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2 09:33:4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获得本科学历的方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 本科学历护士; 护理部轮转; 体会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5-152-01
本科学历护士作为护理专业较高学历水平的人才越来越多地加入到护理队伍中,他们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高的素质修养,但在临床工作中也遇到很多困惑。繁重的工作压力和其他护士的工作方式可能使他们只专注于完成工作任务,而影响了个人的成长与发展[1]。医院护理部在意识到这些问题后,为了提高本科学历护士在管理、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水平,更充分地发挥他们的作用,特意抽调大量人力物力对之加以培训,使本科学历护士获得了很大的收获,现将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1 本科学历护士的收获
1.1 管理的理解和认识水平得以升华 从开始初步了解护理部管理工作的程序,了解现行医院的各种规章制度,到工作中逐渐理解到这些制度的真正含义,体会到其重要性和一些环节的不完善,到试图制定一些新的制度和规章去解决存在的问题,从实际出发建立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达到自我管理,为培养成为管理人员做储备。
1.2 树立了服务意识和大局观念 管理部门与临床科室间的关系并非该谁管谁,而应该是相互服务的关系。理解医院需要统筹规划,制定规章制度必须从有利于医院整体发展的角度来考虑,不要为眼前的蝇头小利而损害医院的长期利益,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医院综合实力。
1.3 学会了换位思考,架起临床护士和护理部沟通的桥梁 通过从临床到管理的角色互换,从内心对管理工作有了深入了解,学到了很多管理知识,学会了与人沟通,了解了更多政策,为临床和管理相互沟通起到了桥梁作用[2]。以往临床工作者认为自己为医院创造利润,而行政部门很清闲,喜欢将管理部门统称为后勤,认为这些后勤机构不仅服务差,而且以领导自居。以往管理部门认为临床工作者只顾局部小利,没有全局观念,有时服务态度差,临床操作不规范,结果出现医疗纠纷,使医院处于被动地位,出台的规章制度落实时常遇到抵触。通过换位思考,互相理解,促进医院和谐健康发展。
1.4 临床处置能力得到提高 通过参与管理工作,护理决策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参与教学工作,对护理技术操作的掌握更加规范熟练,为承担带教工作奠定了基础。通过参与质量掌控,护理文件处理能力增强,避免在今后工作中出现重复的错误,认识到护理质控的重要性。
1.5 沟通能力得到提高 通过护理部与医院多个部门间的合作,本科护士的沟通协调能力得到锻炼,学到了有效的交流技巧和应激事件的处理方法。同时也认识到临床和管理层也要定期沟通,这样的学习效果是光靠书本和课堂所难达到的。
2 对护理部的影响 护理部通过轮转本科护士了解到临床一线的需求,制定出的管理政策也更贴近临床,提高了现代医学模式的新型护理管理意识,开展了一些具有特色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如亲情服务、电话随访等[3]。
3 小结 通过护理部轮转,护理本科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能力和护理管理、教育、科研方面能力的提高,也对实施整体护理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 张辰.本科学历护士在护理部轮转培训的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7,9(7):44.
【关键词】课程实施 和田地区 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216-01
“课程实施过程是课程变革计划与班级或学校实际情况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2]
本文通过访谈调查法,了解和田地区中学历史教师课程实施方式,分析历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
一、和田地区教育现状
1.和田地区中学教育基本情况
和田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包括七县一市,共86个乡镇。
2009年底的统计数据显示,和田地区有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为12.31万名,在校中学教师8539名,占新疆普通中学教师总数的7.86%,教师比例明显低于生均数。
2.和田地区中学教师学历水平远远低于自治区及全国平均水平
根据张泰琦的研究[3],和田地区初中专任教师本科学历的有1858人,占总数的24.96%,专科学历5349人占总数的71.87%,高中阶段毕业235人,占总数的3.16%。全国初中教师本科学历的比例为40.86%,新疆自治区初中教师本科学历的比例为40.04%,远远高于和田。
3.和田地区中学教师来源匮乏
和田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自然环境差,经济欠发达,鲜有内地和北疆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充实;本地只有一个专科学院,毕业学生数量、专业有限。
二、和田地区中学历史教师访谈调研情况分析
2010年9~12月我们对和田地区和田县英阿瓦提乡中学、和田市浙江中学、和田市第四中学共10名历史教师作了深度访谈。
调查问题主要从教师原始学历、专业、教授历史学科时间、对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解、对新课改的看法(意见、建议)、历史课堂教学新方法的运用、教师培训及其效果、未来专业发展构想等方面展开。
(一)访谈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1.教师学历普遍偏低
接受访谈的10名历史教师,6名是大专学历,4名是本科学历,其中3名本科学历是通过函授和自学的方式获得,专科占60%,本科学历占40%,且本科学历的含金量不高。
2.教师初始专业非历史专业居多
10名被访谈对象中,所学专业与所教专业不对口的占总数的50%。
(二)教师对历史课程的理解
1.历史学科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成长
历史教师普遍认同历史学科的重要性,认同学生对历史发展规律和趋势的学习,有助于他们认识和理解现实,正确地面对现实社会的矛盾与复杂。
2.历史学科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因家长、学生不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历史课程的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课堂上学生不认真听讲,课后务农或玩耍,作业无法及时完成。
3.古代史知识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
古代历史部分的知识比较抽象,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乡村学校的硬件、软件设施不齐全,无法给学生提供一个直观、形象的教学环境。
(三)教师对历史新课程改革的认识
1.历史新课程改革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历史新课程改革的不足之处是:新教材跳跃性大,内容简单,问题变难,评价采用开卷形式,学生忽视基础知识。
(四)教师培训工作存在问题
1.被访教师只有2名参加过三至四次培训。
2.教师培训时间较短,一般为20~40天,教师无法通过培训学到系统的专业知识。
3.培训课程的针对性、实用性不大,公共课目多。
结论
从教师访谈记录分析,和田地区新课程实施状况不容乐观:
教师专业水平较低,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式传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新课程改革的实效性不高。
三、对和田地区历史新课程教学改进的构想
美国著名教师教育专家、霍姆斯小组成员古德莱德认为“学校若要变革进步,就需要有更好的教师。”
1.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
2009年的新一轮对口援疆,教育援疆成为各地援疆的重要内容,这将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进程。
2.加大实习支教有效性实践探索
国发[2003]19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阐述:实施“大学毕业生支援农村教育志愿者计划”……新疆教育厅已在2006年起在和田地区推行实习支教,支教学生带去了新课程改革理论和方法,促进了当地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3.送培下乡、送教下乡
2010年开始,新疆教育科研所、新疆师范大学等组织送教下乡、送培下乡活动,这些优秀教师高超的教学技艺和渗透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法将推动新课程改革的发展。
4.增强历史学科培训的实效性
2010年起实施的“国培计划”新疆农村中小学培训项目,继续教育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植入,都将有效地推动和提升和田地区历史教学水平。
课程的理想是通过教学实现的,在教学过程中从学校的“文件课程”到教师诠释产生的“理解课程”再转化为课堂中实施的“运作课程”,教师都是课程转化与教学实践的主体。[4]积极提升和田地区教师专业化水平,是我们推进新疆新课改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 李子建、尹弘彪.后现代视野中的课程实施 [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3.
[2] 钟启泉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
[3] 张泰琦.新疆和田地区民族中小学教师培训问题分析和政策研究[D].新疆石河子:石河子大学民族理论与政策:15,2008.
[4] 钟启泉.我国教师教育制度创新的课题[J].北京: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7.
【关键词】职业探索;中医本科护理;职业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R6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340-01
护理职业价值观是护理人员及所拥有的职业价值观,是护理实践的基础[1]。中医本科学历护理人员作为中医护理队伍的后备力量,他们肩负着“推进中医护理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要求”的使命,如何以客观的态度、分析个体的需要和动机,培养中医护理本科生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是值得护理教育与管理者探讨的问题。因此,本研究针对处于职业探索阶段这一关键期的中医本科学历护理专业人员进行调查,分析他们的工作价值观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医院合理培养使用中医本科学历护理人员,充分发挥中医护理本科生的优势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
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护理专业四年制本科护生和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我校中医护理本科护生(包括在校生和实习生);②中医本科毕业临床护士,参加工作时间≤2年。排除标准:①参加工作后通过自学考试取得本科学历者;②临床护士参加工作时间>2年者。
2 方法
2.1 调查方法: 本研究根据Kendall M(1975)所倡导的标准[2]样本含量取变量数目的20倍,为400人,为保证样本量,增加10%样本含量,本研究发出问卷440份,收回问卷400份,有效问卷364份,有效回收率为91.0%。
2.2 研究工具: ①一般资料问卷:此部分由调查者自行设计,包括调查对象的性别、目前状态、实习时间、年龄、婚姻状况、选择护理专业原因、对目前工作是否满意、有无离职想法、工作时间、用工性质、所在科室、工作月收入等,共16项内容。②护士职业价值观量表修订表:采用陈天艳[3]翻译的NPVS-R(Nursing Professional Values Scale-R)中译本,量表共26个条目,四个维度,包括“照顾提供”、行动主义、责任、自由、安全、 “信任”。每个条目均采用Likert-5点计分法,均是正向计分,从“不重要、有点重要、重要、非常重要、最最重要”分别赋予“1、2、3、4、5”分,得分越高表明对该条目的职业价值观的认同越高。量表信度系数Cronbach's α为 0.76,重测信度为0.64,并具有较高的表面效度和内容效度,是测量护生和护士职业价值观的有效工具。
2.3 统计方法:调查所收集的全部数据经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方法采用频数分析、均数、标准差等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以及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此次调查的364名处于职业探索阶段中医本科护理人员,年龄在18~34岁,女生321人,男生43人,其中160为在校未实习学生,106为临床护士,98为在校已实习学生。从高考报考第一志愿看,有240人第一志愿为护理专业。在已经参加工作护士中,有84人为聘用护士,其中12人有离职倾向。
3.1 研究对象的职业价值观现状:研究对象的职业价值观总分均值为(3.44±0.52)分,主要集中在80~100分。四个维度得分最高的为:信任(3.69±0.66)分;最低的为:行动主义(3.22±0.55)分。
3.2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对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因素分析。
3.3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与职业价值观的逐步回归分析
4 讨论
4.1 中医本科护理专业人员职业价值观现状:护士的职业价值观是护士依据自身和服务对象以及国家社会的需要对待当前所从事的护理工作的信念和态度,是护士职业生涯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倾向。是护士对待护理工作的职业目标、职业手段的稳定而具有概括性和动力作用的信念系统。从表1结果显示,职业价值观四个维度得分最高的为信任,最低的为行动主义。保持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是护理工作的前提,也是护士职业价值观量表重要的一个维度,为调查对象所认可。
4.2 中医本科护理专业人员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因素分析:由表1、2所示,不同性别、是否喜欢护理专业、目前状态、不同用工性质的职业探索阶段的中医本科护理人员职业价值观得分存在差异;从均分上看,男性低于女性,这可能由于社会对男生从事护理专业仍未有较高的认可,导致男性比女性承担更大的压力有关。护理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增强男性的自信心,转变以往护理工作由女性承担的传统从业观念。聘用护士低于正式护士,可能与目前我国对聘用护士缺乏工作保障及经济报酬有关。这也提示护理管理者重视聘用护士的职业价值观教育,采用正面宣教与目标激励的方法,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同时给予相应的支持与保障,提高他们的工作稳定性。处于不同状态的职业探索阶段的中医本科护理人员职业价值观,未参加实习的在校生最高,参加实习的学生最低。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学生获得社会所期望的职业价值观和临床技能的重要时期,而临床护理的实际工作比较繁忙、琐碎、重复体力劳动多,创新性的施展范围小。加之目前社会对护理工作仍存有偏见,相对于医疗专业受重视程度低,他们会真切地感受到理想与现实存在差距。而未参加实习的在校生思想比较单一,对护理专业和社会均为感性的认识,还未接触社会与医院环境等现实因素;临床护士经过1~2年的工作经历,认知能力、情感和人格的发展都日趋完善,开始形成稳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其职业价值观的认同也是较高的。在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方面,可见个人专业兴趣可促进人的职业定向和专业选择,增强人的职业稳定性,这与于涌[4]的研究结果一致;没有离职倾向的高于有离职倾向的,这与国内学者路静波[36]研究相似,护士职业价值观影响工作稳定性,与离职倾向呈显著负相关。职业探索阶段是一个自我考察、角色扮演、探索职业方向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青年力图更多地了解自我,并作出尝试性的职业决策。同时在尝试的过程中通过经验的不断积累,不断地改变自己的职业期望。所以,护理教育者与管理者更应抓住这一关键阶段,做好职业价值观教育,以稳定其专业思想。表3表明目前状态、是否有离职想法、用工性质、参加工作时间这些因素是影响中医本科护理专业人员职业价值观的重要因素。其中目前状态对职业价值观的影响最大,进一步印证了职业探索阶段对职业价值观的影响。
5 小结
中医院校在护理本科生的教育过程中,要做到真正的“因人施教”。中医院的护理管理者重视合同护士的职业价值观。同时更新管理理念,正确合理地培养、重用本科护理人才,充分发挥高学历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中的作用。中医本科学历护理人员,要摆正心态,正确认识、评价自我。而影响护理专业人员职业价值观的因素很多,本研究只涉及研究对象部分人口统计学资料,还尚不足以较全面的反映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因素,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有必要从其他更多方面分析,做更广泛、深入的探讨,为稳定护理队伍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Nursing.Essentials for baccalaureate Nursing [M].Washington DC: AACN, 1998:45-46
[2] 陈天艳.成都地区三甲医院护士职业价值观调查与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7
[3] 王家良.临床流行病学(第二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155
高校新生指普通大中专院校刚刚入学的新生。高考完了就去入伍,是要分情况的。那我们知道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1高校新生入伍算大学生_高校新生入伍的好处,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1高校新生入伍算大学生高校新生入伍算是大学生。高校新生入伍指的是高考后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再入伍,这种情况下,该新生已经有大学生的身份,因此高校新生入伍也属于大学生入伍。大学生入伍能够享受学费减免政策、升学优待政策、考公优惠政策,退伍后还会发各种补贴。
高校新生入伍的好处大学生参军入伍,不仅可以锻炼自己,而且可以享受到优先选拔使用、考研升学优惠、享受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就业安置等优惠政策。具备普通本科学历、取得相应学位的高校毕业生士兵,表现优秀、符合总部有关规定的可按计划选拔为军官。
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士兵退役三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统一入学考试享受加分,立二等功及以上的大学生士兵退役后还可以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等。
大学生参军入伍十大福利政策可以保留学籍
在校大学生参军入伍,不影响学业,是可以保留学籍的,退伍后回来可以继续读大学完成学业。
学费补偿
对于大学生参军入伍,国家会给予相应的学费补偿,目前专科生没有,本科生一年差不多8000元,研究生大约12000元,这也是最高数,一般不会超过这个数。
退伍换专业相对容易
很多大学生参军入伍的原因是想要满足成为军人的梦想,或者是因为不喜欢现在的专业,想要转专业。
但是普通学生想要转专业的方法要么复读,要么等到大二,通过转专业的考试才行(仅限本校)。但是参军退伍后回来就可以转到自己喜欢的专业继续就读。
在校大学生在部队考军校有优势
对于很多高考没有考上军校的学生,可以通过在大学参军入伍,获得再次开军饷的机会,从部队考军校,这样更容易。也算是圆了学生一个军校的梦想。
大学毕业生直招士官入伍
大学生如果想要成为军官,但是不想参军,考上士官学校也是可以的,但前提是有专业限制,必须是部队要求的专业并且工作一年以上才有机会。
大学毕业生在部队表现优秀有机会晋升为干部
大学生入伍奖金
大学生参军入伍,如果是本科生参军,一年可以拿到42000元的优待金,两年一共84000元。不同地区发放的奖金也是不同的,如西北地区的会多给。
大学生参军入伍可以从家走也可以从学校走
大学毕业生参军入伍可以转士官
专业毕业转士官学历还是专科,本科毕业转士官学历是专科。因此,本科生如果考士官学历上吃亏了。
大学生参军入伍退伍后专升本考研更有优势
对于考研也是一样的,退伍后的大学生在考研笔试上,可以加十分,在与其他考研学生有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录取!
在校大学生参军入伍和大学毕业生参军入伍哪个更好?
看学生的个人规划和发展
如果学生的目的是为了换专业学习或者是,那么在校大学生去参军更好。如果是想要在部队长期发展或者考军校,那么大学毕业后去更好。
想在部队长期发展得到晋升,那么学历是一个很关键很重要的一个前提条件。本科学历就比专科学历有优势。
同样的,如果想要考军校,也是大学毕业后更有优势,因为,在部队考军校也是有学历限制,大专和本科学历可以考军校。
如果是在校大学生,由于大学没有毕业,不算大学学历,所以是没有办法考军校的,如果要考,只能考士官学校。
看学生参军入伍的目的
如果是为了就业或者锻炼自己,那么什么时间去都可以了。因为这种情况下,最多也是服役2年,就是义务兵,也不想留队,所以,什么时间去没有什么标准。
只不过,在学费补偿方面会有所差别。也就是退役的时候拿到的钱多少的问题了。学费补助是针对本科以上的学生参军入伍的补助,如果是专科生,那么,也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而对于退役军人就业的问题上,也是相同的,大学生在毕业后就业,国家会给退役军人安排工作,如果不要工作,自己找工作,国家的相关行业也会优先录取军人。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服务;河南省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中医药具有简便、价廉、安全等特色优势,适于在初级卫生机构发展,有利于群众及时得到方便、质优、价廉的卫生服务,也有利于解决群众反映较多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2010年5~10月河南省卫生厅和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对河南省县级以上地方中医管理部门、医院、基层医疗机构、门诊部和中医诊所等6.8万家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了一次普查,以掌握本省中医事业发展基本现状,科学制定中医药发展规划。本研究利用此次调查的数据考察河南省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服务现状,为本省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中医卫生服务政策制定提供事实依据及政策建议。
1、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0年5~10月对河南省18个地市的384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了普查。
1.2 调查方法 河南省中医管理局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一设计的调查表,制定统一的河南省中医基本现状调查方案,对各级参加调查的调查人员和质控人员进行了统一培训;对于调查的医疗机构,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属地化原则,负责组织本辖区内的调查对象填报调查表,并负责调查表的收集、核实以及调查数据的录入和提交。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调查问卷数据采用mySequal进行录入、建库和整理,并采用Excel2003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
2、结果
2.1 河南省社区卫生服务站举办主体情况 本次调查的384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中,政府举办的占14.89%,企事业举办的占22.15%,个人举办的占60.70%,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举办的占2.26%。见表1。
2.2 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医师、助理医师情况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执业医师有4872名,占全省执业医师数的4.69%;其中中医执业医师有2582名,占全省中医执业医师数的10.45%。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中医执业医师占其执业医师数的53.00%,高于全省此比例(23.81%)。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执业助理医师有1202名,占全省执业助理医师数的2.84%;其中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有700名,占全省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的6.45%。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占其执业助理医师数的58.24%,高于全省此比例(25.65%)。见表2。
2.3 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卫生人员的学历情况 社区卫生服务站有卫生人员7803人,占全省总数的2.04%,其中有学历的人员占全省有学历人员数的2.02%;社区卫生服务站有学历的卫生人员占其总人数的93.31%,与全省此比例持平(94.08%);社区卫生服务站有中医学历的人占全省有中医学历人数的5.54%;社区卫生服务站有中医学历的人占其总人数的38.41%,高于全省此比例(14.13%)。见表3。
社区卫生服务站有本科学历人员占全省有本科学历人员数的2.28%,占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人员总人数的17.75%,略高于全省此比例(15.88%);其中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药本科学历人员占全省中医药本科学历人员数的6.73%,占社区卫生服务站有本科学历人员数的46.35%,高于全省此比例(15.69%)。
社区卫生服务站有大专学历人员占全省有大专学历人员数的2.71%,占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人员总人数的37.91%,高于全省此比例(28.51%);其中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药大专学历人员占全省中医药大专学历人员数的8.67%,占社区卫生服务站大专学历人员数的38.57%,高于全省此比例(12.07%)。
社区卫生服务站有中专学历人员占全省有中专学历人员数的1.60%,占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人员总人数的37.65%,低于全省此比例(48.02%);其中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药中专学历人员占全省中医药中专学历人员数的4.81%,占社区卫生服务站有中专学历人员数的41.32%,高于全省此比例(13.73%)。
社区卫生服务站无学历人员占全省无学历人员数的2.30%,占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人员总人数的6.69%,略高于全省此比例(5.92%);其中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药无学历人员占全省中医药无学历人员数的5.92%,占社区卫生服务站无学历人员数的55.94%,高于全省此比例(21.79%)。
2.4 河南省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设备价值及其配备情况 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疗设备总值136100.512千元,占全省医疗设备总值的0.027%;其中中医设备总值为19543.131千元,占全省中医医疗设备总值的0.085%,占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疗设备总值的14.36%,高于全省此比例(4.61%)。见表4。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设备配备调查了十种设备,每件设备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平均不到1件。见表5。2.5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收入和诊疗人次数情况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总收入为324946.900千元,占全省医疗机构总收入的0.20%;其中中药收入为72261.834千元,占全省中药总收入的0.56%,占社区卫生服务站总收入的22.24%,高于全省此比例(7.89%)。见表6。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总诊疗人次数为28652185人次,占全省的总诊疗人次数的5.73%;其中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中医科门急诊人次数为8280050人次,占全省中医科门急诊人次数的13.21%;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中医科门急诊人次数占其总诊疗人次数的28.90%,高于全省此比例(12.55%)。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总处方数为4845641张,占全省总处方数的1.58%;其中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中药处方数占全省中药总处方数的2.08%,占社区卫生服务站总处方数的44.29%,后者高于全省此比例(33.62%)。见表7。
3、讨论
3.1 河南省社区卫生服务站举办者有较大的社会力量参与本调查显示有60.7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是由个人举办,高于2009年国家监测的此指标(19.37%)。因此,河南省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有较大的社会力量参与,这也意味着政府需要出台适合本省实际情况的社区卫生机构管理办法。
3.2 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执业医师比例较高 本调查显示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执业医师占其执业医师总数的53.00%,此比例既高于全省此比例(23.81%),也高于全国此比例(10.43%)。
3.3 社区卫生服务站高学历人员少 93.31%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人员都有学历,其中有中医学历的人员占38.41%,此比例高于全省的平均值。本科学历的人员占17.75%,略高于全省平均值,但低于全国此比例(25.57%);大专学历人员占37.91%,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37.27%);中专人员占37.6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27%),由此可以看出,社区卫生服务站高学历人员少,低学历人员偏多。初级卫生人员要担当得起“守门员”的职责,其学历水平直接与卫生服务质量相关联,因此,需要得到密切关注,解决学历偏低问题。
3.4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中医设备总值所占比例不高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中医设备总值仅占全省的0.085%,占其自身的医疗设备的14.36%;调查的10种中医设备中,每件设备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平均不到1件。而有中医学历的卫生人员占到社区卫生服务站总人数的38.41%,因此,若要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中医服务能力,需要加强中医硬件设施建设。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1年7月-2013年7月被略阳县人民医院聘用、招录的全日制中专、大专、本科护理专业毕业生。纳入标准:①身体健康,既往无精神心理障碍。自愿参与。
1.2方法
1.2.1工作分析调查问卷
主要收集聘用招录护士年龄,护士岗位的主要任务,该岗位所需最低教育程度(学历),所需能力,所需个人品质等。本调查中实际发放调查问卷总数为52份,实收取调查问卷数为52份。
1.2.2步骤
整理我院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招录的不同学历层次护理专业毕业生资料,结合文献设计工作分析调查问卷。给科室护士长发放调查问卷,通过问卷了解招录护理专业毕业生工作情况;收回问卷后分析学历层次与护理毕业生工作能力之间的关系,确定招录护理专业人员的学历层次。
2结果
本调查对象为2011年7月~2013年7月被我院的招聘、录用的全日制中专、大专、本科护理专业毕业生,共计52人,按照学历、工作时间分为3组,年龄18~24岁,中专学历者有21人,大专学历者有30人,本科学历者1人。
2.1工作半年组
本科、大专学历者较中专学历者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应急能力强,操作能力差异不大。
2.2工作1年组
本科、大专学历者较中专学历者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强,中专学历者的应急能力、观察能力有一定提升。
2.3工作1年以上组
中专学历者在观察能力、应急能力、操作能力与本科、大专学历者无明显差异,但在理解与表达能力上还存在差距。
3讨论
[关键词]职业教育;高本衔接;高职;应用型本科
随着产业的转型升级,社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层次提高,并且由于社会上对职业院校毕业生存在偏见,不少企业在招聘人才时拔高学历要求,着重招聘本科层次的人才,当前高职学生接受更高层次学历教育的意愿也更强。《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指出“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教发〔2014〕6号)》指出“拓宽高等职业学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通道,打开职业院校学生的成长空间”。自2010年开展中高比衔接以来,广东省经过多年实践,已经收到较好效果,而高职本科衔接刚开始进行探索。为做好高本衔接的教育改革,有必要深入分析当前高本衔接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给高职学生提供更多向上成长的机会。
一、高本衔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各地积极探索高本衔接的模式
当前,各地在积极探索高本衔接模式,广东高职院校在校学生进入本科的渠道主要有三种:三二分段,专升本,专接本。其中“三二分段”培养模式采用高职学习三年、本科学习两年的“3+2”培养模式,学生在高职阶段的第六学期参加对口本科院校组织的高职升为本科的转段选拔考核,达到要求者将进入本科院校继续2年的本科阶段学习,符合毕业要求的学生,可获得本科院校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专升本是高职学生在校期间,通过自学考试,获得本科学历;专接本是高职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参加全省统一的专接本考试,然后大专还没毕业或即将毕业时进入本科学校学习,最后获得本科学历。专升本与专接本是传统的获得本科学历的方式,竞争激烈,有求学意愿的学生中只有少部分能获得本科学历机会。“三二分段”是近年来试点实施的新模式,也是当前进行高本衔接改革的主要模式,目前处于试点改革阶段,还没有得到普遍的开展。广东目前的做法主要是由高职院校自主与有关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地方本科高校签署合作协议,为高职学生提供“三二分段”的学习机会。“三二分段”模式将是高本衔接的主要发展方向。
(二)试点开展高本衔接专业,要求应用型本科学校转变人才培养理念
为构建职业教育的学历体系,职业教育要建立“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历架构。目前中职到高职的学历晋升得到较好的开展,为做好高本衔接工作,根据广东省教育厅的安排,每年有部分本科学校试点实施高本衔接,试点的院校和专业都很有限。从目前实施的情况来看,高职阶段与本科阶段的培养理念存在较大差异。高职阶段经过多年职业教育的改革,办学特征明显,而应用型本科学校的改革才刚刚开始。长期以来,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理念上以“学术型”为主,根据国家关于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转型工作要求,绝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要逐步转型为应用型本科学校,转向职业教育。因此,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本科院校应转换办学理念,向高职院校“学习”,强化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转变为以“应用型”为主的人才培养理念。
(三)开始注重高本专业课程的衔接问题
学生的专业学习最终都要落实到课程的学习上,经过多年的改革,高职学校建立了自身的专业课程体系,但由于高职院校与本科学校办学理念不同,专本学校之间各自独立办学,过去缺少沟通衔接,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存在较大差异,同一专业的课程不可避免出现重复设置。为做好专业课程的高本衔接,有必要对高职阶段和应用型本科阶段的课程进行梳理和重新合理地设计,按照高职阶段和本科阶段从低到高的人才分级培养目标要求设置课程体系。在这方面,当前试点招生的对口学校已经开始积极进行探索,构建高本衔接一体化课程,但由于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的脱节,高职阶段与本科阶段要实现有效的课程衔接还需要长期深入的研究。
二、高本衔接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培养定位的问题
培养定位决定了各层次人才培养的方向、培养的层次、培养的要求。因此,要解决高本衔接的问题,首先要明确高职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级技术技能型的专门人才,按“打基础、重应用、强实践,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要求来培养人才。应用型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主要培养复合型、高级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学生能处理较复杂问题的能力。应用型本科学校按“课程重实践和理论结合,强化学生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培养工程师。高职学生和应用型本科学生在毕业时达到的要求是不同的,面向的岗位也有区别。因此,在高职和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体现职业岗位的分层要求。
(二)课程体系衔接的问题
课程设计是培养定位的具体落实,高本衔接要根据高职和本科阶段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来设计课程体系。高职和应用型本科阶段的课程应对应职业发展从低到高的能力要求,体现不同阶段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进行合理分工,实现二者课程相互衔接、相互分工、不重复浪费。这就要求我们从事职业教育的工作者进行充分的调研,深入了解企业对高职和本科毕业学生所从事岗位的能力要求,为高职和本科阶段的课程设计打下基础,避免高职和本科的课程设置混乱,做到架构清晰。
(三)本科院校师资实践能力的培养
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多年来的改革探索,高职教育已取得较大的成果,做好“高本衔接”的关键是传统本科院校要进行大胆的改革。过去,本科学校的教师重点在于科研,教学方式偏重理论化。应用型本科阶段的教育对学生的培养模式要转型,要求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也要进行转型。作为人才培养教育的实施者,应用型本科学校的教师只有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四)应用型本科对高职学生招生的问题
采取什么样的途径使高职学生升入应用型本科学校,这涉及高职学生的招生选拔问题。就当前的招生方式下,希望提升学历层次的高职学生中只有很少数有机会升入本科学校,要有效开展高本衔接,应建立应用型本科对高职学生的招生制度,提高高职学生进入应用型本科学习的机会。
三、做好高本衔接的对策
(一)积极做好政府政策的引导和落实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要建立职业教育从低到高的有效衔接。当前,国家已出台了不少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扶持政策,但政策的具体落实还需要省市积极出台相关办法,为高本有效衔接开绿灯。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主体是中职和高职,高职学生的上升通道狭窄。要做好高本衔接,地方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可扩大高本衔接的招生规模,如应用型本科学校在每年的招生计划中给出较大的比例给高职学校,给高职学生更多的学历上升机会。此外,政府还可出台具体操作措施,如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法,密切高本学校与行业企业的联系,鼓励高职学校与本科学校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共同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构建区域职教集团,在区域职教集团内有效开展高本衔接
职教教育具有明显的区域化特征,特别是地方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学校,主要是为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人才。长期以来,高职、本科各自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在当前中高衔接、高本衔接的背景下,要求不同层次的职业院校打破界限,在区域职教集团内合作开展工作显得尤其重要。可由政策牵头,吸纳中职学校、高职学校、应用型本科学校、企业共同组建区域职教集团,在集团框架内积极开展合作,扎实开展中高本衔接的问题,深入调研企业人才需求,转化为对高职学生和应用型本科学生的理论及实践能力要求,从而构建高本衔接的课程体系。针对区域内产业发展的需求,对接产业进行专业设置,形成产业导向型的高本衔接职业教育贯通体系。建立区域职教集团运作机制,在区域职教集团内深入开展校企合作。
(三)科学设计高本衔接的课程体系
可借鉴发达国家相对成熟的职业教育制度,尤其是课程衔接制度,如德国的核心阶梯式综合课程衔接法、英国的教学单元衔接制度、澳大利亚的教学内容“培训包”资格证书制度、美国的综合课程教学大纲衔接法及法国的课程标准分类衔接法等,这些国家都通过课程的有效衔接以实现职业教育的贯通培养。在具体实施上,可由高职学校和应用型本科学校共同成立高本衔接的专业实施团队,按照“社会需求调研—职业方向归纳—专业技能点提炼—人才层次划分—高本人才培养界定—学习内容归纳”的六步开发模式搭建人才培养框架。通过调研企业从事专业相关岗位从低到高的岗位需求,进行典型岗位职业活动与能力结构分析,科学设计高本两个阶段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系统设计高本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分阶段设计高本衔接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计上既避免知识的重复,又兼顾课程的深化和拓展。如高职阶段可采取金字塔形的课程体系,宽基础。应用型本科阶段采取“倒三角”型的课程体系,在高职教育阶段的课程基础上进行扩展、延伸与深化。如可以采取“3+2”“2+1+1”的模式来设计“高本衔接一体化”课程。其中“3+2”模式,是高职阶段3年,本科阶段2年;“2+1+1”模式是高职阶段2年,本科阶段1年,在企业实践1年。
(四)建立高本衔接的考核招生制度
省教育管理部门应当放宽应用型本科学校对高职学生的招生渠道,建立常规的向高职学生录取的招生制度,保持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人才上升的畅通渠道,实现高本的良好衔接。在招生选拔方面改革传统的以理论文化考试为主的考试选拔方式,具体的招生模式可借鉴当前中高衔接的方式,如采取自主招生,通过文化考试和技能考核相结合的办法,由应用型本科学校自主决定招生考核的方法,选拔高职学生进入应用型本科学校学习。或者是采取保送方式,对获得省级、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成绩优秀的高职学生推荐入读应用型本科学校。可以在高职学生的第四个学期末进行学生分流、转段升级考核,对于选拔上应用型本科学校的高职学生,可不参加顶岗实习,而是参加由高职学校安排的本科阶段衔接课程的学习。此外,还可考虑高本学习的“学分银行”制度,使高职和本科阶段的学生可以实现学分互认或学分转换,高职学生在应用型本科学校免修部分高职阶段已学过的课程学分。
关键词:高校教师 职业倦怠 影响因素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R 197 文献标识码:A
一、资料与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某高校专任教师为调查对象,采用Maslach Burnout Iinventory(MBI)-ES量表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问卷22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202份,有效率为91.8%。问卷当场收回。运用SPSS20.0统计软件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秩和检验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所调查高校教师的结果进行分析。
二、职业倦怠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教师在职业倦怠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女性教师职业倦怠程度高于男性教师;不同教龄的教师在职业倦怠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教龄在10年以内的教师职业倦怠程度高于11年以上的教师;不同学历的教师在职业倦怠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职业倦怠程度高于本科学历的教师;不同职称的教师在职业倦怠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职称为讲师的教师职业倦怠程度高于其他职称的教师;不同课时量的教师在职业倦怠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课时量在13节以上的教师职业倦怠程度高于12节以下的教师。
以将高校教师人口学变量为因变量,以是否职业倦怠(0=不倦怠,1=存在倦怠)为因变量,进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对多分类变量进行自变量处理。检验结果显示,每周课时量对教师职业倦怠有影响,其余变量均无影响(见表1)。由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可得回归模型为:P(y) = 1/ [1+e ^-(-3.056+0.609x每周课时量)]。
由表1模型中可以看出,每周课时量每增加一个单位,职业倦怠发生的危险程度增加了0.609倍。
三、讨论
(一)不同性别教师的状况分析
蒋会平[1]等人对高校教师的研究中发现,女性教师的情感枯竭程度要高于男性教师。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女性教师更容易发生情感枯竭,这与蒋会平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女教师更易发生情绪枯竭这可能与女教师的心理特点有关。女教师的感情与男教师相比要细腻的多,因此对学生会比男教师倾注更多的耐心与关心,但女教师的心理耐挫力较弱,如果长期全身心地倾注于工作,却没达到预期的期望,会比男教师在情绪上更易产生倦怠感。
(二)不同教龄教师的状况分析
Fessler 指出,在教师发展的八个阶段中,“引导阶段”即从教的前几年,和“生涯挫折阶段”(从教后 15 年左右)是职业倦怠的易发阶段[2-3]。通过本次调查研究发现,教龄在3-5年间的教师职业情绪枯竭程度高于其他教龄段的教师。这与Fessler所研究的结果相一致。该高校教师在初入职场任教的几年里,努力表现自己,希望能够适应学校系统的运作,同时也希望能被自己的学生、同事和领导所认可,从而更好地融入到教学这个大家庭。在这一阶段的新教师为了让自己的工作更加出色,不断增加自己的工作量,同时也对自己的工作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这一阶段的新教师如果没有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的话,职业倦怠感便会滋生。年龄在51岁以上的教师在成就感程度高于其他年龄段的教师。其原因可能是:51岁以上的教师大多从教在30年左右,热爱教育工作,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拥有较高的成就感,认为自己对教育工作做出了很多贡献,而其他年龄段的教师相对来说年龄较轻,工作时间较短,事业仍处于发展期,对自己的成就一直坚信会不断提升。因此年龄较高的教师成就感要高于年龄较轻的教师。
(三)不同学历教师的状况分析
结果显示,不同学历的教师在情绪枯竭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即学历的不同能够成为影响其情绪枯竭的重要因素。本科学历的教师情绪枯竭程度低于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出现这种结论的原因可能是:学v为本科的教师大多从事教学工作时间较长,属于教育界的老前辈,他们对自己的教育工作感到十分光荣。同时,由于多年从事教学工作对教学和管理学生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能够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在情绪方面,始终充满了热情,因而不易产生倦怠感。本科学历的教师成就感程度高于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出现此结论的原因可能是:本科学历的教师多年从事教学工作,虽然学历相对较低,但在职称上相对较高,本科学历的教师认为自己对高等教育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对自己的教育工作仍然充满了兴趣和热情,极大地促进了其工作积极性,因此在成就感方面的倦怠就相对较低。学历在硕士及以上的教师大多为年轻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相对来说较短,对自己工作的归属感和成就感要低于多年从事教学的老专家、教授[4]。
(四)不同课时量教师的状况分析
结果显示,不同课时量的高校教师在情绪枯竭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即课时量的多少能够成为影响其情绪枯竭的重要因素。13节课以上的教师情绪枯竭程度高于12节以下的教师,出现这种结论的原因可能是:每周课时量较多的教师教学时间大都比较长,与学生接触的时间也较长,面对的学生问题也会相对较多,付出的精力多且工作时间长,对学生个人感情上的投入较多,如果对学生问题束手无策,无法正确解决的话,过度的工作压力而导致情绪与情感两方面资源被过度消耗等特征加剧了其情感衰竭[5]会使其在身体上感到疲惫,心理上也同样出现消极方面的变化,从而导致长时间教学的教师在情绪上出现倦怠。
据单因素检验结果显示,影响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分别是:性别、教龄、学历、职称和每周课时量。经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是:每周课时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不一致,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单因素分析将相互联系的多个因素拆开,单个的与结果因素进行分析,只考虑了单独因素。而多因素分析同时研究多个因素对结果因素的联合作用,既考虑了各因素的单独作用,又考虑了多个因素间的交互作用。所以造成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不一致。
由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和所建立的模型显示,每周课时量越多,教师职业倦怠越严重。因此,要想有效缓解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学校应在保证教师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教师课时量。
(五)不同职称教师的状况分析
结果显示,职业倦怠在不同职称上存在差异,即不同的职称能够成为影响高校教师成就感的重要因素。职称为讲师的教师成就感程度低于其他职称的教师。出现此结论的原因可能是:高职称的教师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上都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对其生活和事业都有了较高的满意度。而低职称的教师由于年轻,各方面可能比高职称的教师要相对落后,由于其事业刚刚起步,对于自己的低职称无可厚非,并且认为必须依靠自己的实力和拼搏来晋升职称,并从中获得成就感。
参考文献:
[1] 蒋会平,刘宏程,曾治国.高校教师职业倦怠调查及对策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7(03):153- 155.
[2] 曹雨平,杨文奇.说说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病[N].经济日报,2005.
[3] 陈亮,曾婧.高等师范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实证研究[J].校园心理,2011,9(05):294- 297.
[关键词]分层次管理;临床护理管理;应用效果
护理工作是患者整体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质量的高低能够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效果以及生命安全产生直接影响,因而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使护理质量获得提升,同时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本次研究特就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分层次管理的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45例护理人员,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研究组护理人员年龄平均值为(32.9±5.3)岁,年龄范围居于22至47周岁,2例男性,23例女性,5例中专学历,13例大专学历,7例本科学历,对照组护理人员年龄平均值为(31.7±5.4)岁,年龄范围居于24至49周岁,1例男性,19例女性,3例中专学历,12例大专学历,5例本科学历,两组护理人员学历、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研究组护理人员接受分层次护理管理,结合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主要包括辅助护士、执行护士、责任护士、责任组长等,由小组成员推举资历较高、责任心较强的护理人员担任组长,辅助护士可由资历较轻护士担任,执行护士必须具备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以及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责任护士必须具有较高学历、较深资历以及丰富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经验和优秀业绩[1]。定期进行护理质量考核,定期召开相关会议以便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对策,根据考核结果及时对不同护士的工作层次进行相应调整。对照组护理人员接受常规护理管理,根据病床进行排班,确保每个班次均包含辅助护士、治疗护士和责任护士,严格遵照医嘱进行护理操作[2]。
1.3观察指标 分别于护理管理半年后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工作效率以及工作积极性进行评分,由护理部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评定,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护理操作以及基础护理等,分值越高则护理质量越好,由护士长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进行评定,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越高则评分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的专业性软件为SPSS13.0,采用t检测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若P
2结果
研究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两组差异显著(P
3讨论
对临床护理进行分层次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使人力资源得到更好地调配和利用,使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获得充分发挥,同时能够使其工作潜力获得充分挖掘并使不同层级护理工作获得紧密衔接,从而推动护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除此之外,采用分层次护理管理还能够培养护理人员的团队意识和精神,防止护理工作中发生脱节现象,具有分工明确的优点,可使人力资源获得优化配置,从而使护理质量获得有效提升[3]。
对护理管理进行分层次管理还能够使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观念获得提升,由于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加深,能够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病情变化,可增强患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优化护患关系,从而减少护患不良事件发生次数。护理人员之间联系加强能够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考核制度的应用可使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获得充分调动。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分层次管理对于改善护理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
参考文献:
[1]陈国纯.分层次管理法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综合应用效果[J].当代医学,2012,18(32):119-120.
[2]吴明兰.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5):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