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0 15:58:1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水资源生态效益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塔里木河;水资源利用效益;生态损伤
1.塔里木河水资源利用现状与效益情况概述
塔里木河在建国后的灌溉面积为42.65×104 km2,源流区绿洲面积为160×104 km2,如果水土资源没有进行开发,那么干流区原始的地表水径流量可达65×108~75×108m3,而实际上,约有一半以上的地表水消耗在积水湖或洼地中,最终被蒸发。塔里木河具有较高的水资源开发价值,仅其大、中型水库面积就达508.8km2,水体容积8.8×108m3。由于水土资源的开发,毁林开荒、河水断流等一系列因素所造成的林地减少面积为1.62×104 km2,实际损失面积约6.56×104 km2。目前干流区的人工林面积为1.54×104 km2,加上新绿洲人工林保留面积,略高于被损失的天然林面积。另外一方面,塔里木盆地在历史上,绿洲扩大的面积较沙漠化的速度要快,近代以来,塔里木盆地扩大的绿洲面积已达17340km2。
建国以来,塔里木塔里木盆地共建水库约200座,总库容32×108m3,在彻底改造原有灌区的同时,还开辟了阿拉尔、小海子、铁干里克等新绿洲。1990年,人工林面积为43.14×104 km2,与前五年相比,年均递增率高达10%,绿洲林木覆盖率14%。随着水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塔里木盆地的农业生产近年来也有了较大的发展。1985~1994年的粮食总产量增加到3.312×104t,年均增长率为3.1%,人均占有量由393.3kg提高到432.2kg。全盆地的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世纪60年代初的不足20%提高到80年代初的30.8%。
2.塔里木河水量变化
塔里木河三源流年平均产流量为179.5×108m3,其中叶尔羌河63.9×108m3,和田河为44.0×108m3,阿克苏河71.6×108m3。然而实际上三条源流汇入塔里木河干流的水量仅占总水量的25.8%,剩下的74.2%水量都在支流中被消耗了,其中叶尔羌河消耗水量最多,约有98.4%的水量都被消耗。和田河能流到干流的水量占产流量的23.4%,阿克苏河对塔里木河的供水最为明显,达到了70%以上。
塔里木河干流区的降水稀少,无法确保植物正常生要。下游植被主要依靠地下水来获得供给,而另一方面,地下水由地表水转化而来,地表径流的减少,减少了下游的地下水补给,使得地下水位下降,植被生长现状堪忧。此外,塔里木盆地在开发发展的过程中,绿洲面积和沙漠化进程处于同步发展趋势中,水资源的重新分配,一方面使得上游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给下游带来了生态损失。
3.塔里木河水资源利用效益与生态损失对比分析
尽管塔里木河依靠水资源利用开发,上游获得了较为客观的经济效益,然而在实际上,塔里木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践上程度依然较低,基本属于低效利用阶段。在用水量的分类比例当中,源流区的农业用水量所占比例最大,高达95%以上。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在估算塔里木河的实际水资源利用效益的过程中,可以尝试采用效益分摊和成本扣除的方法,对农业用水的平均效益进行较为科学客观的计算。效益分摊法是一种把农作物的净产值在灌溉水和其它农业措施之间以一定的比例进行分摊的效益计算方法,一般规定的灌溉分摊系统为0.05。而成本扣除则是指在进行农业经济效益计算时,将在生产过程中所投入的基本农业成本折算成较为合理的经济报酬,再将总收益减去经济报酬,最后得到纯利润。根据这一方法所计算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益一般都较高。就塔里木河源流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而言,将其与全疆的平均水平进行对比,其效益整体上呈现出较高的走向。在计算农业用水的供水成本时,采用以下几种成本计算方法,即保证水利工程能够自我维持、保证水利工程进能够行自我改造、维持水利工程的运行和维修及全部折旧费均算入供水成本当中。
计算结果如下:三条源流灌区引用地表水140.858×108m3,水资源利用直接效益约为40×108元。塔里木河上中游地表水近年来的引用量不断地增加,致使下游河道的年径流量减少了70%。下游铁干里克至罗布泊段地下水位下降明显,部分河道断流,已经造成1.617×105km2的自然林、草的衰败和死亡,绿洲弃耕土地1.13×104km2。
在计算生态损失时,首先明确生态损失的涵义。生态损失包括直接损失、间接损失、恢复成本等。一般来说,直接和间接损失比较难准确地计算出来,可以采用恢复费用替代法计算由于水量减少造成的生态损失。塔里木河的下游要想做好生态恢复工作,关键在于增加河道的水量,而相关资料显示,塔里木河源流区每节约1m3灌溉用水输送到塔里木河,就要投资1元。而如果将下游平均径流量恢复20%以上的水平,则至少需要增加8×108m3的水量输入干流,耗资约8×108元。
对比分析塔里木河水资源利用效益与生态损失,我们可以发现,塔里木河的水走远利用效益相对较高,而与此同时,生态损失的情况也较为严重,要进行生态恢复,所需要耗费的资金在已有经济效益中也占相当比例。
4.结语
通过对比分析塔里木河水资源利用效益与生态损失,在综合评价水资源利用与生态恢复的双向关系后,我们在开展塔里木河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时,既要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坚持尺度原则,又要着力做好生态恢复工作,确保塔里木和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玉江.塔里木河源流区径流量年内变化特征[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4(05).
京郊节水农业综合评价主要考虑推行节水农业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这也是检验农业发展效率的有效方法。经济效益分析主要对农民收入的增长、节水生产的投入和农业水资源产出效益的满意度进行打分;社会效益分析主要对农民的节水意识、节水技术发展程度和收入水平的提高程度进行打分;生态效益分析主要对防止土壤盐碱化、水质的变化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满意度进行打分。主要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进行打分。节水农业综合效益评价指标如图1所示。
二、综合效益量化分析
本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节水农业进行量化评价。模糊综合评价法是是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它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适合各种非确定性问题的解决。本次调查分别对92个农民从年龄、受教育程度、就业情况、家庭人均收入、风险偏好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倾向于“勇于挑战”占总受访者的47.83%,说明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他们还是更倾向于保守、稳定,挑战风险的意识不强烈。同时,根据调查获取的数据对各选项重要程度进行赋值,归一化后确定准则层权重分别为:
即是对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
从评价结果看,农户认为使用节水农业技术进行农业生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与过去的耕作方式带来的经济上的收益没多大差别,总体在一般水平上。同时,农户也更看重使用节水技术后的收益与投入对比。因此,政府在推行节水农业技术和加大政策力度时,宜更多推行低投入的节水技术,同时保证给参与节水农民带来更多收入,从而调动农户参与节水农业的积极性。
在社会效益分析中,农民节水意识、节水技术发展程度、收入水平的提高程度的权重集矩阵为A2=[0.2935 0.2935 0.4130]。利用李克特量表,得出评价集R2
即是对社会效益的综合评价。
从评价结果看,农户对节水农业的社会效益总体还是满意的,但还是更关注收入水平的提高程度。由此可以看出,农户依旧希望政府通过推行节水农业来提高经济收入。而对于社会效益评价的总体满意也反映出,农户正逐渐正确认识和了解节水农业,初步达到节水农业宣传和推广的预期效果。
在生态效益分析中,防止土壤盐碱化、水质的变化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权重集矩阵未A3=[0.3152 0.3261 0.3587]。利用李克特量表,得出评价集矩阵R3
即对生态效益的综合评价。
从评价结果看,农户认为开展节水农业所带来的生态效益一般。
利用综合效益评价得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权重集矩阵为A4=[0.5218 0.2391 0.2391],进而得出综合评价集矩阵R4
即是对综合效益的综合评价。
综合效益分析可以看出,农户认为京郊节水农业的综合效益总体一般,对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看法比较相近,而对经济效益的关注达到了52.18%。由此来看,在推广节水农业的政策上还应加大对农户经济收益上的支持,这将有助于指导日后工作的开展。
本文作者:彭行恩工作单位:安徽广德县桃州镇水利站
探索水利建设如何同时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问题,对指导经济建设和协调经济与生态的关系有重要意义。所谓在水利建设中同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就是在付出一定量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来从事一个流域的水利建设过程中,能同时获得以下几方面的较大的收益:(1)能使水利工程所灌溉的土地较多,对提高全流域的农作物产量起重大作用;(2)能通过水利建设,促进全流域的林业和渔业的发展,而不是相反;(3)在能发电、航运的水电工程中,能多发电,并促进航运事业发展;(4)使全流域上中下游都能得利益,而不是只顾一头。不管其余,为中下游带来新灾害;(5)减少流域的水土流失,而不是增加流失量;(6)增强沼区的土壤肥力,而不是导致土壤肥力严重下降和大量土地被淹没。只要在付出这一定量劳动中能同时获得这几方面的收益,就是同时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要在水利建设中同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必须严格地按照以下几方面的原则来合理地分配和投入劳动。(一)必须按照上中下游统筹兼顾的原则合理制定全流域水利建设规划,并按这个统一规划合理计划和投入劳动进行水利建设;使上游的建设兼顾中下游的利益,特别是不要强夺中下游的水源、为中下游带来水灾和严重损坏中下游过去天然遗留下来的大型水面。上面谈到,在水利建设的过程中必然会改变一个流域的动态和静态的淡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这种淡水资源时空分布的变化会对不同地区的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特别是在水资源比较紧张的区域,这个问题会显得更为突出。所以,只有按照生态经济规律合理制定一个兼顾上中下游经济和生态环境方面的利益的总体规划,并按这个总体规划来合理分配劳动进行水利建设,才能取得全流域水利建设中最好的经济效益和最佳的生态效益。
在运用水利工程扩大灌溉面积的过程中,要千方百计地使灌水和排水、渠灌和井灌相结合,使灌区工程配套,以保证灌区土壤肥力的不断提高和农业的不断发展。这是同步提高水利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重要一环。因为在农田生态环境的诸因素中,水分不仅在满足作物生长方面有重要意义,而且由于它参与生物地球化学大循环,因此时时刻刻都参与地质、气候、生物等各方面的活动,影响到土壤中的气、肥、热、微生物以及田间小气候状况。因此,实行科学灌溉,使农田生态环境中的水分得到合理的调节,这既是影响农作物产量的关键,也对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有重要作用。而在灌溉时要使农田中的水分得到合理的调节,最重要的是要使灌既渠系配套成龙,特别是将灌水渠和排水渠配套成龙,将渠灌设施和井灌设施的配套成龙。只有做到了这两点,才能控制地下水的深度,防止由于灌水使地下盐分随水上升于地表,导致大面积土壤次生盐碱化。
把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坚持对各种水利建设设施实行综合利用。这除了要多发电和促进航运事业发展以外,在农业利用方面也要坚持对水库等水利设施实行农林枚渔综合经营的原则。这不仅能大大提高水利设施利用的经济效益,而且也能同时提高其生态效益。这是因为,从生态学现点看,地面上新修的水库等水利设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和山、河流、灌区等密切相联系的。实际上,以水库形式新出现的湖泊生态系统和山区的森林生态系统、草原草山生态系统、湖面渔业生态系统及农田生态系统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过去我国不少地区孤立地看待水库等水利建设工程.不注意将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不注意实行农林牧渔电水综合利用,忽视水库上游的山区造林植草,结果使水库淤积严重;在水利建设中不注意保护原有渔业资源和对水库水面的渔业利用,结果造成了生态与经济方面的损失,如此等等。总之,只有充分认识水库等水利设施和森林生态系统、草原草山生态系统、鱼类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修建水利设施和使用这些设施时注意农林牧渔综合利用,才能同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论文摘要:从坚持生态优先原则、科学制定园林绿化设计、降低园林绿化成本等方面着手,阐述了生态节约型园林绿化体系的构建。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在一些率先富裕起来的地区,园林绿化建设攀比斗富之风愈演愈烈,在追新求异、急功近利的建设思想指导下,各种奇花异草飘洋过海,大树移栽、反季节栽种和逆境栽植及追求视觉形象的挖湖堆山,甚至填湖造园等屡见不鲜。不科学的园林绿地建设,不仅造成宝贵的水土、植物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造成当地景观特色的严重丧失。因此,建设节约型园林是十分必要的。
节约型园林绿化不是减少园林绿化投入,也不是简单的降低绿化档次和水平,而是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从资源集约利用、技术进步、规划设计和改善管理入手,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绿地的综合生态效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倡导生态节约型绿化体系
按照生态优先的理念,以乔木为主,科学配置植物群落,提高城市人工群落的生物多样性,营造节约型园林。
(1)以乔木为主,科学搭配植物群落。遵照城市绿化以乔木为主的原则,按乔、灌、藤、草多层结构和科学搭配的方法开展城市绿地建设,不仅提高了植物群落结构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性,而且大大提高了城市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
(2)控制修剪植物应用,减少绿地养护费用。在园林绿化建设和维护过程中,要进一步转变机制,通过引入作业社会化和市场竞争,采取招标投标、工程质量监督、信用体系监督等方式保障工程和养护质量,降低建设和维护成本。
2科学制定园林绿化设计,构建节约型绿化体系
(1)在绿化设计中,树立节约型绿化设计理念,大力倡导“以植物为主体,水土为要素”的园林设计思想。倡导绿地建设向自然生态转型,坚持“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物种多样性”原则。根据本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特点,使用成本低、适应性强、本地特色鲜明的乡土树种,利用自然植物群落和野生植被,营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观。
(2)在种植设计上,注重按植物群落结构进行合理配置,增加乔灌、藤、宿根花卉的使用,力求扩大绿地复层结构比例,充分发挥绿地的最大生态效益。试验表明,乔灌木的耗水量远低于草坪,而生态效益却比草坪高得多,10m2树木产生的生态效益与50m2生长良好的草坪相当。大量应用耐旱植物,不仅能节约大量水分,还能营造独特的景观。
(3)采用地面透气透水性铺装,减少水资源浪费。
3努力降低成本,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型绿化体系
当今社会,水资源紧缺,能源供应紧张,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水资源和能源,是推进节约型绿化的必然选择。通过在园林绿化中开发、应用和推广节水、节地、节能和节材技术,以技术进步促进园林绿化的节约。
(1)大力推广节水型灌溉方式。在达到浇灌效果的前提下,不同的浇灌方式也是决定绿化工程能否节水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降低园林事业对城市水资源的消耗,就必须大力推广节水型灌溉方式。可采用喷灌、滴灌、地下滴灌等方式进行植物灌溉,这样既可节约用水,还能节省劳力,工效较高。据统计喷灌比地面灌溉可节省水约30%~50%,滴灌比喷灌可省水约40%,可节能50%~70%。地下滴灌是目前最新、最复杂、效率最高的灌溉方法,它直接供水于植物根部,水分蒸发损失小,不影响地面景观,同时,还可以抑制杂草的生长,是园林绿化中极具发展潜力的灌溉技术。
(2)合理利用城市生活污水、中水灌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废水利用率。利用处理过的生活污水进行灌溉,既可提高土壤肥力,又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还可根据生活污水中有机质含量高,在冬、春2季选定取水时间段,大量抽取城市生活污水,对土壤瘠薄的绿地实施污水灌溉,是增加土壤肥效、提高植物生长量、降低管理成本的有效方式。注重雨水的回收利用,提倡使用再生水灌溉。(3)大力推广环保项目的建设,对植物的死干、枯枝、落叶、树皮等再回收处理,可作为园林绿化的生物性肥料。
(4)充分挖掘每一寸土地的潜力,实现单位土地面积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大力推行立体绿化的力度,充分利用各种攀援和爬墙植物,将能够绿化的各类墙体、天桥、屋顶和桥墩绿化起来,能有效地增加城市的绿量和绿视率。
(5)在绿化树种选择上,加大地方树种的运用,绿化植物主要来自苗圃的生产苗木,推广耐干旱植物种类。
(6)提倡在城市绿化用地中推广使用节能照明设施。
4参考文献
[1]聂磊.关于建设节约型园林技术体系的研究[J].广东园林,2007(4):64-68.
(1.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3;
2.商都县林业局,内蒙古乌兰察布013450)
[摘要]京津风沙源工程发挥了显著的生态效益。本研究在界定京津风沙源工程生态效益概念及其内容的基础上,运用专家咨询和文献搜集法,建立了京津风沙源生态效益价值评价体系,利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等方法,对内蒙古商都县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生态效益进行了价值评价和分析。研究表明,商都县2000—2013年度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总效益约12.72亿元/a,不同工程措施生态效益结构差异明显,可为京津风沙源工程二期的规划和实施提供参考。
[
关键词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生态效益;评估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2.247
1引言
随着林业生态工程不断开展和生态影响的日益体现,生态效益评价成为了研究热点,并初步形成了一套以林(草)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核心的生态效益评价体系。然而像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这样的综合性生态工程,不仅包含林草恢复措施,而且实施了水源工程、节水灌溉、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非林草措施,其投资额在资总额中占有相当比重。以往的工程生态效益评价研究中往往只针对林业和草地治理中某一方面进行讨论,欠缺覆盖全面措施的生态效益评价,将非林草措施恰当地纳入到工程生态效益评价中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研究区域概况
2.1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
内蒙古商都县位于乌兰察布市北部,全县面积4353平方公里,以低山丘陵为主,属中温带半干旱季风性气候,水利部门提供的近年平均降水量355.2mm/a,降水多集中于6~9月,年均日照时数达2981h,平均气温3.1℃,无霜期120天左右,山洪易发多发,年平均大风67d,土地风蚀沙化严重。植被为退化灌木草原和干草原类型,主要由虎榛子、锦鸡儿、针茅、铁杆蒿、胡枝子等植被群落组成。主要农作物为小麦、莜麦、马铃薯等。属京津风沙源工程农牧交错地带沙化土地治理区。
2.2工程项目实施情况
2000—2013年,商都县京津风沙源工程该区采取了林业、草地治理和水利水保等综合治理措施:包括人工造林及人工造林试点补贴4.00×104hm2,飞播造林0.61×104hm2、退耕地造林及配套荒山荒地造林4.02×104hm2、封山育林及以封代造3.54×104hm2、农田防护林0.17×104hm2,种苗基地23.33hm2。林业措施主要造林树种为灌木小叶锦鸡儿(柠条),占到总造林面积的89.67%,其次为沙棘、枸杞、山杏、怪柳等约占2.00%,乔木以杨树、山桃、榆树、针叶松为主,杨树、山桃、榆树、针叶松分别占乔木林40%、30%、15.58%、10%。草地治理措施主要是人工种草及围栏封育,分别为0.74×104hm2、1.02×104hm2,其次是基本草场(青贮玉米)3.33×102hm2和草种基地0.93×102hm2,此外有非林草措施暖棚建设14.30×104m2、饲草机械3190台套等。水利水保措施有水源工程744处,可灌溉农田0.25×104hm2,节水灌溉措施1084处,可服务农田0.36×104hm2,小流域综合治理控制1.75×104hm2的水土流失面积。截至2013年商都县京津风沙源工程累积完成国家投资2.09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效益。
3材料与方法
3.1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商都县2000—2013年京津风沙源工程项目建设情况为依据,通过实地调查和专家咨询搜集反映生态服务价值的数据,并搜集区域内植被、气象、水文、经济等相关文献资料,对京津风沙源工程区的总体生态效益进行评估。
3.2生态效益评价方法
3.2.1指标体系
根据全面反映生态系统所产生经济生态价值的要求,本文在搜集京津风沙源工程相关生态效益研究资料基础上,参照《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评估技术标准与管理规范》《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2008)、《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方法》(LY/T 1952-2011)等已有标准和规范,并根据当地具体环境进行了适当调整,选择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净化空气、生物质生产、生物多样性五大类因子,13项具体指标进行评价(见图1)。
3.2.2价值计量方法
当前在生态效益评价中,基于工程生态影响效果的公共物品属性、正外部性、非市场化及地域局限性,具体评价项目的不同,其评价方法也有较大差异,包括市场价值法、等效替代、恢复费用法、影子工程法和造林成本法等生态经济评价方法。本文根据地区特点,以全面、科学和生态价值的可实现性为原则,选取相应的价值评价方法。
4结果分析
4.1涵养水源
(1)蓄水效益林草地一方面通过林冠、枯枝落叶层和林地截留、吸收并储存降水,在削弱径流的同时净化地表水质,并将地表水转化为枯水期径流或地下水,起到正向的蓄水效益;另一方面其自身的正常生长也需要蒸发水分,形成对水分的消耗。本研究根据蒸散率法计算林草植被蓄水效益:
。Gs为年调节水量,Ai为i类林草地面积(hm2),Ei相应林草地内蒸散强度(mm/a),Li为商都县多年平均径流深15.7mm/a。据罗诗峰测算,乌兰察布市内人工乔木林地、人工草场、基本草场(青贮玉米)耗水量强度分别达615.0mm/a、480.0mm/a、607.2mm/a[1,2],远高于当地多年平均降水量,其净蓄水量分别为-1894.2×104m3、-1050.99×104m3、-178.52×104m3。而人工乔灌混交林、灌木林地及疏林地蒸散强度的分别320.0mm/a,天然草地为284.0mm/a,分别可蓄水2290.13×104m3、563.12×104m3。
非林草措施中水源工程及节水灌溉可影响水资源存量。水源工程以建设机电井为主,通过开采地下水服务于营林造林、农田灌溉和人畜生活用水等方面,形成水资源净消耗,节水灌溉工程则显著地降低了单位农田灌溉用水量。根据工程设计,每处水源工程负责3.33hm2农地,灌溉定额为300.0m3/mu·a-1,年消耗水资源-1116.02×104m3,每处节水灌溉工程所覆盖的3.33hm2农田可节约灌溉用水70.0%[3],相当于每年增加水资源1138.15×104m3。工程各项措施每年蓄水262.53×104m3,所蓄水资源价格采用当地农业灌溉用水价格1.35元/m3,蓄水价值为354.49万元。
(2)调节径流根据相关研究,林地可以调节70%的地表径流,草地为30.0%~50.0%[4]。以商都县多年地表径流量计算,林业措施、草地治理措施年可调节径流1366.12×104m3、115.47×104m3。商都县小流域治理将人工水土保持林、围栏封禁与坡面治理相结合,调节径流能力可分别提高至240.0m3/hm2·a-1和200.0m3/ hm2·a-1,年调节径流为214.13×104m3、122.06×104m3。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的淤地坝、谷坊、沟头防护等水利工程建设,则直接发挥防洪、调节径流作用。其库容建设标准以防止流域范围内十年一遇6小时最大地表径流量37.5mm,杜绝了山洪灾害的发生。按其设计标准,年可调节径流量592.2×104m3。本文的对林草措施的调节径流价值采用影子工程法,以相同容积的谷坊工程替代,商都县平均单位谷坊库容建设费用1.0元/m3,京津风沙源工程年调节径流价值为2409.85万元。
(3)净化水质林草地的净化水质作用的与调节径流相同步,以工程所造林草地的调节径流量作为其净化水质量,采用影子工程法,以内蒙古污水处理最低费用0.8元/t计算,京津风沙源工程年净化水质价值1454.12万元。
4.2保育土壤效益
(1)固定土壤京津风沙源所造林草植被凭借树冠、枯枝落叶层削弱大气降水冲刷作用,大大降低土壤流失量。根据商都县水利部门监测,境内平均风蚀模数为2500.0t/km2,年水蚀模数为2000.0t/ t/km2[4],小流域范围内仅水蚀模数就高达3650.0t/km2。高文然研究表明,林地可减少98.0%的土壤侵蚀,草地减少土壤冲刷80.0%,则林业措施和草地治理措施所造林地、草地可分别减少土壤侵蚀2.9t、2.4t。小流域治理所造水土保持林及围栏封禁,年可以拦蓄泥沙45.0t/hm2和40.0t/hm2,此外还建设有大量的以削减侵蚀,固定土壤为目的的淤地坝、谷坊、沟头防护,能够将剩余侵蚀土壤固定在流域范围内。根据通行的恢复费用法计算固定土壤价值如下:
Vt为年固土效益,Gt为年固土量,Ct为水利建设所挖取和运输单位土石方所需费用8.2元/m3,Xi单位面积减少的土壤侵蚀模数,ρ为当地淤积土壤容重1.5t/m3。则每年林业措施和草地治理所建设林地、草地固土量为547.95×104t、66.15×104t,效益分别为2991.48万元、359.65万元。而小流域人工水土保持林和围栏封禁年固土量分别为62.41×104t、39.77×104t,效益为341.21万元、217.44万元。由于小流域治理后土壤侵蚀减少,沟谷塘坝可控制小流域内剩余土壤侵蚀量,约0.20t/mu·a-1,则小流域治理区内沟谷塘坝年固土量为5.33×104t,年固土价值为29.15万元。
(2)保肥效益森林和草地的保肥效益一般以年固土量中氮磷钾的物质量折算为化肥价值作为保肥价值:
Vf为工程年保肥价值,Cf为单位淤积土地所含肥料价值,根据《乌兰察布盟土壤普查》数据,商都县非农耕土地所含全氮(N)、速效磷(P)、速效钾(K)、有机质(M)比率为0.1107%、0.00032%、0.01821%、1.7455%。以磷酸二铵补充土地损失的氮磷元素,其氮(R1)磷(R2)含量分别为18.0%,46.0%,施肥量以需求量更大氮元素量决定,则工程每年节约磷酸二铵4.43×104t,以内蒙古的磷酸二铵平均价格(C2)2700.0元/t计算,可产生经济效益11982.75万元。以氯化钾化肥补偿土壤损失钾元素,其含钾量(R3)为60.0%,工程所避免钾肥损失0.22×104t,以内蒙古氯化钾化肥平均价格(C2)为2076.0元/t,效益为454.68万元。当地补偿土壤有机质主要以薪材补充,薪材转化有机质比率(R4)为50.0%[5],工程年节约薪材25.19×104t,以薪材价格400.0元/t计算,效益10076.94万元。
4.3净化环境效益
林地可通过叶面的呼吸作用可有效吸收二氧化硫、氟化物、氮氧化物,并吸附粉尘污染,而草地吸纳空气污染物能力有限,所以净化环境效益主要来自于林业措施,本文以赵同谦在《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6]采用的林地空气污染物吸收量计算净化环境价值:
Vk为总空气净化价值,Gj为工程造林对j(二氧化硫、氟化物、氮氧化物、粉尘)类污染物年吸收量。虽然2013年《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国家报告》新加入了PM2.5、PM10、负氧离子浓度等指标,但由于数据搜集困难,未纳入指标体系中。根据王兵等人研究成果,每公顷森林年吸收或沉降二氧化硫、氟化物、氮氧化物、粉尘能力(Qij)为126.56kg、、4.60 kg、6.44 kg、2.13×104kg,灌木林为92.9 kg、3.40 kg、5.82 kg、1.14×104kg[7]。Ai为各林种相应造林面积,其中乔灌混交林按照乔木灌木比例1∶2比例分配,灌草以1∶1分配,则商都县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年吸收或沉降二氧化硫、氟化物、氮氧化物、粉尘分别为1263.57×104kg、46.57×104kg、78.17×104kg、162.50×104t。各类污染物单位治理费用(Kj)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排污费征收标准及计算方法》确定的二氧化硫、氟化物、氮氧化物、一般性粉尘污染治理费用为1.2元/kg、0.63元/kg、0.69元/kg、0.15元/kg,计算工程年环境净化价值为25972.77元。
4.4生物质生产效益
林业措施所建设的乔木林如杨树、榆树、针叶松等主要为生态林,一般禁止砍伐出售,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活动所积累的植被碳库效益。此外如山桃、山杏、怪柳、文冠果等树种虽因当地缺乏降水、地力贫瘠等原因退化为灌木,但其果实种子有一定经济效益。以柠条为代表的灌木可产生植食性枝叶,可补充当地饲草消耗。工程所造农田牧场防护林在自身进行固碳释氧活动的同时,还可降低林带内风速,提高温度、湿度,拦蓄雨雪,平均可提高约10%的农作物产出。草地治理措施中,人工种草及围栏封育可提高牧草产出量,基本草场所产出的青贮玉米则为牲畜过冬提供必要食物供给。暖棚及饲草机械推广虽然可以降低牲畜对饲草需求,提高农作物秸秆利用,但并不直接作用于生物质产出,属生态压力和经济生产范畴,本文不做讨论。水利水保措施中,除小流域治理中人工水土保持林、围栏封禁草地可产出植食性枝叶和饲草外,水源工程及配套的节水灌溉可提高单位农田产出4~6倍,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1)固碳释氧闫德仁(2010)对内蒙古各类乔木林地研究显示,杨树、榆树、云杉、樟子松的平均碳密度达21.3994t/hm2、7.3251 t/hm2、45.1607 t/hm2、67.4358 t/hm2[8]。以各自的成熟年限推算,则每年净固碳量达1.43t/hm2、0.24t/hm2、0.90t/hm2、2.25 t/hm2[9]。根据植物光合作用方程,每生产1g干物质吸收1.62g二氧化碳,并释放1.19g氧气计算,工程所造乔木林年可吸收二氧化碳3.1×104t/a,释放氧气2.3×104t/a。由中国平均造林固碳成本260.17元/t(C),制氧成本352.93元/t(O)[10],可得年均造林固碳、释氧收益分别为804.74万元、798.06万元。
(2)经济产品产出根据商都县京津风沙源工程设计,部分乔木如山桃、山杏、文冠果的果实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年平均生产林果种子0.22 t/hm2,销售价格可达700元/t,年均增加经济效益581.30万元。柠条等灌木林地可产植食性枝叶1.13t/hm2,可用作优质饲草,而封山育林所恢复的灌木林地,年可提高植食性枝叶产出0.45t/hm2。以饲草400元/t计算,林业措施每年生产植食性枝叶11.30×104t,年产值达4557.01万元。草地治理措施中人工草场年可生产优质紫花苜蓿0.4t/hm2,年产4.4×104t,产值1772.31万元。围栏封育年增产牧草0.9t/hm2,年增产量0.9×104t,增产效益368.40万元,基本草场建设年可生产青贮玉米53.90t/hm2,共3.59×104t,以单价0.15元/kg,年效益539.1万元。
(3)支持防护产出当地主要农作物马铃薯为例,其平均年产3.23t/hm2,以每亩农田防护林可防护60亩农地,提高10%的农作物产量计算,农田防护林年提高生物质产出价值为6450万元[11]。水源工程通过改造旱作农田,可提高农作物产量4~6倍,扣除人工后每亩农田年可增收2000元[11,12],年产生效益7440万元。
4.5生物多样性效益
京津风沙源工程所采取的措施,通过林草植被建设保护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达到长期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满足现实很和潜在需求的目的。但基因、物种层次上的物质量和价值量都难以确定,生物多样性价值计量仍然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当前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价主要根据不同生境的(Shannon-Wiener)指数等级来确定其单位面积的生物多样性价值。根据张金旺对乌兰察布市的研究成果,本地区所有非农立地类型的(Shannon-Wiener)指数均在0~1之间,参照《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评估技术标准与管理规范》所提供的标准,单位面积生物多样性价值为3000元/hm2,排除人工单一生境类型如草种基地、苗木基地,农田后,工程所增加的各类林草地共14.24×104hm2,可产生生物多样性价值为47227.87万元每年[13]。
4.6计量结果分析
(1)生态效益计量结果综合考虑工程的涵养水源的价值、保育土壤的价值、净化环境效益的价值、生物质生产效益的价值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综合评价出商都县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生态效益。计量结果见表1。
(2)生态效益计量结果分析
首先,商都县2000—2013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年均生态效益为12.72亿元,超过国家累计投资5.08倍,约为工程总投资的3倍。对比各类生态效益,生物多样性价值>保育土壤价值>空气净化效益>生物质生产>涵养水源效益,分别占比37.12%、20.80%、20.41%、18.35%、3.32%。反映了工程措施对当地生态问题的针对性。
其次,不同工程措施的生态效益有各自的特点。商都县位于农牧交错地带,人口经济压力导致的滥垦滥牧现象相对严重,生态系统退化过程明显。林业措施、草地治理措施及小流域综合治理扩大生物种群规模和基因库,极大地提升了当地生态系统复杂度和稳定性。当地林业专家表示,自工程实施起,原有的植被病害及蝗灾得到大幅度抑制。人工造林、荒山荒地造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和飞播造林所造林种多为防风固沙林,遏制了区域内土壤风蚀沙化、水流侵蚀,并减少了区域内大气中的沙尘等污染物含量,其中降尘价值占到净化环境价值的93%,发挥了显著的保育土壤和净化空气作用(见图2)。但上述措施的经济效益相对并不显著,除封山育林措施外涵养水源能力有限。农田防护林、人工种草及水源工程有明显的生物质产出效益,也因此消耗了一定的水分,与此同时封山育林、飞播造林、围栏封育等天然植被恢复措施,配合小流域综合治理措,累积大量的水资源,节水灌溉也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支持了生产用水需求,保证了工程的其他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挥。
最后根据商都生态建设一线人员提供资料,人工所造林草地一般需要运营费用15元/mu·a,封山育林、围栏封育等自然恢复措施需要2元/mu·a的运营费用,水源工程及配套的节水灌溉服务农田需要50元/mu·a的费用,从工程措施单位面积效益角度分析,可以明显发现(见图2)农田防护林及水浇地建设运行效益最高,说明将生态系统服务与生物质生产相结合应是下一阶段工程的着力点。
5讨论
本文深入分析京津风沙源工程措施具体生态影响,探索了一套全面涵盖京津风沙源工程各项工程措施的生态效益评价的理论和计量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商都县的京津风沙源工程的生态效益进行了实证研究,进而分析了各工程措施特别是非林草措施的生态效益的特点,从中也发现,京津风沙源工程总体效益大,产出效率高,具有较大的正外部性。但各类工程措施的生态效益成分不尽相同,既有正面作用,某些情况下也会牺牲一类效益来提高其他方面的效益。林非林草措施虽然总体效益占比小,但投资效率较高。本文仅为探索性的计量,并非精确的结论,相信随着数据的不断积累和研究的深入,对工程措施的效益评价将会为工程的进一步调整和实施起到有益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罗诗峰,杨改河,李奔,等.水约束下乌兰察布盟林草植被的需水量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8).
[2]范晓慧.不同水分胁迫下青贮玉米需水量及优化灌溉制度的分析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
[3]杨红艳,史小燕,郑雪峰,等.乌兰察布市节水灌溉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内蒙古水利,2013(5).
[4]高文然,宋利云,崔亚非,等.商都县生态环境开发建设思路[J].现代农业,2003(12).
[5]闫培君.乌兰察布市森林水土保持价值初探[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4).
[6]赵同谦,欧阳志云,郑华,等.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价[J].自然资源学报,2004(4).
[7]王兵,魏江,胡文生,等.中国灌木林—经济林—竹林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J].生态学报,2011(7).
[8]闫德仁,闫婷.内蒙古森林碳储量估算及其变化特征[J].林业资源管理,2010(3).
[9]国家林业局.2013年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国家报告[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4.
[10]王昌海,温亚利,李强,等.秦岭自然保护区群生态效益计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6).
[11]于忆东.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林业项目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9(6).
[12]郭亚莉.退耕还林(草)工程与梯田关联生态效益分析——以宁夏隆德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15).
关键词:生态林业;杉树;生态效益
虽然杉树的生态价值非常大,但是近几年由于人们的过度砍伐,破坏了我国森林的生态环境,影响了杉树的生长,目前杉树的生存环境岌岌可危,已经到了濒临灭绝的地步。对于林业来说最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在经济条件下构建生态型杉树林。
1杉树简介
杉树是松科乔木,主要的特点是硬度适中,散发出的香味能够起到防虫的效果,不仅如此还能充分净化空气。目前市场应用最多的建筑材料也是杉树。
2生态效益和生态林
2.1生态效益。杉树林在我国有非常大的作用,不仅能够提高森林的覆盖率,还能为扩大国家的绿地面积带来一定的帮助。杉树生态林建立之后能产生全方位的生态效应。在杉树林的帮助下,增加了我国其他物种的多样性,另外,杉树林在防控灾害上能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人们要获得杉树生态效益就必须要提高自身对杉树的重视程度。2.2生态林。建设生态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生态林主要分为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两种。现在我国各地为了更好的发展开始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保护生态环境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营造生态林。在营造生态林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标准来种植,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生态林的作用。同时需要注意在营造生态林的时候需要通过地力的作用来提高生态效益,这样就可以减少复垦的情况发生,把保护生态效益的工作落到实处。
3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性
在自然资源中最重要的就是森林资源,森林资源的利用价值非常大,在很多行业中都会应用到森林木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森林木材的需求越来越多,存在过度利用森林资源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开始重视新林业的发展,通过建立各种生态林业的方式来提高森林资源系统的稳定,最终帮助森林资源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4杉树生态林生态效益分析
4.1杉树具有良好适应力。杉树最大的特点就是适应能力强,种植完成之后能够很快适应周围环境。杉树自身还具有一定的抗病性。培养杉树时,充足的光照、肥沃的土地会加快杉树林生长的速度,也能更好体现出光合作用的效果。杉树另一特点是耐旱,不会因水分蒸发影响杉树自身的生长,在干旱的地方,也能根据环境的变化闭合自身特有的气孔,减少体内水分流失。杉树还适合生长在一些山区环境中,不仅能够固沙防风,还能帮助其他植被恢复健康。4.2杉树生态林的景观价值。除了生态效益外,杉树特有的景观效应也提高了杉树自身的价值。杉树是一种高大且雄伟的树木,能够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现在很多城市公园中都会种植一些杉树,杉树提高了整体树木的观赏性。杉树和其他树种不同,在种植的时候可以成群栽种,通过成群栽种的种植方法来减少维护杉树的成本,方便工作人员进行管理。
5杉树生态林
人们在建造杉树生态林的时候要先充分认识杉树造林,在造林的过程中不能只看到经济利益,需以生态利益为主,不然就很难保障杉树的栽培效果,同时对发挥生态价值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在建造杉树生态林的时候相关部门也需要给予一定的帮助,这样才能全方位的构建出一个完善的生态经营体系。5.1沿海杉树防护林带。在我国的一些沿海地区,在建造杉树林的时候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和内陆相比,沿海地区经常会受到台风和风暴的袭击,土壤与其他地区相比也比较贫瘠,含盐较高,沿海地区还容易受到风沙的威胁,所以建造杉树林是非常有必要的。5.2杉树水源涵养林。杉树水源涵养林主要建立在高寒贫瘠的地带,高寒贫瘠的地带和其他地区相比水资源较丰富,在建造涵养林的时候可以直接利用当地的水资源,建造完成之后还能对水资源的净化起到一定的作用,不仅如此还能最大化的减少山洪出现的几率。有些人在经营杉树林的时候认为杉树林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会引起水位下降的情况发生,但是杉树在实际生长的时候自身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对水源的依赖,在保障人们使用的水资源的基础上优化地区生态环境。
6目前杉树生态林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现在很多地区为了快速完成生态林业工作,形成了一种局部响应,工作态度相对来说比较怠慢,工作人员工作态度不积极,最终使全局工作出现恶性循环。在建造生态林业的时候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投入的资金少之又少,严重影响整个林业的建设。在建造的时候未遵守“因地制宜”的原则,没有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建造,不仅没有给生态林业建造提供帮助,还影响了生态林业工程的整体格局。(2)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越来越严重,一些地区为了扩大城市,开始占用生态林用地,最终使生态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情况越来越严重。
7推进杉树生态林业建设进程的方法
7.1加大资金投入。通过加大资金投入的方法来推动杉树生态林业建设的进程。影响生态林业工程建设进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少资金,为了加大资金的投入,可增加国家财政比例,还可以动援社会力量,在管理资金的时候需要建立一个资金管控体系,减少资金滥用的情况发生。7.2加强宣传力度。通过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宣传力度的方法来推动杉树生态林建设的进程。生态林业工程关系着每个人的生活,林业部门在工作的时候需要以此为突破口,通过宣传让人们意识到建设生态林业工程的重要性,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来提高宣传力度,增强人们用心护林、科学造林的意识,了解生态林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减少土地滥用情况发生,平衡城市发展用地和生态用地之间的关系。
8未来生态林业的发展趋势
8.1生态林业发展的可持续化。随着我国对生态林业的关注,不仅是林业自身需要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其他领域也需要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工作的开展。现在我国的生态林业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细节上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进行解决。8.2生态林业发展的多样化。在建设生态林业的时候,林业部门也需要尽可能的保障利益最大化,在对生态林业发展多样化进行准备工作的时候需要探索出一条新的生态环境道路。
9结语
总而言之,要想快速提高我国生态质量就必须要提高林场的建设和对林场的保护。林场的出现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环境,还能减少空气污染的出现,但林业的发展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人们坚持不断投入,在坚持的过程中还需要科学、合理地部署工作,争取使林场营林引入市场机制,这样就可以以服务社会为主要力量,全力打造一个经济生态型的林业环境。
参考文献:
[1]周凯旋,罗建辉.国有林场改革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林业产业,2017(3):252.
[2]周国强,陈彩虹,楚春晖,等.大围山杉木人工林不同海拔直径分布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7(1):86-91.
[3]李显玉,于海蛟,刘忠友,等.浅谈林业生态建设中的树种选择[J].内蒙古林业,2014(2):20-21.
[4]李巍.做好林业技术推广生态林业建设[J].吉林农业,2015(5):112.
[5]刘志杰.林业技术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5(15):235.
关键词:水资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
对水资源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作出定量评价,能够使人们对水资源的利用价值有全面的认识,从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在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实现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最大化。另外,这也是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方式之一,有利于我国绿色GDP理念的进一步落实。
一、水资源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一)水资源生态系统
所谓水资源,指的是在经济条件下能够使用的水和水中的物质,以水体活动为主的水资源系统与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相结合,就构成了水资源生态系统。水在生态系统中运动的过程,保证了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相互转换,从而不断为人类社会提供着物质和能量。
(二)服务功能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指的是生态系统形成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的条件和效用,一方面为人类提供食物、医药、工业农业生产活动的原料,另一方面维持着人类生存发展的生命系统。水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态资源,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对生态环境进行组成和创造的因素之一。根据水资源的消费和市场化特点,可以将其分为经济服务功能和生态服务功能。具体来说,经济功能指的是维持人类社会的生产与生活,提供各种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生态功能则是调节生态系统的结构,维持生态平衡。
二、水资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价方法
(一)市场价值法
市场价值法的原理在于,将整个生态系统看成是生产中的一个要素,如果生态系统发生变化,那么生产成本和生产率等因素也会随之发生改变,从而使产品的价格和水平受到影响。举例来说,对农作物进行灌溉的时候,水质和用水量的改变,会使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有所影响,最终表现在价格的变化上。
(二)机会成本法
在生态系统中,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我们在选用一种资源的使用方案时,那么就会舍弃其他的使用方案,与之相连带来的效益也就不存在。因此,机会成本法就是计算出那些放弃了的使用方案中能够获取的最大效益。举例来说,在三峡修建大型的水利工程,它的机会成本就相当于保护三峡自然景观所获得的休闲娱乐的经济效益。该方法实用性很强,常用于那些不能直接计算出资源的应用效益的地方。
(三)旅行费用法
旅行费用法主要用于计算无价格的商品损失,可以对旅游地的游憩价值进行评估,使用旅行费用来计算人们对该景点的评价。具体来说,包括了交通费用、门票费用、餐饮住宿费用、纪念品或特产的购买费用,以及电话费、停车费等。
除此之外,水资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价还有影子工程法、影子价格法等。在实际计算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三、江西省水资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价
(一)经济服务功能评价
第一,水力发电。江西省2012年发电量总共728.20亿千瓦时,其中水力发电为48.24亿千瓦时,占比6.6%。按照每千瓦时0.4元的价格计算,2013年水力发电价值为19.30亿元。
第二,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供应。2012年江西省总供水量242.54亿m3,其中地表供水233.18亿m3,地下供水9.36亿m3。用水组成部分:生活用水20.86亿m3,工业用水58.94亿m3,农业用水146.01亿m3。以生活用水0.8元/m3、工业用水1.0元/m3、农业用水0.02元/m3计算,2012年江西省水资源的供水功能价值为78.55亿元。
第三,水产品生产。2012年江西省水产品生产总量约为237万吨,按照平均价格0.79亿元/万吨计算,水产品的经济价值为187.23亿元。
第四,休闲娱乐。2012年江西省接待入境旅游人数156.2万人次,外汇收入4.8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30.17亿元;接待国内旅游人数20347.3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372亿元,共计1402.17亿元。相关调查报告显示,旅游对象中山水风光比重为24.6%,假设水体旅游占其中50%,那么水体旅游的经济效益为172.47亿元。
综上,2012年江西省水资源的经济服务功能价值共计为457.55亿元。
(二)生态服务功能评价
第一,调蓄洪水。其中,水库调蓄洪水功能价值约为37.52亿元,鄱阳湖调蓄洪水的价值约为159.53亿元,湿地沼泽调蓄洪水功能价值约为1.05亿元,总计198.10亿元。
第二,调蓄水资源。所谓调蓄水资源,指的是在湖泊和沼泽的作用下,对水流、径流、地下水的调节功能。其中。鄱阳湖的水资源调蓄能力按照多年的平均蓄水量计算,为149.6亿m3,沼泽面积大约为1.42亿m3,总计面积为151.02亿m3。采用替代工程法,按照蓄水成本0.67元/吨计算,2012年江西省调蓄水资源的价值在101.18亿元。
第三,河流输沙。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江西省河流的总输沙量在1000万吨,按照人工清理河道的成本为4.7元/吨计算,河流输沙、疏通河道的经济效益为0.47亿元。
第四,土壤保持。该项目只计算鄱阳湖和军山湖的土壤保持功能。鄱阳湖每年泥沙淤积量在1000万吨左右,军山湖按照比例计算在50万吨,因此总计1050万吨。折合成土地面积,大概在1562.50h。按照1.7840万元/h的土地面积收益计算,土壤保持经济价值为0.28亿元。
第五,污染降解价值。众所周知,河流、湖泊等具有自净功能,也可以清除部分水体污染物。相关报道指出,湿地生态污染降解的功能价值为2.60万元/h,取江西省湿地面积61666h,则污染降解的功能价值为16.03亿元。
第六,生物多样性维持。水体和湿地,是许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场所。沼泽与泛滥平原的生态效益为3633.6元/h,江西省沼泽总面积61666h,则生态效益价值为2.24亿元。
综上,2012年江西省水资源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共计为318.3亿元。
(三)总评价结果
经过计算,江西省2012年水资源生态系统的经济服务功能价值为457.55亿元,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318.3亿元,合计为775.85亿元。
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对江西省水资源系统的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定,结果表明经济服务功能和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很高。从侧面证明了水资源在人类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得以持续下去的重要性,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因此,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要科学合理,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友辉,董增川,孔琼菊. 江西省水资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J]. 江西农业学报,2011(01)
[2]欧阳志云,王如松,赵景柱.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价[J]. 应用生态学报,2012(05)
【关键词】风景园林、生态、节约、园林绿化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由于它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它也被称为“地球之肾”。
中国生态型节约园林有很多案例,如在杭州具有代表性的就有西溪湿地国家公园,它正是在这样一片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的湿地上建成的,它是目前我国第一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不仅能够反映不同地域的地理、地貌等自然环境特征,还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人类社会的各个侧面。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由于自然因素及社会因素的不同,导致当地具有独特的地理、地貌和文化传统特点,使当地的风景园林出现风格迥异的面貌。风景园林设计总是敏感的反映着这种当地文化思潮、思想体系、社会生活需求以及经济技术条件,这样风景园林设计就会具有某种倾向性,而这种倾向性往往就引导着当地风景园林出现其独特风格而又包含其内在的逻辑发展轨迹,也就形成了当今世界千姿百态风格迥异的风景园林。
1、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倡导生态节约型绿化体系
按照生态优先的理念,以乔木为主,科学配置植物群落,提高城市人工群落的生物多样性,营造节约型园林。
(1)以乔木为主,科学搭配植物群落。遵照城市绿化以乔木为主的原则,按乔、灌、藤、草多层结构和科学搭配的方法开展城市绿地建设,不仅提高了植物群落结构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性,而且大大提高了城市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
(2)控制修剪植物应用,减少绿地养护费用。在园林绿化建设和维护过程中,要进一步转变机制,通过引入作业社会化和市场竞争,采取招标投标、工程质量监督、信用体系监督等方式保障工程和养护质量,降低建设和维护成本。
2、科学制定园林绿化设计,构建节约型绿化体系
(1)在绿化设计中,树立节约型绿化设计理念,大力倡导“以植物为主体,水土为要素”的园林设计思想。倡导绿地建设向自然生态转型,坚持“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物种多样性”原则。根据本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特点,使用成本低、适应性强、本地特色鲜明的乡土树种,利用自然植物群落和野生植被,营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观。
(2)在种植设计上,注重按植物群落结构进行合理配置,增加乔灌、藤、宿根花卉的使用,力求扩大绿地复层结构比例,充分发挥绿地的最大生态效益。试验表明,乔灌木的耗水量远低于草坪,而生态效益却比草坪高得多,10m2树木产生的生态效益与50m2生长良好的草坪相当。大量应用耐旱植物,不仅能节约大量水分,还能营造独特的景观。
(3)采用地面透气透水性铺装,减少水资源浪费。
3、努力降低成本,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型绿化体系
当今社会,水资源紧缺,能源供应紧张,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水资源和能源,是推进节约型绿化的必然选择。通过在园林绿化中开发、应用和推广节水、节地、节能和节材技术,以技术进步促进园林绿化的节约。
(1)大力推广节水型灌溉方式。在达到浇灌效果的前提下,不同的浇灌方式也是决定绿化工程能否节水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降低园林事业对城市水资源的消耗,就必须大力推广节水型灌溉方式。可采用喷灌、滴灌、地下滴灌等方式进行植物灌溉,这样既可节约用水,还能节省劳力,工效较高。据统计喷灌比地面灌溉可节省水约30%~50%,滴灌比喷灌可省水约40%,可节能50%~70%。地下滴灌是目前最新、最复杂、效率最高的灌溉方法,它直接供水于植物根部,水分蒸发损失小,不影响地面景观,同时,还可以抑制杂草的生长,是园林绿化中极具发展潜力的灌溉技术。
(2)合理利用城市生活污水、中水灌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废水利用率。利用处理过的生活污水进行灌溉,既可提高土壤肥力,又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还可根据生活污水中有机质含量高,在冬、春2季选定取水时间段,大量抽取城市生活污水,对土壤瘠薄的绿地实施污水灌溉,是增加土壤肥效、提高植物生长量、降低管理成本的有效方式。注重雨水的回收利用,提倡使用再生水灌溉。
(3)大力推广环保项目的建设,对植物的死干、枯枝、落叶、树皮等再回收处理,可作为园林绿化的生物性肥料。
(4)充分挖掘每一寸土地的潜力,实现单位土地面积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大力推行立体绿化的力度,充分利用各种攀援和爬墙植物,将能够绿化的各类墙体、天桥、屋顶和桥墩绿化起来,能有效地增加城市的绿量和绿视率。
4、结合西溪湿地公园案例分析生态节约型园林
综合以上几点以后,结合西溪湿地公园来一一分析:首先是坚持生态原则,这点上西溪湿地公园完全可以做到,这里本身就是一片湿地,有着它自己的生态系统,只要稍加改动就可以成为一个生态公园。其次科学制定园林绿化设计,内部建立生态净化系统,农居拆迁后,留下的地表,在充分尊重原有地形、地貌、植被的基础上,采用乡土树种进行植被恢复,既不破坏形象有保护了那里的环境。在护堤设计上采用了柳树桩代替松木桩,因为松木桩没有生命力,永远是死桩,不能生根、发芽,但柳树桩是活桩,柳树桩经过一段时间后会生根、发芽,这样不但护堤效果好,而且对整个生态环境的改善大有益处。在满足工程强度要求的情况下,均采用活柳树桩护堤护岸。这种原生态的驳坎方式非常有利于泥鳅、黄鳝类生物的生存,设计人员还设置水禽栖息地,让更多的鸟类禽类能够来这里嬉戏,也不失为一个具有特色的景点,这就是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实例啊。最后在推进资源节约型绿化体系的过程中,西溪湿地里补种了约1000亩的芦苇,它不仅是景致的一种恢复,更是达到水体的净化―――据介绍在英国的许多加油站四周,常常会种植芦苇,因为污水流经芦苇地后水质能够得到明显改善,这样使用后的污水一旦流入西溪水系中也可以经过净化被植物所利用;在地面铺装上尽可能采用透水性材料,这样可以将水再次收集并加以利用;绿化时以乡土植被为主,没有像有些城市以为引进国外的名贵树种,而是以保持当地原貌为主,凸显当地景观的特色。其实,西溪湿地公园还有其他一些措施来保护当地的生态,比如控制旅游人数,湿地内全部实行管网配置,还有营造大水面、浅滩和水草地以供更多的植物、昆虫和鸟类能在西溪生存、繁殖等。总之,西溪湿地公园就是这么一个原生态的、具有独特设计的生态节约型园林。
5、结语
随着全球追求生态发展的主题下,景观园林建设应该满足当展理念的需求,应科学应用建造生态型节约园林发展策略,才能真正创设环保、节能、低碳、高效的优质园林工程,调节城市生活生态平衡,为人们建造舒适、绿色园林景观环境。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森林生态效益;对策
1 引言
森林资源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其产生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是巨大的,对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新农村的建设,人们对于森林的认知意识也在不断的提升,对于森林的生态效益建设也在不断的扩展。积极的发展森林的生态效益不仅能够帮助农民实现经济效益,同时还能实现整个社会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也逐渐的加快,农民作为我国的主要群体,对促进整个社会现代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缩小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在进行森林生态效益的建设发展过程中不仅要从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为基点,更要从生态效益的全局出发,保持森林的自然性。让更多的人能够吸收到新鲜的空气,也让更多的人投身到保护森林的生态效益的行动中去。
2 森林资源的特点
2.1 森林资源的多样性
森林所带给整个世界的功能和作用是多种多样的,虽然很多时候它所呈现给人们的并不是直接的经济利益,但是它所产生的整体效益是无穷的。例如森林中所含有的大量的稀有植物,无论是在经济利益还是观赏利益上都是无与伦比的,或者是简单的木材都是人们日常所需的重要建筑物品。而在森林中所生长的大量的富含营养的各种菌类、野菜和动物,也都是帮助农民产生经济效益的重要来源。更不用说森林对于空气质量的净化以及水分的涵养作用,森林中大量的树木能够释放人们所需要的氧气,而吸引人们释放的二氧化碳,从而实现空气的净化作用。或者是森林的滞尘作用、杀菌作用等等。还有,森林随着地形、海拔、纬度的改变而变化,从低纬度至高纬度,从低海拔到高海拔,森林从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到高山灌丛等等,这些都充分的体现出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2.2 森林资源的有限再生性
森林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资源的再生性也就是在人类利用之后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资源属性,但是随后又会恢复属性的能力。森林资源的再生性是自然的,但是这种再生性是相当的脆弱的,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恢复。例如我们看到在香格里拉的原始森林中当人们采集松茸的时候会掩埋菌坑,不伤害那里的生长环境,实现菌子的再生。正是由于森林资源的有限再生性才要求人们拥有森林生态效益的保护意识,从而不断的加强森林的生态效益。
3 新农村发展森林生态效益的必要性
3.1 有利于提升农村生态环境
由于很多农村地区缺乏对于森林生态效益的认识,造成了农村森林资源逐渐的缺乏以及整体的生态功能和社会需求不相符合的情况的出现。一些地区农民在经营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管理,使得人畜共同居住,甚至是一些工业园区的进入,使得农村的水资源和空气质量迅速的下降,从而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生态环境。通过大力的发展森林不仅能够调整和缓解空气和水资源的污染,还能调节极端天气对当地居民的影响。森林树木还能吸附空气中所含有的粉尘和尘埃,净化工业所产生的空气污染。森林在不同区域能够帮助调节和缓解物质之间的交流,促进整个地区的生态平衡,从而不断的优化整个生态环境。
3.2 有利于加强农村现代化
森林中蕴含了大量的自然资源,这些资源能够帮助更多的农民进行致富,积极的引进外资,带动整个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现代化的森林发展和人应该是一种和谐而统一的关系,在保证森林生态效益的前提下不断的挖掘其经济效益。首先森林本身作为一种资源,其中产生的丰富的树木资源能够形成现代化的木业加工,由传统的粗加工逐步的引进现代化的技术,逐步的实现木材的深加工。并且还可以大力发展农村森林旅游行业,将自然景观和农村产业发展相结合,营造出别样的旅游特色,吸引人们的驻足。
4 促进森林生态效益发展的对策
在新农村建设的新背景之下,对农民的技能和认知要求都有所提升,针对农村现有的发展水平,制定相应的措施,从而不断的加强新农村的建设以及森林生态效益的发展。
4.1 宣扬生态价值优先理念
对于森林生态效益的保护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我们生活在这样一片土地上都必须懂得如何去爱护它,懂得它的价值和意义。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积极的向人们宣扬森林生态价值的理念,从而取代人们心中的利益中心思想,将保护森林的生态价值上升到一个道德和法律的双重高度。承担起作为森林主人的义务,和森林之间能够和谐共处,将森林当做自然母亲一样尊重和爱护。诚然保护森林的生态效益需要用法律的手段去限制,无论是那些残害野生动物的事件还是毁坏森林树木的行为都是错的,但是更加重要的是利用道德的绳索去约束人们的行为,影响人们发自内心的去爱护森林。
4.2 建立森林生态补偿制度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通过森林保护的生态补偿制度也更加的务实,无论是为了爱护森林还是为了获得利益,其结果都是森林能够得到保护。实施完善的生态补偿制度能够弥补国家在财政拨款上出现的不足等问题,从而从经济的角度保证森林生态效益的推行和实施。同时政府还可以全面的推行和建立生态补偿的保证金制度,对森林资源的受益人,例如那些砍伐森林树木进行加工的企业,在他们进行利用树木资源以后要求他们进行森林恢复,从而保证森林的生态环境和资源量。此外还可以推行森林资源生态效益的评估制度,制定出各种详细的评估标准和价值标准,从而为有效的补偿制度提供依据,从而更好的确定对于森林保护者的补偿或者是向森林资源的受益者收取相关的森林补偿费,从而建立起完备的森林补偿机制,也带动更多的农民投入到森林保护的行动中来。
4.3 森林生态效益发展要统筹规划
在新农村的建设发展中森林的生态效益发展占到了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在快速的发展农村现代化的背景下保持森林的生态效益是建设者需要思考的问题,从而促使二者都能够得到发展和利用。所以进行科学的统筹和规划是很有必要的,针对当地农村和森林的发展现状,进行有针对性的策略的制定。积极的实现新农村建设结构的多样化发展,在保护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基础上不断挖掘森林的可用资源,帮助农民实现经济效益。同时注重环境治理和文化建设二者的有机结合,大力推行农村的精神文化风俗建设,吸引外资的投入和建设。例如云南的香格里拉,就是将农村文明建设和森林原始资源进行有机结合,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5 总结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不断的加快,农村的面貌以及农民的生活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森林对于新农村建设一直是一个重点的发展领域,其生态效益不仅是当地人们需要重视的,甚至对整个国家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发展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我们更应该规划好对于森林的生态效益的发展和重视,积极的带动起农村的和谐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金晖,王冬梅,赵亮.等.植物叶片滞尘规律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北京林业大学报,2009(02).
[2]任寒英.浅谈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分析[J].财经界,2009(10).
[3]刘欣.关于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的思考[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论文集,20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