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提高环境卫生质量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10 10:38:4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提高环境卫生质量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提高环境卫生质量

第1篇

关键词:环境卫生学;实验教学质量;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1-0111-02

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预防医学专业日益显示出其在医学科学中的重要性。作为预防医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环境卫生学应顺应时展,充分体现该学科与社会联系的紧密性和实践性。实验教学是环境卫生学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配合其理论教学加强实践技能的主要环节。本文总结了近几年在环境卫生学实验教学中的教学实践与体会,旨在通过提升教学水平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一、精选实验项目,优化实验指导内容

包括大气、水等大环境,还有室内环境的质量问题在内都是实实在在和现实生活、个人健康紧密相关的,并且每个时期社会关注的环境质量问题有所不同,这些问题都应在教学内容上反映、体现并且紧密结合实际。因此,实验项目的选择要注重实用性,对于一些影响因素多或者已淘汰的实验项目要进行及时更换。如近几年由于房屋装修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以及由此引起的健康问题屡见不鲜,所涉及的污染物包括甲醛、苯及苯系物、氨气、氡气等。甲醛的测定是环境卫生学中一个经典的检测项目,在此基础上结合现有实验条件,逐步增加其他指标的测定,从而形成室内空气污染检测的系列实验。又如我国大气中PM2.5的污染问题日益凸显,且已证实PM2.5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污染物。按照国家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在老标准中规定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PM10基础上新添了PM2.5,且PM2.5已写入“国标”纳入监测范畴,因此环境卫生学实验教学也应与时俱进,在原有的大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测定的基础上,增加PM2.5测定的相关实习内容,紧密结合实际。这一新的实验项目作为本实验课程的见习内容,由带教老师带领学生到相关空气质量监测单位进行参观,直观地了解并学习最新的空气质量检测手段和方法,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

二、建立开放性实验课程体系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培养科研思路,在环境卫生学经典实验项目的基础上,引入开放性实验课程体系,开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课程改革可借鉴其他院校的教学经验,在让学生熟练掌握必要的基本操作的同时,参与一些实用、可行性强的实验设计。具体过程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给出的实验课题进行资料查阅、专题调查及实验设计,将与实际工作相适宜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和实验仪器结合到实验中,在基础学习的同时拓宽知识,使学生对环境卫生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理论的理解更加深入。初步设计的综合性实验课题有“教学实验室的空气质量评价”和“学生宿舍环境质量调查与评价”。对于“教学实验室的空气质量评价”这一课题,考虑到实验室通常储存了各种实验用试剂,化学用品,因此涉及的检测指标较多,所需检测手段也较全面。学生在设计自身实验内容时,不受实验指导书的限制,需充分调动发散性思维,从不同方位和角度进行思考。而“学生宿舍环境质量调查与评价”这一课题涵盖的内容更广泛,学生在设计课题时可创造性的设计实验方案,并讨论其可行性。通过综合性实验的设计,学生不仅对所学理论知识有了深刻了解,掌握了相关检测指标及其检测意义,还能充分领会这一课题与自身生活的紧密联系和实用意义。当学生面对真实环境,再结合所学理论知识,一定会在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开放性实验课程的训练,能够提高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和灵活性以及分析归纳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加强环境监测基本技能训练

除了改进实验教学内容,还应加强环境监测实验基本技术的训练。环境卫生学实验操作基本技术包括实验试剂的配制、玻璃器皿的使用、常用小型仪器操作及样品采集和预处理等,以上均为学生需掌握的实践操作技能。为了提高学生的基础操作能力,针对实际教学中学生易出现的问题,为初次进入实验室的学生提供环境监测实验室基本技术相关视频的学习,统一规范其实验技能操作;将原来由带教老师准备为主的工作逐渐转换成以学生参与为主的实验模式,使学生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从样品的正确采集、保存、预处理到各项实验项目所用试剂的配制进行分工合作,使学生全面参与到实验的全过程。在综合性实验中,学生还需综合应用基本实验技术并反复实践,以强化自身操作技能。考虑到环境检测技术是不断发展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对某些项目的检测方式进行了调整,例如在对室内空气中甲醛测定时,在让学生进行化学法测定的同时增添了仪器法,使学生意识到同一种物质并不局限于一种检测手段。学生可对两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并进一步掌握新的检测技术手段。这种化学法和仪器法相结合的方式也将在后续的教学中沿用到其他实验项目测定中。当涉及到微量物质的测定需使用大型精密仪器如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时,尽量为学生创造条件,带领学生到学校检测中心,由专业检测人员对学生进行讲解和示教。示教内容主要包括介绍大型精密仪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各元件的重要作用等,然后由学生自制待测样品,在专业检测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上机检测。这种实践能力的培养将为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转变实验教学模式

逐渐转变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原先教师在实验中的主导作用转换为引导作用,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将传授知识技能的被动教学变为能力培养的主动学习。这也符合多元智能理论针对教育提出的转变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使教师从传授知识的执行者转变为引导者和促进者。在教学实践中,首先向学生阐明环境卫生学实验的重要性,强调其实际应用价值和与社会联系的紧密性。其次,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进行思考和讨论,要求学生上课前对实验项目进行预习并完成预习实验报告,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前花时间主动学习,预习相关实验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指导,熟悉相关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课堂上,就实验项目的检测手段、影响因素、最新进展等方面向学生提出若干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并注重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评价,问题讨论情况与实验结果分析需一并写入实验报告。力求通过预习和提问的方式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进行更多的思考与分析。

五、加强实验室安全培训

除了实验操作基本技术的学习,还应加强培养学生实验室安全意识和安全基本常识,这也是保证实验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为了增强学生的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防止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现已建立了网络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考核系统并投入使用,从用电防火常识、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医学生物安全到化学安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规定学生只有通过了相关知识的考核才能进入实验室操作。该系统的建立和使用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实验室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加强个人的防护意识,还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积累与实验室安全相关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从而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

总之,我们在环境卫生学实验教学方面的探讨有利于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顺应预防医学教学改革与发展趋势,今后将在教学实践中采取更多的有效措施并逐步改进和完善,探索出适宜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环境卫生学实验教学的整体质量,培养更多实用型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万坚,宋丹丹,涂海洋,等.在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5):166-167.

[2]王玉邦,陈国青,陈宇炼,等.关于环境卫生学综合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1,25(6):683-685.

[3]张晖,尹立红,浦跃朴,等.环境卫生学设计性实验教学探讨[J].医学教育探讨,2006,5(8):713-715.

[4]冯清.问题引导下的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5):164-165.

[5]刘敬勇,罗建中.新时期下环境监测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2):151-154.

[6]沈晓玲,王君,包丽丽,等.卫生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创新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3):251-252.

第2篇

关键词:教学改革;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9-0072-03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环境微生物学已是当今研究最活跃、取得成果最辉煌、对其他学科影响最大、应用前景最广阔、对人类和环境最重要的生命学科之一。《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一门集生命科学、环境科学以及工程学于一体的交叉型课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环境科学专业的必修课,既包括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又具有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及对有害微生物的检测与控制等知识。不仅为环境工程专业的后续专业课打好必要的微生物学知识的基础,也是实践技能训练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该课程的特点是内容琐碎繁杂,感性认识差,需记忆的知识点较多,学生在对课程深入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性逐渐降低,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如何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兴趣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者根据五年的一线教学经验总结出几点心得。

一、上好绪论课,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教学导语,激发学生兴趣

绪论课是最轻松也是关键的一堂课,它虽然没有深奥的理论和复杂的逻辑,但它却是该门课程的一个缩影,是对课程进行了总体上的高度概括。在具体介绍绪论时,必须联系生活实际中的具体实例,强调微生物与人类生活具有息息相关的特性。尤其是目前环境微生物学在环境保护、污染治理、资源利用、友好材料、清洁生产等领域的应用及研究热点、难点,指出近期科学工作者在环境微生物学研究的贡献,激发学生为科学献身的热情。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主动地去学习、探究、发现,好的开端有利于学生对后续内容的学习。

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教学导语,教学导语应具有目的性、诱导性、趣味性,成功的课堂教学导语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产物[1]。能有效控制学生的思维,引其渐入佳境。导语运用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创造一种愉悦的教学情境的同时,迅速将学生引入预设的教学轨道。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备课、吃透教材,在抓住教材关键的基础上,才能精心设计出合理的富有艺术性的导语。比如在讲微生物之间的关系时,可以先从利害角度介绍人与人之间关系有哪几种,让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然后导出微生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类似关系,以便让学生豁然开朗。通过此类问答可以引起学生思考,提高其学习的兴趣。

二、多媒体课件利用的合理化

与其他生物相比,微生物有着看不见、摸不着的独特之处。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常涉及一些抽象的、微观的、描述性的内容,如果教学方法不好,常常会造成很多错觉。按传统的讲述加板书的方式进行授课,学生很难做到心中有数,并且很难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同时频繁的板书,不但浪费了大量时间,而且使得讲课思路的连贯性被破坏。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把实验仪器、课本、教材、实物等各种可利用的教学资源综合运用起来,使抽象的微生物知识和某些抽象的过程变得具体化、形象化,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合理选择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的多媒体信息要素,并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其进行处理和控制,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情境,把抽象性的、阐述性的教学内容转变为生动形象的感性素材,通过增强和丰富教学过程的外部刺激,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2]。在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讲授过程中,笔者采用了大量的图片、动画、影片等,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示,再加上生动的描述和启发式问题的设置,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良好。例如,在讲解病毒繁殖过程中,如果结合课件中的动画过程,就能够把握每一个步骤进行的具体程度和状态,加深了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教学过程变得形象生动,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听得明白,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讲污泥膨胀时,运用多媒体技术,比较膨胀污泥与正常污泥的形态结构,增加认识。也可以通过网络收集的信息,向学生们介绍微生物在某方面应用的最新进展,激发学生们对环境微生物的兴趣。在进行课本内容的教学中,还应适当补充当前工程微生物研究中取得的成果,阐述其发展前景,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欲望,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探究,培养学生善于深入钻研的能力。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在课程的设计过程中有以下功能要求:课件应具有美观、和谐、色彩丰富、屏幕设计简洁明快、屏幕布局合理的用户界面;具有清晰的导航栏;具有良好的集成性及较强的互动性[3]。

三、教学内容传授的生动化

一方面,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常识相结合,在阐述性内容的讲解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引入通俗生活常识,既可以调节课堂的严肃气氛又可以使学生对课程产生近距离感。例如在讲解重金属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时可引用环境公害化事件如水俣病和骨痛病事件产生的作用机理;在讲解嗜冷微生物时,通过解释为什么冷藏在冰箱中的食物依然会变质的现象向学生强化嗜冷微生物的生理特征;以腌肉和蜜饯为例向学生解释什么是高渗溶液,什么是低渗溶液,等等。

另一方面,教师教学语言的运用技巧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学内容力求将教学语言生活化、通俗化、形象化。如在讲授酵母菌时可以这样说“天才的酿酒师和面包师”,这么一句通俗的话,学生就可以知道酵母菌的两个主要应用:酿酒和面包发酵,这个时候如果再把酵母菌可以酿酒和制造面包的原理讲一下,学生必定很感兴趣;在微生物学的教学中可运用比喻的地方也不少,比如讲微生物的影印接种法的时候,用“盖印章”来比喻就比较形象[4]。另外,微生物的世界本身是一个微观世界,那么如果用“小人国”来比喻微生物世界,学生就会觉得很有意思;再比如讲解微生物的大小,可以以大肠杆菌为例:大肠杆菌直径0.5μm,长度为2μm,光这样说学生可能没有什么印象,如果拿实际生活中的东西来和它作一下比较,效果就会好得多,如把大肠杆菌的大小跟芝麻粒和人的头发丝比,留给学生的印象就深刻了。此外,还可以采用双语教学,对部分章节的教案及多媒体课件中的专业名词,采用中英文对照的形式,来增强学生对专业概念的理解,促进师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例如:在讲解“荚膜”这个概念的时候,可以先让同学们回忆英文单词“capsule”的汉语释义,为胶囊;太空舱等。引导学生概括胶囊、太空舱的特点,结合教材中“荚膜”的定义,让他们形象地认识荚膜是细菌分泌出的,把细胞壁完全包围封住的物质。以上这些教学实例证明,将理论知识生活化、形象化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性,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5]。

四、通过信息化手段使教与学互动

由于微生物学是一门正在飞速发展的学科,新的研究方法和领域不断被开拓,教材的更新不可能完全跟上研究进展的步伐。因此我们充分利用互联网快速便捷的方法获取最新信息。例如,在第三章“原生动物与微型后生动物”章节的教学中采用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提前布置让学生在课下查阅同学们感兴趣的相关原生动物或微型后生动物在污水处理研究领域的前沿资料,并用他们熟练的计算机能力做成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在课堂内学生也可以当一回老师,通过多媒体讲授与全班同学交流、分享。这样的课堂讨论和演讲使学生们不但掌握了具体的课程内容,而且也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学生们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也可以作为下一届学生授课的参考内容。通过教与学的互动,教师和学生获得的信息量都增加了。

五、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科研与教学相结合

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丰富教学内容。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教学是基础,科研是主导,任何教师决不能脱离科学研究而单纯地搞教学工作。只有长期参加科研实践的教师,才能使自己讲课的内容更加具有前沿性、独创性和启发性[6]。一方面,教师需要不断充实教学内容,联系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应用到课堂教学。例如在讲病毒结构时,可以补充讲和人类密切相关的病毒,如SARS病毒、艾滋病毒及疯牛病病毒及其结构。另一方面,教师应多参与科学研究,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并在教学中用教师的研究实践巧妙结合理论知识。例如在讲内生真菌在环境领域的应用时,就应结合新疆草地资源实际情况,着重介绍本教研室研究项目:禾草―内生真菌共生体在草地农业系统中的作用的相关研究内容。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实例进行讲解,这样贴近实际,通俗易懂,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师生关系亲近化

加强与学生的课内、课外交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课堂气氛是一个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良好的课堂氛围取决于很多方面,除了要求教师有较好的教学技能和课堂控制能力之外,还与教师自身的性格、人际交往能力等教学之外的素质密切相关。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除了平时努力加强教学技能和提高自身素养外,还应充分注重与学生的课内、课外交流,注重对学生学习、生活和情感方面的关爱,成为学生的朋友。例如在课间时间,教师可以播放提前在网络上下载的与学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知识性或娱乐性的视频,通过采取这一措施,使教师和学生的距离缩小了,上课的时候就比较容易建立起一个易于知识交流、信息共享、关系融洽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喻子牛,何绍江,朱火堂.微生物学教学研究与改革[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15-119.

[2]许喜林,杨汝德.《食品微生物学》课程多媒体教学初探[J].现代食品科技,2006,22(1):l13-114.

[3]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3.

[4]罗明,顾爱星,周刚.优化《微生物学》课程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5(4):110-113.

[5]黄金林,藩志明,焦新安.“发酵工程”课程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生物学杂志,2005,22(5):46-47.

[6]崔恒林.《微生物学》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27(4):78-80.

基金项目:土壤学自治区重点学科资助。

第3篇

关键词:环境卫生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是城市管理的重点之一,也是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和居民生活质量提高最直观、最直接的标志之一。它的主要职责是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客观经济规律和现代化城市建设与管理的要求,运用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技术的等手段,对城市的空间环境卫生实行全方位的管理,维护城市环境的整洁,使城市环境卫生与城市的经济协调发展,不断满足城市人民对生活、工作环境质量的需要,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社会工程,不仅是一个城市的“脸面”也是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一、城区环境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1、环境卫生方面的公德意识差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大量农民涌入城镇打工、经商、居住,部分市民的环卫意识差,乱扔烟头、果皮纸屑、乱倒垃圾、乱倒脏水、随地吐痰、便溺,在小区、街头、广场、商场、楼道、车站随意散发和张贴宣传资料,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建筑渣土装运车撒漏问题,损坏环卫设施,歧视环卫工人等不爱护公共环境卫生的现象仍然存在。

2、环卫管理责任不明

随着城区面积的不断拓展,在管理体制和管理职能上市、区、街之间交叉重叠和管理缺失现象较为普遍,在一些公共地段的管理上,责任不明,相互推诿,直接影响城市形象和居民工作生活。城乡结合部卫生死角及野垃圾场或多或少存在,就近倾倒和乱倒问题比较突出,给城区环境卫生造成不良影响,并对地下水造成污染,与建设现代化城市的要求不适应。

3、社区环境卫生管理力度不够

近几年,城区规模不断拓展和人口数量不断增长,城区清扫面积、日产日清垃圾量逐渐增加,但卫生处理费却随着形势的变化越来越难以收取,主要是由于环卫行业“先服务,后收费”的特殊性,无制约权,致使经费严重不足,经常入不敷出,有时还需要街道贴补,制约其发展。某些单位的弃管货物或弃管小区,院内清洁主要依靠社区保洁员打扫,而楼道内的保洁依靠居民自觉义务清扫,社区保洁员严重缺乏,管理不到位,导致背街小巷“脏、乱、差”现象较为突出。

4、环境卫生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近几年来,政府虽然加大了环卫设施建设的投入,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导致环卫基础设施不能适应城市日益发展的需要,基础设施配置陈旧落后,严重不足。上下水管道老化,经常跑冒,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产生活质量及环境卫生水平。社区垃圾中转站容量小,不能满足需求,影响城区环境卫生面貌。清扫保洁工作仍然靠人工这种落后方式,机械化清扫使用率极低,致使劳动强度大,长效保洁存在困难,不符合现代化城市发展需要。繁华的市中心,商业网点比较集中区域缺少公厕、垃圾箱等卫生设施,存在游人如厕难,无处倾倒垃圾等现象,给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二、加强城区环境卫生管理的对策

1、加强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市民环境卫生意识

环境卫生管理属于社会公益性事业,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广大市民应成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城市管理主体。要巩固环境卫生管理成果,提高环境卫生质量,必须提高市民素质,充分发挥市民共同参与的热情,因此要将环境卫生宣传教育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通过加强新闻舆论引导,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开辟专题宣传栏目;通过加强街头宣传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大范围、深层次、全方位、高频率地向社会宣传环境卫生管理的重要意义和相关的政策规定,增强市民的文明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从学生抓起,在幼儿园、小学、中学开设“做文明市民”等一系列教育活动,积极创建“万人保洁”、“红领巾义务监督岗”、“社区文明监督员”等活动,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环卫事业,尊重环卫工人,尊重环卫劳动成果的良好氛围。

2、明确职能职责,建立环境卫生区域管理责任制

社区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必须根据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规定,严格遵循属地管理原则,划清管辖区域,明确责任,环境卫生要集中管理。一个城市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居民小区、城乡接合部的环境卫生,由环卫部门一家管理,责无旁贷,出现问题也应由环卫部门负责处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杜绝推诿扯皮现象,才能彻底根治城市“脏、乱、差”。街道办组织社区居委会划定辖区内街小巷、社区内各部门、各单位的卫生责任区,各部门、单位与街道办签订责任书,加强监督考核,充分发挥全社会的作用,提高内街小巷、社区的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工作水平;环境公司负责主要道路的清扫保洁工作,改革作业方法,切实控制道路扬尘,提高保洁质量。

3、健全城区环境卫生管理网络,实施精细化管理

加强二级清运队伍建设,将城区小街小巷、城中村的环境卫生全部纳入专业化管理体系,全面提高“三清”作业质量,促进小街巷环境改善。主次干道的清扫保洁向“青年文明号”路段、达标创优路段看齐;开展生活垃圾中转站、点评比活动,确保中转站点的清运状况、卫生质量、服务质量等项工作有明显的提高;公厕管理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发现清扫保洁和清掏工作中的问题,随时予以解决,对群众热线问题及时解决。

同时,建设无害化垃圾处理场势在必行。无害化垃圾处理场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是现代化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实施城市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在小区实施垃圾分类收集试点;扩大城区及街道中心驻地范围内的垃圾投放袋装化收集区域,提高运输过程密闭化质量;大力推广小型垃圾收集站的建设,方便小区垃圾投放,有效防止垃圾乱堆乱倒现象;提高对城区及街道、社区道路两侧门面房垃圾袋装化登门收集率,配备专用车辆,及时清除落地垃圾和卫生死角;针对垃圾清运污水洒漏问题,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对垃圾清运车辆进行技术改造,解决垃圾清运污水洒漏所带来的污染问题,有效保证垃圾清运质量和环境质量。

4、完善环卫设施,夯实环境卫生管理基础

首先,加大公共环卫设施建设力度。实行公共环境设施与房屋建筑工程同步规划建设,一方面有利于与市民生活设施的同步配套,缓解环卫设施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在建成房屋后再规划建设环卫设施时,选址附近的居民反对。其次,要严格住宅小区、商业区等开发项目业主自建环卫设施的审核工作。建设单位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建设封闭式垃圾池、公厕、果皮箱等环卫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环卫设施未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不予验收,不能交付使用。为此,环卫管理部门应参与建设项目的审批管理过程,以便加强环卫设施的监管。最后,要科学合理设置垃圾箱,方便责任人投放垃圾。加强对居民小区和建筑市场的管理,着力解决居民小区和建筑工地的建筑垃圾污染街道的问题。

结束语

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是一项社会性效益工作,是关系人民安康乐业的大事,是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优化对城市环境卫生的管理,进一步提高环境卫生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品位,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黄勤民;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资讯,2009,(02)

第4篇

【关键词】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实效性;措施

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主体,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等从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我国各方面发展的总体水平。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建设现代化的稳定城市也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环境质量的好坏严重影响着我国现代化城市的建设,对于维护共同卫生与安全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城市环境卫生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城市的环境卫生工作更是成为人们关注的重中之重。城市环境卫生工作是一项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公益性事业,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及保障。在当前社会经济形势下,我国的城市环境卫生工作还远远落后于城市的发展速度,不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因此,在未来的工作过程中,政府应该充分认识城市环境卫生的重要性,做好城市环境卫生的管理工作,进一步保障城市的公共卫生与安全,从而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城市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下面,笔者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总结与分析。

(一)城市的环境卫生管理过程中规划不合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个城市在加强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过程中,并没有做好环卫基础设施的规划,造成基础设施选址、建设难度较大。同时,很多城市的环卫设施分布不合理,部分地区基础设施过分聚集在一起,而部分地区的基础设施相距过远,不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另外,各种露天垃圾站的存在,既污染了环境,又影响了城市面貌。

(二)对城市环卫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就目前来说,大部分城市都把关注的重点置于经济效益的提高方面,而忽视了城市的卫生管理工作,导致城市环卫工作不到位。也正因为如此,城市用于改善环境卫生建设的资金相对较少,不利于各项管理工作的落实。

(三)城市环卫管理工作的管理体制不完善,职能部门配合不合理。城市的环卫管理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包括城市建设规划部门、国土资源部门、街道管理部门等。只有各个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城市的环卫管理工作才能充分落实。但是,目前来说,各个部门之间各自为政,配合工作不到位,导致管理效率较低。这些问题的存在暴露出当前我国的城市环卫管理工作漏洞较多,不利于城市的健康发展。

三、提高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实效性的措施

针对当前环卫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笔者提出了提高我国城市环卫管理工作实效性的相关措施。

首先,要完善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相关规划,确保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的合理性。在环卫工作的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要仔细审查相关单位的建设规划,看其是否合理。同时,要对所有环卫工程的设备安全合理与否进行审查,尽可能保证所有设施合理得当,方便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

其次,要十分重视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要将城市环卫管理工作摆在城市发展的突出位置,提高重视程度;要加强城市环卫管理工作的人力资源储备,提高人员的专业素质及管理才能充分落实各项管理工作;要加大资金投入,为各项管理活动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再次,要完善城市环卫管理工作的组织体系,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要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在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遇到问题,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以尽快解决管理难题,提高城市的环境卫生质量。例如,要加强分级管理工作,分为“市、区、街道”三个部分。这三个大的部分负责的范围不同,市级的管理单位要对整个城市的环卫管理工作负责,区或者街道负责的区域则相对较小。当然,这三个部分并不是各自为政,而是相互配合,共同致力于城市环卫管理工作。

除此之外,为了提高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我们还应该进一步优化管理手段,采用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相结合的管理方法。例如,可以运用生态补偿机制,对于那些给周围环境造成较大污染的企业一定的罚金处理,或者分配给他们具体的环境保护与环境治理的任务,确保环卫管理工作的落实。加快治理城市环境卫生,提高环境质量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需要相关人员的不懈努力与支持。

四、总结

科学合理的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有利于优化城市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各个城市应该十分重视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措施,落实各项管理工作。同时,每一名城市人员都应该认识环卫工作的重要性,从而严格要求自己,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努力保护周围的环境。相信未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与配合之下,我国城市的环境质量一定会大有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景.基层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企业导报,2012(17).

[2]吴胜利.城市化进程中建筑垃圾处理法律制度的完善[J].城市发展研究,2012(08).

第5篇

【关键词】 农村 环境卫生 公共服务体系

一、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概述

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是两个紧密相连的概念,二者均是相对私人而言,无法划分出严格的分界线。公共产品是指由政府生产或提供的,用于满足社会成员共同需求的产品;公共服务主要是指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运用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通过各种机制和方式,提供物质化或非物质化的公共产品或服务,以实现公共利益目标的行为总称。从政治层面理解,公共服务是一种政府公共职能,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有义务向全体公民提供服务;从经济层面理解,公共服务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私人部门供给会出现低效率,需要政府引导,以保障公共服务的平等性。

农村公共服务是按照产业发展、地理位置等来划分的一种公共服务类型,与城市公共服务相对应。农村公共服务是指在农村地区为满足农业生产或农民生活的需要,由政府及其他主体通过各种机制方式,提供的物质化或非物质化的公共产品或服务。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是以农村居民和农业从业者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一套保证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政府公共服务系统的总和。这一服务体系立足于两个基本点:一是这个服务体系的服务对象是农村居民或农业从业者;二是这个服务体系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农业的生产力和农民的生活质量。农村公共服务的具体内容包括:农村医疗保障、农村教育、农村环境卫生、农村社会保障等方面。本文将重点讨论农村环境卫生这一大类。

二、农村环境卫生服务体系现状

1、农民自身普遍缺乏环境保护意识

实际上,很多农民文化知识储备少,缺乏基本的环境保护意识。污水随意排放、垃圾随手丢弃、农药化肥使用等日常生活生产方式,在他们看来,并不是污染环境,只有企业的污水、垃圾等污染才是真正的污染。大多农民缺乏环境保护的相关习惯,环境社会监督意识差,环境保护往往需要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而农民更关注的是如何获得更多的收入、缩小和城市居民的差距以及提高自身生活水平。意识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动,没有环境保护意识,无法做出环境保护行为,这一情况使得环境污染日益加重,

2、农村环境卫生法律法规不健全

长期以来,我国的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定都是基于城市环境而创制的,缺乏专门针对农村环境卫生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由于农村的环境卫生问题和城市环境问题的特点存在着很大差异,导致目前很多环境卫生方面的法律在农村的环保问题上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性。在乡村,环境卫生问题主要是由于村居建设缺乏规划、农民生活生产垃圾以及农村工业化进程中一些乡镇企业污染导致。因此,应尽快根据农村环境卫生现状及特点,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为农村环境保护提供制度机制保障。

3、农村环境卫生服务供给主体单一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环境卫生服务供给的唯一主体是政府,长期处于供给主体的垄断地位,这种供给模式受到地方政府服务质量影响较重,根据调查显示地方政府供给农村环境卫生服务存在严重缺位现象。首先,单一的供给主体造成筹集资金狭窄,过度依赖财政拨款,供给积极性不高,无法高效运用市场资金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农村环境卫生服务严重不能满足农民需求;其次,作为农村环境卫生服务的提供方的乡镇政府,大多存在从事农村环境卫生公共服务的专职工作人员较少的问题,无法真实了解农民的需求及实际情况,往往以“包办”的形式过于笼统地提供一些简单的农村环境卫生服务,针对性不强且效率低下。

4、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体制不健全

纵观我国环境监管部门的设立,不难发现,职能部门最底层是县级环保局,这就意味着我国农村地区基本没有环境监管部门;同时,我国环境保护机构致力农村环境的数量十分少,设置在农村基层的几乎没有,这就形成了我国农村环境监管和保护的空白区。环境管理组织匮乏,缺乏专业环境保护组织,监管教育力量严重不足,且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滞后性,使得大部分农村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不能有效开展。

5、农村环境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财政体制下,政府财权主要集中在中央和省市政府,县乡政府财政普遍短缺,申请农村环境保护经费往往受审批手续繁琐,造成地方政府对农村环境卫生公共服务的资金支持能力较弱。在农村税费改革后,大多乡镇政府没有其他财政来源,使得资金问题更加突出。当供给资金出现供需矛盾时,地方政府无法有效生产和供给农村环境卫生公共服务,甚至将应由其提供的公共产品,交由村民集资的方式解决,造成农民负担过重。此外,个别地方还存在官员为了自己的政治业绩将财政投入到见效快的其他项目或者工程上,造成了农村环境资金短缺。

三、完善农村环境卫生服务体系的有效途径

1、提高农民环境保护意识意识

受传统观念影响,广大农民为改变自身生活质量,更重视经济收入,而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这是环保意识缺乏的重要表现。因此,应把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作为地方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引导农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走上科学生产道路,做到文明生活、科学种田,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到环境卫生保护工作中。发挥基层政府宣传作用,就地开展环保知识讲堂、健康讲座、科学种植养殖培训班等培训,打造公共环境卫生教育体系,提高农民环境保护意识,形成农村环境卫生服务的内生机制。

2、构建和完善农村环境卫生法制体系

针对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以及农民生活习俗和生产方式,构建和完善农村环境卫生法制体系。首先,要避开城市主导的影响,充分考虑农村环境卫生问题的特点、农民的生活需求以及农业发展现状。其次,要加紧农村专项法律的创制,例如《农村环境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止法》等,完善农村环境卫生保护的法制体系,为监管和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提供可靠依据。再次,各地还要根据当地农业产业特点、农民生活水平,制定适合地方的相关条例,与国家法律法规相互协调、共同发力为农村环境卫生问题的解决提供法律体系支撑。最后,要变环境执法为环境服务。环保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要意识到农村环境卫生工作的特殊性,尤其乡镇基层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摒弃强制执法的观念。

3、完善农村环境卫生公共服务的多元供给机制

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包括承担供给职责和付费义务的地方政府,也包括直接对消费者提供服务的提供主体,二者既可以合一,亦可以分离。因此,在农村环境卫生公共服务中,具有混合性质的公共产品既能由政府供给,也可以由市场主体供给。对于这类产品或服务的供给,政府通过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推进,打破政府垄断,发挥两者竞争,让企业等市场主体参与进来,改变农村环境卫生公共服务由政府单一主体供应的局面。引入市场供给主体,不仅能够提高农村环境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又能满足农民的选择性需求,进而改善农村环境面貌。

4、积极探索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体制

根据我国目前环保部门的设置,县一级环保单位是最底层的环保部门,农村没有专门的环境监管部门。因此,要进一步使环保监管部门向农村下沉,建立和完善独立且专门的乡镇环保监管机构或促使区县环保部门在乡镇增设派驻机构,填补农村环境监管空白区域,落实监管职能,切实解决农村环境保护监管缺位的问题。同时,应建立“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区县成立环境治理办,乡镇建立环境卫生管理办公室和村级环境卫生管理站,专门处理农村公共环境卫生保护事宜,形成区县、乡(镇)、村“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机制。

5、完善财政体制,加大对农村环境卫生服务的资金投入

建立上级政府财政的专项转移支付制度,保障地方政府对农村环境卫生公共服务的资金投入力度,使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与职责相匹配。完善政府财政管理体制,改变以往对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投资比重偏低的状况,缓解农村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资金困境,保障地方政府对农村环境卫生公共服务供给的能力,有利于稳定农村地方政府用于农村环境卫生服务供给的资金来源,也有利于优化农村公共服务资源配置,能提高公共服务的覆盖面,确保农村环境设施以及环境保护所需人力购买的资金支持。

四、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环境卫生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关系到城乡的协调发展,关系到“三农”问题的破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因此,必须从农村环境卫生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服务资金、监管体制、供给机制入手,完善农村环境卫生公共服务体系,真正改变农村面貌、改善农民生活环境,促进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基金项目: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打造战略支点与区域创新发展”,项目编号:YCLT20144009。)

【参考文献】

[1] 高韧、吴春梅:农村社区环境卫生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制度激励研究[J].经济问题,2009(1).

[2] 胡薇:多元主体参与农村环境卫生公共服务供给的激励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

[3] 葛雅兰:农村环境卫生现状及解决对策[J].农业灾害研究,2014(6).

第6篇

一、城区环境卫生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县城建成区面积近7.5平方公里,其中:旧城区4.5平方公里,新城中吉片区3平方公里,辖14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约15万人,垃圾日产量约180吨。现有日处理能力250吨的生活垃圾处理场1座,垃圾中转站6个,临时垃圾池44个,公厕19座,果皮箱300个,环卫专用车20台。全城道路面积49万平方米,环卫从业人员314人,其中环卫处25人,垃圾处理场25人,临时工264人。

二、城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环境卫生基础设施严重不足。近几年来,虽然政府加大了环卫设施建设的投入,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导致环卫基础设施不能适应城市日益发展的需要。目前,城区只有19座公厕,新城中吉片区2.5平方公里按标准至少应设置公厕6座,垃圾中转站4—7个,而现在只有6座公厕,无垃圾中转站。在中吉片区的建设中,住宅楼院、住宅小区、商业区等未将公厕、垃圾中转池等环卫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进行设计、施工、验收、使用,客观上造成市民如厕难,无处倾倒垃圾,给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二是部分市民在环境卫生方面的公德意识差。由于多年形成的陋习,加之新城正处于大建设时期,大量农民涌入县城打工、经商、居住,市民的环卫意识仍然较差,随地吐痰、乱扔乱倒垃圾,在车站、街头随意散发宣传资料,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等不爱护公共环境卫生现象较为突出。

三是社区环境卫生管理较薄弱。长期以来,城市管理工作一直采用行政手段来达到工作目标,但由于城市是一个人口密集,构成复杂的有机整体,随着人口流动性增大,就需要社区加强管理,而目前的状况是社区环境卫生管理机制尚未形成,环境卫生工作无人管,导致背街小巷“脏、乱、差”现象较为突出,特别是沿河两岸倾倒垃圾严重,每逢重大活动,环卫部门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进行清理。

四是环境卫生管理和执法沟通协调不够。环境卫生工作实行管理和执法分离后,管理单位期望通过加强环卫执法来保障环境卫生工作,但执法部门则期望管理部门加强管理来减轻执法工作量,加之执法部门集中行使的行政处罚内容较多,人员相对紧张,环境卫生执法力度不够,以至于出现互相埋怨的现象。

五是新城正处于大建设时期,建筑渣土装运车增多,客观造成环境卫生管理工作难度增大。

三、加强城区环境卫生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市民环境卫生意识

“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人民是城市的主人,应当使广大市民成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城市管理主体。巩固环境卫生管理成果,提高环境卫生质量,关键在于市民素质的提高,因此要将环境卫生宣传教育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一是要加强新闻舆论引导,利用广播电视、开辟专题宣传栏目、加强街头宣传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形成大范围、高频率舆论宣传声势;二是积极开展创建“红领巾义务监督岗”、“老年志愿者监督岗”、“社区文明监督员”等活动;三是坚持创建行动与宣传教育紧密联系,继续开展城区“万人保洁”活动;四是从学生抓起,在幼儿园、小学、中学开设“做文明市民”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二)完善环卫设施,夯实环境卫生管理基础

1、加大公共环卫设施建设力度。实行公共环境设施(公厕、垃圾中转站等)与房屋建筑工程同步规划建设,一方面有利于与市民生活设施的同步配套,缓解环卫设施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在建成房屋后再规划建设环卫设施时,选址附近的居民反对。针对旧城和中吉片区垃圾中转站、公厕不足的问题,应在旧城环城路一带已搬迁拆除的地方适当增设闭封式的垃圾池,在中吉片区根据规划要求利用空地增设垃圾中转站、公厕,在选址时既要考虑服务半径能满足需要,又要尽量把影响群众的因素降低到最低。在新城安康、平桥新区建设时,要按设置环卫设施的规范要求,及早规划好环卫设施,要对环卫设施的建设留足发展空间。

2、严格住宅小区、商业区等开发项目业主自建环卫设施的审核工作。建设单位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建设封闭式垃圾池、公厕、果皮箱等环卫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环卫设施未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不予验收,不能交付使用。为此,环卫管理部门应参与建设项目的审批管理过程,以便加强环卫设施的监管。

(三)进一步明确职能职责,建立环境卫生区域管理责任制

随着居住的社区化,暂住、流动人口和无单位归属人口的成倍增长,以及过去依靠单位来管理环卫体制的衰落,现有的管理办法使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出现了“横管不到边,纵管不到底”的新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和完善社区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十分必要。建设社区环境卫生管理体系有利于组织动员辖区内各单位、各团体、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搞好自己所在社区的环境卫生。社区建设主要以社区居委会为基础,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和广大市民共同参与的热情,使环境卫生的长效管理落到实处。

社区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必须根据《*市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规定,严格遵循属地管理原则,划清管辖区域,明确责任。汉丰镇人民政府组织社区居委会划定辖区背街小巷、社区内各部门、各单位的卫生责任区,各部门、单位与汉丰镇政府签订责任书,加强监督考核,充分发挥全社会的作用,提高背街小巷、社区的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工作水平;环境卫生管理部门负责主要道路的清扫保洁工作,改革作业方法,切实控制道路扬尘,提高保洁质量,严格按照行业规范上岗作业,早晨6:30前完成清扫,根据季节变化,调节洒水次数,主要道路每月至少保证一次冲洗。

(四)加强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执法

根据《*市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规定,强化执法工作,在加大宣传的基础上,对违章行为予以重处。市政监察大队要成立环卫执法中队,专门负责环境卫生管理的执法,使之制度化、规范化。

(五)深化体制改革,逐步推行市场化运着模式

必要性。城市环境卫生工作,无论是清扫保洁、垃圾清运,还是垃圾处置,政府部门都要投入大量的资金。20*年12月27日,建设部《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指出,“通过招标发包方式选择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等非经营性设施日常养护作业单位或承包单位”,20*年7月22日,县政府全体工作会再次提出“利用政府掌握的特许经营授权职能,对城市公共设施的特许经营权、依附于公共设施之上的冠名权、广告设置权等进行公开拍卖转让,将一些由政府直接从事的清扫保洁、垃圾收集、街道绿化、市政设施维护等市政事业委托给企业经营”,明确要求将环卫作业逐步推向社会,施行市场化、产业化。针对我县环境卫生管理与作业实际情况,为整合资源,适应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理顺环卫管理体制,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降低环境卫生管理成本,节约城市维护资金,结合前期开展的环卫作业市场化调研工作,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养分离”的原则,组建环境卫生作业公司,将环卫作业企业化、社会化、市场化,势在必行。

操作方案。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养分离、政府主导、企业经营、市场运作”的原则,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积极稳妥地推进环卫作业社会化、市场化进程。城市的环境卫生作业主要包括街道、人行道的清扫保洁,生活垃圾的收集、中转、运输及垃圾的处置。其中,街道、人行道的清扫保洁是环卫作业的源头;生活垃圾的收集、中转、运输是环卫作业的中间环节;垃圾的无害化处置是环卫作业的最后结果。街道、人行道的清扫保洁量大面宽、质量要求高,其费用由城市维护费供给,不存在有偿服务,是纯粹的公益事业。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置目前已是企业化运作,独立性强,其费用最终来源于垃圾处置费,不足部分由政府财政补贴,故暂不纳入此次改革。故现阶段只对街道的清扫、保洁及水域生活垃圾的收集、中转、运输作业实施企业化运作,即率先将街道的清扫、保洁及垃圾的收集、中转、运输作业从环境卫生管理处的环卫作业中分离出来,组建“开县水域生活垃圾清运有限责任公司”,独立作业。实施“管养”分离。通过运行,再逐步将其推向市场,通过公开竞标、发包方式给予有经营能力的作业队伍,真正实现环卫作业提高质量、适应发展、降低成本的目标。从而真正使具体的环卫作业实现“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管理,社会化服务”。

一是按照*市人民政府令第164号《*市人民政府关于对主城区易撒漏物质实行密闭运输的通告》要求,结合开县实际,将开县环境卫生管理处现有清运车辆进行密闭改装,再与开县城市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厂现有垃圾清运车和待购置的垃圾清运车及办公设施评估作价入股,共同出资组建股份制国有独资企业—开县水域生活垃圾清运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因此,组建公司的第一步就能整合资源,充分利用、发挥设备功能,提高清运工作质量。

第7篇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活动的重要场所,教室、宿舍和教学设备是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关乎学生能否得到全面、健康发展。为此,笔者应用秩和比法对某地对2008――2011年各类学校的教学环境卫生检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价,为进一步改进学校教学环境卫生状况和提高学校卫生监督工作质量提供决策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3讨论

将不同年度不同比较项目的学校教学环境卫生检测合格率混合编秩所计算得到的行秩和比和列秩和比,分别用于表示不同年度和不同比较项目环境卫生检测合格率的综合指数,据此可判断不同年度和不同评价项目检测合格率的相对高低,为有侧重点地开展学校卫生监督工作和改进下一年度乃至更长时间的监督工作提供客观的依据,达到不断提高学校卫生监督工作质量的目的。

从不同年度学校教学环境卫生检测合格率的综合评价看,其排序为2008年>2010年>2011年>2009年,但由于两年度RSRr平方根反正弦变换值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可见其排序并无统计学意义,是由抽样误差引起的。由于反映不同年度学校教学环境卫生检测合格率的综合指数RSRr均处于较低水平,所以该地学校教学环境卫生质量不容乐观,必须建议学校和政府相关部门采取得力措施,改进教学环境卫生质量,切实保证师生身心健康。

从反映学校教学环境卫生质量的不同评价项目合格率的综合评价看,其排序为黑板与前排课桌距离>教室噪音>后墙反射系数>课椅配置>课桌配置,由于除课桌配置合格率和课椅配置合格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两两评价项目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可见,课桌椅配置为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其次为后墙反射系数,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教室噪音亦应引起足够重视。这为学校和政府相关部门在保证师生身心健康而采取又针对性的得力措施指明了方向,为学校的新、改、扩建项目提供卫生专业意见。对于亟需解决的学生课桌椅配置来说,配置后学校应积极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将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以供生产商及时改进,在保证学生身心健康的同时提高使用率[1]。

对于基于秩和比的可信区间法来说,计算和比较可信区间时必须对检验水准进行校正以减少I类错误的发生。当比较组数在10组以下时应采用bonferroni法,多于10组时采用idák法[3]。当然,比较组数较多时,亦可采用基于秩和比的分档法[4]进行聚类分析。

文献[1]仅对不同年度的合格率进行假设检验分析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本文不仅综合各评价指标合格率比较不同年度学校教学环境卫生质量的高低,也综合不同年度合格率比较不同评价指标的相对优劣水平,是对文献[1]所做单项分析结论的有力补充。

参考文献

[1]陶晓燕,李馥宣,周丽,等.深圳市2008――2011年学校教学环境卫生监督综合评价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2,19(6):551-554.

[2]胡昆,孙爱峰.秩和比法在碘缺乏病健康教育效果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6):390-391.

第8篇

关键词:城市, 管理, 环境卫生

Abstract: urban environment health management is the cit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ork in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 its main responsibility is to follow the natural ecological law, objective economic law and modern city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the use of administrative, legal, economic, technological means, to the city of space environment health implement omni-directional management, maintain the cleanliness of the urban environment, urban environment health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satisfy the urban people's life, work environment for the need of quality, and protecting the people's health.

Key words: the city, management, environmental health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环境卫生是指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卫生整洁。环卫管理主要包括城市街巷、道路、公共场所、水域等区域的环境整洁,城市垃圾、粪便等生活废弃物收集、清除、运输、中转、处理、处置、综合利用,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建设等。环境卫生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现代文明城市的重要保证。

一、博乐市环境卫生管理现状

博乐市环境卫生管理处成立于1986年9月,隶属于市建设局,2011年经市政府批准,建制级别由股级升格为副科级单位-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隶属于博乐市建设局。现有正式职工44人,党员22名。一线环卫工314人,下设一室三队一场:办公室、清运队、清洁队、收费队、垃圾场。目前博乐市拥有垃圾清运车等环卫专用机械20多辆;拥有垃圾填埋场2座,距离市区2.5公里,占地面积1390亩。

二、博乐市环境卫生整治的必要性

1、环境卫生整治是博乐市城市建设发展的迫切要求。近年来博乐市以 打造“一片重构的城市空间、一块生态的城市肌理、一个便捷的交通网络、一片共生的人居环境”,建设“灵秀水韵之城、生态旅游之都”为理念,重点发展城市建设。博乐市城市建设步入了快车道,博乐市以项目带动、多方贷款、财政投入等方式,投入资金4.4亿元用于发展城市建设。围绕老城区、南城区、滨河区各自特点完善和打造精品城市,注重新旧城区空间和人文脉络的延续,要跟上城市建设的步伐,打造一个稳定、和谐、文明的现代化城市必须从加强环境卫生工作整治开始,利用监督、检查等硬性手段和宣传、教育等软性手段相结合的办法,促进全市市民形成保护环境卫生的观念,在生产、生活中自觉遵循文明行为规范,全面提升博乐市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2、环境卫生整治是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必然要求。

现代化的城市,应该是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体。良好的城市环境面貌和高效有序的城市管理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加快城市化进程,不仅要把城市做大、做强,更要把城市做优、做美。当前,博乐市正在加快建设现代化城市建设步伐,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通过环境卫生整治,可以全面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改善城市面貌,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同时,也荡涤人们思想中的落后观念,清除陋习,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和文明素质,为完成整体目 标打下基础。

3、环境卫生整治是是优化投资发展环境的迫切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良好的市容市貌、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越来越成为吸引资本和人才的重要条件,成为投资发展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决定城市吸引力、 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可以说,环境也是重要的资源,城市管理也是生产力。

4、环境卫生整治是提升市民卫生质量的迫切需求。随着博乐市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已逐渐由满足基本物质生活需要,转变为对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生存环境的全方位关注,转变为对优雅生活环境、良 好城市秩序、优美自然景观的迫切要求。环境卫生整治的目的是通过提高群众的环境卫生意识,鼓励群众自觉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形成良好的人居环境和健康服务体系。

三、现阶段环境卫生管理的规律和方法

1、 现行的环境管理体制必须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指导,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管理和作业分开逐步把环境卫生作业推向市场,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符合环境卫生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环境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环境卫生管理必须依靠严格执法来保证。主要方法有:政事分开。强化政府管理职能,政府主管部门将环境卫生作业和服务从现有的体制分离。分离后政府主要进行管理、规划、监督、协调等工作。目前,疆内许多中小城市已初步开展了这项工作。比如:成立清扫公司,让街办、企业等一些单位的清扫队转变性质,成为一个经济实体,把清扫队改革成公司。政府再把各条街道的清扫权公开招标,通过公平竞争,择优选择的办法选择一个合格的清扫公司全面负责街道的清扫、保洁。让政府职能部门从作业中分离,改变以往管理的就是作业的这种状况,从而提高管理的效能 严格依法行政,强化执法管理。环境卫生作业市场放开后,政府主管部门必须遵循依法管理的原则,按照有关法规,通过严格的执法和管理,不断提高城市环境卫生质量,保持环境作业市场的正常运行。实行严格的执法和管理,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博乐市必须进一步加强,现在我们的管理力度不够,比如:在博乐市的任何一条大街,包括青德里大街,随地吐痰等不文明现象经常发生,目前做不到有过必罚。这一点我认为我们应该向一些发达国家学习,如日本、德国、新加坡等,采取严厉的法制手段,严格执法,给环境管理者更大的权力。现阶段我们在优化发展环境中,已经成立了综合执法局。在另一方面还需要保证对环境管理者的监督,杜绝执法者现象,这就需要加强效能监督。就目前来讲,博乐市现阶段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2、环境卫生管理必须通过提高市民素质来提高。提高市民素质,是改善环境卫生最根本之处。我们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市容法规、市容文明规范等的宣传,发动群众,人人动手,清洁城市,逐步使市民增强环境意识,共同维护城市环境卫生的社会公德,达到提高素质进一步维护我们的生存环境。这样,我们就一定会建设出一个优美文明的现代化城市。这需要我们长期努力。

第9篇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办事处的统一部署,在环境卫生整治上突出服务于民,在服务中完善管理,在管理中提升服务,为构建和谐彭城打造良好的市容环境卫生面貌。

二、工作目标

(一)服务社区建设。推进社区建设,完善管理网络,落实“净化家园”目标,切实有效改善社区环境卫生面貌。

(二)服务发展。建立起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环境卫生管理网络,不断推进环卫基础设施系统建设。

(三)服务居民生活。从居民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环境卫生问题入手,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四)提升服务能力。牢固树立服务、创新意识,不断提高保洁队伍服务意识,推进环卫管理信息化、社会化、网络化。

三、重点工作

(一)抓服务,落实社区环境卫生长效化管理方案。围绕“服务”做文章,突出环卫服务人性化、规范化、制度化。

(二)、抓基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社区环境卫生服务质量,各社区必须加强环卫设施的配备与建设力度。

(三)抓长效,整体环境形成良好态势。推进社区保洁系统全面提升,逐步实现环境卫生由长效化向制度化和精细化延伸,最终形成一个人民群众满意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道、小区环境卫生的综合整治,做到辖区无乱堆乱放、无暴露垃圾、垃圾箱、池不外溢。加强对野广告的青睐工作、特别是加强橱窗广告整治工作。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