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0 10:38:5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生命中的美好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阮义忠
作品速递
从小在台湾乡村长大的摄影家阮义忠,少时并不能理解父辈的艰辛,一心想逃离乡村,去往城市。长大后回顾生活,却正是这些最贴近土地的人事与乡情支撑着他,在越来越不确定的世界迈出每一步。于是,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他开始折回乡村,在台湾的各处行脚,拍下了无数百姓日常生活的动人瞬间。《失落的优雅》就是这样的一本书,收录其中八十一幅照片,并首次讲述每一帧照片背后的故事,真实呈现了从乡村社会向工商社会转变时,一个变动中的台湾。而书中所记录的台湾乡野风景与人情,在如今已成为渺不可寻的古风,正是在这些淳朴的影像和文字背后,我们发现久已失落的朴素和优雅。
读图素材
优雅・本色
精彩书摘
在远处瞥见这位农妇,我就暗暗称奇。她土气十足,仿佛祖先几辈子的劳作积习全压在身上了,而且就这么大剌剌地躺在自家门前,一妇当关,全然不在意旁人怎么看,自在得如同卧佛!一派安然,连我突然闯入也惊动不了,整个人什么也不用说,就清清楚楚表明了“这是我家,我在休息。我很舒服,别来打扰”……老实说,我还真是被她慑住了。我大胆举起相机,猜想会受到她的粗声喝止,却没想到,她依旧无视我的存在。
在我看来,本分真诚面对自己、坦然无碍面对他人,就是优雅。
微评论:优雅有很多种,身着旗袍嫣然一笑的名媛是优雅,惬意地躺在长凳上休息的农妇也是优雅。她的魅力来源于她历经世事、千帆过尽后的淡然从容与无畏无碍。这种洗尽铅华而最终回归自我的修为与境界,实为难得。
适用话题:真实的魅力;勇敢做自己;从容……
优雅・孤独
精彩书摘
当眼前豁然开朗,现出山谷间的这片田畴时,外景车上的所有同人齐声喊停,大呼此景非取不可。《映象之旅》电视节目开拍之初,我们邀请登山专家邢天正同行,这个背影就是他。访谈在山上已经录好,他闲着没事,独自离队,默默蹲坐在一株被砍倒的老树干上,远眺农村的宁静景致。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随政府撤退来台的他,一夕之间与亲人分隔两岸,在台的四十年间始终孑然一身。邢天正如同孤鹰,喜欢一人独自入山,在大多数人准备退休的年纪,四十八岁,才开始登山,却是最早完成攀登台湾百岳壮举之人。
微评论:孤独也是一种美。当你安静地守护着自己的灵魂,当你执著地追求着你的梦想,即便一路只剩下你一个人的身影,那依然是道美丽的风景。谁说孤独一定意味着凄惨与悲哀,不是的,孤独除了是种美丽与优雅,更是一种力量。
适用话题:孤独也是一种美;执著;有梦就去追……
优雅・爱
精彩书摘
这正是我刚来到吉村的第一眼所见。一位才及学龄的小女孩,怀抱着不足岁的弟弟,由梯田远处一小步一小步地慢慢往这一头移动,却在大约十米外犹豫地停了下来,遥遥望向拿着相机的我。
这个时辰,身穿制服的她本应在课堂,却长姐如母般地担起了呵护婴儿的责任。她的臂力不小,立姿笔挺,具备山里小孩勤于劳动才能有的身手。两个小人儿四周,盘踞山腰、级级而上的梯田生机盎然,绿秧是多么茂盛啊!好个风调雨顺的年头,丰收可期。
别说我太没良心,我最为感谢的是亲爱的。
亲爱的,我谢谢你,从一开始我默默的付出,哪怕我知道会是没有结果的结果,因为骨子里就不服输,于是我不怕任何困难,不怕自己到最后会败的一塌糊涂。我总会想只要付出出,哪怕最后没有结果,我也不后悔了。是吖,一切都会有扭转的机会,为何不去试一试?为何不去搏一搏?相信自己一定可以!人要有一种技巧,有种度,在你搏时要用最美好的方法。 感谢你,因为有了你的出现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奋斗,什么是执着,执着不是因为傻瓜,只是因为她的心中拥有一份信念!一种信仰!
感谢你,因为有了你我快乐了很多,你可以暖我心,可以在我难过的时候关怀我,哪怕你不是第一个知道我难过的人。 感谢你,因为拥有了你。我深刻的明白什么是无情,什么是等待。什么是爱。爱一个人要多么艰苦。和你在一起没有过后悔,. 感谢你,因为拥有了你我不再惮惧黑暗,我知道这个路上有你陪伴!
感谢你,因为拥有了你,我学会了耐的住寂寞,更学会了拒绝。让我知道有一些快乐要我们彼此分担,有一大堆难过我要一个人藏起来。 感谢你,我深深的记得我们彼此之间。一切。 一辈子是长久的,也是不太现实的。不!应该是这个社会太现实,我们无力去改变,就让我们彼此改变自己吧。我记得,不知道你还有木有记得。 感谢你,亲爱的我爱你, 感谢那些我最爱的朋友。
有一些人或许你不知道你对我的重要,原谅我只是一个不善言语表达的孩子。 朋友一生一起走,友情最可贵,最难得,人生几何能得到知己?感谢你们让我懂得了珍惜。我爱你们!
感谢那些我深爱的人,不论曾经还是现在的。我依旧就是感谢,人总是因为有了感谢而活的更好,心存感谢,爱无恨!,那些我深爱的人因为有了你们,才让我学会了再分享出更多的爱,让我学会生存,学会美丽。
感谢那些深爱我的人让我了解了我的优点,知道我的魅力,让我鼓足勇气站起来!让我不再自卑。
感谢那些我讨厌的人,让我懂得了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让人喜欢的人,不另人讨厌。让我在以后的日子里发挥优点,最更完美的人,尽管我知道人没有十全十美的。
感谢那些讨厌我的人,让我明白我还是有缺点,我做的还是不够好,我还要努力改正,做一个好宝宝儿。
我想起一些很小的事,它们发生在很普通的校园里。但其实,它们就是温暖美好,就是珍贵。
——第一件发生在校园里的事。
关于这件事,我的记忆不可置信似得清晰无比。
那是在高一学年结束时的统考,因为关系到高二时所在班级的优劣,大家都格外紧张和认真。
我是在离英语考试还有五分钟开考的时候发现自己忘了带2B铅笔的,心一下子被火烧了起来,这意味着占试卷百分之七十的选择题的分数,我将失去。无法想像的后果让我着急的坐在考场外的台阶上,眼泪吧嗒吧嗒的掉,考场周围的同学,因为随机安排考场的缘故全是陌生的,我根本没办法向谁求助。
在我心灰意冷的准备走进考场一搏时,一个清亮的声音传进我的耳朵,“同学你怎么了?”
我抬起微肿的眼,是个一脸清浅微笑的漂亮女孩子,我喃喃道,“忘了带2B铅笔,这下完了。”她想了想,从笔袋里取出自己的,“啪”一声掰成两截,削好的那端给了我,还冲我说,“快进去吧,别耽误了考试。”
我记得后来她是我们那个考场最后一个进来的,我记得阳光下她在地上快速磨削铅笔尖的样子,我记得她清亮的声音、明媚的
笑,我记得我心里的酸涩温暖与翻滚感动……
——第二件发生在校园里的事。
我初中的时候,曾经参加了一次市里的作文比赛,很顺利的进入了复赛,但在复赛交稿前期,语文老师却因病住院了。但她没有忽略我比赛的事,在她住院的第三天就偷偷跑回学校指导我完成了作文。
2、悦容:欢喜、美丽;容貌神色美丽端庄,举止有仪。
3、韵珊:静谧悠然,清淙安宁;风姿绰约,美妙典雅,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4、唯晨:期冀美好,晨曦清明;充盈希望与明净感。
5、晗睿:天清地明,心慧聪颖;聪敏淑慧;清明无瑕。
6、诗婉:聪慧脱俗,婉转灵动;诗所以合意,歌所以咏诗也;诗具去风尘的高洁之性;清丽柔婉之美。
7、思韵:娴静聪敏,气韵雅致;思所具有的娴静意蕴,与女子如水的气质融合起来,给人以风韵雅致的美妙感受。
8、玥如:钟灵毓秀,静美如斯;具有脱俗的灵性。
9、书昀:书香颐养,日月福泽;具知书达理的气韵和温润如玉的涵养。
10、韶影:韶华天音,娉婷轻灵;若隐若现、姿容妙曼。
2013年9月,我有幸随成都市双流县名教师工作室导师团来到美国新泽西州布隆菲尔德市中小学听课。在其中一间教室拍到了这样一幅照片,上面有成为好学生的十种方法。
1.每天都到校学习。
2.做好上课的各种准备。
3.整理好各种材料,使之有序。
4.课堂上要集中注意力。
5.按时完成功课。
6.紧跟老师的指导。
7.及时寻求帮助。
8.积极参加班级活动。
9.遵守学校的制度。
10.竭尽全力去尝试、去努力。
回到中国后,我一直在想,中美两国好学生的标准有哪些差异?成为好学生的方法有哪些共同点?
第一,综观这十种方法、途径,完全找不出关于考试成绩的要求,美国学校更强调学生参与、努力、尝试,只要学生努力做到了这十点,就会成为好学生。而在中国一个好学生一定会是成绩好的学生,再努力只要成绩不好,很难被公认为是好学生,特别是中国很多学校每年评选的三好学生,必须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才能称为好学生。近些年来,三好学生的评选备受诟病,因为在评选的过程中不说关系等世俗因素的影响,实际评选中成绩成了硬指标,甚至是至高无上的首要条件。
第二,中美两国学校都要求学生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我在美国的中小学听了一周的课。美国高中、初中学校校园干净整洁,环境优美,安静祥和,楼梯过道等公共场合秩序井然;课堂上学生可以随时插话,随时提问,但老师提问之后,学生要举手才能回答,课堂纪律活而不乱。高中学生虽然穿着个性十足,举止却非常文明。一次听完高中物理课后,我想搞个现场微采访,于是,在纸条上写了两个问题:一是你喜欢物理吗?二是你将来想成为科学家吗?请一男一女两个学生笔答,这两个学生回答后将纸条双手递给我。为什么美国的课堂会做到活而不乱收放自如,个性与文明在学生身上如此统一呢?我认真地拜读了王文老师《零距离美国课堂》一书,对此有了答案。王文老师在中国中学教了十多年英语,又到美国读完教育硕士后到中小学教了十多年书,对中美两国的教育有深刻的认识。原来美国小学教育的重中之重就是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小学阶段学生的规则意识、尊重权威的理念、服从管理的意识得到了反复的强化,文明礼貌已经养成。美国小学阶段不太重视知识的学习,重视读书习惯的培养,重视遵守规则和公民的教育。
第三,美国教育虽然要求学生尊重规则但鼓励学生尝试、探索、质疑,不迷信权威。
在学术上,美国高中教师反复要求学生要敢于质疑、不怕失败和犯错,甚至鼓励和允许学生犯错。我听了一节高中物理课,老师首先就向学生介绍了拿学分的要求,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学生犯了错也可以拿到学分。在科学探究课上,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注重过程,不太注重知识的结果。一次,我听一位美国老师的一堂科学课“幸运鱼”,他让学生探索幸运鱼放在手上为什么会翻卷?怎样才能让它不动?找出至少三种方法让它不动,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步骤来。就在下课时,一位学生问老师他们的实验结果正确吗?这位老师的回答让我们非常惊讶,他居然说他也不知道正确答案,随后他又说科学探究的正确答案往往不止一个。我很好奇幸运鱼为什么在手上翻卷,它是什么材料制作的。课后,我向这位老师请教,他居然说他也不知道。不过他告诉我开发幸运鱼的专家团队网站,想知道就去上这个网站,但是这个网站上的内容不一定正确,他课后要亲自试验看看。
课后,我一直在想,这位美国老师讲这节课的目的究竟何在呢?
我想了很久,终于明白,他的目的不在于知识的传授,因为他也不知道知识的答案,他要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第四,在美国要成为好学生,学校鼓励学生在需要帮助的时候寻求帮助,而且学校会想尽办法为学生提供这种帮助。
美国的班级,学生人数少,一个班就二十多个学生,中学的选修课,有特殊需要的班甚至只有几个学生。这么少的学生上课,老师容易发现学生的问题,个别指导容易到位。
同时,美国的分层教学十分到位。康州一位高中老师介绍,他们学校的数学分了八个层次进行教学。我在一所初中学校观摩了八年级的英语教研活动,他们也在讨论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进行教学。我在一所高中听了11年级的数学、一所初中8年级的物理,基础差的班安排了两位老师上课,一位主讲,一位巡视辅导。为什么一个班会有两位老师呢?因为这些学生基础差,他们觉得需要得到老师更多的帮助,于是,向校长提出申请,学校就会满足他们的要求,安排两位老师来上课。
但,走得最快的或许就是最美的时光。
有一天,她为他收拾杂乱的房间,发现了一件东西:印有他和一个女孩子名字的钢笔。是放在他书桌的一个抽屉里,用一个很漂亮的锦盒装着。他说,那是初恋女友的东西,他和前女友已经没有了任何联系,但他只是保留着想做个纪念,没有其它的意思。
她不能接受他的解释,她说:“你为什么不扔了它?证明你余情未了。那么,我在你心中是什么位置呢?”
他微叹,说:“很重要的位置。”
她点头,不再和他争吵。可是,她很想他把那支钢笔扔了,但他没有这样做。她的心里,从此插了一根刺,恋爱愈往深处走,那根刺就插得她愈疼,她和他的小磨擦便愈多,最后他们分了手。没多久,他申请调往单位在外省的办事处工作,临走前,他托人送了一个礼物给她。是一块很漂亮的玉佩,用红色的首饰盒装着。里面还有一张纸条:“让它为我们曾经有过的爱做个纪念吧!”
那一年,她20岁,他22岁,他是她的初恋。
后来,他渐渐成为她身后的风景,而那只玉佩,她一直把它放到抽屉里。再后来,她结了婚,丈夫比她大8岁,对她体贴周到,是一个能言善语的男人,她和丈夫相亲相爱着。而他,自俩人分手后一直没有再联系。婚后一年多,有一天,她和丈夫回娘家吃晚饭,顺便整理自己在娘家的旧物,发现了他送的那只玉佩。丈夫说多好的一块玉佩,怎么从来没见你戴过?她微笑不语。
聪明的丈夫猜到了,笑着对她说:“以前我和大学时的女友分手时,她也送过东西给我。”
她惊讶,问为何从来未见,还有,为何她要送。
丈夫回答:“在乡下老家呢,你当然没见过。”顿了顿,丈夫又很认真地说:“爱是我们生命中最美好的相逢,所以,她送了,我收藏了。但这不会影响到我爱你喔”
丑丑:其实真的没有想太多,可能就是从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有太多东西想要表达出来。小时候没有走出去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但是走出去之后,我觉得原来家乡的这些美好,我是可以通过电影把它记录下来,然后传递给更多的人。其实我做这些,关键是要把人记录下来。虽然家乡的山水、民族文化很独特,也很美丽。但是更打动我的是山里的这些人,是他们质朴的脸、纯净的眼神。当我把部电影拿到国内的其他地方,甚至在国外去放映,所有人都会觉得很感动,他们知道了在中国贵州的山区有这么一群人这么生活着。这些山里的人虽然物质匮乏,但是精神却很富有,他们的智慧源于几千年的一种传统积淀。所以我的初衷就是想把这些感动我的人和事记录下来,通过电影这种形式,把家乡那片土地的爱、包容、真善美的东西,传递给更多的人,这种感动是共通的,这样人们才会认识这片土地,才会接受,才会爱。
《贵阳文史》:因为你是个很年轻的导演,我想问你这么一个问题,很多现在的年轻作者不管是影视作品也好,文学作品也好,都透露出一种叛逆、一种虚无感,但是你的作品不同,你始终在传递着一种正面的、积极向上的东西。这是不是和你从小的经历有关?因为我觉得你拍的片子里的很多东西,不是临时写个故事就可以拍的,很多更像是你生命里沉淀下来的。
丑丑:我在读电影学院的时候,一位教授就跟我说过:“你的很多故事好像就是长在心里面的,长在你的骨子和血液里,这肯定跟你的成长环境有关系。”其实电影里的很多场景,一个法国女孩生病很严重,他们把木梯子横着,垫上被子,把她抬到了医院,这些都是我小时候看到过的场景。那些送她去医院的村民只能在抢救室的门口,蹲的蹲、坐的坐、站的站,像雕塑一样。我记得小时候我外婆生病,那些农村来的亲人们来看她,就是那样一种状态,他们没有太多语言,没有太多表情,他们的喜怒哀乐不在脸上,而在心里,他们会去行动、去做。
所以说很多人看了《云上太阳》,内心里都会有一种轻轻的触动。因为它太真实了,它就是来源于生活。而且那些山里人的这种情感状态会让你自觉地生出一种佩服和尊重。所以我每次创作都会回寨子去,和他们住几个月,因为我觉得只有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你的文字你的镜头才最能打动人。
《贵阳文史》:因为这个故事本身就非常美好,情感是真实的,这样的电影,无论你用什么样的表现形式,都能够让人从心底里感受到这种情怀,这才是一部好的电影。
丑丑:所以我的电影从来不使用那些很炫的技术或是拍摄手法,我镜头的焦点始终在人。只有人才能打动人,心跟心才能沟通。所以无论在任何国家,包括美国,人们都能看懂,有时候甚至比中国人看得还透,因为那种情感不需要语言,是可以跨越地域和国度的,镜头里那些淳朴的脸,干净的眼神,眼睛里那种泪花,所有人看到都会被他们感动。所以我觉得不是说非得要大制作或者怎样,你得找到一个共性的东西来打动别人,我一直在找这个点,现在我找到了。我所拍的故事,是可以发生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发生在任何人身上的,这样别人才会找到认同感。所以《云上太阳》为什么那么受欢迎?因为人们觉得电影里的那些事情很熟悉,那个法国女孩的遭遇可能也是他们的遭遇,这是所有人心里都会有的一个故事,可能它的表现形式不一,但是情感却是共通的。
《贵阳文史》:其实你说的这个共性的东西特别好,它让你的电影看上去非常具有少数民族特色,实际上内核却是很国际化的。
丑丑:我从来不说我的电影是少数民族题材,我只会说这是一部很好看的电影。实际上看你自己怎么去定位,因为我们关注的东西和我们表达的,是全世界都在关注的,包括人与自然、环境、动物,人与人之间最单纯的情感。它更象征着对一个精神家园的追索。我想,这样的电影虽然没有明星,没有娱乐话题,不轰动,但是再过十几二十年,它是能够留得下来的。
《贵阳文史》:其实电影里法国女孩儿身体上的病症,只是外在的一个表现形式,你更多地是想表达那种心里的疾病?
丑丑:对,她的状态是代表现代人,因为现在很多人真的已经很累了,很多人是带着面具生活,都不是自己。可能很多人看完这个电影以后他会回归,会在影片里面寻找真实的自己。他会突然感受到原来生活也可以这样。在这个体验的过程中,电影能够给你带来身心上的安宁,能够让你回归到那种很自然的状态。这样就足够了。
所以我经常带着不同的人去寨子里面,哪怕是很有成就的人,到了寨子以后,不管年纪多大,他们会很开心地光着脚在石板上、梯田边跑,和老百姓在一起喝酒。他们说很开心,很久没这样笑过了。
《贵阳文史》:当生活回归到最本真的状态时,才是最快乐的?
丑丑:的确,有时候我们老是用自己的眼光去看他们,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他们,觉得他们生活得很贫困,生活得很苦。其实不是这样的,他们特别快乐。去年我们带着《云上太阳》到寨子里去放,一些北京的朋友看见那里的孩子可能半个月才吃一次鸡蛋、才吃一次肉,而且都是老师给买,因为家里都没什么钱。大家心里就觉得很难受,很想为孩子们做点什么,就商量着给孩子们买肉、买鸡蛋、买文具……后来有一个朋友就说,虽然你们的初衷很好,但是方式却有问题。他说“你们想过吗?可能他们就是那样的生活,他们不一定每餐都吃肉,可以在漏风的屋子里睡觉;他们就是喝凉水,他就是穿着很单薄的衣服,千百年来就是那样。所以我不希望你们给予他们太多之后,让他们有太多的期待,打乱他们那种很平和的心态。慈善不是一去就给这样给那样,要了解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他们可能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东西,是外面的信息,是让他们知道外面还有很多人爱他们,关心他们,是让他们那些淳朴的善良的品格继续保持下去。
那些孩子们都很爱生活,心灵都特别美,他们会把矿泉水瓶子剪了,装一些土种上小花小草,放在教室的后面。虽然他们的环境看起来很艰苦,但是他们对于生活的美好追求,真的不亚于城里人。所以有人觉得他们好苦,其实他们不苦。他们那样的生活真的非常快乐。
所以现在我们也在做很多事情。我觉得他们现在最需要的是支教的老师。《云上太阳》在北大播映之后,不少北大的学生很感动,说要报名去支教,我觉得这是这部电影带来的一个非常好的效应。所以我非常希望这部电影上映以后,能够给寨子里的人带来一些帮助。我们可能会组织一些支教游,让这些大学生去到这些不同的偏僻的寨子里面。
《贵阳文史》:就是希望在这个片子上映以后,可以带来一系列的持续性影响?
丑丑:对,它不光是一部电影,更多的是贵州文化的一种展示。贵州是一个大宝库,我们的东西太丰富了,我想让更多的人知道它们,知道那里需要什么。我也希望这部电影能够构建一个平台,其实我们现在也在尝试这种模式。很多人看完之后都会说“我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很多人都这样,因为那里的人太淳朴了,你没法不感动。所以我觉得这部电影是带有责任的,它有责任带来一些持续性的公益项目。这个过程可能很艰辛很漫长,但是我会努力去做。而且我的每一部电影我都希望这样做,都能够带出不同的东西来。
《贵阳文史》:其实现在很多公益组织都在做关于如何保护乡村传统手工艺的项目,他们发现现在很多村寨都面临着传统手工艺失传的问题,特别是寨子里的年轻人来到城市融不进去,回过头来却没办法传承祖辈的一些东西,比如传统手工艺。
2008北京奥运会全世界都为之瞩目,奥运题材也成为时下影视圈的热门题材。最近,一向甚少拍摄体育题材的韩国影坛也追上“奥运”风潮,推出新片《我们生命中最美好的瞬间》(简称《瞬间》)。影片改编自真人真事,再现了2004年8月29日雅典奥运会上展示出色球技的韩国国家女子手球队球员的动人故事。
最辉煌的感动
美玉(文素利饰)是韩国著名的手球选手,虽然她把自己的全部热情献给了这项运动,但接连两次奥运梦破碎,在国家队解体后,迫于生计她不得不放弃了曾经将之视为生命的手球运动,到一家大型超市打工。秀姬(赵恩智饰)是一名出色的门将,同时也是“结婚狂”,一次次相亲失败后仍对婚姻无限憧憬;贞兰(金智英饰)想当国家队选手的梦想在34岁这年终于实现,可这时也是韩国女子手球生存最艰难的时刻;慧京(饰)虽然已在日本手球界声名鹊起,但在国家危难的时候她毅然回到祖国,承担起主力兼国家队主教练的任务。为了加强球队的实力,慧京把曾经的队友一一请了回来。
为了快速提高实力,慧京从开始就进行强度很高的训练,但我行我素的个性令她与年轻球员们的关系变得非常紧张,甚至演变到老球员与新球员之间大打出手。手球协会委员长认为队员的冲突和教练的性别问题影响了球队,于是把慧京的主教练一职撤了下来,并任命世界级选手安胜必(严泰雄饰)为新的主教练。
曾经名噪一时的手球运动员安胜必,是圈内闻名的“铁面教练”,他不顾选手们的身体是否适应就实行欧洲式的科学训练,却忽略了与队员们的交流,没有给队员更多的关心,以致与习惯了韩国方式的老队员们冲突不断,但他最终被这些老将的意志和精神所感动,经过一番沟通和相互理解,他们终于形成了最具凝聚力的球队,为了荣誉向雅典奥运会进军。
创造最精彩的瞬间
《瞬间》导演林顺礼是2006年韩国电影媒体举行的“韩国人选择的100佳导演”的民意调查中入选100佳的两位女性导演之一,本片是她继2001年《威基基兄弟》时隔六年后再次执导的作品。
2004年那届韩国女子手球队被普遍认为是历届国家队中实力最弱的一届球队,队中有多名年过30岁的本已退役的老队员。让所有人感到意外的是,她们最终杀入了奥运会决赛。在决赛中遭遇实力强大的丹麦队,韩国姑娘们打了两个加时,在128分钟的比赛中她们奋斗到了最后一秒。尽管在点球比赛中最终惜败获得亚军,但队员们只要还有一秒的机会都全力争取的拼搏精神至今让韩国国民念念不忘。事后这场比赛被美联社评选为“2004雅典奥运会十大经典战役之一”。
本片导演林顺礼当时观看了比赛实况,立即产生了把这场激动人心的比赛拍成电影的想法,并邀请著名编剧罗炫编写剧本。由于这是韩国第一部以手球为题材的影片,主创人员收集了大量资料,包括亲自采访当年出战雅典奥运会的韩国女子手球队队员、观看手球比赛的录像和关于手球的报道等等。
一开始手球不像棒球或足球等体育项目受关注,影片的题材没有引起投资商的兴趣,因此制作过程非常艰难。从准备到拍摄完成,前后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剧组原先打算去雅典取景,也因2007年韩国电影资金投入大幅度削减而不得不改变计划。凑巧的是,影片拍摄期间恰巧赶上丹麦一支职业女子手球队访韩,剧组得以邀请对方入镜重现当年紧张激烈的决赛氛围。
在韩国体育界的大力支持下,本片打破了韩国国内没有在泰陵选手村拍摄电影的先例,请到了2004年担任雅典奥运会比赛转播解说的KBS电视台主持人崔承钝来扮演主持人一角。同时,为达到把主演们在赛场上的举止表现得更加清晰富于现场感,影片还采用了先进的3D素描摄影特写,力求效果更加逼真。
影片对手球技术的逼真表现是这部影片拍摄的首要关键,在正式开机的三个多月时间里,与文素利、赵恩智和金智英几位主要演员在前国家青年队选手出身的手球教练李大振的指导下,进行强烈基础体力训练与手球技能训练。其训练强度丝毫不比专业运动员少,一周4次,一次7到8小时。除了练最基本的速度、弹跳等手球训练外,片中需要的传球、射门等高难度动作也进行了大量高强度练习。训练初期演员们都不太适应如此大的强度,除了因肌肉无法负荷而出现不同程度的伤痛以外,呕吐也几乎成了家常便饭。扮演守门员秀姬的赵恩智因为练习接球,身体到处都是青一块紫一块。
《瞬间》日前在韩国一公映,就改写了女性题材电影和体育题材电影无法大卖的纪录,连续三周蝉联票房冠军,累计观影人次已突破400万,暂时名列今年上半年韩国最卖座影片,也是继去年8月的《龙之战》之后,第一部观众数达到400万的本土影片,连韩国新任总统李明博也是该片的观众之一。更让人欣慰的是,《瞬间》上映后在全国掀起了手球热,使原本因关心不够和待遇不高而感到无奈的韩国手球运动员找回了自信心。他们现在正在为在北京奥运取得佳绩而积极备战。这也是《瞬间》导演林顺礼和其他演职人员最期待看到的事情。
忘我的投入演出
本片主演,曾出演收视率超过50%的“国民剧”《巴黎恋人》里的“灰姑娘”泰英,在中韩两国大受欢迎。这次在《瞬间》中,她一改甜姐儿形象,扮演的慧京在担任日本职业队的教练时放弃名利回到国家队效力,与美玉一起担起进攻主力的重任。为演好自己演艺生涯里第一个运动员的角色,把需要用一辈子完成的工作量一下子都做完了,完全不顾自己的身材。被汗水浸过的国家队运动员穿过的衣服,结实的胳膊和大腿,宽阔的肩膀……这些对女演员来说是“致命”的东西,在看来,却是无比宝贵和光荣的勋章。
我们只是一对平凡的姐妹,30年一起走过的生命里只有那些点点滴滴鸡毛蒜皮的小事,可没有人会比我们更了解对方,熟悉彼此的喜怒哀愁。我们互相印证着对方的记忆,当老去时,我们可以一起坐在摇椅上,苦难的回忆也变得美好。
相依为命的四小时
因为没有儿子,爸妈经常吵架。他们吵架时,我和妹妹就睡在旁边的屋子里。我们躺在床上,心惊胆战听着隔壁的动静,爸爸大声骂咧咧,妈妈哭。哭声越来越高时,妹妹就掀开被子冲出去。
我跟在后面,看见她冲进父母房间站在两人中间,眼睛瞪得大大的。她一句话也不说,爸爸讪讪地垂下头,说我到外面抽烟去。
妹妹牵着我的手回去继续睡觉。如果没有她,我一定会害怕地蜷缩在墙角,和妈妈一起哭。如果可以交换,我宁愿自己做妹妹。她那么勇敢。
那年冬天,我上初中妹妹上小学六年级。同村的本家组织续写家谱,这刺激到了为儿子耿耿于怀的爸爸。那天晚上爸妈吵得特别厉害。已经习以为常的我厌烦地戴上耳机。不知过了多久,妹妹紧张地摘下我的耳机:“妈妈跑出去了!我到处找过了没有找到!”
我们从房前找到屋后,妹妹紧张地拉住我的手。我们俩没有出声,耳边只有风声。一种从未有过的惊慌与恐惧包围了我们。
大风的夜里,站着我和妹妹。
我问:“小鹰,害怕吗?”
妹妹的声音被风卷走了。给她拉好衣领,手拉着手,我们在风里继续寻找。这种相依为命的感觉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如果妈妈不回来了,爸爸会不会再找个人给他生儿子?
爸爸不喜欢我们,我们还能依靠谁?
4个小时后,我们在外婆家找到妈妈。没有了妈妈,我们姐妹俩还拥有对方。那晚以后,我们一下子长大,尤其妹妹,除了学习就拼命在家干活。
你一定会好的
在农村,家里没有男孩会被人瞧不起。妈妈生完妹妹后坚决做了绝育手术,这成了以后父母吵架的导火索。为了给妈妈争口气,我和妹妹学会开拖拉机、犁地、骑摩托车……所有男孩子能干的农活我们都能干,但再累再苦,我们也没有落下过学习,每年总有奖状拿回家。
后来我考上外地的大学,一年后妹妹考上一所重点师范大学。那是生命里最快乐的日子。我们每周给对方写信,分享彼此的风花雪月。在给父母的电话里,我们永远只说好消息:入了党,参加了竞赛,用打工的钱给他们买了结婚纪念物。假期回家,抢着割麦打草干农活。
谁说女子不如男?我和妹妹要证明给瞧不起我们家的人看。
总有些灾难会悄悄降临。大三那年,身体一贯不好的我病倒了。一个月过去,病因还没有查出。我感到了绝望。家里联系了远在10公里外的老中医。那天下着雨,妹妹骑着摩托送我过去。天雨路滑,我们连车带人摔倒在路边的树沟里。
想着自己对病因的怀疑,心里泛起无边的酸楚。连老天都不让我去看病吗?妹妹一骨碌爬起来拉我,我不动,说:“我可能得了绝症,你不要告诉爸妈。你先想个办法回去,我要躺一会。”
“不会的!不会的!”妹妹冲我咆哮,脸上泪水和雨水混在一起。她蹲下来,使劲把我往她背上拉。我不知道她哪里来得那么大力气,居然把我拖了上去。她背着我,整个人摇摇晃晃,嘴里却念着:“姐姐,幸好我比你高。”
那天后,我的病奇迹般地好了。我常常感叹,血浓于水,生命中有妹妹与我见证岁月,足矣。
伤了你的心
毕业时妹妹主动签约到老家一所中学。我感到意外,她完全可以留在省城,但想到老家的父母需要人照顾,我自私地没有反对。
平静的日子没过多久,爸爸和别人做生意被骗了,赔光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了一笔债。我正在外地读研,妈妈给我电话,劝我停止学业,找份工作。“你妹妹太辛苦了,放假了也不能休息,白天赶场一样地给人补课,晚上还要在夜校代课,半夜才回家。”
我很惭愧,妹妹每天和我通电话,可从不说不好的事。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现实的残酷。我丢下正在做的实验,匆匆回家。
在我回家的第二天,妹妹拿来一张存折,“6万元,救急够了。姐姐你不能退学。”就靠她和一家夜校签的三年合同预支的薪水,我得以继续上学。
如果没有妹妹,这个家会怎样?我会怎样?我无数次想这个假设。也许我是世界上最糟糕的姐姐。
我们唯一一次吵架,是为她的婚事。她在重点中学教书,容貌和家境都不错,给她介绍对象的人络绎不绝。可她偏偏选了同校的历史老师小寇。爸妈很生气,虽然对方相貌人品都不错,但家在深山里,父母多病,还有几万元的债务。
爸妈和妹妹闹得很僵。一向顺从父母的她这次表现坚决。为了这事,我特意回了一趟家,最终和父母一起举起反对的大旗。父母是为妹妹好,贫贱夫妻百事哀,这是他们的亲身经历。我也走进了围城,看过爱情与贫穷的搏斗。
妹妹显然没想到我会站在父母这边。那晚,我找到小寇,劝说他放手。妹妹闻讯赶到,当着我的面挽着对方就走,决然而勇敢。
我们很久都没联系,认定是对方伤了自己的心。偶尔的电话里,也只说父母的情况。倒是爸妈,有时会告诉我那个男孩子又来家里了,很勤快懂事,对妹妹对他们都很好。
我的心隐隐作痛。
最好的幸福是平凡
妹妹结婚前夕,我还是回去了。既然是她爱的,我也应该喜欢。出嫁的前晚,我们像小时候睡在老屋的那张床上。
那晚才知道,上大学时妹妹爱上过外省的一个小伙子,考虑到照顾父母更方便――因为我是肯定不会回去了,她自然分手选择回老家。妹妹还说,姐,其实最初选择小寇不光为了自己,你想,爸脾气不好,妈身子不好,这么多年来无论我们怎样努力也填补不了没有儿子给他们带来的遗憾。小寇这人孝顺,脾气也好,会对爸妈好的,那样就等于他们多了一个儿子。
我紧紧握住妹妹的手,第一次发现我其实并不了解她。一直以来她都更像姐姐。奥斯丁说过,人的一生都在为一些不确定的东西在努力,而我和妹妹为了父母的笑脸和期望努力。无疑,妹妹做得更好。
那天我看到很久以前的一部电视剧《姐妹》,泪流满面。我给她打电话:你怎么不写写我们的故事?她在电话那头笑:“写什么好?又没什么惊天动地感人肺腑的故事。都平平常常的。”
可是我还是决定写写我和她。我们只是一对平凡的姐妹,30年一起走过的生命里只有那些点点滴滴鸡毛蒜皮的小事,可没有人会比我们更了解对方,熟悉彼此的喜怒哀愁。我们互相印证着对方的记忆,当老去时,我们可以一起坐在摇椅上,苦难的回忆也变得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