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素质教育的漏网之鱼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12 09:33:5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素质教育的漏网之鱼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素质教育的漏网之鱼

第1篇

八股文,破题,承题都有规定好的条条框框,根本就没有创造性,现在的作文也有字数、扣题、文体的一些硬性规定;回首过去,孔乙己由于时代的局限,在八股取仕的考场上名落孙山,成为人们嘲讽的对象,就连蒲松龄,戴震这样名垂于世的文学家、哲学家都未能考取进土;面对现在是一张考卷定成败的时代,有的人才可能因故会发挥不出来,成了漏网之鱼。国家因此少了许多有为之士;有些即使考上了,也是墨守成规,缺乏创新精神。

在这知识的时代里,要知道创新是非常重要的,正如所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是应试教育却紧紧束缚了我们的创造性,作文成了新八股,学习靠记硬背,如此的教育,还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吗?

当我们看到日本人也能拿几个诺贝尔奖时,我们这个泱泱大国就不汗颜吗?就算是汗颜,恐怕中国再过几十年也不会有诺贝尔奖得主吧!制度一日期不改,素质教育就一日不能落到实处,中国的教育显然不能再墨守“三日考场”观念要更新,体制要改革,从根本上革除应试弊端,改变高考指挥棒效应。

可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喊了多少年了,但结果怎么样?

正如人们所说的那样:“素质教育”喊得惊天动地,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或者打着“素质教育”的幌子,肆无忌惮地搞“应试教育”这由上而下的改革谁在进行呢/听着中国先后喊出了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面对一叠叠的试卷,才知道什么叫“可望而不可及”,这究竟是为什么?原来有的学校因为实行“素质教育”学生成绩,升学率,优秀率一落千丈。怎样才能即没有应试的弊端,又不会影响升学率,优秀率呢?

第2篇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机构,它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让思维自由发挥的开放的环境,必须不断的创新和运用最新的有效的教育制度。现在从初中开始至大学,学生的思想和思想都很活跃,具有很强的创造力,但也最容易被引导走入误区,尤其是在信息良莠参杂和充满诱惑的网络世界。因此加强院校信息网络建设、运用和管理,积极探索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丰富教育资源,拓展教育阵地,强化教育功能,以增强思想政治建设的时代感和主动性针对性有效性,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环节作用。

二、网络思政教育现状和面临的风险

(1)现在校园网络使用非常普遍,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截止2012年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了5.64亿,其中年龄段在10-30岁的占了54.4%,这包括了从小学到博士的几乎所有学生数量。在学校里,学生的意识形态非常容易受到网络的影响,见图1所示。如果不重视网络思政教育,不重视理论灌输和思想引导的方式,在不远的未来我们非常有可能遇到具有威胁性的社会意识形态斗争。

(2)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网络是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的集散地,网上意识形态斗争尖锐复杂,同时西方国家的网络优势依然很大,资本主义思想充斥着校园网络,对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负面影响,在充满诱惑的网络迷失自我。

(3)传统教育受到网络教育的挑战。相对于传统的教育方式,学生更愿意通过网络来进行沟通和探讨自己对社会问题的看法,例如通过公共论坛,微博和QQ等新式交流平台。这迫使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内容不得不做出改革。合理的利用网络教育,网络与传统相结合,能够很好的促进传统教育的完善,实现传统教育优势和网络教育特长共存的大教育平台。

(4)校方领导认识不足。在中国目前的教育模式下,应试教育多于素质教育,大多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满足于现有的制度,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加强和改进院校网络思想教育工作的对策

随着院校的不断建设和发展,网络硬件设施的投入得到了较好的改善。因此针对目前面临的现状和存在的风险,本文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

(1)加强网站建设。网站建设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大量的思想教育素材和事例以及教育方法,掌握最新的社会信息,进一步提高思想教育工作效率。同时,网络建设可以让在校学生轻松获知世界变化,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

(2)集中管理校园网络。校园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环境,保证他们既能获得包罗万象的网络信息,也要保护他们不受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必须集中管理校园网络,加强网关监管,针对论坛、微博等公共信息集散地进行管制,及时删除不利于学生成长的负面信息,传递正能量。

(3)设立网站专栏。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隐私权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校园里的内向的学生更倾向于通过网络倾诉内心的世界,因此学校非常有必要设立网站专栏,随时掌握学生内心世界,针对学校实际展开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校园和谐。

(4)定期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了能够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随时关注社会发展的方向,不断总结经验,定期开展教育总结会。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门课程,系统的有体系的向学生讲解网络的优势和可能存在的风险,让学生在网络世界中有自我保护的能力。通过开展网络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约束学生的网络行为,自觉文明上网。

(5)普及网络法律。开展普及网络法律知识活动,可以从法律的角度让学生重新认识网络使用的秩序性。

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多样化、社会化和制度化三个方面。

(1)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依靠网络平台,真正达到了平等对话和有选择性对话的目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丰富,学生可以有选择的对其感兴趣的话题积极参与,发表观点,和思政工作者进行平等对话。现代的学生对个性化的追求,使得网络教育形式多样化,积极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以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

(2)由于网络资源的丰富性,不免存在一些不良信息,通过高校联盟和集中管控虽然可以从大局上实现很好的控制,但不免有漏网之鱼,因此这就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参与和监督,通过网络大平台实现多方位和多途径的立体式格局,及时掌握社会新形势带来的新问题,实现发现解决问题无滞后的问题。

(3)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形势多样化,但没有制度化的环境,它是没有旺盛的生命力的。通过制度化为院校网站建设可持续投入、网络法律的不断完善等提供实际的保障,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开展和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刘婷婷.“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3(13)

[2]姚丽静.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方法创新[J].中国科技投资.2013(3)

[3]王虹,刘朋.近十年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评述[J].教学与研究.2011(11)

[4]谢玉进,胡树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现状与新走向[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

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 学生就业 能力培养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各类中职院校计算机类的一个热门专业。随着互联网络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很多中职学校每年都能吸引许多的初中毕业生报读该专业。但在当下社会,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能力普遍偏低。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毕业生在就业上所面临的压力也较为巨大,根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率相比高校学生的就业率而言要低得多,造成这一问题的因素来自于很多方面。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是中职学校校方和教育管理部门需要重视的问题。

一、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中职毕业生在就业这一问题上存在着比本科生、高职生更加明显的劣势,如何有效提高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率成为中职教育当下所面临的难题。通过对中职学校就业率的数据分析,可以明显发现当下中职毕业生就业中的一些问题。

1.教师实践经验存在不足,直接导致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的不够全面,专业水平跟不上社会的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知识不足,间接影响了自身的能力因素。对就业情况产生不利的影响。

2.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在校所学内容脱离了企业需求,在专业应用型和针对性上无法达到就业过程中企业所要求的标准,从而影响学生的就业选择和就业正确率。

3.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团队合作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的缺失,对中职学生的就业状况产生了严重影响。

4.中职校方对学生就业工作落实不到位,对学生的就业分配、未来发展方向、实际工作经验等方面的工作没有落实,导致学生在如何应对就业上存在部分空白,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就业状况,加剧了当下中职学生的就业劣势。

二、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措施

中等职业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民族产业的发展实力,可以有效地提高国家高素质劳动者的核心竞争力,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于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越来越大,在就业过程中,企业不单单只是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进行考量,计算机综合素质更是就业过程中所不能或缺的能力。所以,对于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在当下这个中职学生就业难、就业率低的情况下,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1.全面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就业能力指的是一个多方面的,涵盖了专业技能基础、社会适应能力、自身综合素质等因素的统称[1]。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首先就要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做起,而学生综合素质从总体上分为两部分,分别是学生的专业技能素质和人文素质,这两个方面成为衡量当下中职学生就业能力的重点。

(1)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在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首先需要掌握的技术,就是计算机在各种网络应用下的具体操作,有效锻炼计算机技能,才足以应对越来越高的就业标准。

首先,学校方面需要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做到教材和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使中职网络实践教学达到更高的标准。同时,对于学生的技能素质的考核要做到严格把关,避免出现漏网之鱼的情况。在规章制度上更要做到切实执行,规范学生的技能素质学习,有效做到学生学习中的正确把关。利用多媒体教学和游戏教学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是当下中职教学中的有效方式,让学生逐渐转变学习态度,让传统的中职化教育逐渐演变为以学生积极探索为主的高效学习模式。从而达到了高效的专业技能培养,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2)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在常规的教学过程中,学校只是单纯地关注学生的技术能力和知识能力的储备情况,往往都会忽略对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在今后的就业过程中,对于就业能力的考察中,人文素质往往都会占有很大的比重,其对于学生的就业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当下中职教育中,应该一改以往的教学理念,在提高学生技能培养的同时,对学生的人文素质进行着重的关注。

首先,对于学生的知识面与所学知识类型,进行开拓创新,让学生了解更多专业以外的知识点,拓展学生视野的同时,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职业观,这是未来就业过程中的一个核心竞争能力。在进行技能教学的同时,开设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素质教育等建设精神文明的培训课程,充分响应国家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政策的同时,又给予了中职学生道德修养的提升,为将来的就业提供了有效的基础。定期在中职教学中开展专题的讲座和报告,将社会的实际现状与当下企业的就业形势通过讲座和报告的类型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加以阐述和说明,让学生对未来的工作形式和未来自身的发展方向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为将来的就业提供有力保障。

2.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师的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着极大的影响,学生对于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在很大一部分上都要取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与教师自身的技能水平。但是在当下的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存在着普遍的教师理论与就业实践相脱离的问题。教师的计算机专业知识系统程度不高,对就业的实际需求不了解,甚至于课堂上教授的东西已经落后于当下的职业需求,这对于当下的中职教学造成了严重的影响[2]。因此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师的教学水平及企业实践技能成为当下中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中需要着重关注的问题。

(1)对教师进行统一的专业培训,在保证教师教学水平达到教学要求以后,才能进行实际授课。在实行专业师资力量培训的同时,可以聘请高校中的专业教师在中职课堂上进行走教授课,激发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有效保证中职教学水平不会存在断层或者参差不齐等情况。

(2)加强学校与企业间的合作,在企业的实习工作中,锻炼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有效保证教学质量,同时也为学生未来的实习及就业打下了基础。

3.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的改善。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学相对于其他学科,其学科内容繁杂多样、实践性强,在当前的中职课程学习状况上,表现出来的教育效果都没有达到预期估计,所以针对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方式,适当地改善更能帮助中职学生更好地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

(1)在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上的改善,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就业问题,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的开设就为了学生通过学习之后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的需求,所以课程安排上应该更加具有针对性,只有合理的课程安排,才能让学生在今后的就业形式中获得更大的优势。学校需要在这一方面结合社会工作形势及专业特点进行合理分析后,对课程进行有效改善。

(2)在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方式上的改善,首先应该将当下重理论轻实际的教学模式予以改变,在当下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只有掌握更好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企业,才能在未来的就业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实稳定。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当下的就业压力大,就业形势严峻,存在的问题较为明显。所以,就当下如何改善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本文给予了几点建议和合理的分析,为今后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就业提供了参考,希望未来中职教育可以做得更好,为我国教育事业创造一个更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中学数学;作业;创新;素质教育;快乐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1-0005-02

一、背景

传统的数学作业布置,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同一内容,期望达到同一目标,这种“一刀切”的数学作业布置存在诸多弊病。弊病一,根据教材布置数学作业,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弊病二,学生完成布置的数学作业有差异。基础好的学生,完成数学作业效率高;基础弱的学生,则疲于应付。弊病三,数学天天有,学生天天做,教师天天改。一个数学教师每天要花去很多的时间批改作业。弊病四,学生订正教师批改过的数学作业后,可能还会出现反复现象。有时由于时间关系,教师批改数学作业常用一些简单的符号画出错误,学生由这些符号只能知道哪部分错了,但不知道错在哪里,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师生双方获得的信息失真度很大。

改革传统的数学作业布置关键在于消除其中的弊端,打破单一、枯燥的题海型作业模式,构建一种知识与能力结合、学生乐于接受、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数学作业模式。如今,学生的数学作业趋向于程序化、机械化,统一的课后练习让学生涉及的题量较少,需要在课外进行补充与练习。课外的练习固然好,但由于学生的精力有限,无法把众多课外练习中的好题选出来进行交流沟通。“在数学作业中快乐成长”活动是基于素质教育的数学作业创新模式,能起到这个作用。

二、创意

“在数学作业中快乐成长”活动充分利用学校备课组的成果,整合备课组教师的智慧,精心备课、精选题目,从课前预习数学作业、课堂数学作业、课后数学作业三方面进行分层布置,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效结合学生情况,探索新的数学作业方式,形成生活化、个性化、多样化、人文化的新型数学作业形式。“在数学作业中快乐成长”模式,解决了学生数学作业中的规范问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三、程序

“在数学作业中快乐成长”活动分三个阶段,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 第一阶段:建立学生个人数学作业档案

(1)进行分层:1)学生分层:智优生、中等生、学困生;2)题目分层:落实双基与提高能力。

(2)建立病历卡:根据所精选的分层题目,以解答题为主要形式,因不同学生而设计数学作业。学生们根据自己所做的题目,每个人建立自己的病历卡。病历卡设计内容包括:时间、作业内容、第几题、原题、错例分析。

(3)纠正性数学作业:根据病例卡每名学生设计各自的纠正性数学作业。1)从学生角度:学生自己查找书本及课外书籍或配套练习册等,针对病历卡中的错题类型,找同类题型进行纠错性练习。2)从教师角度:教师根据学生的病例卡进行专家会诊,有针对性地选题或编题,进行针对性的纠错训练。

(4)反馈评价: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要将错题再现,进行纠正测试,了解学生是否对同类型的数学作业和知识点已掌握扎实。本阶段数学作业是双向数学作业,以学生为本,因需而定。每节课以数学作业的形式让学生明确重难点,形成第一次数学作业。教师再根据课堂数学作业情况布置分层数学作业,由此产生第二次数学作业:纠错性数学作业。当纠错性数学作业完成好后由课代表检查、教师检查、评价与建议,对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

2. 第二阶段:课堂引导数学作业

突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多题归一”的思想。在学生个人数学作业档案的基础上,针对学优生与中等生进行分层引导,提高这部分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如“一题多解”的训练,能够沟通各类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掌握举一反三的本领。因此,对于“一题多解”的训练,要求学生对同一道题目最好能有多种解法的思考,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3. 第三阶段:非常“5+1”自主数学作业

(1)鼓励学生自主组题。自主组题、自主讲题,能够培养学生在做题时对题目类别的审视能力,学会先区分、再解题,对题目之间的联系更加明确,做到举一反三。数学题目并不是孤立的,很多题目其实在本质上是可以归到一起的。由于平时学生只是做题,很少去思考题目的内在联系,所以很难发现。如果学生通过自己对题目的整理与思考,再加上教师的帮助,就可以养成这拥囊恢趾孟肮撸壕退愣西再多,只要分门别类地安排好了,找起来就会很方便、很容易。这种方式,是每名同学通过简单的15分钟的筛选工作,让全班同学都能够看到一周来大家学习内容中课外习题的精选。这项工作对一个人来说是不可能达成的,但是全班同学一起来做筛选,这些精题、好题就不会成为漏网之鱼,而能够被一网打尽。这个活动分两个部分:“5”即是从周一到周五这五天的关于上课内容的配套课外数学作业,题量酌情控制在15分钟~25分钟完成,意义在于巩固所学知识,温习当天所学内容。其中周六的一天作为前五天的一个总结,对五天中最薄弱的环节加以巩固,增加其所占比重,提高对这一难点的关注度。“1”即是在周日对前六天的数学作业进行整理、筛选,把其中错误的题目、在课内数学作业中没出现过的题目、有创新思路的题目都挑选出来进行整合,形成一张完整的一周学习内容的复习小卷。整张小卷的量控制在能够在20分钟左右完成,约等于5个~7个填空,2个~3个简答。出题者对于小卷的答案应有一定的了解,周一与教师交流讨论。本阶段操作要点:教师在周一收齐全班整理的小卷,并按照班内学生成绩区间分好,对所有小卷进行评估,对分类进行微调。同时,与个别学生交流,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并在其小卷该题处做上记号。在自习课上,按照成绩区分分发小卷,让学生进行解答,20分钟后进行交流。交流以学生提问为主,按小组依次举手提出自己所做小卷中遇到的问题,并由出题人讲解解题方法,教师可进行适当补充,但要以出题的学生为主。最后,对做记号的几道有代表性的课外题进行全班讨论,共同解决。

(2)“一帮一”结对辅导。事先安排好结对工作,辅导的学生做小老师,结合第一阶段被辅导学生的病历卡组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一帮一”结对辅导提高了被辅导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同时对学优生也是一次很好的复习知识与巩固知识的过程。这种形式既增强了学优生乐于助人的意识,同时接受帮助的同学通过同学之间的辅导,也近距离地学习到他人的学习方法,促使自己不断进步。

四、效果与评估

“在数学作业中快乐成长”活动效果显著,其中学生对自我组题表现出的兴趣超过预期,交流与讲解也很积极,但是在知识点把握上还需要进行指导扶持。教师在这一活动中也能够看到更多有用的题目,对扩充题库量有着非常好的作用。每位学生在学习上都有差异,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数学作业设计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设计多梯度、多层次的数学作业,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自主选择数学作业的数量与难度。比如,在数学作业布置时,可以设置三类题目:A类为基本题,紧扣当天所学的内容,主要目的是用来巩固新知;B类是基础题,这是针对一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布置的,浅显易懂,有利于他们获得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C类是发展题,这种题目有一定的难度,主要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设计的,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几类数学作业里学生可自主选择类型,也可各种类型自由搭配,做到因人而异,各取所需。

五、实践后的体会与反思

总之,“在数学作业中快乐成长”形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解答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自主、自尊、自信的数学作业环境,使学生乐在学习中做,喜在纠错中学。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教师的创新精神,提高教师创新的信心和能力,使教师在实践中努力学习理论,不断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创新改进教学的方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有效教学 合作探究 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实施以来,在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导向下,在民主、科学、开放的课程平台上,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要求下,课堂教学改革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世界上没有任何孤立存在的事物,万事万物都是有关联的,课堂教学亦是如此。教学的本质就是如何使“教”有效地转化为“学”。要提高历史与社会课教学的有效性,应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教”尽可能有效地转化为学生的“学”方面下功夫。

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其有效性特征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因此,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笔者以为可以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出发,探索“合作探究有效化”、“课堂教学趣味化”、“文科教学理科化”、“作业讲评活动化”的教学新路;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目标,不仅要让学生知之,更要让学生好之、乐之。

一、合作探究有效化,演绎课堂讨论的精彩

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它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合作探究往往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因此,深受许多教师和学生的欢迎。例如讲到“公民的肖像权不容侵犯”的时候,我上课使用了小沈阳的照片作为材料,有同学提出疑问:“老师你经过小沈阳的同意了吗?这样是不是侵犯了他的肖像权?”为此,我便组织学生结合“侵犯肖像权的行为”进行合作探究,请其他同学为这位同学释疑。经过讨论,学生自己归纳出结论,深刻体会到构成侵犯肖像权的行为应包括两个条件:未经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

当然,“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教师在课堂中开展合作探究要注意一个误区:追求热闹,流于形式。我们常见到一些课堂,气氛热热闹闹,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很少,探究的含金量并不高。结果,学生被牵得团团转,课后却一无所获。例如在讲到“如何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时,教师展示了一系列材料,然后请学生结合材料分组讨论,最后展示成果。看上去这个问题难度适当,学生都有话可说,事实上很多学生早已发现“课本上都有”。笔者认为这种合作探究就是无效的。课本上有的,由学生自学即可,讨论的时间省出来可以做其他的事情。

二、课堂教学趣味化,演绎学生兴趣的精彩

思想品德课实行开卷考试以后,老师不再想方设法逼学生死记硬背。而学生也因此出现一些认识上的偏见,对思想品德课越来越不重视。一到期中、期末考试,学生才顿时傻眼,不知从何下笔。所以,如何让学生在短暂的45分钟中既愿意学习,又乐于学习成为老师们关注的重点。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法宝,我在这里谈谈自己的两点做法。

思想品德课理论性比较强,很多内容比较枯燥,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多开展些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像“知识竞赛“、“校园AB剧” 、“中学生辩论会”等等。例如在“讲到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这一课时,我在导入的时候给学生做了个“比手划脚”的游戏:一位学生提示,一位学生来猜。课前我准备了一组学生熟悉的人物照片和一组人物名字。第一组只能用描述外貌特征的词语来提示,第二组可以用任何语言来描述但不能出现自己看到的字眼。通过游戏,课堂气氛打开了,学生也很容易体会到“肖像和姓名是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参与是开心的,体验是开心的,成功更是开心!

复习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但事实上,我们的学生往往抵触复习提问。每到这个时候,学生总拿着课本像学习新课一样在课本中焦虑地找答案。想要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必须改变“一问一答”的单一复习方式。根据学习动机理论,教师要想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难度水平要适中,使学生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既然学生讨厌去寻找老师的答案,那么老师就把答案给他们,以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可以让学生做“连词成句”的复习。把老师觉得重点的关键词语先出示给学生,让学生去课本中找,甚至不用看课本,用几个关键词语让学生自己来组织成一句话,其实这就是复习的重点了。“自问自答”的复习方式则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需要组织学生,然后由学生提问题,找同学来回答,再由回答完的同学提出问题,找下一位同学回答。这样的复习,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他们乐意参与复习,有助于提高复习的效率。

三、文科教学理科化,演绎课堂思维的精彩

在现实教学中,很多文科老师都会遇到这样的学生,常说自己喜欢理科,不喜欢文科,尤其是男生。针对这个情况,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尝试把文科教学理科化来吸引这一群体。当然,要把文科完全像理科那样上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学会打框架、理思路,整理出一些规律性的步骤来帮助学生去思考思想品德问题。

如,在讲到隐私的内容时,课堂上提出了一个思考题“隐私就是丑事吗?”。我采用的是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构建新的理论,引导学生完成以下因果推理。我们已经知识“丑事=违背道德或法律的事情”,而从隐私的涵义中我们又知道“隐私≠违背道德或法律的事情”,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出“隐私≠丑事”。这样,学生很容易从推理中理解“隐私就是丑事”这个等式是不成立的。

再如,课堂上讲到这样一个案例 “小红喜欢上同班一位男生,她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于是把这个秘密告诉了同学小芳。在一次聊天中,小芳将这一秘密告诉了其他同学。同学对此议论纷纷,不少同学因此疏远小红。小红为此感到痛苦,她要求小芳向她道歉。小红的要求合理吗?为什么?”,老师可以帮学生归纳出类似题目的回答思路:第一步判断“是”、“否”或“片面”,第二步回答“为什么”。这里又应该先判断出侵犯了什么权,然后用相关法律知识作为理论依据,再结合材料分析,最后写出结论。

四、作业讲评活动化,演绎学生知识的精彩

有相关调查显示,91.2%的中学生最喜欢的课程是活动课。学生们不喜欢反复出现的老面孔,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使之不断更新呢?就如传统的作业讲评课,教师和学生每人一张试卷,教师在上面讲解,学生在下面听,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被动的学习,即使是学生有心学习,实际效果还是不佳。笔者认为作业讲评课也应该活动化,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在作业讲评课也有事情可做。

第6篇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创新精神 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7-0126-02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素质教育的推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未来归根结底是知识和科技的竞争,因此要求教育提供大量创新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和各种竞争的需要。职业教育为社会输送大批的中等专业技术人员,处于生产的第一线,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将会对生产的提高、经济的增长、社会的前进起着重要作用。作为职业教育的一名体育教师,应该看清这一形势,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重点列入到教学目标中去,把它融入到平时的教学中去,为创造性人才的成长提供必要的动力支持。

一、激活学生创新激情,引发学生创新动力,培养创新意识

学生对体育课认识的倾向和情绪状态,直接关系到学生创新意识的产生与否。所认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一个人创造思维成果,无一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情况下所取得的。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兴趣,激活学生创新激情,我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的。

1.优化教学环境

传统的教学环境有太浓的肃杀气氛,太多的条条框框,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这与培养创新精神是格格不入的,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造力的开发必须在自由的、安全的气氛中才能进行。这样学生才能获得良好的心境、积极的情感,会使他们原本具有的欲望,以极其自然而又最佳的形态发挥出来。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优化传统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信任的课堂气氛,减少对学生思维和行为的无谓限制,不对学生独特的想法进行批评或挑剔,形成一种鼓励创新、崇尚创新的氛围。

2.优化体育课场地的设计

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练习场地,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创新激情。如教前后滚翻时,把小体操垫摆放成圆圈形,学生向前滚动时如葵花向阳,向后滚翻时如鲜花绽放。又如一堂课中一种器材(可乐瓶),在教学跑跳教材时既可排成彩色线条的跑道,又可摆放成各种图案让学生进行跳跃练习。新颖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创新精神。

3.优化教具、学具

现在的学校体育器材,一是大,二是少,且竞技项目的色彩又特别浓。在较短的体育课时间内,这种器材真正被学生所利用的时间不多,要改变这种现状,一是对教材进行再改造,如足球可在一个场地上设置多个球门;秧歌舞可让学生拿2条手绢进行练习;自制的沙袋可缝2条彩带,投掷时空中飞舞。教学器材的改革从某种程度上说是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创新的有效途径,让学生自制体育小器材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

4.优化师生关系

体育课堂教学不讲民主,是扼杀学生创新能力的罪魁祸首。课堂上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示范你练习,学生顺着教师教案去想、去答、去练,成为灌注知识的容器,这样并无创新知识可言。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首先创设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用爱心去感染学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习惯。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给予不同的问题和练习要求;对于那些较难的问题和练习,允许学生间讨论和帮助,也允许学生对答案的回答不拘泥于某一定向性结论,帮助学生寻求多元的学习目标、方法,学生的创新性学习意识也更强烈。

二、激活学生创新思维,树立成功教育意识,让探究成为乐趣,培养创新意识

奥托曾说:“我们所有的人,都有惊人的创造力。只不过它埋藏在人的较为深层的自我里,只有付出辛劳且常常去挖掘,才能得到它”。人人都有创新能力,但往往缺乏创新精神,必须激发学生创新动机,树立成功意识,根据小学生身心、认知特点,在体育教学中,对教材进行再改造,创设特定的情境,是既能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又能启迪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教学策略。在学生未掌握某种运动技术之前,在学生未理解某种动作结构的关键点时,在教材出现难点,学生受阻时,在某一练习可能有多种方法来完成时引导学生讨论,为学生提供一个思想摩擦碰撞的时间、空间,以此来激活学生创造思维。

1.找准突破口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必须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适应学生的心理需要,必须重视、考虑学生认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习惯等。因此,体育教师必须立足于实际,分层分类推进。

2.超越就是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已形成了教师中心论、书本中心论,促使他们形成不善于发挥主观能动性、不善于思考的坏习惯,从而形成思路狭窄,人云亦云的不良趋势。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使他们明白书本、教师不是权威,要想获得更深的知识,还需要自己不断地开拓创新。教师还应该不时地指导他们用逆向思维、分散思维、另辟蹊径的方式来挑战现有的知识和技术,从而使学生超越自我,发现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学习就是创新

创新精神的培养并非是脱离学生学习的主要目标轨迹,而是要更加积极地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发现问题,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有些学生好动,体育知识严重缺乏,上课又不专心听讲,课内课外不注意练习巩固的现象,针对这些,教师应该有目的地对他们进行指导,教育他们知识是进行创新的后盾,并且要求他们处理好知识的广博与专业化的矛盾,以备自己以后在某些方面有所建树。

4.参与就是创新

有些学生对体育有一种恐惧心理,一到体育课上,整个人懒散,提不起精神,连参与都成问题,更不用说创新了。针对这些,应该引导学生,使他们明确参与就是创新的观念,鼓励他们积极投身于锻炼,使他们在相互活动与交流中碰撞新的知识火花,从而逐步培养他们创新的思维习惯和心理定势。

三、运用变式教学,教法有新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传统的教学形式是教师教,学生被动学,教师主宰课堂教学的一切,学生只是一个盛放知识的容器。现在,我们在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运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先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主动的学习中,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以而使创新精神与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在一堂体育课上,我让学生以体育活动的形式,表现“忽然间遇上倾盆大雨”,并给他们5分钟时间准备。练习口令下达后,有些学生以跳跃的形式越过假想的“小河”,有些学生拉着“病号”急速跑向“安全区”,有些学生则以冲剌的形式来逃避“雨淋”,还有些学生则一边学动物跳,一边口里喊着“暴雨来了,快回家吧!”如此等等,在各显神通的瞬间,不但他们的力量、速度、弹跳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而且给了他们一个极好的自我表现的机会,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提高了,这样的课受到学生普遍欢迎。

四、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并指导学生学习思考和讨论

在教学中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独自思考或相互交流学习情况和心得,或讨论某一问题。思考或讨论的内容可包括,我学习得如何?我在学习中遇到什么问题?我是怎样解决的?我是怎样改正自己错误动作的?我采用的方法与教师教的有什么不一样?鼓励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发言,而且要放开讲,其实孩子们的一些看法与解决问题的方式,往往是教师意想不到的,这种思考和讨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是多方面的。

五、鼓励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体育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优势,多渠道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运用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所谓自主学习法是指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后,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有些体育项目的动作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或是以前学过的,教师就不要讲了;学生之间通过相互帮助能完成的动作,就不需要教师参与;学生解决不了的,师生共同讨论解决,尽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加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创新精神的培养提供肥沃的土壤。

在教学实践中,我先把学生带入一定的知识氛围中,通过讲解、示范诱发引导,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多练、多问。如在健美操的教学中,我在教完一套完整的健美操后,让学生明白健美操有健美、健身、健心的作用之外,还让学生学会健美操“由上到下,由躯干到四肢”的创编方法。然后,教师又因势利导,在平时课上准备活动中分别让2-3个学生表演二节自编自排健美操。通过这种自主学习,学生的作业不仅有良好的创意,而且还有一定的健身效果,课堂气氛也较融洽、自然。

2.运用情景教学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所谓情景教学法就是让学生身处一定的环境中,抓住事物本质,融入自己的感情来进行锻炼,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由于受到社会、家庭的影响,往往具有个体差异性,在一定环境中做同一件事,会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意见。教师在这期间,千万不可扼杀学生的积极性,应该多鼓励,多引导,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如在课上,我让学生用5分钟的时间准备一个“敌我双方”交战的场面,并且要用体育运动的方式。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性极高。当我宣布“开始”,同学有的做出“搏击”的动作,有的做出去追赶“漏网之鱼”,有的做出“进战壕”的准备,有的“扛着担架”去抢救伤员等等,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各式各样。就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学生的速度、力量、弹跳等身体素质得到了发展,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能充分展示出自己的能力,这些都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3.运用联系教学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所谓联系教学法就是学生能把已学过的不同知识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就要以渊博的知识作为后盾,以具有纵横交叉联系的能力为条件。体育是一门综合学科,它涉及到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军事学等等,有利于联系教学的展开。如一堂铅球课,为了纠正学生出手角度偏高或偏低的毛病,在课上,我就启发学生运用物理学中的抛物线来思考、纠正。这不仅让学生改正了这一错误动作,而且也让学生再次巩固了物理学知识。这样持之以恒,不仅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还为创新精神的培养作了准备。

综观上述,培养创新精神并非一定要让学生有什么伟大的创造,而是应该着重于形成创新观念和意识,并把这种观念和意识渗透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形成一种主动思考、勇于探索、勤于动身、积极参与的良好习惯,在教学中始终引导学生走创新学习之路。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