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器乐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10 10:39:0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器乐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器乐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第1篇

关键词:音乐教学;激发兴趣;教学效果一、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一、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许多人认为音乐是快乐的代名词,音乐教师是传递快乐的使者。要做真正的快乐使者,就必须不断创新,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音乐器乐之一的竖笛作为学具进入课堂,改变以往课堂的刻板、单一。学生手头上有支笛,就好像手上有盒五颜六色的水彩笔,它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参与音乐课堂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定能把张白纸描绘得五彩缤纷。如:小学高年级的听音记谱练习。首先,教师弹琴,学生拍节奏,把乐句的节奏记下来,然后用竖笛摹奏教师所弹的乐句,最后教师再弹乐句的时候,学生就能把音高准确地记在节奏谱上。这类练习经过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头脑中有节奏、音高的概念,使这类练习的难点(音高),通过学生用竖笛摹奏得以解决。这比填鸭式教学效果要好得多;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和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使音乐乐理知识的学习更直观化、形象化

由于各种的原因,学生们达不到人手有种键盘乐器,这给学习乐理知识带来一定的困难。如:变音记号的认识及带有变音记号的音的听辨。例如:下调的“4”的认识和听辨,先让学生用竖笛吹奏“4”,再引导学生看“4”的指法,然后吹奏下调的“4”,学生边吹边听辨这两个音,感受其不同音高,这样因为指法改变,音高也改变了,使学生对下调的“4”的认识更为直观、形象。最后,得出大三和弦的色彩明亮,而小三和弦的色彩较暗淡、柔和。以上所列的这些概念性的乐理知识都可以通过学生手上的一支笛,使这些比较抽象、教师不好把握深浅度的知识,通过学生自己的参与实践,使它们直观化、形象化,而且学生接受得快、记得牢。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合唱水平

音乐方面的合作能力是一个集体音乐素质高低的最好表现。它包括学生跟教师的合作,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等。竖笛作为学具进入课堂使学生的音乐修养不断提高,学生对音乐课有了兴趣,对教师的上课就有积极的合作精神,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自觉形成。竖笛作为学具进入课堂,使学生的合唱水平也得以提高。合唱歌曲在小学音乐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也是歌曲教学中的难点,对于合唱水平不高的班级就更是难上加难。自从学生手上有竖笛后,合唱歌曲的教学得到较好的效果。如: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简谱版)中的《红蜻蜓》就是一首两声部的歌曲。合唱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生都有先人为主的心理特征。所以在教学这首歌曲时,我采用先人为主的方法,先把歌曲的低声部学习好。首先,把学生分成两个声部,低声部的同学按歌曲的节奏拍手,熟悉歌曲的节奏感,感受歌曲的连贯性,然后用竖笛试奏低声部旋律,使低声部的学生头脑中有其声部旋律。然后用相同的方法学习高声部,最后两个声部同时试奏,帮助解决合唱时的音准问题,学生的音准解决了,再学歌词就不成问题了。熟练后可以相互交换角色进行合奏、合唱,或者部分学生用竖笛吹着伴奏、部分同学合唱,对歌曲进行巩固练习,使所学的《红蜻蜓》这首歌曲的合唱效果更和谐。这样教学的效果得到了提高,改变了学生害怕合唱的心理,提高了学生的合唱水平。

第2篇

摘要:舞蹈离不开音乐,好的舞蹈可以生动的表达乐曲的内涵而音乐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情感认知。舞蹈与音乐相互融合,互为基础。本文就结合笔者多年的舞蹈教学经验,从分析音乐与舞蹈的辩证关系为起点来谈一谈如何利用音乐激发学生舞感。

关键词:音乐与舞蹈的关系乐感舞韵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0-0041-01

引言

舞蹈是一门具有特殊情感表现力的艺术,它利用人类的灵活的肢体动作来进行不同的情感表达。在当今这个竞争压力与日俱增的社会中,舞蹈既是个人素质的体现同时也是喧嚣情绪、建立自信的一种渠道。因此,无论是抱以成才希望还是作为一种气质的熏陶,越来越多的家长将孩子送到少年宫或者专业的舞蹈队来学习舞蹈。笔者作为少年宫的舞蹈教师不仅希望学生能在儿童时期形成良好的艺术气质更加期盼此时的舞蹈学习能为树立更多学生从事舞蹈事业坚定的心。下面笔者就以音乐与舞蹈的关系为切入点来分析如何利用音乐呈现出舞蹈之美。

一、音乐与舞蹈之辩证关系与音乐启发性作用之分析

众所周知,舞蹈是通过形式丰富的肢体动作来塑造形象与表达情感的。一个拥有优秀生命力的舞者必定也是一位具有乐感的表演者。音乐中的旋律、节奏与和声不仅是在音乐领域内表达着人类情感更加可以通过肢体、身段与动作而结合的舞蹈来表达内在的感情。因此,在诸多的艺术门类中,舞蹈与音乐是最息息相关的也可以说是触类旁通的。笔者认为音乐是舞蹈的灵魂,一支没有音乐的舞蹈往往会略显生涩与枯燥,具有生动表现力的舞蹈应该是准确的音乐节奏与较为精准的肢体动作的结合引发的情感宣泄。因此音乐在舞蹈教学中的情感激发作用就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二、如何在舞蹈教学用利用音乐增加“舞感”之途径解析

1、音乐贯穿于舞蹈教学始终增强学生对音乐的认知能力

对于少年宫的舞蹈学习班来说,舞蹈的教学除了要奠定扎实的肢体基本功外,还要注重对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形成一种循序渐进式的教学。没有音乐伴奏下的舞蹈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表现出人类的情感,但这也需要多年的音乐与舞蹈结合的持久训练。在初级舞蹈的教学中,将音乐贯穿与教学始终则更具有现实可行性。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把舞蹈音乐单独作为授课的一个部分来进行讲解。比如说我在教授形体舞时,因为形体舞的动作通常具有一定的含义是舞蹈感觉与肢体语言的结合。我就结合着形体舞的综合性特点给学生辅助的播放芭蕾音乐、民族舞音乐和现代舞音乐,让不同的音乐给学生创造出不同的舞蹈环境,学生的形体塑造也伴随着音乐的节奏时而舒缓时而奔放,这就是肢体与舞蹈的配合。

2、借助音乐对舞蹈教学环境进行渲染升华学生舞蹈感知力

舞蹈的教学对环境因素的要求非常高。除了要有良好的硬件环境外舞蹈的音乐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选择旋律优美的音乐舞步更加平和与舒缓而旋律豪迈奔放的音乐则令舞步更加钢硬、坚实。因此,不同的音乐表现着不同的情绪,不同的舞蹈也回应的不同的音乐。教师在舞蹈教学中一定要搭建一个音乐平台,一个音乐氛围。比如说我在教学中就将音乐大声的放出来,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音乐自主的跳出不同的舞步,我的目的并不是培养出一批机械的舞蹈家而是令学生更加自由的感受舞蹈。

3、舞蹈节奏与音乐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肢体表现力

不可否认,在舞蹈的学习中基本步伐与舞蹈动作的学习是什么的辛苦与枯燥的并且单靠教师示范一些基础动作也达不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所以将动作的教学与音乐节奏相结合则更避免学生失去对舞蹈学习的兴趣。比如说在训练学生“转”这个动作时,我就将该动作搭配音乐中的后十六音符来进行,后十六音符包括一个八分音符和两个十六分音符,重音、长音加短音的结合令动作教学更加形象、生动。

4、美感与乐感相结合提升学生舞蹈综合能力

美是一切艺术的本质,舞蹈更加强调形象美、动作美、线条美与姿态美的结合,良好的乐感可以帮助舞蹈美的激发。从训练学生舞蹈的舞韵的角度来说,动作的快慢、肢体用力的时间与火候、舞步的节奏乃至的呼吸、精细的举手头足都可以利用音乐中的节奏感进行训练。比如说名曲春江花月夜,无论是古筝还是琵琶的演奏都可以令听者感受到闻花、照影、鸟鸣与飞翔之感,利用这些来也可以提高我们舞蹈的美感。乐感与美感相结合才能成就一只有灵魂的舞蹈。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这个文化与艺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舞蹈的学习以不单单是锻炼和欣赏更是一种陶冶情操、进行自我修养的方式。在舞蹈的教育上现阶段也存在着例如重视舞蹈表演,轻视舞蹈内涵教育;重视舞蹈技巧教学,轻视文化理论学习等诸多的问。因此,作为舞蹈的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有责任提高整个中国舞蹈的教学水平,这也必将是一个任重道远的任务,需要师生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参考文献:

[1]、赵文波.现代化与舞蹈教学改革[J].美与时代, 2010

第3篇

关键词 器乐教学 音乐教学 乐曲 选择

器乐教学能够激发学生音乐的兴趣,对于创造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能够使学生更好的体验音乐带来的乐趣。器乐教学本身是一个广泛的学习领域,在这个领域中能够提供更有价值的音乐教育,满足学生对音乐的多方面需求。运用器乐教学能够使学生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在进行民族器乐和乐曲的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有很大的作用。

一、器乐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在传统模式的音乐教学中,一般是把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重点任务。主要是在课堂中能够让学生认识五线谱,练习唱歌,教学的方式很单一,方法也比较简单。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体验音乐的过程,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器乐教学只是在课外进行,因为有些学校的条件有限,只能让一小部分的学生学习器乐演奏,这样的目的就是为了进行器乐的演出比赛,没有将器乐的学习与音乐活动同步进行,不能够使学生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器乐演奏的技能知识。

在现代的音乐教育当中,是以素质教育为主,把音乐教学当成以审美为核心的艺术教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音乐素养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学生演奏乐器,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欣赏、表现音乐。所以在现在的音乐课堂中,真正的使乐器走进来,要求每位学生都能掌握一种乐器的演奏技巧,这样能够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音乐教学中融入器乐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和表现音乐,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智力。比如学生在学习弹琴与绘画中,就要要求动作的精细,使大脑一种处于兴奋状态。通过研究调查表明,当学生在不断学习与演奏乐器时,使手指不停的运动,反应更加的敏捷,有助于智力的提升。这种锻炼能够使思维开阔、反应灵敏,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心理的角度上分析,当学生在演奏器乐的时候,美妙的声音能够促使荷尔蒙的分泌,提高大脑的分析能力,使记忆力增强,所以器乐的演奏能够开发学生的智力,对学生的全方面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同时还能够陶冶情操,美化心灵。

二、器乐教学的乐曲选择

在器乐教学中选择合适的乐曲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有些器乐教学的器材中限制器乐的品种,由于长度或者难度等原因,不能使学生掌握乐曲主奏乐器的技巧,所以一些价值很高的经典的曲目不能进入课堂,同时在选择的时候还要避免一些枯燥无味的练习曲,这样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尽量选择学生熟悉的歌曲或者乐曲作为器乐教学的曲目,可以在音乐课堂上学过的歌曲作为选择的依据。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具有美感的乐曲更能够使学生增加表现的欲望,很容易让学生融入到音乐学习当中。因此,在器乐教学中,不仅选择适合学生的器乐,而且还要选择具有审美价值的乐曲,两者有效地结合,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此同时还与唱歌结合起来,在唱歌教学中的曲目,都是非常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通过他们的演唱,熟悉歌曲的曲调和内容,这样更容易让学生掌握曲目所表达的内在感情,在配合自己的乐器表现出来,不仅能够伴奏,而且还能够进行独奏,这样才能真正的使学生热爱器乐教学,热爱音乐。

三、精选乐器,激发学生学习乐器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学习乐器的动力。在对学生进行器乐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这样才能够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首先要将乐器普及化,将器乐走进课堂,然后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乐器,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器乐教学真正的深入到音乐教学当中。在选择的时候要选择简易型的乐器,要保证在学习和演奏的基础上,质量不会出现问题,才能符合音乐审美的需求。比如在选择二胡的时候要听音色是否优美动听,听音质是否纯净无杂质,发音必须准确,同时在制作上也要有一定的工艺,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视觉的美感。在一些学校不注重这些细节,很容易导致学生对器乐的学习失去兴趣,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在器乐教学中乐器的品种有很多,这样就可以根据学校的不同情况适当的选取一些。在《音乐课程标准》中里面提到的打击乐器、口琴、风琴都是比较经济实惠的乐器,在普通的音乐教学中比较容易操作。在器乐教学中,要根据条件的限制,最好让学生学习一些简易型的乐器演奏,不仅方便携带,而经济实惠。从培养学生的能力角度出发,可以适当的让学生自制一些简单的乐器,这样能够挖掘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把器乐教学深入到音乐教学当中,有时也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这就需要教师使用多种器乐教学的手段,活跃课堂的气氛,比如可以选择欢快的打击乐器,在强有力的节奏感下,能够使学生的视觉、听觉受到刺激,慢慢的参与打击器乐教学当中,所以可以选择适当的乐器去调节学生的积极性,不仅能够从多角度去理解教学的内容,而且在这种强有力的节奏感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使用这种教学手段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中运用一些乐器的辅助教学手段,使课堂气氛变得非常活跃,而且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器乐本身具有形式美,对培养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以及展现自我的欲望有很大的作用,此外,器乐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在我国的民族音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记载了我国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去欣赏体验传统民族音乐,能够提升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情感。通过器乐教学能够使学生接触我国传统的民族击奏乐曲和吹奏乐器,让学生体会到传统的音乐文化,继而培养他们的民族审美观和民族文化意识。

参考文献:

[1]黄书光.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上海的传播与发展[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5(06).

第4篇

关键词:器乐教学情感因素审美情感学习情感

器乐教学是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发挥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都有着重要作用。[1]情感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形式,它反映着人对外部世界的对象和现象的主观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和目的所做出的一种反映形式。在音乐学习中,情感分为审美情感和学习情感,存在于一切教学活动之中。在器乐教学中,牢牢把握情感这条主线,将器乐教学与情感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感和音乐学习情感,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情感强度,使情感同音乐情绪和谐地沟通与交流,是器乐教学所追求的目标。[2]

一、器乐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分析

(一)审美情感和学习情感的关系

在音乐情感中,音乐审美情感以生活和艺术领域中美与丑、悲与喜等为对象,活跃在生活和艺术的广阔领域,它的最高目的是美。学习情感主要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为主,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关系、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和学习习惯等。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审美是音乐教育的核心,而审美情感始终伴随着审美活动的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审美情感的培养,使学生对音乐审美情感有更深的体验并获得一种审美享受,自然会使学生更加热爱音乐,深化加强其音乐学习情感;学生音乐学习情感的加强,反过来又能进一步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学习效率大为提高,这又将使学生对音乐审美情感的体验更加深刻。因此,笔者认为音乐审美情感与音乐学习情感二者之间相辅相成,互为促进。

(二)情感在器乐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是人类表达感情的特殊方式,在器乐教学中,情感教育是第一位的,具有主导地位,并且贯穿在器乐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在器乐学习过程中,学生一旦具备了表现情感的意识,他们就会在学习时全身心地投入,运用各种技能技巧,主动地去创造美妙的音响效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音乐的表现能力,满足他们的自我表现欲望,还能增强学生音乐情感的启发和培养,唤醒丰富的情感心理活动,使器乐演奏技能更加提高,器乐教学更加深入。可目前有很多教师尤其是高师的器乐教师,只注重学生的音准、节奏、音色和技巧等技术层面的教学,而忽略了对音乐情感的启发和培养,这是一种无视情感的教学,是一种不完整的教学,这不但会使学生的音乐发展潜力受到限制,还会影响教师的教学。[3]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感受各种情感要素同音乐技术的学习同步进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去体验情感,并转化为自己的独特感受,再通过具体的演奏形式予以表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的具体目标。

(三)音乐审美情感与音乐技能技巧的关系

我们强调情感在器乐教学中的价值,并不排斥教学中的技能技巧的传授。在器乐教学中,学生主要是通过器乐作品来真正领会音乐艺术形式特殊的审美价值,培养其审美情感的。而在器乐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情感和生动的音乐形象,需要通过正确而又不乏创新意味的技能技巧予以表现,两者是统一的整体,技能技巧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表现音乐的审美情感。[4]目前,许多器乐教师尤其是高师的器乐教师,非常重视技能技巧的传授,而忽略了情感表现的培养。这种“重技轻艺”的传统音乐教育观念导致许多学生错误地认为,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技巧,就可以尽情地去表现音乐,这是一种无视情感的教学,是一种不完整的教学,这不但会使学生的音乐发展潜力受到限制,还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技能技巧只不过是音乐表现的手段,并不是获得成功的唯一条件,更不是器乐演奏的目的,对于器乐学习者和演奏者来说,重要的是把各种技能技巧灵活应用于各种音乐审美情感要素中去,获得艺术感情的完善统一,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而不是一味地炫耀技术技巧。当然,作为教师不能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但也不能忽略技能技巧在教学中的必要性,要想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演奏技能,器乐演奏的才能很大一部分体现在技能技巧的掌握和应用的能力上,如果没有一定的演奏技能,再好的音乐设想也不可能得到实现。因此,笔者认为,在器乐教学中,技能训练和音乐情感之间,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两者均不可偏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二、如何加强器乐教学中情感因素的培养

(一)加强学生音乐审美情感的培养

审美情感,作为审美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普遍存在于一切审美活动之中。音乐审美情感的培养主要以丰富情感体验为基础,培养学生对不同题材、体裁、风格、形式的音乐作品情感内涵的感受、理解和表现力。器乐作品在题材、体裁等方面,比声乐作品更为丰富、广泛。并且用器乐表现音乐,由于脱离了歌词,相对于唱歌来讲,就更需要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尤其是民族器乐教学。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墨塞尔说:“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的体验音乐的桥梁”。[5]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民族众多,风格多样,民族乐器种类繁多,器乐作品更是层出不穷。因此,在器乐教学中,加强学生对民族音乐作品的理解对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感具有重要作用。

在器乐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要进行正确的情感启发与培养,要以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动情表现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体验音乐的美感;培养学生在演奏乐曲时,通过对演奏作品的背景、音乐风格、地域特征等的了解来加强对情感的抒发,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作品鲜活而生动。这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转换和发展过程,只有把握好这一过程,学生的演奏才能做到声情并茂,产生动人心弦的效果。

(二)加强学生音乐学习情感的培养

根据音乐学习情感的定义及器乐教学的经验总结,笔者认为加强学生音乐学习情感的培养主要通过以下几点来进行:

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对感兴趣的事物,人们总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使活动过程和认识过程不再是一种负担;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兴趣的培养是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和目标,就器乐教学而言,没有兴趣作基础,包括传授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内的音乐教学基本任务就难以完成,更谈不到情感的表现,尤其是枯燥的技术练习、单纯的理性讲述等都会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消极、厌烦情绪。因此,要想加强器乐教学中情感因素的培养,就必须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时刻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成为学生兴趣的动力来源,担负起培养学生兴趣的重任。

情感交流,是培养学生学习音乐良好态度的主要渠道。情感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人获得某种满足,就会产生积极肯定的情绪体验,而师生之间善意的情感沟通过程,对学生的积极人际体验来说是最为直接的,这也是教学主动性的基础。学生的情感常取决于对任课老师的喜好,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教师对每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并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态度,他们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进而从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赖和爱戴,“爱屋及乌”,由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任教的学科,从而愉快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将教诲转化为行动,从而实现教师的期望。所以,在器乐教学实践中,应该把师生之间的各种情感交流视为一座桥梁,通过这座桥梁,教师可以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使教学双方达到默契配合。[6]

动机,是由内在的认知观念加上或强或弱的情绪所决定的,学生要想进步,内在的认知观念就建议他必须刻苦学习,同时,伴随此观念的情绪激励敦促他积极进取、追求成功。动机对加强学生的学习毅力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一名器乐教师,应该既教书又育人,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动机,了解音乐的真正含义,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使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民族文化,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这是音乐教育的主要责任。马克思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大,他奋斗的动力就越大。一个思想素质低下的学生不可能具有宏伟的目标和远大的理想,因而在学习上也就不能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

以上主要论述了情感在器乐教学中的价值及其培养途径,总之,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是音乐课程的核心教育目标之一,在器乐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情感培养,对器乐教学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2]课程标准研制组.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谢红.浅谈高师音乐教学中情感表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J].中国音乐,2002(3)67.

[4]关继文.情感与意识:器乐教学心理探微[J].中国音乐,2004(2)53.

第5篇

关键词:器乐教学 情感因素 审美情感 学习情感

器乐教学是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发挥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都有着重要作用。[1]情感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形式,它反映着人对外部世界的对象和现象的主观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和目的所做出的一种反映形式。在音乐学习中,情感分为审美情感和学习情感,存在于一切教学活动之中。在器乐教学中,牢牢把握情感这条主线,将器乐教学与情感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感和音乐学习情感,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情感强度,使情感同音乐情绪和谐地沟通与交流,是器乐教学所追求的目标。[2]

一、器乐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分析

(一)审美情感和学习情感的关系

在音乐情感中,音乐审美情感以生活和艺术领域中美与丑、悲与喜等为对象,活跃在生活和艺术的广阔领域,它的最高目的是美。学习情感主要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为主,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关系、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和学习习惯等。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审美是音乐教育的核心,而审美情感始终伴随着审美活动的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审美情感的培养,使学生对音乐审美情感有更深的体验并获得一种审美享受,自然会使学生更加热爱音乐,深化加强其音乐学习情感;学生音乐学习情感的加强,反过来又能进一步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学习效率大为提高,这又将使学生对音乐审美情感的体验更加深刻。因此,笔者认为音乐审美情感与音乐学习情感二者之间相辅相成,互为促进。

(二) 情感在器乐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是人类表达感情的特殊方式,在器乐教学中,情感教育是第一位的,具有主导地位,并且贯穿在器乐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在器乐学习过程中,学生一旦具备了表现情感的意识,他们就会在学习时全身心地投入,运用各种技能技巧,主动地去创造美妙的音响效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音乐的表现能力,满足他们的自我表现欲望,还能增强学生音乐情感的启发和培养,唤醒丰富的情感心理活动,使器乐演奏技能更加提高,器乐教学更加深入。可目前有很多教师尤其是高师的器乐教师,只注重学生的音准、节奏、音色和技巧等技术层面的教学,而忽略了对音乐情感的启发和培养,这是一种无视情感的教学,是一种不完整的教学,这不但会使学生的音乐发展潜力受到限制,还会影响教师的教学。[3]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感受各种情感要素同音乐技术的学习同步进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去体验情感,并转化为自己的独特感受,再通过具体的演奏形式予以表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的具体目标。

(三)音乐审美情感与音乐技能技巧的关系

我们强调情感在器乐教学中的价值,并不排斥教学中的技能技巧的传授。在器乐教学中,学生主要是通过器乐作品来真正领会音乐艺术形式特殊的审美价值,培养其审美情感的。而在器乐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情感和生动的音乐形象,需要通过正确而又不乏创新意味的技能技巧予以表现,两者是统一的整体,技能技巧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表现音乐的审美情感。[4]目前,许多器乐教师尤其是高师的器乐教师,非常重视技能技巧的传授,而忽略了情感表现的培养。这种“重技轻艺”的传统音乐教育观念导致许多学生错误地认为,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技巧,就可以尽情地去表现音乐,这是一种无视情感的教学,是一种不完整的教学,这不但会使学生的音乐发展潜力受到限制,还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技能技巧只不过是音乐表现的手段,并不是获得成功的唯一条件,更不是器乐演奏的目的,对于器乐学习者和演奏者来说,重要的是把各种技能技巧灵活应用于各种音乐审美情感要素中去,获得艺术感情的完善统一,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而不是一味地炫耀技术技巧。当然,作为教师不能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但也不能忽略技能技巧在教学中的必要性,要想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演奏技能,器乐演奏的才能很大一部分体现在技能技巧的掌握和应用的能力上,如果没有一定的演奏技能,再好的音乐设想也不可能得到实现。因此,笔者认为,在器乐教学中,技能训练和音乐情感之间,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两者均不可偏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如何加强器乐教学中情感因素的培养

(一)加强学生音乐审美情感的培养

审美情感,作为审美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普遍存在于一切审美活动之中。音乐审美情感的培养主要以丰富情感体验为基础,培养学生对不同题材、体裁、风格、形式的音乐作品情感内涵的感受、理解和表现力。器乐作品在题材、体裁等方面,比声乐作品更为丰富、广泛。并且用器乐表现音乐,由于脱离了歌词,相对于唱歌来讲,就更需要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尤其是民族器乐教学。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墨塞尔说:“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的体验音乐的桥梁”。[5]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民族众多,风格多样,民族乐器种类繁多,器乐作品更是层出不穷。因此,在器乐教学中,加强学生对民族音乐作品的理解对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感具有重要作用。

在器乐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要进行正确的情感启发与培养,要以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动情表现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体验音乐的美感;培养学生在演奏乐曲时,通过对演奏作品的背景、音乐风格、地域特征等的了解来加强对情感的抒发,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作品鲜活而生动。这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转换和发展过程,只有把握好这一过程,学生的演奏才能做到声情并茂,产生动人心弦的效果。

(二)加强学生音乐学习情感的培养

根据音乐学习情感的定义及器乐教学的经验总结,笔者认为加强学生音乐学习情感的培养主要通过以下几点来进行:

第6篇

关键词:孔子“乐教”思想;小学;器乐教学

一、孔子“乐教”思想与小学器乐教学

(一)孔子“乐教思想”。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1]。孔子的“乐教”思想主要是指儒家经典,例如在《论语》《学记》《礼记》中的“乐教”思想,当然也包括儒家六艺中的某些思想。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乐教理论,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孔子对音乐的育人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孔子主张学习“尽善”“尽美”的音乐,人们只有通过学习音乐,才能够不断地提升自己达到“成于乐”的境界。孔子推崇礼乐教化并制定了礼乐教化体系,对中国两千年来的历史文化、音乐理论以及音乐实践都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二)小学器乐教学。在我国音乐教育改革发展的宏观背景下,器乐教学被国家教委正式列入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并成为小学音乐教育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举措结束了中国近百年来“音乐课就是唱歌课”的历史。后来,随着音乐教育改革与实践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作为面向全体中小学生的基础性音乐教育,不仅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让学生感受、体验、表现、创造音乐的有效环节[2]。从《音乐课程标准》大纲的要求中便可以看出,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程除了应积极在课堂上体现“教具”乐器的作用,还要密切注意歌唱、创造等环节与器乐教学的结合。在这一过程中,不断体现出器乐教学的普适性、基础性与不可或缺性。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3]。因此,器乐教学作为音乐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不仅是对课堂学过的内容进行消化与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将学生的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动态过程。

二、小学器乐教学现状

(一)器乐教学地位薄弱教学理念滞后。中小学音乐课上对器乐演奏的聆听、感受,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促进智力的开发,而且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以及净化学生的心灵。然而,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是器乐教学得不到重视,处于一个被忽略的漠视地位。在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尽管这一举措对一线的小学音乐器乐教学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还是有大量的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重视歌唱,以培养学生会唱部分歌曲为目标,忽视器乐教学的重要作用,教师的教学理念不够先进,缺乏与时俱进意识。匈牙利音乐家柯达伊认为“民族传统有机的继承,唯有从我们的民间音乐中才能找到”[4]。由此可见,民族民间音乐作为一种文化,具有民族继承的意义与源远流长的价值。因此,对于器乐教学与音乐文化,我们不仅要树立“我国为主,西方为辅”的主基调,还要在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大背景下,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烂多彩。(二)学校器乐配备单一 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虽然我国器乐教学从理念到课程实施都进行了一系列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改变,但是在实际的小学器乐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学校对于器乐教学不够重视,器乐的种类与数量配备远远不能满足学生们的实际学习需求;音乐教师的师资力量薄弱,不足以达到器乐教学的效果。不仅如此,学生对于器乐教学的认识也表现出偏差,大部分的学生喜欢流行音乐,缺乏对器乐的学习兴趣;受到家长传统观念的影响,音乐课长期处于“副科”的位置,再加上学生家长认为文化课的学习十分重要,器乐学习没有必要,甚至不会给学生提供购买乐器的支持,学生缺乏对器乐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器乐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三、孔子“乐教”思想与小学器乐教学的融合性分析

(一)与传统教育思想的结合。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经过长期的发展变化,由一开始的唱歌与奏乐为主,即使各方面都强调器乐的重要性,鼓励教师积极引导开展器乐教学,但是小学音乐课程仍旧是以歌唱内容为主,很少涉及器乐的内容,甚至被完全忽视。音乐教师以学生会唱、背唱、能唱为主要教学目标,忽视了对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培养方向的三维目标的培养。所以,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突出器乐学习的同时,教学中不断将儒家教育思想贯穿其中也显得尤为重要,在器乐教学中,缺失了孔子“乐教”这一别具一格的特殊维度。(二)与教育热点研究的渗透。当下音乐教育的教学应深入认识儒家教育思想,对器乐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研究。首先是对孔子“乐教”传统教育思想在现当代借鉴使用的价值与意义进行探究。其次是作为传统教育思想,孔子的“乐教”思想能否为小学器乐教学的实际发展状况提供独特的理论依据与相关的学术支撑。将孔子“乐教”思想与小学器乐教学相结合进行研究是一个比较新颖、特殊的视角。虽然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灿烂瑰宝,相关的研究文献繁多,立意涉及范围也比较广。但是大部分是对于孔子思想相关的理论研究,缺乏实质性的实践研究。因此,通过理解解读孔子的教育思想,结合小学器乐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与实践活动便十分重要。

四、小学器乐教学中融入孔子“乐教”思想的策略

(一)加强道德的教化作用。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并且他将音乐对道德的教化作用置于十分重要的位置。不仅仅是因为人的道德教化能够在音乐的帮助下辅助完成,并且可以通过艺术教学活动,将道德情感逐步带入到“成于乐”的高深境界,然后将道德教育不断转化为美德教育,经过一系列的发展变化,最终使人达到德育的目的。孔子“乐教”思想对当下的小学器乐教学实践具有实质性的意义。《乐记》中也说道,“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不难看出音乐教育对学生道德的形成有着关键的影响。解读儒家经典文化,对学生学习器乐、完善良好的人格、培养高雅的艺术气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注重高效的器乐教学。小学教育中的音乐课程,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与阶段,是小学音乐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要通过音乐教育,让他们逐渐形成对器乐的兴趣与演奏能力,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树立积极向上的态度与弘扬民族音乐的责任。一种良好的音乐教育渗透,首先可以给学生带来极高的音乐素养和优雅的艺术修养;其次,可以培养学生对待音乐学习形成一种独立自主、分工协作、严谨求学的认真态度;最后,在学习器乐的道路上,学生可以逐步提升自身的兴趣与爱好,不仅可以感受、享受到音乐作品给自己带来的审美情趣,还可以提高自己对音乐的欣赏能力。通过与其他同学进行器乐合奏的练习,相互之间不仅可以督促学习,还能够完整地演奏乐曲,不断提高团队的合作能力。从长远来看,我国中小学器乐教学的发展要不断受到重视与推进,但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着许多未能解决的问题与畸形的教学现状,广大的音乐教育研究者也正在积极地进行探索与研究。通过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研究与学习,总结小学器乐教学的实践问题并对其进行反馈,思考小学器乐教学长远发展的策略与方法,培养学生器乐演奏能力与良好的练习习惯,有助于民族经典教育思想的传承。

参考文献

[1]严明.杖藜扶我过桥东——例谈课外学习资源的引用策略[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11):141-143.

[2]许洪帅.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器乐教学发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

[3]蒋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器乐的兴趣和习惯[J].大舞台,2011(12):244+76.

第7篇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视能力培养。歌唱是一种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习简单的乐理知识,培养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而器乐演奏又何尝不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器乐教学与唱歌、鉴赏、创造等教学活动密切结合,对发展学生音乐综合素养具有促进作用。比如用器乐为歌唱做伴奏,让学生自己演奏欣赏曲目的主旋律,大大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而且我还为学生复印了器乐练习曲目,督促他们自主学习吹奏大量的歌曲进一步巩固他们的兴趣和发展他们的能力。这样让歌唱与演奏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实现音乐课的素质教育。

二、器乐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视唱能力

长期以来,音乐课几乎成了唱歌课,学生除了会唱几首歌以外,音乐知识以及视唱能力非常差,视唱练耳中的音准节奏是音乐课的基本要求,也是历来教学中的难点,要解决听准唱准的关键,就是要培养学生准确而灵敏的听觉。乐器有固定的音高,用它来训练学生的听觉,对学生的音高概念的培养和形成具有极大的帮助。在视唱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用乐器视奏乐谱,使之在反复的视奏过程中认真细致地体验和感受音的高低、长短变化,在奏准和听准后,再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吟唱,通过反复训练,学生便会逐渐形成较稳定的内心音高、节奏的概念和较好的听觉,从而增强学生的视唱能力,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器乐教学有助于学生欣赏音乐

学生由于受年龄、阅历和知识的局限性,在音乐欣赏课上不能恰当地领会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加上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滔滔不绝地讲解的方式来欣赏音乐课,所以,音乐课学生通常听得昏昏欲睡,得不到应有的情感教育。在音乐欣赏课上,如果可以加入器乐,让学生在听完了优美的乐曲之后,产生欣赏音乐的乐趣。这样,学生就会努力克服音乐演奏上的困难,提高自己的音乐技能。

四、器乐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第8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提高;路径探讨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新课程改革下小学音乐教学中应当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具体特点合理安排课程教授。让学生可以在相对宽松愉悦的氛围下学习,对音乐产生新的认知与理解。

一、采用器乐教学

小学音乐教学中应当以学生为本,争取让学生能够在音乐学习中发挥出自己潜藏的学习能力和吸收水平,培养起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思维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找到学习热情。小学课堂中可以适当的加入乐器教学,这是现代化音乐教学的进步举措。器乐教学可以让音乐课程更加具有艺术气息和文艺气息,能够帮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内涵将音乐作品带来更多的情感诠释。在音乐课程教学中加入器乐进行教学可以勾起学生对乐器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他们对音乐课程的兴趣爱好。当学生在利用器乐进行音乐作品的展示时学生能够找到学习的自信并且被这种优雅的音乐氛围而感染,给情感上带来巨大的冲击体验。在通过器乐对音乐作品的演奏中学生将充满无限的正能量,对学生的大脑思维也是一种活跃作用让学生的身心健康都能得到发展这也是器乐教学走进音乐课堂教学的有利之处。

器乐是展示音乐的一种有效途径,在器乐演奏中音乐的内在美能够得到最好的发挥,对于音乐课程教学而言也是一种质的改变让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发生巨大的转变。很多孩子在小学阶段由于声带发育的限制无法很好地展示音乐作品,所以只能通过器乐演奏来发挥出音乐细胞,在器乐演奏中让学生找到自信也找到学习音乐的天赋。

二、创新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应当将教学理念进一步创新改良,以适应现代化教学模式为基础。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需要给学生灌输素质教育的新型理念让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得到提高。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音乐专业知识还应当教会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具备学习音乐的潜能。教师在教授歌曲过程中首先需要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熟练的会唱歌曲,课堂的目的就是让每位学生掌握所学歌曲,与此同时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确保学生在愉悦的心理状态下学习以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掌握音乐学科学习的技巧和方法是核心观念。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增加实践环节,让每位学生都能踊跃参加音乐活动创新大脑思维,让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增强。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应当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让音乐学科与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更为贴近,如此一来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在学生对音乐学科充满热情的同时培养起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学习音乐的能力。通过多种途径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加入技术性的指导让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使学生真切感受到音乐其中的魅力所在。

三、运用图画、表演及多媒体创设情境

音乐教师在音乐鉴赏课中可以挑选经典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例如最为经典的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这是家喻户晓的音乐作品,作品全程使用二胡独奏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其中的氛围可以在作品欣赏之前给学生呈现当时的背景画面,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在理解上才能更加简单。这种以图片为导入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得到锻炼,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程度。

音乐课本中大多数音乐作品的背后都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进行表演以表演的途径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音乐作品有初步了解。这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引导方法也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方法之一。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也带来更为生动的视觉效果,不仅表演的学生对音乐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台下学生也会被吸引,在这种情境氛围下学生学习音乐的效率可以得到大幅度增加。教师在音乐作品教学中除了教授学生音乐专业知识,对于音乐作品中反映的精神文化等内涵也应当教授给学生,让学生的音乐专业素养和人文精神得到同步提高。

四、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

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给音乐教学也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多媒体逐渐被广大音乐教师认可并运用到课堂中。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将图片声音等等相结合让学生能够更加立体的深入全面的感受音乐知识。并且在多媒体媒介下教师还可以对音乐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让学生不再仅仅局限于课本学习。音乐学科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对学生的人格培养素质教育有促进作用,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应当从小抓起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就能够接触到音乐文化。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结合学生实际实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的大脑思维得到活跃。不仅是音乐课堂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需求。

小学音乐课本中涉及到种类繁多的乐器,但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和有限的教材资源内学生根本无法对每种乐器都进行深入的了解,为了让学生可以对音乐器乐更加了解认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媒介,在课堂中展示音乐作品供学生欣赏与学习。在多媒体展示中学生不仅能够接触到更多的音乐器乐,同时可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与感知得到视觉上的冲击并增长阅历。

五、结语

小学音乐教学中作为音乐教师应当努力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课程改革进行落实与强化。让学生学到的知识不仅仅局限于课本教材更多的是来源于生活。课堂中教师可以适当丰富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以及器乐来丰富音乐课堂。在提高学生音乐专业知识的同时音乐教师更应当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塑造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让学生不仅可以学到音乐专业知识更能得到全身心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武桂云.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几个途径[J].赤子(上中旬),2015(11)

第9篇

一、中学音乐教学中器乐教学的作用

1.1开发学生智力。器乐教学不仅是中学音乐课程的主要内容,而且还能对学生的智力进行开发。当学生在学习器乐的时候,由于双手的手指在不停的运动,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反应能力,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对于左右大脑的协调平衡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种智力的开发不仅体现在对学生反应敏捷、拓展思维的培养方面上,而且还体现在提高学生洞察力、创造力以及想象力等方面上。站在生理的角度上来说,学生在学习器乐的过程中,音乐会对其情绪产生重要的影响,而情绪又会影响到其荷尔蒙的分泌,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大脑记忆力和分析力。由此可知,器乐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情绪,促进他们智力的开发,而且还能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

1.2培养学生兴趣。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想要提高器乐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首先就需要提高他们对器乐的学习兴趣。在器乐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聆听能力。如介绍器乐、演奏方式,听范曲,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尽可能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进而提高对音乐伴奏中的器乐产生好奇心和兴趣。器乐教学具有动态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学生营造出一种宽松愉悦的氛围,使得学生能够在心情放松的情况下进入学习的状态,从而提高自身对器乐的演奏能力和表现能力。

1.3培养学生信心。自信心是一种对自我能力的肯定,相信自己的存在具有一定的价值。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会遇到困难,而有一部分的学生对这些困难在心理上产生畏惧感,从而使得自己对学习和自身能力失去了信心。而在器乐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聆听音乐的时候,会不由自主的放松心情,忘记学习中的困难,甚至还能够在音乐中寻找到正能量,重拾对学习的信心。

二、中学音乐教学中器乐教学策略

2.1创设教学情境。器乐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具有自身独特的性质,作品中都有背景、情境、感情等。器乐教师应该根据器乐教学过程中的内容,创设出相应的情景模式,通过语言,引导学生在脑海中不断的想象音乐当中的场景;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音响等工具渲染课堂氛围,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深对作品的印象和理解,正确体会到作品中所要表达的内容。此外,教师还应该利用分层教学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从而让他们从内心真正爱上器乐教学。

2.2借助教学游戏。游戏不仅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体现形式,也是学生放松心情,释放学习压力的一种活动。如果教师在器乐教学过程中,将重点放在学生对器乐一遍又一遍的机械训练上的话,那么将会导致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对器乐丧失学习兴趣。但是将游戏融入器乐教学中,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器乐,例如在演奏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打击配乐、配合模唱、舞蹈结合等游戏,这样不仅能够降低学生在演奏过程中产生的压力和紧张感,而且还能使学生在演奏过程中亲身体验到器乐演奏的乐趣。

2.3积极开展竞赛。中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好胜心强、荣誉感强等特点,对此教师可以在器乐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手段开展音乐竞赛活动,让学生在竞赛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感。这种竞赛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学生之间的较量、师生之间的挑战、男女之间的比赛、各个声部之间的竞争等。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和艺术节上比较有意义的比赛,让学生带着平和的心情去参加,并在比赛的过程中不断吸取他人的优秀经验,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使得自身的音乐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舞台表演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起着积极促进的作用。

2.4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在器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重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从而建立师生平等和谐的关系。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学需要对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进行调整,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随时随地的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当发现学生的学习遇到困难或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进行合理的引导,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与关心,从而使他们从内心上接纳教师。同时,教师还需要放下自己的身段,在课堂上面带微笑,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喜欢器乐演奏。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日常的学习状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能够客观公正的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为提高器乐教学质量提供重要的保障条件。

2.5运用合作学习法。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不仅能够发现自身的缺点,而且还能学习他人身上的长处,从而扬长避短。因此,在器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对器乐的演奏,让学生明白音乐秩序是不容被随便打乱的。同时教师还应该提供更多让学生进行合奏的机会,从而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一个具有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的人在以后的工作中,才能够很快的适应岗位,并发挥积极的作用。教师需要通过对器乐的集体演奏,在加强学生的集体感和荣誉感的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合作凝聚力。

2.6开展器乐合奏。一首作品并不是单独的器乐便能够完成创作的。因此,教师在器乐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器乐合奏,让不同的学生持不同的器乐演奏同一个作品,这样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而且还能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