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影视作品的价值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11 16:22:5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影视作品的价值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影视作品的价值

第1篇

(一)励志类型片

这类影片通常着重演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艰难困苦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力的对比,最后通过人物的绝处逢生,点燃生命的希望,起到对观众鼓舞振奋的效果。如《喜剧之王》中,为了演员梦想不断努力的尹天仇,哪怕只是一个不露正脸的小角色,他也有很多种思考和演绎。为了追求演戏他可以不要报酬,只要一盒片场盒饭,可是在最困窘的时候,他连盒饭都得不到,但他依然认真地读着那本视若珍宝的《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从未放弃最初的梦。如《活着》中,历经抗战和“”折磨的福贵,相继痛失膝下的一儿一女,夫妻俩悲痛欲绝却依然努力乐观地活着。这类情节曲折但结局皆大欢喜的影片,能给努力求学但对未来感到迷茫的大学生们带来振奋感,影片里传递出来的即使在逆境也要不断充实自己,等待机遇,不轻言放弃等正能量,给了大学生们前进的动力和坚持的激情。

(二)言情类型片

这类影片往往善于营造浪漫唯美的意境、美丽飘逸的场景,加上帅气可爱的男女主角,给人以完全的、美的享受,完全符合了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们对那种纯纯的、抛弃世俗杂质恋情的憧憬,很受大学生们推崇。同情心泛滥的大学生们会为故事里的相聚大笑,会因故事里的离别而落泪,学会了好好相处与珍惜。也有些言情片为了追求故事的唯美性,会将男主角设计得帅气、多金而专情,女主角设计成平凡的女孩,男生为了女生拒绝众多美女,一掷千金,可以不顾一切,纵然阻挠重重,但终成正果。看起来很美好的故事,却也在无形之中种下了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种子。而生活不是童话,很难有童话般的男主角出现,也很难有一夜入豪门的事件上演,这些和影片里内容的对比,容易使大学生产生消极的落差感。

(三)喜剧类型片

这类影片在通过令人啼笑皆非的场景,给观众带来愉悦的同时通常有自己的故事主线和想要表达的故事主题。如曾风靡一时的《人再囧途之泰囧》,在各种令人忍俊不禁的巧合笑料的背后,穿插诸如宝宝为母旅游、商战争夺核心技术等故事,最终体现了友谊、宽容和自我救赎等深刻意义。对大学生们来说从这类影片里得到的不仅仅是精神上的愉悦,也有灵魂上的升华。

(四)动作类型片

这类影片已经从单纯的武打片,慢慢进化为带有各种主题,如警匪、枪战、赛车、暴力犯罪等“多功能视觉片”。在这里不得不提的当属《速度与激情系列》,从1到7每一部都受到了大学生们的热捧。他们觉得主角们炫酷的车技、敢于刺激随性的生活方式、义气的哥们情义、藐视一切的气魄与胆识,都那样充满魅力,渴望亲身去体验、去尝试。虽然故事的主角们都重情义、懂真情,但影片里充斥了暴力、犯罪,主角们甚至是被通缉的要犯,是与政府对抗的危险人物。这些对从骨子里渴望个性解放,渴望刺激,渴望不平凡的大学生们价值观的构筑其实是一个误导,容易诱使他们产生错误的模仿、错误的冲动,如赛车、崇尚暴力、叛逆不羁。也有“柔情”系列的动作片,如成龙的《新警察故事》,主要讲述的是警察救赎失足孩子们的故事。其中虽有大量武打动作镜头、很多炫酷的高危动作展示,但整个故事充满父性柔情。不管面对的是多么残忍的犯罪手法,作为警察始终没有放弃救赎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实现自我的救赎。这种柔情的动作片,很受大学生们的欢迎,在观影的同时,让其收获很多人生道理,使其明白对于武力不能滥用,它可以作为保护自己的能力,但不可以作为伤害别人的武器。

(五)伦理剧情片

这类影片以人伦、亲情等作为故事结构主线,在平常的生活故事里,佐以“仁爱孝悌”、“乐善好施”、“以礼待人”等具有普世价值的伦理观。这些观念也在故事的演绎中自然而然熏陶着观影的大学生,净化了他们的心灵,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处事观。

(六)恐怖科幻类型片

这类影片大多运用想象,配合先进的技术,或是表现灵异的鬼神故事;或是展现各类飞船飞碟外星人入侵;或是展现未来的高科技世界,变异的人种物种;或是演绎智能型机器人拯救世界……如《贞子》,贞子从电视里爬出的那一幕惊悚,成了很多观众不愿回忆起的“阴影”,如《复仇者联盟》创造了一些观众喜爱的变异英雄形象:钢铁侠、绿巨人……据说不久以后蜘蛛侠也会加入其中。他们与常人相似又不相似,他们做了很多人渴望完成的事情。这些满足了大学生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的欲望,满足了大学生蛰伏在心底,平凡却同时伟大的英雄梦。在某种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鼓舞了他们敢于想象、敢于探索、敢于质疑的勇气。最重要的是使大学生们能认识到自己的特别之处,特殊的本领,敢于认识自我,承认自我。———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英雄,但每个人都拥有即使超人也超越不了的地方。

(七)灾难战争类型片

这类影片既包含对战争历史的展现回顾,对战争年代背景的放大和特写,还包括对革命前辈们经历的苦难与荣辱,以及在苦难中涌现出来的团结、坚持、勤劳勇敢……美好品格的展现,给大学生们传递了爱国主义精神、社会核心价值观、荣辱观,激励大学生们不忘历史勇于奋斗。如《》中,对历史的忠实重现,艰苦的场景,令人心酸,从艰苦中获得的胜利又令人鼓舞———还有什么坎过不去?想起那句俗语“苦不苦,想想二万五”。还包含了对自然灾害的展示,通过对已发自然灾害的场景重现,或是对未来自然灾害的想象展示,警醒大学生们要爱护资源,爱护环境,爱护地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树立环保观念。遭遇自然灾害时,理智而坚强地面对,相信爱,相信奇迹,相信援助的力量。如一度被禁播引起恐慌的灾难电影《2012》,以高超的手法展现了地球末日的场景,逼真又深刻。而这一切都追究于人们对资源的浪费、环境的破坏,影片为人们敲响了警钟。又如《唐山大地震》,带观众再次身临那惨痛的回忆,除了展现灾难的可怕,也展现了面对灾难时全国上下的团结,互帮互助,来自世界各国的援助,以及母亲在危难时刻保护子女的母爱,父亲不放弃寻找被掩埋孩子的父爱,官兵们解救被困群众的大爱,政府的援助,社会的援助,个人的援助……这一切都会在观影的大学生心里留下善于爱的甘露,教会大学生们大爱与博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学会感恩,学会孝敬、爱我们至深的父母,学会在突然的灾难面前拥有强大而冷静的心。

(八)治愈系列片

这类影片是近年流行的“小清新”风格,讲述的故事无一例外与青春有关,如《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山楂树之恋》、《失恋33天》、《被偷走的那五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都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浓墨重彩的青春故事。这些故事里有着大学生们自己的影子,甚至有着大学生们自己类似的经历。或是爱情,或是友情,或是生活里发生的点点滴滴,最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随着故事里主角的喜怒哀愁,从美好到挫折到百炼成钢,大学生们达到了心灵上的、某些只属于自己的伤口的治愈。那些不愿向他人说起的小秘密,那些压在心底的往事和回忆,随着对影片的观看,慢慢释然,明白很多事。很多以为永远放不下的人和事,随着成长会渐渐销声匿迹,会失去很多,同时也会收获很多,而这个过程本身也是一种成长。然后轻装上路,遇见更好的自己。这类影片对于大学生们人生观的树立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影视作品和大学生的理想化互利互助

第2篇

《崛起》由丁黑执导,宁静、张博、邢佳栋等主演,讲述秦昭襄王嬴稷在宣太后、魏冉、白起、范睢辅佐下,弱六国、纳九鼎,拉开多年后秦始皇统一天下大幕的故事。据CSM52城数据显示《崛起》收视率0.948%,市场份额2.78%。豆瓣评分8.8分,截至2月28日该剧在视频网站上的播放量合计超过2亿人次。

《大秦帝国》目前已播出三部,前两部《大秦帝国之裂变》《大秦帝国之纵横》的豆瓣评分分别为9.1和8.7,可以说《大秦帝国》系列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口碑,而这与其对品质的一贯坚持不无关系。

十年只做一部历史

《崛起》是《大秦帝国》系列的第三部,《大秦帝国》总制片人焦阳告诉《综艺报》,《大秦帝国》系列在剧情上承接关系紧密,预计将用五部200集完整呈现“大秦”整体历史风貌,为使《大秦帝国》系列风格始终如一,焦阳专门成立西安曲江大秦帝国影业投资有限公司,“10年只做一部历史”。

《大秦帝国》系列是中国目前唯一一部从秦视角来展现战国大争之世和秦国崛起之路的历史正剧。整个系列描绘了从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到秦始皇统一中国的130多年间,秦国通过不断的求变求强、从“天下卑秦”的弱小诸侯国一步步崛起为超级大国并最终统一华夏的史诗,焦阳说:“目前我们已经用了10年时间,拍摄完成并播出了三部,余下还有两部等待拍摄制作。在这种体量篇幅跨度下,艺术创作是有困难的,不管是从叙事角度还是实际拍摄表演来说,都是考验。”

为了兼顾历史真实与故事情节,创作团队在内容上反复推敲。营销部负责人陈女士表示,“历史正剧也是讲故事,不能绝对按照历史事实一板一眼拍摄,这样的拍摄就成了‘记流水账’,所以在剧集叙事角度上更多考虑了整个历史故事的架构和观众的接受度问题。” 为了不影响剧集整体的框架比例,在不改变历史事件的基础上《大秦帝国》创作团队对内容作了符合事件发展脉络的调整。比如,在真实历史中,宣太后是中年遇到义渠王,随后又杀了义渠王灭了义渠国,按时间排序本应将这部分内容放在《崛起》中,但是片方经过慎重考虑,《崛起》的主线是秦昭襄王嬴稷,宣太后的情感占得篇幅过大会影响到整部剧的谋篇布局,所以将宣太后和义渠王的相见提到了青年初恋时,放在第二部《大秦帝国之纵横》中表现。“这是在不影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对该剧进行二度创作和艺术加工,会使整个系列看起来更加流畅统一。”

除了内容,《大秦帝国》系列在演员挑选上也费尽心思。从《裂变》中的侯勇、王志飞、高圆圆,《纵横》里的宁静、富大龙、喻恩泰到《崛起》中的宁静、张博、邢佳栋,演员都是公认的实力派。陈女士特别提到了邢佳栋,因为原本饰演《崛起》中男二号白起的演员出现变故,不得不临时选用邢佳栋代替。因为白起是剧中的主要角色,为了不影响整剧的品质, 白起独自一人的戏全部补拍,而另一些和其他角色在一起的蛟蚨用后期制作技术,将其“补”进去。

该剧在制作上注重对历史的高度还原,比如,剧中服装材质多采用麻布,而非视觉上更加华贵的丝绸。焦阳解释,因为当时生产力较低,丝绸的量很少,所以只穿在衣服里面,外衣即使有丝绸也多为点缀功效。片中将士的盔甲也是按照历史还原制作的牛皮盔甲,一身盔甲重达30斤,“演员穿上后身体被牛皮盔甲架起来,自然而然透出了士兵应有的气势。”

在战争戏的制作上,该剧花费较多心血,据片方透露,剧中的长平大战是一场借助地形展开的战争,参战方有秦国数万之众。很难用电视语言完全展现,所以在拍摄中一再改动。“白起后期制作的戏份加上战争戏需要特效的内容总计200多分钟,可是全部制作完毕却用了整整14个月,比整部戏的拍摄时间还长,把4个特技公司累得人仰马翻,很多人在后期间打地铺休息。”

宣传借力新媒体

除了对品质的坚持,《大秦帝国之崛起》也开始顺应时代潮流借力新媒体营销。

陈女士表示,第三部在宣传推广上做了更充足准备。作为一部不走媚俗、浮夸路线的历史正剧,能获得观众的认可并有“真粉丝”做“自来水”,与该剧及时调整宣传策略,深入挖掘剧情,善用新媒体推广分不开。

“《崛起》整个营销团队是新搭建的,都是个性鲜明的90后,新媒体的宣传策略就是用贴近年轻人的宣传方式去推广这部剧的优质品质。”陈女士表示,整个营销团队回归内容本身,将剧集反复观看、研究,希望能够发掘出更多细节用于宣传推广。“这些90后很多不是专业出身,但是他们却能够从年轻观众的视角找话题做物料,将剧情中更多好玩有趣的东西和网友交流互动。”

第3篇

一、影视作品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之间的关系

(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能够使影视作品形象更加地饱满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影视作品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丰富,呈现方式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影视作品总是能够使人们眼前一亮,从而陷入到有中国特色的时代背景中去,对影视作品产生强烈的认同感。通过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到影视作品之中,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能够更加地鲜明、饱满和独具特色,给人们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嬛例如,电视剧《甄嬛传》中,鲜明地呈现了清朝皇室的饮食文化、宫廷服饰文化以及宗教文化等,增进了人们对于清朝宫廷生活环境的了解。而融入了大量古代经典的人物对话,能够很好地表现出古代淑女的婉约气质,即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饱满,也能够使人们产生心向往之的感情。

(二)影视作品能够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传播和发展

影视作品本来就应该是文化产品,通过在影视作品中加载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能够很好地促进包括民族文化、区域文化、历史文化等在内的各种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在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漠视,这就需要影视作品承担起其文化传播的职能,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传播和进一步发展。例如,嬛在电视剧《甄嬛传》中,其雅致的、经过现代化改变的句式引起了观众极大的兴趣,进而竞相模仿,这从侧面促使人们感受到了传统的中国语言之美,进而促进了人们对传统语言的了解和学习,从而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传播和现代化的发展。

二、现代影视作品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缺失的现象

(一)在对外国影视作品优秀经验的学习过程中舍本求末

外国的一些影视作品通过宏大的场面制作、精美的画面以及完整的文化内容和价值观传递而获得巨大的成果,但是国内很多导演在对外国优秀影视作品的模仿过程中之中只单独对其制作进行了模仿,而没有在其中承载有中国特色的、能够传递当代中国人民态度的价值观和文化元素,这使得这些影视作品显得苍白无力,观众认可度较低。

(二)现代影视作品缺乏民族特色

首先,中华民族是有着长远发展历程以及优秀文化传统的民族,但是,很多现代影视作品都缺乏对这些特色元素进行挖掘,而是在制作的过程中片面追求国际化,导致拍出来的作品即不符合本国观众的需求又难以被国外观众认可。其次,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民族文化,对这些民族文化进行挖掘能够更好地辅助影视作品内容的呈现。但是,影视作品的制作者却不能够在制作的过程中重复利用这些原生态的民族文化,导致拍出来的作品同质化严重,缺乏特色。

(三)影视作品中价值观的呈现过于生硬

价值观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传播的一个重要载体。我们要求影视作品必须传递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弘扬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过程中的正能量,但是,很多影视作品中价值观的呈现过于生硬,不仅破坏了影视作品的整体感而且使观众产生了逆反心理。例如,在很多抗日题材片中为了表现我军战士的英勇而上演手撕鬼子、战士要害部位中了很多枪依然顽强抗敌等,都引起了观众强烈的抗议,影响了价值观的顺利传递。

三、促进现代影视作品与文化元素进行融合的策略

(一)将外国的影视拍摄技术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充分地结合以获得观众的认同

首先,在影视作品的拍摄过程中要充分地借鉴外国的拍摄技术、人物性格的呈现方法以及文化元素的展现方式等,将其合理地利用于自己的影视作品之中。其次,影视作品内容的展现要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影视作品的制作过程中当中要充分立足于观众的文化需求、观众生长的文化背景以及观众的接受能力等,并将这些充分地融入到影视作品之中以观众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呈现,以实现影视作品促进传统文化传播的目的。

(二)充分挖掘中国的民族文化元素

中国悠久的发展历史使得中国产生了稳固的民族传统文化,而中国多民族的特征则使得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独具特色。所以,我们在影视作品的制作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掘民族文化元素,通过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作品当中来满足人们对于文化产品的要求,同时促进民族文化内容的传播。

(三)在影视作品中用正确的方式传递价值观

首先,在影视作品制作的过程中通过细节的描写来促进价值观的呈现,而非是不经过思考的将人物神化。其次,在影视作品的制作过程中要坚持以影视作品的内容辅助价值观的呈现,内容要为价值观的呈现而服务,将价值观蕴含于作品之中,使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而非是突兀地将一个问题上升到价值观的高度来对观众进行训导。

第4篇

一、当前中国影视艺术创作中美学融入的问题分析

(一)影视艺术作品缺乏对主旋律的弘扬

在我国当前的影视艺术创作当中,影视作品对于主旋律的弘扬还是相对比较有限的。真正弘扬主旋律的电影,一般都在特定的时期上映,比如说建党几十周年或者建国几十周年,最明显的代表作品就是《建国大业》和《建党伟业》,这两部作品在弘扬主旋律上可以说做到了淋漓尽致。但是在之后的许多作品当中,影视作品对于主旋律以及对于指导思想的弘扬就显得比较欠缺。对主旋律的赞扬一直都是美学的一个分支,这里所说的美学并不完全指审美意义上的,更是指人们的认知和认可程度。人们对于社会发展整体方向和指导思想的认同,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影视艺术作品的美学价值。

(二)缺乏对于一些美学知识的运用

除了对于主旋律的认同是美学的一个特点之外,在传统美学知识的融入中,我国的影视作品创作还比较欠缺。最初的美学定义是研究人与世界之间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之后人们开始将其作为人们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也逐渐开始把人们认同的、欣赏的、默许的内容作为一种美的规范,在之后的发展当中沿用下去。但是我国的许多影视作品还是会出现许多违背美学要求的内容。从技术层面来看,一些影视作品创作片面地追求数量而忽略了质量,无论是观众的视觉感还是整体作品的感受,都会受到影响。思想方面得不到真正的提升,许多时候影片表现的内容依旧是比较低俗的,没有任何的美学价值,只是为了博取观众眼球,获得收视率,从而使得影视作品本身的意义没法体现出来。

(三)依旧有不少与社会主流思想相违背的内容出现

影视作品的发展当中有高尚的思想内涵,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低俗普遍的内容。比如说一些题材的电影主要就是起到对人们的娱乐作用,真正的教育意义和警醒意义不够鲜明,并且这类题材本身在社会的影视作品当中也是屡见不鲜的。所以近些年来还是有许多导演开始尝试与主旋律相靠近的内容,这样才有利于影视作品美学价值的体现。

二、中国影视艺术创作中美学元素引入的策略和方法

(一)影视作品要具有鲜明时代感和美学感召力

美学所包含的内容有许多,其中包括心理学、语言学、文艺学等,这些都和美学紧密相联。实际上,在我国影视作品的创作当中,通过思想内涵的提升来实现影视作品美学价值的案例还是少之又少的。比如,贺岁片在我国一直都很风靡,每当春节档,都会有许多的贺岁片上映。其中包括最初的《手机》《天下无贼》,再到后来的《私人订制》等,确实有着很强的娱乐功能,但是就其本身的主旨、含义、情感、精神以及美学品位的打造都实在难以与具有时代感和社会感召力的主旋律电影相抗衡。而《唐山大地震》《》这类反映社会历史题材的电影,则是具有着超强的时代特色,是足以警醒世人的电影类型和内容,在思想、情感以及主旨打造上都足以实现影视作品应该具有的审美效果,是美学的一种升华。所以影视作品创作中要尽可能地融入一些弘扬正能量的内容,这样可以使得影视作品本身更为鲜活,影视作品主旨和精神也会得到升华。

(二)影视作品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精神

人文精神也是美学的一个分支,是影视作品进行美学元素融入的重要体现。“以人为本”可以充分地体现出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是美学研究中研究人与世界和谐的审美关系的一种体现。可以真正反映人们内心诉求和精神要求的,往往属于影视作品的主要表现方向。但是在“以人为本”的发展过程当中,要格外注意与美感以及养眼与养心之间的区别。许多的影视作品,包括一些综艺类节目在内,都格外注重人们的情感需求和精神,这一点本身没错。但是过于注重娱乐性和,则会使得美感丧失,逐渐走向低俗化、世俗化以及庸俗化的快餐文化形式。另外,如果只是一味为观众提供养眼的影视作品,长时间无法实现对观众的养心体验,那么观众也会丧失对这类影视作品的追求。所以影视作品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精神,时刻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并且让观众真正体会到影视作品本身的创作价值和美感所在。

(三)正确关注收视率和票房在影视作品中的情况

收视率和票房一直都是影视行业发展过程当中比较注重的,也是影视作品进行盈利的重要方式。但是一定要正确地关注收视率和票房,而不是盲目地追求收视率以及票房,却忽略了影视作品本身应该有的情感内涵。拿我国一些典型的影视作品来看,《英雄》《十面埋伏》这类电影都是投资了上亿元的大制作电影,可以说具有超级豪华的阵容以及相当完善的创作团队。这种类型的电影在票房收益上也确实得到了一定的认可,票房也是对影视作品认可度最好的回馈。但是就其电影本身的内涵来看,基本上不具有任何的美学价值。思想贫乏、内容空洞且创作的故事过于虚假和玄幻,并不符合审美的价值。许多人看这类电影只是因为演员的阵容比较强大,或者是觉得特效制作比较唯美,实际上真正在思想上以及心理上的美学价值认可却少之又少。因此,无论是制片方还是导演,都需要格外重视影视作品自身的思想内涵与价值,将美学体现在思想层面,才能够真正实现对影视作品艺术层面的提升。

(四)将西方一些美学元素应用到中国影视艺术的创作当中

西方电影或者影视作品当中,对于美学元素和美学思想的体现还是比较到位的,因此我国就应该有所借鉴地将这些美学元素应用到中国的影视艺术创作当中。西方电影尤其是美国电影中,除了一些靠特技打造的电影之外,有许多的影视作品都充满了深刻的内涵。例如《肖申克的救赎》,可以说在这么多年的发展中一直处于屹立不倒的位置,就是因为其对于“希望”的一种诠释,真正地反映出一种暖心的感觉和罕见的温馨,这是人性中人情味的展现,也是美学中对于心理和精神层面的升华。再比如近些年很火的一部影片,这部影片以迷幻、深奥让人们记住,“梦中梦中梦”的叙事方式成为《盗梦空间》最为吸引人的部分。当然如果本部影片只是进行了相应的梦中叙事,没有一定的思考和深度,则无法唤醒人们对于美的渴求。正是因为这种人性的救赎,才使得整部影片的美学特点得到了升华。我国的电影也应该将西方电影当中这种对于人性的深层次挖掘引入到平时的影视作品创作当中,这样才可以提升影视作品创作的整体美感和审美水平的真正提高。

三、结束语

第5篇

影视作品在市场经济中的正确定位,是影视作品生存的基础,是影视作品制造者出精品的保证,是影视作品传承中华民族文化血脉的根本。因此,影视作品在市场经济中的定位问题十分重要。影视作品在市场经济中的定位,笔者认为要做到“四个有利于”:1.有利于促进文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实现国家“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创造生产一大批思想艺术性和观赏性统一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影视作品,满足人们对影视作品质量日益提高的需求,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有利于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前进方向,是文化强国综合国力的表现。当今多元化世界,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创造生产优秀的文化作品,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渴望和诉求。广大的影视创造生产者要面对这个新的机遇和挑战,抓住时机,生产出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反映中华民族真善美的优良传统的影视作品。3.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就是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影视作品创作生产过程中,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摆脱金钱名利的束缚,确立社会效益和市场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创作取向,形成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拓展道德实践活动,构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4.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科学发展在多元化世界经济面前,文化领域存在着诸多机遇和挑战。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为影视作品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为影视作品创作生产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创作素材。人们对优秀的影视作品的需求,为影视作品的发展拓展了巨大空间,面对人民群众欣赏能力的提高和对精神文化需求快速增长的新形势,我国的影视作品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还不能很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要解放思想,科学发展文化生产力,全面提高影视作品的质量和服务供给能力。让影视作品的播放起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作用。

二、影视作品在市场经济中定位的标准

世界上诸事都有度,有张有弛,影视作品的方圆和尺度标准还真不好界定,但笔者还是力图阐述影视作品在市场经济中应遵循的定位原则。1.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思想指导影视作品创作先进的文化思想是发展文化的生产力,是文化发展的规律,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市场的基础,是创造生产优秀影视作品的生命线。在抓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要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影视作品思想艺术的全面发展。2.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的创作思想优秀的影视作品来源于人民,依靠于人民,表现于人民。只有植根于人民之中的作品才富有鲜活的生命力。要站在写人民的高度,把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创作原则,把握时代前进的脉博,把影视作品创作寓于时代前进之中,弘扬社会的主旋律。3.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影视作品要牢牢把握住文化发展规律,用饱满的政治热情昭示如火如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赞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可歌可泣的英雄行为和民族精神,弘扬时代主旋律。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反对任何形式的拜金主义,生产出与时代相呼应的影视作品,昭示光明、凝聚力量、鼓舞人心。在繁荣祖国文化市场的基础上,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三、加强影视作品创作生产的引导

第6篇

【关键词】影视作品;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8-248-01

我们以往对影视作品价值的理解并不全面,往往只注重其所传递的审美感官与道德的教化作用,而忽视了在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格完善上的积极意义。影视作品具有形象性,其以更为直观的方式去打动人心,能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某些枯燥的文字性叙述通过鲜活的荧幕形象进行表达,使学生更乐于接受,学生在被影视作品中光与影的艺术表现形式所打动的同时,情感得到了升华,思想品德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现如今,随着高校多媒体教学的普及,影视作品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担任的角色也越来越重,已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

一、影视作品的教育特点

影视作品具有跨越时空、形象直观、涉及内容广泛、兼具视听等特点,是大众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之一。影视作品无阅读能力的限制,较纯文字性的描述而言,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因此不失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助教学手段,其独有的魅力更增添了思想政治的影响力,其独有的生动、直观、形象的表现形式更易为学生所接受;其兼具情感体验与人生思考,相对传统的教师耳提面授而言,将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与传统美德的影视作品带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向学生巧妙地传递社会的主流意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无法估量的积极作用。

二、影视作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独特作用

(一)影视作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影视艺术作为上层建筑中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具有跨学科的天然联姻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教育主体向教育客体――大学生,传授社会发展所需的政治观念,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使其具备社会发展所需的思想政治觉悟。然而任何理论性知识的教学活动必须通过一定的载体才能深刻地传达其内涵,而独具代表意义的影视作品不失为单调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教师可有针对性的选取能传递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影视作品组织学生观看,学生可在此过程中接受社会各方面的主流信息及思想政治教育,可促进师生间形成的良好的互动,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二)影视作品具有潜在的教育作用

影视作品是较为生动与直观的媒体传播形式,在自由开放的影视文化世界里,影视作品可连接过去、现在甚至未来的情节,其间透露着浓厚的文化韵味、社会形态,影视作品潜移默化的功能可引发学生内心的共鸣,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的思想、感情等各方面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此过程中,既满足了学生对文化的追求,也实现了思想与思想,心灵与心灵间的对话,使自我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实现了升华。

(三)影视作品丰富了教学资源

在影视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影视作品可为我们更为立体地呈现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如今的社会形态,用鲜活的银幕形象再现思想政治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者可利用影视作品辅助教学,在课堂讲授之余通过选取可传递教学重点的影视作品来进一步向学生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于观看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或写观后感都是对教育内容的再复习与运用,以影视作品辅助教学的方式不仅打破了传统耳提面授的教学方式的禁锢,而且拓宽了政治教育的教学视野,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在影视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各类富有教育意义的影视大片的不断出炉,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题材。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与教学素材,使课堂效率大为提升。

(四)影视作品可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大学生爱国主义及正确价值观的培养是高校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门也为加强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不乏推行爱国主义题材的影视作品于高校政治教育的工作中的方法,事实证明,我国具有大量的优秀的爱国主义题材的电影,如《任长霞》、《建国大业》、《建党大业》、《正道沧桑》等影视作品中或反映了爱国主义精神,或反映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导向,内涵丰富,富有教育意义。学生在这些真人真事中可受到相应的感触,可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感,总之,爱国主义题材的影视作品已成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学习资料与重要措施。

(五)拓宽了学生社会情感体验的范围

学校与家庭是大学生生活体验的主要环境,二者在其身心发展与品德培养上起着巨大的作用,与社会的接触较少,因此社会体验较为单一,影视作品可消除时间与空间上的距离,极大的丰富了大学生的体验范围。影片中所涉及的某些社会环境是大学生还未接触过的领域,自然引发了大学生的注意,对大学生的旧观念形成了冲击,丰富了大学生的知识与视野,帮助其形成新的生活观念,大学生在影视作品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其思想观念将会得到逐步的改善,并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

第7篇

1.对于什么是历史题材剧的认识不一致

这一认识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不明确历史题材剧所具有的外延,同时还包括两个内容:首先是在当前历史题材剧多样的情况下,对具体什么是历史题材的作品认识不足,只是将纪实性的作品作为历史题材剧的素材,而忽视了一些历史上流传的“戏说”“大话”等内容的作品;其次是对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的评价过于简单,没有综合性认识。

2.对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研究存着缺陷

在研究历史题材影视作品时忽略了综合性评价的方式,没有认识到其特殊性,更没有结合文学、历史进行研究,更没有联系到现代的生活进行实际分析,以至于在研究的过程中缺乏方向性,多是简单的自说自话,缺少协调与统一。

二、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文学特质

自古有“文史不分家”的说法,历史是依靠人的文字记载来完成的,因此历史在反映真实的过去生活的过程中也一定程度上具有文学的特色,甚至有的作品很难分清楚是历史作品还是文学作品,即使在一些表象看来是历史类型的作品中,也多少具有文学的成分,因为在使用文字记载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文字的艺术表达性。

1.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具有情感性

影视作品最终都是依靠人来完成的,同时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所依据的题材必定都是具有文字记载的内容,在记载这些内容时是依靠文字表达的方式完成的,这种文字表达方式形成了文学作品或者历史文学作品,其中必定会加入写作者的主观判断或者思想认识,不论是所谓的正史还是野史,在创造过程中都会有感情性,因此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也是如此。

2.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具有虚构性

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依靠历史的一些记录或者还原,但同时这些记录也会受到当时政治、社会环境的影响,写作者在描述事件时也会加入一些主观性或者虚构一些内容,这样才能使整个历史事件的过程更加完整,影视作品的制造者也会根据题材进行一些创造,为了达到吸引大众的目的对历史情况进行一些虚构和创造。

3.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具有审美性

一部完整、优秀的历史作品必定是受到社会大众喜爱的,其中也会夹杂一些文学语言或者特殊的表达方式,也就是说历史题材在叙事的同时表达了其所具有的美感,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塑造力求将其中的内容设计出具有吸引力,符合大众审美观的影像。

三、国产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中文学与生活的关系

在历史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必定要对社会生活进行真实反映,比如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其中虽然描述了国家的正史,但同时在作品中具有文学的感召力,如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等语言具有极强的文学特质,另一个方面在作品中也反映了现实的生活,比如其中的大部分内容中都记录了皇室或者大臣的事件,所以说在拍摄历时题材的影视作品时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1.国产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中文学反映生活

我国在新媒介发展的几十年中生产了许多的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比如《大秦帝国》《康熙王朝》等,这些作品获得了社会大众的极大喜爱。同时这些影视作品拍摄中所依据的题材正是在具有文学特色的历史作品,在影视作品中所具有的一些文学元素让作品更具吸引力,同时这些影视作品所反映的一些现实生活更加真实明确,也符合大众生活的需求。另外这些影视作品在制作的过程中必定会考虑收视率、社会反应等问题,所以作品的制作也尽量符合当前社会的价值观和认知需求。

2.生活塑造了影视作品的文学价值

生活是历史传统与现代文化共同发展的结果,在历史长河中,人们不论是历史作品的创作还是文学作品的创作都离不开一个主题——真实生活,可以说生活是文学的源泉,当前国产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的制作也是如此,从现代生活的角度看,该文学是根据现代人的价值需求和观念进行改编、制作的,从历史生活的角度看,影视作品所依据的前提是历史的现实生活,所以说生活塑造了影视作品的文学价值,并将其在现代社会体现出来。

四、结语

第8篇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年;影视作品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3-0252-02

一、当前影视作品的娱乐导向存在偏差

影视作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电视的普及让人们在茶余饭后形成了观看各种电视节目的习惯然而,有些影视作品并非只是传播社会积极面的信息,对社会存在的假丑恶事件也有相当一部分的映射,甚至有夸大和美化作案细节的描述和表演,让青少年想去模仿。例如违法犯罪行为、贪污行贿事件等。如果影视作品娱乐导向出现偏差,会让涉世不深的青少年产生错觉,善恶不分,甚至效仿违法乱纪分子的行为时,则会引起社会的不安和动荡,从而助长社会不良风气和诱发犯罪违法行为。因此,只有正确的娱乐导向才能引导青少年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也就是说,我们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影视作品的娱乐导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青少年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

然而,当前的影视作品大多追求商业利益,在长期的不良竞争中,形成了各自既定的利益导向,很少从思想道德教育方而考虑,导致价值观导向出现严重偏差。更有甚者,大多数作品宣扬唯利是图、阴谋报复、男女关系滥情、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暴力凶杀、黄赌毒等等道德水准不高的内容,甚至这些作品往往让青少年觉得都可以接受。比如:好些影视剧中有很多砍杀的镜头,而往往被砍者还不会死去,这让许多青少年觉得砍几刀没关系,站起来还能跑,所以,近几年的青少年杀人犯罪比率在上升;还有很多美化“婚外情”、“”的作品,让青少年觉得这些所谓的“情”都是很随便的,没有了羞耻的底线。

总之,在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年龄阶段,这些价值观偏差作品的导向就是一剂毒药,足以毒害他们的心灵,让青少年的价值观扭曲,这对国家的未来发展是很危险的。

二、影视作品对青少年树立价值观的影响

(一)青少年时期的心理特点

青少年时期是人的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与以往的各个时期都不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青少年而临纷繁复杂的新事物、新思潮以及多元价值观的冲突,导致他们缺乏辨别是非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他们的心理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稍微遭遇挫折便会动摇信念,心理非常的脆弱。

久而久之,广大青少年就会沉迷于影视作品所打造的带有虚幻、商业性质的偶像世界中,不惜在上面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导致许多在校学生厌学、弃学。青少年面对各种各样的社会压力,会产生强烈的反叛情绪。然而,一些偶像宣传模式故意迎合青少年的反叛心理,使反叛成为当代一些青少年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青少年们开始模仿偶像,向往那些影视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不可能实现的虚幻生活。无疑,这使他们逐渐养成了追求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的价值观,对青少年以后的个人发展打下了不良基础。

(二)影视作品的娱乐导向对青少年树立价值观的影响

积极向上的影响要大力弘扬。主流影视作品应该是积极向上的,应该对人们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青少年时代正是树立价值观的时候,而影视作品是他们接受价值观引导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仅次于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我国当前的影视作品还是有很多内容健康的、积极向上的,这样的作品应该大力弘扬,多多向青少年群体推荐。

消极影响一定要剔除。经过调查发现,一些影视作品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宣扬自私自利、暴力倾向。在一些影视的影响下,很多青少年自私自利,只顾个人利襦而不择手段,近年来,青少年中发生凶杀情杀案件屡见不鲜;其次,宣扬拜金主义、攀比成风。在一些青少年心中,金钱就是万能的,为了金钱,许多学生不惜出来人格尊严,换取物质上的享受;还有,畸形的婚恋态度。在明贬暗颂的影视作品诱导下,许多青少年对婚恋“看得很开”,羡慕、婚外情,只顾一时的开心,不顾以后家庭后代的幸福,低龄青少年偷偷同居现象比比皆是。2008年新华网曾经报道过河北省政协委员魏向东“关于青少年生殖健康调查”的发言:“当前,青少年日益严重,特别是女孩未婚先孕、人工流产、感染性病甚至患艾滋病等现象趋于早龄化,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当然,这一切对她们以后的生活都埋下了不幸的种子。

三、如何规范影视作品的正确娱乐导向

(一)作品精神上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流价值观进行宣传

对青少年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教育青少年用科学的方法论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避免不良教育的侵蚀。

在十的报告中,我们党明确了以“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来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对青少年的价值观教育就应该从这24个字人手,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三个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明确体现了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思想导向。在学校的课堂上要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影视作品中就更要体现出来。而不要一味地宣扬金钱至上、自私自利的价值观,让青少年处于宣扬善良美好的学校和社会氛围中。

(二)影视主管部门加大审查力度

各级主管部门不能不作为,一定要严格审查影视作品的内容是否适合青少年观看,必须认真负责地做好本职工作,严把质量关。

影视作品一定要坚持弘扬主旋律,为青少年价值观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为其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要充分考虑青少年成长进步的心理需求,有关部门要继续做好面向青少年的优秀影视作品,使他们在学习娱乐中受到先进思想文化的熏陶,让健康的文化信息资源通过网络进入校园、社区、乡村、家庭,丰富广大青少年的精神文化生活,努力为青少年开阔眼界、提高素质、陶冶情操、愉悦身心服务。各类互联网站都要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唱响网上主旋律,倡导文明健康的网络风气。

(三)利用完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

现有的法律法规要完善,没有的要经过听证进行有针对性地立法。在对影视作品进行审查的时候有法可依。不能认为单靠几位专家、几篇娱评,就能遏制住不良娱乐导向的影视作品去毒害青少年的现实。

针对这一点,我们国家一直很重视的,经广电总局20lO年3月26日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电视剧内容管理规定》,并且自2010年7月1日就开始施行执行了。本规定第五条就明确规定了:宣扬、赌博、暴力、恐怖、吸毒,教唆犯罪或者传授犯罪方法的;侮辱、诽谤他人的;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或者有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等等,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禁止的其他内容都不得通过审查。

但是,现在互联网络发达,国内的网站好控制,而一些国外网站就不好控制,还有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会通过互联网进行对我国青少年的毒害。这就需要完善一系列法律法规,依法保障我国青少年免受毒害。

(四)给广大青少年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首先,争取让青少年回归校园文化,不再光沉迷于虚幻的世界。这就要求校园文化的建设必须落到实处。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学生们的教育作用,像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应该对学生一律免费开放;还要取缔干扰学校正常教学、生活秩序的经营性娱乐活动场所;可以鼓励学生组成的自由团体进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宣传。总之,要利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加强青少年学生的自我修养和自我磨炼,我们都知道校园是青少年进行文化建设的实验基地,所以,各级学校都要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用心构建,寓教于乐,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促进青少年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第9篇

[关键词]影视艺术;影视文学;文学

影视是一门综合艺术,它将静态的文学语言通过直观、有声的视觉形象表现出来,是现代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娱乐产品,在丰富了人们生活的同时,又向人们展示着不同的世界,让人们产生不同的感受。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必须在影视艺术和影视文学两个方面都达到一定的水平,并且将两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影视文学是电影和电视剧的文学剧本,同时它兼具了看和听的两种形式,是电影和电视剧存在的内容基础,而影视艺术则为影视文学服务,让电影或电视剧更具有表现力、感染力,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会增加一部影视作品的生命力。

一、影视文学

影视文学作为一种与传统文字表达形式不同的文学类型,它是指将文学剧本通过广播、电影、电视等声话设备,用直观的视觉和听觉的表现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来表达文学思想的内容。它已成为现代文学中不可缺少重要分支,比传统的小说、诗歌、散文等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影视文学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它是文学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同其他的文学在本质上并无不同,所以它在故事情节,人物刻画,思想感情等方面具有传统文学所具有的规律。

第二,由于其在表现上结合了影视媒介,所以又具有传统文学不具有的影视媒介特点。既可“读”又可“看”,还可“听”,所以影视文学具有更为丰富的表达形式。

第三,具有鲜明的影视特征。一是视觉性,既将文字描述的文学形象通过具体、鲜明视觉形象表现出来;二是动作性,就是通过具体影像将文学描述中的动作表现出来;三是蒙太奇结构,就是达到最好的表现效果,对剧本中各种内容、场景根据需要的效果进行衔接、组合的特殊结构方式。

二、影视艺术

影视艺术就是指在影视作品中运用时间、空间等各种手段来增加银幕形象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达到一种时空结合的艺术效果,从而满足人们的情感、审美等需求。影视艺术讲究的是神韵、意境和意象的美学效果,是一种能够让人产生视觉和心灵上的美感和,并能达到启迪净化心灵的目的,既可养眼又可养心。影视艺术最早应用于电影,随着电视的普及和升级,在电视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一般来说,影视艺术通过空间空间营造、空间再现、空间表现、叙事要求以及发展方位这几个方式来表现。在这里要特别申明两点:

第一,那些仅仅为了提高收视率而拍摄的迎合观众胃口的商业影片并不代表影视艺术的最高境界,相反,现在有些影片为了迎合观众的趣味,往往降低了艺术标准,流于通俗化、低俗化、暴力化,这与影视艺术决不能相提并论。

第二,现代光电科技造就的光怪陆离的特技效果并不等同于影视艺术,那些特技效果的确提升了电视的视觉效果,给人带来视觉的刺激和冲击,这些“后现代艺术”并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艺术,真正的影视艺术是养眼与养心,引领人民的精神生活的艺术,而不单纯是视觉的。当然如果能够将现代科技很好地融入到影视作品中去,那是会提升影视艺术的效果,但这个“度”需要很好地把握。

三、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的关系

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虽然具有不同的含义,但是对于影视作品来说,他们都不会独立存在,也无法完全独立的区分,影视文学作为另一种文学类型,与影视艺术可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两者无论哪一部分有欠缺,影视作品都会失去一定的光华,显得不那么完美。

(一)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含有艺术共性

无论我们怎么去界定,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的艺术共性都是彼此渗透、深刻相连的。

首先,从表现的内容上,影视文学所要表现的主要对象都是以人物为主体,思想活动为主线,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通过各种关系间的连接,表达出完整的故事,感染人们的情绪。在故事情节的编排中,人物的刻画,环境的描写,以其气氛的渲染都要求影视剧本必须具有文学的艺术性,所以文学剧本的艺术性是影视文学的第一步。而影视艺术的表现也必须构建在人物关系之上,它不论使用时间还是空间等各种表现手法,最终也是为了烘托影视人物所要表达的主题。

第二,从美学形态来看,两者都是通过时间和空间来展现人物和故事情节,影视文学本来就有表达美的诉求,以启迪、升华心灵为最终目的,而影视艺术所采取的所有手法也是为了达到美的、震撼心灵的目的,所以说两者从艺术的出发点上来说是一致的。

第三,从表现手法上,影视文学为了将各部分内容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蒙太奇结构的运用,使故事内容、情节的组合堪称完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影视艺术表现的形式。

(二)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第一,影视艺术作品需要含有文学性。对于一部影视作品来说,单纯的影视艺术是不存在的,它所存在的基础首先是影视文学的存在。只有有完美的影视文学,才能给影视艺术以展示的空间,否则再完美的艺术也不能建立在空中楼阁之上。如果没有影视文学的内涵,内容不能吸引观众,再有魅力的影视艺术也不会得到人们长久的关注。所以影视艺术需要影视文学的存在。

第二,影视文学需要影视艺术的衬托。对于一部具有吸引力的文学剧本来说,就像一座地基结实的房子,但是单纯依靠牢固的地基是不能吸引足够的眼球,还需要不断地添砖加瓦,让她穿上漂亮的外衣,充满光华,让人感受到美的存在。再有意义的文学内容,如果缺乏影视艺术的烘托,就会显得干瘪,没有欣赏价值。影视艺术就是运用时间空间等各种表现手法是影视文学具有更强的表现力,让人们通过艺术的表现更加加深对作品内容的领悟。

总之,没有文学价值的影视艺术是没有存在价值的,而影视文学如果缺少了影视艺术的修饰就会显得干瘪,缺乏美感。只有将两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才能成就一部优秀的作品,使影视作品丰满,既具有深刻的内涵,又具有欣赏价值和艺术感染力,拥有历久弥香的力量。很多获得奥斯卡金奖的影片其实就是在这两方面结合的很好的代表作,像《魂断蓝桥》和《泰坦尼克号》就是如此,首先拥有感人的内容,又有饱满的表演,和精心的故事编排,再加上完美艺术手法的运用,使人们在观看电影的时候,不由自主地被感动,被震撼,影视文学和艺术的完美结合,使人们在叹息美好感情的同时,产生撞击灵魂的力量。

(三)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以文学为前提

前面我们讲过,影视文学是文学的一种新的表现方式,所以影视作品首先具有文学的特征,影视艺术是建立在文学基础上的艺术。

第一,影视艺术需要尊重文学。影视艺术首先是为文学内容服务的,是为了让文学内容具有更好的表现力,所以影视艺术所运用的各种手法都必须围绕文学内容来进行,而不是自成一体,或者凌驾于文学内容之上。那些为了运用某种艺术手法而使文学内容受损的方式是不可取的。艺术手法只有在尊重文学内容的基础上,合情合理地运用,才能使影视作品显示出和谐之美。在这里我们要批评一下现在的有些影视作品,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不惜胡编乱改,比如说是一部影视剧,明明悲剧结局会更有意义,回味悠长,但是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非把它改编成大团圆结局,结果整部影片就失去了协调美,没有了影视剧应有的韵味。当所有的作品都仅仅只有娱乐功能的时候,影视作品就失去了积极地意义,影视作品的艺术性暂且不谈,就思想性来说就是一个民族的悲哀。所以说,影视艺术和影视文学不应该被绑架,始终应有自己的思想。

第二,影视作品赋予文学更丰富的内容。传统文学是一种静态的表达方式,而现代文学通过影视的方式来表达,使文学内容更加直观、具体,复杂的社会万象可能通过影视作品的一个镜头,就表现出五味陈杂的故事。影视作品融合了诗歌、音乐、舞蹈等各方面的综合内容,使文学的表达形态更为多样,既丰富了形式,又增添了美感,精确性、敏锐性、艺术性等赋予文学更为丰富的内容。

(四)在观众接收方式上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应紧密切合

上面我们说影视文学和艺术不应该被大众文化所绑架,但是并不是说影视作品就要脱离观众。而是群体的意愿不能忽视,但是也绝不能一味地低级附和,只是为了博大家一笑而已的低俗,暴力影视创作倾向是不提倡的,那样的作品虽能带来一时的视觉冲击,并不具备长久的影视价值。影视文学是目前很受大众喜爱的一种文学表现形式,有着比传统文学更普遍的受众,所以它在思想感情的传递上,审美观点的塑造上都对大众有着深刻的影响。影视作品说到底是为了广大观众观看的,如果没有观众的认可,那么再有深意、再精美、再艺术的影片也不会有人欣赏,没有了市场的影视作品,自然谈不上文学价值与艺术价值。让影视作品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这就对影视文学与影视艺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既需要影视内容贴近广大观众,又要能够通过艺术传达美的主题,起到正面的积极的社会意义。这就要求影视作品的文学内容和艺术表达形式上找到一个与观众的切合点,既能为广大观众所接受,又能使影视作品的文学和艺术水平不会降低。

四、结语

影视是一门综合艺术,它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体育等各方面的内容,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和最为广大的观众群体。一部优秀的作品,带给人们的不只是视觉的盛宴,更重要的是精神的享受。影视艺术和影视文学作为影视作品不可忽视的两个重要方面,对影视作品的价值和生命力有着弥久的影响,如何将两者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使影视作品在艺术升华的同时,能够提升大家的观赏兴趣,达到到启迪、净化灵魂的效果,是现代影视作品应该努力的方向。只有找到影视作品的文学效果和艺术效果与对观众影响的切入点,并将其联系起来,影视作品才会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亚斌.影视艺术鉴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孙宜君.影视艺术鉴赏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3] 程季华.中国电影发展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

[4] 李幼蒸.当代西方电影美学思想[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5] [德]克拉考尔.电影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M].邵牧君,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