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1 16:23:1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资产管理的核心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现行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弊端
(一)地方政府滥用国有资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地方政府虽然缺少法律所赋予的所有权以及由所有权带来的剩余索取权,但却拥有事实上的管理权利并不需要承担责任。这使得地方政府在管理国有资产上一方面缺乏积极性,如在我国具体情况下,许多竞争性产业的项目仍是地方政府与外商合资兴办,否认地方政府的国有资产所有权,挫伤地方投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却会利用管理权力最大可能地谋取地方利益,造成对国有资产的滥用。这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具体表现为:地方政府在干预企业投资决策时只考虑高收益,不考虑或很少考虑高风险。拼命争投资、铺摊子、上项目,忽视对老企业的技术改造:投资决策时盲目趋向价高利大的加工工业,忽视由此造成的重复建设、产业结构趋同化以及由此引起的生产过剩、开工不足的风险。而一旦投资项目出了问题,尤其是国有企业因税费负担过重而发生资金困难甚至亏损时,地方政府又可以把债务偿还、职工安置等责任推向上一级政府或中央主管部门。由此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损害了国家和中央政府的所有者权益。
(二)管理混乱。国有资产根据存在形态不同分为经营性资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和资源性资产三类。由于每类资产所要实现的目标不同,相应的管理、监督和营运方式也应该不同。但我国目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通用”的,引起了不同功能的国有企业责任和任务的错位,其结果是:要求公共服务企业资本增殖,要求竞争性企业承担各种社会职能,众多的竞争性企业发展困难,多数公共服务企业也由于得不到政府的财政投入和政策融资,发展也相当困难。同样,由于把资源性国有资产与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混为一谈,如效仿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统一所有,分级管理”,将资源性国有资产的权力也下放给地方,结果造成地方政府对各类国有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当前遍布全国的小煤窑、小矿山和毁坏森林、草场等现象,就是在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中硬性照搬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消极后果。
(三)管理成本高,交易效率低下。采用政府各部门管理企业,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都很高。政府部门人员的工资、福利和办公费用以最低人均10万元计,这部分直接成本至少需几亿,加上企业为请示、汇报等事项的费用和时间,恐怕得十几亿。由于管理部门多,对一些事项的审批不及时,公文旅行,耽误企业的商机,间接成本更是无法估量。在现有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国有资产归中央所有,地方政府分级管理,地方政府没有所有权,也就没有完全的国有资产交易权,如上市公司国有股的转让等只有中央政府才有权批准,而国有资产的交易要按照政府的管理体制层层审批上报,其交易效率极为低下,而且交易成本很高,这对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很大的阻碍作用。
二、“分级所有”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核心
国有资产分级所有具有许多的优点:
首先,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在分级所有体制的框架下,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一样,都是国有资产的产权主体,均在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前提下,享有所有者权益,不存在上下级的政府间的委托问题,地方政府作为法定的国有资产所有者,具有不受干预的明确预期目标,在收益最大化目标的驱动下,地方政府会努力提高国有资本的营运效率,从而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得以实现。
其次,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原来实行的是“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管理”,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所有者权能。而新体制实行的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管人和管事相结合。这样做,可以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有利于企业清晰产权。
再次,体现了现代法治精神。新体制强调法治,要求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由国家制定法律法规,一切依法办事,严格执法。在中央政府一家所有的模式下,中央政府经常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权限进行无偿划拨,这直接造成了对产权的侵害和不尊重,也造成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和吃大锅饭的状况,国有资产分级所有有望改变这种状况。随着中央与地方经济和法律关系的进一步明确,随着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完全分级财政体制的建立,政府间产权关系的界定逐步清晰,“分级行使出资人产权”必然过渡到“分级所有”的管理体制。各级政府对所属企业都拥有完整的所有权,政府间的产权关系将更加稳定,更有利于发挥地方政府的能动性、创造性。目前中央政府管辖的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企业将由专司的机构来行使权力,地方政府以后事实上将获得大部分位于本地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包括资产收益权、受限制的资产转让权和人员的任免权。
最后,分级所有将促进国有投资主体进一步多元化,有利于改善国有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过去,尽管不同的国有投资主体客观上存在,地方对投资形成的资产也享有权限,但这种权限一般限于经营和监管,如果不经过中央批准,没有最终的处置权。因此,企业中名义上的中央和地方多个投资主体,变成了实际上的中央一个投资主体,一些大型国有企业或者资源类、垄断类企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体制一直难以形成。至于关系到国家和地方需要共同投资的项目,在投资比例分摊、资产监管等诸方面,经常出现配合不协调的问题。如果能够以明确的出资者关系来规范各主体的权力,有利于调动各方面投资的积极性和实现按出资多少建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三、构建国有资产分级所有体制的途径分析
(一)产权“分级所有”的原则。当前世界各国国有资产均按照“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实行分级所有,中央和地方政府不能互相干涉对方的国有资产管理,从而避免了在我国现行体制下因国有资产统一所有造成的诸多弊端。由于国有资产承担社会性目标的特殊性,国有资产的分级所有也必须考虑特定产业满足不同社会性目标的区别,所以,不同的国有资产,其分级标准也不相同。调整各类国有资产的管辖隶属关系,调整的标准按照中央、地方对于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公共服务领域的国有资产、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中不同产业的划分原则而定。这就意味着,中央要适当收回部分国家下放的大型国有企业的产权。在国有资产的隶属关系大体确定的基础上,再按照中央、地方之间不同社会性目标的区别,承认地方政府对管辖国有资产的出资人资格。这里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对于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中的资源型国有资产、一般性国有自然资源,如土地类国有资产(包括水域)可以在国家统一规划的框架内,由地方政府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中央政府按一定比例享有收益;而对于重要的国有自然资源,如森林、重要矿藏资源等,应主要由中央政府所有权,资源所在地也可以按一定比例享有收益。目前对重要国有自然资源的地方垄断和破坏性开发趋势必须加以遏制。二是对于公共服务领域的国有资产,即关系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产业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等,要根据其服务特点区别对待。属于关系国家安全的行业和全国性的公共服务行业,应由中央政府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如国防工业、铁路干线、大电网等;而地区性公共服务行业,如城市道路、供水、煤气、市内电话及地方性的基础产业等,应由地方政府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三是对于竞争性领域中的国有企业,尽管国有经济将来要逐步从许多竞争性领域中退出,但在相当长时期内国有企业仍将存在于竞争性的领域,特别是对支柱产业中大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大型项目的国有资产享有出资人职责;而地方政府则履行一般性制造业和支柱产业中中小型竞争性企业的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从长期看,县级以下政府在几年内将不再持有竞争性企业的股份。
银行做为一个整体而言,无论是表内的发放贷款还是表外的理财资产管理形式都是信贷管理文化的产物,实质上是被动投资和被动负债的范畴。银行以后要转型,实际上就是从信贷管理文化向所谓的资产管理型文化去转变,所以我想可能资产管理计划推出来,我们不是试点行,我们只是旁观从第三方的角度看,可能是文化转型的一个过程,或者说是一个转型的开端。目前银行的理财之所以是预期收益率,是一个刚性兑付的东西,完全就来源于自己的的贷款管理思路,属于信贷文化。马云前段时间还在炒作银行概念,现在已经不提这个事了。银行目前的一个主要优势就体现在负债成本比较低,资产有相应定价,银行是有利差的,所以这个情况下银行牌照可以获得垄断性的收益。在未来的三年到五年,存款的概念会弱化,资金的概念会强化,价高者通吃,谁能够持续提供风险可控的高收益,谁就能够拿到匹配资产的资金。在这个逻辑下,谁有创造、获得和管理资产的能力,谁就能够获得超额收益,这是一个资产推动负债的过程。现在确实马云已经不提银行的事了,在大数据背景下,他向银行或者其他管理机构卖数据就可以了,他有创造资产的能力,他把资产卖给银行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花大力气自己去建银行,阿里小贷的资产证券化,说到底就是“拿资金”的概念,如此而已。所以我们把银行主要盈利的逻辑看明白了,把信贷文化看明白了,其实自营贷款也好,表外理财也好,它其实就是银行的信贷文化,从表内向表外去转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在这种文化下,体现在表内的信贷和体现在表外的理财是一个硬币的两面,硬币本身叫信贷管理文化,体现在表内贷款,我敢去投,我敢放贷款,硬币的反面叫理财,我敢去发理财,去投这笔资产,我就认为它是风险可控的,我就敢给你这个预期收益,这可能是静态的思维。动态思维,到了明年或者后年,经济的发展不再支持时,此假设可能不成立,之前认为风险可控可能不再可控,这个时候等于表内的信贷出问题了,表外的理财也没法兑付了,同时体现在硬币的两面。这个情况下我们理解银行不转型,还是做信贷管理文化的话,那资产管理计划只是背面理财一种异化或者新的表现形式,实际上跟以前所谓的理财是没有根本性差别的。
但是如果从发展的角度上来讲,从存款推动的被动负债式的信贷文化发展为主动投资式和负债挂钩的资产管理文化,那资产管理计划就有意义。我们这些年也看到一些主动负债的资产管理形式存在,比如通用汽车金融,其本身是没有吸收存款的资格的,天然就没有被动负债的概念,但其平均放贷利率能够到15%,坏账率可以控制在1%,实际上从这个角度来讲,真实的资产收益能到14%,其就可以融资,就可以通过同业拆借、发行金融债券、发行ABS(资产支撑证券化)等形式主动负债。所以我们说主动管理文化的话,无论理财计划还是资产管理计划,说到底还是来源于管理人对资产定价的能力,本身这个能力是一种创造财富的能力,创造财富就是铸币,铸的就是上面反复所讲的硬币。只要这个创造财富的资产管理能力随着利率市场化建立起来了,这个铸币的过程就是一个执行的结果,资产管理计划就是硬币一体两面的表现形式而已。最后银行的发展也就是一个市场对资产管理能力筛选,达到优胜劣汰的结果。
(作者单位:晋城银行)
关键词:无形资产;核心竞争力;价值
企业的发展依靠其核心竞争力,而无形资产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与来源,其经营管理优劣作为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小的依据,又时刻影响着企业的发展。
一、无形资产的内涵
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按照其存在形态,可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两大类。有形资产是指企业内部具有实物形态的设备、设施、货币、材料等;无形资产从会计学的角度讲,则是指企业长期使用且能以货币计量的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商誉等,从企业资源的广义上讲,还包括人力资本、企业文化、营销网络、消费者忠诚度、长期建立起来的与客户之间的良好关系,与客户数据库等。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竞争日益国际化和高度激烈化。传统的国内局部市场内竞争和主要建立在规模经济上的初级竞争已逐步演变为全球市场范围内的竞争和建立在知识、专有技术和经营诀窍之上的高级复杂竞争,由此企业内部拥有的无形资源及无形资产在赢得市场占有率、取得长期竞争优势地位、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核心竞争力最早是Prahalad和Hamel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提出的,是指企业所具有的开发独特产品、独特技术以及独特营销的能力,同时还包括企业独特的文化价值观及经营理念。核心竞争力是组织内的集体学习能力,尤其是如何协调各种生产技能并且把多种技术整合在一起的能力。同时它还意味着对工作进行组织和提供价值。核心竞争力是沟通,是参与,是对跨越组织界限协同工作的深度承诺[2]。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能够长期产生独特竞争优势的能力,它是使一个企业能够长期为顾客提供最大价值的根本所在。但并非所有的能力都具有战略价值和潜力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没有竞争优势或是不能在关键领域发挥作用的能力不能称为核心竞争力。对企业而言,最重要的是识别属于企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及其对企业的价值贡献
虽然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看法不尽一致,但一般而言,核心技术与技术创新、资源优势,环境条件与营销网络、管理协调能力、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等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一)核心技术与技术创新
企业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是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与此同时,企业还必须拥有持续保持核心技术的能力,即技术创新能力。包括研发能力、技术改造能力、技术转化能力、技术保护能力和技术应变能力等。
(二)资源优势
资源包括有形资源、无形资源和人力资源,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是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尤其是在知识资本愈来愈重要的新时代,人力资源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创造至关重要。可以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力资源的优劣,拥有核心技能而又忠诚于企业的核心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
(三)环境条件与营销网络
环境条件包括市场竞争条件、宏观经济与政治条件、社会自然条件等。在当今消费者时代,先进的营销技术甚至比制造技术更为重要。
(四)管理协调
它反映企业的资源组织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直接体现,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一个企业不论它拥有多少核心资源,如不能运用管理能力将它们有效地整合成一个形成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将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五)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特有的经营化了的知识体系,它包括企业的核心理念、观念、道德、团队精神和员工的默契度等。在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中,经营理念及由此形成的企业文化是最具生命力、最为持久、也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和战胜的要素。
在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中,各个因素既可以单独为企业的价值创造进行贡献,又可以通过整合形成合力对企业的价值进行贡献,尤其是后者。前已述及,企业实质上一个资源和能力的组织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企业拥有的任何一种资源或能力都可以被利用来实现一定的目的或功能,因此,企业所拥有的每一种资源都能够形成一种或几种企业能力。从而为企业进入某种现实或潜在市场提供某种机会,被企业用于参与市场的竞争,成为企业的竞争能力,形成持续竞争优势,为企业的价值创造持续发挥功能。也就是说,企业核心竞争力是那些最基本的、企业自身所拥有的在所从事的行业中占优势地位的资源和能力所形成的、保持企业长期稳定利润来源的竞争力。
四、无形资产与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
企业无形资产与核心竞争力两者之间有着很多相似的属性。首先,企业无形资产的形成,是企业长期投入的结果,如品牌,商标宣传等,对于树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独特形象,营造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价值;其次,由于企业无形资产的开发主要依托于企业内部独特的经营周期、产品特性、学习曲线和员工构成和素质等,因此,它对于企业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再次,由于企业开发无形资产如技术创新投入,品牌的广告宣传投入,营销渠道的建立等具有较大的产出风险,因此,它决定了企业无形资产的稀缺性,并且在转让中由于供给的这种稀缺性又会带来巨大的回报;总之,由于无形资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诸多特征。因此,企业开发和管理运作无形资产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培养核心竞争力、发挥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过程。加强无形资产管理,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有效途径。其关系程度表现主要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小的依据是无形资产的质与量
一个企业无形资产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价值的大小已成为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的标志。先进企业占领市场的手段主要不是靠增加资金投入,而是靠无形资产经营取胜、在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大小时,无论是采用价值链分析法、技能分析法、资产分析法、知识分析法、顾客分析法、竞争差异分析法、还是采用层次分析法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衡量方法、都必须关注企业的竞争环境、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营销网络等无形资产或无形资产的构成要素。因此,无形资产的质与量是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小的基本依据。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弱体现为创造和提升无形资产能力的大小
作为建立在企业核心资源基础上的智力、技术、产品、管理、文化等综合优势在市场上的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特的一组技能和知识的集合,这种能力使企业能长期保持其竞争优势,因而是一种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而且,就其实质而言,这些能力都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因此,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小的关键是企业所拥有和创造无形资产能力的强弱,企业为了保持其竞争优势和盈利能力,就必须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创造和形成无形资产,以形成企业盈利的独特优势。
(三)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资产是无形资产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盈利能力的扩大和价值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所拥有的无形资产本身的价值。有资料表明,20世纪初,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只有5%依靠科技的进步,而现在这一比例在发达国家已达70%-80%。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谁掌握的专利,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越多,谁就越会走在世界经济的前列。当前,企业间的技术贸易,特许经营等无形产品的生产与交易正日益成为企业日常经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其盈利能力远远高于有形产品的生产活动,对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某些知识型企业的产品直接体现为不具有实物形态的知识产品,如设计方案,咨询方案等;二是高科技企业生产的产品其价值体现在产品所包含中的知识,技术等无形因素上,如软件业、网站等高科技企业;三是即使是传统产业,在新经济条件下其产品也呈现无形趋势,如通过生物技术改造生产的转基因食品,其价值也明显地体现在食品所包含的转基因技术之上,而这类企业的价值远远高于传统产业。正是由于拥有了独特的无形资产,才导致这些企业形成了特有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新《医院财务制度》;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建议
一、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现状及主要问题
1、固定资产标准太低:“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都作为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进行核算管理”。这是根据当时的经济水平和物价水平制定的,目前来看已明显偏低。但在国家未出台新标准前,必须按照此标准认定,造成了单位大量的办公桌椅等简易设备被列入固定资产管理范围,从而导致单位固定资产核算范围过大,增加了固定资产数据统计的不准确性。
2、固定资产购置支出作为收益性支出:医院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在当期一次性列支,而固定资产在以后的使用期间期经济收益才逐渐实现,这样支出与收益不符合配比原则,更不能真实反映当期的经营成果。特别是在医院在扩张期时由于大量购置大型设备而导致当期经营巨亏,同时也不利于上级主管部门对医院管理效果的考核。
3、在固定资产使用期间,以计提修购基金代替计提折旧,修购基金是按收入的一定比例计提,不能如实反映固定资产的损耗程度。一方面造成资产负债表在任何时点固定资产从购置到报废账面价值一直不变,造成资产负债表在任何时点只反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的原始价值,虚增了在其报废之前各个会计期间的资产和净资产总量;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固定资产使用期间成本低估,结余虚增,最终会导致收支表提供的结余信息失真。
4、固定资产报废无法正确反映,老制度规定:“固定资产因出售、报废或毁损等原因减少时,直接冲减‘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科目,取得的价款、变价收入和清理费用直接列入‘专用基金’科目中的‘修购基金’”。 这样处理不能综合反映固定资产清理中的支出和收入以及清理后的净损益。
二、新制度要求下固定资产核算的主要亮点
1、固定资产标准提高:新《医院会计制度》将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提高至1000元(其中:专业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及以上)。将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标准适当提高,使其在新的经济与物价水平下更符合固定资产的经济含义,符合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基本原则。
2、固定资产购置资本化:医院购置固定资产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银行存款”,其支出予以资本化,这就在会计信息上避免了医院购建大型设备当期的亏损、引导医院近期行为与远期效益的平衡,促进了医院设备的更新换代,可以为群众更好的服务。
3、废止计提修购基金制度,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医院原则上应当根据固定资产性质,在预计使用年限内,采用平均年限法或工作量法计提折旧。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不考虑残值。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不提折旧;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不再计提折旧。这样更符合权责发生在和配比原则。
4、建立了“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加强了固定资产处置环节的核算和监督:本科目核算医院因出售、报废、毁损等原因转入清理的固定资产净值及清理过程中的清理费用和清理收入等。本科目期末如有借方余额,反映尚未清理完毕的固定资产净损失;如有贷方余额,反映医院尚未清理完毕的固定资产清理净收益。待固定资产清理完毕后“固定资产清理”科目余额结转入“其他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支出”。如此核算后,就能清楚反映固产清理的净收益或净损失,以便医院更好地对固产出售、报废、毁损进行管理和控制,增强了固产处置的管理意识,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5、增设“在建工程”科目,基建会计并入医院统一会计账簿,更能完整反映医院资产:本科目核算为建造、改建、扩建及修缮固定资产以及安装设备而进行的各项建筑、安装工程所发生的实际成本。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医院尚未完工的在建工程发生的实际成本。待工程交付使用时(不论是否已办理竣工决算)结转入“固定资产”科目。如此核算后,医院可以按在建工程的预算进行明细成本的控制,最重要的是将基建会计并入医院统一帐套核算,更能完整反映资产总额,更有利于医院会计的全盘核算和监督。
三、固定资产管理建议
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是在医改的大背景下修改和颁布的,2011年7月1日在全国医改试点城市的医院执行,于2012年1月1日在全国范围执行。新制度科学的设计,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医院的财务、资产管理部门应按新制度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2006年36号令)、《陕西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陕财办资2008年29号)以及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核算管理好医院最重要的资产——固定资产。
1、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盘点,彻底清理
按照新旧制度衔接的要求,由于固定资产价值标准提高,原账中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实物资产,将有一部分要按照新制度转为低值易耗品。转账时,应当根据重新确定的固定资产目录,结合固定资产的清理状态,对原账中“固定资产”科目的余额进行分析:对于达不到新制度中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应当将相应余额转入新账中“库存物资”科目;对于已领用出库的,还应同时将其成本一次性摊销,同时做好相关实物资产的登记管理工作,在新账中,借记“事业基金”科目,贷记“库存物资”科目。
2、完善”三账一卡”制度,建立固定资产的会计监督体系
医院财务部门建立“固定资产”总账和一级明细账(分为四类:房屋及建筑物、专业设备、一般设备、其他固定资产),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二级明细账,使用部门建立固定资产卡片账。每年至少对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盘点,努力做到账账、账实相符。
3、对固定资产直线折旧,加强使用过程中的管理
按照新制度规定,医院应当对除图书外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医院应当按照新制度对执行新制度前形成的固定资产(新旧转账时转入“固定资产清理”、“库存物资”科目的固定资产以及图书除外)计提折旧,并将计提的折旧冲减待冲基金和事业基金。在新账中,按照应计提的折旧金额中应冲减待冲基金的部分,借记“待冲基金”科目,按照应计提的折旧金额中的剩余部分,借记“事业基金”科目,按照应计提的折旧金额,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4、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报废制度
明确事业单位各类固定资产使用报废年限;规范固定资产报废申报程序和手续;定期清查盘点固定资产,针对盘盈、盘亏,出售、报废和毁损等具体情况,通过“固定资产清理”和“待处理财产损益”账户,核算反映固定资产价值增加或减少以及清理后净损益的情况,并认真追究固定资产流失责任。
5、引入电子信息化对资产购置、使用、折旧、处置进行管理
为了及时管理和掌握固定资产的流动,合理调配资源,必须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网络管理系统。一方面可以及时登记和掌握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库存情况,避免重复购置;另一方面可以合理组织和调配闲置的资产,促进闲置资产的再利用,避免浪费。计算机网络化建设是实现医院科学化管理的必然趋势,是有效发挥现代医院管理会计职能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卫生部.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制度,2010.12.
[2] 李启明,杜宇录.医院会计实物.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6.
[3] 财政部.财会[2011]5号.新旧医院会计制度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
如何才能合理有效地通过信息系统提升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加强企业的竞争力呢?那就需要为企业制定合理的IT规划和IT上线策略。
IT变革的成功关键,必须始终立足于管理理念、管理工具与信息技术,凝聚并运用专业人士的实践经验,方能实现企业管理与IT的有效结合及成功应用。
管理体系与IT系统
企业的IT规划需要在行业管理经验和IT管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它需要与企业发展战略和发展能力相匹配。对于企业来说,管理的提升都需要围绕着管理体系和IT系统这两个要点进行。首先,要建立和完善企业管理体系。其次,要通过IT规划和实施,协助管理体系落地执行,将管理提升到下一个待完善边界后,再进行管理体系提升。
企业IT应用架构
IT系统要围绕企业战略实现管理提升,需要合理规划和理解其IT应用架构。配图是赛普爱德软件基于房地产企业的组织管理金字塔的企业IT应用架构。
整个架构从管理支持、业务支持、预算计的划和战略决策支持四个层面,分别解决企业运行中的各层管理需求,逐级完善企业IT支持系统。通过这个架构,能够给企业带来以下价值。
第一,能有效、彻底地贯彻公司的管理思想,规范公司的工作流程,保证公司高效、有序地运作。
第二,能协助公司方便快速地部署新公司,复制项目,建立企业架构,设立岗位。
第三,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公司的合同及付款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快速采取措施,有效地控制成本。
第四,能及时反映公司的所有工作状况,特别是房地产项目从土地取得、规划设计、报建、施工、销售等全过程管理的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保证公司正常运作。
第五,能充分利用公司沉淀的知识及已开发房地产项目积累的各种关键数据和指标,提高新公司、新项目的投资决策效率和准确性、科学性。
第六,能提供公司的各类统计和分析报表,不断沉淀和积累各种知识,同时结合强大的分类和搜索功能,为决策层提供各类及时、有效、准确、科学的决策支持。
[关键词]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
建立新型的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开展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研究的目标之一,是提高这部分资产使用效率的重要环节,对于巩固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成果,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政府要求的后勤保障制度,提高这一部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创新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1.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实行分级集中管理
构建政府资产管理新体制,首要前提就是要实行权属集中统一管理。按照政府资产管理安全完整、节约有效的原则,权属集中统一管理有利于明确资产管理各方的责权利关系,从根本上解决资产管理中的缺位、虚位和越位的问题;有利于资产的优化配置,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和效益;有利于资产的规范化管理和运营。
具体管理模式:①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实行分级所有和分级管理。实行分税制改革后,中央政府资产和地方政府资产分别来源于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级所有和分级管理有助于划清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责、权、利关系,强化资产的管理目标和管理责任。②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由政府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管理本级政府(含党委、政府、人大、政协、检察院、法院和社会团体)资产的产权,系统或部门只拥有占有使用权(这是由于各部门资产均主要来源于本级财政)。这样可较好地克服现行的“所有者空位、虚位和占有使用部门的越位,形式上是国家所有,占有者实际所有”的体制弊端。
2.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实行分类集中管理
国有资产中,非经营性资产、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具有不同的特性,其管理目标、管理方式以及管理手段不尽相同。经营性资产以营利目标为重,非经营性资产以社会公共管理目标为重,资源型资产以社会经济持续性协调发展为重。同时,仅从非经营性资产方面,又分为单纯保障政府行政管理的相关资产,以及分布在科、教、文、卫、城市基础建设等领域内的社会公益性资产。这两类资产,又有着不同特点,特别是分布在各个领域的公益性资产,由于行业的不同,其政策趋向、管理特点和发展目标均有不同,因此,政府资产实行分类管理是很有必要的,专职由政府资产主管部门对保障政府运行的相关资产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即对这部分资产的管理,在权属统一的基础上,建立资产预算制度和对潜在的准经营性资产实行授权(委托)经营制度,并依法规范资产的配置、处置和收益行为。
二、构建新的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框架
为提高这一部分资产的使用效率,提高资产保障效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新的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1.与财政协同,资产和预算部门分立
新的体制要以培育完善、独立的资产产权人利益和资产使用人利益为着力点。通过立法设立独立的资产产权人和资产使用人,并确立其为市场关系中的主体。资产产权人对一切使用其资产的行为和主体收取使用费,并用于资产的更新、改造和维护,是市场关系中的卖方。资产使用人代表众多的资产使用单位,以一个统一的部门出现,实施后勤保障,处理一切的行政事务,也就是后勤管理部门,负责从财政取得资金,并同产权代表人协商资产使用价格,结算使用费。这实际上是强化和完善了现有的行政机关后勤管理部门的职能,彻底改变现有后勤管理分散的局面。建立了这两类主体,也就彻底告别了传统的财政资金无偿使用的时代,行政成本的观念从此将深入行政活动过程本身,市场机制的引入,将大大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2.保障性资产管理部门和经营性资产管理部门相互独立、相互依托
因行政单位资产还肩负着保障服务功能,而后勤保障具有即时、必需的特征,为此,在将后勤保障性资产引入市场机制的同时,还是要保留一小部分保障性资产,用于为特殊的重要人员、部门和事件服务,这是部分资产需要保密或不便于进入市场购买时必不可少的保留。这部分资产也需要进行核算,与模拟市场价格进行比较,不断提高使用效率。保障性资产只能来源于财政资金,不允许来源于经营性资产管理部门的划拨,两者之间保持彼此的独立性。经营性资产管理部门则要根据行政单位的保障标准,做好与资产使用部门的费用结算,同时也要做好闲置资产的经营变现工作。
3.产权营运部门要建立完整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建立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的产权营运部门是资产管理的具体实现形式。资产管理部门在盘活资产存量、实现资产变现、加速资产更新等具体目标的要求下,按照现代企业制度,不断探索行政单位国有资产营运管理的有效实现形式。比较科学的方法是采取国有控股的形式,引进不同所有制的资本,实现资本主体多元化,不断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在进行资产营运过程中,应尽量采取国有控股公司的形式,实行稳健的经营策略,高度重视可能出现的风险。
三、探索行政单位国有资产主管部门机构设置的有效路径
加强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建立新型的保障性资产管理体制,其授权主管部门机构设置是关键,是重要的组织保障。
总之,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一项新的探索性工程,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加以解决的重要环节,建立独立的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是历史的必然。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规范,必将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规范,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财政部行政政法司.《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解读[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关键词:新医院会计制度 固定资产 累计折旧 核算管理
一、医院固定资产的含义和特点
根据新医院会计制度,固定资产一般是指单位价值在1 000元以上(其中专业设备价值1 5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在用、非在用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等。医院固定资产主要包括房屋建筑物、一般设备、专业设备和其他固定资产。医院固定资产与其他行业相比,各种仪器具有单位价值高、使用周期长、设备种类繁多、使用地点分散的特点,这样不利于固定资产的清点盘查,增大了固定资产监管的难度。
二、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的变化
(一)提高了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新医院会计制度将一般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由500元以上提高到1 0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由800元以上提高到1 500元以上。确认标准的提高,缓解了物价上涨导致固定资产确认标准偏低的现状。
(二)新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医院应对除图书外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在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内分摊固定资产的成本。新增加累计折旧科目,这对固定资产核算的准确性有了相对的提高,大大解决了原制度按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一定比率提取修购基金、虚增资产和净资产的弊端,使固定资产价值得以真实、准确地反映,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科学的决策,对考核医院的经济效益及单位负责人的业绩,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三、新医院会计制度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
(一)固定资产取得的账务处理。购置的固定资产按照实际支付的买价、税费以及使固定资产达到交付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直接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的服务费等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
1.固定资产用自有资金购置的,按购置成本,借记“在建工程”(需要安装)、“固定资产”(不需安装)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对于需要安装的,待安装完毕交付使用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在建工程”科目。如有质量保证金的,贷记“其他应付款”科目,质保期满支付质保金时,借记“其他应付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2.用财政补助、科教项目资金购置的固定资产,按购置成本,借记“固定资产”(不需安装)、“在建工程”(需要安装)科目,贷记“待冲基金”科目;同时,借记“财政项目补助支出”、“科教项目支出”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银行存款”等科目。
3.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其成本包括该项资产完工交付使用前所发生的全部必要支出。工程完工交付使用时,按自行建造过程中发生的实际支出,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在建工程”科目。
4.在原有固定资产的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大型修缮后的固定资产,其成本按照原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减去“累计折旧”账面余额后的净额)加上改建、扩建、修缮发生的支出,减去改建、扩建、修缮过程中的变价收入,再扣除固定资产拆除部分的账面价值后的金额确定,固定资产改、扩建、大修缮时,应按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借记“在建工程”科目,按已计提的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固定资产的原价,贷记“固定资产”科目。工程交付使用时,按工程实际成本,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在建工程”科目。
5.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其成本按租赁协议或合同确定的价款、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确定。按确定的成本,借记“固定资产”科目,按租赁协议或合同确定的租赁价款,贷记“长期应付款”科目,按实际支付的运输费、安装费等相关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6.无偿调入或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其成本比照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或有关凭据的金额加上相关税费确定,按确定的成本,借记“固定资产”(不需安装)、“在建工程”(需要安装)科目,按发生的相关税费,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额,贷记“其他收入”科目。
(二)固定资产折旧的账务处理。新医院会计制度增加了“累计折旧”科目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项目,医院应对除图书以外的固定资产按照确定的折旧方法按月计提折旧。
1.对于自有资金构建的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借记“管理费用”(行政后勤部门)、“医疗业务成本”(医疗部门)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2.由财政补助资金,科教项目资金构建的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借记“待冲基金”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三)固定资产处置的账务处理。固定资产处置包括出售、毁损、报废、对外投资、无偿调出、对外捐赠等。
1.出售、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按照所处置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对应冲减完毕的待冲基金余额后的金额,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按照已提取的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照相关待冲基金余额,借记“待冲基金”科目,按照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贷记“固定资产”科目。
2.对外投资的固定资产,按照评估加上发生的相关税费作为投资成本,借记“长期投资――股权投资”科目,按照投出资产已提的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发生的相关税费,贷记“银行存款”、“应交税费”等科目,按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贷记“固定资产”科目,按其差额,贷记“其他收入”或借记“其他支出”科目。
3.无偿调出、对外捐赠的固定资产,按照资产已提的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照资产对应的尚未冲减的待冲基金余额,借记“待冲基金”科目,按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贷记“固定资产”科目,按其差额,借记“其他支出”科目。
(四)固定资产清查的账务处理。固定资产应当定期进行清查盘点,每年至少盘点一次,对于盘亏、盘盈的固定资产,应及时查明原因,报经批准后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1.盘盈的固定资产,按照同类或类似资产市场价格确定的价值,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非流动资产损溢”科目。报经批准处理后,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非流动资产损溢”科目,贷记“其他收入”科目。
2.盘亏的固定资产,按照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减去该资产对应的尚未冲减完毕的待冲基金余额后的金额,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非流动资产损溢”科目,按已提取的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相关待冲基金余额,借记“待冲基金”科目,按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贷记“固定资产”科目。
报经批准处理时,按照相关待处理财产损溢金额扣除可收回的保险赔偿和过失人的赔偿等后的金额,借记“其他支出”科目,按已收回或应收回的保险赔偿和过失人赔偿等,借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等科目,按照待处理财产损溢余额,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非流动资产损溢”科目。
四、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一)固定资产购置时,缺乏对固定资产购置前做相应的调查和可行性及使用效率的分析。应加强对固定资产购置的申请、审批、计价、招标、验收、使用、维修等各环节的相关制度控制,使各项工作有据可依、落实责任,引起全院职工的重视,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杜绝一切违法乱纪行为,激发每个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有效防范固定资产的盲目购置、不当使用等。
(二)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固定资产医疗设备因种类繁多,价值差别大,分布科室分散,给资产清查带来很大的难度。建议医院引进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固定资产,清晰、准确、及时的反映资产的各种信息,利用现代化医院的计算机联网,将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的终端连接,实现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随时信息互动,这样可及时了解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使资产管理部门更全面、清晰地了解固定资产的使用、分布情况,从而为固定资产的管理决策提供有力保障。
(三)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不完善。新医院会计制度将医院自有资金购置的医疗用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计入各期医疗成本,对财政补助资金、科研项目资金购置形成的医疗用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冲减“待冲基金――待冲财政基金”科目,不计入医疗成本,这不符合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不能真实反映医院的医疗成本,直接虚增了当期结余,对医院的成本核算管理也不能做出正确的评价,弱化了医院的成本核算。因各医院不同时间获得财政补助资金金额有很大区别,不利于同一会计期间不同医院之间的横向比较,也不利于医院不同会计期间的纵向比较,直接影响了医院经营状况的评价和考核。建议平时医疗用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不区分自有资金和财政补助、科研项目资金,将计提的折旧都计入医院的医疗业务成本,不冲减“待冲基金”科目,待该固定资产处置时再作转出处理。S
参考文献:
1.侯常敏,程薇,刘建民等.新《医院会计制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2.肖燕霞,崔慧婷,王永照.刍议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J].经济师,2013,(10).
[关键词]IT资产管理;信息化;账实核查;应用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8.022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8-00-01
0 引 言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实现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时展的必然要求与需求,资产管理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进一步解决当前资产管理中重购置、轻管理的问题,以最大程度保全保护资产、提高资产利用率,为账实核查工作实现高效且完善落实提供保障,就需要完善建立财务管理信息化模式。账实核查工作的科学且高效开展,能够为提升企业管理质量、加强资产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奠定基础,以此来服务于企业经济效益与实力的提升。
1 资产管理中的账实不符问题
在实际开展资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大问题便是账实不符,最为常见的现象是有账无物与有物无账的问题,而引发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固定资产入账不及时。很多时候,企业在实际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片面强调设备等的采购,以满足自身的生产建设之需,但是,忽略了资产的管理问题,进而致使在购买设备后没有及时入账,最终导致资产流失以及管理不善等问题。还有一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很多设备已经淘汰报废,但是依旧挂在账目上,相应注销调账程序难以得到完善。
第二,固定资产的清点工作落实不到位。现行财务制度要求在每个财务会计年结算前,对资产进行彻底清查,但是该项工作涉及的内容十分繁复,工作量极大,因此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作支撑。而企业在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只关注自身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对该方面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且投入有限,进而致使资产核查工作落实不到位,出现家底不清、账实不符等情况,致使企业存在着严重的资源浪费与资产流失问题,严重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也阻碍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步伐。
2 IT资产管理信息化在账实核查工作中的作用
实现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是企业在当前发展环境中,实现经营管理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搭建与运用,能够促使企业及时明确规定资产的变更增减情况,以动态化管理的实现来确保获取完善的资产信息,并将信息进行动态化存储,进而为账实核查工作的高效且便捷开展奠定基础,为企业实现科学决策提供保障。同时,实现资产管理的信息化,能够保证实物管理与财务管理的统一,在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竞争实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而言,IT资产信息化管理在账实核查工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提高资产管理的效率
在传统的资产管理模式下,采用手工的方式来开展资产管理工作,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还极容易发生错误。而运用信息化软件,能够通过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平台的搭建,实现相应资产信息的信息化管理,通过网络,高效进行各项管理审查与入账工作,通过直接生成资产卡片来进行入库登记工作。在资产报废处置上也同样借助网络进行审批与信息的填写、自动汇总等,而相应资产核查工作的开展更加简单方便,有助于提高资产管理效率。
2.2 提升信息质量并避免资产流失
开展资产账实核查工作的目的在于确保企业资产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避免企业资产流失,并为企业制定科学得经营管理决策奠定基础。而资产管理信息化的实现,促使相应资产使用部门、财务部门及管理部门及时更新相关管理信息,及时明确资产的数量及价值,并确保各项数据信息的一致性,为实现账实统一奠定了基础。同时,资产管理信息化的实现,还能够对资产进行有效监管、避免企业资产流失,并提升企业资产管理信息的透明度,优化资源配置。
3 资产管理信息化模式的选择及实施对策
在资产管理信息化模式的选择上,目前可借助B/S结构模式,来实现企业资产的管理。在该模式下,只需要终端用户具备网络环境,就能够与服务器进行连接,省去了安装客户端与管理软件这一程序。对于相关部门而言,方便了信息的访问与数据的获取,并为资产管理全电子化的实现奠定了基础,有利于账实核查工作的高质高效开展。
而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为了搭建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平台,则需要首先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责任人系统,明确相应的负责人队伍,然后在此基础上,搭建分类管理模块,以确保在开展资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对相应信息的有效管理。同时,需要设置相应操作权限,以规范操作行为,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完善数据共享的功能,以充分服务于账实核查工作,并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
4 结 语
IT资产管理信息化的实现,为账实核查工作的高质高效开展提供了新出路。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作用,就需要在合理选择相应系统模式的基础上,基于系统搭建需求与企业的实际状况,创建完善的系统,做好网络维护工作,以此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竞争实力,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保障。
[关键词] 产妇;产褥期;健康教育;自我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10(a)-105-02
目前,国内外非常重视产妇产褥期的管理,产褥期是产妇身体和心理恢复的关键时期,做好产褥期的健康教育及保健,对保证母婴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1]。所以自我管理教育对产妇在特殊时期非常重要,采取形式多样、方便及时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产妇的自我管理能力。目前我国常用的教育方式是问题教育。为了提高产妇学习的积极性和自我管理能力,我们尝试对产妇出院后进行电话回访与短信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9年11月~2010年4月在我科分娩的产妇200例,正常产120例,剖宫产80例,选择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无慢性病合并症及基础疾病者等,年龄23~35岁,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学历、病情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教育方法
按常规进行住院期间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短信及电话组100例,还按规定时间进行短信教育和电话回访。在产妇入院后登记一般资料,每位产妇的相关信息单独设登记本,并分类由分管护士收存,在住院期间,对产妇进行实时的健康教育,包括营养卫生、临产的先兆、产程中心理应对及配合方法、产褥期生理特点、母乳喂养指导以及新生儿生理特点等[2-3],在征得产妇及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待其出院后进行电话回访和短信服务,根据产妇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发送相关教育内容或提醒信息,教育的详细内容是新生儿观察及护理要点、异常情况的应对处理、喂养技巧、产后注意事项、肿胀的处理,情绪自我调节以及祝福温馨提示等,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在不影响产妇休息的情况下,护士一般在下午15:00~18:00发送信息或电话回访了解产妇恢复情况,在午间和夜间休息时不打扰产妇,短信发送频率为产妇出院后每周2次,共14次,电话回访每10天1次,共4次。结合患者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均需及时记录在登记本上,并在产妇遇到新问题时及时给予教育及解答。必要时进行家庭回访。在发送短信与电话回访时要体现人文关怀,使产妇顺利进行角色转换,防止抑郁症的发生,母婴健康恢复。
在科室内成立产褥期教育小组,由产科主任担任顾问,护士长负责全面指导和监督检查。挑选4名专科知识丰富,并有良好的沟通技能的产科护士对产妇进行短信教育和电话回访,这些护士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10年以上工作经验,护师以上的职称,每人固定负责产妇,分别发送统一制定的内容,如:产褥期的营养卫生、和会阴的护理、婴儿的哺育知识、来院复查的时间等,对于产妇出现的个别情况,需单独进行电话回访解答。教育小组成员之间定期组织讨论和经验交流,遇到紧急情况时,进行家庭访视,需要时住院观察治疗。
对照组由专职健康教育护士采取常规的方法,在住院期间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告知产妇及家属42 d后来院复查。
2结果
2.1短信及电话组
产妇对产褥期保健知识、婴儿护理技巧、异常情况的观察、母乳喂养的好处等知识均有明显的提高,产妇能做到合理饮食,清洁卫生,适当锻炼,情绪愉快,婴儿发育良好,无并发症。所有的回访者对此项工作效果满意,失去联系者8人,包括错号、空号、关机等,占8%。
2.2对照组
来院复查时发现产妇及家属对产褥期保健及婴儿哺育知识了解较少,同时存在潜在的并发症,如:卫生状况差、婴儿体重增加不理想、产妇自理能力较差等。
3讨论
3.1 对产褥期产妇进行短信教育电话回访的意义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4];而产褥期产妇行为改变则通过一定的方式,使保健知识强化或适应其自我管理行为,改变其适应的不良行为,如受传统观念及旧风俗习惯的影响,认为坐月子时门窗关闭,不吹风、不洗澡、不吃蔬菜和水果、不活动等,这样以后就不会头痛或拉肚子[5]。通过健康教育,让产妇转变观念,做出行为改变是产妇产褥期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电话回访和短信教育是产妇及时获得健康指导和咨询的最佳途径。既可以随时得到指导,又减少了来院检查的次数,更重要的是产妇增加了自我保健意识和育儿经验,促进了不良生活行为习惯的改变。
3.2 实施电话回访短信教育的体会
很多产妇为初次生育,初为人母,缺乏育儿经验,遇到事情不知所措,很需要这方面的生活常识及育儿技巧,通过在书本上看到的内容与专业护师生动、切合实际的讲解效果相差较远,所以大部分人同意进行此项配合,愿意遵循和落实,迫切需要得到此方面的信息。在短信和电话的内容上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词语,态度热情大方,亲切自然,内容丰富多彩,知识尽量全面,使产妇和其家属来学会适应新的健康行为,改变不良行为。短信的编辑中,一般采用陈述句,产妇在知识掌握上有进步时要及时给予鼓励,得到的效果将是事半功倍。在短信教育和电话回访过程中,增加了护患关系的亲和力,有利于提高社会效益,对母婴的健康恢复非常有利[6]。
3.3 开展短信教育及电话回访对护士的要求
作为健康教育护士,既要有热心助人的奉献精神,还要有综合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每次发送短信解答问题,都需要进行个案记录,此项工作多少会给护士带来生活上的影响,多次在科室会议上进行表扬,但4位护士均感到自我价值的实现,有强烈的成就感。
3.4 短信教育电话回访的不足和发展方向
此项工作只是对一部分产妇(知情同意)进行教育,使其受益。作为基层医院,健康教育只由病房护士承担,所以不能全面普及,今后设想将短信教育设置成网络,进行宣教扩大宣传面,并对出院的产妇进行电话回访,了解其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应用情况,促进此项工作的开展。在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短信教育这种服务模式具有趣味性、知识性、直观性,患者可随时查看,收到很好的效果。短信教育电话回访工作的开展是适应健康保健教育理念的新形式,相信将越来越受到患者的欢迎和认可。
[参考文献]
[1]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3-77.
[2]刘金莲.不同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方法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2):93.
[3]任文杰.健康教育对新生儿喂养方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8):124.
[4]石敏,来继民,吕安安,等.内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的调查分析和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8):493.
[5]韩菊娟.产妇出院后的家庭访视与康复指导[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1(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