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1 10:08:1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医疗器械特征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第二条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的软件。其使用目的是:
(一)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护或者缓解。
(二)损伤或残疾的诊断、治疗、监护、缓解或者补偿。
(三)解剖或生理过程的研究、替代或者调节。
(四)妊娠控制。
其用于人体体表及体内的作用不是用药理学、免疫学或代谢的手段获得,但可能有这些手段参与并起一定辅助作用。
第三条本规则用于指导《医疗器械分类目录》的制定和确定新的产品注册类别。
第四条确定医疗器械分类,应依据医疗器械的结构特征、医疗器械使用形式和医疗器械使用状况三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判定。医疗器械分类的具体判定可以依据《医疗器械分类判定表》(见附件)进行。
第五条医疗器械分类判定的依据
(一)医疗器械结构特征
医疗器械的结构特征分为:有源医疗器械和无源医疗器械。
(二)医疗器械使用形式
根据不同的预期目的,将医疗器械归入一定的使用形式。其中:
1.无源器械的使用形式有:药液输送保存器械;改变血液、体液器械;医用敷料;外科器械;重复使用外科器械;一次性无菌器械;植入器械;避孕和计划生育器械;消毒清洁器械;护理器械、体外诊断试剂、其他无源接触或无源辅助器械等。
2.有源器械的使用形式有:能量治疗器械;诊断监护器械;输送体液器械;电离辐射器械;实验室仪器设备、医疗消毒设备;其他有源器械或有源辅助设备等。
(三)医疗器械使用状态
根据使用中对人体产生损伤的可能性、对医疗效果的影响,医疗器械使用状况可分为接触或进入人体器械和非接触人体器械,具体可分为:
1.接触或进入人体器械
(1)使用时限分为:暂时使用;短期使用;长期使用。
(2)接触人体的部位分为:皮肤或腔道;创伤或体内组织;血液循环系统或中枢神经系统。
(3)有源器械失控后造成的损伤程度分为:轻微损伤;损伤;严重损伤。
2.非接触人体器械
对医疗效果的影响,其程度分为:基本不影响;有间接影响;有重要影响。
第六条实施医疗器械分类的判定原则
(一)实施医疗器械分类,应根据分类判定表进行。
(二)医疗器械分类判定主要依据其预期使用目的和作用进行。同一产品如果使用目的和作用方式不同,分类应该分别判定。
(三)与其他医疗器械联合使用的医疗器械,应分别进行分类;医疗器械的附件分类应与其配套的主机分离,根据附件的情况单独分类。
(四)作用于人体几个部位的医疗器械,根据风险高的使用形式、使用状态进行分类。
(五)控制医疗器械功能的软件与该医疗器械按照同一类别进行分类。
(六)如果一个医疗器械可以适用二个分类,应采取最高的分类。
(七)监控或影响医疗器械主要功能的产品,其分类与被监控和影响器械的分类一致。
(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工作需要,对需进行专门监督管理的医疗器械可以调整其分类。
第七条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医疗器械分类工作。依据《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不能确定医疗器械分类时,由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医疗器械分类规则》进行预先分类,并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定。
第八条本规则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预期目的:指产品说明、标签或宣传资料载明的,使用医疗器械应当取得的作用。
(二)风险:导致人体受伤害的危险发生的可能性及伤害的严重程度。
(三)使用期限:
1.暂时:器械预期的连续使用时间在24小时以内;
2.短期:器械预期的连续使用时间在24小时以上30日以内;
3.长期:器械预期的连续使用时间超过30日;
4.连续使用时间:器械按预期目的,没有间断地实际发生作用的时间。
(四)使用部位和器械:
1.非接触器械:不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的器械;
2.表面接触器械:包括与以下部位接触的器械:
(1)皮肤:仅接触未受损皮肤表面的器械;
(2)粘膜:与粘膜接触的器械;
(3)损伤表面:与伤口或其它损伤体表接触的器械。
3.外科侵入器械:借助外科手术,器械全部或部分通过体表侵入体内,接触包括下列部位的器械:
(1)血管:侵入血管与血路上某一点接触;作为管路向血管系统输入的器械;
(2)组织/骨/牙质:侵入组织、骨和牙髓/牙质系统的器械和材料;
(3)血液循环:接触血液循环系统的器械。
(五)植入器械:任何借助外科手术,器械全部或者部分进入人体或自然腔道中;在手术过程结束后长期留在体内,或者这些器械部分留在体内至少30天以上,这些器械被认为是植入器械。
(六)有源器械:任何依靠电能或其它能源而不是直接由人体或重力产生的能源来发挥其功能的医疗器械。
(七)重复使用外科器械:指器械用于外科手术中进行切、割、钻、锯、抓、刮、钳、抽、夹或类似的手术过程,不连接任何有源器械,通过一定的处理可以重新使用的器械。
关键词: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器械管理
在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今天,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始兴起,已广泛的用于社会的医疗器械管理领域中去。医疗器械管理在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医疗器械的种类不断增加,开始合理利用信息化技术,更好的用于实际管理中。对于医疗器械来说,精心的管理是必要的,如对超声、CT等大型器械的管理过程中,较好的应用到了数字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了器械的管理效率。通过对医疗器械的信息管理的研究,从而探索新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可以有效的促进医疗器械管理的发展。
一、医疗器械的信化管理现状
(一)信息化管理的概念
一般来说,信息化管理指的是利用现代通信网络手段基于数据库技术,收集医疗器械的研究对象,在数据库中记录各种信息要素,系统结合不同的医疗器械特征,选择不同的类目记录,大大提高了器械管理工作效率和器械信息的收集进步。要求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的获取、传递、处理、再生等方法,更好的开发系统管理功能。信息化管理作为一种新的智能工具,也被称为新的生产力,是智能与信息相结合的生产力。生产力作为重要的生产工具,具有网络信息自上而下的强大管理功能。可以大大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二)信息特征的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也受到很多行业的欢迎,实现了产业的创新与变革。可以说,信息化管理已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这是广泛使用的原因之一,因为它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易于医疗器械的管理、软件操作简单,可以使员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压力。第二,该软件具有很好的实用性。能够支持大数据量的记录,使用寿命长,且无磨损。对于医疗器械的管理软件,软件的安全是必要的,可较好的保证医疗器械数据管理系统的安全。
二、医疗器械信息管理问题
(一)信息管理意识比较薄弱
目前大型医疗器械信息管理系统、较多的用于企业和机构资产管理。对不同医疗器械管理机构,其管理重点是不同的。医疗体系的医疗器械管理是信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医疗器械的信息管理意识薄弱,信息管理的应用还不够完善。除了医疗体系的医疗器械信息管理,在不同企业所实施医疗器械信息管理系统,以及各机构之间的医疗器械信息管理中仍然存在差异。还有,国内缺乏医疗器械信息管理规划。相应的信息管理指导很少,医疗器械信息管理的指导是非常不够的。
(二)信息系统的不完善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建设促进医疗器械管理的信息化,在信息的共享过程中,对医疗器械进行有效的信息管理。医疗器械不同的生产应用机构,使得医疗器械缺乏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难以实现信息共享,阻碍了不同时期的医疗器械管理。医疗体系信息管理系统,应该包括医疗器械的采购信息,以提高信息管理效率。
(三)缺乏信息人才
医疗器械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需要专业的信息化人才,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医疗器械的信息化管理。在管理过程中,要合理分配管理人员,医疗器械信息管理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由于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从事医疗器械管理人员无法及时处理相关的系统信息,大大降低了医疗器械的管理效率。另一方面,很多医疗体系没有设立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因为没有完善的信息管理,而只是简单的记录医疗器械信息,没有展开信息深入的分析工作,不符合标准的医疗器械中的数据不完整,大大的阻碍了医疗体系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也不符合医疗体系医疗器械的管理需求。
三、医疗器械信息管理的建议
(一)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的建设,需要注意的两个方面,首先是,医疗信息系统的建设,其次是建立医疗器械的数据库。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不仅要满足日常管理的要求,而且还需要具备其他的功能,例如,医疗器械要监测药物不良反应,进一步的提高数据库的相关信息,找出药物存在的副作用,并报告给主治医生。医疗器械的信息化管理是新的发展方向,需要进一步明确信息管理的内容,如在医疗机械的信息化管理,要进行不同层次的管理,包括医疗器械管理,器械库存管理,确保医疗器械良好的使用,提高使用效率。
(二)完善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满足医疗器械信息管理的需要,必须完善医疗管理相关的管理规范。科学的管理制度,不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错误,而且可以更好地改善医疗体系的管理现状,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精湛的医疗器械管理过程中,必须吸取国外的管理经验,进行合理的管理和调控,建立完备信息管理系统,满足信息化管理的标准要求。此外,相关工作人员也应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遵守相关的信息管理规定,严格按照工作的要求与标准进行医疗器械的使用与保养,延长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三)加强质量信息管理
加强医疗器械的信息管理,必须发展管理人员的素质教育和人才的培养机制。首先,医疗器械的信息管理不仅需要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但也需要高素质的人才管理。所以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专业的器械管理人才。管理过程中,使用药品监督管理局统一管理规定,负责医疗器械的信息收集。其次,要进行人才的培养,以提高人员素质。信息系统建设和使用,需要具备专业的数据库管理知识人才,通过专业技能的培训,才能满足医疗器械信息管理需要。
四、结语
医疗器械的种类和数量是衡量了医疗体系的医疗水平。如此的重要指标,必须在工作中,优化器械信息化管理。医疗器械信息管理过程中,要提高医疗器械的使用率,以避免器械闲置,加强相关信息的管理,提高员工的素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浙江省医疗器械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09
[摘要] 现代医疗器械是结合生物医学技术、生物信息技术、化学检测技术、检测传感技术、核磁技术、放射技术、激光技术、精密仪器技术等多学科高科技产品,其基本特征为计算机化及数字化,是跨领域、多学科的现代高新技术。专业医疗器械人才的培养及引进是医学器械与国际接轨、快速更新及医学诊疗技术快速发展的先决条件。目前我国医疗器械人才出现大量流失及短缺现象,本文以浙江省为例阐述我国医疗器械人才短缺的原因,提出改善医疗器械短缺的建议,现报道如下。
[
关键词 ] 医疗器械;人才短缺;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6(a)-0174-02
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的软件。医疗器械行业是知识密集、资金密集、多学科交叉、充满挑战与竞争的高科技产业,是国家制造业和高科技尖端水平的标志之一[1]。专业医疗器械人才的培养及引进是医学器械与国际接轨、快速更新及医学诊疗技术快速发展的先决条件。目前,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需要高科技人才,除卫生医疗部门具有结合专业技能及知识可正常使用操作及保养维护医疗器械的技术人才外,还包括从事医疗器械的研发、培训教育、制造设计、检修维护、管理监督和经营销售的专业人才,而目前我国出现医疗器械专业人才流失及短缺的现状。
1 我国医疗器械人才短缺的现状
1.1 医疗器械从业研发人才的短缺
随着我国20年来的改革开放对于人才及技术的引进,各行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而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也已初步形成了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工业生产、科研开发较系统的体系,是我国高科技领域发展的中坚力量[2]。但在近年来的发展中,医疗器械行业出现从事医疗器械的研发、培训教育、制造设计、检修维护、管理监督和经营销售的专业人才的流失及短缺现状。以浙江省为例,据最新调查结果显示,2010—2013年底,浙江省医疗器械行业从业人员由4.79万人下滑至2.36万人[3],同期相比,从事医疗器械行业人员比例由2010年的0.37%下滑至2014年初的0.22%,呈现持续下滑趋势[4],但据预测,在未来的几年中,生物医疗、医疗器械等行业年均需求中职人才1800人,这与2012—2013年底医疗器械从事人员逐渐下滑趋势呈负相关,不能满足未来的市场需求,因此,医疗器械行业人才类别在紧缺人才排行榜上始终占有一席之地。而追究其原因如下。
造成医疗器械从业研发人才的短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高校对于专业医疗器械人员的培养欠完善,无法满足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需求;②现代医疗设备(或器械)是结合生物医学技术、生物信息技术、化学检测技术、检测传感技术、核磁技术、放射技术、激光技术、精密仪器技术等多学科高科技产品,要求复合型高端科技人才,而医疗器械从业人员的专业综合素质不高,出现医疗器械行业人才的短缺;③从事医疗器械行业人才需具有实践能力及专业理论知识,我国从事医疗器械研发的高端人才,近年来流失较严重,未与国际接轨[6-7]。
1.2 医院操作及维护医疗器械人才的短缺
随着医学及科技的不断进步发展,临床越来越多的应用高新医疗仪器完成对患者的疾病的诊疗,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先决条件及物质基础是有效、安全的医疗设备。但目前我国医院具有结合专业技能及知识可正常使用操作及保养维护医疗器械的技术人才出现流失及短缺的现象,以浙江省为例,据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浙江省共有200多个医院,其中三甲医院达20%左右,2010—2013年底,从事医疗检查医技人员由4356人下降至3124人,同期相比,下降比率达0.14%,并呈现持续下滑趋势[5]。而随着越来越多的患者需应用高新的医疗仪器来完成对疾病的诊疗,医院对具有专业技能及知识且可操作、保养和维护医疗器械的技术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大,因此,呈持续下滑趋势的医疗检查医技人员已经不能满足现在以及未来的人才需求,医院操作及维护医疗器械人才的短缺已日趋明显,同时医院还缺少对于医疗器械进行定期质量管理、保养维修的专业部门,追究其原因如下。
造成医院操作及维护医疗器械人才短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虽然近年来我国医疗市场及医疗器械迅速发展,但与国外相比,总体水平仍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无法满足医疗诊疗的需求,需从国外进口更佳更加先进的医疗设备,而进口医疗设备中多为英文标识,由计算机操控,我国欠缺熟练操作及正确使用进口医疗设备的人才;②我国大多数医院中缺少对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保养维护的专门部门;③医疗设备具有一定的辐射性,长期从事医疗器械诊疗工作对于医技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出现医院操作医疗设备人才的短缺[8-9]。
2 医疗器械人才短缺现状的改善建议
2.1 增加教育投入
我国医疗器械人才短缺的根本解决方式是努力培养医疗器械的储备人员,增强对医疗器械专业人员的教育投资,包括以下两点:①对企事业机构的在职人员予以教育投资,侧重提高医疗器械人才的维修维护技能,进行在职人员选派至国外先进医疗器械研发基地进行交流学习,掌握其先进的研发技术[10-11];②对高校教育机构的投资,增加医疗器械培养人才的教育经费,扩大医疗器械院系,扩大招生,院系下增设多个相关专业,培养维护保养、质量控制、研发等复合型人才。
2.2 扩大人才引进力度
对人才的引进应进行各种渠道的引进,扩大医疗设备人才引进力度,就企业而言,可引进留学海外归国人才、国内研发技术人员、医疗器械专业外国专家。引进方式可通过精神及物质等两种形式,例如,对医疗器械行业贡献较大的人员颁发荣誉称号、解决子女及家属的落户问题、为其提供较佳的生活及工作环境,高薪待遇等,缓解医疗器械人才短缺现象;对于长期从事医疗器械行业经验丰富的离退休人才,多为医疗器械行业的带头人,可进行返聘制度[12]。
2.3 医疗器械从业人才兼职的充分利用
我国鼓励社会共有人才,人才内源性动力激发,人才兼职政策全面开发,可有效改善医疗器械人才短缺的现象。医疗器械从业人才在与本单位的经济利益、知识产权不发生冲突的前提下,可兼职受任其他企业的管理及技术职务,充分发挥人才效益,使人才的价值达到最大化[13]。
2.4 医院医疗设备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
医院医疗设备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关键在于提升医疗设备人员的文化水平、知识层面、提高对于医疗设备的管理及维护技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强化管理设备意识,对医疗仪器的计量、保养维护、使用、购置等方面构建较为完善的制度;②加强学习计算机知识及外语水平;③岗位技术加强培训:可与医疗仪器生产企业制定协议,要求其对操作仪器规范化培训后,后续培训医疗仪器操作中产生的各种问题、保养、维护管理仪器、医疗器械的功能、流程、原理等相关内容[14]。
3 结语
现代医疗设备(或器械)是结合生物医学技术、生物信息技术、化学检测技术、检测传感技术、核磁技术、放射技术、激光技术、精密仪器技术等多学科高科技产品,其基本特征为计算机化及数字化,是跨领域、多学科的现代高新技术。目前,我国出现医疗器械从业人才的短缺,除卫生医疗部门具有结合专业技能及知识可正常使用操作及保养维护医疗器械的技术人才外,还包括从事医疗器械的研发、培训教育、制造设计、检修维护、管理监督和经营销售的专业人才,主要源于高校对于专业医疗器械人员的培养欠完善、医疗器械从业人员的专业综合素质不高、从事医疗器械研发的高端人才,近年来流失较严重等因素,因此应增加教育投入、扩大人才引进力度、医疗器械从业人才兼职的充分利用、医院医疗设备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等措施,缓解我国医疗器械人才短缺现状。
[
参考文献]
[1] 金浩宇,刘虔诚,胡亚荣,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医疗器械制造与维护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广东省医疗器械行业人才需求状况与职业岗位分析[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24(5):157-159.
[2] 张宜江,焦明阳.浅谈医疗设备管理中的预防性维护[J].中国医学装备,2012,9(11):207-209.
[3] 郭文姣,欧阳昭连,周平,等.医疗器械产业合作创新特点及研究现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3,21(9):288-289.
[4] 金石.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医疗器械的研发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产业化[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3,30(9):102-106.
[5] 杜炜杰.牵手人才与企业,共商人才培养大计—记中国医疗器械产业人才战略与管理论坛[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9,15(5):110-112.
[6] 沁现强.国外医疗器械监管专业人才培养概况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9,15(3):212-214.
[7] 吴东平.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与检测专业为例[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27(2):356-357.
[8] 郑洁.实习实训—医疗器械维修工程师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北大资源研修学院医疗器械维护与营销专业教学经验分享[J].中国医疗设备,2013,47(7):159-161.
[9] 常永亨.医疗器械安全与性能基本要求与中国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1,35(1):706-709.
[10] Uneke CJ, Ezeoha AE, Ndukwe CD,et al. Research priority setting for health policy and health systems strengthening in Nigeria: the policymakers and stakeholders perspective and involvement[J]. Pan Afr Med J,2013,12,16(10):714-716.
[11] 王兰明.中国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工作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2,27(11):356-357.
[12] 梁晓婷.我国医疗器械标准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医疗设备,2013,47(7):159-161.
[13] 王兰明.关于改革和完善中国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制度的探讨[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2,35(6):706-709.
[关键词] 医用电子仪器 市场 医疗器械
一、全球电子医疗器械市场概况
1.市场现状与特征
(1)市场现状。2007年全球电子医疗器械市场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同比增长13.3%。全年市场份额达到920.6亿美元。随着对电子医疗产品应用的普及,电子医疗器械在医疗器械整体市场中所占比重进一步增加,达到47%。
(2)市场特征。美国占全球市场主导地位,美国经济发达、科技领先,电子医疗器械市场发展最早最成熟,在全球电子医疗器械市场所占比重也最大,在全球电子医疗器械市场中所占比重2007年达到45.5%。欧洲和日本市场紧随其后分别占全球市场的25.4%和12.9%。美国、欧洲、日本这三个发达国家和地区共占全球电子医疗器械市场的83.9%,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亚太地区增速最快,虽然美国、欧洲、日本占据全球电子医疗器械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但是亚太(除日本)却是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2007年亚太(除日本)地区电子医疗器械市场同比增长18.7%,超过全球市场13.3%的增长速度。
2.主要国家和地区发展概况
美国、欧洲和日本是全球电子医疗器械市场中最为重要的几个国家和地区。美国是全球电子医疗器械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一直保持稳定的增长,2007年美国市场规模达到419.3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45.5%。2007年美国市场同比增长11.7%,连续4年增速保持在两位数,近年来,美国企业不断加大对研发的支持力度,使得美国在电子医疗器械领域始终处于领先水平。美国市场的稳定高速增长带动了全球电子医疗器械市场的快速发展,欧洲电子医疗器械市场主要由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几个发达国家组成,2007年欧洲电子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到234.1亿美元,同比增长14.9%。由于欧洲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明显,老年病人医疗设备市场将不断扩大,包括主要是电子医疗设备的各种治疗设备及病情监控设备。2007年日本电子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到 118.6亿美元,占全球市场总额的12.9%,日本的经济发达,人口基数较大,使日本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电子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第二大国家,近几年来日本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增速也都保持在两位数。
二、中国电子医疗器械市场概述
1.市场现状
由于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以及医院信息化进程加快,中国电子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继续加速增长。2007年中国电子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到243.2亿元人民币,市场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同比增速为16.3%,超过了全球市场13.3%的同比增长率。
2.市场结构分析
(1)产品类型结构分析。电子医疗器械按物理原理进行分类,可分为:医用电子仪器设备、医用超声仪器设备、医用激光仪器设备、医用生化分析仪器、医用射频与核磁仪器设备等。其中医用电子仪器设备占有超过50%的市场份额,2007年市场规模为126.8亿元人民币。
(2)市场层级结构分析。中国一二级市场(北京、上海、广州,以及主要省会城市)电子医疗器械普及度高,主要采购需求来自产品更新换代,市场增长平稳,而增长最为突出的是五六级市场(行政区划的县级与乡镇市场),2007年同比增速为24.6%。得益于2007年初启动的医疗体制改革,政府加大了对基础公共卫生网络,尤其是县级、乡镇级医院和卫生院的投入,给医疗器械市场注入了活力,五六级电子医疗器械市场在整体市场中的份额不断扩大,由2005年的10.7%达到2007年的12.0%,增长率居于各级市场之首。
三、2008年~2010 年中国电子医疗器械市场预测
电子仪器市场是中国电子医疗器械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2007 年医用电子仪器占有市场总额的一半以上。医用电子仪器应用广泛,市场广阔,2007年同比增长14.4%。预计在未来三年,医用电子仪器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增速将保持在15%左右。
产品结构上医用电子仪器主要可分为心电图及其他电图机、监护仪器、电子治疗急救装置、电子压力测定装置、血流量容量测定装置等几类,其中心电图及其它电图机所占比例最大,2007年占医用电子仪器市场份额的 24.2%。
关键词:云计算 医疗器械 医疗产品 产品设计 医疗信息
引言
在二零零九年启动的新医疗体制改革中明确指出医疗信息化为新医改成功的支柱产业。患者档案信息、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数据信息都是其主要内容,而这一系列医疗数据信息化的实现需要硬件和软件、技术和非技术等条件的满足。在硬件上,物质载体的医疗器械产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医疗信息系统的健康发展,是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技术上,作为一种全新的、动态的、共享的信息资源体系云计算服务模式是信息化的新方向。
一 云计算概述
1.1云计算的概念
从技术上来看,云计算是虚拟化和网格计算等的延伸,但更为重要的是云计算理念本质上带来的是服务模式的转变,云计算使得计算资源成为一种专业服务,并通过信息化的方式提供出来。云计算作为一种动态、共享的计算及资源存储模式,其正从最初的概念和理念探究阶段逐步走向实践应用阶段。在谷歌、亚马逊的信息化平台应用中,其优势已经非常明显。它是一种全新的体系,是一种新型服务方式,是一种崭新的运行模式,是信息资源最优化整合的平台体系。
1.2云计算的特点
(1)网络化。强大的云计算服务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把产品信息有效优化整合,借助虚拟化、基础设施、平台、软件等服务终端把信息分享给目标用户,这一过程始终以网络化服务方式媒介展开进行。
(2)共享化。在云计算的网络应用模式中,数据只有一份,所有电子设备只需要连接互联网,就可以同时访问和使用同一份数据。通过这样一种产品信息资源共享化的方式,众多用户分享资源,并且避免单一用户承担较高的费用或者有限的资源无法被充分利用。
(3)用户化。云计算的出现,是基于对用户及产品需求分析而得出的。在云计算服务模式中,个人用户及企业用户都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以安全、便捷的途径获取相关的信息及产品,该信息化服务方式始终以产品用户为中心,带给人高效、便捷的各种服务。
(4)安全化。云计算模式中,数据信息的整合集中存储,给产品信息提供了良好的安全管理,大大提高了产品信息的安全性。基于云计算模式的数据中心服务端,数据管理者对大量数据进行计算、整合,统一分配资源,统一管理等,并进行相对应的实时安全监测,以此最大化的保障产品的数据信息安全。
二 医疗器械产品的市场现状及产品特性分析
2.1市场现状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大多数医疗器械产品形态语言比较单一,色彩陈旧,给人一种冰冷、没有生命力的感受。形态上,可以概括为几何造型和曲面造型,曲面形态的医疗器械,造型柔和、简约,比几何形态更具亲和力,拉近了产品和用户的心理距离,近年曲面流线造型语言的较为盛行;色彩上,由于企业打破传统、创新意识的加强,很多产品一改往常的无彩色或者单一蓝色构成的有彩色产品,进行各大色系的重构创新组合,以期赋予产品别样的生命力;功能上,医疗器械产品的功能性较强,具有很强的专用性,同时也相对较为单一;材料上,考虑到医疗产品的特殊性,市面上较多的采用无毒、可塑性强的ABS树脂材料,具有亲切感的橡胶材料也被应用到医疗器械产品的设计中。
2.2产品特性分析
(1)安全性
安全性是任何产品本身所具有的首要属性。医疗器械作为救治患者的设备,其本身的安全性能是患者接受该设备的第一要素,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在设计中显得至关重要。为此,产品本身的安全性应该满足:首先,不能对临床患者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威胁;其次,不能影响医生的安全及健康;最后,不能对使用环境造成不良的安全隐患。
(2)集成性
随着数字化医院系统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患者临床信息可加载至医疗产品中,实现软硬件结合的多功能集成效用。由于医疗多学科及医疗信息系统特性,其生物学、药理学等均可呈现在医疗集成管理平台中,这样的多功能集成医疗器械设计,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检查、诊断手段,加强医疗结果数据的准确度,减少医疗医疗事故的失误率。
(3)可用性
医疗器械产品的易用性、可用性一直是业界关注的重点。医疗器械都是在相对压抑的环境中使用,这种压力来自于患者的病痛、家属的期待和治疗操作环境氛围,因此,这就要求医疗器械要具有操作便捷,具有人I生化关怀的可用性特征。
(4)专用性
由于医疗学科本身的特殊性,医疗器械产品的功能往往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大多是一种产品治疗一种病症,具有较强的疗效效果,为此,产品使用者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可以说,医疗器械的专用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三 基手云计算的医疗器械产品系统构建
3.1云计算医疗器械产品的考虑因素
柳冠中提出的设计事理学方法论明确指出设计活动应该把“事”作为设计思考和研究的起点,从日常中发现问题,分析、归纳、总结事物的内在本质,从而以系统化思维方式提出系统的解决方案。医疗器械产品是充满人文关怀,与人密切相关的“事”的关系网集合体,它是人类情感价值的体现,包含着强大的功能性、艺术性、经济性和文化性。
医疗器械产品的用户和环境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维度、多场合的。用户的需求特性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因素,会随着时间、技术、市场细分等情况发生改变。医疗机构中的管理者进行购置医疗产品服务,医生及护士进行操作,患者接受治疗服务,现代医疗中,家庭医疗产品的购置者、操作者和使用者均为家庭成员,使用环境主要为医院及家庭中。因此,云计算医疗产品系统的构建应该把产品、操作者、使用者、使用环境等各个要素进行剖析,把它们植入“事”与“物”的系统中进行研究,才能保证产品系统最优化解决方案的实现,以确保创造更加健康的生存方式。元素之间的科学合理设定完成了子系统的和谐稳定并形成了天人合一的母系统,达到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首先,人与产品之间的关系。治疗行为的主导者是医生和护士,为此,使用者的生理和心里尺度对于医疗产品十分重要,是设计时的重要参考。由于医疗过程的持续性,治疗过程中的有效便捷识别、操作产品至关重要,因而操作者的认知、心理等要素也是保证产品功能性实现的关键。医疗行为的直接作用者是广大患者,产品系统构建除了满足及物理尺度之外更应该重视患者的心理感受,因为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通常表现为紧张、恐惧、害怕等,只有兼顾患者内在的情感才能构建和谐的医疗产品,增加患者及家属的信心,保证治疗过程的高效完成及治疗效果的良好实现。
其次,产品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医疗器械的主要环境包括医疗机构场所和家庭以及产品运输相关场景。由于医疗产品的安全、清洁、专用等特殊性,要求在设计中过程中着重考虑环境系统因素,比如,环境中的物理尺寸、气温、湿度、运输距离及运输过程中可能突发的情况等。
最后,产品环境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基于云计算系统的医疗产品设计不仅仅要考虑实体中的人机关系,在虚体服务中的情感考量也是关键。由于云计算本身的特点,要求医疗器械产品设计要满足云端服务信息的快速转换、实现,实现医疗信息的安全性,信息利用的及时性等,从而才能最终体现医疗产品的人性化关怀,为人类创造新的、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正如张道一先生所说,工业设计的本质在于为全人类服务,使人类的生活更美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开拓和创造未来。
3.2基于云计算的医疗器械产品特性分析
(1)医疗信息安全性高
云计算的医疗产品通过云服务器的导入,可快速将各种医疗数据备份保存,以便另外服务端提供使用,大大提高了医疗数据的安全性。
(2)医疗信息“全球化”
设计资源的组织可能有多种选择,而合理的、平衡态的组合关系,最符合目标的实现。由于个人的喜好和医疗服务的专业程度等原因,患者时常更换治疗机构,个人医疗档案的不全面给后续治疗带来不便,同时各大医疗机构之间及时分享相关的医疗资源、资讯的需求大大提高,通过云计算系统医疗产品的介入,可以大大改善以上不足,患者到任何一家医院即可查看完整全面的个人医疗健康档案,医院之间也可以共同构建医疗资源的共享平台,实现医疗信息的“全球化”。
(3)信息采集成本低
通过云计算系统,可以实现医疗医疗数据的集成管理,通过物质载体医疗产品终端的传输,可以实现医疗信息的集成可视化,同时,各大医疗机构可快速的获取云数据中心服务端提供的各种服务,缩短了医院获取信息的时间,减少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信息来源更为多元化、全面、真实、可靠,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医疗机构的信息采集成本。
3.3基于云计算的医疗器械产品体系构建
器物设计最核心的部分当是寻找到达到预期目标的有效途径。图1为基于云计算的医疗器械产品系统的基本架构,是以人性化医疗产品设计为基本,以云计算服务为中心,根据医疗产品相关用户的特征及需求分析,对医疗设备形态、色彩和功能等进行人性化系统设计,综合医疗数据信息中心、远程及社区医疗集成、数据移动传输端、可视化集成医疗终端等构成,通过云系统实现医疗数据信息的人性化、智能化、安全化、共享化服务,最终创建一种合理、健康的医疗卫生服务。
基于云计算医疗产品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需要各个子系统产品终端的相互融合,但所有这些都需紧密结合云计算服务终端才得以实现。首先,通过人性化设计的医疗设备、仪器这一终端物质载体对医疗数据信息进行采集融合,构建综合医疗数据信息库,这其中包括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临床监护数据及医疗管理等信息的集成构建,然后通过周围神经系统亦即是数据的中间处理和传输,数据的移动传输可通过USB、蓝牙、无线技术等方式,最后患者个人、医生、远程社区可通过可视化集成医疗终端进行数据的管理,查阅,以便作出合理的医疗健康解决方案。
3.4基于云计算的医疗器械产品设计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方法是由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所提出,分别代表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它是一种战略分析方法,通过对被分析对象的相关内外部等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评价。基于云计算的医疗产品设计当然也存在一些优势和不足,其大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如图2),首先,优势:医疗产品的人隆化设计给用户带来高品质的服务体验,云计算的导入有利于医疗数据的安全管理,可进行备份保护处理等,可以实现信息的综合利用共享化;劣势与威胁包括:前期信息系统构建成本大,日前患者对信息化医疗的信任度不够;同时,也具有相应的发展机遇:同类产品相对较少,云计算技术本身的发展、医疗制度的健全以及人民健康意识的加强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基于云计算医疗产品的发展。
基于云计算的医疗产品设计,不在仅仅是一种单一的产品设计,而是在人性化医疗器械产品设计的基础上一种系统的构建,一种新医疗服务模式的体验,这在二十一世纪的信息科技时代显得尤为重要,这给广大用户患者、各大医疗机构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值得一提的是,基于云计算的医疗产品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医疗信息孤岛的弊端,可实现医疗信息的安全化、智能化、个性化以及综合利用共享化。
关键词:现代医疗器械 科学管理 探索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3(b)-0090-02
看一个医院规模和现代化水平的主要看这家医院的医疗装备,但是医疗装备的管理水平还没有跟上现代化的脚步。利用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量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是改变经验型定性管理过渡到按法制、经济规律的重要手段,从原来的被动管理变成主动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做出效益来。调动医院医疗器械的人流、物流、资流使得高效利用,用最小的付出换取更大的产出,,则是医疗器械现代科学管理了解的重点。
1 概述
在更新时医疗器械技术要有以下几种特征,更新速度快、产品种类五花八门、需求时跟的上脚步、有较高安全保障性。医疗器械科学化管理的改变是很一条很艰难的道路,对医疗器械全过程的管理的计划。具有三方面内容:第一,技术方面的管理明确,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医疗器械的计划、购置、安装、验收、使用等相关环节,还有质量的控制、维修技术管理、淘汰与报废等;第二,经济方面的管理,包括资金的来源、对预算进行分析、预算成本、效益评估等;第三,施行信息、质量和标准规范化的管理的目标,使得医疗器械具有安全性、效率提高。医疗器械的科学化管理对于医疗先进技术来说必不可少,为良好医院品牌形象铺平了道路,逐渐成为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点内容。
我国拥有相对落后的医疗器械管理水平、缺乏医疗的技术与外来的新技术、有着新型材料的现代化医疗器械有着不可避免的矛盾,妨碍了医院的诊疗水准、现代化水平的发展。其矛盾主要在两个方面:第一,医学装备、医用卫生材料比较先进而医疗器械管理模式非常落后,从而产生矛盾;第二,没有大量的资金对新型医疗器械引用,在发展中新技术、新业务得不到合理利用与引进医疗器械不合理、丢失和浪费之间的冲突。
2 现代医疗器械管理现状
因为公立体制和历史的不断发展,维修的发展被死板的模式妨碍,导致维修人员能力低下,与医院器械现代化发展脚步和服务需求不能配合,步伐缓慢。重点包括了以下方面。
2.1 缺乏重视
器械管理机构没有遵从三级管理责任的管理模式发展,国内的一些医院只顾着引进机器,对维修保养工作置之不理,虽然对它有稍微重视,但是连最基本的维修组都没有形成。
2.2 制度缺失
制定规章制度对维修人员进行管理,对他们的行为予以约束,一般情况下都是按照原来的习惯来进行的。对维修管理计划和行为准则没有明确的目标规范,保养就更缺乏了。
2.3 缺少人才
现代的医院缺乏人才,原来的人员都是新手没有培训,很多人都是由其他行业转行过来,对现代化的器械缺乏认识意识。最近高校和医学院都加强了对医学工程专业的管理,对该专业学生进行专业的培训,从此学生了解了许多先进的知识和掌握了先进的工具,但因为缺乏经验,开始没有能力去承受医院的维修管理的责任。还有因为医院忽视了对维修专业的学科建设,对其任务没有继续进行教育提高意识,对人才极度地缺失。因为医院的总体发展缺少规划,会导致维修技术人员工作没有主动性,缺少责任感,所以人员流动性极其高,造成高素质人才被带得懒惰,长此以往人员结构不合理,总体的技术维修水平降低,妨碍了医院在未来的发展。
2.4 缺失资料
对维修资料方面没有系统的管理方式,因为医院在购买器械的时候,重视的是参数和价格,对厂家技术资料和软件没有进行了解,在使用器械后,各厂家对器械的维修技术进行控制、不透露技术资料妨碍器械的修理。医院维修人员忽视了对维修进行记录,或是记录得不完整导致优秀技术无法发挥,对以后进行维修没有供给任何有意义的东西。
2.5 缺少信息
医院的维修管理工作水平较低,信息化没有被利用,对器械不可以随时控制。而只有实施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系统,才能提高维修劳动力的水平,医疗器械整个生命周期都被了解控制,随时进行数据管理和跟踪,从而促进维修管理的规范化。
3 现代医疗器械技术管理
3.1 器械、器材购置的技术论证
在购买机械时,遵从技术上先进、功能上适用、价格上合理、售后服务有保障的准则。对功能相同的比性能、对同样的性能比质量、对同样的质量比价格、对同样的价格比服务。要有抛劣选优的规则。
3.2 医疗器械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医用器械要拥有高品质和质量控制技术和方法进行探索,保护好医用器械,避免出现耗材使用的现象。加强实施大型医用器械“三证制度”和“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办法”等有效的法律法规,对医学仪器器械计量监测制度进行整顿,在器械使用前进行检测,它的性能要与质量管理规程相一致,器械、器材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关键是建立健全预防维修为主的维修保养制度体系。
4 现代医疗器械效益管理
只懂得创收、没有考虑到成本,引进不合理、购置重复,器械没有被利用、使用率极低、耗费材料堆积丢失与浪费等问题,是国内各大中医院大型医用器械管理应当重视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要开展成本预算、经济效益分析,利用经济规律对器械进行管理的活动。此外,对大型医用器械经济效益做出相应的分析计划,在实际中使用才是重要的。计划中效益分析的目标要符合法律政策实施。在运行中,使用计算公式、评价标准、实施办法等进行改革。明确器械、耗材成本效益分析的目标,处理好医院医用器械、耗材的运行状况,掌握器械重复购买、器械没被利用、使用率低和耗材积压、流失与浪费等信息,对以后的器械、耗材的引进、购置决策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在器械、耗材成本效益了解过程中,对器械、耗材引进论证、购置与管理的得失,从盘活器械闲置、重复购置、使用率低和耗材积压、流失与浪费等问题的解决方案,对成本效益有着全盘的掌握。这有利于医院器械、耗材管理由盲目引进过渡到事前进行论证、事后进行分析、向管理要效益的优质管理。
5 结语
在现代社会,通过医疗器械的引进和先进技术的合理利用,严格规范了医疗器械管理,对于当前的局面,医院对器械科的发展拥有着无限的期望,根据时代的潮流,不断对医疗器械管理进行创新。医院需要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创造出一只有实力保障的团队,进行科学化管理,确保临床医疗器械合理运行,加强对人员的管理,加强人员素质,先进的医疗器械管理对医疗器械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李颖.我国医疗器械规范化管理的对策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8.
[2] 韩振宇.我国医疗器械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D].山东大学,2008.
[3] 王帆.关于我国医疗器械在管理中存在问题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
[4] 徐丛.山东省医疗器械监管现状与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2.
[5] 田敏廷.进口医疗器械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中南大学,2013.
[关键词] 医疗器械 科技开发 专利
一、引言
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和资金密集的高科技产业,它涉及到医药、机械、电子、高分子等多个行业,生产工艺相对复杂,企业进入的门槛也比较高,是一个国家制造业和高科技尖端水平的标志之一,属于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之一。台州地区的医疗器械行业自从起步,就牢牢地抓住了有利的政策环境和充分利用了自身的优势,不断地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自身竞争力,迄今为止已经形成了具有该地区特色的一些产业特征,并呈现出了产业集聚的一定趋势。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不少的瓶颈。我们该如何正确地认识这些由于历史因素和环境变化等原因而出现的问题,如何认真地分析这些问题,如何合理地解决这些问题呢?
二、台州地区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台州地区医疗器械产业起步于1981年,经过20多年的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加强企业管理、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并且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从总体上看,台州地区医疗器械企业基本上是以私营企业为主,主要生产的产品是以一次性耗材医用产品为主。其基本情况如下:
1.生产企业数及所有制类型
在国家医疗器械产业组织结构进行调整的环境下,台州地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组织结构也由原来的单一隶属系统的公有制经济的标准结构模式演变为开放的多种经济所有制聚合结构。根据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底,台州地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已达25家,其中民营23家,合资、外资企业2家。与此相应的地区内企业所有制的类型则为:以民营为主,占到总数的92%,同样没有国有和集体所有制形式的企业,而合资及外资企业数目不多,仅占到8%。
2.企业的资产结构
在良好的政策环境下,台州地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经过该地区的努力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其拥有的资产也迅速增加。根据抽样统计显示,2000年台州地区医疗器械的主要生产企业总资产为25492.61万元,净资产为11677.9万元,截至2005年底总资产和净资产已分别达55726.88万元和28145.13万元。也就是说,在“十五”计划里台州地区医疗器械的主要生产企业的总资产和净资产翻了一番多,而且净资产增长比率快于总资产增长比率。
三、医疗器械产业的经济运行状况
根据数据显示,台州地区25家主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2005年实现总销售额37752.65万元,相比2000年的17929.85万元,增长两倍。2005年,台州地区25家主要生产企业实现利润2642.67万元,相比2000年增长了约1502.12万元,实现利税5654.59万元,相比2000年增长了约2721.69万元。这些比较数据都显示了台州地区医疗器械行业利润和税金虽然在增加,但是远远低于省内平均水平,比其销售额的增长比例更加低,这说明企业由于其产品特征和企业存在不足等原因导致利润增长过慢,远远落后于省内企业其他医疗器械发展速度。
四、台州地区医疗器械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地区用地紧张,土地审批困难
土地是台州地区近些年来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随着台州地区经济快速的发展,企业用地和商业用地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土地要素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供给量是固定的。土地的供需缺口不断的增大,一方面,导致国家对企业用地加强了控制,使得许多企业的土地使用申请要费很大力气去过政府审批这关。另一方面,由于很多企业没有土地来新建厂房,只能去租赁厂房以满足扩大再生产的要求,这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制约了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条件的改进,也影响了员工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
2.地区人才短缺,人员流动性较高
由于历史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是台州地区历来的一大难题。人才短缺更是该地区医疗器械行业现存在的关键问题之一。医疗器械企业的人才紧缺,尤其是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导致产品的技术含量比较低,企业管理不规范。由于医疗器械产品生产过程中其本身具有的特点,将导致许多人不愿意从事这份工作,招工也就成为了企业很大的一个问题,往往招来的普通员工基本上是外地人。这些人受教育水平和业务水平相对都比较低,他们的培训费用就会比较高。
3.企业发展资金匮乏,研发资金得不到保障
台州地区医疗器械企业基本上是私营或者股份制的中小型企业,自身资金是十分有限的,可利用的资金就更少。从研发到产品上市,周期性很长,不包括临床也至少要三年,需要的研发资金是比较大的。如果企业缺少发展资金,研发资金就很难得到保障。
4.新产品定价难,导致新产品外流
在给医疗器械产品定价时,由于很多研发出来的新产品没有列入卫生部制定的产品目录中,以致现有的医院、卫生所等机构不能对未列入目录的产品进行定价收费,也就进一步导致生产企业无法给这些产品制定一个合理的价格。因为无法给新产品定价,企业也就无法估计研发出来的新产品能给企业带来多大的利润,所以这将影响到了企业研发新产品的积极性。
五、台州地区医疗器械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1.完善国家的医疗器械行业政策,加强监管力度
针对各地区政策存在不同的问题,我省应该出台一些能推动行业快速发展的政策。由于我省人员工资和土地成本相对比较高,政府可以考虑对企业给予一定的扶持和优惠政策,以便企业能跟其他省份的企业进行相对地公平竞争。
2.简化审批手续,提高行政部门的办事效率
由于医疗器械行业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审批注册制度是必须要有的。但是针对现有审批注册制度阻碍企业发展的方面,必须进行一定的调整。政府应该加强上下级之间沟通,统一注册审批的法律体系,规范各级部门的审批程序,适当简化审批手续。对产品审批时,监管部门可以考虑分类别,分层次来区别对待,甚至可以考虑建立审批绿色通道。
3.大力引进和培养人才
台州整个地区应该出台一些优惠的宏观政策来鼓励人才,以便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而企业应该注重提高人才的待遇的同时,更要重视人员的培训。在引进人才时,要思考设置什么样的企业制度能留用人才,能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甚至是能培养出技术、管理与营销的复合型人才。企业也可以积极利用高校、科研究所的人力资源。即企业可以通过租借高校、科研究所人员的方式进行新产品开发或者工艺改造;也可以通过与他们合作的方式来吸引人才;还可以通过聘请高等院校的教授和其他企业的工程师来对自己的员工进行培训,以便提高自身员工的业务水平。
4.注重技术创新,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
地方政府应该对企业的新产品以及生产设备的研发给予更多的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积极鼓励企业设立发展资金,对进行研发新产品或者工艺改造的企业,可以给予低息财政贷款、专项补贴、产品投产初期给予免税等优惠政策。并且行政部门应该尽可能考虑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制定出一套科学的定价体系,以避免很新产品因没有列入目录,而医院不能进行收费,厂商不能定价,只能用于出口,导致国民不能享受产品更新换代带来的好处。
同时,企业也应该努力地强化自身的研发能力,加大企业的研发力度,增加研发资金的投入,有条件的甚至可以建立研发中心。企业在重视产品的创新的同时,也要重视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的创新。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科研院校单位的资源,委托或者合作开发新产品、新工艺,也可以聘请其专家、教授担任技术顾问,解决企业研发和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参考文献:
[1]苗淑颖: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6,(3)
[2]柳鑫:我国医疗器械的产业特征与发展趋势[J].医疗保健器具,2006,(2)
[3]于欣: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监督管理现状.中国药事,2005,(1)
【关键词】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现状
一、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结构分析
尽管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进入门槛较高,但进入医疗器械的企业却有增无减。按经济类型分析,2005年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医疗器械企业总产值为246.8亿元,占总产值的47.7%;股份制企业总产值为126.2亿元,占总产值的24.4%;国有企业总产值为16.8亿元,占总产值的3.2%;集体企业总产值为8.1亿元,出现了多种所有制成分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同时,发达国家的医疗器械企业为了降低制造、研发和临床试验等费用,纷纷在发展中国家寻找加工成本低,又无需转让核心技术的外包业务“车间”。中国目前成为国际医疗器械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区,这也给中国医疗器械企业提供了学习借鉴的机会。中国的医疗器械外包业务可以粗略分为4个部分,即金属配件、塑料配件、电子配件和增值服务,其中,利润最高的金属配件制造和增值服务提供业务增长机会最大。
从地域分布来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集中在东南部沿海地区。市场占有率居前六位的省份占全国市场80%的份额,显示了医疗器械行业较高的地域集中度。
在产品布局上,我国病人监护系列产品市场需求量大,机电一体化技术复杂性和加工难度相对而言不大,生产厂家较多。中档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已创建较好声誉,2006年出口数量超过5万台。医学影像设备品种多,生产队伍也大。五大医学影像设备品种中除核医学成像设备PET、SPECT外,都有境内产品上市,多限于中档产品,其中B型超声成像仪器和X射线诊断系统的出口数量接近2.5万台,但B型超声成像仪绝大部分是C、D档次的。临床实验室设备不断出现新产品,有两分类和三分类血球计数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血凝分析仪、酶免疫分析仪、尿液分析仪等。
二、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特点分析
由于我国具有庞大的消费群体和政府的积极支持,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空间广阔,产业发展呈现如下发展特点。
1、经济发展带动医疗服务需求升级,导致健康服务需求显著增加。医疗服务市场的逐步开放,使国内外资本投资中国医疗服务产业的速度加快,从而直接导致医械市场需求的增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器械的选用会越来越先进,其产品结构会不断调整,功能更加多样化,市场容量会不断扩大。医疗器械产业作为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国民福利的重要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不断增强,中国的医疗器械产业将会获得更快发展。
2、医院信息化趋势引发医疗器械需求增长。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是今后医疗管理的发展趋势,这个趋势会引发对影像化、数字化等高精尖医疗设备的需求增长。随着IT技术的发展及其与医疗技术的结合,造就出许多新的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B超、CT、核磁共振装置、直线加速器、超声定位体外震波碎石机、神经电位诊断系统、正电子断层扫描机、伽玛照相机等一批尖端精密医疗仪器设备的广泛应用,医疗器械市场销售额增幅十分惊人。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给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是今后医疗管理的发展趋势,这个趋势会引发对影像化、数字化等高、精、尖医疗设备的需求增长。医院信息系统的普遍建立又使得医院有了进一步建立以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的要求,占全部医疗信息90%以上的医疗影像信息的处理更是今后医院信息化的核心所在。医院信息化趋势给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据推算,全国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市场的总需求达2l1.7亿元,如果考虑到由其衍生出的高档影像设备以及其他一些附属设备市场,PACS的市场容量将达到300亿元以上。
3、医疗器械产业向创造高附加值发展。产业的高风险性和高投入性必然需要高回报率来支撑,所以医疗器械产业研发费用的高额投入必然导致医疗器械新产品的高附加值,只有如此,医疗器械企业才能发展壮大,医疗器械产业才能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
4、医疗器械产业向相对垄断性发展。医疗器械产品需求的世界性和生产集中性,使医疗器械产品成为世界贸易最广泛的产品之一。由于医疗器械产业高技术、高风险等特征及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使得医疗器械制造业为少数大医药企业所垄断,使少数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医药市场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尤其自80年代以来世界医疗器械企业并购重组浪潮愈演愈烈,跨国企业兼并收购进一步加大了市场集中度。
三、中国医疗器械产业面临的问题
医疗器械制造业成为世界高技术产业中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之一,它在我国的发展十分迅猛。但由于过度注重持续总量增长,而产生大量结构性矛盾,市场分散、集中度不高且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使我国医药制造业总体水平比较低,国际竞争力弱。当前,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以下诸多问题。
1、医疗器械产业规模结构分散。我国医疗器械企业规模过小,产业组织结构分散,使产业竞争力水平处于较低水平。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长期实行一种追求数量增长的外延式粗放型扩张战略,虽然近年来通过兼并重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生产集中度的问题,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2007年我国共有医疗器械企业近6000家,在如此多的医疗器械企业中,中小企业占80%以上,而大型企业所占的比例不足5%。产业集中度的严重偏低导致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的规模效应和潜在生产力难以发挥,使医疗器械制造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和生产利用率低,市场占有率低,抵御风险能力也偏弱。目前我国在研究、生产、销售等各环节已大力推行相应的ISO等各项质量管理规范,但由于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整个行业的规模偏小,使企业质量管理体系难以推广,医疗器械产品的质量可靠性得不到国际承认,很难打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2、医疗器械制造业产品结构重复。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企业不仅规模普遍较小,而且长期存在严重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由于企业多、品种少,大量企业生产相同的产品,造成恶性竞争。例如河北霸州一带的民营医疗器械企业就有七八家,但生产的产品同样是技术含量不高的病床及周边产品。多个医疗器械企业重复研制生产同一产品品种会造成医疗器械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低下,能源消耗和物资消耗较高,并且污染严重,同时造成各企业分工不足,成本增加,低水平的过度竞争而造成许多效率低下的医疗器械企业出现亏损,最终导致整个医疗器械制造产业的严重亏损而无法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和悲哀的产业内耗局面。
3、医疗器械制造业技术结构落后。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的技术结构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生产技术还十分落后,显著地反映在我国医疗器械商品进出口贸易中产品档次不高,专业化程度较低。失衡的进出口产品结构也造成了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出口利润低效益差。4、医疗器械制造业生产结构失衡。创新能力是医疗器械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其中技术创新的问题最为突出。国际医疗器械市场上产品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依靠创新研究成果来抢占市场垄断地位。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是在50年代十分薄弱的基础上建立的,而国际上50年代和60年代却是医疗器械发展的黄金时期。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这些年来的发展一直走的是以仿制为主的道路,医疗器械的研发与创新能力处于低水平重复状态。同时由于我国政府对于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的政策导向不够,对于医疗器械研发的资金支持严重不足,及风险投资机制和信息市场建设尚不健全等原因,致使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的新产品研究缺少鼓励创新机制和宏观环境,因此,众多的医疗器械企业不愿或不能研究和开发新产品,于是把焦点投到了开发时间短、见效快的仿制品种上,使得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新品研发一直处在较低水平上。
四、影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原因
1、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制约了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速度和方向。社会医疗卫生总费用的水平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例来估计。我国在20世纪末社会卫生费用约占GNP的5%左右,远低于美国(早在1993年美国已经达到了19%)。现阶段,一方面由于人民消费水平有限、医院经济实力较差,大多数中、下层医院买不起也用不起昂贵的现代化医疗设备;另一方面受国家和企业财力的限制,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医疗器械开发能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
2、技术因素。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这是影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资料显示,我国医疗器械产品的总体水平比发达国家落后15年,主要医疗器械产品达到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不到5%,产品可靠性差、性能落后,市场竞争力弱。即使是中低档医疗器械产品,我们也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比。以呼吸机为例,产品平均无故障时间仅200小时左右,而国外产品高达3000小时。另外,当今医疗器械产品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产品被仿制的可能性大为减小,竞争壁垒大大提高。相对低下的技术水平,削弱了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竞争力,极大影响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
3、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涵盖诸多方面的内容,比较复杂。诸如企业所有制结构的转换、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医疗保健体制的变革、国家政策的扶持等等,这些都影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随着改革的深入,制约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各种社会因素将逐步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常健:透视我国医疗器械市场[J].上海生物医学工程,2003(4).
[2]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2007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年鉴[Z].2008.
第二条本规定所指植入性医疗器械是指借助手术,器械全部或者部分进入人体或自然腔道中,在手术过程结束后长期留在体内,或者留在体内至少30日以上的医疗器械。
植入性医疗器械按照《重点监管植入性医疗器械目录》实施重点监督管理。《重点监管植入性医疗器械目录》(见附件)由台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公布并调整。
第三条医疗机构采购使用列入《重点监管植入性医疗器械目录》的产品的,应执行本规定。
鼓励医疗机构按照本规定开展《重点监管植入性医疗器械目录》以外产品的采购使用过程的管理。
第四条医疗机构对诊疗必需的植入性医疗器械应事先确定拟使用的品种,按照《办法》第七条的规定查验并确定供货单位。
查验时,应核对拟采购的植入性医疗器械是否属于供货单位的经营范围,生产企业名称、生产地址、产品名称、型号规格、产品标准、产品性能结构及组成、产品适用范围等是否与《医疗器械注册证》及其附件《医疗器械注册登记表》或《医疗器械产品生产制造认可表》的规定相一致,并通过查询国家和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公开的基础数据等多种途径,确保拟采购产品和供货单位上述资质证明的真实性。
鼓励医疗机构采购使用以无菌形式提供的植入性医疗器械。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在确定供货单位后的15个工作日内,将供货单位的企业名称、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编号、供应品种及其生产厂家和医疗器械注册证书编号、联系人、联系电话等信息书面报告所在地的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在10个工作日内对医疗机构报告的植入性医疗器械及其生产厂家、供货单位的资质证明进行核查,如发现疑问,应及时告知医疗机构。
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核查不能免除医疗机构按照第四条规定进行查验的责任。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索取加盖供货单位红印章的销售人员委托授权书和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具的植入性医疗器械销售人员登记表的复印件。
销售人员委托授权书应当载明授权销售的品种、地域、期限,注明销售人员的身份证号码,并加盖供货单位印章和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印章(或者签名)。
医疗机构应当核实供货单位销售人员的委托授权书原件和身份证原件,并核对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网站公布的植入性医疗器械销售人员登记信息。
第七条医疗机构采购植入性医疗器械或通知供货单位供货,应当由负责采购的部门统一进行。其他部门和个人不得自行采购或通知。
负责植入性医疗器械采购的人员应当熟悉医疗器械监管法律法规和本规定,了解植入性医疗器械使用和管理的常识,经医疗机构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培训考核应作记录。
第八条医疗机构不得从超范围经营的企业采购植入性医疗器械,不得采购生产企业名称、生产地址、产品名称、型号规格、产品标准、产品性能结构及组成或者产品适用范围不符合《医疗器械注册证》及其附件规定的植入性医疗器械。
第九条进入医疗机构的植入性医疗器械必须附有产品原出厂包装和生产厂家或进口总商出具的中文说明书、标签、合格证、包装标识。说明书、标签、包装标识的内容应当符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管理规定》,并与产品相一致。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随货索取并保存供货单位出具的加盖印章的植入性医疗器械的销售凭证。销售凭证应当至少标明供货单位、产品名称、型号规格、数量、价格、生产厂家、生产批号(生产日期)、产品编号(如果有)、销售日期。有产品序列号且不需打开完整包装能够识别的,销售凭证应标明产品序列号。
医疗机构在购入植入性医疗器械时,应当由供货单位出具销售发票。
第十一条植入性医疗器械包装、说明书、标签、合格证、销售凭证、销售发票标明的产品信息应当相互一致,符合《医疗器械注册证》及其附件的规定,并与产品实物相一致。
植入性医疗器械销售凭证、销售发票标明的供货单位应当相互一致,并与供货单位资质证明的规定相一致。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必须在负责医疗器械质量管理或仓库保管的部门指定验收人员,对植入性医疗器械进行验收或预验收。
验收或预验收应做好记录,内容至少包括产品名称、型号规格、产品批号(生产日期)、产品编号(如果有)、生产厂家、供货单位、进货数量、进货价格、进货日期、验收日期、验收结论等内容;有灭菌批号、有效期的,应当记录灭菌批号、有效期;有产品序列号且不需打开无菌产品的完整包装能够识别的,应当记录产品序列号。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必须设立植入性医疗器械库存。
库存应当由医疗机构的医疗器械仓库保管部门统一管理,并做好保管记录,内容至少包括产品名称、型号规格、产品批号(生产日期)、产品编号(如果有)、灭菌批号(如果有)、灭菌有效期(如果有)、生产厂家、库存数量、入(出)库数量及日期等内容。
植入性医疗器械可以暂存在使用科室的储存专柜。
第十四条未经验收(或预验收)、验收(或预验收)不合格的植入性医疗器械不得入库和使用。
第十五条对外请医师指定或接受捐赠的植入性医疗器械,医疗机构必须按照本规定第四条、第十二条规定查验和验收,并承担使用安全有效的责任。不能证明符合规定的,医疗机构不得使用。
医疗机构不得使用个人提供的植入性医疗器械。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需要使用植入性医疗器械的,应当由使用科室向仓库领取。仓库应当按照《办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做好出库复核。
术后,使用科室将术中未使用的产品连同原出厂包装返还仓库。留存供今后手术再用的,仓库验收合格后重新入库;不再使用的,作退货处理并记录。包装破损的以无菌形式提供的植入性医疗器械,不得重新入库。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在使用植入性医疗器械前,主管医师应当提供多个使用植入性医疗器械的方案供患者或其授权人(或监护人)选择,应当向患者或其授权人(或监护人)说明拟使用植入性医疗器械的产品名称、型号规格、生产厂家、数量、禁忌症、可能的并发症及注意事项,必要时应当提供拟使用的植入性医疗器械实物供患者或其授权人(或监护人)核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第十八条医疗机构的巡回护士必须做好植入性医疗器械的术中审核,按照《办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准确登记使用产品的信息,并销毁已用产品的包装。
术中审核应当核对手术使用植入性医疗器械的名称、数量、型号规格、生产厂家、生产批号、产品编号、灭菌批号、灭菌有效期、产品序列号,发现与产品包装、合格证、标签注明的产品信息不一致的,不得使用。
植入性医疗器械使用登记不得由供货单位派出的技术服务人员代为填写。
第十九条医疗机构使用植入性医疗器械的每个产品都必须在手术相关记录中加贴所使用产品的由生产厂家或进口总商出具的合格证、标签。相关记录应当在植入性医疗器械采购部门、手术室和病历中各保留1份备查。
第二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在患者出院时以书面形式告知复查要求和使用植入性医疗器械的每个产品的名称、型号规格、注册证号、生产厂家、生产批号(生产日期)、产品编号(如果有)、序列号、材料名称(如果有)。书面告知一式二份,一份交患者,一份留存备查。
第二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保存手术取出的植入性医疗器械备查。确实无法做到保存备查的,应当如实记录取出物能够反映的产品名称、型号规格、生产批号、产品编号、序列号、生产厂家、数量等信息和处理情况,必要时应当随病历保存能够反映取出物特征的照片。
对植入性医疗器械质量有争议的,应在病人或其授权人(或监护人)在场的情况下进行封存。
第二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积极采用信息管理技术,对植入性医疗器械的采购使用全过程实行信息化管理。
对验收或预验收合格的植入性医疗器械,医疗机构应当将相关信息上传到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安全信用管理系统。
第二十三条对植入性医疗器械的产品包装、说明书、合格证、标签、销售凭证、销售发票或外请医师指定产品的采购渠道存在疑问,或者存在其他质量可疑情形的,医疗机构必须立即停止使用、封存产品,并报告食品药品监管部门。
必要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责令医疗机构暂停使用,并对剩余产品采取行政强制措施。查明事件原因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产品作出处理,并书面告知医疗机构。
第二十四条对无包装,无中文说明书、标签或包装标识,或者说明书、标签、包装标识的内容不符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管理规定》的,医疗机构不得验收入库和使用。
说明书、标签、包装标识的内容与医疗器械注册证限定内容不同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关于无医疗器械注册证书的处罚规定予以处罚。其他不符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管理规定》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核查产品标准;不符合规定的,应按照不合格医疗器械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