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旅游业发展分析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10 15:58:2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旅游业发展分析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旅游业发展分析

第1篇

一个专业的合理发展需要从依托背景、师资队伍、学生认知、专业定位及课程设置入手,找到四方的最佳契合点,因此对一个专业的发展现状分析需要从这五个方面入手。

1.依托背景

任何专业都依托其所在学校或学科而存在。学校性质和发展将影响到一个专业的长远发展。文科类院校较注重感性描述和一定程度的建模分析,其宏观思维能力较强;理工科院校则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较强,思维较为规范和有条理性;综合性院校则二者兼备,交叉度较高。学科背景对专业发展竞争也有较大影响,我国旅游管理所开办学科背景主要有三类:一是地理学科背景,其空间思维能力较强,适合旅游规划总体设计,这部分比重最大,约为40%多;二是管理学科背景,其突出宏观管理理念应用,具有较高的宏观管理能力;三是历史学学科背景,在旅游文化管理和旅游人才文化素质提高上具有优势。

2.专业定位及课程设置

专业定位是基于对相同专业市场竞争对手、自身实力和社会对专业需求分析基础上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订。它决定专业课程设置方向和学生将来的专业就业竞争力。专业课程设置是基于专业定位基础上的课程合理安排设计,主要体现为课程开出的先后顺序、课程群性质合理划分及配置等。

3.师资队伍

专业发展和竞争实力关键在于师资力量。专任教师学历背景、研究方向最好与专业方向有机统一;其职称高低反映出其研究实力,同时也将影响到专业竞争优势。

4.实验体系

专业竞争必须考虑实验体系因素。旅游管理专业具有在重视基本理论基础上更突出实践动手能力、专业个性,实验体系中的师资配置、仪器设备、实践体系等都直接关系到专业培育人才的合格与否。

5.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主要是指社会对本专业的认知认同度。社会认知度高低将决定和影响专业招生效果和专业学生就业意向选择,同时也是检验专业所在院系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重庆市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通过实地走访和网上资料收集,按照前面专业发展分析路径,我们将重庆市内七所高校相近专业各要素进行态势分析。

1.依托背景

背景依托包含专业所依托学科背景和学校背景,其影响到学生对其认知度和专业竞争地位。据分析,七所高校所依托的学校背景存在较大差异,有的是具有博士授权点的211重点建设高校,有的是无硕士授予权的普通院校。所依托的学科背景也有较大区别,总体看分为三类:一类是依托管理学学科背景,如西南大学、重庆理工大学;一类是依托地理学学科背景,如重庆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重庆教育学院、重庆三峡学院;一类是依托文学学科背景,如重庆工商大学依托思想政治专业和中文专业,重庆交通大学旅游系设置在人文学院下。

2.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也是反映一个专业实力的重要指标。它主要通过师资数量、师资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师资科研成就、研究方向等指标来综合体现。七所高校本专业师资竞争态势:在职称结构上,七所本科院校高级职称比重分别为58%、16.9%、47%、46%、51%、54%、40%,具有较大的差异。究其原因较复杂。在研究方向上,就专业接近程度上,地理学和管理学与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结构接近度最高,重庆工商大学和重庆交通大学专业接近度存在一定问题。在科研获奖上,西南大学最靠前,重庆师范大学次之。在学历结构上,七所院校中,重庆三峡学院和重庆理工大学稍为落后,但总体结构较为合理。

3.实验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的高应用性、专业特性要求实践实验体系的完备。实验实践主要体现在实验体系构成、实验基地(研究所、中心等)、实验人员配置等。七校实验体系如下:在实验师资配备上,三所院校无专业实习实验老师,一般由任课老师担任实习员,这会增加教师工作负担,影响教师开设实习环节的积极性。在实习基地和实习体系建设上,西南大学明显落后其他院校,这可能是该专业不太受学校重视所致。在实验仪器和设备上,西南大学、重庆理工大学和重庆三峡学院较为滞后,可能是认为旅游管理专业实习训练只要场地,不需要太多的仪器和器材设备所致,也有可能是专业定位所致。

4.专业定位及课程设置

专业定位是否准确、清晰和有特色化是判断专业定位的重要指标,一般可以通过专业描述和授予学位体现。课程设置是否匹配专业定位,课程开出先后顺序是否合理,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配置比例是否合理以及其是否与专业定位符合也是考量指标之一。总体看来,七所高校都偏重于旅游管理大背景下进行差异化定位,有的偏重于传统的酒店方向,如重庆工商大学、重庆教育学院、重庆三峡学院;有的偏重于前沿的会展旅游、旅游策划等,如重庆师范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就课程匹配度看,七所高校专业定位和课程匹配度都还尚可,但课程群比重搭配上存在较大差异,重庆工商大学选修课比重过大,西南大学专业主干课比重大,其余学校都是3∶3∶4,一般来讲,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群专业要求3∶3∶4比重较合理。

5.认知度

认知度是一个人或社会对某事的整体看法及评价。社会对一个专业的认知了解程度将影响其专业方向选择,认知模糊或认知度较低则要求专业在发展时必须进行改进或调整。认知度包含专业知晓度和专业美誉度。知晓度可以通过利用Google搜索引擎进行网络资料收集,其结果为:西南大学旅游系1710000条,重庆理工大学旅游系1020000条,重庆交通大学旅游管理系987000条,重庆工商大学696000条,重庆三峡学院旅游管理系659000条,重庆师范大学旅游学院636000条,重庆教育学院旅游系606000条。西南大学的网络认知度比最后一名的教育学院整整多出一倍。专业美誉度通过专业就业率和专业就业流失率测算,据中国旅游报报道,重庆地区旅游专业学生专业就业率仅为30%,专业就业流失率则高达到65%。

三重庆市旅游管理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各院校专业定位特色度不够,同质化现象突出,与市场接轨性不高

按现代市场竞争理论,高校专业发展需要寻求差异化定位,以求立于不败之地。据前统计,仅有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交通大学进行了专业方向上的差异化发展;其余四所高校都是传统的旅游管理大专业下的传统方向(酒店和旅行社)。另外,七所高校在进行专业拓展时考虑市场变动需求不够,主要是旅游行业发展变动趋势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征方面,会议会展和专题旅游方向并没有得到应有重视。

2.专业社会认知度不高

根据前面分析,在知晓度上,七所高校存在较大差异度,导致学生选择报考学校时,存在较大偏好度。专业就业率上总体偏低,说明专业教育存在较大问题。专业就业流失率较高说明专业市场吸引度不高,这与旅游业属于朝阳产业不相匹配。

3.师资背景与专业匹配协调度不高

在教育部学科专业设置中,旅游专业隶属于管理学学科,但仅有两所高校选择设立在管理学背景下,其余五所院校的教师师资大都具有地理学或中文学科背景,虽然可以从不同学科角度拓展旅游研究内容,但旅游专业思维毕竟不能等同于地理学的时空思维,中文文学的想象发散思维。

四重庆旅游管理专业发展对策

1.拓展专业范围,实时发展特色方向

前述七所设置旅游管理专业高校中,除西南大学外,其余高校的生源80%来自于重庆本地,所以其专业定位和拓展面临较大竞争压力。考虑重庆其余高校竞争实际情况和重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旅游管理专业可以进行放大或缩小两个层面专业发展定位。所谓放大型专业定位就是突破传统旅游专业局限于远距离和长时间研究特征,进行全方位休闲专业定位。这样一方面学生就业面较宽,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教师不同的学科专业特长。缩小型专业定位就是在传统旅游管理专业大方向基础上进行分市场群体的专业定位。如酒店管理方向新增商务酒店课程群设置,瞄准重庆商务客源日益增大趋势;旅行社方向深化专题旅游课程群设置,瞄准旅游发展的个性化需求日益增大趋势;同时新增会议展览服务管理方向应对重庆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需要。新增旅游策划方向,因为本科旅游专业竞争不是服务技能竞争,而是营销策划竞争,是创新能力竞争。

2.外引内联,提高社会专业认知水平

所谓外引,就是进行培养方式的改革,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闭门式模式,通过进行与旅游产业界、旅游政府部门的联合合作进行订单式复合型人才培养;内联指旅游管理专业开设在地理学科和中文学科背景基础上的高校可以与校内外管理专业进行联合培养,提高学生的宏观战略管理能力。

第2篇

关键词:旅游业 SWOT分析 对策 山丹马场

旅游业是世界上最大的创汇产业和最高活力的经济增长点,被称为“无形出口业”和“无烟工业”。旅游业投入1元,能带来4.3元的综合收入;旅游业的一个直接就业岗位可以带动5.2个其它就业岗位;旅游业与108个行业相关联,可谓一业兴而百业旺。可见,旅游业快速发展,将带动山丹马场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

一、山丹马场旅游资源现状

山丹马场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亚洲规模最大、世界第二大马场,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中部,地处祁连山冷龙岭北麓的大马营草原,总面积2192.54平方公里。山丹马场地势平坦,水草丰茂,夏季绿草如茵,冬季一片金黄,是马匹繁衍、生长的理想场所,已有三千多年的养马史。山丹马场是世界上最大的马场,场内有雪山、森林、峡谷、牛羊群、大马群等自然风光,有大型机械化观光农业、古城烽隧遗址等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与古朴民俗风情相融合,享有“祁连明珠”、“丝路绿宝石”的美称,被《中国地理》评为国内六大最美丽草原之一。山丹马场夏季平均气温20℃左右,油菜花盛开之时,金波摇曳,满山遍野密源飘香,是旅游避暑、休闲度假的胜地,马场风光旖旎,游客可在这里骑马旅游、野营、观看赛马或马术表演,并游览自然风景名胜。自《牧马人》、《蒙根花》、《文成公主》、《王昭君》等30多部影视片在此拍摄并播出后,山丹马场成为了重要的影视旅游胜地。根据国家《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山丹马场可列为一级旅游景点(国际独有或独特),旅游资源概括起来主要有草原型综合类自然风光、大型机械化农业观光和山丹马种群及马运动项目观赏三部分组成。

二、山丹马场旅游业SWOT分析

1.优势(Strengths)

①区位优势。山丹马场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冷龙岭北麓的大马营草原,地跨甘青两省、毗邻三市(州)六县。从市场空间来看,在河西走廊,酒泉是传统的旅游大市,武威和张掖市旅游正在全面振兴。山丹是酒泉和武威旅游输送中转站和主要节点区,现已成为丝路旅游线一处不可缺少的重要站点。这为山丹马场休闲农业的产业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②区域内核心资源多元化。山丹马场山脉、峡谷、草原、森林、水库、山川等资源匹配合理,组合优势明显。以祁连松雪、窟窿峡谷、古城遗址、大小香沟、西大河水库、奔腾群马、雪山牦牛羊群、连片飘香的菜花、草原摇曳的野花、特种马鹿、藏獒养殖、大型农田节水灌溉以及浓郁古朴的民俗风情等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组合而成,具有浓郁马场特色的休闲游憩项目。也就是说,在很小的区域内,集丝路、绿洲、草原、祁连雪山等多元知名资源。

③旅游资源感知形象鲜明。“皑皑白雪”,“油菜金黄万顷”的美学景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古朴苍凉”的自然景观,甘肃良驹“山丹马”,品牌香油“丹马油脂”等,都使山丹马场休旅游资源具有鲜明的感知形象。

④生物景观生动、内涵丰富。生物构成的旅游资源是运动的、变化发展的。山丹马场、窟窿峡等景区的植被与环境密切融合,构成景观生动、内涵丰富的旅游资源。

⑤文化资源底蕴深厚。山丹马场是目前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亚洲规模最大,世界第二大马场。早在三千多年前,这里就已养马。自西汉以来,这里以当地蒙古马为基础,又引进了各种西域良马,杂交培育出的山丹马驰名天下,这里遂成为历代皇家军马养殖基地,经久不衰,为古今军事要冲见诸于史册,如汉代名将霍去病等历史事实。此外,当地的草原风情、特色饮食、民风民俗等更增添了马场的人文气息。

2.劣势(Weaknesses)

①资源与环境较脆弱。河西走廊的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弱,旅游资源的不合理开发,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大马营草原、西大河水库、窟窿峡等地,若无适当的措施加以保护,旅游活动易造成草原植被和森林植被的破坏与践踏、湖泊水体被污染等现象。

②山丹马场区外进入性差。与主要客源地的交通条件较差。山丹马场公路距兰州、西宁、嘉峪关分别为 420km、300km 和 350km。路程遥远,且只能通过公路进入山丹马场。

③山丹马场工农业发展造成资源退化。由于山丹马场职能的转变,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现代工农业设施建设,将会对马场草原风光产生不可挽回的损失,最终造成旅游资源在一定程度范围内的退化。最为重要的是马场氛围的降低,已经脱离以牧业为主的所谓“马场”,马仅有2000 多匹,军马也已成过去,军马、军人神圣又神秘的氛围已基本消失,离开“军”字马场与其它少数民族草原区别不大,且民族风情不如他们浓郁,不利于开拓市场。

3.机遇(Opportunities)

①甘肃旅游业进入快速发展期,为山丹马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机遇。2009年甘肃旅游业实现总收入192.77亿元,增长36.3%,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5.7%,旅游总收入相当于甘肃省GDP的5.7%,国内游人均花费仅535.4元,与发达国家和东部地区相比较,还有很大的距离。

②国家新的发展战略的实施和经济结构调整为山丹马场旅游业发展提供支持。近年来,中央提出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两型社会),按照这个目标,传统的以资源消耗为主体的传统工业的发展必然受到制约,而被誉为 “无形出口业”和“无烟工业”的旅游业必然会受到鼓励。

③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都把旅游业作为今后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给山丹马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2009年12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出台,2010年5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将扶持壮大甘肃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甘肃省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旅游业,把旅游业作为全省经济的重要支柱,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这对山丹马场旅游业乘势而上提供了条件。

④中国公民的消费结构、消费档次和消费理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中国公民从原来舍不得花钱,到现在乐于旅游消费。2010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达2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6%,全国旅游业总收入1.57万亿元,增长21.7%,中国公民消费观念已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为山丹马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4.威胁(Threaths)

①周边区域旅游业快速发展,对山丹马场形成了竞争和威胁。山丹马场周边各区域,如永昌县、山丹县、民乐县、甘州区、肃南县等县区都制定了自己的旅游业发展规划,并且他们都把旅游业作为今后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这将对山丹马场旅游业的发展形成激烈的竞争。

②周边区域缺乏人口众多的大城市,使山丹马场的客源受到重大影响。山丹马场周边的张掖、武威、金昌、酒泉及嘉峪关等各地级市总人口均不超过200万人,所在地域人口稀疏,会导致周末等短期游客数量较少,使山丹马场旅游业发展受到制约。

三、山丹马场旅游业发展对策

1、强化旅游形象设计理念

旅游形象是指公众对某一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品及其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经营行为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是对各构成要素的设计与塑造过程,其过程主要是将旅游地理要素、人文历史、市场要素分析进行提炼,形成理念形象,将感觉要素进行设计,形成视觉形象,将感受要素进行规范,形成行为形象。设计鲜明形象,改良不良形象,更新过时形象和强化良好形象是旅游形象设计的目的,为旅游目的地塑造持久形象,增强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旅游整体形象是对区域内在和外在精神价值进行提升的无形价值,不仅仅是一种资源,更是同其他区域进行旅游竞争时的强有力工具。

2、注重山丹马场旅游品牌建设

品牌是现代企业的核心资源,是现代产业经济、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市场竞争说到底就是品牌竞争。打造山丹马场精品旅游线路,做大做强旅游品牌景区景点。大力推进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积极培育拥有核心价值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山丹马场旅游品牌,推动山丹马场旅游产业取得较快发展。

3、推动区域联合,强化旅游网络建设

现代经济的典型特征之一就是在其运行时必须将其所处的系统当作一个整体看待。从旅游业的角度看,就是要加强区域旅游业的联合发展,注重旅游业行动的统一性。因而,山丹马场旅游业发展必须走与周边区域联合的道路,通过,整体营销,构筑区域旅游网络等,提高山丹马场旅游业的总体综合实力,增强其竞争力。

4、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提高山丹马场旅游业的发展后劲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产业竞争主要体现为人才的竞争,旅游业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人才将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旅游业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这已在旅游业界达成共识。目前,山丹马场旅游人才还相对短缺,旅游业的发展必须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加强人才的培养,同时注意建立有效的人才吸引和任用机制,为提高山丹马场旅游业的发展后劲创造条件。

5、加快山丹马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建设旅游道路、景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安全以及资源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加强主要景区连接交通干线的旅游公路建设,完善旅游标识系统,确保景区和交通沿线通信顺畅,方便游客出游。

参考文献

[1] 刘立勇. 县域旅游开发模式研究[J].经济地理,2009,(12)

[2] 张栎. 甘肃旅游业欲化茧成蝶[N].甘肃经济日报,2010-7-8

第3篇

旅游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其产业发展对经济的影响历来是旅游学界关注的焦点,1899年意大利统计局学者L.Bodio用统计学的方法阐述旅游和国民经济之间的关系,是研究旅游经济影响最早的论述。此后,旅游对国家经济影响的研究日趋成熟,至1960年前后,随着旅游业在西方国家的迅速发展,旅游对当地经济的影响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我国对旅游业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起步较晚,在研究方法上,国内学者主要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分析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测算旅游业产业的地位、计算旅游业经济的贡献值。另外还有学者通过相关分析、弹性分析、贡献率计算、灰色关联度等计算方法,从国家或省际等不同层面分析了旅游对国家或当地国民经济的影响。在研究内容上,主要有两大研究方向:一是分析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判断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和地位,二是探析旅游业与当地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对旅游业与其经济效应的分析,以往的研究区大多集中在中部、东部旅游发达城市,但对西部地区研究尚少。本文以西北干旱区的吐鲁番市为研究区,通过弹性分析,贡献率、拉动率计算等方法,分析吐鲁番旅游业发展及其对当地经济的作用,以期提出吐鲁番旅游业发展的建议,促进吐鲁番可持续发展。

一、研究区概况

作为丝绸之路重镇之一,吐鲁番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独特,人文历史底蕴深厚,属于新疆旅游开发早、发展较快的旅游城市之一,现已开发旅游景点17个,其中国家5A级景区1处、4A级景区4处、3A级景区2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交河故城、高昌故城于2014年6月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

二、数据与方法

本文数据来自统计年鉴、问卷数据及中国报告大厅:行业数据(酒店旅游餐饮)。通过弹性分析,求得各指标弹性系数,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求得旅游收入与地区GDP相关性,最后求得旅游收入的贡献率及拉动率。

三、旅游经济发展因素的弹性分析

通过对旅游要素的统计分析,计算各指标对旅游总收入的弹性系数,解释这些要素的变化对旅游总收入会产生何种影响。从表1可以看出,吐鲁番宾馆床位数和旅行社数量和对当地旅游总收入的弹性系数历年均小于1,说明吐鲁番旅游总收入对星级宾馆床位数、旅行社数量及餐位数变化的敏感性不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客运周转量对当地旅游总收入的弹性系数基本大于1或者接近1,说明吐鲁番旅游总收入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客运周转量变化的敏感性大。从2005年开始吐鲁番旅游总收入对餐位数变化的敏感性不大。

四、吐鲁番旅游经济的发展对当地经济作用分析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旅游收入增长对地区GDP产生影响,同样地区GDP增长可以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从而对旅游产业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通过计算得出表2,吐鲁番旅游收入与地区GDP的相关系数r为0.715,通过了0.01的水平检验,说明吐鲁番地区GDP与旅游总收入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旅游收入对GDP的贡献率总体上升,其中2008年、2009年和2013年因受到北京奥运会安保问题、世界性金融危机、新疆本地社会异常事件等的影响,使得新疆旅游业面临困境,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吐鲁番旅游收入对GDP的贡献率骤然下降,此后又呈稳步上升的局面。根据测算方法,对产业的贡献率和拉动率进行分析,得出以下测算结果。从表3可以看出,旅游总收入对吐鲁番GDP的贡献率基本在4%左右,2009年受乌鲁木齐“7•5”事件的影响,贡献率为最低水平,仅为2.26%。旅游总收入对吐鲁番GDP的拉动率平均保持在0.56%,2009年GDP增长率出现负增长,因此旅游总收入的拉动率也相应出现负值。无论是贡献率还是拉动率,都以2008年、2009年为界,2008年以前保持稳定上升趋势,在这两年受诸多因素影响,贡献率、拉动率达到最低水平,旅游总收入的拉动率在2009年甚至出现负值,从2010年开始,局面有所好转,旅游总收入的贡献率和拉动率逐步回升。2013年6月正值吐鲁番旅游高峰期,在吐鲁番当地出现社会异常事件对吐鲁番旅游业产生巨大冲击,吐鲁番旅游总收入的贡献率和拉动率急剧下降,并在2014年出现滞后反应,持续下降。

五、结语

第4篇

关键词:张家口;旅游业;旅游影区效应;SWOT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3-0171-02

引言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提出,是把组织的优势(Strengths)、弱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的分析综合在一起,构造SWOT矩阵[1~2]。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结论的分析方法。运用SWOT分析法,对张家口旅游业发展的内部、外部条件进行具体分析,以便于张家口在旅游开发中更好地抓住机会、避开威胁、发挥优势、克服弱势,促进张家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一、优势(Strengths)

(一)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

张家口地处京、冀、晋、蒙四省市区交界处,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张库大道”上的陆路商埠之美誉。京包、丰沙、大秦铁路和4条国道、14条省道、25条县级以及700多条乡级公路并网交错,四通八达;京张、京大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大大缩短了张家口与京津等地的时空距离。京津等周边地区也将成为张家口市旅游资源市场的主体。特别是毗邻京津,距北京178公里,距天津320公里,是沿海发达地区经过北京向西北经济辐射的第一站,区位优势十分明显[3]。

(二)资源优势

张家口坐落在太行山和燕山环抱的盆地北沿,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衔接地带,东临首都北京,西连煤都大同,北靠内蒙古高原,南接华北腹地,面向沿海,背靠内陆,是河北省旅游资源分布密集区。其历史悠久,风景秀丽迷人,名胜古迹荟萃,四季气候皆宜。这颗璀璨的塞外明珠,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赋予其奇特的地形地貌,形态迥异的景色,浓缩了北国雄峻与南国秀美于一体,堪称旅游、观光、度假的天然宝地。张家口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完好,蓝天、白云、清水、绿地兼具,地形地貌齐全。坝上高原是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海拔1 300米~1 500米。这里地势平坦,地域辽阔,气候凉爽,水草丰茂,历来为观光避暑度假之胜地。境内有永定河、潮白河、滦河、大清河和内陆河等五大水系贯通。各类水库一百多座,淡水水域24万亩,还有地热资源18处,现已开发赤诚温泉、怀来温泉和阳原温泉等。张家口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有千年始祖遗址。四五千年以前发生在涿鹿的黄帝、蚩尤之战,黄帝,炎帝之战,促成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和文明的产生。她由轩辕黄帝城、黄帝泉、轩辕湖、蚩尤寨、蚩尤泉、三祖纪念堂等景观组成,为游人提供了中华民族人文三祖黄帝、蚩尤、炎帝在这里生息战斗的生动历史,在全国具有垄断优势。

二、弱势(Weaknesses)

(一)制度环境约束明显

制度作为约束人们行为的一系列规则,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但是制度环境改变是一个渐变、滞后的过程,制度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地方旅游业的发展。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在1969―1995年期间,张家口被定为北京的“北大门”,开始长达二十六年的“闭关锁张”,直到1995年5月,国家才允许张家口对外开放,此时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过去十七年了。虽然近几年在国家的支持下以及不断学习其他区域的经验过程中,张家口的制度环境也在不断地完善,但是由于张家口改革开放时间晚,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强烈,对制度环境的改变只是停留在一些表层上的东西,对一些深层次的制度环境并没有改善,从而使制度环境建设没有完全到位,宏观上限制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二)人才缺乏

人才缺乏是限制张家口旅游业发展的又一个重要因素。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张家口不仅吸引不到优势人才来此工作,而且本地人才也大量的流失。张家口市县级及以下各类科技人员总数为67 245人,具有高级职称的1 348人,仅占2%;具有中级职称的16 100人,占23.9%,人才密度仅为4.44%,而全省平均水平已经达到6.05%。在市级科研机构中,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科研人员屈指可数[4]。知识贫困不仅是教育水平低下,更是获取、吸收和交流知识能力的匮乏或途径的缺乏。正是这些原因使得张家口地区一些人观念陈旧,思想保守,完全脱离了市场经济体制,从领导到群众,对旅游业的认识至今还不到位,各级政府对旅游业的支持也常常是道义上的支持多于实际的行动,旅游从业人员主动开发市场、发现市场的观念淡薄,导致了张家口旅游市场的单一狭小。

(三)经济基础薄弱

张家口地区经济文化落后,贫困人口众多,开发资金严重缺乏,旅游投入不足。旅游基础设施数量少、档次低。进入张家口域内公路以及进入部分景区景点的公路路况比较差、基础设施不完善。特别是乡村的基础条件更为严重,脏乱差问题仍比较突出。通往乡镇一级道路没有路灯,晚上行车困难,路况复杂。有的示范点乡村道路还没有硬化,人们戏称为“晴天‘扬灰路’,雨天‘水泥路’”。有的农家旅馆没有供游客入厕、洗澡的地方,其他基本设施也不够完善,给游客带来了诸多不便。同时,景区停车场有限,在景区车辆拥挤的现象十分突出,严重破坏了游兴。

三、机遇(Opportunities)

(一)国家政策的调整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也在不断地调整产业结构,逐步将旅游业确定为中国支柱产业。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中国不断完善休假制度。特别是针对“黄金周”集中出行的种种弊端,国家在2008年对节假日进行了调整,调整目标是将长假分解为几个短假期,节假日调整方案明确提出“允许周末上移下错,与法定假日形成连休”,改革后少了一个“五一”黄金周长假,多了“五一”、清明、端午、中秋四个短假。国家休假制度的改革增加人们外出旅游的频率,增加了短途出游的几率,而张家口的区位和资源优势使其成为京津游客的首选旅游目的地。

(二)中国人均GDP的稳步提升

随着中国人均GDP的提高,旅游人数将呈现出逐年增长势头,即人均GDP与旅游人数呈现出较强的正相关关系,经济发展水平已成为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中国现在已经总体上进入小康水平,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由过去追求物质享受转变为精神享受,人们逐渐走出家门开始追求异地的体验,进一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有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将成为人们追求的对象,张家口旅游资源丰富,容易打造富有个性的旅游目的地。只要张家口加快资源整合转变思路,就可以成功地打造一个富有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吸引国内外游客来此消费旅游。

(三)京津冀区域合作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逐步推进,京津冀地区将在产业分工、交通构建、市场培育、环境改善、旅游发展等五大领域内通力合作,特别是地方政府之间主动地积极磋商和全方位的经济合作,为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京津冀区域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不仅具有垄断性的历史文物,而且还有独一无二的自然风光,同时又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为三地发展旅游提供了首要条件。张家口作为京津冀都市圈中的一个重要城市,在发展区域一体化大旅游中可借助京津旅游知名度,充分发挥自身旅游资源优势,制定相应的旅游发展规划,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四、威胁(Threats)

(一)旅游影区效应

旅游影区效应的核心观点是指旅游地的形象级别和旅游吸引力存在差异,并且高级旅游地在周围地区(形象作用半径范围内)会形成形象上的阴影区,处于阴影区内低级别的旅游地的形象和旅游吸引力会受到不利影响。张家口位于京津冀旅游区域内,在这个区域张家口的知名度偏低,在全国知之者甚少,更不要说在全世界了,缺乏吸引旅游者的著名景点和景区。在京津冀旅游区内,北京有故宫博物馆、天坛公园、颐和园和八达岭长城四个5A级旅游景区,天津有古文化街旅游区和盘山风景名胜区两个5A级旅游景区,河北有秦皇岛市山海关景区、保定市安新白洋淀景区和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共三个5A级旅游景区,这些景区知名度高,吸引力强,而张家口缺少这样高级别的旅游景区,从而在京津冀旅游区形成了“灰度区”,失去了旅游市场 [5],特别是周边的同质性旅游资源影响更为深刻。

(二)旅游市场竞争激烈化

随着中国居民人均GDP的不断提高,观念的转变,休闲时间的增多,扩大了旅游范围,丰富了旅游内涵。各地都想法设法提高自身形象建立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来吸引游客,旅游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目的地需要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成熟的精品线路、鲜明的旅游形象、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和高质量的旅游服务。张家口旅游业发展问题从消费层面看,主要表现为游客人均逗留时间较短和人均消费额偏低;从供给层面看,主要表现为旅游产品供给单一,主要为观光旅游产品,导致旅游产业链短,旅游收入不高,尤其缺乏休闲娱乐度假类产品。目前张家口旅游业在京津冀乃至环渤海地区中旅游业中缺乏竞争力,处于劣势。

结语

通过用SWOT全面分析张家口旅游业,可以清楚地掌握旅游业发展所面临的优势与弱势、机遇与威胁,在制定旅游业发展战略时要抓住机遇利用优势,转变思路创新体制将弱势转变为优势,将威胁转变为机遇,全面促进张家口旅游业持续快速的发展,培养成地区的支柱产业,为张家口经济的腾飞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晚华,张琼霓,钟志平.湖南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5,(3):57-60.

[2]刘永涛.河北省发展旅游业的SWOT分析[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4):53-56.

[3]张锦,王宝钧,宋翠娥.张家口经济落后的地理学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12):144-146.

第5篇

关键词:张家口;旅游业;旅游影区效应;SWOT

引言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提出,是把组织的优势(Strengths)、弱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的分析综合在一起,构造SWOT矩阵。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结论的分析方法。运用SWOT分析法,对张家口旅游业发展的内部、外部条件进行具体分析,以便于张家口在旅游开发中更好地抓住机会、避开威胁、发挥优势、克服弱势,促进张家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一、优势(Strengths)

(一)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

张家口地处京、冀、晋、蒙四省市区交界处,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张库大道”上的陆路商埠之美誉。京包、丰沙、大秦铁路和4条国道、14条省道、25条县级以及700多条乡级公路并网交错,四通八达;京张、京大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大大缩短了张家口与京津等地的时空距离。京津等周边地区也将成为张家口市旅游资源市场的主体。特别是毗邻京津,距北京178公里,距天津320公里,是沿海发达地区经过北京向西北经济辐射的第一站,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二)资源优势

张家口坐落在太行山和燕山环抱的盆地北沿,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衔接地带,东临首都北京,西连煤都大同,北靠内蒙古高原,南接华北腹地,面向沿海,背靠内陆,是河北省旅游资源分布密集区。其历史悠久,风景秀丽迷人,名胜古迹荟萃,四季气候皆宜。这颗璀璨的塞外明珠,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赋予其奇特的地形地貌,形态迥异的景色,浓缩了北国雄峻与南国秀美于一体,堪称旅游、观光、度假的天然宝地。张家口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完好,蓝天、白云、清水、绿地兼具,地形地貌齐全。坝上高原是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海拔1300米~1500米。这里地势平坦,地域辽阔,气候凉爽,水草丰茂,历来为观光避暑度假之胜地。境内有永定河、潮白河、滦河、大清河和内陆河等五大水系贯通。各类水库一百多座,淡水水域24万亩,还有地热资源18处,现已开发赤诚温泉、怀来温泉和阳原温泉等。张家口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有千年始祖遗址。四五千年以前发生在涿鹿的黄帝、蚩尤之战,黄帝,炎帝之战,促成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和文明的产生。她由轩辕黄帝城、黄帝泉、轩辕湖、蚩尤寨、蚩尤泉、三祖纪念堂等景观组成,为游人提供了中华民族人文三祖黄帝、蚩尤、炎帝在这里生息战斗的生动历史,在全国具有垄断优势。

二、弱势(Weaknesses)

(一)制度环境约束明显

制度作为约束人们行为的一系列规则,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但是制度环境改变是一个渐变、滞后的过程,制度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地方旅游业的发展。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在1969—1995年期间,张家口被定为北京的“北大门”,开始长达二十六年的“闭关锁张”,直到1995年5月,国家才允许张家口对外开放,此时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过去十七年了。虽然近几年在国家的支持下以及不断学习其他区域的经验过程中,张家口的制度环境也在不断地完善,但是由于张家口改革开放时间晚,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强烈,对制度环境的改变只是停留在一些表层上的东西,对一些深层次的制度环境并没有改善,从而使制度环境建设没有完全到位,宏观上限制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二)人才缺乏

人才缺乏是限制张家口旅游业发展的又一个重要因素。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张家口不仅吸引不到优势人才来此工作,而且本地人才也大量的流失。张家口市县级及以下各类科技人员总数为67245人,具有高级职称的1348人,仅占2%;具有中级职称的16100人,占23.9%,人才密度仅为4.44%,而全省平均水平已经达到6.05%。在市级科研机构中,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科研人员屈指可数。知识贫困不仅是教育水平低下,更是获取、吸收和交流知识能力的匮乏或途径的缺乏。正是这些原因使得张家口地区一些人观念陈旧,思想保守,完全脱离了市场经济体制,从领导到群众,对旅游业的认识至今还不到位,各级政府对旅游业的支持也常常是道义上的支持多于实际的行动,旅游从业人员主动开发市场、发现市场的观念淡薄,导致了张家口旅游市场的单一狭小。

(三)经济基础薄弱

张家口地区经济文化落后,贫困人口众多,开发资金严重缺乏,旅游投入不足。旅游基础设施数量少、档次低。进入张家口域内公路以及进入部分景区景点的公路路况比较差、基础设施不完善。特别是乡村的基础条件更为严重,脏乱差问题仍比较突出。通往乡镇一级道路没有路灯,晚上行车困难,路况复杂。有的示范点乡村道路还没有硬化,人们戏称为“晴天‘扬灰路’,雨天‘水泥路’”。有的农家旅馆没有供游客入厕、洗澡的地方,其他基本设施也不够完善,给游客带来了诸多不便。同时,景区停车场有限,在景区车辆拥挤的现象十分突出,严重破坏了游兴。

三、机遇(Opportunities)

(一)国家政策的调整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也在不断地调整产业结构,逐步将旅游业确定为中国支柱产业。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中国不断完善休假制度。特别是针对“黄金周”集中出行的种种弊端,国家在2008年对节假日进行了调整,调整目标是将长假分解为几个短假期,节假日调整方案明确提出“允许周末上移下错,与法定假日形成连休”,改革后少了一个“五一”黄金周长假,多了“五一”、清明、端午、中秋四个短假。国家休假制度的改革增加人们外出旅游的频率,增加了短途出游的几率,而张家口的区位和资源优势使其成为京津游客的首选旅游目的地。

(二)中国人均GDP的稳步提升

随着中国人均GDP的提高,旅游人数将呈现出逐年增长势头,即人均GDP与旅游人数呈现出较强的正相关关系,经济发展水平已成为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中国现在已经总体上进入小康水平,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由过去追求物质享受转变为精神享受,人们逐渐走出家门开始追求异地的体验,进一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有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将成为人们追求的对象,张家口旅游资源丰富,容易打造富有个性的旅游目的地。只要张家口加快资源整合转变思路,就可以成功地打造一个富有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吸引国内外游客来此消费旅游。

(三)京津冀区域合作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逐步推进,京津冀地区将在产业分工、交通构建、市场培育、环境改善、旅游发展等五大领域内通力合作,特别是地方政府之间主动地积极磋商和全方位的经济合作,为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京津冀区域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不仅具有垄断性的历史文物,而且还有独一无二的自然风光,同时又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为三地发展旅游提供了首要条件。张家口作为京津冀都市圈中的一个重要城市,在发展区域一体化大旅游中可借助京津旅游知名度,充分发挥自身旅游资源优势,制定相应的旅游发展规划,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四、威胁(Threats)

(一)旅游影区效应

旅游影区效应的核心观点是指旅游地的形象级别和旅游吸引力存在差异,并且高级旅游地在周围地区(形象作用半径范围内)会形成形象上的阴影区,处于阴影区内低级别的旅游地的形象和旅游吸引力会受到不利影响。张家口位于京津冀旅游区域内,在这个区域张家口的知名度偏低,在全国知之者甚少,更不要说在全世界了,缺乏吸引旅游者的著名景点和景区。在京津冀旅游区内,北京有故宫博物馆、天坛公园、颐和园和八达岭长城四个5A级旅游景区,天津有古文化街旅游区和盘山风景名胜区两个5A级旅游景区,河北有秦皇岛市山海关景区、保定市安新白洋淀景区和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共三个5A级旅游景区,这些景区知名度高,吸引力强,而张家口缺少这样高级别的旅游景区,从而在京津冀旅游区形成了“灰度区”,失去了旅游市场,特别是周边的同质性旅游资源影响更为深刻。

(二)旅游市场竞争激烈化

随着中国居民人均GDP的不断提高,观念的转变,休闲时间的增多,扩大了旅游范围,丰富了旅游内涵。各地都想法设法提高自身形象建立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来吸引游客,旅游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目的地需要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成熟的精品线路、鲜明的旅游形象、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和高质量的旅游服务。张家口旅游业发展问题从消费层面看,主要表现为游客人均逗留时间较短和人均消费额偏低;从供给层面看,主要表现为旅游产品供给单一,主要为观光旅游产品,导致旅游产业链短,旅游收入不高,尤其缺乏休闲娱乐度假类产品。目前张家口旅游业在京津冀乃至环渤海地区中旅游业中缺乏竞争力,处于劣势。

五、结语

通过用SWOT全面分析张家口旅游业,可以清楚地掌握旅游业发展所面临的优势与弱势、机遇与威胁,在制定旅游业发展战略时要抓住机遇利用优势,转变思路创新体制将弱势转变为优势,将威胁转变为机遇,全面促进张家口旅游业持续快速的发展,培养成地区的支柱产业,为张家口经济的腾飞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晚华,张琼霓,钟志平.湖南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5,(3):57-60.

[2]刘永涛.河北省发展旅游业的SWOT分析[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4):53-56.

[3]张锦,王宝钧,宋翠娥.张家口经济落后的地理学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12):144-146.

第6篇

一 、南昌市旅游业发展的问题分析

1、旅游资源中知名度高的景区少

近年来,南昌市加大了对旅游业的投入,积极参与景区的等级申报。但是,高级别不等于高知名度,由于开发力度不够,宣传有限,很多有极高价值的景区不为外人熟知。相比井冈山、瑞金的红色旅游资源,并不占优势。而且缺乏名山大川,优质的自然景观较少。

2、资金投入不足,旅游服务设施水平低

由于社会经济基础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政府财力有限,拿不出更多的资金投资旅游业,社会资源的数额也非常有限,远不能满足旅游快速发展的需要。与旅游业较为发达的地区相比,硬件设施水平偏低,难以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3、旅游资源开发缺乏统一管理和科学规划

南昌市着手开展旅游规划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全市的统一规划不足现象仍然很严重。主打“八一”品牌并没有形成一个链条,集聚效应较小。没有形成产业集群,旅游业对其他产业带动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4、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南昌市经济欠发达,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在人才引进上受诸多限制。这客观上造成了旅游行业人员素质偏低。缺乏高级管理人员,缺乏高级别导游人员,涉外酒店的多数服务人员外语水平极差。一些景区服务人员、交通服务人员素质低下。

5、思想观念有待进一步提高

有些部门对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许多颇具优势的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地开发。旅游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比较单一,没有让历史变得时尚,让文化变得轻松可以解读。宣传力度不强,各级旅游部门在搞产品开发的同时,忽略了市场开发。

二、南昌市旅游业发展对策

1、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

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的作用。在发挥政府作用上,南昌市应该做好以下几点:(1)更新观念。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作用,为旅游业的良好发展提供资金、技术、法律、人才支持和保障。加强服务意识,从全省着眼,用战略眼光发展南昌的旅游业,做全省旅游资源的整合者,拓宽发展思路,要形成统一、协调、高效的旅游行业管理体制。(2)做好整体规划。为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南昌市有关部门应尽快拿出旅游产业战略规划方案,以指导全市旅游业的发展,防止盲目开发和不合理重复建设,保证旅游结构与布局的合理。在旅游扩展、延伸、优化、创新、精品化、系列化等多个层面上,开发产销对路的旅游休闲产品,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结构。

2、树立品牌意识,做特色旅游

南昌文化底蕴丰厚,历史悠久,旅游产品具有地方特色,但却缺少自己的品牌。而红色旅游是无疑南昌最丰富的旅游资源,现在关键是红色旅游,让游客了解并喜欢各个旅游景点。在旅游业发展中,突出特色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精品路线,进行品牌营销,赋予历史新的文化内涵,提升南昌旅游资源的不可替代性,做南昌自己的旅游品牌和旅游名片。

3、增加旅游宣传投入,加大宣传力度

增加对旅游的宣传投入,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实行南昌市总体形象宣传与景区宣传相结合,政府机构宣传和旅游企业促销相结合,传统促销方法与高技术网络促销手段相结合,赢得更多的潜在消费者。

4、发展优质生态旅游

南昌市环境优美,发展生态旅游不仅有资源优势,更符合当前及今后的经济发展趋势。合理利用周边的资源,做大做强农家乐,完善市内到郊区的交通路线,市内到各县市的交通路线,形成交通网络,不仅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同时拉动周边县市的经济发展,丰富市民生活,扩大内需,也有利于农民增收。

5、重视行业从业人员的管理和培训

针对南昌市缺乏旅游业人才,可以自己培养的基础上加大引进力度,同时重视对景区从业人员的再教育,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定期对他们进行考核和培训。尤其是导游人员,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旅游服务质量、旅游业的整体水平和城市的整体形象,是整个旅游服务的轴心。必须重视南昌市导游人员历史知识的普及,提升导游员的素质,杜绝“宰客”、强卖的现象。

6、做好旅游纪念品开发工作

旅游纪念品是地方文化和风物的缩影,因而是旅游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开发旅游纪念品投资少,效益高,既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旅游资源和文化的传播,又满足了游客的留作纪念的需求。旅游纪念品市场潜力大,开发具有南昌市地域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如印制各个景点的明信片、销售当地特色的食品和玩具等,能够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对整个旅游产业从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和更全功能上进行重新审视,充分发挥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动力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势产业、扩大开放的窗口产业、生态文明的绿色产业、促进就业的富民产业的积极作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循环发展。

参考文献:

[1]南昌市政府2006-2011政府工作报告

[2]孙艳,罗茹.金融危机下江西旅游业的发展对策―――基于旅游消费角度的研究[J].企业经济,2009(12)

第7篇

关键词:白沟新城;旅游业; 发展分析

一、优势分析

(一)区位优势

交通区位。白沟新城地处京、津、保三角腹地,可快速通达北京(110公里,约60分钟)、天津(90公里,约50分钟)、保定(80公里,约40分种)、石家庄(210公里,约120分钟)等城市。并且津保高速、京珠高速、京广铁路、京九铁路、京石高铁等铁路公路构成白沟纵横交错的交通网,一小时可到达北京、天津机场,两小时可到达天津港,交通便捷。随着首都新机场落户京南,距白沟新城仅60公里,半个小时车程,届时白沟新城更加拉近了至全国重要旅游客源地的时间距离。

经济区位。白沟处于京津冀一小时经济圈内,是京津冀一体化和环渤海区域发展的重要节点城市,随着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的规划和构建,势必将白沟融入环京津区域发展的发格局当中。

旅游区位。面向京津强大客源市场,白沟新城依托相邻的白洋淀、宋辽古栈道等旅游胜地,与自身白沟购物、温泉城度假构成其两大旅游名片,已经形成了一条京南旅游精品专线,白沟新城旅游区位优势也逐渐在凸显。

(二)资源优势

白沟新城旅游资源独具特色,主要有以箱包产业为主体的商贸购物资源,以地热为载体的温泉度假资源,以白洋淀观光为主题的湖泊游憩资源和以商贸文化、民俗文化为特色的文化资源,其中商贸购物、温泉度假、白洋淀观光已在区域内树立了良好品牌,有较高的知名度,同时也产生了良好的带动效应。白洋淀、温泉城、白沟购物良好的资源组合,在京南形成了一条旅游产品丰富、市场吸引力较强的旅游线路,带动了白沟新城旅游业的发展。

(三)产业优势

白沟新城的经济持续保持了健康快速的发展势头,目前,白沟新城汇聚了箱包、服装、五金、皮革、针织、小商品、鞋帽、灯饰、机电、建材等十大行业,进一步夯实了白沟新城产业基础,实现了产业集聚化发展。

尤其箱包制造业,拥有规模企业300多家,加工企业3000多家,形成了从原辅材料生产到成品销售的庞大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是全国最大的箱包产销基地。

同时,随着产业化不断发展和产业链的延伸,白沟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投资的3.7亿元年产240万套背背佳U9矫姿带项目、2.5亿元的金孔雀服装生产线、5.58亿元的工业CT机高科技项目等一大批项目开工建设,为白沟新城旅游产业发展奠定了产业和资源的双重基础。

(四)民资优势

旅游项目投资大、周期长,资金问题一直是制约旅游业大发展的主要瓶颈。但白沟新城打破发展旅游业政府统包统揽的旧模式,按照政府引导、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的新模式广泛吸引民营资本投资。民营经济逐渐成为白沟经济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白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2010年至今民营企业先后投资数十亿元,而且投资势头强劲,后劲十足,潜力巨大,民营经济的振兴为白沟新城商贸旅游发展奠定了雄厚资金基础。

(五)政策优势

自从2009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将旅游业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各级政府推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不断涌现。

2012年11月,党的十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建设美丽中国勾画出未来中国发展的蓝图,为旅游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是旅游业责无旁贷的光荣任务。11月29日,深情阐述了“中国梦”,提出保障人权、尊重人性、符合人情、提升效能、提高品质、实现幸福等核心内容。旅游业在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的最直接和直观的体现就是通过旅游的发展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中明确提出,生态旅游示范区要“提高对生态环境与社区发展的责任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区域”,这正是对建设美丽中国、保护生态文明的最好注释。

2013年2月2日,国务院出台《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首次提出到2020年,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基本得到落实,城乡居民旅游休闲消费水平大幅增长,健康、文明、环保的旅游休闲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国民旅游休闲质量显著提高,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国民旅游休闲体系基本建成的宏伟目标。

2013年4月25日《旅游法》正式颁发,并将于10月1日正式实施,将进一步完善全国的旅游法规体系;各省区市纷纷出台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制定关于旅游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及政府规章,加大了政策引导力度,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法制环境。

二、劣势分析

(一)旅游产品开发不到位

白沟新城拥有商贸购物和温泉两大优势旅游资源,但是目前这些优势旅游资源并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旅游产品尚未形成“品牌”效应。只有依托商贸资源而开发的购物旅游,诸如商务会议、休闲度假等当下热点旅游产品的开发欠缺;白洋淀温泉城多以温泉地产为主,大众温泉娱乐产品极其匮乏。总之,白沟新城现在是一流的资源,二流的开发,三流的产品,资源、产品档次极不匹配。旅游产品匮乏、缺少龙头旅游项目尚未形成知名品牌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传统文化逐渐流失

旅游业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同时还可以使其在现代社会继续发挥它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白沟古镇是一个有着一千七百余年历史的商贸古镇,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随着时代变迁,虽然多数文化遗址遗迹已不复存在,但是白沟的商贸文化、民俗文化尚可以追寻,而且具备较高的开发价值。自从白沟新城以发展经济为方向,重点做大商贸业以后,白沟商贸古镇文化、白沟泥人工艺、白沟古老的木旋工艺等传统文化和艺术逐渐被淡忘和濒临失传,这对于彰显地域文化,突显地方特色,开展文化旅游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城市环境建设不理想

城市本身就是一种旅游资源,城市环境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游客的满意度。白沟新城的城市建设还不够理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城市环境,如街道脏乱、交通拥堵等;二是城市文化,如商贸经济发展下的多元化文化的融合不到位,未形成统一的城市文化;三是城市建设,白沟老城区人流、物流混杂,商贸活动繁忙,交通秩序混乱,交通工具混杂,城市环境硬件和软件都有待强化。

(四)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

旅游配套设施的水平直接制约着一方旅游业的发展。白沟新城旅游业发展较晚,正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旅游相关配套设施还不健全。目前,白沟城区现有各类餐饮店400家左右,高、中、低档宾馆150多家,二星级以上酒店3家,三星级有1家,四星级1家,温泉城除华润具备接待条件外,其余项目均处于在建状态,缺少高档次餐饮和住宿设施,并且缺乏休闲、娱乐等旅游服务功能。白沟各大商贸城之间道路交通条件、商场购物环境较差,旅游集散中心、旅游标识、公共厕所、停车场等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也不齐全。

(五)主导产业发展不足

以箱包为特色的商贸业是白沟新城的主导产业,也是白沟购物旅游赖以发展和生存的基础。白沟虽然有“中国箱包之都”之称,有箱包生产企业10000多家,注册了1400多个箱包品牌,比较知名的如玉兔、斯特利,但这些箱包品牌在全国的知名度却很低,品牌的塑造还需下大功夫。同时,白沟箱包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够,箱包生产大多处于低层次的仿制、代加工阶段,产品质量和产品形象较差,对白沟发展购物旅游来说是个巨大的瓶颈。

(六)缺少品牌购物商品

由于收入的提升,我国居民消费升级现象已十分明显,人们购买商品时,已经不再单看价格,商品品质也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而白沟商品生产企业长期以代工制造及定单加工为主,自主研发品牌的商品较少,层次较低。同时,白沟虽然引进了大量的工业企业,但少有品牌商品生产企业。因此,白沟缺少品牌购物商品,尚不能完全满足如今消费时代下游客旅游购物的需求。

三、机遇分析

(一)旅游产业向休闲度假方向转型升级

2010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4000美元,进入了国际公认的“中等收入”发展阶段,京津两市人均GDP超过了10000美元,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按全球休闲度假发展的一般规律,当国家人均GDP达到3000~5000美元时,将进入休闲度假旅游消费爆发性增长的阶段。我国旅游业在经历以观光旅游为目的的初级发展阶段后,休闲度假旅游必将成为旅游消费的主流。另一方面,从市场上旅游产品变化来看,当前,一些传统观光型旅游产品开始大量增加休闲旅游内容,迅速向观光休闲一体化转型。

而白沟新城的旅游资源所开发出的以商贸文化为主题的购物旅游和以温泉休闲娱乐为主题的温泉度假旅游产品恰好符合这一发展趋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加速提供新契机

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将不断加快,行政区经济分割的状态逐渐被打破,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在强化,区域经济出现融合发展的趋势,跨区域经济合作进一步加强,京津冀区域合作的不断推进、京津产业转移不断加速,将大力推动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尤其是2014年2月26日举行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提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随着战略高度的转变,未来一体化进程将在中央的领导以及各级政府的配合下,取得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三)交通设施建设为旅游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随着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设施建设力度的加大,津保高速和津保公路横贯白沟新城东西,高雄公路将纵穿白沟新城南北;津石高铁、京广高铁、京广和京九铁路及京港澳、大广等高速公路均在城区东西不远处,使得白沟新城的区位条件变得更加优越。再加上地处“京津冀经济圈”的核心地区和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的前沿地带,以及随着首都新机场在京南落户、津保铁路穿过白沟等一系列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能够为新城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也将会使得白沟新城已有的区位优势进一步优化,还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对接中远程客源市场。

四、威胁与挑战

(一)复杂的经济发展环境

白沟新城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产业的发展都依赖于白沟新城的商贸交易和工业生产,但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仍然十分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还不少,威胁和挑战并存。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正在复苏之中,但复苏进程还很缓慢、很不平衡。从国内看,虽然发展的有利条件较多,各方面发展的积极性很高,但面临的矛盾也不少。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会对白沟新城旅游业发展带来一定的挑战。

(二)京津及周边地区的激烈竞争

白沟新城享有京津庞大客源市场的同时,面临着周边地区争夺北京、天津客源市场的挑战。白沟旅游业的主体为购物旅游、温泉旅游、商务会展旅游。在购物旅游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商贸物流发展专项规划》的实施,京津及周边市县都在积极的发展商贸服务业,物美价廉商品变得越来越容易买到,将会削弱白沟新城购物旅游的市场吸引力。在温泉休闲的方面,北京地热资源比较丰富,是全球六个有地下热水资源的首都之一,温泉开发历史长,成规模、高档次的温泉度假村在20家以上,天津温泉资源开发也初具规模,这对定位于以京津为核心市场的温泉城旅游无疑是严峻的挑战。在商务会展方面,廊坊、涿州立足区位优势,面向京津,已经形成融入京津生活的商务会展圈,给白沟商务会展旅游发展带来激烈的竞争。

五、SWOT分析结论

白沟新城旅游业的发展面临着多重历史性机遇:全国旅游业形势大好、京津一体化战略和保定“两群一线一区”区域发展战略的推行、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等。白沟亟需顺势而发,将自身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向市场优势和产品优势转变,充分运用自身产业优势、民资优势和政策优势,积极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立足市场需求,深入挖掘白沟新城文化内涵,充分利用白沟新城旅游资源,积极研制和开发复合性、特色性、体验性和参与性较强的旅游产品,以经营城市为理念,逐步完善城市各项配套服务功能,将白沟建设成为保东中等城市和京南休闲旅游城市,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和排除障碍,实现白沟新城旅游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贾莲莲,朱兹.商务旅游研究述评[J].思想战线,2004(03).

[2]谢彦君.基础旅游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

[3]厉新权,程小敏.关于拓展我国商务旅游市场的思考[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03).

[4]周春发.苏州会展旅游开发的初步研究[J].旅游学刊,2001(05).

[5]冯颖如.酒店商务客人营销初探[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3(11).

[6]刘春济,朱海森.我国商务旅游及其市场开发策略探讨[J].旅游科学,2003(03).

第8篇

关键词:比较分析;旅游业;发展形势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1

笔者长期从事石林旅游管理工作,针对石林旅游业的现状,对石林旅游业所面临的发展形势作出如下分析:

一、国际国内形势

随着人们对休闲娱乐活动和文化消费的需求快速增加,世界各国纷纷大力发展以休闲服务经济为先导的第三产业,通过发展旅游业为当地社群提供非熟练及高阶层的工作,提升居民生活水平。根据世界旅游组织(WTO)2009年的报告,2008年全球共接待国际游客9.24亿人次,比2007年增加1600万人次,全年增幅为2%。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抓住旅游发展的机遇,把旅游产业作为龙头产业来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性飞跃。2008年,接待入境旅游者比上年同期增长11.4%,旅游外汇收入同比增长15.6%;国内旅游者同比增长14.1%;国内旅游收入同比增长20.2%;旅游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8.6%。云南目前已经进入由传统的大众旅游地向休闲度假、生态旅游、文化体验转型的关键时期。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为了进一步拉动旅游市场的需求,国家旅游局已向有关部门提出“国民休闲计划”,以进一步拉动国内旅游市场;2009年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提出要紧紧围绕把云南建设成中国一流、国际知名的国际旅游胜地的目标,力争到2015年全省接待海内外游客达到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300亿元,力争建成一批旅游产业要素齐全、设施完善的旅游产品基地,争创一批品位高、特色突出的精品旅游景区,培育一批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名牌旅游产品,推出一批具有较强吸引力的黄金旅游线路,真正把旅游产业打造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2009年昆明市委提出把昆明建成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强调抓好7方面工作:一是提升旅游发展理念,二是创新旅游体制机制,三是壮大旅游规模企业,四是深化旅游产品开发,五是加大旅游开放力度,六是优化旅游发展环境,七是培养旅游人才队伍。

石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确立旅游立县的目标,通过创建世界一流景区、打造国际旅游胜地,全面推进旅游国际化,以大旅游带动经济结构大调整,实现旅游升级、转型。

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亿元,同比增13.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1亿元,同比增41.3%。鹿阜镇和石林镇城镇集群已初具规模,连接县城与石林旅游区的石林大道已建成,巴江环境整治工程已取得初步成效;社会事业的整体发展为石林旅游提供了直接的发展动力,今后石林旅游的发展应致力于全县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联动建设,形成各产业相互支撑、城乡统筹共建、社会和谐发展的大旅游发展格局。

二、石林与国内同级别景区的比较

以国内同为《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且以景观取胜的顶级景区作为比较对象,选择四川九寨沟、安徽黄山、张家界武陵源三个景区进行横向比较。

1.发展模式比较

石林旅游一直带有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双重转轨”的体制特征,资本运作以政府投资和管理局自筹资金为主导,缺乏市场有效性融资,处于单一门票经济发展模式;九寨沟、黄山、武陵源等景区实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战略,实现了由资源主导到资本运作的转变。

2.经济收益比较

采用高峰值年2007年数据对四景区进行比较,可以看出:

四景区旅游收益指标

通过比较,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1)石林门票价格最低,且没有附加费用(如交通),可适当提高门票价格以提升旅游收入;(2)石林的旅游人次和九寨沟相当,但旅游总收入差距大,应提升观光旅游模式,将吃住行游购娱6大要素有机融合到景区中来;(3)以旅游业为主体的石林三产产值接近总产值的一半,对地区经济有着很大的带动作用。

三、SWOT分析

“十二五”期间,石林旅游发展的优劣势、机遇和挑战分析如下:

第9篇

关键词:十三五;锦州;旅游产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7)02-40 -02

一、锦州旅游业基础条件分析

(一)区位优势明显

锦州市地处辽宁省西南部、辽西走廊东端,东接“沈阳-大连”城市群,南临渤海,西连“京津唐”工业城市群,北依松岭山脉,它是环渤海经济圈、东北亚经济圈的交汇点,连接东北内陆与渤海的黄金走廊,也是连接华北和东北两大区域的重要交通枢纽。作为辽宁省重要的科技、教育、文化中心,锦州市是环渤海经济区不可或缺的沿海开放城市、辽宁省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正积极努力构建辽宁省沿海第二大城市,发挥沿海区位优势。

(二)旅游资源丰富

锦州的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类型多样,景观奇特,人文遗迹众多,各具特色。现有已开发的景区(点)33处,国家级4A级景区8处,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4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处,温泉旅游资源20余处。

(三)交通设施便利

锦州市位于辽西走廊的咽喉之处,是连接华北和东北两大区域的交通枢纽,是东北地区唯一同时具有海港、空港、铁路、公路和管道运输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交通体系建设水平也相对较高。京哈、丹锡、锦阜、锦朝等多条高速公路及102线国道在境内纵横交汇,锦州与朝阳、阜新、盘锦、葫芦岛等周边城市形成“一小时城市群”,是交通部批准的辽西唯一一个国家级公路运输枢纽城市。

(四)宏观政策机遇

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2016年辽宁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精神,锦州旅游产业将引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旅游业作为锦州稳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抓手,应该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整合开发旅游资源,打造品牌旅游线路,开发特色旅游商品,拉长旅游产业链,破解旅游发展瓶颈,加速产业要素聚集,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不断扩大旅游消费。

二、锦州旅游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够

锦州旅游资源种类齐全,层次分明,但在旅游产品的深度挖掘方面做得不够,旅游产品未实现品牌化发展,且缺乏高品位旅游产品和集参与、娱乐、知识为一体的多元化产品。首先,滨海旅游资源的开发不足。滨海旅游还停留在传统式的观光旅游上,海空、海中、海底、海洋环境和渔村文化旅游体验产品开发力度不够,旅游者参与、体验互动的旅游项目少,滨海旅游资源旅游价值缺乏有效和深入的挖掘。其次,红色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民俗文化等资源的开发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此外,旅游资源开发缺乏创新和垄断性。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模仿、照搬的跟风现象,与其他地区旅游产品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合,缺乏具有地域垄断性的旅游产品或旅游项目。

(二)旅游营销定位亟待加强

良好的旅游发展定位是拓展旅游客源市场的重要砝码,而当前锦州旅游宣传定位模糊不清,宣传主体不鲜明,制约着锦州旅游业的发展。健全的市场营销体系是市场开拓和巩固的重要途径之一,当今世界各地旅游目的地都在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销、推广旅游产品,努力提升锦州旅游鲜明的总体形象,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广阔的客源市场。锦州市虽然也在努力做市鐾乒愫托传,但与其他地区相比仍比较落后,城市旅游文化核心形象传播力度明显不足,导致极具潜力的日本、韩国、俄罗斯等东北亚国际旅游客源市场和京、津、沪等国内旅游市场开发程度较低,广阔的旅游市场并未取得较理想的旅游经济效益。

(三)经营管理体制仍需理顺

旅游业除涵括餐饮、住宿、交通、景区、商业活动、娱乐体验等基本的旅游要素外,也涉及生态、环境、历史、地理、宗教、民俗等相关领域,属典型的综合型产业。当前锦州在项目设立、产品开发、资金投入、资源保护、宣传促销未能形成一个高度统一的管理组织或指导机构。锦州市旅游委是代表市政府对全市旅游业的发展进行规划和管理的部门,但旅游经营企业相关的人、财、物都由旅游局的上级或其他部门管理,旅游局很难从全局规划、发展、指导和监督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这些都严重阻碍锦州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人才队伍建设有待提升

近年来,锦州旅游业发展虽取得一定的进步,但旅游服务的信息化程度与旅游人才素质方面仍有提升的空间。首先,现代信息技术在旅游服务中未得到有效推广,如现代化的交通引导系统,科学合理的旅游解说系统以及保障齐全的游客服务中心,没有科学地运用到旅游业的发展中来。其次,旅游从业队伍整体素质偏低,旅游服务质量较低。尽管锦州旅游人才队伍结构已有很大改善,但高素质、复合型旅游人才依然十分紧缺,行业高端精英需求十分迫切。

三、“十三五”期间锦州旅游业竞争力提升战略

为巩固扩大锦州旅游业发展成果,进一步优化旅游产业格局,提升旅游综合竞争实力,助推锦州未来“十三五”期间旅游经济提质升级,提出以下建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