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地摊经济的发展现状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10 15:58:2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地摊经济的发展现状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地摊经济的发展现状

第1篇

【关键词】英国;低碳经济;现状;经验借鉴

2003年英国最早提出“低碳经济”这一概念以来,迅速为世界各国所采纳,成为了世界各国追求的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英国在低碳经济理论方面的研究比较超前,已经形成了很有特色的英国模式,为发展低碳经济英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一、英国主要国民经济部门的低碳政策

英国发展的低碳路径图是现今为止低碳经济发展上比较先进的技术,它依据社会不同部门对二氧化碳的具体排放量大小进行分类,不同行业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低碳措施,从而达到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目标,各部门的具体表现主要有:

(一)能源部门

能源部门的低碳化是英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英国在能源低碳化发展方面的实践和措施很有借鉴意义和利用价值。主要有发展新能源、核能和还有尚未被证明的碳能源替代物等等。虽然这些措施备受学者及其他国家的质疑,新能源、核能等如今仍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唯一选择和全新的发展路径[1]。纵观英国政府在能源部门发展低碳方面的表现主要有:1.实施碳税或严格的排放交易方案来干预碳排放价格对气候变化的外部性;2.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解决市场失灵技术的发展;3.确保备用能源的更新投资。

(二)交通部门

英国地面交通是继能源部门第二大的二氧化碳排放源头。小汽车占主要排放量。英国交通部门提出的低碳策略主要有两方面:短期内减少传统汽车的碳排放强度,通过技术改进和鼓励驾驶员更换高效的汽车;中期内改进交通运输效率,开发新技术;如电池电动汽车、插入式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2]。这些目标一旦实现将影响国家续加燃料的基础设施和电力需求。相对于技术层面而言,温和的需求策略不足以扭转高排量汽车销售量持续上升的势头,但人类出行方式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显著地影响。

英国交通部门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意在鼓励人们转变出行方式,最有力的政策措施:燃油税—它是英国最重要的间接税收入来源之一。燃油税有助于纠正运输的外部形态和车辆有关的消费税和车辆购置税等,它可以通过碳效率的高低而区分开来。

(三)房地产部门

建筑业和工业联合占据了英国温室气体排放量的2/3左右,降低住宅业和工业排放量的关键就是提高能源效率,但是在低经济成本甚至零经济成本下,是否存在着提高可利用的能源效率措施仍存在很大争议。英国气候变化委员会预计,英国能源效率提高1%,英国将于2020年工业和住宅业的非电力能源使用与2007年相比会下降23%,电力能源的使用也会下降大约13%左右[3]。中期来看,建筑业低碳发展的焦点会从降低能源效率转换到发展可再生热能。

英国房地产建筑部门的政策风向让人难以捉摸,存在很多的政策措施、市场和行为方面的障碍。除了建筑业外,英国没有其他部门的低碳议程可以看见如此多的政策试验,包括:1.企业可以通过签订自愿气候变化协议来避免气候变化税的负担;2.在可再生热能源利用方面,运用可再生热奖励机制;3.服务业CRC能源效率计划,主要依靠名誉效应—即通过性能排名表和价格激励相结合的作用得以实施;4.住宅能源效率。这一系列的措施在提高住宅业和工业能源效率的过程中混合使用已发挥最大效率。

(四)农业部门

农业在英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中占大约10%左右,其中大多数以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的形式存在,农业的碳排放与能源部门碳排放相比鲜为人知。同样地,农业的低温室气体选择也不像其他部门脱碳那样被很好的理解。而且在供应方面的某些行为可能会引起有悖伦理和环境污染的问题[4]。例如动物克隆和转基因食物等。需求方面可以改变饮食习惯,虽然上述措施难以避免引起各界争议。但是农业减排在越来越紧的低碳任务中所占比例不断增加。

英国农业是本国监管最严格的部门之一,其脱碳的政策也主要依赖于志愿行为。但英国通过对现有减排政策的调整为农业减排创造机会。比如欧盟硝酸盐指令和共同农业等政策。因此,农业减排主要来源于政策的发展。比如高价格和高规格引起的化肥使用量的显著减少。废物处理中激进的垃圾掩埋税造成甲烷排放量的大幅下降等现象。

二、英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具体措施

(一)碳排放量的定价机制

英国对碳排放进行定价有两种通用的方式:征税和排污权交易。这两种方式在英国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已有相当长的历史。碳税政策的强制实施对限制碳排放量起到明显作用,也备受英国各界政党的欢迎。碳税理论上对于减少碳排放量起到显著作用,然而政策实施起来却有很大困难。然而,排污权交易相对碳税实施过程中更加容易,它可以被用来规范和限制工业、农业等部门的碳排量水平[5]。英国实施的发放排污许可证的做法主要是对碳排放进行定量管理,通过发放有限许可证的办法,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限制碳排放量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除此之外,英国政策制定者将碳税和能源税相结合以满足政策的多样化目的和应对各个行业的压力。

(二)促进低碳创新

脱碳技术是低碳战略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低碳政策改革的关键。英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例如科研补助、创新奖、专利和税收抵免等,这样有利于激励低碳改革者不断进行低碳创新。低碳创新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干预还是碳价格组合与研发经济支持的调整。Aghion(2011)表示有必要加强政府部门限制碳排量,他发现汽车行业低碳发展路径的依赖证据,这使得对传统高碳的研究比低碳创新更容易。高新技术公司发现他们很难获得融资,因为他们主要关注新工艺的的生产而不是新产品本身。

(三)克服行为障碍

关于节能理论和低碳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已经被多次提及,主要有知识代沟、信息不对称、隐藏交易成本、管理问题、有限理性等,消除这些差异的政策具有多样性,往往先于对低碳经济的关注。英国几十年发展的低碳处理措施主要有:价格激励、标准规制、信息通道、服务和专门技能通道和对能源公司供应义务等[6]。英国公司对声誉激励机制的使用通过对每个参与的企业都会有一个对环境保护贡献大小的公开排名,以激励企业对碳排量进行限制。特别是与消费者直接接触的企业,他们就像关心成本一样关心他们的声誉。

(四)加强政策协调

低碳创新和克服政策效率障碍需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时增强有时互相抵销,政策组合通常是解决市场失灵的最好方式。然而,可再生能源促进了低碳投资措施的实行、降低了价格、促进了有效的碳排放交易方案的实施,强迫可再生能源进入减排活动以影响碳价格。

三、英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总结

本文主要借鉴英国经验,分析实现低碳经济转型的具体实践经验,探讨有关法律的先决条件和低碳经济发展政策的挑战。虽然我们初步的研究不能作为详细的政策分析的替代品,但我们的研究结果仍然可以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实施低碳政策提供有用的见解,具体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坚实的法律基础

鉴于发展低碳经济的长期性和脱碳政策时间不一致性问题,政府虽然试图推迟实施具有困难的措施,然而在经济低迷时期,英国还是提出一个明确的长期承诺和短期目标,建议和监视独立机构,提出英国2023年至2027年将在商业界和金融界执行严格的碳预算法。

(二)低碳经济的高度电气化

几乎所有的脱碳策略的核心都落脚于低碳电力部门,电力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很大一部分,干净的电力是减少经济其他部分成本效益的最好方式。同时,它也是挑选低碳经济赢家最有风险的技术,英国主要关注于电力的低碳化,通过技术创新、电力脱碳从而减少电力部门的碳排量。

(三)低碳转型是一场革命

调整脱碳需求和技术相结合的创新行为将刺激低碳政策在重要的部门间广泛实施,低碳技术将成为低碳转型的主导因素,人类行为的改变将对低碳经济转型起到重要的互补作用,低碳化将是未来各国发展的必然选择,它将是推动经济乃至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

四、对我国的启示及采取的措施

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远远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这使得中国不断增强的国际影响力大打折扣,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和批评的对象。中国未来的发展需求表明,中国需要发展低碳经济,这也是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必要条件。基于英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经验和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

(一)制定相关法律措施

应对气候变化问题非一蹴而就,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也刚刚起步,经验不足,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显得尤为重要。节能减排不能单靠中央的行政性指导和命令,而要依照法律法规办事,违法的有法律处置而不是行政撤职处分。这样有利于形成一个自觉、守法、有序的节能减排机制。

(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产业与贸易结构升级

我国现在经济结构仍以制造业为主,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技术发展路后对资源的利用率不高,从而导致了高碳排放量。为此,我国有必要向发达国家寻求高新技术和资金支持。与此同时,我国也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改善产业结构,提升能源利用率,改革出口结构,以逐渐减少污染物和碳的排放。

(三)提高公众低碳意识

我国要想发展低碳经济,全民参与节能减排是必然的选择。英国低碳经济发展就是源于民众低碳意识相对较强,英国人民的减排意识不仅涉及到日常生活、交通还包括办公等等。我国应广泛宣传低碳、加强人民低碳意识,使低碳生活深入人心,让低碳走入千家万户。

(四)建设低碳城市,走新型城市化道路

应控制城市建设规模和城市建设速度,提高城市建设质量。研究和制定中国未来城市人均建筑拥有面积的限值,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结构紧凑型城市。各级政府也要对新建项目严格审批,控制开工总量。尽快实施物业税,通过市场机制减少市场对建筑的非理性需求。

参考文献:

[1]傅学良,刘淑华,王晓田.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工具选择[J].党政论坛,2010(11):2-4

[2]胡雪萍,周润.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09):135-139.

[3]陈柳钦.低碳经济:全球经济发展新趋势[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0(01):46-52.

[4]姜崧.国有林区低碳经济发展策略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3(08):241-244.

[5]B METZ,O R DAVIDSON,P R BOSCH,R DAVE,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J].Climate Change(2007)58:365-369.

[6]F URBAN·R.M.J.BENDERS·H.C.MOLL,Renewable and low-carbon energies as mitigation options of climate change for China[J].Climatic Change(2009)94:169-188.

第2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新能源;低碳技术;碳源碳汇

气候变化和能源短缺对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已成为世界和我国关注的焦点,目前各国都在寻求新的发展模式,以缓解经济发展和环境恶化间的矛盾,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的有效途径。

2010年3月15日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屡次提到,要重视低碳发展,主张从以消耗换发展的增长方式向低碳经济转型,建立宜人居住的生存环境,这是低碳经济时代必须具备的应对能力,这既关系到我国产业繁荣和国家竞争力提升,也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存、健康和未来。

一、低碳经济的背景及认识

1. 低碳经济的产生背景。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业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在此背景下,全球能源及经济结构逐步迈向生态文明正走出一条新路,即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2.我国对低碳经济的认识。2007年6月,中国正式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07年12月,我国发表《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着重提出能源多元化发展,将可再生能源发展列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再提以煤炭能源为主。

二、低碳经济在我国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

1. 低碳经济发展困难缓慢。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主要靠煤、矿产资源的消耗,温室气体排放量高于其他国家,经济发展与减排目标双重压力矛盾突出,我国当前处于高能耗阶段,同时也是高碳经济时期。由于国际分工,发展中国家成为能源消耗大国。为了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的高碳经济仍将继续保持下去。应用在低碳经济的低碳技术的特点是涉及面广、难度大。低碳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由于低碳技术涉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领域,以及社会再生产过程,由于一些低碳技术难以实现,严重制约低碳经济发展。

2. 低碳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首先,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人口大量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和城市基础设施扩大建设,使得对能源的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长。其次,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仍然存在,经济发展对能源和资源依赖度较高。再次,能源资源禀赋的特点。在中国能源探明储量中,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结构特点,决定了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将长期存在。煤的碳密集程度较高,必然会产生较高的排放强度。所采用的能源基础设施的技术、设备能长期影响温室气体的排放,采用低碳的燃煤发电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3. 低碳经济发展瓶颈。我国在采取的减排行动中缺乏资金和技术的支持,仅仅依靠降低能源消耗中的碳排放。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低碳技术,加快低碳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我国相应建立健全相关市场和监管体系,进入碳总量控制时代。我国设定行业的准入门槛,以及经济的激励政策,扶持低排放行业发展,减排技术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生存能力。对高能耗企业,这种高耗能低效率的生产方式将不复存在。技术和资金将成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瓶颈。

三、低碳经济发展的趋势

1. 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全球经济向着可持续的低碳经济发展,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低碳经济,有必要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低碳技术将成为国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标志。制定低碳技术战略规划,以及制定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近、中、长期的规划,其内容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布局、低碳技术进步和基础设施建设。

2. 资金支持低碳技术创新。我国尽快发展低碳经济,就必须增加资金投入来使低碳技术创新。碳捕集与封存技术是一项具有大规模减排效应的技术。国家应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以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同时,促进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技术转让,增强低碳技术的国际引进吸收、消化利用和二次创新。

3. 低碳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低碳经济发展需要进行制度创新,消除制度障碍,推动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制定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以提供法律保障。制定完善的碳排放贸易制度,促进碳贸易发展;强化低碳能源开发和利用的鼓励政策。加快我国能源体制改革,推动能源结构、价格体系调整,推动再生能源发展机制的运行,健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市场环境和制度创新。

第3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 湖北省 发展对策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2003年2月24日,英国颁布了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低碳经济”首次作为一个专业词汇被提出。2009年12月,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之后,与“低碳”相关的概念纷纷出现,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国内外学者也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然而,迄今为止,学术界对它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有些人甚至将其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或生态经济相等同。在此,我们采用英国环境专家鲁宾斯德的阐述:“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由此可以看出,低碳经济的实质就是能源的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和发展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二、湖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既有助于优化社会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提升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建设生态文明的新社会,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社会上的竞争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

(一)发展低碳经济是缓解湖北能源供求矛盾、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的必然途径。

首先,湖北是一个能源资源相对短缺的省份,缺煤少油乏气,主要能源依靠外省调入,水电资源虽然较为丰富,但支配权在国家,因此,能源消费对外依赖性很强。其次,煤炭在湖北终端能源消费中扮演着主要角色,尽管近年来湖北能源消费结构有所调整,但煤炭消费总量仍在不断上升。

(二)发展低碳经济是推动湖北经济结构优化、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当前,湖北处于工业化中期,重化工业结构特征依然十分明显。重工业中,高能耗传统行业如钢铁、造船、汽车等比重大,能耗水平高。尽管近年来,湖北在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节能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使得湖北单位GDP能耗逐年降低。但单位GDP能耗仍比全国高。也就是说,湖北的经济发展仍主要依靠大量投入,特别是能源的投入实现的,成本代价过高。

(三)发展低碳经济是改善湖北生态环境、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湖北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环境容量有限的矛盾日益突出,并且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同时,随着湖北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新增污染物排放量还将大幅增加,短期内大幅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十分困难,环境恶化的趋势仍将存在,环境风险防范任务也很艰巨。

三、湖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及问题

(一)能源结构问题。

湖北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随着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对能源需求依然旺盛,而以高碳能源“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向低碳转型的长期制约因素。

(二)发展方式问题。

首先,湖北正处于工业化中期,根据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随着工业化程度的加深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温室气体排放将不断增加。同时,长期以来,湖北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以资源的高消耗、环境的高污染为特征,钢铁、汽车、造船、机械工业的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由于经济增长的惯性以及政绩考核的需要,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不可能一蹴而就。

(三)成本及技术问题。

一方面,在低碳生产技术尚没有全面推广、初次资源价格过低再生资源价格偏高的情况下,企业进行低碳生产,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另一方面,企业若投入重金研发低碳技术,也面临着技术风险的问题,因为一旦不成功,资金将会“打水漂”。对于企业来说,直接的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因此受利益驱使,企业一般不会过多投资低碳生产。

四、湖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

(一)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发展新能源产业。

能源问题是制约低碳经济发展的瓶颈,应当因地制宜,对既有能源结构进行优化调整,逐步降低煤炭在能源构成中的比例。如加大对于核电设施以及水电设施的建设与发展;强化对于清洁型风力发电机组的投资力度,确保风力发电技术及其应用设施的持续发展;还可以积极发展太阳能产业、开发生物质能等,确保能源结构能够与低碳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

(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发展方式。

1.要改造传统产业,狠抓传统支柱产业的节能减排。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推广节能降耗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形成有效的工业节能降耗激励约束机制。

2.要大力发展新技术产业,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低碳经济产业的发展可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龙头企业、“非政府组织+企业”以及“科研院所+企业”合作的市场化运作模式来推动其实现。通过这些具有产业带动意义的低碳新兴技术的研究开发,促进具有低碳经济特征的新兴产业群的发展,形成我省国民经济新的重大的增长点。

(三)完善政策激励机制,建立技术支撑体系。

应充分发挥政府支出的引导和孵化作用。一方面,对于采用低碳技术的企业,政府可以设立专项支出进行资助,在税收政策上予以优惠或减免;另一方面,对于共性技术,充分发挥湖北省的科教和智力资源,支持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重点企业联合开展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

其次,要积极建立、健全与低碳经济发展相关的地方法规, 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第三,要创新地方官员的政绩考评和激励制度,增加绿色GDP等相关考核内容。

此外,根据冯碧梅的指标分析,湖北的自然生态系统良好,但还要提高绿化率,因此湖北要重视推进城市和农村的绿化工程,增强林地的碳汇能力;湖北的人文生态系统良好,但还需提高社会的低碳意识,因此湖北还需要重视消费文明建设,促进消费领域的低碳化。

第4篇

关键词 房地产 经济服务业 经济的发展现状与发展

一、引言

我国的房地产经济行业起源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房地产行业发展起步较晚,到现在不过经历了二三十年的发展周期。但我们不应妄自菲薄,我们应努力赶上发达国家的步伐。然而我国国内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现状是,每个城市之间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差距较大,无法适应房地产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因此,我们应积极融入中国加入WTO和国家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中,深入探索、研究我国房地产经济行业发展所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把握时机,抓住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这对于促进与加快我国房地产行业这一经济支柱行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房地产经济行业现存问题

我国的房地产经济行业起步时间相较其他国家晚了很长时间,就现在的发展情况而言,其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然而这个阶段是很不成熟的,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房地产经济市场和公司大多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第一,我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现有法律法规的宽度和深度不能适应实际的需要。

第二,政府各个部门间管理工作分配不协调,对行业监管无法达到一体化,我们的市场和行业监管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设置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具体管理经济服务公司的发展方向。我国法律制度建设滞后,政府管理责任不明确,导致当前房地产经济服务机构乱办理、乱管理、乱执业、无序竞争、信用缺失等问题特别突出,严重扰乱了房地产经济服务机构的市场秩序,给正规经营的经济企业造成了较严重的损失,甚至还引发了不少经济案件。

第三,企业违规现象多,公司经营服务水平不规范,房地产行业声誉不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少数公司受经济利益驱动,以及中介机构的经营行为不规范,导致低价竞争、虚假评估、利用合同欺诈等不规范行为时有发生。

第四,房地产经济企业的问题是公司普遍规模小,企业结构与管理制度不完善,提供的服务项目比较单一,公司的抗风险能力较低,技术和服务较为落后。行业现状是大中型房地产经济公司数量较少,大多为实力较弱的小型经济公司,甚至有些为独自一家店面的“作坊”式企业,一个门面、一张办公桌、一部电话、一个记录本,装备极为落后,国家要靠这类企业的发展来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是极不现实的。

第五,行业员工的培训方式主要是由1~2年从业经验的“老员工”言传身教,以自己的经验给新员工做“榜样”,好一些的企业会用1周左右的时间向新员工传授一些简单的行业形势和销售技巧。加之前述招聘门槛低,更加重了员工素质不一的问题。而正规的新员工培训计划至少应该包含企业文化培训、技术类培训、行业培训、职业道德培训及各种管理技巧培训。

三、房地产经济服务行业大体分类

第一,房地产评估。其内容包括:一是土地使用权出让和挂牌土地使用权的价格评估;二是企业改制、上市、资产重组、联营、兼并、合并、破产清算等各种经济活动中涉及的房地产估价;三是房地产抵押价值评估;四是专业仲裁及司法诉讼中有关的房地产价格评估;五是征地和房屋拆迁补偿评估;六是房地产转让价格评估;七是房地产租赁价格评估;八是房地产分割、合并估价;九是房地产拍卖底价评估;十是房地产课税价格评估;十一是房地产保险评估。

第二,律师事务所。内容有:一是房地产买卖纠纷;二是为BOT等特许经营项目提供法律咨询以及为相关项目有法律问题时提供服务;三是为有资金需求的房地产开发商提供投融资服务;四是为房地产项目的可行性进行法律论证,出具《项目投资法律意见》,协助企业起草文件或具体代为办理申报项目立项等行政审批事项;五是通过起草文件、合同,参与谈判、投标和拍卖,获得土地使用权;六是审查、起草征地、拆迁安置与补偿合同订立、裁定等事宜;七是审查获得土地使用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条件并协助获得;八是设计建筑施工图。

第三,政府服务职能部门。一是建立健全的法规体系,使房地产经济管理制度漏洞越来越少;二是明确谁是房地产经济行业的唯一主管部门;三是在行业监管方面,政府起主要监管作用,同时相关的行业协会也在行业形为管理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四是加强规范从业人员和机构的从业资格,从源头杜绝不规范形为;五是对于经济违法违规行为坚决进行查处,从行为上净化经济行业。

四、房地产经济行业规范的对策

第一,对房地产经济实行内部改革,建设创新行业和优秀的企业机制。对于需要依靠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而兴办起来的企业,我们要尽最大力量使其与挂办单位脱钩,政府应宣扬企业创新机制,重组企业内部结构,用创新的奖励方法激励员工。同时,对于那些不符合行业发展要求的企业我们要予以淘汰,对那些违反行业规定的企业坚决予以清出。使我国的行业做到有进有出,对那些给国家作出贡献的企业进行表扬奖励。

第二,行业自律是行业获得良好发展的重要支柱,转变行业自律组织不仅仅应该建立在官办层次上,我们更应让其自觉发挥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这要求我们转变思想,可以将其由政府“依附”机构转变为代表会员企业利益的民间组织,两者相结合,相互协调,共同监督,做好行业自律,维护公平竞争,查处违规。我国还可以出台相关法律,出台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用建立企业信用档案等方式进行企业内部的信用评估,互相交流经验、业务及互相监督等。同时,将先进的经营观念和经营模式在企业之间推广开来,加快全行业整体的进步。此外,建立行业自律组织还有其他很重要的作用。例如,可以进行行业内信息的共享,研究行业内遇到的重大问题,在房地产经济机构方面进行协调,使房地产经济与社会各界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融洽。

第三,首先,进行结构调整,提升行业的竞争力,让市场变得市场化和专业化,优化行业服务业的整体结构;其次,我们要优先鼓励龙头企业发展起来并使其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使其扩大规模,提高整体竞争实力;再次,行业内部互相合作,与中介机构以联合、重组的方式优胜劣汰,使人员配置最优化,达到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的目的,找出那些规模小、人员老化、业务素质较差、执业资格单一的经济机构并进行合并,净化整个行业市场;最后,需要提升经济机构从业人员的个人素质。我们要引进优秀人才,并使其发挥出自身最大的才能,为企业作贡献。同时,定期对整个机构的从业人员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从中选择优秀的管理人才到国内或国外优秀的大学进行学习,逐步提升行业人员的管理能力,为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第四,加大政府对企业的扶持和引导力度。政府各相关部门都有为经济机构提供帮助的义务。当需要中介机构提供服务时,政府是通过市场购买的方式来开展工作的。政府要统筹规划整个企业的发展方向,引导企业良好发展,使企业间公平竞争,精简办事程序,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为经济机构提供优质的服务。在经济服务机构市场准入和登记条件上面严格把关,对出现的违规行为坚决制止,政府还要在经济机构创业需要资金支持和担保贴息时给予大力支持。例如,对于吸纳下岗和失业人员的经济机构以及刚刚起步的小企业,政府应根据情况给予经费贴息。

(作者单位为北京兴庆房地产土地评估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董露,女,中国人民大学房地产经济学专业研究生。]

第5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 跨越式发展 战略选择

低碳经济这一概念最早见诸于2003年英国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造低碳经济》一书中,其直接目的是应对人类使用化石燃料而排放的二氧化碳使全球气温明显变暖带来的生存环境恶化,通过技术创新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新能源转变依赖化石能源的生产方式来实现以“低碳”的方式发展,改善人类生活质量,其核心是低碳技术的创新、制度创新以及人类发展观念的转变。

一、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是以消费大量能源,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当前,低碳经济在我国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

低碳经济发展困难缓慢。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主要靠煤、矿产资源的消耗,温室气体排放量高于其他国家,经济发展与减排目标双重压力矛盾突出,我国当前处于高能耗阶段,同时也是高碳经济时期。由于国际分工,发展中国家成为能源消耗大国,为了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的高碳经济仍将继续保持下去。低碳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应用在低碳经济的低碳技术的特点是涉及面广难度大,一些低碳技术难以实现,严重制约低碳经济的发展。比如煤炭发电行业,我国高碳的火力发电仍是主体地位,但煤电的整体气化联合循环技术满足不了低碳发电要求。交通运输部门限制汽车二氧化碳的排放,但是缺少新能源动力的配合,太阳能、氢能利用技术处于进一步研究阶段。

出口贸易结构向低碳转型,从2008年1月到2009年5月我国出口隐含碳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2008年8月我国出口碳增长率开始放缓,而到2008年l1月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了2.21%。到2009年5月,我国出口碳同比降了30.73%。

结果表明:规模效应是中国贸易出口含碳排放降低的主要原因。随着出口增长从2008年1月的26.58% 降到2009年5月的一26.34%,规模效应的影响也从2008年5月的21.33% 降到2008年l1月的一3.291%到2009年5月规模效应对出口碳排放降幅影响高达_24.47%。2009年1月结构效使得出口碳同比下降2.43% ,2009年5月同一数据扩大到6.25% ,由此可见我国出口贸易结构在逐步向低碳转型。

二、发展低碳经济是必然选择

(一)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日本与英国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有很多共同的愿望。2007年6月,日本与英国联合主办以“发展可持续低碳社会”为主题的研讨会,勾画未来低碳社会发展的蓝图, 并投入巨资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光能、氢能、燃料电池等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积极开展潮汐能、水能、地热能等方面的研究;停止或限制高能耗产业发展,鼓励高能耗产业向国外转移,对高耗能产品制定了特别严格的能耗标准。2007年7月,美国出台了低碳经济法案 ,公布了题为《抓住能源机遇:创建低碳经济》的报告,提出了创建低碳经济的十步计划,对风能、太阳能、生物燃料等一系列可再生能源项目实行减免税收、提供贷款担保和经费支持等优惠政策。加拿大、法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也都住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巴西、墨西哥、韩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也主动减排、限排,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围际社会主流的战略选择。

(二)发展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能源的大量需求和快速增长一时难以改变。长期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给我国带来了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目前全国85%的_二氧化碳、90%的_二氧化硫和73% 的烟尘都足由燃煤排放的。这种以煤为核心的能源结构在现住以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很难改变。由于技术和设备相对陈旧,我国单位GDP 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远高于发达国家。

目前,我国目前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二位。预计到2015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世界的比例将达到20.7%,超过美国(20.1%)成为世界第一排放大国。我国未来的碳排放形势相当严峻,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三)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目前,由于经济危机的冲击,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但发展低碳经济不仅不会放慢经济增长,反而会促进经济的新一轮高增长。发展节能技术、碳捕获和储存技术,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电力设施效率等,都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带动经济增长。当前,全球不少企业已经尝到了低碳经济带来的甜头。据统计,德国风能发电设备2005年的出口收入已达约6O亿欧元,占全球风力发电设备交易额的一半左右。日本在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居世界领先,是全球最大的光伏设备出口国,仅夏普公司的光伏发电设备就占世界的1/3。可以预见,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三、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以企业与市场为主体的渐进式减排,构建低碳交易体系

充分尊重客观事实,不强制性的以行政命令手段改变目前的碳排放现状。可以借鉴英国的碳基金制度,针对能源消耗状况的不同,区别的对待每个企业。以碳基金作为中介,企业根据各自情况购买碳排放额度。没有超过排放配额的企业可向碳基金出售其剩余配额部分,同理凡是超过配额的企业需要购买排放配额。这样既有利于国家整体碳排放的总量控制,同时对于率先使用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的企业又可以得到一定的补偿和收益,客观上激励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建立低碳经济政策

制定具有普适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政策法规是基础。结合各地区各行业各企业的差异制定不同的碳排放标准,在各级环保部门中建立碳排放的检查和考核机构,设立发展低碳经济的专项资金,设立低碳经济研究所,参与制定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激励政策,创立低碳经济试点,支持技术开发、生产实践以及成果展示。

(三)加大低碳技术创新力度,促进新能源开发,推动低碳

技术国际间交流

进一步发展碳采集和封存技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同时注意二次创新,加强国际间的在低碳经济技术方面第开发与应用。在我国目前92%的能源消耗来自于化石能源,而清洁能源不足8%,其中以水力发电为主。因此需要加大开发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核能等诸多新型能源。

(四)全面发展低碳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低碳经济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引导传统产业逐步使用新能源。整合或者关闭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鼓励建设生产可循环低碳产品的现代企业。创建低碳经济产业集聚区,构建低碳经济规模化优势。发展多元化服务行业,引导劳动力转向社会服务行业。

(五)推广低碳生活,重视相关教育

建设低碳城市,提倡低碳生活,限制车辆增长速度,对于购买新能源汽车实行减免税或补贴政策,提高公共交通运输能力,房屋建设提倡使用新型材料,倡导居住空间的低碳装饰,鼓励利用新型能源供热供暖。提高环保教育,增强居民环保意识。倡导低碳生活,注意节约生活用水,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减少使用塑料产品,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是世界第二大碳排放国家,在争取发展和履行碳排放义务上都任重道远。低碳经济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中国在全世界的产业结构中处于生产的上游分配的下游,能源的开发也进入了瓶颈期,低碳经济给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未来国家发展战略指明了方向。中国必须通过技术交流、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更快更有效的制定相关鼓励政策,对低碳产品的生产企业和进出口贸易进行合理的税费补贴。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整合高碳排放企业,提高进入门槛。效仿国外设立碳基金,出台有关碳交易有关规则,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化战略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周风起:《发展低碳经济的国际动向与中国经济道路》环境保护与循环经;

[2]庄贵阳、储成山:《低碳经济选择与实践科学发展》中外能源,2009。(1);

[3]金乐琴、刘瑞:《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经济问题探索.2009;

第6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 能源 现状 对策

一、前言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以及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各个国家对能源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而能源的消耗也越来越大。由于碳基能源的泛滥使用,造成了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最终导致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出现,能源滥用所带来的环境问题给世界各国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依然会受到经济发展方式的制约,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期,各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仍然对传统的碳基能源有高度的依赖性,像二氧化碳这类温室气体还将会继续排放,这给全球的环境带来更为严重的考验。面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西方国家提出了“低碳经济”这种经济发展方式。在未来的几十年当中,我国将继续处在工业化与城镇化建设的非常时期,我国的经济发展依然依靠以煤为主的传统碳基能源结构,这就使得能源的利用率低下与能源的供应紧张等问题更加突出。因此,我国必须加快对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整,逐步落实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式,以便于能够对我国能源紧张的局面有所缓解。

二、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

低碳经济发展是一项较为系统性的工程,即使是最先提出低碳经济学的西方国家,实现低碳经济的目标也需要几十年的时间,由此看来,中国如果想实现传统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变,也一定会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从短期低碳经济的发展来看,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将会面临很多的挑战与困难。

1.缺乏行之有效的激励体系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性因素就是技术创新,然而在我国的低碳技术研究与开发的过程当中仍然存在很多困难,这些困难包括:

(1)我国较大规模的低碳示范项目的投资主要依靠于我国政府部门所发放的政府款以及有关国际机构所发放的贷款及捐款,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形成比较稳定及科学的政府投入体系。低碳技术的项目研发缺乏金融系统的大力支持,这就造成了低碳技术研发中资金不足现象的出现;

(2)低碳技术的研发以及低碳经济的发展缺乏有效且完整的政府支持机制。虽然我国有关机构已经制定并且实施了一些有助于低碳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政策,但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改革,这些机构所出台的优惠政策尚且不够完善,大部分的优惠政策名存实亡,还有一部分并没有切实的实施起来。

2.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加大,无法有效地改变能源结构

近些年来,我国的能源损耗持迅速增长的状态,标准煤的消耗从2000年的1.8亿吨已经增长到了2007年的26亿吨左右。根据有关专家推测,在短期时间内,我国的能源消耗将继续保持增长的趋势,估计到2020年标准煤的使用量将突破50亿吨。我国的能源消耗当中,占比重最大的是煤炭,煤炭的燃烧大大的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大国。由此看来,我国在环境污染方面存在的问题是极为严峻的,任务也是非常艰巨的。

3.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缓慢

通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分析能够很容易的发现,我国的产业结构十分不合理。我国经济的发展对第二产业依赖性太强,工业发展尤其是重化工业所占的比重偏大,服务业和第三产业虽然耗能很小,但是我国的服务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比较落后,所占的比重也很小。在我国工业发展的内部结构当中,建材、钢铁、电力以及有色等耗能较大的行业发展过快,造成我国能源利用率过低。与此同时,我国依然存在着许多能源利用率偏低、工艺设备非常落后的企业,由于这些企业受到当地有关利益的维护,使得他们无法停产来调整产业结构,导致一些地区依旧存在较为严重的低效率、高消耗和高投入的问题,这就需要我国必须尽快的淘汰这些落后的企业及其设备,优化我国企业的产业结构,并不断的提高我国能源的利用率。

4.难以消除“锁定效应”的短期影响

虽然我国是非常重要的工业制造业基地,然而我国的制造业发展相对来说比较落后。近几年来,制造业迅速的发展并且规模得以扩大,但大多数制造业都是对一些常规技术的复制。此外,一旦一些大件消费品、机器设备、基础设施等技术和资金大量的投入,它们的使用时间一般都会在十五年以上,而且在使用期间不能够轻易的废弃和淘汰,具有极强的“锁定效应”。由此可知,及时解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避免企业技术和资金锁定效应的制约,是目前我国企业经济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国家相关部门必须对企业投资项目的种类统筹规划,不断的促进并鼓励企业技术的创新。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有效对策

通过对我国国情的分析发现,只有不断地将新型工业化推进向前,及时的转变我国企业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才能更好的落实低碳经济的发展策略。低碳经济的研究与提出,不仅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一轮的挑战,更是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国应该及时的抓住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时机,按照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具体要求来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进行科学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够开辟出一条既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又与我国国情相符的现代化工业发展之路。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二者之间的可持续发展,其主要内容包括:

(1)控制碳的排放;(2)提高能源的利用率;(3)改善能源的消耗结构。详细的来讲,控制碳的排放不仅包括建设生态碳汇,还包括捕获二氧化碳技术。建设生态碳汇是指保护人工湿地与自然环境、提高森林的覆盖率等等,能够从根本上吸收二氧化碳,充分的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碳汇建设更为有效的是二氧化碳的封存以及捕获的技术,二氧化碳的封存及捕获技术已经逐渐的成为当今国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研究热点与重要策略。

根据当前我国的实际国情,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和经济实力,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有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从城市经济建设出发,建设低碳城市

由于我国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经济发展特点,所以,要从城市的经济建设出发,对经济发展较快、碳排放量较大、耗能较大的城市进行低碳城市的改建,以控制城市经济发展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目前我国已经打造出一些低碳城市,比如上海,其他城市在建设经济时,要探索出适合本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模式,特别是在循环经济发展良好与经济发达的城市经济建设当中,应建立起低碳城市的示范区域。

2.加强低碳技术的研究与实施

现如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为低碳事业而不断的努力,低碳经济是以低碳技术为支撑的,也就是说实现低碳经济的前提就是低碳技术。因此,我国应该通过自主创新来研究并开发碳封存与捕获技术,开发并应用绿色消费技术、能源再利用技术、新材料技术、生态恢复技术等等,将先进的技术充分的应用在节约能源的工作当中,不断地加强清洁生产以及清洁循环的使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确保能源的安全供应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在电能的使用方面,应该将包括太阳能、风能等低碳技术推广开来,使人们的生活广泛应用低碳设施,比如环保型农业、清洁燃料等。

3.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正是由于国家与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矛盾,低碳经济才得以提出,所以,发展低碳经济就必须不断的加强国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应建立起有关保护环境的国际交流体系,推进政府部门和国际机构参与扶贫和环保等方面的沟通和合作,使国际各国之间的环保意识达成一致,以解决全球环境问题。

4.建立适合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律体系

只有合理地借助外部力量,才能够推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这就需要我国政府部门制定出有效的政策与制度,建立起有利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律体系。我国政府的相关部门应向国外的发达国家学习,借鉴他们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切实的展开能源的立法工作,建立健全且科学的能源法律体系,从根本上将能源发展的战略贯彻实施。此外,政府部门要加快修改及制定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法律法规,更深层的开发低碳能源,推动我国能源的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能够有效的促进能源节约、保护生态环境、遏制不断增大的能源需求,并且能够通过低碳设备和技术的改造和发展,为我国国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因此,我国必须不断地加快低碳技术的研发,加快经济发展模式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进程。

参考文献

[1]王艳,赵立雨.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的低碳经济发展联动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2).

[2]曹建华.上海低碳经济发展技术路径的框架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10).

[3]温小青,葛大兵刘,秋琼,刘爱军.我国小城镇低碳经济发展的限制因素与解决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11(11).

第7篇

【摘要】现如今,环境与发展成为了全球发展的主题,如何解决生产力发展与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这是我们国家多少年来一直在努力探索和致力于解决的问题。在新的经济模式和发展方向中,低碳经济成为了时展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低能耗,低污染的低碳经济可以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领域带来全新的活力和改变。其中石油化工企业,作为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一直是国家发展低碳经济领域中的重中之重,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其在新时期的发展中面临了相当大的行业压力。为了促使其能够加快转型步伐,使得能够健康、绿色的发展经济,必须坚持低碳经济。本文分析了目前石油化工领域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和有关问题,对于目前的局势提出了相应的展望。

【关键词】低碳经济 石油化工企业

一、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生产力步入了一个急速腾飞的阶段,我们国家在各项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进步,国民的生产水平和消费水平也逐步增强。然而,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就是,我们国家目前所取得的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是通过对于资源的掠夺性使用以及廉价生产力堆积所造就的,不仅如此,由于盲目的追求生产力的发展,部分企业在经营发展的同时缺乏相应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导致我们国家目前的产业结构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样畸形的经济增长进一步加大城乡差距的增大和贫富差距的扩大,不仅如此,由于对于生态环境缺乏科学合理的认识,我们的生产发展对于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程度的破坏。我们国家目前人们群众的思想意识与目前的生产力发展并不相符,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还尚未形成相应的意识。低碳经济,正是基于现阶段我们国家的国情所提出的,为我们国家能取得可持续发展而做指明了方向。

二、我国石油化工行业所面临的现状

我国能源结构上一直处于不合理的分配状态,曾几何时,煤炭资源作为我们国家的主要能源,一直在能源比重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了能够更好的保护我们现有的生态环境,减少大气污染以便更好的执行低碳经济的发展,我们国家正在逐步减轻对于煤炭资源的依赖。然而,迫于我国目前经济形势的压力,以及日益增长的庞大生产力需求,专家预测,即便在未来的几十年时间里,煤炭还将作为我国主要的能源。

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中,石油行业对比煤炭行业有着天然的优势,同体积的煤炭与石油进行燃烧,后者排放的二氧化碳仅为前者的0.7倍,为了更好的相应国家的战略号召,执行低碳经济保护现有的生态环境,石油化工行业有着光明的未来。

三、我国石油化工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

作为高能耗,高消费的资源消耗性行业,石油企业的发展仍处于一个学习时期,在当前的低碳经济形势之下,更是处于初级阶段。为了能够更好的执行低碳经济的目标,达到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石油企业严格加强了节能减排的相关措施,避免了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有关能耗,致力于环境经济多方因素的共同调和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在我们国家,由于石油行业的特殊性,其在行业内具有垄断能力,对于低碳经济的开展具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因素,由于石油行业规模庞大,无法对行业做的详细的了解和调查,对于低碳经济的开展是否做到行之有效,仍需要考量。其次,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意味着对于石油行业的相关工艺和科技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和指标,我们国家现有的科技水平以及操作技术是否能够很好的适应新的标准和要求,仍是一个值得考虑和深究的问题。

四、落实低碳经济的建议

(一)提高炼化企业的能源效率

对于石油化工企业而言,在当前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下,其发展处于风险与机遇并存的态势,作为企业而言,优先需要考虑的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切身利益问题,以提高企业的利润为主,在低碳经济的环境下,也需做到低碳环保的经济理念。对此,企业为了能够取得更好的发展,能够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必须提高自己的能源效率,加强企业自身的生产效率和能源利用率。

(二)控制成本

作为石油行业而言,为了能够更好的落实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中,企业自身需要对于今后的发展有着明确和深刻的规划,通过控制企业相关的成本,来加强对于企业资金的控制,以便能够更好的去落实低碳经济的目标。

(三)寻求低碳技术合作创新

企业如果想要更好的新形菹虑赖孟然,必须加强对于新技术的掌握,加强对于低碳技术的灵活运用,由于低碳技术自身所具备的高标准和高要求,因此,需要企业之间通过通项合作来加强对于低碳技术的掌握。

(四)制定完善的企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

为了能够长期的发展低碳经济,将其视为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对于石油化工企业而言,需要正确了解和认识企业发展与低碳经济之间的共同关系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需要制定完善的相关制度来确保正确实行,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企业需要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合企业发展规律的战略需求。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探讨在新经济形势之下,石油化工企业究竟如何才能够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中寻求更为持久的发展机遇。随着改革开放后,我们国家的经济状况取得了极大的改善,然而,其随之带来的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为此,为了能够更好的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制定更为科学有效的经济发展模式,各行业开始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本文通过对石油行业目前在低碳经济发展中所处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石油化工企业为了更好的适应低碳经济所改进行的相关调整和举措,企业为了能够取得更好的发展,需要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要求,勇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参考文献:

[1]冯晓宇. 石油化工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与出路[J].消费导刊, 2013,(10).

第8篇

关键词:碳排放;碳信息披露;低碳经济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2-0109-02

碳信息披露是指企业对其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减排计划和方案及其执行情况等温室气体管理信息,以及与气候变化相关的风险与机遇等相关信息适时向利益相关方进行披露的活动,也称为温室气体管理信息披露。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一些地区的气候也出现了严重的污染,引起了政府的重视。为保护全球环境,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主席代表我国对世界做出了承诺:到2017年我国启动总量管制及配额交易的碳排放市场;到2020年碳排放强度下降45%(以2005年为基准);到2030年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有望达到峰值和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升到20%左右。碳排放信息披露是减少污染、实现碳减排的基本步骤之一。

一、我国碳信息披露现状

目前,我国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人民群众都越来越重视和关注碳信息的披露情况。

就政府方面而言,中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碳信息披露增加。《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5年报告》中披露,2014年里我国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各个领域所采取的积极措施对碳减排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在报告中披露有关情况。例如,截至2015年底北京已关闭2100多家钢铁、石油加工、水泥等高能耗低产出等污染大的能源消费型企业;退耕还林、退田还湖已到达了4万多亩,成为世界上退耕还林还湖最多的国家;各地政府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等第三产业服务业,实行可持续发展。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14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比下降了6.2%,比2010年累计下降15.8%,完成了“十二五”碳强度下降目标的92.3%。

就企业方面而言,我国企业自主披露碳信息的意识还比较薄弱,碳信息披露质量在加强。《2015年度CDP气候变化报告(中国版)》报告表明,中国企业的应对气候变化信息披露还在初期阶段,到2015年CDP问卷填报截止日期,国内仅9家公司完成CDP信息披露,略高于2010年的8家。国内企业的碳排放信息披露的进度很慢甚至几乎没有变化,但是有更多中国公司通过CDP供应链项目做出披露,而且所提供的信息质量也在逐渐改善。这说明,一些供应商企业正在响应其跨国公司客户关于温室气体排放和其他气候变化相关的数据需求,表明来自其他经济体的企业影响力正在推动中国市场的低碳发展。

就法律方面而言,相关碳信息披露法规逐步出台并逐步完善。目前,国家层面的相关法律主要有两部。一部是《大气污染防治法》。由于部分温室气体已经纳入大气污染防治的范畴,所以该法是我国第一部涉及到温室气体排放的法律。另一部是《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这是我国最早的明确要求企业公开环境信息的法律,也是目前我国强制要求企业公开部分环境信息的唯一一部国家级立法。就部门规章而言,2007年,我国环保总局颁布了《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要求企业公布相应的环境信息情况。国家证监会也颁布了《关于重污染行I生产经营公司IPO申请申报文件的通知》,规定了重污染企业需通过环境保护总局核实通过方可申请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另外,一些省市政府积极颁发的法律法规也体现了我国对碳排放信息披露更进一步完善。例如,《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等均涉及碳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

二、我国碳排放信息存在的问题

1.碳信息披露法律不完善

我国目前相关碳信息披露立法比较分散,我国分散的立法模式使得不同企业具有不同的环境信息披露范围,主要表现为对不同类型的企业,法律法规要求其披露的信息内容范围不同,现行法规就碳信息披露的要求笼统宽泛且不统一,缺乏可操作性。例如,《大气污染防治法》只规定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必须向所在地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有关信息,而没有规定其向社会公众披露相关信息;《清洁生产促进法》虽然有相关方面规定,但披露主体仅限于列入污染严重企业名单的企业,并且要求披露的内容过于简单模糊。目前出台的法规与政策中并没有具体措施指引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规范碳披露信息,具体只能认为是方向性的指导,并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去规范披露行为。

2.企业的碳信息披露意识不高

目前,我国企业对碳信息披露的认知还比较欠缺,主动披露的意愿不强。由于碳信息披露在我国历时时间较短,国内多数企业还没有明白“低碳”到底是怎么回事,有些企业甚至认为低碳和自身没有多大关系,有些则仅仅知道低碳的概念,却没有形成系统的认知,对于如何建立低碳目标、采取低碳手段、实施低碳战略等均不知所措。极少数企业在碳信息披露中涉及明确的节能减排目标及战略部署。尽管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日常企业活动中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但是极少数企业将其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一部分,更没有企业在对外报告中提及节能减排的具体信息。

3.碳信息披露不规范,形式多样化

目前,我国缺乏独立的披露碳信息的报告形式。碳信息披露零散地分布在年报、招股说明书、社会责任报告中,形式多样。碳信息披露时的数据主要为定性信息,而非定量信息。比如,社会责任报告中大部分提到减少了碳排放量,而真正减少了多少,利益相关者却无从考证,多数以模棱两可的方式带过。而在大多数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对于有关碳排放信息方面的数据并不多,如果披露碳排放信息也仅仅是二氧化碳的减少量,其他温室气体的减少量也并未详细披露出来。这样则更加不利于我们以确切的数据对企业的碳信息披露情况进行分析。

4.碳信息披露不全面,避重就轻

由于我国目前并没有独立的碳披露信息报告形式,碳信息披露属于自愿性披露,造成碳披露信息缺乏系统性且不全面,往往避重就轻。从目前企业对外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来看,企业披露较多的是企业对社会的贡献以及承担的社会责任,以便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但是对于一些有损公司形象的数据以及事件,大多数企业选择直接避免披露或者避重就轻,只披露其中一小部分,以免造对企业造成负面影响。甚至企业将碳排放信息视为不宜公开的商业信息,将碳信息作为商业秘密进行数据保护,董事会反对股东更多披露要求的案例不少。

5.碳信息披露没有有效的激励及监管机制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发展是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这是无可厚非的事实。但是,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往往会忽略长远的利益,只注重短期的利益。在企业本身并没有多大的自觉性及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下,碳排放信息的披露往往也就随意性较大,披露质量也不高。同时,国家对于相关碳信息披露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对碳信息披露的补偿或优惠措施不多,很难弥补企业相应付出的成本代价,企业出于利润的考虑也会对碳信息披露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

三、 我国碳排放信息披露的发展方向

1.健全和完善我国碳排放信息披露法规及政策

在法律规范方面,应尽快建立统一的碳信息披露规范和标准,在我国综合立法基础上,以国际通行的披露标准及框架为依据,结合我国实情,制定碳信息披露实施细则、指南等,解决因为现有法规内容简单和规定不一导致的可操作性差和碳信息披露范围不一致、可比性差的现实问题。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在企业层面分解和落实碳排放指标,将其作为政府考核企业的重要依据之一,促使企业制定碳减排战略规划,并通过建立碳信息管理体系,对企业碳排放实施量化管理。

2.提高企业的碳信息披露意识

基于我国目前大部分企业碳信息披露意识差,我国政府应对相关碳信息披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宣传,强化企业的低碳及碳信息披露意识。企业作为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主体,应该自觉提升社会责任意识,积极承担碳信息披露的社会责任,积极响应外部环境对碳排放的要求,实现企业低碳发展。通过产能转型、新能源开发、技术创新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气体排放,虽然短期内可能会导致企业成本的增加,但从长期来看,非但不会削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反而会因企业的绿色技术动力创新所带来的效率提高和成本节约而增强其综合实力。

3.构建有效的碳信息披露激励与监管机制

政府应该出台更多优惠措施,o主动积极实行节能减排的企业更多的优惠政策,建立和完善相关资金扶持和税收优惠政策,并建立合理的碳信息披露奖惩机制,使得企业自身更有动力去履行减排的责任。实施适当的国家调控与干预,加强政府环保部门与监管部门对碳信息披露的监管。有效监管机制的建立不仅应考虑政府监管、第三方鉴证机构监管和公众监管等外部监管机制,还需要企业内部自身设置良好的监管机制,如设置管理层监管与企业内部监督部门监管,形成内外良性互动的监管机制,确保监管的有效性。

4.培养碳信息披露方面的专业人才

人才是推动相应领域进步的关键。通过提高我国碳金融知识层次,培养更多碳金融方面的人才,从而缩小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于企业自身而言,对碳盘查、碳交易信息的管理能力明显不足,目前的普遍情况是上市公司没有设立专业的部门和人才队伍,缺乏组织保证和人才保证。企业必须先完善组织保障和专业人才储备,才能保证碳信息披露质量。

结语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既是中国广泛参与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更是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政府应该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动国际气候谈判等。

参考文献:

[1] 吴勋,徐新歌.企业碳信息披露质量评价研究――来自资源型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科技管理研究,2015,(13):229-233.

[2] 常运艳.我国企业碳信息披露浅议[J].财务与会计,2015,(10):58-59.

第9篇

关键词:酒店;绿色营销;低碳经济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3-000-01

随着环境逐渐恶化,碳的排放量逐年增多,人们逐渐意识到保护环境、减少碳排放量的重要性,低碳经济的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酒店作为旅游产业的重要组织形式,它的发展势必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以及能源,因而定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与废弃物。在整个低碳经济的背景下,酒店要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就必须要改变现有的经营模式,采取低能耗、低污染,寻求绿色环保,博得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和谐发展的酒店经营管理模式,因此酒店实施绿色营销将成为必然的趋势。

一、低碳经济和绿色营销的概念阐述

至今为止,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没有对低碳经济的概念做出准确完整的解释。英国在《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Ⅲ中指出:“低碳经济就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①英国威尔斯大学肯・毕提教授指出:“绿色营销是一种能辨识p预期及符合消费的社会需求,并且可带来利润及永续经营的管理过程。”②综上所述,绿色营销是指通过一系列科学的营销手段将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三者有效结合用以满足消费者与企业共同利益的新型营销模式。

二、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酒店实施绿色营销存在的问题

(一)国家政策的缺乏

绿色营销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和发展战略,它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跨时代的意义。现如今的政府对绿色营销战略的实施明显支持力度不够,我国虽然已经开始对绿色营销的进行推广和管理,并颁布了一些关于环保方面的法律、以及相关政策,但是在实行过程中缺乏明确性和可操作性使并且普遍存在以权代法、以言代法、有法难执的现象,使其约束力大打折扣。目前我国出台关于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的法律仅有12部,而国际已出台27部相关法律、法规,我国在立法方面比较缺失,在激励绿色营销发展方面还未制定出较为完善、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相关政策,因此政府很难从客观上对企业实施绿色营销进行有利的调控和监管。

(二)酒店内部的缺乏明确的绿色营销体系

酒店实施绿色营销需要内部制度对其行为进行约束,只有明确的绿色营销体系,才能有目标的进行市场细分,对营销组合进行有效的优化重组,建立既可以满足消费者绿色需求,又可以提高酒店经济效益的绿色营销战略。目前我国酒店在绿色营销体系上普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并且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酒店对于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相对较差,缺乏约束力。

(三)绿色消费意识不强

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认为自己在酒店花钱消费,一定要使用酒店免费提供的一次性用品才是应该的,这种心理导致部分消费群体对资源不但没有做到节约而且加大了浪费的现象,这种浪费同时也造成了环境的污染。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只有5.8的消费者清楚的了解绿色消费并可以引导身边的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74的消费者对绿色消费仅了解一部分,甚至20.2的消费者完全不了解绿色消费。同时社会存在着一部分的消费群体本身并不认可低碳绿色生活认为其自身不会对环境产生任何的污染,无法理解酒店实施绿色营销战略并且认为酒店只是在“炒作”,并不愿意配合酒店的工作。

三、酒店实施绿色营销的对策

(一)完善国家相关政策

虽然我国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并提出一些相关政策,给部分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使得许多企业纷纷加入环保的行动中,但是我国对于环境污染的惩罚力度不强,因此还是有很多企业对此不屑一顾,相关政策很难落到实处。因此,我国政府应该强势出击,对污染环境的企业给予严厉处罚,为其他蠢蠢欲动的企业敲起警钟,使其再不敢肆意妄为。并且要监督整改的企业,对于整改不达标、推迟整改、拒不整改的企业进行更严格的处罚直至达到相应标准为止。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营销策略。恩威并施才能得到平衡。政府不能仅仅从惩罚方面控制企业全面实现绿色营销,还要对一直坚持以环境保护为理念进行绿色营销的企业加以鼓励和奖赏,这才能够吸引更多的企业心甘情愿的加入绿色营销的大军中。

(二)强化消费者的绿色教育

消费者的意识影响着其绿色消费行为。鼓励消费者在绿色消费过程中,要遵循文明、绿色、环保的消费准则。我国人们对绿色消费的意识差别较大,并且低层次这相对较多,政府应该肩负起宣传教育、培养公众绿色消费意识的责任。根据不同地区采取不同方式,因地制宜的积极宣传保护生态坏境、节约资源的绿色意识、努力传播绿色消费的信息、大力推广绿色产品的功能与优势、积极推进和引导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进程。

(三)培养绿色消费意识

通过宣传绿色信息、传播绿色行为的好处来培养消费者的绿色意识,消费者具有良好的绿色意识有利于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行为,优化人们的生存环境。在社会公众的眼中,酒店是一个高消费的物质场所,中国人的餐桌“礼仪”常常被电视传媒传播,因此它常常被贴上浪费、奢侈、污染环境的标签,但是随着恶劣的环境问题频频发生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想观念,那种以消耗资源能源、破换环境为代价的消费模式逐渐被否定以至淘汰。过度消耗自然资源,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发展,不仅不会对人类社会文明进步起到促进作用,反而阻碍人类社会文明的进程。在我国,酒店拥有分布广、数量多、高消费、直接面对消费者的特点,它理应和社会一起承担责任,推动整个社会的绿色行为,这不仅有利于培养整个社会的绿色意识、这更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社会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注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