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统计学发展阶段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11 16:22:4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统计学发展阶段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统计学发展阶段

第1篇

一、严格按照方案部署,切实贯彻全市学习实践活动工作会议重要精神

一是领导重视,认真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转段相关准备工作。5月17日下午,我局迅速召开党组会专题研究部署学习实践活动转段工作,切实贯彻落实全市学习实践活动工作会议精神,并对我局分析检查阶段活动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做了专题研究部署。

二是全员参与,扎实开好市局学习实践活动转段会议。5月18日下午,我局根据党组会研究结果,迅速召开了学习实践活动第一阶段工作总结暨第二阶段工作动员会议。会议回顾总结了我局学习调研阶段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全面动员部署了分析检查阶段相关工作事宜,要求按照领导班子、普通党员、一般干部“三个层次”分别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专题组织生活会和专题思想分析会,认真撰写好分析检查报告。

三是行动迅速,及时印发市局学习实践活动分析检查阶段实施方案。5月20日,我局以《关于印发市统计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阶段实施方案的通知》(宿统组发【20__】07号)文件形式,对如何深入开展分析检查阶段做了具体部署,确保相关活动平稳有序进行。

二是紧扣实践特色,突出征求意见工作,努力促进全市统计事业整体大推进。

一是谋划细致,筹备充分。我局以“继续征求意见,全面查找系统存在问题”作为分析检查阶段初期工作的重点,在市局分析检查阶段实施方案上对征求意见工作进行了详细安排,同时为传达贯彻全市学习实践活动情况通报暨分析检查阶段征求意见会的重要精神,5月25日上午,我局召开党组会专题研究征求意见座谈会相关事宜,要求从统计系统内和统计服务对象两个层面认真组织召开好意见征求会,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际成效。

第2篇

(一)领导重视,认真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转段相关准备工作。5月20日下午,迅速召开党组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学习实践活动转段工作,切实贯彻落实全县学习实践活动工作会议精神,并对分析检查阶段活动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做了专题研究部署。

(二)全员参与,扎实开好本局学习实践活动转段会议。5月21日下午,根据党组会议的部署,迅速召开了学习实践活动第一阶段工作总结暨第二阶段工作动员会议。会议回顾总结了我局学习调研阶段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全面动员部署了分析检查阶段相关工作,要求按照领导班子、普通党员、一般干部“三个层次”分别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党员组织生活会和专题思想分析会,认真撰写好分析检查报告。

(三)行动迅速,及时印发本局学习实践活动分析检查阶段实施方案。5月23日,我局以《xx统计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阶段实施方案》(xx党组[**]13号)文件形式,对如何深入开展分析检查阶段工作做了具体部署,确保相关活动平稳有序进行。

二、集思广益,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党员组织生活会

6月10日上午和下午我局先后召开了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党员组织生活会。这次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旨在进一步查找领导班子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查找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查找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通过发扬民主,集思广益,议定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提出整改措施。

(一)精心组织,充分做好民主生活会准备。我局制定了工作计划,民主生活会前,在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与干部职工之间开展谈心活动,摸清和掌握思想动态。通过召开座谈会、民主恳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和网上征求意见等多种方式和渠道,广泛征求意见建议,为开好民主生活会做了充分铺垫。

(二)发扬民主,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统计局班子成员之间开展了开诚布公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党组书记xx带头发言,他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这一重点,紧扣“为科学发展提供优质统计保障、为率先发展开发优质统计资源”这一实践载体,认真总结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的认识,系统全面梳理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剖析了精神状态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能力水平与岗位要求,工作效能与工作责任等三个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并从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分析了原因。

(三)自我剖析,明确努力方向。在全体党员参加的组织生活会上,每位党员畅谈了学习实践科活动开展以来的心得体会,深刻分析了自身存在的问题,从各自的岗位出发提出了努力向,大多数党员还在网上作出公示。

三、深入剖析,认真撰写分析检查报告

分析检查报告在学习调研的基础上,回顾了十七大以来特别是近段时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所取得的成效,对照科学发展观,结合统计工作实际,仔细查找问题,认真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在分析检查报告初步形成后广泛征求意见,进行反复修改,最终得以完善。

(一)实事求是查找问题。分析检查报告系统全面、实事求是地指出了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依法统计的氛围有待进一步营造;二是优质服务的水准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统计工作的基础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统计数据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深入具体分析原因。针对查找到的问题,统计局领导班子经过细致认真地分析认为,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缺乏科学发展观认识上的全面性;二是缺乏统计事业上的开拓性;三是缺乏调查研究上的深入性;四是缺乏学习实践上的紧密性。

(三)研究制定整改措施。针对分析检查中查找出来的问题和原因,局党组提出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以“普法”、“执法”为先导,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统计。一是全面、深入组织实施统计“五五”普法教育;二是深入开展面向领导干部、企业法人代表和统计人员的统计法制

宣传教育;三是开展从业资格培训和统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四是继续加大统计执法稽查力度。

2、以服务经济发展为核心,认真搞好统计优质服务。一是增强服务的时效性;二是拓展服务的广度深度;三是增强服务的全面性。

3、以推进基础工作为抓手,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一是进一步增强镇(街)、部门统计力量,尤其需加强服务业统计力量;二是进一步完善服务业统计制度;三是进一步加强制度,保障数据质量。

4、以完善管理制度为基础,进一步加强机关学习氛围。进一步完善机关内部管理制度和内部考核办法,不断健全干部考核激励机制,规范机关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四、征求民意,广泛开展群众分析评议活动

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形成后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各种形式进行评议。评议着重从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不深、查找的问题准不准、原因分析透不透、发展思路清不清、工作措施可行不可行等方面对分析检查报告进行评议。评议结果认为满意的达到81%,较满意的为15.6%,认为一般的占3.4%。在征求意见和民主测评过程中,我们把有利于改进统计工作为主导方向,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结合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找出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并及时总结经验并加以改进,切实把分析检查工作引导到党员干部建言献策解决实际问题上来,引导到为今后工作明确思路和方向上来,引导到真正把思想和行动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各项要求上来。

五、突出实践特色,进一步推进整改落实阶段的各项准备工作

局党组把搞好分析检查阶段工作与做好当前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安排,协调推进。按照县委学习实践活动的总体要求和局党组制定的《xx统计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方案》要求,分析检查阶段的报告形成后,要出台和形成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和措施,保证学习活动的成效能够发挥到实处。在第三阶段,我们将重点作好以下工作:

一是继续加强学习。重点学习有关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论述、党的十七大报告、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县领导有关讲话精神。同时组织学习有关统计法规和制度。

二是制定整改落实方案。整改落实方案要以分析检查报告为依据,结合统计工作实际,注重可操作性,明确整改落实的目标、方式和时限要求,明确整改落实的具体措施和职责任务。整改落实方案制定后,采取适当方式公布,做出公开承诺;整改落实的情况及时通报,接受党员和群众的监督。

三是解决突出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重点解决制约统计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普遍的热点、难点问题,全面推进统计工作可持续发展。

总之,第二阶段分析检查阶段的各项工作进展比较顺利,通过学习,局领导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进统计各方面的工作形成了新的共识,一些影响统计发展的突出问题正在梳理并逐步得到解决。虽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在下一步整改落实阶段中,我们将采取以上几点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真正将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学习活动转化为统计事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第3篇

(一)发展历程纵观统计学的发展历史,我们从中得出,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将统计学作为知识体系的核心,还具有较为独特、清晰的发展流程。这也就是说,我们能够利用3个发展阶段概括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下文针对这三个阶段进行研究,并分析其中存在的基本问题。第一个发展阶段:在该阶段,经济学专家主要关注国民经济的重要统计指标,研究比较国家经济实力的实际发展情况。第二个发展阶段:属于国家经济核查体系的完善阶段。多数和本体系有关的部门,在分类上更加细化,使得国家经济核查体系逐渐完善。在本阶段,统计学设计思想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进,确定核心指标,形成指标体系和国家经济行业分类体系,细化国民经济结构部分等,不断充实宏观经济分析中的科学统计体系。在科学应用统计学的基础上,优化资料配置,将社会经济危机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第三个阶段,也是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目前所处的阶段。在本阶段,在经济统计领域中,形成了微观统计与宏观统计互相促进、互相融合、不断完善的新局势,使得宏观经济统计分析迈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信息网络技术、电子商务、政府信息化、网络购物以及企业信息化等方面的发展,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独立性地位更加重要。这就要求人们要从新的社会发展途径中,深刻理解经济统计,为统计分析打好基础。一些人无法全面理解国民经济核算,认为国民经济核算主要是只是用来说明宏观经济统计数据,这无法发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分析作用。此外,国民经济核算统计在旅游业、收支分配调节、交通运输、物流、金融体系以及文化产业、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统计要求都无法得到满足。

(二)欧美发达国家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基本问题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多数经济学专家和统计学专家都对宏观经济统计分析进行了研究。其中经济学家、统计学法威廉•配第就对国民收入总量进行分析、统计。随后,出现了价格与需求函数关系量化分析,并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完善,进而实现统计和分析这两门科学的相互融合与共同发展。在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提出了国家经济核查体系,人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充实国家经济核查体系。此后,出现了投入产出分析法与资金流量表。这些都极大了促进了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推广应用和发展。

(三)中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基本问题统计作为国民经济计划的检查与制定工作之一,在企业,乃至国家所有部门中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成为了总结与分析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工具。但是就我国目前形势而言,统计学数据等有关内容并没有获得较为深刻的利用,统计学的重要性经常被忽视。因此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明确统计学在整个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研究方向、核心地位、知识体系中的关键所在等,并不断发展此趋势,利用措施弥补数据的不足和数据质量问题,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采取现代统计学分析法,实现统计学的独立发展,以此发展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体系。

二、结束语

第4篇

关键词:统计学 经济学 产生与发展

原始社会的结绳记事就是一种明显的统计行为。可以说人类的经济活动与统计活动在拥有相同的历史,而这也充分说明了,统计与经济历史悠久。但是统计理论与经济理论诞生同一时期,而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关系。根据历史发展的趋势可以看出,经济学与统计学在发展中互相促进,两者在未来的发展中存在着巨大的进步空间与交叉可能。

一、统计学与经济产生与发展

统计学与经济学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作为独立学科,两者发展已经历经了几百年,根据两学科的发展,也都经历了萌芽阶段、形成阶段与发展阶段。古典时期的统计学共跨越两个世纪,存在于100年的时间里,而这时刻就是处于萌芽状态。古典统计学主要包括政治算术、赌博数学与国势论。这三时期的发展都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关系。概括而言,在萌芽阶段的统计学时期已经产生了将统计活动作为一种理论来总结统计学,而这并不是偶然。而这首先就是因为欧洲各种实践活动经验积累已经达到了理论的程度。古典统计学与古典经济学在共同的环境下不断完善,同时也不断的进步。从细致方面来说,古典统计学与古典经济学存在着这几个相同之处,首先,产生背景相同,统计学与经济学的产生都是在早期阶段的资本主义国家争夺的财富,在争夺海外殖民的时候也被作为争夺的财富。其次,目的相同,即都是为能够富强国家财富,提升国家综合实力而产生的。在这样一个时期,古典经济学的目的就是追求国家财富。最后,研究的主体相同[1]。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从萌芽发展来看,发展速度非常快。在市场经济持续增长的过程中,市场经济矛盾与社会经济合计。而在此过程经济矛盾与社会矛盾共同发展。就统计学与经济学不同。

在研究统计学与经济学产生的过程中,两者可以称得上是共同生存又共同发展。唯有经过他人的整理,就会觉得有实在感。无论是对于学生都参与的发展的变革过程中,为双方面的发展存在较大差距。总体上而言,统计学与经济学相互结合在一起。

二、统计学对经济发展的运作

从实施的教学来说,如果没有数字与统计分析,进行经济分析后就包含了分析与量的发生。可以说,经济离不开统计学的支持。对于任何经济学家而言,擅长运用统计资料与方法。

(一)经济学属于实证学科

从最初牛顿提出来实验科学方法,随后他人在此基础上开始深入的研究。经济学已经开始从中世纪的神经教义演绎推理的桎梏脱离出来。经过观察、经验、数据与统计方法,经济学发展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大量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析,那么经济学的发展就没有基础,也就没有过程,因而也就难以形成科学的经济学理论来对相关的经济学行为进行概括。如果缺乏统计学与统计学实证理念,那么经济学就很难获得长远的发展,也就难以获得统计学相关理论的支持。

(二)经济学属于政策科学

从发展的最初阶段,经济学就是为国家社会经济政策而服务的。因此,政府政策是经学研究必须面对的。《国富论》的出现标志着经济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各方面可以看出,经济学属于一门政策性的科学。在设计政策的时候需要将量作为分析的根据。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公共政策的设计与决策以及现代化阶段的发展,都需要建立在量的分析基础上。而这些都是经济学发展的基础。在统计学逐步发展的过程中,经济学的这一项特点,促使统计学极大地促进了统计学的发展,并且统计学为后期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经济学属于道德学科

任何学科的发展必须建立在道德评价的基础上,也就是价值评价与伦理评价。这对于统计学和经济学来说更是如此。如果没有量的分析就直接进行价值判断和伦理判断,就会使得这种判断显得非常苍白。这种判断是经济学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2]。而研究统计学可以为这种研究和判断引入量的维度。量的维度是建立在研究和判断的基础上的。这样可以有效促进经济学发展的有根据。注重积雪对社会结构发展的影响。但是这这过程还需要进行统计分析,对社会分层方法也有单纯质的分析,可以透视社会的结构功能。

(四)经济学属于资源配置科学

研究经济学的本质就是要将社会资源配置更科学,而这就肯定会涉及到资源配置的方式。与此同时,还会对资源的计量和配置数量进行分析。而这些都需从统计学的角度来分析,来理解,这样才可以保证经济配置资源达到最佳的科学化与合理化,同时可以保证各种资源能够达到最佳的配置状态。而这些都需要经过统计学分析。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统计学与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具有一定互动性。而这些互动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两学科的独立发展,但是又相互的联系。在了解相关原理与理论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地理解这其中发展的规律。

参考文献:

第5篇

1.统计学与管理的作用

统计在经济与管理领域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能够反映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通常反映的是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状况、发展阶段、主要的经济成果等等指标;二是揭示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性质,通过分配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统计资料来说明;三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规律,比如两个现象间的依存关系、比例关系、结构变化以及因果关系。统计信息的充分利用,不仅能对事物本身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还可以针对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比较的分析,无论从纵向还是横向,统计学都有用武之地。

这些企业的营销管理中无处不渗透这统计学的知识。统计学作为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一门科学,恰能在市场营销中的市场策划阶段的各个方面发挥科学决策的关键作用。

在市场营销活动中,要想做到策划准确,必须要广泛的收集信息,科学的处理信息,以便结果准确、决策科学。统计学作为一门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科学,无论是在收集信息阶段的市场调查之调查问卷设计与调查样本的确定,还是在处理信息阶段的数据甄别和数据分析,都可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市场分析实际操作中,主要包括统计整理与统计分析。

2.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是将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的结果通过各种对比,通过动态数列,指数指标分析等方法进行深入的总结,分析。形象的显露事物变化的规律。从质的角度剖析事物数量的变动方向和变动程度。通过分析,与既定的指标指数相对照,从而得出内在联系或结论。以此为依据进行工作调整,达到统计的最终目的。在市场本文由收集整理营销之市场策划活动中,要想做到策划准确,必须要广泛的收集信息,科学的处理信息,以便结果准确、决策科学。统计学作为一门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科学,无论是在收集信息阶段的市场调查之调查问卷设计与调查样本的确定,还是在处理信息阶段的数据甄别和数据分析,都可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3.当今的经济管理发展

当代的经济管理中,提倡以人为本的导向使管理方法进一步由定性向定量方向发展,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统计方法的使用。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调查,我国税制的绿色化程度近年来是后退的,这就需要国家加大对生态经济的投入、对环境的保护也要加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管理是件庞大的事情,国家也不可能把全部的调查报告放在一起查看,那么如何更清晰、直观的表达出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经济情况,就需要统计学的加入。经济管理不是单一程序,这个过程中需要很多不同的因素来共同完成,统计经济学可以简洁、清楚的表达出经济的现况,统计分析也是统计学在经济中的一个很大作用。然而统计科学就它的实质来说,应该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并且可以认为是被应用于观察资料上的数学。同一公式可以同样地适用于绝对不同类型的具体对象,这是统计学的一个特征。经济应用统计学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必然要利用数学方法。

在经济管理中,经济现状的分析、随即现象的概率、每个变量 总体的影响等都与数学不可分割。把数学有的、严密性的特性结合到统计中,为经济管理提供论证和计量方法。运用好数学知识,在一定条件下,对大量事物的观察数据加以综合汇总、计算各种综合指标,从而较好的反映出现象的规律性,可以把管理工作做的更好。随着经济的发展,统计学将会在经济与管理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国民经济管理,还是企业管理以至于个人的生产、经营和决策,都要依赖于统计分析的应用。经济、管理类在现实中更注重于实际应用能力。在工作中通过列表、图示和加减乘除等初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对数据表达的总体有直观的了解,帮助人们解决问题。根据不同的位置,需要统计的事物也并不相同,所以我们也要灵活的运用统计学。

第6篇

【摘要】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MRI突出程度与性别、年龄、病程、临床分型(四步腰型)的关系。方法 根据腰椎间盘MRI突出程度分为3型,根据冯氏临床分型分为4型,对10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年龄、病程、腰型、腰椎MRI突出程度,用医学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患者年龄与腰型、突出程度无关。病程与临床分级相关性显著,与腰椎间盘突出程度无相关性。腰椎间盘突出程度与腰型分级相关性显著。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型在明确诊断疾病发展阶段和层次、指导治疗时机及方法的选择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MRI;临床分型

Abstract: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disc protrusion on MRI, sex, age, course and the clinical types. Methods MRI was performed for 102 patients. The disc protrusion was pided into three types. According to clinical types, the patients were pided into four types. Statistically, age, course, clinical type and protrusion on MRI were analyzed by SPSS13.0. Results The age was not related with the clinical types and disc protrusion on MRI. There were obvious relations between clinical types and course. There were obvious relations between clinical types and disc protrusion.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types are very important on diagnosis of disease stages and choice of therapy in treating lumbar disc protrusion.

Key words:lumbar disc protrusion;MRI;clinical types

多年来教科书一直沿用“脊柱侧弯”来描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体形变化,而冯氏[1]提出,由于脊柱内外平衡紊乱,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躯干外形按病程长短、病情轻重可顺序出现腰曲变平、腰骶上移、旋盆翘臀、旋腰挺胸四步规律性变化;以此判断病情的轻重、病程长短、治疗难易及预后等,加深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揭示了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型变化的内在联系。为了验证冯氏临床“四步腰型”理论的科学性,对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的指导意义,本研究收集10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试图找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MRI征象与临床分型(四步腰型)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顺序收集2002-2006年临床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行腰椎核磁共振(MRI)检查,共102例,其中男61例,女41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65岁,平均38岁。

1.2 云纹图检查

用TYZ-Ⅱ型投影式云纹图诊断仪进行腰背部云纹图检查,

如背部左右波纹不对称,有1个以上的波纹间距差即为阳性,表示双侧有5 mm以上的高度差。通过体格检查和云纹图分析进行临床分型(四步腰型)[1]。

1.3 临床分型

由两名有经验的医师根据患者躯干外形按病情轻重分为4型(四步腰型)[1]。1型:腰曲变平;2型:腰骶(功能)上移;3型:旋盆翘臀,特点是人体脊柱中轴线失去平衡,造成脊柱两侧腰肌呈“条(块)状交叉痉挛”,站立位骨盆倾斜旋转,腰骶尾部菱形窝变形[2];4型:旋腰挺胸。4型为3型进一步进展为胸廓旋转变形。

1.4 腰椎间盘突出症MRI分级[3]

1级为椎间盘膨出,2级为椎间盘突出凸出,3级为椎间盘脱出。

1.5 统计学方法

用医学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Spearman相关性检验。

2 统计分析与结果

2.1 年龄与突出程度的关系

(见表1)表1 年龄与腰椎间盘突出程度的关系(略)注:经Spearman相关性检验,无显著相关性(r=-0.055,P>0.05)。

2.2 病程与突出程度的关系

(见表2)表2 病程与腰椎间盘突出程度的关系(略)注:经Spearman相关性检验,无显著相关性(r=0.076,P>0.05)。

2.3 病程与腰型的关系

(见表3)表3 病程与腰型的关系(略)注:经Spearman相关性检验,相关性显著(r=0.520,P

2.4 腰型与腰椎间盘突出程度的关系

(见表4)表4 腰椎间盘突出程度与腰型的关系(略)注:经Spearman相关性检验,两者相关性显著(r=0.318,P

3 讨论

本研究验证了冯氏临床分型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认为结合腰椎间盘突出的MRI影像学诊断与冯氏临床分型(四步腰型)的诊断,比现有的笼统的腰椎间盘突出及脊柱侧弯诊断更有针对性,可以较准确的判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严重程度、发展阶段及预后变化,揭示了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型变化的内在联系,对明确临床诊断和选择治疗方法有很大指导意义。

3.1 临床分型与影像学诊断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本研究观察到腰型与MRI椎间盘突出程度间相关性显著。1型患者椎间盘膨出的发生率为41.7%,突出的发生率为41.7%,脱出的发生率为16.6%;2型患者椎间盘膨出的发生率为18.2%,突出的发生率为54.5%,脱出的发生率为27.3%;3型患者椎间盘膨出的发生率为10.8%,突出的发生率为54.1%,脱出的发生率为35.1%;4型患者椎间盘突出和脱出的发生率各占50%,其中属于重型的3、4型占脱出患者的67.6%,而只占膨出者26.7%。4型没有1例是膨出,而1型患者椎间盘脱出的只有2例(5.8%),突出者为9.4%。从以上数据的集中趋势看,随着突出程度的变化,形态学上也相应发生了变化,临床分型越高者,其间盘突出、脱出者比例越高。另一方面,两者又不完全一致,虽然腰椎间盘突出是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但影像学的腰椎间盘突出大小并不能完全说明病情的轻重和发展方向。本研究中轻型的1、2型组中有11例为腰椎间盘脱出,但临床症状并不重,要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3.2 明确疾病发展阶段和层次,补充影像学诊断的不足

从病情发展和变化顺序的角度来看,患者病程与突出程度无相关性,而与腰型相关性显著,病程迁延时间越长,临床分级越高,病情越重,说明不同腰型患者病情所处发展阶段明显不同,提示预后及转归也有所差异。我们认为影像学诊断只能体现“病位”,并不能完全体现疾病严重程度,亦不能说明病情发展的阶段,更不可轻易据此判断其预后和转归。而临床腰型分级由于引入了“时序”的概念,考虑了脊柱失稳后序贯发生形体变化,发展的看问题,恰恰弥补了这个缺陷,较全面地体现了“病势”、“病性”,对病情发展与转归的判断有很大帮助。

在治疗中要随时根据病情的发展来改变治疗方法,影像学表现只是摄片当时的情况,而病情却是不断发展的,临床中我们往往见到患者症状消失后复查MRI,突出程度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但患者的腰型却发生了明显的改善。因此,反映病情纵向发展变化的临床腰型定性诊断和反映某一时间椎间盘形态的影像学定位诊断要结合考虑,才能准确把握病情动态的进程。

3.3 指导治疗时机和方法的选择,转变治疗观念

病程迁延时间越长,临床分级越高,病情越重,所以在病程发展早期(1、2型)就要及时消除无菌性炎症,纠正单多个椎移,尽快恢复脊柱内外平衡[1],避免向重型发展;对已发展为重型(3、4型)的患者,在髂嵴较低侧下肢穿矫形鞋,保持骨盆的正常位置,力争使髂嵴连线与地面平行,解除两侧腰肌条块状交叉痉挛,平衡腰肌,稳定脊柱[3],为采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创造良好条件。所以,腰型的划分对治疗时机和方法的选择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认为,重型(3、4型)患者要及时收住院治疗,打破压迫-神经根水肿-进一步压迫的恶性循环,逆转病情发展方向。轻型(1、2型)患者则可以门诊治疗,而对于突出大的轻型(1、2型)患者,要改变突出大就要做手术的观念。我们认为,机体通过代偿,病情处于相对稳定期,通过纠正单多个椎移,恢复脊柱的内外平衡[1]。可见,腰型的判断对手法适应症的选择,及选用何种手法具体操作是很有指导价值的。

【参考文献】

[1] 冯天有.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研究[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03,231.

第7篇

关键词:统计学;创新创业;穿插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3.106

1 研究背景

统计学起源于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时代,迄今已有两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研究社会经济问题,随着学科的发展,共经历了“城邦政情”、“政治算数”和“统计分析科学”三个发展阶段。我们今天所说的统计学就位于“统计分析科学”阶段。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海量数据的涌现,不断地推动各专业与统计学的结合、越来越巩固其在各专业领域的地位。

无论是什么专业的统计学课程,其基本要求都由纯理论(概率论、数理统计等)与专业应用两大部分构成,既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统计学原理,又要求结合各自的学科特点,应用各种统计学方法对各专业领域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因此,理论加实践是统计学的基本要求。

就如前文所言,统计学的基础理论部分涉及到一些关于概率及抽样分布的知识,这一部分较为抽象难懂,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枯燥难学。另外,作为统计学中的应用部分,其数据或者多为假想的数据,比较“干净”和单一,或者数据的选取较远离学生所学的专业,前者使得部分学生容易在实验课上得到与课本相同的分析结果但却对现实生活中较为“毛糙”的数据束手无策;后者由于没有切身的体会,使得部分学生对相关统计技术的印象不深,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及学习效果。

结合当前的社会现实来看,总理于2014年提出“人人创新”、“万众创新”概念,随后国家以及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由于大学生乃至他们的指导教师能力有限(往往多数只具备本专业的知识而缺乏统计学知识或者相反),对这方面的需求比较大,因此本研究提出运用相关的统计知识,指导大学生们进行创新创业活动,达到统计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2 文献回顾

如何对枯燥的统计学进行教学改革,以达到丰富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众多学者提出了有益的建议。赵彤和汤静等人主张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师用实际生活中的案例代替教科书上的案例,让学生使用统计学的基础知识去思考和解决(赵彤,2008;汤静等,2008)。吴宁和马铁成等人建议采取真实情景的任务驱动法促使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吴宁,2007;马铁成,2015)。李春华等人建议按照专业将学生分为几个项目小组,以小组为单位从数据的采集入手到数据的统计分析以及调查报告的撰写等进行一整套统计学的训练(李春华等,2016),从而达到理论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近年来,随着各种省级、国家级的创业大赛的开展,一些教授统计学课程的教师认识到了作为分析工具之一的统计学在各类创业大赛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认为统计学应注重增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而非理论知识部分的学习(何庆光,2009;朱兴红,2011;张卓等,2014)。有的学者还对这一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们认为应该采用模块教学法,将统计学课程教学分为四大模块:统计调查模块、统计整理模块、统计分析模块和统计推断模块,以此提高大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赵璇等,2013)。

上述学者们就如何对统计学进行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也得出了丰富的结论。但是,上述研究多数集中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一角度,而忽视了创新创业这一与大学生切身相关的新兴事物,没有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与统计学的理论知识很好地关联起来。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提出:在讲授统计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结合起来综合指导,以达到更好地理解统计学原理、学以致用的目的。

3 具体课程设计

在具体的课程设计上,本着统计学理论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相结合的目的,将统计学课程分割为四大阶段,如图1所示。

在课程设计上,与大多数统计学课程先全部讲完理论知识再实际上机操作有所不同,这里主张边学边实际操作。

在第一阶段,由于绝大多数学生没有相关的统计学知识储备,所以在这一阶段先介绍一些统计学的基础知识,例如统计学的相关概念、概率基础和分布情况、调查的步骤等等,让学生对统计学以及调查过程有个大概的了解。

第二阶段切入创新创业项目内容,根据之前学习的调查步骤,确定创新创业项目的研究内容,设计调查问卷以及收集调查数据。

第三阶段是统计学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穿行。比如创新创业项目数据收集回来以后,如何从统计学的角度对资料进行描述,学习各种展示资料的技巧,比如各种图表的展示,如何在电脑中使用相关统计软件进行操作得到各种结果。另外,介绍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理论知识,随后,使用实际数据进行参数估计,以及设立理论模型做假设检验。

第四阶段,根据统计的结果,结合第一阶段的统计学知识、创新创业的研究目的和相关专业的理论观点,撰写调查报告。

至此,完成了统计调查的整个流程,也完成了创新创业的研究报告。

4 结论

本研究通过将统计学理论知识和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联系起来,突破了课堂与实验室的局限,将统计学的教学范围涵盖到课堂以外,将使枯燥的统计学课程变得生动有趣,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对统计学知识掌握的更牢、更扎实。与此同时,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增强了大学生运用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最后需要讨论的是,本研究的愿望是旨在结合每个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将统计学知识贯穿其中,但是,学生们是否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收集到满足研究目的的数据,从每个阶段的时间衔接上是否来得及?另外,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创新创业的想法和项目申请欲望,那么,如何保证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实际的项目,是每个学生一个项目还是几个学生合作一个项目等问题,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完善和逐步解决。

参考文献

[1]何庆光.统计学专业学生“四种能力”培养的若干思考[J].统计与咨询,2009,(6):26-28.

[2]李春华,吴望春.统计学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道路之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16,(11):171-172.

[3]马铁成.探究式教学法在统计学原理课程中的应用[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5,(7):108-109.

[4]汤静,苏小东,丁威.案例教学法在统计学课程中应用的探讨[J].统计与咨询,2008,(04):54-55.

[5]吴宁.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统计学课程中的应用[J].统计教育,2007,(12):27-28.

[6]张卓,李珊.统计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4,(5):174-175.

[7]赵璇,柳欣,谢淑萍.统计学在创业大赛中的应用与教学改进[J].中国-东盟博览,2013,(4):116.

第8篇

关键词:微型金融;社会扶贫;覆盖力;目标市场

Abstract:Time-series data of 268 MFIs show that,for MFIs,while the breadth of Social Poverty Alleviation is increasing,the depth is declining. Further,using data of 1027 MFIs in 2009 to analysis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at may affect the function of social poverty alleviation. The conclusions are:formal legal form of organization will inhibit the pro-poor MFIs breadth,and if taking the form of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in a larger scale and targeting in the low-end customers,the MFIs will have a larger breadth of social poverty alleviation. Formal legal organizational forms and strict supervision will inhibit the depth of social poverty alleviation,while in the mature stage of the MFIs,the depth of its poverty alleviation will decline. However,more profitability and bigger outreach will make the MFIs a greater depth.

Key Words:microfinance,social poverty alleviation,outreach,target market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2265(2012)10-0008-05

一、问题的提出和文献综述

随着微型金融机构(以下简称“MFIs”)的不断成长,以及微型金融产业的不断成熟,MFIs赖以生存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而引发学者广泛关注的是,经营环境的变化会否导致MFIs偏离其社会扶贫的初衷?莫斯利和休姆(Mosley和Hulme,1998)、默多克(Morduch,2000)、马丁(Martin,2003)等学者通过理论逻辑演绎得到的结论是,在商业化引致的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以利润为首要目标的MFIs必然会减少对穷人的服务。而Tchakoute-Tchuigoua(2010)利用202家MFIs2001—2006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不同的法律组织形式对MFIs绩效(包括社会绩效)的影响。他的研究结果表明,当选取的绩效指标不同时所得结果并不一致。卡尔和德米尔居奇(Cull和Demirguc-Kunt,2009)研究了政府监管对MFIs社会扶贫的影响后给出的结论是,监管将抑制以利润为目标的MFIs向穷人和妇女提供服务,但对不以盈利为目标的MFIs没有显著影响。此外,Hishigsuren(2007)指出,规模扩张也有可能导致MFIs偏离其社会扶贫的宗旨。因为,当MFIs努力扩大规模时,其将倾向于向更富裕的客户提供更大额度的贷款,并采用更为严格的贷款筛查程序将风险较大的穷人排除在外。

显见的是,以上文献都强调了经营环境某一方面的改变对MFIs社会扶贫深度的影响,而没有将这些经营环境纳入一个整体分析框架,也没有分析其对MFIs社会扶贫广度的影响。那么,随着经营环境整体的改变,MFIs的社会扶贫功能是否改变以及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哪些环境因素诱发了这样的改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展开研究。

二、MFIs社会扶贫功能的演变

本文利用268家MFIs2004—2009年间的数据,对MFIs社会扶贫功能的演变,从扶贫广度和扶贫深度两个维度进行刻画,结果见表1。值得说明的是,根据统计数据,目标市场为小商业企业的MFIs平均贷款额度最大,因此在下面的研究中,本文都将其相关数据汇总到目标市场为“高端”的MFIs。

表1数据中,覆盖力表现的是社会扶贫广度,而目标市场反映的是社会扶贫深度。从该表数据可以发现,在2004—2009年的6年间,覆盖力为大和中等的MFIs越来越多,覆盖力为小的MFIs越来越少;但与此相对应的是,除2008年略有不同外,其他年份都呈现出目标市场为“高端”和“广泛”的MFIs越来越多,而目标市场为“低端”的MFIs越来越少的趋势。由此可以得到的一个结论是,虽然整体而言,MFIs的社会扶贫广度在增加,但其社会扶贫的深度却在下降。

三、实证分析

(一)模型及数据

本文分别以覆盖力和目标市场作为MFIs扶贫广度和扶贫深度的指标,以法律状态、是否盈利、是否监管、发展阶段、是否金融中介、发展规模以及是否可持续作为MFIs经营环境的指标,利用1027家MFIs2009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数据见表2)。

(二)实证结果及解释

1.影响社会扶贫广度的因素。本文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的多分类Logist回归模型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在回归分析过程中,本文采用了逐步筛选法。篇幅所限,下文都只列出全部变量显著的结果。模型拟合信息、模型估计结果及参数估计结果分别见表3、4和5。

表3对模型中所有自变量的偏回归系数进行似然比检验,结果P

表4的结果表明,整体而言,法律状态、是否金融中介、是否监管、发展规模和目标市场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而是否盈利、发展阶段以及是否可持续对扶贫广度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当P

(1)正式的法律状态会抑制MFIs的扶贫广度。结果表明,相对于覆盖力为“大”和“中”的MFIs,覆盖力为“小”的MFIs,其法律状态为“正式”,即以银行、乡村银行、信用社/信贷联盟及非银行金融中介组织等形式存在的概率更大,而以非政府组织形式存在的概率较小。表明法律状态越正式,覆盖力越小,而扶贫广度相应也小。

(2)采取金融中介组织形式的MFIs,扶贫广度更大。相对于覆盖力为“小”的MFIs,覆盖力为“大”和“中”的MFIs,其采取金融中介组织形式的概率都更大。但覆盖力为“大”的MFIs,其采取高度金融中介的形式更多,而覆盖力为“中”的MFIs,其采取低度金融中介的形式更多。

(3)发展规模越大的MFIs,其扶贫广度也更大。结果表明,覆盖力为“大”和“中”的MFIs,其规模为“大”和“中”的概率都更大。并且,发展规模大的B系数值较大,说明发展规模越大,对覆盖力的影响越大,对社会扶贫广度的影响也相应更大。

(4)定位于“低端”客户的MFIs,其扶贫广度更大。目标市场的参数回归结果都为负数,表明相对覆盖力为“大”和“中”的MFIs,覆盖力为“小”的MFIs其目标客户定位于“高端”和“广泛”的概率都更大。

2. 影响社会扶贫深度的因素。采用同样方法,本文对影响社会扶贫深度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模型拟合信息、模型估计结果及参数估计结果分别见表6、7和8。

表7的结果表明,整体而言,法律状态、是否监管、发展规模和覆盖力对扶贫深度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而是否金融中介、发展阶段以及是否可持续对扶贫深度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分析表8的结果,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正式的法律组织形式会抑制MFIs的扶贫深度。相对于目标市场为“低端”的MFIs,目标市场为“高端”的MFIs,其以银行、信用社/信贷联盟及非银行金融中介组织等形式存在的概率更大,以农村银行和非政府组织形式存在的概率较小。而目标市场为“广泛”的MFIs,其以银行、农村银行、信用社/信贷联盟及非银行金融中介组织的形式存在的概率更大。

(2)是否盈利对社会扶贫深度的影响。参数结果为负数表明目标市场为“低端”的MFIs,相对于目标市场为“高端”和“广泛”的MFIs,其盈利的概率更大。这一结果意味着,对于MFIs而言,服务于低端客户,可能比服务于高端客户更能获得利润。

(3)严格的监管会阻碍扶贫深度的扩大。结果表明,是否监管对目标市场为“高端”和“广泛”的MFIs有显著影响。并且,相对于目标市场为“低端”的MFIs,前两者受监管的概率更大。这一结果说明,监管概率越大的MFIs,其定位于高端客户或广泛的概率越大,定位于低端客户的概率越小,其扶贫深度也越小。

(4)MFIs的规模越大,其社会扶贫深度越小。参数结果为正数表明,相对于目标市场为“低端”的MFIs,目标市场为“高端”和“广泛”的MFIs,其发展规模为“大”和“中”的概率也更大。

(5)扶贫广度的扩大有助于扶贫深度的扩大。结果表明,覆盖力对扶贫深度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而且,由于系数为负值,说明相对于目标市场为“高端”和“广泛”的MFIs,目标市场为“低端”的MFIs获得较大覆盖力的概率更高。由此证明,覆盖力越大的MFIs,其扶贫广度越大,扶贫深度也越大。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利用268家MFIs在2004—2009年间的数据,对MFIs社会扶贫功能的演变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的结论是:在过去6年间,整体而言,MFIs的社会扶贫广度在增加,但其社会扶贫的深度却在下降。进一步地,利用1027家MFIs2009年的数据对可能影响MFIs社会扶贫功能的内、外部环境因素进行量化,并纳入整体分析框架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法律组织形式、是否金融中介、发展规模、目标市场都会影响到MFIs的扶贫广度。并且,正式的法律组织形式会抑制MFIs的扶贫广度,而采取金融中介组织形式的MFIs、发展规模越大的MFIs,其扶贫广度也更大。此外,本文发现,越是定位于低端客户的MFIs,其扶贫广度也越大。

第二,法律组织形式、是否盈利、是否监管、发展阶段以及覆盖力都会影响到扶贫深度。并且,正式的法律组织形式和严格的监管都会抑制MFIs的社会扶贫深度,同时,随着MFIs自身的发展成熟,其确实出现了使命漂移,偏离服务于穷人的社会扶贫初衷。不过,盈利能力越好的MFIs,以及覆盖力越大的MFIs,也更愿意服务于低端客户,其扶贫深度也越大。

第三,是否可持续对MFIs的扶贫广度和扶贫深度都没有显著的影响。这一结果似乎难以解释,因为,一个普遍的共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保障MFIs社会扶贫功能的前提条件。不过,如果考虑到对MFIs的无偿捐赠和各种政策扶持仍然大量存在,这一结论就具有合理性。这一结论从侧面说明,在MFIs尚未实现可持续发展之前,各种捐赠和政策扶持对于保障MFIs社会扶贫功能确实具有积极作用。

以上结论具有重要的政策借鉴意义。首先,扶贫广度和扶贫深度是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由此,是优先服务于更穷的人,还是优先服务于更多相对富裕的穷人,就成为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其次,金融中介组织形式和更大的规模都有助于扩大社会扶贫的广度,这给我国MFIs今后的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第三,正式的法律组织形式、严格的监管都有助于MFIs安全有序的发展,但正式的法律组织形式和严格的监管都会抑制MFIs的社会扶贫深度。因此,如何在MFIs安全有序发展的前提下,以及如何在促进MFIs的发展成熟中,保障MFIs的社会扶贫功能,将是今后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Cull,Demirguc-Kunt.2011.Does Regulatory Superv-

ision Curtail Microfinance Profitability and Outreach?World Development,2011,Vol. 39(6):949–965.

[2]Cull,Spreng.2011.Pursuing efficiency while mainta-

ining outreach:Bank privatization in Tanzania,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11,Vol. 94 (1):254-261.

[3]Hermes,N.,Lensink,R.Microfinance:Its Impact,Ou-

treach,and Sustainability,World Development,2011,39( 6):875-881.

第9篇

1、思想政治理论。

2、英语。

3、数学。

4、运筹学与统计学。

5、思想政治理论。

6、数据模型与决策。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