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出纳实务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10 10:38:5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出纳实务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出纳实务

第1篇

关键词: 高职会计专业 《出纳实务》 教学方法

《出纳实务》这门课程是高职会计专业的职业技能课,其目的在于加强学习内容与工作之间的相关性,整合理论与实践,使学生毕业后顺利适应出纳岗位要求。鉴于此,我们的教学方法就得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活动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操作为中心。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出纳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它不仅是单位会计工作的重要基础,而且是单位经济业务活动的第一道“关卡”。它的重要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出纳员担负着各单位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只有做好出纳工作,才能为整个会计工作的良性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二是出纳工作范围包括负责办理现金收付和银行的结算业务,以及现金、票据、有价证券的保管,只有出纳人员拥有高度责任感、娴熟的技能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才能避免给单位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三是出纳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单位财会管理水平和单位经营决策。出纳能否合理安排、调度资金,能否及时准确地提供单位货币资金活动信息,能否保证货币资金的安全与完整,这些都会对单位的会计核算和经营管理产生重要影响。出纳人员尤其要重视和热爱本职工作。因此,高职院校的《出纳实务》教学就更需要适应现实工作对人才的需求,培养符合出纳岗位需要的人才。

一、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在学校,教师与学生是整个教育环境中的两大主体,而两者也是整个教育环境中占主体地位的关系。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往往具有教育者、管理者、成年人、长辈、知识拥有者等多种身份,具有权威性;学生则处于受教育、被管束的弱势地位,完全任教师摆布,受教师灌输。这种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源自于客观的需求与传统文化沉淀的结合。在《出纳实务》教学中,教师应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如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这种转变呢?

1.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懂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再加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惊奇、疑惑、新鲜感等,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动机;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探索、研究、独立思考,以及体验成功与失败的情感空间;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掌握一些科学的方法,从而增强自主意识,培养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2.创造实践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有效的出纳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记忆,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出纳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包括学生在理解知识形成、建立概念的过程中所亲自进行的动手、动脑、动口等一切操作活动,这种活动正是学习知识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之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自由获取知识。

3.提供时间空间,让学生进驻企业锻炼。《出纳实务》课程理论知识结束后,教师应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安排学生进驻企业实际观摩或操作,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意识。

二、由以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活动为中心

学生学习《出纳实务》,教材不是获得知识的唯一渠道。那些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和发展的资源在新的教育价值观引导下,将会逐渐占据主要地位。另外,新的以建构取向的课程理念,正逐步告别程序化的设计,并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课程内容不再是单纯的、事先预设的静态内容,而成为一系列动态的教学活动。在《出纳实务》教学中,教师应以出纳工作任务为主线,将出纳岗位的工作划分成如下具体的六个活动:1.出纳相关知识与会计基础知识;2.现金的管理制度与收支业务;3.银行存款的管理制度与收支业务;4.票据结算业务与非票据结算业务;5.现金的清查与银行存款的清查;6.外币业务。再将上述每个活动分解成具体任务,并将各任务进行程序化,以案例法为主体框架,各任务教学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模拟操作训练为主,先由知识点的操作训练,再到知识群的操作训练,从而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内容体系逐步形成,出纳岗位职业能力逐步增强,将教与学的过程设计成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性活动,注重的不仅是最终的结果,更是完成活动的过程。

三、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操作为中心

“以课堂为中心”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但传统课堂教学有很多不足:忽视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对教学难点的掌握。将《出纳实务》教学中“以课堂为中心”和“以实际操作为中心”两种方式进行比较,学生在“以实际操作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下,更能吃透出纳知识的精髓,从实践中体验创新的艰辛和乐趣,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以上面的六个活动为例,可以具体到下面的六个实际操作:1.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2.现金收、付、转凭证的填制和审核;现金日记账薄的登记。3.银行存款收、付、转凭证的填制和审核,银行存款日记账薄的登记,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4.现金支票、转账支票、银行本票、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商业汇票等票据结算业务的填制和审核;汇兑、托收承付、委托收款、信用卡等非票据结算业务的填制和审核。5.现金的实地盘点,银行对账单的账实核对。6.进口、出口,以及其他以外币结算的收入和支出业务,进行期末调汇及其相关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高职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大多是学习上的后进生,学习主动意识和学习能力较低,接受新方法能力不强,我们需要通过不断地探索和适应,最终形成相对成熟的、适合于高职学生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焦泽昌,李艳.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教学中的实施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03,(4).

第2篇

[关键词]出纳实务;实践教学;探讨

[DOI]1013939/jcnkizgsc201519222

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内容不能与时俱进

受传统会计教育观念的影响,目前仍有很多学校十分重视对学生会计相关理论知识的讲授,轻视实践教学,认为实践能力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慢慢提高,这就使得学校在教学计划、 教学保障等方面对实践教学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最终导致许多学生在学习了《出纳岗位实务》后很多基本的银行单据仍然不能熟练正确的填写,甚至对于办理什么业务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银行单据都不够清楚。或者学生在参加实习或进入工作岗位后,可能面临着由于相应的银行结算业务起征点、适用范围等的变化而出现新的单据和使用要求,使得学生难以独立胜任出纳工作,给自身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当然有的学校尽管也安排了实践教学的内容,但距离实际要求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学生在教学中难以真正身临其境。

12重形式,轻合理;教学环境不能令人满意

《出纳岗位实务》是一门专业技能课,需要一定量的实践课时。但实际的教学安排上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没有实践活动课,全部为理论教学课;二是虽然有实践活动课但课时偏少,有时不到20个学时;三是实践活动课的时间集中,好多学校通常安排在学期末,这样效率低下;四是实习的内容局限于填表、点钞、登账、填写凭证,但对于实际的划卡交易、点钞机的使用、保险柜的使用等,学生没有机会接触到……由于出纳岗位的特殊性,要求学校的实践教学要做到仿真性,但实际教学环境在构建方面差强人意,主要体现在硬件环境不真实,学校缺乏对企业和银行等部门的了解,在硬件设施方面往往出现落后的问题,无法使学生了解未来工作的真实环境;在软件方面,对企业相关管理制度、 银行财务管理规范、社保法律法规等缺乏足够的认识,制约了出纳实务实践教学的可操作性。另外,验钞机、POS机、保险柜、计算器、记账凭证、日记账、账簿等教学用具的配备也不齐全,难以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13重刻板,轻创新;教学队伍不能“两手硬”

课堂教学方式单一,更多的是教师通过粉笔或者多媒体向学生传授知识,但《出纳岗位实务》课程中包含有大量的单证,以及多样的办理流程,如果仅仅是单向的传授,学生学到的完全是抽象的知识,一旦接触到真实的业务就会无从下手。由于出纳实务的实践性,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任课教师除了应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外,更要具有较为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能够引导学生如何更为有效地运用所学知识,如何处理未来可能遇到的实际工作问题。但由于种种原因,教师队伍的人才配备较为贫乏,实践教师往往与理论教师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别,或是实践教师并未参加过具体的实践,这样使得实践课的效果大打折扣,难以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

2教学模式构建的教学建议

21注重实践教学,拓展教学空间教学中,教师要适应出纳岗位实务的教学特点,重视实践经验的学习,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尽可能运用现代化、多样化手段实施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增强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和直观性。如多媒体教学、校内模拟实训和校外实训基地教学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在教学流程上,建议以职业能力为依据,以企业出纳岗位处理业务的工作顺序来组织教学过程。平日教学中应注意业务的仿真,将学生分成小组,模拟公司财务部门岗位(如会计、出纳、财务经理等),以公司实际业务为载体,教师讲授、示范与学生操作互动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提高业务技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知。遇到一些较难理解的业务尤其需要使用这样的方法,比如报销业务,我们可以设定几个角色:报销人、部门领导、单位分管领导、财务主管、出纳、会计等,从报销人填写单据、粘贴发票开始,到送交本部门领导批准,再上报分管领导审批,然后请财务主管审核,最后拿到出纳处报销,会计填制相应的凭证的完整流程。通过这样的演示,相信很多学生会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当然有条件的话,建议专门开设出纳岗位实务实训室,配齐各种教学设备、资料(如POS机、保险柜、验钞机、记账凭证、日记账等),让学生能多练习、多操作,真正掌握出纳岗位技能。或者将课堂延伸到企事业单位中,让学生实际接触到实际,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出纳工作的特点和要求,在体验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可以通过校企联合、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工作中,感受工作环境,提高学习的目的性。

22注意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现代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各项业务也在不断的更新变化中,所以对于教师来说,讲课不能将眼光局限于书本,照本宣科,在教学中应注重方法的传授,而不是某个单据如何填写,大量的单据是无法利用短暂时间讲完的,而且即使能做到也没有实际意义。而且由于出纳岗位工作具有一定的社会性,与银行、税务、工商等部门往往有十分密切的联系,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对相关行业有一定的了解,在教学时,教师就不能只是简单地将理论数字化、例子化,就事论事,与其他行业泾渭分明,而是要扩展知识面,在与其他单位发生业务时如何处理也要适当地加进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关注教材内容选取的教材应能细化地反映出纳实务课程培养目标,课程直接对接出纳岗位,在具体内容上难易适中,并能体现出用人单位对出纳人员的要求。因此,在选取教材时,可以事先对本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去向和用人单位展开相关调查,确定社会需求的大体方向和有关信息,为教材的选取和更换提供依据。当然教师可以编制与教学设计相配套的教材,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第3篇

(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浙江东阳322118)

摘 要:《出纳实务》是高职会计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而该课程相对应的出纳岗位是企业会计工作的基础岗位。《出纳实务》课程主要培养会计专业学生出纳业务能力,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复合型财会人员。本文结合教学对象的不同特点,对传统的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不断探索符合高职特色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出纳实务;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31-0211-02

收稿日期:2014-10-20

作者简介:刘芳芳(1981-),女,汉族,湖南省东安县人,硕士研究生,会计专业教师,助教,研究方向为会计电算化。

《出纳实务》是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包括出纳岗位基本能力训练、现金业务办理、银行业务办理、会计凭证、账簿与出纳报表的填写等各个模块。在现阶段的教学中,《出纳实务》课程的授课普遍采用“一刀切”的大班制教学方法,对课程的各个模块教学只教不评,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好。本文尝试在教学中采用分组分层的方法,就课程的每个模块设计《出纳实务教学评价表》,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个组边学边测评,使学生在分组分层教学中掌握《出纳实务》课程的各种基本能力和操作方法。

一、分组分层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

1、在教学准备时将学生进行随机分组。对于分组分层教学改革,传统的做法是,教师认真研究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综合考虑全班每个学生的先天素质和主观努力程度,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有差异的分组分层教学。这样的做法固然有可取之处,也在一些课程的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实施。但根据《出纳实务》课程操作性强的特点,如果按学生的成绩从一开始就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给他们布置不同的作业,学生会有受歧视的感觉;而且,学生之间都有自己的小集体,当学生看到自己因为成绩和伙伴分开,并做着不同的作业,会有被排斥的感觉。所以,笔者认为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规律,在随机分组的情况下,学生的能力和积极性也会参差不齐,这就体现了分层的必要性。学生的分组采取学生自主组组的方法,由学生自己安排,一般是5-6人一组,比如有些学生喜欢同寝室的同学一组,这样彼此比较熟悉也方便交流。

2、在教学过程中将小组进行动态分层。在随机分组的方法下,根据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再在小组内进行能力分层。小组内分为A、B、C三个层次,A组为接受能力强的,B组为接受能力一般的,C组为接受能力较弱的,而且,跟学生强调,这样的分层不是固定的,而是动态的。小组的动态分层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主观努力会不断改变自己在小组内的成绩,从而改变自己在小组内的层次。比如,某位同学,第一次测试是C级,那么第二次测试的成绩可能会变为A或者B。另一个方面,《出纳实务》采用的是模块化教学,学生对每个模块的接受能力不一样,成绩也会不一样。比如,某位同学点钞学得好,成绩一直是A,但做现金管理业务时,却接受起来比较慢,成绩可能会是B或者C。那么,我们的操作方法就是根据每次的测试情况,不断地调整分层,这样学生比较容易看到自己和同组成员之间在学习各个模块时的能力差异,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明确自己的目标,用自己的长处帮助同学,也可以吸取同学的长处,这样有利于利用团队的力量提升整体的学习成绩。动态的分组分层方法,有利于小组间的成员互相鼓励互相督促互相学习,而且小组与小组之间也可以进行横向比较,进而达到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二、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做法

1、利用小组团队的力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个小组确立一名小组长,由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一起学习。在课前,向小组长布置当堂课的学习任务,需要小组每个成员达到怎样的状态,并在课程结束前的测评阶段评出成绩的上、中、下三个层次。比如,在学习点钞技术时,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一起边数边点,这样能培养小组成员的口—手的协调性。又比如,在学习现金业务办理时,小组成员分角色进行,各层次的小组成员同步操作,对每个岗位角色进行打分测评,互相促进互相学习。在学习和测评的过程中,小组长会逐步得到每个组里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所处的小组的层次,这样,为了提升小组的整体成绩,在教师对测评成果进行统计前,会详细地把小组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和难题出来,并说明是哪几个同学碰到的问题,教师再根据问题和难题进行重点讲解,以达到巩固成绩好的同学,帮扶成绩弱的同学的目的。

2、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向小组长和全体同学分配学习任务后,分发《出纳实务教学综合评价表》的相关模块评价表,告诉学生这次测评的内容是什么,分值是怎样的,小组和个人的综合成绩合格的分数是多少,以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比如,以点钞技术为例,每种点钞方法第一次测试的内容为点钞的技法;第二次测试的内容为数钞和点钞的协调性;第三次测试的内容为点钞的准确性,第四次测试为小组间的比赛,并得出名次;最后一次测试为小组间的综合比赛,最后得到各组成员的综合测评。在分组分层教学过程中,因为每一个学习模块都要进行评价,小组间都能从评价表上看出成绩的好坏,而且每一个学习模块都是小组同学一起进行,一起评价,从而让先进的同学带动后进的成员,变同学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增加同学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3、利用《出纳实务教学综合评价表》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出纳实务教学综合评价表》是按照该课程(下转220页)(上接211页)的各个人模块分别设计的综合评价表,将各个模块的各要素都设定相关的分数,例如小键盘技术、点钞技术设定五次评价,每次为20分,期末得到综合评价分数,而每个模块按照平时成绩的25%来确定学生的期末平时成绩;而现金、银行存款业务按相关的内容设定评价表,每一块内容再设定分值;最后得到综合测评,并在所有的小组中评定成绩,进行小组排名。在综合评价表里,学生每次的评价可以进行个人的纵向比较和小组内/组与组之间的横向比较。这样的综合评价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平台,量化学生的成绩,明确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对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小组的学习成绩有一定的指导性。

三、分组分层教学的效果评价

1、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也明显上升。分组分层教学的实施,课堂上学生的主动性明显提高,各小组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并且能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小组间主动讨论,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分组分层教学方法的实施为每个学生都创造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没有懈怠的情形,都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到学习中来,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出纳实务教学综合评价表》反映的学生学习效果逐次提高。《出纳实务教学综合评价表》是按照课程的各个模块单独设定的几张表格,有着不同的要素和评分标准,且每个评分标准都设定不同的分值,做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量化考核。每个模块都安排3-5次的测试,小组自主测试、自主讨论自评。学生通过综合评价表能看到自己的优势、劣势,也能看到自己在每个模块中的学习情况,并能与小组间的成绩进行比较,不断提高自己的测试成绩。每次测评后各小组将各组成员在学习中遇到的的问题和难题汇总给授课教师,授课教师根据汇总上来的各种难题和问题进行统一讲解,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问,为学生在下一次测试中提供进步的阶梯,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学习动力也很大。

总之,分组分层教学在出纳实务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创新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对于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分组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促进了小组间、小组内学生间的交流与讨论,能调动他们的求知欲,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也给学生提供了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交流平台,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周丽华.出纳岗位操作实务训练[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

[2]胡世强,杨明娜.四川省精品课程"出纳实务"的教学与改革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03).

第4篇

一、因岗设课,制定专业教学计划

出纳实务课程设置应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将课程教学计划与岗位有机的结合起来,将典型的工作任务和岗位核心职业能力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对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毕业后直接走上工作岗位做好铺垫。同时,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注重适用性和针对性,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加强专业技能训练,采取边教边学边做的教学方式。

二、在基础训练的基础上,强化单项实训

出纳实务课程对学生来讲,基本技能非常关键。因此,在基本技能教学环节专门设置了专项训练:出纳书写规范、点钞技能、人民币防伪技能、出纳常用机具使用、现金业务处理技能、银行结算业务处理技能、出纳报表编制技能等。通过单项实训让学生增强理论知识理解,做到“教中学”、“学中做”从而扎实掌握出纳实务的专业操作技能,为从事出纳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三、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开展仿真模拟实训

所谓仿真模拟就是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模拟工作环境仿真、模拟工作单据资料仿真,模拟流程操作仿真。仿真化的出纳实训要求学生在整个实训过程中要以一个出纳人员的身份完成出纳岗位工作任务。其目的主要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实践应用为目标,力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进入工作角色,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

授课过程中教学方法可以灵活多样。如: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二元并行教学法、知识点模拟演练法等,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时也可将不同的教学方法组合起来使用。以下是几种常用

的方法:

(一)任务驱动法

在学习过程中,以出纳工作岗位的实际流程为导向,设计出可操作的情景项目,驱动学生围绕项目任务进行实践操作,可通过自主探索或相互协作方式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加深知识的理解,让其体会突破难关的快乐,体验学习的乐趣。同时,也可运用自主开发的教学课件、图片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生动。

(二)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学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可根据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模拟工作情景,让学生分别承担不同的角色来完成工作任务[1]。这种方法可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及掌握,增强职业感和对岗位的认知度。

(三)二元并行教学方法

即在课堂上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项目A,同时课后要求学生完成项目B,项目A和项目B具有一定相似度和关联度。知识的归纳由学生进行业务操作入手,最后由老师归纳得出;同时通过反复的训练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知识,准确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五、建立实训室,强化教学效果

财会模拟实训室的建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在操作练习的过程中能够掌握出纳岗位的的各项专业技能,胜任出纳工作。出纳岗位涉及的实训设备主要有点钞券,点钞机,算盘,收银机,保险柜,电子计算器及各种仿真单据、凭证、日记账等。

六、强化教师队伍,实行“双师型”授课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环节,也是彰显现代职业教育特色、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关键所在,对于应用型高校来讲建设一支既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专业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非常重要[2]。学院领导要高度重视,积极创造条件培养专业任课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同时,我们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学模式,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来校讲授,丰富课堂教学。

七、改进教学评价方法,采取模块化考核

第5篇

关键词:出纳实务课程;教学任务;主要问题;有效策略

作为我国社会出纳人才的一个重要培养基地,中等职业学校应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合理地改革、创新当前的出纳实务课程教学方式,通过强化同企业岗位技能要求之间的对接等方式来实现出纳实务课程教学水平的提升,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与水平的同时确保其专业技术优势能够在服务企业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如何促进出纳实务课程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高,是当下每个中等职业学校以及出纳实务课程教师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出纳实务课程的教学任务

出纳实务课程是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中的一门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与实践性的专业技能课程,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可以在课程的教学中理解、掌握出纳的相关理念、方法以及技能,亲自解决实际出纳问题能力的提升来给日后从事出纳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出纳实务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包括:

1.教授学生出纳知识

学生在出纳实务课程的学习中能够全面了解并掌握出纳核算的相关理论、知识与方法,对出纳岗位的职责做出充分的认识,并懂得熟练应用银行结算、现金管理业务等出纳方面的基本知识来解决实际中的出纳问题,为学生学习其他会计专业课程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

2.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出纳实务课程的教学要求能够让学生形成办理现金收付、银行结算等相关业务的工作能力,可以依照业务要求进行各种原始单据、出纳凭证的填制与审核,掌握现金与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流程,能够识别人民币真假并且对人民币进行熟练地计算与清点,方便学生日后出纳工作的顺利开展。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出纳实务课程的教学中,需要对学生仔细的态度与客观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做好培养,促使学生形成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为企业提供文明服务的意识,树立起学生严于律己、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二、目前出纳实务课程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师资力量薄弱

一方面,师资队伍的人员相对不足。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学生的人数大大增加,原来学校的专业教师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这就使学生、教师之间的比例出现了严重的失调。另一方面,师资队伍的质量有待提高。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大多为应届毕业生,在出纳实务的教学工作中存在缺乏实践经验的情况,调研工作不足,对企业实际需求、学生需要掌握的岗位技能等现实问题缺少全面的了解,难以适应实践性强的出纳实务教学的要求。

2.教学方法陈旧

目前,我国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在出纳实务课程的教学中大多采用的还是教师单方面讲解知识、学生被动接收的传统模式,实践性的教学内容相对缺乏,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给学生提供的自主思考、操作的时间与空间不够充足,落后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单调枯燥,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低,很多学生在课堂上甚至出现了玩手机、睡觉、看小说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无法真正达到预期的出纳实务课程的教学目标。

3.技能培训不足

目前,我国一些中等职业学校所使用的出纳实务课程教材中虽然包括了出纳概述、银行存款、现金业务等的处理与记账,但是对于数字码书写、点验钞等内容涉及较少,且选用的教材存在着理论知识偏多、实践操作不足的情况,同时一些教师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种种因素都造成了出纳实务课程教学中对学生实际应用、操作能力的培养不到位,导致所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真正适应出纳工作的要求。

三、出纳实务课程教学效果提高的有效策略

1.转变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推行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在考虑企业用人需求的同时给予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充分的重视,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并将其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当下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在教授学生出纳实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应当注重对学生思想动态的把握与引导,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使其认识到出纳工作的重要性,并树立起良好的法律道德意识和优秀的人文素养,确保学生在出纳工作中能够真正融入社会并服务于社会。

2.合理选用教材

教材的合理性是出纳实务课程教学效果提高的必要条件,考虑到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培养技能见长的应用实践型人才,因此在教材的知识结构方面需要更注重教材内容的实用性,确保理论知识的适度,尽量增加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过程等训练方面的内容。在选择教材时还需要注重教材语言的通俗易懂与教材知识的灵活生动,使教材能够对出纳的相关知识、技能进行由浅入深、逐步深入的介绍,从而给教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创造有利的条件。

3.创新教学方法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与实际情况综合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来辅助教学。一方面,可采用角色体验法。教师可在出纳实务课程教学时结合行业特色和专业背景创设出直观生动的仿真工作情境来供学生体验。例如,在讲解《现金结算业务》中的提现业务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签发支票、取款、辩证凭证等环节的角色模拟,在增强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使其理解、巩固了知识,并掌握了实际应用知识的方法。另一方面,可采用自主学习法。教师可对一些较为简单的教学内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借助团队、小组的形式自主学习。例如,针对票据打印软件的教学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互助学习小组并自主开展“票据之星”等相关软件的操作,使学生在合作讨论交流中获得思维的开拓,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合作、创新以及探索问题的能力。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企业管理模式的升级促使会计等相关政策、准则、管理模式的变化,并且给会计出纳人员的专业水平、综合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出纳实务课程教学中,必须正视并认真对待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之后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的指导下从教学理论转变、教材的合理选用、教学方法的创新等多个方面采取有效的策略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实现教授学生专业知识、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目标,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当下的市场需求,为社会输送更多更优秀的出纳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彩.完善高职高专出纳实务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12):184-185.

[2]黄玉莺.运用模拟教学法实现《出纳实务》课程一体化教学[A].中国职协2014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4(6).

第6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出纳实务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

《出纳实务》是会计职业岗位群中操作性和政策性较强的技能基础课程。在《出纳实务》的教学中,如何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独立学习、团结协作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我们根据项目教学法的实用性、综合性、多样性、具体性的特点将其应用于《出纳实务》的教学中。

一、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以实践为导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是从职业的实际出发选择具有典型性的事例作为教学的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问题的要求搜集、选择信息资料。通过小组的共同研究,努力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或完成任务。

实施项目教学的过程中每一阶段的活动都要由师生共同参与设计、制定。从活动的开始由老师设置模拟工作情景,向学生布置工作任务,同时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到活动的展开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为了完成项目任务进行相关的学习、讨论和资料搜索,按照工作步骤进行学习和实践;到活动的结束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成果,采取一定的方法进行评价和反馈,教师进行总结并激发学生新的兴趣。

项目教学法在实施中除了要求该项目可用于学习一定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外,还要求能将某一教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结合在一起,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有直接的关系,能体现"工学结合"。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能运用已有知识、技能结合新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问题。因此,项目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学生以及学校的紧密配合才能取得好的成效。

二、项目教学法在《出纳实务》课程中的应用

在《出纳实务》的项目教学中,应以出纳工作任务为主线,将出纳的工作划分成具体的项目。每个项目又可分不同的子任务,子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模拟操作训练为主,由知识点的操作训练,再到知识群的操作训练,从而使学生专业知识内容体系逐步形成,出纳岗位职业能力逐步增强。教与学的过程设计成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性活动,是最终的结果,更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出纳岗位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出纳岗位实践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和乐趣。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潜能。

(一)《出纳实务》项目设置

从目前出纳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看,具体可分解为八个项目,各项目旨在能突出技能与能力训练的目的,各项目设置的基本框架如下。

项目一数字书写

1、 技能要求:能准确无误的进行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和阿拉伯小写金额数字的书写。

2、 工作任务:1)中文大写金额数字,2)阿拉伯小写金额数字。

3、结果:书写工整无误的金额数字,并能根据提供考题将大写金额数字转换为小写金额数字,小写金额数字转换为大写金额数字。

项目二计算技术

1、 技能要求:能熟练的使用计算器进行数字计算。

2、 工作任务:1)计算器功能的熟悉,2)指法练习。

3、 结果:现场考核计算器计算并计时。

项目三手工点钞

1、 技能要求:能熟练掌握手工点钞的基本方法并进行捆扎

2、 工作任务:1)点钞的一般程序2)点钞的基本方法3)钞票的捆扎

3、结果:现场考核点钞并计时.现场考核钞票的捆扎并计时

项目四人民币真假的识别

1、 技能要求:能掌握人民币真假的基本特征并进行识别

2、 工作任务:1)各版本人民币的防伪标志2)假币的种类3)识别假币的基本方法

3、 结果:现场考核如何识别假钞

项目五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1、 技能要求:能掌握出纳常用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2、 工作任务:1)增值税专用发票2)普通发票3)银行结算票据

3、 结果:根据给出的业务填制完整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银行结算票据

项目六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1、 技能要求:能熟练的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并审核

2、 工作任务:1)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2)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3)记账凭证的审核

3、结果: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进行记账凭证的填制

项目七日记账的登记和核对

1、 技能要求:能进行日记账的登记及核对

2、 工作任务:1)日记账的设置和启用2)日记账的结账3)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

3、结果:完整的编制一份日记账及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项目八网上支付结算

1、技能要求:能熟练的办理网上支付结算

2、工作任务:1)网上银行的操作程序2)网上结算

3、结果:开通网上银行并进行业务结算

(二)项目教学的实施

《出纳实务》项目教学法的有效实施,除了课程本身按项目来设计教学外,还需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保障。

1教学方法可结合运用"案例教学""角色模拟""讲练结合"等教学方法融合于一体进行课程的教学,紧紧围绕"学生"这一主题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与练的过程中提高业务技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实训室的各种设备和软件,应用多媒体、投影、电脑、网络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流程及业务要点,适当进行现场观摩。

3教师素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教师不再仅仅是交给学生是什么,为什么,而且要交给学生如何做,要求教师不仅是教师,还要是师傅。"双师型"教师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水平和技能。

4考核评价《出纳实务》课程实行项目教学后,考核不再以知识掌握的多少为依据,而是以实际业务操作的熟练程度和准确度为依据。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综上,项目教学法在出纳岗位实务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为主线,结合学生特点和出纳岗位工作实际,通过精心设计各种"项目",努力创设互动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情境,实现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评价体系及教材结构的根本变革,并形成新的体系和特色,实现教学效益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

第7篇

关键词 出纳实务 项目教学 会计专业

《出纳实务》是高校会计专业的职业技能课,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出适应于出纳岗位工作的人才。现代企业要求出纳岗位的人员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较高的综合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较强的沟通能力,能够做到快速顶岗作业。针对这些岗位能力的变化形式,专业教育应从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提高其综合素质。而项目教学法的运用,给学生创造了一个直观的、仿真的工作场景,由学生模拟其中的岗位角色。通过这种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能够使学生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掌握出纳实务的理论知识,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专业教学质量。同时为学生日后能够很快地融入到岗位工作中奠定了基础。

1项目教学的含义及显著特征

项目教学,是指学生围绕某一特定的主题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该项目实施自主学习的一种课程形式。项目课程是指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其目的在于加强学习内容与工作之间的相关性。

项目教学的显著特征主要有四个:一是实用性,设定的项目与实际工作岗位密切的联系,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与实用性;二是学习内容的综合性,其学习的内容以企业典型的工作任务为核心,学生在完成整个学习任务过程中,要处理出现的各种综合问题,必然要用到多学科的知识,综合知识的运用得到了培养;三是多样性,课堂形式多样,集教师引导、学生实训、小组交流、问题研讨为一体;四是学习结果的具体性,项目课程强调要通过完成各个工作任务来获得具体的一种结果,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直观感,而且可以通过所获得的结果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动机。

2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思路

(1)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出与现代企业出纳岗位相符的项目,从中通过出纳工作任务的真实体现来提升学生的各项技能。

(2)具体的操作。教师是模拟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需要在课前根据教学的内容认真编写备课教案、设置好相应的情景,并准备好情景操作需用的O备工具。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的良好配合,从中使学生掌握会计核算的方法和岗位技能。

(3)在这一教学过程结束后,由教师根据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具体表现对学生的岗位能力进行评价,让学生对于这种情景操作过程中的体会进行表达。这样的教学很好地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和训练中提升个人的能力。

3项目教学法在《出纳实务》教学课程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利用项目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在近似真实环境中进行不同出纳业务的处理,主要是对现金的收付办理、银行汇票的结算、出纳业务的实际操作流程和现金、票据的保存等,能够进行合理的安排。

3.1项目的设置

设置一个与本节学习内容一致的情境中,在设置此情景时教师需要结合会计工作环境和工作规范给学生提供手工操作的各种实验资料和工具,例如支票、账簿、报表和印章等尽量和实际的会计工作相同,模拟企业的实际经济业务,开展记账凭证的编制、现金的记账、银行汇票的操作、账表的启用和装订等一些基础的出纳实验内容。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掌握和运用本节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获得一些职业操作经验。下面举例说明“昆明某公司要购买机器设备,现公司以支票付款的形式进行付款各供应商10万元”。教师在提出银行结算这一项目时要进行深入的研究,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设置讨论项目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最后确定项目的任务。例如:支票的类型(现金,转账、普通);支票的期限问题;支票退票的处理;支票遗失的处理。之后由学生自己按照教师的提示进行深入的学习。

3.2项目教学法的综合模拟

在出纳实务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除了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了解和记忆外,学生自己的实践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出纳岗位工作分为具体的实践活动,例如现金管理制度;银行存款和收支业务、支付结算业务;现金清查和银行存款的清查。针对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进行具体的实践操作,相应的让学生自己动手编制现金的收付凭证;银行收付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以及银行存款日记账簿的登记;对现金支票、转账支票和汇票等的填制与审核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更深刻地理解出纳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3.3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评价

《出纳实务》课程的评价是以实际业务操作的熟练程度和准确度为依据。其评价方法,根据所设置的教学项目,采用项目阶段评价、过程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以实际操作达标为主的评价模式。结合课堂提问、平时作业、平时测验、技能竞赛及出纳业务综合实训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4结语

《出纳实务》课程运用项目化教学方法,通过模拟企业出纳真实业务的实践操作,能够使学生熟练现金和银行等出纳工作业务的知识和技能。以仿真企业为载体,模拟真实出纳工作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学生毕业后能直接与出纳岗位零距离对接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茜.基于情境模拟教学的《出纳实务》项目课程设计[J].当代职业教育,2010(08).

第8篇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法;职业中学;出纳会计实务

一、体验式教学法的含义和理论

依据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体验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情感和认知活动相互作用的原理 。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至少有动力、强化、调节三方面的功能。动力功能是指情感对认知活动的增力或减力的效能,即健康的、积极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起积极的发动和促进作用,消极的不健康的情绪对认知活动起阻碍和抑制作用。体验式教学法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情感对认知活动的增力效能,给我们解决职业中学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以新的启示。

职业学校财会专业开设的《出纳会计实务》课程,多在高三年级开设,目的是给学生就业前的一个模拟操作的机会。因此,体验式教学可让学生感受工作中的实际操作,及时发现自己的知识能力,这样更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 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出纳会计实务》课程中讲述现金清点与清查的内容,我联想到学生经常要收取各项考证的费用,如计算机等级考证费、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证费、普通话测试费、英语等级考试费等等。我从以下三步应用体验式教学法:第一步,课堂上我讲述现金的清点知识,课后我到文印室复印若干张不同币值人民币的复印件,派发给全班同学清点;接着我让学生分成四组,每组各推选1个同学扮演出纳员,让四个小组轮流派出选出的出纳员到讲台面向同学们如何操作清点现金,其他同学观看。四个小组的学生都做到先将钞票按票值分类,再清点。操作后,我先让学生自己点评四个出纳员的不足之处,应如何改正,最后我给学生点评。第二步,我建议生活委员到学校财务室上交收到的会计从业证报考费4500元,另一个同学到财务室用手机拍下交费过程的视频(我提前跟学校出纳打好招呼)。学生上交费用时,对比学校财务室的出纳员如何清点现金,回到课室播放这个交费的视频,结果同我们上课讲述的内容一模一样。第三步,课后,我让学生自己用信纸自制同真钞一样大小的纸钞,写上金额,自己课后练习清点现金,每天至少练习一次,每次10分钟。期中测试时班上50位学生每个人都轮流到讲台上现场随机清点一叠不同币值的现金,结果准确率100%。通过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式教学法能促使学生积极地探索事物,积极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唤起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

(二)巧设情景,学生现场体验

体验式教学法使学生身临其境,就是通过给学生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包括直接和间接形象),一则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感悟,二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自觉地活动。支票是《出纳会计实务》课程的重点内容,学生缺少的就是现实工作中支票填制的体验。我征求了学校财务主管和出纳的同意,让两个学生到财务室现场拍摄出纳填写提取备用金10000元支票财务主管签章会计盖上财务专用章的过程,并随同出纳一起到银行提取现金,出纳回到财务室将现金存入保险柜,这个视频全程12分钟。课堂上我让参与拍摄的学生讲述出纳提取备用金10000元的过程,学生看着视频,听着同学的讲解,个个都很认真。课后我布置了五张填写支票的作业,让学生回去做。批改作业时,我发现全班学生填写特别认真,金额正确,书写工整。体验式教学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此推动学生认知活动的进行。

(三)结合学生身边的事情,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出纳会计实务》课程中会计教育阐明了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会计循环程序。会计作为一门专业课,内容繁琐。为了充分应用体验式教学法,我让科代表做会计员,生活委员做出纳员,体育委员做业务员,班长做财务主管。班上50个学生,每人一学期交10元班会费,这500元班会费组成“注册资本”。平时班上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同学们收拾饮料瓶卖得的收入。体育委员出售饮料瓶给学生处后,将钱和学生处签发的纸条传递给出纳员。出纳员登完账后再传递给会计员,会计员将此笔收入填制记账凭证,记入主营业务收入。班上的支出主要用于购买文体用品。例如业务员购买一个篮球和一盒象棋后,他把索取的发票交给会计员审核会计员盖上审批人的章交回业务员业务员找财务主管签字审批再到出纳员处领钱(称为报销)出纳员登完账后再将发票传递给会计员会计员填制记账凭证,将此项支出作为主营业务支出,发票作为附件。这些资料我都会通过投影机投影给每个学生看,课后学生也可以翻看会计凭证。结合班上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几位学生的演示操作,让学生自己体验,老师在旁协助检查,学生更深刻地掌握了每个环节的业务处理流程。

第9篇

一、在出纳实务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必要性

以前,出纳实务课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为教师主导,以教材为中心,以粉笔、黑板为教具的教学模式;教师是主角,并主动传播知识,学生听老师讲,是被动的接受者;老师上课讲完理论知识后便布置学生做练习,老师讲课累,学生做练习难。例如,老师在讲支票填写这一内容时,尽管老师反复强调出票日期应大写,大写人民币金额中间不能留有空格,并写清楚用途,然后加盖银行预留印鉴等要点,但学生完成的作业总是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任务驱动教学法,学生是主角,由教材改变为任务,由任务引领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学习的目的,在做中学,在做中教,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认为,出纳实务课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把出纳工作设计成一个个工作任务,让学生探究任务的完成,掌握出纳的操作技能。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结构是呈现任务、明确任务、完成任务、评价任务。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力求以任务驱动,以某个实例为先导,进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学和做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一种以学生主动学习与教师加以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既符合探究式的学习模式,又符合教学的层次性和实用性。它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探索的学习精神和与人合作的精神。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设计原则

由于任务驱动教学法是由教??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教材为中心改变为以任务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改变为以实践为中心,因此在设计时应遵从以下原则。

1.实用性原则

任务的设计与实际工作情景相关,让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进入情景。学生拿到一项任务,首先考虑该项任务的内容,其次。如何收集完成任务所需的资料,最终确定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步骤。其中,学生会遇到一些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也是他们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此时再将新知识传授他们,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激发了他们求知的欲望。

2.可操作性原则

项目任务设计中,教师要注重任务的可行性,即设计任务要充分考虑任务完成条件。

3.因材施教原则

对知识接受能力不同的学生,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发挥每位学生的自身特长,教学中尽可能把每个任务都讲解、研究、讨论得比较透彻。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要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对成绩较好的学生,既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也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还会有个别学生会提出超出书本范围的问题而想要决解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师要随时做出解答,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运用

任务驱动法在“出纳实务”教学中的应用,应突出“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教师通过研究职业岗位的要求来确定教学内容,在分析教学任务后,向学生布置任务,以推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完成各项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后,让其展示自己的成果,师生进行交流、评价,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任务作为师生互动的中介,推动整个教学的进行。学生每完成一项任务,就得到一次成功的体验,学习积极性随之提高,学生就会试着解决更多的问题;当问题无法解决时,就会主动求助于同学和教师,教师又发挥其主导作用;随着师生的互动,任务可能会达到深层次的拓展。

以“出纳实务”中办理银行收款(汇兑业务)为例,说明任务驱动教学法具体运用。任务要求:四至六人一组完成该项任务。分组可以采用两种分组方法:①随机分组,如果一个班分成五组,学生可随机排列,数1到5,数字相同的一组;②可按学习成绩及学生动手能力程度(优秀、中等、一般)进行分组,每一组都有优秀、中等和一般的学生。对学习程度差不多的班级,可以采用后一种方法随机分组,学习程度参差不齐的班级,可以采用前一种方法进行分组。教师为学生准备好完成任务所需的材料,如绘制业务流程所需的纸、笔、进账单、记账凭证、账本、银行对账单等。

1.任务布置

教师布置任务:完成企业收款业务―银行收款(汇兑业务)。

银行收款(汇兑业务)是出纳的一项工作任务,完成这项工作任务,要认知前去银行办理获取票据、将票据送应收会计。同时,要与本单位的销售专员、客户、银行柜员、协作完成任务。

引导学生了解收款业务流程,其步骤如下表所示。

注:序号2的工作是由付款方完成,序号3的工作由银行完成。

学生要完成绘制办理银行收款业务程序图、每一种原始凭证的用途以及填制方法、收款业务的账务处理。涉及的知识点有银行结算管理办法,即基本存款账户的开立、适用范围、国内结算方式(汇兑结算)、票据管理办法(支票、进账单)等。银行汇兑收款业务程序及原始凭证的相关资料可以从网络、教材查阅,也可以到银行获取。

2.任务实施

教师:观察各组在实施任务过程中状态,与学生讨论实施过程中的疑惑,教师退到后台。

学生:根据办理银行收款业务流程步骤,绘制业务程序图,制定工作计划,分配每个人员具体任务,保证小组里的每位成员都扮演一个角色,达到人人参与,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角色互换。为了更好的完成任务,学生可到银行实地调查银行办理过程。

3.任务(成果)展示

①每一组都派代表谈一谈完成任务的经过和感受,讲一讲自己组完成任务的结果;各小组成员在讲解中进行了相互交流,交流经验和体会,分享成功和喜悦。

②成果展示环节可以由各小组的成员扮演角色展示工作任务的完成,以增强趣味性。

③通过小组内成员扮演不同的角色完成一个完整的任务,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使学生对这门课越来越有兴趣,再也不觉得枯燥无味了。

④展示成果的知识点,如汇兑收款程序、汇兑票据填写是否正确、收款业务记账凭证的填制、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等。

4.任务评价

评价由小组成员之间互评、小组之间互评。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找出其他人或其他组做的与自己或自己组不一样的地方,并会问为什么不一样、是谁错了等问题,在这种疑问中,学生随着问题的解决,这一项技能就掌握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