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建筑业健康发展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11 16:23:1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建筑业健康发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建筑业健康发展

第1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制度 建筑业发展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F28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4-286-02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建筑业企业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快城市化、城镇化建设步伐等良好机遇,积极开拓市场,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工程质量,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增长,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建筑企业在社会扩大再生产过程中承担着将建设资金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重任,而且还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社会创造新的财富。随着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不断深入以及城镇化建设进程的持续加快,作为支柱产业的建筑业也面临着一个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笔者通过剖析建筑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筑业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建筑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尽管建筑业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特点,积极落实国家“抓大放小”的战略,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完善企业组织结构,企业技术装备投入进一步加强,施工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建筑业市场得到规范,建筑业步入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的轨道,但阻碍建筑业发展的问题依然存在,笔者以为在主观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1.建筑业企业的企业管理制度、思想观念陈旧是直接影响建筑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促进建筑业发展的基础,建设市场上各种不同性质的企业是否符合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等方面要求,这对建筑业发展十分关键,这是因为良好的外部环境只是为建筑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基础和前提条件,能否真正抓住机遇,获得发展,还要依靠建筑业企业自身的体制以及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根据对奉化市部分建筑业企业的调研情况分析,连续亏损或经营困难的建筑业企业中,绝大部分是由于在体制改革、市场经济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上满足现状,不思进取,在市场竞争中失去先机,才造成了生产经营上的被动,甚至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境地。体制改革是一项持续的、长期的重要任务,建筑业必须随着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改革和完善原有体制,不断进行制度创新,以获得继续进步和持续发展的动力,才能不断增强实力,提高效率和效益,并得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所以,建筑业企业的管理制度、思想观念如何与建筑业发展的关联度很大,其影响程度是不可忽视的。

2.建筑业市场秩序不规范,资质挂靠、以包代管的现象严重,是制约建筑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建筑业市场在国内是开放较早、竞争行为较为规范的市场,目前所有的建设工程都进入招投标,进行公开、公平的市场竞争。然而,在当今市场环境下,一些自身没有资质的包工头利用社会关系,往往可以一个人运动、利用多个企业资质进行投标,甚至不惜成本进行围标。同时一些具有资质优势的建筑施工企业中标后,为了规避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风险,把中标项目转包给包工头,这些企业以包代管,只关心收取管理费,而忽视施工过程的管理。许多施工企业反映,由于中标的概率很小、市场价格太低,施工风险较大,依靠挂靠转包来维持企业运营实是无奈之举,把这种行为形容为企业的“慢性自杀”。如果这种现象不能及时加以整治,这不仅仅是对企业的损害,更重要的是扰乱了建筑业市场,进而对建筑业发展产生非常大的负面作用。

3.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不强,企业的综合实力较弱,是建筑业发展的“软肋”。由于投资导向及行业壁垒等历史原因,大多建筑企业的产业结构是平台型的,是在比较简单的土建工程和房屋工程中进行低层次的重复竞争。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大都组织形式相同、管理方式相似、生产水平相近,仅以价格差异作为主要手段进行非有效的甚至恶性的竞争,导致经营规模做得再大,经济效益亦无法上升,企业的综合实力亦很难提高。相比之下,国外一些知名建筑企业具有雄厚的财力、人力和物力,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管理,以及合理的产业结构、深厚的服务理念,综合实力十分强大。正因如此,他们在国际建筑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远超过我国的一些建筑企业。所以,如何将我国的建筑企业构筑成专业范围广、技术能力强、管理水平高、资金流量足、市场占有多的金字塔型结构,这是当前建筑企业的领导者必须面对的课题。

4.建筑企业经济效益不佳,这是影响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国将更大范围地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国内的市场化速度亦大大加快,作为市场经济的最基本单元――企业,必须按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才能在异常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然而目前建筑企业普遍存在经营理念陈旧、产权结构和产业结构单一、运行机制落后、企业管理粗放及资源消耗严重等弊病,在市场竞争中的经济效益一般都不高,建筑企业利润积累缓慢,又没有实力在资本市场上取得发展所要的资金,因此很难取得质的飞跃。

5.建筑业中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技术素质不高,劳务市场不规范,是影响建筑业发展的基础因素。建筑企业中非技术工人劳动力资源丰富,而技术人员相对匮乏,影响先进建筑机具的普及使用,也使一些大型机械设备的使用率不高,极易出现质量安全事故和工薪被拖欠等社会问题。大多数的建筑企业,目前使用的多是通过劳务市场或是其它途径招收的外地民工,其中有很多是农民工,这些劳务人员大多没有进行过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质量、安全意识相对较差,在现场操作过程中,一旦管理不到位,事故很容易发生。由于施工企业没有固定的劳务队伍,而建筑劳务市场尚未规范,大小包工头操纵劳务市场的现象比较普遍,这也是农民工工资被拖欠的主要原因。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建筑市场的基础管理,目前在工程质量管理上还缺乏先进、实用的手段,信息管理技术还是空白,设计、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方面的软件应用还没有上水平,建筑企业重速度、轻质量、重产值、轻效益观念还根深蒂固,管理的随意性还比较多,这些都影响到建成筑业发展的基础。

6.建筑业在新技术应用和技术创新方面与其他行业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这是制约建筑业发展的瓶颈。行业的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是实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然而,目前建筑业用于科研的资金严重不足,技术开发缺乏必要的资金和物质保障,建筑业企业也没有形成企业的科研中心,仅重视技术的应用,而忽视技术创新的战略、环境和激励机制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在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方面还没有形成很强的意识,每年仅靠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技术创新的推进已不能满足该行业对新技术应用的要求,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制约建筑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二、建筑业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1.自主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建筑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集中表现在技术能力上,因此企业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才能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必须加大科技投入,推动关键技术的研发,不断提高企业的科技实力和建筑产品的科技含量。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和技术的基础上,选择一些能抢占市场先机、有科技亮点或高科技含量的专用技术、关键技术进行研发攻关,力争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优势技术,通过科技实力的提升来赢得市场。

2.制订企业人才发展战略,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建筑业企业应充分认识到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迫切性与重要性,制订企业人才发展战略,培养和建立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队伍、高素质的施工工人队伍。创造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的机制和环境,加速形成建筑业高层次人才优势,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人才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切实抓好管理和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以培养一支优秀企业家、工程项目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为目标。此外,开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加大高端建筑人才引进力度;要以民工学校为平台,开展建筑业务工人员基本素质教育和初级技能培训,全力打造新型建筑业产业工人和文明城市的新市民。

3.注重管理创新,完善企业内部机制,建立建筑企业保障体制,为增强企业综合实力创造有利条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通过创新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创新人才管理理念、实行质量全过程管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努力建立高效、充满活力的企业管理模式,不断建立完善管理规范和制度,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形成向管理要效益,通过管理促发展的经营模式。积极参与以产权为纽带的资产重组整合,通过联合、兼并、股份制、组建企业集团等形式,做大总承包企业。依托现有房建优势,不断向房地产、建材、装备制造、维护服务等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努力实现从制造建筑向经营建筑转变,由单一经营向多元经营过渡,走出多层次,专业化的发展之路。同时调整优化企业经营结构,以增强企业生产能力,实现内涵扩大再生产。在不断规范的市场和行业管理面前,企业除了必须规范自身的经营行为外,还需要通过改进教育、培训制度,采取脱岗培训和在岗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从业人员进行基础理论教育、专业技能学习、高新技术应用等内容的专业培训,强化安全生产意识的教育,以此尽快提高建筑队伍整体素质,切实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4.大力培育建筑市场,营造平等市场关系,健全建筑市场的价格机制,大力促进建筑业市场沿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随着《建筑法》及各种建筑业法规和管理制度的实行,建筑业市场管理和行业管理已越来越规范。但不可否认,有形建筑市场依然存在“暗箱操作”,面子工程、人情工程以及工程质量、生产安全得不到可靠保证,工程款拖欠,等等问题。作为建筑业发展计划执行过程的监督和管理者,政府有责任加强管理,要从源头抓起,标本兼治。围绕工期、造价、拖欠工程款、拖欠民工工资、招投标、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等问题,认真剖析,整顿提高,为企业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使建筑市场沿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在规范和完善建筑业市场秩序方面,要加强建设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要加快推进政府投资工程建设资质实施方式的改革,建立权责明确、制约有效、科学规范的运行机制,改革政府对建筑业市场的管理方式,调整和优化企业结构,保持建筑市场供求关系的平衡发展;要加强对建筑市场的法制化、规范化管理,不断完善招投标承包制度,为建筑业企业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5.加大重组力度,形成跨行业、跨地区和跨国经营的特大型企业集团,打造强势品牌,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通过利用各方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加大重组的力度,形成跨行业、跨地区和跨国经营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形成优势企业轻装上阵,改变现有的建筑企业“拖家带口”参与市场竞争的现状。这不仅使传统建筑企业在实现产权多元化、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上迈出坚实的一步,还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经营生产的大发展。这样,不仅能拓展企业发展空间,提高资本集中度,而且还有利于打造强势品牌,增强企业竞争力,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建筑企业改革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改革和发展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和繁重。建筑企业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加大改革力度,在激烈的竞争中争生存、求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唐晓灵.中国建筑业技术创新体制研究.建筑经济,2004(9)

2.许鸿贵.建筑施工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管理观察,2009(16)

第2篇

机制体制创新

建筑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着力打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适应市场环境的新型企业。要提高产业集中度,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建筑企业要做大、做强,就要树立“经营建筑”的理念,首先要求的政府的支持,使得在企业在人才引进、市场准入、融资、政策咨询等方面都能得到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其次,“打铁还需自身硬”,企业要积极创造新的优势实行“一业为主、多元经营”,积极开展资本运作,勇于涉足国家投资和发展热点领域,勇于开拓外埠市场,并创造条件向境外发展;第三,通过联合投标等方式,广泛介入到公路、铁路、隧道、机场、码头、桥梁、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施工领域,创造更高的产业附加值;第四,要改变建筑企业家族式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多种收益分配方式,充分调动企业经营者、技术骨干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工程质量创新

工程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企业品牌最重要的支撑。没有优良的工程质量,企业终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今社会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工程质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只要我们重视它,按质量要求严格控制它,并不断进行工程质量创新,就能建造出高质量的工程。因此,建筑企业要坚持“质量至上”的方针,树立精品工程意识。要建立公司法人代表为第一责任人,公司总经理、各项目经理为主要责任人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的创优保证体系,完善科学的项目管理体制,增强质量管理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加强项目质量控制,预防质量通病,努力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人才培养创新

人才培养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高素质的人才是最重要的竞争因素。建筑企业中部分具有施工管理和组织经验的人,成本管理能力有限,文化及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不高,具有专业理论知识的大学毕业生经验又不足,具有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及成本管理经验的复合型人才不多,因此,建筑企业要建立人才培训机制,努力造就一支适应市场经济和国际化竞争的人才队伍。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聘请业内知名专家,对企业高管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以期实现企业内部资源优化配置和最佳效益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对企业中层,进行提高领悟决策能力、指挥协调能力、善于创新能力等培训,以提高中层的执行力;对企业员工,提高技能、技术创新等培训,提高各类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水平及工作责任感,以提高建筑企业队伍整体素质。

科研技术创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建筑企业要加强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大科技投入,结合生产实际,开展科技攻关。推进科技创新,整合科技资源,加快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并依靠科技创新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施工速度,保障安全生产,降低工程成本,减少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提升建筑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建筑企业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建筑业,淘汰落后生产技术,在引进过程中要注重技术继承和创新并举,博采众家之长,形成有企业特色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以不断提高建筑企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创造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为推进科技强企提供有力支撑。

诚信体系创新

诚信自古以来就是就是中华民族追求的品质和美德,诚信是建筑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更是信用经济。只有诚信的企业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一个不讲信用的企业迟早要被市场所淘汰。因此,没有诚信,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竞争力。建筑企业要搞好诚信体系创新,首先要提高诚信认识,要自觉遵守诚信,做到“童叟无欺”。其次,要把符合国家各管理部门要求、无违反行业自律公约、无恶性竞争行为、未发生较大安全生产事故、无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作为企业的行动准则。第三,加强诚信体系创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力求取得明显实效,绝不能停留在做表面文章上,搞形式、走过场,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推动建筑企业的诚信体系创新向前健康发展。

第3篇

摘 要 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的共同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她是企业的灵魂,也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 企业文化 企业发展 企业管理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运行发展中形成的,企业文化是企业个性意识及内涵的总称。近年来,新钢集团公司武保处在抓好企业内保工作的同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在反复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武保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增强内保工作的综合竞争力,推动武保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强化企业文化认识,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夯实企业文化基础

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的共同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她是企业的灵魂,也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作为企业管理层,要引导员工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大作用和长远意义。要将企业文化理念从理论知识转化为感性认识,走进员工的心中,使员工高度认同、领悟,推动企业文化落实及各项工作的圆满完成。

一是要提高员工的认知度。因为认知是认同的前提,认同又是实践的前提。员工如果不了解企业文化,不知道企业在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就不会认同和自觉践行企业的文化。2015年,新钢武保处要求全体员工认真学习《企业文化手册》,大力开展全员提素创星工程建设,组织员工进行《企业文化手册》知识问答竞赛和考试,并与员工评星评先晋级挂钩,激励员工主动参与,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是要提高员工的认同度。新钢公司武保处通过新钢报、电视、局域网以及微信群等媒体,加大企业文化的宣传力度,增强员工对企业理念的认识。并大力推出企业文化专版,以企业文化小故事等员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企业内保文化,每年举行企业文化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对照工作岗位,写出学习心得和奋斗目标,激发了员工学习创新的活力。

三是要加大企业文化知识运用的培训。新钢武保处利用手机微信群开辟“武保动态”、“内保文化专栏”、“职工之家”等主题专栏,向员工及时宣讲公司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每年邀请集团公司讲师团成员到武保处举办专题讲座,组织党员干部和班组长参加培训,提高员工对企业文化重要性的认识,通过一系列新举措,使得企业文化已被越来越多的员工所理解、所认同,营造了人人都关心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氛围。

二、以适应企业改革发展之需要,完善制度建设,提升管理水平

企业文化的最高境界是让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变为员工的自觉行为。企业需要通过制度的约束使价值观贯彻到员工的行为中,从而形成习惯,再从习惯变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因此,制度是价值观落地的重要保障。加强制度文化制度建设,对于保障企业生产经营、协调各方面关系、保证团结协作、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创造性、制约各种消极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是企业要以制度体现文化,使文化融于制度。企业文化只有融入到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中才能由“虚”变“实”,由“无形”到“有形”,才具有可操作性和执行性。近年来,武保处全面实施人才战略,建立起动态、竞争、开放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出台《内保人员考评管理办法》,每年开展创先争优劳动竞赛,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是建立干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形成了优胜劣汰、能上能下的良性机制,每年实施重点岗位轮岗制,防止“金钱岗、人情岗”现象的发生,确保干部员工坚守住廉洁奉公的底线,连续多年未发生保卫人员违法违纪的现象。

三是以廉政文化制度为行为规范,以企业文化为导向,进一步提高员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培养塑造一支讲奉献、创一流的内保队伍。武保处坚持每年开展普法教育活动,扎实推进企业法制建设,将“五五”、“六五”普法运用到防范和打击偷盗、治安保卫工作中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员工爱岗敬业、遵章守纪意识得到增强,队伍文明执勤和团队意识得到明显提高。

三、拓宽发展途径,推动工作创新,打造企业文化品牌

要使企业文化保持永久的动力,就要进一步创新思维,强化措施,拓宽发展途径,达到企业文化建设的新高度,实现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的有机融合和促进。近年来,新钢武保处以“忠诚新钢、建设新钢、服务新钢、保卫新钢”为理念,推出一系列的内保文化建设,增强了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服务保障能力得到增强,保障了企业生产经营顺行,多年荣获新钢集团公司授予的“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一是领导干部大力倡导企业文化并率先垂范。企业文化能否落地,成为全员的自觉实践,领导的带头和示范作用尤为重要。新钢武保处每年开展企业文化学习讨论活动,并创造性地提出武保文化创新课题,处领导深入员工群众开展调研,推动工作创新,有力推动武保文化建设深入。

第4篇

摘 要 加快思政工作力度,提速思政工作效率,更好地发挥思政工作的作用和价值,服务企业健康发展是企业思政工作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重要职责。本文围绕着如何创新企业思政工作,助力企业健康发展展开论述,并提出个人的观点看法,具有一定的实践应用价值。

关键词 思政 价值 企业 建议

企业思政工作是我国企业日常工作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创新企业思政工作,充分发挥出思政工作的价值和功能,才能更好地推进企业发展,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新环境下,加快企业思政工作的力度,服务企业科学发展显得更为紧迫和必要。

一、企业思政工作的价值意义

创新企业思政工作,助力企业健康发展,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显得格外重要,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具体而言,这种价值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帮助职工走出思想困境。改革开放至今,尤其是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国有企业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市场经济进一步深化的时代大背景下,企业职工面临着更多的思想困境和纷扰,因此,企业必须要着力解决好职工思想方面存在的各类困境困惑,帮助职工坚定信念,理清思路,更好地应对各种困扰纷争,以正确的三观价值理念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而实现这一目标,开展思政工作无疑是重要的方式。

二是加快企业法治建设。合法合规经营,廉洁从业管是企业基业常青的重要保障,对于员工来说,尤其是企业高管,也是其家庭生活幸福的重要保障;加快思政工作力度,发挥思政工作的作用和价值,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的法治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企业环境,最终实现企业良性发展和员工健康成长的目的。

三是服务企业生产经营。对于现代企业而言,生产经营的效益就是企业的脉搏,企业的一切工作重点应该是企业的生产经营,要想取得好的业绩,好的经营效果,统一企业上下思想,凝心聚力是关键更是核心,因此,通过企业思政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的统一企业全员思想,鼓足干劲。

二、创新企业思政工作,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创新企业思政工作,助力企业健康发展是新形势下,市场对于企业思政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思政存在的必然要求,以有色金属行业为例,个人认为要创新企业思政工作,助力企业健康发展关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入手:

(一)增强企业思政工作的目的性

要实现创新企业思政工作,助力企业健康发展这一目标,关键是开展企业思政工作时要有高效率。实现思政工作高效率可以从两个方面作为切入点,一是制定科学的思政工作计划,提高思政工作的目的性。在制定思政工作计划的过程中,要切实增强思政工作的目的性,围绕着企业生产经营、企业价值理念、员工思想、企业文化等方面,制定量化的思政工作计划,这样才能更好地加速思政工作开展;二是要提高思政工作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政工作必须要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以有色金属行业而言,思政人员存在着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薄弱、理论性多的特点,因此,企业要重视利用思政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二)用“复盘”的方式做好思政工作

复盘原本是一个围棋术语,作为一种方法论,复盘的本质是基于核心价值观的自我反省,强调“开放心态。坦诚表达、实事求是、反思自我、集思广益”。企业开展思政工作时运用“复盘”的方法论,指的是在企业思政工作中注意回顾总结以往的思政经验,不断校验和校正目前思政工作目标,分析思政得失,改进思政工作的方式方法。在新形势下,学会并利用复盘的方法论,对于做好思政工作,提高思政工作的价值性,让思政工作少走弯路,最大限度地实现思政效益最大化,推进企业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三)将思政工作融入到企业管理的各环节中

思政工作价值即可以看成是一种无形的价值,也可以看成是一种有形的价值,对于有色金属行业来说,实现思政工作又好又快的发展,关键是要将思政工作融入到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中,尤其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比如:在企业的经营决策环节中,通过思政的警示教育,让企业经营决策层树立红线意识、民主意识、集体决策意识,在经营决策的过程中执行贯彻好“三重一大”,更好地保障企业的经营决策,推进企业的科学健康发展。

(四)降本增效 培育“多面手”

思政工作的开展最终还是要依靠企业职工,企业的思政员工队伍来完成思政预期的各项目标任务,因此,员工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思政工作的效率和品质。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对于企业而言,不仅要保障企业的生产经营,又要做好企业思政工作,培育具有“多面手”的思政队伍。这是一条艰巨的任务,具体来说,企业要强化兼职思政队伍素养的培养,通过培训会、课题研究等形式,不断促进兼职队伍思政理论和实践能力的锻炼,为企业思政降本增效做好基础。

结论:创新企业思政工作,助力企业健康发展,让思政工作在新形势下,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添砖加瓦,是现代企业思政工作者需要思考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围绕着如何创新企业思政工作,助力企业健康发展展开论述,提出了用“复盘”的方式做好思政工作、增强企业思政工作的目的性、培育具有“多面手”的企业思政队伍等建议,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参考意义。

第5篇

关键词:生猪;健康养殖;畜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053

1 健康养殖的内涵

从广义层面来看,健康养殖就是保护动物健康,生产安全营养的畜产品,做到无害畜牧业生产,其以统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核心,内涵是发展安全、高效、优质、无公害的畜牧养殖业,逐步从数量为主的传统养殖模式过度到数量、质量、生态效益3项并重的现代养殖模式[1]。从狭义层面来看,健康养殖指的是专业的养殖人员在良好的养殖环境中,应用科学的养殖技术,将优良健康的畜禽变成安全的、高质量的畜禽产品。

2 生猪健康养殖对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作用

2.1 能够满足国内国际形势发展需求

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猪肉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但是猪肉带来的安全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生猪健康养殖已经发展成为一项重点研究课题。然而,当前我国养殖产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由于受畜牧养殖业生态结构和传统养殖方式的影响,导致大部分家畜养殖出现了较多的问题,据调查,猪肉安全问题表现的尤为突出。有些生猪养殖场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超量使用抗生素、防腐剂、类激素、矿物质等产品,不仅使畜产品出口受到限制,而且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较大影响。在世界全球化时代,各国人民给予食品安全高度重视,并且世贸各成员制定了动物产品贸易的法律法规,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国开始竞相研究健康养殖技术,然而中国却没有给予高度重视,健康养殖推行较晚,所以政府等相关部门应该强化健康养殖方面的工作。

2.2 能够为人民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我国动物性食品安全存在较多的问题,健康养殖管理制度、产品检测技术仍然讯在较多的缺陷,许多地区的生猪都是无标生产,无牌销售,虽然已经有一些企业开始申报品牌,而且农业部还批准了较多的无公害品牌,但是生猪产品的质量却得不到保障。而且,在动物疫病防控方面,也存在较多的问题,抗生素、瘦肉精等导致动物产品残留超标事件还频繁出现,严重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许多大企业已经意识到生猪健康养殖的重要意义,开始正式进行试验,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畜产品质量的安全性。

2.3 能够推进现代畜牧业的进程

我国畜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但是在市场发展方面,已经逐步推向国际市场,而且世界范围内对畜产品的质量要求基本上达到一致,国际检测标准也在不断提升,而消费者不会因为生产技术落后就降低质量要求,所以在推行生猪健康养殖模式的同时,必须要利用现有条件抓住关键环节,在保证畜产品的基础上推进我国畜牧业的发展。

2.4 能够满足从业者的利益需求

长期以来,我国养殖模式大都采用的是庭院式养殖,养殖主体大都是农民。但是,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农村城镇化不断推进,导致原有的生态养殖模式被打破,养猪业的利润不断降低。部分农民开始转向经营式和规模化养殖,然而在市场、病控等因素的影响下,进一步增加了养殖难度。生猪健康养殖强调的是数量、质量和效益3项并重,在该理念的引导下,农民的养殖技术得到提升,生猪产品质量也得到保障,创造的经济效益也在不断提升。

3 常用的生猪健康养殖模式

3.1 六方合作养殖模式

六方合作具体包括金融机构、担保公司、协会农户、种畜场、饲料企业、肉食品加工企业,其中农民组织的养殖协会为主要单位,村兽医站是养殖载体,2者将其他主体串联起来,达到政府引导、金融支持、标准生产的要求[2]。该模式具体的操作方式为:政府针对种畜场和饲料企业,向其下达相关的饲料粮储备计划,金融机构为储备粮贷款放低利息,农业担保公司为带宽提供信用担保,饲料企业滚动轮换储备粮,加工饲料后以最低的价格,采用赊销的方式直接向协会农户配送,种畜场为农户提供高质量的仔猪,协会农户严格按照相关标准饲养仔猪,养大的生猪直接由肉食品加工企业收购,此外风险企业为农户养殖提供相应的保险,为自然风险提供保障。

3.2 八项统一发展模式

在该模式中,主要的参与单位有:政府部门、受控猪场、加工龙头企业、兽药企业、保险公司、担保公司、饲料企业和金融机构[3]。政府相关部门在统筹八方资源的前提下,创建猪业集体户发展联合会,同时设置各种机构,比如:金融保险部、技术服务部、市场信息部等。其中该模式的核心单位为肉类加工企业,标准化养殖场被当做受控养殖场,肉类加工企业与其他企业分别签订相关的合同,明确各方的权利和责任,做到圈舍、品种、投入品、防控、饲养、监管、保险、销售等八项统一,保证生产出安全的、健康的猪肉产品[4]。

3.3 八项统一改良模式

该模式是建立在八项统一发展模式基础上,因地制宜对其进行改良简化。指导农民对圈舍进行改造,同时统一供料和供种,制定饲养管理方案,最后收购产品,此外还需要对农户饲养的生猪制定最低保护价,切实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这样既能为生猪安全提供源头保障,而且还能消除各种隐患。

3.4 设备改造简化模式

如果农户没有条件改建圈舍,那么需要指导农户改造设备和升级管理,具体内容有:猪舍必须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增设猪仔保温灯、料槽、自动饮水器等,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减少外来人员的进入,如有车辆进出注射,必须要注意消毒工作,对猪场总其他动物进行控制。针对发病或者死亡的猪,应该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处理,做好疫情预防工作,定期打扫猪舍,选择安全性较高的饲料等。

参考文献

[1] 郭成辉,刘志海,武凤华等.生猪健康养殖模式综合配套技术调查与分析[J].现代畜牧兽医,2013,41(9):1-4.

[2] 徐阳,刘红,宋健等.浅谈生猪健康养殖模式综合配套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4,58(14):248-248.

第6篇

一、企业健康管理的意义

(一)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当前企业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人力资源的竞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的思想正逐渐的发生着改变,人们原来越重视自身的身心健康。一些职业人士除了追求基本的劳动报酬以外,更加看重企业的人性化管理,员工更加希望自己在企业工作不仅可以实现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可以促进自己身心健康发展。目前很多企业都面临着人员快速流动的问题,尤其是一些中小型企业。因此,企业要想稳健、和谐的发展就必须意识到员工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尽可能的去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企业通过加强员工的健康管理,可以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对自己的关怀和理解,让员工对企业产生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增强企业内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推动了企业的和谐发展。

(二)有效的降低了企业人力资源风险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核心资源,企业要想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就必须保证人力资源的稳健发展。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竞争中除了综合知识水平的竞争以外,还包括员工健康管理的竞争。身心健康是员工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水平的基础。由于社会的激烈竞争,很多员工的心理压力都比较大。尤其是企业的销售部门,有的销售员为了完成个人任务不惜采取不道德的手段,这对于企业员工关系的维护和发展是不利的。企业通过加强员工的健康管理,及时的发现员工的心理和生理问题,以防员工因为压力过大而产生心理疾病和身体疾病。由此,企业在留住人才的同时又可以吸引外部优秀人才加入企业。从而降低了企业的人力资源风险,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企业要想员工能够最大化的发挥自己的效用,就必须重视员工的健康管理。无论是生产型企业还是经营型企业,员工都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员工在工作中是否能够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员工自身的健康密不可分。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员工数量非常多,工作部门也多,使得企业的工作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员工在一个复杂的环境中工作难免会产生一些心理压力和身体压力,直接降低了企业的出勤率,从而企业的正常工作任务以及质量就无法得到保证,降低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因此,企业加强员工健康管理可以提高员工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从而使得员工积极主动的去完成工作任务,推动企业效益的实现和增长。

二、企业加强员工健康管理的措施

(一)完善企业的健康管理部门

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者要认识到员工管理的重要性,在企业的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实施人性化的管理。为此,企业要不断的完善企业的健康管理部门,设置专门的健康管理部门负责开展员工的健康管理工作。健康管理部门负责统筹规划企业的健康管理工作,涉及到企业的团体医疗保障服务、企业的医务管理、职业健康管理以及维护、促进员工的健康等。企业在开展医疗保障服务和医务管理工作时可以采取与医疗机构合作的措施,这样既保证员工获得专业的医疗健康服务,也给企业的健康管理减轻了负担。

(二)促进企业的全方位健康管理

企业的全方位的健康管理要求企业除了重视员工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安全以外,还要求企业重视对工作环境的管理。为此企业内部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企业健康管理办法,去督促企业有效的实施各项健康管理工作,同时也可以对企业健康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以及时的发现企业健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企业适时的调整健康管理的手段和方式。同时企业在健康管理时可以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和促进活动,提高员工的健康意识,掌握工作中基本的安全防护知识,认真贯彻和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工作标准。此外在企业内部可以建立员工健康档案,以便企业及时的了解员工的身体健康状况,并帮助员工制定促进身体健康的生活和工作计划。

第7篇

关键词:疫病防治 免疫抑制 药物保健 疫苗 产业链

近几年来的生猪价格不断波动,2005年是一个让广大生猪养殖户惆怅、无奈的一年,这一年,生猪市场饱和,价格大幅下跌。

2006年下半年来更是让生猪养殖户们缺乏了补栏的热情,这段时间由于我国部分省份发生高致病性蓝耳病,同时,饲养成本大幅上涨,直接造成了全国性的猪源不足。

2007年则是一个让全国生猪养殖户喜出望外的年代。生猪价格自4月份以来,上涨到每斤8.5元。受国家补贴政策的影响,生猪存栏量又开始上升,价格到了最高的2011年8-10月的9.5元。但是,养殖户喜悦中又带着些许的担优:担心疫情疫病的传播、扩散和流行,威胁到健康的猪群;惧怕本已健康的猪群在不知不觉中由鼎盛走向衰落。这,本是可以避免的错误,却在一次又一次所谓的经验之谈中重蹈覆辙!为什么?针对这些疑问走访了昌城寨里、乔家巴山、西姚等的一些生猪养殖户,希望从他们养殖实践的经验和存在问题等交流中可以找到答案。

宋某,昌城寨里自繁自养生猪。目前存栏育肥猪60头,可繁母猪6头,据他介绍:防疫治病是其生猪养殖的最大障碍,所谓的防疫据他介绍并不是方法上存在问题,而是疫苗的质量让他担忧恐慌。在高科技产品上市的同时伪劣产品也让消费者心惊胆寒。同时兽药的价格也扑朔迷离,同一种兽药却有着相差悬殊的卖价,到底谁的价格是合理的,这也是养殖过程中的一个很大问题。所以,他们呼吁严厉打击、杜绝伪劣疫苗的生产、销售、和使用,使兽药回归到合理价位。猪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他反映的一个问题是:相关领导应该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养殖场(户),开展养殖管理及疫病防治技术指导,解答疑难问题,这样在相互交流中切磋技术,共同提高。邱某,昌城乔家巴山。自繁自养生猪,目前存栏50头,可繁母猪8头,初生仔猪18头,他归纳总结了三条目前生猪养殖过程中存在如下隐患:

一、在安全防疫的前提下,猪群呈地方流行性发病的原因。

病原菌随空气流动传播,导致易感猪群发病,感染猪的粪便、尿、唾沫等含有高致病性的病原菌随冲刷圈舍的水肆意流淌,没有粪便接收池,导致污水污粪随沟沟道道蔓延,进而导致病原菌的扩散。此外,以玉米等农作物为主的饲料受今年阴雨连绵天气的影响发霉腐烂,而发霉饲料中的霉菌毒素造成猪的免疫抑制,致使猪的抵抗力下降。

二、滥用兽药的盲目性。

盲目大量使用兽药,不仅造成了经济损失,又使畜禽自身抗病力降低,而且有时造成对药物的依赖。治病要准确诊断,合理用药。要懂得标本兼治,而象不是一味地高烧就用退烧药。

三、严格把关疫苗的生产质量。

疫苗的安全有效和投入使用的正确性是关系防疫质量的关键因素。只有防疫这一步跟上了,那么“控制动物疫病,提高产品质量”将不再是个难题,畜牧业也将能够实现稳步发展。

通过这次走访,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在促进畜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要进一步树立现代化畜牧业理念。我认为养猪业还存在几方面的弊端:

一、部分生猪养殖户缺少必要的消毒和药物保健措施。

环境中病原微生物密度增加,发病率上升,混合感染、继发感染增多,死淘率猛增。这些环节做不好,是捡了芝麻也没拣着西瓜。

二、饲料营养满足不了猪的生长需要,猪群抵抗力下降。

三、以玉米为主的饲料价格上涨,农民普遍感到目前养猪成本投入太大,未来猪价走势不容乐观,担心目前的高投入将来不会带来好收益。

四、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的猪“无名高热病”给养殖户造成恐慌心理仍未消除。生猪补栏量仍不多,生猪供应继续紧缺,匮乏局面加剧,乃至造成生猪价格屡次刷新。

五、生猪养殖户惜售心理渐浓。由于猪价不断上涨,养殖户坚信后市的猪价还能继续创新高。

六、当环境遭到破坏,猪的生存空间不利于生活的时候,存在于大自然中的细菌病毒以及猪场中的各种各样的微生物都会侵害猪体,造成猪的免疫力下降。

针对目前生猪养殖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要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下一步我们应该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集中打击生产、销售、使用禁用兽药、伪劣兽用生物制品及贩卖运输屠宰病死猪的行为。加强对生猪产地、屠宰场、市场以及加工、运输、贮藏等各环节的检疫工作,对病死猪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切实加大对饲料、兽药等的监管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养殖效益。

二、高度重视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搞好动物疫病预防、监测体系建设,提高防控能力,猪场要建立切实可行的防疫制度,并要实实在在的执行,栏舍清洁,无积粪积尿及有效的消毒,可创造出良好的卫生条件,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切实做好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疫为重点的生猪疫病防控工作,向社会公众广泛宣传蓝耳病的防控政策和措施,提高广大养殖户的防控意识,消除群众的恐慌心理,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实行强制免疫。

三、上级部门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养殖户(场)开展养殖管理及疫病防止技术指导,在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中发现问题,及时,弥补漏洞,避免一些人为的,不必要的损失。

四、专项资金的扶持奖励政策,让广大养殖户有了猪舍建设资金之后,还要保障其生猪的生产流动资金,对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实行资金奖励政策,提高农民的养猪积极性。必须让其有利可图,政府在关注城市困难群众的同时不要忽

视了农民的利益,出台的政策应对农民这一群体有所倾斜。

五、对新购可繁母猪实行补贴,按照规定程序搞好补贴的发放工作,真正做到把补贴兑现到位。

六、推行生猪标准化生产,有效进行规模化和专业化养殖场布局。大力推广生猪科学饲喂技术,提高饲料转化率,用现代化养猪科学技术武装农民,提高养猪科技水平和生猪生产水平。

七、政府有效抑制生猪的价格

就短期而言,在生猪和猪肉价格过高的时候,政府应当加强对生猪贸易、猪肉经销和加工环节主体哄抬物价行为的控制,鼓励和支持生猪养殖产业链龙头企业在国外建立玉米、大豆等饲料原料种植基地,提高饲料供给能力,降低饲料价格。降低产业链环节之间的物流成本,降低饲料原料价格波动幅度,有效避免环节物价哄抬和暴利。避免生猪养殖户盲目跟风,无限制的进行养殖。而在生猪价格大幅下跌的时候,政府要通过财政补贴、贷款贴息和保险补贴等财政政策影响,保障生猪货源充足,满足人们的对猪肉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书新郑素霞刘贵金:今年养猪行情分析与展望[J].今日畜牧兽 医,2008(2)

第8篇

一、非执业会员是保障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基石

《意见》提出要推动加快修订会计法,进一步明确会计核算、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等要求,丰富监管手段,大幅提高处罚标准,加大财务造假法律责任追究力度,推进会计诚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执业注册会计师与非执业注册会计师是鉴证与被鉴证的关系,遏制财务造假,执业注册会计师审计鉴证起到外部监督作用,而要从根本上遏制财务造假,必须从企业内部入手,规范企业财务核算,充分重视企业内部非执业会员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保障作用。我国近30万注册会计师会员中,非执业会员占注册会计师会员总数近三分之二,并且在企业中往往处于财务部门政策与制度的顶层设计阶层。被审计单位以非执业会员为主的财务团队能力强,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贯彻实施到位,会计监督、会计治理的作用就可以有效发挥,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效防范审计风险,助力促进行业健康发展。1.非执业会员有助于增强被鉴证方诚信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诚信是审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意见》提出要将诚信建设作为行业发展的生命线,始终坚持质量至上的发展导向。《规划纲要》提出加大会计诚信宣传力度,加强会计诚信文化建设,把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结合起来,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加强德治与法治的衔接与贯通,营造全行业守法、合规、诚信的向善向上氛围。从鉴证的角度看,诚信可分为鉴证方诚信与被鉴证方诚信,鉴证方诚信是指以执业会员为主的审计报告诚信,被鉴证方诚信是指以企业为主的财务报告诚信。一项鉴证业务中,只有当鉴证方诚信与非鉴证方诚信同时具备时,才能保证整个鉴证业务是诚信的,而非执业会员在被鉴证方诚信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诚信是一种守约,一种契约精神的体现,非执业注册会计师取得了会员证,也就是认可了这种契约精神,就要以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标准要求自己,客观、公正地为企业履职尽责,把好企业财务信息质量关。企业的财务信息质量关乎未来融资是否成功以及融资成本,企业披露的信息是否诚信、是否能获得投资者认可直接决定其能否顺利上市。投资者本身对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质量有自己的判断依据,好的财务团队无疑是会计信息质量增信的至关重要一环。注册会计师本身信誉已得到社会公众的高度认可,一支有注册会计师的财务团队向社会传递了诚信、专业、合规的信号,有利于企业顺利融资,实现健康发展。此外,注册会计师以维护市场秩序为目标,如果被鉴证方不诚信,会计信息质量较差,则执业注册会计师的一个过失,通过资本市场可以放大几倍、几十倍,很可能造成事务所及执业注册会计师风险无法承受而严重影响其未来生存。而非执业会员通过增加被鉴证方诚信,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执业会员提供了一定的容错空间,增加了一个风险缓冲垫,有利于事务所及执业会员的可持续发展,对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2.非执业会员有助力于构建企业财务信息质量的内部防火墙。《规划纲要》提出全面修订完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有针对性地加强内部控制规范的政策指导和监督检查,强化上市公司、国有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并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责任,为各类单位加强内部会计监督、有效开展风险防控、确保财务报告真实完整夯实基础。非执业注册会计师在企业中担任多种角色,广泛参与企业财务制度建设、内控建设、合规管理等企业内部治理活动。由于注册会计师起点高,经过几年的业务实践,能担任某一领域的主管或中层职务,最终有一部分会员会成为高层,也有担任整个公司的CEO,随着身份的变化,其也从执行准则变成依据准则在某一领域设计本公司具体操作实则,这一阶段对于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控制至关重要。非执业会员知识储备具有系统性、专业性的特点,会计、财务、审计、税法、经济法样样精通,其提出的建议是融合多方面平衡的综合性建议,更有利于整体风险防控,可以起到内部控制局部防火墙作用,极大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这都为外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充分的准备,外部审计整个审计链条从前端准备到后续审计都按照同一标准开展,可提高效率,降低审计风险,也可以降低审计收费,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效率、审计质量多维度共赢。通过开展继续教育,促使非执业会计师能力提升,定期接受知识的更新,紧跟准则的变化步伐,始终保持企业在遵循准则的正确路上,有助于构建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动态防火墙。

二、信息时代非执业会员对审计风险的防范作用进一步凸显

注册会计师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就是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指的是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既有会计责任也有审计责任,二者具有统一性。审计风险的前提是财务信息有错误,如果会计信息本身就是正确的,那么对正确的信息进行复核,审计风险的前提就是不存在,审计风险自然也就不存在了。正如前文所述,非执业注册会计师有助于构筑企业内部控制、会计信息质量的移动防火墙,有助于动态、实时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从而极大降低执业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信息时代借助于现代财务信息系统,非执业会员降低审计风险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强化。1.有助于降低企业信息化财务审计的风险。《规划纲要》提出:切实加快会计审计数字化转型步伐,积极推动会计工作数字化转型,实现会计信息化对单位会计核算流程和管理的全面覆盖,鼓励会计师事务所积极探索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数字化转型。信息时代,信息化程度飞速发展,国内大型企业信息化水平已是日臻完善,且信息化集成水平越来越高,共享中心、智能财务,一个个原本在理论界探讨的术语在各个企业落地生根。以原材料采购业务为例:原材料采购时,可通过与供应商的信息系统接口,将其销售数据导入企业采购系统形成企业采购数据,企业采购部门的员工将采购发票等资料扫描后导入合同系统,经过部门内部及企业财务、技术、法律审核通过后报企业领导审批,审批通过后,由合同系统传输到共享中心进行审核,共享中心对采购标的、金额与合同条款进行比对,确保无误后传输至资金系统,出纳审核无误后进行网银付款,付款后资金系统自动生成付款凭证并传输到总账,月底通过运行总账系统生成报表。在这一过程中,财务人员充当的主要是审核角色,并且也只存在于合同文本审核、共享中心审核以及资金系统审核三个环节。随着信息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共享中心一部分标准化程度高的业务,以及资金系统的部分付款业务,可以通过财务机器人来完成。因此,财务信息化导致企业传统的以分录、明细账、总账、报表为分工的链条不再清晰,几乎没有人知道财务处理全过程。信息化的提升极大促进了企业财务核算的效率,数字控制也替代人工控制,成为企业财务信息质量的主要控制方式。相对于人工控制,数字控制具有一致性及稳定性特点,可以减少人为失误造成的控制失效,从而可极大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的质量。执业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审计对象也将以数字控制为主,而数字控制的主要风险就是控制的设计,这就成为数字控制有效性的核心。执业注册会计师由于时间的限制、跨领域知识储备限制等不利因素,对于企业信息系统的运作机理、风险点及控制点进行审计有些力不从心。而企业财务信息系统的开发、与之相关的内部控制设计、企业信息系统之间的集成以及不同系统相关信息之间的稽核比对、预警机制等都需要企业内部财务人员广泛参与,提供合理意见。而参与企业财务信息系统建设的财务人员都是企业内部知识储备及实践经验最为丰富的人员,企业中的非执业会员正是满足上述条件的理想人选。非执业会员的建议至关重要,能够在信息设计阶段引入标准的内部控制体系和会计准则,然后通过信息系统运行表现出来。企业财务信息系统设计正确、合规,那么其运行结果——会计信息的质量也是符合准则的,企业信息质量提升了,执业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也就下降了。因此,如果将企业会计信息财务系统看成一个模具,那么模具就决定了其成品的种类及质量,也就决定了其成品的鉴证结果。而非执业注册会计师在模具的设计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也就对成品的质量起到极大的保障作用。2.依托业财融合,有助于实现企业审计端口的前移。伴随着财务共享以及人工智能的出现,传统的会计核算职能也逐渐被信息系统所替代,会计职能事实上也逐渐向财务预测与分析、财务评价与考核、决策支持与资本运作等财务管理领域延伸。与之相对应,传统的财务人员也将分为业务财务、战略财务及共享财务三类。其中,战略财务主要关注整个集团的财务方向、路径、政策、资源和风险控制;共享财务主要通过集中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的构造,整合资源、降本增效,提高企业服务效率及质量,实现企业财务核算规模效应,推动企业财务管理转型;业务财务关注企业经营业务,制定正确业务决策,通过财务管控促使企业业务流程优化,实现端到端的流程管理,而业财融合是业务财务实施财务管控的主要方式,是企业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业务链、资金链与数据链的最优匹配、从而实现价值创造的管理过程。实施过程中,业务部门负责梳理业务活动各环节形成业务流程,财务部门负责梳理各业务活动环节的资金流形成资金流程,项目组成员采取定期头脑风暴等沟通方式,依托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依托资金流程,以资金控制为抓手,持续推进业务流程优化。业财融合实现了财务管控端口的前移,由传统的对于业务链进行控制转向对业务环节进行控制。企业以非执业会员为核心的财务团队负责业财融合实施的总体方案制定,对于业财融合的目标、原则、实施路径以及考核机制进行全面、系统规划,从制度层面上保障了业财融合以规范的方式落地生效,通过参与、指导业财融合实施,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保障了业财融合实施效果与设计目标相一致。通过业财融合,注册会计师可以从审计单位业务系统及与之相关的数据入手,也就是从数据链倒推至资金链、业务链,通过数据还原业务,洞悉舞弊隐患,从而实现审计端口下沉到业务末稍,通过事前、事中、事后审计一体化,依托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等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实现审计范围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全方位无死角构建外部审计威慑力,使财务舞弊无可遁形,审计风险随之降低。

三、从培训与监管两方面入手加强非执业会员管理

第9篇

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筑牢廉洁风险思想防线

加强思想道德和职业操守教育是做好廉洁风险防控工作的有力保障。开展好廉洁风险防控工作,思想认识是前提。要消除后勤保障部门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无用论”、“无关论”、“抵触论”、“形式论”等思想误区,做好思想发动工作,确保思想认识到位。要坚持预防为先,加强对员工的正面宣传、案例警示和岗位廉洁教育,着力强化道德操守观念和廉洁从业意识,引导大家充分认识廉洁风险的客观存在性与现实危害性,切实增强参与廉洁风险防控的主动性、积极性。要积极营造廉洁环境和氛围,大力弘扬和倡导廉洁文化,把廉洁文化有机融入后勤保障工作具体实践,创新形式和内容,丰富载体和举措,严格标准和要求,明确权力和义务,深入开展各种形式、富有实效、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大兴勤俭节约、求真务实之风,大兴创新创造、挖掘潜力之风,以廉洁文化引领后勤保障工作健康和谐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中心工作和改革发展的大局。

同时注重发挥后勤部门领导的表率作用和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真正做到自觉遵纪守法,自觉远离腐败,不法之物不拿、不义之财不取、不净之地不去、不正之友不交,牢固树立依法履职、秉公用权、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的法制观念、道德观念和从业观念,使得廉洁从业意识内化为从业人员的思想准则和道德准绳,外化为深入践行《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职业操守指引》和廉洁从业规定的自觉行动。

二、建立健全制度,深入排查应对廉洁风险

全面加强制度建设,规范业务工作流程,努力实现后勤保障工作的“制度全覆盖”。针对固定资产管理、物品采购、会务接待、车辆使用、财务报销等工作,制定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实现后勤保障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同时进一步厘清后勤保障工作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实行岗位管理责任制,为廉洁风险防控工作夯实基础。

深入开展廉洁风险点排查,根据工作制度和业务流程,认真查找每个岗位在权力行使中存在的廉洁风险点,并依据权力的重要性、权力行使的频率、腐败现象发生的概率及危害程度等,评定风险等级,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措施,及时纠正整改存在的各种问题,举一反三,堵塞漏洞,稳步建立起可操作性强、具体管用、切实可行的廉洁风险防控管理机制。

在廉洁风险点排查工作中,要制定严格的排查制度和具体的标准要求,加强引导,有序推进,狠抓落实,实行全员参与、全面梳理、全力开展,确保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不出现任何盲点漏点、不回避任何矛盾问题,进一步提升廉洁风险排查的覆盖率和辐射面,深入拓展排查的深度和力度,着力加强对风险隐患的整改,对已经出现的风险迅速进行遏制和化解,把潜在的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要坚持源头防腐、防微杜渐,加强对思想、行为的引导,从小节、细节抓起,牢固树立崇尚廉洁、践行廉洁的价值取向和廉荣腐耻的荣辱观,把廉洁从业作为检验后勤保障人员道德水准的重要标尺。通过教育和引导、监督和制约、他律和自律,促进廉洁风险防控理念深入于心、落实于行,更好地得到贯彻执行。要在深入探索实践中进一步凸显廉洁风险防控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加强和改进廉洁风险排查的方式方法,健全完善员工异常行为报告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及时予以关注和帮助,及时进行劝诫和纠正,前瞻性地采取预防措施,有效防止异常行为转化为廉洁风险,真正做到防微杜渐,确保廉洁风险防得有力、控得到位。

三、加强内部管理,着力防范化解廉洁风险

在物品采购、公务接待、公务用车、财务管理、物业管理等方面,重点围绕查找出的廉洁风险点及风险等级,有针对性地加强内部管理,从严防范廉洁风险。根据法规政策规定和工作职责权限,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格实行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可能引发腐败风险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早进行风险预警,及时有效化解风险。

一是物品采购方面,本着透明公开的原则,严格执行采购制度和流程,实行市场询比价、公开招标、引入品牌竞争以及针对具体项目中标供应商的再招标,同时做好各类采购资料、会议纪要收集及编制工作,保证采购工作依法合规、有据可查。二是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对照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各类资产领用、维修及报废处置程序,定期对固定资产实物进行盘点,动态掌握固定资产使用状况,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防止固定资产流失。三是办公用品使用保管方面,规范领用手续,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发生;注重利用科技管理系统对各类办公用品进行收发存登记,按月进行库存盘点,保证账实相符。四是物业管理方面,加强对物业管理支出的日常监督,按月对物业管理公司财务支出计划及实际列支进行审核、审查,保证各项开支的用途及支出的合理性、必要性,杜绝不合理开支。五是财务报销方面,严格执行相关财务制度及审批权限,对日常经费报销管理、岗位履职、制度和经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自查,保证报销流程依法合规,财务岗位职责清晰、权限明确。六是公务用车方面,严格执行公务用车制度,确保车辆安全,杜绝超规格、超权限和人情用车等现象。

四、做好成本管控,不断提高后勤保障效益

深入推进后勤保障部门的廉洁风险防控工作,就是要重点搞好资产资金的科学配置和高效使用。坚持把强化成本管理当作大事来抓,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成本管控格局,加大挖潜增效力度,精打细算,厉行节约,开源节流,持续推进创建节约型后勤,把有限的钱财和物质用在刀刃上,努力实现“赢在节俭”。

一是降低能耗。进一步明确公用物业节水、节电、节油及节气等相关管理内容和措施。非工作时间减少电梯使用及关闭相关用电设备设施;在照明开关、电梯、水龙头、卫生间、复印机等处张贴节能提示性标志。公务车辆建立单车能耗管理台帐,对每辆车的油耗、维修及保养等情况进行统计并定期公示。

二是节俭办会。在各类会务安排和服务工作中,合理制定会务预算,严格执行财务制度规定;加强员工食堂管理,积极关注用餐情况,适时增减饭菜,有效避免铺张浪费。三是控制支出。严格控制各类办公经费支出,从严从紧购置办公设备,规范办公用品的配备、采购、领用,提倡双面用纸,注重信封、复印纸再利用。

加强和改进商业银行后勤保障工作,不断拓展从源头上预防、从制度上控制、从实践中化解廉洁风险的新思路、新举措、新途径,不断提升后勤保障工作的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和服务效能,进一步凸显了后勤保障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商业银行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后勤保障基础。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