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浅谈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11 16:23:0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浅谈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浅谈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第1篇

【关键词】幼儿 音乐教育 兴趣培养

中小学教育在为推动新课标的顺利实施不屑的努力着,学前教育作为每个孩子的启蒙教育也应该不断的更新教育观念,明确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且在教学方法方面都有了实质性的变更。搞好学前音乐教育为幼儿所带来的不仅仅只是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还为幼儿多一门技能的掌握奠定了基础,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保障。

一.提高幼儿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能使孩子们在聆听的过程中,通过对音乐作品的艺术感知而产生情感共鸣,从中吸取美的感受并领会音乐所反映事物的喜与悲,是与非。在学前教育中,幼儿所涉及的音乐作品主要是活泼有趣,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音乐所带来的情感激励作用通常会比语言灌输的效果要强许多,更加能深入人心。因此,通过音乐审美来进行思想行为、情绪体验、理解认知的培养将是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

二.促进情感教育

在幼儿教育中,音乐艺术明显的娱乐性特点可以引导幼儿在“玩乐”中学习,使音乐寓教于乐的特点得到充分展现。这样一来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活泼丰富且富有艺术特点的教育环境,从而促使学生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锻炼学生的身心健康,并且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前音乐教育需要一个轻松欢愉的教学环境,其教学方式的有效性并非直截了当的语言教学就可以达到的,应该犹如绵绵细雨一般细致、轻柔的渗入孩子们的内心深处,即采取熏陶以及感染的教学方法。

幼儿音乐以其欢快活泼的旋律使孩子的情感平衡,有利于其内心紧张的消除。歌唱是音乐教育中最常采取的一种方式,促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变得更加的丰富且充满艺术色彩。

三.促使学生对艺术产生情感

人类都是有着好奇心的,特别是幼儿,一切的事物对他们来说都是新奇的,对绝大多数事物都抱有好奇心。因此,作为音乐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的这种好奇心,将音乐这么艺术中各种美好的一面展现在孩子面前,让学生充分体现音乐的乐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生们唱歌跳舞,在孩子面前演奏乐器等,将各种音乐艺术尽情的演绎出来,总有一种会引起孩子们心灵或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想要推动事物的发展,不论是什么都离不开兴趣的催化作用。一旦孩子们对音乐产生了热爱与兴趣,不论是在当前的学前教育还是今后的教育,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音乐潜能的开发。因此,音乐教师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的同时也要注意发现孩子们的内在潜能,并配合家长,使幼儿的该项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为其将来掌握一技之长奠定基础。

四.如何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热爱

兴趣是学好一切的首要条件,音乐亦不例外。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一个人的学习兴趣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幼儿,再加上要之抱着积极主动的心态来学习更是难上加难。例如幼儿在初学儿歌时就需要教师对之付出极大的耐心和更多的时间来对之进行辅导,老师就要富有表情的演唱,还要根据歌词讲解自然知识。由于幼儿的认知十分有限,语言的沟通也是极为重要的,要时刻想着怎么样的表达才便于幼儿理解。幼儿的心理都很脆弱,当孩子没有达到要求的时候通常都会产生畏惧的心理,教师要是对之进行斥责则会让孩子轻而易举的就丧失了信心,不仅不敢继续张嘴演唱甚至会连兴趣都一并消除。教师要以亲切柔和或是幽默风趣的儿童语言结合形象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加以耐心辅导直到孩子能自如地掌握。另外,教材对孩子兴趣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对孩子的训练要充分结合其年龄特点,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不可让孩子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则应选取孩子们耳熟能详的儿童歌曲来进行学习,避免单一枯燥的技能、技巧训练。

幼儿早教需要家长与教育机构一同配合才能够完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和耐心能促使孩子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家长的参与质量直接影响到孩子是否继续或是停止对音乐的学习。因此,家长要充分引起重视。大多数孩子在课堂的学习气氛的熏陶下有着较浓烈的学习兴趣,但是在课后却不加以练习甚至很快将所学内容抛之脑后,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对孩子进行监督与指导。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要对基础教育引起充分的重视,并关注幼儿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使孩子能够健康的全面发展。幼儿智力的开发、性格的形成一级语言能力的提高等各种行为都需要学前教育对之进行完善。作为音乐教师,既要帮助孩子建立对音乐得兴趣以促进其音乐技能的掌握,还要运用音乐陶冶孩子的情操。

参考文献

[1].朱锐,浅谈学前音乐教育对人全面素质培养的重要性[J].

第2篇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育;山区音乐教育;教育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8-0266-01

一、中小学音乐课程的重要性

1.中小学音乐课程的内涵

起初通过教育学习音乐,最终达到通过音乐教育人的目的。通过教育学习音乐,是让学生去感受、表现、创造音乐,体验到音乐的美,与此同时,我们还应有责任让音乐文化在他们身上传承下去;通过音乐教育人,是开设音乐课程的最终目的,通过学习音乐,培养出更能适应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人。通过了解音乐课程的内涵,我们看出音乐课程的价值也就在于它本身和育人方面。

2.解析《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

(1)传承文化。音乐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的结晶,成为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音乐诞生之日开始,人类社会就自动形成或者是主动创造出音乐文化的传承机制;(2)发展个体。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发展个体,音乐教育也是如此。通过让学生学习音乐课程,培养他们适应社会、张扬个性、创新的能力,最终能够全面和谐地发展。音乐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个体,音乐文化价值的体现也离不开个体,所以个体价值的体现是其他一切价值体现的根本前提。

3.音乐课程的价值

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个体体现出来大体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

(1)丰富生活方式,提高审美修养

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了这次课程改革的目标。有这样看似很不起眼的一条: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通过这句话我们感受到了这次课程改革“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基本理念。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学校所开设的音乐课程在这方面毋庸置疑地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

(2)开发潜能,培养创造性

①在开发个体潜能方面,我们尤其要着重提到音乐对于特殊群体(如智障、残疾人)的意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音乐给予他们全新的生命;②音乐课程的价值也体现在培养人的创造性方面。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发展前进的动力源泉。音乐的创造性体现在它本身以及创作、表演、欣赏活动中。音乐因其有着强烈且清晰的个性而充满魅力。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冲动,让他们在这样一个轻松的氛围里快乐地学习,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尽显自己的个性和才华,任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到极致。

二、山区音乐教育的现状

1.受重视程度不高

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学校表面上倡导实施素质教育,事实上仍实施着应试教育的管理体制,把追求升学率作为唯一目标,把考试排名当作衡量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师工作业绩的评价标准。音乐、美术等不列为是考试科目,山区中小学校的老师、家长对音乐教学、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使得音乐教师也随之成为不受重视的对象。

2.音乐师资缺失严重

山区县中小学音乐专职教师的配备一直是很难解决的老问题。现在,除个别重点学校有配备专职的音乐教师外,有90以上的学校还缺失专职的音乐教师。很多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到乡村教学,认为没有什么发展前途,使得农村的师资严重紧缺。

3.音乐教学设施不足

教学设施是一所学校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基本保障,良好教学设施的配置可以帮助学校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令人遗憾的是,虽然随着“普九”工作的展开和深入,全社会正打理捐资助学,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是发生了变化,但对于音乐的教育工作经费还是非常的有限。有的学校即使购置了部分乐器,但常年的闲置,破损的乐器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导致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三、关于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设想

面对在山区中小学音乐教育不够重视、教育师资紧缺、设备配置落后、课本不合理等诸多问题,我们必须针对地采取一些可取的积极办法,尽量改变当地中小学现在的相对落后状态。

1.强化对音乐教育的认识

首先,当地的教育部门要给予大力的支持,为各个学校推行素质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其次,各级领导以及各校长应该尽量带头加强自身对音乐的学习和认识,俗话说“真正的课程改革必定是观念和体制的同步改革,人们不可能做的事,往往不是由于缺乏力量和金钱,而是缺乏一个先进的理念”,利用领导强有力的号召力,在学校掀起一股真正的素质教育狂潮。

2.加强建设师资队伍

第3篇

器乐教学对培养和发展学生对参与社会生活时的自我把握、发展与他人合作、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培养情商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功能,这是音乐教学功能的重要体现和组成,也是器乐教学社会功能的体现。

关键词:器乐;小学阶段;音乐教育;重要性

一、器乐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地位

音乐的表现形式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器乐是音乐艺术的重要部分,它理应成为普通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只是由于条件的限制,以往未被普遍采用。欧美各国自本世纪初、日本从50年代初在中小学增加了器乐教学,现在不仅普及面广,而且课内外乐器演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在我国中小学、幼儿园器乐教学的试验早有进行,课外器乐活动也有长久历史,新的小学音乐教学大纲对器乐教学的地位和要求作了明确的规定。

(一)器乐教学能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调动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儿童从小就表现出对乐器的浓厚兴趣,他们对学习乐器的渴望和热情,以及在学习和演奏乐器是所获得的欢乐常超出我们的意料。课堂器乐教学,充实、丰富了教学内容,改变了课堂面貌,大大地增强了音乐教学的吸引力。

儿童对能发响声的器物有一种天生的好奇心和爱好,用打击乐器开始入门教学对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是很有益的。但开始他们根本不知如何敲,对大多数器乐特别是打击乐器使教学过程能充满声响,这样就激发了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即儿童在学习音乐过程中,要把技术的困难减小到最低限度,使他们没有任何负担和困难,能尽早、尽快地进入到音乐中,去享受音乐及长早的乐趣。打击乐器的特点就体现了这个原理,通常包括有皮革类(鼓类)、木质类(竹木制作)、金属类(铜等金属)、散响类等。

(二)器乐教学促进小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能力的发展

器乐教学的最大价值在于提高学生们的音乐素质,发展他们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现、创造能力。通过学习演奏乐器和合奏训练,使学生较好地获得节奏感、音高感、和声感等音乐能力,并体验到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情感、风格中的作用,从而更深刻、准确地感受和表现音乐艺术。器乐教学在这方面的教育价值比之唱歌教学是毫不逊色的。

利用乐器创造一个引导学生通过即兴演奏,发展他们的创造力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看到数十人即兴合奏的精彩表演,每一个奏乐者全无乐谱,只是根据乐器基本配制原理即兴演奏,在老师的统一指挥下即可产生一部“新的”作品。原来创造性教学并不是神秘莫测的。

(三)器乐教学提高了小学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效果

器乐教学扩大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有利于学生对音乐知识、乐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特别是在培养识谱能力方面作用更为显著。实践证明,由于进行了器乐教学,音乐教学中一直感到困难的识谱问题能够较为顺利地获得解决。

奥尔夫由于创造简易乐器,使学生无需经过冗长枯燥的技术练习,便可通过乐器作出反应。由于打击乐器是所有乐器组(弦乐、管乐等)中音色最独特、最丰富的,加上音条乐器设计得充满情趣和幻想,对于诱发学生的即兴创作的欲望,会产生非常理想的效果。一个儿童拿着一件小敲击乐器,从最简单的节奏即兴表演,就开始进入了充满神奇、幻想的创造天地。

(四)器乐教学有效地发挥小学音乐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

相应地也促进了德育和智育的发展。器乐教学中眼、耳、口、手等器官协调并用,激发学生思维的多向性,从而使大脑和手指,以及各种感觉和运动器官更加敏锐、灵活,使学生们的观察力,理解力,记忆力,想象力,操作能力得到综合的发展。器乐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们团结协作、相互配合、遵守纪律等优良品质。集体主义精神在器乐演奏(合奏、齐奏)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和发展,而集体主义、群体意识的发展对于当代青少年成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学校音乐教育中的演奏,一般讲是属于集体性的活动,是一种集体的体验。在一个合奏整体中,每个声部、每个人都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合奏活动中,即使天赋差的学生,也都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参与一定的活动。三角铁与旋律的木琴一样在音乐中有同样的重要性,在合奏中,每件乐器都有可能在音乐的某一部分中充任“主角”,而它随时也要让位给别的乐器,而充当“配角”,通过这种音乐上角色转换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合作观念、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观念,每个人既是集体(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每个人也必须为集体(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五)器乐教学丰富了小学生的课余生活,有利于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

学会演奏乐器,参加课内外的合奏活动,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得到休息和娱乐。吸引他们投入有益的文娱活动,有效地抵制社会上不健康文化的侵袭,保证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

在这个演奏集体中学生们学习着自己管理自己,因为你的演奏不能每个音符、每个节奏都要靠提示,每个人是自觉地参与。每个学生必须注意指挥,养成数拍子记小节和服从的习惯,而这种服从又是充分发挥个性的投入的服从,即在指挥的“领导”下充满了主动精神地去表现自己的那部分内容。他在这里学习了有条不紊地工作,这些经历将对他终生产生影响。

由于器乐教学有如此重要的教育价值,最近数十年间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发展。我国的普通学校器乐教学虽起步较晚,且当前还存在不沙困难,但近年来的迅猛发展,说明了它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二、小学课堂进行器乐教学的方法

器乐教学的方法包括乐器演奏教学法和器乐合奏的教学法。

(一)每种乐器都有各自的演奏方法要领

传授各乐器演奏方法时需注意:指明基本要领,要求简单、明确:多用形象化的比喻,引导克服难点;先易后难,循序渐进,进度要慢,不可过快过急;引导体会乐曲的美感,避免机械枯燥练习;启发学习积极性,发动学得好的学生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二)器乐合奏教学的方法应灵活多样,根据年级和乐器的具体隋况采取不同的方法

一般在训练中应注意;要养成学生听从指挥、遵守练习规则的习惯,要有严格的要求,并切实加以督促实行;要引导学生善于倾听合奏的整体效果,追求整体的协调、统一。善于体会自己和本声部在合奏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分部练习与合奏练习要恰当配合;分部练习时要让学生唱一唱,把唱与奏结合起来。

教学班的合奏教学是一项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它需要教师做到严格要求、富有情感、反应敏捷、热情、耐心和必要的风趣,当然最需要的是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高度的责任感。

三、小学器乐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器乐教学要坚持民族化的方向

器乐教学的民族化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乐曲要多民歌和民间音乐。另一方面是尽可能采用民族乐器。

(二)器乐教学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

小学音乐课上进行器乐教学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乐器演奏,启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表达音乐的情感,培养小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能力,从中受到审美教育。

(三)器乐教学要循序渐进

在器乐教学中要着重注意循序渐进,不急于求成,要有一个长远的计划,坚持下去。要求过高,过急,进度过快会使部分学生由于学习吃力而失去兴趣和信心;基本要领掌握不好,影响进一步发展,效果也难以提高,甚至导致失败。

(四)器乐教学要因地制宜

要考虑到我们的国情和各地、各校的不同条件,从实际出发,因陋就简,克服困难,发动学生自制乐器,采用一些“代用品”是一个极好的方法。

(五)普及器乐教学要从试点入手

我们的器乐教学起步较晚,从整体上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在这个领域里还有许多待解决的问题。

第4篇

论文摘要: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阐述了音乐教育的价值体现,对音乐教育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见解。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有着与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高校要进一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从音乐教育入手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通过实行音乐教育使学生在德育、智育、情感等方面获得发展,培养当代大学生成为新一代“四有”新人是高校音乐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一、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实施现状

在目前所了解到的高校中,对于公共音乐教育的实施,都存在不足,大致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一)开设课程科目不规范

有些学校不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开设音乐课,则按照现有师资力量无计划乱开课,往往使接受者很盲目,如学校教公共音乐的教师有学声乐的、有学器乐的,干脆以一个班为单位开唱歌课和器乐课,这种不以学生角度考虑问题的一锅粥现象,不但达不到教学效果,还会引起学生听课的逆反心理。

(二)开设课程目标不明确

有些学校则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开课,可是内容却变了样,课堂应以鉴赏中外经典作品为主要内容,可却变成了纯粹的流行音乐听赏;应以中外历史文化为主线讲解,可却成了流行音乐的滥听过程。这样一来,不但失去了应有的意义,还可能会造成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情感走入误区。

(三)用比赛代替音乐教育

只有实践而没有课堂的音乐教育是残缺的。音乐活动虽是艺术教育的一部分,但如果只让学生参与以获奖为目的的各项赛事来显示成果,不但与音乐教育的原则背道而驰,还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耽误了学习。

我作为一名在高校从事公共音乐教育的教师,在这里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对今后公共音乐教育的发展起到一点作用。

二、音乐教育的价值体现

1.道德价值

通过好的音乐作品可以培养大学生高尚的品德、崇高的理想、积极的性格,使他们具备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对目标不懈努力的韧劲。

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提出了礼和乐的关系,其实这里就已经强调出了道德关系到人类社会的进步,音乐是完善道德的的最佳教科书。

贝多芬的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通过斗争取得胜利”的主题音响,使人感受到一种不可言喻的感动震撼和信心勇气,是一首与命运搏斗,最终以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整部作品精炼、简洁,结构完整统一,是一部具有丰富的艺术思想和文化内涵的音乐精品。恩格斯曾盛赞这部作品为最杰出的音乐作品。一部经典的作品是具有崇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用深刻的思想内容影响和教育着人们,去追求人世间的真、善、美。

2.政治价值

从音乐中体会先进的社会理想、进步的社会价值观和积极的民族精神,这些因素使大学生增强群体或团队意识,增加爱国主义热情。

在《国歌》的鉴赏中,通过对其创作背景的介绍,和对音调中雄壮、庄严、气势磅礴情绪的感受,通过对学校隆重的升旗场面、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运动健儿夺冠为国争光时升旗的场面的联想,学生不仅从中了解了历史,而且从内心体会到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神圣力量,以及奋发向上、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在每年的“五四”青年节和国庆节来临之际,学校都会组织“人人参与、班班参加”的红色歌曲合唱比赛,在层层选拔的过程中,每个学院都保持着积极踊跃的态度和团队协作的责任感,这些收获是其他学科在短时间内所得不到的。 转贴于  3.智力价值

能够使每个大学生在课内外音乐活动中受益,发展想象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音乐的欣赏与演唱(奏)还可以调节大脑左右半球的活动节奏,使其有规律的、有节奏地交替运动,协调地工作,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如果片面地、过分地使用某个大脑半球,就会使另一个半球受到抑制。清华大学合唱队提出了“8-1>8”的公式(即参加合唱后,7小时学习的效果大于不唱歌8小时的效果)。爱因斯坦也认为音乐是他创造的催化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影响青年人心灵的手段中,音乐占着重要地位,音乐是思维有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应该讲,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也是一门开启学生创造能力的艺术。和谐的乐曲,对人来说是一种愉悦身心、表达情感、促进智力发展的力量。

4.审美价值

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早就提出了音乐的教育功能,把音乐视为是净化心灵的最有效的手段,好的音乐可以使人向善,可以端正品行,完善人格,提高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法国大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的确,现实生活中的美需要慧眼去发现,而我们的音乐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音乐中的形象思维无疑给学生提供了想象力和洞察力的空间,音乐的思维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音乐作品是通过人的思维活动创造出来的,其中包括旋律、节奏、和声、节拍、力度、速度等要素,这些音乐语言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形象思维,激活灵感,给学生提供更为自由、广阔的想象空间。

通过欣赏贝多芬创作的升c小调第十四号钢琴奏鸣曲《月光》,让学生感知音响的力度、速度、音色、旋律等,那些优美动听的旋律,拨动音乐与学生的生理、心理相互融合交流的心弦,经历迁移联想,产生出不同的自由幻想和情感体验,从而更加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三、对今后高等学校公共音乐教育和谐化发展的两点建议

1.教育内容和手段的创新

针对广大青年学生普遍存在沉溺于流行音乐的现状,在教学内容上,可以从兴趣入手,循序渐进。从广大青年学生喜爱的优秀歌曲入手,通过不同唱法的认识,使学生了解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通过品评、品鉴经典作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感观,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传承中西方优秀的音乐文化

随着多元音乐文化的出现,我们的音乐文化受到严重的威胁和挑战。音乐教育者们必须思考和认真对待外来音乐文化的渗透和所谓的“文化侵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是我们采取的主要手段。客观地审视外来音乐文化,接受外来音乐文化里有益于自己的成分,使两种优秀文化更好的融合,健康的发展,使学生可以通过认识优秀音乐文化而认识世界。

四、结语

从本质上来说,音乐教育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具有唤醒、沟通和完善人格的力量。它通过对人的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构建人的审美心理结构,达到对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因此,我们应该正视音乐教育对育人的功用,引导和培养当代大学生健康的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当代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 音乐教育;音乐基础;青少年儿童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14)13-0092-02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花钱让孩子们学习一门甚至多门文化艺术课程,全国各地的青少年宫、艺术培训中心等等也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青睐。大部分的培训中心都设有舞蹈、声乐、器乐等课程,而器乐方面的学习更是种类繁多,但是却极少数培训中心有开设音乐基础的培训科目。虽然在中国学习艺术的青少年儿童很多,但是一直都并不重视音乐基础的训练,甚至有业余钢琴考过十级的孩子,连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都一窍不通的,问他音程、和弦、调式便一问三不知,虽然是从小学钢琴,但是就只会弹老师布置的作业,只有老师从旁指导才能完整的练好一首曲子,孩子有一定的演奏技巧,却没有音乐的理解能力和独立完成歌曲的能力。虽然有一些音乐教育经验较丰富的老师,会在上专业课的时候给学生讲一些简单的乐理和视唱知识,但毕竟不能花很多时间详细的讲,所以学生们通过上专业课去了解的音乐知识还是有限的。因为缺乏音乐基础知识的训练,才会有这么多学器乐的孩子不懂乐理,只会机械的练琴;学声乐的孩子不懂视唱,音程关系较差的孩子永远都卡不准节奏找不到调。

一、造成青少年儿童音乐教育现状的原因有几点

一是教育培训机构对音乐基础知识培训不够重视,也没有做好足够的教育认知与教育推广工作,师资力量有限无法顾及全面;二是部分艺术培训中心的老师在教学中不注重音乐基础知识的训练,甚至有些老师本身的音乐知识不够全面,仅仅是自己能弹、自己能唱、自己能跳,勉强教教自己的专业科目,根本无法给学生进行系统的音乐基础知识培训;三是家长的攀比心理作祟,给孩子学艺术并不仅仅希望他能修养心性培养一技之长,更是把孩子学习艺术当做是相互攀比的筹码,见面就是问“你孩子学什么艺术专长了?”“学几门乐器了?”“舞蹈考了几级?”“钢琴考了几级?”,从来不会有人问一句“你孩子学了基础乐理吗?”“你孩子有没有上视唱课?”。很多家长们的心中自己的孩子永远是最优秀的,钢琴不懂自己看谱是老师水平不好,唱歌走音是老师教的不好,跳舞卡不准拍是老师训练不对;很多老师眼里自己的教学能力是最优秀的,孩子走音是天生的五音不全,孩子看谱慢是天生的反应愚钝,孩子跳舞卡不到拍是天生节奏感不好。但这些家长和这些老师们在抱怨老师不够好、学生资质太差的同时是否想过,实际上是因为很多家长和老师都更偏重让孩子参加器乐、声乐、舞蹈等专业科目的学习,而忽略了最根本的音乐基础知识学习,基础不扎实便导致很多学生学到一定程度之后很难再深入学下去。让孩子学习艺术课程不仅仅学表面的东西,真正的音乐学习应该是深入学习音乐的根本,是音乐实践和基础理论的结合。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在青少年儿童的音乐教育中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二、学好音乐基础知识才能真正提高孩子们的音乐素养和音乐兴趣

从事群众文化工作六年,我一直有参与青少年儿童的艺术辅导和培训的工作,也在这个音乐教育的实践过程中了解到音乐基础对培养青少年儿童音乐素养的重要性。音乐基础知识最常见的是基础乐理和视唱练耳两个大类,从这两个学科中细分出音乐符号和音乐术语认知、读谱、视唱、听辩、节奏节拍、音程和弦、音乐鉴赏、调式等等,而这些就是最基础的音乐素养。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就如同学习汉字要学习拼音、笔顺,学习数学要背乘法口诀和各种数学公式,如果基础科目没学习,以后便会步步艰辛,甚至失去学习的信心。比如说学钢琴的孩子,如果看谱子很慢,也不认识谱子里面的音乐符号,那么在练琴的过程中就会特别困难,长期下来就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钢琴的兴趣。如果在这孩子学习钢琴的同时,正确的引导他进行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那么孩子在练习钢琴的时候,因为能看懂谱子看懂音乐术语,练琴会更加得心应手,因为有钢琴的演奏基础,在学习音乐知识的时候能够联想到自己学过的内容,学习起来更加深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也会更加浓。声乐的训练也是一样的,如果孩子看不懂谱子,每次上课都是老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就算一首歌学会了,也无法唱出歌曲的内涵,如果哪天拿到一首新谱子,老师不在就不会唱了,这样学习只能说学了声乐技巧并没有真正的学到声乐的演唱。对于舞蹈的学生,节奏和节拍是很重要的基础知识,如果没有经过正确的节奏训练,一些天生节奏感不强的孩子只能依靠老师的口号和强制记忆旋律进行训练,换一首歌就又找不到拍点了。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在各个音乐专业学科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只有重视了基础知识的学习,才能真正的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才有可能让孩子坚持这份兴趣爱好,并且轻松愉快的进行音乐方面的学习。

三、学好音乐基础知识才能真正提高孩子们的音乐表现力

在青少年儿童的音乐培训中,基础知识的训练是尤为重要的。同样学习某项音乐专长,接受过系统的音乐基础知识训练的学生能更好的完成作品的表现,而没学过音乐基础知识的孩子却很难正确的表现出音乐作品的内涵。这种情况我曾在一次多名老师联合举办的钢琴观摩会上有着深刻的体会。同是演奏一首曲子,学习过音乐基础的孩子和只学弹钢琴的孩子在音乐的表达和艺术处理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学过一定基础知识的孩子除了演奏出谱子的音符,还会根据谱面的音乐术语进行强弱快慢的处理,甚至能在练习的过程中富有感情的哼唱出曲调的旋律,程度较高的孩子能做到改变触键技巧来处理和表达一段旋律;但是没有深入接触音乐基础知识的孩子往往只停留在音符的演奏,甚至有一些连节奏都把握不清楚,更谈不上音乐的表现力了。所以说配合专业知识的学习,从序渐进的学习音乐基础知识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不仅能让学生更轻松的进行音乐项目的学习,也能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音乐内涵,增强自身的音乐表现力。

四、学好音乐基础知识才能真正提高孩子们的音乐鉴赏力

学好音乐基础知识对于孩子们的音乐鉴赏力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随着个人音乐素养的提高,对音乐的欣赏能力也随之增强,不再是最初听歌只听主旋律、听歌词,学生能慢慢的感受到音乐的和声之美、曲式之美,一些音乐基础知识较扎实的学生,甚至还能根据音乐横向和纵向的旋律分析出和弦的走向,进而深入了解音乐配乐之美。在这个信息科技日新月异的年代,孩子们有了更多的途径接触到各式各样的音乐,近年来中国冒出了不少俗不可耐的神曲,当中有不少是每天我们都能在各小区听得到的广场舞音乐,有的商业歌手为了生存,也开始纷纷效仿做一些口水歌,然后在网络和电视里进行炒作,于是这些毫无音乐涵养的歌曲又来到了我们的耳边。现在的孩子听到最多的不是莫扎特、肖邦、贝多芬,他们每天听到的都是在电视上、在电脑上、手机上,甚至奶奶外婆、妈妈婶婶们每天跳舞播放着的一首又一首的“神曲”。现在几乎没有哪个中小学生不会唱《最炫民族风》和《小苹果》,这是一个多么可悲的社会现象,如果我们的音乐老师们再不好好的提高孩子们的音乐素养,扎扎实实的给孩子们培训音乐基础知识,提高孩子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将来经典的古典音乐和中国传统音乐将会被遗忘,只会有越来越多的孩子迷失在中国现在所谓的“流行音乐”当中,慢慢地陷入这扭曲的音乐欣赏品味里。

第6篇

关键词 审美教育 音乐教学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Talk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Music Teaching

YANG Xianying

(Tongren Preschool Education College, Tongren, Guizhou 554300)

Abstract Aesthetic education is the core of emotional educations that allows students to experience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music at the beauty of music and experiences the wonderful music, it is beneficial for students to cultivate good feelings and noble sentiments of the mold, for students to establish a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has important role.

Key words aesthetic education; music teaching; importance

1 在音乐教学中要遵循哪些审美教育的原则

1.1 在教学中注重参与性原则

参与性原则在音乐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即在此过程中,首先在一个良好的教育气息和艺术氛围之下,学生能够主动地、积极地、全身心地参与其中,通过参与得到一种美的体验和享受。参与性原则对教师是有一定的要求。教师需要将教学设计成一个活动,这个活动能够吸引学生参加,如进行音乐鉴赏、音乐创作、音乐表演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要渗透一些关于音乐方面的基础知识,让学生一边体验音乐的美,一边学习。既获得了知识,又得到了美的享受。此外,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改变原来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成为主角,而不是成为配角和观众,教师不是裁判,而是一个引导者。教师要通过营造一些良好的环境,改变学生原来的学习方式,不要只做观众,而是要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充分调动听觉、动觉、视觉、感觉、知觉,主动积极地感知和体验音乐美。

1.2 在教学中注重情感原则

审美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教育。现代的音乐形式多种多样,其中,音乐作为一种情感的艺术,与其它艺术相比,它更能够直接捕获人的情感,直接进入内心世界。在审美的过程中,它作为一种心理因素,是最活跃的,能够促进人对美的感受和感知。在教学的过程中,若能够准确把握情感原则,就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打开其心灵的窗户,让他们在参与和学习中,体验美感,使自己的情操得到陶冶和升华。

1.3 在教学中注重愉悦原则

愉悦性作为一种心理机制,它对于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情感的体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当学生感到愉悦、感到快乐的时候,他们就会比较兴奋,他们不会觉得学习很苦,而是感觉很快乐,乐于去学习。这就把苦学变成了乐学,学生会积极参与其中,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2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对学生审美兴趣进行培养

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发现学生的特点,培养他们的音乐学习兴趣,努力对学生的爱好和兴趣进行开发,这是在教学过程中要贯彻的一种基本理念,也是音乐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学生在音乐学习上持续发展、终身热爱音乐的根本保障。在进行教学的活动过程中,我们所进行的音乐活动要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此过程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也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任何一首优秀的音乐,都承载着创作者深深的情感。音乐的教学和学习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进行乐谱创造;第二阶段是对音乐作品进行表现;第三阶段是对音乐作品进行感悟和体会。由于音乐在表达方式上不一样,比较独特,因此它在感悟和体验的时候方式也比较特殊,首先要达到感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例行分析。它不同于文学,用文字进行直接表达,它也不同于美术,直接用图画描绘,它是用特殊的言语和特殊的声音来表达。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音乐作品进行有力的表达,对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有着直接的影响,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3 在教学中要得到审美的体验

如达尔克罗兹这位伟大的音乐教育家所言,音乐的根本是反映一种情感,在对音乐进行学习的时候,它需要一定的智力,但它更需要一种情感,需要一种审美的体验。在聆听和表现音乐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体会到蕴藏在音乐中的情感和其中的美,能够产生共鸣。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情操的陶冶,要加大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让学生的智慧得到启迪,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情,对生活的热爱。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如播放录像、放映幻灯片等,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从不同角度去欣赏和体验。

4 引入“律动教学法”达到审美体验

“律动教学法”不仅能在课堂上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同时还能极大地训练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增强学生的表现能力,因而,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来讲,这种教学方法的意义是非同寻常的。因此,笔者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律动教学法"对教学的意义展开分析,以供参考。

4.1 在教学中增加律动,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由于小学生尚年幼,对于很多东西缺乏一定的认知能力,尤其是对于一些纯理论或者抽象性很强的事物,若在音乐课程教学之始,教师便开始大讲理论或者直接开始让学生接触线谱,学生会对教学产生厌烦心理,同时也很难进入学习状态,也无法促使教学成效的实现。 若在教学之始,穿插一些旋律,并带领学生伴随着这些旋律做出自己想做的动作,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肢体语言逐渐带到课堂上,带动学生逐步进入课堂状态,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音乐教学离不开音乐旋律,在教学过程中,若一味地让学生唱歌或者听音乐,让学生处于一种机械的状态,不仅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同时也会对教学产生负面作用。若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学唱的过程中,教师用生动形象的律动和解说,让学生对歌曲的内容和旋律进行感受,再引导学生通过肢体语言将感受到的律动表现出来,则会大大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积极加入课堂话题的主动性。

4.2 律动教学法让抽象的音乐更形象,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或者事物是很难进行理解的,他们接触到的事物一般都是摸得着看得见的具体事物,而音乐却是个极其抽象的东西,一般意义上来讲,音乐只能靠“听”才能感受得到。而“好动”是小学生最显著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牢牢抓住他们的特点,采用律动教学法,将抽象的音乐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让学生能更加愉悦地接受这种知识的学习,乐于参与音乐的课堂教学,并提高对音乐的认识。同时,由于很多歌曲配上一定的律动能让学生对这些抽象思维理解更深,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4.3 律动教学法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促进人格的完善

在音乐教学中,采取律动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改变一成不变的被动接受知识的课堂状况,鼓励并带动学生跟着音乐“起舞”,在逐渐的锻炼和培养中,形成学生对音乐的表现能力,能根据旋律及节奏的特点创作“律动”,大大地激发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形成开朗、大方、善于表现自己的能力。

音乐是美的教育,因此,音乐教育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同其它学科相比,它的形象性和情感性是占优势的,而审美教育在音乐潜移默化的情感体验中,以美来启迪心灵、净化性情、完善人格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审美教育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第7篇

一、音乐启蒙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一)音乐启蒙教育能够促进幼儿大脑的发育。无论是成人还是幼儿,在欣赏音乐的时候,都会有一种如痴如醉的感受。心理医生和魔术师都常用音乐给人催眠,这就说明音乐对人的大脑有一定的影响。很多准妈妈都利用音乐进行胎教。在幼儿出生之后都会对音乐有好感,使其从中感受到音乐的喜与悲,这种情绪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音乐的律动、节奏和力度都能使孩子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下。这些音乐因素都能使孩子的大脑和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二)音乐启蒙教育能够促进幼儿身体肌能的提高。音乐活动往往伴随着身体的运动。音乐的节奏是无处不在的,有规律和无规律的交替,强烈的节奏感,使幼儿身体的运作参与是必不可少的。音乐的节奏也是根据自然界万物和生命的运动演化而来的,所以,幼儿也能从中音乐中模拟动物、情绪、植物等状态,在培养音乐节奏感中也可以让幼儿在音乐的律动中进行音乐游戏和舞蹈,使幼儿在身体运动时也能感受到轻松和愉悦,在心理上得到满足。

(三)音乐启蒙教育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良好的音乐教育活动能满足学前幼儿的内心需要,音乐教育不仅能让幼儿感观地认识到客观世界的存在,还能扩大对知识的广泛理解。往往丰富的音乐活动更容易被幼儿所接纳和认可,在音乐教育过程中,能产生想象、感受、记忆的因素,使幼儿在大脑中产生一种积极活跃的生活状态,随着音乐情绪的不断变化,使幼儿从中获得舒适愉快的心理需求;幼儿本身随性的性格则更容易在音乐活动中得到满足。

二、音乐启蒙教育促进幼儿的语言与认知的发展

(一)音乐启蒙教育能够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在幼儿语言发展的敏感时期,一定的语言环境是必不可少的。而在音乐中也包含有很多优秀的艺术语言,幼儿在对音乐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歌词来表达各种事物的情绪,使幼儿在音乐歌词中感受到快乐。另外,教师在教幼儿学唱歌曲时,教育任务就是让幼儿口齿清晰、发音准确,创造一个良好轻松的语言环境。实践证明,音乐的反复刺激可以有效地帮助那些智障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因为音乐中包含的力度、音色、节奏等因素对于其语言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二)音乐启蒙教育能够加强幼儿情感认知的能力。音乐中强烈的节奏感和不同声响的发出都能带动孩子的行为举止,研究发现,孩子一边拍手一边唱歌可以加强幼儿的认知能力,从大脑支配和身体动作的协调,加深幼儿对事物理解的过渡期。

三、音乐启蒙教育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音乐是一门声音艺术,在音乐教育活动中,通过舞蹈、音乐、乐器的演奏和音乐小游戏来解放孩子的天性。以丰富的教学活动来诱导幼儿以不同形式来演绎真实的自己,同时也能增强幼儿的沟通能力和交际能力,形成热情大方、善于言谈的性格。在个性发展中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音乐启蒙教育促进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

(一)幼儿音乐感受力的发展。幼儿在听音乐过程中,可以从中感受到音乐带来情绪发展的变化,并对其内容、进行相应的联想和想象,从而在感情上产生共鸣。

(二)幼儿音乐理解力的发展。音乐理解力是指幼儿可以从音乐中表达思想情感。包含有节奏、音色及旋律等音乐表现手段。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的理解力都是相互影响的。在音乐教育过程中,音乐的不同情绪孩子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只有在了解了音乐作品的基础上,才会更深刻地感受音乐。

第8篇

关键词:早期音乐教育;现状;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J6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2-0076-01

早期教育(early education)由成人对婴幼儿实施的教育,是对0-6岁婴幼儿及其父母、婴幼儿与父母或养育者之间开展的、有助于身体、情感、智力、人格、精神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与健康成长的互动式活动。这是人生的启蒙教育,也是实现终身教育的开端,具有奠基的意义。早期教育自上个世纪后半叶开始,迅速的在全球开始发展。在早期教育中,最重要的手段和环节当属早期音乐教育。《乐记》:“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听音乐,就是训练耳朵;读乐谱,就是训练眼睛。从幼儿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就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经过了音乐教育的熏陶,当然会变得耳聪目明了。学前早期儿童需要音乐教育,己成为不争的事实。

一、当前早期音乐教育中的不足

(一)意识淡薄

今天,早期音乐教育可以辅助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这几乎被所有的教育学家和有关科学领域认同。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很多家长认为婴幼儿根本不懂什么是音乐,更何况是欣赏音乐。特别是针对0―3岁的婴幼儿的早期音乐教育基本是空白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的大量实验和观察证明,幼儿期是人一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幼儿时期教育,可以挖掘大脑的巨大潜力,给以后的智力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重技轻艺

在事实早期音乐教育时,大部分的家长还是抱着急功近利的心情,希望孩子能学得一门“手艺”,也总是以弹得好不好,唱的准不准作为标准要求孩子。其实早期音乐教育的目的不应该立足于培养未来的音乐家,应该是培养孩子的灵魂,高尚的情操,完美的人格,健康的生活。

(三)家庭早期音乐教育的缺失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家庭音乐教育对学前儿童启蒙教育的价值已被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认同。这里家长们普遍有一个认识误区,孩子学音乐理所当然是在幼儿园或青少年宫由专职音乐老师来承担。大多数家长都没有意识到非专业人士出身的家长完全有必要,而且也能够在家庭这个特殊的环境中来承担一部分音乐教育职能。对于小朋友而言,家庭是一生学习中最重要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老师。

二、重视早期教育的必要性

“没有早期音乐教育,干什么我都一事无成”这是举世闻名的德裔美国科学家,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自然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的经典感言。人的成长和教育是分不开的,教育环境越优越,越能促进人的发展。

(一)智力开发必要性

0-7岁的是儿童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形成人所有一切的心理、生理过程的生长发育时期,具有深厚的潜力和强大的可塑性。如果这时能够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给予正确的音乐开导,就能加速儿童智力的发展,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形成奠定基础。

1、音乐可以提高孩子的记忆力

日本著名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请一些刚生过孩子的母亲给婴儿听古典音乐中的精品,循环反复不断放给婴儿听,不断给他们讲解。直到婴儿5个月的时候,又进一步实验,把一些他们从没听过的曲子夹在已经听熟的曲子中放给他们听,当听到那些从没听过的乐曲时,婴儿脸上带着惊讶和不安的神情,而听到那些熟悉的曲子时,他们则露出会心的微笑。

2、音乐可以提高孩子注意力

国外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在一组5岁的孩子中,每天听一首儿童经典古典音乐,如《闲聊波尔卡》、《小狗圆舞曲》等,一个月后,再经测试这些孩子的注意力的集中时间是未经训练的孩子的4倍。婴幼儿的注意力不仅短暂,而且很容易转移,所以选择极具亲和力的音乐能使孩子的注意力得到持续增长。

(二)心理生理的必要性

第9篇

一、音乐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娱乐与教化的作用

音乐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对社会的作用是多方面的。著名的音乐大师贝多芬说:“音乐应该使人类精神爆发出火花。”我国的著名作曲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可以说是高度赞赏了音乐的作用,使之成为人类精神文明的高度结晶之一。学生对音乐的欣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调节了学生的生活,而且使学生得到了一种美的享受。音乐的作用可谓比较多,可概括为两个方面:娱乐、教化。音乐可以娱人,也可以是自我娱乐。如劳动人民在长期单调、重复的劳动中唱歌、唱小调,就是为了自我娱乐;人们在寂寞的时候或者走在路上的时候唱歌,是为了驱赶寂寞,获得心灵上的安慰。可以说,大多数人欣赏音乐的目的是在娱乐,但音乐本身所承载的思想感情具有教化的作用,因此在欣赏音乐进行娱乐的过程中,音乐的教化功能就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学生,教育了学生,使学生既得到了享受,又陶冶了情操。可以说,音乐的教化功能在“寓教于乐”的形式中得以完成。

二、音乐可以培养人类的美好情感

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中蕴含着丰富而美好的情感因素。比如歌唱我们伟大的祖国、歌唱现在的美好生活,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讴歌等,这些都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题材。从《我爱北京天安门》《歌唱祖国》到《黄河船夫曲》《三峡情》《长江之歌》《太湖岛上》,在这些优美的旋律中,学生的心中装满了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眷恋,充满了对党和人民的热爱。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理解能力渐渐地增强,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比较典雅、意境深邃的古典乐曲,如《春江花月夜》的诗情画意,《雨打芭蕉》的轻柔明快。在这些古典乐曲中,优美的旋律,诗情画意的内涵,都令人叹为观止,同时,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丰富多彩,民族乐器的音乐表现力等,都让学生为之倾倒,在优秀的传统文化面前,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同时,音乐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社会内容和风俗文化,学生通过学习音乐就可以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体验各种不同的人生,领悟人生的哲理,也能帮助学生分辨真假、美丑、善恶,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热爱生活、向往光明的高尚情操。可以说,音乐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它能感染学生的心灵,从而取得较好的德育教育效果,要想真正实施德育教育,教师就应该系统地学习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通过理论的学习来充实自身的思想、道德观念,使其对初中生产生良好的影响,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实践证明:音乐教育是进行德育的一种独特且非常有效的形式,它可以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也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

三、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现代科学实践已经证明,音乐对人类的身心发展大有益处,它可以使人保持愉快的心情,促进人的肌体健康发展。悦耳的音乐经过大脑皮层的听觉器官,可以刺激大脑神经系统,从而使人的情绪产生较大的变化,心情变得愉快,情绪也变得振奋,有效地改善了人的心情,缓解了疲劳。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音乐椅子、音乐楼梯、音乐喷泉等,将环境和音乐交融在一起,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休息一下聆听动听的音乐,一下子就可以使紧绷的大脑神经得到放松,注意力集中地进行学习,学习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在校园中,利用一切时机播放一些民族歌曲,不仅可以使校园充满音乐文化氛围,而且为广大教师和学生精神的提升创造了条件。因此,在中学进行音乐教育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进行,营造音乐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外活动,让学生随着跌宕起伏的旋律,欢快的节奏,放松身心。此外,唱歌时的腹式呼吸运动,不仅能锻炼肺活量,还能做到心肺的保健按摩。

四、有机地论证音乐与德育教育的关系

音乐与德育教育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两者互相辅助、密不可分。音乐和音乐教育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产生而产生的,它也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进步,音乐教育和德育教育有着统一的目的,为在音乐教育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前提。音乐课是初中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德育工作要想取得实效,一定要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并且把道德教育和音乐教育一起抓,效果会更好。这样也可以帮助学生应对各种困难和障碍,并建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正确地认识生活和社会。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独特的音乐生动地反映和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感情,任何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情感基础,只能是一句空话,音乐教育正是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教育的情感基础。因此,音乐本身的艺术魅力,可以给学生积极的精神力量,让学生开拓进取,做有着崇高理想和高尚品格的人。这种熏陶和感染,不是机械地去灌输,而是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中,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的。所以,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音乐技巧,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而且还要进行丰富的情感教育,让学生通过唱歌加深对生活的理解,认识社会,了解历史教育,教师要牢牢把握住音乐内涵,通过歌曲的演唱、表演、创编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情感,这是最好的道德教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