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医疗产业前景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10 15:58:0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医疗产业前景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医疗产业前景

第1篇

钕铁硼永磁材料 稀土永磁 应用前景 发展建议

一、我国钕铁硼永磁材料产业现状稀土是不可再生的重要自然资源,用途十分广泛,在多种新材料开发以及相关产业发展方面,具有“点石成金”的作用,其产业发展受到高度重视。现代工业开发、利用稀土已有一百多年,稀土被称为“工业维生素”。我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稀土资源国。20世纪80年代以前,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供应国,但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廉价的稀土出口逐渐统治了世界市场,一度占有世界97%的稀土市场份额,2012年仍然供应着世界稀土90%以上的需求。钕铁硼永磁材料属于高性能稀土新材料,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稀土材料被列为优先发展领域。工信部的《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新材料产业总产值达到2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5%”,明确将稀土功能材料列为发展重点。稀土磁性材料居于国家《新材料产业“十二五”重点产品目录》的目录首位,而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位列第一位。据2011年工信部统计数据,在我国稀土应用领域,稀土新材料应用占66%;在稀土新材料领域,稀土钕铁硼永磁材料占66%。意味着在我国的全部稀土应用中,钕铁硼材料占44%。因此、钕铁硼产业的发展是整个稀土产业的发展的关键。

二、钕铁硼永磁材料应用前景钕铁硼永磁材料是世界磁性最强的第三代永磁材料,钕铁硼磁体已逐步替代其他磁性材料成为主流磁性材料,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在“节能、环保”的发展基调及国家政策的鼓励下,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等产业将迎来广阔的市场空间,确保国家的生态安全与钕铁硼永磁材料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1.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发动机采用稀土永磁同步电机,提高了效率和稳定性。每台混合动力汽车需用钕铁硼2.5kg,纯电动新能源汽车为每台5kg。我国已出台政策鼓励在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率先使用新能源汽车。电池续航里程和充电时间长是困扰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瓶颈,如果借鉴法国电池换用模式,新能源汽车将迎来大发展。2.风力发电风能是一种清洁的永续能源,我国将风能作为改善能源结构、应对气候变化和解决国家能源安全的主要替代能源之一。与传统齿轮箱机组相比,永磁(钕铁硼)直驱发电机组成本略高,但发电量提高了3-5%,低电压穿越能力强,并网容易。且永磁(钕铁硼)直驱机组故障较少、维护成本降低20%。中国南车集团已研制出自主知识产权的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组。欧盟的风力发电发展较早,陆上风电技术成熟,目前正大力发展海上风电。据欧盟制定的2020年能源行动计划,风电占欧盟电力消费的比例将达14%,因此未来五年欧洲风电的需求潜力巨大。摩根斯坦利预计,今后永磁直驱电机将占海上风电装机的70%,2015年全球永磁直驱电机将占全部风电机组的15-20%。

三、钕铁硼永磁材料产业发展建议1.有效保护、合理开发钕铁硼资源。 钕铁硼材料产业发展必须以保护环境和合理开发为前提。该产业是国家重点整顿和支持兼并重组的稀土产业的一部分,国家对稀土原材料企业实施了准入制度和配额生产措施,目的是为了保护稀土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钕铁硼产业要遵循国家产业发展政策,淘汰落后产能,适应下游应用需求。钕铁硼产业发展要照顾相关产业,实现发展联动。稀土矿是多元素矿,在主要原料钕的开采同时也大量开采了镧、铈等元素,大力发展与镧、铈相关的稀土催化剂产业,防止资源浪费,实现均衡发展。2.鼓励钕铁硼产业基于原料基地的集群发展原材料氧化钕对于钕铁硼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钕铁硼产业发展依托稀土原料基地形成产业集群将有利于企业规模化、集约化,降低成本,有利于企业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我国已形成宁波、京津、山西三大钕铁硼产业基地,基于资源优势的包头、赣州钕铁硼产业基地正在发展壮大,我国已在世界钕铁硼市场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3.建立“钕铁硼永磁材料产业发展基金”,鼓励技术创新设立钕铁硼产业发展基金,提供以下功能:支持钕铁硼永磁材料产业公共平台建设;为生产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支持;为创新型企业孵化和培育上市公司提供资金保障。钕铁硼发展基金有利于调动各方积极性,增加融资渠道,提高资金效率。可以更好的进行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使政府引导和支持能与市场机制、尤其是资本市场衔接起来,实现政府、企业和市场的良性互动发展。加强技术科研投入,开拓创新性研究。加快下一代磁性技术研发,组建国家级钕铁硼研发中心,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突破发达国家专利封锁,强化专利保护意识,服务下游应用产业做大做强。4.规范贸易渠道,争夺产品定价权利用包头稀土产品交易所的渠道优势,规范钕铁硼销售,打击走私。推动钕铁硼产品质量标准化建设,在包头稀土产品交易所推出相关交易品种,争夺国际钕铁硼市场定价权。

参考文献:

[1]胡伯平.钕铁硼稀土磁体产业发展及市场前景

[J].磁性材料及器件,2012,(12):1-19.

第2篇

[关键词]前景;预测分析;健康产业;政策解读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2.095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2-0-01

党的十明确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健康是促进人民群众全面发展的必然条件,并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疾病为主,完善国民健康的政策。2012年8月公布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提出,到2020年为止,主要健康及其相关指标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其中包括“国民主要健康指标进一步改善,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岁”等目标。同时,该文件还强调,要以“预防为主”,实现医学模式的根本转变,以公共政策、科技进步,着力解决长期威胁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及相关健康问题。

1 大健康产业前景分析

纵观产业发展趋势来看,健康产业及其相关产业将会继续保持较为高速的增长,同时,产业融合、产业形态交织,将会为未来5到10年健康产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未来产业发展的三大趋势是:一是产品形态的多样化、多元化,传统的健康产业仅仅是给病患提供诊疗、护理服务等服务,而未来的健康产业不仅限于此,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二是新兴的产业形态正在不断变化,养老、保健和中高端医疗器械等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业界形态在国内已初见雏形,并且聚集了足够强而大的产业技术力量和资本力量,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契机;三是新一代技术的出现会推动国内大健康产业的快速转型和发展,升级产业及产品形态。新一代技术未来会成为大健康产业重要的动力,为战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包括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很多医疗健康机构非常关心信息技术在医院管理和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互联网技术能提供实施智能安防,对医疗机构和健康机构重要区域实施监控自动化。养老(服务)是未来最有前景的产业之一,但养老产业的发展并不仅仅是简单的修建养老机构场所,而是应当用新技术去构建虚拟技术,提升养老服务的专业化、远程化水平、信息化水平,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穿戴技术的应用能提供更加多的功能性产品,帮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提高老人幸福感。生物医药是健康产业最关注的,目前投资最多的产业。穿戴技术能通过对预防和观察的对象进行实时、分布、移动式的监护,极大提高数据和信息采集的效率和精度。通过云计算来集成不同地区的特定数据,并加以整合,运用大数据管理技术提高模型的效率,从而提高研发的速度,非常有助于生物医药的发展。

2 未来3~5年医疗健康市场走势分析

第一个趋势,中国医疗健康市场在全球的占有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并且重要性越来越强。在过去3~5年间,中国医疗健康市场可能只占全球市场不到2%的份额。过去的10年,以中国为主的“金砖四国”新兴市场,对全球医疗健康市场绝对值的贡献只有6%,截止到2008 年,“金砖四国”新兴市场的贡献达了近30%。预测在未来数年内,以中国为首的“金砖四国”在内的高速发展中国家仍然将以高速度增长,并且这样的增长率会增加相应的商机。

第二个趋势,中国成为全球医药、医械研发基地之一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有很多在美国工作的中国健康产品制药专家开始回国,随着时间的推移,全球医药研发中心会慢慢从西方发达国家向中国转移,中国就会成为与美国、欧洲研发并列的基地。

3 未来3年大健康产业市场预测分析

2013年8月28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提出把健康产业作为国家支柱型战略产业。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把加快发展健康服务业提升到“有效扩大就业、形成新的增长点、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的层面,显示了大健康产业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位置。而在美国,健康服务是美国第一大产业,截止到2009年占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7.6%。我国的健康产业及其相关服务业刚刚起步,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左右,随着全国城市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加速,未来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对市场放宽和相关支撑产业的培育,将有效快速的推动健康产业和相关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可见健康产业和相关服务业的前景非常广阔,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虽然健康产业是朝阳产业,然而目前仍存在一些制约着健康产业健康发展的因素: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无法可依,无章可循;行政主体不到位,部门监管不力;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影响国人科学地接受现代医疗保健产品和服务,市场理性对待意识有待强化;医疗技术基础薄弱,产业个性化服务不足。大健康产业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方面的问题,逐个突破,稳步发展。

4 结 语

健康产业已成为全球热点,继蒸汽机引发“机械化时代”以及后来的“电气化时代”“计算机时代”和“信息网络时代”之后,当前已经到来是“健康保健时代”,而健康产业也将成为继IT产业之后的全球“财富第五波”。在整个健康产业遇到前所未有发展契机的背景下,产业出现了重要的转折点:一是大健康产业开始逐渐形成闭环,并且其商业模式开始凸显――整个行业从粗放式发展模式向精细化发展转变;二是以移动医疗、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开始渗透到产业的各个环节,支撑了上述两个方向上的转变,在服务健康行业的同时,壮大了医疗信息服务产业。

主要参考文献

[1]胡琳琳,刘远立.积极发展健康产业:中国的机遇与选择[J].中国药物经济学,2008(3).

第3篇

关键词:医疗器械 发展现状 发展环境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7(c)-0107-02

医疗器械产业涉及医药、机械、电子、化工、材料等多个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高技术产业。医疗健康产业专业门类齐全、产业基础稳固、产业链条完善,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其制造技术涉及生物医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等多个技术交叉领域,具有行业壁垒高、集中度不断提高等特点,是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材料、传感器、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及行业的崛起正在为医疗器械产业注入新鲜活力。我国医疗器械工业现已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科研开发、生产和管理体系,已成为我国高科技领域颇具发展前景的生力军。

1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

1.1 全球医疗器械行业需求格局

全球医疗器械市场中,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时间早,国内居民生活水平高,对医疗器械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要求较高,市场需求以产品的升级换代为主,市场规模庞大、需求增长稳定。中国、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医疗保健系统改善空间较大,庞大的人口基数对医疗器械有不断增长的刚性需求,存在较大的市场需求空间。

1.2 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

近年来,全球医疗器械产业快速发展,贸易往来平均增速达7%左右,是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两倍左右。据统计,美国、欧盟、日本共占据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超八成的份额。其中,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医疗器械生产国和消费国,消费量占全球的40%以上,2015年强生公司以2 584亿美元的总收入位居全球榜首。2011―2015年全球医疗器械销售规模稳步增长,2015年达到3 903亿美元,复合增长率(CAGR)为1.90%。预计该市场规模在2020年将增长至4 775亿美元,2015―2020年期间将呈现4.1%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1.3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起步晚,但增长强劲,市场销售规模2001年、2013年、2014年分别为179亿元、2 120亿元、2 556亿元,2014年的增长率为20.06%。我国医疗器械2015年市场总规模约为3 080亿元,为2007年535亿元的近6倍。2015年全国医疗器械类销售总额为568.58亿元,新华医疗以75.54亿元的收入位列国内医疗器械公司收入之首。2010―2015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CAGR)为17.01%。国内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大大高于全球增速,预计2017年将达到4 942.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为15.4%。

1.4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竞争格局

在我国的医疗器械行业中,跨国企业在高端市场中占据着绝对优势,尤其是医学影像设备和体外诊断等技术壁垒较高的领域,市场占有率超过75%。国内的三级医院一般都采用进口医疗器械,即使是二级医院,也有2/3的医疗器械是进口产品,我国医疗器械企业主要占据中低端市场,出口的是部分高端医疗器械产品。进口的主要是技术含量较高的大型医疗设备,当前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重点是X线设备中的高频高压技术、全数字化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电子内窥镜生产技术等。进口医疗器械垄断高端市场,国内产业竞争力有待提升。

2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面临的发展环境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疗器械工业起步较晚,规模较小,发展较为滞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国家对医疗器械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把医疗器械纳入战略发展,“十三五”医疗器械已经到了蓄势待发,大发展的趋势,国内医疗器械行业面临新的发展环境。

2.1 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2.1.1 有利因素

(1)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近年来,国家有关监管部门采取了积极措施,为医疗器械行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2015―2020年期间,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为重大装备研发、前沿和共性技术创新、应用解决方案研究、应用示范和评价研究。未来我国数字诊疗装备行业将实现突破、收获及继续高速发展。

(2)医疗器械市场前景广阔。

全球医疗器械行业稳步增长,我国由于社会老龄化人口比例提高、新医改政策的深入贯彻、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施以及居民支付能力增强等因素,国内存在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广阔的成长空间,必将推动医疗器械市场迅速扩张、高速发展。

2.1.2 不利因素

(1)国外企业具有从上游材料研发到下游产业化应用的完整产业链的竞争优势。其中,产品设计与研发、分销与品牌建设是医疗器械产业主要利润的关键环节。

(2)新进入的企业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医疗器械企业必须加大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3)研发创新能力薄弱,产品附加值较低,缺乏核心竞争力。技术的创新和进步是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关键,目前国内绝大部分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

2.2 政策强力支持,助推市场需求增加及产业优化壮大

(1)国务院通过“十三五”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精准医疗等领域将启动新的重大科技项目,以创新型国家建设引领和支撑升级发展,高性能医疗器械被确定为医药工业与医疗卫生方面重点突破的领域之一,这必会加快我国医疗器械“国产化”进程,助推产业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2)在国家政策导向及医疗装备新需求下,国内医疗器械消费市场需求增加。卫生部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明确指出,对于自主研发药品、医用耗材、医疗器械和大型医用设备等,卫生部将专门推出100亿元的民族健康产业重大专项,可见医疗器械市场需求仍有巨大提升空间。

(3)医疗器械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成行业未来的主要方向,尤其小微医疗器械科技公司作为医疗器械新产品研发的主力,成为大公司重点收购对象,致使医疗器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壮大。

3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趋势

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由小到大,迅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医疗器械产业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连续多年产值保持两位数增长,产品出口的数量和科技含量也不断提升。当前,现代医学对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新需求。

(1)医院高端医疗器械的配备以及便捷的家用医疗器械都将迎来高度的需求增长。

医疗器械创新体现了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支撑的特点。加强医疗器械工业共性技术和基础技术的研究开发,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和生产技术的现代化。高新技术医疗设备是多学科、跨领域的现代高技术的结晶,其产品技术含量高,利润高,因而是该行业相互竞争的制高点。近年来,我国加强对创新产品的政策支持,高度重视医疗器械技术支撑能力建设,对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以及临床急需的产品提供支持。预计未来中国医疗器械产业与世界医疗器械市场的关联度将愈加紧密,对我国的医疗器械制造工艺、新材料应用、研发水平等势必产生巨大影响,促使我国医疗器械产品从中低端向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转化。

(2)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将重点发展数字化诊疗设备、健康监测装备等五个领域。

医疗器械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战略指导点,国家对医疗器械和医疗装备有很高的支持。数字化诊疗设备将作为“十三五”重点专项的首发。高端医疗影像产业化方面,主流的、高质量、高分辨率及多功能的影像设备仍是“十三五”重点关注的部分。诊疗一体化特别是高端影像相结合、可再生组织修复的材料和可吸收植介入材料都是非常重要的趋势。智能医疗有助于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难题,医疗器械高端设备及前沿技术如云诊断等多由发达国家所掌握,大量的健康信息智能检测微型化需要我们整个行业来发力。医学影像设备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借助互联网技术为远程医疗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帮助,借助手术机器人实施远程操作或通过现代通信方式指导前方术者操作。同时以人机工程学为背景进行医疗机械改进,改善医疗器械中的弊端,保证相关机械性效能更高更好,人机工程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总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战略要以全球性医学目的的调整和医学模式转化为导向,以产品质量为根本,加快产品的二次开发和技术改造,建成一个高新技术和常规诊疗技术有机结合,既适合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近期目标,又能与全球市场需求相适应的高技术制造产业。企业必将从未来的医学发展方向、国际市场环境、国内市场政策及自身发展战略三者联动过程中抢占先机。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必将真正成为一个产品门类比较齐全、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国内外市场需求更加旺盛的朝阳产业。

参考文献

[1] 医疗器械行业经济运行态势[J].财经界,2009(1):43-46.

[2] 2016-2022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行情动态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R].

[3] 盘点:2016年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及企业排行[EB/OL].(2016-08-11).中商情报网.

第4篇

中国的医疗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信息化改革的。2011年,随着移动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终端普及。2012年至2013年大型互联网厂商对移动互联的催化,引发移动技术继续发展,移动医疗应用开始大规模出现,资本热捧移动医疗项目,市场仍属小范围市场。由于政策、技术等种种壁垒及发展时间尚短等原因,我国的移动医疗仍处于初级阶段,很难在短期内快速规模化。但从市场前景来看,2014年、2015年由于前期资本的介入,部分企业开始有余力仔细设计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框架,这也为后来者提供了发展范式。此阶段属于产业盘整阶段,主流厂商集团形成,如前期被投的5U、春雨、好大夫等移动医疗机构开始逐渐累积用户。预计2021年,市场将得到高速发展,整个产业趋向成熟。

移动医疗需求前景可观

新兴行业的快速发展基于市场需求,中国拥有全球最大增长最迅猛的移动用户群,其消费模式多样化,为移动医疗发展提供了众多可选择的细分市场。中国正在进行医疗政策改革,政府作为移动医疗的付费方,在医疗服务的可及性、质量和效率上进行大规模投入,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移动医疗服务市场前景可观。

另一方面,中国已于2010年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即65岁以上人口超过总人口14%,预计2035年后,中国将和英国等欧洲国家一起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即65岁以上人口超过总人口的20%。医疗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会激增。中国社会一直面临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和短缺的问题,医疗需求增长与供给不足的矛盾冲突,也为移动医疗深度发展创造了空间。

从美国移动医疗发展经验看,移动医疗的患者方需求包括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医生方需求则包括医院内部沟通、患者沟通。双方面目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包括:实体医疗资源长期匮乏,医疗支付面临压力和医改,互联网内生的渗透力量及电子、医疗技术的发展;医疗行业本身复杂的特性,缺乏成熟的商务模式及对传统就诊医疗模式的偏好等。

商业模式探索

移动互联行业的发展需技术与商业模式的共同成熟。适宜的技术研发推动了移动医疗发展,但并非主导因素。医疗行业的进入壁垒很厚,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博弈严重,其中产业链条专业壁垒和传统医疗观念的强大粘性、法律法规是最重要的行政监管因素。

中国医药产业链从上游的原料药、中药材到终端的零售店医疗机构,相应政府部门都会进行相应管制。从药品价格管理、药品招投标政策、医疗保障制度到药品审批也存在相应限制。这些限制,使得中国的医药行业永远充斥着政府与市场、市场与市场间的博弈。

移动医疗行业的利益链条主要受三方面影响:付费方政府,产品决策者医院、医生,产品供应方药品、器械生产商。产品决策者、产品供应方都要受政府管制,产品供应方的产品还要触及医生。以医生患者等用户为核心,提供数据及信息服务。

中国人口基数大,患者存在看病难,费用高,看病不透明等实际问题。根据调查显示,几乎所有受访用户都表示可以接受移动医疗,特别是当移动医疗可以节约他们的看病时间,提高看病效率等实际问题时。截至2014年1月,中国的移动互联用户目前已经达到8.38亿人,占全球人口数的28%。这样的用户土壤,成为移动医疗发展的巨大潜能,为移动医疗的细分用户群分类提供了基础。同时中国移动医疗市场的成长也会成为未来世界各国争相效仿的对象。

中国移动医疗的商业模式

使用者付费:如好大夫和春雨医生采用了向用户收费的模式

转移支付:即付费者与使用者是两个群体。在产业链条上通常具有感情相关性或利益相关性。如杏树林就由向医生收费转而探索向药企收费之路。很多患者社区的收费模式也转向医药研产业链上的机构和厂商转移。

第5篇

――体检业务由单一型向多元化发展

健康体检工作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检业务应该由原来的就体检而体检向体检全过程发展,它包含三个过程:体检前服务、体检实施、体检后服务――健康咨询、健康教育与管理。提升健康体检概念,可以促进人们健康,预防疾病发生,因而宜开展健康会员俱乐部工作。

――体检工作由服务型走向质量控制型

体检对象为健康或亚健康人群,服务应坚持以人为本策略,健康产业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体检质量,防止漏诊、误诊、错诊,做到取信于民,充分体现质量是生命线,质量是综合力。让社会公众认同健康体检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发生、降低医疗开销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健康产业管理由松散型向电子信息化发展健康产业要确保标准化、程序化、规模化、品牌化,必须改变过去的“人管人”模式,向现代电子信息化转变。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健康资料分析、网络信息等等,防止各种“意外”或“危机”发生,保持健康产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健康产业走向市场化

随着体检机构的不断增加,社会公众对以体检服务为重点的健康产业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原来的定点或指定医疗机构体检向市场化发展,公开招投标、竞标体检项目也已出现。健康管理者务必对薄利多销、开拓服务新模式等创新性工作给予关注,藉以争取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第6篇

在当天的调研活动中,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刘胜陪同陈思平一行参观了坪山生物医药企业加速器项目。据悉,该项目位于坪山新区深圳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核心地带,定位为基地的“创新服务综合体”。项目占地面积12.34万平方米,规划建设10栋2至21层建筑,项目涵盖研发实验、检测、生产服务于一体的创新综合服务平台。

据悉,该项目预计今年底竣工交付使用,建成后将成为深圳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内的新地标,极大促进深圳生物医药产业链的完善和发展。陈思平一行认真听取了该项目的情况介绍,对该项目的发展前景充满期待。随后,陈思平一行还来到深圳维尔德医疗电子有限公司考察,与该公司负责人共同探讨医疗设备产业发展状况。

“目前全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形势一片大好,坪山新区正是发展医疗设备产业的‘风水宝地’,希望坪山新区深圳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能真正发挥‘加速器’的作用,给力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座谈会上,陈思平一行对新区重视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给予高度评价,并就基地的人才引进及招商引资工作给提出了建议。

杨绪松表示,新区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企业进驻。“我们将加快坪盐通道、南坪快速三期等轨道交通路网建设,为企业进驻做好配套服务。”杨绪松指出,把生物技术产业做起来是新区发展的需要,新区将继续加大力度,做大做强生物技术产业。

坪山崛起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

坪山新区成立三年多,它的产业发展轮廓也逐渐清晰,并形成自身产业发展的特色和优势,其中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和国家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相继落户坪山,成为新区产业发展的两大金字招牌。

发展迅速:城市配套逐步完善

作为承担我市“两区一极”发展定位的坪山新区,从一成立就成为深圳未来三十年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地,也是推动深圳新一轮急剧式、突变式增长的重要动力源。

经济发展方面,2012年坪山新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5.1亿元,增长15.2%;固定资产投资180.74亿元,增长37.2%。与新区成立时的2009年底相比,这两个主要经济指标分别增长2.14倍、2.83倍。目前共引进用地产业项目85个,总投资近1000亿元,现已有世界500强投资企业10家,上市公司2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7家,国家、省、市级公共科研平台11个,海外高端创业团队14个,初步形成了“一极三区四基地多园”的格局。

城市和社会建设方面,2012年坪山新区包括坪山中心区、坪山河流域启动区、聚龙山片区等重点片区在内的开发建设顺利推进,总投资额达122亿元的道路已陆续开工,坪盐通道、南坪三期、新横坪公路、有轨电车等重大交通项目加快推进。学校、医院、酒店、商场以及文体中心、保障房等一批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进展顺利,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整体引进,三甲标准的聚龙医院已动工建设;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连续两年排名均在全市社会治安综合考评前两位,荣获全市平安建设先进区的殊荣。

就在生物医药企业加速器的旁边,坪山新区投资1.83亿元建设聚龙山湿地公园将于年底开园。聚龙山湿地公园建成后将比目前全国最大的苏州荷塘月色湿地公园规划规模还要多10余万平方米,成为全国最大的湿地公园。

一个经济快速发展、城市配套逐步完善的坪山新区逐步呈现在人们面前,这为新区大力发展生物产业奠定了基础。

生物产业:优势明显前景广阔

据了解,坪山新区成立以来,一直高度重视生物产业的发展,坪山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的建设更是新区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

坪山新区生物产业基地是国家发展改革委2005年6月5日认定的第一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基地位于新区东北部,占地面积3.29平方公里,建设总投资72亿元,重点发展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制药、现代中药、化学制药、医疗器械等领域。

另外,需要重点指出的是,为加快推进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建设,深圳市投资控股公司专门在新区生物产业基地核心区内立项建设了深圳市坪山新区生物医药企业加速器。

该项目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规划建设了涵盖医疗器械区、动力辅助区、生物制剂区、综合服务区和实验区五大功能区域的10栋建筑,包括10万平方米的医疗器械生产厂房、6万平方米的生物医药生产厂房以及试剂、检测、公共实验室、质检、化学品库、图书馆、食堂等公共服务设施,努力打造研发支撑平台、公共服务平台、产业化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平台及金融服务平台五大服务平台,加速中小创新型生物制药企业产业化进程。

生物产业基地加速器是坪山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核心项目,可以提供单体5000平方米的厂房供企业使用,还将建设10万平方米的GMP厂房帮助有需要的企业发展壮大,建设21层、高96米的研发办公中心大楼,将成为整个坪山生物产业基地的地标。

另一个利好是,深圳市发改委也明确批复,深圳市医疗器械检测中心在将坪山生物医药企业加速器内落户,计划在2015年底前投入使用。

截至目前,日本郡是、深圳华因康、深圳天明医药等多家优秀企业已经捷足先登,入驻了坪山生物医药加速器,加速器内的小分子新药GMP中试平台已成为深圳市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和核心支撑平台之一。

企业感言:坪山就是下一个南山按照规划,深圳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定位为深圳生物产业核心增长极、全国领先的生物产业示范区、产城融合的现代生物科技新城。

而它的目标是:以生物医疗设备为突出特色、世界重要的生物医疗产业集聚区;世界领先的基因治疗药物研发与产业化基地;亚洲最大的疫苗生产中心;中国领先的创新药物研发与产业化基地和药品制剂出口基地。

坪山新区目前的发展形势也非常好,已引进24家生物企业,主要分布在生物制药、医疗器械、中医药、医药物流等领域,包括1家世界500强企业(赛诺菲-巴斯德)、多家上市公司,总投资约100亿元,预计在未来2-3年相继投产,总产出将超过200亿元。

坪山新区投资环境好不好,入驻的企业最有发言权,在4月19日第69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春季)博览会上,2011年入驻坪山新区的深圳市理邦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祖幼冬深有感触,他说,当时公司有搬迁想法时,受到了深圳各区及内地多省市的盛情邀请,但是,理邦公司最终还是选择在坪山新区落地生根。

第7篇

一、中国成为创投的焦点

2006年已成为中国创投历史上投资金额最高的年度,根据清科研究中心最新公布的《清科――2006年中国创业投资市场年度研究报告》,截至2006年12月31日的投资金额高达17.78亿美元,比上年高出52.1%。这个数字使中国可望成为仅次于美国,获得创投投资总额第二的国家。(图1)

从图1可以清晰地看出,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风险投资机构热门的焦点,自2001年以来保持平稳的增长,这与中国近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在未来的发展中同样会受到风险投资机构的青睐,投资金额将再创新高。

二、创投下一座油田

先前在投资金额中占到大半边天的广义IT行业已经成下降趋势。虽然2006年中国创投市场总金额高达17.78亿美元,比上年高出52.1%。但是其中存在一个突出表现是,IT行业所占比重明显下降,自2005年以来的投资多元化格局进一步深化。与2005年相比,2006年IT行业获得创业投资的数量比重从66.2%下降到了59.6%。具体来看,下降的趋势2006年下半年更为明显,IT行业在下半年两个季度中的获投案例数量比例均低于60.0%。(图2、图3)

以上分析说明,从某种程度而言,中国的IT投资环境已进入近似饱和状态,并正在恶化,成下降趋势。因此,目前有必要开采下一座油田――医疗健康行业。

据美国IrvingLevin公司的一份研究表明,2005年国际资本向医药和生物技术领域的风险投资呈上升趋势,风险投资达到73亿美元,较2004年增长5%。分析师认为,生物制药和医疗器械领域将持续风险投资的热点。

目前市场空白意味着巨大商机。尽管IT行业所占投资金额超过50%,但广大的风险投资机构显然对这轮大潮已有些丧失兴趣。面对这样的形势,许多风险投资机构对下一座油田的方向仍然迷惑。但目前一则新闻让VC再次兴奋起来。

2006年10月25日市场盛传已久的“拜耳收购东盛盖天力”一事,终于水落石出。拜耳医药保健以总交易金额12.64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东盛盖天力旗下的“白加黑”等3个西药OTC品种,这起交易被称为迄今为止跨国巨头与国内药企之间最大的一笔并购案。在谈及东盛出售OTC业务原因时,东盛集团董事长郭家学表示,中国的医药企业在西药尤其是在OTC的研发方面,不能够满足市场发展需求,没有后续资金开发新品种,东盛如果只靠现有资金发展肯定会影响企业以后的发展。事实上,这不仅仅是东盛一家的问题,包括制药、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医疗服务等在内的中国医疗健康产业也一直面临着行业快速发展和资金相对掣肘的困扰。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中国的医疗健康支出已成为继食品、教育之后的第三大消费支出,但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总体规模还仅占到国内生产总值不到2%的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着很大的差距。中国医疗建康产业也因之成为中国最有投资价值的产业之一。

三、我国生物医药现状

优势:我国人口众多,可谓潜在需求非常之大,并且政府支持医药技术发展,我国已经在众多高校中开设了医疗器械与工程专业,为培养专业人才做出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我国同时也拥有这方面的专业人员,并且这个群体将不断壮大。2006年上半年,我国医药工业实现总产值1134亿元,同比增长20.7%;医药工业完成出货值138亿元,同比增长29.5%。目前,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年销售总额以每年9%左右的速度增长,而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的增幅在6.5%左右。我国医疗设备市场的总价值约为15亿美元,2006年底增加至22亿美元,未来5~7年内,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医疗设备市场。

以上说明了中国消费市场的庞大,并且生物医药、医疗保健行业得到了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现正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努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随着我国医疗服务的开放,越来越多的外资将投入这一新兴领域,将带来这一领域的飞速发展。

劣势:虽然我国已经努力在技术上赶超美国等拥有高技术的国家,但是由于我国起步过慢,在技术上不能位于世界前列;由于位于起步阶段,技术不够先进、熟练,虽然有廉价的劳动力,但是生产成本仍旧较高,并且没能形成规模性,因此售价较高。另一方面,我国公民的消费水平较低,不能够完全接受高价位的医药和营养保健品,致使生物医药行业发展速度较慢。

如今中国的医疗保健行业正处于增长阶段,因此有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随着大量的外资涌进这一领域,我国应健全法律法规来进一步规范这一领域。虽然这一行业具有较好的上升势头,但是由于技术的缺乏,并且处于发展阶段,因此投资的风险较大。技术方面尚不能在世界领先,因此国外有可能造成技术垄断,从而将冲击我国这一尚不成熟的行业。由于我国消费水平较低,因此应当合理定价,限制进口,防止扰乱国内市场。

四、风险投资如何进入生物医药领域

(一)切入点――研发费用高。创新和规模运营是中外医药企业进行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随着中国加入WTO,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已成为生存与发展的需求。在中国,医药研发是由各科研院所完成,由于其资金短缺,因此要引进外资来完成研制。而对于生物医药领域,其收益巨大,因此得到风险投资商的青睐。风险资本可以通过研发部门缺少资金而进入生物医药领域。

(二)介入条件――技术的先进性、成熟性、市场性。评价一项技术的价值不仅要有技术的先进性,还要有技术的成熟性和市场的经济性。产业化的价值体现在形成产业的先导性、长期成长性和规模性上。而高新技术产业的经济性原则,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有这个产业具有经济前景,VC才会介入其中取得高回报。所以,作为风险投资技术评估的标准,理性的考察其技术先进性、成熟性和市场经济性,规避由于高技术产业发展关联经济带来的系统风险,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第8篇

此次老博会,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以实际举措加快推进老龄产业的社会化、市场化进程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加剧,养老产业的发展愈加赢得市场的青睐。根据国家发改委预测,我国老龄产业到2020年和2030年的市场规模将分别是8万亿元和22万亿元,对GDP的拉动作用分别是6个百分点和8个百分点,产业前景非常可观。然而,近年来,养老产业内部出现了较大的分化。作为该产业中最大的两个板块,医疗保健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而养老地产则尚处于市场环境的形成过程之中。

养老医疗:概念持续走强

近期,政府在医疗政策方面的扶持动作频繁,涉及医疗器械国产化、分级诊断治疗、健康与养老服务工程建设。10月9日卫计委提出,我国将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

目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潜力巨大。资料显示,从投资案例数量上看,2014年该行业的交易数量是2011年的2.58倍,占全部医疗健康产业交易金额的比例从2011年的2.46%上升到17.51%。从市场结构来看,基础医疗器械占整体市场的75%,为国内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企业在中低端市场已具备了明显的竞争优势。而随着老龄化加速,未来医疗器械行业平均增速将高于药品行业。

养老地产:尚处于观望阶段

养老产业中,养老地产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然而,有业内人士指出,国内养老地产市场尚未成型,诸多企业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由于其发展模式的不明确、收益率的不确定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缺失,都将给养老地产的发展前景带来诸多变数。

该业内人士同时表示,目前,国内养老地产的模式主要包括以保险资金为开发主体推出的养老机构,如养老院;开发商推出的养老地产项目,如北京的万科幸福汇;慈善机构与企业合作,将公益性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如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与哈工大集团在深圳合推的曜阳老年公寓项目。然而,无论哪种模式,养老地产目前尚未形成可复制的成熟模式。

在此背景下,我国养老地产的成功案例寥寥无几。有房地产专业人士告诉记者,在计划开发养老地产的上百家企业中,真正能做好的不到10%,另外有60%的企业根本没有想好自己要做什么。“我们没有专业的养老地产设计机构,没有专门的为养老地产提供养老服务的机构,还是照传统的房地产模式来运营,这怎么可能成功呢?”

同时,记者通过相关渠道了解到,近年来,贴着“养老”标签的骗局已是屡见不鲜,部分不法地产商打着“养老”的金字招牌来圈地甚至集资,成为其赚钱的工具。

本次老博会上,保利地产(600048)董事长宋广菊表示,未来保利地产将在全国每个省会城市落地国际化的养老机构,带动保利地产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三位一体”中国式养老发展。此外,对于养老产业的盈利模式,已经初步建立模型,争取用3-5年的时间提高服务水平实现盈利。作为地产龙头企业,保利的本次表态无疑是为养老地产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上市公司积极布局养老产业链

第9篇

一、健康产业的概念内涵

健康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关于健康产业的概念内涵,国内外迄今没有做出权威性的界定。如果立足大健康理念,从广义上理解,健康产业应“是全社会为维护健康和促进健康而从事产品生产经营、服务提供和信息传播等活动的经济领域”,“是一个与健康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 其主要包括:“以预防疾病、维持健康为目标的保健品、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健康食品、安全饮用水、生态环境保护等行业;以治疗疾病、恢复健康为目标的医疗服务业和药品药械行业;以实现更高层次的健康促进为目标的体育健身、养生、美容业等;以促进健康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为目标的健康保险业;以促进健康产业发展为目标的健康信息业、健康文化业、健康理财业等主要内容。

虽然,健康产业不是一个狭义的产业,凡是围绕和服务于人的生理与心理健康的服务管理或生产经营活动均可纳入广义的健康产业的范畴,但如果立足产业发展视角,从狭义上界定健康产业,可以认为,健康产业是以生命技术和生物技术为先导,以健康至上理念为指导,以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发展为目标,涵盖医疗卫生服务、医药器械制造、社会医疗保险、营养保健产品以及健康服务管理等诸多领域的产业集合。其中,以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服务产业,以药品生产、医疗器械制造以及其他医疗耗材产销为主体的生物制药产业与医疗器械产业,直接为人的健康提品和服务;而间接提供健康产品和服务的,则是医疗保险业、保健品业和健康管理业。上述六大健康产业行业中,以医药产业的发展贡献最为直接和显著;而在健康市场需求、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的推动下,产业发展空间巨大与前景看好的,则是以保健食品、保健用品产销为主的保健品产业,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保障促进等为主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

二、发展辽宁省健康产业的战略意义

(一)发展健康产业,对于实现辽宁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的能动因素,而健康作为人类发展的基础,既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目标,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投资于健康,不仅仅是一种改善生命质量和生活品质的消费性投入,更是一种保护和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的战略性投资。可以说,健康也是一种有价值的生产要素,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同样是不可低估的。

当今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将健康产业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战略重点,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由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的战略性转移,以及日益增长的健康消费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对于辽宁经济的稳定快速增长与可持续发展,其战略意义将愈发凸显。

从目前辽宁在全国的经济地位来看,改革开放30多年来,辽宁省的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但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水平与国内其他省份相比,却存在一定的差距。2012年,虽然“辽宁以2.48万亿元的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七位”,但从GDP含金量上看,却在全国处于第21位。GDP含金量是衡量民生改善、民生幸福增长以及经济发展质量的新指标,它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民众分享GDP蛋糕的大与小,政府‘还富于民’力度的强与弱”。如果辽宁经济的快速增长,不能有效地转化为民众的经济收入与社会福利,那么则很难保证经济的长期高增长与发展的可持续。尤其在当前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国民经济发展方式发生战略性转移的情况下,政府更应该通过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健康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其所带来的不仅是发展理念的改变,而且对辽宁的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战略性转变,也会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发展健康产业,对于实现辽宁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健康产业是高成长性产业,应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健康产业符合产业结构升级规律和社会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按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达到培训。目前我省已经有7期280多人参加培训,有176人通过考试拿到了职业资格证,他们是辽宁第一批健康管理师。另外,从养老护理服务需求看,以沈阳市为例,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简称失能老人)超过10万人,而目前沈阳市养老护理人员却远远不足,目前需求比只能达到5∶1,甚至更少。这说明,辽宁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有着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对辽宁就业市场的拉动作用也会显而易见。

就业虽为民生之本,但发展健康产业,尤其是加强药品药械的研发应用,对于降低医药费用、减轻百姓就医负担,将会起到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作用。近年来,辽宁省药品市场受到进口产品的严重冲击,不仅药品市场大量被进口药和合资外资药占领,而且其价格还远高于国药产品,辽宁生物医药市场一度逐渐萎缩。医疗设备方面,高端医疗器械80%以上被外方企业垄断,像用于早期癌症、心血管疾病检查的PET机,全球只有美国GE、飞利浦的三家企业可以生产,处于绝对垄断地位,在定价上具有绝对的控制权,造成价格昂贵,在我国市场价格高达3500万元一台。在整个沈阳只有2台,每做一次扫描就1万元。发达国家医药企业对我国医药及医疗器械市场的垄断以及由此产生的垄断高价,是造成群众沉重医疗经济负担的重要原因。因此,大力发展辽宁自主医药产业,发展自主创新的专利药,最大限度地提高国产药品器械的市场占有率和临床应用的比重,以质优价廉的国内产品满足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必将大幅度减轻群众医药负担,对于保障群众生活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发展健康产业不仅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也是拉动消费、促进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大力发展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医疗保险、药品供应、健康管理、保健品、安全饮用水等各项民生事业,逐步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食品药品安全等一系列与群众切身利益高度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既能保障群众健康权益和改善国民健康素质,又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辽宁省健康产业发展的战略举措

(一)制定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完善产业发展配套政策

规划在健康产业总体发展规划上,辽宁政府相关部门应统一认识,把健康投资作为辽宁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性投资,把健康产业建设成辽宁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与保增长、惠民生、保稳定以及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结合起来。加大财政与政策支持力度,并及时推出一系列符合产业发展战略需要和辽宁经济社会长远发展需要的产业发展政策。

(二)继续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积极发展医疗服务产业

通过推行惠民政策,减轻群众就医负担,释放群众合理健康需求和其他消费需求。发展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公立医院绩效管理办法,完善多元办医体制,改革卫生人才培养和使用制度,打通医疗卫生人才供需通道。

(三)以仿制药和中成药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生物制药产业

依凭辽宁生物制药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结合国家重大医药科技专项的实施,进而形成创新驱动下的品牌效应,通过打造辽药品牌,进一步拉动辽宁医药产销市场。

(四)以东软医疗为龙头,加快数字化医疗器械产业集群的形成

在医疗器械产业发展上,以东软医疗为龙头,带动辽宁数字化医疗器械的产业发展,进而形成产业集群的发展优势。继续加大医疗器械领域的科技创新投入,积极建设辽宁省医疗器械创新研发平台,提高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改变辽宁医疗器械“高进低出”的进出口结构。

(五)提倡政府购买医疗保障服务,大力发展补充医疗保险

提倡政府以购买医疗保障服务的方式,鼓励国内资质和信誉优良的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参与发展补充医疗保险;重点针对基本医疗保险补偿后群众负担依然较重的医疗费用,开发多类型的,短期和中长期相结合的健康保险产品。

(六)积极应对人口高度老龄化,创新发展健康管理服务产业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