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10 10:38:3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全面提高综合素质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第1篇

关键词: 学困生 素质教育 自信心 创造性思维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对于农村学生来说,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认真持续地听课,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仅仅是简单的模仿、识记;上课时,学习思维迟缓,跟不上,产生厌学情绪;平时学习中对于基础知识掌握欠佳,做题时,缺乏条理和依据,造成解题思路的“乱”和“怪”;心理压力较大,不敢去请教老师与同学,怕被人讥笑,日积月累,觉得数学难学,成为“学困生”。总之,是因为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差,动手能力不强,没有自信心,更谈不上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要想提高“学困生”的整体素质,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对于“学困生”进行素质教育,首要任务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育他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高素质的人。教育他们做一个守法公民,帮助他们明辨是非,同时要求他们“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从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培养他们成为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

“学困生”之所以学困,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奋斗目标,没有学习动力,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因此,要在学生中以比尔盖茨、张海迪、徐虎为榜样,谈理想,讲信念,使他们胸怀崇高理想,树立远大目标。

二、要耐心细致地疏导,增强学生的信心

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是正确的,也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实现所追求的那个正确目标。[1]学习困难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既有困难又有潜能,因此要转变观念,正确地对待“学困生”,认真分析他们学习困难的原因,有意识地偏爱“学困生”,允许学生数学学习上的反复,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并创造条件,让“学困生”体验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情感。“学困生”在过去的学习中受到鼓励相当少,因此要积极创造条件,充分鼓励肯定他们的进步,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让他们觉得自己能学好数学,克服“用自己的思维和认知来代替学生的思维和认知”的倾向,树立起“要教就要使学生掌握”的观念,纠正过去“教的好不好不是教师的责任,至于学的好不好则是学生的责任”的观点,多从自己教学方面寻找提高教学质量的因素。

三、激发学习兴趣,变厌学为乐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痛苦的学习,是没有效率的学习。许多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一提到学习就头疼,一提到学习就产生畏难情绪,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学习不感兴趣。要培养学习兴趣,可以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调动学生各种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进行直观教学,让学生寓学于乐,可以从最简单的操作实验开始,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习兴趣,开创学生主动学习的局面。

数学“学困生”由于在学习中屡遭失败,使他们的心灵上受到严重的“创伤”,有的学生自己认为他不是“学数学的料”,甚至失去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勇气,要克服这种心灵深处的“创痛”,最好是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也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做到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

(1)低起点。由于学生基础较差,因此教学的起点必须低,整体上以加强数的计算为起点,将原有的内容降低到学生的起点上,然后进行正常的教学。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低起点”的方法。

以课本教材中较容易接受的知识引入作为起点,如“正数与负数”、“直角三角形”的内容,按教材中的引入法为起点。[2]

以所教内容的最基本、最本质的东西作为教学的起点,如在“同类项”教学中,将原教材概念,分成两个步骤进行教学:先讨论“所含的字母”完全相同,再研究相同的字母的指数相同,找到相同点,便于学生掌握这一知识。

从学生所掌握、所了解的知识、例子作为起点,通过新旧知识的异同点类比进行教学。“解析式”可以与“解方程”进行类比,“分式”可以通过“分数”、“相似形”可以通过“全等形”进行类比教学。

(2)多归纳。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给予学生多归纳、总结,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条理性。在“无理方程”的教学中,归纳出解法:去分母法;换元法。对于换元法归纳出两种常用方法:完全平方型;倒数型。又如在“三线八角”教学中,由于图形较复杂,学生不易找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可以总结出同位角找字母“F”,内错角找字母“Z”,同旁内角找字母“U”。只有不断地总结学习,才有创新和发展。

(3)勤练习。由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意注意时间较短,因此,单调不变的教学模式易于使其注意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分散。教学中将每节课分成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让目标、提问、联系、学生小结、教师归纳等形式交替出现,这样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事实证明:课堂活动形式多了,学生中思想开小差、做小动作、讲闲话等现象就大大减少了。

(4)快反馈。学习困难的学生由于长期以来受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数学学习往往需要多次反复。这里的“多次反复”就是“多次反馈”。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试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中、反复练习,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手段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同时还要根据反馈得到的信息,及时调整目标要求、教学进度和教学手段。由于及时反馈,避免了课后大面积补课,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可把学生取得的进步变成有形的事实,使之受到激励,乐于接受下一次学习,又可以通过信息的反馈进一步校正或强化。

四、加强合作,变个人努力为团队精神

“学困生”由于成绩差,总觉得低人一等,他们不愿与人交往,不愿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向别人袒露,于是就会出现闭锁心理。因此我们要讲清合作的原理,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共同研究、讨论问题,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在活动课上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一个小组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计划拟订、探究研讨,共同克服困难,完成活动任务。组织课外学习小组,课外作业小组合作完成。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办数学手抄报,培养他们的分工协作能力。

教学――这是交往的特殊变体,教学是有知识经验的人与获得这些经验的人之间的交往。[3]一位名人说得好:“一个苹果换一个苹果,手里还是一个苹果;一种思想换一种思想,脑子里就会有两种思想。”在排座位时,让优秀学生和学困生搭配同桌,便于课堂上“兵”教“兵”,也便于课后“一帮一”,这也让他们真正体会、明白了“比、学、赶、帮、超”五个字的新内涵。比,不但比知识,还要比速度质量。要同别人比,也要和自己的昨天比,更重要的是比做人。学,要有方法,有目的地学。赶,要向着自己的目标赶,去努力奋斗,从哪儿倒下就得从哪儿爬起来。帮,就是互相帮助,你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自己也在不断进步。超,就是超越别人,超越自己。

五、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变呆板的学习为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发明或发现一种新的反应方式。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爱迪生发明白炽灯泡,都是通过创造性思维实现的。[4]数学学困生一般不愿意自己动脑筋,一切知识总是老是硬性“灌输”,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抓住青少年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这一特点,运用创造原理,引导学生遇到问题如何观察、分析、思考和训练,创造成功的体验,采用了“问、想、做、评”的创造思考教学模式。

(1)问:就是问题,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尝试新的解题方法。

(2)想:就是“思考”,鼓励学生思考、想象,并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3)做:就是“活动”,运用各种活动方式,让学生从“做”中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教学方式,如让学生看书自习、动手操作、洞眼观察、动脑思考、动谈,让他们亲身感悟知识的变化过程,从而让学生将思维过程展现出来。

(4)评:就是“评价”,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及时予以鼓励、表扬,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看到自己又进行创新、创造的能力,增强创造的自信心和决心。

总之,任何事物都是处于运动、变化之中,“学困生”只是相对的,充分运用数学心理原理来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特别的关心,课后加强个别辅导,扶正他们已“扭曲”的心理,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数学,让每一个学生的心中都有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

[1]姜菊.好奇心,自信心,自尊心[J].教师教育,2004,(3):19.

[2]郭成,陈红.试论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1999,(9):48-52.

第2篇

【关键词】学校管理 养成教育 综合素质 提高 做法

1.从规范学生的作业书写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1 先从学生写字的姿势抓起,要求从刚入学的一年级做起,学生必须做到“三个一”(即看——眼距书一尺;坐——胸距桌一拳;写——手距笔尖一寸),为了使这项工作落到实处。每周都由值周领导、德育少队和学生会三路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班级考核之中。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已初见成效。学生的看、坐、写姿势方面已基本矫正,达到预期目的。

1.2 首先,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字的规范训练,对学生笔画不到位的一定要及时纠正;其次,任写字课的教师,必须按大纲要求,认真备课,严格教学过程,绝不允许把写字课上成语文课;其三,语文教研组与少先大队队配合,定期展览学生作品,主要以手抄报、铅笔字、钢笔字比赛等形式来激发学生写规范字的兴趣,从而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1.3 提倡学生作业一步到位,禁止学生用涂改液、透明胶、刀片等工具改错。要求学生做作业必须做到“三到”(即眼到、心到、手到),力争一次做对、做好。这些做法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但从长远利益考虑,不失一项极富教育意义的举措。

1.4 将上述内容作为对学生综合素质考核的重要内容,写入《学生素质报告单》中,目的是激励学生从小养成一个认真做作业的良好习惯。

本项工作开展至今,通过班级、年级组、学校等多次作业评比、展览活动,学生做好作业的兴趣增加了,坐姿、写姿正确了,字也写的规范了,作业的准确率提高了,好作业的数量增多了。

2.从抓班风、学风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是学校学生管理整体工作中的核心内容,也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标志。如何在素质教育实践过程中,抓好上述两项工作,是每所学校都必须研究的课题。通过几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认为,要做好上述工作,必须在班风、学风养成上下硬功夫,良好的学风与健康的班风犹如推进德育工作的两个轮子:一个是教育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基础学科技能之轮;一个是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与精神品质的思想教育之轮,二者缺一不可,只有在同时转动中,才能顺利、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我校的具体做法是:

2.1 建立良好的班风,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班级工作质量的高低,是德育工作的具体反映,而班风是班集体的风格和个性表现,是班集体共同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行为特点的有机结合,是一种催人奋发向上的心理环境,它本身就是强大的集体舆论。但良好班风的形成,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班主任正确引导和全体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为此,(1)每学期开学要求班主任必须向学生逐条解释《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内容,使学生从小初步树立是非观,通过墙报、手抄报、写日记等手段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2)严细工作过程,严格要求学生,在管理工作中对班级内发生的每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都认真对待,对学生行为不规范的细小地方,都要耐心细致的讲解。当然,严格要求学生并不是板起面孔进行批评说教,而是在批评中肯定,以此来促进学生克服不良习惯。此外,良好班风的形成还要从点滴事情做起,在学生的潜意识中形成一种严以律己的思想观念,从而为良好学风的形成奠定了信念基础。(3)评比竞争,争做班集体之最。苏槛姆-林斯基说过:“你给自己的学生提出一条禁律,就应当同酬提出十条鼓励——鼓励他们从事积极的活动。”所以,良好学风的建立.还应多方面、多渠道地开展竞赛活动来得以实现。青少年荣誉感强,单从学校整体奖励,远远不够。因此,学校鼓励各年级、各班以各种形式创设竞赛环境,展开各种竞赛活动。如:体育竞赛、演讲赛,作业展览等活动,激发学生荣誉感,使学生学有榜样,追有目标。此外,年级、班还制定了班级学生成绩奖励制度、班级综合评比制度、班规、学生每周行为规范统计表等。这些做法大大凋动了学生各方面积极性,行为规范的学生多了;不规范的学生少了,厌学现象明显减少了,毕业班的绝大多数学生主动延长在校学习时间,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2.2 注重班干部的选拔与培养,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班级是学校的重要组成组成部分,要把一个班级建设成团结向上、行为规范、努力学习、具有良好学风的集体,光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一个坚强的核心,这个核心就是一批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的得力班干部,他们就是带动全班同学,向着班风正、学风浓、成绩佳、习惯好的方向奋进的“火车头”。也是贯彻执行学校和班主任意图的桥梁纽带。为此,学校倡导各班在选拔班干部时,坚持“一看、二听,三观察”的原则。一看,是看他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表现,从中找出干部苗子;二听,听取各任课老师及大部分同学的意见,从中选才;三观察,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法观察学生工作能力的强弱、品行的优劣、态度的真伪。严格的选拔,再加上班主任的精心指点,加快了班干部的成长速度。我们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班干部的能力威信,在班风建设中有很重要的位置。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全班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榜样。对此,学校要求班主任要为班干部树立威信,热情帮助,并大胆使用,加强引导,敢于放手,永做后盾。这项工作开展至今,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一些班干部平时对自身要求很严,在同学中威信很高,在他们的影响下,一些品行不良、学风不正的学生有明显进步,绝大多数班级的班干部都能独立主持主题班队会,并有自行设计班队会内容的能力。今年学校又将班干部的选拔工作纳入一类班级综合考评的一项内容。

2.3 改革旧的班队会模式,促进行为规范的养成。

利用班队会渗透班风、学风的培养,这是我校一条重要的管理思路。以前的班队会课大多都是批评会,先让有错误的学生做检查,然后是教师批、再学生批,这样做的结果,学生情绪受到了强烈刺激,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往往会造成学生学习情绪低落,导致学生在学习上不思进取,在品行上走向极端。为了此现象不在我校再发生,让学生健康和谐发展,我校要求全体班主任必须更新观念,彻底抛弃陈旧的工作方法,根据学生年龄及心理特点,尽量放手让学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班会中以“爱”为原则,以渗透班风、学风的培养为核心,并使主题班队会系列化,如学习交流“我的日常行为是否规范”、“我是怎样学习的”、“书是我的朋友”等,让学生自己主持,自己谈感想,并让日常行为规范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现身说法,把良好日常行为习惯的做法及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传授给大家,互相取长补短。对好的主题班队会,在全校进行示范,推广,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年级之间、班与班之间互相学习,互相激励,学生正是在这种氛围中规范行为,从而把班风、学风的培养引向健康、和谐的方向。

2.4 探索“实践+参与”的德育模式,培养学生的良好劳动习惯。

在抓班风,促学风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注意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几年的探索,我校提出了“实践+参与”的德育模式:它的实质就是指在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创造动手参与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到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喜悦。俗话说,“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实践出真知”。这项工作,我们选择的突破口是日常的劳动卫生管理,之所以这样选择,目的是利于行为不规范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尽快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我们提出的口号是:“人人有区块,人人都劳动,人人爱劳动”。具体做法是:

(1)细化卫生区,从小培养学生爱劳动爱劳动的良好习惯。我校的校园比较大,班级大,学生人数多,要保持每天卫生清洁,难度较大,尤其是一些卫生死角更不能保证清浩。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细划卫生区,先由德育少队将卫生区划分给年级组,再由年级组将区块化分给各班,再将各班级卫生落实到具体的人,并且制定每周五下午两节课后为“劳动日”要求全体教职工与学生一齐参加劳动,教师的办公室卫生不准学生搞,这样做既体现了教师的表率作用,又提高了劳动的效率和质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真正意义上感受到爱护校园、热爱劳动的光荣责任感。这项工作开展至今,校园内的卫生质量明显提高,关心爱护自己卫生区域的学生多了,乱扔脏东西的现象少了,楼厅、楼梯、教室清洁明亮多了,乱涂乱画的现象没有了。

(2)倡导劳技课,尽量给学生创造条件,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劳技课是向学生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的主要课程,是贳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新人的重要途径,也是逐步消灭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差别的必要措施。它的目的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热爱家乡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生产劳动的基本技能,具有生活自理能力和从事简单劳动的能力。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对劳动工具熟练掌握,要求教师进行实地教学,培养学生实地动手能力,使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再加上年级组组织劳动小组实地种植,增强了同学们热爱劳动的意识,达到了培养同学们良好劳动习惯的目的。

3.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

由于社会、家庭、学校及学生自身等因素,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这些年来,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采取积极措施有效预防和矫正儿童心理问题,已成为我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3.1 开设心理健康课,教给学生正确认识各种心理现象,学会自我调节的方法。在课程设置上,配备了专职教师,每周一节课,教给学生一些心理常识,及多种心理自护方法。并结合学生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所出现的种种异常心理,教师与学生促膝谈心,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样的课,没有作业,没有负担,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颇受学生欢迎,收效也是相当明显的。

3.2 定时、定期举办心理讲座。学生心理各异,但也有共性,这些共性的心理由学生共同的学习、生活、教育环境等因素所造成,如挫折心理、考试心理、性心理、逆反心理、妒忌心理等,学校德育处大致了解和掌握了学生的这些共性心理后,由专职老师对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特征的学生进行了定时、定期的心理讲座。

如:在我们的调查中。4~6年级的不少学生考前睡不好觉,甚至一听就紧张,某些平时成绩不错的学生一到考试就慌了手脚,根本发挥不了自己应有的水平,这就是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焦虑,为了消除这一现象,我们又教给了学生一种“自陈量表法”,使学生对考试焦虑程度、考试焦虑原因、平时心理动态等进行自我检查,自我分析,并结合实例给学生讲考试焦虑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用讲解和训练的方式克服考试心理焦虑,并辅以必要的应考心理指导,效果明显。

3.3 把心理教育纳入班级管理工作的一项考核内容。管理的角度来说,加强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我校在每学年的工作计划中,都将学生心理教育纳入班级管理工作之中,并在学期末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具体步骤是:①向学生问卷调查;②通过任课教师了解学生心态;③与学生座谈;④整体分析学生情况对各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在校心理适应测试”、“学习态度与方式测试”、“学习动机测试”等各个项目,让学生以选择判断的方式回答,最后统计得分。德育处负责向任课教师了解较特殊的学生心理状况,再将学生按其学习成绩的不同分成几组进行不同问题的座谈,并将收集到的情况统计起来,把结果与班级平时管理相对照,做出较为客观的评析总结。事实证明,学生心理教育成绩显著的班级,其各方面的管理、教育成绩都较为优秀。

4.重视教育环境的优化,促进学生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个好的教育环境,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既是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也是完成各项德育目标的保证,更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在这项工作中我校具体的做法是:

4.1 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

①定期开办家长学校;②在授课中,要求授课老师必须以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授课,促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使各方面教育都具有针对性,从而引导家长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进行正确的培养;③给各位家长配发素质教育资料,使其能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的言行素质;④要求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以良好的形象,引导学生规范自身行为。通过我们的努力工作,每学期都有近千人次的家长得到系统的学习,家长学校家长到位率达98%以上,这些做法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2 提高校内德育队伍的素质。

目前,我校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队伍人数的50%左右,学历达标率较高,但部分教师教育思想匮乏,观念陈旧,协作意识不够,言行规范程度不高,管理意识不强。这些均制约或影响学校德育工作目标的实现。如何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德育队伍,是摆在我校整体工作面前的一件大事,对此,我校的具体做法是:

(1)加大师德管理力度,确定标准,严细考核。要求全体教师必须做到“七不准”,即不准因家长地位高低等因素取舍学生教育的标准;不准以任何理由有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发生;讲究仪表,不准着不得体的衣帽;不准在校园公共场所抽烟;不准随意摆放自行车;不准搬弄是非,恶语伤人;不准因任何理由致使学科成绩大幅度下降的事情发生。在学校整体管理工作中,要坚决树立全面育人观与课堂教学效益观相和谐的育人思想,努力处理好文化课三率达标与重视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关系。

(2)要求班主任、辅导员要在班队学生管理工作中,牢固树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管理思想,即班级管理要以追求学生和谐发展和优异学业成绩为核心,立足于抓习惯养成,抓班风学风的培养两个基本点,努力实现三个观念的转变,倡导两个坚持。“三个转变”为由抓行为规范,向规范和学业成绩同抓转变,由抓言行向重视心育领域转变,由抓群体管理向注重个体教育效果的实现转变。“两个坚持”是坚持倡导勤跟严管与放手自主相结合的班主任基本工作方法;坚持倡导“四严”工作方法。(严格要求,严格自律,严肃态度,严密组织)

(3)要求全体教师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树立素质教育思想,提高对行为意义的认识,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氛围,齐心协力,共同做好德育工作,根据学校构建的德育目标系统,将目标层层分解,层层落实。

第3篇

关键词:造价从业人员,素质,培养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and the need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conomy, China's cost management mode has a direct intervention by the government of the mandatory management way to guiding the indirect management, mainly macro management mode, highway cost from personnel team also growing.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number of the, cost employees "quality" of the more prominent problems, such as the ability to continue education is reduced, and the editing perfunctory, theory and practice ability and consciousness is not strong, from management is not standard, a direct impact on the highway cost itself and cost the image of the employees, and also reduces the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for the quality of the service. Therefore, cost from personnel training quality has become the cost management of new critical issue.

Keywords: cost professionals, quality, develop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在当前这个新形势下,如何全面提高公路造价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发展服务是我们研究的课题之一,我从以下五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观点,仅供参考。

一、造价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造价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包括:专业能力强,知识面广,知识层次高,具有钻研和获取知识能力,遵纪守法,具有专业前瞻性和创新思维等。造价从业人员素质的培养,应从管理部门、所在单位及个人等几方的角度去把握。因此造价从业人员素质的培养,具体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培养专业素质和执业素养

作为从事公路造价的从业人员,不仅要熟知各类公路工程设计、施工、结构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公路工程经济方面的专业知识。此外,还应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了解各种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必须是要既懂技术、又懂经济,同时具备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要经常学习、研究国家有关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领悟其中的精神实质,不断提高自身执业素养,在工作中坚持公正、合理的原则,不偏不倚、才能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准确地反映工程造价的合理水平。

2、围绕素质目标,制定专门的素质培养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2.1培养计划应有针对性、实用性。可以在每年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和内容,由自治区级各盟市公路造价管理部门统一实施,其中内容应体现编审能力的深度和其他知识的广度。

2.2培养计划应体现阶段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应分阶段有步骤循序渐进。对造价从业人员的情况建立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制定出阶段性的培养计划,同时要重视各个阶段的衔接。

2.3培养计划应体现即时性。即时性是指培养计划的内容应是当前对造价人员最具现实性的培养内容,应是目前最为实用和必需的内容,以期达到与时俱进。如我区公路定额站就针对新定额的和修订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培训工作,达到了预期效果。即时性不仅代表目前,还是承前启后的重要链接,因而应是素质培养计划中的重要一环。

2.4培养计划应体现超前性、前瞻性。当前世界从业环境已经走向国际化。在我国,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咨询业保护期已逼至的情况下,造价从业人员的素质,也应随之国际化。因而,培养造价从业人员的超前意识、前瞻能力,在企业和人才的竞争中获得优势,有利于从容应对未来。

3、引入人力资源的概念,创新人才管理的方法

3.1用人力资源理念管理造价从业人员。造价从业人员属于智力型技术型人员,从事的是脑力劳动,不同于一般的员工,在管理上纳入技术群体作为企业的人力资源,列入加以管理。以岗位促培养,为技术人员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以项目促培养,让人才承担重点大型项目,促进人才快速锻炼成长;以深造、进修机会促成长,促进造价从业人员视野更广更深,从而脱颖而出。

3.2引入竞争概念,创新人才激励机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国内众多企业的重组改制,也使造价从业人员的从业环境发生急剧的变化。企业竞争导致对人才的渴求,人才的渴求导致人才的流动,人才的流动导致了竞争的产生。

3.3改革创新收益分配制度,促进人才成长。鼓励企事业单位对特殊人才采取特殊的分配方法,体现一流人才、一流的贡献、一流的待遇。要打破分配制度的固有模式,实行收益分配制度创新,并将人才、业绩与收入待遇挂起钩来,使造价从业人员自觉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专业从业能力,快速成长,适应企事业内部管理变革的需要。

第4篇

一、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全面性协调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从教育功能看,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的始终应该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仅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它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诚的感情,那是最根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鲜明的辨别力”。可见,学校的任务既是教学生懂事、做事,更是教学生做人。从教育实践看,传统教学只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只注重“智力”的开发,忽视了道德价值的教育;只注重解题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对生活与社会的体验性学习;只注重学科知识自身的逻辑,忽视了知识发生的人文背景及知识对人生的价值与意义的启示。科学与人文并重,育才与育人相结合,才能扭转教育的偏差。

二、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辩证性协调

教育规划纲要强调,必须坚持“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处理好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辩证关系,对于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坚持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辩证性协调,必须坚持学科课程为主、综合实践活动为辅的原则。学科课程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其突出优点在于具有传播知识的系统性、高效性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快捷性。综合实践活动是对学科课程的补充和扩展。学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来补充学科课程的不足,扩展学生的见闻,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满足学生个人爱好和兴趣方面的需要。

三、学校施教与家庭辅教的联动性协调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完善中小学校管理制度,必须“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引导社区和有关专业人士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因此,必须实现学校施教与家庭辅教的联动性协调,形成一股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首先是教育观念的联动性协调。目前,许多家长的观念还没有转变,送孩子上学依然是为了“考高分”。这种观念成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制约因素。因此,只有促进家长更新观念,高度理解和拥护学校的培养目标,才能使学校的教育改革获得更多支持。其次是教育角色的联动性协调。教育规划纲要倡导家庭与学校合作,参与改革。家长的角色从一元走向多元,家长不仅是家庭教育的主要负责人,也是学校教育的决策者和参与者。

四、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的互补性协调

教育规划纲要强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实践中,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的互补性协调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所担负的学科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教育,而是全“人”教育、全“心”教育、全脑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科教学的自然组成部分;同时,学科教学又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主要、最基本的途径。因此,通过钻研心育理论,使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实现“互补”,促进教师在教学中自觉运用心理学原理、方法及心理辅导技术,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心理问题,能够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并通过课堂教学不失时机地关注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五、多维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的承接性协调

教育规划纲要强调指出,“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开展由政府、学校、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完善学生成长记录,作好综合素质评价。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改进教育教学评价的要求,需要的是多维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协调的、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全面的评价体系。

首先,多维性评价是新型评价之基。在对教师进行评价时,要摒弃只评价教师教学成绩的陈旧做法,而依据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精神等进行多维的过程性评价。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也不能单纯以分数来确定学生的素质,而要综合评价学生平日的各种表现,如“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知识掌握、技能培养、情意发展、身心健康、特长发展”等,再结合“质量检测成绩”从德智体美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评。其次,发展性评价是新型评价之魂。所谓发展,指的是教学评价要改变统一的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而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实表现,更要重视全体学生的未来发展,重视每个学生在本人已有水平上的发展。

六、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和谐性协调

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和谐性协调,要求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起来。

首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努力让他们自主建构,真正实现学生学习自主、解惑自然、心灵自在、智慧自得、思想自由、精神自乐、挫折自省、品德自察、情感自觉、理想自愿。其次,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是否定教师的主导性,自主学习若想上升到更高层次、更为有效,就离不开教师的支持、鼓励,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主导”正确、有力,主体性才会得到充分的体现;“主导”失误、无力,主体性就不能充分发挥出来。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主要包括引导、指导、疏导、诱导、开导、辅导、劝导、领导、督导、因势利导等方面,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要掌握基本的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及教学方法论,明确发挥主导作用的主渠道在于组织教学和启发思维。离开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和思维方式的训练,不让学生的脑子动起来,则任何“主导”都将是形式主义的,无益于素质的培养。

七、必修课与选修课的一体化协调

选修课(尤其是选修1)的开设是高中新课程的一大亮点,但课程教学也是一大难点。选修课开设及教学的成败,直接关系到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质量。

从课程价值来看,必修课与选修课具有等价性,没有必修课就不能确保教学的基础性与均衡性,没有选修课就不能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二者决不能偏废。那种认为必修课的教育价值要比选修课高的认识显然是错误的。这两种课程是相辅相成的:必修课侧重于对知识的掌握、积累与运用,选修课更看重对知识的理解、感悟、体验、实践与探究;必修课要求学生扎扎实实地打基础,通过学习作必要的知识与技能的储备,选修课更看重学生在选择后的兴趣培养、体验拓展、探究纵深以及更鲜明的自主性。

八、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互协调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全面发展不是平均发展,个性发展也不是自由无序。一方面,个性发展是全面发展的条件。个性培养的目的,是确立主体地位,培养独立人格,发掘创造才能,从而使人更自觉、更充分、更主动地全面提高基本素质,实现人的发展的最高目标。因此,个性培养的最终结果必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全面发展是个性发展的基础。没有全面发展的基础,高层次的个性发展也无法实现。全面发展总是表现为个性的不断扩展和丰富,个性发展也必然伴随全面发展而不断升华和完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统一于个体成长的全过程,二者互见、互动、互生、互长。

九、三维目标与多元学习方式的驱动性协调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其中知识与技能是课程目标的核心,过程与方法是新课程的操作系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的动力系统。落实三维目标最为关键、最为彻底也最为核心的是大力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实现三维目标与多元学习方式的驱动性协调。

教育规划纲要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为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和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发现学习、个性化学习等合乎新课程要求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树立现代学习观:如多元学习观、自主学习观、创造学习观、发现学习观、快乐学习观、高效学习观、联系学习观、全面学习观、优化学习观等。

十、学校学习与终身学习的可持续性协调

“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中提出的概念,这一概念是指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自然资源利用相互协调,做到现时的发展不损害后代人的发展,而且为后代人的发展奠定基础。当我们借用这一概念来解读新课程改革时,强调所谓发展的“可持续性”,主要是指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思维能力,使其在学习上能自主探索,在心理上能自行调节,在思想上能自我教育,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能正确处理好自身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

第5篇

[关键词]数学建模 数学实验 教育改革

数学建模教学针对传统数学教育过于抽象化,不重视数学知识和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而提出,对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开展数学建模活动,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与应用有整体的了解,从教学内容上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与应用能力,其目的让学生在学校学习阶段就接触一些实际问题,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和具有初步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整体素质。

一、数学建模对学生素质培养的意义

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大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很多学校的数学建模工作是以培训少数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为主,而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却忽视了将数学建模融入数学课程教学,这就导致不能让全体学生都接受数学建模的教育。

通过一系列与数学建模有关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1.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建模的研究对象是一些实际问题,要把这些实际问题用数学语言表述出来并转化成抽象的数学问题并非易事。这就要求人们在建模过程中经过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比较与类比、系统化与具体化等阶段,这些阶段中能培养学生们的分析综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想象洞察能力、运用能数学工具的能力、通过实践验证数学模型的能力。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建模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只注重数学概念、定理的推理和证明,而忽视了数学知识的应用性的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的数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建立数学模型过程中,对于不同的实际问题,常常要用到不同的数学知识,如:高等数学、常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差分方程、随即过程、计算方法、计算机模拟等等,在这就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并灵活运用这些数学知识。

4.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由于数学建模研究的是实际问题,传统的一根笔、一张纸已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各种数学软件包也随之产生,学生利用这些软件包把抽象的数学模型形象化、可视化,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由于数学建模是对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需要学生了解不同的数学类的知识,而高校普遍的数学课时都不能满足这种需求,这就需要教师挖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做引导,对数学知识做“串线式”的讲解,让学生在课下对这些知识在做进一步的研究、探讨,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6.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由于数学建模的题目都来源于实际问题,解题的过程没有标准答案,这就需要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大胆质疑,打破习惯的思维模式,利用自己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展开联想,发挥个人的创造性,使问题得以解决。

二、数学建模系列活动介绍

1.举办主题讲座。题为《什么是数学建模》,介绍什么是数学建模,中国数学建模竞赛和国际数学额建模竞赛概况;题为《数学方法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以著名的人口模型为背景,介绍常见的数学模型及典型处理方法;题为《数学建模与计算机模拟》,主要介绍数学模型如何通过计算机实现数值计算。另外,可邀请在国内外大赛获奖的学生与学生交流经验,介绍如何从问题开始分析,如何建立合理的模型,如何计算模型等。

2.成立数学建模社团,进行主题活动。社团每周定期活动,活动形式为讨论班,活动的内容为建模竞赛的真题。社团活动借鉴研究生讨论班的模式,让学生亲历从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全过程。学会如何利用各种资源查找全面的资料,对优秀论文报告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通过活动,学生们深切感受到数学建模的魅力所在,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学习“活”起来了!

三、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数学建模为契机,我们尝试对大学数学的教育进行改革。第一个阶段为普及教育,将计算机融入到高等数学的课程中。第二阶段是提高教育,开设数学实验课。主要以实验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载体,以计算机为手段,以数学软件为工具,以教师为指导,以培养能力为目标组织教学工作。第三阶段为精英教育,通过各类数学竞赛的选拔、教师推荐等途径,择优选择一批有团队精神、创新能力、知识扎实的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经过这三个阶段,营造了更加良好的数学学习的风气,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到大学数学教学中,促使学生“学”而后知“不足”。改革后的数学教育改善了以教为主的应试教育模式,以学为主,教学相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数学建模教学的特点,往往对一个实际问题建立一个合理的数学模型需要涉及很多领域的很多知识。数学建模内容的广泛性,使学生接触到许多不曾遇到的难题;数学建模的适应性,使学生可以在教师引导下适当增加一些必要的数学知识或某些方面的专业知识,从而攻克这些难题。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真切地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了解到自己应该学什么,怎样学,又能通过不断克服困难来增强自信心,扩大了知识面,逐步掌握了如何获取知识的能力。

2.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到大学数学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科学研究是探索性的工作,科研选题是科学研究的起始步骤,需要进行大量的文献调研。文献调研的目的是继承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并在新的起点上选出研究课题。而数学建模则表现得更为直接, 即学生直接从竞赛题目入手开始文献调研, 包括搜集、整理和学习在课内从未接触过的数学知识、计算机软件技术以及有关数据资料。这一点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资料的使用能力。而科研工作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撰写科研报告或论文,对于学生而言,实在是一个难题。用历年来的数学建模竞赛优秀作品来熏陶学生,让他们了解完成科学论文所应持有的严谨态度,认识到好的作品在表达上的诚实与流畅,避免浮夸所带来的行文乃至逻辑上的纰漏。用数学符号提高论文的可读性,时刻注意维持符号的无歧义性和明确性,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假设。因为它是删繁就简、设置变量、搭建模型的最重要的一个依据。所以合理假设是通向成功模型的桥梁。在对未知领域的科学知识和事实材料不够充分的条件下,可以凭借合理大胆的假设,提出准可行的方案,然后推动该方案不断检验,不断修正,最后形成性能良好的数学模型。

数学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素质教育。要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数学的教学不能完全和外部世界隔离开来,关起门来在数学的概念、方法和理论中打圈子,处于自我封闭状态, 以致学生在学了许多据说是非常重要、十分有用的数学知识以后,却不怎么会应用或无法应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综述》提出:学知、学做、学会生存和学会共处乃是教育的四大支柱,第一就是“学会认知”,即学会学习。可见教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魏丽侠,王昕.高等学校数学建模的创新与深入[J],教育与职业,2009(11);

[2]段勇,傅英定.浅谈数学建模思想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大学教学,2007(10);

[3]付军,朱宏,王宪昌.在数学建模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7,16(4);

[4]王英霞.高校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探索[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0,28(2);

第6篇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青少年就像一汪纯洁的水,家庭、学校、社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场所。家庭的格调气氛总是影响着每个家庭成员的情绪思想作风性格。民国年初的广东省省长竹青澜曾把一个人从出生到六岁入学前,入学读书和离开学校走上会这三个阶段,形象地比喻为“三道染缸”。这第一道染缸,实际上就是强调了家庭教育的作用。而家庭环境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它的影响贯穿在孩子成才的整个过程中,甚至更长。孩子一出生,就开始接受家庭环境的熏陶。第一道染缸的比喻就很形象地道出了这一阶段家庭教育的作用。即使在孩子上学以后,他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还继续接受者家庭环境的熏陶。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上学以后就有老师管,自己可以松口气了,不再注意对孩子加强教育,尤其是一些自身素质不高的家长,根本不注意自已的言行会给孩子造成怎样的影响。一个接受良好家庭环境熏陶的人,他会一辈子受益,并以此影响下一代。

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及劳动技术全面发展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于教师。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自身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的修养和锻炼,自尊,自爱,自重,自强,成为心灵美,行为美的楷模。提高学生素质,培养有健全人格和开拓进取精神的人才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任务,而完成这项任务关键要有现代化的教师,高素质的班主任。班主任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班风学风校风的形成,影响到学生人格的塑造,品质的培养和身心的健康。

关心爱护学生是班主任的职责所在,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条件。马克思说:“只能以爱来交换爱,只能以信任来交换信任。”没有学生的信任和支持,班级工作寸步难行。因此,班主任首先要端正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为教育事业贡献一生的伟大理想,把教育事业当做我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只有这样,班主任才能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旺盛的工作热情,才能从心底关心爱护学生,才能提高学生们的素质。

班主任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它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学生关注的焦点,谈论的中心,任何不道德的举止都可能在不经意中被学生模仿,并逐步转化成他们道德的一部分。班主任为人师表,应从严要求自己,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自身修养,规范自己的言行,真正做到“言正为师,身正为范,”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并以自身高尚的人格促进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

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教育实施,是为了使人们在交易的绝对运动中不断完善自己。所以素质教育是学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它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我们知道道德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解决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问题,体现着素质的要求。智育主要是指传授知识和知识技能的教育,其目的主要在于提高学生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规律性的能力,知识是基础是力量。体育则在于通过运动和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健康水平,使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美育是通过实践陶冶性情,美化心灵,丰富人的精神生活,人的审美观点和人的思想品德是密切相连的。思想品德调节统率着人的鉴美赏美和创美的过程。从人的劳动观点态度习惯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具有高尚思想品德的人,在劳动技术教育过程中表现积极认真,相反就马虎对待,甚至厌恶逃避劳动。由此可见,德育调节着智体美劳四育,有方向性和动力性,起灵活统帅作用。作为一校之长和教师要有德育素质,有了德育素质才能使素质教育完成得好。

第7篇

关键词 数学课堂 全面提高 五年制学生 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How to Seize the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the Five-Year Students

LIU Shaoxiong

(Yib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Yibin, Sichuan 644003)

Abstract In the five-year mathematics teaching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teachers should seize the classroom teaching for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first of all, teachers should seize the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to cultivate students self-learning ability, second teacher to born for this, innovation teaching methods, teachers use multimedia courseware assisted instruction even at the same time, cultivat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improve the students' mathematical ability.

Key words mathematics classroom; all-around improve; five-year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1 紧紧抓住高中数学教材对学生进行自学能力的培养

1.1 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自主探究精神

在职业技术学院的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高中教材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的精神。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认真备课,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让数学教材中的基础性、时代性、实践性的教学内容可以更好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充分经历从不懂到懂的过程,再到能够熟练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单凭教师的讲解是不能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提升综合素质的,更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因此,教师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知识的建构中,经历实践与创新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扭转对高中数学不感兴趣的局面,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1.2 授生以“渔”,点燃学生自学的火花

在职业技术学院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提升自学能力才能真正适应走向社会的工作岗位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但是自学能力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的,这需要教师在启发诱导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首先教师要充分利用高中数学教材,在课堂上帮助学生确定好学习目标,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要让学生完成对高中数学教材体系的正确认识,努力完成初中数学到高中数学的接轨,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数学实验,亲自参与知识的构建。如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图形的摆放感知线线垂直和线面垂直之间的转化,通过亲历完成空间观念的建构。这样的训练多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去了,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的积极性上来了,也就有足够的信心完成自学能力的构建与提升。

1.3 前置性作业,有效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只有建立在思考上的课堂教学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教学,才能让学生的思维更上一层楼,才能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因此,前置性作业的布置顺应了时代的潮流,有效激发了学生自学的兴趣。教师在设置前置性作业的时候,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并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以及引导,在学生完成任务的时候,要能对学生给予适当的鼓励,而在学生不能独立完成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如果小组合作还是没能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那么教师引导学生将困惑点记录下来,在课堂上深入思考。这样,学生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自学能力以及学习意识都有了一定的变化,课前预习能力得到了提高,学习能力得到了增强。而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处理前置性作业,要能通过前置性作业引发学生更深层的思考,让学生能够自主完成思维以及知识的建构。

2 教学创新是手段,素质提升是目的

2.1 以生为本,创新教学手段 五年制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要紧紧依托以生为本,抓住数学课堂教学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学进行到一定的阶段的时候,教师要通过各种测试掌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得到数学能力的提升。同时,教师自身也要不断通过教研提升教学能力,让个人的职业素质得到磨练,更适应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教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以及层次的不同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紧密地衔接到一起,在掌握重点、突破难点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学、自练、自批以及自评。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增进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提高学生效率。如在期末复习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让学生将知识点链接起来。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出题、解题等多种方式逐步巩固知识、形成能力,领悟思想,掌握方法。另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个题目,让学生思考不同的解法,寻找其中解答过程简单、省时省力的解法,促使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

2.2 训练心理素质,适时总结提高

高中数学课本中的教学内容相对于很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而言,会让很多学生感觉到学起来有些困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要积极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在每次考试的时候都能够认真分析。而当学生出现行为性错误的时候,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知识性错误加强训练,让学生能够逐步学会教学内容。另外,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信心能够继续学习。

3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1)课堂上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完成知识的建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挥,多媒体已经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多媒体在推进素质教育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教师要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注重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参与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建构中,让学生可以通过形象生动的多媒体感知教学内容,并在课堂上积极讨论。

(2)课堂容量的增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不但拓展了数学教学内容,而且加大了课堂的容量。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就有了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交流。如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教学中,教师采用多媒体投影或者播放文字以及音视频文件,避免抄题浪费时间,那么学生就有足够的精力完成知识的构建。而在学生完成课堂练习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直接点评,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的重难点。

总之,要想抓住数学课堂教学,全面提高五年制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求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要让数学教学能够有效和学生的专业学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还要以生为本,根据学生现有的能力制定教学策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课堂教学得到综合素质的提升,让学生有足够的数学能力进入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 苏新春.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初探[J].考试周刊,2011(53).

[2] 陈芙蓉.多媒体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

第8篇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多元化发展 综合素质 择业能力

全面培养和提高高职大学生综合素质是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的需要,是提高高职大学生就业择业能力的需要,是加速高职大学生成才成长的需要。面对当前的新形势、新情况、新挑战,全面培养和提高高职大学生综合素质是各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综合素质的内涵

1.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各界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基础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通用能力,具有初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求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2.综合素质结构

从培养目标可以看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需要具备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通用技能和专业技能;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社会规范和通用能力四个方面。总体上综合素质可分为知识素质、技能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及通用能力素质等,具体如表1:[1]

表1 综合素质结构表

3.综合素质内容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如下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考核内容,具体见表2[2]:

表2 综合素质培养和考核内容表

二、全面培养和提高高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性

经过对我系近50家就业基地及订单培养单位实地走访,经过对五届以内近30%毕业生问卷调查,经过对任课教师及班主任个别访谈,经过对在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可以看出大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1.吃苦耐劳精神不足

现在毕业的学生在车间生产现场工作很多同学没有耐心或存在怨言,试问若没有在基层工作的经验和经历,则怎能学到真本领及从事相应的管理工作呢?

2.工作态度不踏实

部分同学出现工作积极性欠佳,工作不踏实,更换工作频繁的现象。

3.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

我院高分子专业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还可以,但在英语、制图、计算机、营销知识等多个方面需要加强。现在许多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做外贸业务的企业对既懂专业又懂英语的人才需求量比较大。对结构设计、配方设计、工艺设计等方面的技术人员来说制图、计算机知识是非常必要的。我院高分子专业的学生从事营销岗位的人员达到8—10%左右,创业的同学也占到6%左右,需要学习营销知识。

4.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相对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毕业的同学来说,现在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所下降。

5.社会适应性差

大学阶段不仅是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阶段,而且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通用能力,提高社会适应性的重要阶段,是培养目标中的重点。现在同学们的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受挫能力及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还需提高。

三、全面培养和提高高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对策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了提高学生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发展能力,为了全面培养和提高高职大学生综合素质,针对以上问题我校各级领导非常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从多个方面制定和实施了全面培养和提高高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对策。

1.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建设

学生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是培养和提高高职大学综合素质的主体,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责任心直接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我院各级党政领导特别关心辅导员队伍、班主任队伍、学生干部队伍及专任师资队伍这四支队伍的成长和建设。每个二级院系配备7-10名左右的辅导员;每个班级(40人左右/班)配备一名班主任;学校设校学生会,二级学院设院学生会。我校通过对这四支队伍的培训及考核,提高了他们的工作能力,增强了服务意识,有利于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及提高,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措施的实施,将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贯穿于课堂内。

2.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制度

我院为了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制定和完善了大学生学籍管理、大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大学生违纪处理、优秀学生表彰、学生励志制度、校内外班主任考核、院系学生管理考核、实习实训考核等相关的条例和制度,并进行严格考核与总结,发现问题后及时处理及教育,并对特殊生进行归档及单独教育和培养。

3.加强学生的日常教育与管理

我校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主要通过班会课教育、新生入学教育、毕业生离校教育、特殊生教育与管理、秩序检查、优秀学生事迹展、学生励志教育等进行。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我校校园文化开展得如火如荼,如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各种文体活动、特色团活动、各种社团活动、自愿者服务活动、校友大讲堂、教授一帮一、科技创新活动、学业生涯、职业生涯、各类竞技活动等形式多样,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提高提供了平台和机会。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1)健全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分为学校、院系、班级三级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及培养。学校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由二级心理健康咨询师、心理健康专业的教师及聘请的社会心理健康咨询公司的外聘教师组成;院系心理健康工作由院系副书记及辅导员完成;班级心理健康由班主任、班委及班级心理委员完成。

(2)加强心理健康心理测试。近三年来我院均在每学期第一个月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大学生人格问卷(UPI)两种网上测评方式进行心理素质测试,根据测评结果,对一级问题生由二级学院和心理健康中心共同教育关注,对二级问题生由二级院系副书记和辅导员完成,对三级问题生由班主任及心理委员进行教育及关注。并且对测评结果进行分析,对心理亚健康的学生进行教育及引导,预防和解决了部分同学心理健康问题。

(3)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活动。每年各二级院系均会配合心理健康中心开展心理调试、团队合作、心理健康讲座、心理信息员培训、心里情景剧表演等近20项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了如何掌握情绪,如何感恩,如何团结别人,还广泛传播了“三心”,即责任心、爱心、耐心,使每位学生拥有健康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守护了自己心灵的净土。

6.加强就业观教育与培养

我院通过就业指导课、优秀校友大讲堂、优秀校友事迹展、大学生就业文明教育、就业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就业观教育与培养。

7.加强劳动观教育与培养

为了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我院特设置整周公益劳动课程及日常校园卫生公益劳动和日常校园绿化公益劳动。

8.加强学生创业创新意识教育

我院除进行创业创新意识教育和培养外,还要求教师的课题必须有6名以上同学参与研究,并认真指导学生进行论文撰写及专利申报,近几年我院每年专利数位居全省前列,每年均有学生撰写论文获省一等奖。还组织了各类创业创新比赛、兴趣小组等。

9.其他措施

我院另外特别重视顶岗实习及工学交替教育、专业教育及专业技能培养、加强身体素质教育、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及设置、学生组织发展、贫困生教育与培养等多个方面。

经过以上对策的实施,我院大学生综合素质逐年提高,受到社会及用人单位的好评,学生发展相对较好,我院就业工作连续六年在省内名列前茅,连年获“先进就业单位”称号。但现在大学生受到社会多因素的影响,我们会不断努力全面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学生、家长、企业和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房德才.浅谈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第9篇

大学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使大学生学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适应新环境并具备在新环境中不断学习、创新发展的能力。这就要求大学生具有较高的道德文化素质、较强的专业素质、健康的心理以及强健的体魄。因此,在大学教育中必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创业能力)为基本目标。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协作能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力、专业技术能力、驾驭市场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社交沟通能力,以及风险承受能力等。

一 新时期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

第一,道德文化素质。主要指大学生的政治方向(包括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道德品质(包括真诚、勤奋、有责任感等),人文社科知识(包括历史知识、社会知识、文学底蕴、人际交往能力等)。

第二,专业素质。主要是指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

第三,心理素质。主要指大学生应有的健康的心理状态,如承受挫折失败的能力、积极乐观的态度、健全的人格等。

第四,身体素质。主要指大学生应有的健康的体魄、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以上四部分只有均衡发展才能做到全面发展。要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学校应该提供更有利的教育条件和更好的教育方法。从学校的角度来讲,学校应该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要不断完善教育制度,把握住教育的大方向。同时,学校应该加大资金投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多搞一些有意义的活动,给学生们提供更加广阔的生活空间和活动舞台。

二 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学生综合素质现状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学生综合素质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过弱的文化陶冶,使学生人文素质不高。二是过窄的专业教育,使学生的学术视野不宽。三是过重的功利主义倾向,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与基础训练不够。四是过强的共性制约,使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足。要实现中华民族21世纪的伟大复兴,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是全面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大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达到统一,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三 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主要内容

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应从提高六方面的能力入手。

1.充分的表达能力

充分的表达能力主要包括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数字表达能力、图示表达能力等几种形式在内的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

2.完善社会交往能力

学生步入社会,能像一个社会活动家一样,正确、有效地处理协调好职业生活中人与人的各种关系。

3.初具组织管理能力

要求大学生必须能从全局的角度协调,处理好工作中涉及日常的行政、业务等各个环节,在具体繁杂的工作中做到有条不紊,同时还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

4.做出正确决断的能力

正确的决断能力可实现对目标及其实现手段的最佳选择。

5.沉着解决问题的能力

沉着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应变能力、适应能力、操作能力及策划能力。大学生要有耐心、有毅力、有很好的应变能力,做到急而能安、缓而不辍,既忍让又不失原则,沉着冷静、灵活地应变处理问题。适应能力是其素质、能力的综合反映,要求大学生对社会对环境的适应是主动的积极的适应,不是消极的等待和对困难的屈服,更不是对落后消极现象的认同甚至同流合污,适应要同发展结合起来,要同改造联系起来。实际操作能力是人的智力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凭借,是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种实践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作用的发挥。策划能力要求大学生在日常工作中,抓住有利时机,把握有效空间,筹办和开展形式各异的介绍宣传和业务活动,使工作富有感召力和吸引力。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