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环境问题解决措施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11 16:23:0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环境问题解决措施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环境问题解决措施

第1篇

关键字: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TD1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是一个矿业大国,现有的各类矿山近十五万个,个体的采矿点也近十万多个,矿业产值占到了我国工业总产值的7%左右,由此看来,我国的矿山地质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很大。但是由于大规模的采矿,造成了矿山生态环境的破坏,所以说加强对矿山的治理工作十分重要。矿山环境的治理是一项十分艰巨且系统性的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从当前治理的总体上看得到了一定的成就,但是问题依然突出,本文就从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进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一 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矿山治理工作起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而较大规模的矿山环境治理工作则开始于新世纪,所以说我国的矿山环境治理工作的经验还比较欠缺,实际的管理工作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近年来,我国的国务资源部门开展的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即逐步完成以省为单位的矿山地质环境的摸底调查工作,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工作编制出合理的规划方案,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在这个基础上并积极的推进环境保护的规章制度建设,为矿山环境的治理工作打下坚实的法律基础。加大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力度,推进矿山公园建设,也是改善矿山地质环境的合理措施。但是在这些措施实施的过程中问题不断地凸显,下面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大量占用和损毁土地资源,造成地质灾害频发

根据国土资源部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在对矿山资源进行开采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大量占用土地或者是损毁土地的现象,这样严重的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例如尾矿堆放占用的土地、露天采坑占用的土地、因为采矿塌陷造成的土地坍塌现象以及为了方便采矿而建造的厂房、矿区和相应的交通设施等都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损毁土地资源。由于采矿过程中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还会引发相应的地质灾害现象。我国的矿山类型较多,不合理的开采将会引发地面塌陷、地面沉降以及裂缝等现象。

(二)采矿过程中对地下水资源的威胁

在采矿的过程中,由于不合理的采矿工艺的运用,或者是监管力度的不健全,将会造成地下水资源的破坏现象,使地下水均衡系统遭到破坏,导致部分地区的地下水或者是地表水出现渗漏的现象,甚至有的地下水位下降几米甚至是数十米,出现大面积的树干漏斗,引起地表严重缺水。

(三)不合理的采矿工作破坏了当地的地貌景观

从我国的采矿国情来看,我国的露天开采矿山比较多,且范围较广,一些矿山的开采将会对该地区的山体地貌和自然景观造成严重的破坏,例如大量的建筑石材的露天开采,将会破坏该地区森林植被,造成基岩的现象。尤其是在交通干线或者是城市的周边进行采矿,更会产生许多的不利影响,需要采矿者重点注意。

(四)采矿工作出现的污染现象较为严重

我国的矿山企业在每年的采矿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众多,尤其是废水、废气以及废石的排放,不仅污染了周边地区的空气,还会占用大量的土地,一些未处理的水体随意排放,加剧了该地区的流域性的水体污染,出现湖泊富营养化的现象,废弃排放还会夹杂着大量的烟尘以及二氧化硫等危害物质,严重时将会出现地区性酸雨,给地区的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在实际的采矿工作中,环境管理者对于这一方面的问题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二 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措施分析

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工作十分关键,上文中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在治理的过程中会出现的一些问题,下面本文就针对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一)做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预防措施

要顺利的完成对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工作,最为关键的是要相关人员具有治理的意识,能够实现做好各项环境治理的预防措施。为此,必须要确定好潜在的地质灾害的威胁对象,要根据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的种类以及其规模特征,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以便能够合理科学的避让地质灾害,并且能够在这个基础上正确的处理地下采空区,从而有效的防护露天采场边坡,避免出现环境问题等。除此之外,还需要对矿山地形和地貌景观的破坏提出科学的预防措施,能够根据实际的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要能够充分的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进行矿山环境的治理工作,如可以采取一边开采一边治理的措施及时的恢复好矿山地区的植被景观,最小限度的减少采矿对于矿山山体景观的破坏的破损,避免岩石现象的发生。在这个过程中还不能够忽视对于矿山防水层的预防保护,在矿山环境治理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含水层的结构和地下水赋予的条件,结合采矿工程的实际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含水层被破坏。

(二)加强对地面问题的治理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关键环节就在于对地面的治理工作,这包含多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对地面塌陷问题的治理,在这个问题上,需要根据地面塌陷的类型和规模制定出解决的方案。之后再根据其发展的变化趋势和危害性的大小等特征采取防范措施,实现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其次是对地面崩塌和滑坡问题的治理,对于已经发生过这种地质灾害的地区,需要及时的清理该地区的废土石以及危岩,要确保采矿场地的及时恢复,在此基础上,需要修筑拦挡工程和排水工程,以便防止新的地质灾害的发生,做好环境治理工作。为了避免潜在的崩塌以及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需要进行锚固、抗滑、排水、截水以及支挡等措施进行加,消除这种潜在的地质危险;再次需要加强对地面裂缝的处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裂缝的大小和危害程度采取不同的灾害防治措施,对于地质危害程度较大的可以填充或者是灌浆的措施进行解决;最后要加强对泥石流灾害的解决。对于已经发生过泥石流的地区,需要立刻清理泥土石,以最快的速度恢复采矿场地,为了避免地质灾害的再次发生,需要修筑拦挡工程,对于潜在的泥石流危害,可以采用疏导、固化或者是切断泥石流的方法,消除引发泥石流的水源条件,最大限度的降低该地质灾害发生的几率。

(三)加强管理,进一步完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

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工作需要有健全的监督机制作为保证,才能够实现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督机制,要对采矿过程中出现的不合理采矿现象进行严格制止,对于采矿中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避免其对环境的破坏。通过严格且健全的管理监督机制,结合上文中提出的具体解决措施,能够更好的实现对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

结束语:当期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的新时期,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加大,但是在采矿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需要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治理。本文就以此为出发点进行论述,对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又从三个大方面指出了解决的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对今后的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实现采矿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慧芬 危接文 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科技风,2010年第5期

[2] 孙君 我国矿山环境修复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中国地质矿产经济,2003年第10期

[3] 祝启坤 黄玉清 宋征 某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与综合治理对策研究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0年第01期

第2篇

随着我国环境污染程度的日益严重,尤其是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环境监测事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环境监测从诞生至今已经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纵观其发展历程,环境监测大致经历了典型污染事故调查、环境污染监督以及环境质量监测等三个阶段。尤其发展历程可见,环境监测已经越来越重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事前预防,也越来越科学化。

面对我国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环境监测工作在促进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方面功不可没,但是我们同样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相对于国际先进水平,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在配套技术水平、监测管理、人员素质、经费投入以及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使我国目前的环境监测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在下文中,笔者就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开展了有关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解决当前问题的措施和方法。

二、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分析

1.监测手段比较落后

我国的环境监测手段比较落后和陈旧,污染物的类型不同通常会采用不同的污染物采样和分析方法,但是这些方法显然缺乏必要的系统性,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例如,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已经普遍开展了关于POPs的系统化研究,虽然我国目前也有一些研究机构和高校开展了POPs的本底污染情况的相关研究,但是研究的环境介质和地域范围均存在明显不足。当前,我国的环境监测部门仍然无法开展POPs的例行监测与调查,主要原因是我国目前还没有制定符合我国国情、而且统一颁布实施的标准化监测方法,并且我国的环境监测部门在设备、人员、投入等方面均无法满足要求。当前关于POPs的研究成果无法真实、全面地反应我国生物体、土壤、大气以及水体当中的POPs的污染程度,因此也无法开展POPs污染来源及其危害程度的相关分析和研究。

2.应急监测技术仍未体系化

当前我国的环境监测部门还没有一套完整、系统的应急监测技术体系,致使环境监测部门在出现重大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很难实现及时有效地应对。现有的标准监测方案在环境污染动态监测尤其是现场监测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不匹配性,而且环境监测和监测结果分析的成本较高,缺乏经济性。在应急监测设备和仪器方面也比较落后,并且某些应急监测设备和仪器的监测需要采用非标准方法,所获得的监测数据也只能够进行半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同时也应该认识到我国国情的特殊性对于应急监测技术体系化进程的限制,即地域辽阔、地形复杂、经济发展水平不一,环境监测部门只能够开展一些能力范围之内的环境监测工作。

3.监测结果不全面

导致我国环境监察结果不能够全面反映环境污染情况的原因体现在监测指标、监测要素、监测频次以及评价方法等四个方面。(1)监测指标方面。我国目前所执行和采用的环境监测指标仍然不能够完全适应我国的环境状况。究其原因:首先,环境监测项目没有体现出针对性,存在重复监测的问题;其次,某些可以表征污染状况的有害参数出现漏测问题,对于应该增测的污染指标迟迟没有增测。例如,某些欧美发达国家目前已经有效控制特征有毒污染物,但是我国环境监测的有机污染控制指标仍然采用非特异性指标(例如非甲烷总烃、石油类、化学需氧量等)。在实际生活中,颇让环境监测部门尴尬的是,根据当前的监测因子和指标体系评价,环境质量明明是“良好”,但是群众的实际感受却是“恶劣”。(2)监测要素方面。当前我们仍然没有对生物体、大气颗粒物、固体废弃物、底泥以及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监测,所以很难真实反映环境现状。(3)监测频次方面。当前的环境监测频次明显偏低,导致所获得的化境监测结果缺乏必要的连续性,很难真实、准确地反应当前的实际环境状况,造成了环境管理的被动化。(4)评价方法方面。在环境监测结果评价方面,通常采用对比分析检测数值和控制标准数值的方式,并用是否超标来决定环境的评价结果。这种环境评价方法不仅没有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深加工,造成了资源浪费,更加缺乏对检测数据背景及其相关性的分析。

三、解决措施

1.研究突发污染事故快速监测技术

第一,采取多种手段应急和预警。现场快速分析是应急监测的手段之一。应急仪器包括流动监测车,应在应急监测“实战”之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建立相应的应急监测方法标准,或掌握应急仪器所出具数据与经典标准方法的差异性,以提高实际应用时对报出数据的把握性。第二,有研究实力的环境监测站可以联合企业开发价廉实用的快速测试仪器,有经济实力的环境监测站可以购置进口设备,但加快引进国外技术和国外仪器国产化是环境监测仪器的发展出路。

2.实现监测方法的标准化

基于多种有毒污染物在环境中能积累、迁移、转化的事实,要发展多环境介质(水/悬浮物/沉积物/大气/土壤/生物界面)污染物的监测方法并使其标准化,以利于开展污染调查与研究。对于目标有毒有害污染物,除了国际上已普遍重视的POPs外,还应关注各地特征性污染物及目前尚未重视的新型污染物如抗生素、内分泌干扰物等。

3.科学监测

第一,合理制定监测因子。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污染源所产生的有害物质种类和浓度,选取危害大、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对象,删减长期未检出或在标准值以下的项目。第二,强化自动、连续监测。研究多种常见污染物的在线连续自动监测仪器,并加强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联网与数据共享。第三,重视生物、毒理学监测。除了用物理、化学手段监测外,还应逐步将生物监测和环境毒理学监测纳入环境质量监测体系,使用生物毒理学来检测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及对动植物和人类的危害性。第四,有效评价监测数据。在获得大量可信的环境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深度加工,对监测数据本身的背景、相关性进行研究,提高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水平。

第3篇

首先,针对农户过度使用农药问题,国家除了可以采取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大力倡导使用农家肥以减少对环境特别是水质的直接污染的方法外,还可以给予农民生产以及技术的支持。

2.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提高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

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生态资源的日渐匮乏,对生态以及自然资源的保护成为我们党的重点关注问题,于是加强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了解人们的心理,了解他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程度,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在中小学的教育中增加对学生生态环境方面的知识的教育,有意识地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培养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对于生态的保护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由于受教育情况分布不均的特点,农村的受教育情况远不如城镇,于是在某种程度上农户们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更为薄弱。但是,农户作为农业生产的主题,若没有意识到自身的某些生产行为可能产生的危害性,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就非常的不利。加强农户思想上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视,让农户树立起生态治理与与经济同步发展的理念。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宣扬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和环境法规,切实深入各家各户,让人们深刻体会到资源的重要性,了解到生态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从根本上认识到生态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认识到生态建设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从而有意识的主动参与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中来。

3.改变经济增长方式

目前我国仍处于粗放型的增长模式,粗放型的增长模式是依靠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来扩大生产规模,这样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了生产成本的提高,但是由于产品的质量难以同比的提高,导致了经济效益较低,所以能源利用的效率低下,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我国以资源的大量消耗支撑经济增长的现状,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由于我国大部分的生产仍停留在对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加工上,生产相对分散,资源性产品价格偏低,直接造成稀缺资源的迅速减少,对生态的破坏程度大大加重,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在工业生产中应该树立节能减排的经营理念,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改进机器设备,靠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同时,企业应该努力培养技术创造型人才,利用先进的技术增加产品的价值。实现经济增长,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减低成本,不断提高产品的种类,使经济效益更大化。努力实现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的转变。

4.适度提高资源性产品的价格

由于目前我国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偏低,导致企业多发展资源依赖性产业,过多的使用稀缺资源,导致生产环节对稀缺资源的粗放使用和较多的污染物排放。政府可以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适当的提高资源型产品的价格,以此来降低居民对于此类产品的购买,通过这种方式来引导企业转向对其他产品的生产。这一举措引起的消费减少对于稀缺资源的利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生态环境。

5.总结

第4篇

关键词:城市建设;环境工程地质;城市垃圾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城市成为人口最为密集的区域,人们建设城市的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改造和破坏作用日趋严重,城市建设所引发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也越来越凸显出来[1]。城市要发展建设,必须要平衡与环境地质之间的关系,减少或避免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保证地质结构变化在课承受范围内,确保城市建设发展朝良好方向发展。

1城市建设所引起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1.1区域地壳稳定性问题分析

地壳稳定性是指现代构造运动、地震运动以及岩浆活动影响地壳的相对稳定性,对城市区域地壳稳定性问题进行评价,目的在于积极避免城市遭受地壳运动带来的损失。地壳稳定性是城市建设区域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的主要问题,主要涉及地震活动、构造成因的地断裂、火山活动及其他不良地质作用的强度等。近年来一些城市地质发生改变,新构造引起的断裂、地陷、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大部分是因为没有做好城市地壳稳定性评价工作。

1.2地基条件勘察问题

地基条件勘察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工作。地基勘察主要包括对微地貌、岩土结构极其物理力学性质、水文地质条件等内容的调查。我国是一个地理类型多样的国家,特殊土分布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如软土主要分布在天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福建等沿海城市,软土具有松软、稳定性差等问题,软土区域城市建设常遇到的问题有墙体开裂、地面裂缝、桩基位移等,同时地基下的地下水也会引起地基物理力学的改变(如图1、2、3所示)。因此,为确保地基的稳定及建筑的安全使用,对地基条件的勘察,了解地基岩土结构极其物理力学性质、水文地质条件等问题尤为重要。

1.3供水条件水资源保护问题

随着城市人口的日益增加,城市供水压力越来越大,城市水资源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属于贫水国家,人均水量仅为世界的1/4,水资源短缺已不再是我国面临的问题,早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近年来,一些城市过度开采使用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降、海水倒灌、水枯竭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供水条件和水资源问题成为城市建设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4城市垃圾等废弃物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造成的城市垃圾也随之增多,除了生活垃圾之外,还有很多工业废水废料等垃圾。这些固体废弃物不仅加剧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对城市构成了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主要表现在地表污染、地下岩土中渗流运移污染酿成的垃圾流等灾害。此外,这些垃圾中的有害成分会渗入空气、土壤中,对人体和动植物造成不可忽视的危害。因此,重视城市垃圾废弃物问题,成为城市建设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重点研究内容。

2解决城市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措施

2.1建立人与地质环境的和谐关系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处理好人与地质环境间的关系,对环境有全新、完整的认识[2]。不能过于追求发展的速度,而忽略了环境的影响,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保障两者的和谐发展。由于人类对环境片面的认识,导致对城市环境保护的疏忽,使地质环境渐渐陷入泥潭难以自拔。城市建设既要保证质量合格,也要兼顾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尽量减少去染污的排放,降低能源的消耗,保证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2.2合理控制城市发展与地质环境容量

地质环境容量指城市建设的区域能够承受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负荷,这个容量是有限的。如果城市建设地质环境超出负荷将会引起一系列严重后果,因此,在城市建设中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考虑环境承受能力,制定合理的方案以保护环境为前提,在地质环境容量晕血的条件下,促进城市建设的稳步前进。与此同时,有效的控制城市环境污染,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对资源进行多次合理利用,保证地址容量得到有效的监控和利用。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城市稳步发展的同时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3结语

综上,城市建设部门应充分重视城市建设引起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保证城市稳步发展的同时确保环境工程地质结构更加稳定,降低受损程度,促进两者的和谐统一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执华.浅析如何有效预防与控制城市地下工程建设中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J].低碳世界,2016(29):10-11.

第5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环境问题;解决措施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人口日渐增多,城市的环境和资源的短缺面临着严重的问题。我们应当对城市规划中会产生的环境问题及早的进行预测和分析。因为我国的城市化特点不同于大多数发达国家,所以城市的规划无规律可循,无历史可依,这更增加了城市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对城市环境发展的预测缺少成熟的方法,更缺少相应的处理对策

1.城市规划中存在的环境问题

1.1大气污染。在城市规划中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工厂排放的废气及家庭能源消耗、各种喷雾剂等。尤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工业及交通等迅速发展,石油消耗量也不断增加,使得废气排放量越来越多。而废气主要有硫化物、粉尘及臭氧等,这些废气大大降低了城市空气质量,并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其中硫化物在雨季时融进雨水中,将对城市建筑物造成严重腐蚀,影响建筑物结构的坚固性及稳定性。

1.2水污染。从当前来看,城市污染主要来源于工厂排水、农业用水及生活用水,据相关数据统计,50%的污水量都是来源于家庭排放,而农业用水经过雨水等排到物流中,进而污染地表水。已有一半以上河段水质受到严重污染,且有三分之一的水体已不在适于鱼类生存,且四分之一的水不适宜灌溉。若水污染问题仍得不到有效解决,将直接影响我们所使用的水资源,我国大多城市将出现供水危机。

1.3噪声污染。一般噪声分为低强度及高强度噪声,低强度噪声对人体健康并没有较大危害,但高强度噪声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城市中高强度噪声主要来源于交通工具、工业机器机器、建筑工地及文化娱乐场所等,如:汽车、飞机、摩托车、鼓风机、织布机、空气压缩机及商场等,往往使人产生消极情绪(狂躁、暴躁)等,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及学习,甚至产生某些疾病等。而在城市规划进程中,其主要污染源主要为交通工具、建筑工地。

1.4固体废物污染。城市中固体废弃物主要污染源为工业生产中的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及其生活中各种垃圾等。一方面,占用土地,加剧水土污染,给城市造成较为严重的土壤及空气污染,另一方面,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传染某些疾病。据相关报道,全国有将近一半城市都处于垃圾的包围中,固体废弃物到处堆放。

2.城市规划中科学处理环境保护的策略分析

2.1做好城市规划编制中的环境保护。据相关环境状况的调查报告,水污染的整治是受到水体环境容量盘算的影响。在整治大气污染时,以大气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拟定目标,并根据大气最大容许排放量及所需要的削减量来制定大气污染的治理方案。并有效调整城市能源结构,减少由于能源消耗而造成的大气污染。水污染的治理是改进落后的生产方法,并减少废水工艺,同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污水排放量,从而有效改善生活废水及工业废水。而固体废物的综合整治应建立在节约土地、加强填埋气体的利用基础之上,通过垃圾填埋或者垃圾焚烧等手段,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另外,还应该通过绿色廊道、楔形绿地和结点等,将城市的公园、街头、苗圃、自然保护地等纳入同一个系统就是绿色网络。绿色网络形成了可以促使自然与城市协调的,并且有一定自我维持嫩里的动态的绿色风景。环境代谢转变为了区域环境循环代谢模式。

2.2做好环境和资源的科学预测。一方面,进行土地规划时,应根据各类规范制定相应标准,并增加一些环境规划指标,进而有效控制各种污染。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中,房地产开发规模不断扩大。由于缺乏环境保护观念,肆意破坏土地,对山林造成一定破坏,进而造成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如:在我国某城市中,由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在雨季时,就出现较大的水灾问题。因此,在土地规划中应加强科学预测,制定详细的开发方案。另一方面,提高管理水平,建立环境评价制度。以研究示范为基础,把相应的政府产业发展、区域开发、自然资源开发,拟定国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林业、水利、能源、交通、旅游等行为纳入环境影响的评价范围,建立严格的环境评价制度。

2.3推行清洁生产,构建循环经济系统。清洁生产是指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各国政府部门以及国际组织机构和民间组织,对于生产和消费的过程提出了低消耗、低污染、高生产一系列的规范要求。目前为止清洁生产的思想以深入民心被广泛的认同并且得到了有效的实施。相对于传统物质单向流动线行经济的构成而言,循环经济是指经济系统的循环配合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以此模仿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过程和能量流动中存在的规律,这样一种经济模仿系统就是循环经济。模式组织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是建立在物质的不断循环和利用的基础之上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2.4完善相关环境保护制度。可采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以及技术手段,控制人类社会对生态系统环境的破坏。对城市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城市噪声污染以及固体废弃物污染等实施有效的管理措施。只有合理规划并正确实施这些措施内容,才能提高环境的质量。政府监督一定要进一步强化,监督的质量不能被削弱。要想做出达到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的规划必须建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应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法制体系,从而增加环境状况和管理的透明度,并把规划在实践中付诸实施。

2.5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对城市规划时应从以下两方面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一方面,城市对于可持续发展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城市要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来加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环境的稳定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资源和环境的问题是中国大多数城市发展的“瓶颈”,是阻碍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如:在我国南方的城市就面临水质型缺水的困扰,而缺水明显成为我国北方城市发展的瓶颈。另一方面: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将城市生态研究领域从应急型、消耗型向预防型、效益型转变;将研究方法从描述性向机理性转换;城市生态研究对象从以事物为中心转向以人文为中心。

3.结束语

人们生活水平日以提高的同时,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城市环境问题,我们一定要明确问题的方向和性质,对城市规划中面临的环境问题进行合理的科学的规划,从而把握城市生态系统的格局。合理,节奏性的扩建城市的绿化面积,控制生态环境恶化。建立和完善健全的机制,利于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增加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减少城市机动车辆的尾气排放、噪音污染、严格控制水资源的利用等一系列相关措施。促进人民群众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携手把我们的城市创建的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 王琦,杨春阳.谈城市规划中可持续发展问题[C].科技与企业,2014.

[2] 饶志远.论我国城市规划所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1):240.

第6篇

关键词:排污收费;环境税收;环境税率

中图分类号:F810.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8-0027-02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研究和运用排污收费政策治理环境,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排污收费制度在理论基础、法律依据、测量标准、执行程序、实践效果等方面已取得不少效果。仅从收费范围上看,已规定了污水、废气、噪声四大类100多项排污收费标准,一些省、市、自治区还提出了数十项地方补充收费标准。排污收费制度对环境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开征具体的环境税收,环境税系统实施起来还有一些实践上的困难,我国现存的与环境税有关的政策也存在一些问题,下面给予详细说明。

一、征收环境税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问题

(一)技术落后,税率很难确定

实施环境税的关键在于解决开征环境税的有关技术。征收环境税必须具备足够的技术可行性,这是因为环境税的征收将涉及许多复杂的技术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还需要一些时间和过程。

根据庇古的理论,环境税率取决于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之差,或私人边际效用与社会边际效用之差。从环保角度看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之差就是环境污染或环境的损害。一种污染对环境的损害是多种多样的,这种损害的明确分类及精确度本身就是问题,这就使得社会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估算比较困难。而且依据目前我国的实际,要准确的估计出边际损害是非常困难的,要找到正确的税率也是很难的。对此,只能采取估计的税率,在实践中找到最适合环境税率,并在实践中不断修订和完善。

(二)现行税制不够完善

我国现有税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主要依赖分散在某些税种中税收优惠措施,缺少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的的针对环境的行为或产品课税的专门税种,涉及环境有关的税种也不多,主要有:资源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和增值税这五种税收。这些税收措施形成了鼓励保护环境、限制污染的鲜明的政策导向,与政府其他的有关措施相配合,在减轻和消除污染,加强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目前尚未真正建立起完善的环境税收体系。面对日趋严峻的环境状况,上述税收措施所发挥的作用还远远不够。首先,与国外相对完善的环境税收制度相比,我国缺少针对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和产品课征的专门性税种,即环境税。而此类税种在环境税收制度中处于主体地位,它的缺位既限制了税收对于污染、破坏环境行为的税收收入来源,弱化了税收的环境保护作用。其次,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税收措施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环境税执行机构的确定

征收环境税就必须要有一个执行机构来行使征收权力。而目前,税收是由税务部门来征收,排污费是由环保部门来收取。显然,环境税由哪个部门来征收还需要仔细研究确定,这也是关系到环境税能否及时、足额征收的保障条件。

二、环境税征收问题的政策建议

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已经陆续采取了各种措施来实现税制绿色化。所谓绿色税制化是指通过取消对环境有负面效应的扭曲性的税收条款和补贴,调整对环境有负面效应的扭曲性的直接税和间接税以及开征新的环境税,从而达到保护自然环境的目的。我国环境税的开征应该借鉴国际上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循序渐进的施行。

(一)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确定适合税率

环境税税率直接关系到环境税对污染物排放者的调节深度,当然从经济学理论上说最适当的税率应当取决于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之差,或私人边际效用与社会边际效用之差。在实际税收征管中,准确的计量一个最佳税率是非常困难的。我国在制定环境税税率时,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 实行差别税率

在设计环境税税率时,应该根据相对完整的信息,由税务机关同环保部门共同确定一个折中的税率,并通过比较不同污染物造成的不同损害程度实行差别税率。如征收碳税,即对燃料燃烧释放二氧化碳而形成的温室效应征税。燃煤是温室效应的一个主要原因,煤含碳量较高,而产生相同的热值。天然气需要的燃料相当于煤60%的单位碳量。因此,对于低碳燃料,如天然气,碳税应该低些,而高碳燃料就高一些,从而设计出相应的税率。

由于我国各地气候条件、产业发展程度、人口密度状况以及对环境的需求程度等因素的差异,同样的污染物或相同的污染量在不同地区,其边际社会损害程度将有所不同,所以,不能在全国上下统一施行单一税率。最适合的环境税税率应是根据每一种污染物在各地污染程度的边际影响程度,设计差别税率。例如,日本政府按二氧化硫排放量把各市划分为A、B、C、D、E、F、G等7个区,再相应制定不同的税率标准。

2 税率不能固定不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防治污染技术和方法的不断更新提高,环境治理的边际成本不断变化,所以,环境税税率的制定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首先不能一开始就把税率定在庇古税税率水平上。对排污者征税,目的是节制其污染行为,使废弃物排放保持在自然界能容纳的限度内。如果税率定的太高,就有可能既抑制了社会生产活动,又导致了社会为“过分清洁”的环境付出过高的代价的现象。如果开始就把税率定在庇古税水平,就有可能增大企业改革的压力,影响社会稳定。考虑到这些情况,我国在建设环境税收体系时,税率应有一个由低到高逐渐变化的过程。这样才能达到我们既要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社会稳定,又要保护环境的目的。

(二)完善现有税制,开征新税种

针对我国现行税制的不足,需要开征以环境保护为目标、各种税种相互配合和制约的环境保护体系。手段主要有两种:一是调整现行的税制结构,提高与环境保护相关税收的比例;二是直接引入新的环境税。根据我国现行环境税制基本上缺位,税制设计中基本没有考虑到环境税收的现实,我国环境税收改革的主要工作就是要将环境税收思想贯彻到税制改革中去。其基本内容有:调整现行税种的环境要素比例,将现有的具有环境税收的基础的税种进行改造,使之更能符合环境税收目标的要求;开征新的环境税种,为环境工程筹集必要的资金等。

(三)加强税收部门与环境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分工

第7篇

【关键词】引滦水源;生态环境;问题;措施;于桥水库

一、引滦水源现状

引滦入津工程1983年建成通水,至今已整整32年,国家环保部历次在引滦宜兴埠泵站后池监测的水质结果,均符合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据了解,天津市各自来水厂的出水水质综合合格率为99.86%,高于95%的国家标准。引滦的水质虽然一直保持地表水Ⅲ类水平,但总氮、总磷总体呈上升趋势。总氮、总磷上升,将会加重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暴发蓝藻的风险加大,这将严重影响天津城市的供水安全。造成引滦水质氮、磷营养物质上升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1.来自潘家口、大黑汀水库及其上游的污染

潘家口和大黑汀水库内养鱼网箱总数近70000箱,每年投放饵料140 多万t,饵料的沉淀腐蚀和死鱼等造成了水体水质的严重污染;潘、大水库上游有排污企业近千家,连同生活污水年排放量近7000万t;两座水库周边及上游地区有近800家矿选厂,年排入河道尾矿砂300多万t、污水4000多万t;库区周边的旅游、宾馆饭店和村落污染物直接入库。据了解,潘家口水库总氮、总磷自2000年以来上升趋势明显。

2.来自潘家口、大黑汀水库以下、于桥水库以上河北境内的污染

于桥水库上游有沙河、黎河、淋河等3条主要入库河流,沿河共有铁选厂200多家,年排入河道污水近2 000万t;沙河河道内存在近千个养鱼网箱;黎河是引滦输水借用的天然河道,沿岸分布7个乡镇79个自然村,共6万余人,生活垃圾未经收集转运,这些面源污染随着汛期降雨直接排入河道,进而汇入于桥水库;在3条主要入库河流上还分布着很多支流,支流汇集的污染物随雨水冲入主河道。

3.天津市境内的污染

于桥水库周边有耕地近13万亩(15 亩=1 hm2,下同)、果园3万多亩,尤其是22 m以下警戒区内有4万多亩耕地仍施用化肥农药,有1万多亩鱼池;保护区内有百余家餐馆、农家院,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库区周边有197个村约15万人,其中86个村生活垃圾未经处理,有35万m2 的畜禽养殖粪便未经处理;于桥水库以下为封闭式管理,直接的污染并不存在,但输水沿线周边生活垃圾未完全实现收集转运,从水环境管理与保护的角度讲,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二、所采取的保护措施

1.加强水源保护立法,为城市供水管理保驾护航

1998年出台了《天津市引滦工程管理办法》,2002年出台了《天津市引滦水源污染防治管理条例》,这两部地方性法规,划定了引滦水源地保护区以及引滦明渠保护范围和管理范围,规定了禁止行为,为保护水源工作提供了依据。成立了引滦水政支队,同武警、公安、渔政和管理人员一起建立了“五位一体”的巡护机制,并实施常态化管理,为城市供水安全保驾护航。

2.采取工程措施,治理引滦水源污染

2002―2007年投资24 亿元实施了引滦入津水源保护工程,新建34.14 km输水暗渠,解决了利用天然河道州河输水带来的排沥矛盾和水污染问题;对64.2 km的引滦明渠进行了全断面衬砌、堤岸绿化,安装隔离护网,实现了封闭式管理。2009―2012年投资3亿元完成了于桥水库周边水污染源近期治理工程,实施了水体生态修复、村落垃圾集中收集转运处理、沼气池建设、沟道坑塘支流治理、湖滨带生态防护、库区周边鱼池清除和黎河支流口治理示范工程等项目。安排大修和专项维修资金开展水环境保护项目建设,在平交口门建设截污墙工程,在重点部位设置警告警示标识牌,对黎河西铺、龙湾、马各庄和庄沟等沿河区域进行环境综合整治等。

3.加强日常管理,预防水源污染

建立了跨省界水文水质监测断面,引滦沿线共设水质监测断面54个,还就外来水以及交叉河流水源等实施监测监控,及时掌握水源地水质、汛期沥水、周边外水水质和供水水质变化。增添了藻类、藻毒素等检测设备,于桥实验室已开展34项地表水监测项目,且通过了国家计量认证。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对沿线及周边区域开展污染源调查,编制污染源调查报告,明确污染源位置,绘制污染源示意图,积极采取工程和非工程措施进行治理和预防。

三、做好引滦水源保护工作的思考

2013年为确保城市供水安全,天津市水务局进一步编制实施了《关于加强引滦水源保护的工作方案》,全力构建政府主导、属地负责、部门联动、公众参与的引滦水源保护机制,努力实现工程管理、资源管理和环境管理全覆盖,保证引滦水质稳定在地表水Ⅲ类标准,水体富营养化得到有效改善,并力求在此基础上不断改善引滦水质。

1.率先做好天津境内的引滦水源保护工作

努力实现引滦入津工程全封闭管理,果河两侧设立护栏网,环于桥水库警戒区建设湖滨带、截污沟、护栏网、巡视路,对引滦输水明渠、尔王庄水库周边封闭设施进行更新改造,完善引滦入津水源保护警示标志标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完善监控监测设施,建设果河沿线、于桥水库警戒线视频监控系统,完善引滦输水明渠视频监控系统,增加水质水量在线监测断面;理顺于桥水库渔政管理体制,将于桥水库渔政管理和执法权委托水库管理部门,延长休渔禁渔期,严厉打击机动船捕鱼和毒、电、炸、钓鱼等非法捕捞行为;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建立环保、水务、规划、水产、公安等部门常态化执法机制,并与沿线地方政府定期开展水污染联合执法活动;对北辰区和蓟县段暗渠保护范围内违章占压设施彻底清理。

2.全面加强于桥水库周边水污染防治

按照《蓟县新城规划》,加快工程建设步伐,早日实现“南迁北管”的建设目标;调整于桥水库周边种养殖业结构,水库警戒区内农耕地及鱼池实施“退耕还库”“退渔还库”。保护区内养殖业实行生态养殖,实现无污染零排放;加快文明生态村建设,于桥水库周边和引滦明渠、尔王庄水库保护区范围内村落全部建成文明生态村,率先实现道路硬化、街道亮化、能源清洁化、垃圾污水处理无害化、村庄绿化美化;完成于桥水库周边剩余86 个村落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建设,实现天津市境内于桥水库汇水流域村落垃圾收集转运系统全覆盖。落实垃圾收集转运处理系统运行管理费、垃圾处理费和设备维护更新费;建设于桥水库保护区内医院、宾馆、餐馆、农家院和村落污水处理设施;实施水库周边剩余84 km2 汇水山地小流域综合治理、封山育林和生态林、经济林建设,完成时临河、关东河等沟道的治理。

第8篇

关键词:环境监测;存在问题;加强建议

中图分类号:B8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现阶段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环境检测的管理人员、制度方面以及设备不足等方面,对此,我们必须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环境监测质量技术手段、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队伍的素质、保证仪器完备齐全,保障监测数据的准确有效,通过多策并举,真正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促进我国环保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一、环境监测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升,因此更加关注生活的质量,其中,环境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从近几年发展情况来看,政府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并且提出了要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由此可见环境监测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环境监测管理工作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能够更好地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同时,环境监测管理工作也是实施环境监督的重要手段,是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的重要依据,将这一工作深入地贯彻和落实,对于环境管理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环境监测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尽管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得到了不断地健全和完善,实现了统计质量控制(SQC)、质量保证(QA)、质量控制(QC)和全面质量管理(TQC)的目标;环境监测管理的能力也持续提升,提高了环境监测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实现了全面监测管理,提升了监测工作质量和效能;环境监测管理领域和覆盖面也得到不断拓展,目前已在空气废气、室内空气、地表水及废水、机动车排气、城市噪音污染和土壤及固体废弃物等各个领域建立了比较完整的QA/QC技术体系,规范了监测活动,实现了监测结果的可比性。但是,由于环境监测的复杂性和监测设备的落后性以及监测标准的不完善,环境监测管理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监测技术存在不足,监测设施有待提高

随着环境的变化,现有的技术和设备不能够适应当前的监测环境,配备的环境监测系统仪器也远远落后于实验室处理水平和国际水平,无法满足监测、分析和处理各种环境污染情况的要求。虽然近期市场出现了快速监测仪器,但是对这种仪器的检定缺乏规范性。此外由于快速监测仪器的多样性,在选择何种监测仪器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2、管理体系有待完善,管理理念有待转变

虽然国家环保部门规定了环境监测管理程序、内容和职责,对管理工作进行了制度化,但是仍然无法适应快速扩展的监测和不断发展的监测技术,导致管理制度和体制的滞后,从而影响了环境监测管理工作的展开。另外,在新形势下管理理念未能从全局性出发,仍停留在微观技术层次,环境监测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缺乏管理意识,在管理工作上缺乏规范性和统筹性。

3、管理手段有待更新,监测方法有待拓展

现有的管理手段显然已经不再适用于发展环境监测技术和拓展监测领域,质量控制措施与实际工作的关联性也日益减低,此外,缺乏针对性与目的性都很强的管理措施,难以判定管理控制的准确性、可信性与有效性。环境监测管理到现在都停留在单一的样本考核阶段,在新领域中没有记录,监测方法也相对陈旧,采用的依旧是实验室仪器分析法和现场检查等,而且由于样品运输和工作程序这些环节存在不相一致的问题,使得老套的监测方法根本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三、加强基层环境监测管理的建议

1、完善环境监测管理体系

环境监测管理工作需要多部门的协同合作,只有完善环境监测管理体系,才能保证各部门之间的有效合作。首先,要加强环境监测站建设,将环境监测站建设作为政府惠民建设的重要目标,督促相关部门开展环境监测站建设工作,并将环境监测标准化进程作为考察政府环保目标的重要部分,确保能及时开展环境检测工作,提升环境监测站的综合工作能力;其次,各部门要建立起完善的环境监测目标,分阶段开展环境监测管理工作,确保各部门能有足够的工作精力完成环境监测管理配合工作;最后,加强监测监督工作,保证整个环境监测管理工作能保质保量的进行。

2、加强环境监测人员培养工作

环境监测工作作为一项现代化特征较明显的工作,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技术能力、工作意识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把加强环境监测人员培养工作作为开展环境监测活动的重中之重。在培养环境监测管理人才中,首先要加强管理意识培养工作,针对基层工作人员普遍存在管理意识不足的情况,要将管理意识培养工作作为整个培养人才工作的基础。在进行管理意识培养中,首先让工作人员明确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通过播放环境恶化短片等方式,加深相关人员对环境监测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用国际先进环境监测管理理念进行教育,保证环境监测管理思想的先进性。其次,加强各地区之间的人员交流。各个地区都会面临环境监测管理问题,随着地域的不同,相关环境监测管理问题的差异性也就越大,但其中也有很多共性值得我们发掘。通过各地区人员之间的交流,及时分享各地区环境监测管理经验,方便各个地区开展环境监测管理工作;也方便相关人员通过相互之间分享经验,及时解决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没有合适的解决案例,大家也可以集思广益,拿出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3、充实经费,保证仪器完备齐全

充足的经费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重要保障,很多基层环境监测站经费不足,导致基本仪器设备配备不全,如果想要提高环境监测技术手段,那么就要加大资金投入保障仪器购置费、仪器维护费以及自动监测信息系统运行费,不断充实各类环境监测仪器设备,提高检测设备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按照要求配备仪器,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检修、保养,保证仪器的稳定性和数据的准确性,这样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才能顺利有效开展。

4、提高环境监测质量技术手段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时代的发展,目前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的先进技术手段已经逐步取代传统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方式,先进的仪器设备是实现环境监测数据准确、使用高科技信息技术手段对环境进行检测,有利于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可靠性,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科学合适的监测仪器,也减少了传统环境监测的重复繁冗的工作程序,从而提高了环境监测管理工作的质量。同时还可以研究一些质量控制的新科技,比如可以探索和开展污染源在线监测、排污总量监测、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等一些领域的质量控制工作,提升这些领域的质量管理工作。另外要建立自动监测质量管理方法,可以建立空气、水质自动监测质量保证体系,积极研究新技术如数据误差诊断、远距离实时监控技术等,以满足现阶段的需求,实现自动监测。

结束语

环境监测管理水平关系着环境建设质量。在现代化建设中,要充分认识到现阶段环境监测中的种种不足,降低环境问题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影响,保障人们的生活水平。人们自身也要加强环境意识培养,保护环境,降低环境监测管理的难度。

参考文献

[1]包春艳,高新亚,刘江豪.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0(28):23~25.

[2]王秀玲.浅谈环境监测质量管理[J].中国城市经济,2010(08):15~17.

[3]银波.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浅谈[J].科技创新导报,2010(12):6~7.

第9篇

关键词:电力市场环境;电网规划;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电网规划主要是满足社会的电力分配,优化电源配置,深入分析负荷增长,确定电网规划。由于电力市场的约束,促使电网规划发生本质性变化,电网规划完全成为电力企业的独立任务,逐步将社会效益作为电网规划的主要目标。最大化发挥电网规划的效益,提出可靠的规划思路,决定电网规划的发展,更加适应现代电力市场的压力。

一、电力市场下电网规划思路

1、经济与安全并存

电网规划初期,比较注重电网安全,忽视经济因素在电网规划中的重要性,电网规划的目的是促使电力企业稳定于电力市场中,占据市场地位,利用固定的投资,获取大规模效益。同步市场发展,电网规划中需要同时渗透经济、安全两方面,有利于提出最优质的规划方案。完善电网规划思路,保障电网规划方案满足社会市场的电容需要,提高电网安全能力,避免出现电网故障,抑制电网发展。例如:某电力公司的电网规划,权衡安全与经济因素,在保障电网安全规划的基础上,尽量降低经济成本,有效分配该工程电网经济项目,避免阻碍供电发展,影响该公司盈利,该公司制定电网规划计划,定期研究电网规划的运行情况,分析是否存有不到位的规划因素。

2、遵循电网变化原则

电力市场变革后,对电网规划提出诸多要求,充实电网规划的内容,特别是在负荷方面,分析负荷内在规律,确保电网规划符合电力市场的变动需要[3]。负荷是电网规划的主体因素,由于负荷具有不确定的特点,必须明确负荷与电网规划的关系,尽量避免未知因素的影响,提高电网规划的效益水平,完善处理电价与电网规划的相互作用,构建电网规划方案。例如:某地区由于经济产业比较多,工业用电规模较大,该地区电力公司在规划电网运行时,充分考虑地区电力条件、电荷供应量以及负荷等多项因素,提出可靠的规划方案,合理分配电源,提高电源分配的能力,保障地区电网效益。

3、合理分配电力资源

电力资源是电网规划的一部分,在实际规划中,树立资源合理分配意识,明确分配思路。全方位分析电力市场环境下的电力资源,实现灵活的电网规划,实际电网规划受到多方因素影响,不能适应各项规划条件,所以在电网规划思路中,渗透开放特点。电力资源分配是电网规划的最终目的,某电力企业在对待资源分配上,实行多方案优化选择的方式,根据电网运行特点,提出多项规划思路,重点分析电网规划的利弊,采纳最优方案。

4、明确规划指标

电网规划思路不仅要完善处理好电力系统的资源工作,更要明确规划指标,降低电网规划的难度。利用定量分析的方式,稳定指标基础,明确指标内容。处理好电网指标后,才可发挥电网规划的效益性,避免电网规划中出现问题,影响整体电网规划的效益。

二、电力市场环境下电网规划现在存在的问题

1、城市电网规划基础数据记录不完备

在对城市电网进行规划前,要对城市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这时以前的城市电力规划数据就变得十分重要,它是调查研究的基础。然而这些数据有着实时更新的特点,导致了以前的数据收集不足,这样就给调查带了很大的难度。如果根据这些并不完备的数据进行研究并进行新的规划,就会给这个项目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而这些不能被及时发现的安全隐患很有可能就会在未来的某一时段造成巨大安全事故,给人民财产能造成重大损失。那么也就意味着这个城市电网规划是失败的。

2、管理模式相对落后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我国在对电网进行规划建设和改造的时候没有较好的对数据进行整理的工具,也没有将较为系统的分析体系建立起来,对电网建设和改造工作造成影响。另外,电网在管理中的观念和模式需要改进和更新,要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环境、不同行业特点来进行差异化设计、建设,不然就会使得电网的整体出现上下分层,抵御自然条件能力不强,不能将大电网功能全面发挥出来。

3、专项规划不能和电网建设需求相适应

在规划之中会涉及到城市形态以及用地和结构等方面,受政府因素影响较大。但是,和城市中的建设规划相比,电网规划的专业性更强。一般来说,电网规划之中的全部内容无法在专项规划之中得以包含,这就导致规划预测和具体工作两者之间差距比较大,影响了电网的规划与建设,在以后改造之中没有较好的指导性和连续性。

三、电力市场环境下电网规划问题的解决措施

1、对原有数据进行有效的备份以便采集和分析

在对城市电网进行规划前要进行有效的调查研究,数据就变得很重要。为了进行有效的数据收集,我们可以在原有的数据收集系统基础上增加数据备份系统,时间设定可以是十年,也可以是二十年,这样就给以后的调查研究工作提供了很大便利。以后的调查研究也就可以根据这些数据设计出更加趋于科学合理的城市电网规划。这些调查包括城市的年用电量最大用电负荷、分区负荷量、城市发展目标、电网及设备现状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或预测。这些数据的收集及预测能够为城市的电网规划提供准确有力的依据。

2、建立相应的监管系统并进行完善

不论是电网规划,还是电网建设和改造,必须要建立在法律、行业标准的基础之上,尽可能地采用各相关的信息系统。因此,要想确保电网在建设和改造中的内容,就必须要将监管信息系统建立起来并不断进行完善。工作人员要借助多方力量获得支持,在建设和改造中要得到政府的相关支持与帮助,并争取各种有利政策,从而确保电网建设模式不断向多元化发展,确保用电的稳定可靠性。

3、与城市建设同步做好规划

站位要高,大局为重,综合考虑全局利益与长远利益,对电网以及城市配套建设统一做好规划。在对其进行规划时,要实现两者之间的融合,实现规划的同步性,在对建设规划方案进行审核时,要对电网规划方案做好审核工作,保证两者能够在同一时间进行审核与。站在法律的角度,这样能够对电网规划方案进行保护,保证其可行性,另外,还能保证两者之间的同步和和谐,使两者之间实现协调发展,确保其融合。

4、加大用电宣传力度,使公众参与、支持电网的建设和改造

对于电力系统而言,要设置专门的宣传机构,对加大自身绿色能源、安全用电、节约用电的宣传与报道。针对电网规划建设,要做好宣传报道,突出其重点,并结合一些事例形象加以表达。只有这样,政府部门以及人民群众才会对这一项目进行关注和重视,给予相关的支持配合,并能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这样做,使得人们群众能够对电力事业进行关注,同时也给规划实施做好铺垫,使人们在电力建设中没有了抵触心理,对电网建设和实施进行了有效的推动,并能营造和谐的供用电环境。在对其进行规划时,要使得城市(镇)规划和电网规划同步进行,也就是实现同步编制以及同步审批和同步执行,确保两者之间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避免交叉、重复建设。

5、加强电网规划整改,改善电网效率

(1)调整网络结构,改善运营方式

网络结构设计不合理对于故障复电及设备检修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运营方式不合理,也易引起电站移址等工作实施不便。对此电力企业应充分的认识到调整网络结构,改善运营方式等措施对提高电网运行效率的作用与意义。在某些程度上来说,电网规划的运行中调整网络结构,改善运营方式占据了大量的工作量,占据重要的地位,目前以被列为我国电网规划的重要课题。

(2)加强电网规划的可靠性

电力运营中可靠性相当重要,若电力

企业的电力运营没有可靠性,将对国民生活及工作造成严重的损失。对此,改善电网规划的可靠性非常重要。就目前而言,电力企业供电的可靠性仍有诸多方面的问题需要重视。例如提高安全用电的宣传,制定科学的防护措施,加强施工管理及检修水平,利用先进器械实现电网自动化、智能化发展等,只有在多个部门通力合作的条件下,才能有效的改善电网规划的可靠性。

(3)引进高端设备,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较传统电网规划相比,目前我国的智能化电网规划涉及范围更广阔。首先不再局限在电力部门内部,其业务逐渐贯彻了多个部门;其次实现了电力信息的全方位集成,以及高速双向的平等通讯;最后可进行分布式处理。由此可见,智能化电网规划与传统电网规划相比具备明显的优势。对此在电力市场环境下的电网规划应朝着智能化不断的发展,进而推动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电力企业电网规划的实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获得的良好的成绩,但仍掩盖不了在实际电网规划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我国电网及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营,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困扰。目前,我国电力市场仍处于发展过程中,符合国家电力市场要求的电网规划体系仍在设计当中,对此,我们应不断深入的对电网规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为今后的电网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雷敏.探讨电力市场环境下电网规划的若干问题[J].通讯世界,2013(21).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