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1 16:22:4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应急管理和安全工程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小市政,雨污水,顶管,工程管理,高程测量,放坡
Abstract: the small municipal construction as the last and the whole building delivery rang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often become whole building in the la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quality, time, cost and safety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completes the small municipal engineering management become party a building finishing up the most important work of management. Here in southeast X75 village project as an example, the small municip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st and time limit, safety management work experience on some of the.
Keywords: small municipal, rain water, pipe jacking, engineering management, elevation measurement, put slope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项目概况:
X75小区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米,总户数2331户,共由20栋15—18层的高层板楼,一个7万平米的双层地下车库和一些配套设施组成的中高档住宅小区,其市政工程包括雨水管道2700米,检查井132座,污水管线2500米,检查井246座,化粪池8座,生活加压给水阀门井9个,管线长度约1900米,生活低压给水阀门井11座,管道长度约2200米,消火栓井30座,中水给水管线长约4000米,检查井174座。热力阀门井约8作,补偿器40个,放气阀13个,固定支架192个,DN200以上管线约1200米。10KV电力工程24座电力井,330米电力隧道,900米电力包封管线。380V电力工程51座电力井,1500米电力包封管线。弱电工程116个弱电井,管线2000米。道路总面积27000平方米,路缘石5932米。总投资约3000万。设计计划工期115天。
施工前准备:
由于小市政工程中管线较多,场地狭小,专业分散,在施工前,我司组织召开了多家相关单位的设计施工协调会,在会中我们首先明确了施工顺序问题,既先深后浅,先雨污水无压重力管线施工,后电力隧道施工,最后各种有压管线及电力和弱电管线施工的原则。
其次,明确了各个管线的高程与交叉冲突的避让原则,要求对没有标高要求的电力井尽量埋深避让雨污水管线,同时要求对标高及位置要求不高的弱电管线避让其他管线。
施工材料的优化选择:
由于小市政施工工期紧任务重,且集中在雨季施工,为了加快市政工程进度,我们提出了采用新工艺施工,将原有设计的混凝土现浇化粪池变更为了模块式化粪池,将原有的砌筑检查井变更为了塑料检查井,将原设计的一级钢筋混凝土承插管雨污水管线更改为HDPE双壁波纹管,将原设计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更改为沥青混凝土路面,以上材料的改进总体压缩了近1/3的工期,将原设计所需的115天工期压缩到了85天。
施工进度的优化管理:
由于现场施工场地狭小,土建有很多工作面没有腾出。为此,我们要求各个小市政分包方进行分段作业施工,对可以开挖的部位先行开挖,并对每周的开挖工作按图纸上报甲方,对不能开挖的工作面要求在图纸中标明,并给出合理工期以及需要腾挪场地的具体时间,我方拿着反映问题及进度的图纸向总包协调相关工作面的腾挪,很好的解决了市政缺少工作面的问题。
施工技术的优化管理:
首先: 小市政工程对各类管线的高程要求严格,这就要求在施工前必须熟悉图纸,熟悉现场高程位置,合理放线,准确开槽。为此,我们要求总包的测量人员,先对现场红线进行了复测,同时对各类大市政的接口进行相关测量,查询其高程。同时,由勘察设计院重新进行了地块的交桩,对各个桩点进行了高程的复核,对小市政内道路同大市政道路的高程差进行了对比统计,对各个楼进行了正负零高程的标注,对楼前出户预留管进行了高程的标注与核准,严格按照设计对雨污水的管线进行放坡。在放线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设计,进行管线的深化设计处理,第一时间解决各种管线的冲突。
其次:由于存在市政管线中有隧道部分穿越施工现场的临时变压器的立杆处,同时穿越现场2个施工临时低压配电房,以及隧道距离楼边过近,如深挖后已经挖至楼座基础下50CM等问题,为了不影响楼房结构安全,以及拆挪变压器造成的停工损失,我方同设计、施工、监理共同研究决定,采取先进的顶管技术进行小市政的隧道施工,直接压缩了20天的10KV电力进线隧道的施工工期,同时保证了现场施工不停电,避免了大规模停电造成的损失。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作为小市政施工,质量好坏直接决定了整个工程的市政功能的实现,因此我方要求小市政施工方必须严把质量关,控制好各类质量通病的发生。
1 从设计上,我们要求各个管线的安全间距必须符合国家验收标准,尤其是天然气、自来水、电力同热力、雨污水、以及楼建筑的间距必须满足规范,同时对各类管线的检查井设计必须达到相应的密度,并且对各个管道的材质必须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设计。
2 从施工中,我们要求施工方的材料采取进场封样制度,同时对重要材料进线复检测试,只有达到质量标准方可下料施工。
3对回填土,我方要求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回填土密实度达经钎探到95%以上方可铺设管材,敷设后要求必须分层回填夯实。
4质量验收,在施工过程中,每个施工阶段分类验收,从基础验槽、绑筋验收、隐检验收,混凝土旁站、到回填验收,每个环节都要求监理、甲方、施工、设计进行验收,为施工的质量提供坚实的保障。
施工安全及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由于小市政施工涉及大量的土方开挖,对此我们制定了严格的安全保证措施,
1 对基槽开挖,我们要求必须保证放坡要求,如确实放坡有困难,我方要求施工发必须进行相应措施处理(锚杆挂网喷浆防护,设置围档)方可施工。
2 对所有重型机械操作员工的上岗证件进行复查,严禁违规上岗,同时要求各个施工单位对进场员工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同总包单位签订安全协议等。
3 对施工单位的安全设施不定期进行检查,对不合格的消防器材进行更换,对各工种安全防护器材进行检测。
4由总包设立安全应急预案,对各市政单位的安全员进行相关预案的职责分配,形成有效的安全联动机制。
施工成本的管理:
为了达到成本的最优化管理,我们在施工前同合约、设计、咨询公司、审计进行了多次施工成本的核定会,对施工中可能发生的费用进行了多次的预测,设置了合理的施工洽商预算,同时对施工中新技术、新工艺进行合理的费用测算,在保证不增加造价的前提下,同意使用相关技术,并且,在发生现场变更认量时,由现场甲方管理者会同合约部、监理、审计多方认可后,保留影响资料后方可施工,因而较好的控制了工程变更洽商的发生,杜绝了不合理洽商费用的产生。
一、主体责任
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印发的《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县级人民政府是本辖区农村饮水安全的责任主体,对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负总责,统筹负责农村饮水安全的组织领导、制度保障,落实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主体和经费,明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办法和部门管理职责分工。
二、管养举措
(一)推进规范化管理。供水单位应建立健全生产运行、水质检测、计量收费、维修养护、安全生产等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加强净水和消毒设施运行管理,开展供水设施巡检、维护,加强水质检测,确保水质达标。依法办理取水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建立用水户台账,努力降低生产单耗。制定供水应急预案,建立维修抢险队伍,提高应急保障能力和便民服务水平。
(二)强化供水设施保护。各地应分级明确供水设施保护责任主体,在供水管网及附属设施附近应设置明显保护标志、预留联系电话。供水单位应加强供水管线的巡查,及时发现并制止损毁或破坏管网行为。对损坏供水设施的,水利部门应责令责任单位或责任人停止违规行为,造成损失的要明确赔偿责任;对违法犯罪行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三)开展水源保护和水质检测。县级人民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划定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设立水源保护区地理界标、警示标志或宣传牌。县级生态环境部门负责监测农村饮用水水源水质,卫生健康部门负责监测出厂水和末稍水水质,并及时将监测结果通报水利部门和供水单位。供水单位要加强对水源地巡查,按要求开展水源水、出厂水和末梢水水质自检。
三、运行维护
(一)推进供水水费收缴工作。根据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村供水工程水费收缴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行有偿供水,计量收费。农村自来水价格由县级价格主管部门核定,在有条件的地区推行“基本水价+计量水价”两部制水价和阶梯式水价等制度。各地要在限定时间内,以县为单元制定农村供水工程水价相关政策制度,实现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全面定价、全面收费、用水户全面缴费的目标。
(二)落实有关优惠政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按照财政部、税务总局规定,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运营税收优惠政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要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做好项目用地选址,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用地作为公益性项目纳入当地年度建设用地计划,优先安排,适当简化程序,确保土地供应;根据相关规定对主要供农村人口生活用水的集中式饮水工程,暂缓征收水资源费。
(三)加强人员技术培训。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单位的制水、维修、水质检测等岗位人员的技术培训,建立定期培训制度,提高供水单位人员的专业技能。加强降氟、除铁锰等特殊水处理设备、消毒设施操作培训。
四、资金来源
建立财政扶持、要素支撑的保障机制。省级财政部门负责省级及以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资金的落实,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该资金的分解与考核评价;县(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维护专项经费,县级应开展运行维护经费测算,制定运行维护专项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实行专账核算,专款维护;同时,对运行管理不规范、水费收缴率低、考核不合格的供水单位,相应核减上级补助资金。
五、监管措施
(一)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县级人民政府统筹负责农村饮水安全的组织领导、制度保障,落实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主体和经费,明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办法和部门管理职责分工。乡(镇)人民政府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组织、协调和监管,确定相应的管理人员协助供水管理单位做好辖区内供水设施维护等。村级配合做好村内供水设施维护、水费收缴等工作。
(二)落实相关部门责任。县级以上水利部门负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行业管理和业务指导;财政部门按要求负责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维护补助、卫生监督和水质监测等经费,并加强资金监管;卫生健康部门负责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监督和水质监管,建立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网络;生态环境部门负责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保护范围)划定及保护、设立水源地保护区标志、开展水源水质监测;价格主管部门负责农村供水水价、入户部分费用核定和监管;自然资源部门负责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用地政策;税务部门负责落实农村饮水安全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电力企业负责落实农村饮水安全用电优惠政策。其他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各负其责。
(三)压实运行管理机构责任。加强省、市、县三级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机构要建立健全安全运行管理制度,组织制定农村供水应急预案,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技术服务、业务培训,对农村供水工程运行和国有资产进行监管,承担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巡检,协助做好供水设施维护,处理用水群众有关投诉等。
关键词:核安全工程;人才培养;高校
2010年,南华大学发挥自身几十年为我国核工业事业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的优势和特色,凭借扎实的专业建设基础,积极申报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专业———核安全工程,并获得教育部批准设置。2010年即从新生中通过转专业的方式转入一个自然班开始培养工作,该专业2011年获批湖南省特色建设本科专业,2012年获批湖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修订后,原“核安全工程”与“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专业调整为“辐射防护与核安全”。2013年经湖南省教育厅批准,南华大学以“核安全工程(专业方向)”继续招收本科学生,也是迄今唯一批准设置该专业的高校。本文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阐述南华大学核安全工程专业建设,以期为核安全领域本科层次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核安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制定的思考
随着我国环境压力日益突出,核能作为一种几乎是零排放的清洁能源,在我国的能源结构调整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我国核电建设的安全、高效发展,国家环保部核安全局已在国内实施注册核安全工程师制度。为了适应核安全人才的强大的需求现状,南华大学于2007年率先在安全工程专业下设置了核电安全工程和铀矿冶安全工程两个专业方向,并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1]。为了制定核安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学科建设团队首先以需求为导向,先后调研了中核福清核电站、中核三门核电站、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二二厂)、中核锦原铀业有限公司等十多个核工业企事业单位,获得了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秦山核电有限公司、西安中核蓝天铀业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信函回执反馈意见,并利用南华大学为中核集团开办的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班学生来校学习的机会,分企业类别(核电企业、研究院所、铀矿冶企业、核燃料加工企业、核废物处理企业等)召开学员座谈会,听取意见与建议。同时,组织南华大学相关专业(特别是核类专业)教师多次研讨核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最终确定以“核安全工程师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办学宗旨,主要参照国家《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注册安全评价师》和《安全工程专业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的知识要求,根据“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原则制定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分别于2012年和2014年进行了两次修改。
二、核安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目标是各个高等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特点和服务对象所确定对所培养人才的特殊要求。培养目标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满足国家或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法,实现学校培养目标。南华大学核安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为: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现代化核工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较好的人文知识和文化素质,掌握安全科学与工程、核与辐射安全、安全应急管理和职业健康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专门从事核安全与辐射防护工程设计、研究、检测、评价、监察和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工程技术人才。为了实现这一专业培养目标,南华大学提出了核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本专业学生在学习工程专业基础、人文社科知识的基础上,主要学习安全科学和核物理基础理论、核与辐射安全工程技术及安全应急管理相关课程,接受校内外实践环节、专业相关课程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的基本训练,具备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所需的基础知识、专业能力和素质,具备服务于核工业各个领域的核与辐射安全研究、设计与监管的技能,并具有在核与辐射安全行政管理、核环境与核安全中介等机构中工作的能力。
三、核安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
南华大学核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重在体现核工业对核安全工程师基础知识、专业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以注册核安全工程师的核安全综合知识、核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核安全案例分析、核安全专业实务四大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为导向,建立适应核安全工程领域专业人才需求的课程体系。整个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实践性教学和第二课堂,共计183学分。核心知识领域有工程理化基础、原子核物理、安全人机工程、事故致因理论、安全应急管理及其系统方法、核与辐射安全。核心课程包括“原子核物理”、“安全学原理”、“安全人机工程”、“安全系统工程”“、核与辐射安全”、“防火防爆技术”、“安全检测及监控技术”、“核电安全工程”、“核通风与空气净化”、“锅炉压力容器安全工程”、“铀矿开采安全技术”。实践性教学环节有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及安全评价课程设计、核安全设施课程设计、辐射防护课程设计、核通风与防护课程设计、防火防爆课程设计。第二课堂包括各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社会调查报告、各类竞赛活动获奖、发表的学术论文以及全校性的素质选修课程等。
四、核安全工程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人才培养的主体,南华大学核安全工程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多年的积累与沉淀。学校合并前的原中南工学院和原核工业第六研究所隶属于原核工业部,有多年从事核工程与核技术、铀矿开采等方面教学研究工作积累;学校现有核反应堆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核物理、辐射防护、采矿工程、放射医学等多个涉核专业。核类学科专业建设为我校核安全工程师资队伍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由此,核安全工程师资队伍建设围绕组建“核电安全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和“铀矿冶安全专业课程教学团队”两个核心教学团队开展工作。教学团队成员由校内教师和校外实习基地研究人员或工程师组成。对校内教师鼓励中青年骨干去企业锻炼或攻读博士学位及出国进修学习,派出年轻教师参加注册核安全工程师的培训和考试,重视“传帮带”“、老带新”的措施落实到位。校外教师,我们主要聘请有一定工作经验或成绩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既是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指导教师,有时也被请进校园课堂给学生讲课。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得核安全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五、核安全工程专业的实验室建设
专业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实验室建设是专业建设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南华大学核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思路是:充分利用学校相关专业的已有资源,重点建设特色实验项目。经过几年的建设,现已建有辐射安全监测实验室、核通风与空气净化实验室、核应急救援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有:用于核环境安全监测分析的EQF3220结合态/未结合态氡子体及氡/钍测量仪、用于核通风与空气净化实验的粒子图像速度分析系统(PIV)、APS-3321空气动力学粒径谱仪以及正在建设的环境模拟风洞实验室。
六、核安全工程专业的实习基地建设
校外实习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场所,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纽带[2]。核安全工程实习基地建设时采用两条途径,一是充分利用南华大学现有实践教学资源。学校已有的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南华大学—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省“十二五”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尾矿库退役治理技术中心研究生实践中心”和“核测控与核安全防护基地”,都已经成为了核安全工程的实习基地。另一条途径是新建校外基地。由于核安全工程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为此,我们以国家核电产业链为导向,补充完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先后与中核韶关锦原铀业有限公司、中核通辽铀业有限公司、中核二七二铀业有限公司、中核四四有限公司、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我们与这些基地间采取顶班替岗、校企科研协同、为企业选拔后备人才等多种互惠的合作模式,基地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这些基地在满足了学生认识实习1周、生产实习4周和毕业实习2周的要求的基础上,我们还在开展部分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在基地完成的教学改革。南华大学核安全工程是目前唯一批准设置的本科专业(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没有现存的参照模式。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在培养目标与要求、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后,还需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知识点要求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与实践,也希望各相关用人单位提出宝贵的意见与建议。
作者:刘迎云 蒋复量 王淑云 单位:南华大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
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1交通不便
现阶段,安全饮水工程在我国的建设步伐逐渐加快,并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但一些比较偏远的地区地形复杂,交通设施不足,安全饮水工程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大型设备及施工车辆等无法及时送达施工现场,施工过程中需利用大量的人工劳动力来代替大型设备进行施工,导致人工劳动成本大幅度增加,资源利用率与施工进度不匹配,从而增加了工程建设成本和建设难度,延长了安全饮水工程的建设周期。
1.2管理不规范
尽管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项目管理人员意识到了项目管理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经验,项目建设过程中未将相对科学、完善的工程管理制度建立起来,导致施工人员缺乏相应的安全建设意识,且在饮水工程建设过程中无法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施工。部分项目管理人员并没有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管理饮水安全工程项目,使得工程建设不具有科学性,并且由于管理工作不到位,降低了工程建设效率。此外,在工程建设期间,工作人员对水质检测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检测水源是否符合饮用水标准,导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只是流于形式。
1.3施工人员的业务能力较低
虽然农村地区越来越重视饮水安全,但饮水安全工程项目管理团队的综合素质不高,没有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案,或是仅以小型建筑的标准要求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工程建设,并且在建设过程中存在施工不规范的现象。同时,由于工程所在地相对偏远,缺少工程建设的相关人员,施工队伍的能力相对有限,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基本需要,无法确保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1]。
2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质量的措施
2.1完善安全建设机制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质量,首先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施工责任制度,规范施工流程,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提升施工效率。首先,要安排相关人员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针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制定应急方案,以备不时之需,发生意外情况时负责人要及时上报,尽可能减小不必要的损失;其次,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其中对各项操作流程进行分析,提出专业的建议,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再次,细节决定成败,不能忽视每一个细节,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安全责任意识,从而提升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质量。
2.2完善工程建设方案
我国的土地面积大,各个地区都有独特的地质地貌,不同地区的饮水安全项目的建设和管理存在明显的差异,现阶段我国的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主要是根据各地区的水资源含量进行分区管理。通常情况下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集中供水模式,在地下水集中的地区以某个区域为中心进行供水,以确保邻近村庄的用水问题得到良好解决。二是联村供水模式,通常应用于水质更好、水源更丰富的地区,需要利用自动化供水装置促进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进度,工程管理工作相对集中、更具科学性。
2.3加强材料及设备管理
施工设备与施工材料对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不管是施工效率还是施工安全都与施工设备息息相关,所以要对施工设备进行适当的优化,并对施工过程中所用到的材料进行严格控制,使其能够满足施工要求。布置施工设备时严格按照科学性原则选择最佳的安放位置(通风、便于清理和检修)[1]。选择符合施工要求的施工材料,采购人员在选购材料时要对材料的质量及价格进行比较,这样才能提高饮水安全工程的质量及经济效益[2]。
[关键词] 农村饮水安全 工程管理 对策
[中图分类号] S27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2-0228-01
自2005年国家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应急工程以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广大农村地区的供水情况得到了很大地改善。但由于不同地区的农村发展差异较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不同挑战,如何建好、管好、用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并使其长期发挥作用,成为各级政府部门面临的一项紧迫、长期的任务。
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发展现状
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类型
农村饮水安全是指农村居民能够及时、方便地获得足量、洁净、负担得起的生活饮用水。受水源条件、用水需求、地形、居民点分布等条件的影响,农村供水可分为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两种类型。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分为城市水厂管网向农村延伸工程、以乡镇或几个村为单位建设的集中供水工程和以中心村或自然村为单元建设的分散式供水工程三种建设类型。
2.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模式
按照供水工程特点、资金筹集方式和受益情况的差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可以分为专管、群管、专管与群管相结合、自管四种模式。
其中,专管模式是指对从供水源头到用户龙头的集中式供水工程由专门供水机构进行专业化管理,一般由县或乡镇自来水公司统一管理。群管模式是指对单独村或联村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由工程所在的村集体负责管理,可以组建用水协会、管理小组或者聘请、承包给专业管理机构、个人进行管理。专管与群管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是指对集中供水工程主管道及入村总表以上的工程由专业机构管理,总表以下入村入户的管道由村级供水协会或供水管理小组管理。自管模式是指对分散式供水工程由村民自己建设和管理,国家或村集体给予适当补贴,水利部门进行技术指导。
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1.长效管理意识不强
随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快速推进,如何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和关键。但目前普遍存在着“重建轻管”的现象,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的长效管理意识不强,在具体管理操作上存在缺失和不规范。
2. 群众宣传工作不足
部分地区群众仍然将清洁的水等同于安全的饮用水,安全用水意识还不是很强,不使用建好的自来水,导致工程设计供水规模远大于实际供水规模。同时,水价制定的群众参与度不高,影响了群众对水价的接受程度和水费收缴工作。
3.管理体制建设滞后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各地多设立了以水利部门为主,卫生、财政、城建等部门为辅的建设管理机构,有利于工程建设快速推进。但在运行管理过程中,往往导致“多头管理”的状况,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建设滞后,管理职责不清晰。
4. 运行资金缺乏保障
饮水安全工程建后运行管理需要资金支撑,但村级分散会式供水工程及部分乡镇或联村集中供水工程经营收入偏低,运行成本偏高,财务收支难以平衡,工程的运行费用难以得到保障。
5. 专业管理人才缺失
目前,县市层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大多没有设置专门的管理科室和人员,工程管理维护人员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较低,特别是村级分散式供水工程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6 水质安全管理不足
农村地区水源受农田农药、人畜粪便、生活生产污水等二次污染的影响较大,水源保护较为困难,监测工作量大、难度高,安全保障率还较低。
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对策建议
1. 明确管理机构职能
在明确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相关的部门职责基础上,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机构,明确管理机构的职能,设置专门的管理科室和人员,培养一批专业的管理人员,及时解决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各级政府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中介,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长效管理的舆论宣传和科普宣传,加强农村饮水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引导农民转变传统用水观念,提高农民群众对饮水安全的认识水平和对工程建设的支持度。
3.建立信息管理系统
针对不同地区的用水情况,政府部门要加快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提供决策支撑。一方面,有助于切实做好前期工作,制定科学的建设方案。另一方面,及时了解居民用水的动态变化,正确处理好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关系,保障农村饮水的安全。
4. 落实资金扶持政策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农村公共事业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较强的公益性,需要公共政策的扶持,特别是管理资金的落实。在现有基础上,根据工程产权的不同,参照其他公益性工程的管理方式,政府部门可设立长效管理专项资金,实现水费收取和政府补助相结合的长效管理运行机制。
5. 提高群众的参与度
作为饮水安全工程最终的受益者,群众在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占据主体地位,农村供水工程长效运行机制必须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调动农民参与建设与管理的积极性。特别是在水价制定过程中,要充分注重群众的意见,科学合理定价。
6 强化饮水安全管理
水质安全和水源稳定是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运行的重要保障,因此,政府部门要积极出台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建立水质监测网络,定期、定时、定点对水源水质、制水水质、配水水质等进行必要的检测,强化水源地管理和保护。
参考文献
[1]翁爱民.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模式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09:129-130.
[2]彭友国,徐方全,吴传龙.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长效机制探索[J]. 江淮水利科技,2013,04:34-35.
[3]刘昆鹏. 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浅析[J]. 水利发展研究,2010,07:33-36+46.
[4]刘成祥,刘新清.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问题研究[J]. 湖南水利水电,2012,01:64-66.
关键词:GIS;立体人才;安全工程;课程体系;培养模式
一、引言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结合了地理学与地图学以及遥感和计算机科学。GIS利用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和空间分析功能进行数据的处理、存贮和管理、查询和显示,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城市公共安全、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预测与应急救援、安全的辅助设计与评价预测等方面。GIS的运用对安全工程行业和人才的培养提出相应的要求。然而,由于所依托的学科不同,GIS在安全工程中的课程设置和师资力量存在明显不足。为了使高校非GIS类学生获得必备的GIS理论和方法,以及在将来能将GIS应用于安全管理和科学研究中,需要在课程设置方面采取一定的策略,突出GIS、安全工程和其他相关课程之间的多元关系。
二、GIS和安全工程专业定位与特色
GIS专业是近20年来新兴的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本文根据高校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通过综合分析国内外GIS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及其适应安全工程专业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需求,提出“为安全培养高素质复合人才”的办学宗旨。
高校安全工程专业是以面向煤矿、建筑、交通、石化、消防、电力等行业为主,培养安全技术及工程、安全科学与研究、安全管理、安全健康环境检测、安全设计与生产、安全教育与培训等方面复合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是一门涉及面极广的综合交叉学科。安全工程专业的特色在于培养学生的安全管理设计、开发和安全科学技术知识,以安全管理、安全健康、安全监控、安全评价等为主要应用方向。高校学生应学习GIS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构建基于GIS的应急救援、城市救灾、重大危险源管理等安全信息技术平台,并将其应用于安全产品的研究与开发。
三、安全工程专业GIS立体人才培养模式
1.安全专业GIS人才培养目标。传统的高等院校安全工程培养目标具有单一性,这往往有悖于社供需状况,不能顺应多元化和市场化的发展格局。具有安全工程专业特色的GIS人才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GIS、安全系统工程、安全评价技术、计算机科学等综合理论知识;掌握GIS和地图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技能以及GIS信息的获取和利用;熟悉基础GIS平台软件的使用,运用GIS、安全工程理论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进行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安全专业GIS人才培养特色表现如下:
(1)依托安全专业进行GIS研究。突出GIS的特点,将计算机理论、空间科学、安全系统工程、测绘遥感、监测监控等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GIS理论建立面向企业和社会的安全管理决策系统,为企业和社会的安全管理水平提供决策支持。
(2)依托GIS进行安全知识研究。突出企业安全知识的获取、数据处理等优势,利用GPS、RS、GIS等地理信息技术,建立多维GIS空间数据库、集成空间数据,进行安全产品开发,进行“4D”“3S”等安全集成产品的应用开发,重点进行安全工程专业的GIS应用能力的培养开发。
(3)依托“互联网+”进行GIS开发研究。以“互联网+”为基础,集成和融合GIS技术,实现全国安全行业远距离空间数据传输、交换及共享,为公共安全提供GIS服务,建立大规模的GIS平台,为安全管理提供基础信息资料。
2.立体人才培养模式。安全工程专业培养应针对现行教育存在的问题,抓住“应用型人才”这个解决问题的关键进行研究和实践,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基础特点,划分不同的层次,制订不同层次的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
安全工程专业GIS人才培养模式第二层次开发人才第一层次技术人才第三层次研究人才第四层次创新人才
图1立体人才培养模式
安全工程专业GIS人才培养模式分为GIS技术人才、开发人才、研究人才、创新人才四个层次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第一层次培养能熟练应用GIS基础理论和技术,面向安全行业服务的GIS应用类人才;第二层次培养在计算机、图论、安全等方面具有较为深厚的理论知识,面向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单位的GIS开发类人才;第三层次培养在前沿领域具有很深的理论基础,具备成为科研、教学行业条件的GIS研究类人才;第四层次培养具有从事独立研究、具备应用开发能力,在行业领域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创新类人才。
四、具有安全工程特色GIS课程体系设置的基本构想
根据立体培养模式,建立理论―技术―应用的教学体系,并根据安全工程专业背景、学生特点和GIS市场的人才需求,确立面向安全工程专业应用型GIS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并且将逐步完善相应的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设置应体现安全特色,加强开发能力培养,强化实验开发环节,培养GIS创新意识,强调安全和GIS课程之间的衔接,体现学科交叉的特征,体现分类培养的理念。安全工程、GIS与计算机的关系如图2所示。根据课程设置的特征,设置安全工程专业GIS课程体系如下:
安全、GIS与计算机关系安全工程理论软件知识硬件知识图2安全工程、计算机课程和GIS知识的关系
主要基础课:以拓宽学生基本理论为核心,以工科院校基础课程为基础,面向各行业的发展需要。主要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数理统计等在内的数学课程,包括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空间图形学等在内的图论课程,包括数据结构、VB/VC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等在内的计算机基础课程。
主要安全工程专业课:以就业为导向,以拓宽学生安全技术和理论知识为基础,面向企业和社会高危行业的需要。主要包括:安全仿真学、事故灾害分析、安全系统工程、公共安全图像技术、安全监测监控技术、安全在GIS中的应用等。
主要GIS课程:以延伸知识,培养学生具备在GIS软件平台上的综合应用能力。主要包括: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GIS软件及应用、MapGIS二次开发、数据采集技术等。
其他选修课: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综合应用,并衔接研究生教育课程。主要包括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JAVA等的高等计算机课程,包括数值分析、数学建模理论等的高等数学课程,包括GIS系统集成基础、WebGIS、三维GIS技术等在内的高等GIS课程,包括安全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安全评估技术、重大危险源控制理论等的高等安全工程课程。
五、安全专业GIS教学模式
安全工程专业GIS课程教学模式应确立以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形式改革、教学环节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教改模式,并以此构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体系,充分体现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安全专业GIS人才培养方式是以课程教学、实践教学、毕业设计和科研训练为主的培养方式。
1.课程教学。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使学生掌握安全和GIS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GIS与安全工程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将GIS应用于安全工程专业的目的。教学过程主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主导,常常采用讲授式、展现式、讨论式、任务驱动式、体验式等教学方式。
2.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主要通过GIS实验室MAPGIS7.0系列软件、设计性实验及综合性实习的合理安排,培养学生对MAPGIS7.0软件的综合应用与二次开发能力。
3.毕业设计。通过毕业设计,训练学生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对某一课题做专门、深入、系统的研究,巩固、加深已有知识,培养综合运用已有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科研训练。通过给学生提供参与科技研究的机会,使学生得到科研工作的基本训练,促进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团队精神、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科研训练的方法主要是教师下达多个科研任务,每个任务选取4~6名本科生参与课题,学生参与科研训练项目后,指导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训练情况给出一定的评估。另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GIS创新设计大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通过定期举办研讨会、设置名师讲堂、进行科研训练,教师定期指导学生参加GIS设计大赛、科技创新大赛,把学生在科技大赛、社会实践、发明创造等活动中获得的成果、奖励以及发表的论文等计入学生综合测评学分;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结论
安全工程专业GIS课程建设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将安全工程和GIS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安全工程学生的GIS应用能力,拓宽安全工程W生的知识面,改变安全工程学生的知识结构,从整体上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基于“为安全培养高素质复合人才”的办学理念,提出应用安全工程专业GIS立体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具有安全工程专业特色的GIS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为安全专业的GIS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郑贵洲.GIS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测绘科学,2014(9).
[2]张晓丽.林业院校GIS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建设[J].中国林业教育,2008(3).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现状;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S27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5-0170-01
1 西吉县人畜饮水工程基本情况
西吉县域总面积3144平方公里。辖3镇16乡,4个居委会,306个行政村,190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1.6万人,其中回族29.4万人,占57%。
西吉县农村饮水困难的主要特点为:一是资源性缺水,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8120万m3,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4730万m3,无客水可调节利用,地表、地下径流完全依靠降水补给,量少质差。二是季节性缺水,全年降水量少且时空分布不均,56%以上的降水集中在7-9月份,冬春季干旱缺水。三是缺水地区自然条件差异大,群众居住分散,农村饮水工程点多面广,类型多样,建设及运行管理难度大。
多年来,在各级党政组织的关怀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水利部门和西吉县群众的共同努力,截至目前,西吉县共建成人畜饮水工程52处,泉水改造工程563处,人饮机井20眼,土圆井1.35万眼,水窖2.9万眼,解决了41.2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保障了饮水安全,深受群众的欢迎,被誉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这些成果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工程建设管理与运行管理方面的实效。
2 建设管理方面采取的措施
西吉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要求,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的“三制”要求,进一步强化建设管理。一是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县政府批准成立了“西吉县水利工程管理中心”,为西吉县水利工程建设的项目法人。“管理中心”内设办公室、综合执法办公室、防汛抗旱办公室等14个机构。具体职责为:一是负责编制西吉县水利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二是负责制定西吉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编制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三是管理西吉县水库、塘坝、人畜饮水等全部水利设施;四是监督管理西吉县水利基本建设项目;五是指导西吉县防洪抢险、抗旱救灾、农田灌溉管理;六是负责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七是负责西吉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工作,对节水灌溉、人畜饮水、水资源开发利用等先进技术和经验进行推广工作。各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岗位目标责任制,明确工作职责,强化建设管理。二是严格执行招标投标制,按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规定》、《宁夏回族自治区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等,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招标机构,对工程项目的施工、材料设备采购进行公开招投标,择优选择施工企业和材料设备供应商。三是严格执行项目建设监理制,委托宁夏恒、东岳等监理单位,承担建设监理工作,严格按照“三控制、二管理、一协调”的监理原则对工程建设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加强对工程质量、投资和进度控制。四是严格合同制管理,严格按照合同结算,超支不补。五是由固原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负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质量监督检查,确保了工程建设质量。六是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地保护及水质检测工作,确保水质满足《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
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西吉县始终把工程质量与安全放在首位,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设计单位保障和政府监督相结合的质量与安全管理控制体制,做好安全生产与质量管理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制定了施工管理办法、质量管理办法、资金财务管理办法等,使建设管理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二是强化质量管理,层层落实建设各方的质量责任,坚持实行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质量控制、施工单位质量保证、政府质量监督部门质量检查的三级质量保证体系,以及施工小组自检、质检人员抽检,施工企业终检的“三检制”。三是积极推行技术责任制,实行定人员、定制度、定任务、定目标、定资金、定质量、定时间、定合同的“八定方案”,严格考核,使质量、进度、安全、成本核算等各项管理工作得到全部落实,切实加强了工程建设管理,有效确保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质量,未发生质量事故和饮水安全事故。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正常。
3 管理机构方面采取的措施
为进一步加强运行管理,西吉县于2008年成立了“西吉县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总站”和10个乡(镇)水利工作站。管理总站职责为:一是负责西吉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管理,编制西吉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年度计划。完成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规划、申报、建设及验收等工作。对工程建设进行监督检查。负责工程档案管理。完成资料收集、整编、归档工作,规范工程档案管理制度;二是指导西吉县乡镇供水、农村饮水和节约用水工作,全面负责西吉县范围内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维修、养护的工作,开展农村安全饮水技术指导;三是组织好西吉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掌握管护知识,提高工作能力;四是负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水费收缴;五是做好西吉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的监测工作。加强供水工程设施保护,协助水政水资源股查处有关污染水源、破坏饮水工程设施等违规、违法案件;六是依据《西吉县小型水利水保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实施细则》,按照“谁受益,谁负担,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对已完成产权制度改革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明确产权,落实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对工程运行,水价核定、计量收费、养护维修、水源保护、水质监测等各项工作进行管理和监督,保障工程正常运营。水利工作站的职责为:一是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工作岗位;二是保证供水正常,不无故停水、断水;三是保证工程运行正常,无重大事故发生。
4 制度建设方面采取的措施
西吉县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总站根据县情,制定和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为工程的运行管理提供了制度依据。制定了《西吉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办法》、《西吉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制度》、《西吉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应急处理预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工程的管理和维修、水费的收缴和管理使用、水源地保护、应急处理等作了明确的规定。各管理单位也根据工程的不同特点,建立了工程管理日志、工程管理卡,绘制了到村到户线路布置图,保证了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一)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任务艰巨截止2013年底,全省还有827.4万农村人口及54.98万农村在校师生饮水不安全。饮水不安全人口众多,水质不达标,水源保证率低,供水不足及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等问题并存,任务十分艰巨。
(二)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资金缺口大截止2013年,我省已累计投入资金71亿元。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投资为国家投资、地方政府拨款、市场融资、用户自筹等组成。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安全饮水意识相对薄弱,水费自缴和自筹方面存在困难;有些地方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低,前期的设计规划不合理,投入资金有限,存在工程返建的浪费现象。饮水不安全的827.4万人中只有306.08万人纳入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十二五”规划,可落实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其余521.41万人则没有投资渠道。要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资金缺口还很大。
(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难度大随着近年来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实施,全省川区和水源建设条件较好的地方已通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饮水安全问题。剩余的工程多在沟壑区和山丘区,地形地貌复杂、水源偏远、水质较差,净水工艺复杂,输配水管线长且难度大,受益群众居住分散,入户工程量大面广,工程建设难度大。原调查评估属饮水安全和基本安全的工程,多为抗旱应急、氟病改水、人饮解困、以工代赈、扶贫开发等项目,因工程投资属补质,设计、建设标准偏低,缺乏必要的净水和消毒措施,维修改造难度较大。2005年以来建设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执行国家制定的人均投资标准:2005—2006年总投资423元,其中中央补贴288元;2007—2008年总投资438元,其中中央补助298元;2009—2012年总投资548元,其中中央补助438元;2012年8月起调整为总投资643元,其中中央补助514元。
(四)规划、管理、运行制度不完善
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前期规划投入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新课题,规划设计是新挑战。许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前期勘察规划设计时间紧、经费少、地质水文情况缺乏现场勘察,工程设计资料不足、致使后期工程与实际情况不接应、返修率高,直接影响工程的使用效益。最初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按照小区域建设,未统筹规划后期的管理运行问题,缺乏整体规划和远景考虑。
2.项目权责主体不明。虽然目前有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有关政策和文件都对明晰工程产权和管理主体有很清楚地规定。但是已建成的粗放式点多面广的单村式集中式供水工程难以统一管理形成规模化。供水工程产权不清、管理机构不健全。部分地区设有安全饮水管理站,但小型供水工程还普遍存在着权责不落实问题,没有配备专职人员负责项目的运行管理。
3.工程运行管理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基本没有专业技术力量,无法对水处理设备进行维护。如果托管给专业公司进行维护,绝大部分农村不愿承担费用。因此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建设的同时,应进行良好的技术培训。基层管理人员严重不足,人员工资偏低,无法熟练掌握设施性能和操作程序。没有相关工程运行数据记录,不能定期对工程进行检查和修护。
4.水费征收难,影响良性运营。甘肃大部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民收入少,水费征收率低;地方财政经费又很困难,致使相关的工程设备无法维修和更换,不少工程甚至连基本的运行费用都存在缺口,长期处于亏损经营状态,达不到良性运行的要求,严重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发挥。
5.自来水入户协调难度大。部分群众安全饮水认识不高,认为延续祖辈传统用水不存在危害;有些农村地区青壮年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小孩,接入自来水的积极性不高。有些地区因有企业入驻优惠政策,不收取水费,造成用水浪费。部分村委观念滞后,对饮水安全工程的设施建设和管理维护工作的重视存在偏差。一些村干部思想认识不端正,使工程出现资金投入不足、失管、失修等不良现象。
6.水费偏高。根据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已建的六个典型工程的水费测算,经营水价在0.7元/m3~5.85元/m3,水费偏高,影响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期安全运行。
(五)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第一,部分年代久远的已建工程因建设经验不足、资金缺乏、技术水平低等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考虑长远发展规划,存在工程标准偏低现象,使得部分现存的年代已久的工程质量不过关,造成部分设施功能老化、运行效率低的现象,这为后续管理带来了困难。第二,已建成的集中供水工程实际供水量低于需求量,造成设施闲置或运行成本过高。导致资源浪费严重;分散式供水设施供水保证率低。第三,新农村、小城镇建设及政策性移民、游牧人口迁移等造成的饮水不安全人口的减少和增加。第四,农村基层水利技术管理服务体系不稳定,管理人员综合水平参差不齐。
(六)水质检测能力弱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模大,分散广,检测能力弱,难以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期安全运行。大部分集中供水工程无消毒净化和自动检测设施,饮用水水质无安全保障。
(七)缺乏农村饮水安全的长效运行机制一般来讲,甘肃农村地区的经济都比较薄弱,对农民无法收取成本水价。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结束后,没有了国家投资,水处理设施的维护资金无法落实,因此需要研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机制,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期安全运行。
二、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运行机制的对策探讨
(一)甘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应坚持“建管并重,以建促管,以管为先”的原则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点多、面广、分散,管理难度大。为规范工程运行管理,提高管理水平,确保工程长期高效运行,在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同时,要始终坚持“建管并重,以建促管,以管为先”的原则,不断拓宽管理思路,完善管理方式,加大管理力度,强化建后管理,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运行。
(二)建立管理机制,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运行坚决执行《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试行办法》,明确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水源、水质管理、供水管理、水价核定、水费计收和管理等方面的政策规定,为保障饮水安全工程长效运行奠定基础条件。由于甘肃省农村饮水工程项目多、规模小、分布广,群众管理观念淡薄,建后管理难度较大。为确保工程长期安全运行,建议根据工程类型和规模,按照有利于群众使用,有利于工程发挥效益和有利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以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为目标,以提供优质供水服务为宗旨,建立由县人饮管理总站、乡镇人饮管理所、乡镇管水委员会、村社群管小组或农民用水者协会、受益户组成的“五级管理网络”。每个县至少建立一个水质监测中心,切实保障供水安全。明确产权:
(1)政府投资、农民筹资投入建设的大、中型集中式供水工程属国家和集体所有;
(2)政府投资、企业融资、农民筹资投劳、社会各界捐赠等共同建设的供水工程,按照投资比例组建董事会,成立股份公司;
(3)村建、联户型的小型工程属集体所有;
(4)农户自用自管的小微型工程,属农民个体所有。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规划设计中,就必须考虑配备管理站、管理设备、管理设施,为工程建后管理创造必要条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成后,每个工程都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落实编制,落实管理人员,并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对于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实行信息化管理,对骨干工程运行管理实施视频监控和自动化控制,确保工程安全运行。
(三)建立水价管理机制,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运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服务对象是农民,而农民又是我国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特别是在甘肃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的水价承受能力非常有限,从而导致要按成本征收水费很困难。充分考虑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供水成本,群众接受能力,在此基础上收取生产生活用水水费,平稳推进水价改革,使农村供水工程实现有偿供水、以水养水,逐步走向良性循环,逐步形成合理水价体系。配备水费收取人员。在有条件的地方或项目,大力推进集中供水工程水费管理,按户安装水表,按成本核定水价,计量收费,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运行。
(四)建立县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护运行基金,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运行提供资金保证设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护运行基金需要政府投入启动资金。甘肃省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经济发展受到制约,经济基础薄弱,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维护都需要国家财政的资金支持。每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按一定的比例缴纳维修基金,集中到县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基金中。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成后,对一些不能按执行成本水价的饮水项目或供水成本过高的项目,由县级工程维修养护基金落实水价补贴,确保工程正常维修和长期安全可靠运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征收的水费都集中到每个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护运行基金中,统一安排使用,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运行。对县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护运行基金的使用,必须加强管理和监督。
(五)建立县级工程管护维修专业队伍,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运行提供技术保障积极推进工程管护维修专业队伍建设,规范管理行为,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为确保工程正常维修和长期安全可靠运行提高技术保障。工程哪里出现险情,抢修车辆和人员保证按时到达,加班加点投入抢修,保安全、保通水。工程维护费用从县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护运行基金中支出。
(六)建立县级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室),确保水质安全针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模大、分散广、自身检测能力弱的特点,就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县级水质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每个县至少建设一个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室)。除对集中式供水工程的出水厂、管网末梢水水质进行检测外,还要派遣水质监测人员定期对本县范围内的农村供水工程和分散式供水工程水质进行巡回检测,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水质达标。每个县的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室)可以归属县疾病控制中心,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发生的费用要列入地方财政预算。
(七)建立规划机制,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运行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应搞好前期规划。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工程规模。在人口稠密、水源水量充沛、地形条件适宜地区,要综合考虑管理、制水成本等因素,并结合当地村镇建设规划,移民搬迁规划,统筹考虑区域供水,推动区域整体发展,合理确定供水范围,程供水保证率高,出水水质有保证,便于管理和维护,可以保证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长效运行。水源水量较少,居民点分散,可建单村供水工程。
(八)建立民众参与机制,监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运行宣传国家政策、鼓励民众自筹资金,自管自用工程。通过税收和补贴,使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相一致。在编制区域发展规划和工程建设规划时,应充分听取当地农户意见;在制定实施方案时,开用水户会议或用水户代表会议,听取对设计方案、施工方案、集资投劳方案、工程建成后的管理体制、水价核定和水费计收方式等的看法和意见。监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运行。
(九)建立调控机制,优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运行
1.规划调控。通过规划的合理调控,有助于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运行。当前,是甘肃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关键时期,必须充分重视和依靠饮水安全规划。农村饮水安全规划要结合当地村镇建设规划,移民搬迁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等,必须统筹考虑区域发展和供水,加强规划调控来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的健康发展。要积极发挥规划的公共政策职能,有效发挥规划的引领和调控作用,统筹谋划区域发展,优化空间布局,有序推进规划实施,依法加强规划监管,努力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运行。
2.水价调控。建立水价调控机制。由于农村饮水工程规模大,分布广,成本水价都较高。应当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价调节机制,有条件时可以进行城乡统一水价调节,低成本的工程项目取高一些,高成本的地方取低一些,取一个可接受的均衡价格,解决农村水价较高问题。
3.政策调控。政策问题关注的是那些制度安排上的变化。合理的政策安排可以有效地配置资源。政策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影响是刚性的、强制约和持久的。政策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力度,进而决定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运行机制。
4.宣传调控。作为公共物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存在搭便车的现象。各主体为了短期利益会不计社会成本尽可能地利用水资源,造成水资源过度利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外部性造成的市场失灵,有赖于政府的控制和干预,通过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内化工程的外部性。集中供水工程一般耗资大,且周期较长,容易导致“公共事业悲剧”。政府需根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外部性特征做出合理的制度安排,建立水权管理、配置、交易和水价的政策法规体系,发改委需联合水利厅、卫生防疫部门、财政厅、扶贫、国土资源、环保、电力、物价等有关部门,设立宣传组深入基层,分发《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农村饮水水源地保护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保护条例》、《农村公共卫生条例》、《水性传染病防治条例》及《农村医疗保障条例》等文件,最大化工程效益。同时举办相关活动,宣传内容包括:(1)饮水安全知识普及;(2)水价构成;(3)技术推广普及;(4)国家政策等。
(十)加强法规制度建设,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运行中央、甘肃省及其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并出台《农村供水条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乡镇供水水价核订原则》、《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完善《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增加针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价格的相关条款;完善《国务院体改办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增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单位分类定性的相关内容,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运行和农村居民饮水安全提供有力的法规制度保障。
(十一)建立学习培训机制,支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运行省市水利或水务部门拨出专项资金,为各县、乡镇工程基层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人员提供学习、培训机会。及时了解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设备故障、老化,乡镇生态环境、卫生条件,及建议、需求和其他问题。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人员的培训,熟练使用水处理设施及设备,提高水处理设备故障处理能力,提高管理水平。
(十二)建立应急机制,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运行在实施饮用水安全项目建设过程中,饮用水水质与工程良性运行是项目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在加强工程运行管理机制的同时,如何抵御威胁饮水安全的突发事件,制定保障饮水安全的预案势在必行。饮水安全急性事件包括:(1)水质重大变化;(2)供水管道爆裂;(3)重大火灾、毒性事故;(4)自然灾害。预案配套的保障措施有:(1)资金保障;(2)装备保障;(3)通信和信息交流工作。
(十三)建立国家扶持和投资机制,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运行国家扶持机制是指中央政府利用经济政策,主要有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拨款、贷款。税收减免等,加快经济欠发达区域的发展。甘肃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薄弱,农民收入低,支付能力差。有些地区执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执行水价有一定困难。国家的富民惠民政策的落实,应该体现在民生工程上,国家在财政上对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期运行应给予支持,留有一定量的维修运行资金,保证饮水工程长期、安全、可靠运行。中央和甘肃省政府对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亏损必须制定相应的补偿政策,明确补偿规定,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亏损得以补偿,从而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运行。
三、结语
【关键词】注安师;执业能力;水平;措施
一、引言
近年来,国家在政策导向及提高从业人员职称待遇等方面要求企业及安全咨询评价单位配备相应职数的注册安全工程师;现在,愈来愈多的从业者加入到注册安全工程师的行列,加快了企业安全管理队伍的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但是,从目前注册安全工程师施行的效应来看,并没有达到相关部门或企业所期待的结果。一方面是企业不能知人善任,使其发挥所能;另一方面则是从业者执业能力和水平的欠缺导致了目前的现状。
要真正使注册安全工程师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其所能,补强企业安全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就必须找出其执业能力和水平欠缺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二、执业能力和水平存在的问题
执业能力和水平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首先,执业能力不仅仅是个人能力的问题,它也和客观载体有相关性,且具有某种程度的“法定”色彩,既执业过程中执业人员的权威性是否具备;执业水平则是执业人员的个人学识、专业技能和个体素质的综合反映。
1、注册安全工程师的执业过程关联着公共利益(小至企业,大至公共产品:如危险化学品或公用自来水等行业),社会通用性强,在这些领域(如煤矿、非煤矿山、危化品、建筑施工等)进行执业,必须得到相关单位、部门的许可或授权,否则,一个注册安全工程师的执业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因为在目前形势下还没有一个社会公认、国际可比的大环境。一些企业或聘用单位只把你当作普通的安全管理人员,检查的效果或做出的结论未必受到重视,权威性打很大的折扣。
2、一些注册安全工程师取得执业资格后,缺乏实践,纸上谈兵,专业面窄,再加上持续学习、培训的动力不强,达不到这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工作当中显示不出应有的水平来。
三、改进措施
(一)国家要从宏观上、政策上给予支持和明确
1、现在虽然有现成的诸如《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规定》,但从企业对其的认命、使用等工作性质来看并非必须,企事业单位现阶段是否配备注安师并不是特别重视。相关政策也没有强调对企业配备注安师设置前置条件与生产或经营许可证挂起钩来,很多企事业单位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对注安师的岗位要求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在社会层面没有得到广泛认可。
2、国家在法律、法规、政策层面进一步强调、强化注册安全工程师在企事业单位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及不可或缺;再把现有的管理规定中的相应条款落到实处,并进行强调,在管理的权威上给予强化,在工资待遇上给予提高,形成一个国家支持、单位重视的社会氛围,这样有利于注安师工作的开展,更有助于其执业能力的提高。
3、认真执行《注安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人发〔2002〕87号)关于:“凡取得注安师执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聘任工程师或经济师专业技术职务”的规定,避免注安师享受中级职称待遇还需另行参加评审的尴尬。《成都市专业技术职业(执业)资格认定为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办法(试行)》的通知《成职改字〔2012〕2号》,适时做出了相应规定,引导当地企业根据注安师的业绩和贡献,给予相应的报酬和待遇,对业绩突出者进行表彰。
(二)社会舆论氛围上进行强调
1、注册安全工程师的执业环境、因素对执业能力的提高也是不能忽视的。如果其工作不能得到社会大众的支持和认可,注安师的工作岗位对一个企业来说无关紧要,可有可无,那可想而知,你还执什么业呢?所以,注册安全工程师的工作要得到社会上的承认和企业的支持,才能有利于其执业能力的提高。
(三)注安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重要
这不仅表现在要有相关邻域的专业知识、技能,安全管理的经验、数据和步骤等,也必须要有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工作中能够独挡一面,企业也能对你放心、大胆的给予使用。
1、加强法律、法规,安全管理和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和运用
1)能够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条文;熟悉所在省、市、区(县)相关行业的法规和要求,以及企业自身的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作业规范;且与时俱进,不断朔源、更新法律法规条文,并能及时地将其上传下达至企业上下每个员工。
2)重视现场管理。要从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哪怕是细小的问题,对症下药到车间、班组、岗位、个人;知微知著到细枝末节;不断提高、摸索、积累安全管理经验,并能在本领域、本行业中上升到系统,形成定制。大大提高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水平和技能。
3)认真总结、汲取各类事故教训。事故是从业者违背客观规律的自然反映,是对工作不负责任的一种惩戒。吃一堑长一智,要不断搜集各类事故发生的典型性,找出其特有的共性规律,发现其中的必然性,以警醒自己,教育从业者。
2、把知识转化为管理能力,应用到所在部门或单位。
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是技术与管理的综合,两者缺一不可;既要懂相关专业技能和操作工艺;又要有扎实的知识储备,安全理经验了然于胸。
1)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机构,配备、配齐相关安全管理人员。
2)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应急预案和职业卫生应急处置方案;并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学习、培训和演练,并记录在案。
3)对从业者进行岗前、岗中和岗位培训,所有从业者要持证上岗。
4)强化各类安全检、抽查;不定时定期地对从业者进行安全知识抽问答并与工资挂钩。
5)始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
3、加强自身素质、能力的修炼、提高和培养
1)注重注安师执业过程质量,工作中积极、肯干,及时及早发现安全隐患,指导下属部门的安全工作。
2)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遇事不推诿扯皮,努力查找问题根源。
3)使企业在相关法律法规指导下合理合法地运营。适时调整、更新、改造设备设施,使其始终处于有效安全运行和安全监控监管之下。
4)减少因设备设施操作上的失误所带来的安全管理上的漏洞。
4、注重注册安全工程师队伍的继续教育和技术交流手段及频次
继续教育是执业继续的硬杠子。除此之外,自身学习和加强行业间交流也是提高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能力和水平的方法之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达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目的。
(四)“责、权、利”缺一不可
执业能力的提高,其责、权、利是相符相成、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缺一不可。三者对等,三位一体,即责任、权力、利益均统一于责任承担者一体,能够有效地调动各方的积极性,达致工作之目标。
四、结束语
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能力的提高,不仅仅是自身能力的问题,还有一个执业因素,环境,企业认可,社会承认,行业支持,政策落实的问题。也就是说,要提高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能力和水平,国家要支持、社会要承认、单位要认可,自身要努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多方面的,它不仅是知识、经验、管理等各类素养的集大成,也是专业、技能,特别是责任的综合体现。这样,才能使注安师队伍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技术能力不断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