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医疗科研设备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12 09:33:4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医疗科研设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医疗科研设备

第1篇

关键词:大型医疗设备 可行性研究

课题项目:潍坊市卫生局科研项目―公立医院大型医疗设备购置项目可行性研究

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深入,国家对医疗机构的投入不断加大。在新形势下,许多医院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来购置各种各样的医疗设备,以改善就医环境和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而大型医疗设备往往资金投入量大、使用运行成本高、对病人医疗费用的增长有较大影响。可行性分析是在决策阶段所进行的综合性的分析论证工作,是科学决策的前提,因此,为防止盲目购置和重复建设,必须进行大型医疗设备的可行性分析。

一、现状分析

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我国大型医疗设备购置的可行性研究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一)为“可行”而研究,可行性研究沦为形式

相当一部分项目在进行可行性分析的时候,先立项后论证,以项目可行为先导,尽可能搜集所需资料为项目可行提供有力论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领导权利意识重,搞“一言堂”,参加可行性研究的人员只能围绕领导意图来开展研究工作,给出可行性研究结果;二是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有关部门审批和银行贷款的依据,为了争取有关部门的批准和筹集更多的项目资金,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时,不是实事求是,而是为得出项目可行的结论而拼凑事实,这就使得可行性研究失去了本意,成了为“必行”而研究。

(二)可行性研究组织架构不规范

可行性研究小组需要由各方面专业人才组成,如:临床医学专家、设备技师、会计师、工程师等,对设备购置项目从各个角度进行考察和分析论证。可是,有些购置决策根本没有成立可行性研究小组,只是由相关部门凭主观经验编写一份可行性研究报告,滥竽充数。有些项目虽然成立了可行性研究小组,但组成成员不是缺少技术人员,就是缺少经济人员。这样的小组在进行分析工作时,往往偏重自己专业范畴内的可行性研究,而不是综合各方面影响因素,运用科学评价指标进行研究、论证,因而导致结论缺乏真实性和可靠性。

(三)可行性研究内容不全面

一些项目缺乏对关键环节的可行性分析,单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有意避开对不可行环节的研究,如:有些项目无有资质的设备技师却不进行组织可行性分析,硬性上马;有些项目对周围环境有明显污染或放射问题,却避而不谈;有些项目受制度或未来行业政策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很大,却缺少或根本没有风险分析的内容。

(四)运用的评价指标不够科学合理

有些研究工作在进行财务可行性分析时,为高估收益、缩短投资回收期,而选择次要和辅助评价指标,回避主要指标;在进行技术可行性分析时,往往夸大设备技术的先进性,只进行定性分析,很少进行定量分析。

二、研究内容

大型医疗设备购置的可行性研究是在投资决策以前,通过对设备的市场需求、设备选型、盈利能力、环境影响等,从社会、经济、技术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投入使用后取得的财务收益、经济及社会效益进行预测,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的系统分析方法,具有预见性、公正性、可靠性、科学性的特点。在投资决策之前进行可行性分析,不但有助于减少或避免投资失误,而且有助于购置的顺利实施和推进。

(一)投资必要性

医疗市场的需求是医疗设备购置的前提,首先要做好市场研究,了解设备适应的病种在当地的发病率、病人来源情况、本地区同类设备的数量和设备利用程度。前瞻性地考虑设备是否与医院的战略发展目标相适应,是否有益于填补区域空白,重点学科建设,新业务增长等。大型医疗设备的配置须在满足临床需要的同时,满足或超前于科研、教学、学科建设的需求,符合医院技术层级日渐提升的发展趋势,寻求经济效益与科学创新价值的平衡点,实现临床与科研共赢。可选用定量指标:装机后本区域每百万人口装机数、医院的医疗收入占本地区医疗收入的比率、本院拟购设备适应病种的专家数量、床位数量、病床使用率等。

(二)技术可行性

近年来,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医疗设备的技术革新也随之加快。医疗设备的技术先进性是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耗材采购、维修材料供应的良好途径是设备正常使用的保证,这些均应列入可行性论证范围。除技术水平的相对先进性,还应充分考虑技术革新的速度。选用指标:预购置设备所能达到的性能指标与医疗上要求达到的性能指标的一致性。

(三)财务可行性

在可靠的成本分析(包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考虑资金的时间成本)和收入测算(由于政府制定了统一的收费标准,收入测算的关键是对设备工作量的有条件、有根据的科学预测)的基础上进行财务可行性分析,所采用的指标分为静态指标(投资回收期法、年均投资报酬率法、投资贷款偿还期法等)和动态指标(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内含报酬率法)。由于动态指标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因素,所以在实际评价时比静态指标更具说服力。动态评价方法中的净现值法和内含报酬率法是财务可行性分析普遍采用的方法,所不同的是,净现值法是把科学预测设备购置后的收益,通过基准贴现率计算为现值,根据净现值的正负来决定是否购置;而内含报酬率法是计算出资金流入现值总量与流出现值总量相等、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与基准贴现率进行比较,以此判断方案优劣,并通过这种方法来明确方案的实际收益率,故在实际应用中,内含报酬率法比净现值法更佳。若采用的各评价指标均符合预期目标,则该项目具有财务可行性;若均不符合,则应放弃购置。当主要指标与次要、辅助指标有矛盾时,应以内含报酬率等主要指标结论为标准,若主要指标符合,而次要、辅助指标不符合,则说明该方案虽具财务可行性,但存在一定风险;反之,应放弃。

(四)组织可行性

大型医疗设备的安置必须符合医院环境总体布局的要求及环保要求,这就要充分了解医院的总体布局、设备安装地点及环境要求,如:配电、通风、降温、有无排污和放射问题等及解决措施。工作人员定期进修或培训,包括:诊断医师、技师、护士、工程技术人员。设备的维修和保养是保证仪器正常运转的重要一环,医院应加强自己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力度,解决绝大多数的机器故障问题,降低费用、节约资金。

(五)社会可行性

购置大型医疗设备除了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外,还会产生一系列外部效果,即社会效益。体现在:

(1)购置的设备开展的项目正是社会所需要的或能给本地区患者带来就医便利。量化指标:患者因本地无同类设备而赴外地就诊需花费的开支/当地人均可支配收入×100%。

(2)购置的设备能明显提高医院诊疗水平和诊疗效率,增加病人接待量,带动相关科室收入增加。通过对设备检测速度分析,预测出在单位时间内新设备的病人接待量。量化指标:预计年使用人次数×预计使用者住院比例×平均住院收费额 。

(3)购置的设备能提高医院的科研、教学水平与效率。可采用应用成果、新技术、科研论文数等指标加以衡量。

(六)风险及敏感性分析

由于随机因素引起的实际与预期之间的差异就是风险,引起投资风险的原因很多,例如:投资实现后有关制度和政策的变化、高级换代产品的出现,医疗业务量的稳定程度,利率或物价水平的大幅变动,可行性研究中所收集数据的可靠性等,对设备购置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有助于确定由于因素的变化影响购置决策的程度。

敏感性分析是对影响购置决策的一些重要因素进行测试的一种模拟性分析。在可行性分析中,所依据的往往是一些预计的假设或前提,这些预期值同日后的实际值存在差异,有的差异很大,无论是何种原因引起,都会对决策后果产生影响。如,计算年收益率的变动范围,保证净现值为正值;测算投资保本点,确定收入的最低限和支出的最高限。 确定敏感性分析指标,选取不确定因素进行分析和采取措施,以提高方案的抗风险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勇,方志达.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评估[M].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第2篇

【关键词】医疗设备;维修;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在医疗设备上得到运用,医疗设备往往是多学科技术的结合,自动化程度和复杂程度越来越高,这就给医疗设备维修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备维修管理也越来越显得重要。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已成为医院质量评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结合几年的工作实际,认为怎样使医疗设备维修和管理既要在现有的法律法规规定下运作,又能最大限度地节省医疗设备维修和管理的费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医疗设备维修与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迅猛发展,患者对医院的医疗设备以及医疗服务质量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医疗设备质量的优劣、状况是否完好,直接关系患者的生命与健康、影像临床诊断结果及治疗、影像医院信誉和经济效益。因此,做好医疗设备维修与管理,保证医疗设备时刻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的意义重大。医疗设备维修与管理是贯穿整个医疗设备生命周期的一项工作,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 

2、医疗设备的维修检查 

医疗设备的检查,属于设备的预防性维修,是设备维修的主要形式。 

2.1、日常检查 

医疗设备的日常检查是一项经常性的维修工作,是设备保养的基础,可以预防故障和事故的发生。这项工作一般是由使用人员进行。细致的日常维护保养,对保障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日常保养主要应做到:保持仪器表面清洁;使用前应检查电压、电源或稳压装置是否正常;检查相应的电路、光路及水路是否正常、通畅,水路不通畅的应及时进行冲洗;使用中注意观察仪器的功能、性能是否正常并及时填写使用记录;仪器设备关机后应及时盖好防尘罩;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除做好必要的记录外,要及时通知维修人员,不得私自拆卸。 

2.2、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是医疗设备周期性的预防性维修,其目的是考查设备的精度、性能、状态和修理前检查。这是减少设备的损耗,消除故障隐患,保持正常工作,延长使用寿命的防范措施。一般这项工作应由维修人员进行。为了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应根据仪器设备的性能要求,与维修人员一起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除尘和清洁,并进行性能检测;定期运转部位,及时检查和更换易损部件;检查电路、光路及水路是否正常、通畅;检查大型或精密医疗设备的稳压状况和接地情况是否良好等。 

3、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 

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对提高医疗设备的完好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没有科学的管理机构和手段,很难搞好维修工作,更谈不上获得与临床诊断和治疗有关的人体生理参数,并从工程生物学和基础医学方面研究人体的结构和生理机能。 

3.1、建立一支素质全面地医疗设备维修队伍 

(1)现代医疗设备涉及很多学科,包括很多技术成功,因而医疗设备的维修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维修人员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好要掌握相关的医学知识,加强医疗设备安全防护意识,熟悉本行业的有关法律法规,加强英语学习,以适应日益增多的进口医疗设备的需要。 

(2)维修工程师应具有对医疗经济管理、医疗环境、医疗质量和安全性等问题的检测、评价能力,要加强这方面知识的学习。笔者认为对中低档、医院使用量大、可替换多的设备,医院院领导要鼓励工程人员自修或与专业维修公司合修,达到在实践中学习提高维修能力的目的。要重视维修技术人员的培养,积极参加有关厂家、公司或学会举办的学习班,了解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加深对某种医疗设备的精通程度。医院领导还应给予维修部门充分的人力、物力上的支持,营造适合维修人员发展和施展才能的条件,为保证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而提供组织保障。 

目前大部分医院依靠厂商或商维修的技术支持能自己独立完成所有设备的维修,特别是大型医疗设备。目前生产厂商或商的售后服务是各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的主体,他们占据着掌握技术、配件和专用维修工具、维修经验等优势,只要医院肯支付钱,他们就能提供高效和较好的维修服务。医院可以以签约的方式要求厂家或商提供一定时间或范围内的技术支持和配件,但要因不同的设备、不同的地区视不同情况来对待;如对中大型高档设备、急救类、治疗类以买厂家的保修服务为主,对中档、医院可替换的仪器,以专业维修公司承包或散修为主等。因此建立和培训一支技术过硬的维修队伍,即可以保证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转,又能给医院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 

3.2、建立完善的医疗设备管理制度 

根据现行的医疗设备维修新模式,制定和完善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如:项目维修办公室管理制度,维修保养管理制度,维修操作流程,维修报告制度,巡检制度、培训制度、安全质量控制及值班制度等。实现制度、职责、流程上墙,予以监督执行。 

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维修体制的改革,影响着维修行业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要使医疗设备的维修行业与使用方要求协调发展,就必须构建适宜的维修体制。 

(1)要加大行业的立法和执法力度,制定系统、完备的法规制度和标准,使维修工作程序和验收、计量有法可依、有据可凭,加快向依法管理型发展的步伐。 

(2)积极营造医疗设备维修行业多元化发展的外部环境。加大合并和重组力度,改变维修企业性质相对单一的现状。 

(3)促使医疗设备维修行业从专业分立向资源共享方向发展。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对维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能维修单一品种的维修企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同时,重复性投资将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拥有少量维修资源的企业,只有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配置不同层次的多专业、复合型技术人员,通过扩大技术、设备和人才规模形成技术密集型产业,以适应发展的要求。 

4、结语 

通过几年来的维修管理实践证明,在现代医院,医疗设备设备所起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它不仅大大提高了临床诊治能力和水平,而且有立竿见影的经济收益,只有规范和完善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做到以人为本,注重维修人员的素质及维修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维修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以患者为中心,以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为己任,才能在坚持社会效益的同时,发展自身的经济效益,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字】医疗设备 管理 现状分析 探讨

【Abstract】Medical equipment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hospital management, is a system engineering. According to our hospital equipment status quo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how to find a suitable for TCM characteristic management way, strengthen the equipment management, to reduce the medical service cost, improve service performance were discussed.

【Keywords】Medical equipment ,management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explore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疗设备已成为现代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医疗设备管理,医学工程科学发展出现了不同的态势,医疗设备管理已不是一项简单的物品管理和财产管理,而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一项系统工程。医疗设备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医疗质量高低和医疗服务成本。是解决“看病贵,”提高卫生服务经营效益的有效途径。

我院是以中医为特色的三级甲等医院,随着医疗业务不断扩大,现有内、外、骨、妇、儿、中风、脑病科等科室。多年来医院在很抓医疗质量的同时,加大了对全院医疗设备的投入及全面管理力度,充分发挥医院的技术人才,药学基地,科研优势。以急诊、骨科、中风三大国家级重点科室为龙头,肝胆、心血管、内分泌等市级重点专科为特色,大胆改革,锐意创新。如何在设备采购、管理、使用、维护等方面走出一条适合中医特色,适应医院快速发展的设备管理特色之路,如何在科室建设,设备管理,制剂,科研水平及成果转化等方面的长足发展,是医疗设备管理的重要系统工程。

我院设备现状统计和分析

我院2000年前规模很小有200多张床位。医疗设备投入只有603台件,价值385万元。2000年后门诊综合大楼启用,医疗业务迅速增长,病床数到600多张。医疗设备投入大量增加。到2009年全医共有医疗设备1672台件,价值3882万元。其中近十年设备投入占90%以上。现将我院2000年-2009年近十年设备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我院设备构成分五大块,诊断、治疗、手术、制剂、科研。从调查表看出2000年前医院对医疗设备投入较小,诊断治疗手段少,主要凭医生经验和传统手法进行。病人看病周期长,病情确诊不够准确。中药炮制手段很简单,制剂水平一般。科研水平频频。2000年-2009年医院投入大量诊断、治疗、手术、制剂、科研设备,其中诊断设备占46 %,购置如CT,800MAX光机,大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彩超,监护仪系统等大型诊断设备.提高了医疗诊断水平,病人确诊率提高,医生能更准确制定诊疗方案。治疗设备占30 %,主要以中医特色治疗设备为主。购置如光子嫩肤仪,自动温热间歇牵引系统,三维微波治疗仪,双通道磁热振治疗仪,光动力治疗机,结肠透析机等治疗设备。手术室设备占8 %,购置如麻醉机,电切镜,关节镜等设备。通过传统中医手法和现代中医特色治疗设备相结合的方式,采用中西相结合的手段, 有效减轻病人痛苦,缩短病人治疗时间,解决病人“看病贵”问题,有效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药制剂设备占 13%。从传统的手工制作发展为有丸剂生产线,口服液生产线等一定规模的东西湖药学制剂基地。自动煎药包装机的应用,解决了病人中药难煎的困难。现在病人喝中药象喝牛奶一样方便,而且便于携带。科研设备占3 %,科研设备的投入,完成了多项科研课题,并将成果运用到临床。

强化设备管理

降低医疗服务成本

1、提升设备管理层次,做到决策管理

医疗设备管理涉及到医院各方面利益。为便于协调,强化管理,医院实行设备预算制度,各科申报填写大型医疗设备论证表,通过设备采购委员会负责购置计划论证,议价等前期工作。由设备科完成设备购置,验收,管理工作。此举有效避免了设备引进的盲目性,使引进的设备能最大程度的发挥效能。

2、实施设备全程管理,做好各环节管理

实施医疗设备全过程管理,充分发挥最大效益,将是医疗设备管理的重要课题。医院着重抓好设备立项,采购以及管理、使用、维护等环节。

(1)设备立项。根据我院中医特色。进行购置设备用途,已有设备,经费来源,效益论证,回收年限等可行性论证,拟购医疗设备的特点、用途、功能、临床价值,提交医疗采购委员会讨论后,由院办公会形成决议。

(2)招标采购与验收。本着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引进竞争,大型设备的采购必须经过政府统一招标,一般设备采取内部议标,通过同类产品及公司实力的比较,为医院引进质优价廉的设备。并做好设备验收。同时增加设备采购透明度,堵塞设备采购环节中的漏洞,防止腐败。

(3)设备建档。通过建立设备档案,实现所有设备的档案微机化管理。数据记录包括该设备档案名称、型号、厂家、类别、使用科室、售后维修等。科室只需提供有关该设备的任何一条信息,就可直接从数据库中筛选出所需资料,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4)设备使用管理。在使用过程中,建立医疗设备使用登记制度,要求设备使用人员、维修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完整地记录使用维修情况,严格按照维护保养条例定时对各类设备进行保养。从而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行,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设备的效益,降低医疗服务成本,有效地保障了临床科室的需求。

(5)设备维修管理。随着医学仪器的集成度大大提高,仅凭我院自身维修人员和技术已很难满足需求,为此,我院充分利用设备的售后服务维修保障模式,依靠社会力量做为保障工作。对于大型如CT、彩超、X光机等采取和厂方签定维保合同方式。实现设备维修的有效保障,满足医疗业务的正常开展。

结语

总之,在没有增加病人负担的情况下,通过加强医疗设备管理,合理配置,堵塞漏洞,节约资金,可提高医院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思考和建议

1、在购进设备时注意做好论证工作并考评前期设备使用及收入情况。

第4篇

关键词:医疗器械 维修 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b)-0154-01

医疗器械作为医院正常的硬件条件,保证临床、教学和科研的顺利进行。医疗器械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诊断、治疗和科研水平。随着医疗器械数量和种类的不断增加,其维修和管理难度日益增加。因此,医疗器械维修的管理必须适应医疗科技的发展需求。

1 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的概念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疗器械的种类不断增加,在医院诊疗活动过程中,医疗器械维修的管理作用日益重要。医疗器械作为诊疗的必备工具,其价值大到上千万小到几十元,都需要进行维修和管理[1]。下面按照设备价值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1)万以下设备:吸痰器、洗胃器、离心器等机械设备,以及心电图、血氧仪和备用电源等电子设备;

(2)1~10万设备:微量注射器、心电图、监护仪德国电子设备;

(3)10~100万设备:B超机、呼吸机、无抽搐痉挛治疗仪等电子设备,质谱仪、生化分析仪等综合设备;

(4)100万以上设备:CT、X光、DNA分析仪、彩超和消毒炉等综合设备。

2 医疗器械维修的管理现状

2.1 维修技术落后

我国医疗器械维修水平相当于美国70年代,属于维修的初级水平。随着医疗器械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器械维护水平得到很大提高。然而,这种维修水平不能满足现代医疗器械维护的要求,维修工具和手段相对陈旧。

2.2 管理制度滞后

医院维修与管理的制度看似完善,其内部管理相对落后,特别是医疗器械的维修部门。目前,医疗器械缺乏技术人员评定标准,导致技术水平良莠不齐,也没有适当的维修和管理制度。相对复杂的医疗器械从购入到使用都无维修技术人参与,也无法了解机械设备的性能、原理和参数。

2.3 缺乏定期维修管理

医疗器械需要定期维护和检查,以此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也是对设备性能和状态的考察,将故障隐患降到最低。事实上,大部分中、小医院医疗设备都得不到有效地维修和保养,大大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增加医疗设备的无形成本。

2.4 不重视维修人员的培养

很多医院不了解医疗器械的维护,忽视对高水平医疗设备的维护工作,缺乏设备维护意识[2]。目前,大部分医院尚未建立维修队伍[2],缺乏人员技术培训和准入制度。医院维修人员缺乏维修经验和维修知识。医院对维修人员技术的不重视,导致维修人员如同杂工,维修技术落后。

2.5 保养形式化

医院保养制度大部分流于形式,只是简单的登记,并未实现器械的真正维护。医院缺乏设备维护意识,维修人员很难接触设备,保养制度不能指导设备维护,进而导致维修工作不能落实。

3 医疗器械维修的管理工作的管理对策

随着医疗器械先进程度的不断提高,维修人员的维修技术也需要不断扩充。医院医疗器械维修和管理水平需要不断提高[3],以此满足医疗器械发展的需要。下面就提出几点建议。

3.1 完善维修管理的制度

医院依据自身的管理模式,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诸如,维修人员准入制度、竞争制度。这样可以充分调动维修工人的工作积极性,明确各自责任,保证大型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3.2 采用适当的技术人员

医院在规模和管理制度方面存在差异,医院需要研究各自的情况,组建高水平的维修机构。依据准入制度,维修技术人员需要具备电路、机械、光学和电子等方面的知识,并经过专业的培训才能从事维修工作[4]。

3.3 掌握维修技术

医疗器械的种类很多,不同的设备维修方式也不同。由于维修人员数量有限,很多维修人员兼顾其他设备的维修,所以维修难度很大。每个维修人员依据自身的技术情况明确分工,有助于提高维修效率。1~10万的设备构成简单,价值较低,维修人员可以自行维修,10~100万的设备构造复杂,价值较高,必须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修。

3.4 建立科学的管理方法

医疗器械维修属于复杂工种,不仅需要经验和脑力,还需要掌握相关的技术和知识。大型精密医疗器械都需要建立档案,否则很难进行相关的维修。条件好的医院可以建立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系统,并构建自己的网络,实现信息共享,为医疗器械维修提供支持。

3.5 重视人才培养

随着医疗器械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相关技术人员应该不断充实自己的维修知识。医院应该为技术人员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和进修的机会。医疗器械维修人员只有与医护人员同样地看待,才能丰富自身的维修知识,提高业务水平。

4 结语

综上所述,医疗器械在医院医疗、教学和科研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既能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又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医院必须加强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注重维修人员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维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转变自身的管理观念,才能保证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仁青.医疗器械维修的管理探讨[J]. 大家健康,2013(2).

[2] 黄明辉.探讨医院医疗器械维修的管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1(36).

第5篇

目前,大型医疗设备的效益分析包括购置前的可行性分析和投入使用后的效益追踪分析,其中前期的可行性侧重于购置行为的论证,目的是为了降低大型设备投资中的盲目性。而对大型设备投入使用后的效益情况进行分析,则有利于分析设备的使用情况,考查前期可行性的准确度,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两个效益分析贯穿于医疗设备管理的全过程。两者有相同部分,但也有区别,互相补充。

1.经济效益分析的方法

1.1常用的经济效益分析方法

一是投资回收期法。根据收回医疗设备投资成本所需要的时间来进行的经济效益分析方法。其公式为:投资回收期=医疗设备投资总额/该医疗设备年净收入。公式中,医疗设备年净收入是指谇医疗设备全年业务收入扣除一切相差费用后的净值,投资回收期越短的医疗设备,其经济效益真好。

二是投资回收率法。指该医疗设备每年的净收入与投资总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投资收益率=(医疗设备净收入/该医疗设备投资总额)*100%,投资收益率越高,其经济效益越好。

1.2对大型设备的使用分析

我们有选择性的对我院的部分大型设备进行分析,如:磁共振、直线加速器、螺旋ct、全自动系列化仪、腹腔镜、体外碎石机本文由收集整理、高压氧舱等大型设备逐月进行效益分析。具体做法是:每月10日前对上月各科室大型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并将设备使用情况记录在大型医疗设备本,内容包括当月设备总收入、该设备治疗人数、该设备维修情况,分别进行列表汇总,这样邓对每个科室月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效益情况一目了然,对每台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效益情况了如指掌,通过对设备的效益进行分析说明,可以知道放支出的范围能达到多少时,设备的月利润最高。

2.在用医疗设备效益分析应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举的原则

有些医疗设备、如无收费项目的基础医疗设备、科研教学用医疗设备、抢救用医疗设备,往往无法从经济角度来对它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因此常常需从社会效益方面来对它进行评估,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是诊治人次数。有些医疗设备使用率很高,但由于无单独收费项目,因此无法从经济上进行计算中心,这时候往往从该医疗设备的诊治人次数进行分析。

二是该医疗设备对诊疗工作的影响程度。抢救、手术类设备使用率不一定太高,但有时候正是依靠这些医疗设备,才顺利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重大抢救,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高难度手术,可从对诊疗工作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

三是该医疗设备用于科研教学工作的业绩。大型医院特别是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承担着大量的任务和科研任务,要顺利完成这些任务,需依靠一定的教学和科研用医疗设备,这些医疗设备的社会效益可从受教学的学生数,参与科研的项目数及产生的科技成果的档次和数量来进行分析。

3.正确运用成本核算

医院成本核算是将企业会计理论运用于医院管理的一种方法,它是将一定时期的收入与相应费用相比来考核单位的经营状况和经营质量,既可以完成对外报告的要求,又可以达到对内核算的目的,有利于激励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有利于医院对成本的控制。医院成本核算包括:院级成本核算、部门成本核算、项目成本核算。项目成本核算是以单个项目或单个设备为核算单位,以满足医院相应管理要求,单台价值较高,又能独立作业的设备都可以进行单台设备的成本核算,考核设备的利用率,有利于医院加强设备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的效益。

4.完善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的几点建议

医院在选择购置设备时,首先考虑既不能配置

超出其功能定位的医疗器械,也不能配置过于落后、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医疗器械。还要根据医院发展的需要,居民支付能力、医疗、科研、教学需求及医保结算付费的规定等因素,选择适当的配置类型。再就是要按轻重缓急,统筹规划、分期分批地配置或更新医疗器械。

在医疗设备的管理工作中,要深入学习和运用需求、收益、成本等经济学基本概念及其分析方法,并结合医疗设备的特点,才能有助于管理者掌握好成本效益分析技能,做出最佳的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更好地实现医疗设备的效益。只有提高了效益,医疗设备才得到真正的发展。从而真正建立起医疗设备成本效益观念,承认医疗设备投入产出的效益是客观存在的,只有这样,才会有意识地既节约资源,注重投入的合理分配和使用,又充分利用内部现有资源,调动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挖掘潜力,尽可能使医疗设备效益最大化。

从医院发展及学科建设来讲,主要考虑:满足基本医疗需求,确保医疗工作正常开展;添置专科医疗设备,形成特色专科;引进高精尖医疗设备,提高医院整体档次。

从引进的医疗设备本身来讲,须遵循:技术先进;功能适用;经济合理。

第6篇

    实施精细服务[1]狠抓医疗建设,按需求开设门诊,坚持每周8个半天的门诊;为确保24h不断线,在非门诊时间设立值班,负责日常诊疗和急诊处理。为方便科研人员,坚持开设办公主楼医疗点,并派专人巡诊,送医送药上门。对干休所门诊部进行技术帮带,定期组织专家会诊。急救工作做到组织、人员、技术和装备4完善,并制定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危象和休克等21种疾病的抢救预案,做到有备无患。严格药品采购和管理药品采购坚持通过主渠道供应,充分保证药品的质量和供应品种,满足临床的日常需要。建立规范的药品日常管理制度,如入库验收、在库保管和出库验收等,确保药品安全有效。

    实行首诊和三级医疗责任制首次接诊患者,医务人员从问好第一句话开始,负责到底,努力做到不误诊、不漏诊。抓好综合预防保健工作坚持预防、保健和医疗一体化的原则,强化科研人员的预防意识,提高防病能力。根据科研人员的工作性质和年龄结构特点,制定健康教育方案,通过讲课、上网和发放书籍等形式,重点进行亚健康防治教育。做好健康体检工作为适应不断增加的健康保健需要,结合我院科研人员发病的特点和需求,除做好正常的医疗保障和查体任务外,2012年首次将师职干部健康体检转到解放军309医院体检中心,同时还免费为优惠医疗家属和中级士官进行了查体,受到广大科研人员的一致好评。

    多措并举,夯实医疗服务保障基础

第7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 医院发展 作用

档案管理作为医院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活动中的作用日益显著,而且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愈加受到人们的重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于为领导和各项事业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同时围绕医院经营和管理涉及的临床、医学、科研、教学等方面的信息开展服务,将档案管理工作与医院整体发展密切结合在一起,为医务人员、患者乃至社会公众服务。以档案管理促医院发展,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 以科技档案促进医院科研发展

医院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科学知识的更新突飞猛进,而现代化科学技术对医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医学科学的发展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直到今天还有许多疑难问题尚未得到解决。这就要求广大的医学工作者在医学实践中要不断地总结、探索,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为医学科学的发展服务。科技信息的收集管理,开发利用科技档案资源,将科研计划管理与科研计划档案管理相结合,挖掘科技档案中蕴藏的科技信息,使之成为科研立项、实施以及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重要依据。近年来,我们医院“科技兴院、科教兴院”已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共识,充分利用科技档案,开发、推广和应用科研成果,加快科学研究的进度,通过对医学科技资料的学术交流,达到推广应用和服务大众的目的。

2 以病历档案促进医疗质量

病历档案是医院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性、技术性很强,也是评价和衡量医院管理、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的重要依据。与其他档案管理工作不同的是,病历档案工作直接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疾病防治和身体健康,病历档案资料信息的利用率高、时间性、实用率强,它必须在短时间内做好收集、整理、组卷、登记、分类、编目、编码、排号、贮存和档案的检索、利用等工作,把病案中大量的医疗信息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收集分析,及时准确的向医院领导、科室医务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医疗信息。查阅利用包括医院感染、新农合、医疗保险、公费医疗、公检法、计划生育、医疗事故纠纷案件、伤残事故民事案件、疑难病例转院会诊病历复印件等。为医院领导加强业务管理、业务建设的决策,科室医务人员总结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质控工作提供依据,在强化医院管理、改进医疗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医疗质量等方面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 以设备档案促进技术质量

医疗设备管理直接关系到医院医疗工作的开展,完善的医疗设备档案为医院全面、准确地了解设备购置使用情况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依据和查考凭证,也为设备的正常运转提供了保障。设备档案在大型仪器的引进和维护中能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充分利用设备档案考查、论证医院大中型仪器设备,了解设备使用频率、使用寿命,做好预测服务,为购置设备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避免资源浪费,是加强医院宏观调控、保障医疗技术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医疗设备档案也是促进医疗技术质量乃至医院全面发展的关键点。

4 以人事档案促进人才选拔

医院要发展,人才是关键。随着我国人事制度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医院干部人事档案的管理倍受重视,由于干部人事档案真实记载和反映着一个人的经历、能力和品德等,是党的组织工作、人事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此外,各类人员的合理分配,人才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行政、医疗部门结构的调配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我们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科学的检索系统,提供借阅全面、系统、准确的人事档案信息资料,以保证医院在人才培养、职称晋升、干部聘用等方面的合理性和公正性,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进而为医院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5 以医德医风档案促进行风建设

医德医风档案主要包括医院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中形成的各类规章制度及岗位职责,病人对医生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的评定,医院员工的年度考核,病人及其家属的表扬与投诉等。医德医风档案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临沂市人民医院历来重视行业作风和医德医风建设,形成院科各部门、党政工团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格局,完善机制,创新制度,严格落实长效机制,并将每位职工的医德医风、服务态度、廉政建设情况等作为一项重点内容纳入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年终医院将根据医德医风档案评选出专家名医、优秀学科带头人、优秀管理人才、专业技术骨干、优秀护理人才、服务明星、先进工作者等。在优秀人才评选中,医德医风是衡量优秀与否的主要标志,也是行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医院档案工作具有很大的弹性和巨大的可开发利用空间。加强医院档案管理能为医院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服务保障,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医院各项事业的发展。为使医院档案更好地服务于医院发展,我认为应做到以下两点:

(1)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经营意识,树立以档案促发展的档案管理观念。档案管理人员在做好日常档案收集工作的同时,要主动丰富档案内容,优化档案结构,掌握档案利用的新动态,积极开辟档案信息资源,以满足医院、患者乃至社会各界对档案信息的需求。从事档案管理工作已二十年,我深深的意识到:当前,档案利用者需要的不仅仅是单份的原始档案资料,他们更需要系统的、成专题的、有序的档案信息,如果档案人员平时将这方面的档案信息进行汇总,不仅能节约临时查阅、汇总的时间,也能提高档案利用效率。

(2)加强档案管理现代化工作,提供优质、快捷的信息化服务。2006年以来,我们临沂市人民医院将信息化建设列为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信息化建设伊始,就要求信息化建设起点要高,要有超前意识,避免零打碎敲,低水平重复建设。

总之,档案管理与档案需求是双向互动的关系。档案管理人员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档案资源,医院决策者、医护人员及社会各界人员都能充分地认识并积极参与到医院档案的建设,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建立医院档案信息一体化管理模式,多途径、多渠道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医院医疗、教学、科研需求就将得到极大满足,就能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医院的整体发展也将得到极大提高。

参考文献:

第8篇

1.医院科研管理工作的内涵

科研是高附加值和高推动力的体现,在医疗领域尤为明显。高科技设备、新药及材料从价格到作用都体现了科研的价值。医院科研管理工作旨在综合、集中并充分利用科研资源、技术设备、经费,通过优化组合,达到高效利用目的。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科技资源,推进医院人员素质和技术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利用科学高效的科研管理方法最大化的使用科研资源,提高科研创新能力,为科技生产力保驾护航。

2.医院科研管理工作的方针

医院科研管理应该遵循“以医疗为主线,用科研助推实践,用实践优化科研,用管理和人才推进科研”的方针。将医疗实践作为科研的源头,通过归纳总结提出理论,开发科研命题,既解决实践问题,又充分利用科研资源。科研成果反过来提高医务人员技术水平,推进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科学的管理过程及方式将极大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的效率。

二、医院科研管理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

1.医院科研管理人才及经费短缺

多数医院依然走着“靠技术熟练、靠个人技能提高医疗水平”的单一模式路线,不能有效利用科研资源,传统的“英雄式”人才模式,逐渐成为医疗发展的瓶颈。科研管理人才受环境影响,从基层管理人员到高端人才都显现供不应求状态。医院往往愿意把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和高端设备采购等见效快的地方,对于科研管理这种需要夯实基础、逐步推进但较长时间才能显著见效的项目不够亲睐,人才和经费的短缺是医院科研管理的长期短板。

2.医院科研实力不足

受人力及资金困扰,医院进行科研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很多医院有条件,但科研效果却不敢恭维,究其原因是注重数量忽略质量。对于医疗水平提高的贡献有限,科研项目立项审批繁琐,基本没有高质量项目,科研项目各行其是,没有串联性、连续性的科研,实验室和物质资源严重浪费。

3.医院科研管理过程不规范

医院科研管理缺乏监管,没有严格的制度规范。使得科研过程盲目散乱,如选题、论证、申请、评定、激励等方面没有严格的制度规范引导,使得科研收效甚微,人员的积极性受到打击,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很多项目低水平、重复、方向错误,医院内部科室很少交流,缺乏协作。

三、推进医院科研管理工作的具体方案

1.改善科研思维及理念

医院要树立“科技兴医”观念,把科研工作提上重要日程。通过开展教育活动,强化医务人员的科研意识;通过开展科研项目,使医务人员参与到科研过程中;通过鼓励和奖励科研活动,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通过建立院际科室间科研项目合作,使得科研协作深入人心;通过建立规范的科研队伍,用引导和传帮带方式,提高整体科研水平。

2.加强人才、经费管理

医院科研人员管理应注重尖端人才、骨干人才和科研团队三个方面的建设:引进突破关键技术、带动新兴学科、发展高新技术的领军人才,领导高精尖科研项目实施;引进和培养学科骨干人才,建立以科室为框架的科研骨干网络;建立涵盖整个医院各科室人才的科研团队,通过公开选拔、严格考核机制,集合优秀人才攻关科研课题。人才的管理要以福利和制度调动积极性,用严格评选考核保证高水平,合理调用保证高效性。科研经费要有专门的投入和管理,保证投入的稳定性和科学性,使得科研项目和活动不因经费而停滞,经费既要包括项目也要包括人才、设备等投入,投入要分优先级,急所急、助所需。

3.推动医院科研创新及进步

从制度和资金上鼓励科研创新和进步,科研活动应坚持“突出优势,发展重点,拓展普通”的原则。打造国家级省级优秀的特色学科,作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对于重点学科要重点发展,开展科研活动,攻克难关,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学科建设,逐步向优势推进;对于普通学科,要不断拓展,开发基础科研,通过与院校交流、培训等方式提高医疗质量。

4.规范医院科研管理工作

一是建立规范的科研管理制度,对人员和科研信息进行管理。人员管理包括职位、科研成果、经费情况、奖惩情况等,通过信息化系统记录科研动态,向信息化管理迈进;科研信息管理包括立项、审批、进程、成果、转化等,加强对各环节管理和规划,建立制度和资金绿色通道为科研服务,加大奖励、考核等确保科研进度质量。二是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将科研信息及时公布整理,及时转化为生产力,达到资源共享目的。三是加强协作,加强与院校、同行、科室之间的科研交流,相互协作、攻坚克难,使科研管理迈入更高阶段。

四、结语

第9篇

【关键词】医院 科研经费 财务管理

随着我国科技兴国战略的实施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医院及社会对医学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投入不断加大,医院的科研经费来源由过去的上级拨款变成上级拨款、医院资助和社会合作等多层次、多渠道。在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存在医院对科研经费管理重视不够,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等情况,而加强医院科研经费管理是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是解决当前医院科研经费管理思想陈旧、管理体制不合理、管理方法落后、保障效益不高的关键所在。如何对医院现行的科研财务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确保科研经费合理、高效的使用,大多数医院都已形成了自己的管理方式。各医院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基本上实行了从经费的收入、支出、日常核算的专项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科研经费的管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现就我国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一些看法。

一、医院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由于医院科研经费的来源渠道呈多元化, 研究人员对课题经费使用的自也逐步地扩大, 同时由于管理工作没有跟上, 使得医院科研经费的管理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

第一,在科研中缺乏严谨的科学态度,只立题不出成果,造成科研资金的浪费。医院都十分重视科研工作,把是否有科研项目作为晋升正副高级职称的条件。许多人为了自己的前途想方设法“捞”课题、搞项目,将商品交换的原则带入科研中。为申报课题疏通关系、请客送礼,使申报课题变成了某些人晋升晋级的跳板。一旦课题到手资金到位就万事大吉,部分课题到期不结题造成不良影响。科研人员思想认识上普遍存在一个误区: 认为科研经费是自已争取回来的,使用的自在自已手里,可以随意支配。较多地用于劳务费、加班费、津贴、差旅费等开支,而用于购置设备、实验的试剂、动物、材料的支出比例较少。

第二,科研经费使用随意性较大,开支管理过于松懈,资金使用综合效率不高。由于科研经费开支实行课题负责人制度课题组自行计划开支,使得课题项目经费的使用、管理各自为政,从医院整体看,因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资金使用综合效率不高。同时,科研负责人往往只注重技术问题,较少考虑经费的使用是否符合规定、是否按预算及项目进度安排支出,因而结题时突击开支的现象时有发生。相当数量科研经费转化为沉淀资金,以致医院不能更充分利用科研投资。

第三,科研投入与产出失衡,科研人员出成果意识强烈而成本意识淡漠,造成高成本低收益。大多数医院的科研人员都是医疗科研双肩挑,科研人员的工资、津贴、奖金都计入医疗成本,图书馆、实验室、医疗设备等无偿为科研课题提供所需资源,对于科研课题无人考虑成本的高低。同时,多年来,由于缺乏正确的科研导向,医院科研选题多偏重理论研究,实用性技术研究和开发应用研究较少,劫过导致纯学术性成果多,而这些成果又常常缺乏原创性,科学意义有限,真正具有市场应用前景的成果偏少,实际应用和推广价值极低,造成投入与产出比例失调,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低。对于科研成果很少计算其投入和产出的比例,一味投入资金搞科研而不考虑科研成果的经济实用。因此不能如实核算科研课题的成本,更不能高效率低成本地形成科研成果,造成了科研成果在转化为生产力过程中的高成本,丧失了市场竞争力。

第四,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和配合。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是两个独立的职能部门,各自在其职责范围内承担着对科研经费的管理,科研部门负责经费的审批权,而财务部门只是单纯的行政财务收支核算,两个部门间缺乏有效的及时地信息沟通手段,不能够及时掌握经费的使用情况,就从而在经费审批上带有一定盲目性,财务部门不掌握经费中各个环节的使用管理规定,只是机械的履行经费的出入账管理,既不能有效的监督经费的开支,更不能全面的履行管理职能。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不可能配合默契,导致科研经费的使用管理上存在问题。

二、加强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

1、实行系统化、规范化管理

科研从项目选题、项目申报、结题、评选奖励的过程中,由于科研项目研究对象、研究经费来源等不同,而管理要求不同,因此必须对科研项目经费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管理。首先,明确科研科为医院科研管理的部门,负责组织和指导医院科研人员标书编写、统一报送标书和结题报告、评审费的支付等具体工作。同时,科研科与财务科等管理部门制定《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等相关管理制度,这些办法应紧紧围绕国家制定的有关经费管理的规定和要求,参照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 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从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对开支内容、范围、审批权限、结算方式等做出明确规定,使科研经费支出更合理更规范。如科研配套经费不直接拨入各科研课题组,而是由医院科研管理部门统一管理,统筹安排,主要用于设备购置、实验室建设、项目评审等开支;自筹的本院或校级课题经费,不能用于差旅费、招待餐费等开支,只有这样才能使科研经费用到实处,使科研项目管理规范化、系统化。

2、完善各项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科研经费是科研项目开展项目论证、预算评估、招投标、设备购置、人员费用的重要保证,合理的经费管理,是保证项目完成的关键。管理好项目经费必须从制度入手,要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建立完善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首先明确与科研有关的所有收支都纳入医院统一的财务管理,禁止任何个人、课题组利用医院的设备、资金、技术条件、私自收取横向收入、防止资产流失。明确科研经费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减少财务人员报账时的盲目性、随意性,使得财务会计能够有据可依、有章可循,防止科研经费滥用。明确经费审批权限,每个课题设立经费卡,专项管理,防止项目体外运作,造成资产流失;充分利用会计电算化手段进行科研项目资金的管理和分析,在科研与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所有费用,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划分为科研成本和期间费用,将科研与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仪器设备及房屋的占用费,专业图书资料等作为科研成本,对于当其发生的科研生产服务的管理费等公用经费支出,分别情况进行财务处理,真是地反映科研经费状况。解题时与财务收支有关的数字,必须经财务部门审核才能出具财务报告。

3、建立医院科研资产管理的会计核算制度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及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无论企业还是医院的无形资产都将变得越来越重要,无形资产对经济的贡献也将越来越大。为此,医院在不断强化科研经费中货币形态和实物形态管理的同时,还必须对通过科研形成的无形资产进行有效的评估和规范化的管理。将无形资产的价值、构成、收益等信息纳入科研经费的核算体系,为无形资产的转让和综合测评医院科研开发实力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还要加强科研经费中设备购置监督和管理,由于科研购置仪器设备是课题负责人根据科研项目需求决定采购,设备部门只登记固定资产明细账,一般很少跟踪设备的使用情况,课题组也不会提出设备报废申请,项目结束了就没有人去核对科研设备的去向。因此, 医院要加强成本核算,统筹安排,防止科研设备的重复购置和闲置浪费。对所购置设备应与医院正常经费购入的设备一样进行管理,即从预算安排、购置、在用、调拨、报废等全过程跟踪管理。同时鼓励科研人员用结余的科研经费购置先进设备, 尽量减少医院自筹经费购置设备,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对有效使用科研经费的科研人员在往后的经费拨款或配套中给予政策倾斜,不断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从科研经费的管理上为医院科研提高水平、上档次作保障。

4、制定相应的监督办法,督促科研人员及时完成课题

在课题的完成过程中加强科研过程的检查和督促,要求课题负责人定期报告科研进展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根据课题级别、进展与结题、成果与论文水平以及获奖情况给予评分。规定科研项目立项和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是晋升晋级的必要条件,无客观原因不按时结题将收回科研资金,今后三年内不予申请课题。

5、加强科研人员的成本意识,努力降低科研成本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十分有限,在科研工作中不能不计成本、不计代价。必须加倍重视科研投入-产出的分析,加强对科研项目成本核算。目前要清清楚楚地将医院科研成本从医疗成本中分离出来,具体详细地核算课题成本是很困难的。在成本核算方面笔者认为可采取如下方法:科研课题的人员费用根据其全年在科研岗位工作的时间年底一次分摊到科研成本,冲减医疗成本;专门用于大型课题的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房屋折旧及试剂、水、电、汽等消耗直接计入科研成本;对于医疗科研共用的实验室应健全实验室的管理制度。课题项目开题进入实验室结题退出实验室须清点盘查实验室配备的器材物料、折算其价值作为区分医疗、科研成本和不同课题成本的界限。建立仪器管理室,使大型仪器设备集中管理,做到专管共用,资源共享;配备课题成本核算员记录实验室占用工时、使用仪器工时等需要核算的项目,要求记录全面、真实、及时、避免随意性。

6、培养财务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

医院科研的快速发展对财务管理队伍整体管理水平、人员素质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不能仅仅满足于记账、算账、报账,而要将视野扩展到管理活动的广阔领域。医院科研事业的大发展,这对财务管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财务管理人员通过业务培训,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在会计集中核算方式下,怎样将网络技术与财务管理技术有机结合,搭建起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因此,只有不断更新观念,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利用专业知识和现代技术手段,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创造新的管理运行机制和模式,提高科研管理经费工作水平,进而达到提高科研工作效率的目的。

总之,要管理好医院科研经费,提高科研质量和科研水平,科研项目人员、科研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之间必须互相支持,共同配合,不断寻求提高医院科研开发、科研管理的途径,实现“科研兴医”、“科研兴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钱毅: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07(8).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