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初中生物课的教学方法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10 15:58:2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初中生物课的教学方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初中生物课的教学方法

第1篇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而连贯又不失生动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特别适合向学生说明、解释或论证生物学的概念、原理等知识。例如:八年级《人体的神经调节》一课,本节的概念较多,容易混淆,难点内容理论性较强。因此教学的突破就必须借助于教师的讲解,讲解时注意语言的逻辑性和内容的先后顺序,多采用画图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从而突破难点。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系统的生物学知识,缺点是没有充足的机会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及时作出反馈。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讲授法也是反对空洞的说教和灌输的,我们提倡用生动的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进行讲授,而坚决反对事倍功半的“一言堂”。

二、谈话法

谈话法是教师利用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例如:在学习《遗传和变异》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询问学生自己与父母、自己兄弟姐妹间的性状特征或者他们身边的动物、植物上下代间的性状特征等问题,学生回答的方式来认识遗传和变异的概念。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充分启发学生的智力活动,发展思维能力,养成探讨问题的习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

三、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为解决某一问题,交流意见,互相启发,明辨是非,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例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一课,在学生初步了解性状和相对性状的基础上,阅读完“资料分析”后可以再经过讨论让学生得出超级鼠培育成功的原因是大鼠生长激素基因作用的结果,由此得出基因控制性状的结论。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表达出自己的意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自学指导法

就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得知识、培养自学能力的方法。例如:《生态系统的稳定》一节,课程知识较复杂而且理念很重要,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生态现状,以及最新的环保动态,让学生通过自学积累有关生态系统的知识。这样教师工作负担得以减轻,学生的自学能力得以培养。

五、实验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凭借一定的仪器设备,人为地引起所要学习的自然现象和过程的出现,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例如《植物的生长发育》一节,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再通过实验的完成来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实验结论。实验法是初中生物课堂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使学生看见事物的因果关系,体现实验检验事实和证明真理的价值,坚信所学知识的正确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实验和小组协作的能力和爱科学、用科学的严谨态度和求实精神。其实验又分为演示实验和操作实验,可分别在教室和实验室完成。教师应因地制宜,灵活运用。

六、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法是指以计算机为工具,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声、像、图、文,通过人机交互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与学的优化的理论与实践的方法。在生物教学上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有许多优点,如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图、文、声、像、影并茂的特点,极大地拓宽教学空间,丰富教学内容,能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只靠挂图或黑板作图又难以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极大地增强教学效果。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激发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例如:在教学《生物与环境》时,我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现出一幅幅被破坏的人为环境灾害(白色污染、赤潮、酸雨、长江洪水、荒漠化,等等)的图片,以及一段段真实的录像片断。学生不由自主地感到“环境危机就在眼前”。我再提出问题,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课堂气氛活跃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并促进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探索和创新精神,提高了教学效率。

当然,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独立的,而是互相交融综合运用的,一节课不能总单一地运用一种教学方法。总而言之,在教学中只有灵活采用正确的方法才能增强教与学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保证学生能够正确地领会和系统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生物课堂才能成为学生喜爱的“乐园”,初中生物课才能成为生物科学发展后备人才的培养基地。

第2篇

生的知识结构不够完善,特别是理化知识的匮乏,一些教学的难点学生更是不易理解和掌握,所以在初中

进行生物的教学还有一定的难度,现就自己在初中生物学科的多年教学来谈谈怎样采取不同的方法来更好

的进行初中生物课的教学。

一、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而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特别适合向学生说明、解释或论证生物学的概念、原理等知识。例如:八年级《基因的显性和隐

性》一课,本节的难点内容理论性较强,因此教学的突破就必须借助于教师的讲解,讲解时注意语言的逻

辑性和内容的先后顺序,多采用画图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从而突破难点。这种

方法的优点是:能充分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系统的生物学知识,

缺点是没有充足的机会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及时的作出反馈。

二、谈话法谈话法是教师利用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

例如:在学习《遗传和变异》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询问学生自己与父母、自己兄弟姐妹间的性状特征或

者他们身边的动物、植物上下代间的性状特征等问题,学生回答的方式来认识遗传和变异的概念。这种方

法的优点是:能充分的启发学生的智力活动,发展思维能力,养成探讨问题的习惯,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口头语言的表

达能力。

三、讨论法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为解决某一问题,交流意见,互相启发,辩明是非,

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

例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一课,在学生初步了解性状和相对性状的基础上,阅读完"资料分析"后可以

再经过讨论让学生得出超级鼠培育成功的原因是大鼠生长激素基因作用的结果,由此得出基因控制性状的

结论。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表达出自己的意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读书指导法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得知识、培养自学能力的方法。

例如:七年级《输血和血型》一课,课程内容非常的简单,老师可以通过几道有代表性的习题来让学生完

成,学生在课本中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完全可以把课程的内容掌握,这样老师教学工作得以减轻,学生的自

学能力也得以培养。

五、实验法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凭借一定的仪器设备,人为的引起所要学习的自然现象和过程

的出现,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例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一课,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的方案,再通过实验的完成来让学生自己总结

出实验的结论。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使学生看见事物的因果关系,体现实验检验事实和证明真理的价值

,坚信所学知识的正确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实验和小组协作的能力和爱科学、用科学的严谨态度和求

实精神。

六、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是指以计算机为工具。

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声、像、图、文,通过人机交互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资源进

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与学的优化的理论与实践的方法。在生物教学上用多媒体辅

助教学有许多优点,如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象、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图、文、声、像、影并茂的特点,极大的拓展了教学空间,丰富

了教学内容,能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只靠挂图或黑板作图又难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

、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

面前,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果。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激发求

知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例如:

在教学《环境保护》时,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现出一副副被破坏的人为环境灾害(白色污染、赤潮、酸

雨、长江洪水、荒漠化等),以及一段段真实的录像片断,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感到"环境危机就在眼前",

然后老师再提出问题,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课堂气氛活跃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

性并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探索和创新精神,提高了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在教学中只有采用了正确的方法才能增强教与学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积极性

,提高了教学效率,有效的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保证学生能够正确的领会和系统掌握知识、技能和技

巧。作为年轻教师,更要积极采用多种方法来进行教学,为师生打开一个充满活力的生物世界! (接上页

) 息,为采取补救措施和制定下一节课教学目标提供依据。对当堂检测情况按小组评分、积分。

五.思考

1.应用学案时问题的设计要有启发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到知识的奥妙从而产

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学案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梯度性,题目由简到难,层层推进,构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网,不但便于理

解记忆,还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学案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对于学生难以理解或经常出错的知识点,我们要想办法从学生身边感兴趣

的方面入手。例如:食物链的书写是重点但又容易出错,学生经常画蛇添足的把分解者和非生物写上。了

解到不少中学生喜欢看《喜羊羊与灰太狼》,就想到了一个典型的例子:草喜羊羊灰太狼。告诉学生

写食物链时要注意三个要点:1. 开始端应是生产者2.未端是消费者3.键头指向消费者。青青草原上的草

、羊、狼、构成了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总之总之,学案教学,是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为根本目的,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己探索、提

练、练习、巩固、归纳、系统为主要途径的教学方法。学案教学,就是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起

来,提高教师"导"的技能,增加学生"演"的活动,学生多多参与,教师巧妙点拨、指导。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 有效方法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002

生物作为一门研究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的学科,不管对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还是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都有重要意义。进入新时期,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将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运用于课堂教学,进而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生物知识点的学习。本文就几种有助于开展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方法展开论述,希望对进一步提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一定的帮助。

一、教师备好课,增强课堂内容的有效性

教师在课堂上能否有效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教师能否有效备课,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在新时期的教学中为了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求初中生物教师要积极的备课。初中生物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也要讲究方法与技巧,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备课效果,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生物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能够有效的备教材,通过备教材教师对课堂上要讲解的内容有清楚的了解,在备教材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对课堂上要讲解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梳理,把握好哪些是重点知识,哪些是难点知识,进而提升教师在教学中的针对性。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备学生。由于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清楚的了解,这样才能将知识点的讲解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结合起来,进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然而一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对备课环节引起重视,尤其是一些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的教师,认为已经很好的掌握了知识点,因此没有必要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用于备课,结果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新时期的教学中,不管是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的老教师,还是新入职的教师,都应该对备课环节引起重视,通过有效备课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二、有效的课堂导入

在提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对课堂导入环节引起重视,并对课堂导入环节进行有效设计。随着现代教学的发展,人们在教学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课堂导入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如果教师能够有效的进行课堂导入设计,能够达到很好的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当然,并不是教师设置了课堂导入环节就能够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想要提升课堂导入的有效性,也需要教师掌握有效的方法与技巧。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的过程中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一)提升课堂导入的趣味性

课堂导入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很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并且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环节的过程中,将一些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融入其中,从而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升课堂导入的知识性

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的过程中,不仅要提升导入环节的趣味性,还要注重提升导入环节的知识性,进而使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得到有效应用。为了提升导入环节的知识性,本人通常会针对n堂上要讲解的知识点设置一些悬念,这样既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获取知识的激情,又能够使学生对教师在课堂上要讲解的知识点有一定的了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针对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在导入环节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提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积极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持什么样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去获取知识点,进而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反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难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学生在学习知识点的过程中就显得十分被动,进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在开展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

在实际的教学中,有助于激发初中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种,教师在激发初中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的过程中,应该实现途径的多样化,既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可以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出发,也可以从实验的角度出发等。教师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初中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加高效的进行生物知识点的学习,而且还能够使学生在生物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好的体验,进而使学生对生物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发挥实验的作用

实验是生物学科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因此,教师在提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一定要与实验结合起来。现代教学对实验教学引起了重视,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实验教学。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如果能够有效将实验教学与知识点的教学结合起来,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能够配之以实验,那么,能够很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同时对学生很好的理解知识点也有很大帮助,自然学生的学习就更加有效,课堂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有效提升。实验能力是初中阶段生物教学要培养学生的一种重要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的为学生创造更多进行实验的机会,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提升学生的生物综合素质,进而达到更好的提升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五、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第4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生命主线。初中生物作为一门非统考科目的学科,如何在有限的四十分钟里组织好教学,使学生有效地获取知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教学达到一个新的境界,是我深思的问题。本文就如何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性谈谈自己的些许看法。

一、强化目标意识,集中学生的关注力

注意是顺利进行教学工作的必要前提。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才能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活动之上。初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的水平转换,注意力较容易分散。要使学生在四十分钟内由始至终地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与集中力,是很难做到的。如何在教学中使学生产生和维持有意注意,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可以在新课开始时向学生说明学习这门课的目的、任务与重要性,强化学生的目标意识,集中学生的关注力。例如洋思中学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不是漫无目的地学,而是在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指定内容,完成检测性的练习。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合理分配好自己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二、运用普雷马克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心理学上的“普雷马克效应”,主要是指一个经常出现的或较喜爱的活动,可以作为强化物去强化一个较少出现的或较不喜欢的活动。也被称为“奶奶的规则”,即“先吃了你的蔬菜,然后你就可以吃甜点。”这个效应可以给我们教育工作者带来一些启示。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初中孩子普遍都具有较为强烈的好奇心理,渴望探索未知世界。例如,对于动物,很多孩子都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是了解的知识相对甚少。基于此,我会在课堂中利用最后五分钟左右的时间播放一些如《动物世界》之类的视频,增加孩子们的课外知识。但是,播放视频的前提是学生要认真听讲,掌握好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把知识点过关并且完成规定的练习。受视频的“引诱”,很多孩子都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但在运用此效应时,我们要注意严格要求学生,必须先有行为,后有强化,这种关系不能颠倒,而且要与他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态度紧密关联,即学习态度必须端正而且知识点的过关乃至练习的完成都要有质量地完成,不能马虎应付。

三、问题导学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浪潮中,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也逐渐发生转变。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注重改变自身的角色,充当学生学习的指引者。教师在上新课之前,可以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有层次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课本,并且在阅读知识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内部分组的力量,相互间讨论,对较难理解的问题筛选出来,由教师利用直观教具、模型、挂图、录像等手段讲解得出结论。对于学生能够轻易掌握的知识点,教师则可以相对少花一些时间讲解,而把重点放在学生不懂的重点难点上。此法有助于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地位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运用代币制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

代币制是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下的一种方法。斯金纳认为,人的一切行为几乎都是操作性强化的结果,人们的任何习惯都可以通过及时强化习得。初中学生普遍具有好强、好胜的特点,据此,在课堂中,我采用“代币制”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己的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如果回答正确则累计加分,累计的分数不同,得到的名衔也不同,相应地获得的奖品也不同。学生为了获得较高的“荣誉”头衔与奖品,主动地抢答老师所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课堂的竞争意识以及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当然,每个孩子的性格、脾气、喜好不同,因此奖励机制也要有所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平时多与孩子沟通接触,了解孩子的喜好,才能使其更具针对性。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也适当地规定一些惩罚的制度,做到“奖赏分明”,使孩子能够自己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的学习自主性。

五、巧用记忆口诀,加强学生的记忆

艾滨浩斯的记忆曲线告诉我们,遗忘的过程是不均衡的,往往是先快后慢。而且对于一些比较零散的知识点,我们的遗忘速度更快。生物学作为理科中的文科,有一些知识点较为琐碎。另外初中生物还有一些必须死记又易混淆的知识,对于这些知识,我们可以尝试汇编一些口诀来辅助教学或者记忆。口诀记忆不仅效果好,并且还能确保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忘记。如在讲解心脏的结构特点时,可采用“房在上,室在下;房连静,室连动;上下相通左右不通”来帮助学生记忆;对于血液循环这一难点,也可以采用儿歌简图,让学生利用儿歌“心脏好像一个框;中间隔着一堵墙;里面有着四个腔,上房下室,左右颠倒。小小瓣膜控方向……”掌握血液循环的特点,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由于运用记忆术使学生对识记材料进行了深入的加工,因而能提高识记效果,也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当然,识记要在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基础上采用,否则学生只是死记硬背、完全不理解的话,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生物学本身具有无穷的魅力。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汲取科学知识,是我们不断摸索的方向。我们只有从实际出发,一步步地反思自己的教学,逐渐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杰芳.应用口诀快速记忆初中生物学知识[J].生物学教学,2011,36(4):70.

第5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科学方法教育;教学

新人教版教材初中《生物学》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安排了系列化、多样化的科学探究活动,如观察、思考、实验、调查、探究、资料分析等。教材的安排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需要积极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实验操作技能。而科学方法教育此时在生物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显微镜的使用教学,教师通过例子介绍显微镜的发展历史,在观察比较显微镜不同放大倍数下植物细胞的形态和内部结构,引出细胞结构和显微镜成像原理,使教学更为生动有趣。结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注意领悟、总结和应用科学方法。这就是科学方法教育在教学中的良好运用。

一、初中生物科学方法教育的概述

1.科学方法教育的概念

科学方法教育,指教育者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特点及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应用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手段,有目的、有意识、有步骤地传授和渗透某门学科的科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熏陶,逐步掌握最为基本和最为主要的某门学科的方法,以达到促进知识的有效学习、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进而提高所有学生的科学素养。

2.初中生物科学方法教学的含义

生物是研究生命起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就是在日常的生物教学活动中,以一定的生物学理论知识作为载体,以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作为依据,应用一定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系统性地学习生物学知识,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生物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个体性发展。如:调查法旨在倡导学生就某个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进行调查,培训其实践能力。调查的内容可以是“校园内的植物种类”,也可以是本班同学某种生物性状如单双眼皮情况调查,学生有了参与调查的体验,进而对调查法加以运用,延伸扩展到对其他选题的调查。

3.初中生物科学方法教学的选择原则

初中生物科学方法教育的教学,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取不同的科学方法,其选择原则是:(1)从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内容出发,生物学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几乎所有的生物学理论知识都是由无数的实验得出的,这就决定了每一个生物知识点都具有相对应的科学方法。学生学习不仅要了解生物学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科学方法。因而科学方法的选择必须建立在生物的具体知识的基础上。(2)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出发,生物学知识对应的科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不是每一种科学方法都适合生物课程的教学,尤其是初中阶段,该阶段的学生开始形成认知观和世界观,对于科学方法的概念还是不够清晰,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必须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际的知识水平等方面进行科学方法的选择。

二、我国初中生物科学方法教育的现状

1.对科学方法的具体内容不够清晰

目前我国生物教师对于观察法、科学实验法、对比法等一般普通的科学方法较为了解,但是对于模拟比较法、假说法及想象与创新思维等方法则较为陌生,甚至有些教师认为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就是科学方法。由于教师对科学方法的内容认识不到位,很难在实际教学中建立科学完整的科学方法体系。

2.科学方法还处于自发阶段

大部分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都是凭其感觉和以往的经验应用科学方法。没有从教育心理学等方面思考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大部分初中生物教师对于科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还处在自发操作阶段,没有很好地将科学方法和理论相结合。

3.科学方法的应用缺乏计划性、层次性和系统性

虽然说初中生物教师对于科学方法教育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也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所注意,但是没有相对应的理论作为基础,并且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知识,使得科学方法教育失去了完整的体系,缺乏完整性的安排,在使用科学方法教育时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但实际的教学效果却不是很理想。

三、科学方法及初中科学方法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

1.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科学方法

结合教育心理学、生物学等相关理论知识,从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出发,常用的初中生科学方法包括:(1)观察法。就是在自然发生的条件和一定的理论基础上,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考察研究,从而获得被观察事物现象的一种科学方法。如:观察花的结构。(2)科学实验法。为了达到一定的研究目的,应用一定的科学仪器、设备等,人为地进行操作和改变客观物质和过程,以求进一步认识自然生物规律。如,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3)资料分析法。给学生提供图文资料,让学生进行分析,得出结论。(4)比较法。将研究对象的现象个别部分、个别方面和特征进行比较,确定比较对象异同点的方式。这四种是较为常用的科学方法,还有数学方法、假说方法、想象与创造性思维等科学方法。

2.科学方法教育对于学生的作用

新时期,教育有着不断的改革和发展,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极有必要对中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生物相关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如,在探究非生物因素对动物的影响的教学内容,生物教师可引导学生对生物生存需要的因素做出总结,再进行假设、设计实验及开展实验,让学生进行自我组织讨论。如此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实验其实很普通,并非只有科学专家才可使用,还可以极大地满足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在实验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对于学生而言,在观察生物表象、认识生物形成和构建、了解生物规律及分析解决实际的生物科学问题的过程当中,所有的认知结构及相关生物知识和方法都和科学方法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

3.科学方法教育对于教师的作用

科学方法教育对于初中生物教师而言,主要是在教学设计中,需要积极地对学生的学习内容有所了解,针对每一个教学知识点和单元内容作出详细的科学方法目标,并且可以在恰当的时候把科学方法教育融入初中生物的教学活动中。如,植物的绿叶在光照作用下制造有机物的教学,生物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找出可进行试验的素材,比如天竺葵,其他植物也可进行实验。但是菠菜叶是不可以进行的,因为其不可积累淀粉,所以不能进行相关实验,所以对于初中生物的教学,教师需要做足功课。

四、科学方法教育的教学模式意义

科学方法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需要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在教学中设计问答、思考、讨论等形式的教学活动。将科学方法教育融入实际的生物教学中,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及应对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为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合作型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方法支持。如,种子萌发条件的教学,教师可根据科学方法教育的理论,设计出以实验和讨论为形式的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讨论。最后教师对种子萌发的条件及内部变化进行归纳阐述。根据初中生物教学内容和初中生的思维特点,教师需要把科学方法教育贯彻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教学开展和教学评价等环节,随着科学方法教育的开展,把科学方法教育和初中生物教学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将科学方法教育融入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创新教学模式,把具体的科学方法与生物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初中生物渗透科学方法教育的教学模式的良好运转,实现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改革;解决措施

我国的基础教育要求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动手实践能力,以此来摆脱在教育过程中学生读死书和死读书的状况,所以,为了让每一个学生能够在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有更好的发展,实行生物科学教育的改革对基础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生物学教学的含义和背景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揭示生命规律的学科。而生物学教学指的是以一定的生物学知识为载体,通过自然科学理论和方法论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生物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以达到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目标。从一方面来说,生物学是一门带有实验性质的学科,几乎所有的生物学知识都是由前人的实验所得到的,因此,现在得到的每一个生物学结论都有与其对应的科学方法。生物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是一个整体,教学中传授生物学知识必须和科学方法相辅相成。

二、科学的教育方法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含义和意义

科学的教育方法指的是教育者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有目的、有思想、有步骤地传授和渗透某种学科的教育方法,学生也可以根据这种科学的教育方法,逐渐掌握最基本的某种科学方法,以达到促进学习知识、增强实践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的目的,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

众所周知,生物学家在发现、发明和创造的过程中,创造了科学方法,这些方法有的在教材中明确地呈现出来了,但是有的却很隐蔽,需要老师们自己去发现。因此,科学方法的不明确容易造成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很难把握相关问题。所以,从生物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相对应的角度来看,必须重新去探讨和确定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的内容,并且通过阐释的方法明确科学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给今后的生物学教学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三、我国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日常教学实践的分析,我国的生物学教育还存在重视生物学知识而忽略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的问题。下面就对我国初中生物学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

1.科学方法目标不确定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曾明确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但是在真正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根本搞不清该如何帮助学生达到哪种层次的教学目标,只能依靠自身的教学经验。

2.科学方法内容不清楚

科学方法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许多老师并没有将科学方法和生物学教学相结合起来,在生物学教学的过程中大都是根据自身以往的经验选取方法传授知识点,这样的教学方法显得比较模糊而且随意。

3.评价体系不完善

在教学过程中,一般老师对学生实施的教学评价体系就是“计划、实施、评价”,这样的评价体系已经很长一段时间应用在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系统上,其实这样的评价系统既不完善,又无法达到应有的目标,反过来说这也是教师对科学教学方法的

忽略。

四、关于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科学教育方法的措施

我国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需要从几个方面尝试构建适合初中生物学教学的科学方法体系,并且将这些方法运用在教学中。

1.倡导科学方法作为独立的体系和教学内容同时进行学习

科学的教育方法一直是我国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将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生物学知识联系起来,大部分老师只重视传授学生知识,却忘了将科学的方法结合起来,从现在开始,教师应该注意科学的教育方法的重要性,让生物学教师可以在教育过程中做到有据可依,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生物学知识。

2.按照科学方法的逻辑来设计教学程序

现在生物学教师使用的教学模式都是根据书本知识的顺序来进行教学,这样学生可以比较顺利地掌握,但是却不能将所有的知识连贯地掌握。如果按照科学的教学方法来设计教学内容,简单地说,就是将一个知识点和下一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将不连贯的知识点相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

迄今为止,我国尚未完善初中生物学教学所适应的科学方法体系,这就需要教师加快研究的脚步,制订出适合初中生学习生物学的科学教育理论体系,从整体上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雷亚萍.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具体措施研究[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5):38-39.

[2]吴兆勇.科学方法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4(32):43.

第7篇

一、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现状

在当前的生物课堂教学中,仍有许多老师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思维和学习目标等问题。为了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安排了大量探究活动,一味地让学生探究,使生物课显得枯燥、无趣,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能力,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的生物学思维比较肤浅,影响生物学教学质量。其次,学生的探究活动缺乏正确的指导。许多老师在教学活动中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在布置完探究活动后不及时指导,导致学生遇到问题不能自己思考和解决。并且在小组交流中一些学生不愿意主动发言和参与活动,老师如果没有及时给予指导,就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这门学科。要提高学生在生物课堂上的学习主动性,必须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1)教师主动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所以初中生对教师都比较信服,都会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但是在课堂上主动提问的学生很少,课堂气氛不活跃,这时教师就应该主动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在学生思考过程中,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以免学生回答问题时产生压力。教师在课堂上想要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就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及时加以表扬或纠正,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强生物实验教学。

生物这门学科主要以实验为基础,各种实验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背景。初中生好奇心比较强,用实验的方式教学,通过有趣的实验将书上枯燥的知识形象化,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多地获得生物学基础知识,获取基本的实验技能,了解生物学发展的前景,激发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热情。还能让学生产生提出问题的冲动,并且可以通过实验操作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既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出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又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提高生物教学实效。

2.创新课堂教学,丰富学习内容

生动有趣的引入是一节课良好的开端,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投入到学习中。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师就要突破传统的备课中理解、掌握、了解等教学目标,设计新颖的可以吸引学生眼球的教学内容。如在“生物适应环境”这节课中,首先应创设环境,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自然界中生物适应环境的视频,以此吸引学生的眼球。然后做一个小游戏,让同学们把课前制作的不同颜的小鸟放在不同的位置上,每组选个代表,让代表寻找蝴蝶,最后让同学分析,哪种蝴蝶容易被找到,什么样的很难被找到。通过这个游戏引入新课,导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3.增加学生的课外活动,让他们接近大自然

初中生物学习应该与生活联系起来,教师应经常组织有趣的课外活动。初中生对任何事都充满好奇心和探究心理,教师可以在周末或者课后让学生自己去公园观察各种生物的生长形态和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下会有怎么样的变化,掌握生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分类、遗传、进化和生态的基础知识,并了解这些基础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让同学们在探究的同时,从中自主学习,获得更多知识,在有趣的生物学习中得到锻炼。

4.以学生为本,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生物教学要面向每一个学生,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科思维,健全人格。在传统的生物教学中,老师总是把知识讲得很细,讲得很全,其实这是一种误区。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不仅学生的思维权利被剥夺了,而且学生无法发挥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必须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为学生提供表演的舞台,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分析获得正确的认识,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创新能力。

5.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参与者、实施者和推动者,教师队伍的发展和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所以,要想让初中生学好生物知识,教师就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这样才能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地发现问题,并锻炼在课堂上向老师提出问题的能力。现在仍然有一些教师采用陈旧的教育理念,忙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日常教学工作,忽视了系统学习、研究生物课标和生物教材。老师应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系统学习,积极参加学科培训,在持续学习中更新教育思想,给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堂思考,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6.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的有效性

第8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方法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提高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质量,有效激发初中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了,以供参考。

一、联系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大千世界美丽多姿,是初中学生观察与研究生物对象重要背景,笔者认为,将生物世界中的这一大的自然环境融入到初中生物教学的课堂中,可以有效激发出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浓厚兴趣。一旦初中学生具有学习生物的浓厚兴趣,则可以自觉地去观察、探索、思考初中生物这门学科中的各个知识点,并积极探讨自然界生物的奥秘与本质,并容易在学习与探究生物活动中领略到生物界中的无限风光以及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与获得成功的愉悦之情。

比如,笔者在传授《有机物的制造――光合作用》这节教学单元时,就将教学的注意力定格在生物事实与生物现象这个结合点上――“在阳光下每一片绿叶都在进行生命活动”。笔者对同学们说:“在阳光下每一片绿叶都在进行生命活动,绿叶的生命活动在盛夏时节最为活跃,如果无这些复杂的生命活动,树木就难以生存。此些复杂的生命活动一方面可以决定自然界中植物的生存与死亡,另一方面跟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世界上很多科学家运用各种实验方法不断探究这种奥秘,并且收获颇丰,但是运用上述生命活动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工厂化尚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可以站在科学家的肩膀上,认真仔细分析,上述生命活动是如何依靠土壤与空气中的各种物质来制造有机物质的呢?上述生命活动又是如何影响人类居住环境与人类日常生活的呢?”同学们听后,纷纷放开思维的翅膀,积极探索生物界中的奥秘。

二、精心设疑,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精心设疑有益于引导初中学生学会在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寻找和发现一些有科学研究价值的现象与问题,也有益于激发初中学生产生比较强烈的求知欲。比如,笔者在传授“茎的疏导作用”这节教学单元时,首先在课堂上向学生演示一个与本节知识相关的小实验,取试管2支分别命名a、b,向这2支试管内加入等量的并稀释相同倍数的红钢笔水。在a试管中插入1株正置的芹菜,在b试管中插入1株倒置的芹菜.对于b试管中倒置的芹菜则剪掉其尾部的叶片,将茎露出,芹菜的根部向上置入试管中。静置若干分钟以后,将2株芹菜茎分别纵切与横切,可以观察到,在a试管正置的芹菜茎变为红色,并且正运输试管里的红钢笔水;置入b试管里的芹菜仅有与红钢笔水接触的底部的薄薄一层变为红色。同学们看到这个现象后非常惊讶:a、b2支试管里均是芹菜,放置的方向不一样,为何会产生两种不一样的的现象?这可以说明什么问题呢?这些问题自然而然地激发学生产生比较强烈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学习也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也为笔者传授“茎的疏导作用及茎的结构、水分的运输方向”这些实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联系实际,让生物贴近学生的生活

生物无处不在,生物与我们生活、生物与生物之间均存在密切的联系,将初中生物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大大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比如,笔者在传授“蛋白质代谢途径”这节教学内容时,首先向同学们讲述一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与提高,许多同学都习惯在早晨喝一杯牛奶,可是大部分同学是空腹喝牛奶的,这种习惯是不科学的,会浪费牛奶的营养,先吃点东西,如面包之类,然后喝牛奶,才是科学的饮食方法。这个故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在回顾分析自己平时的喝牛奶的习惯,他们也在自问:为什么空腹喝牛奶是不对的做法呢?接着,笔者引导同学们从生物教材中介绍的蛋白质代谢的这个角度去思考、分析问题。如果空腹喝牛奶,则牛奶所含的氨基酸等各种营养成分会作为能源物质被机体分解,为机体生命活动提供各种所需的能量,这也是蛋白质代谢的一条途径。假如先吃点东西,比如面包之类,又会发生怎样的情况呢?此时,机体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就可以由面包之类物质(糖类)氧化分解提供,牛奶所含的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则可用来合成机体所需的组织蛋白、酶或者利用氨基转换的作用进一步形成新的氨基酸,从而被机体利用,这属于蛋白质代谢的另外2条途径。经过笔者耐心的解释,同学们恍然大悟,一方面学到了日常生活的常识,另一方面理解了蛋白质代谢的3条途径,同时让生物知识教学贴近了学生的日常生活。

四、重视实验,锻炼学生实践动手的能力

实验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实验教学也可以激发同学们热爱生物、喜欢学习生物,也帮助同学们建立生物学概念,从而掌握生物知识与生物实验技能。比如,笔者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植物细胞”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时,由于初中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不是很强,因此,笔者对这2个实验采用逐步演示的方法,并认真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初中生物属于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探究实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发挥探究实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是我们初中生物教师需要认真研究的一项教育课题。

参考文献:

第9篇

一、科学方法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应用中的重要意义

(一)科学方法教育内涵的解读

科学方法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对事物研究探索的正确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科学研究的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数学方法、系统论方法、信息论方法、控制论方法等。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最常见的是实验法。

所谓的科学方法教育,就是指老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发展水平,应用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手段,有思想、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和渗透某种学科知识的科学方法,让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增强学生的个人修养,并且使学生掌握最基本、最主要的科学学习方法,促进知识掌握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培养,进而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过程。

(二)初中生物教学应用科学教育方法的现实意义

1.引导学生懂得科学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它是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具体化、系统化等互动过程,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实现将感性材料转化为理性认识的活动。而科学思维是思维形式与思考方式的统称。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科学方法教育学生,能使学生的思考方法科学化,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让学生了解各种思维形式,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在实验教学中,通过利用控制变量法能使实验的结果减少失误,更加的准确。比如:在探讨“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这个实验中,有光和无光是我们所要控制的变量,只有控制好有光和无光这对矛盾,这个实验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促使学生的思维方法更加合理、科学。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发现意识

观察在人类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生物课程的实验教学中,观察更是必不可少。老师在实验中应用科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懂得用观察法、类比法、模拟法等科学方法来进行实验,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学生的科学思维,促进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发现意识也有很大幅度的提高。

例如:在初中生物关于“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对植物的蒸腾现象进行描述,解释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这就需要学生进行观察实践。首先,教师对学生提示观察思考的顺序:实验中先观察塑料袋壁上所发生的现象,再看容器内的水量变化,进而思考上述两个现象之间的联系,然后探索控制水分散失的主要结构,分析水分是通过何种形式由植物体内到达塑料袋内壁上。接着,提示学生结合教材,回忆“叶的结构”中所讲述的内容,对观察前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最后,通过小组合作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得出结论:塑料袋内壁上出现的液滴是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产生的,植物水分的散失主要通过叶片气孔;同样容器内的水分明显减少,这是植物在进行吸收作用。通过这个观察实验我们更能看出,观察法的运用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促进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的提高。

3.能够提高学生素质

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更好开发是当代素质教育的宗旨。而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来说,课堂是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生物教学恰恰包括了很多素质教育的内容。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老师应好好地利用课堂,使学生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运用科学方法是必不可少的。科学方法教育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应用创造的能力,加强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生物教学上能够多提出疑问,比如:“种子的萌发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怎样进行的,需要哪些条件”“什么是呼吸作用,怎样做关于呼吸作用的实验”等,并将这些疑问付诸实践,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进行探讨,得出结论。这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对科学方法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二、科学方法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对策

(一)通过生物科学史“解读”科学方法

生命科学史是以生命科学基础知识为载体,以历史发展过程为线索,将科学性、思想性和历史性融为一体,用丰富的资料论述科学家的创造性劳动,描述科学家科学探索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它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范例,无疑是实现科学方法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初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关于生命科学史的教学内容,比如: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四个重要的事件:第一,瑞典分类学之父林奈提出关于生物的分类应划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第二,英国的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所有的生物都来源于原始的共同的祖先;第三,英国的哈维对血液循环的发现;第四,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对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破译人体内全部的DNA所含的遗传信息。这些科学发现是科学家科学探究的结果。生物老师可以利用这些素材,为学生讲解生物科学探究的过程,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科学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科学方法。

(二)通过知识教学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生物学科是理科中的文科,它要求学生了解、记住的知识有很多。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生物教师在引导学生阐释生物课本中的科学概念、定理和规律并加以分析概念、定理和规律之间的各种内在联系形成知识主干时,就可以借助一定的工具、一定的手段,通过一定的思维操作去观察、发现,这一过程就体现了科学方法教育。例如:在生物课上分析观察法时,老师可先讲解它的含义,所谓的观察法就是指观察者在自然发生的条件和理论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研究对象,以此获得被观察事物现象或特征的一种科学方法。然后,老师可以要求学生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可以使学生观察“不同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所形成的不同的关系”“观察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等。通过知识教学渗透科学方法,并投入实践中,能有效地加深科学方法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使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能更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生物是一门实验学科,而对科学方法的认识最有效的就是进行实验。科学实验法是指人们为了达到研究的目的,利用相关的科学仪器和设备,人为地控制和改变客观事物或者过程,以此深入地探究自然界发展规律的一种方法。一个完整的实验过程应具备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资料、做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法、对实验数据或资料进行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这七个过程。提出问题是一个实验的开端,它能确定实验研究的方向;随后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挑选合适的实验设备,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与观察;最后,对实验所得的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这样,整个实验都是有序的,具有一定的规律。

例如:在“探究影响鼠妇生长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中,教师对学生运用实验法进行指导。在应用“实验法的基本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指导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在捕捉鼠妇时,教师要要求学生认真观察鼠妇的行为以及鼠妇生活的环境条件,鼓励学生带有好奇心的提出问题。然后,在使学生理解实验法的基本过程时,必须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实验前,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所提出的假设和问题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如:在这个实验中,所设计的对照条件是什么?对这个实验最后所得的结果有什么预想等等。通过讨论交流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对科学方法的了解,并加强了学生的沟通能力。接着,在实验中指导学生找到并控制单一的可变因素。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中,要强调不能同时研究“阴暗”和“潮湿”这两个可发生变化的因素。只有在实验中找到并能控制的单一可变因素,使其他的因素不变,所得到的结果才能够减少误差,更为准确。在这个实验中,可变的因素是光,对照条件为是否有光,只有控制好光明与阴暗这一对矛盾,这个实验才能取得成效。由此可知,通过实验教学,能使学生更好地对科学方法进行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训练有目的、有条理的观察能力以加强科学方法教育

在生物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就是观察法。在大自然中学习生物使学生感到新奇,绚丽多彩的生物现象使得学生目不暇接,极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导致盲目观察,所以教师要在室外课堂中训练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在讨论讲评中围绕观察的目的,各小组分别汇报观察结果,引导学生小结。在讲评中,侧重表扬那些能排除干扰,克服盲目性而达到良好的观察效果的观察小组,使学生在之后的观察活动中有目的地进行观察,收获成果。例如:在学习植物的多样性时,学生能按照教材上的检索表认识到校园内的各种裸子植物,并通过自己的自我学习和仔细观察,认识了水杉和雪松,制作了一张新的检索表,将水杉、雪松纳入进来。由此可见,学生的观察目的性增强了,学习能力也提高了。

有条理的观察是观察和实验中不可缺少的。教师要训练学生进行有条理的观察,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条理性。比如:在学生用显微镜观察自制的洋葱表皮细胞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视野中的一个细胞上,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进行观察。在之后教学的观察活动中,要结合不同的观察对象,根据不同的观察目的,训练学生确定合适、科学的观察顺序,逐步培养学生的条理性。在初二生物课程的小结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归纳出不同的观察顺序及观察方法,如:观察一个目标时,可以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进行观察,可以由外及内或由内到外进行观察,或是由周边到中心或由中心到周边进行观察,或是可以由局部到整体或由整体到局部进行观察等等。通过有计划地进行条理性训练,不仅使学生提高了观察能力,也使学生的思维、表达和交流的条理性不断增强。

(五)通过生物习题来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就是练习。在生物教学中,通过生物习题练习,老师可以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进行很好地把握。在生物教科书中,每节课程的后面都有生物习题,有基础的也有疑难的。基础题要求每位学生都应掌握,疑难题或者实验题则要求在小组内进行学习和实践。如:“用显微镜观察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的结构,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异同点”,这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学习。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为了更好地掌握科学方法,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练习和体验。学生只有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才能更好地掌握生物科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