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0 10:38:4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城乡环卫工作一体化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任务目标
围绕城乡环卫一体化目标,建立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一体化机制,加快建设垃圾中转站、村级收集点、环卫队伍,实现“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为人民群众创造清洁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
二、环卫基础设施和组织建设
(一)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各村人口规模、垃圾产生量,在村级人员相对集中的区域设置垃圾收集池,1000人以下的村建设2个垃圾池,1000-2000人的村建设3-4个垃圾池,2000人以上的村建设4-6个垃圾池(垃圾池的标准为长宽高2:4:1.2或2:3:1.2,垃圾池开口为1米或1.2米,外墙统一刷草绿色涂料);有条件的村可以购买垃圾收集桶。对于各村按照标准建设的垃圾池,镇财政每个给予500元的补助资金;购买垃圾收集桶40个以上(含40个)的,给予1000元的补助。同时,镇政府给每个党总支配备1-2辆垃圾运输车。
(二)加强环卫组织建设。镇政府成立环卫所,各党总支设立环卫一体化工作站,党总支主任兼任工作站站长,负责所辖区环卫日常工作。各村按照人口总数的2‰配备保洁员,具体负责村内环境卫生的保洁、垃圾的收集以及垃圾收集点的卫生清理,实行定人员、定标准、定路段、定责任,做到日产日清,保洁常态化。
三、运作模式
(一)实行环卫有偿服务制度。根据市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结合村级实际,由村级负责向每户每月收取8元的环卫服务费,其中4元上交镇环卫所,用于支付各村收集点到镇垃圾中转站的运输、车辆保养等费用;各村自留4元用于支付村级保洁员的工资及管理维护费用,做到专款专用,任何人不能截留、挪用。
(二)建立科学的运作程序。按照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运作程序,建立科学的环卫一体化运作程序。一是村收集:坚持每天一保洁、一天一清理的工作制度,各村保洁员每天定时保洁、定时收集垃圾,并运送到指定的垃圾收集池内。二是镇转运:各环卫工作站定时将所辖村垃圾收集池内的垃圾运至镇垃圾压缩中转站。三是市处理:垃圾经压缩后,由市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建立村民自治长效机制。大力倡导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引导群众自觉摒弃乱扔垃圾、乱堆乱放等不良习惯,树立公共卫生意识,形成人人爱护环境、户户遵守制度的浓厚氛围。各村要把环境卫生工作纳入《村民自治章程》,对于乱扔垃圾、不按规定上交环卫保洁费的群众,采取相应的村民自治措施。
(四)扩大环卫工作的覆盖面。对于全镇范围内的企事业单位,参照有关规定购买垃圾箱,上交保洁费,由环卫所负责实施。
[关键词]城乡环卫;一体化;发展;管理
引言
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逐步成为一体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其中农村环境卫生问题首当其冲,是城乡管理水平、社会文明程度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相关部门应按照各地区不同实际情况,以政府主导、以城带乡、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为原则,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建设,合理布局,建立完善的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管理体系,提高农村环卫水平,缩小其与城市之间的差距,从而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
1、城乡环卫一体化体系介绍
城乡环卫一体化是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的工作,其主要内容是城市环境卫生与农村环境卫生并重,通过统一规划和安排,科学合理地治理农村环境,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该工作属于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对于改善农村居民居住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具有直接意义。具体来说,当地环境部门应将该地域范围内的乡镇全部归入当地环卫管理体系,并按照资源共享、区域统筹的要求,在环卫体系涵盖的所有地区配置专业的清扫保洁队伍和生活垃圾收运设备,建立一体化的收运系统、工作网络、处置设施以及保障机制。同时,提高城乡环卫一体化规划建设与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的城乡垃圾管理法规体系、推动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回收,并因地制宜得选择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加大农村环境卫生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建立完善的监督考核制度并维持稳定的环卫工作资金投入,尽最大努力缩小城乡环卫工作差距,建设清洁优美的新农村。
2、一体化面临的问题分析
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农村环卫的极度落后。要想建立城乡环卫一体化,首先需要提高农村环境卫生水平。下面对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相关管理法规、制度不健全
制度的缺失是农村环卫问题的一大致命弱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生活垃圾的处理进行了规定,然而具体的下行行政规章制度却并不系统和完善,使得乡镇相关环保部门在对环境问题进行处理时难以寻找到针对具体问题的明确规定,使得许多环境问题处于模糊状态,对农村环卫水平的提高造成了一定障碍。
(2)垃圾收运、处理设备匮乏
硬件不足问题是农村环卫管理工作面临的又一难题。例如垃圾收运车和垃圾分类、处理设备的严重不足,这些基础设备的缺乏将会造成农村垃圾的随意倾倒以及垃圾的分类困难,直接导致了农村垃圾不能够进行有效的处理。问题的症结在于相关部门对于农村环卫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投入资金不足。若是直接向农民征集环卫资金,由于农民收入普遍较低,也难以顺利实施。因此,建议相关部门提高对于新农村建设的重视程度,主动为周边乡镇补充环卫基础设备。
(3)农村居民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近年来政府对环境卫生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在城市和农村中的宣传力度也逐步加大。然而,环卫保护宣传在农村中的效果并不理想,大部分村民还存在“各扫门前雪”的思想。因此,乡镇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并定期组织环境保护各类活动,提高农村居民环境保护的意识。
(4)城乡垃圾管理脱节
我国环卫一体化正经历着将重点由城市转移到农村的阶段。由于城乡发展的不均衡,以往的城市垃圾管理方法难以完整的应用于农村垃圾管理,致使垃圾管理出现了城乡脱节的现象。对此,应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寻找适于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的方法措施,进而缩小城乡环卫管理差距。
3、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发展前景
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发展需要我们在了解当前城乡环境卫生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分清主要问题与次要问题,逐步解决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问题,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进程。
由上文一体化面临的问题分析可以看出,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和环境卫生管理的专人匹配工作是解决农村环卫问题的首要工作,各村委会应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在主要街道和居民聚集地安装垃圾桶和配备垃圾车定时收运。其次,各乡镇以及村落应建立环卫机构,开展各村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并逐级向上建立完整的考核管理和升迁机制,逐步构建统一的城乡卫生管理体系。再次,在进行新农村规划建设时,加入更大比例的环卫工作规划,为将来开展环卫工作做好铺垫。最后,建立专门的环卫资金管理小组,负责环卫资金的筹措与应用,资金筹措具体可从政府拨款、村民自筹和社会募捐三个途径进行。此外,还应加强环卫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居民的意识水平,让农民自发的对环境进行保护和整治。
4、总结
当前我国城乡环卫一体化面临的挑战颇多,还需要我们共同克服难关,推动一体化进程。建议相关部门对此提高重视,把环卫工作落实到实处,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环卫现状。落实到实处,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环卫现状。
参考文献
[1]巫新.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体系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下),2013,(6):9-10.
[2]苏琴.浅议城乡环卫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3).
[3]马欣,王冬明,刘志生等.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城乡环卫一体化规划研究[C].2013:375-381.
在工作中,龙海市环境卫生处积极发挥“窗口”作用,努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业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一种演进,它既面临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也面临发展方式的转变过程。城乡一体化贯穿于新兴工业化、区域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全过程,是战略之举,也是加快新兴工业化进程的要求。龙海市环境卫生管理处自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开展以来,以环卫保洁人员配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建设为重点,坚持标准,狠抓落实,城乡环卫一体化“整洁行动”工作得到稳步推进。
二、龙海市现状及问题分析
第一,城乡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现状。据调查,龙海市现有人口七十万人左右,按每人每天产生生活垃圾大约是一公斤计算,每天约产生七百吨生活垃圾。目前龙海市生活垃圾处理模式,主要采取“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模式。每天运往漳州蒲姜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垃圾量约270吨:白水镇约12吨、浮宫镇约16吨、东泗乡约9吨、东园镇约14吨、海澄镇约33吨、石码镇约60吨、榜山镇约29吨、紫泥镇约17吨、港尾镇约15吨、颜厝镇约28吨、九湖镇约22吨、程溪镇约15吨。并有隆教乡约20吨、双第农场约4吨,自行处理。此外,全市每天还有约400吨垃圾没有运到焚烧发电厂处理。市区基本都能做到日产日清。第二,生活垃圾处理水平较低,方式单一。目前,生活垃圾处理主要采用卫生填埋的方式,由于垃圾填埋场容量有限、而且处理方式相对单一,没有进行垃圾处理的资源化,有些种类的垃圾(如餐厨垃圾)也尚未找到更为合适的处理方式,只能混在生活垃圾中。第三,投资渠道单一,科研开发建设投入不足,宣传力度薄弱。龙海市目前的情况是:环卫工人队伍老龄化严重,专业化程度不高;环卫工人文化程度低,固定工比例小。第四,经费缺口大,观念薄弱。环卫工人普遍认为自己的工作“又脏又累”,缺乏主人翁意识。环卫工作的经费不足,宣传效果不佳,满足不了快速发展的需要。
三、龙海环卫城乡一体化管理的具体做法及效果
(一)垃圾中转站的管理
垃圾中转站配备专职管理员、垃圾中转站操作工及垃圾中转站环卫工,负责中转站管理维护、保养、卫生整洁。对各个岗位的职责都上墙公示,如垃圾中转站管理员岗位职责:1.负责垃圾中转站的日常管理工作,负责站内环卫车辆日常工作调度;2.负责垃圾中转站设备的不定期维修和保养工作;3.负责突发事件的紧急报告,如垃圾中转站发生机械故障或停电、环卫车辆事故等,要及时报告、报修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4.负责统计站内环卫车辆运输次数,统计站内垃圾日清运量并进行月汇总,于月底上报。做到人人心中有数。
(二)石码镇、榜山镇的具体做法
龙海市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全部依托蒲姜岭生活垃圾处理场,要实现这一目标需分阶段实施。先期在石码城区及周边镇、街道推行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工作试点,实施的范围包括石码及海澄、榜山镇等生活垃圾场集中处理的村庄,解东街道、新华街道,龙海城区及周边街道,推行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试点工作,由石码环卫所具体组织实施。就目前而言,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主要工作内容是建设垃圾处理设施。石码环卫所加快新建垃圾中转站的施工,确保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正常开展。榜山环卫所对拟建垃圾中转站的场址进行选择,完成环评及其他各项准备工作。龙海市的活动以整治环境卫生为主、市政设施为辅,重点向支路街巷、边边角角等部位和区域延伸。从影响城市形象和群众关心的地方抓起,从环境卫生入手,精细化、高标准整治。坚决做到整治一处,提升一处,以集中整治保障长效管理,以局部整治带动综合整治,以点带面,力争做到让广大群众共享美好城市环境。
四、龙海市近期整改方案
在“城乡整洁”行动一体化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根据龙海市“建设省级生态市考核验收组”反馈的整改意见,龙海环境卫生管理处提出以下整改方案:
(一)加强管理、强化责任
1.作业路段保证在规定作业时间内有专人保洁,确保保洁时段分别为:市中心区18小时,次中心区16小时,市区边缘区12小时;2.强化作业人员管理:所有保洁作业地段配齐配强一线工人,分为“三班”滚动作业,确保作业地段不间断有专人保洁;3.强化责任制度落实:按作业标准与要求分段责任到人,并实行滚动式轮换,在地段交接班定点定时保洁制度。针对街路清扫,在重点时间进行管理,即实行错时上班制,以减少因清扫作业而带给市民的不便;对重点路段进行管理,采用加强保洁力量、延长作业时间、增加运力等方式确保重点路段卫生质量;对突出的、市民反映强烈的卫生脏乱现象进行跟踪管理,针对乱涂乱画、随意乱放、乱扔、投垃圾等现象,死看死守。
(二)加强整治、巩固成果
在周末、节日期间人流密集、人流量大的高峰时段,垃圾产生量急剧增加,保洁工作难度增大时,我们加大清扫力度,增加机扫频次,重点针对人流量较集中的街路和片区增加保洁人员,增设垃圾收集容器,适当延长工作时间。我们采用加大垃圾清运力度,增加清运次数,加大街路洒水、除尘工作,以达到最好效果。
(三)加强督查、注重实效
【关键词】县域经济;建设;城乡环卫一体化
县域经济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是相关县域经济主体确定的惠及民生的重点工作。2013年,在县域经济相关业务部门精心指导下,我办公室相关人员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面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初步建立起“户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农村垃圾收运体系,从而极大地方便了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
一、环卫一体化建设工作存在问题
首先,城乡环卫一体化基础设施较为薄弱,配套设施较为落后。其次,城乡环卫发展水平不均衡,农村环卫工作亟需深入推进。环卫建设队伍水平参差不齐,科学管理与绩效考核制度有待完善。
二、加强环卫一体化建设相关措施
(一)加快基础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垃圾场建设:今年北片朱桥修家沟垃圾处理场全面开工,目前,土方工程已完成,挖运土石方约20余万方;办公区正在抓紧进行施工,截止到年底,除内外墙粉刷和院内地面因气温低不能施工外,其他工序全部结束施工;防渗工程目前正在与财政、环保等部门论证项目置换,进行招投标准备工作。中转站建设:全市11个垃圾压缩式中转站5月份全部建成并正常运行,日处理垃圾200余吨,每天出车12余台次,对镇街生活垃圾进行压缩转运,随着垃圾量的增加,现最多时一天达16台次。设备设施建设:今年新购置了垃圾压缩车9辆、9000个垃圾桶、1850辆保洁小推车,并已全部发放到各镇街,为全面开展环卫一体化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推进农村环卫,实现全市覆盖。为深入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年初制定了上半年实现全市所有村庄全部纳入城乡一体化的工作目标,我们在3月、5月分别开展了两次村庄环境整治的活动,并对活动情况进行跟进和督导,对环境整治合格的村庄由镇街提报并经农工办、住建局、爱卫办验收达标后才能通过,今年6月底前将全市978个村庄全部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管理范围,实现全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提升了农民的幸福指数,探索出一条具有莱州特色的城乡环卫一体化新路。
今年6月初,我市承办了烟台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现场,烟台市领导对我市环卫一体化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我市一体化工作起步早、投入大、工作细、效果好,做法和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三)加强队伍建设,健全各项制度。全市17个镇街全部成立了环卫所和专业保洁队伍,制定了《镇街保洁员管理制度》、《一体化车辆管理制度》、《车辆驾驶员考核制度》等来进行规范和管理;对建有垃圾压缩中转站的镇街,则制定了《垃圾中转站运行管理制度》、《垃圾中转站运行台账》及《一体化垃圾转运运行台账》等相关的制度落实。
在村庄,按每80户一名的标准配备村级保洁员,全市共配备3050人,一体办利用多媒体等方式对17个镇街村级保洁员进行培训,使村级保洁员提高了工作认识,明确了工作职责。先后制定了《村级保洁员工作制度》、《村级保洁员考核制度》及《村庄垃圾箱管理制度》,与保洁员签订了《村庄环境卫生责任状》,每个村庄都统一制作了《保洁员卫生监督卡》,悬挂在村庄大街显著位置,监督卡上内容包括保洁员的彩色照片、工作时间、工作区域、工作标准及监督电话,让全民参与监督村庄的环境卫生工作。
为全面深化一体化工作的开展和长效机制,5月份会同农工办出台了《深入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六项制度》,具体详细的对全市的一体化工作的标准、要求进行规定,内容包括:镇村环卫保洁队伍管理制度、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定路线收集制度、垃圾清运车辆集中管理制度、垃圾处理量定量定质考核制度、垃圾桶日常管理维护制度、相关部门联合检查制度。
(四)实行科学管理,加大督导考核。6月份,在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办公室建立环卫一体化网格化管理平台,对市级配备的130余辆农村生活垃圾清运车辆全部安装GPS车辆定位系统,通过该平台,能够实时反映车辆位置和运行轨迹,并对车辆进行科学的监控调度和实时管理,有效提高车辆运行效率。现在,每个月底一体办就将各镇街一体化运行车辆的情况汇总,并对镇街进行反馈,对存在的的问题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整改。目前,我们一体化办公室正在与市联通公司研讨“垃圾桶标签化管理”办法,实现GPS管理车辆智能化、垃圾桶标签化管理,从而将管理进行细化。
每月对环卫一体化运行的村庄进行暗访,对垃圾反弹、运转不顺的村庄,进行通报,并由纪委对其村级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每季度以现场抽村的形式,开展一次城乡环卫一体化观摩。从二季度开始将GPS车辆运行情况和人均垃圾量列入考核,占30%比例,确保“月暗访、季观摩、年考核”的工作制度落到实处,形成了“环卫保洁全村覆盖、垃圾清运全镇集中、垃圾处理全市统一”的环卫工作新格局。
三、关于环卫一体化建设发展的预期
(一)积极探索、创新先进的运行模式,制定切实可行的运行方案,2014年上半年在部分镇街进行城乡环卫一体化运行新模式的试点工作,年底前将“全方位覆盖、无缝隙对接、一体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运作模式在全市面上推行,全力打造卫生整洁、环境优美、健康和谐的城乡环境。
关键词:环境卫生、精细化、长效化、环卫工人
1、淄博高新区市政环卫工作基本情况
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高新区,面积121平方公里,辖“两园一办”(淄博保税物流园区、四宝山街道办事处、宝山生态科技园区),43个行政村,12个村改居社区,15个城市社区,人口14.9万人。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市政设施、美化亮化等工作由市政环卫处承担,高新区市政环卫处是高新区建设局下属的正科级事业单位,共有编制人员 12人,聘任制环卫工11人 , 承担着全区175公里的道路保洁,负责55个村居、37个城市居住区(社区)的垃圾清运,负责高新区市政维护、维修工程及环卫设施建设、维护工程招投标、建设手续办理、现场管理、资金计划和使用监督管理等工作。
作为国家级文明城市、卫生城市淄博市的中心城区部分,淄博高新区发挥新建城市的优势,在市政维护、城市保洁、环境美化方面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规格的工作要求,不断探索、改进、提升市政环卫工作的质量和效益,走出了一条以保洁、美化扮靓城市的探索实践之路。在2015年6月份全省组织的城乡环卫一体化群众满意度电话调查中,全省有162个区县、开发区参与调查,淄博高新区获得全省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2、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环卫作业标准
2.1、明确管理职责,工作机制长效化。
高新区市政环卫工作实行纵向分级负责、横向部门联动的管理模式,发挥两园一办环卫所的职能作用,建立完善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责任部门具体抓”和“园区分管领导包片、包村干部包村、村居干部包道包户”的推进机制,实行“户集、村收、园办管、区清运、区处理”的工作分工,实现了“设备直配、垃圾直运、定点投放、日产日清”的垃圾清运处置模式并形成长效工作机制。
2.2、启动道路深度保洁,环卫工作优质化。
对城区主次干道实施深度保洁,实现了建城区道路洒水保洁全覆盖。一是以机械化保洁为主,人工捡拾为辅,机动车道全部实行机械化作业,每天5:30前进行高压冲洗和机扫,白天定时洒水降尘,对城区主次干道路进行“一日两扫三洒”(两次机扫车清扫、三次冲洗车冲洗);二是对非机动车道实行机械化洗扫,并每周冲洗路沿石、人行道2次以上。2016年5月1日起,高新区中心城区道路全部纳入深度保洁范围,实现无缝隙保洁,全部达到“一日两扫三洒”要求。三是加强县乡道路扬尘污染防治,安排保洁车辆对保税物流园区金付路、周湖路等县乡公路计12公里和S235付山村段3.9公里及四宝山办事处辖区内的6条县乡公路计16公里每日进行洒水降尘作业,保证每天洒水降尘两次以上。
2.3建立“四全”机制,深度保洁常态化。
“四全”机制即全时段保洁、全路段覆盖、全部车辆出动、全部扫保人员到岗到位。调整保洁员作业时间,上班时间调整为7:00(纳入保洁)-11:30,13:30-17:00,为8小时工作制。陆续开展深度保洁示范路创建活动,为各路段达到保洁标准,主次干道部分环卫工人作息时间已调整为 “两班倒、轮班制”(作业时段为5:30-12:00、13:00-20:00)。洒水车和机扫车全部上路,保洁人员到岗到位,全路段巡回保洁捡拾,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使深度保洁工作达到了常态化。
2.4明确工作标准,量化考核标准化。
高新区市政环卫处以推进精细化管理,不断规范工作标准,结合工作实际编制印发了《环卫工作管理手册》1500册,做到环卫工人手一册,市政环卫处按照“六位一体”工作内容及考核标准对道、人行道、垃圾箱、绿化带、市政基础设施、应急等进行管理考核,引导环卫工作科学化管理、标准化作业、规范化保洁,广大环卫工人工作越来越标准规范,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城乡环境日益整洁靓丽,为高新区繁荣有序、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打下了良好基础。
3、加大设施设备投入,提高环卫工作效率。
3.1加大投入购置各类机械设施设备。
淄博高新区市政环卫处正常扫保城区主次干道128公里、面积750万平方米。为确保高标准、高效率地完成各类扫保任务。今年以来,高新区先后投资510余万元购置各类车辆,现有环卫车82辆,其中生活垃圾收运车46辆、非生活垃圾收运车8辆、餐厨垃圾车1辆、洒水车10辆、洗扫车15辆、护栏清洗车1辆、撒布机1辆。并且,按每10-15户配置1个的标准购置配备专用垃圾桶3300个。
3.2、安装智慧环卫系统助力精细化管理。
目前,淄博高新区市政环卫处80余台车辆全部安装了GPS车辆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实现了车辆的位置坐标、行驶速度、作业路线、运行时间、当前油量、百公里平均油耗等实时数据传输监控。服务器终端可对车辆驾驶员的作业情况作出客观评定,后台自动形成日报表和月报表等数据资料,供管理人员参考。实现了车辆数据实时传输监控,减少跑冒滴漏,降低运营成本,规范作业行为,提高了高新区城乡环境卫生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3.3、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垃圾转运能力。
淄博高新区市政环卫处现有中转站6座,垃圾处理能力60吨/日/座。此外,根据区域内垃圾电厂即将关停的实际,计划在东外环以东、民安路以南、民东站变电站东侧,建设占地15亩的垃圾转运站一处,投资约3500万元。该位置处在高新区东部,与新建垃圾处理厂成对角线,向东可走G309道,向北可走S235道,距离约35公里,对于垃圾收集、转运,交通十分便利。该转运站计划建设规模是4泊位竖式装箱,日转运处理能力约300-400吨,转运工艺采用中荷合资技术。目前,正在办理开工前准备手续。
4、以人为本,改善环卫职工的待遇。
环卫工人奋战在城市环卫的第一线,是城市环境的美容师,着力改善和提高一线职工的工作环境和待遇是推动环卫工作不断提升的基础和保障。近年来,淄博高新区市政环卫处以人为本,采取各种多项措施,不断提高和改善环卫工人的工作生活待遇。
4.1、提高工资待遇,激发工作热情。
一是争取领导支持不断提高工资标准,自2011年起环卫工人工资逐年递增,现已提高到1710元/月。二是对于创文明城、卫生城市、复审、突击检查等的临时加班,按57元/日计算加班费。三是对于清运工人、中转站、公厕维护人员实行绩效考核工资,通过考核激发环卫工作者的工作热情。
4.2、关注身心健康,弘扬奉献精神。
每年的环卫工人节,淄博高新区市政环卫处都要召开形式多样的环卫工人座谈会,邀请所有的环卫工人共聚一堂,向辛勤工作在环卫一线的弟姐妹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和感谢,表彰先进标兵,弘扬爱岗奉献的先进事迹,并组织环卫职工进行的健康体检,通过座谈和表彰更拉近了与环卫工人的心理距离,增强了环卫职工的爱岗奉献意识。
4.3、营造良好氛围,提高社会认同感。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类媒体、会议及社会资源加大对环卫保洁工作的选窜,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环卫工作、尊重环卫工人的良好氛围,提高广大市民维护环境卫生的自觉性。二是建设环卫之家。现高新区建有环卫之家工人休息点7座,提供饮水机、桌椅、微波炉、暖气等日常用品,为环卫工人提供了极大地便利。2017年计划再投资80余万元,新建环卫之家工人休息点2处,逐步实现全覆盖。三是做好走访共建工作。高新区市政环卫处定期到环卫一线了解环卫工人的工作情况,及时解决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对家庭困难的职工走访慰问,联合爱心企业,2016年环卫节期间过桥缘公司与环卫工人共聚一堂献爱心送温暖,发放各类代金慰问券1万余元。
5、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5.1、目前存在问题
一是工业垃圾、建筑垃圾管理办法不规范,管理机制不健全,乱倾乱倒现象还时有发生,长效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二是部分群众分类投放意识淡薄,存在向非生活垃圾池倾倒生活垃圾现象。垃圾分类投放、分类管理不到位,对垃圾后期收集处置带来了很大困扰,增加了工作负担。三是环卫工人技能的培训与思想认识的提高不够。环卫工人的工作特点决定了,很多的问题能够由他们最先发现。而对于他们的宣传教育不到位,且大多数环卫工人年级偏大,教育水平偏低,导致在卫生保持和垃圾处理上效率低,出现纰漏环节多,而且缺乏最及时有效监督。
关键词: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管理对策建议
Abstract:In order to change peoples living conditions,enhances the city image,the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city and countryside integration in the national various big or mediasized cities like a raging fire development.The Rongcheng peoples government sizes up the situation,along the whole city development study practice science development east wind,is carrying out the city and countryside life trash integration to process the experiment site work positively.How does this article utilize the science development view on Rongcheng,analyzes the Rongcheng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management present situation thoroughly,in line with “the experiment site,boosts first” the principle,carries out the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city and countryside integration to process the experiment site work positively.In this foundation,proposed “the synthesis improvement,the villagers autonomous,the facility plan,act as circumstances permit,the government lead,the consummation mechanism,the marketability reform” manage the new pattern for the core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city and countryside integration.
Keywords: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City and countryside integration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 suggestion
1.荣成市城乡环境卫生管理现状
1.1环卫机构体制现状。荣成市总面积为1392平方公里,辖两城区(崖头、石岛)、12个镇、10个街道、853个行政村、97个居委会。市区崖头、石岛和各开发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机构,物业管理机构,镇人民政府,居民委员会及村民委员会,按各自管辖范围负责市容和环境卫生的监督管理工作。工商、公安、交通、卫生、房管、环境保护等部门应按各自的职责,积极协助搞好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其中崖头中心城区内设环境卫生管理处,归口市建设局,仅负责中心城区市政界内的环境卫生工作,市政界外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按照各自的管辖范围分工负责。石岛区的环境卫生由石岛环卫处管理,石岛环卫处归口石岛管理区建设环保局管理。
1.2环卫人员和清扫保洁现状。崖头现从事环卫工作的职工约436人,占服务人口的0.34‰,其中在编职工33人,临时聘用清扫工或其他人员共计403人,占从事环卫工作人员的92.3%,专业技术人员相对缺乏,初中及以下人员378人,占86.6%。荣成建成区清扫保洁352万平方米,主要以人工为主,有2辆清扫车,机动车主干道机械化清扫率25%。
石岛现从事环卫工作的职工约306人,占服务人口的031‰,其中在编职工22人,临时聘用清扫工或其他人员共计284人,占从事环卫工作人员的92.2%,专业技术人员相对缺乏,初中及以下人员人,占90%。石岛市区的道路清扫保洁主要以人工为主,有1辆清扫车,机动车主干道机械化清扫率25%。
村镇道路的清扫保洁形式不一,有的村镇有专人打扫,有的没有专人打扫,全部采用人工方式。
1.3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现状。崖头和石岛的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目前均实行混合收集、混合运输。使用的收集运输车辆主要有压缩车,还有全封闭自卸车等。
目前荣成市垃圾收集运输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二目前占80%。
方式一:
生活垃圾直接投放铁垃圾方箱垃圾运输车生活垃圾处理场
注:垃圾运输车指密闭式运输车等
方式二:
生活垃圾直接投放密闭塑料垃圾桶配套压缩车生活垃圾处理场
生活垃圾收集后,直接运往生活垃圾处理场进行填埋,不经过大型垃圾转运站二次转运。目前建成区内共有35个城中村,其中委托环卫有偿清运的有16个,4个城中村自行清运,以上村庄的生活垃圾实现了无害化处理,15个城中村未实行有偿清运,生活垃圾未实现无害化处理。石岛管理区有6个居委会未纳入生活垃圾一体化管理。企事业单位的生活垃圾部分由环卫部门有偿代运,部分未进入卫生填埋场,倾倒在附近的低洼地,城乡结合部尤为突出。
垃圾收集方式主要以垃圾箱和垃圾桶收集为主,农村生活垃圾的收运,近年来虽然逐步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少数村镇实行垃圾固定点收集方式。村镇的垃圾运输方式主要是拖拉机运输,仅成山镇配有一辆垃圾压缩车。各镇统一安排环卫工人定期对垃圾进行收集,并将垃圾集中处理,送填埋场进行简易填埋。各镇由于缺乏长远的统一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资金投入量不足;加之农户卫生意识不强,仍将生活垃圾沿沟、渠随处丢弃乱扔、乱倒。造成农村生活垃圾污染多元化,收集、处理处于不能及时清运现状。
1.4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1.4.1崖头生活垃圾处理。目前崖头的生活垃圾主要送往孔家生活垃圾处理厂,规划总占地32万m2,总库容为268.79 万m3,规划总投资为9023万元,使用年限在30年以上。该工程分两期进行建设,其中一期填埋区占地8.57万m2,填埋容量为120万m3,设计填埋能力为250吨/日,污水处理能力为120吨/日,可满足市区15年生活垃圾的处理要求。
目前,崖头的生活垃圾全部采用卫生填埋,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有效改善了城区环境,提高了城市整体生活质量以及城市影响力和竞争力,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1.4.2石岛生活垃圾处理。石岛目前使用的生活垃圾处理场地处石岛牧云路南,烟墩至码头公路东,规划占地面积为50亩,工程投资350万元,现已使用面积40亩,填埋高度为6米,渗沥液排放到污水处理站处理。场内有达到一级排放标准的日处理量5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站一座,共投资250万元。
目前,石岛的生活垃圾全部在该处理场进行处理,但由于该处理场已经接近使用年限,因此需要建设新的生活垃圾处理场。目前新垃圾场正在建设过程中。
1.4.3各村镇的生活垃圾处理。各村镇的生活垃圾处理主要是简易填埋,这些生活垃圾不经处理,常年露天堆积,通过雨水径流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已经对环境造成污染。
1.5粪便清运处理状况。目前,荣成市区(包括石岛)所有水冲式厕所实现了管道化排放,粪便进入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同生活污水一起处理。无单独的粪便处理厂。所有旱厕和农村的粪便经简单处理后进入农用。
1.6环境卫生设施及机具现状。全市共有公共厕所101座,其中二类公厕22 座,三类公厕63 座,移动公厕16座,部分对外承包,全部由专人管理。其中,崖头城区61座,环卫管理的公厕二类公厕免费开放,石岛区11座,其他各乡镇共29座,全部属于三类公厕。全市共有果皮箱或垃圾桶(箱)6337个,其中崖头3540个,石岛区2100个,其他各乡镇共787个,有些村镇根本没有垃圾收集容器。全市环境卫生专用机具共57部,其中市环卫处23部,石岛环卫18部,其他各乡镇共16部,运输车辆基本是拖拉机。
2.荣成城乡环境卫生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分析
从荣成市的城市面貌的变化及近几年环卫工作取得的工作成绩可以反映出,荣成市环境卫生部门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从荣成市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情况看,对荣成市的环境卫生有了更高的水准要求,现状还没有达到应有的要求,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政府主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管理体制尚未理顺,基础管理薄弱。一是多年来,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政策取向,导致环境卫生管理范围只是覆盖在建成区,农村环境卫生未纳入政府的公共服务体系中来,政府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充分。二是环境卫生行政主管机构分散,市级的环卫统筹管理方面,宏观管理能力较弱。三是城郊涉农街道办事处和乡镇的环卫管理网络不健全,机构出现断层,且按属地管理原则各自为政,导致农村环卫管理工作执行和推进十分困难。市级环卫机构与这些部门无上下关系,因此对执行工作情况的监督和落实就显得非常有限,这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与推动市容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进程完全不相适应。
2.2垃圾收运处理体系不完善,没有做到城乡统一规划,缺少区域统筹。按照城乡一体,区域共享原则,荣成市的乡村环境卫生工作没有纳入乡镇统一建设中,实现城乡环卫建设一体化。农村和乡镇环境卫生较差,没有建立相应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各区、镇之间“各行其是”,垃圾处理设施往往以各自行政区为单位进行规划和建设,没有考虑垃圾处理设施的区域统筹和城乡统筹,造成资源的浪费。
2.3规划设计更新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一是公共厕所数量不足,远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每平方公里不低于3座的要求。在城区存在找厕所难的问题,现有公厕等级较低、卫生设施不完善,卫生条件很差,基本没有设置专为残疾人和行动不便者使用的设备,不利于公厕作为公共卫生设施功能的发挥。二是缺少正规的粪便处理厂,城乡清淘的粪便直接排入城区管网或农田,严重污染环境。三是生活垃圾处理水平较低,方式单一,难以达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要求。目前,崖头和石岛的生活垃圾处理主要方式为卫生填埋,由于垃圾填埋场容量有限、处理方式单一,没有进行垃圾处理的资源化,某些种类的垃圾(如餐厨垃圾)没有合适的处理方式。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应建设餐厨垃圾处理厂、垃圾焚烧处理厂等垃圾处理设施,拓宽垃圾处理渠道,使荣成市的垃圾处理真正达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要求。村镇生活垃圾主要进行简易填埋,已经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四是镇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数量不足。各乡镇公厕数量严重不足,绝大多数厕所不达标,城乡结合部地区厕所档次偏低,无防蝇设施,蚊蝇密度大,异味大。且80%的厕所清扫、清掏不能及时到位。五是镇村环卫装备更新周期长,机械化作业程度低,多处于陈旧老化状况,大部分使用的是农用车、拖拉机,甚至人力车。部分车况较差,安全隐患大,由于未能密闭运输,垃圾渗漏液沿路洒滴,车辆一过异味熏天。城乡保洁发展不平衡,城市中心区和外围区域保洁力度不同,道路机械化清扫率比较低。
2.4意识观念落后,工作经费决口较大。一是由于镇村远离市区,较多群众对按照高标准、严要求建设和管理城市环境整体观念认识上,还存在误区,把环境管理看成可有可无或毫不关已的事情,不主动积极配合参与进行相关管理,或是认为反正基础设施就这样差,再怎么管理也赶不上市区水平,且后一种思想甚至突出存在于部分镇村干部头脑中,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消极落后。同时由于村民长年形成的生活习惯,普遍对环境意识不高,使垃圾量剧增,导致镇村内私搭乱建,环境脏乱等形成恶性循环。二是随着推动城镇化进程因拆迁等原因,镇村特别是城乡结合部村的土地收益和集体经济实体逐步锐减,收入萎缩,没有了原来拥有土地的优势,无力承担公益事业的经费支出。再者,收取垃圾处理费或清扫保洁费困难重重,按现行相关政策规定,其收费不涉及农民和农转非人员,致使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经费保障难以维系,镇村均感经济压力倍增。还有各镇市容(环卫)站(所)把有限资金用在了低水平日常维护上,环卫工人工资待遇低,严重挫伤了一线环卫工人的积极性。
2.5投资渠道单一,科研和科技开发建设投入不足,宣传力度薄弱。一是城市生活垃圾治理费用绝大部分来源于财政拨款和城市维护费,投资渠道单一,投入不足,历史欠账较多。虽已制定了相应的垃圾处理收费方案,但保障措施缺乏,收集困难,从总体上说,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还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对于镇村来说,地方财政投入更是微乎其微。二是随着环卫事业的发展和先进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和科技力量薄弱的问题日益突出,环卫专业队伍中工作人员老龄化程度高,固定工比例少,文化素质低,也使环卫专业队伍不稳定,业务水平较低,远远满足不了环卫事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三是宣传力度薄弱,市民或村民对垃圾的危害程度认识不足。
3.目前荣成市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的工作内容
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是一项系统工程,荣成市按照“村(居)收集、镇(街道)转运、市(区)处理”的要求,本着“先试点、后推开”的原则,确定全市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依托市区、石岛、成山三大生活垃圾处理场要分阶段实施。荣成建成区先期要在崖头城区及周边镇、街道推行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工作试点,实施的范围包括崖头街道尚未纳入市区孔家生活垃圾场集中处理的村庄,寻山街道、崂山街道、城西街道、滕家镇部分村庄,石岛城区及周边街道推行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试点工作,由石岛管理区管委会负责组织实施。就目前而言,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要以完善城乡环卫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工作运行机制为重点,主要工作内容有:
3.1建设垃圾处理设施。市环卫处、石岛环卫处及成山环卫处,要各自按照各自的行政区划,做好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市环卫处应做好孔家生活垃圾场的续建和投入使用工作,确保垃圾正常处理。石岛环卫处应加快新建垃圾场的施工,确保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正常开展。成山环卫应对拟建垃圾场的场址进行选择,完成环评及其他各项准备工作。同时为真正实现“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要求,建议走填埋与焚烧相结合之路,以减轻垃圾填埋场压力。垃圾场的建设投资应根据行政区划,由当地财政投资。
3.2建设垃圾中转站点。根据城市各功能区块发展特点,规划建设一批新的中转站点,并加快乡镇压缩式垃圾中转站的建设,尽快启动运行,完善垃圾中转网络,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镇(街道)垃圾中转站的建设由市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补助。目前石岛管理区已完成了6座中转站的建设,崖头周边有寻山、崂山、城西、滕家正在进行垃圾中转站的建设。
3.3配置中转站压缩、除臭等设备,购置大型垃圾转运车辆。所需的资金应有市财政一次性拨付。垃圾转运站的运行管理和垃圾转运、处理由市级环卫处负责,费用由市财政投资。
3.4建设村级垃圾收集点,村级要配置收集容器和垃圾收运车辆。按照人口分布状况,根据有关标准统一设计,每个行政村建设3座以上垃圾收集点,收集点的建设、垃圾容器、收运车辆的配置应由各镇(街道)负责投资。镇(街道)和村庄向垃圾中转站收集、运送生活垃圾所需的一切费用,由各镇(街道)或村庄负责。
3.5各镇(街道)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和专业保洁清运队伍。根据各行政村大小、人口规模以及经济实力,合理配备村级保洁员,建立工作运行机制和规章制度,确保垃圾清扫、清运的正常进行。
3.6各镇(街道)负责组织各村全面清理镇村周边、道路两旁、河道库塘、山野田间等区域积存的各种垃圾,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取缔辖区内私设的垃圾场。
4.加快推进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几点对策
4.1加大全民宣教力度,切实转变思想观念。要把优化整合各方面资源,发挥各方面优势,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作为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开展的重要保证。充分利用农村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意义,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介开设专栏的形式和渠道,分步骤、有针对性地大力向广大群众宣传与其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卫生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切实使城乡居民增强文明和环境秩序意识,提高遵守城市管理法规的自觉性,形成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4.2结合环境整治创建,实现村民自治。为推行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大环境综合整治创建活动,彻底清除各乡镇或村内常年积存的卫生死角,树立环境卫生规范管理的“样板”,使农民们见到实效,为推行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管理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环境综合整治创建活动要包括如下内容:一是清理垃圾,改善环境的脏、乱、差。设置标准垃圾箱、落实保洁员,建立卫生保洁长效管理机制,全面进入管护状态。二是清洁渠道,加强水环境治理和饮用水源保护。各乡镇、村制订长效管护措施,同时发动群众,以有奖举报的方式,进行监督。三是清洁生产,深入开展农村工业污染防治。开展不法排污企业专项整治,特别是乡镇化工、印染、造纸、电镀等污染较重的企业进行集中整治。四是清洁村庄,狠抓“六乱”(即: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整治。要把整治“六乱”作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首要任务。五是积极开展创建卫生村镇和单位活动,各镇(街道)设定奖项,鼓励开展创建国家级卫生镇、卫生村、卫生单位活动。同时在实施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作用,镇(街道)各村或各居委会普遍召开村民大会,制订《村民环境卫生公约》,专门安排监督员每天监督环境卫生清理情况,约束村民遵守公约,保证环境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的效果。还可以在中小学开展“环境卫生小标兵”活动,动员中小学生宣讲环境卫生常识,帮助家长提高文明意识。为了使环境卫生公约随时起到警示作用,每一个村庄都要设置村务公开栏,对环境卫生遵守情况进行张贴悬挂。
4.3科学制定环卫基础设施规划,因地制宜减量处理。根据新编制的《荣成市环境卫生专项规划》,统筹考虑荣成市城乡环卫设施发展相对不平衡的实际情意,逐步完善市、镇、村环卫基础设施。一是把城乡市容环境卫生一体化工作与农村现实状况结合起来实施,根据乡镇经济发展水平、距离城区远近,制订出切实可行的环卫设施规划。有经济实力的,对基础设施、设备、人员实行一步到位,实现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置城乡一体化;经济实力不足的,在现有设施设备的基础上,逐步推进。随着经济的发展,再逐步完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设施和服务网络。二是把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在对城郊的国有土地进行开发前,必须合理规划,优先保证公厕、垃圾中转站等环卫硬件设施的经费和用地,可按照人口的密集程度预先安排环卫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提高乡镇、村的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标准,落实环卫配套设施。三是把城郊及乡镇的环境卫生纳入全市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增加对农村环卫设施建设的投入,市(区)和镇(街道)两级政府将环卫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依据属地建设需要划定经费。也可由市财政统一核拨市环境卫生主管部门,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或以奖代拨等形式多给予经费倾斜,保障必要的环卫设施投入。四是采取垃圾综合处理技术路线,合理配置和规划垃圾处理设施。垃圾填埋技术、垃圾焚烧技术和堆肥技术要合理搭配,努力构建循环经济。
4.4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健全工作网络。首先,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是推行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管理的核心。按照中国的体制机制,采用政治性手段,来完成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是非常必要的。推行环境卫生一体化就要实行政府统一领导,并建立公共财政为主导的投资结构。其次,健全工作网络是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的保障。市、镇两级必须加强领导,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专门负责该项工作的组织、协调,把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工作目标和考核内容。最后,理顺城乡管理体制,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措施。要逐步实行市(区)、镇(街道)、村三位一体的三级环卫管理体制,分级负责城乡生活垃圾的清扫、收集、运输、处理,打破城乡环卫管理二元结构,走村收集、镇(街道)中转、市(区)集中处理的一体化之路,逐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网络,实现长效管理。要强化街道办事处和乡镇的职权,理顺与市、区职能部门的关系,保证“以块为主”功能的实现。城郊要稳步推进撤村建居委会,通过建立试点村,推行农村社区管理模式,条件成熟时再逐步扩大,并直接纳入城市社区管理。
4.5构建完善保障机制。一是构建以公共财政为主导的投资结构。为提高基层单位做好环境卫生工作的积极性,构建合理的投机保障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农村垃圾收集处理经费按照“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市(区)里补一点、镇(街道)里贴一点、村(户)和企事业单位出一点”的办法筹集。各村委会负责垃圾的收集清运,收集、运送到垃圾中转站的一切费用由村负责。各村生活垃圾收集容器和收运垃圾车辆购置配备由各镇(街道)负责投资。各镇负责辖区内垃圾中转站建设、配套车辆以及生活垃圾运到中转站,费用由镇负责。各镇(街道)垃圾中转站建设由市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补助。中转站后的清运、处理等运行、维护经费由市级财政保障。同时各镇(街道)垃圾中转站工程设计、压缩设备及其配套的市环卫部门专用清运车辆购置由市财政负责。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对建成村级垃圾收集点的行政村,经验收合格后,市、镇实行以奖代补。由以公共财政为主导的投资结构的建立,将会大大调动农村基层组织的积极性。二是构建运行管理机制,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主要是加强镇垃圾收集清运管理。各镇要制订出台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建立垃圾清扫、收集、转运保洁管理责任制,制定规范和标准以村为单位,做到定人员、定任务、定报酬,不留空白。三是完善督查考核机制,实现长效管理。制订城乡环卫一体化考核办法,分解落实工作任务,并将其纳入年度考核内容。
4.6稳步推进环卫市场化改革。既要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充分考虑环卫事业改革作为城市公用事业改革的特殊性,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要求,以“保证质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转移风险”为目标,按照“监督管理与环卫作业”相分离的原则,逐步把环卫作业服务中经营性和竞争性项目推向市场,吸引社会资金投向环卫事业,分阶段有序推进环卫体制改革。首先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和行之有效的考评奖罚体系,防止出现因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而忽视公共利益,使“脏、乱、差”现象反弹。其次是合理引入竞争机制,以镇或村为单位或划块分片,把清扫保洁推向市场,向社会公开招标,实施扁平化运作模式,以实现环卫保洁的全覆盖。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可由专业物业保洁公司承担,提高环境卫生专业化管理水平,同时通过市(区)、镇(街道)、村委会三级监督考核体系,根据考核结果对专业清洁公司实行奖罚,拨付承包费用。最后,积极探索,逐步建立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加快形成稳定的收入、投入机制,培育垃圾处理市场主体,推动城乡环卫保洁工作的企业化运作、市场化经营、产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荣成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Z].荣成市人民政府,1997-7-28
[2]荣成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2008—2020)[Z].青岛市环境卫生科研所,2008
[3]荣成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市政界限的通知[Z].荣成市人民政府,2004-7-26
[4]王树春,李海洋.浅谈城市市容环境卫生体制改革[J].科技经济市场,2007,(3)
[5]关于2009年推行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Z].荣成市人民政府,2009-3-27
[6]张国彦.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推动市容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进程[EB/OL].cgjl.org/show.aspx?id=1711&cid=78,2009-3-2
[7]厦门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处.创新市容环卫管理制度推动市容环卫管理城乡一体化[J].中国城市环境卫生,2008(6)
[8]朱建平.浅谈生活垃圾城乡一体化管理模式[EB/OL].jsjsj.com.cn/djw/ReadNews.asp?NewsID=621,2008-6-18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垃圾处理
中图分类号:X799.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9-0-01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垃圾处理作为城乡一体化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方面,直接关系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全面推进。我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在农村,缩小城乡差别、加速城乡一体化,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的一项重要决策,实践性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城乡环境卫生状况也是反应一个地方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解决好垃圾处理问题已成为改善环境面貌、推进社会主义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紧迫任务。对于以上的情况,我于2017年对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阴平镇菜园村以及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进行生活垃圾处理情况的调查,希望通过此次调研,了解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做对比,为政府决策方针提供参考。
二、生活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
通过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及乡镇所属主要行政村的生活垃圾清运现状调研得出:现有的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收运方式基本采用“村收集,镇转运,县市处置”模式,并形成一定规模化,但由于各种因素制约,其不足之处还是显而易见的:
1.农民本身的文化程度比较低,在处理成分复杂、数量较大的垃圾时,采取的方式往往是沤肥、焚烧和填埋等看上去科学的手段。但是这种方法本身便是不彻底的,会导致严重二次环境污染的出现。前端垃圾收集采用露天垃圾池,池内蚊蝇丛生,雨天污水横流,居民素质较低,垃圾随弃严重。
2.农村垃圾处理问题的解决需要全民共同参与,需要农民的积极配合。但现在农民的思想比较落后,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都比较差,思想上面认识不够,这也给垃圾处理更好的进行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中转采用敞蓬车转运,垃圾及污水沿路抛洒,二次污染严重。
3.采用填埋、焚烧或直接露天堆放,对水及空气环境再次污染。
4.农村垃圾的处理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是由于村庄可支配的公共产品有限,村庄自身无法拿出大量的资金来处理村庄内部的垃圾。而上级部门也没有用来处理垃圾的专项资金,因此农村产生的垃圾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环卫工人人员不足,待遇低,劳动强度大,积极性不高。
5.村里没有设置专门的垃圾分类设施,包括分发到每家每户的垃圾桶、村里的垃圾敞篷车,都是一体的,并没有具体是可回收和不可回收部分,增加了处理垃圾的难度。政府没有建立垃圾分类的配套设施,缺乏垃圾分类回收、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后续手段。没有规范的垃圾回收点,目前的废品收购仍处于自发的废品市场化状态。
6.农村垃圾桶一律采用绿色的方形垃圾桶,并没有根据当地特色设计一款可分类回收垃圾的垃圾桶和垃圾中转敞篷车。
7.机械化程度低,工作效率低。农村全部采用环卫工人隔几天每家每户进行垃圾清理,清理效率低。
三、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几点对策
1.进行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网络的建立和健全。想要城乡环卫真正的实现一体化,需要进行工作网络的健全,需要加强领导,进行专门机构的成立,需要专门进行这项工作的负责。需要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纳入到平时的工作和考核中去。将城乡的管理体制真正理顺,实行县、镇、村三位一体的三级环卫管理体制,打破城乡环卫一体化结构,走村收集、镇中转、县集中处理的一体化之路,最终实现统一化管理。
2.积极做好线上线下宣传工作。重视各个方面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将各方面的优势真正的发挥出来,进行工作积极性的调动,从而给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可以将地方电台等媒体手段利用起来,宣传工作开展的意义,让人们认识到其重要性。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改变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激发群众参与环卫一体化工作的自觉性。
3.加快完善环卫基础设施。根据新编制的《环境卫生专项规划》,统筹考虑我县城乡环卫设施发展相对不平衡的实际情意,逐步完善县、镇、村环卫基础设施。要大力提高收集、运输和处理设施的现代化水平,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收集设施上,逐步淘汰简易垃圾堆放点、露天垃圾桶点,实现垃圾收运的分类化、容器化、密闭化和机械化。
四、生活垃圾分类的具体解决方案
1.了解到农村日常生活垃圾比较多,农村自家种植蔬菜和厨余垃圾比较多,从颜色具体分类的垃圾桶,蓝色:厨余垃圾,包括剩饭剩菜、蔬菜叶等;绿色:可回收垃圾,包括纸张、金属、塑料凳;红色:不可回收垃圾,包括瓜果壳、灰土等。
2.了解到农村日常生活垃圾比较多,农村自家种植蔬菜植物比较多,我们可以从颜色具体进行分类:不同垃圾不同时间进行回收,每户发放统一的表格,写着每日可以扔的垃圾种类和时间。如可回收垃圾是每周一、三、五进行回收,每周二、四、六回收菜叶、植物等垃圾。
3.政府对可回收垃圾进行统一采购,使用户在生活垃圾分类也能收到益处。
五、调查结论
根据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城l一体化”生活垃圾处理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一定要注意“城乡一体化”。垃圾收运、处理是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的难解之题,必解之题,各地环卫管理部门应该因地制宜,选择最适合当地的垃圾收运、处理方案。同时建议我们相关部门协同合作,共创美好的卫生环境。需要政付部门在日常运作过程中根据各自特点不断的进行实践和总结.找到合适于本地区的行之有效的“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处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吉崇矗张云,隋儒楠.沈阳市典型农村生活垃圾调查及污染防治对策[J].环境卫生工程,2006(2).
[2]单华伦,朱伟,张春雷,李磊.发达农村生活垃圾特性调查及治理技术探讨[J].江苏环境科技,2006(6).
你们好!你们辛苦了!
籍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谨向你们及家人送去一份祝福,表达一份诚挚的谢意!
城市的美化与发展离不开环卫工人的辛勤劳动。长期以来,全市广大环卫工人弘扬“宁愿脏一人,换来万人洁”的行业奉献精神,在最脏最累的环卫岗位上,披星戴月,起早摸黑,夏战酷暑,冬战严寒,创造了整洁、舒适的环境,美化、绿化、净化了我们的城市,为我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和园林城市立下了汗马功劳,为晋江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你们美丽纯洁的心灵、吃苦耐劳的精神,得到全社会的赞誉,也无愧于“城市美容师”这一光荣称号。
当前,正值全市上下贯彻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全力实施“十一五”规划和“111662”工程,加快建设民富市强、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制造基地、商贸中心、滨海港口城市之际,城市市容环卫行业必须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环卫战线上的广大环卫职工肩负着更加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市区环卫行业实施环卫作业机制改革以来,市级财政承担的环卫保洁作业范围不断扩大,市政道路保洁全部通过公开招投标,由环卫保洁公司承担作业任务,实现市场化运作。在加快全市各镇(街道)垃圾转运站建设等环卫基础设施投入的同时,主动引进民营资本,采用BOT的形式,建设垃圾焚烧发电综合处理厂;实行城乡统筹,推进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进程,逐步实现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和产业化。
今后,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市将加大对农村环卫保洁市场化改革,大力开展“家园清洁”行动,广大环卫工人的任务将更加艰巨,环卫工作任重道远。
希望你们肩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进一步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提高素质、爱岗敬业,以一流的工作业绩把晋江打扮得更加清洁靓丽,为创建文明、卫生城市作出更大的贡献!
祝全市环卫战线的干部职工节日快乐、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关键词:经济发展;弊端;垃圾;城乡环卫;解决方案
我们的生活方式多样,而且使用的用品也在增加,但是随之垃圾的数量也在上升,由于垃圾的种类不同,处理垃圾就成为一个问题,以农村为例,在经济水平上,农村不及城市,而且城市还会将本应该自己处理的垃圾全部运送到农村,增加了农村垃圾的总量。这样就增加了农村处理垃圾的难度。而且现在很多的农村环境卫生不如意,城市以及农村在解决环境卫生上独立管理,但是取得效果不好,因此在治理城乡环境卫生上要坚持一体化的管理方针,将城乡存在的问题彻底解决。
1 农村环卫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环卫设施硬件投入不足
当前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上存在的一个最严重的问题,同时也是亟待解决的先决问题是基础设施问题,没有基础设施也就是没法进行后续的一些环境管理,更谈不上城乡管理一体化。就目前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现状来看环境卫生基础设施欠缺最为严重的主要有垃圾桶、垃圾车、垃圾分类设备和垃圾处理设备等,这些设备的欠缺直接导致了垃圾不能够进行有效的处理。
1.2 农村环境卫生规划编制滞后
除了基础设施欠缺之外,当前农村环境卫生管理还存在的一个主要的明显不足就是管理规划上的无序性,很多农村地区都没有形成有效的环境卫生管理规划,没有规划也就形不成一个有效的环境卫生编制,没有一个成型的农村环境卫生体系,从而也就不能针对整个农村的环境卫生处理工作做出统一的安排和布置,也就造成了农村环境卫生的无序性,进而造成了农村环境卫生条件的低下。
1.3 农村环卫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管理问题也是当前影响农村环境卫生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体系不完备是当前农村环境管理的主要现状,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当前城市的环境卫生管理机构还管理不了农村的环境卫生事业,而农村自身又不存在自己的领导机构,这就造成了农村环境卫生事业无人管理的现状,没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从而明确不了具体的责。
1.4 村民环保意识不强
意识问题也是影响农村环境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试想一下,如果每个农村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都很强的话那么也就不存在垃圾污染的问题了,每个人都处理好了自身的环境问题也就不存在环境问题了,所以当前农村村民的环境卫生的意识还是不够的,很多村民都只考虑当前自己的便利而忽视了垃圾堆放对于农村长远的影响。
2 推进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对策
2.1 加强环卫管理硬件设施和人员配备
加强设施建设与管理的合作,合理的分配工作,这是在开展其他后续工作的必要前提,主要的做法有以下几种:(1)在民众聚集的地方安放垃圾收集箱,例如街道的街口,休闲娱乐设施附近等地,在一些相对落后的地区,如果没有条件安装垃圾箱,那么可以使用垃圾袋,将所有的垃圾统一收集,然后放置到具体的位置,这样可以减少乱丢垃圾的现象。而且为了能够保证垃圾及时的运走,要在配置垃圾车,最好的是个农村有自己专门的垃圾车。(2)要有环卫工人清扫垃圾,并且将垃圾收集,这样可以让农村保持清洁,环卫工人不能太少,因此清扫并收集垃圾的工作不能让一个人独立完成,而且也不适宜配置更多的环卫人员,一般一个乡村三名环卫工人。
2.2 创新机制,落实责任
在确定环卫工人以及安置好设施之后,相应的要对其进行管理。有了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可以加快建设城乡环卫管理一体化。管理体系要求每个乡村都要有一个环卫机构,而且机构中的人员能够减负其管理环卫事业的责任。如果乡村的管理机构比较凌乱,那么就要将这个机构与上一级结合,使其在一个统一的管理制度之下,两者的结合,可以让农村学习城市中优秀的经验,并且促进农村环境卫生事业的发展。
2.3 结合新农村建设,抓好规划布局
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各地对农村开始建设新农村,使农村的经济水平提高,但是新农村的建设不能不是环境卫生,通常两者要结合,而且环境卫生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部分。当城市在规划新农村建设的时候,也要合理的规划环境卫生等场所,保证当地的环境卫生工作的开展,而且农村也可以利用当地的环境卫生为其做农村建设的有关宣传,这样做可以让村民对环境卫生有了认识。在回收垃圾的时候,也可以通过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方式,例如在农村中修建沼气池。
2.4 多方筹措、加大投入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农村环境卫生不能顺利的开展其中一个主要的因素就是资金问题,农村的经济水平有限,能用于卫生事业的资金就更少,因此就要对资金进行补充,可以有三种方式,第一,政府发挥作用,农村用于环境卫生上的资金需要政府的投入,而且政府在总资金中要主要部分。第二,村民自主投资,农村的环境卫生事业发展,直接受益的就是农民,因此村民要积极的参与事业中,成为环境卫生发展的主要力量。第三,社会募捐,社会的募捐是总资金的部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解决资金的问题上,可以向社会募捐,社会上的知名企业起到榜样作用,率先捐款,以便其他的中小型企业可以跟随捐款。
2.5 加强宣传,营造舆论
在开展新农村建设的时候,加强对农村环境卫生事业的宣传,使村民的环卫意识增强。此外,还可使用其他的措施,通过电视、网络等途径加大对环卫的宣传,使村民对于环卫有了不一样的了解,让村民自主的参与到农村的环境卫生事业中,全体村民的参与,可以保证乡村开展环卫事业有一个很好的效果,还能保证工作的效率。并且将城乡中环卫事业的距离缩短,以便实现城乡环卫管理一体化。因此要重视宣传的作用,在农村内加大宣传的力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农村环境卫生问题极为严重,迫切的需要我们相关人员进行相关的工作去整治,以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的先进体系来带动农村环境卫生事业的发展,并且逐步把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和城市的环境卫生管理体系相融合,最终实现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这就需要我们切实做好农村环境卫生保护的各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位,务求把工作都落实到实处,彻底改变农村环境卫生发展低下的现状。
参考文献
[1]石广荣.烟台市莱山区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管理纪实[J].城市管理与科技,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