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0 15:58:0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发热病人护理诊断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结果:患者经过心理干预后均能消除恐惧、紧张、焦虑心理并积极配合治疗,无1例并发症,康复出院。
结论:疫情出现时,发热患者存在严重的焦虑、恐惧心理。进行心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268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164-01
近几年,随着“非典”、甲型流感、禽流感等传染病相继发生,人们逐渐了解了这些传染病的发病症状、预防和愈后等知识。但是当有病例出现时,大部分发热病人就易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心理,影响到疾病的康复。作为医院发热门诊的护理人员必须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帮助他们减轻紧张情绪,使他们安心接受治疗,早日康复。
1 常见的心理问题
1.1 恐惧、紧张心理。非典疫情结束后,发热病人必须进入发热门诊就诊。由于被隔离留观,社会角色发生转变,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秩序被打乱。尤其在有疫情出现时,对去医院看病产生恐惧心理,埋怨自己怎么不小心就发烧了,同时又担心万一不是传染病,去发热门诊就医是否会被传染上。常常表现出坐立不安,不知所措,迫切希望得到医生帮助,及早给予准确的诊断。
1.2 焦虑、怀疑心理。发热常使患者感到极度不适。被置于发热门诊,没有亲人在身边照顾,表现出焦虑情绪。加之,发热门诊医护人员的防护措施,加重了患者的心理压力。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患上了传染病,害怕传染给家人、朋友;害怕治疗时间长,是否会有并发症等问题。一般他们听不进去别人的安慰,情绪非常敌视,总是怀疑被误诊、用错药,担心药物的不良反应,总以为意外可能会发生在他们的身上 [1]。
1.3 躲避、侥幸心理。有的发热患者干脆就不去医院就诊,自己在家吃退烧药,不管对症不对症,想着只要体温降至正常就没事了。在家盲目消毒,怀着侥幸心理拒绝留观。
1.4 着急求好心理。多数患者缺乏疾病转归知识和相关医学知识,希望用上药就能药到病除,缩短治疗时间,收到良好的疗效。若病情有反复、疗效不明显时就表现出不能理解,甚至会出现抵触情绪。
2 心理干预措施
2.1 尽早准确做出诊断。患者越早知道自己的病情诊断,就会越早减轻心理压力,有利于身体各方面免疫系统的提高。确切地知道自己的病情,并且治疗后出现疗效,患者心情就会更加轻松,积极配合,安心接受治疗。
2.2 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患者来到一个陌生环境,加之对病情的不了解,易产生孤独不安全感。护理人员首先要主动热情地接待患者,以温和愉快的语言、真诚亲切的问候及高度负责的态度关怀患者,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发热门诊严肃紧张的环境。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用亲切温柔的语言安慰患者,与他们共同分析现状,鼓励患者把内心深处的心理问题讲出来。
2.3 提高心理护理技巧。护理人员不仅要有精湛的护理技术,更应具有丰富的心理知识。细心地观察患者需求,依据不同的心理需求尽量满足患者的需要。患者看不到护士的表情,只能通过声音感觉护士的态度,护士要用亲切、委婉的礼貌用语,主动、热情、细致地做好各项解释和护理工作。告诉他们有相当一部分疾病的发病进展、治疗、预后、转归都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2]。鼓励他们积极面对现实,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4 加强健康教育。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护士应针对不同时期,不同的心理需求进行健康教育。如介绍入院须知,责任医生和责任护士,让病人了解病区环境、病房设施及功能。了解各种检查治疗、理解消毒和谢绝探视的重要性。讲解发热病人在发热门诊就诊的必要性,坦诚告诉患者确诊为传染病的可能及治疗措施,以取得患者理解支持和积极配合。告知使用药物的注意事项,出现不适要及时告诉医生或护士。通过宣教使他们明白传染病并不可怕,采取科学的方法是可防可控的。发热症状出现时要争取及早到发热门诊进行治疗,做到早隔离、早治疗、早治愈。
1 怎样算发热?
人体在健康条件下,产生热和发散热保持动态平衡,一旦有病,增加产热,而散热不随之增加,或相对减弱,于是体温上升,出现发热。人们常认为,体温超过表37℃就算发热。其实人体正常体温并不是指某一具体温度,而是指一个温度的范围。目前一般认为,口腔温度在37.6℃以下均属正常范围,腋下正常体温则较口温低0.3~0.5℃,正常温度较口温高0.3~0.5℃。在口腔温度达到37.8℃~38℃时称为低热;38℃~39℃称中度热;39℃以上称高热。
另外,在量体温时还要注意到,人的正常体温于各种情况下可有变动。例如:(1)一天24小时内的差异:凌晨0~4时人的体温最低,早、午饭后一小时左右较高,最高是下午5~8时,此时体温比最低时通常相差1℃以内。(2)性别差异:女性比同龄男性可高0.3℃;而且女性月经前体温较高,月经期下降0.2~0.3℃,到达排卵期则更低。(3)新生儿正常体温一般稍高于成人,老人体温一般偏低,故老年人有低热应该引起注意。(4)炎热阳光曝晒下,正常体温可升高1℃左右,剧烈运动后甚至可增高1.5℃。此外,在大量饮酒、热饮、进食、服物以后,体温也有差异,不宜在此时测量体温。
2 哪些疾病可引起发热?
发热性疾病大体可分为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两大类,而以感染性疾病为多见,如病毒、细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螺旋体、原虫和寄生虫所引起的各种急性感染,都可引起发热。非感染性疾病如结缔组织疾病(或称胶原性疾病)、血液病、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等)、内分泌疾病(甲亢、嗜咯细胞瘤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蛛网膜下腔出血、中风等)、中暑等引起的发热以及外科手术后的吸收热、药物引起的过敏性发热等。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亦可遇到一些功能性发热,以青年女性为多见。主要为长期低热,可伴有乏力、头晕,失眠、心悸、食欲不振等多系统症状,但经长期观察和检查,不能发现有器质性损害,一般体温在37.5~38℃间,可持续数年,而且多在夏季较高,冬季略低,清晨或卧床休息时无发热感,每当活动或情绪紧张后可立即出现低热。此种情况,首先考虑为神经官能症引起的功能性发热,无需特殊治疗。
3 有了发热病人怎么办?
首先要明确,发热对人体的影响有两重性。一定限度以内的发热是人体抵抗痰病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反应。此时血中白细胞增多,抗体生成活跃,肝脏解毒功能加强,代谢速度加快,可使病人的抵抗力有所提高。但如相反,如急性感染后的超高热(肛襄41℃以上)或体温不升,则提示病情危重和预后不良,应引起注意。
由于这种情况,同时鉴于发热病因很多,故家庭有了发热病人,不要首先急于退热,无论急性高热还是长期发热,都应请医生全面检查,在明确诊断后进行合理治疗。同时,注意做好下述护理工作;
(1)最好每隔2~4小时观察体温波动情况一次并详细记录。
(2)注意饮食。因为发热病人的消亿功能多有削弱,胃口不好,宜吃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可给予米汤、稀饭、豆浆、牛奶,烂面条等有营养又易消化的食物,少吃多餐。
(3)及时供水。由于发热病人代谢率高,消耗大,退热时出汗多,因此务必注意给予足够水分,如开水或淡茶。成人每天至少保持尿量1000~1500毫升,以防脱水,并有利从尿中排泄毒素。
(4)物理降温。对于急性高热病人,可以用冷毛巾或冰袋放置头部降温。为促使体温发散,还可用温水或50%酒精摩擦四肢。
(5)退热药的使用:对于长期发热病人,不能随便应用退热药,以免掩盖病因。如果确诊为伤风、感冒,发热较高且头痛剧烈者,可适当选用一些退热药,且最好与抗组织胺药物如朴尔敏或异丙嗪同时服用,可增加疗效并减少副作用。对老年或体弱患者,尽可能不用发汗退热药,以防引起虚脱而发生意外。
(6)休息。
【关键词】 非典
【摘要】 目的 调查非典低发区不同医务人员的心理状况。方法 采用无记名自填封闭式问卷调查,调查14个有关行为问题和评定不同情况下的心理状况。结果 普通医院、疾控中心和传染病院的医务人员在非典认识与行为表现不同,不同情况下的心理状态也存在差异。结论 应根据不同的医务人员个体和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保健服务。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情况 根据《广西重点人员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监测工作方案》和《广西发热病人门诊工作监测规程(试行)》等规定,南宁市制定了相应的非典病人发现、排查、诊断和治疗,县级以上普通医院开设发热门诊,接诊发热病人,普通医院不能排除疑似非典病人,报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疾控中心),疾控中心派出流调人员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仍不能排除的,送定点传染病医院(简称传染病院)进一步诊治,期间共检出发热病人59621例,诊断非典病例3例。
1.2 调查方法 选择接诊发热病人的某普通医院发热门诊医护人员、对不能排除疑似非典病人进行流调的疾控中心流调人员和传染病院非典诊治病区的医护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组各50、50、46例,各组年龄、性别和学历无差异。
采用无记名自填封闭式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学历以及14个问题,每个问题按5个等级评分:(1)很不符合;(2)不符合;(3)不确定;(4)符合;(5)非常符合。并根据心理应急量表设计3个问题,分别为问题1“当知道广东、北京开始出现非典型肺炎病例时,我感觉”,问题2“当知道我所在的城市开始出现非典型肺炎病例时,我感觉”,问题3“如果(或者设想)我所在的单位/社区开始出现非典型肺炎病例时,我感觉”,同样按上述5个等级评定其心理状况。
1.3 统计学方法 建立数据库,录入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用秩和检验对频数表法进行检验。
2 结果
发放问卷150份,收回146份,有效问卷100%。
2.1 医务人员非典期间态度和行为的调查 见表1。在14个问题中,有6个问题存在统计学差异(P
2.2 医务人员非典期间心理状况分析 见表2。当知道广东、北京开始非典病例时,疾控中心和普通医务人员表现得更兴奋(P
表1 不同医务人员非典期间态度和行为的调查(略)
注:第二组与第一组比较, P
表2 不同医务人员非典期间心理状况分析(略)
注:第二组与第一组比较, P
转贴于 3 讨论
非典是由SARS冠状病毒(SARS,CoV)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传染性,可累及多个脏器系统的特殊肺炎,非典是人类一种全新的传染病,目前对其传染源、发病机制、早期诊断、针对性药物及预防还远未阐明 [1] ,在非典防治过程中,医务人员会出现一系列的行为改变和心理反应 [2] 。
从医务人员对非典的认识和态度来看,疾控中心人员认为非典更具有传染性但对治愈效果乐观,与其从事的工作性质有关,具有流行病学和疾病预防知识,而对非典的具体诊断和治疗知识知之甚少,同时,普通医院和疾控中心医务人员较之传染病院病区出行自由,社交方便,较关心非典信息的公布,而传染病的医务人员由于直接与非典(疑似)病人的治疗和护理,更易感受到危险的存在,自觉加强了自身的保护。疾控中心对非典疫区一线医护人员进行初步心理状况调查显示,在感染率较高医院,人们心态逐渐恶化,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在北京一家即将上一线的医护人员的调查发现,有20%显现焦虑情绪,主要表现为经常感到紧张害怕、心烦意乱等症状和躯体症状。同样,非典低发区的医务人员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反应。非典是一种新的传染病,对于疾控中心和传染病院的医务人员来说,意味着一项全新的预防和治疗工作的到来,即是锻炼又是挑战,表现出兴奋是正常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差异就不明显了。由于疾控中心工作与普通医院、传染病院诊治和性质不同,表现得相对平静,而传染病院的医护人员处于非典诊治病区,对本单位/社区出现非典病例反而不那么紧张和恐惧了。普通医院是诊断发现非典病人的第一道关口,非典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一些重症患者愈后差,医护人员要近距离护理、检查治疗患者,而防护的安全效果尚未得到肯定,同时,可能普通医院有关非典防治知识相对缺乏,因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恐惧和不安逸。
现在非典疫情已经完全得到控制,但防治任务仍然很艰巨,在不断完善各项防护措施中,做好医务人员的心理工作,调节好他们的心理状态也是必不可少的,是战胜非典的 重要组成因素 [3] 。由专业人员对参加非典一线医务人员进行培训,用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工作,派出心理医生根据不同的医务人员个体和群体提供有针对性心理保健服务,同时,医务人员在工作中采取调节心理的措施,相互交流和鼓励,注意自我调节,兼顾对离开非典防治一线医务人员进行群体或个体心理干预和定期评估,注意适时的放松和休息。总之,保障非典防治一线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十分重要,非典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医院、疾控中心和传染病院医务人员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医务人员保持稳定、良好的心理状态,能更有效地提高他们的战斗力,更好地完成非典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 诊疗方案编写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诊疗方案.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731-1752.
2 张淑英,杨洁,王阳.SARS一线工作人员心理状态调节的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11):1064-1065.
一般资料:我院自2001年一月至三月共收治肾移植术后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0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3例,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45岁。入院时平均体温39.5℃----42℃。X线胸片检查均出现双下肺斑片状模糊阴影,肺纹理增粗;10例患者均行血尿常规、痰涂片查霉菌或痰细菌培养及药敏协助诊断。高效、广谱抗生素平均应用5---7天,辅以喘定雾化吸入及严格系统化整体护理。10例病人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日为7天。
护理措施:1、物理降温:对于体温持续在39℃以上的患者,用温开水持续在大血管处擦浴,或用30%酒精擦浴,使患者体温控制在38℃--38.5℃之间。另外,考虑发热病人代谢较快,消耗大,我们常规给予吸氧3升/分,以增加机体之氧供量。同时密切观察患者体温(每四小时一次)、血压、脉搏、呼吸之变化,做好纪录并作对比,发现异常及时向值班医生报告,以尽快取得相应治疗。2、饮食护理:给与清淡、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优质蛋白、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并嘱患者少量多餐,鼓励多饮水,保证日尿量在2500----3000ml,通过液体排出带出体内过多热量,达到降低患者体温之目的。3、口腔、皮肤护理:高热病人体液丧失过多,影响唾液腺分泌,病人口腔粘膜常常干燥,抵抗力往往下降,极易引起口腔炎或粘膜溃疡。为此,我们采取相应措施,如协助患者每日刷牙四次,并用1%呋喃西林含漱液漱口,尽可能减少口腔致病菌。口腔溃疡患者,根据其致病菌,做对应口腔护理,使其尽快痊愈,防止其成为感染源。高热患者体温下降时出汗较多,皮肤往往干燥,容易汗腺途径诱发皮肤或其他部位感染,护士则协助患者每日用温水擦澡一次,并嘱其勤换内衣,同时保证患者病床整齐、清洁、柔软。尽可能减少皮肤感染。4、心理护理: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向生物----社会----心理的转变,我院护理小组也做出相应的举措,实施了系统化整体护理,这一措施使我院医、护、患关系较前有明显改观,良好的医、护、患关系已经在我院形成。对于肾移植术后并发上呼道感染病人,尤其应注重心理护理,因为他们由于社会、经济、家庭等方面的原因,往往心理问题较普通病人多得多。我们常常站在病人的立场上,来对自身医疗行为进行评价,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努力洞察病人之内心世界,用巧妙的办法与病人进行沟通,建立良好的相互信任关系,使患者了解自身病情,并使其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5、房间管理:对高热患者与高热患者及其他病种进行隔离,限制探视人数及次数,防止交叉感染及其他病人感染上类似疾病,并且24小时紫外线消毒机循环消毒,尽可能使病人远离致病菌。
体会:肾移植患者由于术后长期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机体免疫力极其低下,患者容易发生上呼吸道等其他部位感染,尤其在季节更替之时,要告诉患者做好自我保健,注意保暖,避免到公共场所或与有感染的病人接触;另外,患者一旦出现咳嗽、咳痰、发热,应及时就诊,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由此导致移植肾功能减退,引起极大的社会经济损失。住院病人一定做好严格的系统化护理,使感染病人在物理降温、营养支持、口腔及皮肤卫生、心理、房间管理等方面得到较好的护理,尽快使患者痊愈,减少由上呼道感染带来的一系列社会、医学问题。
关键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护理
治疗要点
1.普通型感冒的治疗原则
(1)对症治疗 目前对普通感冒症状轻者主张非药物治疗,一般需指导病人多饮水、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如症状较重有发热、头痛、全身酸痛等症状者,尤其是老年人或体质虚弱者可酌情给予解热镇痛药物治疗。有咳嗽症状者应口服化痰药,一般不主张镇咳治疗,如因咳嗽而影响休息时,可适当应用。有咽痛者,可应用雾化吸入或口含润喉类含片。
(2)对因治疗 可针对病毒感染应用抗病毒类药物治疗,如利巴韦林、吗啉胍等。一般如无合并细菌感染可不用抗生素。某些中成药对抗病毒感染也有一定的作用,如板蓝根冲剂、清热感冒冲剂等。
2.流行性感冒治疗原则 流行性感冒应采取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的基本原则,以限制感染扩散。具体措施有三个方面:一是及早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即应在起病的1~2天内使用抗流感病毒的药物,如金刚烷胺及其衍生物金刚乙胺和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的药物;二是加强支持治疗和预防并发症,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应特别注意,密切观察并发症,并注意休息、营养支持等;三是合理应用对症治疗药物,如退热、止咳、化痰、缓慢鼻黏膜充血等药物治疗,但儿童和青少年应忌用阿司匹林等其他水杨酸类药物,以防止不良反应出现。
护理
1.护理评估
(1)病因评估 主要评估病人健康史和发病史,是否有受凉感冒史。对流行性感冒者,应详细询问病人及家属的流行病史,以有效控制疾病进展。
(2)病情评估 主要评估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并密切注意进展程度。如是否有咽部不适感、发热、咳嗽、咳痰、疼痛、水电解质失衡等。尤其注意对发热病人的体温、持续时间、伴随症状以及用药情况需进行详细评估。
(3)健康行为与心理状态评估 重点了解病人对流行性感冒预防知识与健康行为掌握的程度,以及患病后病人的主要心理问题,如焦虑、紧张等。
2.护理诊断
根据病人问题可提出如下护理诊断。
①舒适状态改变:与咽痛、发热有关;②清理呼吸道低效:与老年体弱或痰量增多且黏稠有关;③焦虑:与影响正常生活质量有关;④有水电解质平衡障碍的危险:与病人发热或失汗过多有关。
3.护理目标
(1)保持呼吸道通畅。
(2)保持舒适状态。
(3)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4)解除焦虑。
4.护理措施
(1)注意呼吸道隔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时开窗通风,每天3次,尽量减少外出。
(2)做好对症护理,督促病人多饮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注意保暖,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咽痛、声音嘶哑、痰多黏稠时给予雾化吸入,有痰及时咳出,防止痰液淤积。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各期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7(c)-140-02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和母婴传播,鼠为主要的传染源,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休克、充血和急性肾衰竭为主,并伴有全身多器官损害,病死率较高,在不同的病程阶段,临床表现差异大,护士观察和护理的要点各不相同,我院2004年11月~2007年5月收治肾综合征出血热13例,经过细心观察、精心治疗和护理,除1人转上级医院治疗外,其余均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3例均符合1986年全国HFRS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28~63岁,发热期入院2例,低血压休克期入院1例,少尿期入院10例。
1.2方法
结合各期临床表现及用药治疗情况,护士通过细心的观察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
2结果
13例患者通过细心观察和精心治疗护理后,除1例坚持转院外,余均痊愈出院。
3护理
3.1高热期
患者起病急骤,畏寒、发热,体温一般在39~40℃,有的患者出现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痛)及关节肌肉酸痛,部分病人出现嗜睡、兴奋不安、谵妄、神志恍惚等神经系统症状,多数病人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有的患者出现皮肤三红(颜面、颈部、胸部潮红)和黏膜三红(眼结膜、软腭与咽部充血),多数病人内脏出血,表现为呕血、黑便和咯血等,对于肾综合征出血热高热期的病人,早期应绝对卧床休息,忌搬动病人,发热期间应给予清淡可口、高热量、高维生素、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和各种丰富的食物,少食多餐,有出血倾向的患者,膳食应无渣,以免诱发消化道出血。定时监测生命体征,注意有无意识改变、呼吸频率及节律异常,有无脉搏细速、节律不整,有无持续高热并发抽搐、惊厥,有无血压进行性下降等病情危重征象。高热病人以冰敷降温为主,也可选用温水擦浴,但不宜用酒精擦浴,以免加重对毛细血管的损伤,需用药物降温时,忌用大剂量退热药,以防大量出汗诱发低血压休克,大量出汗时应及时补充营养和水分,输液速度稍快,并协助患者换干净衣裤、被褥。高热伴中毒症状患者,可遵医嘱用地塞米松,热退即停。对高热期病人,我们做好心理疏导,设法稳定病人及其家属情绪,使之积极配合治疗。
3.2低血压休克期
多在发热末期或退热同时出现或热退后发生,常发生于病程4~6 d,一般持续1~3 d,轻者一过性低血压,重者可有顽固性休克。处于低血压休克期的病人,要绝对卧床休息,平卧位。30 min测血压一次,认真观察意识变化、出血情况、液体出入量(特别是尿量)并详细记录,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根据休克程度建立多路静脉通道或调节输液速度,力争血压在4 h内稳定回升,输液以早期、快速、适量为原则,先晶体、后胶体。按医嘱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遵医嘱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3.3少尿期
是本病具有特征性的一期,亦是本病的极期,多发生于起病的第5~8天,持续2~5 d,本病以少尿或无尿,尿毒症,水和电解压、酸碱平衡紊乱为特征,少尿期病人的心理护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病人常表现为烦躁不安、焦虑恐惧,医护人员要镇静,关心安慰患者,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述本病的知识,让他了解病情过程,解除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4输液的护理
准确记录24 h入液量,严格执行医嘱,根据病情调节输液速度,遵医嘱给予利尿剂,由于病人组织水肿,认真选择血管及合适的输液针头,由于患者有出血症状,拔针后按压时间要延长,从而减轻局部血管淤血和穿刺部位的皮肤青紫。
3.5饮食护理
此期的病人应给予高热量、多量维生素、低蛋白质、低盐饮食,以免加重氮质血症和水钠潴留,若有烦渴,可给予温开水清漱口,或用棉棒蘸水湿润口腔,不能进食者,静脉补充足够营养。
3.6生活护理
认真观察尿量颜色,有无絮状物及量的多少,并及时记录,耐心说服病人控制饮水量,呕吐后协助病人漱口,对导泻病人注意记录每天大便的次数、量及性质,及时更换衣被,保持干净整洁。
3.7多尿期
多发生于病程的第9~14天,持续7~14 d,此期要严格记录24 h出入量,此期尿量增多,可导致水和电解质平衡失调,并发贫血、低蛋白血症及多种维生素缺乏,应调节输液速度,补充水分及电解质,逐步恢复正常饮食,蛋白质逐步增加,给含钾丰富的食物,补充维生素及其他营养成分,嘱病人少食多餐,认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可适当活动。
3.8恢复期
于多尿期后,尿量减少,每日尿量在2 000ml左右,一般情况逐渐好转,本期可持续1至数月,肾功能恢复需较长时间,故病人出院时应给予出院指导,嘱病人出院后应休息1~3个月,生活要有规律,保证足够的睡眠,安排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以助恢复体力,定时服药,定期复查肾功能、血压,若有异常,应及时就诊。
4小结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情凶险,发展迅速,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通过观察各期病情变化,开展针对性的治疗护理,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东升.临床护理[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527-530.
[2]姜素椿.全国传染专题讲座[G].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学科技交流中心,1998.59-63.
[3]伍莉莉,王秀萍,王耕晨,等.护士继续教育手册[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6.
[4]沙介荣.传染病及流行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133-140.
[5]闫君;杨燕. 肾病综合征出血热低血压期及少尿期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7):66.
关键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病毒感染 护理
1 护理评估
(1)病因评估 主要评估病人健康史和发病史,是否有受凉感冒史。对流行性感冒者,应详细询问病人及家属的流行病史,以有效控制疾病进展。
(2)病情评估 主要评估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并密切注意进展程度。如是否有咽部不适感、发热、咳嗽、咳痰、疼痛、水电解质失衡等。尤其注意对发热病人的体温、持续时间、伴随症状以及用药情况需进行详细评估。
(3)健康行为与心理状态评估 重点了解病人对流行性感冒预防知识与健康行为掌握的程度,以及患病后病人的主要心理问题,如焦虑、紧张等。
2 护理诊断
根据病人问题可提出如下护理诊断。①舒适状态改变:与咽痛、发热有关;②清理呼吸道低效:与老年体弱或痰量增多且黏稠有关;③焦虑:与影响正常生活质量有关;④有水电解质平衡障碍的危险:与病人发热或失汗过多有关。
3 护理措施
(1)注意呼吸道隔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时开窗通风,每天3次,尽量减少外出。
(2)做好对症护理,督促病人多饮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注意保暖,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咽痛、声音嘶哑、痰多黏稠时给予雾化吸入,有痰及时咳出,防止痰液淤积。
(3)防止并发症。如听力减退、外耳道流脓或头痛加重、脓涕、鼻窦有压痛等,应警惕中耳炎和鼻窦炎。发现有关症状应给予高度重视,以防延衰治疗转为慢性疾病。
(4)感冒症状消退后,进行体育功能锻炼。吸烟者应忌烟,随季节变换承时调整衣着,适时注射流感疫苗,注意营养摄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5)做好心理护理,解除焦虑情绪。症状明显时注意卧床休息。
【关键词】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发热;临床观察;护理;预后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为当前世界各地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在多数国家仍有上升的趋势。目前,在多数发达国家中,肺癌在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中占首位,女性占第3位,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在我国,肺癌占城市居民好发恶性肿瘤的首位,其发病率在40岁以后更是迅速上升,在70岁则达到高峰。肺癌的临床表现复杂,治疗与预后也有很大差别。原发肿块胸内蔓延,远处播散引起的症状和肺外表现、症状和体征与肿瘤发生的部位、大小、病理类型有无转移和有无并发症有关。我院自2004年成立肿瘤科以来,收治的肺癌患者占病人总人数的60%,约300余例。其中,中心型和周边型肺癌的首发症状和X线征不同,中心型肺癌引起的间接症状和X线征较周边型为多。常见的症状为咳嗽、咯血或痰中带血、胸痛、胸闷等症状,不典型的症状有气促、喘鸣、局限性肺炎、指尖肥大等;常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放疗、化疗或综合治疗,平均生存期约为3~5年。值得注意的是,晚期肺癌伴发热病人的临床表现及预后均比较典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1 男,52岁,主诉:半月前出现咳嗽、咯痰、痰中带血丝;CT显示:右下肺占位,并在省肿瘤医院行支气管镜检查并取组织;病理显示:右肺鳞癌,入院测T38.9℃,P88次/分,R22次/分,入院时神志清,精神不振,纳食量少,胸闷气短、咳嗽、咯血、痰中带血丝、周身乏力。查血常规示正常,立即给予退热药物,同时行全身静脉化疗。用药方案:NVB45mg,CBP0.1g,患者化疗期间仍间断发热,体温最高达38.9℃,用退热药或地塞米松后降至正常,在我院连续化疗三周期,肿瘤明显缩小,症状消失。休息期间仍持续发热,患者常因发热而返回病房,化疗三个疗程后,给予放疗,每日一次,患者在放疗第15次后出现胸闷、气喘、乏力,后出现胸痛难忍,咳嗽、咯褐色粘痰,有恶臭味,被迫停止放疗;胸部正侧位片示:右侧液气胸,并在局部麻醉后行胸腹闭式引流,引流出淡黄色脓液约700ml,持续共引流约1200ml,有恶臭味,患者烦躁,呼吸困难,胸痛难忍,最后中毒休克而死亡。
1.2 病例2 男性,57岁,主诉:咳嗽、咯痰,痰中带血,已5个月;病理显示:右肺鳞癌并纵膈淋巴结转移,初期患者未进行化疗,要求行钴60放射治疗,营养支持治疗,放疗结束后患者出现间断发热,体温持续在38.5℃,咳嗽,咯白色稀痰,周身乏力,给予抗感染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停药后仍发热,最高达38.9℃,并出现胸痛,在我院行NP方案全身静脉化疗、并给予营养支持治疗,时有咳嗽,咯褐色粘痰,并有恶臭味,右侧胸部时有疼痛,并出现胸闷气喘,给予氧气吸入,胸痛加重,先后给予曲马多-吗啡止痛治疗。 后期患者神志清,不思饮食,周身无力不能下床,胸痛难忍,定时给予吗啡止痛治疗,病人全身散发恶臭,臭味布满整个病区。患者全身脏器功能衰而死亡。
2 病情观察与护理
2.1 患者住院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体温的变化、发热持续时间,要给予自护知识指导;观察患者咳嗽、咯痰、咯血的色、质、量、有无气味,并做好记录;化疗的反应,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的过程,必要时给予药物治疗,告知患者恶心呕吐为正常反应,饮食应少量多餐,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少刺激为主,品种多样化,多食水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忌辛辣厚腻,胸痛发热痰多者,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并观察用药效果,胸闷喘息时,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
2.2 发热的护理 患者长时间发热引起全身组织代谢增加,消耗大量热量,痰液黏稠,退热期出汗丢失大量水分,护理人员应给予心理护理,安慰患者,鼓励患者多饮水,补充体内水分,稀化痰液。尤其是药物降温后出现大汗淋漓,应多食流质、半流质,保持口腔清洁,及时更换汗湿衣服和床单,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着凉。
2.3 心理护理 肿瘤患者本身担心预后,加之长时间发热,护理人员应多与病人谈心,指导患者正确面对;多介绍治愈病例,以增强其战胜病魔的意志和力量;鼓励患者亲友多探视,积极配合治疗。在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下,两例病人均积极配合治疗,情绪基本稳定。
3 讨论
本组病例年龄均在50~60岁之间,均以咳嗽、咯痰、痰中带血为主诉收治入院,住院期间均伴随发热咳嗽,病理诊断:肺鳞癌,伴纵膈淋巴结转移,经化疗放疗,对症治疗后,肿瘤一度缩小,短期内病情加重,胸痛逐渐加重,咳嗽咯痰,由白色黏痰渐转为褐色黏痰,并有腐败烂肉样恶臭,平均生存期为4.5个月,生存期短暂。
小结
本组病例与其他病例的临床表现稍有不同,持续发热伴随疾病全过程,药物不能控制,病情发展迅速,预后差,平均生存期短,持续发热为癌性发热,经化疗、放疗、综合治疗后肿瘤组织坏死、液化并形成包裹、粘连,不能及时排出,并散发出恶臭味,病情进一步恶化,坏死组织穿透胸膜,引起胸部剧痛,并出现全身中毒症状,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后迅速死亡。医护人员应重视此类疾病的表现和预后。
参考文献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9年6月—12月,我院共收治咳嗽发热病人671例,经抽样作病毒分离,其中28例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为阳性,实验室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经及时治疗,细心病情观察及护理,25例痊愈出院,3例转上级医院。
1.2 病情分类标准
1.2.1 高危病例 ①年龄<5岁的儿童;②年龄≥65岁的老年人;③妊娠妇女;④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脏及血管疾病、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19岁以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⑤集体生活于养老院或其他慢性病疗养机构的人员。
1.2.2 重症病例 ①合并肝炎和(或)低氧血症,呼吸衰竭;②合并感染中毒性休克;③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或多脏器功能衰竭;④孕产妇。
1.3 治疗原则
1.3.1 疑似病例 诊断为疑似甲型H1N1流感的患者应尽快转运到定点医院,安排单间病室隔离观察。应尽快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异性检查及奥司他韦治疗,以便及时诊断或治疗。
1.3.2 确诊病例 对确诊甲型H1N1流感患者,尽快转运到定点医院,收入甲型H1N1流感病房,可多人同室;并依照卫生部和湖北省诊疗方案所提出的治疗原则,积极进行救治。①一般护理。休息,多饮水,进食富含营养而容易消化的食物,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进行心理干预。②应及早应用抗病毒药物。③中医辨证治疗。对于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尤其是病情较重者,在积极采取西医治疗措施的同时,进行中医辨证施治。
1.3.3 重症病例 对于少数出现低氧血症或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受损或发生各种并发症的重症患者,应转入上级医院,由具有较强危重症救治能力的医护人员进行积极救治。
2 医疗应急系统的组织与实施
2.1 制定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应急方案
2.1.1 成立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及防治工作专班。
2.1.2 明确职责 ①领导小组职责:组织协调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负责疫情报告及住院情况通报工作;②专家小组职责:负责甲型H1N1流感的诊断、治疗、转诊、疫情报告及填卡工作,落实《防治指南》在我院的实施及全员培训工作;③院内感染防治组职责:负责甲型H1N1流感院内感染防治及医务人员自身防护工作;④疫情管理及报告组职责:负责甲型H1N1流感防治疫情管理及报告工作;⑤护理组职责:负责甲型H1N1流感防治护理工作;⑥保障组职责:负责甲型H1N1流感防治物质、器械、车辆、药品等保障工作,确保甲型H1N1流感病例救治需要。
2.1.3 门诊预检分诊 门诊部认真落实预检分诊制度,预检分诊标识醒目易懂,对疑似或发热病例指导到发热门诊处理,并做好疾病的诊断、化验、报告及登记工作。
2.2 合理调配,保障应急
2.2.1 院总值班室及院办公室必须重视全市各医疗单位甲型H1N1流感紧急救援情况,及时调派车辆及医务人员,特殊情况及时报告院长或值周领导处理,确保绿色通道畅通。
2.2.2 严格责任追究 对工作不力导致防治工作障碍者将从严追究负责领导和责任人的失职、渎职责任。
2.3 启动应急预案
2.3.1 门诊分诊 ①门诊导医台预检分诊。②轻症:门诊抗病毒治疗或居家观察隔离;③留观病例。留院输液治疗病例收入发热输液室,有住院指征者及时收住感染病区,给予抗病毒治疗;④确诊病例。收住感染性疾病科住院治疗,严格按照《甲型H1N1流感治疗方案》实施治疗,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⑤重症:经我院专家组会诊转诊上级医院治疗,由专人专护专车护送。
2.3.2 住院治疗 ①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③完善诊疗记录。④进行健康教育。
3 结果
25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全部治愈,3例转上级医院治疗。通过对甲型H1N1流感患者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降低了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死亡率,降低了院内感染率,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4 体会
4.1 提高防治水平要强化培训。应扎实做好《甲型H1N1流感治疗方案》等培训工作,熟悉甲型H1N1流感诊断治疗标准,落实重症及住院甲型H1N1流感抢救治疗工作。
4.2 甲型H1N1流感就诊和治疗要便捷。应开设甲型H1N1流感门诊室,住院部开通甲型H1N1流感专用通道,并隔离出甲型H1N1流感的专门病区,进行分诊分流处理,以便让患者得到及时、便捷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