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0 15:58:0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地理教学经验分享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大赛内容
1.教学论文:展示地理课程改革创新、地理教学实践探索的经验文章。
2.教案学案:呈现地理新教材剖析研讨、地理课堂设计探究的课例课案。
3.教材教辅:交流校本与乡土教材开发利用、高考与中考复习指导编撰的研发成果。
4.教研课题:汇集各类型科研课题、各层次教研成果的研究报告和学术著作。
5.学生论文:荟萃中学生、师范生、研究生学习历程、行动研究的心得体会。
二、大赛要求
1.教学成果应观点鲜明、主题明确,有启发性和代表性;表达准确、格式规范、条理清楚。请在稿件中注明详细联系电话、地址及邮箱。
2.可寄纸质稿件也可寄电子稿件。纸质稿件请寄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师范大学《地理教育》杂志社收,邮编:400030,务请在信封正面注明“探索杯教学成果大赛”字样,以区别于其它稿件。电子稿件请寄至:,并在邮件主题中注明“探索杯教学成果大赛”。
3.参评稿件每篇评审费为120.00元(中国地理学会正式会员凭会员证复印件,每篇稿件评审费100.00元)。若需刊有获奖名单的第9期杂志,请在评审费基础上加汇9元。寄出稿件时请一并从邮局汇款且在汇款单附言注明“评审费”字样。汇款人姓名、地址需与稿件作者的姓名、地址一致,以免出错。汇款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师范大学《地理教育》杂志社(400030)。
4.大赛活动时间:即日起至2014年6月30日截止(以当地邮戳为准)。
5.欢迎参赛,具体事项请与大赛办公室联系:023-65362774。
6.请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三、评奖办法
1.主办单位将邀请有关专家、教授、特级教师组成评选委员会,对稿件客观公正地评出特等奖及一、二、三等奖。
2.获奖证书将加盖中国地理学会、《地理教育》杂志社公章。
3.获奖揭晓后,拟将在本刊2014年第9期公布获奖名单。
4.欢迎对本次活动提出意见及建议。
关键词: 初中地理 高效课堂 构建策略
自教育制度改革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处于蒸蒸日上状态,初中教学科目不断增多,地理学科成为检验和衡量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是否达标的重要学科。但是由于受到多方面限制,学生在地理学科的学习时间和效率得不到保证,因此,初中地理老师要不断思考和探究,为学生营造高效的学习氛围和课堂,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地理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现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实施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与现代教学相比,传统教学存在很大弊端。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占据课堂主体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和作用被忽略,学生的个性和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和提高,导致地理课堂死板、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得不到锻炼,对地理学习的兴趣逐渐降低。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地理教学提出新要求,全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思维能力。因此,地理教师应该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从学生角度探究教学方式,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和发挥探究式教学的作用。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学生可以获取更多新知识和新能力,以更加积极向上的状态投入学习中,展示学习主体地位,这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必要条件。
我们以“世界气候类型分布”一课为例。在这节新课之前,我给学生布置了前置性作业,即完成导学案,其主要内容如下:1.勾画出教材中多种定义,并把重点定义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勾画。2.根据教材内容,结合辅导教材制作世界气候类型分布表格,分别标出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植被特点等。3.思考问题:根据自身生活经验理解不同季节,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有什么变化,以及不同气候的地区之间有什么区别;结合资料总结,气候变化和异常会产生什么影响。学生会根据导学案内容进行思考和探究,积极查阅资料并进行思考。在课堂上,学生会将自己的导学案分享和交流,彼此分享经验和心得。学生通过这种探究式教学方式,会充分感受到自身的主体地位,从而以主人翁的心态投入自主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大大提高学习兴趣,为高效地理课堂的构建奠定基础。
第二,实现地理课程的生活化教学,拉近学生和地理知识的距离。
新课程标准提出生活化地理教学,即把地理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连接,拉近二者之间的距离,实现初中地理课程生活化教学。因此,地理老师要深入挖掘地理与生活的衔接点,把日程生活中的实践引入地理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地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悟到地理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所在。通过实际生活事例拉近学生与地理学习的距离,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是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有效措施。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多变的天气”一课,在这节课的教学导入中,我是这样做的:“同学们肯定看过天气预报节目吧,对这个节目很熟悉,但是有谁注意过天气预报中涉及哪些方面呢?”紧接着利用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好奇心,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段天气预报视频,并对天气预报中的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回忆本地一周内的天气如何,有哪些变化,对天气的不同变化我们采取了什么样的应对措施。我以学生熟知的天气预报作为新课的导入内容,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了解天气变化和生活生产之间的密切联系,增强地理学科教学的亲切感,让学生更加主动和积极地投入新知识的学习中,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第三,开展地理课外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在讲台上大篇幅地讲解概念和定义,学生不断吸收知识信息并存储在大脑中,掌握大量地理知识和信息。为了构建高效地理课堂,地理教师除了要按照教学要求完成传授课本知识的任务之外,还应该为学生创造机会,开展有效的课外实践活动,给学生机会把学到的理论知识有效应用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课外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利于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创造积极的外部环境条件。
比如,在学习“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一课后,学生对我国的水资源的了解更为深入,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资源观和环境观,我给学生布置了如下课外调查任务:根据全班学生的居住地点,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对本小区和附近社区的水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看是否存在浪费水资源的情况和是否存在水资源污染的情况,造成污染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措施保护水资源,等等。学生根据调查结果制作成表格或者是小论文,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交流,这种课外实践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以后的成长奠定良好基础。学生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得到增强,同时实践能力和运用能力也得到有效提高。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教学需要不断优化,实现地理教学的生活化和有效化,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素质和地理素养,构建高效课堂,实现地理教学最佳化。
参考文献:
[1]李雪荣.强化教学设计,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3(01).
新教改 高中地理 教学模式
一、前言
新教改对高中地理教学的要求反映了中国现代地理教学鲜明的时代感和使命感,以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素养为基本教育理念,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明了高中地理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在新教改模式下,高中地理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出发点,适应新教改的高标准和新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形成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出高素质的高中人材。
二、优化高中地理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高中地理新教改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科学实践精神,在教学内容、课程目标、教学设计、评价标准等很多方面提出了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比如,新教改更加不注重死记硬背的地理知识,这也和近几年高考题的变化趋势是相吻合,起初是大部分的外国国名、矿产不需要记忆,到后来国内大部分的矿产、资源、电站等诸多数据也不需要记忆,现在连区域定位的考查也在淡化。新教改注重的是学生学习能力和必备地理知识的培养,重点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阐述事实的能力和论证问题的能力。因此,对高中地理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地要求。广大地理教师必须真正吃透新教改的思想和标准,吃透新教材蕴含的知识和理念,对地理学科不断发展的知识进行更新,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要努力搜集各种课程资源,包括地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学理论知识,了解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各种信息,进一步加以整理、归纳、吸收,逐步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更新高中地理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探索、掌握和利用各种新的教学技能,以适应新教改的高标准与新要求,培养出真正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材。
三、新教改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新模式
1.设计丰富多彩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布置作业是检验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教师教学效果反馈的方式,是巩固学生学习成果的手段。传统的作业模式形式单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学生更多的是为了完成作业而作业,缺乏学习的主动性。那么,高中地理教学的作业设计应该跟上新教改的步伐,适应现代课程改革的需要,使高中地理学习充满活力,而不抽象、乏味的获取知识。教师在设计高中地理作业时,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设计多样的作业形式,不仅仅是传统的书面作业形式,也可以是口头形式、分组讨论形式、操作演示形式,甚至可以是做游戏的形式。但不管是哪种形式,其目的都是为了让老师从作业中及时发现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缺陷,加以引导和纠正,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
2.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新地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指导下,高中地理课程应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和优势,重视培养高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变教师过分重视地理知识的传授,而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地学习,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地理”走向“主动探索实践”。地理课程的教师可以根据本阶段地理课程的目标、教学的内容和本地实际情况,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多方位的调查、观察、实践和研究活动,如周边环境状况调查、本地资源调查、家乡人口调查、建立小小气象站、举办地理板报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和参与实践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地理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交流的平台,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新教改后的课堂教学要打破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听课的模式,课堂中即要发挥教师教授的水平,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教与学完美的结合,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高中地理学科的科学性、灵活性、实用性等特点,高中地理教师应该在和谐的、轻松的课堂环境下,从新的课堂教学角度出发,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来完成课堂教学的内容。比如,与学生一起分享最新的世界地理知识、组织学生参加地理考察与探索等,都能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而不是一味的为了应付考试而去学习地理知识,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实现新教改高中地理所要求的目标。
四、结语
总之,高中地理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结合新教改提出的要求,根据实践教学经验和实际教学情况,打破传统高中地理教学模式,探索高中地理教学的新模式,让学生喜欢地理知识在先,以考试为目的的学习在后,从而提高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兴趣,轻松掌握所学知识,为培养现代地理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所谓“主导—主体—主线”三维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对新知识、授课内容、思维方式等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同时教学内容设计及授课模式都是紧紧贴合学生实际,围绕学生的自身认知水平所展开。最后在学生的自身认知水平之上,教师要合理跟随学生的思维主线,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思考空间。这种“主导—主体—主线”三维教学模式不仅充分响应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还充分给予了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
二、“主导—主体—主线”三维初中地理教学模式分析
1.体现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内容设计及考核标准一定要遵循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自身认知水平展开教学内容。将学生分为各个小组,让学生讨论、相互分享生活中能量的传递,生态链的循环,各个家庭空调装置的方向及位置等。并互相分享自我见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探究精神,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突出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给予适当引导,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体现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辅助设施,如FLASH、多媒体、影视片段等,将抽象的教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动画效果,让学生从根本上发现及认识地球面貌的形成过程。并在学生逐渐建立的认知能力上,及时提问,深化知识结构,反馈教学效果。从而逐渐优化教学模式。
3.遵循学生自身认知水平的主线地位
在习题讲解过程中,对于学生已经建立的认知水平,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他们进行自主的学习探索,并围绕他们的思维主线进行辅助指导。教师可以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之上将学生进行分组负责此题目中的某一个问题,并进行讨论解决,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空间。那么,学生在已有的认知水平之上必然会投入讨论,探索出不同的解题方法。那么教师就要遵循他们的思维主线进行辅的指导,并尊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样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
三、总结
关键词: 体验式学习 初中地理 教学应用
体验式学习模式注重的是学习者的心理感受,心理感受的来源是实践,学习者在实践中体验,通过交流、反思、反馈等一系列活动达到预期学习效果。这一模式能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地理,打造多元化的地理课堂,为学生带来全新体验,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下面,我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总结体验式学习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体验式学习模式的概念价值
随着体验式学习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人们对于这一新型学习模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一模式的价值,首先我们要对这一模式有一定了解。所谓的体验式学习其实是指学习者通过实践认识周围事物,获得丰富感情经验的一种学习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型为课堂中促使学生产生学习欲望、积极投入学习过程的“催化剂”。可以说,体验式学习能够为初中地理课堂注入新鲜活力,为教师和学生带来全新的体验,加深学习者的记忆和理解,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新型学习模式。它的应用将成为发展的趋势。在这一模式中,无论是情感态度的形成,还是知识技能的获得,都来源于体验活动,可以说,体验活动是体验式学习模式的基础。具体来说,与传统的学习模式相比,体验式学习模式主要具有四个特点,分别是:学以致用、主动学习、寓教于乐、虚实结合。这四个特点是体验式学习模式能够被广泛应用于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主要原因。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下,受各方因素的综合影响,教育重点已经从“新”转变为“学”,体验式学习模式正是基于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因此,教师应加强对此模式的研究,探寻更加高效的应用措施,强化初中地理教学的效果,通过这一模式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开发学生的个人潜能,使这一模式成为学生的学习工具和课堂的有效助力。
二、体验式学习模式的应用策略
1.加强小组合作
在初中地理课堂中,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会探索与发现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属于运用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的一种。通过加强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交流与沟通学习感受与知识,并且最大限度地利用知识资源。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感受到体验式学习带来的乐趣。小组合作是新时期下摸索出的一种新的符合教学规律的课堂学习组织方法。教师通过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比如学习《认识省级区域》时,教师便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合作与讨论中国的省份到底有多少,你又了解多少。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上台进行总结与分享。这样便能够强化体验式学习在课堂应用中的效果。体验式学习模式在课堂中应用的主要表现之一是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小组合作。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锻炼了学习能力,总结了学习方法,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这对于体验式学习模式在课堂中得到较好的应用与取得好的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注重地理实验
地理虽然属于人文性较强的学科,但是不能忽视地理实验在地理学科中的重要性。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教授和培养学生对于地理知识在生活中运用的习惯。体验式学习模式在初中地理课堂中要想得到较好的运用,注重地理实验的操作是必不可少的。地理实验是地理这一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在操作地理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地理知识具体运用和直观清晰呈现的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地理实验的操作,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将知识内化于操作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教师还要强调和培养学生注重实验过程与安全的意识。在实验中注意安全问题,还要调动感官感受与思考。
3.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创设合理的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情境。体验式学习模式在地理课堂中运用需要通过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比如在学习《居民与聚落》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展示不同风俗与民情的视频进行情境导入,并且可以适当进行小组合作与讨论,表演相关的节目,体验不同地方的民俗。教师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和感受不一样的地理课堂。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同时,提高了教学水平和执教能力与课堂组织能力。体验式学习模式的理念在创设情境中得到体现,这为其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对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深刻理解知识的内涵与应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教师要提高专业素养,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为地理课堂增添独特的光彩与魅力。
体验式学习模式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有效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教师要加强对这一新型模式的探究,通过这一模式的运用为初中地理注入新鲜活力,使初中地理课堂焕发生机。
参考文献:
[1]任春兰.体验式学习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5(24).
[2]马金林.体验式学习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6(7).
关键词: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教学方法
一、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评价与新课程改革的需求不相协调
在地理教学中,教学评价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理教学效果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新课程标准在地理教学的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式上都有了新的突破,当然在教学评价上也要随之进行改革。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积极构建教师、学生、教材协调发展的教学评价新体系,不但要重视学生结果的评价,还要关注学生过程的评价,从情感、态度、行为等方面实现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但在实际的评价过程中,有的教师只注重表面现象,流于形式,没有将评价真正落到实处,这就需要地理教师进一步的探究和思考。
(二)教师继续学习的机会相对较少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是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过程,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更需要教师在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上有所改革。这就需要广大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通过参加各种培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而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很多教师参加进修和培训的机会很少,有的教师根本就没有机会与外界接触,不了解教育教学的新动态,严重制约了地理教学的效果。
(三)地理教育改革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
要想实现地理教育教学的进步与飞跃,必须要有教育理论作指导,而当前的教学情况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缺乏应有的理论做支撑,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中,有的教师不能把握地理教学广度与深度,难以处理好教材的知识体系,造成了地理教学的盲目性,不利于地理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一)灵活处理教材,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往的地理教学,教师会把每一节课的内容灌输给学生,而且所有的学习内容都是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的,学生所接受到的知识和实践没有多大关系,使得地理知识和实践应用严重脱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要求地理学习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知识,同时发展个性。
1.重视实践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更加强调地理学科的特点,实施开放性教学模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发现当地的自然现象的变化和特点,自主写地理调查报告,同时还能让学生自主收集和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和新闻信息等,提高学生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2.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有机结合
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之际,能够让学生有更多发言的机会,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性。例如,在学习《文明旅游》这节内容的时候,由于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熟悉,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旅游经历在谈谈看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实现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的有效衔接
高中地理和初中地理内容不同,初中地理是高中地理的基础,高中地理是初中地理的深化。初中地理主要描述了地理景观,而高职地理知识更加抽象。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时候,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积极思考,掌握更多有效的地理学习方式,真正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二)转变观念、正确引导,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是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就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学习效率低下,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1.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把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去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教师采用导学案教学模式,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让学生按照学案自主预习,学生自己提出观点,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研究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引导示范的作用,以提高预习的有效性,真正体现以生为本,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加强师生互动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参与发言,围绕问题展开教学活动,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建立在学生的实际水平之上,通过学生发言引起其他学生积极思考。实践证明,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和他们学习效率的提高有直接的关系。
3.教学手段的运用要灵活多变
地理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包含了广阔的自然天地和人文景观,很多知识有着直观性和趣味性特点。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工具进行教学,其中包括挂图、多媒体设备、幻灯片等,还可以发动学生自主设计切实可行的学具,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学习保持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4.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研讨
团结就是力量,每一个地理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加强和组内其它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成长提高。另外,教研组要为教师提供交流和合作的平台,制定相关的教研制度,如集体备课和听评课制度,使每一个教师的能力都能得到不断提升。总之,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广大教师要正确而深刻地理解地理教学的特征,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提出新的教学手段,突破陈旧的思维方式,把新课程改革理念完美地渗透到实践中去,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学会求知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宣霖.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初探[J].大观周刊,2011(47).
[2]何玉红.高中地理教学导学案课堂实践初探[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1(2).
[3]陈继文.新课程下地理有效教学途径初探[J].学问:现代教学研究,2012(3).
成就学生幸福快乐的时候,也在成就自己的人生幸福快乐。
学识是专业发展的基石,人格是专业发展的灵魂。
让自己的教学成为一种生活的自然。
由于工作的关系,平时经常接触地理教师,塘沽一中的李长爱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塘沽一中地理学科组人才济济,是我们地理学科教研工作的重要合作伙伴,在与这个集体内的成员交流合作中,我结识了李老师。和组里的一些老师相比,对李老师有些“陌生”,所以当接到电话让我写写对她的印象时,还有点儿犹豫,李老师给我的印象是什么呢?
新课改以来,地理学科在塘沽一中组织了不少活动,很多市里的活动塘沽一中地理组也积极参与。在学科组承担国家级课题“可持续发展教育”课题结题总结汇报会上李老师没有发言;在市里组织的高三教师教研活动上,代表学科组做高三复习教学经验介绍的老师也不是她…… 教学功底扎实,在组里也很有资历的李老师,总是在学科组最耀眼时淡出镜头,正因为这样,我对李老师的印象不是很深。
但另一方面,地理学科室在与塘沽一中地理组合作交流中都能看到李老师扎实工作的身影,在塘沽一中组织教研活动与老师们交流时,青年教师总要提到李老师对他们工作的支持、帮助与指导。去年我们学科组织了一次说课评比活动,李老师代表学科组陪同参赛老师来的,李老师的话不多,但总是能在细微之处恰到好处地给年轻教师一些鼓励和帮助,李老师说课时的自信和踏实,让人看到李老师和塘沽一中地理学科团队对教师成长的实实在在的关心和帮助。透过这些琐碎的小事儿,李老师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很多学校都不乏优秀的教师,但优秀的教师未必能组成一个团结的集体。充满凝聚力的集体需要有人真诚的付出,李老师和塘沽一中地理组的其他几位“老大姐”、“老大哥” 正是通过自己无私的付出和宽让,培育了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
(天津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室 吴刚)
高中生已经有了多门学科的知识积累,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但是,如果让这些知识长期处在相互分割和备用的状态之中,它们就会被遗忘。在地理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就是要激活各种储存知识,使学生能够通过应用相关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地理学科在研究性学习中可以发挥它的学科优势,我们在地理学科教学中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尝试。
一、在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式。它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在展示知识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学生获得了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它强调的是主动探究的过程、亲身经历的体验,以及情景性问题的解决。同时,在自主学习中逐步培养学生一种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式,是地理课堂教学的延伸。地理教学要实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离不开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学习方式,它具有实践性、开放性、探究性和综合性等特点。而地理知识的广泛性、地理教育功能的多样性、地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为研究性学习的全面开展提供了广阔的领域。
地理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量的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地理研究的过程和方法。这种教学过程是一个结合学生生活经验进行的过程,是学生经验连续不断的发展、变化的改造过程。地理知识的实践性很强,它需要通过广泛的接触自然、观察社会,不断扩大知识领域,理解和验证地理原理,培养观察、分析、调查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研究性学习是实践性很强,且重视学生体验和感受的一种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与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就是将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使教学过程具有主体性、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特点。在面向学科知识、全面掌握地理知识内容的同时,强调对现实问题的研究。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去主动获取地理知识,认识地理规律,运用地理知识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将研究性学习引入地理课堂教学,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的感受和体验,学会分享与合作,在研究过程中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同时,又使研究性学习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全面开展。
二、研究性学习与地理教学
目前的地理教学容易出现“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忽略能力培养”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方式比较单一。将研究性学习引入地理教学将有助于改变学生单纯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运用于实践的机会,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和学习方式,在引入地理教学过程中,一般采用“探究型”的学习方式。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使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自觉、主动地探索地理事物,研究地理事物的性质,发现各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规律,从而掌握所学的地理概念和原理。这种学习方式主要是在不破坏地理学科知识逻辑性和系统性的同时,在地理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与地理学科教学内容有关的专题研究课题或活动,用以解决教科书中某一个方面的问题。具体操作程序是:提出问题搜集资料分析资料解决问题。即,教师就教科书中的某一内容提出研究性课题,组织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专题,通过查找资料、社会调查、实地考察等实践活动获得相关信息资料,经过综合分析得出结论、解决问题。
1.在教学内容上引入研究性学习。
地理学科内容的综合性、地理知识的广泛性,决定了地理教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研究性学习的着眼点不在于对书本知识的加深和拓展,而是强调学生把学到的地理知识加以综合并运用到实践中去。根据教科书内容和教学实际,在地理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研究性课题,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同时,学生的研究成果可以作为案例运用到地理教学中。例如:在高中地理“大气环境保护”一节教学中,教师预先指导学生根据教学需要,对“影响塘沽区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这个课题进行分组调查。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和确定研究内容和方式,在开放的情景中主动搜集和加工处理信息。在对课题内容进行调查、收集资料之后,进行综合分析并得出结论。如,有的小组对塘沽某些烧烤店进行了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写出了《路边烧烤“七宗罪”》的调查实录,此篇调查实录获全国中小学生环保社会实践活动征文大赛二等奖。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调查实录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并最终得出结论。教学中,以调查结果作为案例进行交流讨论,完成对知识的学习过程。
通过在教学内容上引入研究性学习,改变了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富有个性的学习,通过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使学生得到“如何去获得知识”的体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应用所学的知识思考、分析现实问题,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实效。
2.在教学测评中引入研究性学习。
目前的地理教学测评,大多以单纯考查学生掌握书本知识程度为主,很难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的运用能力。教师将研究性学习引入地理教学测评,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研究性课题,通过学生在地理实践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及其书面成果,全面、真实地考查学生的知识结构、地理观念和知识运用水平,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在利用研究性学习进行地理教学测评的过程中,应注意评价的价值取向,强调“四个重视”:一是重视过程。如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知识整合与综合、信息资料的收集、处理和判断等。重视的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等。二是重视应用。重视的是学生主动探索、创新勇气和能力综合等在更高层次的发展。三是重视体验。包括使命感、责任感、自信心、进取心、意志、毅力、气质等精神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的发展。四是重视结果。即学生是否综合运用了所学知识得出结论,结果是否具备一定的科学道理,是否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在具体评价时要做到过程与结果相结合、评价过程与学生的情感态度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研究性学习的引入,将逐步实现地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在充分发挥研究性学习优势的基础上,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情景和学习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我推荐的书
《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申继亮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作为探究的科学》,[美]阿瑟.A.卡琳等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 高中地理 探究式教学 教学策略
在新课标的要求和推动下,地理教学的革新对于较多的地理教师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为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已经在教师的思维中形成较为深刻的影响。因此,如何重新构建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等均成为教师当下的重大课题。探究式教学是新课标要求下一个重要的教学法,是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概念及原理时,通过阅读、分析、探究、思考、讨论等活动获得知识概念的理解及掌握、运用,从而促使学生真正掌握教学知识和学习能力,为培养学生成为自主学习、会学习的人奠定基础。下面笔者以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为例,分析探究式教学的策略和意义。
一、分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为了顺利、有效地展开教学而设定的教学活动方向和教学预期值,其中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一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正所谓“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正确地引导教师和学生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据相关调查分析发现,传统的教学活动主要围绕在教师的“教”,因此教师会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并相信通过自身的经验教学促使学生掌握预期的知识,但是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会出现漫无边际的交谈,甚至是脱离课堂知识讲解等现象,极其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及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掌握课堂知识,这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从而步入教学探讨的“轨道”。
以《气压带和风带》一课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例如可以将该篇课文的目标设计为:(1)掌握大气环流概念、三圈环流的形成原理、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2)通过绘制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示意图分析大气的运动规律,利用假设和成因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规律;(3)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空间图形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生活的态度。教师可以从设定的教学目标中确立教学方向,避免教学过程偏离轨道。
二、重视学生体验
地理这一学科囊括自然、人文和经济等方面,具有抽象性等特点,仅仅通过教科书进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是很难使学生理解的。据相关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仅局限于教科书、试题上,而没有将之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造成学生只会“纸上谈兵”。据相关心理学分析表明,人们通过体验后得到的感悟、情感、体会等一系列活动均较抽象体会来得真实,并在人的大脑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师课上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体验,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安排课堂活动,让学生通过自身体验获得更深刻的知识认识,从而真正促使学生学到和运用地理知识,摒弃传统教学中只重视教师本身的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
如正在展开“楼间距”的课程学习时,教师可以先提问学生,如“你们生活的房子,楼与楼之间的距离是多少”、“阳光是否可以照射到你们的房间,为什么有的房间里有阳光,有的却没有”,提高学生探究的兴趣,激起好奇心,然后可以以学校的教学楼为例,带领学生对学校教学楼之间的距离进行测量,分析优缺点,然后鼓励学生课下回到自己所在的住处进行楼与楼之间的测量,为下节课学生分析及感悟“楼间距”做好充分的准备,从而顺利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实际运用的兴趣,培养其运用的能力。
三、重视小组作用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如今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小组讨论极为重视,并逐渐演变为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小组讨论是一种让学生之间通过互相分享、探究、质疑等活动获得学习的解决思路和达到学习目的的方法,不仅可以培养每个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而且对学生的学习、同学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的心态等方面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为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奠定坚实的基础。传统的教学课堂因为只是将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导致学生失去积极主动的参与兴趣,束缚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学生局限于自我的“不解-思考-不解-放弃”恶性循环模式中,降低学生的学习质量。
以《城市化》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课下让学生对自己所在区域、街道的规划进行观察,然后提出一个问题,如“假设你是这个城市的城市规划设计人员、交通管理人员、环保局局长等,你会怎么规划这座城市?”然后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人数进行分组,让每一个小组成员分析其中一个点,如街道的走向、店面的分布、环境的设施等,然后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分析其中的缘由和优缺点,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城市规划的猜想,待学生经过一番探析之后,再让小组之间进行分享,分析其中的重点难点,纠正学生的错误,从而促使学生真正了解城市规划的定义和规律性、合理性、条件性等。
总之,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内容的广泛性、抽象性、深度性等,因此教师需要以探究性教学中渗透的优点为依据,从而设计相关策略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帮助学生真正掌握地理的理论知识,强化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梁蓉.地理实践活动课程的构建与实施[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4).
[2]廖小芳,郭颖.愉快教学在高中地理的应用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16(21).
关键词:中学地理;微博;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6―0067―02
一、微博的特点
微博,是一种允许用户及时更新简短文本并可以公开的微型博客形式。它允许任何人阅读或者只能由用户选择的群组阅读,微博信息可以通过很多方式传送,包括短信、实时信息软件、电子邮件或网页等。微博的鼻祖是Twitter。
微博的特点之一就是文字简短而精确,字数限制在140字之内,文字内容言简意赅;其二是应用门槛低,使用者没有身份和地位的限制,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对事情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观点,实现了人人皆博主;其三是传播速度快,具有即时性,每一个人都可以进行转发,从而促使微博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其四,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使用者可以通过浏览器、手机短信或彩信、手机客户端、微博客户端等随时随地发送;其五是发送内容形式多样,可发送图片、视频、音频等丰富多彩的信息。
二、微博在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1.手机、电脑的普及性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教师和学生无论在家还是在校都可利用手机、电脑随时随地获取网络信息。手机、电脑已经成为教师和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微博的使用也越来越受大家喜爱。因为它操作简单、跨平台性强、支持移动设备,使人与人之间的交互自然亲切,而且拥有其他现代软件所不具备的特点和优势。在地理教学中妙用微博辅助教学、研究作业、交流学习体会、请求教师指导等,定会使地理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2.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刚刚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正在接受人生中的“心理断乳期”,好奇心强,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视野的“触角”也在不断地延伸,同时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不断提高,对现在网络应用技术了如指掌,如QQ、微信、微博、MSN、陌陌等。以往家长和教师对学生拥有手机和电脑是爱恨两难,虽然同意学生用网络学习,但是又怕“丧志”影响学习。如果合理利用微博进行地理教学,既可极大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进行小组学习,实现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又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解除家长和教师的烦恼及担心。
3.突破“教”与“学”的时空限制
微博的即时性让地理“教”与“学”随时随地发生,无论是在旅游、看新闻、在路上、在公交车上都可以发微博。如,在旅游时看见奇特的地貌,在新闻中了解到新的地理名词,在上班路上想到新的地理问题,都可以在微博上,与“粉丝”分享与交流。当我们恰巧遇到新闻正在争论中国和日本“问题”时,可以将的地图、地理位置和过去的相关历史等在微博中,揭示问题的由来,引起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关注,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三、“妙”用微博,促进中学地理教学形式多样化
1.利用“微博”实现地理轻松预习
“预习”是学生初步感知地理教学内容的前提。当今,学生课业负担繁重,预习时会遇到很多不理解的问题,很难进行迅速有效的预习。教师在授课前可在微博中相关的图片或视频以及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积极性,还可以增加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使“教”“学”有效融合。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通过在微博中点击“回复”及时与教师交流,从而解决预习中的难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和学科兴趣。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了解学生学习的“盲区”所在,以便在课堂上做重点讲述。
2.利用“微群”让地理教学形式多样化
教师可以建立一个微群,将班级的每个学生都加入该微群,这样便于管理。在微群中可以发“长微博”,“长微博”不受字数的限制。同时在微群中还可以上传Word文档、PPT课件、视频、音频等,上传之后,这些文件就保存在了这里,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下载,便于日后学习。此外微群中还有“@”功能,教师可以每天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其设计相应难度的问题,被@的学生收到教师的通知后要进行解答。
教师还可以利用“微群”中“话题”这一项内容,就某一感兴趣问题发表“话题”和学生共同讨论。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二节涉及的问题研究“我的家乡怎样发展”,就这一问题师生可以利用微群发表“话题”进行讨论,群里每一个学生都可以通过点击“发言”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大家可以看见彼此的观点,从而达到一种共赢的效果。学生还可以加入一些相关的“地理微群”与全国各地的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在微群中设置相关地理知识竞赛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学生勤于动脑。由此可见,微博让地理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3.利用零距离“私信”沟通促进师生和谐共处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影响因素。“新其师,信其道”,教师想要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出合理的学情分析,可以妙用“私信”,学生把各种生活和学习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私信”中还可以设置群聊,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分组教学,在课下用“私信”进行3~5个人的分组讨论,从而以这种方式及时解决地理“教”与“学”的“断层”现象,实行差异教学,为不同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8]从而让师生间的交流更加畅通无阻。
4.使用“收藏”加强学生复习记忆和教学经验素材积累
复习是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查漏补缺、巩固和梳理的过程。对于学习地理来说,复习也是一个关键环节。“收藏”有利于加强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记忆,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有用的地理知识、图片或者相关视频等进行收藏,复习时通过查阅“我的收藏”,找到以往收藏的内容,对知识点做进一步的巩固。
对于一个优秀的地理教师来说,教学经验以及授课素材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而地理素材的积累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书本,教师应拓宽自己的视野,充分运用网络进行教学。就此,“收藏”为地理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积累教学素材的平台。微博中经常出现很多有关地理的新闻,例如上面提到的“事件”,还有像“汶川地震”“印度洋海啸”等诸如此类的微博,都可以点击“收藏”,作为今后教学的素材,这样就可以将所学的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社会问题相联系,从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四、结语
近些年来,微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微博给教育提供了方便,成了教师教学的得力助手,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得更加轻松。但是,事物都有两面性,微博在给教学带来便利的同时,问题也接踵而至。把微博引入地理教学的同时,需要遵从“扬弃”原理,在微博的传播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不良的信息,作为地理授课教师要给予学生积极引导,规范学生的网络传播行为,把教育和管理渗透到网络中、微博里。作为学生要规范自己,把微博作为自己学习的小助手,让微博成为真正的良师益友。
[参考文献]
[1]周晓华.浅析微博在我国高校教学中的应用前景[J].文教资料,2012(07).
[2]孙晓红,结合中学生心理特点,提高生物教学效率[J].科技资讯,2013(09).
[3]佟英华.如何把握地理预习实现学生知能迁移[J].教育教学论坛,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