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0 10:39:0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加强员工法律意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 90后职工 法律意识 现状 提升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人们对于法律和有关法律现象的观点、知识和心理态度的总称。法律意识与人们的世界观、伦理道德观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具有强烈的阶级性,不同的阶级的法律意识各有不同。它主要表现为对现行法律的评价与解释,人们对自己的权利、义务的认识,对法律制度的了解、运用以及掌握程度,还有对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等方面。
90后职工是今后进入企业的主力军,且90后职工较之于其他老员工有比较鲜明的个性特点,接触的信息多样化、固有思维方式突出、个体价值实现方式多样化等,90后学生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我们从企业的角度、90后职工的角度两个因素对佛山市某些企业进行调查。其中企业的角度分为企业对法律意识的关注度、企业的行动力表现。职工的角度分为90后职工对法律意识的关注度、90后职工活动的参与度、90后职工的行动力表现对问题进行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以下问题:(1)企业对90后职工法律意识培养工作缺乏常态化。企业90后职工法律意识的高低正是有效反映企业问题的重要表现。然而企业如何展示其对该方面的重视程度,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组织相关的活动或比赛,因为其中包含着法律法规的相关知识,让企业90后职工在活动中了解到知识。虽说某企业有限公司也举办相关的活动,但是从调查中发现,企业仅是偶尔性举行,并不是经常性举办。
(2)企业较为注重生产性基础管理。企业在举办活动之前会在公告栏上、部门会议中对90后职工进行宣传通知,并且较为规范的向90后职工传达相关知识,例如职业病防治。在管理上,企业对90后职工岗位上的安全生产及安全保护措施做得十分到位,并定期地、规范地对安全生产设施进行检查和更新,其他方面的宣传普及则较少。
(3)90后职工法律意识观念强。法律是对自身权益的一种维权保障,然而法律意识的高低决定着我们维权是否会在适当的时候利用法律的武器来保障自己的权益。在调查中发现,员工对劳动法、工伤保险条例、安全生产法都是90后职工所关注的,其中的一些基本的相关规定也有所了解。由此看来,90后职工的法律意识观念较强。
(4)90后职工积极参与活动,但法律相关活动较少。参与相关活动不仅能从中获取到所需知识,更能提高90后职工的团队意识,企业的凝聚力,这是双赢的局面。对于企业举办的活动,绝大多数的90后职工都是积极参与其中,并且90后职工认为参加企业举办的活动有助于明确法律意识的重要性,提高法律素养。90后职工参与活动的前提是时间空余期间,不少90后职工因为工作繁忙而不能参与,仍会在空暇期间对活动进行关注,但法律相关的活动较少。
各个企业的文化、管理理念有所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很少突出法律文化的构建。针对90后职工法律意识的现状,我们建议从企业和学校两方面进行改进和引导。
1 从企业本身而言
1.1 企业制度建设本身
企业普法,可以有效地让90后职工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也可以提高90后职工的法律意识、法律素养。90后职工在实践中可以规范地按照相关规定安全、高效地生产;企业也可以让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当然,在生活中也加强了90后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增强企业90后职工法律知识,必须坚持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为主,事后补救为辅的原则,扭转出现了风险才引起重视的传统思维,避免发生了损失才赶紧进行补救的被动做法,切实把防范法律风险由习惯于事后补救转到事前预防上来,努力从源头上控制风险。
企业学法用法要取得实效,建立健全和不断完善规范严谨、操作性强的各类制度是重要保障。企业要通过一系列制度建设,实现对90后职工法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指导、严格管理和监督,保障学法用法工作真正落实。要实行重大事项决策法律咨询制度、法治讲座制度、法律培训制度和法律知识考试考核等制度。
企业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分配制度等方面的调整中维护90后职工的经济利益,加强工资、用工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等制度的建设,从制度上保证90后职工经济利益的维护。其次,加强对劳动争议的调解、仲裁,从细处、实处确保劳动者合法权益。
强化企业90后职工法律风险意识,各级领导是关键,管理人员是重点。企业必须要站在企业发展战略、实现企业持续发展、建设和谐企业的高度,以对企业负责、对90后职工负责的精神,重视法律风险防范工作,时刻用法律来规范企业的组织和行为。
1.2 企业主动联动学校资源
企业无论从缩减人才培养成本、提高人才素质、以及实现自身的社会责任与社会影响力的角度出发,可选择主动联动整合学校的资源,深入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并完善校企合作方式。
2 从学校教育而言
2.1 强化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
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我国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平不高。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甚至有的院校不开设或讲授法律类课程,只是临考应付,缺乏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易产生错误的观点,法制观念淡薄。因此,要强化大学生的法制观念教育,为作为合格的职业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主动与企业接洽
院校必须主动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把企业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参考,突出自身教育的特色,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与企业人才需求无缝对接,而法律素养就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需要的是复合型的综合性人才,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优良的素质。对于企业而言,拥有良好的素质的人才往往是企业最注重的经营理念之一。因而,法律意识对于我们而言十分重要。那么,我们在校的高校学生需要如何做呢?作为新世纪的高校学生,在校所学的第一门课程就是要学习如何做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我们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必修课,也体现了学生的法律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当然,现今是法制社会,作为大学生,我们自身更应懂得法律在我们生活、工作的重要性,学会自觉利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高法律意识就成为了必然。
关键词:职工;法律知识培训;针对性;有效性
一、企业职工法律知识培训的意义
一个企业作为一市场的主体,面临着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风险,毫无疑问,法律风险是所有的风险中最突出、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并且具有法定的强制性,任何人与事物都不能与之抗衡。一旦发生法律这种风险,往往很难去控制当时的局面,进而就会给企业带来无法估计的损失,那么企业多年积累下来的经营绩效、荣誉、信誉等等往往就会因为法律风险预测不利、估计不足而受到严重的损害。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法律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各种相关法律的不断修改、完善,越来越多的法律在处理事情时已经做得比较完美,这样就要求企业里面的职工不能只是紧紧停留在掌握某些基本的法律知识,而是应该努力的构建一个属于自己企业职工的法律知识平台,进而培养职工的法律思维方式并且树立牢固的企业职工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严格做到对企业的职工进行强化与引导。最后才可以让企业在众多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二、企业职工法律知识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尽管一些企业比较重视职工的法律教育,也进行了一些相关的培训活动,但是其成效却不尽如人意。
(一)对于企业职工法律知识培训的针对性问题分析
职工法律知识培训的针对性不够强,主要表现在企业虽然对职工进行了一些法律知识的培训,但是这些企业一般只是进行了一些相关的法律理论知识的教育,在对和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相关联的法律问题方面却缺少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分析研究。相当多职工了解法律知识甚少,他们虽然接受了法律理论知识的培训,但是相关的法律实践匮乏,例如亟需对职工进行企业突发事件的应对演练实践教学等。因此企业花了钱搞培训,却没有取得想要的效果。
(二)对于企业职工法律知识培训的有效性问题的分析
职工法律知识的培训的有效性比较低,主要表现在企业在对职工进行法律知识的培训活动中,尽管企业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可职工对企业突发的法律事件却不能及时很好地加以解决,往往会造成公司的严重损失。
三、提高企业职工法律知识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途径
针对以上对于提高企业职工法律培训的问题,提高企业职工法律培训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当前随着社会迅速的发展,很多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方面参差不齐,诱发了大量案件的发生,这些案件不仅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了经济损失,也使得企业的信誉度大大降低。所以,企业必须重视对职工的法律教育,培养职工知法、守法的法律意识,增强职工对违法行为的辨别能力,把违法苗头消灭在萌生阶段,尽可能地降低发案率。通过严格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使职工更好地服务于企业、贡献于社会。
(二)提高企业职工的自身素质
目前看来,大多数企业都面临着同业的竞争和挑战。无论是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来看,还是从客观环境的要求来看,都需要不断地提高职工的自身素质。因此,企业应教育职工不应满足于现状,要求职工去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时刻提醒职工保持清晰的头脑,不断充实自己,增强其法律观念,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建立健全职工法律援助中心
各地区的工会组织应该充分整合自己区域的工会窗口、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以及法律援助机构的资源,要建立起各级各类职工法律援助机构,将法律援助机构从省市级县级工会组织向乡镇、街道社区、工业园区发展并延伸,如果有必要还可以将法律援助机构延伸至企业,通过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等方式,使得法律援助工作的覆盖面逐步扩大,基本形成省、市、县、乡、企业等各级各类职工法律援助中心网络,在加大对弱势职工的法律援助过程中普及法律知识,进一步提高职工法律知识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
(四)不断地完善劳动保障法律制度
一是国家要不断地完善相关的劳动保障法律,根据经济发展的进程去不断完善劳动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规范体系。二是要在全国开展“职工法律援助服务示范单位”的评选活动,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进一步提高企业及职工的法律意识。三是监督并督促各地区的工会机构去完善自己的业务规范和服务标准,建立健全的投诉处理制度、信息统计等内部管理制度。四是加强各地区的法律援助经费的管理,严格执行相关经费的开支范围,并确保资金的使用安全。
(五)开展优秀企业和优秀职工的评选
建议各地区每年对所有企业至少开展一次优秀企业和优秀职工的评选活动,对于最终评优的企业要发放荣誉证书以资鼓励。要求所有的企业在内部进行优秀职工的评选,把那些学法懂法守法、工作业绩较好的职工评选为优秀职工,对于优秀的职工,企业应该发放荣誉证书、进行相应物质奖励,从而在全社会形成争做优秀企业和优秀员工的良好氛围。
四、结语
提高企业职工法律知识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需要建立企业职工法律知识培训平台、完善企业法律保障制度、构建高效的内部管理控制机制、增强企业和职工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等等,用这些方法来消除企业因各种法律风险而引发的诉讼、行政处罚亦或者是仲裁等造成的经济损失。其实,很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诸如不正当竞争、合同欺诈等许许多多的法律风险,企业只有在构建高效的防范经营风险的机制的同时,大力提升职工队伍整体的法律知识水平、加强职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方式的培养,才能有效减少法律风险发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同时也为创造和谐企业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姚兵 单位: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彭文卓,郑莉.让法治精神在职工心中生根发芽[N].工人日报,2015-11-04005.
[2]林国伟.构筑企业职工法律知识平台的思考[J].机电技术,2011,02:154-155+164.
[3]顾威.沈阳区县设立“职工法律援助站”[N].工人日报,2009-04-22002.
[4]明确定位,创新发展,推动全国工会职工法律援助工作再上新台阶———2012-2014年推进职工法律援助工作综述[J].中国工运,2015,08:26-29.
1.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建立以责任追究为基础的防控制度体系。治企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与治国的法律相类似,在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中起着基础性保障作用。所以,加强和完善制度体系建设是应对法律风险的屏障。应当根据本企业、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实际情况,理清生产、采购、流通等过程中易发生法律风险的环节,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法律风险进行预案设置并形成相应的管理制度。同时,在制度建设中突出强调以责任追究为基础的规范化防控措施,做到权责明确,逐步构建法律风险防控的制度体系。
2.加强管理者法律责任意识,切实发挥防控制度体系的有效性。管理者在油田企业法律风险防控中处于主导者的地位,对于法律风险防控制度体系建设及其有效性的发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有必要加强管理者的法律责任意识,强化管理者在应对突发性法律风险时运用法律手段、依托防控制度体系加以解决的法律思维模式,达到切实发挥防控制度体系有效性的目的。
3.加强员工法治理念教育,促进全员法律风险意识的提升。员工是企业构成的基本单元。员工法律风险意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企业法律意识水平的高低。在目前员工构成复杂、多种用工形式并存、风险意识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应当结合岗位责任制培训加强员工的法治理念教育,逐步树立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促进全员法律风险防控意识的提升。
4.正确认识各类措施的内在联系,保证防控体系高效运行。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加强管理者法律责任意识和加强员工法治理念教育三类防控措施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构建适于油田企业发展的防控措施制度体系是防范法律风险的基础;加强管理者法律责任意识,树立法律思维模式则是防控措施制度体系真正发挥其有效性的关键;加强员工法治理念教育,提升员工法律风险防控意识则是法律风险防控措施的保障。
防控制度体系模式设计
1.以合同管理为主线,健全对外经济交往管理制度体系。在对外经济交往中,合同管理工作是主线,既是双方经济合作的前导,又是双方履约和解决纠纷的依据。因此,应当对合同实行全过程管理。一是建立对方资信状况及履约能力审查制度。应当建立动态的专业市场队伍准入制度,对申请准入专业市场的外部队伍进行专业化审查。根据审查结果,将资信状况良好,具备相应履约能力且专业化程度高的外部施工队伍纳入准入管理的范围,允许其承揽与其自身资质和履约能力相当的施工项目;对于在管理过程中发现的资信状况下降,部分丧失或完全丧失履约能力的外部队伍,要及时进行清理。
二是建立分层次的合同签订制度。要按照合同标的额、履行难易程度等指标将合同划分为一般合同和重大合同。对于一般合同应当规范其前期谈判、缔约过程、文本审查和履行结算报告制度。对于重大合同,除遵循一般合同的管理制度外,还应当建立内部联合审批以及定期履行报告制度,避免因合同签订引起的纠纷。三是建立履约状况及风险评估报告制度。合同的实际履行过程是确保合同目的得以实现的关键。对于正常履行的合同项目应当由责任部门和合同对方定期共同提交初期、中期和末期履约状况报告,确保项目的如约履行;对于重大或者出现异常的项目应当及时组织专业人员对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并提出解决方案,提交有关部门负责人。对于可能发生诉讼纠纷的项目,应当及时组织法律事务部门对相关证据进行固定,为依法维权做好准备工作。四是完善合同履行过程中各种资料保存制度。
对于合同履行过程中产生的合同文本、进度报告、预算结算明细、验收台账等重要资料应当及时确认并归档。对于可能发生纠纷的项目,应当及时将各种证据材料进行固定和封存。五是建立验收审查及履行结算报告制度。验收审查是关闭合同的关键环节。应当及时组织专业人员及合同对方对项目进行验收,完善验收证明资料,并据此提交履行结算报告。对于存在质量保证期的项目,应当预留保证金,用以解决因质量问题引发的纠纷。
2.以风险评估为起点,完善生产管理制度体系。应当根据生产环节的不同建立风险源识别制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度,在此基础上完善以岗位责任制为基础的生产运行管理制度体系。只有树立防患于未然的责任意识,强化自身的风险防范能力,才能从容应对生产过程中突发的各种法律风险。一是建立风险源识别分类评估制度。应当组织各单位对依照工艺流程,在所辖范围对所有可能发生的风险源进行识别汇总,并按照可能发生的概率大小以及影响程度进行分类评估。对于发生概率大影响程度高的风险源作为防控的重点;对于发生概率小影响程度大或者发生概率高影响程度低的风险源作为防控的次重点;而对于发生概率小影响程度低的风险源作为防控的一般重点。
二是根据风险源识别分类情况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度。应当根据风险源识别分类情况,对各种可能的风险做好应急响应。对于防控预案的编制,应当以风险源发生时可能造成的影响为依据,重点做好风险源自我控制、限时逐级汇报、风险处置流程、善后事宜的处理等等。例如,对于可能发生的井喷事故,应当首先做好井控防范措施,从源头消除事故隐患。对于突发的井喷事故,各责任部门要限时逐级汇报,同时组织人员和设备按照预案对事故进行处置。处置结束后要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损害评估、证据收集,实施事故的善后处理预案,保证风险一旦出现,责任明确、处置方法得当、力求将损失降到最低。如果事故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应当要求法律部门人员提前介入事故调查处理,搜集相关证据,为可能发生的索赔、诉讼、行政复议做好应对准备。
三是完善以岗位责任制为基础的生产运行管理制度体系。原油生产采取的是高度集约化的生产模式,涉及的工艺复杂、人员和设备众多。而以岗位责任制为主的生产运行管理制度体系是保证这个集约化生产模式高效运行的基础。因此,应当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并随着生产形势的发展及时进行修订,使之与生产运行保持协调一致。四是制订定期进行应急预案演练的制度。在对各类风险源进行分类管理的基础上,应当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重大突发风险应急预案的演练活动,以加强各岗位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对于各类风险的处置能力。
3.以法律审查为手段,加强法律风险防控制度体系。各种管理制度与法律法规之间存在一定的协调关系,管理制度不能超越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所以,应当在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对管理制度进行法律审查。
一是事前审查。为适应生产形势的变化,企业及其各个部门都会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这些管理制度与法律法规之间存在一定的紧张关系。为避免这种紧张关系对生产经营造成不利的影响,应当在其生效前增加法律审查,避免因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而无效。二是事中审查。法律法规同样处在变动中,原本合法的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因为法律法规的变化而变成不合法。为应对这种变化,应当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动对制度进行相应的调整,确保其适应法律法规的变动。
三是事后审查。应当定期对管理制度进行法律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对制度体系进行制度编纂工作。及时清理和修订与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相冲突的管理制度,确保制度体系的有效性。
制度体系在运行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1.重视制度体系的完整性。法律风险防控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而对制度体系的管理同样是实现风险防控的重要因素。应当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的实际,结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逐步加深对来自对外经济交往、生产流程和自身管理环境的法律风险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相应防控制度体系,使制度体系合法、适用、高效。
2.狠抓制度体系的落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制度体系落实的样态对于企业应对法律风险更具有实际意义。所以,对企业而言,在注重风险防控制度体系建设的同时,应当下大力气抓好制度体系的落实工作。只有各项制度变成各职能部门直至具体岗位员工的自觉行为,才能使制度体系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3.定期进行管理制度培训。制度体系不应当只停留在书面意义上,而应当转化为企业整体的行为模式,并保持制度体系与企业整体意志的协调。因此,企业应当保持经常性的制度培训,使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整体制度理念得到更新和加强。
为深入研究中小股民的法律意识,我们通过调查问卷对中小股民的维权意识,行使知情权、诉权的情况以及不同职业股民的法律意识差异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1 中小股民法律意识现状及分析
对股票投资中可以行使的权利的了解程度,反映了中小股民行使权利与维权的意识程度。调查结果显示,82%的中小股民明确表明了解知情权,知情权比较浅显易懂,被熟知的可能性较大;72%的中小股民了解分红配股权,该权利都与收益紧密挂钩,因此较多的股民对此的了解比较深;48%的中小股民了解投票权; 39%的中小股民了解诉权;而了解回购请求权和剩余资产分配权的只有30%,这两种权利得以行使的前提比较严格,相对于前几种权利,在股票投资中行使这两种权利的可能性较小。目前,我国中小股民对股票投资中可以行使的权利的了解仅局限在与自身经济利益关系更紧密的几种权利,对于其他行使几率较小或行使难度较大的权利了解较浅,甚至不清楚有这种权利。中小股民绝不能因权利真正落实于实际的机会较少,就放弃该权利,如果连有什么权利都不知道,就更不可能实现权利的行使。
对于股票交易中的知情权,中小股民认为“没有必要行使”的占11%,“不知道自己可以行使”的占14%,认为有必要行使但“不知道怎么行使”的占63%,觉得“自己很好地行使了知情权”的占12%。可以看出,大约七成的中小股民有行使知情权的意识,能够认识到知情权在股票投资中的重要性,只是不知道如何付诸到实践上,而少数中小股民对权利的无知或轻视令人忧心。证券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广泛存在于上市公司、投资者、证券中介机构、政府部门证券监管部门之间。在这些不对称的信息中,中小股东均处于被动和不利的地位,因此极易受到“掠夺”和侵害。维护知情权意识的匮乏,无疑是放纵了控股股东凭借信息优势谋求自身利益的行为,掩盖了中小股民无法了解公司真实经营状况的现象。
对于在股票投资中受到侵害后可以行使的诉权,65%的中小股民从未有过行使诉权的想法,31%的中小股民有过该想法但认为不会成功便放弃,只有4%的中小股民行使过该权利。事实上,中小股民权益受到侵害是普遍现象,无论是上市公司、大股东还是证券公司,都能以多种多样的手段和方式压制中小股民,甚至恶意侵害中小股民的权益。然而能够认识到自身权益受到过侵害的中小股民占39%,这些中小股民能够意识到作为弱势群体的自己与处于优势地位的上市公司、大股东之间的真实关系,41%的中小股民对自己的权益是否受到侵害表示不清楚,还有20%的中小股民觉得在投资中没有受过侵害,这类中小股民必然会成为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利用品。在调查中我们还对中小股民提出了假设“如果您投资的股票因存在违法行为退市,会怎样做”,表示“向法院提起诉讼或与证券维权业内律师联系”的中小股民占27%,“想要求索赔但不知道怎么做”的占54%,“自认倒霉,不再追究”占19%。能够认识到可以诉讼维权是股民实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第一步,但是已经迈出这第一步的中小股民只是少数,大部分中小股民放弃维权或不知道可以维权。
2 不同职业中小股民法律意识差异及原因
不同职业主体自身的利益、思想观点、知识素养和社会心理等因素都会影响他的法律意识。各中小股民所处的不同职业环境会影响其对各类专业知识的认知程度,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在股票方面就会体现在他们对股票投资中权利的认识和对法律在股市中作用的评价等。
我们选取了八种职业,并根据职业和中小股民对自己在股票投资中拥有何种权利的认识程度以及他们对法律在股市中的评价的交互统计,得知法律意识最健全的是学生和从事法律、政府部门、医疗卫生工作的中小股民,其次是在私企、金融企事业单位、科研教育单位、建筑制造企业工作的中小股民。
首先,我们谈一谈从事政府部门和法律工作的中小股民的法律意识。这部分股民律意识普遍较好。他们绝大部分都能够认识到自己在股票投资中拥有的权利,也对法律在股市中的评价持肯定的态度。一方面因为这一群体作为社会精英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较高的学识和素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国开展的“依法治国”思想最先普及到这一群体。他们接触了太多因法律意识淡薄而酿成惨剧的情况,而其较高的法律素养折射到其作为股民这一身份时,亦是如此。他们是法律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是中国法制道路的探索者,无论是从学识素养还是职业要求,这一职业股民的法律意识都非常的高。
其次,我们分析下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中小股民的法律意识问题。这部分股民整体法律意识也很高。虽然他们工作任务重,自主了解相关法律知识的时间、精力较少,但是近年来关于医疗方面的法律相继出台并取得良好的成效,促使他们对法律的关注度逐渐提高,潜移默化地培养了法律意识,继而这一类中小股民会赞同法律在股市中的重要地位。
再次,我们谈一谈在私营企业工作的中小股民的法律意识。现如今许多企业为了建设企业法治文化,注重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企业会要求员工自主学习法律制度,甚至会组织培训活动集体学习。企业对学法用法工作的重视必然会影响到企业的领导班子、中层干部,甚至包括普通职工。企业员工会在企业学法用法的过程中逐渐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当这些员工参与到股票市场中,就会成为法律意识较强的中小股民。
从次,从事金融工作的中小股民的法律意识虽然与上一群体比起来略显逊色,但整体也呈良好状态。金融类职业的工作内容或多或少与股票有关联之处,大部分工作人员比较熟悉这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在实际操作中就能更为理性,然而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工作性质,会让他们更在意经济利益,很容易忽视除了赚钱以外的事情。这类中小股民虽然是最可能了解经济方面法律内容的,但是法律意识的缺失会让他们丧失这方面的优势。毕竟,如果没有经过自主学习和了解,从事金融工作的中小股民接触这方面法律规定的几率就很小,这也正是为什么过半的金融工作者不了解自己的权利的原因。
另外,从事科研教育的中小股民,虽然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但他们的法律意识有些模糊。各中小学响应国家法治精神,在校内宣传法治精神,增强全校师生的法律意识,提高法律常识水平,但是在校园内的法律知识宣传都比较简单,在校职工对法律的认识只停留在能够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但更深层次的认识就比较模糊,而且教育工作与其他工作相比,工作性质比较单一,职工对问题的认识不会过于复杂化、社会化,对于与自身职业联系较远的事情常会缺乏理论与实际的统一,因此对于将法律与实践的联系认知较淡薄。
除此之外,从事建筑制造工作的中小股民的法律意识与其他人相比是最淡薄的。建筑制造类的企业中,上至公司领导、中层骨干下至一线工人,只对施工技术、工程生产、财务管理予以重视,对法律法规所知甚少,他们之中很少能有人认识到法律事务在企业经营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企业的许多重大决策也不会向相关法律认识咨询,更不会注重引进法律人才,有些施工企业甚至连外部法律顾问也不聘请,只在打官司时才想到要请律师来受理。企业法律意识的淡薄必然会影响到企业员工,在缺乏法律意识的环境下,员工对法律的重视程度低,对自身权益的认识只会少之又少。
值得一提的是学生股民,即炒股的大学生。现如今,大学生炒股日益盛行,不过投入股市的大学生大多是金融、经济、财政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他们系统地学习了经济学、金融学、投资银行学、证券法等专业课程,有些学生还参加过模拟炒股比?,在掌握股票交易基础知识的同时,了解证券市场法律法规,所以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意识,对自己拥有哪些权利也比较清楚。大学作为股票市场中最年轻的力量,未来社会上的新鲜血液,他们的认知和行为都会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因此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培养与健全显得尤为重要。
3 提高中小股民法律意识的政策和建议
(一)增强法律宣传
1、增加证券公司的职能
证券公司就像上市公司与普通股民之间的通道,作为帮助投资者赚取利益的平台,在为买卖双方提供服务业务的同时应站在一个中立的位置上。各上市公司都拥有自己的法律顾问,而中小股民往往缺乏法律方面的素质,那么证券公司应该对中小股民提供帮助,特别是在新股民开户的时候,证券公司应向新股民说明,如若遇到侵权事件,应怎样寻求法律救济。使中小股民初入股市时就接受法律意识的培养。
2、运用H5页面宣传
在如今这个信息化时代,H5几乎成为了移动端宣传的主要方式,许多商业活动和品牌广告都会选择H5页面来进行宣传工作。所以,我们可以将H5的功用拓展到法律宣传上,借助它新颖的形式和具有互动性的特点,吸引用户主动关注法律方面的事情。特别是微信,微信本身就拥有大量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社会阶层的用户,他们的每一次转发和分享,就是对法律知识的宣传,将宣传股票投资方面法律知识的链接,放进股票类的公众号菜单中,这样用户只要在公众号相应的菜单栏目,就可以快速的浏览到法律知识宣传页面,而且借助H5平台普及法律知识是一个低成本高传播的选择。
(二)提高中小股民自身素质
一个成熟的股民,不仅应该具备专业知识、管理和使用资金的方法、控制风险的能力、良好的投资心态和豁达的人生态度,还需要拥有法律意识,只有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才会懂得如何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并且,中小股民保护自身权益的意识的加强,可以增加对上市公司的监督。中小股民的维权意识,是对上市公司和股市操纵人员的行为的制约得以实现的关键因素。
针对煤矿企业,加强经济合同管理,必须依靠合同法律意识,员工掌握相关法律知识,方可管理好经济合同。现阶段,煤矿企业的经营机制发生改变,产品结构不断优化调整,加上营销任务逐渐加重,部分煤矿企业通过学法用法,提升了合同问题甄别能力,避免了不法分子的合同诈骗行为。当然,也有部分企业领导层的法制意识不高,缺乏契约意识。近些年来,我国法制不断完善,经济法规增多,煤矿企业管理人员、全体职工必须懂法,认识到法律认识紧迫性、重要性,提升业务人员素质,科学掌握法律知识。作为煤矿企业管理领导,必须起着带头学习、示范作用,邀请法律专家传授相关法律法规,利用多样化活动形式,对管理人员、企业领导层加强法律培训,通过案例解剖,提高法律感染力,注重合同承办、违约追究、合同履约等知识培训,使煤矿企业自我保护与保护能力得以提升。
二.加强基础性建设,健全经济合同管理制度
随着经济合同的签订,合同便具备法律效应,合同中的每项条款,均代表了双方利益、双方意愿,是合同履约的重要凭证。所以,加强经济合同管理,必须完善经济合同管理制度。首先,构建经济合同管理网络。对于煤矿企业而言,加强经济合同管理,必须加强网络建设,使网络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煤矿企业需构建经济合同管理机构,保证充足合同管理人员,使经济合同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对于重大合同,需确定二级机关、二级机构,设置专门合同管理人员,专门负责业务合同管理,进而建立经济合同的管理网络,实行全面性经济合同管理。确保经济合同主管职能与分管职能落实到位,方可构建合同管理网络体系。其次,完善各项管理机制。按照煤矿企业的先进成功经验,结合自身实际状况,建立各项管理制度,例如,合同会签、合同审查与监督、合同台账制定、合同管理等制度。第三,严格控制经济合同签订。在经济合同签订方面,必须把好三道关:其一,审查关。在合同管理阶段,合同审查是第一关,对合同合法性与真实性进行审查,确保手续完善与合同严密。对于资信不明、内容不合法、价格不合理的合同,一律不签订合同。其二,签约关。由于经济合同的签订,是一个非常严格行为,具有法律效应。在合同谈判与合同签约阶段,必须确认对方资信,审查对方履约能力。其三,履约关。待经济合同签订之后,除了变更、解除之外,必须履行合约,不然需由不履行一方承担相应违约责任。因此,签订合同之后,需加强跟踪服务,动态掌握合同履行状况,若出现质量、计算等方面问题,在法定期限范围内,通过双方协调解除、变更合同,防止经济损失。
三、结语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会计行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工作范围逐渐扩大,业务流程越来越复杂,对专业的会计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在会计行业发展的同时,会计信息内部的监督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质量,加强会计监督成为了现在会计行业的首要任务。这一问题在施工企业暴露的更加明显,本文我们就着重从施工企业如何构建合理的会计工作及监督体系方面入手,探讨会计工作的执行。
【关键词】施工企业;会计工作;监督体系
会计工作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一个企业内部的运营与管理,并且受到各级单位的重视。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会计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契机,从传统的工作体制向新型的工作体制的转变是数字化视阈下我们会计工作的主要努力方向,由于技术革命的更新,极大的拓宽了会计行业的渠道空间,使得过去有限的会计空间得到了极大的释放,这就为我们现代企业会计制度的更新提供了很大的便利,随着互联网的介入,现代企业的会计工作也踏上了新的征程,但是一个技术的发展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给当前行业带来极大的挑战,这篇文章我们就从施工企业这个部门来谈一谈会计工作的构建和会计监督的落实。
一、施工企业如何构建合理的会计工作
(一)构建完整的会计工作体系,保证会计部门的独立性
会计是一个施工企业的关键部门,承担着重要责任,加强其基础工作建设,完善内部分工,有利于协调部门工作,提高部门工作效率。会计内部主要包括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审核及处理、账簿组织、会计分析、内部资金运营以及内部监督,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做到权责分明,每个部门互不干扰,相互独立,充分发挥团结合作的精神。合理的内部分工是一个部门发展的前提与重要保障,只有构建好完整的会计工作体系,使每个部门都平稳运转起来,会计工作才能很好的运转,才能保证施工部门会计工作的运行。
(二)加强会计部门文化建设,提高员工法律意识
虽然我们新的《会计法》已经运用在施工企业,但是其效果远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很多施工企业人员由于文化程度低,对此了解不多,因此加强会计部门文化建设,提高员工法律意识非常必要。按照《会计法》和《小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规定,中小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会计内部监督制度,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的经济活动体系。这就要求我们的施工企业,不能仅仅促成部门建设,更要加强会计部门的文化建设,提高员工法律意识,遵纪守法,在法律允许的条件下进行工作,避免知法犯法。
(三)将信息化与会计工作相结合,提高施工企业工作效率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会计工作也逐渐与互联网相连接,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会计工作内容得到了拓展,会计工作延伸到位。我们的会计工作在数字化技术的结合下,成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改变了传统的会计管理方案,将会计工作成功延伸到金融、税务、保险等多方面,并且取得不菲的成绩;(2)有效规避了风险,会计账目完美把控。在数字化视阈下的会计工作,有效的计算了各企业的人力资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将企业的各种账目都完美分类处理,有效的规避了企业因资产不清而引发的风险;(3)加快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数字化视阈下的会计工作实现了数字化和会计工作的无缝对接,在数字化的条件下,实现了实时报告、业务协同处理、档案资料一体化等,有效的节约了业务时间,提高了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实力;(4)提高企业监测力度,对市场变化迅速反应。数字化前提下会计工作在完成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还通过数字分析预测市场走势,对市场的变化灵敏反应,积极应对。
二、施工企业会计监督的落实
(一)提升工作人员素质,保证会计监督工作的落实
会计内部工作人员是整个会计工作的主体,会计人员的素质决定了会计工作的开展效果,进一步影响整个施工企业的发展,因此,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是提高施工单位会计工作质量的首要任务。要想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素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加强会计人员专业知识培训,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2)将工作与年终考核相挂钩,工作完成度直接决定其工资和奖金,加强主人翁意识;(3)适时增加法律知识培训,加强工作人员的法制观念,确保会计人员的内部纯洁性;(4)严格培养会计高层管理人员,确保以优带优,而不是空有其职。只有先保证了工作人员素质,工作制度的完善才能保证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
(二)加强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增联动机制保证会计监督
加强施工企业内部控制,不能仅仅针对会计部门,加强对整体的控制才可以有效的增强整个企业的联动性,进而反作用于会计工作。加强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对于整个施工企业来说都是有好处的,一方面可以更好的组织各部门工作,极高决策效率,及时汇总信息完成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内部各部门的联系,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当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逐步完善,那么其会计监督工作相对来说就会更加的简单,工作人员只需每天进行相关的流程任务,保证会计部门的账务没有错误即可,而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不仅工作量大,工作质量还不高。
三、小结
在施工企业,会计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在会计工作中,会计监督也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我国经济制度完善工作进行较为迟缓,所以导致到目前为止,我们的会计工作还是很不到位,存在较大的问题,尤其是在像施工企业这样类型的单位,会计工作更是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篇文章我们就从施工企业的会计工作的构建开始入手,提出了几点建议,然后又从施工企业会计监督的落实方面提出了一些个人看法,希望这些对我们施工企业的会计工作发展有一定的帮助,推动我们会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邱小瑛.议建筑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J].金融经济理论版,2015
[2]成焕玲.论民营企业会计监督体系的构建[J].劳动保障世界,2015
[3]马燕英.论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监督体系的构建[J].科学中国人,2016
关键词:中小企业;秘书;法律意识;必要性;措施
我国的经济制度是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2015年北京联合张家口申奥成功,这意味着张家口向国际迈出了一大步,张家口市中小企业不仅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遇,而且也将面临一系列挑战。在我国推进依法治国,建立合法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中小企业必须依法、守法、合法开展各项事务。在企业中,秘书是一个重要的角色,担负着参谋、建议、沟通等多项职能,有效发挥秘书的作用,有利于企业有序、平稳的发展。因此,中小企业的秘书应该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水平,增强法律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出色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但是也必须看到,在面对这一环境时,张家口中小企业的秘书人员在法律意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张家口市中小企业秘书人员法律意识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外部环境中加强法律意识条件的缺乏。众所周知,依法治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原则,它必须贯彻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张家口申奥成功后,在国际化的大舞台中,张家口的中小企业要想利用这次的机遇走向壮大,走向更加成功,除了更新自己技术、理念之外,还要将法律运用到企业工作的各个环节。但实际情况是,国家将法律摆在了重要的位置,企业中的每一个人也都知道其重要性,但对他们来说,法律还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并不能很好地与工作相结合。甚至很多企业在挑选秘书时很少关注秘书的法律意识,没有意识到秘书人员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和意识的重要性。导致这种局面形成的现实原因在于:张家口三面环山,国际贸易往来较少,这方面导致企业错误地估计了法律意识的重要程度;企业在招聘秘书人员以及进行岗前和岗中培训时,几乎涉及不到提高秘书的法律意识,加强秘书法律知识方面的培训,这些原因导致在外部环境方面缺乏对增强秘书法律意识的重视,导致秘书人员法律意识的缺乏。其次,秘书自身的法律意识淡薄。秘书是与领导接触最多的人员之一,秘书的建议对领导的决策、命令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秘书人员由于法律意识的淡薄,给企业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一方面,秘书并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秘书人员与领导的频繁接触,使得一部分秘书人员对领导惟命是从,从不敢向领导提出任何不同的意见和建议,这就导致领导的一些错误无法避免,给企业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并且,有些秘书利用与领导的关系,,贪赃枉法,将法律完全置之度外,给其他人一些方便,而赚取自己的一些利益。另一方面,秘书自身缺乏法律知识、意识。张家口申奥成功后,在中小企业秘书的日常事务中,可能会面临一些与外商的合作,这就需要秘书在合同、人事签订、企业机密方面具有高度的法律意识,具有较强的法律应用实践能力和法律与工作相结合的能力。而一直以来,秘书在法律意识方面,并没有引起自身足够的重视,在平时的学习中也没有系统地学过相关的法律知识,在企业出现法务纠纷时,通常是聘请相关的法律人员进行解决,秘书在法律问题的解决上更是捉襟见肘。
二、提高张家口市中小企业秘书法律意识的必要性
中小企业在面向国际时,必须提高自己的整体水平,才能在国际的浪潮中获得一席之地;秘书必须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提高自己的法律实践应用能力才能得到更好地提升和发展。提高张家口中小企业秘书的法律意识,不仅符合依法治国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小企业发展、秘书整体素质的需要。中小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守法、合法、知法是其良好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由此可知,无论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还是对中小企业的良好发展,法律的支撑作用是其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成份。而秘书作为中小企业的一个特殊人员,在企业中担负着参谋、建议、上传下达的重要职责,加强其自身的法律意识,提高法律水平,不仅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法律的需要,实现市场经济的法制化,而且也有利于巩固、加强中小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地位。申奥成功,使张家口中小企业必须将国际理念注入到其经营发展的各个方面。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世界、社会的有序发展需要一定的准则与法规来制约,对于企业来说更是如此。中小企业在面对国际大舞台时,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增强自己的创新意识、更新自己的经营理念,仅仅是其一方面的准备。与此同时,中小企业还应重视法律的作用,更加清楚地明白国际准则及在国际贸易、合作中法律对自身的保护,利用国际准则与法律,使企业在国际舞台上有更好的发挥,有更好的发展。企业的良好发展,不仅仅是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实现的,它需要企业中每一位员工的配合与努力,而增强企业的法律意识更是如此。秘书作为与企业领导接触最多的人员,秘书人员只有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才能真正当好领导的助手和参谋。作为企业秘书人员来说,若缺乏与企业生产和经营相关的法律知识,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及其有关的各种法律和法规的出现缺乏一定的预见能力,也很难当好企业领导的助手和参谋,很难避免使企业陷入各种法律纠纷的困扰。因此,秘书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有利于中小企业领导作出正确的判断和抉择,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作为一名企业秘书,具有一定的政治、知识、能力、心理素质是不够的,在面对国际贸易时,还应具有法律知识与法律应用能力,这也是秘书常常忽略的一个方面。对企业来说,国际交往与国内往来在很多方面是不同的,秘书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与法律意识可以避免企业走很多弯路或者承担不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秘书在平时的工作中,除了运用自身的知识与能力解决一些基本的问题,还应在企业出现法律方面的问题时,尤其是在对外贸易中出现纠纷时,义不容辞地辅助领导做好决策,运用法律知识,维护国家、企业的利益,尽最大的努力降低损失。张家口申奥成功,使中小企业走向国际化的程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此时,企业开始面临涉外商务的活动。在此种情况下,秘书要想得到更好的提升与发展,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紧跟时代的步伐,掌握时代的要求,必须熟悉掌握我国的涉外法律、国际惯例和贸易规则,以及贸易对象国的商务法律。因此,秘书在提高自身的知识、能力素质时,还应加强对法律的学习,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以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才能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三、提高张家口市中小企业秘书法律意识的措施
一、全面增强员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一个国家,必须有法律,做到依法治国;作为一个公民,必须有法律意识,做到遵纪守法;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安定有秩序,建设顺利进行,人们过上幸福生活。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法制观念、法制环境不能令人满意,一些人公然挑衅法律权威,干出违法犯罪之事。有的贪污受贿,有的盗窃抢劫,有的徇私枉法,更有甚者进行恐怖活动、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他们之所以公然挑衅法律权威,干出违法犯罪之事,根本原因是没有法制观念,不遵纪守法。作为一名企业普法工作者,我深知法律的重要性,要采用各种方式方法,广泛、深入、持久向企业员工宣传法律知识,提高企业员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企业员工懂得:法律作为调整公民行为的规范,在日常生活中时时与我们伴随,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白发苍苍的老人,无人不在法律的规范之中。让企业员工知道: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从出生时,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我国刑法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通过普法宣传,使员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自觉形成学法、懂法、守法的浓厚氛围,学法,就是要认真学习国家的全部法律;懂法,就是要掌握国家法律的精神与内涵;守法,就是要在法律的范围与框架内办事。在学法、懂法、守法的基础上,要遵纪守法,不干违法乱纪、破坏法律之事;要理智地对待每一件事,不得冲动鲁莽,做出不符法律的事;要时刻审视自己的行为,不断自律,增强法制观念,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促进企业稳定和谐。
二、充分发挥普法宣传的功能作用
就企业而言,开展普法宣传的目的是增强员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形成遵纪守法、依法依规行事的法制环境,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工作健康持续发展,促进企业更加稳定和谐,为全体员工创造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让每个员工快乐工作,幸福生活。充分发挥普法宣传的功能作用,一是发挥舆论宣传功能。要充分运用简报、橱窗、宣传栏、企业内网等宣传阵地和方式,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宪法的基本精神;大力宣传建设法治企业、和谐企业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具体原则、主要措施;大力宣传建设法治企业、和谐企业创造出来的经验做法和先进集体与先进人物,形成有利于构建法治企业、和谐企业的强大声势和舆论氛围,扎实推进法治企业、和谐企业建设。二是发挥教育引导和矛盾化解功能。要通过法律咨询、以案说法和警示教育等方式方法,教育引导员工学法、懂法、守法,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争当遵纪守法、勤奋工作、无私奉献的楷模和表率,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要针对企业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劳资纠纷、利益分配、治安管理等方面的矛盾,进行耐心细致的疏导,竭力化解矛盾纠纷,尽可能减少和防止聚众上访、等非理的发生,维护员工利益,维护企业稳定。三是发挥法律服务功能。开展普法宣传要积极服务企业发展,要主动当好企业党政领导的参谋,为企业党政领导依法经营、依法治企提供法律指导和依据,尽可能减少和防止违法违规决策,提高企业党政领导的决策和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工作发展,促进企业管理科学规范。要为员工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帮助员工特别是帮助弱势员工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法律方面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维护员工队伍的稳定。在充分发挥普法宣传功能作用的同时,要结合新疆自治区和新疆油田公司的实际,广泛宣传自治区的法律法规,广泛宣传自治区的民族团结政策、宗教政策。一是让每个员工懂得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民族团结是福,民族分裂是祸,把民族团结看成比生命还重要,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新疆社会的稳定和谐。二是让每个员工分清正常宗教活动和非法宗教活动,在参加正常宗教活动的同时,坚决抵制非法宗教活动,不受非法宗教思想的蛊惑,不让非法宗教活动危及新疆社会的稳定和谐,给新疆各族人民带来灾难。
三、紧密结合企业实际开展普法宣传
开展普法宣传要紧密结合企业实际,才能取得普法宣传的实际成效,才能促进和谐企业建设。紧密结合企业实际开展普法宣传,一是要与企业深化改革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随着企业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必然涉及到员工的切身利益,员工必定有意见有看法。普法宣传就要结合企业深化改革实际情况进行,宣传企业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说明深化改革在惠及大部分员工的同时,不和避免地损害少部分员工的眼前利益,帮助少部分员工解决思想疙瘩,理顺情绪,增强对企业深化改革的心理承受能力,消除不稳定因素发生。要加强厂纪厂规的宣传教育,使遵章守纪成为全体员工的良好习惯,确保企业深化改革顺利进行,取得深化改革的实效。二是要与企业综合治理工作相结合。随着思想文化多元和信息网络发展,企业综合治理工作出现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要维护企业团结稳定的形势和局面,普法宣传要与企业综合治理工作相结合,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特别是年轻员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防范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减少和防范治安案件与刑事案件的发生,维护民族团结,取得综合治理工作的新成绩。三是要与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相结合。普法宣传要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劳动用工、环境保护等各项工作进行,有效推进依法治企工作。要配合、协助企业建立和完善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合同管理、劳动保障、招标投标、资源节约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切实规范内部管理,保障企业资产安全和保值增值,维护企业和员工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四、普法宣传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六五”是在“五五”普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必然是对“五五”普法的传承和延伸。根据我区的生产经营形势和周边环境,我们认为“六五”普法目标应该确立这样一个目标:即在员工学法、用法、提高法律素质的基础上,“算好三笔帐”,着力培养法治观念和法治自觉性,同时,还要针对目前现场的不安全因素,加大防范投入,加强防范力度,持续推进“六五”普法活动进程。
二、关于“六五”普法活动的侧重点
抓重点、促全面,是一种很好的工作方法。“六五”普法对重点普法对象和重点普法内容要着力要求。实施过程有要针对性,对重点对象、重点内容,分别开展工作,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通过25年的普法,领导干部法律意识得到增强,法律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但领导干部的法治观念和推进国家法治化管理的自觉性并不十分强、十分高,尤其是在当前纷繁复杂的环境下,能够做到依法执政,没有很强的法治意识、很高的法律水准是很难胜任的。近年来,许多违反可持续发展要求,不按科学规律办事,随意侵害群众利益的违法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害,后果十分严重,其对法治的破坏及其的恶劣影响,多少年都难以消除。因此,“六五”普法仍然应把领导干部作为普法的重点,只是普法的目标侧重点不是放在提高法律意识,而是放在增强其法治观念、法律素养和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自觉性和实际能力上。
企业在推进国家法治建设进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和责任,因此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普法教育应也是“六五”普法规划的重点。
三、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员法制观念
第一,依靠机制,落实普法。在普法的日常运行机制中,特别要强调依法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省市各级组织都制定了各类《法制宣传教育条例》《法制宣传教育条例实施办法》等,明确了各级各部门特别是主抓普法依法治理的司法行政部门普法教育职责。作为企业单位,我们要进一步运用好《条例》《办法》和《实施规划》等,全面推进“六五”普法各项工作的落实。
第二,深入教育,强化普法。在实际工作中,既要注重在中层干部中的法制教育,又要重视对普通员工进行广泛、深入的法制宣传,提高群众知法守法、依法维权的能力。通过“两头”抓,带动干部员工法律意识的提高,为最终实现“六五”普法工作目标奠定基础。融普法宣传教育于日常管理工作之中,把法制教育图片、法律知识等教育宣传资料送到现场和基层;
第三,创新做法,全面普法。一是建立工作责任机制。每年初坚持把法制宣传和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双文明建设目标,实行目标管理和一票否决制,明确职责、落实到人。二是建立学法约束机制。建立健全干部、管理人员的学法、守法、执法审查考核制度,把能否切实认真依法办事作为干部考核任用的一条基本条件。员工岗前岗后以及技能培训,必须包括法律内容,考核不合格不予上岗。
第四,加强“两大建设”,夯实普法基础工作。加强“两大建设”,一是加强普法骨干队伍建设。抓普法骨干队伍建设首先从机关抓起,从普法干部抓起。普法干部在自身学习之后,再组织全区员工培训,学习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全员法律意识。二是加强普法宣传阵地建设。重点抓了两大法制宣传阵地。一是宣传媒体建设,我区利用网页、宣传栏、作业区小报等,不定期开设“法律常识”、“法制纵横”等专题栏目,进一步扩大了普法工作的辐射范围。其次是载体建设。我们因地制宜,针对生产经营和员工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典型案例,寓法律条文于案例故事之中,让枯燥的法律条文变得生动、形象、易学、易懂。
四、加大防范力度,全面提高现场防范
第一,建立监控系统。针对作业区井站分散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在重点部位及重点井站增设了4处监控摄像装置,在20个采油站大门处都装有入站提示装置,提高了安全防范范围。
第二,提高物防能力。在全区所有井站高架罐都安装了防盗锁,所有的掺油装置都加装了封条,所有变压器全部安装防盗锁,同时制订了掺油管理规定及高架罐使用与管理办法,定期检查,及时反馈。
第三,规范高架罐及拉油点管理。经营组设立专人对外销原油拉运跟踪监督;安排专人管理原油拉运站(单井),做到有记录、有跟踪、有反馈、有监督,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相关站要建立原油拉运台帐,单井建帐由中心站或所管分站负责。其中,47号站原油拉运必须听从作业区统一安排,高架罐钥匙实行定人定时管理。
第四,规范管理原油拉运车辆。原油拉运车辆必须符合安全拉运条件,具备拉运手续,否则,严禁拉运。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和派出所取的联系,确保油区生产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