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会计实务能力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11 10:08:0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会计实务能力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会计实务能力

第1篇

[关键词]会计专业技能 财务综合能力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F23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8-0155-02

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高职教育培养的是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会计专业毕业生应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高职会计教育已从重理论的教学理念向重实践应用转变,在开设了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相应的技能训练内容,配备了相应的硬件和软件设施,以提高学生的财务综合能力,努力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就能顶岗实践,力争做到学习与工作的无缝对接。

一、从企业角度分析对会计人员的要求

(一)对会计人员学历的要求

大多数小企业对学历并没有要求,大中型企业要求本科学历,个别企业需要研究生学历。这说明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还是有较大的市场需求空间,只要自身业务能力扎实,完全可以胜任会计工作岗位。

(二)对会计人员思想素质方面的要求

会计岗位是企业的重要岗位,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要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营私舞弊。会计人员是企业的管家,直接掌握财政大权,每天跟钱打交道,要有坚定的意志抑制各种诱惑,保持自身的廉洁。

会计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会计工作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枯燥繁杂,会计人员必须要克服种种不良心理,保持积极乐观的心境,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笔业务,对好每一笔账,管好每一分钱。

(三)对会计人员财务综合能力方面的要求

1.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

调查企业普遍认为会计人员要有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企业衡量的依据就是各种证书。绝大多数企业要求毕业生具备会计从业资格证,超过半数的企业希望毕业生能具备初级会计师资格。这与高职院校毕业生“双证毕业”的要求是吻合的。

2.会计技能过硬,能够顶岗实践

为了自身的效益,企业迫切希望招聘到可以直接上岗工作的会计人员,降低对员工的培训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数量少,对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更高,因此,各种技能是否具备,就成了企业选择会计人员的考量依据。

3.具有一定的财务分析能力

毕业生工作经验薄弱是个不争的事实,企业领导希望会计人员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能够分析处理,及时提出意见或建议,帮其进行财务预测、决策,尤其是在企业使用财务软件的情况下,财务分析能力就显得更加重要。

4.其他体现会计人员综合能力方面的要求

部分大中型企业还提出会计人员应具备4级以上大学英语水平,尤其是外贸企业,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积极关注,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用软件记账,对会计人员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除以上能力要求之外,用人单位还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些要求能够体现企业的员工素质、处事能力等,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二、从会计毕业生角度分析

(一)就业岗位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80%以上的毕业生初次就业能够找到与会计相关的职业,因为企业的性质多种多样,就业岗位主要分布在成本核算、出纳和收银、会计、仓管、营销等岗位。

(二)对学校开设课程的看法

几乎所有的毕业生认为课程的开设应围绕岗位的情况,分岗位加强实践教学,尽量避免空洞的说教,将理论知识的教学融合到实践教学环节中。

(三)自身能力与实际工作要求的差距

大多数的毕业生认为就业时具备的能力与实际工作要求有一定差距,主要有:1.会计业务处理能力与实际工作有一些差异。因会计工作岗位的特殊性,学生很难找到实习单位进行分阶段的实习。2.沟通协调能力较差。良好的社交能力能够得到企业的赞赏,因为会计需要与税务、银行等部门进行沟通,为企业发展赢得外部发展条件。

三、高职会计教学改革思路

(一)转变教学理念,注重理论联系实践

1.进行课程设置的改革,加强实践课程的教学

在理论知识的学习基础上,结合实践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不同会计岗位对会计人员的技能要求。具体开设的课程有:“会计基础实训”,作为会计工作的认识实习,让学生把所学的“会计基础与实务”的内容运用到会计工作中,给学生感性的认识,让他们掌握基本的会计方法;“出纳理论与实务”,引导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技能,包括点钞、书写、银行业务等;“会计综合实训”开设在“初级会计实务”课程之后,通过课程的学习,能让学生把所学的财务会计的知识运用到实务中;“会计电算化实训”结合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的内容,让学生掌握用友财务软件的运用。此外,在“税法”、“财务管理”、“审计”等专业课程中,也加入了实践内容,指导学生完成纳税申报表,培养学生的财务分析能力等。

2.加强硬软件投资,给学生创造模拟会计工作环境

会计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导致了会计实习基地难以实现。软件的模拟工作环境,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会计的工作流程,更加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了将来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票据。

3.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鼓励专业老师下企业了解真实的会计业务流程,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能力,增强课程开发能力和服务学生的能力,并且鼓励老师取得会计专业资格证书,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二)结合岗位特点,提高操作技能(见右表)

(三)结合企业需要,引导学生取得资格证书

在教学组织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技能兴趣,并结合会计领域对人才需求适时调整教学方案。组织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和初级会计师资格证的考试,让会计专业毕业生更加具有竞争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有务实肯干的思想,又要有发展的眼光,建立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专业教学体系。

(四)利用会计专业社团,培养专业学习兴趣

会计天地是会计专业社团,建立的时间比较长,但一直流于形式,未能充分利用起来。会计社团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如讲座、会计技能大赛等,为专业建设和专业学习提供积极的导向作用,引导会计专业学生通过校园网上的会计模拟实训软件,配合课程教学积极主动参与训练,以赛促学,让学生切实提高会计技能,提高综合专业素质,提高综合竞争力。

科技的发展带来了学习的革命,学习方法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会计教学也应当与时俱进,结合先进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及时了解财经政策的变化,缩短学校教学内容与会计实际工作的距离,做到与用人单位会计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降低学生的就业压力,提高会计综合业务能力,提升会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 参 考 文 献 ]

[1] 王家明.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20).

第2篇

专升本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层次,是对学生进行某种职业生产和管理能力的教育,以提高其职业能力为目的。其特征决定了专升本会计职业本科教育的两个鲜明特征:一是职业性,要求我们在会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在课程体系的设计和课程教学内容的取舍上,要突出职业性、先进性,要在加强会计专业教育的同时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及时纳入到教学中,使学生及时掌握本专业职业领域最新的知识、技术。二是学术性,合格的职业本科教育毕业生也将获得学士学位,而学位所依据或依托的主要是学术标准,如果舍去了学术性,学位则不复存在。这里的学术主要是指对技术应用原理的掌握程度,相对于专科层次而言,专升本培养的本科毕业生在学术水平上应该比专科生更高。尽管专升本两年制本科教育已经开展了十几年,但清晰把握专升本教育的主要特征仍是职业本科教育的关键因素。

自2016年9月始,会计专业专升本层次的人才培养重任从北京联合大学的其他学院调整到了应用科技学院。按理说专升本人才培养方案都是现成的,对于我们而言并非零起步,可以借鉴。但是本着与时俱进、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我们在现有的培养方案基础上进行了修订,重新规划设计课程。其中财务核算能力综合训练课程就是应用科技学院为专升本会计专业学生创新开设的一门集理论基础和职业实践于一体的产教融合课程,以实现职业性与学术性的有机结合。该课程分为I和II两个阶段,共开设两个学期,7个教学周,计9学分,共168学时,属于专业课程体系中实践技能训练课程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后续审计模拟实训、职业岗位综合实践等课程学习的基石,是学生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的必要途径。该课程内容以学习会计核算方法为主线,以培养处理会计常规业务和非常规业务应具备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基本目标,旨在提升学生专业基础能力的同时,加深会计特有的思维模式,训练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

鉴于该课程与学生生源的特点,我院在教学模式上大胆尝试,采用了分模块集体授课式教学,经过教学实践,现对其教学效果进行探讨。

二、分模块集体授课式教学的特点

专升本的学生一般来自综合性专科院校或财经类专科院校,所学专业主要是会计或与会计相关的专业,绝大部分都有一定的会计基础,与会计专业差距较大或专业基础薄弱的学生占极少数。因此,从专科层次教育过渡到两年制的本科教育,专业课程的衔接及扩展是专升本教育的难点和突破口。

(一)分模块集体授课式教学精讲与自学相结合,重点突出。以财务核算能力综合训练第I阶段为例,我??选用了中级会计师考试水平的教材作为参考,其中一共涉及25个模块内容,分为常规业务和非常规业务(或特殊业务)两部分,前一部分如金融资产、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负债、收入与费用、财务报告等12个模块内容,这些内容侧重于以会计要素为引导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方面的常规业务核算,学生在专科阶段大部分都学习了会计学基础、初级会计实务、成本会计这类专业课程,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专业储备,按照专升本学生应有的学习能力,常规业务绝大部分内容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来完成。重点是后一部分内容,如或有事项、债务重组、借款费用、政府补助等特殊业务,一共涉及13个模块内容,这部分内容因为难度较大,需要教师协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点的学习。

纵观这25个模块,既要有别于专科层次的交叉内容,又要让学生拓展新的专业知识,还要抓重点讲难点,使学生学有所获。也正是因为该课程内容多、难度大,备课任务重,学生需求参差不齐,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我们根据现有的师资状况,有针对性地从25个模块内容中挑选了以非常规业务内容为主的9个章节作为分模块教学内容,并按备课工作量、知识点间的内在关系以及授课的先后顺序平均分配给三位任课教师,即每位教师承担3个模块的教学任务。因为我们是6个专升本行政班两两合并后变为3个教学班,所以,三位教师在3个教学班间轮换,但讲课内容相同,会越讲越熟练。为使教学顺利实施我们还编制了三人小课表,清晰地提示每位教师在各班的教学任务时间。被选的模块内容因为难度大教师需要精心准备而不能敷衍,授课时也可以精讲而不用瞻前顾后,担心课时进度。其余的模块内容我们要求学生自学,提供相应的练习来自测,尤其是对于常规业务部分的基础能力,我们把测试的重点放在了训练环节上,换言之,财务核算能力综合训练课程将面授与自学相结合、教室与机房相结合,基本覆盖了中级会计实务的所有内容。

这样的分工分模块集体授课式教学既省时又省力,集中精力突破难点,对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检测方式,自学内容并不是舍弃而是考核内容的组成部分。

(二)分模块集体授课式教学考核方式多元化,内容覆盖全面。财务核算能力综合训练课程第I阶段需要完成120学时的教学任务。因该课程是理实一体化设计,讲练结合,我们安排每周一天,一天8节,历时15周。因为是3位教师和3个教学班,我们要求教师每5周一轮换,在每个教学班授课时,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课后作业以及模块笔试、上机的内容形式都需要教师自己设计完成。对于一个学生而言,最后的期末考试成绩(100分)=三位教师各自的模块笔试成绩(3×30%)+上机测试成绩(10%),模块考试和上机考试时间都分别设定在120分钟内完成。

分模块教学模式决定了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改变了以往集中一次性考试的不足,如时间短、涉及内容有限、测试深度不够等问题。分模块考试强化了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考核,将学生重视期末考试变为重视每一次课,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减轻了集中一次性考试临阵突击的问题以及学生考前的心理压力,减少了学生复习的准备时间,趁热打铁把功夫下在平时。针对这门课每位教师最后都可以设计多个综合性考题进行测试,知识点涵盖全面。虽然综合题难度大、耗时长,但对学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是个有效的检测。对于模块中涉及的概念性知识点的测试可以放在课后作业或通过学生手机客户端UMU互动平台设计的客观性题型?硗瓿伞?

(三)分模块集体授课式教学可以充分了解学生,形成横向对比,选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分模块集体授课式教学三位任课教师共上同一门课,同步接触三个教学班,弥补了三位任课教师分管一个教学班的不足。虽然接触的学生多,批阅作业、互动、沟通信息的工作量有所增加,但可以借此了解更多的学生。专升本学生生源质量各异,每个教学班的情况更是有所区别,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各班情况进行横向对比,选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有的放矢地因材施教。一方面提升了自身的应变能力和教学水平,另一方面获得了院系在选拔推荐优秀学生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大赛和推介就业方面的发言权。

三、分模块集体授课式教学需完善的环节

分模块集体授课式教学是第一次尝试,在教学实践中有收获也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具体如下:

(一)加大训练环节的力度和广度,做到线上与线下训练相结合。为了实现财务核算能力综合训练理实一体化的设计思路,我们使用厦门网中网公司研发的中级财务会计实务课程实训软件作为实训环节内容。该软件涵盖了常规业务和非常规业务的所有模块。任课教师测试以常规业务核算为主,考核学生对原始票据、记账凭证、内外部财务报表填制的掌握情况,通过在题库内自由组题,区别各教学班考核内容。这个环节主要在实训室通过线上完成,因机房课表安排超负荷运转,加之我们购置的教学软件属于单机版,仅局限于机房实训,而且该公司目前也尚未推出学生端的线下实训平台,受此限制教学实训环节的力度还不够。如果今后能够调整成网络版教学软件,并开发学生端,做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使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拓展,将会进一步提高教学实训环节的效果和质量。

第3篇

关键词:税务会计;财务会计;基本前提;适度分离

作为税收学与会计学的交叉学科,税务会计在财务会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并借助财务会计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会计处理。但是由于税务会计与财务的目标存在差异、纳税人与赋税人可能不统一等原因,税务会计有区别于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这可以为实行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适当分离提供支持。

一、我国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关系的发展历程

税务会计的运行模式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从世界范围来看,税务会计模式可分为三种:财税分离模式(如英、美)、财税合一模式(如法、德)、财税适度分离模式(如日本)。[1]在财税分离模式下,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不受税法约束,财务会计对收入、费用的确认计量与税法差别较大,为满足纳税需要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之外完全分离;在财税合一模式下,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从属于税法,会计所得和应税所得只在个别项目上存上有所不同,财务会计对收入、费用的确认计量与税收目标保持高度一致;而财税适度分离模式更注重会计的管理职能,允许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异存在,但是在纳税时要按照税法的规定进行必要的调整。我国的税务会计模式可归类为第三种,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既有重合也有分离,并且是一个从高度重合到逐步分离的过程。[2]

(一)1984至1993年,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高度重合

自1984年我国开始出现多种所有制起,至1993年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财务通则》(简称“两则”)实施之前,我国执行分行业、分所有制成分的会计制度,企业的所得税制度因所有制的不同而不同,这一阶段应税所得与会计利润没有太大差别,这是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高度重合时期。

(二)1994至2000年,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初步分离

1994年1月1日实施的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统一了我国内资企业所得税制,与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法、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简称“两法”)并行。由于税法尚不完善,因此税法有规定的,则依据税法规定执行;税法无规定的,则依据会计制度执行;税法与会计制度的规定不相符的,则依据税法调整后的会计利润计算应缴所得税。“两则”和“两法”的实施后,应税所得额和会计利润首次出现显著差异,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实现初步分离。

(三)2000年之后,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相分离的趋势基本形成。

2000年1月1日,我国实施《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2001年,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取代分行业的会计制度,基本上消除了不同行业在会计制度上的差异,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企业所得税由“纳税调整体系”发展为“独立纳税体系”,独立的税务会计基本形成。

二、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适当分离的可能性

我国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呈相分离的趋势是由多种原因共同促成的,会计假设与税务会计基本前提上的差异就是其中之一。

(一)税务会计主体

税务会计主体和财务会计主体都是从空间上界定其服务的对象,但是二者并不相同。税务会计主体是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企业或者单位,即纳税主体,同时这些纳税主体能够保持单独的会计记录。财务会计主体是其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会计处理的数据和提供的财务信息被限定在一个特定独立或相对独立的范围内。例如,母、子公司在编制合并报表,它们是一个财务会计主体;但是在税务会计中,未经国家税务总局规定,母、子公司应分别纳税,都是税务会计主体。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财务会计主体(如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发生变化。在市场行为中起主导地位的是企业,而非政府,减少对企业经营和经济活动的干预才是政府的正确选择,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恰当分离可以更大限度的发挥企业的灵活性。此外,股份制成为企业的主要形式,利益相关者更注重会计信息的真实有用性和客观公允性,客观、真实的反映会计信息成为会计工作的首要目标,因此作为规范会计工作的会计准则,必须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以投资者为导向,而不是依从税法的安排。

(二)货币计量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在货币计量上的假定含义是相同的,都是指用同一种货币计量经济事项。这一假设是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发挥计量属性的基础,但是二者的计量属性却不尽相同。

(1)历史成本是指取得某项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支出。它在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中所处的地位不同。税务会计采用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属性的目的是为确定计税基础,历史成本可靠、确定、可稽查的特点,最符合税法对计税基础的要求,在历史成本确定的情况下,税务会计一般不会采用其他计量属性。[3]在财务会计中,历史成本作为传统的计量属性,虽然占有一定地位,但对一些衍生金融工具,则必须将公允价值作为首要的计量属性,这样才能公允的反映其价值。历史成本在财务会计中的地位远不及在税务会计中的地位。

(2)重置成本是指在当前市场状况下,用现时价格水平生产或购建与某项资产具有相同使用功能或效用的全新资产的支出。税法与会计准则中的重置成本含义基本相同,只是使用范围、内容有所不同。税法仅限于在特定情况下允许企业采用重置成本计量属性,如对旧房及建筑物评估价格计量、对盘盈资产的计量等;而会计准则对重置成本的使用没有界定范围。

(3)公允价值是财务会计中与金融工具最相关的计量属性,对交易性金融资产等按公允价值计量时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税务会计在计算本期应纳税额时不予确认,即此类资产的计税基础仍为历史成本。只有在历史成本和现行市场价格均无法确定时,税务会计才不得不用公允价值计量,由此可见,它是作为“补充”计量属性使用。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下,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目标不同。财务会计是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和处理,为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具有决策相关性的会计数据。税务会计的目标是实现税收,向税务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其税务决策、实现企业最大涉税利益的会计信息。财务会计要求通过计量属性反映可靠、相关的信息,而税务会计要求通过计量属性体现的计税依据具有确定性和可稽查性。将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适当分离,可以充分发挥各种计量属性的作用,更好的记录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

(4)可变现净值和现值是财务会计独有的计量属性。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预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例如,固定资产在年终报告时,会计准则要求以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较高者作为其可收回金额,在此基础上计提减值准备;而税务会计一般情况下不确认减值准备,计税基础只涉及初始计量,一经确认不再改变。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净流量折现后的价值,体现了货币时间价值。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支付固定资产的价款,且支付期超过了正常的信用期限,此时应当以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固定资产的初始成本。而税务会计不采用现值计量,因为现值计量在信息的可靠性上有所欠缺,这与税务会计要求计税基础的确定性相违背。

(三)货币时间价值

货币时间价值是税务会计独有的基本前提,它是指随着时间段推移,投入周转使用的货币将会发生增值。正是由于这一假设,政府和企业在税务的征纳过程中会从自身利益出发,争取最大的时间价值。政府为保证财政收入和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会在税收立法中明确规定各个税种纳税义务的确认原则、税前扣除原则、纳税申报期限、税款缴库期限、税收优惠政策等。查尔斯・T・亨瑞格等人在其所著《会计学》中写道:“税务会计有两个目标:巡守税务会计和尽量合理避税。”可见,税务会计可以确保企业税务活动严格按照税收规定开展、足额纳税,并且合理运用税收申报期限、税收优惠政策等,尽可能长时间的将资金留在企业中,实现货币的时间价值,发挥融资功效;[4]税务会计可以根据税收规定和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筹划好企业的经营及纳税方式,在依法纳税的前提下享受到尽可能多的税收优惠,以达到让企业少缴税的目的,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

此外,除了上述三种基本前提外,税务会计还有持续经营、纳税会计期间、年度会计核算、财务会计资料正确四个基本前提。其中税务会计的持续经营和财务会计的持续经营都是假设主体以既定的经营方式能够在未来期间持续正常的经营下去;纳税会计期间与财务会计的会计期间假设都是对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划分为一定期间,以便开展会计工作;年度会计核算是税务会计最基本的前提,各国税制都是建立在年度会计核算基础上的,而不是对某一个特定的业务进行核算。课税只针对某一特定纳税期间里发生的全部事项,而不考虑当其事项在后续年度的可能结果如何。财务会计资料正确这一基本前提是指税务会计是在财务会计核算的基础上进行的,财务会计是税务会计的基础,这属于二者重合的部分,也一定程度上说明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不必进行彻底的分离,否则反而会加重企业会计的任务负担,将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适当分离才是正确的决策。

三、实现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适当分离

正因为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有上述不同,才为二者的适当分离提供了可能性,分离后的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可以根据自身特点与需求充分运用这些基本前提,更完善的反映企业的纳税信息以及会计信息。并且,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在基本前提中的共同之处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并不需要完全割裂。

不管是税务会计还是财务会计,都属于会计学科,在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适当分离的模式下,二者并不是独立存在的,税务会计利用财务会计的数据展开工作。以我国目前的企业会计核算水平和税务部门管理水平来看,如果过度追求“财税分离”,将会给税收征管部门带来很大困难,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所以我们应该采取逐步分离方式,在合理保持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差异的基础上,我们应当建立一个从财务会计到税务会计合理过渡的核算体系,完成税务会计报表与财务会计报表、纳税申报表与税务会计报表的衔接,为企业的会计实务工作建立一套标准的方法体系,减少会计人员对具体操作方法选择的随意性,也为税务机关的后期稽查提供一个从财务会计报表到纳税申报表调整的完整、清晰的记录轨迹,降低征管成本。

参考文献:

[1] 盖地.税务会计研究[M].大连:大连出版社,2011.

[2] 张山峰.试论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法必然性与差异[J].财会研究,

2008(20).

[3] 盖地,孙雪娇.税务会计的计量属性及其与财务会计计量属性的比较

第4篇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会计舞弊

作者简介:李俊梅(1974-),女,四川篷溪人,注册会计师,石河子大学博士研究生,石河子大学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财务与会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10)01-0072-04 收稿日期:2009-12-16

一、引 言

由于管理者与投资者都是效用最大化者,因此管理者不会采取最大化投资者利益的行动(Jensela et a1,1976),特别是当管理者的报酬建立在报告盈余基础上,与公司业绩相关时,管理者就有动机去操纵盈余,进行会计舞弊,以最大化其财富。当管理者与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增加时,管理者进行管理盈余的能力就会增加。到本世纪初,公司的会计舞弊行为变本加厉,给广大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严重损害了资本市场的声誉和上市公司的公信力,成为阻碍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绊脚石。由此,人们开始质疑注册会计师从业人员是否具有抑制会计舞弊的专业胜任能力。笔者从注册会计师执业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这个视角来研究注册会计师抑制会计舞弊的行为,从实证的角度证明注册会计师是否有识别会计舞弊行为的能力。

二、文献回顾

由于行业专长能够增加注册会计师对某一行业的认识和经历,能够增加注册会计师在该行业的专业判断能力,因此很多学者用行业专长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变量,来研究其与会计舞弊的关系,以此反映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是否有效抑制管理当局的会计舞弊行为。研究发现,具有行业专长的事务所在其专长的行业里相对在其非专长的行业里,能够发现更多的报告差错(Owho s0 et al,2002),经过行业专长者审计的财务报告盈余管理水平明显偏低(Balsam,2003),同时由具有行业专长的审计师审计的IPO公司其股票抑价水平和盈余管理水平都较低(Elder et al,2002),同样在增发股票的样本里,审计师的行业专长与较低的公司盈余管理相关(Jian et al,2004),而且由具有行业专长审计师更能限制客户通过应计项目从事的盈余管理,从而使其审计的财务报告其盈余更为稳健(Krishnan,2003),因此具有行业专长的审计师能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研究结果支持了行业专长的审计师能够更有效地限制激进和随机的盈余管理行为。审计师的行业专长对会计舞弊具有抑制作用,审计师是可以识别会计舞弊的。此结果支持了专业胜任能力与盈余管理有关的观点,即审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与盈余管理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国内学者也开始关注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对会计舞弊抑制作用。夏立军(2004)和余玉苗(2004)从理论上分析了行业专长对提高审计质量的作用。陈涛、张雁翎(2006)则首次实证发现具有行业专长的事务所审计的公司进行利润操纵的范围会更小,而且在IPO市场具有行业专长审计师能够有效抑制IPO中盈余管理动机,降低盈余管理的程度(李仙等,2006)。而后郑建明(2009)研究也发现在全国三大产业群中,具有行业专长的注册会计师能够有效地约束正向盈余管理行为。但是蔡春、鲜文铎(2007)却发现总体上中国审计师行业专长与审计质量负相关,得出与国外研究相反的结论。崔宏(2005)和成立(2006)则从其他视角研究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抑制会计舞弊的作用,前者证实从事证券业务的注册会计师相对于从事非证券业务的注册会计师,其盈余操纵的识别能力更高;而后者从会计事务所的特征出发研究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却未发现事务所的专业胜任能力对审计质量所生的预期影响。

综上所述,在国外成熟审计市场的经验证据基本上支持行业专长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抑制盈余管理的作用。而国内研究以上国内外有关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对会计舞弊的抑制作用的研究存在截然相反的观点。无论国外还是国内,研究中多用注册会计师的行业专长表示其专业胜任能力,但注册会计师的行业专长反映的是会计师事务所的专业胜任能力。由此可见,国内外研究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识别会计舞弊的能力,主要考虑的是会计师事务所的专业胜任能力,没有考虑注册会计师从业人员自身的专业胜任能力。但实际上,注册会计师从业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足以影响注册会计师的会计舞弊的识别能力,如果在研究中不控制这方面的因素,必然会弱化结论的可靠性。由于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实力,即其专业胜任能力的强弱最终取决于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从业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因此研究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是否能够有效抑制会计舞弊,还必须研究注册会计师从业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注册会计师向社会公众提供的服务专业性很强。为了保证其服务质量,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导意见》规定注册会计师必须具备与其执业要求相适应的专业胜任能力,不但要熟悉会计、审计、税务、法律等领域的标准与实务,而且要具备高水平的职业判断能力,并且不得承办不能胜任的业务。《美国政府审计准则》(2004)中的一般准则也对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进行了规定,“准则要求审计组织承担责任,保证每一项审鉴证业务是由整体上具备完成这项工作所必须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人员来承担的”(马曙光,2007)。从中外有关审计从业人员的自身业务素质的要求来看,从事审计业务必须由胜任的注册会计师来承担,意味着没有胜任能力或专业胜任能力较差的注册会计师是不能胜任审计工作,即不能发现和揭示企业管理当局的会计舞弊行为。因此笔者提出假设。

H:注册会计师从业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越高,其识别会计舞弊的能力越强,即审计对会计舞弊的抑制功能越强,企业的会计舞弊越少;注册会计师从业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越差,其识别和抵制会计舞弊的能力越弱,企业的会计舞弊越多,即注册会计师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与会计舞弊呈负相关关系。

由于审计行业的专用性很强,注册会计师要想具有较高的识别会计舞弊的能力就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强大的职业判断能力,而专业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是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的基础。专业素质是指注册会计师为实现胜任能力而应当具有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价值观、道德与态度。对处于不同职业阶段的注册会计师,其专业素质的水平存在差异,并且需要通过终身学习加以培养、保持和提高。注册会计师应当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以便能够在日益复杂、不断变化的职业环境中胜任工作。注册会计师需要具

备的专业知识是不断变化和扩展的,从事特定环境或行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也存在差异,注册会计师应当持续更新其专业知识。注册会计师至少应当通过学历教育获取专业知识。注册会计师应当具备在职业环境中能够合理、有效地运用专业知识、职业价值观、道德与态度的各类职业技能。职业技能可以通过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实务经历等多种途径获得,并通过终身学习不断拓展。普通教育对职业技能的获取具有重要作用,并侧重于对非专业知识、智力技能、个人技能、人际和沟通技能、组织和企业管理技能的培养。职业价值观、道德与态度的培养需要通过课程学习(特别是专门课程)和实务经历实现。以上分析可见,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素质和职业判断主要从两个途径获得:一是从业前的学历教育,二是从业后的职业学习,主要体现为从业经验积累。这意味着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体现为其学历水平和从业经验两个方面。可以认为学历层次高的注册会计师具有较高的舞弊识别能力,即能更好地抑制企业的会计舞弊行为,而学历层次低的注册会计师的会计舞弊识别能力相应差些。因此笔者提出假设。

H1:注册会计师的学历越高,即注册会计师识别和抑制会计舞弊的能力越高,企业的会计舞弊越少。

对于注册会计师来说,其从业时间越长,即注册会计师从业人员的审计经验越丰富,而且其专业性也越强,通常意味着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能力高,对所发现的问题更敏感,其识别企业管理当局的会计舞弊能力就越高。因此笔者提出假设。

H2:注册会计师审计经验越丰富,企业的会计舞弊就越少,抑制会计舞弊的能力越强。

(二)变量设置

会计舞弊是一种以获取不正当利益为目的,采用欺骗性手段故意谎报财务事实的行为。盈余管理是经营者运用会计手段或者安排交易来改变财务报告以误导利益相关者对公司业绩的理解或影响以报告会计数字为基础的合约结果(Healy et al,1999),包括披露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Sehipp.er,1989)。但是由于中国资本市场的不健全,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更多地表现为运用欺诈手段为个人或小集团或企业谋取不法利益的行为,因此在中国资本市场,盈余管理与会计舞弊的内涵基本一致。所以笔者用盈余管理程度度量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本文使用非主营业务净资产收益率度量通过线下项目进行的盈余管理,即非主营业务ROE=(净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平均股东权益。之所以用这个指标度量盈余管理是因为在中国的损益表中,主营业务利润与非主营业务利润分开列示,可以方便地计算非主营业务ROE。用净利润减去主营业务利润就得到主营业务利润,再除以平均股东权益,即可得到非主营业ROE。而且Kevin和Hong-Qi(2004)的研究也证实:在中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利用非主营业务ROE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

为了检验假设H1,本文用注册会计师从业人员的学历结构作为度量学历的解释变量。为了检验假设H2,需要度量注册会计师从业人员的从业经验,但由于从业经验数量很难获得,因此笔者用注册会计师从业人员的年龄来度量其从业经验。

用事务所的人数作为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替代变量,以控制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对会计舞弊的影响。因为CPA人数越多意味着事务所的规模越大,而且现有的大量研究已证明大事务所相对于小事务所而言,其独立性更高。

(三)模型设置

FROUND=α1+α2Level1+α3Level2+α4Experience1+α5Experence2+α6CPAnumber+ε

(四)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2002年-2004年全国百家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从业人员的素质结构作为研究样本,剔除信息不全的后共有200个样本。全国百家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从业人员的素质数据来自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网(省略.cn),计算会计舞弊的相关财务数据来自国泰君安数据库。本文采用SPSSl3.0软件处理数据。

四、实证检验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2按年度描述了全国百家会计师事务所对不同类别人数的汇总情况。从该表中年龄结构来看,31岁-50岁的注册会计师人数最多,其中30岁以下的人数处于下降趋势,31岁-50岁的人数逐年上升,50岁以上的则处于波动状况,先上升后下降。从学历结构来看,无论是分年度还是总体上,注册会计师的学历以大学本科和大专为主.其中大学本科及研究生的人数逐年上升,大专及以下学历的人数先是上升而后下降,尤其是大专以下学历人数是急剧减少。

表3按年度描述的全国百家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员结构百分比。总体上来看,注册会计师从业人员绝大多数年龄处在30岁至50岁之间(占61.4%),学历主要集中在大学本科和大专层次上,其中大学本科层次的比重最大(52.3%),从业人员中有一半以上的都是本科学历。从年龄结构来看,30岁以下从业员比重一直处于下降状态,31岁-50岁的注册会计师从业人员的比重则一直处于上升状态,51岁上以的人员比重先是上升而后下降;从学历结构来看,研究生和大学本科生的比重都在不断地提高,大专生及以下的比重不断下降。表3反映各变量的描述性特征。

(三)回归分析

建立四个模型分别单独检验学历与会计舞弊之间的关系,单独检验从业经验与会计舞弊之间的关系,综合检验学历、从业经验与会计舞弊之间的关系。表5反映注册会计师从业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与会计舞弊的关系。模型1单独检验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与高学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会计舞弊和注册会计师从业人员的高学历负相关,意味着注册会计师的学历越高,其抑制会计舞弊的能力越强,但也不能迷信高学历,因为硕士以上的学历和会计舞弊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模型2单独检验注册会计师从业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与其从业经验的关系。结果表明会计舞弊与注册会计师的从业经验负相关,注册会计师的从业经验越丰富,其抑制会计舞弊的能力越强。模型3、模型4检验了会计舞弊与注册会计师从业人员素质结构各解释变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注册会计师的学历水平、从业经验与会计舞弊仍然显著负相关。

五、研究结论、建议及不足

学历水平和从业经验是体现注册会计师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重要方面。现代审计不仅要发现问题,而且还需要对问题进行深人研究,探求问题产生的根源,并得出合理可靠的结论,这说明现代审计对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要求更高,不仅要有较强专业理论水平,而且实践经验更丰富。

第5篇

[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财务管理职能

[中图类号]F235.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70(2007)04―0045―02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对于加强财务支出的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规范单位的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从实践的情况看,确实也暴露出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财务管理职能弱化倾向,更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财务管理职能弱化的表现分析

1、事权与财权相分离,削弱了财务管理工作的力度。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在管理上表现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单位的财权与事权相脱节。由于实施集中的会计核算制度,单位的资金按照规定必须全部纳入会计核算中心进行统一核算,财务管理的权限也发生了部分转移。尽管在进行此项改革时一再强调不取消单位既定的财务管理自,但由于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上的不可分割性,这种权利的保留实际上也是“名存实亡”,从而使单位在管理上积极性逐步丧失,而单位仍需对本单位的事权负责。这种财权与事权的脱节所引起的矛盾主要表现在:第一,单位组织日常工作的效率低下。单位的财权是实现单位事权的重要保证。在单位财权与事权统一的情况下,人们可以通过合理的运用财权以实现事权上的完整性与高效率,同时也能够充分调动单位工作方面的积极性。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以后,由于财权的上移,各单位处理事务的积极性明显降低。由于担心未来报账的困难,在工作中存在着较强的畏难情绪,甚至出现无人管事与干事的现象,更谈不上工作效率的提高;第二,单位对资产的管理职能弱化,资产流失与浪费现象加重。纳入集中核算的单位多数为机关、事业单位,由于非营利组织的资产具有很大的消费性,所以在管理上的难度也显得更大一些,若稍有不慎,就会出现资产浪费与流失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实行集中的会计核算,势必形成会计核算游离于单位资产管理之外的局面,使本来就面临困难的资产管理“雪上加霜”。

2、职能定位不清,造成财务管理工作责、权不明确。目前,会计核算中心的建立定位于在上级主管单位统一领导及管理之下,其职能一方面表现为对纳入会计核算中心进行集中核算的单位提供优质、全面的会计核算服务,另一方面,通过集中核算实行资金统筹统管,以强化会计监督职能。但是,就财务管理职能的如何定位却仍然滞后。会计核算中心和核算单位在实施集中核算的条件下,各自的财务权限怎样界定尚不明确。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互相依赖,出了问题又相互推诿。

3、对单位业务活动的绩效缺乏管理和监督机制,降低了财务管理的效益。在进行会计集中核算之前,各单位对本单位所开展的业务绩效评价,一般可采取由单位领导、业务部门负责人与财务部门以及相关的社会中介机构齐抓共管的办法。由于现在采取集中核算,使得单位的财权与事权不能挂钩,财务信息也不全面,而会计核算中心又不能及时掌握单位的业务信息,从而难免会在各单位业务的绩效管理上形成盲区,给核算单位加强绩效管理带来障碍,也很难阻止单位对自身利益的不正当追求。同时,会计核算中心对此也显得无能为力,因为它只能在资金管理方面把关,而不可能对形式各异的业务绩效均做出合理、有效地评价。因此,由于缺乏对单位运营资金所要达到目标的直接管理与约束机制,资金使用效益降低。

4、与报账员及单位沟通不够,财务管理工作渠道不畅通。在现有的运作模式下,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核算单位报账员肩上的担子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但有些部门和人员误认为会计集中核算后单位财务工作全部交到了核算中心,高水平的会计人员通过择优录用大多进入核算中心工作,报账员没有用武之地了,对单位的贡献也随之减少,于是出现对报账员的工作不够重视,不够支持的现象。如果核算中心不充分注意与报账员和核算单位的有效沟通,势必会影响单位报账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使报账员和核算单位对核算中心有不满情绪,不利于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二、强化财务管理职能的对策建议

1、明确会计核算中心的职能定位。明确会计核算中心在实行集中会计核算制度的条件下的职能定位,是明确集中核算各方权、责的前提。也是正确处理好会计核算中心与各单位间的关系、明确和细化各部门自身职能的关键。会计核算中心应该在行政上隶属于上级主管部门,在业务上接受上级财务部门的监督与指导,在为单位提高会计核算服务,强化对各单位的财务监督的同时,还要加强财务管理方面的职能,为上级部门、单位和其他相关部门提供有效的会计信息,当好决策参谋。这样既可避免财政大包大揽现象,又能充分加强各部门间的相互监督。

2、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会计核算中心,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资金的统一监督和核算,对原来各自为政的核算单位的财务工作进行规范,以防范财务风险。首先,会计核算中心对各核算单位具有共性的,经常发生的业务,制定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同时对各核算单位的特殊业务,也要求依照统一的规范开展会计工作。如单位的预算收支管理制度、收支流程的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业务绩效评价制度以及奖惩制度等。其次,针对资产实物和价值管理分离,资产管理风险较大的情况,建议核算中心与核算单位进一步加强合作与沟通,制定合理的协作办法,定期核对库存商品、固定资产、材料的明细账,确保总账与明细账相符,核算单位账务与实物相符。第三,针对单位财权与事权分离的状况,尽快研究和完善业务绩效评价体系,使其充分调动单位开展业务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3、加强与单位和报账人员的沟通。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是新形势下对财务工作的一项重大改革,对此,在思想上、理论上肯定会出现不同的观点和认识,甚至会引起有关部门或有关人员的误解和不满。这就要求会计核算中心在规范自己工作,注意自身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的同时,还应与各有关方面、有关单位建立长期、有效的沟通渠道,使双方的信息传递及时到位,以消除误解,加深理解和沟通。

第6篇

摘要: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是指高校利用其特有的资源,为地方和国家的公众利益而开展的实践活动。被广泛接受的社会服务工作与高校人才培训和科学研究两大职能并列,已经成为高等学校发展中越来越重要的内容,在推动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为示范,创新研究会计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关键词:会计专业 服务产业 创新模式

校社会服务不仅是高校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同时也是高校谋求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因为社会服务可以为高校获取社会资金,为教学、科研提供优越的条件,同时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高校学术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主要是面向区域社会需求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其自身的高教性、职教性和地域性特征决定了立足和服务所在区域是高职教育重要的价值取向。东莞职业技术性学院(以下简称“东职”)作为东莞市属高职院校,立足为东莞地区及珠三角区域的社会服务功能显得尤为重要。会计专业作为学院首批重点建设专业,为适应东莞各镇区产业的转型及升级,先后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在提供继续教育、再就业技能、会计职业资格考试等培训及企业咨询和记账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在专业社会服务能力得到社会认可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关于社会服务能力的研究上虽然已引起高校和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重视,但相对国外来说,理论研究上还是比较薄弱的,基本上处于引进国外理论阶段;在实践方面也还存在诸多问题。会计专业虽然早在办学之初就开始开展各种社会服务,但涉及的深度、广度都还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服务形式单一,服务积极性、主动性缺乏,服务领域和服务对象狭窄、服务效益低等问题。

如何整合东职会计专业资源优势,组建会计服务示范基地,依靠服务公司的实体运作和基地网站的网络辐射,全方位展开对松山湖科技园区乃至周边大朗镇、寮步镇、大岭山镇的经济、社会、文化的服务工作,不仅对创新东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促使校企合作和实践基地平台的搭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塑造有益,还可通过对园区及周边地区政府、企业单位提供各种技术服务,包括会计继续教育培训、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培训、企业记账、企业纳税筹划、岗前技能培训、再就业培训等,大幅度提升东职会计专业建设社会效益,进一步提高学院对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东莞的地理优势为东职会计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机遇,特别是目前,东莞正处于产业转型和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势必需要现代服务业的大力支持以及政策上的强力扶持。会计专业为松山湖园区及周边镇区提供全面且结合各地产业特色的个性化社会服务的同时,如果能将这些成果或专业资源优势进一步扩大,成立面向松山湖园区辐射大岭山-寮步-大朗三镇的会计服务示范基地,搭建更好更宽的资金技术和智力平台,将会极大地推动学院会计专业建设甚至对其他专业建设提供借鉴,对实现学院“建设东莞特色的面向全国一流的高职院校”目标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创建东职会计服务基地

创建一个以松山湖科技园区为中心,辐射周边大岭山镇、寮步镇和大朗镇,延展至整个东莞市的东职会计服务示范基地(以下简称“示范基地”)。该示范基地包括实体化企业及虚拟网络两种服务形式。实体化企业是高校与社会实质性合作的重要载体和依托。虚拟的网络服务作为实体化企业的一个拓展和一种补充,实体企业服务与虚拟网络服务互补长短,能够更加全面地促进会计专业为社会提供服务。见图1。

实体服务形式又分为两个模块:一个模块是开办会计服务公司,一个模块是以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为依托提供会计培训。服务范围主要是以学校所在的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为主,辐射相邻的镇区。服务内容主要包括:

记账――依法企业进行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预测――会计服务公司;

咨询服务――会计咨询、税务咨询――会计服务公司;

职业资格培训服务――会计从业资格培训、会计专业技术职称培训――校内实训中心;

社区服务――社区就业会计培训、社区理财讲堂――校内实训中心;

技术服务――科研合作――校内实训中心;

真账实操――利用校内硬件设施和软件设备教授会计技术――校内实训中心。

在线服务形式是以网络为平台,提供在线会计服务。由于在线服务不受时间、地点的制约,所以服务范围可以延伸至整个东莞市所有镇区。服务内容主要包括:

远程培训――在线会计从业资格和会计专业技术职称培训;

在线咨询――在线回答关于会计和税收方面的问题;

纳税筹划――在线帮助企业提供税收筹划;

法规解析――专业视角解读财经法规;

以案说法――提供不同角度案例,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资源共享――学校各种会计软件、学习软件资源共享。

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提供社会服务的现状调查和对学校周边园区、镇区、社区的走访调查,创建一个“一基地、二形式、三模块、四对象”“全方位、立体式”的东职会计服务示范基地。“一基地”指的是东职会计服务示范基地;“二形式”是实体服务形式和在线服务形式;“三模块”包括服务公司模块、校内实训中心模块、网络在线模块;“四对象”指政府、企业、社区和个人。见图2。

二、示范基地建设的意义

(一)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转变教师及系部落后的社会服务观念。目前,在服务理念上很多教师对会计社会服务职能内涵和态度上存在误解和偏差。某些教师存在社会服务就是“创收”,认为会计专业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没必要进行社会服务等错误的观念,严重阻碍了会计专业社会服务的实施。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采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方式, 让系部教师认识到自己社会服务理念的不足。“走出去” 通过教师下企业锻炼或参与横向课题或醒目接触了解最新的社会需求,“请进来”是通过系部教师与企业专家座谈等方式教师体会到社会服务对教师发展的重要性。同时,院系部对社会服务建立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两种机制,鼓励教师充分发挥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服务。

(二)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构建财经系会计专业社会服务一体化组织机构,统筹管理社会服务活动。东莞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社会服务搞不起来,并不是因为缺乏人才、缺乏资源、缺乏能力,而主要在于院系社会服务管理观念落后、组织管理水平差。很多会计专业的教师都是各自为政,在外兼职或是接纳会计培训课程,没有形成群策群力,也谈不上专业服务能力。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全面统筹各种社会服务,由基地负责社会服务的接洽、实施、控制和考核,提供社会服务的质量,形成品牌化的服务。同时,从系部层面构建运作机制,成立以系领导牵头,各教研室主任具体负责各专业领域社会服务的规划、召集、实施,各专任教师团队化服务的一体化组织机构,制定配套的社会服务工作管理办法、规章、制度,制定会计社会服务的1―2年,3―5年及5年以上的发展规划,加强队伍建设。

(三)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将服务对象拓展至政府、企业、行业、社区和个人。传统的高职院校会计社会服务一般是对外提供会计职业资格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和学历提升等,面向的对象多是学生或社会人员,服务面较窄,对企业、政府、行业、社区提供的社会服务非常有限。课题组认为作为会计专业,专业教师除了为个人提供培训服务外;还要积极开展与社区的合作,为社区提供理财培训、投资讲座等智力支持和开放校园内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做到资源共享;还应该积极参与政府决策及财政项目;为企业提供员工岗前技能培训和再就业技能培训。

(四)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为不同的服务区域产业制定个性化服务。目前东莞高校会计专业在提供社会服务时大而全,盲目追求服务的数量,为所有的服务对象都提供类似的服务,忽视了服务的个性化特征。考虑到东职会计服务基地的服务定位以松山湖园区为中心辐射大岭山、寮步、大朗等周边镇区的特点,松山湖园区以高新技术企业为支柱产业,大岭山镇以木材家具、大朗以毛织产业、寮步以电子、汽车等为主导产业的特点,东职会计服务示范基地在提供会计社会服务的时候,要针对不同区域的产业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如为松山湖园区应提供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独特的税收政策培训、税务咨询为主,为大朗镇应提供针对毛织行业独有的会计真账实操培训等,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服务,重点强调提高服务的质量而不仅仅是数量。

三、示范基地建设的成效

通过东职会计服务示范基地的建设和运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主要体现在:

一是建立以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为依托的示范基地的实体模块。目前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已有1间电算化实训室和1间会计手工实训室投入使用中;2间财会实战中心经过两年的筹建,已经在2015年12月份可以投入使用;还有1间带ERP沙盘功能的会计手工实训室也在2015年投入使用。这些实训室在满足日常的教学功能之外,可以利用起来承接课题组在社会上接到的各种培训,比如职业资格培训、公司办公软件培训、下岗工人再就业岗前培训、会计从业后续培训、其他财会知识、法律法规知识更新培训等。每年面向社会举办各类培训累计2 590人次。

二是创立以网站为平台的东职会计服务示范基地的在线模块。模块内容大致包括远程培训、在线咨询、纳税筹划、法规解析、以案说法、资源共享等,通过网络这个虚拟平台,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快捷的服务。

三是设立东职会计服务公司,建设示范基地公司实体模块。以会计专业实训基地的形式设立“东职会计服务公司”。由本系负责人作为法人,设立东职会计服务公司,归口系部管理和运作,一方面,从有过合作的会计师事务所承接业务单,做记账或报税,按件收费,给学院带来一定的社会服务收益。另一方面,接过来的业务单,第一年由合作的会计师事务所派技术总监指导工作,系里专任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记账和报税的实践业务,从第二年开始,业务可以由专任教师带领学生独立操作,这既锻炼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也给会计专业学生提供了真账实操的机会,为学生将来“零距离”上岗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教师走入社会,宣传自己,寻找合作对象。在前三项建设过程中,伴随第四项工作的进行,示范基地的建设,就是为了提供社会服务,在建设的过程中,教师们走出校门,进入到周边的松山湖产业园区、大岭山镇、寮步镇、大朗镇等区域的政府部门、企业、社区,或通过其他方法和途径,宣传示范基地建设的目的,让外界了解熟悉东职会计服务示范基地,寻求合作对象,发展合作伙伴,提供服务项目。

参考文献:

[1]卜琳华.基于高等院校主导的协同创新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1).

[2]方晓珍.打破界限壁垒,推进地方院校人文社科协同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13,(1) .

[3]何玉润,李晓慧.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会计研究,2013,(4).

第7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管理会计”职能;执行力;管控分析

Abstract: with the country 2008 "step up railway, highway and airport and the important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measures issued,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entered into an unprecedented period of gold. Becaus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by high speed railway, highway project cost huge, homework face larger spreading, the traditional management method, the method has already can't satisfy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by up to the needs of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so ascension financial personnel "management accounting" function became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pursue a means of benefit maximization.

Keywords: management accounting, "Management accounting" functions; Execution; Control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目前施工企业“管理会计”的局限性

管理会计的核心主要是财务人员参与企业管理,所以施工企业“管理会计”的局限性主要是财务人员管理职能的局限性。

二.针对施工企业“管理会计”的局限性如何提升财务人员“管理会计”职能

(一)提升财务人员“管理会计”职能的先提

提升财务“管理会计”职能的先提是提升财务人员执行力。

施工企业在工程施工具体工作中需要提升财务人员的几种执行力:提升财务人员战略预测能力;提升财务人员组织策划能力;提升财务人员“创效”能力;重点提升财务人员管控分析能力;提升财务人员的优化更新能力。

(二)提升财务人员“管理会计”职能的核心

提升财务人员“管理会计”职能的核心是在实务中财务人员应用发挥“管理会计”职能,结合责任绩效考核约束公司或施工项目管理行为。

1. 发挥预测预算职能

(1)做好投标签约阶段的风险预测

财务人员首先要了解建筑市场的价格走势、业主、工期、工程规模等情况,结合施工企业自身的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利用成本性态分析法、变动成本分析法、本量利分析等科学方法,对投标项目进行资金、成本、利润的预测分析,最终形成具体的经营预测报告提报给企业管理者进行战略决策,从而规避施工环境、业主、低价中标等原因造成的风险。

(2)牵头组织施工准备阶段的全面预算

全面预算是投标签约阶段预算的优化、细化。财务人员通过牵头组织全面预算的工作,有助于与各部门沟通、联系共同认知施工企业战略管理需要,使企业决策者考虑完成预算经营目标的方法和责任,从而不断了解建筑市场价格走势,预测市场变化。

2.发挥施工前组织策划职能

财务人员主要制定资金筹措目标,通过组织收集各责任中心资金计划的形式规划资金的合理分配。

3.发挥二次创效职能

财务人员要有“创效”意识。利用国家税收政策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利用银行协定利率政策争取利息收入;利用技术部门收集的单项工程索赔依据争取业主变更索赔收入;利用法律法规知识争取违约方毁约赔偿等。

4.重点发挥施工过程中的管控分析职能

主要是利用“管理会计”成本管理理念严格管控实际工程成本。

财务人员先要划分传统成本管理和“管理会计”成本管理的区别

传统成本管理采取项目按照费用种类列支工程成本,按照产值比例分摊现场费用的方法,对于单一工程适用,但已经无法满足工程造价高、工艺复杂、作业铺展面大的管控现状,导致成本信息失真,管控粗放。“管理会计”成本管理要求按照单项工程施工工艺核算归集作业成本,达到真实反映实际作业成本情况。 “管理会计”成本管理同时要求施工企业按照 “企业下达责任成本->责任中心成本核算->成本分析->责任成本考核 ”的流程进行成本管控,形成以“谁管控就是谁责任”的企业理念明确权力与责任,达到全员管控成本、压缩成本的目的。

(2)财务人员要明确“管理会计”成本管理核心是成本核算。

“管理会计”成本核算要求施工项目细化责任成本,分解各责任中心直接责任成本,分配各责任中心经费定额。实际直接成本核算以“量”、“价”双控的方式,由各责任中心归集单项工程实际发生直接成本,项目汇总审批责任中心直接成本;实际经费核算以各责任中心按照用途分配间接费到单项工程中,项目部定期核对各责任中心经费是否在定额范围内的方式。

以一个责任中心(架子队)为例介绍下财务人员如何进行单项工程“管理会计”成本核算工作:

直接人工费核算:要求财务人员根据架子队技术、人力部门提报的单项工程用工数量计划,形成数据报告,由架子队管理者决策劳务进场作业人数。

直接机械费核算:要求财务人员根据架子队设备部门提报的设备需求计划,根据工程施工环境、工期、设备使用、设备修理等分析选择购买或租用最优方案,提报架子队管理者决策控制。

直接材料费核算:要求财务人员根据架子队物资部门提报的物资需求计划,在保质保量的情况下,货比多家,收集出价最低于企业材料限价的供货商信息,形成相关资力、信誉、报价等报告提报给架子队管理者决策采购。

其他直接费核算:要求财务人员划分动态费用和静态费用。对于有合同约束的如:施工便道、临时用电、钢筋加工厂等大额静态费用,财务人员要严把合同评审工作,从源头管控规范合同行为。对于临时发生的征地拆迁、二次搬运费、工地用气、试验费等不确定的动态费用要求相关部门提报计划,财务人员汇总后提报架子队管理者决策控制。财务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应以单项工程实际施工需要做为其他直接费用核算的依据。

间接费用核算要求财务人员划分生产性支出与非生产性支出。生产性支出要求财务人员定期测算分析责任中心实际经费是否超责任成本经费。非生产性支出要求责任部门事先提报计划,财务部汇总后提报架子队管理者决策管控。

5.发挥优化更新职能

主要体现为各期经营指标的滚动预算调整。

由于预算能随时间的推进不断加以调整和修订,能使预算与实际情况更相适应,有利于充分发挥预算的指导和控制作用。

(三)建立施工企业责任绩效考核的长效机制

施工企业应该建立责任成本绩效考核机制,机制具有周期性和持续性。各责任成本中心财务人员定期出具责任中心考核业绩报告,施工企进行复核,对于管控成本到位的责任中心进行奖励,对于管控失控的责任中心进行罚款。

三.总结

第8篇

关键词:人事管理 信息系统 事务处理 决策支持

一、高校实行人事管理信化的必要性分析

高校人事部门作为高校管理系统的核心部门之一, 担负着学校行政管理中重要管理角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提到“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是教育发展的保障措施之一,是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的重要手段。人事管理信息化是高校人事管理科学化发展的必经途径,对促进人事管理科学化、提高人事管理水平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

使用计算机辅助人事管理,不仅可以提高人事管理效率,还可以减轻人事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高效的人事管理信息化能够为高校管理者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为科学决策和了解人事动态提供重要依据,它已成为新时期高校信息化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事管理系统开发技术日趋成熟。同时校园网软硬件技术的不断完善,为高校管理信息化子系统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硬件设备,为各行政部门管理软件的集成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模式的现状分析

近几年各高校陆续开始购买或开发人事管理系统,人事管理信息化成为高校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从目前国内外现状来分析,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模式主要分为三种:一是软件公司独立开发模式;二是高校自主开发模式;三是高校与软件公司协作开发模式。

三种模式的优缺点分析:模式1,具有技术优势。但由于人事事务的政策性、特殊性、复杂性,各高校购买的由网络公司自主开发的人事管理信息系统与实际人事事务处理流程集成性不强,系统在实际运行中难以达到理想的辅助效果。模式2,人事管理理念强。缺点主要表现在,高校自主研发软件虽有管理实践优势,但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撑和时间支持。模式3,从一定程度上结合了模式1和模式2的优势,弥补了模式1和模式2的不足。既结合了人事管理的核心理念,又兼用了软件公司的技术优势,二者合一开发的系统既在管理流程和实务处理过程中符合高校人事部门的需求,又在技术上弥补了高校自主开发的不足,逐渐成为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主干模式。

三、结合浙江省台州学院开发实例分析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浙江省台州学院人事部门,结合人事软件开发现状,选择了高校与软件公司协作开发的模式进行系统的开发。结合人事部门事务流程,人事决策支持需求,通过软件公司的技术可行性分析,台州学院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组成主要分为两大子系统:人事事务处理子系统、人事决策支持子系统。

1.人事事务处理子系统

人事事务处理系统主要用来处理日常人事管理方面的事务性工作,使日常事务处理工作自动化、规划化、透明化。目的是提高人事部门的办事效率,不提供分析、计划和决策支持的功能,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初级阶段。结合浙江省台州学院人事处岗位设置和人事事务涵盖的内容,将人事事务处理系统按照图一进行模块设置。

图一 台州学院人事事务处理子系统结构

主要模块功能解析:

教工信息模块:涵盖教职工信息输入、核对、更新;各级管理员查询、修改、审批数据等功能。下设数据维护、数据查询子模块。

机构编制模块:涵盖学校组织机构的增设、撤销和合并等功能。下设机构字典、机构设置子模块。

岗位管理模块:实现校内各学院(部门)岗位设置、岗位信息、岗位竞聘、聘任考核等。下设岗位设置、岗位竞聘、聘任考核子模块。

人员流动模块:实现引进教师、教师岗位调动、教师进出等。下设招聘流程、校内调动、离校管理子模块。

师资管理模块:涵盖教师学历(非学历)进修申报、教师进修返校管理、进修经费报销等。下设职称评审、教师进修、人才工程、外聘教师、经费管理子模块。

人事管理模块:包括教职工工资发放、津贴福利发放、教职工考勤等功能。下设工资管理、福利津贴、社会保障、考勤管理、年度考核子模块。

高级人才模块:实现高层次人才引进,人才管理等功能。下设学科带头人、人才驿站子模块。

离退休管理模块:实现离退休教职工福利发放,异地安置医疗费报销等。下设退休提醒、退休办理、延退办理、返聘办理子模块。

报表统计模块:实现常规报表数据的自动生成,数据条件查询,人工统计等。下设高基报表、人才资源报表、工资报表子模块。

人事调研模块:实现人事专题调查,政策实施前教职工调研,政策实施后民意测试等功能。下设专题讨论、调查问卷子模块。

2.人事决策支持子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简称DSS(Decision Support System),是以特定形式辅助决策的一种科学工具。它通过人机对话等方式为决策者提供了一个将知识性、主动性、创造性和信息处理能力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工作环境,协助决策者分析问题、探索决策方法,进行评价、预测和选优。

结合人事数据统计决策需求,参照近五年来浙江省高基报表数据统计指标,将人事决策支持系统参考如下几个模块进行建设:

(1)教职工职称、学历(学位)、编制分布情况分析模块

(2)专任教师、聘请校外教师岗位分类情况分析模块

(3)专任教师、聘请校外教师学历(学位)情况分析模块

(4)专任教师年龄情况分析模块

(5)分学科专任教师分布情况分析模块

(6)专任教师变动情况分析模块

(7)专任教师接受培训情况分析模块

(8)教职工中政治面貌、民族分布情况分析模块

(9)专职辅导员分年龄、专业技术职务、学历情况分析模块

(10)心里咨询工作人员情况分析模块

(11)工资分布情况分析模块

(12)人事专题调查问卷数据分析模块

DDS是管理信息系统(MIS)向更高一级发展而产生的先进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对各种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分析。人事决策支持系统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按照事先建立的数据模型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对各种人事统计数据进行量化标准计算,得出综合分析指标,并提出参考性结论。

四、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可行性分析

1.软件开发环境

选择.net开发平台。.net是微软新推出的程序开发语言,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几乎能够运行在绝大多数主流系统平台上,相比较其他开发语言,.NET 能够更好地与 Windows 操作系统、能够轻松实现 Web Server 应用。

开发工具则采用 C#。C#(C Sharp)是微软为.NET Framework 量身订做的程序语言,从根本上保证了 C# 与.NET 架构的完美结合。它全新的技术架构让应用程序和网站开发变得更为简单,C# 拥有 C/C++的强大功能以及 Visual Basic 简易使用的特性,功能更强大、数据更安全。

2.安全性策略

人事数据的保密性,系统的安全性尤为重要。本系统主要采取的安全措施有:用户口令识别;口令加密;访问权限控制;数据加密存储;安全防火墙。

参考文献

[1]何晓.浅议非中心城市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J].中国科技信息,2011(12):130

[2]韩彦铎.高校人事管理与信息化建设[J].人力资源管理,2011(4):123-124

[3]徐锋,方捷,左敦稳,陈建满,张静.高校管理信息系统若干问题的探讨[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50-56

[4]张洪林.浅谈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2(20):45-46

[5]尹春华,顾培亮.决策支持系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决策借鉴,2002(2):41-44

[6]徐涤.基于 的人事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脑编程与维护,2012(8):31-32

第9篇

会计自其产生以来就是为管理活动服务的,其所提供的信息是经济管理活动必需的。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经济主体的成分越来越多样,经济组织的管理活动也越来越重要,管理内容变得更加复杂。与此同时,会计活动和会计信息系统也在不断地演化和发展。探讨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问题,需要坚持历史的、发展的眼光。

一、管理会计的产生及其职能的演化

管理会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受产业革命影响而产生的层级式组织。追溯到19世纪早期层级结构的企业刚刚建立的时候可以发现,会计系统是为管理决策和控制服务的。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可分为连续的三个阶段,即成本管理会计、现代管理会计和战略管理会计三大阶段:

(一)传统管理会计:成本管理阶段

成本会计是工业化的产物。成本会计的形成与发展,历时半个世纪,即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后期)。在这一期间,成本会计的形成与发展主要表现为:

1.从账外计算发展到账内计算。严格地说,账外计算并不是会计,只是生产的附带工作的一部分――生产人员在生产中进行工、料和其他耗费的计算。而账内计算,是指将成本的发生、积累和结转纳入复式记账系统,由会计专业人员进行业务处理,借以为会计期间终了编制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提供相关的成本数据。可见成本的账内计算虽已纳入企业的会计系统,但并不具独立性,实际上只是财务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

2.依据泰罗的“科学管理”学说,建立“标准成本会计”,实行事前计算与事后分析相结合,以促进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提高效率,减少浪费,为企业加强内部的成本管理(控制)服务。可见“标准成本会计”不同于成本的账内计算,它大大超越了传统财务会计的基本框架,而为会计直接服务于企业管理开创了一条新路。“标准成本会计”的这一特性,使它能履行管理会计的一定职能,因而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现代管理会计的兴起,它被纳入“现代管理会计”的基本框架,作为“执行性管理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继续发挥作用,是很自然的。

总的说来,在成本会计阶段,认识和分析问题,基本上还停留在“技术”层面上,并没有提到应有的理论高度来认识。但美国会计学家J.M.Clark于1923年出版的《Studies in the Economics of Overhead Costs》一书中提出的“不同的成本服务于不同的目的”(Different Costs for Different Purposes)的论断,却富有哲理性,至今仍被众多学者反复引用。

(二)现代管理会计:决策职能阶段

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会计系统重点放在为企业内部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服务上,并不涉及决策咨询方面的问题。20世纪50年代以后,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并大规模应用于生产;另一方面,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企业外部的市场情况瞬息万变,竞争更加激烈。这些新的环境和条件,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要求实施“管理的重心在经营,经营的重心在决策”的指导方针,把正确地进行经营决策放在首位。与此相适应,在现代管理科学的指引下形成的决策性管理会计的基本框架,是以“决策会计”与“执行会计”为主体,并把“决策会计”放在主导地位,它突破了原有执行性会计系统的局限,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得到了重大发展。

进入70年代后,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及地区不仅对于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工作又有进一步的发展,而且对于管理会计的推广应用也进入到实质性工作阶段。1972年美国全国会计师协会开始举办“审定管理会计师”考试,凡考试合格者颁发给“管理会计师证书”,作为上岗之依据。1980年,在巴黎举行的世界会计人员联合会第一次大会上,也把管理会计的应用作为研究主题,这次国际会议之举办表明管理会计的影响已开始扩大到世界范围。

(三)战略管理会计阶段:管理会计的战略职能显现

20世纪70年代后,管理会计的创新不只在技术方法上,而首先是在思想观念上。这里所说的管理会计思想观念上的创新,是以对管理会计特性的重新认识作为基本的出发点。

适应新经济与新技术发展环境变化要求所产生的企业战略管理思想、理论及其基本方法,对现代管理会计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极其深远。1965年,管理学者安索夫在以往企业战略实施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研究,出版了《公司战略》一书,同年,学者斯科特发表了题为《美国企业中的长期计划》的研究报告,这些成果对于其后战略管理会计正式创立有着启示性作用。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围绕企业战略管理的确定,所谓“市场战略”、“制造战略”、“收购战略”、“销售战略”以及“全球化战略”等纷纷提了出来,这些对于“战略管理会计”思想产生的影响更为直接。尽管目前有关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在理论与实践之间也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但是它却显示着现代管理会计发展对新领域的开辟。

二、管理会计的内涵

通过回顾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的历程可以发现,管理会计最初产生的动因在于企业管理要求会计的深层次介入,需要拓展会计在企业管理领域的职能。从动态的角度来说,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是认定的过程。财务会计认定的对象是资金及其运动;管理会计则是对企业管理的各种资源、各个对象进行认定;从静态角度来说,会计是企业管理必须依赖的、复杂的信息系统。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是会计学的两大分支,两者关系密切。笔者认为,管理会计作为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主要为企业的生产运作管理提供信息;而财务会计则主要为财务管理提供信息。从这个角度来说,管理会计主要为生产运作管理过程中的预测、决策、控制、考评等管理职能提供信息。

管理会计的职能可以概括为以下五项:

一是为企业确定和计算成本提供依据;二是为企业领导者进行预测提供基本信息;三是为企业领导者作出决策提供客观可靠的信息;四是为决策目标的实现制定合理的计划;五是为企业经营活动提供指导并实施控制。

三、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

从现在看来,管理会计是从传统的、单一的会计系统中分化出来的一门学科,其是与财务会计并列存在但又相对独立的一门新兴的综合叉学科。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既存在联系又存在区别。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包括以下三点:

(一)基本信息同源。财务会计信息主要来源于各种交易、事项及经济活动,其实质既是资金流又是信息流。管理会计信息主要来源于企业内部的各种方案、项目及内部经济活动,其实质是一种信息流。

(二)职能目标相通。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都统一服从于现代企业会计的总体要求,即为会计信息使用人提供赖以决策的相关信息,共同为实现企业内部经营目标和满足企业外部有关方面的要求服务,因此两者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

(三)两者都面临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要求。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都面临共同的现实问题:怎样运用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搜集、处理、储存、传递和报告会计信息;同时,它们还需要处理好怎样按现代管理的要求组织和开展会计管理工作这个问题。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