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0 15:58:1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中语文导与练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语文;课堂练习;教学效率
语文课堂练习是语文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承担着巩固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发展思维的任务,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和主要策略之一。有效的课堂练习,能帮助师生克服练习过程中的无效劳动及其带来的副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语文课堂练习非常重要,笔者认为在操作过程中应该做到六个到位。
一、课堂练习环节要到位
尽管课堂练习很重要,但许多老师组织的课堂练习环节缺失。主要是很多老师对这一环节对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认识不到位,往往认为只有把学科知识点反复地讲给学生,学生才能理解、掌握和运用,忽视了学生的实践应用环节,导致课堂上讲的多,练的少,不能通过有效的课堂练习把握学生对相应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笔者有幸担任过一次区级赛课评委,听了11节同课异构《望海潮》,其中只有5个课堂设计了课堂练习。新的高校课堂标准要求,新授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练习不少于15分钟。教师要有效调控课堂,保证学生的自主练习时间。相反,课堂练习的弱化,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效率的提高。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全程优化课堂练习,落实好课堂练习这一教学环节。
二、目的计划要到位
要保证课堂练习效果,练习的设计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有针对性,不能让课堂练习只作为一种形式而存在。练习的设计大的方面要与新课程标准吻合,小的方面要直击当堂课的重难点。一位老师讲《望海潮》时,她设计的课堂练习题是写一副对联,表现杭州之美。对联的拟写也是高考考点之一,杭州之美本也与《望海潮》紧密关联,这样的练习似乎也无可厚非,但她在课前明确交代,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习词人点染结合的艺术手法。何为重点?不针对重点设置练习,重点何以突破,学生如何提高?
课堂练习的设计难易要适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层次,不能一班学生一盘菜。同样是《望海潮》,一位老师居然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以我们的故乡平凉或崆峒山为例,仿写该词。此后情况可想而知,只有几位学生写了寥寥数句。我试着替学生做了一下这个作业,竟然用了将近一节课的时间仿写出了《望海潮・崆峒山》。这样的练习对学生是否过于高大上了?这说明老师计划到了练习,没计划到学生。
三、指导要到位
课堂练习布置了,学生怎样去做,老师一定要在思路和方法上加以指导,否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一位老师讲《望海潮》时布置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如果你是一位摄影师,拍摄一部有关杭州的电视片,你怎么拍摄?如果我是学生,我也不知道这道题该怎么做。这道题提问本身就有问题,你是让学生介绍拍摄的方法和流程呢,还是让学生描绘杭州风光呢?如果将题目改为请你为杭州电视风光片配一个画外音或写一个解说词,也许会更好些。接下来,老师便指导学生如何写画外音或解说词,这样学生便知道写什么,怎么写了。布置了课堂练习,放任学生去做,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相反,有些老师就做得比较好,亦是《望海潮》,一位老师布置了这样一道练习题: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你认为最具画面感的句子进行赏析。如何赏析?接下来老师从围绕哪些方面赏析、赏析的步骤、语言的组织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精心的指导。在课堂练习上,如果老师都能做到这样,练习的效果何愁达不到?
四、学生练习要到位
布置课堂练习的目的,就是想让学生通过实践巩固、提高课堂教学内容。其中,学生能扎扎实实完成练习是关键的关键。虽然我们不能保证学生百分之百完成练习,但要保证大多数学生完成。听了11节同课异构《望海潮》,5个课堂设计了课堂练习,但练习的完成率都不高,大多数课堂仅是少部分甚至是个别学生完成了练习。个中原因,一是老师设计的练习层次过高,二是教师指导不到位,三是老师为赶课堂进度,使练习草草收兵。最终,本该属于学生通过练习实践总结出来的东西,还是由老师代劳了,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五、学生展示要到位
课堂练习完成后,结果怎么样,一定要安排学生展示,展示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大多数老师只是通过点兵点将,让学生口头展示,形式单一,展示面窄。展示形式可以采取口头展示、书面展示、板书展示。展示的对象上,可个别展示、小组展示,必要时也可以集体展示。总之,要全方位了解掌控学生的练习状况,为教师点拨提高打好基础。因此,在这一环节,老师一定要有耐心,要给学生信心,要鼓励学生乐于展示,敢于展示,踊跃展示。
六、教师点评要到位
学生展示完练习成果后,教师要及时地点评,这是提高训练效果的肯綮。高效课堂要求教师要精讲,学生要精练。精讲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练习成果的点评上。教师要针对学生练习中暴露出的问题,围绕学生对课堂内容掌握的情况,答题的思路、步骤、语言的组织等方面进行评价,可以先让学生互评,教师再评点突出问题,可以采用批评式、鼓励式、引导式等多种评价方式,可以在单评的基础上,可以总结出全班同学练习中的共性。主要的是老师要对练习给出建设性意见,一方面规范答题,一方面拓展学生思维,要通过对练习的点拨,达到拔高课堂的目的。
一堂课尽管时间有限,但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设置巧妙的课堂练习,引导学生自主实践、合作探究,真正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摘 要 本文研究的是高校跆拳道教学中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训练过程中应遵循全面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以及因材施教原则,然后又从力量素质训练、速度素质训练、耐力素质训练、柔韧素质训练以及灵敏素质训练几个方面详细的分析了身体素质训练的内容和方法,希望对高校跆拳道教学训练的开展有所助益。
关键词 跆拳道 身体素质训练 高校
跆拳道运动是一项对抗性的体育运动项目。在跆拳道运动中,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水平是确保运动员的技战术得以充分有效的发挥的基础因素,因此,在开展高校跆拳道教学训练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同样也应将身体素质训练作为教学训练的重点内容之一。
一、高校跆拳道教学中身体素质训练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对于跆拳道运动来说,虽然对于身体素质的要求有所侧重,但却是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有所侧重,切不可有所疏漏。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各项身体素质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某一方面的欠缺,势必会对其它素质的发展造成影响和制约。反之,各项身体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则能够相互促进,有利于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因此,在训练中一定要重视全面性的基本原则。
(二)循序渐进原则
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的提升不是一时一日之功,必须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如果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追求教学训练成效盲目安排过大的训练负荷或是训练的量,很容易导致过犹不及的情况,不但无法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还极易引发运动损伤事故,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和训练效率,对学生造成身心伤害,因此,任课教师在开展跆拳道教学时,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问题,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
(三)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主要指的是任课教师在高校跆拳道运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训练时,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现有的身体素质水平、个人的优势特长等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目标和训练安排,以尽可能的让每个人都通过教学训练让自身的身体素质水平有所提升。
二、高校跆拳道教学中身体素质训练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具体来说,在高校跆拳道教学训练的过程中,要通过身体素质训练的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主要包括力量素质训练、速度素质训练、耐力素质训练、柔韧素质训练以及灵敏素质训练等几个方面的内容,以下就从这几个方面对身体素质训练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一)力量素质训练
在开展高校跆拳道运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力量素质训练,是提升学生跆拳道运动成绩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在跆拳道力量素质训练的过程中,主要可以分为最大力量训练、快速力量训练以及持久力量训练三个主要的部分。其中爆发性的快速力量训练是跆拳道力量素质训练中,最为主要的训练内容。而且,由于跆拳道运动的运动特征为以腿法为主,以拳法为辅,因此,对于跆拳道运动教学来说,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水平尤为重要。在开展力量素质训练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在确保学生力量素质发展全面性的前提下,还要注意重点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
通常来说,在开展力量素质教学训练的过程中,为了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任课教师可以通过立定跳远、跳绳或者是蛙跳等多种方式来开展训练;为了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则可以通过俯卧撑或者是爬杆练习的方式来开展教学训练;而为了发展学生躯体各个肌肉群的力量素质,确保力量素质发展的全面性,任课教师则可以通过负重体前屈或者是仰卧起身练习等方式来开展教学训练。
(二)速度素质训练
因为,在跆拳道运动中非常讲究“以快制胜”,因此,在开展高校跆拳道教学训练的过程中,注意加强和提升学生的速度素质训练同样非常重要。
在跆拳道教学训练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速度素质而言,主要强调的专项速度素质主要是反应速度、步伐移动速度以及动作击打速度三种。而要提升学生的跆拳道运动速度主要采用的教学训练方法则主要有利用信号或者靶子来进行的反应速度训练、利用行进间各种步伐练习来进行的步伐移动速度训练以及利用单个动作或者是组合动作的快速训练而进行的动作击打速度练习等方式。
(三)耐力素质训练
跆拳道运动的比赛时间较长,因此,对参与者的耐力素质也有较高的要求。在开展高校跆拳道教学训练时,为了提升学生的耐力素质,任课教师可从有氧耐力素质训练和无氧耐力素质训练两个角度同时开展教学训练工作,且注意将耐力素质训练将跆拳道专项技术进行巧妙的结合,以实现学生专项耐力素质提升的目的。
(四)柔韧素质训练
由上文所述可知,腿法在跆拳道运动中的重要性。而对于跆拳道运动员来说,其柔韧素质的水平是影响腿法的关键性因素,会直接影响到动作完成的质量。因此,任课教师在开展高校跆拳道教学训练的过程中,学生的柔韧素质训练也是日常教学训练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开展柔韧素质教学训练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可以采用的教学训练方法十分多样,例如:正压腿训练、弓步压腿训练、虚步压腿训练、分腿侧压训练以及坐位体前屈训练等等均可有针对性的运用于学生的柔韧素质教学训练中。
(五)灵敏素质训练
灵敏素质是跆拳道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迅速、准确、灵活的完成技术动作的能力,运动员必须具有高水平的灵敏素质,才能在运动的过程中顺利完成一系列高难度的动作。因此,任课教师在开展高校跆拳道教学训练时,同样应将灵敏素质训练纳入身体素质训练的范畴。常用的教学训练方法则有技术组合练习、急跑急停练习以及快速变化方向练习等。
参考文献:
[1] 马波.我国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身体素质测量指标与评价标准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01).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新课改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科教文化的建设得到了关注与发展,新课改的实施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提倡自主研究与合作创新式的教学新思路,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与创造力,推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地位,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
能力。
一、做好课前准备,确保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多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学习积极性不够,课堂的氛围太过被动。新课改下,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地位,老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式学习的方式,将学生划分成学习小组。语文课开始前,学生可以利用小组学习的形式预习课文,运用小组的方式听写语文单词,做好课前准备,才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老师的压力也才能得到缓解。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老师要设置高质量具有针对性的导学案与课堂展示案以及课后习题案与单元检测案,充分考虑课堂上学生会产生的认知偏差,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合理安排讲与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课堂时间只有很短的45分钟,为了确保课堂的教学效果,需要合理安排课上时间。语文学习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预习、联系与巩固,只靠课上时间是不够的。为了确保学生的学习效率,需要合理安排课上时间,教师讲解的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学生练习的时间也不能少于15分钟。教师要设置好讲与练的内容,保证每个环节时间的合理性。语文教学中,练习可以穿插在知识传授过程中,也可以放在课堂内容教授完毕后进行,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合理安排练习时间。
语文教材内容不能时隔久远,内容要新颖,老师在导语设计环节要考虑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开拓学生的思维,导语要精妙,要富含丰富的悬念,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以实现新课改下教育的目的。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新课改势在必行,寻求有效的教学方式,才能确保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谢红.浅谈高中语文教学的出路[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4(08).
关键词:高中语文;创新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教学内容中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这一教学目标的转变,要求老师必须及时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
一、改变教学理念,激发创新意识
传统教育教学的目标在于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理解、吸收所教的知识内容。虽然这一教学理念的初衷是好的,尤其对于高三学生,时间非常紧迫,如果能在短时间内让学生的知识丰富起来、能够掌握所学内容,固然是好的,但是这对高中生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不利。比如,学生仅能学到老师所教的内容,只是在前人基础之上“拿来”而已,自己却无所进步。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改变教学思想观念
比如,老师备课时不能仅考虑如何教的问题,还要换位思考,体会学生如何学、怎样用,即将学生语言实践作为教学的重点。转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将原来课前备课时所考虑的内容,比如这节课应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变成这节课练什么、先后顺序怎样安排等。老师通过改变自己的思考角度、思维方式,可以改变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大有益处。
2.优化课堂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读、练、思、讨。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教学讲说以及指导后,必须留出一段时间,督促学生多练习,而且还要严格按照规格进行练习,非个人练不可。从叶圣陶先生的话中可以看出,优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结构非常重要。
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最大限度地减少无重点、无深度以及无层次感的串讲,而是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动口、动脑和动手,并且要进行有层次、有重点的训练,以此来巩固知识。
二、营造创新教学氛围
高中阶段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除应当摒弃传统的教育理念和不合理的教学方法外,还应当为学生营造一种可以激发创新欲望的学习氛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实践中,应当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创新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课前引导,采用导学案的方式将学习任务交给学生。具体而言,就是要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然后分组合作学习;每一节课都给学生30分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当然在课前要求学生自己预习、讨论以及提问和总结,通过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
同时,对于部分课程,如何创设很多个角色,可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甚至可以创新性地开一个小小的化装舞会。通过给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创新的平台,可以使他们在教学实践中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尤其是给后进生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允许他们犯错误,但一定要在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改正错误、相互尊重,主动进行合作探索和创造。
三、强化实践,培养和提高高中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教育模式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更加偏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对实践缺乏重视。在当前新课标背景下,倡导创新教育,其中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是要关注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应当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这样才能体现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确定主题,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读书活动
比如,以培养青少年成人意识作为自主活动主题,给学生推荐基本书目,然后以小组为基本单位,开展阅读评比活动。通过引导学生广泛地阅读,使他们能够了解社会与自己之间的关系,提高认知、评判能力。
2.举办辩论赛,让高中生的思想火花迸射
通过组织开展小型辩论会的形式,向学生注入新观念、新思维,以此来锻炼他们的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投身到社会实践中来,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语文创新能力。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语文常识、了解作家和作品内容时,可以引导他们接触网络文学,并且指导他们或者让有经验的学生给大家分享如何应用网络查找所需的资料,以此来开阔学生的视野。
3.培养学生对新领域的认知
实践表明,创新人才总是能够快速接受新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从个人的生活、社会、家庭中收集相关资料,展开激烈的讨论。
语文极富创新内涵,而且蕴含着较多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因素,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关注,并且利用好这些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高芳.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5(05).
[2]杨辉.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08).
既然文言学习属于阅读范畴,那么它就要遵循阅读的基本规律和要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招生考试说明》中也强调:浅显文言文阅读的考查,一是侧重于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以考查对文言词语的掌握情况。二是侧重于文言文句子的翻译,以考查对文言句意的理解和表述能力。三是侧重于文言文内容要点的归纳、中心意思和作者观点态度的概括,以考查对全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基于对文言文语言特点规律的认识,根据语文课程改革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面就“四导一评”(导读、导练、导议、导疑、评价)教学方法,结合高中文言文的课堂教学谈谈我的实践体会。
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任何一项教学计划,如果不能通过教学实践付诸实施,它终究是没有实现的理想蓝图。所以,为了便于今后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以小组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对学生进行分组,尽量前后座位合作,注意同组异质的差异性,在课堂教学中形成小组合作学习机制,以利于形成督促竞争的氛围。后面的许多教学环节都离不开小组的合作,如检查背诵、作业检查、课堂质疑等。
按照“四导一评”教学模式,首先在教学的第一环节导读上,可以课前要求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如诵读课文,试译课文,学习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等。据此可以督促学生分类作较为完整的课堂笔记,不至于每节课下来知识点杂乱无章。也可以在导读时进行背景知识介绍,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如,《荆轲刺秦王》《项羽本纪》《鸿门宴》等课文,可以铺垫一些生动的历史故事吸引学生。还可以介绍如李白、杜甫、柳永、苏轼等文学名家的坎坷生平,这样,让每位学生或多或少体会到学习文言文的快乐,避免了教师串讲模式所导致的被动接受的枯燥和乏味。
教学的第二环节导练。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练习题,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在这一环节中,题目要典型,少而精要。题目分量要考虑到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一般适宜在20分钟左右,要尽量让学生自我质疑,通过比较整理,互相交流,完善答案。如“鄙”“或”“数”等教学大纲规定考查的120个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卑鄙”“以为”“风流”等词语的古今异义;文言判断句式、被动句式、倒装句式、省略句式以及固定句式等。在导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随时给予指导帮助,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形式,调整自己的认识思路,使思维品质不断得到完善。尤其在高一起始阶段,就强调文言基础知识的自主探究学习,这对提高学生的文言解题能力将有很大帮助。
教学的第三环节导议。导议的过程即是为了解决导练中的问题,也是为了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和深刻的思维品质。教师一定要强调每个人在阅读时都要努力发现问题。针对导练中需要探究讨论解决的问题,教师自己不要包办,尽量让学生回答,特别要叫平时不提问题的同学起来回答。这样,就给学生一定的压力,迫使其深入阅读,质疑思考。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对学生积极暗示,正面激励评价,增进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要耐心地落实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不断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联系所学的课文知识,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
教学的第四环节导疑。主要是对文言文主旨的理解和对文本的鉴赏感悟,能够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思想倾向,理解作者的人文情怀。如,《鸿门宴》中可“试探究刘邦、项羽的性格特点?如何看待楚汉之争?”从《赤壁赋》中“探究苏轼的人文精神和旷达情怀”等。教师也可以拓展知识,使课堂“小语文”变成生活“大语文”。如补充介绍“重耳流亡”“秦晋之好”“楚汉之争”等课外知识。
最后,实施评价环节。收集每个小组对本课文的学习情况,给予评价指导。可以通过习题形式进行当堂复习检查,也可将学生的课堂笔记收上来进行批阅指导,还可以采取交流小组学习成果等形式,起到检查和示范作用。通过评价环节,可有效反馈教学信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最后,针对导练、导疑过程中表现较好的小组和学生给予表扬、激励。采用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学生的自评,主要是建立学生自评档案袋,实行动态管理,档案袋由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装入材料,让学生把在学习、参与活动等方面该装的装进档案袋,作为教师对学生评价的参考。推行“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四级等级评价制,关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的自信心及学习的兴趣等。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唐·韦庄),桐庐向来有“钟灵毓秀之地,潇洒文明之邦”的美誉,系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园林县城。浙江省桐庐中学,属省一级重点中学,位于富春江和分水江汇合处的省级开发区桐庐县城,东与富阳毗邻,西与建德接壤,南通杭千高速、新320国道,北接老320国道、05省道。学校占地面积290余亩,在职教职工230余人,6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000余人。语文教师35位,其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21人,一级教师12人;市学科带头人2人,市教坛新秀3人,县名师3人,县学科带头人7人,县教坛新秀7人;硕士生3人;省普通话测试员1人;原任校党委书记、校长,现任校党委书记、副校长、办公室主任、教导处副主任、学生处副主任、年级组长各1人。
环境之优美,交通之畅达,阵容之豪华可见一斑。
课题引领 专题推进
近年来,我们语文组坚持以课题和小专题研究为载体开展教研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综合类:地方文化特色与校本课程;国学基础读本的编写与教学;高中语文自学潜能开发策略与机制研究;“研究性学习”中多元智能的有效合作。
阅读类:“问题”的动态生成与整合;新课标下教材的有效处理;“批注评点式阅读”的程序和方法;阅读教学中“读”的艺术;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说”的能力;高中语文教材的知识“梳理与积累”;现代文阅读的解题技巧;古代诗歌鉴赏“四步导练”法;“语基”复习“六步导练”法。
写作类:语文课本中写作素材的整合与运用;文体规范多样的训练途径和方法;构思精致巧妙的技法;题材新颖鲜活的视角;语言生动形象的技巧;关注生活,思考生活,写出真情实感。
增效课堂类:精准教学目标,在方向上保教学的增效性;精简教学问题,在时间上确保教学的增效性;优化教学过程,在流程上确保教学的增效性;畅通反馈渠道,在实践上确保教学的增效性;物化教学内容,在载体上确保教学的增效性;规范教学模式,在课型上确保教学的增效性。(详见《语文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四期)
繁花满枝,成果丰硕
在学校领导的关怀下,在省教研员胡勤,市教研员方顺荣、金瑞奇,县教研员陈卸金等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的教研成效已见端倪。
课题研究初见成效
由原副校长黄玉平主持,齐顺亮、陈立峰、郑玉琼、李周群、郦卫华、谢大学、张斌、方丽娟、李金洪、闫春侠、向汉波等老师参与的市级立项课题《批注评点式阅读教学》业已结题,并获市科研成果二等奖。
由特级教师向汉波、副校长舒立新主持,徐秋美、杨丹、谢炳芳、刘根美、徐凌晓、奚军、王秋萍、孙贤明等老师参与的全国中语会“十一五”重点科研课题《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已顺利结题。向汉波老师的相关论文《丰富作文的语言》等9篇均获课题组论文评选一等奖;研究课“依托课本巧构佳篇”获课题组优质课评比一等奖;《母语学习潜能自我开发研究》获中国教育学会《语感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组论文评选一等奖;《“青少年学生巨大潜能自我开发研究”阶段总结》被编入省重点科研课题《“青少年学生巨大潜能自我开发研究”科学操作技术》一书。
由郑玉琼、张斌、闫春侠等老师主持参与的市立项课题《强化管理以促进学生自觉完成语文作业的方略研究》已如期结题。
由原任校长王华和向汉波、钟向荣、晏铌、钱江、宋卫庆、张斌、李金洪、闫春侠、李周群、钱丽红等老师编写的《国学基础读本》(一)(《〈弟子规〉及解析》《〈三字经〉及解析》《〈千字文〉及解析》《百家姓》)《国学基础读本》(二)(《〈大学〉及解析》《〈中庸〉及解析》《〈论语〉及解析》《〈孟子〉及解析》)均印刷成书,全校师生人手两本;相关课题正在运作之中;校园里的“论语大道”,将《论语》勒石成碑,镶金镀银,分立主通道两侧,更是一道风景。
由钱江老师编写的《晨读经典——唐诗》已在全校各年级使用:每天早读,用5分钟诵读经典,一人广播领读,全体学生齐声跟读,然后自由朗读,气势恢宏。
由原校党委书记邵荣春主持的省级课题《由自律走向他律》和现任校党委书记陈重鑫主持的市级课题《创新作文的研究与实践》《情境作文课堂教学》成果在杭州市交流和推广。
小专题研究效果明显
以钱江、杨丹、齐顺亮三位备课组长和宋卫庆、钟向荣、黄洁、向汉波等老师为主力军的县高考研究小组的研究成果汇编成书后在全县高三年级使用,并供县外不少学校借鉴。
省普通话测试员王晓苇老师主研“语言文字规范”,研究成果在全县各单位推广。课堂上,一口规范的普通话让师生陶醉,如沐春风。课堂教学被推到全县各高中巡回示范。
由钟向荣老师主笔编写的高中语文读本《晨韵》一书经县教研室语文教研员陈卸金老师的努力,交印刷厂印刷成册,全县各高中人手一册,师生反应良好。
向汉波老师在《语文教学与研究》《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报》《语文世界》《中学语文》《中国教育教学杂志》《新教师教学》等国家级刊物和省级重点刊物《作文新天地》上30余篇;与人合著的《文体列锦》《我命高考作文题》《在语言的天空里飞翔》《洪镇涛语感培养教程》《高中作文教程》《高中语文经典涵养》等书,分别由大连海运出版社、西北大学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开明出版社、语文出版社和博雅出版社出版。论文《美读的五种方法》在《语文教学与研究》头版刊出后,《语文报》全文转载;《学习语言,开发潜能》被《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评为年度“十佳论文”;《论语文备考中的七大关系》在《语文教学与研究》上发表后,被中国人民大学《中学语文教与学》全文转载,并获中国教育学会、中国基础教育研究所论文评选一等奖。
近一年来,陆云鹏、晏铌、向汉波、郑玉琼、黄洁、钟向荣、张斌、郦卫华、杨丹、谢炳芳、闫春侠、宋卫庆、方丽娟等13位老师,共在15类省级和国家级报刊上发表文章30余篇。
青年教师成长迅速
在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合作推动下,青年教师勤奋好学,认真学习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积极吸收他人的教学经验,不断修炼教学“内功”,努力使自己脱颖而出。
舒立新老师被评为杭州市第一届“学生最喜欢的老师”。宋卫庆老师,被评为浙江教育十大年度影响力人物、浙江省首届十佳心育导师,浙江省百个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在全省各地巡回演讲30多场。黄洁老师被评为市学科带头人。张斌、王晓苇、徐秋美等老师被评为市教坛新秀。杨丹、杨晓军、汤杏飞、钱江、李周群、李金洪、闫春侠等老师被评为县教坛新秀。舒立新、张斌、黄洁、李金洪、杨晓军等老师现已成为校级或中层领导。
李金洪老师于2008年为我县中小学语文界夺得有史以来第一个市优质课比赛一等奖。钟向荣、宋卫庆老师于2009年分别获得杭州市高中语文优质课评比一、二等奖。钟向荣老师于2010年3月作为浙江省的唯一选手,在山东曲阜参加全国高中语文优质课比赛,屈获二等奖。汤杏飞老师于2011年获得杭州市高中语文优质课评比二等奖。在杭州市语文高考备考会中黄洁老师上的作文课——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张斌老师上的作文课“状物抒情,提升作文的语言”均得到与会老师和专家的一致好评。富阳、桐庐“名师班”来校调研,谢炳芳老师的“研究课”在所有选手中独占鳌头。方丽娟老师的阅读课,得到县市教研员的好评,被推荐到全县各普高巡回讲课;指导学生获2011年杭州市中小学生科技节中学生科学辩论大赛亚军。研究生肖丁瑞来校才一年,教学成绩在历次大小考试中名列前茅。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育现状;目标;出路
随着时代的进步,高中语文教育也应有相对的发展,以培养能跟得上时代的接班人,但高中语文教育的现状着实堪忧,所以,新课改势在必行。在高一这一年的实践中,我发现新课改中存在许多我们需要深思的问题,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来谈谈个人的一些粗浅的看法,希望能在荆棘中摸索到高中语文的出路。
高中语文教育的现状——“高耗低效”“旧貌依然,难觅新容”。语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她本应是最为丰富的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深刻的思想内涵、强烈的审美特征、广阔的生活天地。但这些在现在高中语文教育中仍很难见到。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仍在高高地挥舞着,教学评估的偏激使得语文老师们望而生畏,教学理念的滞后,新旧老师教学观念的严重差异。教材中“语文知识”概念辨析不清,程式化教学模式仍占主导,语文在众多学科的夹缝中生存尤为尴尬。“以练代教,以考代教”的方式仍是学生高分的保障,语文“听说读写”的能力难以提高等典型现象成了高中语文教育的悲哀。而一直兢兢业业抗战在教育第一线的语文教师们更是苦不堪言,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也逐日递减,语文教学自然也就“高耗低效”了。
虽然新课改的提出似乎是给高中语文教学注入了一股清泉,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难真实落到实处,甚至出现装装样子,“换汤不换药”的情况,所以,“旧貌依然,难觅新容”。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瞻前顾后,注意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紧抓文本,听说读写并重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触摸语言,才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亦即使人文性突显出来。因此,在语文课上,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让学生能够熟练、正确地阅读,并且用心去体会文章的美。
提倡课文不读熟不“开讲”。对课文的感悟要扣着读书进行,即所谓“扣读导悟,读中见悟”。应让学生触摸语言,感受其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再通过自己的诵读把这种感情读出来。阅读感悟要忌琐碎,要提倡整体感悟,做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抓住关键词语来切入。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要切中关键词“忍”即可,线索就明朗了,学生也会很积极地寻找答案。此外,还要鼓励多读,熟读成诵,以形成积累。并通过适当的迁移,引导运用。
二、补初填高
在高一的实际教学中,让高一老师非常头痛的一项就是初中知识和高中知识的衔接错位,所以,在还未出现新的关于初高中知识衔接的课本之前,对这部分的把握还应查漏补缺。
由于教育改革、绩效工资、地域差异等多种原因,各个学校对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的标准都不一样。高中知识中所涉及到的语法知识相对来说要多一些,虽说现在不提倡语法知识,但在实际的学习技能里难以避免这个版块,但中考中并不涉及,导致初高中的许多知识的脱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很难把握。所以应尽早的向学生强调这一点,来填补高中知识的完满。
三、语文应是美的享受
语文教学是师生互动的韵律,“教”是指挥,“学”是用不同种类的乐器演合奏出的和谐美妙的乐曲;“教”是灯塔,“学”是摇动舵浆划向那太阳升起的地方;“学”是主人,“教”是引爆主人思维活力的引线……语文教学又是审美的韵律美,需要发现,用淳厚的文化涵养去发现。美,需要感悟,需要用心去感悟,如感悟北京四合院的封闭与祥和;感悟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铮铮豪情下的无奈,以及在传统人情价值取向包围下的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个人物不同也不公平的评价际遇……
美,需要创造,需要冲出习题的淹没,展开思维的翅膀去创造;需要挣脱“标准”的锁链、释放个性潜能去创造。用无拘无束的遐想去开拓,用纵横驰骋的思辩去探究,用火热的真情去挥洒。在具备语文素质的前提下,美的享受实际上也就达到了培养语文素养的目的。
四、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共建和谐课堂
中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不但存在差异,而且很大。例如,东部沿海地区不管是经济还是教育都要比西部地区先进得多,更何况一些山区或少数名族地区的教育了。所以因地制宜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措施。例如,重庆大足就是一个极具地域文化的地方,佛学文化的盛行和推广应被语文教育所利用,“海棠之乡”的称号也为语文观赏提供的素材。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那么同样也不会有相同的两个人。所以,在教学中因材施教也是全面教育的一个方面。因材,是不同语文程度、不同个性、不同优缺点等都需要老师了如指掌。
在此基础上,还需师生的共同努力,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教师团队的能动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共建和谐的语文课堂。
参考资料:
1.《语文课程标准》
2.《谈谈如何深化语文课程改革》,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辑部
关键词:语文教学 培养 良好 学习习惯
平时与同行们谈及学生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农村学校学生的学习习惯,颇有几分感触。一般地讲,老师们在教学活动中很注重自己的“教”,对学生的“学”,特别是学生学习习惯容易忽视。有的老师教得很好,但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成绩很一般,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忽视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尤其是对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良习惯,没有严格的要求及应对策略。
一、引导学生养成预习习惯
教师给学生一个预习提纲,即把预习内容概括成几个问题或知识点,再辅以一定的参考资料,要求学生根据问题做好预习并做好笔记,这样有利于上课专心听讲,解决问题,同时课堂上有时间进行各种练习活动,如知识点专项训练、听读练习、对话表演练习,使语言知识迅速转化成言语技能。在上课前二、三分钟,老师在班内巡视一圈,检查预习情况,表扬预习好的同学,督促不按要求做的同学,坚持下去,同学们就会形成习惯。
二、培养学生养成勤于阅读、积累的习惯
语文教学效果不佳的症结之一,是教师对课文“分析”过多,滔滔不绝的讲授“冲”掉学生的各项语文训练,剥夺了学生自己阅读、感知、理解、消化课文的主动权,“长此以往”,学生在堂上就少了自己阅读实践。至于课外阅读,要么是被繁重的作业负担挤掉,要么放任自流,初中生怎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真正提高阅读能力呢?要解决这个长期困扰语文教学的“顽症”,只有摒弃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更新观念,优化语文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实践的主体,让学生扎扎实实开展课堂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养成勤于阅读,不断积累知识、经验的习惯,这才能提高他们的阅读等能力。总之,初中生在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过程中,都应养成自觉摘抄、作读书笔记等积累知识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边聆听边思考的习惯
目前的语文教学,重写而轻听、说,故不再赘述“写”。课堂上,带着疑问聆听教师的讲解、范读等,边听边思索,这是每位初中生读能做倒的,但课外的聆听、思考则被我们日常所忽视。胎教的流行,证明人类对世界的最初认识始于听觉。婴儿哇哇坠地到成长为一名初中生,随着他们自身知识的增长、生理上日趋成熟,他们进入成长的烦躁期,对周围的大部分“声音”开始有点不耐烦,或只停留在听的阶段。俗语说的好:身边一切皆学问,平时收听广播、听别人争辩等,如果能边聆听边思考,亦能获得和提高语文能力。如当一名初中生在家观看电视节目,发现电视节目主持人把姓氏中的“任”读成“rèn”,如果这学生能深入思考,联系到课堂上老师读“rén”,想到是主持人读对或老师读对,翻开字典,发现主持人念错了,那么这位中学生的语文认识能力就得到巩固、提高。所以初中语文教师要重视教导学生养成边聆听边思考身边一切声音的习惯,从中获得、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四、培养学生练口的习惯
这里所说的练口,主要指练口才、练说话。因我们面对的是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人们在科学探讨、经济活动、人际交往等中,需要谈论、争辩,需要彼此间理解、认可、支持,需要用最简练、最精确的语言来表情达意……,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口才,所以语文教学应重视练口,培养学生能说会道、能言善变的本领。培养初中生练口的习惯,具体应抓三方面的工作。1、在静态语境中练基本功。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安排适宜的练动的时间,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并使之养成良好习惯。2、把课上活,促进交谈。学生在静态语境中说话能力的培养固然重要,但当他们以后步入社会,更多的将是动态的交际语境。因此我们还应注重培养他们对动态语境的适应能力。语文教师必需把课上活,要为各种形式的交谈创造条件。3、样板效应,熏陶感染。作为初中语文教师,一方面要严于律己,力求做学生在朗读、演讲、辩论等方面的榜样,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寻找高水平的样板,进行学习、欣赏、评论、效仿。如收看电视辩论节目、体育比赛实况解说等,让学生欣常高水平的“说话”。认定样板,找到差距,学生在效仿过程中自然学到真本领。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习惯
论语曰:“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这些至理名言告诉我们在学习中要勤于复习,通过复习这个环节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与记忆。此外在复习的基础上加以进一步的思考,又会有新的认识和发现。如果学习了新知识,不及时复习就会很容易遗忘。如果想要长时间保持印象,必须勤于复习。如果想要进一步地获取知识,仍然少不了复习。但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则认为复习是多此一举,宁愿花时间去玩耍,也不愿意花时间去复习。复习的过程是一个梳理的过程,也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复习要定时形成规律,要善于将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归纳。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牢固掌握的目的。
有人说,学生的心田是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也有人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生的重要,我们相信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肯定会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受益匪浅,乃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为将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栋梁之才而不懈地努力。
参考文献:
[1]潘洪泽.新形势下高中语文学习培养什么习惯[J].语文建设,2011.01.
关键词:课堂教学;高中语文;自读导学;实施思考
自读导学,也就是在老师指导、辅导、指导下,学生自读、自练、自学的教学模式。在实施自读导学模式之前,教师应做好课前准备,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思路与方法。第一、分层构建学习小组。教师首先弄清学生不同水平,将学生分为三类:优秀生A类、中等生B类、待进生C类。然后将各层次学生均衡组建成学习小组。每组选出组长,指导与负责小组同学的自学与作业情况。第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授学生阅读思路与方法,使其学会迁移,独立阅读。具体实施如下。
一、注重多种导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自读课学习时,教师以多种导学方法来灵活导入,将学生引入自学意境中,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成功的课堂教学,总是离不开导入艺术。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多种导学,由趣出发,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读心理条件与状态,从而积极思索。例如:学习《红楼梦》时,教师可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红楼梦》影视片段,如《宝玉挨打》与《抄检大观园》。然后提出问题:①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②在课文《抄检大观园》中,其写法特点是什么?《抄检大观园》与《宝玉挨打》都是《红楼梦》描写中的的两大事件。比较其构思与表现手法方面的异同。这样,通过影视作品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课文,进行自读学习状态。
二、引导学生自读,提高学生预读能力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按照教师布置的任务或自己所设目标,展开独立地课文阅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包含了学生所有自学行为。比如阅读:包括自由朗读、默读、略读、精读与浏览等;动笔画、点、圈、注、批;利用工具书查阅词典或字典;生字、生词的注音与解释;辨析文章体裁;查找文章关键语句或者精彩语段;理清文章脉络;摘录文章佳词妙句;提问质疑等。实际上,这些都是学生深入文章,对课文材料的感知以及预感训练的学习过程,也是阅读课的重要环节。例如:教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时,让学生自读课文,首先指导学生闭上双眼静静听读文章录音,然后认真的默读课文,并规定默读时间,让学生把握默读速度。在默读时,指导学生把握读书姿势,不指读,也不动唇。注意一边阅读一边动笔进行画、点、圈、注、批,并做好记号。如找出课文中的表时间顺序、时间变化的词语,以横线画出;快速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句等,以波浪线画出。同时,要求学生准备一个抄本,以摘录文章中一些佳句妙词。
三、注重课堂思辨,启发学生思维
课堂思辨是学生在感知材料后,对材料的质疑、生疑,然后提问思考的过程。
在新课标教学中,要求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使其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从消极学习转为积极思考。可见,质疑思辨可以调动学生的课堂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要提出问题,特别是有探究价值、有质量的问题,就需要学生对课文进行反复研习,学会积极思考,学会分析与比较,学会判断与推理,进而增强学生思维能力。在传统教学中国,由于学习较被动,学生常常无法提出问题,亦或有问题也不敢在课堂上提出,因此,这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或适当 “逼问”。如在开始时,学生不习惯提问,不积极发言。教师可引导:这篇自读文章是老师学,亦或你们学呢?于是学生答道:我们学。接着教师继续引导:通常不明白或有问题时才需学习,那么你们没有问题,就表示都明白了,那这篇文章则不需继续学习了,可以吗?于是,学生逐步提出问题,老师适时肯定与鼓励,并选出典型问题,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四、注重实施点拨,引导学生感悟课文
这一环节主要是在自读学习中,学生探究问题出现思路障碍时,教师应给予诱、启发与疏通,使其消除疑难。这就需要教师教授学生一些课文自读方法。如自读课文学习时,教师指导学生以“如何”、“为什么”、“是什么”等进行设问,也就是这篇课文写了什么,为何这样写,作者是如何写的等等。通过司考上述问题,学生就能理解文章大纲,为自读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例如:学习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时,学生可根据教师的指导方式进行精读、略读与仿写。同时,课文的精读思路与方法:首先感知文章,即本文写了什么;其次,理解文章,即作者是怎样写的;再次,鉴赏文章,也就是文章写得如何;然后,感悟文章,即作者为何写;最后,整体运用,也就是如何仿写、学写。
五、引导学生实践, 提高学生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