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11 16:23:0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

第1篇

关键词 地方政府 自然灾害 信息公开

中图分类号:X43 文献标识码:A

自然灾害中地方政府信息公开,对于成功应对自然灾害和保障公民知情权都至关重要。然而,搞清楚在自然灾害中政府信息公开内容是什么,更是首当其冲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中政府信息公开内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紧急突发事件往往会对公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构成一定的威胁,所以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就应该将公民权力的保障放在应急管理的重要目标而加以关注。在应急管理中保障公民权利,尤其应该切实保障公民的知情权。知情权就是与事件相关者了解事件真实情况的权利。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知情权的保障就显得尤为重要。

政府信息公开既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有其深厚的理论作为前导和立身之根基。政治学理论中的人民理论告诉我们:在民主共和国家,公民是权利的主体,应享有政府信息等权力。更重要的是,政府信息是一种公共权利资源,应当属于者所有。作为社会学理论之一的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本、民主思想也告诉我们:为政需顺应民心、合乎民意,以人为本。

因此,无论从应急管理角度还是从政府信息公开角度,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中政府信息公开都应以保障公民知情权和以提高政府和公民成功应对自然灾害管理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自然灾害各阶段政府信息公开内容的侧重点

自然灾害生命周期各阶段政府信息公开内容的侧重点是不同的。灾前信息公开内容的侧重点在预警信息和避险信息;灾中的侧重点在灾情汇报和政府应急措施信息;灾后的侧重点在善后处置信息和灾害应对工作总结评估报告。

(一)灾前。

应对自然灾害,单凭政府单方面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社会与公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尤其是自然灾害发生的前兆阶段,政府只有及时、坦诚地向社会公布相关预警信息和避险信息,使公众具备充分的心理准备和了解具体的防范措施,才能促进政府和公众的相互协调、相互支持和相互合作,避免损失的进一步扩大,甚至把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这就要求政府将历史上类似自然灾害的相关情况及其成功应对经验、自然灾害应对所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专家名录信息、专家知识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及时给社会公众,以供借鉴;告知公众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的类别、预警级别、可能影响的范围、可能的危害程度、可能的起始时间和延续时间等,并将自然灾害爆发前公众应当做好的防范措施和相关准备、注意事项及时公布,以为公众提供行动指南。

(二)灾中。

自然灾害发生时的应对阶段,主要公开的政府信息应该是灾情汇报和政府应急措施信息。美国危机管理的权威顾问劳伦斯·巴顿提出了公众在每一次危机中都会提问的三个问题:“发生了什么?事情是怎样发生的?为了确保类似事情永不发生,你将采取什么措施?”能够回答这三个问题的,就可以成为抚慰公众恐慌心理的第一服镇静剂 因而也应该是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政府应该首先重点公布的信息。具体到针对自然灾害事件,政府首先要权威的灾情信息,包括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原因、灾害影响的范围、严重等级、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情况、灾情进展。其次,政府应该立即公开应急措施信息,包括已经采取的措施、正在采取的措施和即将采取的措施。特别是针对人员转移安置、救灾物质的发放情况、商品供应信息、社会治安情况、水、电、煤气等市政生命线以及交通信息等关乎民生的应急措施信息,更应该及时准确。

(三)灾后。

自然灾害发生后的恢复阶段,主要公开的政府信息应该是善后处置信息和灾害应对工作总结评估报告。善后处理措施具体包括灾后恢复所需的时间估计,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以加快恢复,如何对受灾地区进行修复和重建,告知受灾群众如何进行救济和赔偿,公布捐赠电话等。在这个阶段特别应该公开的是灾后重建的资金使用决策、管理过程、投入情况、产出情况、民众参与情况等灾后重建资金情况。 自然灾害评估报告是一次自然灾害发生之后的总结,政府通过总结吸取经验和教训,以达到提高今后应对自然灾害管理能力的目的。报告应该重点包括:查清灾害的性质和责任,提出对灾害责任者的处理意见;总结灾害发生的经验教训;灾害带来的长期影响有哪些和如何减少或消除长期影响。

三、结语

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中政府信息公开内容研究,对于政府职能部门是其应对自然灾害时公开政府信息内容的标准和操作指南,政府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公开相关的政府信息;对于公众是自然灾害发生时知晓政府信息公开内容的依据,公众就能更好地监督政府信息公开。

注释:

姜安鹏、沙勇忠.应急管理实务——理念与策略指导.兰州大学出版社,2010.7:P13

颜海.政府信息公开理论与实践.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6:P25、P28

王盛.突发事件应对中的政府信息公开研究.天津师范大学,2007.

第2篇

的问题及管理防范作出探讨,期望对推进我国的配网改造以及运行管理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10kv配电线路防范措施

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电力经济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我国的国计民生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工作中对于电力需求的迫切程度也是不断提高,改善供电质量以及供电的稳定性,都是市场竞争中的需求。

一、10kv配电线路管理的常见故障

因为10kv的配电网在绝缘水平上是很低的,而且线间的距离也比较小,架空的线路很多都是山地和一些丘陵地带,以及工业园区等,线路很容易遭到外力的损坏及雷击等造成故障的发生,导致线路出现跳闸的现象。根据常见的线路故障的事故发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自然灾害

因为一些自然灾害,例如雷电、大雾或者霜冻等造成配电线路故障的情况是时有发生的,还呈现一个逐年增多的态势,这对于配电线路的相关设施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破坏,特别是雷击,造成的破坏是最大的。雷击可以致使10kv配电线路造成绝缘子击穿或者发生爆裂和断线以及配变烧毁等情况。一方面是自然灾害造成的这些事故,一方面也是电气设备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的原因有绝缘子闪络放电的缘故以及对于10kv线路在防雷的措施上做得不够充足,还有导线连接器发生接触不良的现象和避雷器接地装置不合格等情况。

2、外力破坏

10kv配电线路是直接面向用户端的,并且在线路的通道上也比较复杂,各种线路的交跨以及道路和建筑物的阻挡,堆积物等较多的情况下,都很容易造成故障的发生。所以对于10kv配电线路来说,外力破坏是一个主要的故障发生原因之一。从外力破坏发生的源头来看,我们可以将其分为树木生长过高造成的与架空线路的安全距离不够造成的;车辆或者工程建设等施工设备的碰撞造成;风筝等物体的误碰造成或者铁塔的金具被盗引起的杆塔倾斜,从而造成的事故等等。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加快,许多的市政建设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给配电线路也带来了不小的安全隐患。

3、其它因素

除了这两个主要因素外,还可能是设备出现故障致使配电线路出现了跳闸的事故;或者是用户产权设施带来的故障;也可能是区域的环境或者运行管理造成的事故。

二、10kv配电线路故障的防范措施

1、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

要有效防范雷击的事故发生,就要有效提高绝缘子的耐雷水平,尤其是针式的绝缘子。根据这些年发生的事故的经验,发生雷击现象的时候,悬式绝缘子的闪络故障发生得极少,所以要特别对针式绝缘子的耐雷水平进行有效的提高,使其防雷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还有一个有效的防范措施就是安装线路避雷器,这也是一个比较经济和简单有效的措施。如果配电线路是比较长的,那就在其易受到雷击的部位安装上避雷器或者是防雷金具等。对于防雷金具来说,穿刺型防弧金具在安装上是更为便捷的,并且具有较好的密封性,其高压电极可以和绝缘导线进行紧密的接触,耐得住电弧的灼烧,在安全性上比较有保证,是可以进行推广的产品类型。此外,也要定期的对接地网进行检测工作,保证其可以随时保持在合格的接地阻值范围内。还要与气象部门保持紧密的联系,收集相关的资料,及时获得气象灾害的预报,可以提前做好相关的防范措施,使自然灾害造成的故障最大程度的减少。

2、防外力破坏的防范措施

要防范外力的破坏,可以在道路两旁的杆塔边堆砌一些防撞墩,还要涂上比较醒目的反光漆,使驾驶员们可以及时的注意到。在配电线路的周围有施工的,要及时的与其负责人取得联系,最好签订相关的事故责任书,避免出现施工造成的线路跳闸现象。还要加强对偷盗10kv线路的相关设备的处罚力度,并取得当地相关警力的配合。还要对10kv配电线路的拉线基础和周围的违章建筑等进行定期的巡查,进行有效的清理和整顿工作,对于出现毁损的杆塔基础等要进行及时的修复,对于设备中存在的问题或者缺陷也要及时的进行维修。

3、其它防范措施

针对10kv线路的设备故障也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修;对其周边的环境也要加大节能减排等整治工作;随着用电量的不断增大,在城市中的配电网络也越来越复杂,规模也不断增大,可以及时的采用一些新兴技术,例如GPS定位系统等,有效提高工作的效率。对于配网自动化的建设也要不断进行,以便对配电网络进行实时的监测,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发现故障,解决故障。

第3篇

1、非煤矿山企业和尾矿库企业应当主动与气象、水利、防汛等部门联系,建立灾害性天气预警和预防机制,及时收听收看天气预报,掌握危及矿山和尾矿库安全生产的暴雨洪水灾害信息,密切关注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信息,掌握汛情水情,及时主动采取措施。并加强与周边相邻单位和当地政府的信息沟通,当矿山或尾矿库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当及时向当地政府、居民和相关单位进行预警。

2、非煤矿山企业和尾矿库企业应当建立健全防范汛期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的组织机构和制度。成立企业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汛期防灾领导小组。编制汛期防灾工作方案,明确任务和责任,及时召开会议,研究和检查相关工作落实。加强汛期调度和值班工作。做到领导到位、隐患治理方案到位、信息接收与值班工作到位。

3、建立汛期巡视制度。非煤矿山企业和尾矿库企业在汛期应当安排专人负责对矿井、尾矿库、露天矿边坡、矿区道路、通讯、电力等建筑物、构筑物及周边废弃老窑、地面塌陷坑、裂隙和可能影响矿山安全的水库、湖泊、河流、涵闸、堤防工程等重点部位进行巡视检查,特别是接到暴雨灾害预警信息和警报后,要实施24小时不间断巡视。矿区降大到暴雨时和降雨后,应当派专业人员及时观测水量变化情况。

4、建立紧急情况下人员撤离制度。非煤矿企业和尾矿库应当建立暴雨洪水可能引发淹矿、滑坡、尾矿库垮坝等事故灾害紧急情况下及时撤离人员的制度和应急救援预案,明确启动的标准、范围、撤人的指挥部门和人员及撤人的程序等,发现灾害严重可能引发事故时,应当立即撤人,在确认隐患已彻底消除后方可恢复生产;凡没有落实防范暴雨洪水等引发事故灾难的治理计划和防范措施,存在重大隐患的,汛期应当采取停工撤人的措施,不得进行作业。

5、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检查制度。非煤矿山企业和尾矿库企业在汛期前应当全面检查防范暴雨洪水引发事故灾难措施的落实情况,对排查出的隐患,要落实责任,限定在汛期前完成整改。

二、加强汛期防灾基础工作

6、非煤地下矿山、凹陷露天矿山及尾矿库企业应当查清矿区及附近地面水系的汇水和渗漏情况、疏水能力和有关水利工程情况。查明当地水库、水坝、江河大堤、河道、河道中树木和障碍物情况。掌握当地历年极端天气降雨量和最高洪水位资料,存在隐患的要采取积极的防范和整改措施。

7、非煤矿山企业和尾矿库企业在汛期来临前,应当组织力量对防排水设施、蓄水设施检修、清挖、泄流,保证在汛期有可靠的蓄水能力和水路畅通。位于地表河流、洪水部位、水库等附近的矿井,矿坑、尾矿库、工业场地等应当修筑堤坝、开挖沟渠等截流分洪设施,有效防止地表洪水倒灌。

8、非煤矿山企业和尾矿库企业应当定期对供电、防排水、防雷电设备设施进行维护检修,在汛期前应当进行防排水试验,保证汛期各种防汛设施可靠运转、发挥作用。

9、非煤地下矿山应当按设计规定留设各类防水矿(岩)柱,相邻矿井的分界处应当留设防水矿柱。已经破坏的防隔水矿柱应当注浆加固并建立隔水闸墙等设施,保障隔水安全。

10、非煤地下矿山企业应当准确、及时地将矿井的采、掘工程绘制到采掘工程平面图等图纸上,定期收集相邻矿山和关闭废弃的老窑情况,并在井上、下工程对照图上标出其井口位置、矿区开采范围、开采年限和地面积水情况,准确掌握矿井受水患威胁情况。

11、非煤地下矿山对地面采空区裂缝应当及时充填加固;对采矿后形成的塌陷坑及时进行彻底治理;关闭废弃的矿井井筒应当充实填死。

12、非煤地下矿山企业应当安装和完善井下通讯、通风系统。保障通讯系统畅通、通风系统可靠,提高矿井防、抗灾能力。

13、企业应依法做好停用尾矿库的闭库工作,并落实人员和措施,做好日常管理和汛期安全渡汛工作。

三、认真开展汛期防灾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14、非煤矿山企业和尾矿库企业应当认真组织开展汛期防灾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隐患排查的重点是位于地表河流、湖泊、水库、山洪附近的矿山、尾矿库的防洪设施和防范措施是否到位;有可能与矿区联通的采矿塌陷坑是否填平压实;井口标高低于历年最高洪水位的矿井是否采取提高井口标高的措施;违法违规开采安全防水隔离保护矿柱的矿井是否采取了加固和阻隔工程措施;关闭废弃矿井是否充满填实;防排水系统是否完善;存在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洪灾及可能导致溃坝、溃堤、淤积河道等自然灾害威胁的,是否落实了防范治理措施;尾矿库坝体是否稳固;露天矿边坡是否稳定;预防暴雨洪水预警机制和制度是否建立等。

15、对排查出的重大安全隐患应当分类定级,制定专门治理计划,落实责任、方案、资金、人员、物资、期限和预案,并在当地汛期来临之前完成整改并组织验收,确保整治到位。

四、建立健全汛期防灾应急救援体系

16、非煤矿山企业和尾矿库企业应当将防范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灾害预防处理计划》。落实防范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所需的物资、设备和资金。建立抢险救灾队伍,或与专业抢险救灾队伍签订协议,每年汛期前应当进行救灾演练。加强对职工防范暴雨洪水自然灾害知识教育培训,提高职工互救、自救能力。尾矿库垮坝等涉及企业外部人员财产安全的应急救援预案,要与当地政府应急救援预案对接。

17、非煤矿企业和尾矿库企业发生因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引发险情后,应当按规定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积极开展救援工作。

18、各非煤矿企业和尾矿库企业应当按规定储备必备的抢险物资和装备,确保抢险救灾时能够及时到位,发挥作用。

五、加强汛期防灾监督管理工作

19、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与当地气象、水利、防汛等相关部门建立暴雨洪水预报预警协调联动机制和通报制度,并及时将预警信息和可能引发洪水的情况通知到有关矿山和尾矿库企业。

20、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对辖区内汛期可能导致引发事故灾难的矿山和尾矿库的重大隐患建立档案,督促企业和协调有关部门治理,落实除险加固措施,消除事故隐患。

21、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矿山和尾矿库汛期防灾的监管检查工作。督促矿山企业成立汛期防灾组织,落实所需物资和救援人员,跟踪落实隐患排查和整治情况。对企业上报的重大隐患,应当协调相关部门限期完成整治工作;对未落实汛期防灾措施、存在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引发事故隐患的矿山,要责令其停产整改,限期整改仍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的,提请当地政府依法予以关闭。

22、对未开展汛期防灾隐患排查治理的矿山和尾矿库企业,要依法查处,存在重大隐患的要暂扣相关证照,责令其停产整改;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力的,要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23、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将汛期预防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引发矿山事故灾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认真研究部署汛期防灾工作,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到位。

24、各级安全监管部门接到矿山和尾矿库发生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引发险情报告后,应当按规定报告当地政府、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主要领导亲临现场,指导、协调各部门和企业全力抢险救灾,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第4篇

【关键词】 通信光缆 运行维护 外力破坏 防范措施

引言:电力通信是电网正常运行必须的举措之一,而电力通信光缆的外部安全,是电力通信正常运行的基础与前提。但现在很多地区的通信光缆由于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导致电缆的外部被破坏,无法正常运行,因此,各地区必须把外部破坏的防范作为电力通信工作中的重点。

一、电力通信光缆运行维护的措施

电力通信光缆因为线路的排列较为复杂,很难在短时间内安装完成,所以,加大其运行维护的管理力度,会对整体运行的稳定性造成直接影响。

1.1定期维护

维护人员要秉承着安全的原则,积极预防,加大对线路的巡视力度,实时了解其运行情况,避免出现安全隐患[1]。

日常维护:电力通信部门要制定相关的规则,详细记录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维护,消除安全隐患。并且,还要根据已经出现的故障,总结故障出现的类型与规律,便于日后讨论,并以此为参考,给出应急的维护预案。

定期维护:电力通信部门要在特定的时间,以不同地区光缆运行的情况为基础,组织维护人员定期维护,让电力通信光缆正常运行。

特定情况下光缆的维护:因为光缆长时间在户外,缺少保护措施,一旦出现自然灾害或突况,极易受到破坏,影响其运行的稳定性。因此,维护人员要针对自然灾害的多发区,制定相应的维护方案与措施[2]。

1.2明确职责范围

电力通信系统中的光缆会随线路的建设,由不同单位负责负责维护工作,让维护单位的职责变得模糊,互相缺少信息的沟通,没有建立工作联系机制。并且,很多维护人员因为缺少专业的知识,导致其对知识的理解较为浅显,没有按照规定的要求规范操作,在维护过程中产生疏漏,形成安全隐患。因此,维护部门要加大培训力度,注重专业知识的培养,让其明确自己的职责。同时,维护部门还需根据光缆的的实际运行情况,制定维护的任务与计划,增加员工日常巡视的密度,对维护工作进行验收。

二、电力通信光缆外力破坏的类型与防范措施

2.1主要类型

电力通信光缆的外力破坏包括以下几种,即人为破坏、自身技术的欠缺、道路施工的影响等。

人为破坏:因为电力通信光缆是由特殊的材料做成,一些人在利益的影响下,会用工具对光缆进行切割、倒卖,让电力通信中断。因为属于人为破坏的范畴,丢失的光缆不易找回,为维修人员的维修增加了难度。

自身技术的欠缺:因为电力通信光缆作为近几年才出现的技术,仍存在很多问题。像是每个地区因为经济发展的差异性,使用的电功率不同,很难保证通信电缆的正常运行。如果一些地区的电功率较大,就要用质量较高的材料制作光缆,要求具有抗高温、耐腐蚀、不易受干扰的特性[3]。但因为当下技术水平有限,这些要求还有待实现。

2.2防范措施

1、建立实时监督机制。因为电力通行光缆必须在电力通信网中才可以运行,建立实时监督机制,可以让维护人员及时发现光缆运行的故障,一旦出现异常,维护人员即可通过系统发现出现故障的地点,让维修人员及时到现场,对现场情况进行分析,进行维修。另外,维修人员在维修中发现,光缆本身的材料质量也是出现外部破坏的原因之一,因此,电力通信单位最初选择光缆时,要格外注重其质量,为电力通信光缆的正常运行提供基础保证,降低外力破坏的概率。

2、建立综合监管体系。外力破坏已经逐渐成为影响电力通信正常运行的主要原因之一,除了光缆本身的质量问题外,另一个原因是地方政府与电力部门缺少配合。所以负责电力通信的部门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建立协作,明确执行人员的责任,规范时间操作的流程。另外,部门还要内部与外部的宣传,强化各层人员的工作意识,提高职业素养。

3、合理架设光缆。工作人员在不同地区假设光缆时,要尽量选择一些地形相对平坦的地区,如果某一地区多为山地,或是灾害多发区,也要选择一些便于铺设的位置,并做好防护措施,避免自然灾害破坏光缆。同时在城市架设光缆,要避开城市主要干道,避免施工破坏光缆。

总结:外力破坏对电力通信光缆的正常运用有直接的影响,因此,负责电力通信的部门要准确分析出现破坏的原因,加强维护,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建立实时监督机制和C合监管体系,让各部门有效沟通,增强工作人员的工作意识,确保通信光缆运行的稳定性。

参 考 文 献

[1]梁芝贤,张晓东,魏明海. 电力通信光缆运行维护及外力破坏防范措施[J]. 电力系统通信,2011,06:67-72.

第5篇

目前,全州即将进入主汛期。为切实做好汛期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防范和处置自然灾害引发的生产安全事故,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各县市经信委、各县市(园区)要进一步强化企业安全生产“红线”意识,高度重视汛期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深刻汲取近年来因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沉痛教训,高度重视强降雨、洪水、大风、泥石流、山体滑坡、雷电等自然灾害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造成的不利影响,切实把汛期安全生产工作摆到重要位置,抓实抓好。要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要求,建立责任体系、健全工作机构、强化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对汛期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周密部署,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积极防范和应对各类自然灾害引发的生产安全事故。

各县市经信委、各县市(园区)、要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切实加强对汛期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检查,重点要督促指导民爆、电力企业深化隐患排查、保障安全投入、完善安全设施,明确重点防范区域和部位,制定有效防范应对方案和措施,要把安全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头。

1、各县市经信委要加强民爆生产销售企业要提前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要定期对厂房、车间和维护防汛、防雷、防静电设施的检测维护和对生产装置、设施的监控,雷雨天气情况下,民用爆炸物品,油储罐要停止生产和装卸,并维护好生产区的排水系统和其他安全设施。高度关注极端天气预报预警信息,严格执行高温、雷雨天气停产的规定,落实各项安全措施,把一切防汛不安全隐患解决在汛前,确保汛期企业安全生产

第6篇

1.1编制目的

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领域防汛工作,明确安监部门开展防汛工作所承担的任务,督促工矿商贸企业(以下简称企业)采取有效措施,科学、有序地开展防汛工作,最大限度防范和降低因洪涝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风险,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2编制依据

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规定和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关于印发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职能职责及汛期值班安排的通知》(平防汛指〔2016〕2号)文件要求,按照我县防汛防旱指挥部的部署要求,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县企业开展防范洪涝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相关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

1.4工作原则

在县防汛防旱指挥部的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理念,按照属地管理、条块结合的原则,组织镇(街道)安监办、相关企业在自然灾害发生期间开展安全生产检查,认真做好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不断完善应急管理基础信息、应急专家库;督促企业,特别是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企业(以下简称重点企业)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装备补充和隐患排查治理等工作;协调专业应急队伍和社会应急力量,及时高效地处置因自然灾害引发的安全生产险情、事故。

2组织体系及职责

2.1企业防汛工作领导小组

县安全监管局成立企业防汛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各级安监部门、相关企业开展防范自然灾害工作。具体组成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安全监管局办公室,负责局防汛工作的启动,向镇(街道)企业防汛工作领导小组预警信息和灾害等级,启动相应的企业防汛应急响应等级,做好事故的上报、防范自然灾害的情况汇总等组织协调工作。

成立检查督导组、应急管理组和后勤保障组3个工作组,推进防汛工作的落实。

检查督导组:由局各片区分管领导带队,负责指导和督查联系片区的乡镇(街道、管委会)开展防汛工作,督促相关企业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物资储备、落实防范措施,对不履行工作职责的企业进行通报和跟踪督促整改。

应急管理组:由应急办负责,密切关注自然灾害动态,及时起草文件,部署防汛工作;保持与县防汛防旱指挥部、各乡镇(街道、管委会)安监办的沟通联系,及时上报相关信息;督促有关股室(队)掌握企业基础信息和应急救援物资、装备的储备情况;协调确认应急专家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指导企业落实自然灾害发生前、中、后安全措施。

后勤保障组:由局办公室负责,利用信息平台预防、预警、应急响应、安全措施信息,开展对外防汛工作宣传报道,安排好本单位人员值班、物资供应、车辆保障等工作。

3灾害分级与应急响应等级

参照《县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对于洪涝台旱灾害的分级,分为特大(I级,红色)、重大(II级,橙色)、较大(III级,黄色)和一般(IV级,蓝色)洪涝台旱灾害。将县防汛防旱指挥部统一灾害等级作为企业防汛应急响应等级,即I级、II级、III级、IV级应急响应等级。

4预防与预警

4.1应急准备

(1)思想准备: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县防汛防旱指挥部要求,加强对防汛工作的组织领导;召开全体人员动员大会,增强做好相关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明确职责分工、防范措施、工作纪律。

(2)组织准备:建立健全各乡镇(街道、管委会)安监办防汛应急领导组织,落实各项工作,加强与企业、部门的沟通联动。协调确认应急专家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完善各类应急处置队伍。

(3)工作准备:制定24小时人员应急值守计划,完善信息沟通渠道。通知乡镇(街道、管委会)企业防汛领导小组做好应急联动,同步开展各项防范工作。督促企业特别是危化企业开展安全隐患的紧急排查,做好在自然灾害情况下的安全评估,落实应对性措施。

(4)预案准备:根据灾情特点,熟悉企业防汛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流程、指挥报告程序、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物资储备等内容,制定专项工作方案。督促企业按照有关要求,完善应急预案;所有重大危险源、重点岗位、要害部位都应编制现场处置方案,并进行培训学习。

(5)物资准备: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做好区域内应急救援物资器材设备的统计,建立紧急情况下的调用机制。承担区域专业应急救援任务的企业或单位补充必要的应急装备物资。有关企业要根据生产实际,配足相应的应急物资,做好清理使用和维护保养。

(6)通信准备:明确值班、值守人员的通信联系方式,配备必要的应急通信设备,保证信息实时畅通。

4.2监督检查

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烟花爆竹等企业,是防汛工作的重点。各乡镇(街道、管委会)安监办要及时完善防汛专项应急预案,组织开展风险监测、预防和评估,认真开展以“六查”(查组织、查工程、查预案、查物资、查通信、查措施)为主要内容的防汛专项检查,做到安全隐患早发现、早防控、早整改。

各乡镇(街道、管委会)安监办要督促重点企业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企业员工的应急意识和应急处置、避险逃生、自救互救能力;做好相关装置、安全设施的检测检验和维护保养工作,确保其安全可靠和有效运行;明确重大危险源、危险装置等重点部位的责任人,强化领导带班、值班;在自然灾害发生期间,主要负责人要亲自带队,对重点部位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及时采取措施消除事故隐患。

4.3预警

根据县防汛防旱指挥部的预警信息,向乡镇(街道、管委会)企业防汛领导小组发出预警;通过信息平台向有关部门和重点企业传递防汛有关信息。收集汇总安全生产应急、重大险情信息;重大险情应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将初步情况报县防汛防旱指挥部,并实时对险情组织核实。

各乡镇(街道、管委会)安监办防汛领导小组接到预警后,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及时向重点企业、村(社区)发出预警。通知企业有序组织生产,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检查,降低安全风险,消除事故隐患;落实好抢险队伍、物资和装备,严格执行领导值班制度,保证主要负责人、安全技术人员和应急队伍坚守工作岗位。

5应急响应

根据县防汛防旱指挥部的灾害等级,启动相应的企业防汛应急响应等级,并启用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和应急信息报送制度,将信息通报全局工作人员,并妥善安排好值班工作,保持通讯畅通,做好值班记录。

5.1I级应急响应

根据县防汛防旱指挥部发出的I级应急响应命令,I级应急响应行动,启用24小时领导带班和应急值守制度,全局人员处于待命状态。

由局长负责指挥,局领导及相关股室(队)人员参与值班保障。一是与各地值班人员保持实时联系,对可能出现的企业险情进行研判,提出防御目标和应急措施,部署企业防汛抢险救灾工作;二是与相关应急专家、专业应急处置队伍保持联系,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拉得出、救得下;三是督促乡镇(街道、管委会)通知相关企业全面启动防汛专项预案,企业组织停产或减荷,进行安全检查,安排好值班人员,加强对危险部位(储罐区、配电房、非煤矿山作业面等)监控,做好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准备;四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信息平台等媒体,宣传防汛期间安全生产各项措施。

5.2II级应急响应

根据县防汛防旱指挥部发出的II级应急响应命令,领导小组II级应急响应行动,启用24小时应急值守制度,全局人员轮流处于待命状态。

由领导小组分管企业管理的副组长负责指挥,相关股室(队)人员参与值班,对可能出现的企业险情进行评估,提出防御目标和应急措施。通知应急专家、专业应急处置队伍处于待命状态。督促各乡镇(街道、管委会)通知相关企业启动防汛专项预案,加强人员巡查检查,安排好值班人员;加强对危险部位监控,提前做好紧急情况下的安全措施。指导各地开展企业防汛抢险救灾工作,利用媒体宣传防汛安全知识。

5.3III级应急响应

根据县防汛防旱指挥部发出的III级应急响应命令,领导小组III级应急响应行动,启动24小时应急电话值班。

由领导小组副组长轮流负责值班指挥,相关股室(队)积极参与,对可能出现的企业险情进行分析,提出防御目标,部署相关工作。明确应急专家、专业应急处置队伍人员组成。对企业开展应急准备情况进行抽查。督促各地做好相应的应急准备工作,通知企业做好启动专项预案的准备。

5.4IV级应急响应

根据县防汛防旱指挥部发出的IV级应急响应命令,领导小组IV级应急响应行动,加强电话应急值班。

相关股室(队)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对可能出现的企业险情进行预测。

5.5应急响应措施

1、开展思想发动,将信息通报全局工作人员,妥善安排好值班,保持通讯畅通,做好值班记录。

2、督促乡镇(街道、管委会)企业防汛领导小组落实防范措施。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信息平台等媒体,开展宣传教育。

3、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对重点设备、部位和岗位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做好在强风、暴雨、雷电等情况下企业安全性评估,加强应对性措施的落实;强化人员的安全教育,增强自救互救和应急处置能力;提前制定设备和设施倒塌、库区及车间进水、危化品泄漏和爆炸、厂区突发断电等紧急情况下的安全措施。无法排除的险情要按规定及时报告,并落实安全措施。安排好人员值班,加强对危险部位监控,发现险情应及时排除。

4、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部署和要求,开展防汛工作专项督查。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加强人员值守,加强事故预测预想,加强应急救援准备,切实消除事故隐患。

5.6信息与新闻宣传

领导小组是企业防汛应急信息的指定来源,由领导小组统一收集和对外报道企业防汛的信息。

5.7应急结束

根据县防汛防旱指挥部正式解除灾害警报信号后,结合各地反馈信息,由局领导小组决定,结束企业防汛抗台应急状态。

6后续处置

根据自然灾害期间企业停产、减产情况,督促企业落实相关措施,确保安全复产、复工。

6.1开展安全检查

重点检查生产装置、管道及设备设施是否在防汛期间受到损害破坏,检查安全阀等附件是否损伤,检查检测原材料等是否受到影响,检查电气仪表、自动化安全控制系统是否处于适用状态;采矿作业面是否遭受损坏,电器线路是否发生短路漏电等。

6.2做好防汛期间应急防范工作

重点落实应急器材的准备,专业技术、应急处置人员必须到位,并严格执行应急值班执勤制度,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带班制度。

6.3防汛工作评估

领导小组负责对预警和应急响应期间各环节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和总结;各乡镇(街道、管委会)安监办对发生险情的企业及时进行检查,并落实整改;对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调查处理。

7预案管理

7.1预案演练

各乡镇(街道、管委会)防汛领导小组应定期组织各类应急演习,以检验、改善和提高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能力。

7.2预案修订

本预案由县安全监管局(应急办)制定并实施。根据工作实际,视情作出相应调整修改。各乡镇(街道、管委会)根据本预案,制定当地防汛专项预案。

第7篇

近日,有媒体对受灾民企目前所遭遇的棘手难题进行了重点报道。报道援引四川大学灾后重建联合调研组组长杨江教授的话说,地震灾区的中小企业现在贷款困难。一方面是很多中小企业受灾停产,无法偿还以前的贷款,影响今后的贷款;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恢复生产需要新的贷款,可是既无抵押物,也缺乏其他形式的担保。

不只是汶川地区受灾,最近又有不少地方遭遇洪涝灾害。我国地域面积广阔,地质、气候等方面的自然条件复杂,种种自然灾害也就随时对各地的企业生产和民众生活构成着威胁。因此,一旦遭遇自然灾害,像汶川地震灾区民营企业所面临的这种“雪上加霜”的困境,在其他受灾地区民企身上同样会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对于我国许多地方,特别是经济不太发达地方来说,民营企业的作用至关重要。以此次受灾的绵竹、什邡两地为例,民企产值占灾区工业产值的比重达60%以上,吸纳的就业人口也相当可观,对社会稳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如果说,以往各地所发生的一些自然灾害由于受灾面积较小、灾害程度不大等原因,尚未引起人们对于灾区民企金融困局的过多关注,那么,此次汶川大地震之后所暴露出的民营企业“贷款难”问题,应引起有关方面关注,并以此为契机,加强调查研究,为民企受灾后能尽快得到相应扶持,帮助其切实解决好恢复生产过程中所需的资金难题。

我觉得,目前许多地方在扶助当地民企应对自然灾害,促使其顺利获得银行信贷资金上,有必要从以下三方面为突破口扫除障碍,如此,或许能使民企在灾后得以重生。

一个突破口是作为地方政府部门,应积极建立起民企防范自然灾害的保障基金。在平时,可以采取由地方财政部门拿出一块资金,参与保障的企业自觉缴纳一块资金的模式,通过一次性集纳或是定期按比例缴存的方式,责成相关部门专户管理,专项使用。这样,万一发生自然灾害,即可动用此基金解决企业生产恢复过程中的燃眉之急,也可利用它向银行提供担保,解除银行的后顾之忧,放心大胆地支持企业经营。

另一个突破口是作为财产保险公司,应积极面向中小企业,设立防范自然灾害的专门险种。可以根据不同地区易于受灾的种类不同,以及灾害种类所造成的破坏力不同,设置详细的灾害险种,确定适宜的保险费率和缴纳方式;也可以根据不同地区易于受灾的机率不同,有重点地在灾害高发地区采取相应的营销策略,建立起快速理赔的“绿色通道”。从某种程度上说,保险措施跟上了,银行服务也会相应地迅速跟上。

第8篇

据市气象局预报,6月9-10日,我市自东向西又一次强降雨天气过程。9日白天,全市中等阵雨或雷雨,西部山区大雨,地质灾害2级;9日夜至10日白天,大雨,部分地区暴雨,地质灾害3级。为切实做好强降雨天气的防范应对工作,根据市政府应急办公室《关于做好强降雨天气防范工作的紧急通知》(*应急〔2009〕12号)要求,经县政府同意,现将有关事项紧急通知如下:

一、加强监测预警和信息。气象、水利、国土等部门要密切监视天气、雨情、地质灾害险情等的发展变化,做好预测预报工作,着力提高短时强降雨、山洪、突发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对重点时段、重点工程、重点部位、重大隐患要加密监测。一旦出现灾情、险情,要及时通过广播、电视、短信、网络等方式预警信息。

二、全面开展隐患排查工作。要加强对学校、居民集中居住区、病险和在建水利工程、地质灾害隐患点以及山洪易发区的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消除,不能及时消除的要落实防范措施。强降雨可能引发山洪、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监测,落实防范措施,确保安全。

三、强化交通安全保障措施。县交通局、县公安局、休宁火车站、汽车站等部门要加强管理,落实安全防范措施,特别是要加强对司乘人员的安全宣传教育,提高防范意识,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第9篇

【关键词】配电线路;常见故障;防范措施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对电量的需求与日俱增,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天都离不开电力的支持,所以,我们要节约电能,科学、合理利用每一度电充分为人类服务,如果配电线路处理不当总是会发生漏电现象,造成电能的损失,所以,要提高电网的专业化管理水平和安全运行水平,明确常见的配电线路故障问题,并研究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1、配电线路常见的故障

一般线路故障,从性质上分不外乎接地(这里指的是单相接地)、相间短路(包括雷击造成的相间短路、外在导电体或者半导电体造成的相间短路、设备绝缘降低造成的相间短路)、接地相间短路三种形式。但是根据电网保护的功能引起相间短路故障时才会跳闸,接地故障并不跳闸,只能发接地信号,10kV系统可以抗单相接地2个小时,时间长了就会对另外两相的绝缘造成损坏。从时间上分有暂态故障和永久故障两类,暂态的故障是经过放电后构成相间短路的条件被电弧破坏,构不成短路条件,永久故障则是不能被电弧破坏短路条件,需要人为去干预(检修)。针对线路故障,巡线、维护的重点就可以把握的。

配电线路比较常见的问题故障为:农网线路多,线路大多数呈现放射式树状结构,电线之间没有联系,线路大多只有一个总开关限制,线路的防护设备缺乏技术含量,近几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虽然,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大有提高,但是一些问题事故仍然经常发生,所以,要想做好配电线路的防护工作,必须认识到这些具体问题,采取一些措施,切实解决这些问题。

配电线路之所以会出现很多问题和故障,除了有来自自然灾害、外力破华、电线设备故障等因素外,还有源自周边环境,以及人为管理不善等原因,下面即将对这些问题逐一展开论述:

首先,来自自然灾害方面的因素,每年很多地区都会发生暴雨、雷电、大雪、冰冻等自然灾害,因为这些自然灾害所导致的事故常有发生,而且呈现常年上升的趋势,这些自然灾害对配电线路产生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以雷电为例,每年由于雷击造成的配电线路事故非常严重,例如:配电线路的绝缘外壁被穿透或爆破裂开,线路烧断,配变烧毁等等,产生这些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电气设备质量不佳。

其次,由于遭受外力破坏而产生的问题故障。由于配电线路的架设纷繁复杂,除了配电线路之间纵横交错之外,配电线路还需绕过各类建筑物、道路、堆积物、树木等,很容易发生线路故障,造成这类破坏的主要原因是:树木枝叶的伸展,超过了与架空线路的安全距离,形成线路接地;或者运行的交通工具与架线施工工具相碰撞导致线路接地,或者风筝碰撞引起的架空线路之间的短路等等,由于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大量的施工单位对城区进行建设改造,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配电网形成影响,造成破坏。例如:挖掘路基损伤地下电缆设施;施工机械、工具由于过长或者过高会碰触带电线路,城市中心大多数线路都设置在公路边,城市交通拥挤,再加上一些司机的违规操作,交通工具冲撞在电线杆的事故时有发生。

再次,供电设备造成线路中断或跳闸,因为室外电气设备质量不合格,或者安装不合理,会造成室外供电设备发生严重缺陷,设备之间没能形成良好的接触,导致接触电阻过大,或者由于负荷电流过大,导致连接处发热烧毁,线路缺相运行。

最后,周边环境影响或者管理不善也会导致配电线路的安全故障,城市一些工业企业总会排放出浓厚的烟尘粉尘,时间长了,在电线设备的瓷瓶上会积满了固态水泥,如果在持续干旱再遇到小雨时,线路非常容易自己跳闸,一些粉尘颗粒会落到电柱子的开关上,或者高压保险的各个部件上,从而会造成事故。

此外,在电力的运行管理也会对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产生影响,例如:巡视不到位,消缺不及时,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工作人员技术水平有限,责任意识较差,对于线路的磨损与短缺没能及时发现,事后的检修也不合格。

2、针对这些问题的防范措施

首先,对于自然因素所导致的常见事故,可以采取提高线路绝缘子的耐雷水平的措施,尤其是针式绝缘子的耐雷水平,根据经验表明提高绝缘子的耐雷水平有助于提高线路的防雷能力。

另一个比较节省资金、有力的办法就是装设线路避雷设施,这种设施的避雷效果较好,密封性好,安全性高,耐受打击,安全运行性能高等优点,非常值得应用,但是,为了确保一起安全运行,最好在自然灾害未发生前,与气象部门取得联系,事先获得重要信息,以便采取预防措施,从源头上减少自然灾害。

其次,对于外力所产生的破坏要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例如:对交通线路中的杆塔进行覆膜加盖,使其形成比较醒目的标志,引起交通运行者的注意,对于路边正在施工的工程项目,要进行围截,把施工线路,工具设备控制在一定施工范围内,禁止车辆通过,而且要与施工方及时取得联系,签署防护责任书,防止施工不科学造成的线路中断,要严厉惩罚盗取配电线路内部金属的不法行为,相关部门要严厉巡视监督配电线路的杆塔基础。拉线基础,并时刻关注周围是否有不合法建筑物的存在。对于被严重外力破坏的杆塔,要及时进行修复,对于不合法的建筑物要及时进行沟通,整顿和处理。

再次,改善或引进新兴设备,要对配电线路的线路杆塔及时进行检查,对于基础不牢固的杆塔要及时采取加固措施。由于城市用电量的大增,配电线路规模也变大,接点和支路也越来越多,杆塔上面的标识会呈现不清楚的状态,会给检测与修理带来很多困难,如果能采用现代化的高端技术,例如:全球定位系统来导航并且精确确定每一根杆塔的位置,利用这一系统,也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实现配网自动化,并对其进行实时监测,并且随时掌握网络各个原件的运行状况,解除问题故障。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