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基础护理措施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12 09:34:0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基础护理措施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基础护理措施

第1篇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3-0109-01

基础护理为整体护理重要部分,是护士和患者之间进行沟通的有效桥梁,为护士观察个体病情基本途径,需分析总结现阶段基础护理存在问题,采取优质措施,提升服务质量,实现主动护理,增强护士成就感、责任感及使命感,全面提高基础护理效率及质量。此文研究年度2015年1月―2016年1月,纳入患者120例,总结基础护理质量提高措施及效果,汇报见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年度2015年1月―2016年1月,纳入患者120例,抽签分组。60例入对照组,不采取优质护理措施,均龄(51.22±3.27)岁,范围是24-78岁,女患者为23例,37例男患者。其余60例入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措施,均龄(51.62±3.08)岁,范围是24-77岁,女患者为22例,38例男患者。组间有均衡性,无显著差异(P>0.05),且不具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岗前培训 针对新聘护士,组织岗前培训,包括护理学基础、医院制度规章、岗位职责、护理制度、护理规范及要求等,并考核上岗。科室内开展“帮、扶、带”活动,倡导年长、有丰富经验的人员带动年轻、新入职护士,提高基础护理技能和水平。

1.2.2 制度规范学习和执行 要求护士学习护理制度规范和常识,并严格按规范执行基础护理。建立工作评价制度及体系,定期评估人员工作能力及质量,并评选出微笑护士和优秀护士等,对于不好的行为,采取批评、惩罚等予以限制[1];对于好的行为,采取物质奖励、荣誉奖励等予以促进,实现整体提高。

1.2.3 进修培养及继续教育 定期选派护理骨干去往其他医院进修学习,更新工作理念及护理观念,学习先进知识及机能,促进质量提高。指导护士积极参与继续教育,参加培训,获得新知识,提高服务质量及理念,并借鉴先进观念,实现整体护理水平提高。

1.2.4 基础护理流程细化 按时间将护理流程进行细化分级,并明确责任人。具体流程有梳头、面部清洁、穿衣、口腔护理、拍背、翻身、床单位整理、进食、导管或会阴护理、床上移动等。护士长应充分发挥管理及组织作用,调动人员,尽量满足个体需求,如洗头、买饭、擦浴、打开水等。此外,也应重视健康教育,按照个体职业、病情变化、文化水平及生活习惯等差异,给予动态、针对性教育,改善不良健康方式,保持恢复健康[2]。

从服务态度、基础知识、设备仪器、表格书写及操作技术五方面,评定比较两组质量。调查满意度,予以比较。

1.3 效果标准 满意度调查共100分,>95分为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以P

2 结果

2.1 护理质量 对照组服务态度(80.15±2.36)分,基础知识(77.58±2.69)分,设备仪器(79.31±2.32)分,表格书写(81.33±5.27)分,操作技术(81.25±3.26)分。研究组服务态度(93.26±3.44)分,基础知识(92.25±3.51)分,设备仪器(90.32±2.58)分,表格书写(93.22±3.39)分,操作技术(93.79±4.05)分。两组中研究组护理质量更高,有显著差异(P

2.2 满意度 比较满意度,对照组取得86.67%,研究组取得95%,两组中研究组更高,有显著差异(P

3 讨论

第2篇

【关键词】基础护理;质量;措施

【中图分类号】R4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093-01

随着社会对护理服务水平要求的日趋增高,加强基础护理质量建设已成为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临床科室,是患者护理的第一线,基础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每一位患者的治疗、护理的效果。为了满足患者对护理质量的需求,我们坚持以全程质控为措施,以全员参与为目的,以严格管理为手段,狠抓基础护理质量的建设。现介绍如下:

1 方法

1.1 成立质量控制小组 我科基础护理质量控制小组主要由护士长、责任组长及责任心强,工作经验丰富的护理骨干组成。护士长实行不定时的抽查,责任组长随时查,并记录在“护理问题缺陷本”中。科室基础护理质量控制的重点是进行过程质量控制,护士是质量控制的基础,要求每个人认真履行职责,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形成人人参与、个个尽责的工作局面。体现全员参与的目的。

1.2以身作则加强基础护理质量管理:

1.2.1严格遵循医院基础护理质量标准的执行,基础护理质量标准是护理质量控制与评价护理质量的基础,是护理质量控制工作的目标,因此必须严格执行。

1.2.2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如分级护理制度、医嘱执行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陪伴探视制度、护理病历书写标准、急救车的管理等等,均组织全体护士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这样才能有章可循、有制可查。

1.2.3建立检查考核制度,强化质量控制做到抽查与全面检查、随机与定期检查相结合,全方位考核护理质量。认真做好每月一次科室护理质量自查,对科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措施;按要求做好护士的定期考核,不定时深入病房控制几个关键环节,认真落实护理工作各个环节。对存在的问题的相关人员进行指导,改进工作中的不足,并逐渐完善。

1.3充分运用激励机制,提高护士积极性 在管理工作中,对人的管理是第一位的。合理有效的组织管理,可以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内在潜能,使每名护士在有限的工作时间内完成高质量高效率的护理。由于护士分管床位相对固定,也就便于护士长的监督考核。每日晨病房交班时护士长对病人的基础护理落实情况及护理工作进行随机抽查,并每周考评科室护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立即整改。对工作出色的护士及时表扬鼓励。建立奖惩制度,对工作突出或行为不当的护士进行精神和物质的鼓励或奖惩,充分体现激励和改革相结合。如:我们对在护理岗位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护士进行物质及荣誉奖励,对病人满意的护士给予表扬和奖励。通过激励,使护士学技术、学业务,热情为病人服务,充分体现护士自我价值,从而调动她们工作积极性,努力营造一种温馨、富有人情味、具有激励作用的管理体系。

1.4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全体护士积极参加医院的继续教育活动以及医院组织的各种竞赛活动;鼓励自学成才;强化专科培训,请科室的专家、教授、老总等讲解专科知识,并组织全体护士轮流准备,进行知识讲座,每2周安排1次业务学习,在学习中认真总结经验,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同时,在护理人员数量许可的情况下,选送我科护士到重症监护室学习,以此提高在职护士业务素质,从而提高科室整体护理质量。

协调人际关系,营造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 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可激发护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护士无负担、无精神压力愉快工作。现在护理工作繁忙,要求内容多,护士工作既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技术、人文、心理等知识,还要有健壮的身体应对体力劳动,所以护士工作忙、压力大,在管理过程中,护理管理者与护士岗位不同,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管理者应注意人性化举措,护士偶尔出现工作失误,应选择适当的场合给予严肃批评指正并耐心帮助,对业务技术不全面的护士倡导人文关爱,动员和要求业务技术好的护士热情帮助,正确分析和处理护士之间的矛盾冲突,及时消除和缓解各种摩擦和矛盾。倡导护士间互相尊重、互相爱护,工作互相帮助,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时时关心护士。如鼓励和支持护理人员参加本科继续学习,合理排班。当护士生病时给予看望、问候和安慰,为怀孕期间的护士订做孕妇工作衣,为她们创造一个和谐愉悦的工作环境,使护士切实感受到人性化的关爱。

1.5改善服务态度,提倡主动服务,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应该认识到只有加强服务,才能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与患者交流要灵活应用文明礼貌用语,要换位思考,尤其是在出现服务瑕疵时,更应礼貌服务,这样可弥补不足,取得谅解。并实行“首问负责制”,及时回答病人提出的问题,如遇到不可解决的问题应及时向上级反映及时解决,不可推委或拒绝。

1.6建立质量信息反馈制度:如建立意见簿或定期在为患者做健康教育时,向患者发放征询意见表及护理质量考评表,以此反馈护理工作情况,接受患者监督,从而改善服务质量。

1.7合理排班,以人为本,充分调动起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工作岗位的安排上做到新老结合,相互协作,适当考虑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高低的合理分配。促成护理人员关系的协调性,发挥互补性,提高护理群体质量。

2 护理管理者应加强素养修养

充分发挥表率作用[2] 护理管理者是护理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言行举止直接影响护士。护士长应把提高自身素质放在首位,要平等待人,做到公正、公平,起到榜样作用。管理者应注重自身的品德、才能、知识和情感等影响力,潜移默化地在护理队伍中形成向心力、凝聚力,以发挥群体作用。管理者应精通专业知识、技术水平过硬,在专业知识、技术操作技能方面取得护士的认可和尊重。

3 小结

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永恒主题,美国著名企业家克劳斯说:“质量就是符合要求标准”,故标准的选择是影响质量管理成效的首位原因。基础护理质量的建设与提高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科室及护士的质量意识在一次次的检查、讲评中不断强化。努力达标的过程,就是一个提高护理质量的过程,也是一个使管理水平在循环中不断上升的过程,坚实的基础促进了各项护理质量指标的落实,也促进了基础护理质量不断的提高。因此,我科高度重视该项工作,经过一年的努力我科的护理质量达标率由去年的90.4%上升到97.5%。

参考文献

[1] 吴惠芬.临床科室建立质量控制系统的探讨.中国实用医药,2008;3(24)

第3篇

【关键词】产后大出血;出血护理;应急预案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44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871-02

产后出血指产妇在胎儿分娩后24小时内的出血量超出500ml,其发病率在分娩总数量中占3%左右,是致产妇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1],严重威胁着产妇的生命与健康。本文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间救治的180例产后大出血患者,在征得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分为观察组90例,除常规的药物治疗外增加产前产中产后的护理应急预案,对照组90例,常规药物治疗同观察组,其余没有应急预案,比较两组的满意度,观察组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间救治的180例产后大出血患者,在征得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分为观察组90例与对照组90例,患者的年龄在21-39岁,平均年龄为29.7±2.6岁;孕周在38-42周,平均孕周为39.5±0.4周。两组患者是随机抽取,所以年龄、孕周等方面资料相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相关数据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产前、产中、产后的应急预案:①产前:增强孕妇保健意识,对羊水过多、多胎妊娠、妊娠期的高血压等高危孕妇,要告知其提前入院,在临产前做好急救用药、输液、备血等准备。②产中:第一产程助产士要密切观察产妇产程进展情况,让家属陪伴在产妇身边,避免产程延长。第二产程严格按无菌操作规范进行护理操作,指导产妇正确的使用腹压,当胎肩娩出后给予产妇肌注缩宫素,增强其子宫收缩,控制出血量[2]。第三产程在胎盘没有剥离前,不要过早的牵拉脐带,或者是挤压、按摩子宫,当胎盘剥离的征象出现以后,及时协助其娩出,检查胎盘的完整性,如果胎盘娩出不完整时,要采用手取或刮宫的方法给予清理[3],产妇如果有产道损伤症状时,要及时给予缝合处理。③产后:第一,产妇在留置产房监护24小时内,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阴道流血、子宫收缩、会阴伤口等变化情况,对高危因素的产妇,要注意静脉通路的畅通,并做好抢救准备工作。第二,指导产妇在产后6小时内排空膀胱,避免因其而影响子宫的收缩。第三,向产妇讲解早期给予新生儿哺乳可以刺激子宫收缩并减少产后出血量,鼓励并协助产妇给新生儿哺乳。

1.2.3产后大出血的护理措施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产后大出血,抢救人员要立即到位,一人负责指挥,其他人员分工合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抢救。护理人员应迅速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必要时用留置针头,掌握好补液速度,避免过快过多而引发肺水肿,遵医嘱给予宫缩药,必要时给予适量镇静剂,注意保暖。及时给予患者氧气吸入,维持氧气流量4-6L/min,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吸氧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吸氧效果,如面色、口唇、甲床等是否变得红润,呼吸是否平稳。用手按摩宫底,使子宫收缩,以促进子宫壁血窦的闭合。协助医师查明出血原因,及时止血。为患者取平卧位,必要时给予头低足高位,促进下肢静脉血回流。在抢救过程,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协助医师进行紧急处理。同时安慰患者,降低其紧张焦虑情绪,以取得其配合,协助抢救过程顺利进行。

1.3评价指标①产后出血评价标准:术后2小时内患者的出血量超过400ml或者术后24小时内患者出血量超过500ml。②测量方法:将产妇分娩后的辅料重量减分娩前的辅料重量,按血液的比重1ml=1.05g,计算其出血量[4]。③将院内自编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发放患者,由患者本人填写采用无记名的方式,调查表分五个项目:非常满意、满意、较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5]。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的分析,采用T进行检验处理,以P

2结果

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产后出血会引发各种严重的并发症状,早期给予明确诊断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在抢救过程中应用应急预案与有效护理措施,使抢救工作更为程序化、规范化,救护分工比较明确,共同配合,保证抢救顺利进行,降低了产妇死亡率,同时也提升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充分说明了产后大出血护理的应急预案及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预防产后出血并止血,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苏群.36例产后大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4(03):217-218.

[2].产后大出血的护理应急预案及护理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2,21(31):169-170.

[3]岑海燕.产后出血原30例因分析及临床护理[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9(05):19.

第4篇

【关键词】 急诊;护理;问题;应对措施

急诊科是医院医疗活动的第一窗口之一,也是医患矛盾,护患矛盾与纠纷容易发生的敏感地带和多发区。在急诊科工作三年来。我们总结了医院急诊医疗活动与医疗纠纷中产生的护理问题,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实施相应的应对措施,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护理纠纷的发生,完善了医疗护理质量和医院的两个文明建设。

1 常见问题

1.1个别护士专业技术不熟练,责任心不强,未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及护理常规。比如阑尾炎引起的腹痛,有些护士预分诊时失误,导致诊治时间相对延长引起纠纷;由于缺乏实践经验或在抢救过程中争取时间,部分护士在操作中忽视准确性、规范性,导致患者家属不满服务质量而投诉。

1.2服务态度欠佳。急诊病人起病急,病人和家属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的心情急,急诊护患关系建立时间短,要求高,矛盾多。护士没有良好的服务态度易引起纠纷。比如:护士在给病人进行操作时,因操作失误不但不道歉,还说是病人的原因,从而引起纠纷,纠纷发生时解释不到位,态度欠佳;个别护士不能做到以为病人服务为宗旨,缺乏耐心和热忱,对患者及家属提到的问题不够重视,解释不到位,不热心,在处理问题时细心不够,缺乏有效的沟通技巧。

1.3年轻护士被投诉的几率相对较高,这和护理队伍日益年轻化,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很大关系。由于年轻护士缺乏实践经验,基础不扎实,技术不熟练等,易引起患者及家属的不信任。

1.4忽视心理护理在工作中的应用,由于急诊患者对疾病的恐惧感和压力很大,心理上希望医生护士给予安慰,而护士因为工作繁忙,导致护患间缺乏交流,造成病人误解而不满。有的护士单纯以病为本,不以人为本,造成病人心理失衡,而引起护患纠纷和投诉。同时因为社会环境因素,病人维权意识过强,病人认为花了钱,就该得到满意的服务和疗效,对治疗中出现的问题不理解,就向医院讨个说法,要求经济赔偿。在纠纷中护士无过失,由于家属不理解,故意发难导致纠纷产生。

1.5单独值班的时间工作人员人手少。在节假日、晚夜班、中午班及交接班时间,由于值班人员人手少,家属的期望值与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之间存在矛盾,容易引发纠纷。由于急诊病人发病急的特点,患者及家属都希望医护人员以最迅速,最有效的方式治疗,但是因为急诊抢救注重轻重缓急,往往不能满足轻病人立即就能得到治疗的要求,引起病人不满。

2 应对措施

2.1首先坚持原则。对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做到“质量零缺陷”,就是保证一次性把工作做好,预防和杜绝发生纠纷,不留后患。具体措施和策略如下:护士要定期进行学习,总结护患关系中的经验教训,避免犯同类错误。协调好和患者家属的关系,取得其配合和理解。若出现患者死亡,要积极协助家属处理善后工作,避免引起纠纷。护士平时应熟知抢救器械,抢救药品放置地点,熟练掌握各种疾病抢救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1]。

2.2提高专业素养,保证工作质量。急诊病人发病快,病势急,时间就是生命。急诊护士要牢记“抢救第一”的理念,严格规范操作技巧。同时应具备良好的判断力和应变力,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可以利用业余时间互相监督学习基础知识,通过护理查房,小讲课、技术演练等提高业务水平,掌握好过硬的技术,操作娴熟就能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2.3作为急诊抢救护士,要站在更高的高度与立足点。把握好抢救治疗的大方向,促进治疗护理向着正确方向发展。医护人员只有维护好患者权益,才可避免患者和家属的不满,避免医患矛盾与纠纷。

2.4以病人为中心。对病人,我们要轻言细语,用心呵护。尊重患者感受,及时满足他们的需求,建立平等合作的护患关系。在护理过程中护士给自己准确定位,注意语气、表情,分清场合、地点,做好沟通、告知,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配合、支持,并在执行治疗护理中,常换位思考,学会忍让和谅解,防止产生不必要的矛盾。一旦护患纠纷发生,护士应以保护自身安全为首要措施,应做到:(1)少语。在患者与家属情绪失控,谩骂指责时,学会倾听,让其适时发泄,千万别对着干,以免火上浇油。(2)多思。从自身出发,寻找矛盾产生和激化的原因及解决措施。(3)慎行,管住自己的手与腿,以免做出过激行为,导致事态恶化。(4)矛盾上交,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交给上级或者科里负责人,尽快恢复急诊正常秩序,防止新的纠纷与矛盾出现和恶化[2]。

2.5提高年轻护士综合素质,包括专业,医德,技术,身体和心理等和各方面的素质。对刚工作的护士,应该严格岗前培训,强化三基,加强安全文化,法制知识培训[3]。安排高年资,能力强的护士,进行一对一的带教指导。科主任与护士长加强对低年资,技术水平不高或经常被投诉的护士的监督管理。加强检查工作,尤其是在节假日及抢救期间。遇到纠纷要及时向上级汇报,做到早汇报,早解决。积极发挥护士长的监督指导作用,要规范各项规章制度,消除安全隐患。

2.6加强安全文化宣教。在与病人或家属沟通过程中,应该努力与病人达成“安全共识”。将医疗护理中潜在的危险及防范措施的要点告诉病人。进行各种操作前告知病人程序和操作方法,指导病人正确配合。详细介绍各种不遵医行为造成的后果,从而引导病人与家属主动配合。

2.7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强化护士优质服务理念,不断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克服急诊科工作忙,压力大的认识。遵循互信原则,给予病人知情同意权互尊,互配合的医患关系。与病人谈话要有艺术性。做思想工作要细致。要及时了解病人及家属对服务及收费的意见,做到解释要耐心,细致,若遇到问题要及时补救,避免不必要的误会。

3 讨论

3.1转变观念,以服务病人为中心。在工作中推行〈护患沟通条例〉。经常换位思考,要乐观积极地对待病人,做到对患者要关心,对工作要尽心,宣教要热心,解答要耐心,护理要细心,服务用心,做事专心。护理工作人员积极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尽量满足其合理需求,解决困难,加强互信。只有这样才能有力减少护患纠纷,把工作做到位,做到好[4]。

3.2健全护理监督机构,提高护理质量。要大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对先进人物及团体要大力表彰,对医德医风败坏的现象要认真查处,使医德医风建设深入人心,从而提高工作质量。急诊护理辛苦,紧张,要求高,风险大。但只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在治疗过程中把医学、心理、社会等因素融入进来就能取得较好的疗效。护理工作者不仅要加强专业技能的掌握,还要学习相关的事故处理条例,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减少护患矛盾与纠纷,提升护理整体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席淑华,周立.15起急诊护理纠纷原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2,1(37):43.

[2]宋静.急诊病人心理状态调查及护理[J].中原医刊,2003,30(6):64.

第5篇

【关键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内科护理;措施;成效观察

所谓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就是指在屈氏韧带以上的胰管、食管、胆管、胃以及十二指肠病变所引发的急性出血[1]。该病主要表现为呕血与黑便,如果不及时进行科学且正确的处理,很容易造成病患病情加重,继而使其死亡[2]。因此,必须要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进行科学地诊断以及治疗,同时在整个治疗阶段还应加强内科护理,从而才能使病患及早地康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了近几年我院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患共42例,全部病患的出血部位都通过急诊胃镜进行了检查与确诊。在42例中,男性为32例,女性为10例,其中年龄均在27-71岁之间,在出血以后就诊的时间在2-17h,在本组42例中,胃溃疡为12例,十二直肠球部溃疡为12例,食管静脉曲张为10例,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为8例。其临床表现主要如下:在病患中有黑便及呕血等症状,此外还有少量单纯黑便且没有呕血的病患,在病患中,出血量最少的为180ml,最多的为1100ml,其中多数是暗紫色或者鲜红色血块。

1.2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对全部病患均采取了内科治疗,同时全部病患均卧床休息,迅速进行两条有效静脉通道的建立,及时进行液体的补充,并进行血容量的扩充,补充电解质平衡液以及水分,迅速止血与抑酸,辅以相应的饮食治疗。

1.3内科护理

1.3.1紧急措施对于大出血的病患应该迅速建立两条有效静脉通道,并及时进行血容量的扩充,在抢救初期时,要防止因输液或者输血过快所造成的肺部水肿或者再次发生出血问题,在处理过程中,必须要确保病患处于卧床休息状态,将其下肢微抬高,从而加强病患脑部血供。此外还应将病患头部侧到一边,从而避免病患因呕吐把血液吸入到呼吸道,发生窒息问题。

1.3.2病情的观察对病患生命特征进行严密监测,特别是病患的尿量、呼吸、体温以及心率等,同时还应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及时发现肝性脑病以及休克等各种并发症,一旦病患出现便血与呕血等症状,必须要及时进行处理。

1.3.3基础护理的强化在基础护理上主要分为口腔护理、皮肤护理以及饮食护理[3]。在口腔护理上,由于上消化道出血病患在呕血以后,在其口腔内会有部分血液或者残渣残留,为口腔内细菌的增长提供了条件,对此,必须要加强口腔护理。在皮肤护理上,应定期为病患进行的更换,同时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在饮食护理上,要待出血状况消失以后才可进食,在进食初期可选择易消化、温凉且无刺激的事物,待病情稳定以后,则转为容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食物,其中对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病患,应该对其所摄入的蛋白质以及钠进行限制。

1.3.4三腔双囊管护理在护理中,对食管静脉曲张病患还应该实施相应的三腔双囊管护理,在护理之前,应查看其是否存在漏气问题,在插管时,应注意病患神志以及面色等。同时还应注意引流液的量以及颜色。在置管大约24h以后应放气大约30分钟,再来进行压迫,以免造成黏膜坏死或者穿孔。

1.3.5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护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患因看到自身便血以及呕血,免不了会出现恐惧或者紧张的心理,在此时,护理人员必须要对其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对其予以相应的鼓励,为其说明该病的特征与治疗方式,同时还要告知病患引起这种疾病往往和其自身的饮食有关,引导病患改掉以往不良生活习惯,嘱咐其按时且正确地服药。

1.4疗效评价显效标准:在12h内病患出血停止,不再出现黑便与呕血,其生命体征处于稳定状态;有效标准:在24h内病患出血停止;无效标准:在24h内仍旧存在出血现象,同时其生命体处于不稳定状态。

2结果

通过治疗与内科护理后,在本组42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患中,显效为30例,其显效率为72.65%;有效为10例,有效率为25.69%;无效为2例,总的有效率为96.78%,病患对上述这种护理方式的满意度为90.6%。

3讨论

造成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有很多,通常情况下主要以胃溃疡、十二直肠球部溃疡、食管静脉曲张、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等为主,该病在临床上所表现出来的症状较为突出,易于诊断。由于其属于急危重症,病患容易产生恐惧心理以及紧张心理,因此必须要做好其内科护理工作,在护理阶段,对病患的体征变化进行严密的观察,强化基础护理与三腔双囊管护理,此外还要加强饮食护理、健康护理,继而使病患得以尽快地康复。本文所阐述的这一治疗方式与护理方式,其有效率为96.78%,获得的护理成效较为明显。

参考文献

[1]王颖.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内科护理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3,(21):362-364.

第6篇

脑出血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的、治愈低的特点,而并发症往往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而肺部感染是脑出血的重要并发症。作者对我院56例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的进行总结,分析发生肺部感染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内科共收治急性脑出血患者156例,发生肺部感染56例,占35.9%.感染时间住院3~14天有41例,占73.2%,14~21天占15例。感染时间为3~21天,高峰为3~14天。其中意识障碍40例,肌力0~3级35例, 吞咽障碍34例,从观察结果看急性脑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高峰时间为3~14天,其中男性27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77岁,梗塞后血10例,脑血46例,

1.2 诊断标准

本组患者均经头颅CT检查证实,根据《医院感染学》制定的医院感染标准,56例均符合院内感染肺部感染,符合下列3项:1、出现咳嗽、咳痰、胸痛、胸闷等呼吸系统症状;2、肺部闻及干湿罗音,呼吸音减弱或不同程度肺实变体征;3、体温升高大于或等于37.5℃,伴有白细胞大于或等于10×109/L;4、X线胸片呈炎性改变;5、痰培养有致病菌生长。

1.3 方法

对脑出血发生肺部感染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

2 结果

通过护理干预后,56例脑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中,2周复发为2例,复发率为3.57%,治愈47例,治愈率为83.9%。

2.1 并发肺部感染相关因素

2.1.1 误吸是医院获得性肺炎最主要的原因[1]。脑出血患者往往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以及颅神经损伤,可有吞咽障碍,反射减弱以及鼻饲等因素,以及脑出血往往有颅内压增高,患者频繁呕吐,由于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其正常反射由于中枢受损出现减弱或消失,易造成误吸,而导致肺部感染。

2.1.2 脑出血多为老年患者,多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患,免疫功能低,机体抵抗力差,部分患者有肺部基础疾病,呼吸系统退化,肺部抵抗力较差,纤毛运动减弱,排痰困难,易于并发或加重肺部感染,在肺部基础疾病上并发肺部感染,更易出现呼吸衰竭。

2.1.3 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不畅,急性脑出反射减弱或消失,排痰功能低下,痰液分泌物滞留气道内,造成气道阻塞,加之长期卧床,肺循环差导致肺部感染。

2.1.4 呼吸功能障碍,急性脑出血由于病情重,加之脑代偿能力低,短期颅内压增高,脑灌注压低,脑血流量减少,因脑缺血/缺氧而影响呼吸中枢,造成中枢性呼吸障碍,其正常反射由于中枢受损出现减弱或消失,而导致肺部感染。

2.1.5 侵入性护理操作

如吸痰、吸氧等,由于操作损伤鼻、咽部、气道等黏膜,加之脱水剂、抗菌素的使用,从而诱发或加重肺部感染。脱水剂的使用,使机体脱水,呼吸道干燥、纤毛运动减弱,痰液粘稠度升高,不易咳出。抗菌素使用,改变患者的正常菌群结构,耐药菌株的出项,下呼吸道感染率增高。

2.1.6 营养供给障碍

脑出血患者,大多有意识障碍,不能进食,机体所需营养供给不足,机体处于负氮平衡 ,抵抗力下降,易于引起感染。

2.2 护理干预措施

2.2.1 一般护理

急性脑出血患者 宜采取头稍高侧卧位或半卧位,避免口腔的分泌物流入气道,备吸痰器于床旁,及时清除气道的呕吐物及分泌物,定期清除口腔分泌物以减少误吸机会,注意吸痰器吸引管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期通风,定时翻身,防褥疮发生,每天进行空气消毒,减少感染的机会。

2.2.2 加强口腔护理

误吸是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的重要原因,因此对于意识障碍、吞咽困难的应做好口腔护理,减少误吸的机会,可定时清洗口腔,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留置胃管的患者进食时,必须抬高床头30至45度,注入流质0.5至1小时后平卧,并常规检查保证胃管位置适当,定期评价患者肠蠕动情况,当胃内容物潴留较多或腹部听诊听不见肠鸣音时停止鼻饲,防止胃内容物返流入气道。

2.2.3 呼吸道护理

吸氧可改善机体的缺氧状态,减轻脑水肿。根据病情调节氧流量,定时翻身拍背,变换,注意操作要轻避免因搬动造成颅内再次血,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醒患者应鼓励咳嗽排痰及深呼吸,对痰液较多的不易咳出可用沐舒坦、2%碳酸氢钠进行气道雾。咳嗽反射和吞咽反射消失或减弱的患者,呼吸道的清除及防御功能减弱,则气道内的分泌物和误吸入气道内的食物或异物不能及时清除咳出,所以护士必须定时观察,及时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防止肺部感染及窒息。

2.2.4 饮食护理,加强营养改善患者营养状态,饮食要做到营养均衡,食物鲜美、可口、清淡,多进食高纤维素、 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含丰富维生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排便困难造成颅内压升高而引起脑再次血。对于排便困难的患者可用生理盐水进行灌肠或使用轻泻剂。对昏迷、吞咽呛咳的患者应尽早插鼻饲管,采用间断鼻饲流质,避免过多、过快导致胃痉挛呕吐。

2.2.5 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严格无菌技术,避免仪器的医源性污染,切实做好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吸痰器及各种管道的消毒管理工作。使用的湿化瓶及各种管道必须每天消毒,用毕终末消毒。

2.2.6 积极的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脑出血有较高的死亡率、致残率高,加之住院时间长、医药费用高等问题,因此往往患者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尽早给于患者心理干预,有利于患者的配合治疗,及早进行康复训练,有利于患者的功能恢复,尽可能恢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2.2.7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出现血氧饱和度低于90%,要考虑气道有阻塞的可能,早期使用抗菌素,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早期协助患者排痰,有利于患者康复。

3 讨论

脑出血有较高的死亡率及病残率,脑出血患者因有意识障碍、反射减弱,部分患者有明的显颅内压升高的症状,出现呕心、呕吐等因素,均可误吸,增加肺部感染发生,部分患者年龄较大、往往有肺部基础疾病、免役力低,也可增加肺部感染的机会,而肺部感染往往造成患者死亡率增加,是脑出血的常见并发症,因此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在脑出血患者中有重要地位。在临床工作中,加强口腔护理,鼓励患者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气道湿化,有利于痰液排除,减少误吸,可减少肺部感染的机会。对于昏迷患者,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动作轻柔,避免损伤气道粘膜。有颅内压升高,出现呕心、呕吐的患者,给予左侧卧位,及时清除口腔的食物,可减少误吸。护理中要注意操作轻,避免粗糙,因过于活动可加重血。严格无菌操作,减少感染机会,对于已有肺部感染的患者,要保持呼吸道通畅,有体温明显升高的患者,给予头部物理降温,减少脑部耗氧量,有利于减轻脑水肿的发生。通过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脑出血患者因并发肺部感染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 产后出血; 护理预防

[中图分类号] R714.46+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184-01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主要由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导致,容易并发失血性休克、产后贫血、产褥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威胁产妇生命。因此,研究及总结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时采取合理、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可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减少孕产妇病死率。总之,产后出血的护理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临床作用。

对进行阴道分娩的200例产妇进行观察,旨在探讨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及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后的护理效果与预防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9年6月-2010年8月对进行阴道分娩的200例产妇,根据实施护理干预情况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两组年龄、孕周及孕产次,明显高危因素(多产、巨大儿、双胎等)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严密观察产程进展、胎儿胎盘娩出后按摩子宫、严密观察阴道出血量和生命体征等。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专职助产士给予产妇持续的产前、产时和产后的全程陪伴,实施心理护理、疼痛、行为、第三产程、产后等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第三产程时间及产后2小时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发生尿潴留及护理满意度。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其中计量数据资料以x±S表示,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的第三产程时间明显缩短,产后2小时出血量明显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后发生尿潴留的发生率明显减少,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果见表1、表2。

表1 两组第三产程时间及产后2小时出血量比较

注: 与对照组比较,* P<0.05,**P <0.01

表 2两组护理效果比较[例(%)]

3 护理与预防

3.1 产前护理:产前检查时注意识别高危因素,凡高危评分>5分及有一项危险因素的孕妇均列入专案管理,定期检查。对过去有凝血功能障碍史者,定期检查凝血功能[1]。

3.2 产时护理:第一产程重点要密切观察产程、胎心、宫缩情况,定期肛查,了解宫口开张和胎先露下降情况,用产程图监测产程进展。第二产程要注意胎心变化,注意保护会阴,防止软产道损伤,胎儿娩出后立即监测出血情况,采用容积法收集出血。指导产妇适时及正确使用腹压。对有可能发生产后出血者,应安排有较高业务水平的医师在场守候。有指征者适时适度作会阴侧切或会阴正中切开。接产技术操作要规范,正确引导胎头、胎肩及胎头顺利娩出。对已有宫缩乏力者,当胎肩娩出后,即肌注催产素10U,并继以静脉滴注催产素,以增强子宫收缩,减少出血。第三产程注意识别胎盘剥离征象,待胎盘自然剥离征象出现后,轻压子宫下段及轻轻牵引脐带帮助胎盘、胎膜完整排出,并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准确收集和测量产后出血量,如2小时阴道出血量>200ml则应积极查找原因给予相应的处理[2]。

3.3 产后护理:因产后出血约80%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故胎盘娩出后产妇应继续留在产房观察2小时。应重点监护,密切观察一般情况、生命指征、阴道流血和宫缩情况。但也不能忽视12小时以后的出血情况,应向产妇交代注意事项,医护人员定期巡视,发现问题及早处理;失血较多尚未有休克征象者,应及早补充血容量,其效果远较发生休克后再补同等血量为好。

3.4 预防: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工作,可以大大降低其发病率。孕前及孕期的保健工作,孕早期开始产前检查监护,不宜妊娠者及时在早孕时终止妊娠;对具有较高产后出血危险的产妇做好及早处理的准备工作。

4 讨论 对后产妇实施心理护理,缓解其紧张、恐惧心理,树立患者的信心,使患者积极配合配合治疗与护理[3]。另外,通过预防措施,增加护患间的沟通,提高了护理的满意度,丰富了护理内容[4]。本组资料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的第三产程时间明显缩短,产后2小时出血量明显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后发生尿潴留的发生率明显减少,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

综上,给予产妇产前、产时及产后系统的护理干预及预防措施,可以明显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缩短产程时间,提高分娩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对于产后出血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洁,汤军,沙凤丽,等.产后出血的观察与护理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4):458-459.

[2] 刘虹,李秀玉.护理干预对预防产后出血的影响的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6):203-204.

第8篇

【关键词】手术室 护理 差错 预防

手术室易发生差错事故的环节很多,一旦发生失误,轻者影响病人治疗,延误手术时间,造成时间与物品的浪费;重者病人致残,甚至致死。对病人、医院及本人均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1 容易出现的差错

1.1 接错病人: 接病人时查对不仔细再者病人术前紧张及应用镇静剂后,不能正确回答问话,易发生接错或放错手术间。

1.2 手术部位及方式发生错误 :术前及术中未准确查对手术部位及方式,造成严重错误的。 1.3 手术安置不妥: 安置不当导致压疮发生,约束带过紧或两上肢过度外展造成神经受压,衬垫不当影响病人循环呼吸。

1.4 器械准备不全或性能不良造成的意外:用物与手术所需不符,器械性能不佳、陈旧、钳端夹持不紧,刀、剪、针不锐,结扎线不牢等。

1.5 清点有误:术前、关闭体腔前后,器械、敷料、缝针等清点有误。操作不当导致缝针弹出,方向不明寻找困难。器械完好性被疏忽;自动腹撑螺丝短缺或传递前忽略检查,导致心中无底。

1.6 术中仪器使用不当:准备时未试机,临时故障,电刀电极固定不妥,造成脱落或污染。病人皮肤与升降台金属直接接触造成电灼伤,术中铅板接触不当,也易发生电灼伤。

1.7 用药有误或输错血:输血输液查对有误,药物摆放有错,静脉和大输液标志不清,导致误用,执行口头医嘱有误。未及时使用术前用药及手术超过3小时未及时提醒医生追加术中用药。

1.8 手术病人护送不当:护送中发生各种管道和引流脱落,病人坠床,术后病人X片、CT片、手术衣裤等用物遗漏。

1.9 手术标本的管理:手术标本是外科疾病的最后诊断,如果遗失,将延误或失去诊断的抢救时机,因此手术室对手术标本保管必须严肃认真,慎防标本丢失,同时标本固定液的正确性也很重要,以防破坏标本,影响病检的准确性。

2 预防

2.1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抓好落实手术人员规则、洗手规则、清洁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手术室护士要认真对待每台手术,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不论接台手术多少,工作多忙,特别是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应始终把安全、清点核对放在首位。这是防止护理差错和护患纠纷的根本保证。

2.2 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六查:接病人查、病人入手术间查、麻醉前查、消毒皮肤前查、执刀时查、关闭体腔前后查。十二对:对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间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所需药品和物品、药物过敏情况、灭菌器械敷料是否合格、用物是否适用。四到位:急救药品、吸引器、氧气、电凝止血器。

2.3 清点制度:术中行两人四次唱点制度,即洗手护士、巡回护士在手术前后共同清点台上纱布、血垫、缝针及手术器械等用物,并好记录。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关闭体腔后,皮肤缝好后,一共四次清点所有物品。由洗手护士大声数数,巡回护士小声附和。

2.4 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会:对科内人员变动,新护士上岗、科内护理工作内容增加等变化,有些制度落实有可能有偏差。针对这种情况,定期开展护理安全教育,对容易发生护理差错的工作环节进行讨论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增强责任心,做到警钟长鸣。

2.5 加强业务学习:工作中护理差错及护患纠纷的发生往往与护士的素质和能力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职业道德规范,是安全护理最重要的基础。经常性地组织工作人员学习手术室护理常规和各种规章制度。加强三基训练,提高专业技能和应急能力,做到术中主动配合。

2.6 以病人为中心,提高服务意识? 要改变护理模式,以病人为中心,做到术前访视,术后随访,在思想上、观念上和行为上处处为病人着想,提高病人的信任度。

3 体会

第9篇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心理护理; 护理质量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5.032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消化道,包括口腔、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胆道病变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和黑便,是临床常见急症,大量出血不仅导致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还对患者心理产生极大影响。因此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情绪特征,做好心理护理是促进疾病康复,减少出血量和出血次数的重要措施。本科对2008年10月-2012年1月收治的63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了真对性的心理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3例,男52例,女11例,年龄23~82岁,平均55.6岁。入院时情况:呕血12例,黑便26例,呕血+黑便25例,伴休克41例。其中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18例,消化道溃疡出血17例,肝硬化合并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2例,消化道肿瘤6例。住院最长17 d,最短5 d,平均9.8 d。

1.2 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措施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心理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心理变化复杂,对疾病的转归不利。本组患者由于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及出血量的不同,对待自身疾病的心理状态也不尽相同。

1.2.1 惊慌恐惧心理 消化道出血患者特别是初次出血者,看到自己大量呕血或便血,直接感官刺激极易产生恐惧心理,对疾病缺乏认识,担心病情较重,预后不良,救治无望,表现为惊慌失措,恐惧不安,多疑烦躁,情绪不稳,反复询问病情[1]。护理过程中,要对患者进行耐心的病情解释和心理疏导,要保持镇静不惊慌,以和平的心态、良好的情绪去影响患者,及时清理呕吐物和排泄物,保持室内干净、整洁、有序,操作处置要稳、准、快[2],忙而不乱,创造轻松气氛,让患者放松紧张情绪,感到安全舒适。

1.2.2 忧郁沉闷心理 多见于中年男性或反复住院治疗及经济困难的患者,因住院失去经济来源,担心医疗费用,思想压力大,沉默抑郁,少言寡语,忧心忡忡[3]。对此护理人员应详细解释每天的治疗护理措施和计费清单,告知新农合或医保优惠办法、报销比例以及也可先治疗后交费,减轻心理上的负担,同时告知不良情绪是疾病发生和加重的诱因,使患者保持舒畅愉悦情绪。

1.2.3 悲观失望心理 多见于治疗效果不佳,反复呕血或伴有肝硬化及肿瘤的患者,因其对所患疾病认识不足,感觉止血不明显,治疗效果差,缺乏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情绪低落沮丧,精神萎靡不振,悲观厌世[1]。为此护理人员要把患者急于了解的病情、检查结果、治疗方案、护理措施及预后、饮食等方面的内容告诉患者,使其对所患疾病有所认识和了解,通过症状改善事实让患者看到疾病治愈的希望,保持乐观情绪,利于配合治疗。

1.2.4 焦虑依赖心理 多见于老年患者,既担心影响到子女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又希望多得到医生护士及家人的关心照顾,想让子女陪护在其身边[4]。对此护理人员要勤巡视病房,多接触多交谈,多与患者沟通,做好基础护理,生活护理要细致周到,体贴入微,同时让家属子女陪护在身边,精心照顾,做好安慰,使患者放松心情,安心治疗。

1.2.5 轻视乐观心理 多见于平素消化道病史不详或症状不明显、出血程度不重、并能及时得到控制的患者,自感平素体健,病情不重,治疗效果好,有盲目乐观的侥幸心理,不遵医嘱,不配合治疗,不按要求进食或过早活动或急于出院。为此,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饮食休息对疾病转归的重要性,嘱其禁烟酒及咖啡、浓茶,忌食刺激性、粗硬食物,忌暴饮暴食,帮患者建立科学饮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1]。

2 结果

经过治疗护理,治愈43例,好转18例,死亡2例,治愈好转率达96.83%。

3 讨论

3.1 心理护理有利于增强诊疗效果 上消化道出血由于发病急,症状变化快,病情较危重,患者突然面对疾病威胁时,会产生生理、心理、情绪等方面的变化,这些负性反应又会加重疾病的进程及病情,影响疾病的治疗[5]。在药物治疗同时给予心理疏导、护患沟通、健康宣教,使患者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这样在抢救治疗及护理康复过程中,患者就能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并能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的全过程,使病情恢复加快,病程缩短,延长了出血周期,减少了出血次数,取得满意效果。

3.2 富有同情心、加强护患沟通是关键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身心均受到打击和痛苦,因此护理人员应富有同情心,要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与隐私。对患者应态度热情、体贴,操作治疗应轻柔、精心,服务要周到、细致,沟通交流应耐心、温情,语言要和蔼、亲切,让患者全面了解所患疾病的轻重程度、治疗措施、预后转归、饮食宜忌等,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

3.3 实施心理护理应及早、主动 患者一旦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病状,心理和情绪就会出现障碍及变化,直接影响疾病的发展与转归。故护理人员应及早、主动地进行心理分析,及时采取护理对策。而患者也希望在护患沟通中获得与健康相关的知识以配合治疗,从护患沟通中得到心理上的安慰[6]。因此,应及早、主动地实施心理护理,用平稳宁静的心境和良好的情绪去感染和影响患者。通过主动与患者沟通,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缓解或消除患者的各种负性心理情绪,使患者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使其主动配合治疗[7]。

总之,心理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对患者疾病的预后及康复起着关键性作用,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全程给予心理护理,通过主动与患者交流,分析判断患者的心理特点,根据不同的心理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沟通、解惑、答疑、宽容、引导等方式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使其主动配合治疗,促进疾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孙娜.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护理杂志,2006,3(12):84-85.

[2] 杨淑英.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心里护理[J].吉林医药,2010,31(28):5029.

[3] 管新兰,朱剑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及护理方法[J].中国民间疗法,2006,4(1):11.

[4] 禤玉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J].医学文选,2006,25(4):763.

[5] 赵丹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护理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1,16(11):703.

[6] 王曙红,严其明,周建辉,等.住院患者对护患沟通的需求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2,17(9):684.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