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会计职业方向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11 16:22:4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会计职业方向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会计职业方向

第1篇

关键词:会计政策;会计方法选择;会计职业责任

一、会计政策与会计方法选择

(一)会计政策的定义

会计政策就是指企业在进行相关会计工作时所预先制定的相关准则、方法以及工作流程,同时这些制度的制定是根据一定的会计原则,并不是按照企业管理人员的主观经验制定,本质上就是对相关会计方法的选择。也就是说,当一项经济行为所产生的财务信息的会计处理方法存在着较多选择时,会计政策才有意义。会计政策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随着经济的发展,各个企业利益的共享性开始越来越显著,在一家企业中往往存在着不同经济成分,这就给会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需要做好会计政策的制定。其次,经济发展到现在,社会生产经营活动不断有新的会计分录产生,不断有新会计实务产生,实际工作中会计活动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样,为了适应时展的需要就必须不断更新会计方法,做好会计政策的制定。最后,由于会计的计量工作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不同的会计人员对相关财务信息的判断也有所不同,所产生的不同观点也就产生了会计政策。

(二)会计方法

会计方法就是指通过核算、分析、监督、预测、控制以及决策等行为来对相关会计对象进行相关的会计工作,从而实现相应的会计目标。会计方法的发展伴随着人类经济的不断发展,是人们的日常的社会生产经营活动中慢慢丰富和完善的一项社会经济方法,是为了适应人类不断发展变化复杂的会计管理活动的要求而产生的。一般情况下,常见的会计方法主要有以下六种。第一、会计核算,就是指通过选择同一种货币计量单位,以连续、系统、完整为工作原则来对对会计对象进行计量工作。第二、会计分析,就是指在进行会计核算工作之后,根据所得到的相关会计信息同时结合企业在其他方面的信息来进行相关内容烦人分析工作。第三、会计监督,就是指在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根据会计原则来对相关工作进行监督。第四、会计预测,就是指根据所得到的会计信息来对企业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发展做出相关预测。第五、会计控制,就是指会计人员根据会计准则来对企业财务进行一定约束。第六、会计决策,就是指在会计角度来对企业的发展方向提出意见。

二、会计政策与会计方法选择对会计职业责任的影响

(一)忠实履行会计职业责任是会计人员的使命

会计工作是一项非常严肃认真的工作,相关从业人员必须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忠实履行会计的职业责任。一方面从会计人员自身出发,要做好对相关会计专业能力的学习,不断提高专业能力,还要坚持职业道德原则,在进行会计职业判断时做到诚实守信。另一方面,政府应当做好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工作。通过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来保证会计人员在工作的合理性。

(二)会计职业判断水平和出发点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首先,从事会计职业的相关人员的专业水平会影响会计职业判断水平从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会计是一项对专业知识能力要求较高的工作,需要从业人员对相关的知识技能有着足够深的掌握。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不同工作人员在会计专业知识上掌握程度的不同,对相关的会计实务的认识也有着较大的区别,这就导致专业知识掌握不够的会计人员在面对复杂的会计活动时没有办法很好的进行判断工作最终导致所得出的会计信息质量不高。其次,会计人员的主观意识也会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就如同前文提到,会计从业人员在进行会计职业判断时往往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因此在主观层面上,会计人员的个人因素很容易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

(三)会计政策与会计方法选择加大了会计职业判断空间

首先,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增加了会计职业判断空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在发展中往往开始有了越来越多的业务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完全做到按照具体的会计准则来进行相关会计活动。因此,一般情况下我国企业都是制定具有一定普遍性的制度,给出一个大概方向,其余的内容主要是交给员工自行判断。这就提高了会计从业人员在工作中的判断空间。其次,由于我国在会计行业建设方面还不够健全,相关会计法规之间还存在着一些矛盾之处。当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遇到这些矛盾时,为了不影响工作进行往往会给会计人员较大的自由来进行判断。这些矛盾之处给我国的会计人员提供了在工作中很大的判断空间,会计人员需要通过判断这些矛盾的利弊之处来进行会计行为的决策。最后,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不断加强,我国的经济活动与国际联系越来越紧密,这就不可避免会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我国目前的大部分企业都在追求企业建设中的国际化,这就导致在进行会计活动时很容易受到国际会计准则与国内会计准则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往往会赋予会计人员较大的判断空间,来选择当两种准则出现矛盾时要如何进行判断。

三、总结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于企业来说为了能够更好的经营发展必须做好会计工作。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到会计政策与会计方法选择对会计职业责任的影响,积极做到对会计行业的建设工作,培养会计人员的职业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孙潺溪.浅谈财务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与弊端[J].商场现代化,2016(04).

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发展;创新改革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1

一、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发展困境

1.目标定位不清晰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最明显的问题就是目标定位不清晰。定位低,覆盖面小,发展型模糊。具体表现在:第一,没有突出高职院校的特点,课程的设置与本科院校培养教研型人才同质化严重,过分强调理论的学习而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将自身的薄弱环节放大了。第二,在注重理论的背景下,培养人才的目标也从实用性人才的培养转变为理论性人才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大大降低。第三,会计专业反而没有突出会计的特色,没有体现出其教学特点。

2.课程内容与实践脱离

我国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一般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模块。但“很多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中,仍然把课程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根本没有摆脱知识的系统性、学科性、完整性的制约,实施的课程也只是中职或本科课程模式的改版” 。在课程讲授的过程中,仍在大量存在着从理论到理论、从概念描述到概念描述的不良循环现象。这不仅与我国高职院校会计教学的方针相悖,并且与实际相脱离。当培养实用型、大众性人才为主的高职同社会实际和需求相脱离,那么后果是很严重的。

3.教学方法陈旧,方式僵化

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方法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仍然是教师为中心,现有教材为主要知识来源,教师讲述为主,学生被动听。这种按部就班的讲述不顾及学生的需求,课堂气氛低沉,信息量太少,缺乏同实际联系的环节,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师资水平的限制

高职院校的任课教师基本上都是毕业于普通高校的人才,随着知识和时代的发展,对教师的学历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刚毕业的硕士、博士就开始在高职院校中任教。他们的理论知识过硬,实际具体工作经验比较少,和高职院校的特点——应用性相脱节。对于市场的需求和学生的需求定位不准确。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发展方向

1.根据社会需求分析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发展方向要明确几点目标:首先培养人才的发展方向是应用型的人才,并且主要针对当前社会中的中小企业。其次,会计理论要注重更新,要突出会计专业的特色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最后,强调会计专业的职业性。培养目标要突出目标岗位能力。

2.与实践相结合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中实践教学中的困境,一方面要在会计专业教学上体现出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模块。另一方面加大校内会计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不断完善会计实训基地硬件和软件设施,保证实训质量;并积极拓展社会实践规模,增加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加大高职院校与企业交流合作的力度,建立起校企无缝对接的合作关系。让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发展方向要把握理论的与时俱进同时加强动手能力的提高。解放思想,面向岗位,面向市场,培养高素质实用型复合型人才。

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创新改革

1.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新的课程设置体系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网络电视、投影仪等方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引入了课堂常规教学中。这不仅使得课堂教学内容多加贴近现实生活,涵盖更广、更新的资讯,而且授课方式更加丰富灵活,形象化的各种教学短片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地积极性,启发式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传统高职教育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实践课程通常只设置单项实训课,进行会计单项仿真模拟训练,这种训练,主要训练学生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包括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项专业技能的训练,缺乏全过程、全方位、综合职业能力的系统训练。新的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死由实践到理论、由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反复螺旋攀升的过程。通过对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的引入,更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更大、更广的发挥空间,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的发展。这样学生学习到的不仅仅时候枯燥的理论知识,更有对知识的现实应用,使学生更加地社会化,适合社会的发展方向。

2.多元化的考试模式

考试最主要的目的是考察学生在一段期间对课堂教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试,但现有的考试大部分采用期末考核的方式,考试形式多以客观题目为主,标准答案比较单一,这样很多学生可以通过考前突击等方式在期末考试中取得高分,而且某些老师也会为学生圈点考试复习内容,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及可以取得好成绩……这种模式考试并不能真正的衡量出学生对该门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程度,其弊端慢慢显现出来,所以现今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提倡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其目的就是培养出更综合的人才,更实用社会发展的人才,更能应对复杂多变环境的人才。考试模式的改革必将带动教学模式的改革,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发生变化,鼓励学生参加到课堂教学讨论中,积极地思考,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独到见解,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解决问题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供。

那么,提倡素质教育是不是要取消考试呢?答案是否定的,改革现有的考试模式,但并不是取消考试。比如,为了更加客观的考察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采用平时表现加考试成绩综合评分的方式,更全面地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另外,考试内容也不能拘泥于原有的形式,更多地采用实际操作案例的方法,真正的考察中学生对知识的现实应用能力。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发展方向要在认识清楚现有困境的基础上辨明,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教条,教学手段简单的做法,将会计理论知识提升到最前沿水准,并且要将理论同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专业素养。同时,要注重现代化创新和改革,不仅要注重会计专业的发展需要同市场需求结合起来,更要注重学生思维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创新。真正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做出实质性有利有效的改革。

参考文献:

[1]李彦东.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与会计职业能力的探讨[J].硅谷,2008(12).

[2]王薛.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多媒体教学的局限性及对策[J].企业导报,2011(21).

第3篇

[关键词] 会计政策 会计方法 会计职业判断 会计职业责任

The influence of the accounting policies and accounting method of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GaoZhen

Hebe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f profession of energy in hebei province tangshan 063004

-

[abstract] with the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system in China under the influence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is more and more big,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judgment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is relatively subjective, but the actual implementation of it is not only restricted by the state laws, regulations and policies, have also been some accounting personnel's own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professional moral level and professional quality constrained and influenced by multiple factors.

[key words] accounting policies and accounting method and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judgment of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

近年来由于我国会计准则和制度受国际会计准则的影响越来越大,表现较为突出的一点是对一些交易或事项不再规定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而是给出判断的标准。因而在实务中,会计人员常常要针对综合情况做出职业判断。然而在判断过程中,由于受所处环境、职业道德水准、专业素养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职业判断的结果会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如何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较好地体现会计的“客观中立”维护“公众利益”,对会计人员的职业责任提出了严格要求。

一、会计政策、会计方法选择的必然性,加大了会计职业判断空间

1.会计准则。制度和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由于各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同,具体业务存在个性,准则的制定不可能包罗各种现象,只能对企业工作提出基本原则和规范,并留有一定选择余地,对同一会计事项的处理会有多种备选的会计处理方法,它们成为会计政策选择的对象。而随着企业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经营范围的扩大和外在环境的日趋复杂,同类会计事项的个性化异常明显,法定会计政策也趋向于为企业提供更大的会计准则选择范围,为会计职业判断带来空间。

2.会计法规之间的错位,增大会计职业判断空间。对比发现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之间,具体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之间,会计准则与财务通则之间,会计准则,制度与税收制度之间都存在不协调甚至矛盾、冲突的地方。这些错位使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带有了很大的弹性,增大会计职业判断空间。

3.会计事项的模糊性会引发会计政策的选择及变更。会计事项的模糊性主要表现在不确定的计量结果,需要根据经验判断做出估计:不确定的计量方法,使会计确认和计量工作不得不借助于假定和估计的方法。

二、会计职业判断水平和出发点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所谓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按照会计准则、制度等现有的财务会计法规要求,根据企业理财环境与生产经营特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日常会计事项的处理和财务报表的编制应采用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的选择、认定和判断的过程。

1.会计职业判断的专业性决定会计职业判断水平的差距,从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会计职业判断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它对于事物的判断是基于自己的专业知识基础之上的。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人员通过自己对企业日常事项的了解,同时又结合自己对准则、制度要求的掌握,做出的一种合规性的判断,所以其专业素养直接决定会计职业判断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

2.会计职业判断的主观性决定政策选择的出发点,从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在会计准则、制度赋予了单位较大的选择会计方法的空间情况下,允许企业会计人员为了更有效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根据自身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方法,会计职业判断主观性表现明显。而在会计事项的处理过程中,这种主观性表现得更为明显。

3.会计职业判断的权衡性决定会计职业判断的结果,从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只要存在着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会计选择,企业管理层选择其一,以操纵会计信息使自己的效用满意化。会计人员在职业判断的过程中,始终面临着多个方案的比较、选优,面临着可靠性与相关性、利益驱动和公允公正等观念和立场的矛盾与权衡选择。

三、忠实履行会计职业责任是会计人员的使命

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职业判断的过程中,自始至终融入了判断者个人的理论知识水平、经验和业务技能等。不能纯粹的从技术会计角度出发,还应从更广泛和更开放的角度出发,较好地处理它的“客观中立性”与“经济影响性”之间的平衡,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

1.会计人员要具备充分履行职业职责能力,提高职业判断水平,应从理论水平、实务经验、职业道德方面共同努力。第一,基础理论应扎实,并随着会计改革的逐渐深入不断提高自己的的理论水平。第二,忠实职业责任、准确职业判断还需要经验支持,而经验则来自于处理会计业务或事项的历练和积累,掌握一定的判断技巧,在会计理论、会计原则的指导下,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经验选择切实可行的会计方法和会计政策。这个要在广泛参与会计实践中多学、多思、多问、多悟并做出总结。第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真实、公允是会计职业判断的基本准则。会计准则赋予会计人员的灵活性越大,就越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2.只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是不够的,关键是如何运用职业判断。

首先,以会计规范为依据,同时协调其他法规。会计规范特别是会计准则和制度为企业会计政策提供了可供选择的领域和范围,会计人员在进行职业判断时必须在规定的范围内作出选择。此外,其他法规如简洁也都是与会计处理方法密切相关的。因此只有依据会计规范和相关法规所做出的职业判断才是有效的。其次,以公允反映为准绳。会计职业判断包括表现上的合法性和实质上的合理性,由于会计实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同一交易事项可能存在多种表现合法的处理方法,这时候如何选择适宜的会计政策,就必须以公允反映为准绳,保证提供更为客观、相关的会计信息。再次,转变传统会计思想观念,树立职业判断意识。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新的经济业务将层出不穷。会计人员和有关人员只有转变观念,更新思维方式,提高对会计职业判断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改变过去循规蹈矩的旧习,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会计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泉军,张政伟.新会计准则引发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6,3:7-10.

第4篇

关键词:会计政策 会计方法 职业责任

会计政策主要是形容企业本身在针对会计方面的计量、报告、确认等方面的工作执行过程中,所加以利用的原则以及处理方式。也就是说,会计政策起到的作用是会计实务与会计理论体系之间的纽带,其自身不仅受到会计理论的指导、影响,同时还对于会计实务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规范性作用,会计政策的实际执行对于整个资本市场以及会计报表的应用都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下文主要针对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对于会计职业责任所起到的影响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探讨。

一、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参考的因素

1.企业经济目的影响政策选择

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其自身的利润收益分为多个不同的时期,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对企业造成不同的经济效应影响:在企业管理人员极为重视通过纳税方面来获得一定的利益,那么便会最大限度的利用成本增加的方式,来使得财务账目上所呈现出来的利润大幅度减少,以此来达到避税或者是推迟纳税的目的;在企业管理人员需要进行相应的贷款申请时,便会为了能够更容易达到贷款的目的,而对企业的财务账目进行虚高修改,甚至对于旗下的子公司也会进行相应的操纵;当企业运作的过程中,各个企业股东为了能够使得企业的运营利益迅速大的达到相应的目标,那么便会将大量的资金都投入到企业生产之中,以此来使得企业运营的下一周期所呈现出来的效益收入能够得到提升,从而进一步使得企业的股票能够提升,获得更多资金上的援助;而企业的小股东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希望能够提高股份分红,以此来从股份之中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

2.考虑企业外部的因素

(1)经济环境因素。经济环境是影响会计政策选择的一个复杂的、重要的因素。企业的经济结构、组织形式和资金筹措手段、经济发展水平等都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产生一定影响。

(2)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包括的内容很多,如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世界观、理想信念、道德风俗、文化水平、教育程度等,其中影响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主要因素是文化。

二、会计政策、会计方法选择的必然性,加大了会计职业判断空间

1.会计准则、制度和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

由于每家企业自身在运营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情况不同,那么其中所涉及到的业务就可能存在一定的变化,但即便如此,企业所应用的会计准则制定则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仅仅只会针对企业运行的原则和规范进行一定的要求,并且其要求不会过分苛刻。而在当前市场经济迅速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企业在市场上的运营方式越发复杂、多样化,无论是经营环境还是所应用的会计准则都日渐繁琐、是复杂,同类事项所执行的会计准则差异性越发明显,甚至在处理某一个相同事物的过程中,所执行的会计处理方式都有多个备案,这部分因素也就成为了会计政策所选择的对象。

2.会计法规之间的错位,增大会计职业判断空间

对于具体会计准则以及基本会计准则两个方面进行相应的对比,能够明显的发现,无论是会计准则、财务通则,还是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之间,是都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冲突,无法有效的进行协调。在这类错位现象发生之后,会导致会计事项本身的确认、计量、报告等方面的工作出现大幅度的弹性变化,促使会计职业的判断空间在这期间持续不断的增大。

3.会计事项的模糊性,会引发会计政策的选择及变更

会计事项之中所主要存在的模糊性质就呈现在计量结果的不确定之上,只能够通过大量的经验来对其做出相应的判断;计量方式的不确定,会直接导致会计确认以及计量两个方面的工作质能够通过估计、假定等方式来执行。如果说在对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过程中,那么就可以直接使用年限平均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方式,其发出的存货数量计算,便可以使用加权平均或者是先进先出等方面的措施来进行确定。

三、忠实履行会计职业责任是会计人员的使命

会计人员本身在针对自身的会计职业进行相应的判断过程中,从一开始就必须要将个人的理论知识体系、经验、技能等多个方面完全融入进去,不能够单纯的一个技术方面出发,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从更加开放、广泛的角度来作为切入点,以此来科学合理的对于其中所存在的客观中立、经济影响等方面性质的平衡性进行处理,最终便能够得到完全符合需求的真实会计信息。

会计人员自身的专业理论必须要足够深厚,并且还要在会计工作不断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进行相应的研究,促使自身的理论水平能够得到极大的提升。同时由于会计人员本身的工作性质是随着当前经济体系以及经济环境所发生的变化而逐渐发展的,那么会计人员自身就应当对于会计处置方法以及会计理论加以强化,最大限度的扩大服务领域。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经济体系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其会计职业本身所需要处理的事物范围在持续不断的扩大,这就需要会计人员针对自身的职业进行强化,以此来最大限度的满足会计职责的需求,这对于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来说,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第5篇

关键词:会计政策;会计方法;会计职业判断;会计职业责任

近年来由于我国会计准则和制度受国际会计准则的影响越来越大,表现较为突出的一点是对一些交易或事项不再规定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而是给出判断的标准。因而在实务中,会计人员常常要针对综合情况做出职业判断。然而在判断过程中,由于受所处环境、职业道德水准、专业素养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职业判断的结果会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如何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较好地体现会计的“客观中立”维护“公众利益”,对会计人员的职业责任提出了严格要求。

1 会计政策、会计方法选择的必然性,加大了会计职业判断空间

1.1会计准则。制度和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由于各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同,具体业务存在个性,准则的制定不可能包罗各种现象,只能对企业工作提出基本原则和规范,并留有一定选择余地,对同一会计事项的处理会有多种备选的会计处理方法,它们成为会计政策选择的对象。而随着企业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经营范围的扩大和外在环境的日趋复杂,同类会计事项的个性化异常明显,法定会计政策也趋向于为企业提供更大的会计准则选择范围,为会计职业判断带来空间。此外,会计准则较会计实践发展存在一定的时滞,当新情况、新领域、新行业出现时,一时很难找到匹配的会计准则作为会计操作的依据,这就使会计实践出现暂时的政策断层,也为会计处理选择会计政策和方法提供了空间。但问题的关键是哪种方法才能做到“如实反映”,我们不能说对同一事物的同一方面有多个不同却都是真实的反映,所以不同会计职业判断结果会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1.2会计法规之间的错位,增大会计职业判断空间。对比发现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之间,具体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之间,会计准则与财务通则之间,会计准则,制度与税收制度之间都存在不协调甚至矛盾、冲突的地方。这些错位使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带有了很大的弹性,增大会计职业判断空间。

1.3会计事项的模糊性会引发会计政策的选择及变更。会计事项的模糊性主要表现在不确定的计量结果,需要根据经验判断做出估计:不确定的计量方法,使会计确认和计量工作不得不借助于假定和估计的方法。

1.4受国际会计准则的影响,使我国会计规范对会计职业判断的要求逐步提高。长期以来,国际会计准则留给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余地一直较大。原因是国际会计准则将处理重要项目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对于非重要项目,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一般不够细致;同时,国际会计准则的宗旨是协调各国会计准则和实务,而各国的会计准则和实务又大相径庭,为了尽量做到准则的普遍可接受性和可操作性,就会对同一交易或事项的处理确定多个备选方案。近年来我国会计准则和制度的制定受国际会计准则的影响越来越大,面对日益复杂和个性化的交易或事项,准则和制度不可能也无必要事无巨细,所以对会计职业判断的要求也逐渐提高。

2 会计职业判断水平和出发点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所谓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按照会计准则、制度等现有的财务会计法规要求,根据企业理财环境与生产经营特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日常会计事项的处理和财务报表的编制应采用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的选择、认定和判断的过程。

2.1会计职业判断的专业性决定会计职业判断水平的差距,从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会计职业判断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它对于事物的判断是基于自己的专业知识基础之上的。

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人员通过自己对企业日常事项的了解,同时又结合自己对准则、制度要求的掌握,做出的一种合规性的判断,所以其专业素养

直接决定会计职业判断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

2.2会计职业判断的主观性决定政策选择的出发点,从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在会计准则、制度赋予了单位较大的选择会计方法的空间情况下,允许企业会计人员为了更有效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根据自身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方法,会计职业判断主观性表现明显。而在会计事项的处理过程中,这种主观性表现得更为明显。

2.3会计职业判断的权衡性决定会计职业判断的结果,从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只要存在着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会计选择,企业管理层选择其一,以操纵会计信息使自己的效用满意化。会计人员在职业判断的过程中,始终面临着多个方案的比较、选优,面临着可靠性与相关性、利益驱动和公允公正等观念和立场的矛盾与权衡选择。

2.4会计职业判断的决定风险性决定会计职业判断的责任感、使命感,从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会计职业判断不单纯是一种技术手段,不同的判断结果将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这些信息将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行为。换言之,会计职业判断是有经济后果,有风险的。这种风险的大小从主观上看,会受到会计人员的知识结、从业经验、判断、工作责任感以及会计人员对客观情况的了解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从客观上看,会受到判断对象的复杂程度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广泛性等因素的影响。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赋予企业以会计选择的自由空间,并不意味着会计人员可以没有约束,肆意捏造、提供虚假信息。会计职业判断也只能看在准则、制度提供的空间范围内进行判断才是合法的。一旦超越这个空间,就会走向极端,蜕变成会计操纵,最终也必将受到制裁。

3 忠实履行会计职业责任是会计人员的使命

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职业判断的过程中,自始至终融入了判断者个人的理论知识水平、经验和业务技能等。不能纯粹的从技术会计角度出发,还应从更广泛和更开放的角度出发,较好地处理它的“客观中立性”与“经济影响性”之间的平衡,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

3.1会计人员要具备充分履行职业职责能力,提高职业判断水平,应从理论水平、实务经验、职业道德方面共同努力。第一,基础理论应扎实,并随着会计改革的逐渐深入不断提高自己的的理论水平。第二,忠实职业责任、准确职业判断还需要经验支持,而经验则来自于处理会计业务或事项的历练和积累,掌握一定的判断技巧,在会计理论、会计原则的指导下,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经验选择切实可行的会计方法和会计政策。这个要在广泛参与会计实践中多学、多思、多问、多悟并做出总结。第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真实、公允是会计职业判断的基本准则。会计准则赋予会计人员的灵活性越大,就越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3.2只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是不够的,关键是如何运用职业判断。

首先,以会计规范为依据,同时协调其他法规。会计规范特别是会计准则和制度为企业会计政策提供了可供选择的领域和范围,会计人员在进行职业判断时必须在规定的范围内作出选择。此外,其他法规如简洁也都是与会计处理方法密切相关的。因此只有依据会计规范和相关法规所做出的职业判断才是有效的。其次,以公允反映为准绳。会计职业判断包括表现上的合法性和实质上的合理性,由于会计实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同一交易事项可能存在多种表现合法的处理方法,这时候如何选择适宜的会计政策,就必须以公允反映为准绳,保证提供更为客观、相关的会计信息。再次,转变传统会计思想观念,树立职业判断意识。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新的经济业务将层出不穷。会计人员和有关人员只有转变观念,更新思维方式,提高对会计职业判断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改变过去循规蹈矩的旧习,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会计工作的需要。

第6篇

一、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对会计职业判断的影响

(一)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增加了会计职业判断空间。在全球化的经济趋势下,我国企业的发展逐渐投入世界市场,企业的经营范围也变得十分广泛[1]。但是由于世界市场的经济环境非常复杂,在实际的事务中,各个企业的具体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依靠一定的会计准则对企业具体的会计行为进行规定很难解决企业的具体问题。会计人员只能结合会计的一般原则,按照一定的会计准则,采用不同的会计方法处理企业的具体事务。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企业所面临的环境也越来越复杂,会计事务处理的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形式多样,日益凸显出会计事务的个性化。在全球化经济的发展潮流下,会计政策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宽泛的准则可选择范围,从而增加了会计职业的判断空间。

(二)会计法规和会计实务之间的差距增大会计职业判断

空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会计法规和会计实务之间必然会出现错位现象。基本的会计准则和企业的具体会计准则,具体的会计准则和企业的会计制度以及会计准则和财务通则之间都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2]。这些错位和矛盾会导致会计的具体事务的计量和报告准确性得到降低,增加会计职业判断的空间。

(三)国际会计准则对会计职业判断的影响。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在积极融入世界市场,我国会计准则也必然要和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各国之间的会计准则存在着差异,在协调国际经济活动中,国际会计准则使得会计人员有了更大的会计判断空间,会计人员在会计判断时一定要注意会计准则的操作性,对相同的会计实务作出不同的备选方案。随着我国对外经济的频繁,在世界市场经济活动中,我国会计人员必须要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二、会计职业判断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一般体现在会计职业判断上。在会计实务的处理中,会计人员依据一定的会计准则和制度,根据企业以及业务的集体情况,再结合自身的经验和技能,制作企业报表和处理会计事务。但是,会计职业判断的专业性、出发点、权衡性以及风险性都会对会计信息产生影响。首先,会计职业判断的专业性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会计职业判断需要会计人员根据会计准则和制度,结合自身的专业技能以及经验作出判断,需要会计人员具备专业的会计知识技能。其次,会计职业判断的出发点影响着会计信息。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人员依据客观的会计实务作出的主观判断,会计人员判断的出发点对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再次,会计职业判断的权衡性对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有着直接的影响。在会计实务处理面临多重选择时,企业往往会从企业自身的利益出发,采取相应的会计判断。但是,作为会计人员,在会计判断时,总是会面临各种选择,权衡各方面的利益。这种权衡也会受到会计人员的水平以及外部环境的压力,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最后,会计职业判断的风险性也会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带来严重的影响。会计人员的判断,就隐含着一种风险。一方面,会计人员的会计水平和会计人员的主观性导致风险的产生;另一方面,会计判断是个十分复杂的工作,也会对会计信息产生风险,这是客观的会计职业判断因素。

三、提高会计人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

(一)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首先,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让会计从业人员在不断发展的经济社会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以适应会计业务的发展。其次,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培训。会计从业人员要从分考虑会计准则,结合企业的状况以及法律政策,进行会计判断,不能违背自身的职业道德。

第7篇

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性越来紧密,尤其是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各项经济管理制度要与世界经济管理制度相接轨,会计作为重要的企业管理方式,我国会计制度受到国际会计准则的影响比较大,尤其是对于一些会计事务不再按照具体的准则进行处理,而是给予会计人员较大的自主判断权。会计人员的自主判断并不是会计人员可以随意的进行会计事务处理,而是要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并按照一定的会计标准进行。会计职业判断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比较大,因此如何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保证会计职业判断的质量,是当前会计人员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 会计政策、会计方法选择的必然性加大了会计职业判断空间

1.1 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增加了会计职业判断空间。我国企业经验范围广泛,并且对外经济环境复杂,依靠会计准则等对具体会计行为进行规定是不可实现的,也是不现实的,而只能通过制定一般性的会计制度规定,给予总体性的规范,对具体的会计事务可以赋予会计人员自主判断。因此会计人员可以按照一定的会计准则自主选择合适的会计事务处理方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企业面临的会计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对于相同会计事务的处理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因此为适应经济发展环境,会计政策、准则为企业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增加了会计人员自主判断的范围。

1.2 相关会计法规之间的冲突增加了职业判断的范围。目前分析我国有关的会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等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矛盾以及冲突的地方,而这些矛盾的地方就会为会计处理事项的选择提供很大的自主空间,会计人员可以利用这些矛盾的弊端选择不同的会计判断依据,而对于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结果需要按照其判断的会计准则等进行分析。

1.3 受国际会计准则的影响,我国会计规范对会计职业判断的要求逐步提高。由于各国之间的会计准则不相同,而为了协调国际之间的经济贸易活动,国际会计准则赋予了会计人员较大的职业判断。近年来我国的世界经济活动越来越广泛,为适应世界经济活动,我国的会计事务处理也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因此我国的会计事务处理准则也在积极的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赋予会计人员较大的职业判断空间,而与此同时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要不断的提高,对此我国加大了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要求。

2 会计职业判断水平和出发点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职业判断的概念就是会计人员依据理论基础按照相关的会计法则对会计事项的处理等使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进行选择、判断的过程。

2.1 会计专业技术决定会计判断水平,判断水平的不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会计职业判断是依靠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并且结合对企业的日常会计事务的了解,遵照一定的会计准则而做出的一种会计判读。不同的会计人员他们的基础知识不同,他们对于会计事务的处理认识也就不同,专业知识丰富的会计人员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体系对会计事务进行准确的判断,而专业知识差的会计人员他们在面对复杂的会计事务时不能在第一时间进行准确的判断,导致其判断的会计事务信息存在瑕疵。

2.2 会计判断主要依靠会计人员的主观意识,因此主观意识影响着信息质量。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在选择什么样的会计准则、原则时一般是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识而定的,尤其是在会计具体事项处理中更能体现出会计人员的主观意识,而如果会计人员的主观意识存在一些私利行为就会导致会计信息的不真实。

2.3 会计职业判断的空间选择决定会计职业判断,职业判断结果对会计信息产生极大的影响。会计职业判断空间的选择使得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事务处理时,企业管理者为了操作会计信息,他们就会要求会计人员选择有利于企业的会计判断准则,而忽视社会公益利益的会计信息披露。

3 忠实履行会计职业责任是会计人员的使命

第8篇

关键词:平台模块化;课程体系;专业群;资源集成;高等职业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219(2013)08-0023-04

在专业群集约化发展过程中,课程体系及其资源的优化配置成为专业群聚集与扩散效应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当前,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中,支撑专业与龙头专业的关联度不高,而且群内专业缺乏资源要素共享基础。条块分割导致专业群内各专业资源自成体系,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屡见不鲜,校内校外资源“两张皮”的情况也相当严重。在资源配置方面,课程体系的整体设计和课程资源的统筹建设刚刚起步,专业群相关人才培养课程供给各自为政。课程体系的创新是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只有构建与企业人才需求相配套的专业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产业高速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正在发生深刻变革,而由于课程开发理论和开发工具的落后,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建设及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从课程开发理念来说,专业群课程开发应该以全面能力本位思想和系统论为指导,贯彻落实终身学习理念,遵循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开展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应重视课程设计、课程教学方案设计和课程资源开发,要突出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方法设计,同时贯穿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和绿色技能培养,形成服务于专业群培养目标的课程架构和资源支撑体系。

一、专业群“平台+模块+方向”课程体系的理论基础

以“平台+模块+方向”方式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的主要理论基础是系统论和成组技术理论。系统论认为,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起着特定的作用。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专业群作为一个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系统,在专业资源数量、质量不变的前提下,不同的组合形式将导致不同的整体运行效益,专业群内不同课程资源的组合也将形成不同的人才培养质量。专业群为区域经济的特定产业集群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因而专业群内各专业的工程对象是相同的,其典型职业的工作过程是相似的,由此导致课程结构的相似性。成组技术理论认为,由于机械零件几何结构的相似性,派生出其制造工艺的相似性。专业群内各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和技术领域的相似性,导致了其设备设施、课程结构、师资队伍的相似性和融通性。构建“平台+模块”专业群课程体系,可以统一各专业人才的基本知识与素质标准,增强不同专业课程体系之间的兼容性,同时对课程平台进行适当的模块化和方向化,以适应不同专业、不同方向的人才培养要求。显然,“平台+模块”专业群课程体系是解决专业群建设瓶颈的有效途径。

二、专业群“平台+模块+方向”课程体系开发的基本原则

以学习者为中心原则。专业群课程体系设计以专业群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迁移能力和发展能力为载体进行课程系统设计。要以尊重学生个体兴趣为出发点,设计多元化的课程目标,学习内容或单元应有助于学生探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创造学生参与的条件,体现学生参与的要求。

针对性和衔接性统一原则。专业群课程体系开发以产业对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遵照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要对接行业企业用人标准,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企业人员合作开展课程体系重构。课程平台、课程模块和方向性课程要突破讲求学科知识系统性、完整性的束缚,使课程整体具有较强的适应性、针对性和衔接性。

职业化与差异化配置原则。根据培养目标的职业岗位面向和岗位发展需要,遵循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构建以技术应用能力形成为中心、以实际项目为载体、以相关文化和职业道德为横向结构的模块课程体系。建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生成机制,主动响应市场和社会的需求。专业群课程体系结构要考虑特色发展方向,着力于配置区别于其他院校同类专业群的课程,以通过差异化竞争策略获取专业群的快速发展。

持续改进和动态调整原则。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探求课程生成和课程利用规律。既要注重内在课程存量资源的整合和有效利用,又要注意外生性变量和增量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组合。跟踪课程资源建设质量和使用效益,将课程资源管理摆在突出的位置。要根据运行效率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课程资源配置,以期获得课程整体资源的效率最大化和质量最优化。

三、专业群“平台+模块+方向”课程体系开发的框架设计

专业群“平台+模块+方向”课程体系开发的框架设计建立在详实的市场调研基础之上,并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体系到课程再到资源的严格流程。

(一)以岗位群分析为基础确立能力要求

深入企业实际岗位(群)进行调研,在专家委员会指导下,确定专业划分、专业设置及专业培养目标;对专业所覆盖的职业群或岗位群的工作职责进行分析,以确定职业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对综合能力进一步放大和分解,得到最小的操作单元和单元内所有具体的职业活动,以确定职业所需要的专项能力。

(二)开展课程体系总体设计,形成“柔性化”课程结构

“平台+模块+方向”课程体系是按照专业群进行整合的课程体系,以专业群所对接产业链的岗位职业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培养为主旨,着力提高课程资源共享度。课程体系可由人文素质课程平台、职业领域课程平台和持续发展课程平台构成。其中,人文素质课程平台属于专业群内各专业均要开设的课程,可设置思想政治模块、身心修养模块、科技人文课程模块等。职业领域课程平台主要包括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和单独设置的实践课程,应根据专业群所面向的特定“服务域”,分析专业群内核心专业与相关专业的共性与差异性,构建专业群内共享性课程。职业领域课程平台可设置“专业工具与方法”“核心技能”“职业准备”“职业方向能力”等课程模块。其中,“专业工具与方法”“核心技能”“职业准备”课程模块为专业群内共享课程。以职业岗位面向各专业的工作领域分析为重点,依据工作内容构建课程内容,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形成专业方向课程平台,“职业方向能力”课程模块为群内特定专业(专业方向)开设的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强调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将课程与职业标准紧密联系起来。持续发展课程平台应设置“科学计算”“语言应用”“工程原理”等课程模块。对课程模块进行课程化设计,即根据课程模块的属性开发相对独立的、多样化并可拓展的课程群。作为课程体系的补充,将企业课程、企业工程实例和应用技术研究项目课程的内容予以模块化,使之能适应群内不同专业的需求。同时,加强综合性项目的开发和复合型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帮助学生适应职业岗位范围扩大与岗位变换的要求。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高度重视职业素质教育,包括学生的道德与职业素养、科学思维方法、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会贯通。

(三)开发项目化课程,落实教学载体

根据课程目标,依据学科体系固有的逻辑关系确定人文素质课程和持续发展课程内容结构,依照“理论实践一体化为特征、以项目实施为主要载体”的原则定位职业领域课程内容结构,编制课程标准。项目化课程开发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重视对典型职业工作过程的分析,据此准确划定工作职责和任务作为项目课程的开发依据,确保将专项职业能力目标转化为教学目标;“核心能力”课程模块要建立在严密的岗位针对性基础上,原则上该课程模块的项目化课程应覆盖毕业生第一就业岗位的全部知识、素质和技能要求;“专业工具与方法”课程应以小型化项目为载体;“职业领域拓展”课程模块中的课程内容应有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项目设计要相对独立;项目化课程要具有足够的开放性和可拓展性,要将最新的工程实例和技术成果及时反映到课程中来。

将职业领域中项目课程中的学习项目划分为若干有机的学习单元,并设置相应的学习情境,就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和环境进行周密设计。将人文素质课程和持续发展课程的知识点进行细分,并确定该知识单元的目标。

(四)设计课程教学策略,规范课程教学行为

根据课程特点和目标要求,系统规划学生主体地位的构建策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策略、激励创新策略和职业品质融入专业教学的策略等,确定教学模式,设计教学环境,对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体提出建议。依照全面发展、人人成才、多样化人才、终身学习、系统培养等新的人才培养观念,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将“教学做合一”落实到教学设计中,做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紧贴岗位实际生产过程,改革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积极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同时,设计科学的课程考核方式。

(五)丰富课程资源,增强教学保障能力

围绕核心专业与相关专业,以企业技术应用为重点,建设涵盖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等,作为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的有效补充,提高教学效益。同时,系统开发课程教学所需的教学项目开发文本、题库、企业案例库、视频库、动画库、图片库、课件库、元器件库、仿真实训平台、电子指导书等课程资源。

四、专业群“平台+模块+方向”课程体系的实施

专业群“平台+模块+方向”课程体系对教育教学管理、教学团队和实习实训条件提出新的要求,实施“平台+模块+方向”课程体系需要实现专业群资源的“无界化”。

(一)实施集约化教育教学管理,实现资源统筹

建立以专业群负责人、专业带头人和课程负责人主导的专业建设组织运行构架。专业群负责人组织课程开发及专业间的协调与联系,专业带头人和课程负责人负责专业和课程的方向把握并组织落实。将行业企业作为课程开发的战略资源,使行业企业成为专业群课程资源建设和实施的主体。建立校内、校外共享机制,实训基地可实行企业化管理以营造企业化的职业氛围,促进实训方式、过程企业化。

(二)组合课程团队,促进专业化教学实施

按照专业群的要求进行师资配备,淡化教学团队的专业“专属性”,以课程团队方式组建教学队伍。如组建思想政治课程团队、身心修养模块课程团队和科技人文模块课程团队,分别承担人文素质课程平台内相应课程模块的开发、设计和实施。以专业群为单元,可组建专业工具与方法模块课程团队、核心技能模块课程团队和职业方向能力课程模块团队,专项负责相应模块课程的开发与教学实施。由学校统一组建科学计算课程模块团队、语言应用课程模块团队,而工程原理课程模块团队一般可归属于相应的系部。课程团队的发展方向有其自身的定位,如专业工具与方法模块课程团队以强化基础理论和科研能力为主,而核心技能模块课程团队和职业方向能力课程模块团队则侧重于实践和创新能力提升。

第9篇

土地增值税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税种,就全世界而言,与我国的土地增值税相近的税种有土地收益税、房产税、不动产税等。就土地增值税的性质而言,到底是属于财产税、所得税还是行为税,不得不从我国制订土地增值税的初衷谈起。我国第一次出现土地增值税的概念是在1993年,当时为了打击南部沿海地区的土地投机行为以国务院行政立规的形式制订了《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税率30-60%,创造性的超过了当时消费税的最高税率,到目前为止也是我国税率最高的税种,所以说土地增值税的立法原本是具有惩罚性质税种,此时的土地增值税对打击土地投机产生了良好的作用。随着住房实物分配的结束,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房地产行业逐步兴起,土地增值税的征税对象由土地投机分子转向了房地产行业,为了配合住房制度改革,1995年制订的《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对房地产企业两个20%的大辐优惠《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七条(六)款:房地产企业可按规定加计扣除20%成本;第十一条:房地产企业开发普通标准住宅增值率未达到20%,免征土地增值税),从而使得土地增值税由单纯的征罚性税种向逐步具备调节市场经济的科学税种进行转变。由于旧有观念、人口因素及经济发展等多项因素的制约,九十年代后期至二十一世纪初,我国的房地产行业随始终未得到长足发展,土地增值税在各地区几乎就没有得到执行,到了2000年废除土地增值税的呼声此起彼伏,当年度国务院废止了几乎与土增值税同时期产生的相同功能税种——“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并将土地增值税的具体执行政策解释权限“下放”到了省级税务机关。随着03年房地产行业“春天”的到来,各省、市纷纷恢复了土地增值税的征收,各类相关政策密集出台,土地增值税成了重要的税收来源,各地税务机关专门成立相关部门应对房地产企业,应对土地增值税的征收管理。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向深水区前进、房地产行业逐步从“暴利”行业回归正常行业,各地税务机关对土地增值税的征收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土地增值税“清算”政策的密集出台,这一税种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也逐步显现。

二、土地增值税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一)时间跨度长

土地增值税根据房地产项目增值情况征税,房地产项目未开发完毕,只能实行预征,无法清算,房地产行业的特点就是开发时间长,少则二、三年,多则七、八年,有的项目甚至要开发十多年。这就势必影响房地产企业的会计核算,不夸张的说,很多项目单一个开发过程需要换三四拨会计。企业土地增值税的会计核算前后方法也很不同,甚至可以说五花八门,前期认为项目赚钱,就记入损益,后期可能由于房子跌价或成本上升甚至会计换人等各种原因,又全部记入预交税金,甚至红冲当期损益。有的企业到土地增值税清算时,相关会计资料、工程资料、销售资料已是千疮百孔,已是无法清算,申请核定可能又不被批准,十几年未清算的项目比比皆是。

(二)影响金额大

土地增值税的税率是30-60%,是税务机关征收的所有税种中最高的(部分限制进口产品海关关税高达100-200%);预征时采用的税率也达到1-4%,且不存在可抵扣项,也属于仅次于营业税的税种。在房地产行业竞争激烈的今天,土地增值税由于税率高,预征额度大,如果会计核算不恰当,直接影响房地产企业利润的正确计算,甚至影响每个会计年度盈亏,导致无法正常利润分配及无法预测资金安排。

(三)政策变化快

虽然土地增值税的各类政策、法规密集,但由于立法层次不高,由国务院或是国家税务总局制订的全国性法规或政策不多,大多由各省、市制订相关文件,以“通知”、“公告”、“规范”、“要求”等形式出现,有时一个月就能出台好多个,这些政策文件大多质量不高,前后不一致,甚至矛盾,让企业无法适从。随着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房地产行业也在进行各种营销创新、融资创新,“售后回购”、“售后回租”、“虚拟商铺”、“众筹融资”、“一元拍卖”等新鲜行为层出不穷,这些创新经济模式也存在政策空白,企业也无所适从。由于房地产项目存在的开发跨度长,导致的土地增值税前后政策不一致,从而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公平”,也让企业难以适从。

(四)计算难度高

土地增值税的计算,特别是清算,对会计人员的要求极高,不仅仅熟悉会计核算政策及土地增值税的计算方法,更要对房地产行业,尤其是开发项目有深刻的了解,对造价、测绘、房产、融资、营销、绿化、建安、消防、人防、水、电等多种学科均需要有不同深度的了解,才能相对精准的计算土地增值税。由于现时阶段土地增值税清算方面的专家十分缺乏,一般企业大多委托事务所进行土地增值税的计算,但由于事务所大多在清算阶段方进场咨询,对于前期由于会计核算不规范,计算错误所导致的相关差错实际已经无法弥补,有的甚至造成相当大的损失。

三、如何应对土地增值税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一)根据项目规划及时调整会计核算方案

企业应当适当提高会计人员地位,让其积极参与、了解项目方案的制订、变更,使其明确房地产项目的开发计划、进展情况,销售方案等。会计人员应当根据项目情况,科学制订土地增值税的核算方案,根据项目的盈利水平、开发进度,科学的确定土地增值税会计科目,使其在财务报表中予以适当反映。

(二)加强土地增值税预测算的管理

土地增值税金额大、预缴多,在项目未达到清算条件前,会计人员应当多做预测,及时根据项目的盈利水平,科学的测算全项目土地增值税的税负水平及时的做好售价税负比(即房价与税额的关系,房价越高则税额越高)。科学合理的做好预缴工作,平衡预缴水平与全项目之间的税负做好平衡,主要从两方面考虑:盈利项目:可在每个年度做好预清算工作,与税务机关协商后及时补缴税款,以免造成后期企业所得税无法弥补的情况;亏损项目:合理确定成本分期,及早做好前期开发项目的清算工作,及早清算税款,减少资金压力。

(三)保持与税务机关的良好沟通

土地增值税政策变化快,区域性强,及时了解当地税务机关的执行口径、政策把握方向等十分重要,也正是由于立法级别不高,政策制订模糊,取得主管税务机关的认可,保持良好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

(四)全员共同协助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

土地增值税的清算涉及面广、量大、时间跨度长,企业不仅应当注重培养会计人员的素质,加强会计信息的质量,更应当提供全体员工的认知度,使其了解到每个人都会对土地增值税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使每个部门、每个员工在工作流程、规范及具体操作上都能够思考这种做法对土地增值税的影响有多大,对会计核算的影响有多大。全员都参与其中,会计人员能够得到的信息及依据也将更为充分,会计核算质量也就水涨船高了。

四、小结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