这些兼职教师大多数是学校的行政工作人员或在读的研究生,所学也非思政专业,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同时高职院校对思政课专任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力度不够,专任教师外出开展社会实践和学习考察的机会相对较少,很难通过交流学习实践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2.教学方式单一、陈旧

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存在的问题,主要因为教师教学方法单一、陈旧。在课堂上,老师标配是一本教案、一本教材、一个PPT课件,灌输式教学,只顾自说自话,不顾学生反应,学生被动地听甚至完全不听,师生之间缺乏互动。这种课堂影响了大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不易达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二)学生方面。

1.高职学生生源多样化

按照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划,高职院校的生源由之前的普高生为主转变为中职生和普高生并重的局面,未来中职生将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

闹柿可纤担全国“统考统招”高考录取的普高生,大部分学生思想活跃,灵活好动,经过高考前的系统学习,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和学习方法,但自控能力较差,存在学习动力不足、目标意识不清等问题;通过“技能高考”录取的中职生在中职阶段有一定的技能基础,动手能力较强,但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存在着学习方法不当、自觉性较差等问题。

2.一些学生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居上

由于高职院校生源的特点,一些学生相对重实践、轻理论,对专业课学习、实践操作比较感兴趣,认为这对他们未来就业能起到决定作用;而思政课,他们认为尽是理论的东西,这对未来发展就业起不到多少作用。

另外,高职院校学生主体来自农村和小城镇,父母职业以务农、外出务工居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家庭负担较重,经济状况不理想,甚至需要靠借贷和勤工助学解决部分学费问题。对他们来说,解决生存、就业问题是他们关心的重点,因而对偏重理论的思政课不感兴趣。

(三)课程方面。

1.课程内容的重复性、滞后性

思政课教学内容的重复性与滞后性弱化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重复性的表现为大学思想政治课与中学政治课有近1/4的课程内容简单重复。滞后性表现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疏离学生的思想与生活实际。

2.课程设置“偷工减料”

在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的实习实践是极重要的教学环节,一些学院都会优先安排和满足自己的专业课和教学实践课,从而减少思政课课时总量,严重者课时量减少三分之一;或者把思政课都安排在晚上教学而不是正常的白天教学时段;或者不按要求在规定的学期安排课程,比如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安排到第三甚至第四学期上,这均与课程内容设置不相符。

从老师到学生再到课程本身,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要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必须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改革。

二、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的探索

(一)改进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性。

教师要主动改变传统的、陈旧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把模拟教学、主题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前是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精心设计课堂内容,以90分钟的两学时课程为例,总体思想是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学习,可以把教学内容分为几大块:前10分钟,学生自主交流平台分享所见所闻所感;中间60分钟,主要是知识讲授时间,以案例分析、主题讨论、模拟教学等方式展开;最后20分钟,观看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视频或纪录片,对课程内容进行回顾与总结。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是教学的中心,这样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自然会主动参与课程的学习,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也会不断提高。

(二)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

实践教学一直是高职院校思政课的软肋。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虽然安排一定的学时进行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但其教学内容基本由任课教师自主安排,学校层面没有统一制定教学文件,实践教学任务模糊,没有被很好地执行落实。

实践教学包括课堂实践、校内实践、校外实践三种方式。课堂实践是以课堂为主阵地开展实践活动,如模拟表演、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校内实践是以校园作为实践的主阵地开展实践活动,如文明就餐“光盘行动”、五四青年节主题活动等。校外实践是以校外为实践的主阵地开展实践活动,如“三下乡”、实践活动、社会调查等。

课堂实践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精心设计与专业结合的课堂实践教学。任课教师应根据不同专业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尽量选用贴近学生所学专业的教学素材和喜欢的形式进行实践教学。以播音主持专业为例,根据学生的表达与表演能力特点,设置演讲比赛或朗诵经典比赛等。

校内实践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依托社团活动或主题党团日活动开展。任课老师可以充分利用青年节、建党节、国庆节等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唱响主旋律。

校外实践与社会服务活动相结合,利用寒暑假、节假日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开展社会服务活动。例如志愿服务进社区、义务支教活动、关爱留守儿童等。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并形成知识体系,在实践中形成正确信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质。

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改善和提升教学方法,才能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首先,思政课教师必须要有坚定的马列主义信仰,要认真钻研马列主义的相关知识,强化自己的理论功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才能深入浅出地开展教学。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探讨并采用更贴合高职院校学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进一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其次,学校要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的培育培训,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3-2017年)》要求,通过全员培训、骨干研修、在职攻读学位、国内考察、国外研修等方式,思政课教师得到培养与提升。

通过思政课教师自己主动学习和校内外系统的培育培训,整个师资队伍增强了,课程的实效性也会随之提高。

(四)改革考核方式,建立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考核方式多是随堂考查,成绩评定由30%平时成绩(出勤率)+70%期末考试成绩(开卷考试成绩或结业论文成绩)。

为发挥考核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应该建立一套综合考核评价体系。除了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外,还要考查实践活动成绩,并且加大平时成绩和实践活动成绩的比重,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践活动成绩(30%)主要体现在考核学生是否积极参与了实践教学活动,在其中发挥了什么作用,从中学到了什么东西;平时成绩(30%)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与活动效益,包括课堂讨论、作业、出勤等;期末考试成绩(40%)主要体现在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避免死记硬背,提倡学以致用,能够应用基本理论解释、说明问题。通过综合考核,促进学生做到知行统一。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改革,有效地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突出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增长才干,“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勇于创新,锐意进取,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周山东.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创新[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5).

[2]李丽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多样性研究[J].科教文汇,2015(9).

[3]王梅平,姜彦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0(1).

[4]郑兰兰.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教改理论,2016(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