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10 15:58:2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

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0-0245-169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0.052

小学生年龄尚小,思想观念不够成熟,为此,教师必须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使他们逐渐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而小学语文教学是渗透德育教育最有效的途径,有着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教学内容都涉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此同时,还有一些歌颂和赞扬祖国壮丽山河的文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会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教师再加以引导,必然会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与思想境界,提高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与社会责任感[1]。

一、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语文学科集人文性、工具性、综合性于一身,其教育价值不能仅仅体现在语言和文字上,应该在教会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向更深的层次拓展,成功的语文教育既要育才,也要育魂[2]。然而,长期以来,小学语文课却一直被人们误认为是简单的读书、识字课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语文教学职能的发挥,学生无法从语文课堂中学到更富有内涵的东西,语文教材内的德育教育资源也没有被充分利用。如果教师能够将德育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有机整合,就能使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得到更好地利用,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思想得到升华,逐渐形成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以及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进而使语文教育回归到教育的本质。另一方面,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师会讲解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例如,教师可能会讲雷锋的一些事迹,这些故事对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从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整合途径

(一)语文课堂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机整合

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主要场所。在语文课堂上,学生能从语文教材中获取大量的语文知识。而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多以赞扬伟大的人格、品味壮丽的山河为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德育教育资源,深入剖析文本内容,引导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中的思想内涵。在学生理解透彻文章的中心思想的情况下,再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表达和应用能力,使学生在使用这些语言语句时,能够不受其表面含义的束缚,进而实现课堂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机整合[3]。例如,在《感受自然》这一单元中,有很多描写自然风光的优美文章,如《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索溪峪的“野”》等等。教师通过深入剖析文章内容,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作者对大自然中各种景观的看法,同时也能通过作者的描绘深刻体会到大自然的神秘、美丽。这样一来,就能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乐于亲近大自然的美好情操。学生也会对大自然中的现象产生兴趣,愿意去观察,去探索。总之,教师一定要对语文教材进行更加深入地钻研,无论是在文章形式还是在文章内容上,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旨思想,并将这些思想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受到积极的影响,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二)语文阅读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机整合

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学习语文也离不开“读”这个环节。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阅读,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教会学生有感情地阅读文章[4]。特别是在学习古诗文的时候,尽量让学生“多读精背”,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虽然古诗往往语句简短,但是涵盖的内容却极为丰富,且意境深远。很多古诗文都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同时起到丰富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学生在阅读这些古诗文时,也能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情境,感悟古人的情感,从而获得美的体验。

除此之外,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将语文教学延伸到课外。课外阅读资源更为丰厚,且形式多样,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与思维,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语文知识。同时,进行课外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情操。但是教师应该适当地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正确地选择阅读材料,即这些阅读材料能够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且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切不可选择一些有害的、不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读物。

(三)语文写作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机整合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写作水平也能间接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写作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写一些美好的事物,让他们用赞美的手法进行写作。例如,多布置一些《我学××做好事》《爸爸、妈妈辛苦了》这类写作题材,并鼓励学生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并从生活中找到“真、善、美”。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开展专题辩论赛和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学生针对一些时事政治发表观点,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结语

将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进行整合的途径有很多,可以从课堂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等方面进行整合,但教师一定要注意整合的方式方法,并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摸索,力求将德育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最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1] 潘焕琪.浅谈德育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J].新课程学习:学

术教育,2009(12):61-62.

[2] 朱争艳.对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新思路探析[J].作文成功之路:上

旬,2015(5):48.

[3] 苏金凤.一言一行总关情――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渗透分析[J].读写

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31):361.

[4] 尚卫红.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几点做法[J].课外

语文:教研版,2013(5):136.

Study on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Teaching and Moral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s

ZHAO Xin-hong

(Sheling Central Primary School, Shuangyang Distrct, Changchun Jilin, 130000, China)

第2篇

关键词: 小学生 语文教学 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师

语言文字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和信息传递的载体,是人类文化组成的重要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中,而语文课程就是这样一门学习语言文字综合运用和实践的课程。因此在新课程体系要求下,进一步奠定语文课程在教育领域的重要地位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发现、去学习,语文教学活动应该是在学生与老师平等活动的过程中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激发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连接起来作为贯穿教学的主线;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别,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积极鼓励学生去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方法,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学习、锻炼的机会,让学生去探究、去创造。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的做学习的主人。

小学语文教师在新课程体系的要求下,必须要适应经济迅速发展、网络更新换代、科技不断发展的现实要求,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吸取新知识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修养。认真的钻研教材使用教材,合理的利用课程及网络各种教学资源,努力探索新型的教学方式,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二、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从整体来考虑三维目标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联系,增强教学内容的整理与综合。在课堂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注重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积累,还要特别注重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与提升。要形成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有对语言文字的仔细揣摩,还要有对精彩文章段落独特的分析见解,把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层层渗透到课堂的语言文字培训当中。尤其是现在学校越来越多地同社会发生各式各样的联系,学校教育应该更多的和社区生活、家庭教育、社会实践等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时,语文教师又不能盲目的、毫无选择的开展实践活动,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情况下,有针对有选择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可实践,同时开展各种各样的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增加学生的学习空间,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始终保持孜孜不倦的积极学习状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终身教育。

三、注重对小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值得注意的是: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维度。语文教育不但是教给小学生一种交际工具,还要根本立足于人的发展。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拥有很多深厚的文化,其中很多大有价值的历史文化是我们小学语文教材无法收集与表述的。因此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的语文授课中,在教材内容、知识点传授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培养正确的思想观念与高尚的道德情操,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促成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与健康的审美情趣, 增加他们的文化底蕴。小学语文教师要在与学生接触到的过程中,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特别是要注重言传身教,身体力行。这就涉及到小学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在教学中熏陶感染,让他们乐学爱学,进而更加积极主动的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以语文丰富的文化内涵来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从小上好人生的底色,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四、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新事物、新现象都特别的敏感,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要针对学生这一特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众所周知,在小学期间,小学生活泼好动,而好动往往小于无休止的好奇心,在这些好奇的活动中,每个小学生多多少少都有些许创新意识的萌芽。对于孩子来说,童年时期是培养想象力的最好时期,孩子们大胆独特的想象常常促成别具一格的创新。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任何伟大的创新都起始于看似简单、可笑的异想天开中。我还深深的记得,“雪融化了是春天”那则经典的教育案例。当那位语文教师无情的把它判错,一本正经的告诉孩子们所谓的标准答案,进入到生硬的死板的教条主义。她不单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的想象,更重要的是泯灭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从此学生不敢大胆的想象,终究成为学习记忆标准答案的机器。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当面对孩子古怪的、不可思议的、天马行空的想象时,我们要鼓励、呵护,而不是严加禁止,要重视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的勇气,注重对小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练习。所以,小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教师要锻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践经验并把之运用到所学的理论知识中,举一反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小学生语文应用的综合能力,进而全方面多角度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全方面多广度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所谓语文素养,并不等同于语文素质与文学修养,它是一种将工具性与人文性整体结合起来的素质总和,它包括语文四方面的能力和良好的个性与健全的人格。所为全面,它包含了三个意思,即:全员、全面、全过程。全员即面向全体学生,不是少数学生也不是多数学生,而是全体学生,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全员提高。全面,以往我们的语文教学侧重于双基的学习与训练,忽视了人文精神的熏陶,国家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全体学生通过九年的语文课程教学能够达到最基本的教育,这一要求,使得学生的语文素养将得以全方面多广度的提高。全过程,我们知道,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需要一个过程,它是连续不断的,是可持续的。在这动态的过程当中,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便是个不断丰富,并且逐步完善的过程。全方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首先,要注意知识的积累,包括课堂积累与课外积累,只有把双方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实现文如泉涌。其次,要注重语感的培养,它既包括对文字的理解力也包括文字对事物的表现力,要经过反复的吟诵和揣摩。最后是则是实践与应用,要多维度多广度的强化思维,拓宽训练空间,将所学所练所思所想切合实际的应用到生活当中。

作为一名未来的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师是语言文字工作最基本的释义者,我们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与学习活动,掌握最新的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和育人原则。时刻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教育教学方法因人而异,全方面多途径的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在教书育人、传道授业,为人师表的前提下,开创性的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改革创新的新模式,大胆质疑敢于创新,善于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以一个学者型、研究型的新型教师姿态参与到新课程改革的研究创新中去,为小学语文教学宏伟目标的实现而不懈努力。

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审美建构 研究策略

受传统的教育形式的影响,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模式仍然局限于应试教育的模式中,教育的模式主要依赖于培养学生的智力以及智商,审美在阅读过程中的严重缺失已经成为了我国语文教育现存的主要问题。虽然自主性学习逐渐被提到教学的日程上来,但是仍然趋于形式化教学,教师常常重视理性教学的分析,忽略对学生感悟能力和体验能力培养。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现状

(一)重视理论知识轻视情感教育

教师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对于考试成绩的追逐越来越热衷,仅仅局限于对课本教材进行照搬运用,采用一种简单的重复作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训练,这样一来,直接导致学生抄袭现象以及死记硬背的现象严重,对于动手操作以及发挥想象力的作业较为少见,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过程体验。

(二)在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缺失

在进行语文阅读的实际教学时,教师习惯于采用模式化教学模式,例如以唱歌、跳舞或者表演的形式营造出较为活跃的课堂氛围,自主阅读教学比较缺少;教师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讨,学生借此机会开始谈天说地,与课堂教学内容相背离,思绪常常被带到课堂以外;或者教师重视多媒体的运用,课堂教学中多数时间用来播放多媒体教学内容,忽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讨以及思考的时间。

(三)学生朗读部分存在缺陷

在进行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主要采用“讲解”取代“读”,学生按照“听讲”取代“读”,教师缺少一定的指导性,学生缺少感悟性;教师进行语文教学中善于采用说教方式,使得语文教学的思想严重缺失;语文教学教学过程中单单注重于工具性的使用,一些优美的诗句被教师讲解的面目全非,失去原有的美感。

二、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

(一)采用审美的视角解读文本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材内容多数都是文质优美的文章,其中包含了自然之美、社会之美、科学之美以及艺术之美等。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有效的掌握教材中的精美词句,感受其中蕴含的美感,在美学的世界中受到熏染,逐渐强化审美的能力。教师要善于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美点,进而创设出相应的教学情境,教师要善于通过以优美的教学情境、优美的形象来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探求以及观察,将阅读与审美进行完美的结合。有助于学生深入性的了解语文课文,强化课堂的阅读效果。

例如,在进行《安塞腰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安排学生收集安塞腰鼓的资料进行有效的整理,并且在课上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安塞腰鼓》的演出视频,使得学生能够有效的感受黄土高原的优美文化,并且教师要积极的鼓励学生将文章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较为安静的腰鼓、火热的腰鼓以及寂静的腰鼓之中逐渐感受到动静结合的美感,逐渐感受到文本结构带来的美感,并且从排比句中体会到文章中安塞腰鼓的气势以及雄厚的力量,逐渐感受到文章的修辞,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也增强了自身的综合素养。

(二)强化语文教师的审美能力以及审美素养

想要强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构建,与教师的指导有着直接性关系。所以,强化语文教师的审美素养至关重要,教师是生活中美的发现者以及传播者,在感受美以及创造美的同时,教师也要采用合理的表达方式使得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语文阅读中的美。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比较浅显,针对于语文课文的深入性思想感情的理解需要教师进行合理化的点拨以及指导,教师在将课文中的人物以及中心思想进行点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创造类似美感的意境,或者鼓励学生进行举一反三式的联想和练习。

(三)强化小学语文教材的构建

小学教材的编排需要一定的时间以及过程,教材编著者需要着重于对课文教材的筛选,使课文不能脱离现实以及社会生活。在进行课文选取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进一步提高的同时,编者需要提醒教师培养学生多元化的世界观。小学生黑白分明的世界观与现实社会有所背离,所以教材的编者与教师要多加注意。例如,教师在进行《丑小鸭》的教学中,除了要鼓励学生们积极追求自己梦想的同时,也要着重于教育学生们要确定立足于现实的理想,不能空想,进而启发学生们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切忌空谈阔论、不切实际的思想行为。只有语文教材加以完善并丰富其教材内容,才能在教育学生的道路上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

【结 语】

综上所述,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建构,教师要着重于提升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加大对情景教学法的应用,并且要进一步强化语文教师自身的审美素质以及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制水平,通过这些有效的方式推动小学生的阅读审美教学建构,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汪筱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6(8)

第4篇

关键词:国学经典;小学语文;小学教育;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136-01

1.国学经典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方式

由于小学教育本身存在明显的低龄化特点,所以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必须要满足小学教育这个低龄化的特点,从而形成了启旅性、趣味性和开放性的独有特点。首先从启旅性来看,小学教育实际上就是启蒙教育,因为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行为等都处于雏形期,这个阶段的学生不能接受过于高深的理论知识,大多数的教育内容都是为了启发学生而设立的。所以各地区、各校在国学经典的选择上自然就不能选择那些诘屈聱牙的大师经典,而是选择一些具有启蒙特性的读物,譬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这些启蒙读物虽然在文字上相对简单,但是内涵上却不差分毫,而且朗朗上口,易于学生掌握和记忆,人教版教材中从选取的《伯牙绝弦》、《孟子.告子》中的《学弈》,《列子.汤问》中的《两小儿辩日》等几篇课文来看,这些经典作品具有非常浓厚的文化性和教育性,内容包罗万象,能够为学生展现一个个多彩的世界。

其次就是趣味性,对于小学生来讲,在这个年龄阶段他们的注意力更多的是集中在有趣的、能够吸引他们的事物上,所以如果将枯燥乏味的国学经典渗透到小学语文教育中势必会严重影响小学语文教育的效果。因此国学经典的渗透和选择也必须选择具有趣味性的作品,近几年从新疆地区到国家举办的各类小古文比赛中你会发现,内容有趣而多样,有告诉孩子们要团结的《五指争功》,课堂上有学生声情并茂的表演;有歌颂的《菊》,老师按照平仄带领学生进行优美的唱读;有突显人物特点的《性缓》、《性刚》,有推理故事《陈述古辨盗》。涉及到各种内容,且内容易学,课堂活跃、生动有趣。

最后就是开放性。小学教育作为启蒙教育,其本身所承载的教育责任就是解放学生天性,鼓励学生的思维创造,因此在小学语文中渗透的国学经典应该能够推动学生形成联想,获得情感体验,在感受语文魅力的同时能够促进大脑的创造和思考,进而激发学生对于国学经典的兴趣,产生求知欲和好奇心,这样学生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进而形成自觉阅读,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2.国学教育渗透的前提条件

国学经典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渗透并非是在当代教育中提出的全新课题,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我们就已经能够发现国学教育的痕迹。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网络化的高度发展,小学生接触外面世界的方式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书本,而且就现代社会小学生的思维道德建设来说,越来越多的学校已经开始不重视国学经典的渗透,对教师的国学素养也不看重,导致国学经典出现了无人问津的情况,即便是在课文中安排国学经典,教师也不能将国学经典完整的教给孩子。所以对于国学教育对小学语文教育的渗透来说,教师国学素质的培养应该是小学语文教育国学经典渗透的前提。只有保证教师首先肯定国学经典对于学生的价值,教师才会真正用心的去将国学经典中精华传授给学生们。而且就国学经典的教育来讲,它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都与其他的课文内容也有所不同,这也就意味着学校必须要针对国学经典教育对相关的教师进行培养和考核,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启蒙效果。

3.国学教育渗透的地区化展现

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大国,而且地广物丰,幅员辽阔,许多地区都有着地区化的国学经典出现、而在国学教育对小学语文教育的渗透过程中实际上就可以将这些国学经典地区化展现。根据不同地区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各地区的历史背景来选择小学语文教材内的国学经典内容。一直以来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的教材编写也是带有明显的地区化性质的,包括人教版、北师大版等,这些不同区域的不同教材会对不同学生造成不同的影响,从而保证我国小学教育的多样化。而且在现有的小学语文教育中,也有一些教材的编纂对传统的国学经典进行了改编,将一些具有相同教育效果的故事内容放在一起形成国学经典集,这样不仅能够便于教师的讲解,而且能够便于学生对于国学经典内涵的掌握。譬如说人教版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和北师大版的《小学国学经典教材》等,这些教材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他们能够讲国学经典形成一个系统,满足小学语文教育对于国学经典的需求。所以国学经典渗透的地区化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来说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它不仅能够满足新课改对国学经典传播的要求,而且能够满足地区文化传承的需要。

4.结束语

国学经典对于小学生树立道德标尺、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思想观念来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说现代文学是高楼大厦的话,那么国学经典就是这些高楼大厦的地基,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国学经典,我国的文学才会呈现出缤纷多彩的现象。从古至今,我国在修养论中就提出"知行合一"的价值观,尽管现代社会发展速度极快,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国学经典无论是对小学语文教育还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将国学经典不断渗透到小学语文教育、中学语文教育、大学语文教育中,我国才能够真正的将这些国学经典发扬光大,也才能够真正的推动新课程改革对传统应试教育的改造与创新。

参考文献:

[1]顾建德,喻志杰.对当前中小学国学教育的几点看法[J].基础教育研究.2014(14)

[2]沈青.别给国学教育穿靴戴帽――小议小学国学教育[J].成功(教育).2014(11)

[3]蒙娟.中学语文教育与国学教育[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4(12)

[4]何成银.小学国学教育区域化推进研究――以重庆市江北区为例[J].教育研究.2015(01)

第5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小学语文 教育

多媒体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对文字、数据、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使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感官与计算机进行实时信息交互的技术,又称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方面涉及的技术内容主要包括:电子教案、形象教学、模拟交互过程、网络多媒体教学、仿真工艺过程等,多媒体技术具有众多优点。譬如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为不同学习类型的学习者提供不同的学习媒体信息,从多种媒体渠道向学习者传递教育、教学信息。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主要以PPT等形式出现,结合声音动画等向小学生传递知识。PPT是微软办公软件中的一款工具,利用这个工具我们可以将原本我们只能依靠粉笔写在黑板上的拼音、汉字转换为PPT上风格迥异的文字等。多媒体技术中的文字可以变换,同时伴随动作,与教师所书写受个人因素影响的板书风格迥异。这也就是多媒体技术利用计算机把文字、图画、影像、动画、声音等媒体信息数字化,同时将其整合融合到一个交互媒介上。它极大的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传统方法,符合人们在信息时代的阅读方式。

1 多媒体技术的基本要素

多媒体技术包括文本、图形、静态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剪辑等基本要素。文本是多媒体中蕴含的基本信息,它与以往不同的是就是可以反复阅读、利用,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中要注意使用合适的字体,采用容易辨别的颜色,合适的字体大小等等。但要注意多媒体课件上不要全部是密密麻麻的文本信息,这样会给接受者很烦的感觉。在多媒体课件中简明扼要的标注好关键信息,再结合教师的讲解丰富,就会很好的传递教学教育内容。图形和静态图像可以辅助文本信息,美化界面、渲染气氛。其中蕴含的信息比较直观,容易阅读,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多媒体课件的趣味性,增加小学语文教学传递效率。声音、动画等可以有效的融合到文本以及图片中,恰当的融合,在文本、图片、声音多位一体的形势下,最大限度的体现出多媒体技术的优越性。

2 多媒体技术对实际应用的要求

多媒体技术中涵盖的技术内容较多,对使用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需要学习很多相关的多媒体技术。以现在利用较多的多媒体技术中PPT使用为例。PPT的动画效果比较多,但图片只能一幅一幅地动作。如果你有两幅图片要一左一右或者一上一下的同时动作,那么教师首先要掌握如何将两幅画组合成一张。此外,还有滚动文本框的制作、隐藏部分幻灯片、幻灯片的自动播放、PPT中的LOGO设计及添加、如何插入视频、如何播放音频等等各种技术技巧。这只是针对PPT技术中对教师的一些要求。除此之外,多媒体技术中如何利用现有软件对每节课要教学的内容进行编辑优化,如何制作剪辑音频、视频等等都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实际应用

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小学语文课堂的情景。相比于以前的技术,多媒体技术教学能使学生看到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的交互式集成信息,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阅读教学内容,也可以从中听取与课堂教学相关联的声音信息。这种新的信息形式改变了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更加形象地理解信息,产生学习的爱好与乐趣,主动、及时地获取信息,激发表达欲望,从而形成师生互动,而不再是课堂教学的被动接受者。多媒体技术为情景创设模式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可以更好的完善该途径,更好的向学生传递小于语文的教学知识。

其次,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提高了教学效率。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就是通过计算机把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媒体集成在一起的技术。多媒体技术有很多的特点,它能够完成在内容上相关联的多媒体信息的处理和传送,如声音、活动图像、文本、图形、动画等;同时它是交互式工作,而不是简单的单向或双向传输;此外还有网络联结,即各种媒体信息是通过网络传输的,而不是借助CD-ROM等存储载体来传递的。上述特点对照到实际应用中,多角度多方面的融合,同时电子化的便利等等,使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课授课能力大大提高,同时提高了每节课向学生传授课的效率,增加了每节课固定的教学内容。从学生方面来讲,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以往课堂的状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较长时间的保持着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提高了学习效率。

多媒体技术作为当今重要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之一。在多媒体技术的进程下,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与其打着交道。广泛的信息化提高了小学语文教育的便捷性、高效性,使人们更容易的了解文化知识,推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总之,现代多媒体技术以其强大的交互性、多感临境性和构想性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显示出传统语言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体现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的巨大便利与优势,改变了现代生活。

参考文献

[1]杨细丹.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8:197.

[2]韦彬冰.小学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J].科技视界,2012,5:146-147.

[3]刘灿群.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新探[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6:215-216.

[4]刘文文.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35:1065-1066.

[5]史秀玲.论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的情境创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9:171

[6]齐晓东.李菲菲.新世纪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综述[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教育科学),2012,12:35-38.

[7]黄建英.论小学语文探究阅读教学模式[J].大众科技,2004,4:45-46.

[8]魏爱青.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J].新闻天地,2009,1:130-131.

[9]周苏.多媒体技术[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第6篇

关键词:游戏教学法;语文;创新

前言: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学习与游戏是两个不可混为一谈的东西,游戏被视为教学之外的活动。这种观念的存在对我国的课堂教学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造成课堂教学氛围严肃、课堂纪律要求严格,而这对处于思想启蒙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是十分残酷的,而且根本不能勾起他们的学习欲望。本文将探讨有关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中的实践与应用,指出其应用方法与策略。

一、游戏教学法的作用

1、游戏教学法对课程内容的巩固

在小学语文阶段的教学中,常常会因为学生的年龄较小与心智发育不成熟而影响到对于课本内容的掌握,究其原因,无非是枯燥的课程设置无法与该年龄段的兴趣爱好所契合,学生的注意力无法全部的集中到教学内容中去。而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辅以游戏教学法可以大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帮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掌握知识点,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2、游戏教学法对综合素质的拓展

当下我国的教育目标不再是为培养单一的应试型学生而努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被日益重视,如何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已经渐渐成为一线教育工作者一条新的教育探索道路。而游戏教学法却可以很好地实现这个目标,达到综合素质的发展,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界限。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课堂上实行游戏教学法,打破了传统的授课方式,真正意义上做到了素质教育。

二、游戏教学法的课堂运用

1、游戏内容必须服务于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游戏的选择和安排不应该是盲目的,单纯的为了游戏而游戏。一线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其所选择的游戏内容必须紧紧的围绕课堂知识点而展开,把游戏的宗旨落到知识点的掌握上。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能够把握游戏的目标,做到不偏离宗旨与方向,并且坚持适度原则。例如在学习语文第十一册中的《》时,便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指导学生古诗的停顿间隔,掌握背诵技巧,学会体会作者的感情韵味。并且可以让朗诵比赛中表现较为突出的学生在大家面前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以及朗诵技巧。最后,再加以小组活动的总结,让每一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讨论总结的展示,使学生不单单只是背过这首古诗,而是能够全方位的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思想感情等。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掌握知识,拓展素质。

2、游戏方式的普遍性

在开展游戏教学法的过程中,要注意面向的对象必须是全体同学,不能把活动变成少数同学展示自己的舞台,要尽量的做到全员参与。因此,这就要求在游戏的设计上必须具有很强的覆盖面,将更多地学生所包括,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在课堂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而老师只是进行一个适当的引导和必不可少的启发。真正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从游戏教学法中得到锻炼,夯实学科知识点。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一次成功的实验》中,就可以组织全班同学都进行课文中所讲述的实验,亲身体会一下课文中所描绘的那种为他人着想的感情。而这个实验也并不需要太过复杂的器材与场地要求,就在教室内,便足以让全班同学进行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从而达到了人人参与,人人锻炼的目标。

3、游戏选择的创造性

一线的语文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时刻注意并调整课堂的气氛和氛围,适时适当的进行课堂活动。在进行游戏教学法的同时,除了能够让学生牢固的掌握知识点之外,也要注重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这也就要求老师们再设计课堂游戏的同时,必须注意其所设计的形式和内容要尽可能的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尽可能多的让学生所喜欢,勾起他们主动进行游戏的欲望。因为只有主动学习,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才会达到最好的状态。例如在学习第二册中的《长歌行汉乐府》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明白珍惜时光的重要性,可以让学生上台讲述自己或者名人的故事,从身边的小事去感受珍惜时光的重要性,进而可以进一步的掌握古诗,做到熟记知识点。但是在进行分享之前一定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诵或者背诵古诗,只有这样才能够起到游戏的真正目的,即综合素质与课本知识的双重掌握。

结语:

在我国课堂的传统教学方式中,对于游戏的认可程度并不高,而以学校老师为主导的课堂内又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勾起其求知欲望。这也就造成了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显著地提高。但在素质教育改革推行以来,教育教学重点逐渐向综合素质的培养上靠拢,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老师的授课方式发生了改变。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可以使用游戏教学法来开发学生们的智力,调动起学习的热情,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师;成长;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一些教师对综合性学习活动课的出发点提出疑问:综合性学习究竟是语文学习还是综合科目的学习?一些老师在综合性活动中给予学生的自主性把握不够,导致综合性学习课成为学生的自由学习课。还有一些教师在教学设计上没有充分利用地区优势资源,致使活动与实际生活脱节等等。如何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少教师在组织教学上出现偏颇,忽略了语文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盲目地根据活动提纲引入不少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把综合性学习活动组织为“生物活动”、“地理活动”、甚至是“合唱活动”等,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宗旨,偏离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他们无论是作为“语文知识的传授者”还是作为“语文能力训练的教练”,以及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都不能适应语文综合性学习对语文教师的要求。

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

(一)教师必须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和设计者

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它面向社区资源、学校资源,面向学生的生活体验,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课程整合能力、课程设计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不仅会“教”书,还要会“编”书,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

(二)教师必须成为课程的引导者和管理者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教学,而是开放的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这就要求我们要放开手脚,相信学生,给他们自由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确定活动的主题,自己分工,自己搜集材料,编写材料,自己主持活动,他们就会兴趣盎然,他们的“工作成果”往往会给老师们一个惊喜。然而,开放性的教师角色并不等于放任学生自行学习而教师就“作壁上观”。教师的指导工夫应花在以下方面:1.指导学生做活动计划;2.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调查方法,获取有效的信息;3.有意识地组织学生交流调查,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4.组织学生评价调查结果的展示方式与内容。教师通过这样的指导,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筛选、整理信息,发展语言等方面的能力。

三、教师在综合性学习中实现专业成长

(一)在批判反思中成长

反思,一般是指行为主体立足于自我以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其情景的能力。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以自我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之依据的“异位”解析和修正,进而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的过程。由于语文综合性学习开具有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等特点,这就更需要教师对活动过程及其效果进行批判性思考。这种思考需要教师审视自身的课程实践,自觉检讨教学活动或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从而使自身的教学行为成熟。

(二)在提高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成长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置,要求教师善于利用与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尤其要学会开发与利用课外学习资源,包括社区、自然、人文等。教师参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知道和管理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与体验的过程,更是一个寻找课外语文课程资源与学生学习学要的切合点的过程。

综合性学习不能囿于静态封闭的文本材料,而应借助于丰富的课程资源的支持。那么,哪些是课程资源呢?目前可以利用的主要有三部分:一是校内的课程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二是校外的课程资源,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科研院所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三是信息化课程资源,如校内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校内外的网络资源等。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要具备以下四种能力:

1.具备课程开发和设计的能力

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去组织、去开发、去利用,教师应当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教师还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语文综合性学习为教师们提供了广泛的自由度,教师们可以自主和灵活的安排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学习时间和空间等。这实际上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具有综合设计课程的能力。

教师需要分析课程的目标、内容,要认识教材提供的和教材以外的可以开发的课程资源的种类、分布,还要依据教材或自行设计开发的程序和方式,估计开发产生的效果等。教师需要从新的目标出发,从全新的角度对教学进行研究,新的教学研究随之又会促进教师对新教材进行新的调整与发挥。也正是在此过程中,教师的知识结构得到优化,能力得到发展,对教育、教学、课程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可见,新教材的实施过程,就是教师发展提升自己素质和能力的过程。

2.增强对信息整合的能力

如何把“原生态”的、散见的语文课程资源化为综合性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语文教师课程开发的基本功。所谓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一般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对零散的课程资源(个人、家庭、社会、自然、媒体中的课程资源)进行组合,使之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教育的针对性、目的性;第二,对传统的文化资源进行现代性转换和激活,使之具有现代教育价值和教育活力;第三,对现有的已利用过的课程资源进行变通、嫁接,使课程资源具有再生性、可再利用性,即具有语文教育的新生长点,等等。

3.提高系统优化的能力

第8篇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研究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无论对语文教师的思想认识,还是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而这些又是决定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所谓的课堂教学效率指的就是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里,老师教授的内容和学生吸收内容的一个比例,换句话说就是45分钟学生学到的知识的多少,也就是学生通过此次课堂教学有无进步、收获和长进,或者学生的付出和学到的知识很不成比例,就是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表现。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意义

新的课程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给小学低年级语文教育课堂教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课改注重增强改变学生的学习理念,完善和培养广大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借助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方法增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养成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和获得提高的一个重要方式,课堂教学的效率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学生学习成果的好坏,以及最终学校学习水平的高低,因此,众多专家学者开始关注课堂教学课堂效率提高方面的研究,加强理念,与实际共赢。与此同时,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对于小学生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小学生在面对陌生的课程时,起初是较有兴趣的,如果教师能够用合适的恰当的方式引导小学生的低年级语文学习,注重培养小学生的低年级语文学习兴趣,对小学生终生的学习十分有益。

二、新课改下影响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

一直奋斗在教育教学的岗位上,使我对目前的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些现象深有感触,不论是一些学习习惯,还是课堂教学质量。就目前现状,可总结如下:首先,目前广大小学生在进行语文科目学习时,没有有效的学习方法的引导,教师仅仅是将所有知识进行教授,而没有提炼更好的总结性课堂教学方法;其次,小学生年纪小,对事物缺乏准确的认识,和他们讲学好语文有怎样的意义和价值,他们是不会理解的,目前小学语文教师和小学生的情感交流是比较缺乏的;再次,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方面较为缺乏。这对于学生的低年级语文学习,尤其是对于小学生的低年级语文学习是存在很大程度的不良影响的,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小学生语文课堂效率,值得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

1、教师应注重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小学生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还不是很强,对新知识的学习主要靠兴趣,而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依靠老师的引导。因此,教师应注重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第一,教师应提高培养学生兴趣的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由人脑指令人体去实施一定的行为。通过这个朴素的哲理我们可以分析出,意识对于人的行为来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的。第二,应采用多种方式课堂教学。教师往往只是将课堂教学内容复制到多媒体中,而很少利用多媒体的互动功能,多媒体有听说互动的功能,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施,在多媒体设施中安装对话软件,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小学生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第三,请名校和外国的学生参与学校课堂教学。教师在教授语文课程的时候,如果能够请到名校和优秀学生参与小学低年级语文的课堂教学活动,会使课堂教学过程更加生动,从而有助于增加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2、小学教师应该与小学生加强交流

交流和沟通不仅能够提高教师和小学生之间的感情,而且还能够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参考依据。因为教师在和学生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会发现小学生在低年级语文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会了解到学生对于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教师积极和小学生交流低年级语文学习心得,并认真总结和小学生的交流内容,会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会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教师应注重小学生低年级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的低年级语文学习习惯对于小学生现阶段的语文学习,以及对于今后的语文学习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更应该重视小学生养好低年级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有鉴于此,笔者认为,教师提高小学生低年级语文学习习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第一,列出详细可行的教学计划。教师应该每天督促学生的语文学习,监督学生完成课堂学习任务,要有计划,因为只有有计划地实施教学,才能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低年级语文知识,才能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低年级语文学习习惯。第二,教师对表现好的学生多给予奖励,在同学中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应对表现自觉的学生加大鼓励和表扬力度。

四、总结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不仅仅对于小学生现阶段的语文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而且对于小学生日后的语文学习也具有难以估量的影响。提高低年级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增强和改变学生的学习理念,完善和培养广大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借助各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增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养成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为如何通过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提供可行性强和有推广价值的策略。

参考文献:

[1] 董洪亮,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第9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语言教育 现状 作用 发展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新课程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小学数学是培养小学生思维逻辑的主要学科,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数学教师教学语言的生动性、合理性数学教育的整体效果发挥着重大影响。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师语言教育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分析目前小学数学教育中语言教育的现状入手,揭示语言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性,的探究如何采用更好地方法策略来提高语言教育的效果。

一、小学教育语言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缺乏语言教学意识

缺乏语言教学意识,难以用巧妙地语言讲解数学知识,容易导致数学教学过程中频繁出现问题。数学是一门抽象性较高的学科,小学生的智力水平有限,思维能力也不足,很难理解复杂的数学知识。而在具体教学环节,教师习惯于沿着传统理论式的教学方式,一味向学生灌输抽象的数学概念、定理,导致理解能力较差的小学生根本没有完全弄懂这些数学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甚至会对数学产生厌倦情绪。

(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缺乏艺术性和灵活性

缺乏艺术性、灵活性的课堂教学容易导致教学模式的单一,数学对于逻辑思维的要求较高,数学教师如果无法运用灵活的语言向小学生传递数学概念,对数学概念缺乏分析和研究,就难以使小学生领会概念的来源以及推导出的过程。学生在没有完全理解概念的导出过程的情况下进行概念的记忆和背诵,很难长期记住概念。因此,富有艺术性和灵活性的语言教学方式有利于帮助小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数学。

二、语言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没有较好的语言功底,难以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将大打折扣。因此,良好的语言素养有利于创设学生容易理解接受的教学情境,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二)有利于强化小学生的理解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往往与语文知识是紧密联系的,数学问题的表达方式通常含有语文的情感,这恰好也说明了语言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意义。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语言情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在数学教育中发挥语文语言教育的优势,由于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小学数学中的很多定理对于逻辑思维能力较差的小学生而言,是难以理解和接受的,所以需要教师在讲解这些知识点时适当的转换语言方式,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数学定义和定理。

三、小学数学教育中发展语言教育的策略

(一)规范地使用教学语言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学生学习情况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语言不够规范,就会无形中增加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现实生活中,许多小学数学教师的不够规范、精简,通常对数学知识点的叙述比较繁杂,无法有效的突出教学重点,有些数学教师甚至在没有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内容的情况下步入课堂,致使课堂教学语言混乱,这些都会使课堂教学效率大打折扣。因此,首先,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应该认真研读教材的内容,准确把握教学要求和目的,组织好简洁易懂的语言为课堂教学做准备;其次,在讲解数学知识点时,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解,活跃课堂气氛,悉心指导小学生的课堂学习。

(二)采用幽默委婉的批评语言进行教育

由于小学生性格比较活跃,注意力容易分散,常常会做出一些违反课堂纪律的事情,此时,教师如果采用谩骂、训斥的教育方式,会严重挫伤小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强烈的厌烦和抵触心理。面对小学生课堂上的一些违纪行为,教师要采用幽默委婉的批评方式,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能在课堂上当众批评学生,尽量在课下采取单独谈话的方式进行教育。例如,当发现课堂上有学生四处张望时,教师这样提醒:某某同学在看什么呢?为我们大家描绘一下窗外有怎样美丽的风景吧!这样幽默的提醒方式不仅可以让上课走神的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失误,使思想开小差的学生认真听讲,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教W方式的单一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疲劳,尤其是学习数学的疲劳,因为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小学生本来就理解困难,如果数学教学方式一成不变,小学生很难形成对学习数学长久的兴趣。反之,如果数学教师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在讲授不同知识点的时候采用学生容易理解并感兴趣的教学语言,这样不仅有利于帮助思维能力较差的小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还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将具体的算术过程转化为图片展示过程,有利于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小学生在图片的帮助下掌握具体的计算方法;在具体讲解数学概念时,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有利于化解概念的难度,使小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四、结语

数学教学是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开发和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学科。由于数学本身抽象性的特点,学生比较难以理解和接受,这个时候就需要数学教师运用适当的语言教育,创新数学教学模式,使小学生易于理解复杂的数学概念。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重视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同时,还应该加强语言教学能力的培养,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采用幽默诙谐、灵活多变的语言教育,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陈艳华.浅析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策略转变[J].小学教学研究,2013,(26).

[2]冉红梅.如何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J].考试周刊,2013,(60).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