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数字经济的机遇和挑战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11 10:07:5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数字经济的机遇和挑战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数字经济的机遇和挑战

第1篇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国有企业;经济发展;深远影响

数字化转型主要是通过数字技术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改造过程。在生产、管理、运营、营销方面上应用数字化,能够促进国有企业尽快实现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然而国有企业的管理者也要认识到数字化转型在给国有企业经济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国有企业经济也将面临较大的挑战,因此,国企管理者需要积极地应对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变化,提升国有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1.数字化转型对国有企业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

1.1数字化转型给国有经济带来的机遇

激发国有经济增长的动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消费的效率和形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数字化转型从多方面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拉动国有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形式,拥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很多国家都将数字经济提高到了较高的战略地位,政府部门也相继制定了相关数字化转型的激励政策,能够为国有企业开拓良好的市场环境,大大的拉动国有企业经济的发展。同时,数字化转型能够提高投资的活跃度,在建设数字经济的过程中,在研发前沿技术和基础设施方面于需要投入较大量的资金,数字经济的预期收益会增加投资的数额,提高资本的流通速度。为国企经济提供较大的发展空间:在科学技术水平日益提升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数字化转型能够突破时空上的限制,使得国际经济交流变得更加密切,加快了经贸往来交易的速度,能有为国有企业经济的发展提供较大的空间。能够提升国有企业的管理效能:企业在保持持续的规划、运转和调整中实现既定的目标,获得收益和成长。数字经济的出现,为企业的运营和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机遇。通过现代技术的革新,能够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更加智能化、科学化、现代化。

1.2数字化转型给国有企业经济带来的挑战

跨行业、跨区域的发展:在数字化转型经济背景下,对国有企业的经营方式和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字化转型可以说是传统经济和现代经济的一个分水岭,一方面传统国有企业会面临被替代、被淘汰的经营风险,由于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的应用,能够提供比传统国有企业更优的服务和商品,因此对于传统国有企业经济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挑战。例如现代市场经济中能够提供甚至优于传统经济中企业提供商品和服务,给传统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发展挑战。从现阶段市场经济形式来看,传统实体经济的消费额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信息服务业、咨询行业也处在被替代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数字化转型中经济融合、跨界业也加快了竞争格局的变化,在传统经济市场背景下企业探索的相关领域也不同,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较大的发展机遇。例如谷歌、百度等互联网企业在无人驾驶、导航、地图开发等领域的研发,也提高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国有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信息传统的安全性和及时性: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机遇与风险是并存的,国有企业只有通过准确的信息来对经济发展趋势进行判断,对机遇和风险进行合理的把控。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加快了信息的传递,也对国企辨别。获取信息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方面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有关国企的负面信息传播的速度会变快,因此国有企业就必须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维护自身企业的形象。与传统渠道传递信息一点对多点的模式相比,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传播信息具备多维度、多点的特征,因此传播负面信息的速度也较快,因此国有企业必须有较大的应对能力。同时,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会存在一些失真、虚假的信息,对判断和分析经济环境的能力起到了负面性的影响,开发互联网环境中涉及到大量复杂的信息,也存在着一些不真实的信息。信息失真、扭曲严重影响企业对经营环境的正确性分析,会导致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发生偏差。延缓了获取信息的及时性,不能紧紧抓住良好的发展机遇。

2.数字化转型下国有企业经营的难题

缺乏对数字化转型的正确性认识:数字化转型既是对技术进行的更新,也是全方位对经营理念、战略、组织和营运进行的变革,主要是从全局的方面来谋划。现阶段很多国有企业有着比较强烈的数字化转型意愿,但是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路径和战略目标并不是很清晰,主要将重点放在了如何在生产端引入相关信息系统,并没有结合自身的发展战略来进行综合性的谋划,高层管理者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也没能达成共识。同时,数字化转型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是一项系统复杂的任务,对国有企业提出了人才培养、业务能力建设和技术创新等方面新的要求,一部分国有企业并没有重塑组织和完善相关制度,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也没有明确部门之间的权利和职责,激励奖罚制度和考核制度也不够完善。数据资产应用范围不广泛:数字化转型从实际上来看是国有企业对数据资产不断积累、应用的过程,在数字化转型的经济背景下,国有企业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如何对数据价值的合理利用、加工。现阶段对数据应用方面,很多一部分国有企业还处在感知阶段,并没有进入到行动阶段,尚未形成一个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全流程的工业数据链;在内部各个业务系统中散落着分布不同数据资源,在过程控制层和底层设备层之间不能进行及时的沟通,引发了“数据孤岛”的问题出现;融合外部数据的能力不高,不能对数据的更新与分布进行全面、及时地感知。目前由于受到数据的质量、规模、种类方面的限制,一部分国有企业应用数据还处在起步阶段,在风险控制、精准营销方面还缺乏广泛的应用,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缺乏从决策性和预测性的分析,不能都会数据资产的潜在价值进行合理的挖掘。缺乏数字核心技术和第三方服务:传统产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会存在成本较高的问题,也会面临供给数字核心技术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在战略架构设计、咨询和数据运营等任务方面缺乏应该有的承担能力。同时由于市场上的大数据、软件和云计算服务商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也就加大了国有企业选择的难度。明显的数字鸿沟:传统国有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会存在比较突出的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很多国有企业并不具备较高的数字化水平,智能化和网络化的基础相对薄弱,虽然对数字化转型有着比较强烈的意愿,但是有时会受到资金、人力方面的限制,这就会严重影响数字化转型的进度。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互联网的建设在功能完整性、行业覆盖面、模型组建系统性等方面还不够先进,在行业内还存在着较大的数字鸿沟。

3.国有企业应对数字化转型的对策

转变生产经营管理思维:一方面国有企业的管理者要提高员工对数字化的认识,现阶段有一部分国有企业的管理者认为通过数字技术就能够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其中主要原因是由于缺乏对数字化转型的正确性认识,因此就需要对数字化转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环境下,技术与人才的合理搭配是比较重要的,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并不能盲目地追求先进技术,不能简单地认为数字转型就是机器代替人工,而是要综合考虑到人工和机器相互配合,调动起员工在更新产品、日常管理等方面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另一方面,随着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和习惯也在发生着变化,因此国企管理者也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产品服务,重视消费者体验,培养国企员工社会责任意识,在消费者中树立良好的国企社会形象,带动消费者消费。鼓励员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提出大胆创新的改革理念,并积极吸取员工提出的合理化意见,在数字化转型中提升员工的归属感。提高国企的生产经营能力:一方面对风险和创新进行正确的衡量。数字化转型对国有企业的交易结构、运作结构和成本结构带来的较大的创新和改变,使得传统国有企业从原来以服务和生产为核心体系向数据和信息为核心体系转变,因此,在转变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风险,国有企业要对这些风险进行正确的衡量。另一方面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需要国有企业决策者应该具备较强应用数字思维的能力,创新性数字化思维可以提升国有企业的竞争优势,能够积极应对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挑战。建设高效的数字技术供给体系:国有企业在数值化转型的经济背景下,需要建设一个数字经济创新平台,提升自身技术创新水平,特别是提高基础理论研究创新水平和原创创新技术水平,加大对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研究力度。对全球平台和人才资源进行整合,加大与全球科研机构进行紧密合作,推进融合性创新和数字技术原创性研发。制定任务明确、目标清晰的数字化转型策略:国有企业设定数字化转型战略目标不能采用传统的方法,要组织企业员工、管理层和董事会召开座谈会,聘请新兴数字技术能力较强的人参与数字技术的研究工作。在选择数字转型路径的过程中,国有企业要选择自上而下的局部尝试和顶层规划并行的方法,在发生局部突出的时候,要坚持“客户优先”的基本原则,积极采纳客户提供的合理解决方案。国有企业可以应用联合项目组的方法,来制定出一个统一高效的数字化转型推进机制。强化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方面的支持:对政府服务进行优化,提升政策的精准度,对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进行统筹研究,对土地、人才、金融和财税方面的政策力量进行整合,全面推动国有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同时在取得财税支持上,需要对财政专项资金进行统筹,加大对各级财政资金的引导力度,这样可以为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国有企业需要探索成立传统产业数字化发展基金,推动各级政府产业基金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与社会资本合作设立数字经济发展相关投资子基金;积极落实数字经济领域的相关惠企政策,确保落地见效。

4.结语

第2篇

关键词:数字经济市场变革企业发展

一、数字经济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潮流趋势

(一)数字经济概念及特征概览

数字经济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1995年,加拿大的商业策略大师唐泰普斯科特出版题为《数字经济:网络智能时间的希望和危险》的著作。在书中泰普斯科特详细论述了互联网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他也因此被认为是第一个提出“数字经济”概念的人。尽管人们逐步认识到数字经济对经济的意义,但长期以来对数字经济并没有给出统一的定义。2017年杭州G20峰会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对数字经济做出权威定义。该倡议提出,“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ICT)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根据这一定义的界定,可以看出数字经济具有以下特征:首先,技术的应用与普及是数字经济兴起的基础,同时也是数字经济良好运转的重要保障;其次,数字经济具有智慧性、创造性和高附加值的特征;再次,数字经济是新行业、新形式创新与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并举的经济形式。

(二)互联网应用普及为数字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技术发明的动力与国际格局的变化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互联网技术正是在国际格局的变化之下诞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进入冷战时期,美国和前苏联为争夺世界霸主地位,展开军备竞赛。美国基于军事安全需要,提出建立分布联合的军事指挥方案:即为防止单个军事指挥点被破坏而导致军事指挥的中断,建立多个分散的军事指挥点,同时各个军事指挥点能够互相联通,以提高军事安全度,避免战略风险。于是,将这一构思交由ARPA(美国高级研究计划署)展开研究。1968年,拉里罗伯茨(LarryRoberts)在其研究报告《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网络》中提出张华博士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欧洲研究系北京102488)中图分类号:F015文献标识码:A了实现计算机互相联结的方案。根据这个方案,各个分布的节点既可以独立运转,节点之间又能够信息交换。美国根据这份研究报告建立了应用于国防部的“高级研究计划网”。这就是著名的阿帕网。1969年,阿帕网正式投入应用。阿帕网的诞生被看作是互联网的起源。尽管阿帕网建立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军事、国防的需要,但这是人类社会的巨大飞跃,使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互联网成为当今最有影响力的技术。以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现状为例,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8年的报告:截至2017年12月,我国互联网用户已达7.72亿人,应用普及率达55.8%。这一普及率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51.7%)4.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46.7%)9.1个百分点。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普及,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广泛的技术能力和消费基础,为社会向数字经济转型创造可能性。

(三)数字经济影响经济社会的方式

作为以创新为驱动力,技术与各个部门相结合的经济形式,数字经济对经济、社会发挥着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影响。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数字经济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多获取经济信息的渠道,促进提高经济效率。互联网连接与沟通特征,使人们能够更加便利的交流,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阻隔。通过使用互联网浏览信息、收发电子邮件、开展社交、休闲娱乐,人们能够准确把握经济脉络,保持对实时资讯的敏感度。其次,数字经济能够实现交易模式多样化,为经济发展创造新的机遇。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电子商务、在线支付等应用得到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经济形式不断涌现,为经济、生活带来便利,同时创造更多的商机。最后,数字经济通过激励探索,为实现技术的价值助力,带动经济社会共同发展。互联网技术与传统行业融合,如互联网+农业、物联网及智能制造等等融合方式的应用,开拓智慧型社会的发展方式,为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谋福利。

二、数字经济是对传统经济的变革

(一)市场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在传统经济中,厂家作为商品的生产者和提供者,居于主导地位。消费者从已有商品中进行选择,相对厂家来说,处于被动从属地位。在数字经济中,情况则有所不同。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消费者的作用和影响力变得重要,不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自身需要,更能参与到生产过程中。首先,消费者能够在消费之前,通过社交网络和网络评价等渠道充分了解商品的相关信息,选择能够满足需要的目标商品;其次,在消费中,消费者能够通过网络与生产者进行沟通与洽谈,使定制化、个性化成为潮流和趋势;最后,消费者能够将使用体验通过更多渠道反馈给生产者或分享给其他消费者,将商品信息、使用价值及效用进一步推广。在数字经济中,消费者是生产灵感的来源、生产设计的参与者和产品宣传的推广者。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消费者能够参与到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主动性。

(二)市场格局发生改变

经济形势犹如为市场主体提供表演的舞台。市场主体融入其中,在经济浪潮的变迁中拼搏、壮大,同时促进经济格局的形成、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形式,带动市场主体调整、改进,推动市场格局的变化。一方面,互联网技术提供更加开放、自由的市场氛围,因此市场的进入壁垒在降低,中小企业能够获得更加均等的参与机会。另一方面,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并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与上、下游企业共同打造产业价值链,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数字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经济中流线型的产业价值链向矩阵型产业价值链升级,促进整个行业效率的提升。

(三)数字商品形成促进交易模式改变

信息是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要素,具有与土地、资源等传统生产要素同等意义的作用。在互联网中,信息以“0”和“1”形式的数字进行表达、存储和传输。基于信息技术使得如在线音乐、视频、体育节目、网络直播等数字表现形式的产品构成数字经济中商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颖、时效和创新的数字商品对交易模式产生影响。不同于传统商品,数字商品具有可复制、可传递、可重复消费的特征。这些特征使得数字经济突破传统经济的购买-消费模式,即支付费用获得商品所有权或使用权的模式成为可能。在数字经济中,体验-支付-消费三环节的体验式消费模式成为交易模式的主要形式,即厂商向消费者提供部分的数字产品免费试听、试用,消费者对满足自身需要的商品及周边产品支付以获取所有权或使用权模式。

(四)数字技能成为社会要求

数字经济的蓬勃兴起,对人们进行生产与实践的技能提出新的要求。人们需要掌握更多满足现代科技要求的技能,才能适应各种变革所带来的挑战。一方面,数字经济既是创造力的体现,同时也是对原有经济形态的革新。经济中交易规则和运转方式发生转变,职业类型也将随之发生更迭和转换。只有具备数字技能才能更好适应职业发展的变化。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已向经济、社会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推广、渗透,提升在庞杂的信息中获取、辨别和利用资讯的能力,避免形成与他人之间的数字鸿沟,是找到通往未来的钥匙,开启人们在数字经济中发展之路的有效途径。数字经济数字技能成为人们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具备更多的数字技能,才能够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

三、数字经济给企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数字经济给企业带来的机遇

1.激发经济增长动力,提供市场活力。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动荡波及全球,传统经济陷入长期的低迷状态。与传统经济不同,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实现快速的增长,呈现出繁荣景象。数字经济正在从政策、投资和需求等方面为经济转型提供动力,使企业获得宝贵的发展机遇期。首先,政策支持为企业的创新、创造提供宽松的环境。作为蓬勃兴起的经济形式,数字经济展现良好的发展前景,各国将数字经济提升到战略高度,制定政策支持数字经济的发展。政府制定激励政策,构建鼓励创新开拓的市场环境,能够给企业更大的前行动力。其次,数字经济建设带动投资的活跃,增加市场活力。在数字经济的建设中,各项基础设施和前沿技术如宽带高速网络、5G技术等的研发与实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数字经济的预期收益将带动投资的增加,促进资本流动,为市场的繁荣增加活力。最后,更优的消费条件促进消费增长。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时间更加碎片化,对消费的形式和效率提出新的要求。数字经济的快速、便捷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带动消费的增长。电子商务、电子竞技等新型的消费、娱乐、休闲模式的需求正在实现突破性的发展。与数字经济相关的消费需求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待开拓领域。2.打破界限,提供更大的空间。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数字经济的发展打破时空的阻隔,使全球化进一步深化,世界联结成为更大的市场。经济交流更加密切,经贸往来更加易行,这将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互联网作为开放的平台,跨境贸易变得更加便利、企业面对更具有吸引力的发展前景。一方面,通过互联网技术,消费者通过搜索、点击鼠标便可畅享全球市场的商品和服务。这种消费习惯的变化为企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企业所面对的市场不再囿于某地区,而是全球性的市场,这为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另一方面,提供个性化、特色化的商品,填补市场空白,开发新的市场。在传统经济中,企业往往从大众化的观点出发向市场提供商品,这导致个性化、小众化的需求难以满足。数字经济中,企业能够更加精准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满足消费者的喜好,获得宝贵的市场份额。3.技术应用提高企业的效能。企业在保持持续的规划、运转和调整中实现既定的目标,获得收益和成长。数字经济的出现,为企业的运营和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机遇。通过现代技术的革新,能够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更加智能化、科学化、现代化。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企业提高效率。首先,企业能够实现更加灵活多样的办公方式,移动办公、异地办公等方式可以使企业能够大力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其次,组织结构变化使企业信息的送达和回馈通路畅通。在数字经济下,企业的组织结构正在由金字塔型向扁平化转变,这样能够避免层级繁复造成的信息失真和扭曲,使企业信息传递的清晰度有所提高。最后,各环节之间衔接流畅,能够使企业降低沟通与协调的管理成本。

(二)数字经济给企业带来的挑战

1.面临向数字经济转型的阵痛。得益于新技术的应用,数字经济能够更加精准地提供服务。这对企业提供服务的内容和方式提出新的要求,也使企业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加变幻莫测。作为传统经济与现代经济分水岭,数字经济正在成为“破”与“立”更替和变换的推手。一方面,传统企业面临被淘汰、被替代的风险。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够提供甚至优于传统经济中企业提供商品和服务,这使传统企业面临艰巨的挑战。从当前来看,传统实体商超正呈现出消费额大幅下降的态势,从长远来看咨询业、信息服务业等相关服务性企业也都存在被淘汰的风险。另一方面,数字经济跨界、融合的特点加剧竞争格局的变化,使之更加复杂化。与传统经济企业往往在相关领域探索拓展不同,数字经济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如百度、谷歌等原互联网企业开发地图、导航、无人驾驶等新领域、新应用,使数字经济的竞争更加白热化。2.复杂的信息环境影响企业战略制定和信息反馈。市场发展瞬息万变,风险与机遇并存。企业唯有通过更好地了解信息、判断环境的变化,来规避风险把握机遇。数字经济中,信息传递速度加快,范围扩大使信息环境变得更加神秘,这对企业的反应能力、辨别能力和信息可获得能力都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负面信息传播速度更加快,对企业形象的树立与维护提出新的要求。不同于传统渠道的一点对多点式信息传播模式,互联网的信息传播具有多点、多角度、多维度联结的特点,使负面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影响范围远超从前。这对企业的应对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其次,虚假、失真的信息干扰,降低经济环境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在数字经济中,开放的互联网环境由多种信息构成,这其中也充斥着大量的失真、不实的信息。信息的扭曲与失真不仅不利于企业分析经营环境,更有甚者会导致企业制定错误的战略。最后,信息获取迟滞,导致错失发展机遇。企业进行前瞻性的战略规划与决策,是以全面搜索和判断信息为基础,立足于未来为发展制定的方向。只有充分了解经济社会信息,才能更加准确地制定战略。市场机遇稍纵即逝,如果企业不能及时掌握信息,存在错失发展良机的风险。3.权力与义务调整与改变。数字经济中,企业角色变得更加多样化,从原来单纯的产品生产者和提供者向服务提供者、平台的搭建者和信息收集和保管的守护者转变。这不仅是对企业运营能力和关注焦点的考验,更是对企业承担责任和义务提出全新要求。一方面,商品和服务提供内容和类型的转变,需要企业担负起监管和维护的责任。在互联网中,网络平台需要对产品的合法化、健康化和符合公序良俗进行监督和管理。这在平台经济中具有最突出的表现。作为新型的交易形式,企业作为平台的搭建者和维护者,为交易双方提供经济交易的桥梁。尽管平台企业不是最终商品与服务的提供者,但是对商品及服务的质量、安全具有重要的监管和维护责任。这对企业任务和角色的调整和转换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企业需要肩负尽职保管信息、确保存储和使用安全的责任。在数字经济中,信息具有宝贵的价值,是人们能够享受便利的基础。与此同时,庞杂的信息中具有海量的个人信息,个人信息的不当流出会给消费者带来风险,甚至造成损失。因此,信息的安全和隐私权的保护对企业提出新的要求。企业需要对信息进行妥善保管、保护和维护,确保企业所掌握信息不泄露、不滥用和被不当获取。

四、新环境下企业建设的应对之策

(一)提高技术应用的能力

首先,扩大技术应用,提高办公效率。通过新技术的使用帮助企业进行各业务单元的协调与管理,提高成本控制和科学管理的能力。其次,运用互联网手段,实现宣传推广手段的现代化。互联网提供了更好的交流媒介,拉近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企业应当更好地使用微博、微信、APP客户端等应用,直接与消费者沟通和交流,更好地了解消费需求变化,建立良好的消费者关系。最后,增强企业的信息获取、分析与反应的速度与能力。市场竞争中,充分、完备的信息有利于企业科学地制定发展战略,确定发展方向。企业应当通过正式渠道获取官方信息,剔除杂音和干扰,为企业的战略制定提供准确、客观的依据。

(二)提高互联网应用的安全系数

首先,企业应当加强对信息安全的管理与监督。一方面,企业可以将信息采取分级管理机制统一管理,既将企业的信息分为:宣传信息/公开信息、保密信息和机密信息三个等级。对企业人员与外界进行联系时可以了解、使用的信息等级和内容具有明确的界定和规范。另一方面,加强内部人员保密意识的教育和监督。通过提高人员网络风险识别与防范的意识与能力,从信息的源头进行安全性把控,避免在网络使用过程中信息的不当外泄。其次,企业应当加强网络接入设备安全性能的维护与监测。一方面,对需要接入互联网的设备安装杀毒软件、设置防火墙。通过对设备安全措施的管理、维护和监测,确保网络接入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安全性能良好。另一方面,设置专门的设备维护、监测与保障人员,及时发现网络设备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异常情况进行修改与更正。从设备设置和应用维护两个方面入手识别和干预接入设备的非法入侵,增加网络使用安全性。最后,企业应当加强网络运营环境的净化。尽管互联网环境是复杂的,企业难以进行把握和控制,但是可以通过网络区分和访问控制,提高网络的安全程度。企业可以严格区分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的建设、规划和使用权限。根据业务的需要和要求规范网络访问的范围,对于机密的、核心的部分划分为内部网络,对需要经常外界联系的部分划分为外部网络。通过技术手段在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建立安全的隔离机制。同时,严格限制内部网络的访问权限,禁止移动存储介质在内部网络的读取功能。通过网络隔离和访问权限控制,打造更加安全干净的网络使用空间。

(三)竞争优势的重塑

在传统经济中企业在长期经营和发展中形成特色和优势,具有相对成熟的客户群体。这使得企业进入相对稳定的生存和成长时期。当今数字经济条件下,发展环境、消费习惯和产品需求都在发生变化,传统经济中企业的优势难以满足竞争的需要。裹足不前将使企业已有的优势消失殆尽,最终导致企业的失败,因此企业需要主动变革,塑造数字经济中新的竞争优势。善用技术手段,能够使企业适应数字经济的需要,为自身变革助力。一方面,企业应当调整组织架构,实现职能的优化和组合。在组织结构上应当基于互联网思维剔除陈旧的机构、组合重复机构,通过结构重组,提高企业的反应速度和运行效率。对传统生产部门进行机械化、智能化改造,使之更加符合数字经济的需要。另一方面,企业应当以网络化、智能化为基础,提品的功能。通过建立网络化产品生态系统,实现产品覆盖的集成化,提高消费忠诚度。

第3篇

我馆对业务工作一直持两个重视的理念,一是重视高科技的发展,二是重视日常业务工作的不放松。当前图书馆工作的大环境是多着重在发展馆界规模和加强高新电子技术等,而对一般不会引人注目的常规工作则没有重视,往往造成经费负重比例大,建一个大馆,差一大笔历史帐。而造成馆藏书建设和用户服务等基础工作渐渐式微。有的甚至文本文献的储存和利用等基本建设工作基本上未开展,处于一种冷落的状态。所以我们在当今图书馆事业蓬勃发展的时候,谈一些悖乎时尚的意见,呼吁各兄弟馆认真狠抓文献部、文献研究室的业务工作建设,让图书馆真正发挥为社会精神文明与经济建设服务的良好功能。

知识资源的特点主要包括可共享性、重复使用性而不损耗、易于传递以促进知识资源共享与利用。鉴于此,我们在抓图书馆业务全面发展的工作中,认为应该对现在所处的时代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是说人类积累和创造的知识,将成为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文明与进步最主要的推动力。知识经济的特点是经济的增长来源于知识资本,而知识资本的核心是人才加技术。它们进行组合后所拥有的创造能力和这种能力的持久性,就体现了知识经济的价值。知识经济时代这个大环境对图书馆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并随时伴随着陷阱。它面临的机遇:

一是图书馆已经或即将成为知识流通与传递的重要部门,它将直接进入经济领域发挥巨大的作用。

二是图书馆的社会地位日益提高,它将承担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能,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成为知识的管理者。

三是知识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对高科技人才的培养与争夺,图书馆对培养人才将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受到政府、社会与教育部门的重视与支持。

四是图书馆是出成果、出人才的地方。因此,图书馆是知识经济的基础性结构,它可以有机地融入知识经济时代而成为知识经济产业的重要部分。

五是图书馆是向人们展示古今社会文明与发展的一个重要窗口与场所,因此图书馆有义务真实地记录和推广我们社会先进的文明和光荣的传统。这些都是我们所面临的机遇。但是,我们图书馆在发展的机遇中同时也存在着各种挑战,那就是:

一是知识经济时代对图书馆及其工作人员将有更多的需求和企望,它不仅要为社会进行文献的收集、保存、整理、开发和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而且在智力开发、人才培养、知识信息传递、文化艺术展览和再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是知识经济时代更面临着如何体现综合国力的提高这样一种挑战,要走向全球化就要加速培养人才,提高信息质量,势必要求图书馆员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有宽广的知识面,具备卓越的决策判断力,有相当高的全面业务技能,善于利用图书馆的藏书、设备和管理手段筛选出用户需要的信息,向读者进行高效高速的全方位的传送服务。所以一方面要尽快引进人才,另一方面,就是对现有人员加强继续教育工作。

三是图书馆也必须迅速转变自己,加快现代化进程,逐步向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图书馆发展,使之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信息中心和网络中转站。而图书馆员则当然地要成为信息导航员和知识工程师。面临这样的机遇和挑战,可以预测,现在的图书馆势必将在于21世纪的二、三十年生全面性的巨变。新一代的图书馆也就是数字图书馆之类,将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而出现。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既有它前进的一面,也有它不足的一面。在知识经济时代同样也有随之而来的知识陷阱。陷阱这个词大家都不愿听,但它确是历史发展必然伴随的一种现象。

四是知识在未来将获得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光辉地位,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任何光辉都伴随有阴影,“知识经济”也将伴随着各种陷阱,比如说电脑化陷阱、商品化陷阱及权力化和经济化陷阱等。

五是必须认识文献资源是形成面向实践、注重新技术、追求理论精品的特色,铸就求实创新的风格,成为社会各界所求学科领域极具权威性与指导性的应用工程。

第4篇

一、时代图书馆面临的机遇

1、知识经济时代提高了图书馆在社会中的地位。以智力、知识资源作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同知识和智慧生来与共的图书馆将肩负起更加重要的社会责任,社会亦将更加重视图书馆的特殊作用。这是因为,图书馆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产物,同时又服务于文化,图书馆在系统地收藏各种文化的传播载体和人类创造的一切知识形态,保存人类文化典籍,为科学文化的发展提供文献保障的同时,还承担着开发智力资源、进行社会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的责任。因此,一定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2、知识经济时代进一步改善了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结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以CD-ROM为代表的电子出版物,以INTERNET为代表的电子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和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使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发生了巨大变化。就文献收藏而言,图书馆将不再以印刷型出版物为主要收藏对象,主宰信息传递的印刷型文献将逐步让位于电子出版物,包括声音、图像、影像的复合文体资料。图书馆的馆藏已由单元向多元转变,它不再以馆藏量大、书刊资料多取胜,而更多地取决于其通过各种电子媒体存取信息地速度与方便程度。

3、知识经济的到来为图书馆信息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成为重要的资本形态,经济的增长以知识资本的增值和技术进步为动力,以高新技术和知识密集的服务性产业为支柱,知识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不仅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还渗透到社会的各行业,当然包括信息咨询业。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和影响着社会对信息的需求,而社会信息的需求量是制约信息服务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社会的信息需求量日益增长,一个企业在激烈的的市场竞争中要生存、要发展,会面临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有信息咨询业的帮助和支持。作为知识信息的搜集、整理、存贮和传播重要基地的图书馆,是信息咨询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经济为图书馆信息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二、新时代图书馆面临的挑战

1、新使命的挑战。在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在注重自我支持、馆际互借的同时,它作为信息中心,通过复杂的通信网络与地区、国家及世界各地连结,与无数信息中心共同产生、提供和分享信息资源,图书馆的许多功能和搜集、组织和传播信息资源已被在线信息资源提供者(如商业结构、非赢利公益性机构甚至个人)接管。用户不再把图书馆作为获取各种收费或免费信息资源的惟一场所。这就要求图书馆从战略的角度审时度势,凭借技术的推动,接受知识经济的召唤,顺应变化的时代要求,成为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中心。

2、知识经济的兴起对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挑战。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的不断增强,给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提供快捷及时的文献信息服务,对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在文献信息资源数量、种类日益剧增的情况下,现代化设备、设施广泛应用于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处理,构筑庞大、便捷的图书馆没有足够的计算机设备或与计算机无缘,数据库建设未上规模,社会化网络尚未形成,资源共享有限。现有的系统功能也较为简单,数据的标准化、规范化还有很大差距,软件的通用性、成熟性有待进一步检验。

三、图书馆面对新世纪的发展对策

1、拓展信息功能,走向电子化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图书馆要加强自身信息服务中心职能,取得利用自身馆藏和通过Internet远程检索为用户提供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技术,有条件的图书馆还要生产自己馆藏目录或其他独特的文摘、索引或全文数据形式的在线信息资源,同时必须越来越注重检索,这样才能实现图书馆资源分配的真正转变,图书馆的服务由最初索引、文摘服务发展到为用户提供远程全文多媒体信息服务。图书馆尤其是高校图书馆开始履行信息人的职责,为他们的用户提供范围拓宽到外部的在线数字信息资源,最终成为不太依靠馆藏及实体场所,而是依靠它为具体用户的特定服务来维持和提供支持的机构。随时期刊和参考工具书的电子版日益普及,数字化信息产品在图书馆利用中的比例不断提高,图书馆应加大电子出版物的投入,加强电子图书馆建设,建立起电子阅览室和光盘检索系统,以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2、实现图书馆计算机自动化管理,加强网络化建设。技术手段是制约信息服务效果的重要因素。在目前全球科技文献信息增长迅速的情况下,没有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是无法满足用户需求的。因此,图书馆必须加大自动化建设方面的投入。

3、抓好人才建设。图书馆能否实现跨世纪的发展,最终取决于人才建设。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图书馆应转变观念,搞好人才的引进和现有馆员的培养。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有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专业知识的新型图书馆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现有馆员的业务素质,尤其是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和外语水平,不断进行再教育与业务培训,形成终身学习与受教育的氛围。

第5篇

关键词:新经济工商企业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要以人为主,这是一种新兴的管理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已经逐渐变为人才和技术的竞争,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不同环境的影响下,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也各有不同,20世纪之后,知识、全球化、网络化对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企业的开放性越来越强,国际竞争也愈加激烈,面对新时代下的各种挑战,企业要创新传统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将人最为企业管理的主体,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员工能力的提升、素质的培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将“以人为本”确立为企业管理的基本观念,实现企业管理的创新和提升。

一、简述新经济背景下企业工商企业管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知识管理。知识和人才的竞争逐渐成为企业竞争的主题,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改变了传统的经济形势,知识成为了经济的基础,创新、实践和传播成为了带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随着知识经济的兴盛和发展,企业管理也要紧随时代的步伐不断的创新和改进。首先,知识经济改变了企业的管理基础,受到经济形态的影响,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思想都需要进行相应的创新。到目前为止,企业管理经历了多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经验管理、第二阶段是科学管理、第三阶段是行为管理、第四代是现代管理,而知识管理已经是第五个阶段。知识不断成为企业发展的基础,也逐渐成为企业一项十分重要的资源,在新时代背景下,企业掌握了知识技术就是掌握了时代的命脉;其次,知识经济凸显了人才的重要性,人才成为了公司竞争力提升的根本元素。所以,公司要想实现根本上的提升和进步,就要注重人才的吸纳和培养。

2.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目前经济的总体发展趋势,它给我国企业带来了很多机遇的同时,也使我国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我国企业走出中国,走进国外市场,不仅能够获取国内资源,还能利用国外的技术和资源。但与此同时,企业的外部竞争力也在不断的加大,环境、经济形势、资源等因素的影响也在不断的加大。为此,企业必须建立一个高效的传输手段,加快信息的传递,改变原有的管理模式,提升员工的积极性,加强员工之间的团队合作,实现企业管理的柔性化、网络化发展。

3.网络经济。

网络经济是目前最主流的经济形势,网络经济使企业管理出现了巨大的变革,计算机加快了生产速度、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它也有很大的弊端。在网络经济的影响下,企业管理也出现了不小的变化。一方面,技术的变革改变了经济环境,进而衍生了新的观念和理论;另一方面,网络技术也为管理带来了更多的渠道和方式。由此可见,网络经济下企业管理的创新和變革是必然趋势,企业管理不仅仅要注重内部的控制,还要加强外部的适应,效率和素质已经不再是唯一的追求目标。

二、新经济背景下企业工商企业管理手段的创新

据报道,2017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在3月27日在北京举行,各界企业管理者、学者、政府都纷纷参与到大会之中,就企业管理创新、振兴实体经济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分享了各自的管理经验和实践成果。由此可见,在新经济背景下企业工商企业管理手段的创新是必不可少的。

1.加大人才的吸纳和培养。新经济背景下,人才和知识的竞争在逐渐的加大,为了进一步改善企业的管理水平,吸纳更多的人才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企业要加大人才的招收力度,积极吸纳各界人才。积极接纳无工作经验的高材毕业生,建立专门培养毕业生工作实践的培训班,为实习生提高更好的实践机会和就业场所,进而创造更多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建立合理的选才机制,加大岗位竞争力,采取科学的人才评测手段,将优秀的人才安排在恰当的岗位上,实现人尽其才。建立公开、公正的考核机制,严格审查考核结果,根据考核结果进行人才的人用。此外,企业在职员工的培训和提升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员工的培养方式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可知,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注重创新、知识和技术的培养,还要注重人才的精神需求,关心人才、爱护人才,进而增强企业员工的团队精神,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2.坚持“以人为本”管理战略。首先,要认真学习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并且将其贯彻到底。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科学发展观是我国重要的发展观念,是多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其中,以人为本是重要的内容之一,所以企业要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坚持以人为本是必不可少的。管理者要注重企业整体素质和文化的提升,加强员工的道德建设,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发挥空间,要注重每个人的独立人格和自主地位,构建一个以人为本的现代化企业;其次,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神内涵和行为规范。将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企业文化能够使这一理念更加深入人身,使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感受到企业的人文关怀,从而梗进一步增添企业的活力。将人作为管理的核心,不仅能够使运功在工作的过程中实现更多自身价值,进而提升工作热情,还能增强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从而加大企业的竞争力度,使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也能够勇往直前;最后,加大人力资源的开发,创造良好的企业氛围。人力资源的开发就是人才的培养和吸纳,具体内容如上文所述。企业氛围的创造要依靠企业所有的员工共同努力,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为员工创造一个自由、舒适的工作环境,体现企业的人文关怀。建立一个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一方面需要树立一个正确的人才观念;另一方面是对企业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实现现代化的经营和管理。

3.加大网络技术的运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出现,数字化、网络化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网络经济也逐渐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主流。中航工业改变了传统的串行研制模式,通过网络技术建立了一个三维设计标准,利用计算机软件实现飞机防寒的设计、飞机的试飞、关联设计等等。由此可见,网络技术为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改变。与此同时,企业管理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和转型,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现代化的经济模式,企业不仅要加强内部的管理水平,还要加大外部的竞争能力。所以,企业要实现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格力企业设计了一个产品可识别的身份信息,从而建立了一个巨大的数字平台,实现了管理的精准化、快捷化,从根本上提升了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一带一路”战略计划的提出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开放,加大了我国企业的发展空间、扩宽了我国企业的竞争范围。中国在实现“走出去”的过程之中在不断的变换经济形势,并且适应国际的经济市场和运作规则。

新时期下的企业管理也要根据国际经济市场的发展形势进行创新和变动,企业要從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实现管理理念的突破。网络是一种非常先进的生产力,网络和企业密不可分。在企业实现了网络覆盖之后,一方面要注重员工网络技术的培养,另一方面要注重网络附加值的增加。网络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通过网络可以建立一个企业内部的信息库,实现内部的信息共享,从而降低信息成本和流通成本;其次,实现管理组织和管理功能的革新。在管理组织方面,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推进,加强电子商务的应用,改变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实现高层决策者和基层执行者的直接对话,改变原有的分工细化的组织管理,适应时代的发展,实现互联网管理组织的建立;在管理功能和管理方法方面,计算机的信息功能不仅仅能够提升企业管理效率,还能实现科学化、民主化的管理。管理方法也根据管理目标出现了变化,减少企业重复呈送报表的负担,加大政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管理,使企业管理能够更加注重人才的培养。不仅如此,网络化的管理模式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减少管理人员的,增加更多的技术员工。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经济背景下企业工商企业面临着诸多的机遇和挑战,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企业要紧跟时代步伐,加强人才的吸纳和培养,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合理利用网络科技,从根本上实现管理方式的创新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颜罗嗣超.试析新经济形式下工商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J].数字化用户,2013(06). 

[2]李志勇.浅议新经济背景下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J].科技经济市场,2016(07). 

[3]王继红.新经济形式下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外资,2013(23). 

第6篇

【关键词】传媒经济 新媒体 影响 推动

21世纪以来,传媒业的发展不断加速。随着各项新媒体的不断涌现,传统媒体受到的冲击不容小觑。新媒体的发展对传媒经济的未来阶段性发展具有导向性与革命性影响,需与传统媒体相互结合,形成优势资源,提升我国传媒经济势力。本文以新媒体发展为主线,研究了其对传统媒体的影响以及对传媒经济的推动。

一、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

(一)电视产业

相对于报纸与传统网站等方式的传统媒体而言,电视在受众规模上明显更大,属于较广泛的传播媒介。现阶段受到网络各方面软件、技术的影响,电视所受到的冲击显而易见,但并未达到严重影响程度[3]。但由于电视台的发展,电视产业体系中竞争力度逐渐加大,在没有优质资源的情况下,电视台会造成频道资源浪费及自身发展受阻。由于竞争加大,部分电视台在节目制作上过度引进国外节目、创办国内同质节目,在简单的模仿或恶意抄袭下,我国电视产业难免又会陷入难堪、被动局面,最终无法与新媒体相抗衡。

(二)报纸产业

报纸相对于电视产业而言,在传播信息方式上较为古老。随着新媒体的产生,报纸产业一度陷入低迷状态。现如今人们了解新闻、掌握时事信息的方式较多,而报纸作为较传统新闻传播媒介,其订阅人群、发行量、新闻新鲜程度、事件点评方式等均会影响其生存。现代社会,人们通过报纸获取新闻和国际事件的比例明显下滑且处于持续性下滑趋势,报纸阅读人群逐渐老龄化,其经营陷入困境。

(三)门户网站

相对于电视及报纸两种传统媒体而言,门户网站可以被归为新媒体。但由于门户网站在发展上并没有做到与飞速发展的媒体产业相适应,在网络流量分流竞争程度较高的环境中,门户网站存在过分重视网络广告情况,眼球经济无法达到期望程度,不再属于人们心中的首选互联网业务。

二、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推动

(一)强化传媒技术

传媒技术的不断改进与发展对传媒经济会产生决定性作用。相关技术的改变和优化会不断优化传媒业状态,调整产业结构,促使传媒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改革。新媒体技术对传媒产业的冲击显然是随着相关技术的投入与应用而产生的,同时也可促使传媒产业在自身核心竞争力上有所创新。传统传媒经济相对于新媒体而言显得较为顽固、一成不变,新媒体技术的引进让传媒经济更具吸引力与活力。我国传媒经济的发展首先可体现在广告经济上,传统传媒经济多表现为报纸、电视以及广播中存在的广告,在新媒体帮助下,网络让广告真正深入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广告经济涨幅明显。

(二)推进政策改革

对传媒经济的相关政策大多沿用了传统媒体管理手段,新媒体的出现让政策更需考虑新媒体的发展空间、发展方向以及管理方向。在发展观念上,新媒体的运作让媒体运营必须跟上时代的脚步,分析当前传媒行业的发展总体趋势以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在政策上有立足点、有侧重点的为新媒体提供优势发展资源以及发展渠道。

(三)发展网络化电视

现如今网络化电视并不罕见,随着电视研发技术的不断增强,智能电视的普及正逐渐加快。从电视购物开始,电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逐渐向网络化模式改革。传统电视传媒下,人们收看电视节目处于被动状态,电视台播放节目的内容及时间均无法由个人喜好控制。随着新媒体的出现,网络电视让人们能够在闲暇时间不受电视台播放节目的影响,随时观看自己喜欢的节目且无需忍受插播广告、追剧、无法重复收看的烦恼。换言之,在新媒体帮助下,电视产业将电视栏目、电视节目、电视频道与网络相结合,通过互联网实现在线点播及下载功能,让电视产业即使属于传统媒体,仍可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立足。

(四)促使报纸媒体改革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媒体经济中报纸受到的影响程度可谓最大。由于其独特的优势,新媒体在人们生活中更为常见,也更容易被阅读、浏览、点击,相对于使用方式及信息量均处于弱势的报纸媒体而言,新媒体的出现让其迅速被取代。部分学者认为,在数字时代的发展下,报纸终将被彻底取代。然而,若报纸媒体能够在新媒体推动下加强改革,利用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传统受到信息量、内容及版面的限制,在新闻内容上加以创新,满足读者的多元化信息需求,报纸的改革必将迎来新的机遇。现如今,数字化报纸逐渐普及,人们可通过网络浏览报纸当日刊登内容。在数字化影响下,报纸的发展不再受到传统版面限制,且表现形式能够更加丰富多彩,内容也更加丰富,对不同年龄段的读者新闻浏览需求加以保障,可促使报纸在传媒经济改革下实现自身的完美转变。

(五)新媒体发展前景

互联网属于新时代产物,为媒体经济产生了机遇与挑战。新媒体产业的改革与发展改变着世界经济,其功能上的多样性为人们的生活、工作提供了更为便利的信息获取渠道。在新媒体发展下,人们的消费方式、消费理念也会有所转变,传媒产业的投入成本不断得到控制,经济收入在广告济下不断提升。新媒体的发展让传媒经济朝着更广阔的前景不断迈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促进作用下,我国传媒经济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与空间。在媒体格局中,新媒体的出现与发展必将带给媒体经济巨大冲击,促使媒体产业尽快转型。传统媒体应跟上时展脚步,根据自身特点及优势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与新媒体形成良性竞争,促使传媒经济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鲍卫东.新媒体技术对传媒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评《传媒经济学》[J].青年记者,2016.

第7篇

关键词:信息时代;会计档案管理;发展机遇;制约因素

会计档案是反映会计实践活动的历史记录,是一个企业或单位经营发展历程的凭证和宝贵资源。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市场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再加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信息时代到来,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会计档案的内容和载体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给会计档案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会计档案管理也开始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会计档案管理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到目前会计档案管理现状,并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不断改进和优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真正实现会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管理,使会计档案资源在现代化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信息时代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机遇

首先,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对现有的会计档案资源进行信息化和数字化处理,主要是通过对档案实体和纸质资料的影像化、电子文档录入和数字编码等来实现。同时,在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相关部门可以依靠计算机或移动硬盘的强大存贮功能实现会计档案的信息化存储,这很好的解决了原来会计档案资源不能长期存储、保存困难的问题,非常有助于那些宝贵历史资料的保存。其次,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化成为了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这也是会计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一个重大机遇,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开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档案管理工作,使得整个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都可以得到大幅提升,实现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发展。另外,在信息化环境下,现代科学技术给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的检索利用带来了便利。在传统的人工管理阶段,会计档案检索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去翻阅存贮编目或清单,工作效率很低,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会计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档案进行信息化编目并建立数据库,为会计档案信息检索和利用带来了便利。同时,通过计算机和信息化手段对会计档案资源进行分析处理,也更容易产生一些有决策参考价值的结果,非常有助于经济的建设发展。在信息时代,会计档案管理部门和人员要充分利用这些机遇,不断改进和优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模式,提升会计管理工作质量。

二、信息时代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制约因素

(一)信息化环境的不稳定容易造成会计档案安全威胁

在信息时代,会计档案经过数字化和信息化处理之后是存储在磁性介质或光盘上的, 这些信息载体由于其物理特性,很容易受到损害而导致会计档案丢失的状况,另外,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软件出现问题、计算机故障或者工作人员操作不当也可能导致会计档案信息被无意删除,这对新时期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安全性造成了威胁,也是制约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在信息时代,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重视会计档案资源管理所需的信息化环境建设,定期对会计档案进行备份,防止会计档案丢失或损坏而给企业或单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二)信息时代对会计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息时代的到来需要越来越多的复合型人才的支撑。对于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来说,需要一批高素质的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专业人才,而人才的缺失正是现阶段会计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在信息时代,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不再是简单的技术工作,而是需要会计人员既具备档案管理工作所需的专业化理论知识和技能,又要具备必要的计算机技能、外语水平以及现代化设备综合应用能力等, 才能满足信息时代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

三、信息时代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路径

面对信息时代给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会计档案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不断改进和优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模式,实现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在信息时代的科学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以下几条发展路径。

(一)完善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信息时代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不同于传统的会计档案管理,需要一套更加科学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首先,会计档案管理部门要建立完善的会计档案保管制度,包括对原有纸质档案资源的保管以及对硬盘、磁盘等会计档案信息载体的保管,做好防潮、防火、防磁工作。其次,定期对会计档案进行备份,防止由于介质损坏或计算机故障造成的会计档案损坏或丢失。另外,在信息时代要完善会计档案管理使用制度,在查阅和使用会计档案时要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来进行,必须做好相关的审批登记工作,保障会计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二)提高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信息时代给会计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会计档案管理工作要具备会计档案管理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其次还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责任感,严守工作准则,保守会计档案机密。此外,会计档案管理人员还要具备必要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操作技能,以满足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

(三)优化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流程

信息时代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更加复杂,涉及的范围和内容也更加广泛,需要相关部门优化工作流程才能使得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质量得到提升。第一需要规范会计档案归档程序,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存储;第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会计档案资源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并建成科学的检索目录和档案数据库;第三,对会计档案进行定期备份、检查,设立备查登记本并认真登记备份时间、数量及保管方式,同时对于有问题的计算机或会计档案存储介质进行检查更新,防止档案资源损坏或丢失;第四,建立严格的会计档案查阅使用制度,科学的开展会计档案的查阅使用,以提高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晓蒙,刘艳萍.如何加强新时期会计档案管理[J].黑龙江档案,2009,02:80.

第8篇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信息数据化;财经新闻;变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F470 [文献标识码]B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科技水平不断进步,快速准确的嵌合到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财经新闻作为人们了解经济发展最新动态的工具,一方面直接影响虚拟经济的价格走势;另一方面因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联动程度的提高而对实体经济运行产生一定影响。与此同时,面对着数据的日益膨胀,如何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转变自身运营模式,定位运营方向继而满足新时期人们对有效信息的获取的要求,成为财经新闻的变革的重点。本文则通过对大数据时代的特点进行分析,结合财经新闻变革现状,提出财经新闻进一步的发展意见。

二、大数据时代的特点

(一)“大数据”的特点及机遇

我们正处在一个数据爆炸的大数据时代,而“大数据”究竟是什么?又有哪些特征?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机遇?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

首先,“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其主要特点是:数据量大、数据类型多样、处理速度快、价值密度低。

在大数据时代下,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的许多机遇:(1)预测性。大数据的核心是预测,它把数学算法运用到海量的数据上来预测事情发生的可能性,通过对有效数据的处理、分析,做到对所感兴趣事物的准确预测,进而最大限度上规避风险,实现利益最大化;(2)大数据时代广泛实现了事物的数据化,加强了事物之间的相关性,进而通过合理的数据处理可以更大程度上分析事物间的发展走向;(3)“大数据”提高了人们认识事物的可能性;(4)总体样本取代随机样本。在大数据时代,我们可以分析更多的数据,有时候甚至可以处理和某个特别现象相关的所有数据,而不再依赖于随机采样,由此使得结果更加精确。

(二)“大数据”带来的变革与挑战

大数据带来的思维变革总结为三点:一是总体样本取代随机样本,二是对不精确的容忍度增加,三是相关关系取代因果关系。而“大数据”给人们带来的挑战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数据化,使得数据膨胀,有效数据难以获取,进而阻碍了信息的流通。据统计,在大数据时代下,只有5%的数据是结构化且能适用于传统数据库的。如果不能正确的筛选与处理,剩下95%的非结构化数据都无法被利用。

2.用户的消费需求更加多样化。信息数据化使得更多事物可以通过数据处理得到相应预测结论,进而引发人们对数据获取的多样化加深,这一方面可以作为一种机遇,另一方面,对用户需求供给方来说也是一种挑战。

3.信息数据化使得事件间关联性变强,而如果数据处理主题(本文为财经新闻)不能充分的分析数据间的联系性,易造成报道的片面性甚至是误导性。

由此,为了抓住大数据时代所带了的机遇,同时应对其带来的挑战,继而满足新时期人们对有效信息获取的要求,财经新闻的发展应该做出转变。

三、财经新闻的转变与发展

(一)传统财经新闻与当今财经新闻区别

传统的财经新闻主要以文字报道为主,对某一经济现象进行案例分析、文字理论分析或配以简单或用假设的数字给以解释。目的是为了解释经济现象总包含的经济知识点,解释经济现象。缺乏对精准数据的处理,各种图标的表示,以及事物发展方向的预测。

而当今财经新闻的工作流程是:通过反复抓取、筛选和重组来深度挖掘数据,聚焦专门信息以过滤数据,可视化地呈现数据并合成新闻故事。在信息不断提炼的过程中,将原始数据转换成有意义的信息,发掘其商业价值,并依此供受众获取、利用,在更好了解经济现状的同时,发现经济发展的机遇。财经新闻继而实现从本身并无优势的信息经济走向以大数据为中心的、可持续优化的反馈经济的转变。

(二)财经新闻的变革

经历了为了抓住大数据时代所带了的机遇,同时应对其带来的挑战,继而满足新时期人们对有效信息获取的要求,将数据转化为商业资本,财经新闻的发展已经呈现出如下转变。

1.多形式、可透视化性。传统的财经新闻以文字报道为主,即使凭借视频、音频传播的新闻也多以文字稿件配合。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财经新闻开始用文字、图表、静态数学模型、动态系统仿真模型等多种形式处理数据,解释经济现象。可视化图形使得新闻故得更加新颖、美观、充实、高效。

2.多媒体性。传统的财经新闻多依托于传统纸媒、电视等媒体手段。而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人们对有效数据需求量的激增以及各种媒体手段的流行,使得社交媒体、门户网站专栏等开始承接财经新闻的传播要求。例如新浪微博、网易“数读”专栏,腾讯的“数据控”,搜狐的“数字之道”、“图说财经”等,而这些媒体的数据来源多出自于各级政府网站、专业或权威机构数据库、年鉴等,经过数据的整理加工而得。此外多种财经新闻的App也广泛应用,多媒体化程度不断加深。

3.交互性得到提高。财经新闻可以解释经济现象与个人之间存在何种联系,受众点击数据图表中的交互式设计,可获知更多个性化信息。如BBC和《金融时报》所作的交互式预算报道可以帮助英国人找出政府预算如何对其个人产生影响,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年薪水平找出自己缴纳的税钱被用于哪些部门和领域。

(三)财经新闻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为了进一步迎合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要求,从深度与广度两个维度充分满足用户对经济发展走势与数据的理解与获取,财经新闻仍需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数据库的建立,强调数据竞争。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及时、准确、有效的收集、处理、分析与经济热点相关的数据,从而得出第一手资料,满足受众需求是财经新闻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当今的财经新闻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归结于其数据整合能力,由此,强调数据竞争,加强数据库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例如,《福布斯》、《时代周刊》等美国著名财经期刊就是通过一系列财经数据库、指数、排行榜等财经资讯产品产业价值链的开发来开创、巩固并提升财经品牌竞争力。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像金融等具有持续数据形成机制行业的信息采集,用户数据信息在此数据库的建立过程中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和地位。

2.建立合作平台,实现资源的共享。单一企业想构建完美的数据库的成本高,维护难度大。由此,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驱动下,多个媒体建立合作平台进行互动和资源共享,通过全媒体集团的跨媒体联动机制、协同效应、资源共享,实现更大规模和更大范围的影响力。共通的资源数据和技术合作会提高财经数据的准确性,进一步提升财经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实现共赢。

3.聚焦资本市场,做好舆论监督。财经媒体在新闻报道处理上会通过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的报道透析宏观经济走势,通过对虚拟经济的分析折射实体经济的运行;以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为报道对象和主体,注重对新闻事件作出独家解读和深度剖析;以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参与者、管理者和研究者等等作为主要受众,满足他们的信息需求、为受众快速、有效的决策提供依据是财经新闻报道最主要的目的和追求。此外,面对投资市场中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财经媒体应充分发挥信息优势,挖掘资本市场中的虚假、欺诈信息,对上市公司进行舆论监督。

4.提升行业人员素质,强化技术革新。大数据时代,实现高效数据挖掘,并从中提炼出具有价值才是财经新闻得以延续的重要条件。为此,为提高数据处理及预测准确性,发现事情之间的相关性,得出正确结论,财经新闻也应该增强分析人员机器学习能力以及大数据搜集和分析软件的应用、相应的硬件的配备,由此实现技术的革新,解决“大数据”下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四、结语

在大数据时代,伴随着云技术、新媒体的不断发展,财经媒体的受众与日俱增,而对财经新闻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深层次的趋势。因此,为在新时代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延长品牌的生命周期,财经媒体正在经历一步又一步的变革。随着科技水平与人们需求的进一步提升,财经新闻的变革幅度将会越来越大,越来越清晰。与时俱进,方能万古长青。

[参考文献]

[1]仇筠茜,陈昌凤.大数据思维下的新闻业创新――英美新闻业的数据化探索[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3(7):12-44

[2][英]维克托-迈尔一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盛杨燕,周涛.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38

第9篇

关键词:测绘;数字城市

近年来,在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我国一些城市已经开始或正在启动各自的数字城市建设计划。一个以“数字城市”为旗帜的城市信息化运动正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在这一变革中,测绘工作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数字城市”建设的意义及其构成

1.1“数字城市”建设的意义它是一种数字革命,包括城市资源、社会资源、基础设施、人文、经济等城市的各个方面和坐标、时间、事物属性等多维空间,以数字的形式进行获取、存储、管理和再现,并为提高城市管理效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人们对数字城市及其概念的认识尽管尚不一致,但对于数字城市建设意义的认识则是相同的:即数字城市建设将有力地推动我国城市信息化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进而从全局上促进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构建“数字城市”的组成要素它的构建要素由电子地图,专业信息以及相关信息等构成:① 电子地图:作为“数字城市”所需要的一般是1:200~1:2000等比例尺专业使用的各种地图以及其它地图;②专业信息:各行各业的专业信息和数据库,主要包括图片、文档、数据库、多媒体信息等;③相关信息:数字城市建设中的相关信息是指与各专业信息共用的信息,包括遥感图像、人口数据、城市面积、行政区划、其他共用的信息系统等。

2测绘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

地球上几乎70%以上的信息都与地球的空间位置有关,可见空间信息好比是数字城市的血液,没有它数字城市就只能是一个干枯的空壳,而空间位置的确定和空间信息的获取都离不开测绘科学。而建设数字城市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城市GIS 地理空间框架基础平台,是其它各种专题信息系统的基础前提和有效载体。建立城市GIS 基础平台离不开多尺度和多分辨率、各种不同比例尺的数字线划矢量图(DLG)、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数字高程模型(DEM),这些图像和资料的获取又都离不开测绘工作。

2.1测绘提高了数字线划矢量图的生成效率数字线划矢量图(DLG)是数字城市基本图件的最主要形式,是建立各种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信息,也是进行规划、设计、管理等工作的基础。城市建设与管理所使用的基本地形图比例尺主要有1:500、1:1000、1:2000、1:5000 和1:10 000 等5 种,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可以测绘各种相应比例尺的数字线划图。利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提供的自动空中三角测量在内的整体解决方案、影像匹配技术以及多种高效实用的测图模式,可大大提高作业效率。小范围和局部的地图测绘与更新可以采用数字化测图技术,以保持城市图形资料的现势性和实时性。

2.2测绘可实现数字高程模型的大规模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EM)是建立数字城市的基础信息之一,是赖以构建城市三维景观和进行各种工程设计的基础信息。目前我国仅有约1/8的城市建立了一定范围的DEM,使用的格网尺寸为5m~25m,格网点高程精度为0.25m~1.20m。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具有自动大规模生产DEM、自动生成等高线等功能,可提高生成等高线的效率。

2.3测绘便于数字正射影像图的制作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是根据数字高程模型对中心投影的航空摄影像片进行纠正处理、消除了投影差的垂直投影影像地图。由于它包含地表的各种原始信息,而且通过纠正处理,比例尺和相关位置是准确的,可用于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调查、灾害防治以及军事等多种领域。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城市数字正射影像图对于线划图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均少得多,覆盖范围也很有限。所用片种包括黑白、彩红外和真彩色三种,主要用途是城市规划、土地调查、资源管理和更新地形图。目前,数字正射影像图在世界范围受到了广泛的重视,特别是随着1m 分辨率卫星影像投入使用,以及影像识别和单像特征提取技术的进展,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可以进行正射影像纠正、镶嵌、影像修补和任意影像的无缝镶嵌,此外将数字正射影像图与数字高程模型叠加,可生成城市的三维景观图。

2.4测绘在城市真实三维景观模型的组建和专题地图生成中的作用城市真实三维景观模型是根据建筑物的实际三维地理坐标,构建真实的城市三维景观模型。城市真实三维景观模型可根据大比例尺航空摄影像片通过数字摄影测量方法,精确测得地物的空间三维坐标,由计算机软件自动生成建筑物的结构模型并贴上相应的纹理建成。数字城市建设所需的各种专题地图,例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管理图;电力、通讯、煤气、给排水等管网图;道路交通旅游线路图;水资源、环境监测图等资料的获取都离不开测绘工作。

3测绘行业在“数字城市”建设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3.1“数字城市”为测绘行业带来的机遇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数据在数字城市的建设中占有重要而又特殊的地位。测绘作为空间基础数据获取与更新的最主要来源显然将在数字城市建设中大有作为。

目前我国一些城市已将数字城市建设列为城市信息化建设甚至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重大项目,组织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项目的规划、实施和运行,这无疑给测绘行业带来了极其难得的发展机遇。根据有关方面所做的调查和分析:由于信息内容丰富、空间分辨率要求高、地物变化速度快,城市空间基础数据生产与更新的费用高、周期长,我国许多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信息严重老化、现实性差的问题,不能满足现代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对空间信息的需求,当然也不能满足数字城市建设的需求。因此测绘行业在当今的数字时代充满机遇。

3.2测绘行业在“数字城市”建设中面临的挑战

3.2.1测绘行业在“数字城市”建设中面临技术发展的挑战。测绘是一门古老的科学技术。最近几十年,测绘的技术手段经历了多次巨大变革。传统的技术手段不断被新的技术和设备所取代,测绘的服务领域不断拓展,生命力不断增强。可以说,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大大促进了测绘业的发展,测绘的命运与技术进步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技术发展使测绘行业的面貌焕然一新。与此同时,技术的发展也给测绘行业带来了挑战,增加了风险。目前测绘设备和技术的发展与IT关系十分紧密。IT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导致了测绘技术和设备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测绘部门不仅需要在新技术开发、引进和消化吸收、新硬、软件购置、人员知识和作业习惯更新等方面进行持续不断的投入,而且还必须面对诸如技术欠成熟、标准规范不适应、投入与产出不匹配以及人员流动等带来的问题。

3.2.2测绘行业在“数字城市”建设中面临信息需求的挑战。来自信息需求的挑战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的内容,二是信息的质量及信息获取和使用的代价。

就信息的内容而言,数字城市建设需要各种信息资源,尽管地理空间信息工作者常说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信息70%与空间位置有关,但公众经常使用和感兴趣的信息却主要是关于社会经济统计方面的“非空间信息”,实际上大部分非空间信息与位置均直接或间接有关。同时,空间信息也包罗万象,地形信息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因此,虽然空间基础信息在数字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但往往不为人们所注意。

信息的质量主要包括信息的可靠性、现势性和完整性,而获取和使用信息的代价与信息的质量密切相关。城市空间信息获取和使用的基本准则,即:快、准、 全、廉。所谓“快”指的是数据获取的周期要短,信息的现势性要高;“准”表示适应应用需求的数据的空间特征和属性特征应准确可靠;“全”反映的是为满足应用需求所获取和提供使用的数据在内容上应全面、完整,在时空表现上要真实;“廉”则是指经济性,就是说空间数据的获取特别是使用的经济代价应尽可能小。目前城市测绘离这些准则尚有差距。

总之,测绘在“数字城市”的建设中起着基础性和先行性的作用。要加快“数字城市”的建设,必须要保证测绘工作提前落实,否则离开了测绘去构建“数字城市”无异于“空中楼阁”。作为测绘行业,必须要看清形势、明确任务,为“数字城市”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宁津生、陈俊勇等:测绘学概论[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2] 孙福海、禄丰年:3S测绘技术与数字地球[M].黑龙江: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02.

[3] 赖明:数字城市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4] 陈军:构建多维动态地理空间框架数据[A].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5] 张辉峰:“十五”期间“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及应用的规划设想[A].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6] :数字城市空间数据获取与应用服务的几个问题[A].数字城市的理论与实践[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1.

[7]、蔡力群:城市空间数据的现状与发展对策[A].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