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1 10:07:5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课外阅读的练习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根据教育部新课标的要求,学生在高中毕业之前英语阅读量要达到.“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这是新课标五级目标中对“读”的要求。可见教师在提高课堂阅读教学实效的同时,更应该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大大增加学生的信息量,从而实现课堂内外的沟通。它能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把阅读课中的“读”延伸到课外。以下笔者将谈谈运用信息技术对英语课外阅读进行的训练与指导。
一.建立中学英语课外阅读资源库
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入电子阅览室,登陆中学英语课外阅读资源库,完成相关阅读练习。选择一些与课堂上教学内容相关的拓展语篇,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又可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阅览室在线阅读
如QQ邮箱每日英语的订阅、china daily报纸或网站、21century报纸或英语网提供在线订阅。在线阅读可以实践语言材料的时效性,增强语言材料的文化性,加大语言和信息的输入量,提高交际性。学生可以感受电子版英文报纸带来的更快捷、更方便的读报体验,随时随地发表个人的观点和看法,掌握丰富及时多样化的信息。
三.可自定步调的软件―集成学习系统软件
集成学习系统软件(ILS: Integrating Learning System). 正如《儿童与学习者五年策略》提出:我们相信,雄心勃勃地、富有想象力地使用技术会成为提高个别化学习和通过系统选择性学习的一个主要因素。软件设计具体做法按照五个类别来设计即:按题型、体裁、题材、阅读等级、题量、限时、测量与评价。
A. 阅读题型分类:阅读、完型、短文填词
B.按照体裁分类:记叙文、议论文、应用文、说明文。
C.按照题材分类:阅读材料可以是名人轶事、历史传说、民间事故、寓言、幽默小品、新闻报道、史地常识、科普文章等。
D.按照阅读等级分类:(Junior One Senior Three)要求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篇幅适当、内涵丰富、难度适中、生词较少。在阅读教学的较高阶段,通过增加阅读量,让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学科性较强、富于哲理、异国文化较深层次的文章,加深拓宽内容,使“英语化程度”在两方面得到和谐平衡的发展。
E.按照题量分类:共有五篇,学生每次可以任选一至五篇。
F;测量与评价:当提交答案或电脑自动阅卷评分并且还有激励性语言”恭喜你闯关成功” !等等。
首先选择某一体裁或题材,接着选择等级(难度程度),而后是一次要做完的题量,再设定完成时间。做完后电脑自动批改打分并给予评价。最后还可查看选中题目的解析。
四.与教师博客课程整合
随着博客Blog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在全球范围众多行业和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博客Blog具有简单、快捷、低成本和开放性、私有性、交互性、共享性,使参与者充分交流沟通和协作等等,这些特点正在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和生活。
同时,阅读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为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学习和掌握课文内容所涉及的语言知识(词汇、句型、语法和习惯用法等),以及了解课文内容所涉及的文化背景,进而在阅读方法、阅读速度、阅读技巧和阅读理解的准确度和深度(阅读欣赏)上得到提高,短短45分钟的课堂教学无法满足大量的英语阅读需要,因此借用博客的特点试图使用教师博客辅助高中英语课外阅读。具体做法:
教师一方面教给学生灵活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泛读、略读、跳读、细读),教师应根据教学安排,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掌握略读、查读和细读以及识别关键词、确定主题句、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测词义等阅读技能,理解文章主旨大意,迅速在文中找出答案。另一方面在扩大学生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的同时,着重提高阅读效率,反复训练理解技巧。
课外阅读 水平差异 调查分析 对策
一、城乡小学生课外阅读水平的现状
连云港市下辖新浦、海州、连云三区和东海、赣榆、灌云、灌南四县,市区的教育设施及师资力量优于四县,但农村中心小学条件与城区小学相比有一定差距,村小的差距最大。由于城乡小学在学校管理及硬软件建设等方面的显著差别,因此各学校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也存在着较大差异。通过设计问卷并进行抽样调查的方式获取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相关数据,可以真实地了解本地区城乡小学生课外阅读水平发展的真实情况。问卷调查时,分别按学生所在低、中、高三个学段进行抽样。采用随机方式从市区三个区中随机抽取了6所小学的375名小学生作为城市样本;从四县中心小学和村小中各随机抽取了8所小学的390名小学生作为农村样本。共抽样学校14所,发放问卷800份,收回765份,问卷回收率为95.6%。从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上看,城乡小学生在课外阅读水平的发展上存在显著差异。
1.阅读的态度
通过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城乡小学生对待课外阅读的态度基本上是一致的,对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感兴趣,喜欢广泛涉猎各类图书。这说明学生对课外知识的获取愿望是强烈的,需要老师和家长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提供更多阅读的书目。不同的是,城市组学生更关注自己的阅读兴趣,表达出了自己喜爱的书更愿意读的愿望。此外,城市组学生的课外阅读行为更多地受到了家长、老师和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2.阅读的形式
从阅读的形式上看,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点与识字量的不足,偏爱阅读浅显易懂的漫画卡通类和附带插图类的课外书。到中年级后这种偏好逐渐向附带插图类的课外书转变,其中农村中高年级小学生更趋向于阅读附带插图类的图书。由此看出,低中年级学段的小学生偏好于具体形象思维。调查中还发现,高年级学生对纯文字课外书的阅读趋势增加较为明显,特别是城市组高年级学生对纯文字课外书阅读的人数显著增加,反映出城市高年级学生在具体形象思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抽象思维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这说明城市组小学生在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上具有较大优势。数据也反映出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对纯文字类课外阅读书重视不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滞后,需要予以重视并加强引导。
3.阅读的内容
从阅读的内容上看,童话类课外书在学生群体中最受欢迎,城市组与农村组的差别很小。学科辅导类课外书在城市组小学生中数字比重有所增加,反映出城市小学生对学业的重视度在不断提高。对于科技体育类课外书,城市组中高年级比农村组略有增加。比较明显的差别是:城市组学生更加重视了现当代名著和古典文学书籍的阅读,问卷统计数字比农村组小学高出近一倍左右,这种现象应引起农村小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4.阅读的时间
从阅读的时间上看,城乡小学生每天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总量大体上都在30分钟到2小时之间。农村小学生的阅读时段主要分布在早中晚,城市小学生的阅读时段主要分布在节假日。城市小学生对课间的利用率也比较高。
5.阅读的习惯
从阅读的习惯上看,从不主动看书和从不买书看的小学生不多,大多数学生能够做到经常借书看、经常买书看,并在阅读后能主动与别人交流读书所得。一部分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容易受到老师、家长或同学等人的影响。农村高年级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已经重视了读书做笔记,城市各年级学生中普遍重视了读书笔记在课外阅读中的作用。学生经常买书看的数据比较中,城市组学生数高于农村组学生数,反映出城市家庭经济条件较农村要好,家长对孩子读书的重视程度也比农村组要高。
二、影响城乡小学生课外阅读水平的主要因素
1.当地教育观念
同样是城区或农村小学,为什么有的学校小学生的阅读水平高?有的学校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低?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当地的教育观念是影响小学生阅读水平发展的首要因素。一个创新意识强,教育优先发展的地区,其教育教学的质量也必然是走在地区发展前列的。而教育的优先发展,也必然反过来有力推动当地经济的跨越发展。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超前,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则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也一定超越同类学校。因此,推动当地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创新非常必要,通过改革和创新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构建校园文化,重视小学生课外阅读,才能真正把课外阅读落于实处。
2.家庭经济条件
家庭经济条件是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有力保证。阅读需要经济条件的支撑和保障。家庭经济条件优越,可以实现和满足学生购买图书阅读的愿望,对学生海量的课外阅读提供支持。而经济条件不宽裕的家庭,特别是农村家庭,学生基本的阅读条件就会受到影响和限制,容易导致许多想读书的学生只能望书兴叹的现象。因此,调动一切社会力量特别是家庭的力量来保障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构想。
3.社会读书氛围
家庭与学校读书环境的营造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水平的发展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重视读书氛围营造的社区、学校、家庭里,小学生的阅读欲望往往会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这些或大或小的环境影响着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认识,不断诱发小学生积极践行课外阅读的主动意识。同时,积极的课外阅读行为又影响着学校、家庭和社区文化建设的层次和深度。
4.学校读书条件
学校图书场馆及藏书数量等硬软件条件的建设对提高对小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有着明显的影响力。一所学校的阅读场所是否充足、藏书量是否丰富、读书气氛是否浓郁,不仅直接影响着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同样也影响着学校读书活动开展的质量。
5.学生读书兴趣
兴趣是能力培养的前提,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决定了小学生个体阅读水平发展的空间大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动力是学校和家庭正面引导不足而造成的负面结果,其表现为学生对课外阅读全无兴趣,甚至把阅读当成一种额外的负担消极应付,这样的结果往往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
6.学生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生建立终身阅读观念的一种积极形式。调查中发现,现在的大多数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课外阅读常常随兴所致,无计划、无规律,当然无从谈起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果小学生的阅读行为只是为了完成学校或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没有主动阅读的意识,那么这样的课外阅读效率是低下的,习惯也很难养成。
三、提高城乡小学生课外阅读水平的对策
1.营造阅读环境
宽松和谐的阅读环境是保证阅读质量的前提。就家庭方面来看,家长要率先垂范,平时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做到合理安排时间,一有空闲就读书,从而给自己的孩子做出学习的榜样。就学校方面来看,要积极重视校园读书环境的改善和提高,包括校园、班级读书氛围的营造、图书阅览室的建设、馆藏图书的储备、以及学生阅读时间的保证等诸多方面加大经费投入,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
2.培养阅读兴趣
家长和老师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培养和调动学生读书的兴趣,使学生浸润书香,熏染知识,唤起学生的读书欲望。学生读书兴趣的培养还可以通过各种读书活动来推动。
3.提供阅读时间
合理充裕的时间是课外阅读得以有效开展的保证。调查中发现,那些思想开明,理念新颖的学校或家庭,学生的课外阅读机会就比较多,学生阅读的质量也相对较高。要把课外阅读作为课堂阅读的有效延伸加以重视,保障学生的阅读时间,充分利用课间、早上、中午、晚上和双休日、节假日的时间有计划地开展读书活动,保证读书活动有序开展下去。
4.教给阅读方法
由于课外阅读的范围大,时间紧,因此开展课外阅读时老师要主动作为,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鼓励和引导学生采取略读、精读、定向阅读、选读、速读、摘录批注读等阅读方法,灵活多样地开展读书实践活动。有了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作为保障,学生的读书活动才会变得有实效,阅读实践也才真正成为学生的“自由”活动。家长和教师在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后,要及时隐退,只有当学生阅读中出现障碍和问题时才会现身。
5.开展阅读活动
通过开展有效的读书活动促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持久而盎然的兴趣,从而促进读书活动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读书活动的开展主要阵地在班级,老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有利的时机在班级或校园组织各种读书活动,通过开展读书竞赛、摘抄读书卡片、评选读书模范等活动,总结典型,表扬先进。读书活动的开展要因地制宜,因人而易,一切措施要有利于学生阅读活动的开展,有利于阅读的质量和效果。
6.引导阅读体验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喜欢不喜欢读书主要源于自我对读书的真实体验。一个通过阅读获得了独特知识体验的学生,读书将成为其学习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所以,要想让学生对课外阅读感兴趣,必须利用各种现有条件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更多地去进行读书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生发兴趣,自觉完成知识经验的积累。
7.养成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保证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行为持久有效地坚持下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应重视两个方面:首先要培养学生主动预习的良好习惯,要让学生通过预习教科书,养成主动查阅工具书,查阅课外阅读资料的良好习惯;其次,要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通过勾、圈、画、摘、议等方法对阅读过程中的所得、所悟进行记录,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好习惯。
课外阅读可以陶冶小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可以增加小学生的知识储备。如果学生能在学校主动阅读,在家庭自觉阅读,在社区参与阅读,在社会体验阅读,那么“书香班级”、“书香校园”、“书香社区”及至“书香社会”的美好愿景才能落于现实,全社会才能形成人手一书的繁荣局面。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初中 文言文课外阅读教学 组织策略教学实践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有机延伸和补充,语文教学历来重视课外阅读,但是,文言文的课外阅读训练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文言文的阅读训练如果只在课堂上进行,是没有多大效果的。学生即使在课堂上把文言文学懂了,形成了一定的能力,也容易退步,结果劳而无功。因此,有必要加强文言文的课外阅读,使学生把课堂上学过的文言词语和句式运用到阅读实践中,并在运用中巩固、加深、提高,使精读和博览相结合,这样,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才能逐步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才能真正形成。笔者结合近几年来文言文教学实践,就目前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教学的组织策略谈些粗浅的认识。
一、文言文课外阅读的教学必要性
与传统教材相比,新课程增加了文言文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份量,文言文课文约占30%。但是现实中初中文言文教学却处境艰难,基本表现有二:“学生畏难”与“效率低下”。学生畏难的原因主要在于对文言文的“陌生感”,不好理解、不易记忆、试题难做、实用性不大。效率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表现基本一致,“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目标达成者甚少。且不说《世说新语》、《史记》、《聊斋志异》,就是《三国演义》、《西游记》这样的文言白话,很多初中生也看不懂。
一味依赖课内、忽视课外;过分注重语法规律,以练习代替阅读、以讲解代替感悟;阅读面过窄、阅读量过小,这是当前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最突出的三大痼疾。新课标把语文课的基本性质定位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处理这两者的关系时教师却往往只注重工具性而忘记人文性,使文言文教学变成文言词句教学与文言语法教学。从社会大环境来说,当代初中生与传统文化隔绝太深。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得不到有效的继承。
基于以上原因,我认为在初中阶段尝试对学生进行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以帮助学生积累文言词汇、培养文言语感、提高文言学习兴趣、加强人文精神熏陶,将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和谐统一,为学生今后的文言学习奠定基础,或许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二、我的实践
钱梦龙先生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说:“我主张中学里不但要教文言文,而且要适量多教一些,但不是像现在这样的教法。”“我的意见是,既然规定中学语文课有文言文教学的内容,那就要教得像个样子,适当多教一些。至于文言文课文以增加多少为宜,抑或不增课文而另编文言文(包括古代诗歌)课外读本,都是可以讨论的。”在前辈的观点的指引下,我在近几年初一初二的文言文教学中尝试进行了文言文课外阅读方面的摸索,积累了一些粗浅经验,下面略作陈述。
1 课外阅读材料的来源
在新课标背景及中考高考效应下,有关文言文课外阅读的材料非常丰富。无论是传统的纸媒材料,还是现代的网络电子文本;无论是教辅材料的练习形式,还是阅读专著的文本形式,都是可供选择的材料来源。在古籍方面,《史记》、《世说新语》、《梦溪笔谈》、《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等是公认的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优秀文言读本。在专业的初中古文阅读文选方面,本地区使用面较广的有:浙江古籍出版社的《初中文言文扩展阅读》(刘启才、黄巨威、黄加平编著)、上海教育出版社的《中学文言文助读》(杨振中编)、西泠印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扩展阅读(文言文)》(李胜建主编)、上海远东出版社的《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与训练精选》(杨振中编),等等。其中杨振中先生编著的《中学文言文助读》是久经实践检验的不错选本,内容丰富、故事性强。具有较强的梯度性,而且是纯文本阅读形式,非常适合初一初二学生,因此我将它作为阅读材料的首选。
2 课外阅读材料的取舍标准(“质”与“量”的控制)
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往往会让人产生“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对于如何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我非常认同王荣生教授的观点:“语文教学的主要问题是教学内容的问题。”“教什么、用什么教远比怎样教来得重要。”
3 课外阅读材料的编排序列
从知识层面而言,初一以文言词语学习为主,初二以文言句式学习为主;从情感层面而言,初一以培养兴趣为主,初二以情感熏陶为主。降低门槛、趣味领先,分步推进、螺旋上升,这是阅读材料编排的基本构思。在知识板块上,遵循“实词一虚词―句式”的序列编排,尽量加强文言与生活(如了解古代文化常识)、文言与白话(如联系成语释义、联系成语学习文言文语法、联系成语学习文言句法)的联系,并努力使学生养成自觉使用古汉语工具书的习惯。
4 课外阅读材料的呈现方式
初一阶段,课外阅读材料应以诵读和单纯的阅读文本的形式出现。诵读仅限于经典文句,阅读的文本加上简要的注释。部分难句可以配以适当的翻译。初一上学期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语感为主,因此文意理解可只停留在口头上,只做纯文本的阅读而不做书面的练习。初一下学期可增加相应的实词练习和少量常用虚词练习,再设置一定数量的书面句子翻译练习,但练习量不可过多,必须使学生养成勤于查阅工具书阅读古文的习惯。初二阶段,材料以阅读加练习的形式呈现,阅读文本只提供简要的注释。一般不提供译文,以防滋长学生的惰性。练了实词、常用虚词外,还应增加适量的句式、断句、文意理解等方面的练习。
5 课外阅读教学的时间保证
要让学生完成每周200字左右的文言阅读量,必须保证他们每周半小时的阅读时间。它可以是集中的,也可以是分散的;可以是校内的,也可以是校外的;可以是自习时的朗诵、阅读课时的欣赏,也可以是平时“每日一句”的课前背诵,以及作业本上相应的配套练习。只要持之以恒,就能取得效果。由于课外阅读不是学习的主要任务,文言文相对于现代文而言也只能算是配角,因此文言文课外阅读绝对不能喧宾夺主,不能过多占用课堂教学时间及学生的精力。每周半小时的课外阅读时间是必需的,也是足够的和可行的。
6 课外阅读教学的内容指向
如前所述,就知识层面而言,初一以文言词语学习为主,初二以文言词汇和文言句式学习为主;就感情层面而言。初一以培养兴趣为主,初二以情感熏陶为主。因此初一的阅读教学应注重文言字词的积累和文言语感的培养。初二则加以系统深化。先读后讲、先学后练,以读为主、以练为辅,先“言”后“文”,由“模糊性阅读”到“精确性阅读”,这是初中文言教学的基本组织原则,也是进行文言课外阅读教学的基本组织原则。
7 课外阅读教学的组织形式
在知识与情感层面上,文言课外阅读训练可以采用四个基本模式:记诵型、解释型、翻译型、理解型。经典诗文采用记诵型,文言实词学习采用解释型,文言句式学习采用翻译型,思想教育情感熏陶采用理解型。四种方法按时间序列由浅入深地综合呈现,初一上学期主要采用记诵型、理解型,初一下学期主要采用解释型,初二主要采用翻译型、理解型。在学生组织形式上,以班级集中学习为主,课内课外结合。在时间安排上,实践证明集中教学比分散学习更为有效,因为反复强化有利于克服遗忘。因此,初一可尝试分散进行,每周一次或每两周一次文言阅读课,第一阶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文言语意,第二阶段学生借助工具书自主理解文言语意,并用口头翻译作检测。初二可尝试集中进行,配合两个单元的课内文言文教学集中进行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
8 课外阅读教学效果的评价
第一,学生足够的阅读数量和充足的阅读时间是取得良好阅读效果的根本保证,因为课外文言阅读的直接目的是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陌生感,培养他们阅读文言文的兴趣。这是与现代文阅读的最大不同。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阅读技巧;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其文字表达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还能帮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投入到语文的自我学习中,起到提高其语文素养的目的。在小学语文中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有以下几个观点:
一、在课内阅读中学习阅读技巧
课内阅读主要包括了课文阅读和其他课内训练中的阅读。在课内阅读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阅读技巧进行练习,为其日后阅读更多的文章打下基础。
(一)阅读技巧的学习
阅读技巧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获取文章信息和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对于学生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十分重要的。在课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在课文讲解的同时向学生讲授一定的阅读技巧,通过自主的阅读学生能够在课文学习中锻炼自己的阅读能力,提高其语文素养。阅读技巧主要包含了以下几种:
1.通读
通读法主要是指粗略地对文章进行阅读,在通读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通读法在阅读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确定该文章的感情基调和了解该文章的大致内容。通过运用通读法,学生能够快速地在文章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如很多阅读题中会出现“某一句话有什么意义”这类型的题目。通过对文章进行通读,学生能够快速地对这一句话进行定位,有助于学生在接下来的细读中更有方向和目标地进行阅读。通读法的应用在学生考试中尤为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教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中心思想以及对文章进行分段来进行文章的通读。通读时可以注重文章的中心句。而文章的中心句一般是在每一段第一句话或是最后一句话,只要学生把握了阅读的规律就能够在文章的阅读中轻易地找到文段的中心句,从而得出或总结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2.精读
精读是对文章进行仔细的深入的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还要反复地思考和琢磨,对文章中有意义的句子进行细细品味和咀嚼,真正地理解句子的内在含义和其所蕴含的情感。并对文章中用得好的词语进行推敲,以积累知识提高自我的写作水平。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文章中经典的句子找出来,与同学一起对该句子或该句子中的某一个词或字进行分析和探究。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的使用,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对这句诗所用的字进行分析,如把“绿”字换成其他字行不行呢?把它换成什么字最好呢?通过与学生共同探究使学生能够明白该句子语言的严谨性。
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某一句话或某一词汇所表现出的作者的心情进行理解。这时,教师对学生思维的引导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对该句子进行反复的诵读帮助学生理解其情感,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是精读的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精读对积累语句和词汇,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文章的精度,提高了学生情感表达的能力,通过词汇的积累也令其文字更为出彩。因此,在小学教学中,对如何精读进行深入的探讨,对提高教师自我的教学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二)阅读技巧的练习
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学生阅读技巧的练习一般是在课后练习和考试中做练习题。通过阅读技巧的练习,学生可以较为熟练地掌握阅读的技巧,再自我学习通过阅读技巧的运用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阅读技巧的练习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提升阅读技巧并不适宜运用题海战术,因此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要加倍留心,应该注重作业的质而不是量。在选择作业时,教师应该选择一些文章结构较为清晰的如总分总、分总等,选择一些与课文有相似点的作业,使学生能够在课后练习中对课内所学的内容进行巩固。
二、在课外阅读中进行知识积累
课外阅读同样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理解能力较低与课外读物较多难度大小参差不齐存在着较大的矛盾,学生若盲目地进行课外阅读积累往往成效不大。因此教师应先对各种课外阅读材料进行阅读和区分,选择适合学生的文章或小说推荐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接触到自己真正需要的课外读物。
关键词:阅读;能力;方法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需要平时的日积月累,只有通过长期的练习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阅读习惯不仅需要长久地培养,更需要恰当的方法。小学阶段是阅读的开端,学生需要阅读的环境与兴趣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师要传授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下阅读方法可作为参考。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激发学生阅读的好奇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切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兴趣。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喜爱阅读。
1.组织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组织学生定期阅读。举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引发思考。还可以在班里建立读书角,开展读书交流会等。运用此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2.组织课外阅读。不仅要在课堂上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更需要课外阅读的体验,增长学生的见识,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感受五彩缤纷的阅读世界。小学生课外阅读需要老师的指导推荐,使小学生避免盲目地阅读。例如,让学生阅读一些政治、历史、诗歌、散文等方面的书籍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产生思考。
3.老师指导学生阅读。老师作为指导者应当时刻提醒学生阅读的重要性,首先可以让学生养成记录优秀文章或语句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善于积累,引发学生读后思考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在学生在自主学习的状态下提高阅读能力。
二、帮助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教师可以引导帮助学生发现书籍中的乐趣,引发学生独立思考,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同时,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例如,让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读的一本书或介绍书中喜欢的一个人物,让学生之间产生共鸣,一起发现值得阅读的好文章。
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与教师的指导息息相关。在课上老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课文中的人物形象,让学生自主学习思考,慢慢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可以定期检查学生的阅读量与阅读效果,课外鼓励学生积极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引发学生思考,展开想象。日积月累坚持下来就能使学生的阅读习惯得以培养与养成。
三、掌握良好的阅读技巧,让学生好读书
1.在阅读中,指导学生变换方法阅读,并从阅读中不仅掌握了眼、口、心统一的基本方法,还要培养学生边读边画的好习惯。要求学生从小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做到在读中求得知识,在读中求得甚解,逐渐养成从陌生阅读到熟悉阅读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技巧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在于让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技巧,使学生好读书。
2.阅读评价必不可少。让小学生不断练习阅读的同时也要检验学生阅读后的效果。例如,在进行一段时间的阅读练习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比赛,进而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以检验,然后对比赛结果进行对比,看学生阅读能力是否真正地提高。
3.教师作为指导者应当引发学生读好书,好读书。让学生锻炼阅读能力的同时也要让学生读到不同类型又富含智慧的书籍,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更高层次的阅读能力。
四、注重课外阅读,让学生坚持阅读
教师在课堂上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课外阅读的体验,让学生畅游在书籍世界的海洋中感受书籍的魅力。例如,在课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读书活动,与不同学校的学生进行交流学习,共同分享阅读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1.课外阅读是学生个性充分培养和发展的绝佳空间,因此,学生在课外阅读时,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的约束,他们很容易感觉自己徜徉于知识海洋的佳境。学生课外阅读不受约束,可以自由地思考,进而提高学生想象力。这样,更有利于调动所有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继续努力,从而有效地促使学生大量地课外阅读。
2.课外阅读的体验可以使学生与更高年级的学生进行探讨学习,提高阅读能力,达到良好的阅读效果。采取全面又协调的互动交流,以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体验,从而避免了课外阅读的强制性。
3.坚持阅读是学生阅读的终极目标。语文老师和家长应当互相配合,一起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促使学生喜爱读书,增强课外阅读积累。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总之,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是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做铺垫。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逐渐提高学生语文阅读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130-02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课堂有限教学时间无法满足《英语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生所掌握词汇量需要,也无法适应满足学生发展需求。与此同时,很多初中英语教师忽视课外阅读,只在课堂上讲授书本知识,课外阅读能力较低,影响了英语语言的运用,达不到语言教学真正目的。本文在基于初中英语自主阅读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初中英语课外阅读的意义,并就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指导策略进行探讨。
1.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意义
1.1与英语学习成绩呈"正相关"。英语课外阅读提高学生英语的学习兴趣,在传统英语教学中,大量练习似乎成了提高英语成绩的主要途径。做阅读练习,占据了英语学习的大部分时间。一味地做练习,让原本生动有趣的英语学习变成枯燥乏味,逐渐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这是许多学习者学不好英语的重要原因。通过开展英语课外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提高和保持英语学习的兴趣。
1.2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广泛的课外阅读能使学生反复接触课堂上所学的词汇、短语表达和句法结构,从而达到潜移默化、自然吸收的效果。从而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课标中对于学生的学习策略的认知策略,调控策略,资源策略都有明确的要求,查字典,注意生活中的英语,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等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技能,开展课外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课外阅读英语可拓宽知识面,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2.英语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
教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要处理好课内与课外关系,做到课外阅读对课内学习知识的补充和促进,使学生英语学习水平不断提高。为了提高阅读效果,教师在指导学生选择阅读材料时要有趣味性和适应性,并做到多样化。材料内容的难易要适度,要结合课堂学习的内容由浅入深逐步升级。材料的生词不要太多,篇幅不要太长,否则不会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推荐给学生阅读材料。初一年级学生阅读材料选择,以短小精悍、幽默有趣为主。材料涉及天文、地理、文学、历史、风土人情等方面,这些材料会使学生享受到阅读的快乐。如The Frog Prince《青蛙王子》,Snow White《白雪公主》,Cinderella《灰姑娘》等备受初一年级学生的喜爱。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阅读材料也要有相应的变化。初二的学生要选择一些比较具有时代性、新颖性的 报刊阅读。如《21世纪中学生英文报》《英语周报》等,这些都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涉及体育、娱乐、学习等题材,很受学生欢迎。对于初三的学生,因为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而且对自己的阅读内容也有所偏好,教师要指导学生扩大阅读量,并向学生推荐英语阅读系列教材,鼓励学生随读摘抄好词句,甚至可以用英语写短小的读后感等,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3.有效的阅读方法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至关重要
学生英语阅读习惯的培养,要从细微处做起。在学生刚走入初中上第一节英语课时,教师就要向学生说明英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在日常英语教学中适时加以指导。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从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材料,安排课外阅读的时间,到具体的指导帮助,教师都要精心安排。例如,利用晚上和周末的部分时间安排一定量的阅读。在英语课外阅读中部分学生会产生心理障碍,缺乏信心,被动地读书,因此,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外阅读,引导学生逐渐增强阅读意识。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在班级建立英语阅读角,专门设立橱柜,在里面放一些英文报纸、英文故事、英文连环画等材料,学生可以随时在教室里进行阅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氛围。在班级创建英语阅读环境,让学生体验到了课外阅读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在课外阅读教学中,要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教师就要利用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要提倡朗读,要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对于材料中的精彩段落要背熟,以训练学生英语语感;要提倡精读与泛读相结合,课内与课外阅读相结合,使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步提高。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即:默读、略读、细读。在阅读过程中寻找材料中的关键词和主题句。
在初中英语阅读训练中,教师要侧重指导学生寻找主题句的方法,要求学生在阅读材料时综观全文,仔细体会章节、段落、语句之间的联系,把握材料的中心思想,回答一系列有关细节的问题。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材料的全部内容。从对篇章开头的某些关键性词语的认读和理解,头脑中立刻开始对全篇内容的预测。从阅读开始到阅读结束的全过程中,通过对关键性词语的认读与理解,或证实开始的预测,或否定开始的预测而产生新的预测,达到对全篇的理解,把握文章前后呼应以及章节段落之间的联系。在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篇章到语句,从大意到细节,达到对段落、句子、词组、单词的真正理解,从而使学生将其完整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在英语基础知识教学的推动下具备了基本的前提,而其本身又能够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强化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因此,在现阶段初中英语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初中英语教师应当积极地探究相关的教学措施,以学生基础知识的强化、英语阅读材料的整理、学生阅读笔记的记录以及定期的英语交流等形式不断地促进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深入开展,以帮助初中阶段学生获得英语方面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英语 课外阅读 教学
英语阅读是英语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课程容量、课程时间的限制,在课堂教学中展开的阅读难以完全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还需要有大量的课外阅读。从有关初中英语课外阅读的文献看,绝大部分的文献侧重于对课外阅读教学进行理论分析和探讨,具体的实践探索不是很多。研究者根据其在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尝试实际,对其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一些理念、措施作一基本介绍。
一、深刻认识英语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充分重视英语课外阅读教学
英语课外阅读是指在课堂之外进行的阅读,是在课堂学习时间之外,对教材之外的阅读材料展开的阅读活动。它没有确定的内容、明确的任务要求和考核指标。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英语课外阅读往往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被教师、家长和学生放在可有可无、甚至完全被忽视的地位。
事实上课外英语阅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大量的语言输入是必不可少的。为此,《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初中英语3级水平学生的阅读量要达到4万词,4级达到10万词,5级即初中毕业要求达15万词。要完成这样的阅读量,仅仅靠平时课本及练习中的阅读是完全不能达到要求的,因而补充英语课外阅读很自然地成为了日常教学的一部分。
课外英语阅读不仅是掌握语言、提升语言能力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学习品格、完善学生对社会认识的需要。它能够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使之体验中外文化差异,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发展跨文化意识,形成良好品格和正确价值观,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为此教师在自身要重视英语课外阅读之外,还应通过课外阅读意义宣传、课外阅读任务布置、课外阅读检查、课外阅读的辅导、课外阅读竞赛的开展等多种手段,促进学生和家长形成共识,把英语课外阅读活动放在重要位置。
二、准确把握英语课外阅读的目的,发挥英语课外阅读的应有功能
课外阅读不同于课内阅读,课内学习更侧重于语言知识学习,注重语言学习的系统和主体,强调精深;而课外阅读更侧重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和学生价值观的引导,注重量的积累,强调广博。
目前,许多教师也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但他们常常把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教学的简单延伸,阅读内容的选材、任务的要求等基本与课内阅读教学相同。这完全忽视了英语课外阅读的独特价值。
那么,英语课外阅读应发挥怎样的作用呢?Susser & Robb(1990)对英语课外阅读特点的认识可以给我们很有意义的启发。他们认为英语课外阅读有如下的一些特点:(1)大量(或长篇文本)阅读;(2)以整体理解为目的;(3)以快乐为主;(4)自主行为;(5)不做练习。结合他们的观点,我们在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中始终注意了如下几个功能的充分发挥。
首先,注意英语课外阅读在阅读习惯养成中的作用。课外阅读教学要注意让阅读成为“悦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研究表明:“兴趣能极大地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对符合兴趣的学习,人们能长期坚持,丝毫不感疲劳,同时还能达到最优化的学习效果。”在英语课外阅读中,我们通过兴趣材料的选择、难度的控制、成功感的获得、激励措施的设立,促进学生的阅读学习。不仅重视兴趣在短期学习中的作用,还注重长期阅读习惯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要求学生要制定读书计划,每天必须保持一定的阅读量,切忌暴饮暴食。
其次,注意处理量的积累与质的提升之间的统一关系,做到知识的拓展与能力提升的并重。英语课外阅读通过大量的阅读来促使学生的学习。但如果不讲求阅读的方法,只有量的简单积累,英语课外阅读的许多功能就难以很好实现。因此,在英语课外阅读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在词汇学习之外,还要注意词汇的搭配、习惯表达方式、使用语境等多方面的比较。
再次,要注意发挥英语课外阅读的文化理解功能与品格塑造功能。社会文化涉及生活的方法面面,是很多细小、点滴的思想、行为等的组合,很难通过单纯教材阅读来实现,英语课外阅读在此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当充分发挥英语课外阅读在理解英语国家文化中的作用。阅读对学生的情感、价值理念必然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因此,在英语课外阅读中,就应注重课外阅读的正向影响,避免各种负性结果的产生。这些主要通过阅读材料的选择、阅读过程的指导和阅读过程的管理来实现。
三、深入分析初中学生特点,恰当选择英语课外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是阅读的基础,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效果也与阅读材料紧密相关。在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上,要考虑当地初中学生的一般英语基础和能力水平。一般而言,初中学生的词汇量在几百个、一千多个词汇之间,他们还只具有简单的句法知识,对长句、复杂句型还不能理解。特别是他们的文化背景知识十分的匮乏,对一般日常生活场景之外的一些情境往往难以理解。英语课外阅读应提供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英语阅读材料。
初中课外英语读物的选择不仅应该在题材内容、语言表现形式、篇幅等方面要符合初中生的能力水平,更重要的是阅读材料要能符合并体现学生的情感要求。各种初中英语阅读物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其中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体会到阅读的快乐,从而自觉地形成正确的英语阅读态度。
由外研社出版的《书虫・牛津英汉双语读物》是一套适合小学到大学的分级读物,配有MP3,是一套精心制作的阅读材料。该丛书选材科学,所有题材均出自世界优秀文学名著或原创佳品;英汉对照:在当页提供汉语翻译,便于学生及时印证阅读效果;注释语言点:当页提供语言点、生词注释。它帮助学生从培养兴趣开始,分多个不同水平,有利于循序渐进地把学生引入英语的殿堂,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的了解和良好品格的形成。
四、积极开展教学方法探索,强化英语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从初中学生的课外英语阅读现状看,许多学生在如何“读”的问题上,存在诸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有的学生只凭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读,其他内容就不读;有的学生将课外阅读当作教材的精读内容进行阅读;有的学生读了文章,基本没有什么收获,即没有积累知识,也没有吸取技巧。因此,教师要引导他们学会读,即所谓的“授之以渔”。
由于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因此传授一些必要的语法知识是很重要的。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划分句子结构。应给学生分析讲解什么是英语阅读中英语句子的语法结构。这有助于初中生在阅读过程中划分遇到的长句结构,即划分清楚主谓宾以及主句和从句,并针对性地多做长句分析的练习加以巩固。
其次要进行成组视读阅读方法的训练。成组视读是在阅读过程中,把所读的句子尽可能分成意义较完整的组群,在阅读时将整个组群的单词作为一个整体一起阅读,不能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进行阅读,目光要尽可能少地停顿。在阅读训练中,要让学生常常注意保持意群的组合划分,要注意让学生保持一定的阅读速度,不能读得太慢。
再次,要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时使用一些必要的课外阅读技巧。应教会学生在开始阅读时就要去寻找全文的主题思想和整体结构。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要过分看重个别单词、个别句子的理解。碰见生词,只要不影响理解就应跳过,不能因出现个别生词就影响到对通篇文章的理解。要鼓励学生使用猜词法,即根据文章的上下文和构词法对新词进行猜测。要让学生明白课外阅读的主要使命,课外阅读的目的是获取篇章信息,读完一本简易读物之后,不要问自己记住了多少单词,而应问自己是否了解了大意。应提醒学生注意,课外阅读不像课文学习,学生可以放松些和随意些。
在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之外,学生课外阅读的管理和监督等方面的措施也十分重要。英语课外阅读需要有一定的小组活动时间,通过小组活动可以增进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相互交流和学习课外阅读的经验和技巧。这些小组需要有较为稳定成员、较为固定的时间和较为一致的上课模式。英语课外阅读还不同于一般的课堂阅读教学,教师还需要掌握一定的英语课外阅读的教学模式及方法,教师在课外阅读教学中,需要抓好读(书虫系列)、写(在书上如何做读书笔记)和练(对英语基本句型的强化训练)等几个环节的工作。
虽然我们现在的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尝试时间还不长,但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
通过英语课外阅读的开展,学生会更主动地提出课外阅读中的一些问题,交流阅读心得;课堂上能更主动、大胆的回答问题,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养成了比较稳定的英语课外阅读习惯,每天基本能挤出二十分钟的阅读时间。
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实现了学生阅读量的扩展,训练小组的学生完成《书虫・牛津英汉双语读物》一、二级和三级上的阅读后,阅读量超出了新课标15万词的要求。课外阅读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并且能够“读”以致用,如能用英语概述简单文章。
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生对“地道”英语的掌握,学生英语语感普遍得到增强和提高。在英语测试中,阅读理解和完型填空这两种与语感密切相关的题型的得分率有一定的提高。
总之,在英语课外阅读的实践中,我们应该充分重视英语课外阅读的重要作用,要正确定位英语课外阅读的功能,选择和使用与学生最为合适的材料,并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加以必要指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笔者认为:在汲取传统写作教学精髓的基础上,合理导入课外阅读机制,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汲取素材、语言;再在这个基础上,对作者的写作风格、语言特点进行仔细分析,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认知面,丰富他们的写作经验;再根据学生对课外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把握,鼓励他们进行模仿式练习,这可以将他们的想法和行文风格落实到笔端,打造出良好的写作练习平台,从而让高中生在反复的练习中形成写作习惯。在具体操作方法上,本文将围绕素材收集、手法分析、模仿练习三个方面,分析课外阅读对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质量的促进作用,继而指出如何有效地提高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实效性。
挖掘文字素材,丰富知识底蕴
课外阅读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个具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他所撰写的文章往往会脍炙人口,甚至让人拍案叫绝。可见,课外阅读对于写作能力的提高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
在围绕课外阅读培养高中生语文写作能力时,语文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挖掘文字素材,由此丰富学生的知识底蕴。比如,《呼啸山庄》《基督山伯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外国文学名著,这些著作不但在文字风格上别具一格,而且在内容上也与作者所处的年代背景遥相呼应,真实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的人文风貌和政治特色。在学生阅读期间,语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将书中暗指的历史事件及事件造成的影响,还有时间等问题进行记录,由此丰富学生的知识底蕴。
当然,课外阅读的范围并不局限,也可以在社科、教育等方面,如有关地理、历史、军事航天等知识的书籍等,都是良好的课外阅读材料。像军事、航天等图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家发展现状,他们撰写议论文时能提供有力论据;阅读地理和历史方面的书籍,可以在撰写记叙文和议论文时提供佐证。所以,围绕课外阅读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应当是提高高中生语文写作能力的前提,值得语文教师高度重视。
分析行文特点,归纳写作技巧
在欣赏课外阅读作品的同时,分析作品的行文风格和写作手法,是开展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以《巴黎圣母院》为例,这部作品在风格上不但流露了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和浪漫主义气息,同时在行文的风格上还包含了大量夸张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比如,作者将“痛苦”这种感受拟人化,并写出了“痛苦总是守在欢乐旁边”的句子。这种经典的句子不但值得学生积累和借鉴,而且也是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写作风格,提高学生写作质量的重要“导火索”。
当然,在分析句子的描述手法同时,语文教师也可以围绕课外阅读材料的行文框架、步骤进行分析,由此让学生懂得如何避免“流水账”,让文章更有悬念和可读性。比如,小仲马的《茶花女》,这部作品是以第三人称的方式来记录一个人的生平,颇有人物小传的特点。而且,通篇穿插了茶花女这个人物的性格特色,以及第三人称的回忆和心理旁白,所以带给读者一种观看舞台剧又能听到旁白的错觉。另外,作者还利用倒叙和回忆的方式对文章的结构进行了构筑,让作品在阅读的过程中更有悬念。将这些丰富多样、特点鲜明的行文技巧传达给学生,并鼓励他们进行模仿,既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技巧,也可以让他们在反复练习中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作文质量。
鼓励仿写训练,落实课堂实践
课堂实践是落实写作练习的重要阶段,在围绕课外阅读开展写作教学时,鼓励学生进行仿写训练,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课外读物的内容、特色与精髓。比如,在围绕《巴黎圣母院》的行文风格和文字特点来撰写文章的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自行选择题目、体裁,目的在于考查学生是否掌握其行文特色与写作技巧。不过,在这期间难免会有学生将仿写流于表面,导致创作出了“徒有其形,而无其意”的“三无流水文”。这时,针对学生具体存在的问题,语文教师要及时点拨和纠正,帮助学生把握课外读物写作的精髓所在。
当然,也可以脱离课外读物的束缚,鼓励学生进行读后感和学习心得以周记的形式撰述,然后以周为单位,对学生作品进行阅评,优秀文章当堂朗读。自己的作文获得认可而且被当堂朗读的学生,不但可以瞬间提升自己的写作信心,同时还能进一步激发写作热情。另外,语文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组织“课外阅读伴我行”的写作研究小组,定期开展小组写作竞赛,让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逐渐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由此提升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以期在以后的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结束语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中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听、说、写能力提高的关键。近年来中考英语试题越来越重视对考生阅读能力的考查,其难度不断加深,阅读量不断加大,中考阅读题突出了基础性、知识性、教育性、科学性、应用性、能力性、开放性等特点,从这两方面可见英语阅读在初中英语教学方面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探究引导学生如何运用正确阅读技巧获取有用的知识信息来提高阅读能力与解题水平。
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应该从两方面来解决: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
一、 课内阅读
1.课内阅读的现状
课内阅读教学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英语阅读教学并没有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及个性化行为。很多教师在阅读课上是以讲解生词、句法、翻译句子为主,对阅读材料中的词汇、语法、修辞等往往进行过于详细的分析。久而久之忽视了在课内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不良局面。
2.课内阅读的对策
我认为我们应该按照先理解文章内容后分析语言点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全篇通读材料去掌握课文的“5W”——what, who, when, where,how, 之后再去细读找出每段的主题句,并对全文进行结构分析,找出各段之间的联系。对于词汇的处理可以利用包括多媒体等多种视听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在文章中猜词断义,同时配以各种词汇练习来理解它们的用法。对于文章中的长句难句要进行结构分析,达到深层理解文章。然后去做形式多样的理解练习来锻炼学生对通篇文章的理解能力。
在阅读后让学生尽量去写文章的要点或改写课文或复述课文。这样不仅反馈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训练了学生们的概括综合能力。
二、 课外阅读
1.课外阅读的现状
学生普遍存在阅读量不足,没有形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和积极性,阅读方法不对,对文章花费太多的时间,导致做阅读理解时乱猜答案,错题率很高。平时写作文很少,导致很多阅读活动不能延伸。
2.课外阅读的必要性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课内阅读多数是机械的、被动的强化训练,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课外阅读是通过自己的阅读去主动获取信息并掌握课堂知识的衔接能力。课外阅读还可以培养学生欣赏各国风土人情的能力。课外阅读也是课内阅读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学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巩固课内所学的词汇、句法、语法等,并且开阔视野,从而提高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
3.课外阅读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