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1 16:22:5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地理教学现状分析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地理;教学;乡镇;问题;分析
引言:乡镇中学地理教学工作,在长期的教学中一直得不到充分的重视,致使中学生没有从地理教学中获取到足够的知识,并活学活用到生活中去,这对中学生在全面学习基础文化知识,是一个很大的阻碍,需要不断地查找原因,从根本上进行解决,为此就当前乡镇中学所存在的一些地理教学的现状,进行了一些具体的分析。
一、乡镇中学地理教学现状的分析
1.地理教学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地理教学在多数乡镇学校中还是一直没有改变传统的副科状态,学校没有真正对这门课程真正进行重视,这是乡镇中学当前在地理学科教学中所遇到的一大障碍。由于乡镇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对于地理学科,都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地理教学一直只是处于一种维持状态,甚至使一些乡镇中学的地理课程只是应付课程的安排,并没有实际的教学内容[1] 。很多乡镇中学为了适应应试教育,盲目地追求学生升学率,提高学生主要学科的应试成绩,有很多的地理教师迫于学校的要求,为其他的主科课程让路,使地理教学的时间得不到真正保证,地理教学效果很差,只是在走一种教学的形式,这种教学当然不会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由此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生因为学校的不重视,地理教师都不重视教学的质量,学生没有必要认真,只是得过且过地学习地理课程,使地理学科在应试教育下得不到真正的重视。
2.地理教学的用具配备不齐全
乡镇中学往往由于经济上的原因,学校一般只是拥有几个地球仪,这些地球仪也会因为多年没有进行更新的原因,使得地球仪破烂不堪,根本就跟不上信息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脚步。有很多的乡镇中学并不具备电化教学的条件,由于局限于人力和财力的关系,仍然还是依靠粉笔、黑板、教科书这些传统的教学工具支撑着地理学科的教学,没有应用现代化的教学器材进行多媒体的教学[2]。由于有的乡镇中学没有专门的电化教室,只是以一些简易的地理课所需的教学挂图、地球仪等,这些基本的教学工具进行教学,有一些教师用图是以手画,还有的是使用地图册,使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精确性和直观性都大打折扣,作为学生平时练习用的填充图,有一些乡镇中学的学生都很少进行订购,这些都将影响到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熟悉和掌握,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立体性思维的发展。只能学而不练,对于地理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都很难准确地进行掌握,这些都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继续深入地学习地理知识,致使地理学科的教育缺少更多的形象性讲解,使多数学生对于这种枯燥的地理学习引发不起兴趣,严重地制约了地理学科的应用和发展。
3.地理专业教学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在乡镇中学对于地理课堂的教学,总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对地理课程不重视,往往由于认为地理课只是作为副科进行教学,学校就没有引起足够的充分的重视。由于没有专业的地理教师,对于地理课的教学,往往只是由一些年龄大的老教师来担任,还有很多的乡镇学校,地理教学工作就由其他学科的教师来兼任。其实这些任职的地理教师教学水平并不高,有的甚至缺乏很多的地理基础知识,很难让向学生传授到更多的地理知识[3] 。因此,专业地理教师总量存在上比较少的问题,不能满足乡镇中学地理教育的需求,整体地理教学的师资力量都存在着学历偏低、年龄结构偏于老化的现象。专业的地理教师比较少,兼职的比较多,因为存在很多兼职教师更换频繁,所以有的乡镇中学更换地理教师的现象比较频繁,有的在学校在一年之内能够更换一个地理教师,有的学校甚至在一个一学期都可以更换一个地理教师。这种地理学科被边缘化的状况,说明乡镇中学的地理教师队伍需要进行大幅度的整改,以适应现代教学发展的需求[4] 。
二、改善乡镇中学地理教育的措施
1.地理教学要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
由于中学的地理教学长期爱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其发展一直都受到很大的局限性,其地位和作用很难在乡镇中学的教育实践中崭露头角。只有改变这种不正确的教学体制,将应试教育不断地转化成素质教育[5],提高地理学科所属的教学地位,才会从全面提高中学生素质教育的角度,在乡镇中学中逐步地推动地理学科的教育工作。
2.需要加大投入资金力度
要改变乡镇中学地理教育的不良局面,需要社会各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增添地理教学的教学器具,添置更多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逐渐缩小乡镇与城市之间所存在的差别,使地理教学的硬件逐渐地向城市化靠拢,为乡镇中学的学生提供更好的地理教学条件。
3.加强地理学科师资队伍的建设
乡镇中学的地理教学质量跟不上,主要的原因是缺乏一些业务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地理教师。因此培养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十分必要。加强乡镇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地理学科的师资人才的素质是关键,要积极地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具备地理教师资格的人员到乡镇中学任教,进一步完善乡镇中学教师队伍的建设[6]。
总之,对于乡镇中学地理教育现状的改变,并不是在短期内就可以改变和实现的事情,需要不断地依靠广大的乡镇中学的地理教育工作者,依靠社会各界人员的普遍关心,逐步地推进乡镇中学的地理建设进程,使乡镇中学的地理教育体制逐渐地完善起来,才会不断地走入正常发展的教学轨道。
参考文献:
[1] 张长久. 中学地理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18) .
[2] 张士龙. 我国中学地理教育发展方向分析[J]. 教育科学研究, 2008, (04) .
[3] 王芳. 论中学地理教育思想转变与教学方法改革[J]. 中小学电教(下半月), 2008, (02) .
[4] 黄双稳. 新形势下深化中学地理教育的思考[J]. 基础教育研究, 2009, (13) .
关键词:高中地理;区位知识;现状分析
0 前言
地理学科中区位知识的教学是高中地理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学生能够用区位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是高中人文地理教学的主要目标。所以真心希望本次探究能为高中地理区位知识教学搭建一个平台。
1 区位内涵
区位一词用在地理教学中主要指区位和相关地理现象的联系。高中教材对其解释是区位有两层含义,一是事物本身的位置,二是该事物他事物空间上的关系。可分为绝对区位、相对区位。简单的说就是事物本身的位置与具体分布情况。
2 高中地理区位知识教学的现状
2012年,有笔者就选河南为目的地,通过调查、访问、问卷等方式对河南部分市、县级的高中地理教师进行了调查。听课60节,访问20人,问卷100人,收回80份。通过数据显示,存在以下弊端
2.1 教学主要环节—目标设计存在不足
教学目标的设计存在不足,教师对于区位知识不能很好地贯彻到目标中,具体教学中也就似是而非,蜻蜓点水,不能很好地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只是迎合考试设计目标,缺少了情感教育,忽略了过程方法,抛弃了三个维度。使目标达成不符合大纲要求。例如:教学《工业区位因素和区位的选择》一节,有教师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如何根据区位因素选择工业区。
(2)过程与方法: 课前搜集实例,搜集中加深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形成正确的人文地理观念。
该目标没有很好地将三个维度系统起来,各自分离,不能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素养”这一最终目标。
2.2 高中教师本身区位知识现状不容乐观
为了更好地完成新课标规定的知识目标,教师本身必须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能在教材的基础上对区位知识进行优化、重组,以期待取得更好地效果,教师只有厚积才可以薄发。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源源不断的水源,而不能局限于一桶水。否则学生没有提升的空间。但是调查显示,教师并没有备足水源。而多数教师只是停留在教材体系的表面,对于区位的概念自己都搞不清楚,似是而非、一知半解。
3 打破不足现状,不断更新提高。
3.1 设计教学目标要合理:
要制定系统科学的教学目标,顾及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紧密结合。其中知识与能力是基础性目标,过程与方法是关键目标,情感态度是重要目标。过程与方法是掌握知识与能力的重要手段,情感是知识的升华,三者不可分割开来。
如对于区位知识的教学,《工业区位因素和区位的选择》一节为例。要在第一目标让学生牢固掌握本节所涉及的区位知识,即哪些区位因素会影响工业区位的选择,第二目标要让学生走向社会,走进生活,调查,访问得出自己想要知道的结果。第三目标要让学生结合本节所学知识以及当地区位因素的现状拟出自己合理的建议等,各个环节环环相扣,有机结合,既体现了训练的系统性,又能循序渐进地达成目标。
3.2 高中地理教师的区位专业知识、专业素养要改进
要熟练掌握区位知识,对于教材的设计原则,安排意图,培养目标等要逻辑系统的掌握整合。注意各个知识点的横向纵向地联系,在长期的教学中帮助学生构建知识链,形成一定的线状知识体系。而这些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教师自身专业知识的储备,专业素养的提升,要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学习。因为只有具有了高储备的知识量才能把教材驾驭的得心应手,也只有高水平的专业素养才可教的生动多彩。
3.3 教育理念要转变。
传统的教育模式只是教师讲,学生听,严重束缚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性。区位知识本来就比较枯燥乏味,如果教师过多讲解势必让学生感到乏味,如果能结合教材实际和学生生活实践多种形式的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教师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例如:仍然以《工业区位选择和区位因素》一节为例,要打破传统的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变牵着学生走为放手学生飞。要让学生理解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区位因素有哪些,不要单单靠教师画画要点,学生背背内容,这种暂时记忆最容易遗忘。应该让学生先调查访问,参与到活动中,有自己的收获体验之后再融合整理,课堂上各抒己见,踊跃发言,既能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又能感受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结语
通过研究可以看出,高中地理教学中区位知识的教学还存在一些瓶颈,对区位知识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教师本身专业素质有待提高。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现代教学模式仍有待改进。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度不够。因此区位知识教学的研究任重而道远。需要广大的教师不断更新思想,理论联系实际。
参考文献:
[1] 旋晓伟.王林,王晓青等.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9(1):125-128.
[2] 陈华.多媒体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1,(4):96.
[3] 王龙泉.新课程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地理兴趣[J].四川教育,2011,(7):74-74.
作为学前教育必修课之一的地理课程,对于学生学前教育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起着重要的影响。直接关系到其未来幼儿地理相关活动、科学教育开展的好坏。面对当前职业教育专业地理教学不足的现状,高职院校的教育者十分有必要加大对学前教育专业地理科目的教研工作。
一、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地理教学现状
在近年来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影响和鼓舞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通过在教理念、教学方式等方面的革新,使得学前教育专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受到学前教育专业地理教学特点以及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对象为幼儿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当前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地理教学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对学前教育专业地理教学质量的提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一)学校重视程度不足
地理课程虽然属于学前教育专业文化必修课范围,教学大纲中关于地理教学的开设情况也做了详细的要求。但是,一些学校在响应新课改人才培养应以市场为导向的号召下,在看到社会上的幼儿园大多没有开设地理相关课程的现状后,片面的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地理教育是可有可无的,于是将教育的重心转移到受市场欢迎的美术、舞蹈、音乐以及语文、数学、英语等市场普遍认可的课程教学上来。地理教学不仅没有得到高职院校教育者的重视,地理公开课、教研组等教研活动的开设更是寥寥无几,即便是有也只是形如其表。相比较其他科目的教师,地理教师的评比、培训、进修、评职等机会更是明显少于其他教师。学校对地理教学这种不重视的态度,不仅严重打击了地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更是在感觉上给学生留下幼儿地理教育不重要的的错觉。
(二)教学特色不明确
当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地理教学暴露出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教学特色不明确,没能将学前教育专业特色充分的体现出来,要知道学前教育专业所培养的学生是社会未来幼师群体的主要来源。这与传统地理教学对学前教育专业地理教学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在其影响下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地理教学多是围绕地理相关基础技能与知识的教学,缺乏与学前幼儿教育的有机结合,没能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未来作为幼师的职业特色充分的体现出来。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对幼儿地理教学的开展是极为不利的,学生既不懂得也不知道该如何结合幼儿特色来对幼儿开展地理教学。
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地理教学的优化
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不仅要如其他专业一般单纯的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技能的传授,还要将教学的方法、方式、手段以及师生关系的处理经验等对学生进行传授。具体来说,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地理教学的优化包括以下几点: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孔子有云“亲其师,信其道”,意为师长只有在得到学生尊敬的同时,其讲授的道理才会被学生所接受和追捧。为此,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要想对学生的地理教学质量进行优化,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就必须首先在师生之间构建起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转变以往“严师出高徒”式的教学思想,多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当中的实际需求给予关心和帮助。如,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利用提前到教室的时间,以一种轻松的状态参与到学生中去,通过与学生的聊天了解学生的喜好、个性以及当前地理学习中的遇到的难点问题;通过微信、微博地理教学相关信息,与学生就地理学习展开互动。这些对于优化师生关系、活跃地理学习氛围都是极为有利的。
(二)明确地理教学目标
为进一步对学前教育专业地理教学目标进行明确,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首先,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认识到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特殊性,我们要培养的不仅仅是某一行业的知识、技能型人才,更是未来幼儿的教育者,我们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地理相关知识、技能的传授,更要将幼儿教育的方法、手段、理念等对学生进行传授。无论在教学、工作、学习等方面更要通过自身榜样作用的发挥,来使学生明白怎样才能算的上是一名合格的教师,进而在今后的幼儿教学中,使学生能够以自己的教师为榜样来对自身进行约束。其次,学前教育专业地理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教学地重点一方面在于对地理知识、教学技能的学习,另一方面在于对幼儿的了解。学生只有在充分了解学前教育阶段学龄儿童的特点基础上,才能对教师所教授的地理教学技能、方法等进行灵活的运用。为此,教师应不定期组织学生到邻近的幼儿园中,以志愿者的身份去陪同幼儿玩耍、学习,并照顾幼儿,从而在这一系列实践的过程当中收获对幼儿的了解,以及幼儿教育的经验。使自己对自身未来的职业目标有一个明确的规划。
(三)突出学前教育专业地理教学特色
关键词:学科教学(地理);专业硕士;现状;需求
专业硕士教育在研究生教育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发展历程较短,不免出现一些问题,同样学科教学(地理)专业硕士在培养过程中也存在诸多不足。本研究采取问卷的形式,通过网上调查和现场调查两种方式,对河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及广西师范大学九所高校学科教学(地理)专业的部分在读研究生进行深入调查(共发放问卷117份,回收115份,有效问卷112份,有效率为97.39%),以期了解目前高校学科教学(地理)专业硕士的培养现状与需求情况。
一、培养现状分析
1.知识掌握明显不足
由调查发现,仅有23%的学生对中学地理教材达到较好的了解程度,而77%的学生只是一般了解或不太了解;83%的学生对地理课程标准处于一般了解或不太了解水平;72%的学生对地理学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处于一般及以下水平;对地理学前沿与发展趋势的了解情况,也有86%的人处于一般及以下水平;对通识性知识(人文社会、科学、技术、艺术等)的了解情况,80%的学生处于一般及以下水平。可看出学生对新课改知识、地理学基础与前沿知识及通识性知识的掌握或了解情况很不理想,需要提升的空间很大。被调查对象的专业背景主要有地理师范类、地理非师范类、师范非地理类以及既非地理又非师范类。其中非地理类或非师范类的学生占32%,可看出跨学科与非师范类的学生占有一定比例;在地理师范类专业中,有半数以上的学生是因为就业、调剂或其它因素的影响而选择该专业,因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较弱,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他们对相关知识的进一步掌握。
2.专业技能水平有限
通过调查学生参加过的教学实践形式发现,60%的学生参加过教育实习和教学观摩,但大部分院校的教育实习时间较短,学生理论学习时间长而教学实践时间短使得教学技能无法得到充分锻炼,而且42%的学生在读研之前没有教学实践经历,因此学生的教学能力普遍偏低。在教学研究能力方面,由于半数以上的学生在读研之前没有科研经历,加之读研期间没有接受系统的科研指导与训练,导致85%的学生处于一般及以下水平。在理论联系实践方面,由于某些课程的学习重教师的系统讲授,轻学生的实践操作,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其实践操作不同步等原因,导致80%的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处于一般或较弱水平。由以上可看出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距高水平的基础教育地理教师还相差较远。
3.职业认同意识较低
由数据分析可知,将近55%的学生选择毕业后会一直从事地理教学工作,38%的学生表示先从事地理教学工作,然后再考虑转向管理人员或其它行业,另有7%左右的学生表示不会从事教师行业。可看出他们对地理教师职业认同感偏低,不少学生只是将读研看作进入其它岗位或行业的翘板,这在某种程度上将会影响该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二、学生需求分析
1.对地理课程教材教法知识需求较高
由图1可知,学生对“中学地理教材与课标分析”、“地理教学法和教研方法”两方面知识的需求程度较高,所占学生比例均超过了70%,但在“中学地理教材与课标分析”知识方面,目前接受该类知识的学生比例低于对其有需求的学生,即培养现状低于学生的需求,存在供不应求的现象。此外,在“通识性知识”方面,也存在对学生的培养现状低于学生需求的情况。在“地理教学法和教研方法”、“地理学专业知识”、“地理学发展前沿与动态”及“地理新课改” 知识方面,目前高校对学生的培养现状基本上能满足学生对这些知识的需求。而在“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方面,对学生的培养现状超过了学生对该类知识的需求,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现象。
2.对教学实践与理论联系实践能力需求较高
由图2可看出,学生对“教学实践”和“理论联系实践”两方面能力培养的需求较高,所占学生比例均达到70%以上,但目前接受这两类能力培养的学生均处于50%以下,说明对学生的培养现状还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其次,学生对“教学研究能力”的需求也较高,而目前高校对学生该方面能力的培养现状基本上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但“课程研究与开发能力”与“运用外语撰写专业论文的能力”,还需要相关高校加强对学生这些方面能力的培养。
3.个人品质需求趋于多样化
个人品质指的是教师作为一个人所具备的内在个性、审美品质与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所应具备的教育信念与独特心理特征的综合[1]。由调查发现,学生希望提升的个人品质主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开阔的视野”、“较强的现代意识”、“对教育事业的志趣”、“良好的身心素质”、“良好的学术道德与科研作风”及“合作与创新精神”等,可看出学生对个人品质的需求趋于多样化。
三、改革完善建议
1.完善课程体系
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需要突出“实用”导向,体现职业需求、技能应用、实践能力、就业接轨等性质[2]。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基本属性主要表现为知识属性和独特的职业性[3]。地理教育专业硕士的课程设置要充分考虑地理教师职业的特点与需求,根据实际需要适时进行调整。由调查可知,在所调查的九所高校中,学生所获得的知识现状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主要表现在通识类、中学地理教材与课标分析知识两方面。通识类知识主要指普通文化知识,它对丰富地理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具有重要作用。中学地理教材与课标分析知识是一名地理教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知识,对该方面知识的掌握,直接决定着地理教学的成败。因此,建议各高校适当加强以上两方面课程的设置,对教育学、心理学类课程的学时可适当减少,以满足学生对各类知识的需求。
2.加大教学实践
经调查发现,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创造性教学能力等都是所调查研究生比较缺乏的,而这些能力又是一个高水平教师所必不可少的素质,因此,加强学生的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急需落实到教学日程上来。建议各高校建立一批教育教学实践基地,使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中进行专业对口的教学实习,并安排经验丰富的中学一线教师进行指导。此外,高校应充分利用中学丰富的实践型、经验型教师资源,采取“双导师制”制度,联合培养地理教育专业硕士。在实践过程中还应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和课程研究能力的培养,总体性地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3.强化研究意识
学科教学(地理)专业培养的是高水平的、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地理基础教育工作者,所以应培养他们树立研究意识,掌握科学研究方法,使其能发现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并能运用相关理论解决问题。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教学研究能力的需求较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鼓励学生阅读大量相关专业文献资料,关注地理教学前沿发展动态,更要在培养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及课题研究,体会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思路,使其科研水平得到提升。
4.重视职业认同教育
教师职业认同感是指教师能从心底接受教师职业,并能对教师职业的各个方面做出积极的感知和正面的评价,从而愿意长期从事教师职业的主观心理感受[3]。教师自我认同依赖时间的连续性和统一性,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时间节点通过自我内在的连续性和统一而成为完整的生命历程[4]。教师的发展在时间上是流动的,在职前树立良好的职业信心与职业认同感会使准教师入职后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也会使更多的地理教育硕士更加坚定地选择地理教育事业。另外,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也应在培养过程中有所重视,促进学生建立积极的教师择业观,使培养的高水平教育人才能够真正为基础教育教学做出贡献。
地理教育专业硕士培养的是掌握现代地理教育理论、具有较强地理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从事地理教学与研究的高水平地理教师。各高校在培养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基本需求,不断完善培养方案,以培养出研究型、应用型、创新型相结合的基础地理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 李玲,熊健杰,韩玉梅.西方教育目标分类学对我国教师素质标准的启示[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67.
[2] 孙友莲.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特殊性呼唤培养模式的独特性[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10):15.
一、高中地理学习现状—“困难”分析
1、 对地理学科缺乏正确的认识。首先是由于中考地理所占比重较小,老师,家长,学生长期把地理划分到“豆芽科”,正是这种尴尬的学科地位,很多学生不认真学习初中地理,到高中仍然认为是副科,思想上不重视,而高中地理难度较大些,所以学生感觉困难。其次,地理是一们边缘学科,文理知识交叉,具有较高的综合性,理论性,实践性。本身学习也确有一定难度,导致学生畏惧心理。
2、 缺乏科学的地理学习方法。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因此地理学习不是单纯的记忆。事实上,很多学生甚至老师,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常常认为背一背就可以,有的还只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形成了重记忆,轻理解,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导致学生感觉能看懂地理教材,知识点也能记住,听课也能听懂,但做题就很困难,因此很茫然,困惑。感到付出了,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从而厌倦学习地理。
3、不勤于,善于运用地图。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离开地图谈不上地理学习。学生由于懒惰,不愿意麻烦去翻看地图,只看文字内容,知识点就不易记住,更谈不上理解。就好象一个班的同学彼此认识,但闭上眼睛,恐怕很难说完全班同学的名字,如果在教室看着每一个人,却很容易说出每位的姓名。个体形象就是姓名的载体。地图也就是地理知识的载体。
二、地理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策略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有动力。对学生来说,对学科的兴趣首先来自对老师的认同。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因此,地理教师应具备高尚的师德和人格魅力,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真心关心学生。同时,还应具备精湛的教学技术,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果教师单纯讲念,学生被动地听,然后让学生去背,去记,这种枯燥的教学方法,会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课堂内容的不同,灵活安排,力求做到每堂课的方法有所不同,不断变换方式刺激学生,使其有新鲜感。在讲课时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加插一些地理小故事,如在讲到密度流时可以引用二战中联军的潜艇在德军的严密监控下,成功地利用地中海深处的洋流,关闭发动机,借助底层洋流运动,成功地躲过了德军的监视,实现了诺曼底登陆”。通过这样的小故事,课堂就像一块磁铁一样深深地把学生吸引住了。
2、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掌握地理知识对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现实意义,才能产生学好地理的强烈欲望,形成强烈的求知动机。比如:我们在讲气象灾害时,可以联系去年重庆的伏旱天气,全国大部分地区出现的暖冬天气,给人们造成的影响有那些?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其形成原因是什么?再比如,讲城市的地域结构,我们可以出示省会成都市的地图,让学生观察应该属于那种地域结构?结合其地域形态思考成都为什么要建地铁。这样让学生感到地理的确是一门很有用的学科,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身边的很多问题和现象,这样在他们心里会产生一股要学好地理的强大动力,从而提高了地理学习效率。
3、精心设问,循序诱思,培养学科思维能力。课堂上,恰到好处地运用由教师精心设计的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之一。在设计提问时,要注意面对学生实际认知水平,提问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并且可操作性和针对性要强,要利于思考和便于讨论。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认真研究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大量收集学生在日常活动中可能接触到的社会、经济、科学和生活中的各种信息,结合某节课教学目的的要求,设计出为课堂教学服务,且能使这些感性和零散的知识提高到理性知识的提问。提高独立思考、分析和研究问题的能力。比如:讲城市过境干道与市内交通的关系时,可以先给学生介绍,我们校门外的到成都和江油方向的一环路就属于过境干道。学生思考:它的交通量如何,给我们造成那些影响?在此基础上再思考该怎样处理过境干道与市内交通的关糺。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掌握此内容,并且能体会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
4、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地图是地理独有的知识载体,地理知识、原理、规律,以及考核形式都集于地图一身,掌握了图就把握了地理脉络。况且从心理学讲图形又比文字好记,可以说是地理学科最好的学习方法。教学可从地图入手,把地理事物、地理规律都落实在地图上,因此,平常记忆时要做好图文转换,尽可能将地理课本中所有的知识点放在各类图形上去理解与掌握,不要凭空去记、去背,学会图文转换。例如一幅等高线图,能从图上等高线的走向、密度、递变规律中读出山地的走向、坡度的大小、发展农业的方向等等。
做题时要学会看图,可以按以下步骤展开:先看图名,若是区域图,可知道其所在的位置,若是统计图,可知道其反映的是什么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其次是观察图例或注记;最后观察图像内容,根据题目要求或图中信息,解决问题。解此类题的关键是会透过现象(图的形态特点事事物的分布等)看本质(提示这一现象的原因或内在规律)。
关键词: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意义 着手点 存在问题 提高措施
引言
地理课程不仅是一门综合地理环境、人文关系、人与自然关系及可持续发展等知识点的基础性课程,而且是渗透环境保护教育的主要课程。初中地理教学,对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及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1]。因此,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率不仅可以实现地理教学的目标,实现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还可以增强全民环境保护的意识,为赢得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前提条件。
1.初中地理学习的意义
地理教学的意义就是在老师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引导,并通过实际与理论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2.初中地理学习的着力点
2.1身边环境方面。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老师应该尽量做到让学生对本土的资源及环境形势有具体的了解,以此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地理现象,也可以通过此行为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2.2学习兴趣方面。
地理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而学习兴趣作为学习推进的一种潜动力,其学习兴趣直接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把生活环境和书本知识相结合,通过自身的感触及个人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2]。
2.3社会时事方面。
任何学习都不能闭门造车,地理学习也不例外。因此,在地理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更要结合社会实际,并从社会时事中获取相关地理知识,以此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3.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师资力量建设不齐全。
在长时间的地理教学中,通常会出现地理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地理老师年龄结构不合理,老年地理老师偏多,缺乏专业的地理知识体系等现象,尤其是村镇这种现象表现得尤为突出。不合理的师资结构导致在现实的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学的目的性偏差,针对性不强,使得很多老师不敢大胆进行教学,严重阻碍地理教学的功效发挥。
3.2教学常规建设不规范。
地理教学常规建设问题主要体现在地理老师集体备课方面,因为地理属于一门小的学科,其中任课老师很少,甚至很多学校根本就是采用一个老师带一个年级地理教学的分配模式,外加目前学校实行班级管理模式,所以对于地理教学的集体备课无法得到落实,并且在备课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关老师的讨论分析,从而致使在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无法得以暴露解决,长此以往,严重影响地理教学质量。
3.3教学模式过于落后。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不管是采用问答式的教学模式还是授课式的教学模式,都容易致使地理教学的惯性作用,使得老师在长期教学中懒得进行教学改革,甚至有的老师在常年不变的教学模式中产生教学疲劳,影响教学的正常秩序,并且在这样的同模式教学下,学生对于地理的学习也容易产生疲累,大大降低学习兴趣,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受挫。
4.提高地理教学效率的具体措施
4.1做到实际与教材相结合,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该做到教学教材与实际相结合,并根据每个单元的重点知识要点综合实际情况开展探索性教育,大胆地设计探索的问题,并通过实践找到答案。同时,老师可以根据相关的知识点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在探索学习中激发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4.2正确把握教材的难易度,进行逐个击破。
地理课程的相关知识点都要通过主观的想象加以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正确地认知学生的学习现状,把握学生对教材中知识点难易程度的掌握程度,并根据学生所能承受的范围合理地进行课程教学设置,划分一章的学习要点,使得学生针对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做到逐个击破,并合理设计课堂课后练习,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3]。
4.3改变教学模式,增强地理课教学的效果。
传统的教学模式仅靠书本教授,使得老师学生都容易产生思维疲劳。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该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将现代化的教学辅助工具引用到实际教学当中,学校也应该加大对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学生在丰富的教学模式下保持一颗积极进取的心。
结语
地理作为一门综合了地理环境、人文关系、人与自然关系及可持续发展等知识点的学科,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实现教学的创新,并根据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才能使得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自身素养,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陈文卫.初中地理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策略[A].科教文汇,2012(8):120-122.
【关键词】初中地理 学习兴趣 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2.126
地理是一门充满着趣味性的学科,把握好丰富的地理知识对我们以后的学习与工作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学生正式开始接触地理的学习是从初中开始的,学生在此之前很少接受系统性的地理教学,因而初中地理的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是一门新奇又有神秘性的学科,从而在一开始就会对地理的学习抱有一定的好奇心与探索的欲望。这样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是非常有利于地理教学活动开展的,但是由于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着种种问题,初中生在地理这门学科的学习上并没有收到预想到的成果,甚至说地理的学习不太理想。
初中地理知识内容属于基本的地理知识,教师对其的讲解应该是具体而充分的,但为什么初中生的地理知识学习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成效呢?我认为这里有以下几点原因影响了初中生的地理学习:
第一,初中生理解能力不高,对庞杂的地理知识不能有效吸收。初中地理知识面广,从世界地图到中国地图,从世界气候到中国气候,从世界矿产资源到中国矿产资源的分布等等,都需要初中生能够准确把握。这里的把握不单单包括学生要准确理解课本知识,还要熟记于脑,熟记于心,能够对其灵活运用。但是这些知识也涉及许多的专业术语,学生对此无法凭借自己的经验进行理解。另一方面,初中地理知识中涉及许多地理图片,包括矿产资源的符号、分布的位置,气候如亚热带气候、热带气候、温带气候等的大体覆盖区域,以及对地理地貌,如山川、海洋等的准确识别等等。这样大的信息量对于初中生来说一时难以完全承载的了,因此学习效率不高,对学生也造成一种心理上的学习压力。
第二,教学器材不完备,甚至被束之高阁,对学生不能进行模型教学。众所周知,大部分的地理知识单凭地理教师的讲解是没有成效的,地理的学习需要大量的借助地理器材,比如地球仪、地图册等,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借助模型,可以让学生有一个立体的或者平面的印象,从而加深学习印象。我们可以从地理位置的教学中就可以看出地理教学器材有多么重要:需要讲解大洲的地理位置,亚洲、欧洲、北美洲、南极洲等的地理位置是怎样的,它们之间有哪些大洋、山脉为阻挡等洲等知识都需要借助地球仪;地球到底是怎样自转的,太阳光线又是如何穿过月球到达地球的等等知识也需要借助地球仪。因此教学器材不能被束之高阁,应该得到有效利用,发挥它们作为教学辅助工具的作用。
第三,地理教师教学保守化,教学方法的单一化。初中地理教师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有限,一般喜欢采取简单直接但又单一的教学方法,即老师在黑板上大量的板书,学生在下面拼命的记考试重点。这样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但从长远来看,是不利于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的,也是一种费时费力并且很少得到学生认可的教学方法。学习需要兴趣,初中生是活泼好动的,也是容易对新事物兴趣盎然的,地理教师应该准确的把握住这一点,即抓住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与好奇点,让学生对于将要学习的地理知识保持高度的兴趣与好奇心,从而引导学生的地理学习。如果地理教师一味的采取保守的教学方法,那么学生在日复一日的地理学习过程中就很容易丧失兴趣,对地理的学习打不起精神。
由上可知,初中地理的教学存在着如此多的问题,影响了初中地理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既然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如此严重的问题,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着手,从而改变这一现状呢?我认为具体措施可以从以下几点开始努力:
第一,教师应该对地理知识进行整理、疏导、归纳,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知识。比如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对每一节课的地理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每一周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复习,查漏补缺,让学生加深印象。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在教室张贴地图的方式,将地理区域分布图、资源分布图、气候影响范围等地理图片张贴在学生最容易接触到的地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知识,巩固知识,并且同学之间也可以就这些图片进行交流学习,从而一举两得。比如学习各个国家的首都以及重要城市时,可以采用知识竞猜的方法,让学生对某一个城市的特色进行描述,而其他的同学进行竞猜。这样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地理知识的准备过程中加深对城市的了解,在竞猜过程中加深对城市的记忆程度,从而促进地理知识的学习。
第二,要合理运用地理教学器材进行教学。缺少的地理教学器材应该尽快补齐,现有的地理教学器材也应该得到有效运用。教学器材的存在就是为了帮助教学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而不是被放起来,经年累月的遭受尘土的洗礼。地理教学器材的合理运用,是非常有助于地理知识学习的,比如,由学生自己制作各种矿产资源的形状,然后采用贴图比赛的方式,将这些矿产资源在地图上进行一一粘贴,真正的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享受学习的快乐,理解学习的意义。再比如说学生可以两三个人为一组,对地球仪进行自转演练,一个人指挥,一个人操作,一个观察,从而对地球的自转时发生的各种地理现象做一个直观的了解,这样的方法对地理知识的学习而言是有利无害的。
由此可见,地理思想是指人们对地理学科学理论与内容的本质认识,地理方法指某一地理活动过程的途径、程序和手段。地理方法的灵魂是地理思想,思想是对方法的抽象认识,方法是思想的具体化形式,二者具有统一性。笔者通过对近五年来《地理教学》《地理教育》《中学地理教学参考》《课程·教材·教法》等期刊和相关专着中收集的有关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与方法研究的相关论文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方法研究和实施中所取得的成绩与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地理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地理教育的价值实现做出一份贡献。
一、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方法的研究现状
1.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地理思想方法类型基本确定
根据文献分析,关于中学地理课程中地理思想与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地理教育国际》中指出,地理学科围绕研究对象,逐渐形成了关于位置和分布、地方、人与环境的关系、空间相互作用、区域等核心概念的基本观念和法则,[1]包括:
空间观念。涵盖区位论,区域差异,因地制宜等基本原理、观点,蕴含着空间定位、空间相互作用与联系、将世界组成不同区域加以认识、地理环境差异与因地制宜等思想方法。
系统综合的观念。涵盖系统观、全球观等基本原理、观点,蕴含地理环境整体性、人地关系等思想方法。
动态观念。涵盖不同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的发展变化观,蕴含地理过程、时空关联等思想方法。
可持续发展观念。蕴含人地关系的思想方法,其中“人对地”的影响中包括环境观、全球观、资源观、人口观等一些观点。
第二种观点,在《中学地理素养教育》一书中,袁孝亭教授从地理学家的倡导和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国际地理教育发展趋势的角度分析,认为基础地理教育阶段包含的地理思想方法有:[2]基础地理教育阶段应把人地协调观点、可持续发展观点、空间观点、因地制宜观点作为地理观点教育的重点;中学地理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的基本内容应主要包括地理观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地理比较、地理分析与综合、地理归纳与演绎等方法。
第三种观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地理课程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地理视角”即从地理学的角度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3]
(1)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中,与“地理视角”有关的知识主要包括人与环境相互影响的观念、因地制宜的观念、初步的环境伦理观念、可持续发展观念、全球化观念等。
(2)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过程与方法”目标强调地理事物“形成”、地理特征“归纳”、地理成因“分析”、地理规律“理解”的过程与方法,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地理方法,例如归纳地理特征,包括运用地图发现地理特征、运用比较法概括地理特征等。
笔者认为以上三种观点基本上概括了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主要地理思想方法,只是需要概括得再全面些,重点突出人地协调观、可持续发展观等地理思想,特别强调地图法、野外考察法等传统地理方法,增添GIS、GPS、RS等新技术新方法,同时新的地理课程改革也特别关注地理信息技术对地理课程产生的深远影响。
2.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教学研究初步展开
(1)理论研究
袁孝亭教授在《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地理课程与教学研究》一文中,指出真正意义上的地理课程与教学研究,应当是基于地理学科的、以地理思想方法为主要依据的研究。并从三个方面说明了如何基于地理思想方法进行地理课程与教学研究:首先是依据地理思想方法,提出具有基础意义的地理课程与教学问题;其次是依据地理思想方法,探究地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教学策略;再次是提出给予地理思想方法开展地理课程与教学研究的“技术路线”。[4]笔者通过分析发现,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地理课程与教学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2)地理思想方法体现研究
洪婷从目标体系、地理教材、学习方式、形成性评价等方面论述了地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体现策略。[5]陈启洪提出高中地理教学要体现地理学思想,并把地理学思想划分为可持续发展观、人地关系、综合性、地域性、系统性等。[6]崔准依据地理学的基本思想,把中学地理教学内容归纳为七个板块(定位问题、图像问题、区域分析方法、物质运动和分布、整体性和差异性、区位论、人地关系论)。[7]庞艳辉深入系统地分析了人教版高中教材《地理1》的地理思想与方法,认为《地理1》中体现了四类12种地理思想和三类13种地理方法。[8]分析教材中地理思想方法的体现情况,是一个新的研究视角,需要研究者的不断努力。
(3)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教学设计研究
张素娟认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从观念性知识——原理性——事实性知识‘自上而下’梳理和解析教学内容,教学时再‘自下而上’帮助学生在事实和材料基础上提炼观念性认识,在具体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提升概括,构建学科观念和学科思想方法”,并设计了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两个案例:“高中地理必修模块‘洋流’”“高中地理必修三人教版教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的西气东输为例’”。[9]褚丽娟运用案例设计法,设计了地理科学方法培养的案例教学设计和地理观点培养的案例教学设计。[10]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教学设计还处于起始阶段,需要更多的人来参与。
(4)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学科思想方法整合学科教学必须改变以往学科教学中“部分—部分—整体”的知识组建和建构方式,代之以“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模式,首先是从整体上帮助学生感知和了解各册教材的内容,并以其中蕴含的学科思想方法作为核心归纳和概括各册教材内容的知识结构,然后以学科教材的单元为基本单位实施整体性教学。[11]徐宝芳教授在“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中,也强调对学生进行地理思想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12]“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思想中,强调地理思维方法,突出了地理学科思想与方法;从学案和教案的内容和形式来看,无论两案中的地图,还是图表、景观等,都蕴含着丰富的地理思想方法。教学有模, 教无定模,至于哪种教学模式才能促进有效教学,需要广大师生在实践中继续探索。
(5)地理思想方法的培养途径研究
有关地理思维方面的文章较多,尤其以空间思维培养方面的最多。如袁孝亭主张在教学有关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等内容时,可利用空间形状、空间大小、距离等空间要素发展其地理空间思维;[13]代泽斌强调在区域地理复习中,应通过区域[ ]地图训练、区域对比训练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14]龚倩认为“地理空间思维是地理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之一,这就要求地理教学应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为先导,明确地理空间思维的内涵、特征、组成及其影响因素,进而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15]。笔者通过对文献分析发现: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方法的文章较少,缺少系统介绍培养学生地理思想方法的文章。
二、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方法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方法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袁孝亭教授在《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地理课程与教学研究》一文中,指出非常有必要将地理思想方法作为地理教学理论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并注重由地理思想方法推演开去,提出基于学科的重要研究课题,总结提炼有关地理课程与教学的策略、原理,以此构建地理教学的理论体系。[4]但是这仅仅是一个起点,如何总结梳理地理思想方法的内容;如何分析地理思想方法中所蕴含的地理教学原理;如何检验出地理教学原理的实际效果、运用策略等都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2.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方法研究意识和力量薄弱
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大部分的中学地理教师仍然坚持知识本位的思想,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而对于其中所蕴含的地理思想方法却很少顾及。虽然地理教师和学生已潜移默化的运用着某些地理方法,但自觉地将地理研究方法转化为地理教学方法的意识还不强,有关地理学家思想与方法转化为地理教学思想方法的文章还凤毛麟角,仅发现高建军所作《赫特纳地理教育思想评介》一文。[16]通过文献查阅发现,研究中学地理思想方法的文章还比较少。笔者通过中国知网,采用“模糊搜索”方式,搜索关键词“地理思想方法”从1972~2012年的文章,仅发现20篇;而当通过中国知网,采用“精确搜索”方式,搜索关键词“数学思想方法”从1972~2012年的文章,却发现2265篇。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理思想方法研究力量的薄弱。
3.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方法研究比例失调
从研究力量来看,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方法研究主要集中在东北师范大学,而国内其他师范院校很少涉及这方面的研究。从中学教材中地理思想方法研究来看,只有庞艳辉系统研究了人教版高中《地理1》中的地理思想与方法[8],而《地理2》和《地理3》中的地理思想方法系统研究还处于空白状态,显示出一种重自然地理学思想与方法,轻人文地理学思想与方法的状况。这与当代地理学中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融合的发展趋势不符。从地理思想方法的内容研究来看,当前研究主要集中人地关系思想、空间观念、可持续发展思想等方面,其他地理学思想方法较少涉及。如在搜集近五年的文献中,有关地理计量思想方法的文章,仅发现了金光泽的《计量思想——高考地理试题所反映出的地学思维和方法》一文。[17]
4.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方法内容研究有待深化
关于中学地理课程中的地理思想,人们容易联想到人地关系、因地制宜、空间观念、可持续发展思想等;关于中学地理课程中的地理方法,人们也很容易想到地图法、野外考察法、综合分析法、归纳法、演绎法等。但是具体到某一地理思想具体包含那些内容,在教材中是如何体现的,往往不得而知;在解决某一地理问题时,是仅用一种地理方法,还是多种地理方法的综合运用,都有待进一步探讨。例如,蒋黎莉对人地关系思想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把人地关系的内容要点概括为客观关系、动态关系、辩证关系和区域性关系,提出了人地关系思想在人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中的改进策略[18],这对于准确把握人地关系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庞艳辉系统分析了人教版高中《地理1》的地理思想与方法[8]。笔者认为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地理教材中地理思想方法,因为教材是“教”和“学”的主要工具,高质量的地理教材可以将地理思想方法巧妙地渗透其中。因此,要深入挖掘地理教材这方面的内容,以便更好地发挥地理教材的作用。
三、几点建议
1.提高地理思想方法研究意识,构建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教学理论体系
构建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教学理论体系是地理教学的需要,把地理最精髓的、最本质的思想通过教师的理解和设计让学生来感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学生地理学科思想的形成,对于完善知识结构,形成符合地理学科特点的思维方法,解决地理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学科思想是学科体系的三个要素,而学科思想是一个学科的灵魂。[19]通过培养学科思想和方法,可以增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新课标也非常重视学生地理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的核心就是地理问题的发现与提出、地理问题的探究与解决,地理成果的表达与交流,而这正是地理研究方法的体现。地理思想方法教育可以满足这些能力的培养。因此,需要开展地理思想方法的内容研究、教学过程研究和教学评价研究等工作。在研究的基础上,逐步重视地理思想方法的教学作用,发挥地理学科应有的教育价值。
2.准确把握地理思想方法的内容,体现地理思想方法的教学价值
地理思想方法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如何准确把握地理思想方法的内涵,注重地理思想方法对地理教学的启示,对于形成学生的地理思维非常重要。因此应准确把握地理思想方法内容,加强地理思想方法理论方面的研究,在教学中致力于贯[ ]彻地理思想与方法。比如,地理学的基本思想方法之一,就是“根据其空间的差别性,根据空间划分为大陆、地区、地方和地点来理解地表”。[20]学生学习了地理,应该对区域的尺度的大小有一种敏感性,懂得划分不同的区域,是认识地球环境复杂性的一种方法,在教学中应当教会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认识所学的地方。又如:关注地理事物和现象组成要素的分布、组合和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是一项重要的地理思想方法。[21]按照这一地理思想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地理事物和现象置于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分析其中的地理要素的分布、组合及其普遍存在的空间关系,让学生区分主导因素,进而把握区域的地理特征。这些都是地理思想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实例,准确把握地理思想方法的内容及其对地理教学的启发,是探究地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策略。
3.开展地理教材的专题分析,归纳教材中的地理思想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对策分析
一、新课程中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中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是处于一个双向互动的环节,学生课堂学习成绩的好坏及其成效的大小不仅跟自身因素的高低有关,在很大程度上也跟老师的素质和教学方法有关,下面就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做深入的分析。
(一)教学手段落后,缺乏对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
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对于很多初级中学来说,特别是一些偏远山区的农村初中来说,眼下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仅缺少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老师,也缺少必备的现代多媒体信息设备用于改善教学质量,对于这些学校来说,语文、数学、英语等正科尚且没有足够的条件保证现代化多媒体设备的教学,地理的教学只能依靠地理老师的嘴巴进行口头传授以及双手的粉笔描写了。即使是具备多媒体信息设备的学校,在日常的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某些老师也会出于认为地理是不重要的学科这样的观点,而并不使用多媒体信息设备进行教学。
(二)教学方法落后,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对于大部分的初中地理老师来讲,在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观念落后的问题,很多老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时候侧重于对学生“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很多情况下根本就没有指导学生去思考,课堂教学中不注重和学生的互动,学生要么是死记硬背地理老师教授的概念和理论,要么是大量练习地理老师给出的试卷,这样的教学方法不能给予学生自主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机会,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得学生们更加地感到地理学习的恐惧,更无从谈起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三)观念陈旧落后,对地理教学的重视度不高
由于地理课程相对于语文、数学和英语等课程而言,在地位上处于相对次要的位置,加之初中的地理课程又是一门知识体系庞大且繁琐的课程,学习的内容要点既包括天文现象、自然灾害、自然现象,又包括人文社会现象,并且在教学设计中不能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这对于那些习惯运用逻辑思维的男学生来言,地理的学习无疑是一件极其痛苦和枯燥乏味的事情,上课的时候他们难以提起兴趣认真听讲,下课后也不能顺利完成家庭作业。
二、改善当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的对策
新课程改革之风愈演愈烈,《中学地理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对于初中地理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全新的发展机遇。为解决上述在新课程大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课堂上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并最终提高学生们对于初中地理的热爱度,激发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求知的激情,寻求改善当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的对策显得尤为重要。总体而言,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借助信息技术的便利,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以网络发展为标志的信息化时代早已经到来,初中学生们大多从小接触电脑和网络,他们的知识广度和深度甚至在某些时候超过了老师,老师可以查询到的知识他们可以查询到,老师查询不到的知识他们也可以查询到。因而,初中地理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通过生动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和动画等形式来加强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加深印象。比如:在讲授人教版初一自然地理中关于地球自转的知识点时候,地理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将地球自转的模拟画面和动态图画展示给学生们,这样可以加强学生们对于地球自转规律的理解,地球自转的动态场面自然铭刻在学生的脑海里。
(二)加强教学的实践性,让学生自己动手
现代教育心理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认为,单凭学生靠脑子记忆知识的效果是很小的,学生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容易忘记;记住的,也容易忘记;但是自己动手实践过的,却是不容易忘记的,因而,要充分发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初中地理的学习同样可以在动手实践中进行,比如,地理老师在讲授人教版初中人文地理中关于“印度”一节的知识点时,可以模拟一个具体情境,让不同的学生分别担任印度、中国、英国的代言人,分别向台下的同学展示自己国家的历史、交通、语言、人口、风俗、风景等方面的ppt,动员台下的同学到自己所代言的国家参观访问和旅游,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们不仅仅学到了关于各个国家的知识点,还在这种相互交流中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了解,有效地提高了地理学习的兴趣。
(三)地理的学习要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感受地理世界的神奇
初中地理是一门源于生活最终又回归于生活的学科,其中的很多知识都和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息息相关。在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老师能将所要学习的地理知识点和学生们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就能让学生们提高对于初中地理学习的兴趣,也能更好地诱发他们掌握这部分所要学习的地理知识。比如,在教授人教版初中自然地理中关于“气温”一节的知识点前,地理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去思考诸如“台北的纬度比广州的高,但是为什么台北的冬天比广州的冬天暖和?”“为什么台湾水果丰富,被誉为祖国的宝岛?”对于这些问题,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他们踊跃地回答问题,由此很容易因势利导地讲述气温变化的影响因素,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知识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总之,在当前新课程改革教学的大背景下为了充分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老师们就要从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生活教学等几个方面共同努力,不断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徐世贵.新课程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
[2]傅道春.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换[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任长松.走向新课程[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