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11 10:07:4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第1篇

关键词:光伏;财务;预警

中图分类号:F4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17-0038-01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多,能源危机逐渐加剧,加上能源消费过程中所带来的诸多环境问题,使得传统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主能源结构迫切需要革新和改变,因此,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了可再生资源太阳能应用的相关研究,以实现低碳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也出台了许多良好的政策大力支持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迅速使得我国形成了专业化、规模化、国际化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涌现诸多知名的光伏生产企业,当然这些光伏生产企业快速的壮大的同时,不可避免面临着技术、竞争、汇兑、利率、资本结构、经营决策等方面的风险,特别是伴随着欧美对我国光伏生产企业诸多贸易保护政策的实施,光伏企业所面临的财务压力更大,因此,对光伏企业财风险预警机制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以便建立一个较为完善和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避免光伏企业财务风险扩大所带来不良影响。

1 光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存在问题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不是一个新兴话题,发展至今,在各个行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当然也在光伏企业得到了应用,但国内部分多晶硅及光伏制造业,受地方政府主导实现了规模投资型超越式发展,未能及时控制好发展与经营风险,最终经营风险转化为支付不能的财务风险,甚至步入债务重组式的破产整合,因此,生搬硬套其它行业较为成熟的企业预警机制出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科学财务风险预警方法的缺乏。科学财务风险预警方法是财务风险预警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目前,多数光伏企业缺乏对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认识,导致财务预警体系存在诸多漏洞。特别是在财务风险预警方法的应用方面,以传统的定性分析方法为主,缺少较为先进的以计算机为手段的模糊数学、AHP、蒙特卡罗模拟等方法。另外在预警指标的选择方面也缺乏全面性、客观性的考虑,自然也就造成了财务风险分析有失科学性和严谨性。

②合理财务风险预警组织机构的缺乏。目前光伏企业还没有设置职能分明、系统完整的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即便设置了相关部门,在工作职责落实方面也有所欠缺,一旦风险发生,形同虚设,便无计可施。

③规范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缺乏。据笔者调查,整个光伏企业缺乏功能齐全的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导致财务风险分析没有完整、可靠的数据,无法科学评估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财务风险因子,当风险发生时也就无法有效的加以应对,风险预警机制的效应自然难以发挥。

2 光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建立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光伏企业还未建立完善、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需要针对性的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健全和优化。

2.1 财务预警指标的选择

财务预警指标选择是财务风险分析和财务预警建立的前提,本文在满足有效性、客观性、针对性、敏感性、逻辑性、特殊性等原则的基础上,参阅大量文献,结合光伏企业行情,确定了以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管理能力、发展能力的财务指标和反映企业行业影响力、节能环保能力等的非财务指标。并通过AHP财务风险分析方法,得出目前光伏企业的财务状况存在着较大的风险,主要体现于较低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第一,受前期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各国降低对光伏产业的政策补贴,致使光伏产品价格下降,净利润减少,进而造成光伏企业利息保障倍数、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利润率的大幅下降,甚至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出现负增长。第二,国际运输费用上涨增加了销售费用,研发投入加大、管理机构扩大、雇员增多等都增加了光伏企业成本费用,利润自然出现下滑,导致成本费用利润率的下降。第三,受欧元贬值的影响,外币债务利息增加和外币收入汇兑造成了利息费用大幅上升。可以看出,这些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使得光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建立更加迫在眉睫。

2.2 预警组织机构的设立

财务风险预警的重要性和专业性决定其实施必须有专业组织机构和人员来完成,因此,文章认为光伏企业应建立专门的财务风险预警组织结构,即在企业中设立独立于其他部门的财务处风险预警部,将财务风险预警纳入正常的工作范畴中,并明确预警部门的权责。预警部在享有与企业其他部门同等权利的基础上,担负着风险控制目标确定、风险信息搜集、风险预防与控制策略制定等职责。预警部需定期利用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对企业财务数据和其他信息进行整理、对比和分析,并以书面报告反映企业目前的财务状况,发现存在的财务风险,预测未来可能面临的风险。若发现风险,需要及时制定风险控制方案并落实风险的降低和消除。

2.3 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

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作为财务治理的最根本措施对财务风险的预防至关重要。我国目前大部分光伏企业都在美国上市,因此面临着《萨班斯法案》的严厉监管,这就要求光伏企业在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时满足《萨班斯法案》监管要求,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①内部控制环境的营造。光伏企业需建立反舞弊机制和规范财务人员职业道德行为,以防止由于个人经济利益驱使而出现虚假财务报告。并培养全体员工的财务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整体性提高企业的风险应对系数。

②风险评估机制的建立。组织专业评估队伍定期对现有风险管理状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加以改进和完善,对控制措施的落实和实施加以监督。

③从上到下风险管理的实施。光伏企业为了加强内部控制,一般会对所有财务科目、财务的业务流程进行检查。但按照《萨班斯法案》对上市公司的要求,需要采取从上至下的风险管理策略,对不重要系统、内部流程、财务报告系统等作适当筛选,以减轻内控工作量。

2.4 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完善

企业财务信息的及时准确取得是财务风险预警的关键,要实现这一目标其关键是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完善。光伏企业应全面推广ERP系统的应用,通过一套完整的ERP项目,不仅方便财务信息的收集和管理,更有利于企业其它信息的整合。ERP系统可彻底改变“财务”仅仅只与财务部门相关的观点,事实上,采购、物流、销售等非财务部门在系统中的数据己关联到财务销售成本、销售价格、库存价值等方面的计算、结转,成为财务数据的一部分,这正是ERP系统的真正价值,对财务报表和财务分析都会产生影响。

2.5 财务预警应急系统的构建

应急系统是财务风险预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财务危机处理措施能保证光伏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顺利运行。为此,本文设计了光伏企业的财务预警应急系统程序。首先,企业财务状况异常发现后,立即组建专业应急处理机构。主要包括预警员、信息员及相关负责人,必要时可聘请有经验专业人事联合处理。然后,启动事前建立的应急预案。完善的财务危机应对预案的来源包括公司以前对失误的控制与矫正方案、企业长期使用且行之有效的抵御风险的经验、同行业相关企业财务风险应对的案例等。应急预案内容应与公司经营特点相关,一般应包括处置风险的原则、目标、与债权人的谈判策略、可信任的供应商和经销商、可供咨询的专业机构等。

3 结 语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特别是对于光伏企业而言,更需要从各个环节进一步深化和健全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以保证光伏企业在严峻的市场行情中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邵鹏.我国太阳能光伏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与防范研究[D].石家庄:河北大学,2011.

第2篇

从国内企业现有的状况来看,财务的风险的出现主要来源于经营的风险。一般企业经营的过程是:先将现金转化资产,再将资产转化为收益;具体说来,企业投资者准备了资本金,投入到企业经营中,建设厂房、招募工人、购买设备及原辅材料,在企业生产过程中支付工人工资,支付设备损耗和管理费用,最终得到产品,然后利用产品到商品的销售过程赚取利润。所以,企业不出现财务风险的前提就是要持续这个良性循环,同样,如果想规避财务风险也要从生存经营的各个环节入手。

财务预警机制是一项以企业财务信息为基础的数据模型,本身并不神秘。在操作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企业的经营资料、在行业中的境况分析、每季度的财务报表等内容,采取一定的统筹方法分析敏感指标,同时借助统计学和数学的知识,对企业是否要面临财务风险进行监控和预报。一旦得到非正常数据结果,就第一时间向公司相关利益者提出建议。

美国经济学家阿特曼发明的Z-score模型是一个世界范围内比较流行的财务风险临界值测试标准。Z-score比较简单的判定方式为所得值越低,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就越大,正常临界值应保持在2.765左右。回想2000年和2011年夏新电子因业绩连续不佳而遭遇了“滑铁卢”的事件,会发现该企业在模型中所牵扯到的22个财务比率多数存在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公司内部管理混乱,会计工作不规范导致账目不清等;加上企业战略出现失误,最终导致夏新电子股价一路狂跌。在2005年夏新电子公布的财务数据中进行Z-score计算,会发现该值为1.1264,远远低于阿特曼提出的临界值底线。此时已经表明夏新电子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很大了。从这个实例上可以看出,财务风险爆发并且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也是一个动态的积累过程,财务弊端要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才会表现出来,是典型的量变到质变过程。

应该说,企业无法越过财务风险而发展,风险从企业创立之初就已经存在,只是一个规模大小和爆发机率的问题。中国企业要在国内外市场提高竞争力,就必须从自身出发,加强对财务风险的防范,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或降低危机的损害程度。同时想国外企业学习、借鉴,以适应国际化的市场环境。

通过对上面内容的了解,我们应该从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中得出几点启示:

首先,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把防止财务风险出现提升到战略高度,在此基础上完善内部管理。公司发展过程中不能盲目扩张、随便进入多元化格局,切忌冲动型投资行为。发展过程中要使企业的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发展规模相适应,把现有的各种资源不断保持在最优配置。事实证明,企业的风险抵抗能力脆弱,经营上或资本市场的诱因即可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

其次,充分利用传统监管方法。多数企业从建立之初就很注意在监管方面积累经验,并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监管方法,在搞好企业监管、保证资金安全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取得了很大成绩。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不是取而代之,而是作为这些好的传统监管方式的有益补充。

第三,建立有效的防治机制。虽然说“亡羊补牢犹未晚也”,但是危机出现在采取补救仍然是很被动。做好的办法就是在平时多做准备工作,把出现财务风险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第四,重视企业现金流。

现金流是企业生存的血液,如果资金链绷得太紧,企业就有面临破产的风险,所以企业的现金流不能出现问题。在建立预警机制时可以专门针对现金流进行考察,如果长时间的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较少,企业必然在某些方面出现偏差。

专业性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并非一两句话能够解释,但对企业经营者而言应该有清醒的判断,是否出现财务风险的信号也不能单靠数字指标来判断。对于任何一家企业而言,毫无疑问,破产清算算是公司财务风险的终点;而何时才应该被确定为已经发生了财务风险?笔者认为赶早不赶晚,公司发生亏损的时刻就应该被认定为财务风险已经初见端倪。

著名民营企业家刘永好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企业就像飞机,而财务风险预警就是雷达。换句话说,装了“雷达”的企业才能在航行中保持稳定。面对日益激烈和复杂的市场形势,面对国内市场不断改革的经济体制和资本市场,企业在经营中要面对的问题也充满了不确定性,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频率也越来越高,随之陷入困境乃至破产倒闭的也不在少数,这些都提醒我们建立财务预警机制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刘红霞.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方法及系统的构建研究.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6.

第3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构建

现阶段,我国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其在世界企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但是我们也要清楚的看到,我国企业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企业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巨大。因此,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风险预警机制可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系数,预测企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保证企业可以正常运行和发展。

一、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不断调整。目前,国家扩大了基础性设施的建设力度,企业的工程量不断增加,企业施工和周转所涉及的资金也越来越多。我国企业现在要同时面临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的双重竞争,建筑市场相对萎缩。个别企业为了生存不惜降低施工价格,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加。而经济对企业的影响存在滞后性,企业对国家宏观调控对企业财务的影响预警不足,企业财务风险更多。企业招标、中标过程中要涉及较多的法律合同,由于施工进行过程中企业很有可能根据现场情况对合同进行临时调整,造成施工方和建设单位权益不平等,法律纠纷严重,企业的风险增加。

二、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1.债务风险。企业的工作周期时间长,所需要的资金较大,短期之内投资回报较低。很多企业都是收到了部分预付资金后就开始施工,后期需要大量的垫付资金,企业资金缺口严重,资金风险高。大量的垫付资金会造成企业资金流动缓慢,企业债务风险较大。企业资金周转出现断裂时,企业更加无力偿还债务,贷款利息增高,企业债务压力越来越大。

2.资金周转效率低。企业的收益较慢,随着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的增长,企业施工成本越来越高。应收账款的不断增加导致企业的运营能力降低,企业存在大量的应收账款呆滞或坏死的风险,企业财务风险增加。而企业往往采用粗放式管理模式,企业日常支出较高,过高的成本容易造成企业的严重亏损,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不断增多,资金周转效率低下,企业经济效益不断降低。

3.筹资、投资风险。企业财务风险中还包括银行利率风险和筹资、投资风险以及管理风险,这些都会造成企业的运营流畅性降低,企业施工所涉及的资金链条断裂,企业不断处于经济纠纷和意外事故中,企业经营风险增高。

三、企业构建财务预警机制的措施

1.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是企业有效预测和避免经营风险的关键。企业可以通过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准确的预测、分析、识别以及评估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各种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在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时要遵循重要性、开放性和零容忍原则。风险预警体系首先要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相应的重要性和关键性分析,评估出企业的重要财务风险。风险预警机制要确定企业的关键财务预警阀值,对企业经营的风险点及时发现和报警,建立企业动态财务管理体系。风险预警体系要体现出企业的效益预警指标、债务预警指标、资金周转指标等。

2.建立财务风险预警责任制度。企业想要建立和执行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还要建立相应的财务风险预警管理机构,以确保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能够发挥正常的功能。财务风险预警管理机构要对企业的财务工作进行监督,要由企业的管理人员、财务人员以及审计人员结合一些经验丰富的专家意见,共同完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制定。风险管理制度要将相应的财务风险责任落实到个人,以提高企业对财务风险的预报和监测能力。企业要对财务风险预警进行责任划分,明确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责任部门,确定风险预警等级和责任。风险预警管理人员要及时发现风险预警,及时将风险信息反馈到相关部门,以便及时制定风险应对方案。企业财务风险预警要进行等级划分,不同的风险预警要由不同的人员来处理。

3.建立财务风险预警处理制度。(1)强化财务预警信息的审核工作。企业想要及时的预测财务风险,就要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探索不同类型的财务风险的关键审核点,通过企业自身的内部数据,结合市场的变化情况,对财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通过对原材料以及人工成本的分析,可以降低人为因素造成的偏差,保证财务预警的准确性。企业管理人员要对审核的财务数据进行确认,明确风险预警。(2)强化财务风险预警分析和应对。企业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要充分分析预警指标的各要素,准确评估出财务风险的类型和大小,对财务风险的敏感性做出准确的判断,找出财务风险预警出现的原因,对可能给企业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首先进行关键的财务风险防控,再逐步扩展到其他财务风险。相关负责人要制定财务风险的处理方案,通过相应的措施将风险转化或化解,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将风险处理责任具体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个人,监督风险处理方案的具体执行,在规定的时限内化解财务风险。(3)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报告和保障体系。企业相关部门要将风险处理的具体流程及时公布,使全体员工明确财务风险的相关指标。企业财务风险报告要包括财务风险预警的运转、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财务风险给企业可能带来的损失和影响等内容。企业想要对财务风险预警进行管控,就要建立合理的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为企业搭建风险预警平台,建立风险预警保障体系。

四、总结

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给企业带来无限商机,同时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也越来越复杂,企业的财务风险程度增加。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巨大,关系到其能否进行正常的经营活动。因此,建立科学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以有效的预测和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利润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李莉.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建设研究[J].时代金融,2014(27).

第4篇

1.1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而造成的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我国近几年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不断加大,但是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优先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政策,义务教育财政经费占总经费的60%以上,而高校财政经费仅占总经费的19%左右,而现阶段高校的发展规模较大,行政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也就容易造成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对高校的发展极为不利。

1.2高校扩建中存在的风险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国高校开始了大规模的扩招,高校快速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明显的,最大和最突出的问题是办学条件已经达到了全面饱和的地步。一些高校宿舍拥挤,无法满足迅速增加的学生需要。因此高校开始买地扩建校园,增加教室、实验室、宿舍,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完善高校的公共设施。同时教育的发展需要强大的师资队伍,高校加大资金投入来培养优秀的师资队伍。大规模的扩建,巨额的资金,使得本来就很紧张的经费雪上加霜。

1.3高校内部财务管理意识薄弱而引发的风险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成为法人具有独立的自,同时增大了高校在运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但是个别高校管理者没有意识到这种转变,风险意识淡薄。高校管理者缺乏风险意识,没有考虑在政策影响下高校面临财务风险的变化,认为高校现在还清了银行贷款也就是没有了财务风险,实际上却把高校推向了财务风险之中。

2健全预警机制,防范高校财务风险的应用措施

2.1建立财务管理预警机制,提高财务管理的安全性

预防财务风险,提高财务管理的安全性,首先应该建立科学的财务预警机制。宏观来看,高校财务管理的预警机制主要包括对高校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偿债能力以及发展潜力等情况建立科学的分析和管理,从而对高校财务管理结构中可能隐藏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根据高校的资产负债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制定财务风险指标,从而更好、更全面地反映出高校的财务运营状况,提高高校的财务管理能力。

2.2落实财务管理责任,健全高校财务管理制度

加强高校的财务管理,需要完善的制度作保障。首先,要健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加强对高校财务工作的监督,以规范高校的财务工作。其次,还要落实经济责任,在高校中,应建立权责明确的经济责任体系,从高校校长、总会计师、财务处长、二级单位财务负责人和基层单位财务人员等各个层次都应承担一定的财务责任和经济责任,这样,一旦高校出现财务危机,就可以快速的组成一个应急小组,对财务情况进行分析,进而制定有效的财务应急手段,以最大程度的降低财务危机引发的危害。此外,在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还应该坚持做到财务公开、信息公开,将高校的预决算方案、经费使用情况等公开,以促进社会各界对高校财务工作的监督,规范高校的财务工作。

2.3规范高校财务审计工作,提升财务管理质量

目前,高校的主要资金来源是通过政府的行政拨款以及高校的其他产业经营的盈利,因此,高校更需要规范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首先,高校应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对国家的教育政策、高校指导方针以及相关的法规、制度等的遵循情况进行审计,规范高校的财务行为,促进高校管理的科学、合法发展。其次,还应对高校的资金活动进行严密的跟踪和追查,制定全面的监督、检查和反馈机制,提升高校资金活动规范性。再次,还应加大对高校资金渠道的审计,尤其是严格控制非正常渠道的借款或贷款。监察非正常渠道是否合规,是否具有潜在的风险,内部审计可将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下。

3小结

第5篇

关键词:企业;内控环境;内控体系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17(C)-0381-01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规模也越来越大。由于市场竞争的需要,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企业合并、重组、分立等日益频繁,企业人员的流动性增强,对企业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财务内控体系的建立就迫在眉睫。财务风险作为一种经济上的风险现象,无论在实务界还是理论界都得到广泛的重视。

一、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企业财务内控体系是指企业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当前实际情况看,部分企业在发挥财务内控作用方面存在差距,因内控制度不健全或控制效力不佳等原因,导致企业资产流失的现象时有发生。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活动中的一种自我调整和制约的手段。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内部牵制的采用、制约机制的建立、控制体系的形成。内部控制的目标就是保护企业财产,检查有关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提高经营效率,贯彻既定的经营管理方针,规范各部门的业务流程。减少了损失就是多赚了利润。内部控制的职能不仅包括企业管理者用来授权与指挥进行购、销、存等经营活动,也包括核算、审核、分析各种信息资料及报告的程序与步骤,还包括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综合计划、控制和评价而制定和设置的各项规章制度。因此,内部控制贯穿于整个企业经营活动中,需要企业各个部门的通力协作配合。企业财务内控制度是为企业的经营目标服务的,我们制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必须保证业务活动按照适当的授权进行。保证所有交易事项以正确的金额,在恰当的会计期间及时记录于适当的账户,使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符合有关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要求。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预防及控制措施

(一)建立规范的风险管理框架。建立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是构成公司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风险管理的必要环节;另一方面,内部控制的动力就是来自于企业对风险的认识和管理。在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中包含内部控制,将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突出风险管理而更为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对管理层来说是一个丰富的概念集合和管理工具。为了实施有效风险管理,不仅要在业务流程上建立风险管理机制,更为重要的是建立起一套全面、有效的风险内控机制,才能确保风险管理机制最有效地执行。(二)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预警是指根据预先设定的指标,通过判断分析发出警告,采取措施避免或尽可能降低损失。所谓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就是指在财务风险控制中,设立一些科学化的敏感性财务指标,通过观察这些指标的变化,对可能或将要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的一种财务分析系统。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中最关键的是选择高敏感性的重点预警指标,以便预警指标体系能够全面、真实地反映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的状况。要从不同的角度综合考虑风险防范控制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既要保证企业已经出现的风险损失能够及时予以消除和化解,又要提高企业防范控制财务风险的能力和水平,最终保障企业的长期生存和持续发展。(三)增强财务风险意识,优化企业资源配置。企业管理者要增强财务风险意识。企业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企业系统能由落后、低级的状态,逐步演化到先进、高级状态。融入在市场经济大潮流下的企业风险随处可在。风险与收益是辩证对等的关系:风险越大收益应越大。完全避免风险、获得无风险的收益只是一种理想中的状态。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多元化的发展使企业所面临的是更多更复杂的风险。计财部门是财务风险控制的主要职能部门,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本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工作。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素质,是判断企业财务风险的前提与基础,同时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把工作由被动变主动,合理地规避不利风险因素,将不利可控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四)稳定供应链,抵御风险冲击。为建设不同层级的市场用不同的媒体形式达成不同的推广目的,实现推广层级化,使市场建设更加稳固,使产品在渠道市场上取得更大的利润。在此阶段渠道推广的作用在于调整渠道网络关系,加强渠道掌控力,巩固维持厂商的战略合作关系。主要推广策略体现为着重强调企业在资金、管理、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实力和良好的信誉以及给经销商带来的产品利益之外的附加价值和延伸价值,给经销商提供长久盈利率的保障和赢利能力的培养。通过配合终端零售商的促销、生动化展示和全方位的媒体推广来树立企业品牌形象,强化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深远的文化理念。通过形式多样灵活的公关推广与形象展示来巩固渠道网络成员的合作信心,并致力于与渠道网络成员战略合作关系的建立。

结束语:财务风险以筹资活动为起点,但并不只是筹资风险,而是以资金流为基础贯穿于财务活动的各个环节。在财务实践中,企业往往会由于管理不善而遭受财务风险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有时甚至会破产倒闭。我们要加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和控制机制,以促进企业更好发展。

作者单位:重庆燃气集团沙坪坝分公司

作者简介:张蕤,女,本科,就职于重庆燃气集团沙坪坝分公司。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卫生事业单位 财务风险评估 预警机制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不仅给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也带来一定的影响,而且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问题也日益突出。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也将要面临复杂的局面,故此,加强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评估工作,强化建设卫生事业单位的风险预警机制,不仅能有效控制卫生事业单位中财务风险的发生,而且也可以为卫生事业单位避免不必要的财务损失,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卫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简介

在我国卫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就是指在卫生事业单位运营的过程中,出现因为资金运转而面临的风险。卫生事业单位中的财务风险,在广义上就是对于卫生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中,出现因为不确定因素而造成的财务收益同预期偏离的情况;在狭义上的财务风险,就是因为财务问题而给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带来不确定性,不仅影响卫生事业单位的发展,更是有碍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加强对卫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工作,重点分析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可以包括财务状况总体失衡的风险、单位的财务风险以及资金运作风险、贷款风险四项内容,卫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不仅会影响卫生事业单位的发展,还将影响卫生事业单位的财政问题,抑制卫生事业单位的进步。

二、卫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评估的意义及制定原则

(一)创建财务风险评估体系的意义

建立卫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评估体系,不仅可以对卫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进行定性,而且还可以为预防卫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做出贡献。卫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应该根据卫生事业单位的自身特点,从卫生事业单位的偿债能力、运营能力以及成长能力等方面,分析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情况,并从中找到抑制风险发生的策略。

(二)创建卫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评估体系的原则

在卫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评估体系建立中,应该选择正确的评价指标,并做到科学的分配指标比重,合理的确定其风险间的标准比率,并且还要针对个别指标的异常进行调整。在卫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指标评价体系建立中,以数据化、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全面分析及时数据信息,将卫生事业单位内部存在的财务风险标记出来,及时为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者提供财务风险的消息,做到及时预防。

三、分析卫生事业单位中建设财务预警机制的作用

在卫生事业单位中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可以在卫生事业单位中现有财务管理以及会计核算的基础上,设立敏感性的财务指标,并预警机制对这些指标进行分析评估,发现隐藏的财务风险,为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提供及时的保障。在卫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中,建立预警机制,不仅可以将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而且也可以对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起到预警作用,使卫生事业单位可以提前做好风险预防措施,避免卫生事业单位发生财务危机,提高卫生事业单位的综合发展水平。

四、卫生事业单位建设财务预警机制的应用

卫生事业单位中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中,应该科学、合理、卫生事业单位的构建风险评估指标,并以此为基础建设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构建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以采用趋势预测、相关预测、偶发事件预测以及对征兆信息可能结果预测等方法。以下就来介绍构建卫生事业单位财务预警机制的方法。

(一)构建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指标体系

在卫生事业单位构建财务风险指标体系中,对于财务状况的总体失衡指标中,可以选取货币资金支付率、银行存款保障率、事业基金可用率等;对于债务的风险评价指标中,可以根据卫生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率、年末借款率等,判断卫生事业单位存在的财务风险。其中,如果卫生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率较低,那么卫生事业单位的的净资产就多;如果卫生事业单位中还本付息要用到单位的收入,并不是依靠固定资产,那么借债的比率越高,则财务上的风险也越大[4]。对于卫生事业单位的投资风险评价中,如果卫生事业单位财务对于投资比例小,那么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也小;卫生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比率中,如果卫生事业单位的产业产权不明晰,那么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就将存在很多的风险;对于卫生事业单位的产业速动比率,不仅能额可以反映出卫生事业单位的产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的比率,还可以反应出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的风险状况。

(二)根据以上财务风险指标体系

可以从各方面反映出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而且还可以准确定位卫生事业单位中的财务风险,对于及时制止采取风险以及对风险预防都起到很好的效果。因此,检测卫生事业单位风险预警体系,不仅可以及时概括卫生事业单位中的风险,而且还可以及时规避财务中的风险,完善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措施,促进卫生事业单位的发展。

五、结束语

由上可知,在社会竞争日益增多的今天,卫生事业单位管理中也必将面临更多的财务风险,因此通过构建财务风险评估体系,建设完善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为预测以及防范卫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做好前提工作,降低卫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发生几率,为卫生事业单位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具有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珂.事业单位财务预警模型的实证研究[J].会计之友,2013(5):120-122

[2]何桂梅.试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分析[J].管理学家,2013(16):79-80

第7篇

【关键词】 高校财务风险; 预警机制; 风险成因; 未确知测度模型

一、引言

高校财务风险是指在高等学校发展过程中,存在财务结构不合理、债务负担过重而使高校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其无法完成正常的教学和科研活动的风险。随着1999年大学扩招政策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政府宏观调控,高校自主办学”成为了新时期高校发展的新模式,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新时期的高校面临着高负债、缺少融资渠道和未来学生人数逐渐减少而导致的财务风险。为了及时发现财务风险,揭示隐形的财务问题,新时期的高校必须建立一套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指把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引入到高校中,通过建立一套适合高校本身的客观敏感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和预警临界数值,将高校的年度决算报告和财务报表中的相关数据利用特定的预警模型进行综合评价,以揭示高校财务风险的轻重程度,并将风险情况向高校的管理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披露警示,管理者可作出针对性的决策,防微杜渐,防止因为即将出现的财务风险而给高校带来的损失。

二、新时期高校财务风险的成因

(一)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

1.财政政策

1999年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经济环境日益恶化,为了刺激国内消费,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将高校扩招加入到国家的财政政策中来,1997年我国大学本专科招生人数为100.04万人,到了2010年达到了惊人的1 691.70万人,增长率高达1 591.02%,使我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一跃成为大众教育,这种“成就”在世界上其他的国家都是罕见的。高校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推动了高校的合并、搬迁,同时高校的诸如土地、房屋、教学和科研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数量也成倍增长。固定资产的增加需要巨大的资金,而高校是非营利的事业单位,主要依靠国家的财政拨款,辅以其他渠道融资,2005年,教育经费政府财政性支出占GDP的比例为2.82%,虽然2009年比例达到了3.59%,但是和美国的5%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单靠国家财政拨款根本无法满足高校资金的缺口,而向商业银行举债成为了众多高校所能依靠的“唯一”办法,大规模的银行负债逐渐使高校陷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当中。

2.贷款政策

199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2001的《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都指出,发展教育事业,可以积极争取商业银行的贷款项目,合理利用银行贷款。高校扩招、政策导向、高等教育经费支出相对不足等原因促使高校向商业银行大量贷款,但我国的贷款政策进一步加大了高校财务的风险:一方面,各大银行等金融机构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向高校贷款大多数为流动贷款,一般的贷款期限都在10年以下,甚至只有3到5年,高校利用几亿元的资金从事基建等工程,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连本带利还给银行,对于从事非营利的事业单位是十分困难的,所以,经常见到很多高校靠卖地来偿还银行的贷款;另一方面,我国银行机构向高校贷款的利率实行浮动利率,银行贷款利率的上调,高校的利息支出也相应地增加,更加加剧了高校的财务风险。

(二)高校管理体制的诱导

1.高校管理体制

新时期,高校实行“政府宏观调控,高校自主办学”的新模式,但长期以来,政府都是高校的所有者,领导高校向前发展。从委托理论可以知道,高校归集体所有,造成产权不明晰,政府等外部监督机构的功能被弱化,使高校可以依靠国家所有的盲点大量举债,造成严重的财务危机。从高校的外部来看,我国高校管理的行政化,使高校的发展成为考核地方政府官员的重要指标,所以,政府官员希望高校积极扩大招生并扩大基建项目建设,致使高校的很多基建项目缺乏可行性论证,大量举债;另外,从2003年开始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本科教学评估制度,对高校的教学条件等方面设置了很多的硬性指标,高校为了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达到优秀,大量向商业银行举债,进行基本项目建设,造成了严重的财务风险。从高校的内部来看,一些高校的高层管理者有这样一种观念:高校属于国家,高校无论拥有多少负债,国家都会为高校埋单,且高校基建投资存在巨大的寻租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盲目扩张,陷入财务风险的深渊。

2.高校财务管理体制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财预字[1998]105号)第八条明确规定,高校财务管理体制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高校属于预算单位,编制预算的原则是“量入未出,收支平衡”,但是由于权力制衡的失控,高校大量举债经营,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滞后性,已经使高校不能做到“量入为出,收支平衡”。高校筹资来源的有限性使财务风险更加深化,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实行收付实现制,高校不能通过成本列支和计提折旧等筹集和提取还本付息的资金,加大了高校财务风险。

三、新时期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

新时期高校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为了防止高校的财务风险演变成为财务危机,高校应建立一套适合本身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构建风险预警机制指标体系和运用合适的数学统计模型,及时反映高校财务所处的风险状况,为高校的管理者作出科学客观的决策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新时期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指标体系的构建

1.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1)科学系统性原则。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一定要在科学的基础之上,能够真实可靠、科学客观地反映高校财务风险基本特征,指标的概念必须明确,符合高校财务实际;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是一个包含多个因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系统,必须综合、平衡地考虑到有关高校财务的各方面因素。

(2)全面性和主导性相结合的原则。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指标体系中所选择和设置的评价指标必须充分、全面地反映高校所处风险的状况,具有足够多的涵盖面,但是,一套评价指标体系又不能涵盖所有的指标,在现实中,指标的选取一定是反映出影响环境责任绩效的主要因素和关键环节,这也就抓住了企业环境责任绩效最本质的特征。

(3)整体性和层次性相结合的原则。高校财务预警机制指标体系的整体性必须通过一定的结构才会具体地体现指标之间的关系,把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指标按照其层次性分成若干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分为具体的评价指标,这样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指标体系就具有了层次性,并且很好地反映了高校财务风险的整体性。

2.指标体系的设置

根据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参考其他文献有关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指标体系,结合新时期高校财务中可能要面对的潜在风险,本文从偿债能力、运营能力和发展潜力三个方面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并根据高校财务的实际情况设置了预警值,规定了指标的属性,如表1所示。

(二)基于未确知测度模型的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1.未确知测度模型和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结合点

高校财务风险的内容针对不同的高校可能不同。由于对高校财务风险的监控是实时的过程,设置的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指标体系概括了高校财务的偿债能力、运营能力和未来发展,新时期高校财务结构的变化、未来招生比率逐年下降等因素都可能会加深高校财务风险状况,而国家针对高校政策的变化、利率的增减以及政府的主导性都给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和变数,所以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一方面具有模糊性,另一方面针对一些不能确知的因素,还具有不确定性。未确知测度模型解决了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指标体系中的非确知性问题,这便是企业环境责任绩效评价和未确知测度模型的结合点,未确知测度模型具有有序性、权重确定客观性和结果分辨率较高等优点。

2.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未确知测度分析

预警指数(a)=(预警二级指标实际计算值-预警二级指标预警值)/预警二级指标预警值

预警指数为正值表示本指标暂时安全,若为负值,则说明此指标已处于风险当中(极小型指标互换位置),本文将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预警标准划分为5个等级:无警、轻警、中警、重警、巨警。

无警:a>10%;轻警:10%≥a>0;中警:0≥a>-10%;重警:-10%≥a>-30%;巨警:a≥-30%。

对我国某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研究中,以其年末财务资产负债表和决算报告为基础,计算得到表1中14个财务指标的实际值,见表2。

四、结束语

新时期我国高校财务风险的成因非常复杂。国家政策和管理体制上的原因可以随着国家的政策的不断改革得到优化,高校自身应该开源节流,积极开发新的更好的筹资方式,使高校远离财务风险。在分析高校财务风险成因的基础上,本文利用其他文献和调研的基础上,尝试构建了新时期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并且将未确知测度模型和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对某高校的财务风险进行了实证分析,说明了未确知测度模型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中的实用性,为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增添了科学性和客观性。由于我国高校的资料尤其是财务信息披露程度不够透明,所以,对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研究需要高校、政府和各个利益相关者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李芙蓉,麻晓刚.高校财务风险评估及预警研究[J].绿色财会,2008(4):21—23.

[2] 教育部.1997—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R].

[3] 教育部.1997年—2011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R].

[4] 米新英,刘泽琴.高校财务预警系统的研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8(5):41—43.

[5] 刘开第,庞彦军,姚立根,李亚.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的未确知测度模型[J].环境科学,2000(3):11—15.

第8篇

关键词:企业集团 财务风险 风险防范 风险预警

企业集团实际是一种内外联合体,该联合体内部为少数具有法人地位的核心企业,外部为具有共同利益、受该“核心”约束的一批法人企业,内外之间通过资金及契约关系联系。企业集团通常具有多法人、多层级组织和多联系纽带以及多样化经营的特点。由于市场环境的瞬息万变和政策的不可预见性,加之企业决策者素质水平的限制,使得与企业发展相关的各种风险长期客观存在,其中,财务风险与企业的联系更加紧密也更加直接。企业集团也不例外,它在因联合而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同时,也因其内外部企业的紧密联系,使其中单个企业的财务风险更易受到牵连,继而给整个集团造成重大损失。而减少经营风险是企业集团组建的最直接的原因,而企业的经营风险又最终会表现为财务上的损失,可见,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防范和预警机制的建立非常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企业集团的资本结构失衡、投资缺乏科学性、资金管理策略不当和预算制度不健全等财务风险现状,然后从宏观环境、法人治理结构、多元化、杠杆效应等方面讨论了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成因,最后对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防范与预警进行了探讨。

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现状

(一)资本结构失衡

狭义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长期资本价值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主要是指长期的股权资本和债权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我国企业集团的资本结构体现为内部筹资比重较低,外部筹资的比重较高,而股权性融资是其最主要的长期筹资方式。在这样不合理的资本结构下,企业集团财务成本很高,偿债能力较差,其财务风险相应也很大,最终导致企业集团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近些年来,不少企业集团正是由于资本结构失衡而最终破产。

(二)预算制度不健全

预算管理是企业集团提高内部管理与控制的主要方式之一。而现实中,有些企业集团并没有设立预算管理制度,也有些尽管设立了预算管理制度,但其对预算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预算并没有作为企业集团生产运营过程的依据。决策者随意改变预算制度导致预算流于形式。也有一些企业集团的预算很不科学,缺少可靠的预算依据与评价指标,造成预算指标和现实状况差异太大,从而使得财务预算不具有实践意义。

(三)投资缺乏科学性

从对内投资方面来看,有很多企业集团在判断某个投资项目是否可行时,并没有进行周密而详细的调查与分析,同时由于管理层的决策不够慎重,在获取经济信息时并未通过调查验证,这些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还需进一步验证;或者因为有些管理者的决策能力过低,从而增大了失误出现的概率。并且企业集团财务决策通常是以经验与主观决策为主,这往往造成投资项目不能实现预期的收益,投资也不能如期收回,将企业集团置于巨大的财务风险当中。从对外投资方面来看,相当一部分企业集团的主要投资决策者在没有对投资风险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盲目投资,最终给企业集团带来巨额投资损失,导致其财务风险不断。

(四)营运资金管理策略不当

企业集团的日常营运资金管理策略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有些企业集团为了扩大销量,增强竞争,而进行盲目赊销,致使无法回收资金,最终成为坏账与呆账,严重影响企业集团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在企业集团的短期资产中,存货的比例很高,而且主要是超储积压存货。流动资产主要为应收账款与存货,导致企业集团没有充足的流动资金进行再投资或偿还到期债务,对企业集团资产的流动性与安全性产生了不利影响,最终导致财务风险发生。

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成因

(一)宏观经济环境变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很难预测与改变,导致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非常复杂。宏观经济形势发生每一次变动都会为企业集团带来不同程度的财务风险。一旦企业集团对经济环境变动的认知能力与适应能力过低,就可能造成运营失败或实现不了预期目标,就会产生现金流与财务风险现象。比如,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世界金融市场发生剧烈动荡,不仅影响金融业,而且使得不少国家非金融企业也产生财务风险。

(二)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在企业集团的决策分工上,母公司除了生产运营决策之外,主要进行宏观战略层面的决策;子公司的董事会主要进行战术决策,这些决策较倾向于实务操作。因为投资者和经营者相分离,投资者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而经营者的目标是其任期内的经营业绩,达到会计账面的“利润最大化”,投资者监督缺位的状况会时有发生;信息的不对称、董事会权力实际上的被架空,可导致经营者利用实际掌握的生产经营控制权,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最大程度地实现其自身的利益,例如转移投资者财富、奢侈的在职消费以及目标非最优化选择等,这样都会有损出资者的权益资本,最终造成财务风险的产生。

(三)盲目追求多元化

企业集团为了实现快速发展壮大,通常会采取专业化或多元化的经营策略。从理论上来讲,企业集团采取多元化发展战略能够快速提高市场影响力与分散经营风险。然而如果企业集团在不具备相应条件的状况下而盲目扩张,进入和核心业务不关联行业或者采取无关联的多元化经营策略,介入不了解的行业或开展不熟悉的业务,就会导致各项多元化业务均实现不了规模经济进而缺乏竞争优势,不但达不到预期的分散风险的作用,反而会提高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如果经营环境恶化,特别是在企业集团主业资源配给没法保障的情况下,企业集团将产生财务危机、资产缩水以及竞争力降低等风险。

(四)财务杠杆负面效应

企业集团内部以产权为基本纽带,母公司通过控股方式对子公司实施控制,这样的财务杠杆效应不仅放大了资本,也放大了财务风险。当国家宏观经济走势强劲、集团经营业绩良好时,负债融资会使企业集团利润飞速增长。然而在企业集团经营业绩和获利能力较差时,过高的资产负债率会导致利息费用成为巨大的财务包袱,侵蚀权益资本,最终导致流动资金紧张。然而企业集团内部由于控股规模不断扩大,一般会产生类似于金字塔似的控制体系,如果某个子公司产生财务危机,就会导致企业集团的资金链条断裂,这时候财务杠杆的负效应一定会促使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发生。

(五)监控不力

虽然当前我国企业集团中设立了一些监督职能,也建立了很多监督制度,但由于监督者尚未掌握关于企业集团财务资金的全面状况的必要信息与方法,所以很难及时高效地发挥功能。很多母企业集团很难及时确定子企业集团的财务资金变化情况,从而导致企业集团资金非常紧张,主要依靠借新还旧来开展生产经营,财务风险非常大。不少企业集团管理者对自身财务状况并不了解,而财务人员对经营状况也不了解,而且位于从属地位,通常只能服从领导的意图进行账务处理,导致财务管理随着会计核算走,会计核算随着领导意图走,最终导致财务监督仅仅是一种形式。

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防范与预警

(一)财务风险的防范

1.建立科学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高效的约束机制具有控制与监管经营者以及保证投资者的利益免遭侵害的功能。企业集团的约束机制包括内部与外部约束机制。内部约束包括内部控制、内部审计、董事会解聘与更换经理人以及职工监督等形式;外部约束一般通过产品市场、资本市场、产权市场以及经理市场等市场来完成。完善的产品竞争市场,督促企业集团依靠严格与科学的管理,通过采用先进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与服务水平来谋求生存与发展。较为发达的资本市场,使得企业集团的经营业绩可以准确与及时地通过企业股票的涨跌体现出来,较低的股票价格就会产生被其他企业集团并购的风险,这将对经理人的地位与利益构成威胁,进而对其产生一种无形约束。较为规范的职业经理市场,能高效地约束经营者的不当行为,使得他们由短期行为转向追求长期利益,从而促进企业集团的长远发展。

2.完善企业集团财务治理机制。企业集团母公司要采取科学的业绩评价方法,对集团子公司经营者进行有效的激励和约束,致使子公司经营者能够注重企业集团的长期发展,自觉或必须选择和企业集团目标相统一的行为,降低其短期行为和机会主义行为,增强企业集团整体抵抗财务风险的能力。财务治理机制的另一主要内容即为财权的分配问题。如果财权能在母子公司间进行合理分配,就可以确保母公司在做出某个重大决策的同时高效激发子公司积极性。相反,如果企业集团财权分配不合理就会产生更大的财务风险,因此有效的财权分配体制能够使得母公司拥有企业集团的财务资源控制权,而子公司等成员企业享有资源的使用权。

3.优化企业集团的业绩评价和考核体系。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企业集团利用的是传统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然而传统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有很多局限性,具体体现在:强调财务指标,不重视非财务指标;强调短期效益,不重视企业长期发展;强调过去业绩,不重视企业未来价值创造;强调企业内部经营过程,不重视企业和外部环境关系;强调有形资产,不重视无形资产;强调经营能力,不重视企业创新能力等问题。传统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中的这些不足不但会制约企业集团的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与核心竞争力的产生,而且无法与知识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二)财务风险的预警

1.短期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企业集团能否在短期内维持下去,其实并不完全取决于其能否实现盈利,有足够现金流量用于各种支出才是其中的关键。企业集团的财务预警的基本前提是企业集团的利润为正,实际上,由于其应收账款、应付账款以及存货等项目一般都比较稳定,因此企业集团的经营活动中产生现金流量净额往往大于净利润。在短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方面,首先要编制企业集团的现金流量预算,并通过现金流量分析,全面反映企业的动态现金流动情况。即当企业集团的经营性应收项目或存货呈现大幅度减少时,能够表明企业集团的货款回笼较好,企业集团的经营能力较强;如果与此相反,就应引起投资者的高度关注,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应收款项和存货的大幅上升,将降低企业的经营能力,使潜在的损失逐渐变成现实。

2.长期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从根本上讲,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主要是因举债过高所致,因此,企业集团在建立短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同时,还要考虑风险的长期防范。为此,需要从企业集团的经济效益方面着手防范财务风险,包括企业集团的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等诸多方面。其中,对资产获利能力的监测指标有: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等;对偿债能力的监测指标有: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对经济效率的监测指标有:产销平衡率、资产应收账款周转率等;对发展潜力的监测指标有:股东权益收益率、总资产净现率、销售净现率等。

结论

对任何企业而言,财务风险的存在都会严重影响其生存和发展,企业集团也不例外。又因为企业集团的“联合体”特征,其风险的防范和预警就显得更为重要,直接关系到内外部企业的存续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这样的思路做了一些探索性的工作,希望通过本文的努力,为企业集团的风险处置方法提供一定的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王化成.高级财务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姜秀华,任强,孙铮.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研究[J].预测,2008(3)

第9篇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风险预警机制

一、财务风险的内涵

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企业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某一方面和某个环节的问题,都可能促使这种风险转变为损失,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这种观点从财务本质角度出发来界定财务风险,外延广泛,包括了所有财务活动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

二、房地产企业财务危机出现的原因

(一)自身经营特点,从房地产业的经营特点看,房地产开发项目具有开发过程复杂、周期长、涉及部门和环节多的特点。从土地获得、市场调研、投资决策、建设施工,到销售推广、物业管理等开发过程,涉及多家合作单位,并接受规划、国土、建设、环保等多个政府部门的监督,从而使得开发商对开发工程的进度、质量、营销控制的难度增大。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将导致项目周期拉长、营业成本增加、收益大幅降低甚至亏损。

(二)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由自有资金、预售款、银行贷款、经营性欠款4部分组成,其中自有资金往往只占较小的比例,负债资金往往占企业全部资金来源的70%,有的甚至高达90%,一旦企业不能控制各类风险,出现不能支付到期本息的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三)财务管理水平,我国的房地产企业,特别是大型房地产企业都由国有资本控制或者本身就是国有企业转化而来,国有企业所具有的诸如效率低下、管理水平不高、内部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等缺陷时有体现。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往往无法保证。

(四)决策的风险意识,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因素。决策过程中,往往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地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地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有限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地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三、房地产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指标的确立

本文在广泛考察了在以往的国外和国内相关研究中对最终预测模型有显著贡献的预测变量,参考了在实证研究中目前广泛采用的财务和现金流变量,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初步确定了24个预测变量。这24个预测变量主要反映了房地产企业五个方面的财务状况,即:偿债能力、经营能力、获利能力和未来成长基础及能力。具体指标见表1。

四、房地产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对策

(一)房地产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架构

1.财务信息收集――传递机制

良好的财务预警分析系统必须建立在对大量资料统计分析的基础之上。这些资料包括房地产企业内部财务数据和外部信息(例如政府的政策、竞争对手的相关信息等)、房地产行业等相关数据,并形成一个资料系统。而且,这个系统应该是开放的,不仅包括内部信息,还包括外部信息,最为关键的是,系统信息要不断更新以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财务信息收集的对象主要是企业内部财务信息和外部相关信息,而且数据资料系统可以通过信息的收集、剔出得到及时更新。

2.财务预警分析的组织机构

为使预警分析的功能得到正常充分的发挥,房地产企业应建立健全预警组织机构。该机构成员有企业经营者、企业内部熟悉管理业务,具有经营管理知识和技术的管理人员组成,并聘请一定数量的企业外部管理咨询专家。该机构相对独立于企业的组织体系,独立展开工作,但不直接干涉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只对企业最高管理层负责。

3.财务危机分析机制

高效的风险分析机制是房地产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核心和关键。通过风险分析可以迅速排出对财务影响小的警情,从而将主要精力放在有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警情上。预警分析一般有两个要素:即预警指标和扳机点(即预警指标的临界点)。一旦评测指标超过临界点,局部危机或者全面危机发生,应急计划则应随之启动。在财务危机分析机制下,最为关键的就是预警指标的选择和扳机点的确定。财务预警模型中的变量是关键财务指标,是形成预警结果的关键依据,诊断过程就是财务预警模型的应用,而其他指标知识帮助辅助判断。对于扳机点的确定,不同的指标类型有着不同的设定,可以确定为行业均值或者历史均值,甚至可以是一个区间。

4.财务危机处理机制

在财务危机分析清楚后,就应立即制定相应的预防、转化措施,以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失。财务危机处理机制主要包括应急措施、补救方法、改进方案。其中应急措施主要是面对财务危机,应该采用何种手段去规避,控制事态进一步恶化;补救方法主要是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减少损失,将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改进方案主要是如何改进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杜绝和避免类似的财务危机再度发生。

(二)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日常监控

1.财务危机监测财务危机主要表现为财务支付风险和财务结构风险

财务支付风险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监测:(1)现金流动能力。企业年度现金流入总量能否保证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各项强制性支出需要,例如:贷款利息、工资以及其他必需的投入。如果不能保证需要则应引起管理层的注意。

(2)资产变现能力。房地产企业相对于制造业之类的企业,固定资产比例较少,主要表现为暂时未能出售的物业,开发商能否按照既定的销售节奏,即开发期、开盘初期、销售中期、收盘期四个阶段完成销售工作是房地产企业资产能否顺利变现的关键,一般而言,房屋能越早的出售,资产变现能力就越强,如果发生滞销,则开发商就需要注意了。

(3)逾期负债率。包括未能在法定、约定期限内付款而欠缴的税费、工资、银行贷款本息和工程款等。这是企业发生财务危机最直接表现,所以应密切关注企业是否存在大量逾期负债。

2.经营风险监测

经营风险是导致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深层次原因。一般指企业因经营决策失误、管理不善而造成的可能损失或经济效益低下。经营风险大小反映了企业经营者管理水平和市场预测能力的高低,它对企业经济效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也最终影响了企业财务危机的程度。它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指标加以监测:(1)市场需求的变化。市场供应量、市场购买力、市场价格等反映供需状况指标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导致供需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进而极易导致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不平衡而形成市场供需风险;反过来,市场供需不平衡会导致大量商品房空置滞销,使投资者承受资金积压的风险。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其房屋市场需求越稳定,经营风险越小。

(2)产业政策的变动。国家产业政策的变化影响房地产商品需求结构变化,决定着房地产业兴衰。国家强调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会直接促进城市商业和服务业、楼宇市场的繁荣;政府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降低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紧缩投资于房地产业的资金,将会减少房地产商品市场的活力,给房地产投资商带来损失。这种损失不一定体现在房地产商品的绝对价格降低上,主要体现为市场交易活动的减少。

(3)房屋销售价格的变动。目前我国房地产商品价格虽然面临国家更严格的宏观调控,但涨势不见回落。这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房地产价格涨得太高太快,极有可能导致消费者购买力下降,从而导致楼盘不能按既定计划销售。

(4)管理者的素质和经验。一个拥有丰富经验和科学管理的领导就比没有经验、盲目管理的领导者风险要小。

3.日常监控与年终财务状况的结合

会计电算化的广泛应用使企业的信息传递方式已从桌面财务转变为网络财务,这就为企业的日常监控,提供了实现的可能。具体来说,房地产企业财务部门可运用财务信息实时报告系统软件对其进行财务支付风险和财务结构风险的监控,管理部门可在日常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监控管理风险,而市场销售部则时时监控市场营销风险。企业内部局域网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可使这些财务危机监控和经营风险监控的信息更加及时准确地反映到企业管理当局。

五、结论

房地产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面临诸多问题,这些都将可能导致财务危机的发生,尤其是对于我国目前金融体系不完善,房地产法律法规不健全的环境下,房地产企业时刻需要警惕企业财务状况会陷入危机。为此,房地产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随时监测自己的财务状况,如发现有财务危机的征兆存在,则运用各种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全面检查公司的财务状况,找出处于恶化趋势的项目和原因,及时调整其财务活动,有效地阻止和抑制不利事态的发展,将企业的财务危机降到最低程度,从而保证其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张鸣,张艳,程涛.企业财务预警研究前沿.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56-96.

[2]蔡河山.浅谈投资性房地产财务风险的分析.现代商业,2008/15.

[3]龙胜平.我国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研究.求索,2007/06.

[4]王晓曼.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建筑,2007/11.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