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大学音乐教育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12 09:34:0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大学音乐教育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大学音乐教育

第1篇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高素质人才发展计划的不断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得到极大发展。21世纪是人才的竞争,而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素质的竞争。音乐教育是大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展高等教育教学、培养全面人才的重要教育形式之一。本文从音乐对大学素质的作用入手,分析音乐教学对大学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

音乐教育;创造力;大学素质教育

音乐是人类共通的语言,音乐是没有国界的。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音乐发挥着极其关键的作用。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抒发人类的情感,同时可以发展人类的形象思维,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对于高校学生来说,既可以缓解他们紧张的学习压力,又可以加强沟通,提高他们的鉴赏力和基本素质。

一、音乐教育对大学素质教育的积极作用

(一)音乐教育可以丰富大学生的情感

音乐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陶冶人的情操,同时通过听觉艺术等形式丰富人类的情感。对于大学生来说,音乐的教育作用不言而喻。大学生是高校教育的主体,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和就业压力的增加,大学生的情感教育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音乐教育通过听觉形式,让学生在音乐创造、投入及欣赏等过程中,结合自身经历和理解,和音乐作品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而这种情感上的共鸣,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情感生活,抒发了他们的情感体验,同时让大学生在欣赏思考中成长。音乐的创造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人类最基础的情感表达,无论什么音乐形式,都离不开生活,音乐是生活经验的凝练和升华。大学生在音乐教育中,可以通过音乐的欣赏增加对生活的感悟,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同时通过对艺术家的人生经历、音乐创作背景等欣赏和剖析,感悟生活的真谛,也可以通过音乐欣赏找到情感宣泄的窗口。例如通过对大音乐家贝多芬的人生经历,从中学习那种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情感素质,使他们的素质得到升华。

(二)音乐教育能提高大学生的创造能力

音乐是人类参与活动最高的活动形式之一。人类在参与、体验和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音乐教育的本质是通过音乐这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音乐教育中的即兴表达,可以培养学生把握生活的听觉敏锐感,培养他们精确的节奏感,同时在教育过程中培养他们音乐的理解和感知等。通过这些培养,可以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注意力,从而无形之中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三)音乐教育能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一部分,而艺术教育最重要的是审美教育。通过对大学生进行音乐教育,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欣赏和创作音乐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创作过程,欣赏音乐的动态美和情感美,增进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和欣赏,自觉甄别美与丑。音乐教育通过音乐的形式对大学生的精神生活进行调剂,通过听觉等艺术形式让学生感知和欣赏音乐的独特魅力等。

二、当前大学音乐教育存在的不足

随着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大学培养从单一的

人才培养结构模式向全方位、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尤其是当今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全方位高素质的全面型人才已经成为社会竞争的关键因素。当前的大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而音乐教育作为大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极其关键的作用。当前大学音乐教育在提供大学生素质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具体体现为:

(一)大学教育的音乐教育在非音乐专业的教育比重比较低

相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教育等,大学教育中的音乐在非音乐专业的专业教学中的比重比较低。尤其是一些非艺术类学校,音乐教育的课程安排大多以选修课为主,部分专业甚至没有音乐鉴赏课程。

(二)大学教育的音乐教育认识不足

大学生的素质培养着重于思想品德课程和专业课程,而对于非专业课程,如体育、美术和音乐,大学管理阶层没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在课程安排中缺乏合理性。大学教育的素质教育虽然已经开始实行,但部分院校还是以学生的技能培训为主要侧重方向,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和教材指导

音乐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则需要专业的教材指导和系统的理论指导,而高校的音乐课程,尤其是一些非艺术类的音乐选修课程,由于课程安排等原因,没有专业的音乐教材,甚至部分音乐教师是非科班出身,音乐课程以欣赏音乐为主,对音乐的创造和剖析没有深入进行,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

三、针对当前音乐教育出现的问题对策

(一)在课程安排上学校要有足够的重视

音乐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也是学生情感宣泄的窗口,尤其是当今竞争激烈的学习环境,音乐能够起到很好的减压作用,同时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音乐教育的作用,学校应该有充分认识,并在课程安排上使音乐课程更趋于合理。此外,需要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入力度,如多媒体的建设和音乐器材的建设,都需要学校的支持。

(二)加大对音乐教师的培训力度

音乐是一门艺术课,也是专业性和系统性很强的教育形式。在音乐教育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十分重要。学校对于音乐教师的培训极其重要,一方面音乐教师要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学校的专业培训让音乐教师深入系统地构建音乐体系,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三)对音乐教材要统一进行专业编制和采购

对于音乐选修课程,学校要提供专业的音乐教材。目前大学生的音乐教材都是由大学教师自主编写,因此,对于音乐教材的选择,首先要选择专业性强、有针对性的教材。此外对音乐教材要采取标准化的采购,教材的编写要请专业教师统一编写,以便确保教材质量。

总之,大学音乐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教育形式之一,大学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等方面都具有很重要作用。因此,音乐教育对大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学生和谐健康发展极其重要。

作者:周莹莹 单位:安徽大学江淮学院

参考文献:

第2篇

论文关键词:音乐教育 情感教育 途径

论文摘要:在大学音乐教育中,由于音乐课程本身的枯燥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学习兴趣低、学习积极性不高等现象。由此,不仅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同时还影响了学生今后的音乐学习。而情感教育的运用,不仅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同时还能全身心融入到音乐的情感世界中。

在大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融入,不仅能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音乐作品的真实情感,同时还能使其在感受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充分地融入到音乐学习中。因而情感教育在音乐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情感教育”是什么

“情感教育”这一概念,在《情感教学心理学》一书中表述为:“情感教学从最根本的涵义上说, 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由此可见,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是针对目前教育中重视认知、理性,忽视情感的状况而提出来的,是完整教育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教育方式是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大学生的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由此可见,在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情感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它能够深刻、细腻、准确地反映人的情感,震撼人的心灵,激发人内心的情感体验,帮助培养完整的人格。因此,情感教育能促进大学生对学习本身产生兴趣,能提升大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情感,培养其积极的情感。实施情感教育,能促进大学生发展自身的人文价值。此外,音乐活动中的创作、表演、欣赏是一种心理过程,也是一种伴随着情感活动的形象思维过程。由此可见,音乐教育中的情感教育能有效地将人们大脑中的表象记忆激活,让人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再现这一形象,从中寻求进一步的情感体验,将自己的真实情感准确地投入进去,由此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知。

三、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运用途径

综上所述,在大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情感教育的融入,不仅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音乐认知能力。因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学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情感教育充分地融入到音乐教学中。其融入的过程,主要有以下途径:

1.借助媒介,创境生情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在条件允许的状况下,借助多媒体的优势,为学生创造一定的情境,使其能够充分地融入到音乐的情境中,从而将自己的真情实感顺利地抒发出来。此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的优势,将音乐中“摸不到、看不见”的情感,以动画、图片或录像等片段,真实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其真切感受并产生一定的心灵共鸣,从而能够更好地体会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2.亲身实践,入境生情

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情感教育的融入,离不开学生的亲身实践。只有学生亲身实践,才能从根本上体会到音乐作品抒发的情感,才能从根本上对其认可。因此,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音乐实践活动,使其能够充分地融入到音乐作品的情感中。最后,在活动结束的时候,教师还应对学生的音乐情感给予相应的指导,使其能够正确明晰地认识到自己的思想感情,以便今后准确地把握和再现这种情感。

3.激发兴趣,以趣生情

在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存在的情感因素往往比较强烈,而理性因素相对较弱,因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随性”的现象。因此,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及学生的兴趣,使其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激发起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在教学的过程中,“兴趣往往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学习出发,针对不同的学生做出不同的指导,使其能够从根本上对音乐情感认可,从而为今后的音乐学习做好铺垫。

4.欣赏名作,以美育情

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离不开美育的辅助,而在音乐情感教育的过程中,更需要美育的帮助。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依据学生的具体水平,选取情感高尚、内容丰富、性质健康音律优美的作品,根据不同的题材做出不同的选择。这样,不仅能扩大学生的知识覆盖面,使其领略到多种音乐的不同情感,同时还能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及正确的音乐鉴赏水平。

总结

综上所述,在大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融入,不仅可以提高音乐教学的课堂质量,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因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情感教育充分地运用到音乐教学中,创新教学方式,以使其得到更好的运用。

参考文献:

[1]伍婷婷. 论情感教育在大学音乐教育中的运用[J].文教资料, 2010,(25)

第3篇

在任何教学中都离不开亲身实践,尤其是像音乐这一类情感类教学,脱离实际纯谈理论的方法根本不实际。因此,情感教育的融入,离不开学生的亲身实践。只有学生亲身实践,才能从根本上体会到音乐作品抒发的情感,才能从根本上对其认可。因此,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音乐实践活动,使其能够充分地融入到音乐作品的情感中。最后,在活动结束的时候,教师还应对学生的音乐情感给予相应的指导,使其能够正确明晰地认识到自己的思想感情,以便今后准确地把握和再现这种情感。

二、兴趣激发以趣生情

大学生正处于荷尔蒙分泌旺盛的时期,我们称之为青春期。青春期的大学生情感异常丰富,而理性因素较少。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大学生的这一特点加以利用。首先,教师在课堂活动中首先得抓住同学们心理特点,积极关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并尽量参与,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同学们的所思所想。根据平常在同学们中的所思所见和学生爱好,在平常授课过程中结合教学目标,精心制作符合学生胃口,能够激发同学们兴趣的课程内容。“兴趣是通往成功大门的领路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学生教授不同的内容。首先得让使学生能够在根本上对音乐情感认可,这样才能为今后的音乐学习做好铺垫、奠定稳固基础。

三、欣赏名作以美育情

美的辅助在音乐教学中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除此之外,美的辅助在在音乐情感过程中同样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这就对教师提出了要求,首先教师自身要对学生的具体水平有个大体了解,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水平选取情感高尚、内容丰富、性质健康的音律优美的作品,并根据不同的题材作出不同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在拓展学生眼界及知识面的同时,让同学们感受到不同音乐的不同情感,另外还有利于帮助同学们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正确的音乐鉴赏水平。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选择有代表性的、能够打动人性的作品来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同学们获得不同的人生体验,获得不同的人生情感。比如在欣赏《黄河大合唱》时,为了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教师首先可以在授课之前给同学们介绍一下歌曲的创作背景,然后再通过多媒体教材重现生动的画面给同学们,让同学们切身感受一下我炎黄子孙奋勇抗战保家卫国的凌云壮志,感受到我们中华民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从而激发同学们的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音乐教育中融入情感是音乐教学的灵魂。音乐是有灵性美的,这种美只有化成情感融入学生们的心间才能让同学们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所在。这不仅仅能够提升同学们的审美情趣,更能大大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大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起着尤其关键的作用,好的老师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即便再枯燥的授课内容也能转化成有趣生动的内容让同学们在快乐中学习。而这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借助一定的工具。

四、结语

第4篇

关 键 词:音乐教育 素质提高

中国近代以来的艺术教育,从一开始就是与素质教育紧密相关的,这可以从的“美育”思想和实践中得到证实。然而,近几十年来,学校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中,美育教育原则被排斥,艺术教育在部分学校——音乐学院、美术学院、艺术学院等等之中,被高度专业化、技能化,而在普通大学中则相当大程度地被忽略。在以全面发展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素质为主的素质教育中,音乐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入地研究这个问题,从理论上认识它、在实践中推行它,对整体艺术教育的发展都有深远的意义。

一、音乐教育对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其一,音乐教育能使大学生的身心获得健康发展。

音乐具有陶冶情操、保健身体的作用。音乐传入人的耳膜,刺激脑中枢神经,会使人的身体分泌多种有益的生化物质,如激素、酶等,产生抗疲劳、助消化、调理神经等作用。清畅性的音乐既可以解除疾病,又可保养心性,有益于身体健康。所以元代名医朱丹溪发出“乐者,亦好药也”的感慨。

音乐能使人得到积极的休息。休息有多种方式,欣赏自己爱好的音乐,做有兴趣的活动,都可以是一种很好的休息。科学家爱因斯坦中年任教于荷兰莱顿大学,在紧张的脑力劳动之余,他经常用小提琴演奏世界名曲。音乐洗刷了他头脑的疲劳。积极休息之后,新的思潮涌来,打开了心灵之扉,就可能把难题轻松地解决。这种张弛交替的休息方式可以成为大脑再创造的开始。

音乐对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有独特的作用。例如,在乐器演奏中,学生手、脑、眼并用,全身心地投入,积极地调动身体各种器官的参与,让学生的身心在有意、无意中得到锻炼发展。经常唱歌的人,呼吸系统、发声系统等都可以得到训练。故在音乐教育中蕴含的养成教育及一系列音乐教育活动,能开启大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心扉。

其二,音乐教育还可以培养大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

音乐中的合唱、合奏都是以集体表演的形式出现的,协作配合在其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有什么东西比合唱队更能表现社会的团结吗?许多人联合起来做一个人单独所不能做的事,在这方面,每个人的工作同样重要,一个人的错误就能毁掉一切。”通过参加合唱活动,可以增强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器乐合奏,通过让学生演奏《春节序曲》《金蛇狂舞》等具有民族风格的器乐作品,可以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祖国民族音乐的特殊音乐风格,从而唤起他们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树立起刻苦学习、奋发向上、为国争光的远大理想。

转贴于

其三,音乐教育还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美育涵养。

音乐教育,实质就是审美教育,在歌曲、器乐、表演、音乐、欣赏等教学中,情感体验的过程就是审美教育的过程。不管是雄壮激昂的进行曲,还是婉转悠扬的抒情曲,都可以从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音色、力度等音乐要素中,得到美的感受、美的熏陶。美无处不在,它存在于音乐教育美的氛围中,存在于音乐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存在于对音乐的感受、体验、理解与创造中。音乐的审美教育就是教育学生分清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帮助我们把学生培养成有感受美、理解美并创造美的富有高尚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人。

二、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音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其一,把课堂教育作为提高大学生音乐素质的主渠道。

课堂教育是全面提高大学生音乐素质的主渠道,它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系统的音乐基本知识,而且能培养他们扎实的音乐表达力和理解力。因此在高校中开设音乐欣赏和选修课,势在必行。那么,我们怎样通过开设音乐选修课的途径,来提高大学生的音乐素质呢?

一是开设音乐欣赏课。大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欣赏古今中外优秀的、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来扩大艺术视野,熟悉各种音乐作品的形式、体裁和风格,培养理解和鉴别音乐的能力,培养美与善的道德情操。

二是开设音乐选修课。大学音乐选修课主要包括声乐、器乐、乐理、视唱练耳和音乐史等内容。如视唱练耳教学,培养了学生的音乐阅读与听觉能力,训练了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惊人的记忆正是人生学习并走向成功的基础保证;器乐教育,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兴趣与求知的欲望,使其获得技能并领悟音乐艺术的表情达意之妙语,同时又开启学生的智慧……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条件作出不同选择,在音乐艺术美的滋润中,得到思想品德、文化科学知识、身体心理、劳动技能及专业学习“加氧”似的整体性提高。

其二,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教育活动,也是提高大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人有自身与他人、自身与整体社会交流的需要,人具有表现的欲望,人的个性通过表现而外露,表现又会促进人的个性发展。个性的发展带来了所有的情感、思想、理解等重要的心理能力的成熟。高校应该有计划地举办各种音乐比赛、讲座、晚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文艺演出,给学生充分提供自我表现的自由天地,以达到认识自我价值,增强自信的目的。它既能培养大学生开朗的性格和与人友好相处、默契配合的能力,又可以有力地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大学生将来适应社会,更好地投身社会生活与社会劳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三,鼓励有条件的大学生积极参与音乐的创作活动,是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必要补充。

第5篇

现如今,我国教育事业随着不断向前发展的社会而得到了快速地发展,然而,不断进步的时代导致许多事物不得不发生改变。目前,我国大学音乐教育专业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已不符合当下社会的发展;而且,目前我国声乐教学的具体情况并不能完成其教学目标。因此,为了使声乐教学能够满足新课程的要求,应对我国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进行改革,并将科学、完善的声乐教学体系进行建立,才能向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音乐人才[1]。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我国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的策略,望广大同行能够进行指导。

一、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单一的教学内容,薄弱的教学科研能力

由于我国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综合性质较强,因此,声乐教学的内容应谨慎地选择,才能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不断地培养[2]。然而,我国现阶段我国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设置基本是根据西方音乐体系进行的,其科研能力相对较为薄弱;我国大学音乐教育大部分的教学内容均为西方音乐,而并没有大力地发扬、继承中国传统民间音乐,从而导致教学内容过于单调。比如中国乐器、中国戏曲文化以及民间曲艺等课程均很少出现在声乐教学中,比较常见的是西方艺术形式、美声唱法以及西方乐器的教学。以上情况均会导致我国大学音乐教学逐渐地丧失继承中华文化的能力。

(2)薄弱的教学专业能力

我国大学音乐教育专业不仅应加强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强调专业性与学术性,而且还应增强对培养学生示范能力的重视度。换言之,大学音乐教师应同时对学生的"唱"、"教"进行培养。然而,现阶段我国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教学专业能力较为薄弱,存在重"唱"轻"教"的情况,以上现象会导致学生产生只具备一定唱功,却缺乏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的情况,而且还会降低其教学能力与沟通能力。

(3)过度强调技术训练

音乐教育能够将学生培养成综合性的优秀人才,并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然而,我国大部分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出现了过度强调技术训练的情况,而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则遭到忽视。此外,我国大部分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其学习能力也相对较差,而且还保持着一种"其他课程不如专业课重要"的学习态度,从而大大降低了其综合能力,还会使其不能对声乐作品文学性、音乐性进行充分地理解与掌握。

二、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改革策略

(1)增强师资力量

对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进行改革,首先应增强学校的师资力量,学校应聘用声乐教学的专业人才。而大学音乐教师在日常声乐教学课堂上,应为人师表,并从外在才能与内在修养两方面对学生进行影响与感染,使其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将教师作为学习榜样,从而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另外,由于声乐教学是集技术、实践以及综合理论知识等多学科于一身的教育工作[3],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大学音乐教师应以学生角度进行思考,并根据学生在声乐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与其进行交流沟通,同时将教学方法进行优化,从而使声乐教学的质量得到有效地改善。

(2)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第一,大学音乐教师应保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在将中国民族音乐及其文化进行发扬与继承的同时,也应增加对声乐课程创新性、人文性以及实践性等方面发展的重视度,才能使声乐教学的素质、能力以及知识三个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大学音乐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由于大学声乐艺术较为抽象,部分学生可能会难以理解一些专业概念,因此会产生厌烦心理。此时,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并对其进行鼓励,而不是将学生与其他学生进行对比,并对其进行严厉地抨击。大学音乐教师应将声乐教学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并与学生进行沟通,才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提高其学习效果。

第二,将传统的师生角色进行转换。在过去,教师是教学的中心,而学生通过教师对知识的传授进行学习,这样不仅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而且还对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产生了限制作用。因此,大学音乐教师应将师生角色进行转换,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将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进行激发,并对其学习的主动性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3)改进教学内容与教学课程

第一,将音乐理论教学内容增加至声乐教学中。由于歌唱心理学是声乐教学的先导,因此应在声乐教学中增加心理教学的内容;由于嗓子的情况能够影响演唱技能的发挥,因此应增加声乐生理课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会调节身体,并保护好自己的嗓子;此外还应增加声乐基础理论课程,因为在声乐教学中,声乐文化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在将一定演唱技能进行掌握的同时,还能对声乐的文化底蕴进行充分地了解。

第二,将声乐教学法课程增加至大学声乐教学中。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大部分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内容过于老旧,而且其与中学音乐教学没有进行良好地衔接,同时,大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从而严重限制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4]。因此,大学音乐教师应适当地开设声乐教学法课程,以强调声乐教学的实用性,并对学生全面发展自身技能起到促进作用。声乐教学法是一个体系,包括歌曲教学法、示范教学法、心理教学法以及语言教学法等知识,能够使学生学会传授声乐知识,并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

(4)改变教学方法

社会对于声乐教学的需要,传统声乐教学并不能满足。因此,大学音乐教师应将目前大学声乐教学现状与问题进行充分地结合,并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表现,改变并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同时将大学声乐教学的水平进行不断地提升,从而为当今社会培养出优秀的音乐人才。大学音乐教师可以灵活地运用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以及多元化等多种方式,将音乐教育方法进行优化、创新,不仅能够将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进行激发,而且能够使其自主学习声乐知识的习惯得以养成。

第6篇

网络音乐顾名思义就是网络上传播流行的音乐,这些音乐作品比较贴近生活,容易让听众接受,简单、通俗易懂,流传较广的网络音乐以歌曲为主。网络是一个方便、快捷的媒介,传播速度相当之快,只要在网络上上传歌曲,不出一会功夫,天南地北的人都可以听到歌曲。借助先进的网络技术和最新的音乐内容,网络音乐吸引了众多网民,尤其是广大青少年。

据统计,我国网民总人数已经达到了2.5亿人,居世界第二位。这充分证明了我国已经具备了庞大的网络音乐的传播及受众群体,这是网络音乐得以发展的一个必要前提。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基础,网络音乐才能够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音乐文化力量而存在。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任何熟视无睹或有意回避网络音乐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网络音乐理应受到音乐界的关注及社会的广泛注意。

二、网络音乐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网络音乐对大学生的正面影响

大学音乐教育以音乐鉴赏教育为主,在欣赏教学过程中,大多选择一些爱国主题、伦理道德的音乐作品,如比如二胡曲《光明行》、歌曲《十送》等等。而网络音乐与学校的音乐欣赏曲目相比,网络音乐具有节奏明快、旋律新颖、配器时尚的特点,再加上一些画面、视觉上的效果,更能吸引青少年,尤其是好奇心较强的大学生。所以很多大学生更愿意通过网络音乐来得到美的享受。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较强,他们喜欢畅快的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意愿,网络音乐便成了他们最亲密“伙伴”。

网络音乐的流行对我们的大学音乐教学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了网络音乐,老师在课堂上就可以向学生发送要欣赏的音乐资料,或让学生直接下载网络音乐,使音乐学习更加灵活,更加轻松。

(二)网络音乐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网络音乐能够带给大学生一些正面影响,但也不乏许多负面影响。

1、影响文化知识的学习

目前,有一些网络音乐的内容,与我们大学校园所倡导的陶冶学生情操、博学而笃志的校园文化相违背,流行的网络歌曲大部分是爱情歌曲,大学生发育正处在成熟期,一些大学生对异性产生前所未有的好奇和兴趣,听多了这样的歌曲,自然会胡思乱想,没有心思上课。有的学生对网络流行歌曲达到痴迷的程度,因而上课还会偷偷戴着耳机听音乐,听课也是心不在焉的,一脑门心思全在想着歌曲的内容。这样长期下去肯定会影响学业,导致无心向学。

2、侵蚀学生的价值观

大学生的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缺乏稳定性。我们如何看待自然界?如何待看待人类社会?如何看待人生?如何看待学习生活?这些问题都会涉及大学生的价值观问题。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际上就是如何正确地对待世界、对待人生,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而一些格调低下、情趣庸俗的网络歌曲,含有消极、颓废、不健康的内容,比如网上曾流行的的《老鼠爱大米》、《好男人都死哪去了》、《红尘情歌》等等。这些流行歌曲使大学生变得哀怨缠绵、多愁善感、意志消沉,思想堕落,它们在不知不觉中毒害了大学生的思想,侵蚀了他们的价值观。

3、降低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

有些网络音乐粗制滥造,歌词及配器都达不到一定的艺术水准,大学生如果经常听这样的音乐,势必会降低他们的艺术欣赏水平。

三、积极应对网络音乐的思考

网络音乐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既应该清醒的看到网络音乐对大学教育的负面影响,也应该看到网络音乐对大学教育的积极影响,在大学生中传唱的网络歌曲也有许多内容健康、曲调优美的,同样充满了正能量。例如《时间都去哪了》还有庞龙演唱的《兄弟抱一下》、慕容晓晓的《黄梅戏》等等,我们应该从根本上分析利弊产生的根源,,积极应对网络音乐。

(一)重视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

大学的校园文化是一个大学生存和发展的特质所在,学校要充分发挥好校园网站、广播电视、报纸期刊、专题讲座、学术报告等各类校园宣传的活动对大学生进行引导与熏陶,培养学生树立世界观,大学文化所沉淀的大学精神,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对师生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塑造自我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其次,可以用多种多样的校园文体活动充实大学生的生活,各种学生社团尽量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可以展示自我的平台,如诗歌社可以举办各种主题的诗会,交谊舞社团可以组织大学生们举办周末舞会等等,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大学生们树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

(二)提高大学生的审美品位

审美教育包含两重含义,一是以审美媒介为教育手段,一是以审美心理和人生的塑造为教育目的。大学的审美教育更应该把握好这两重含义。在音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判断能力,使他们能真正的辨别美丑,能在纷繁的网络歌曲中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这样就可以增强他们面对不健康的网络歌曲的“免疫力”。教师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可以试着避免从音乐本身来谈音乐和评论音乐,利用音乐与其他艺术的关联进一步拓展大学生们的视野,例如,我们可以从音乐与道德的关联来认识音乐的纯净与质朴;从音乐与哲学的关联来了解音乐作者在音乐创作中进行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可能性;从音乐与绘画的关联了解其他艺术对音乐的濡染和渗透,从而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审美心理和审美品位,净化大学生的灵魂。

(三)在大学音乐教学中多结合网络教学

当代大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较强,因此,在大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也把自己新的理念及思想放于网络之上继续传播,可以说网络的出现,促进了各种艺术形式不断结合与尝试,并给我们带来了与众不同的艺术享受,教师利用网络教学,让大学生们在音乐这个领域可以充分享受网络带来的资源,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网络音乐,进行作品艺术特色评论,引导大学生自己去评判一首网络音乐的好坏。

第7篇

【关键词】大学音乐教育;中国传统音乐;传承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1-0062-01

一、大学音乐教育和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的实践相脱节

目前,中国的音乐人才主要是由各大高校的音乐学院或专门的音乐院校培养而成的,这些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理念和音乐实践对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中国音乐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所以,他们不仅仅肩负着要履行音乐教育的重任,更肩负着传承、传播中国传统音乐的重任。但是,自从西方的音乐教育体系被引进中国后,中国各大高校的音乐教育全都被“西化”了,学生所学习的乐理理念、和声技法、作品分析、复调等音乐知识,全都是来自西方音乐体系,钢琴被列为必修课,以演唱意大利语、德语等语言的音乐作品为最高水平,中国传统音乐被挤在一个小角落之中,得不到应有的关注。

正常说来,一个国家制度下的音乐教育应该主要弘扬本民族的音乐精神,传承本民族的音乐瑰宝。但是在中国,近半个世纪以来,高校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却是其他国家的音乐,从音乐基础知识到乐器、曲目、旋律、调式等都是欧美的,本应该占据高校音乐教育主要阵地的中国传统音乐却屈居一隅,在课时和内容上都处于明显的劣势,这种情况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

二、大学音乐教育如何来传承中国传统音乐

(一)设置足够的传统音乐课时,实现课堂传承

在大学音乐教育中,课堂教学是音乐学习的主要途径,所以,开设足够课时的传统音乐课程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传承中国传统音乐并不意味着抛弃西方音乐教育体系,否则就走入了另一个极端。高校在充分认识到中国传统音乐重要性的基础上,还不能丢掉原有的西方音乐教育体系。这就需要大学采用“双语教学”的课堂教学形式,将中国传统音乐的内容和西方音乐知识进行分开教学,二者所占用的课时量大致相同。或者同性质的教学内容,中西同时进行教学。例如中国音乐名作欣赏和外国音乐名作欣赏、中国传统乐器演奏和外国乐器演奏、民族调式与和声与西方和声等等。在中西对比中,学生更容易理解二者的不同和实质。再例如在学习《乐理与视唱练耳》这门课程时,老师既传授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知识,同时也涉及到外国音乐理论知识;在学习《声乐》、《钢琴》等课程时,既选择中国经典乐曲为练习曲,同时也不能忽视外国经典篇目。因为这些内容比较基础,所以较为适合本科生的学习。在研究生阶段,可以采用“两线并列”的办法。在学习中国传统音乐形态和音乐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外国音乐形态和知识。在博士生阶段,可以采用“三线并列”的方法,中国传统音乐研究成果、西方音乐理论知识和现当代西方音乐理论知识这三者同时进行,并行不悖。这些都是帮助学生掌握中西方传统和西方现代三种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的有效方法,可使学生在对照比较中掌握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和规律,继承中国传统音乐的优点。

(二)增加艺术实践的机会,实现课外传承

为了加强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力度,也为了增强学生的舞台表现力,高校应该利用一切的机会来开展艺术实践活动。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在这方面的做法颇有值得借鉴之处:他们在音乐教育课程体系中,专门设置了“艺术实践”课程,每周抽出一定的课时,让学生自由结合,在公开场所来演唱中国传统曲目,或者表演中国传统戏剧等等。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增强了学生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解领悟,培养了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热爱之情。此外,在其他场合的艺术演出活动中,也适当地增加中国传统音乐的比重,给学生以展现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开展民俗和实地调查活动,实现社会传承

教育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于教育的开展具有不可估算的作用。所以,有条件的高校都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民俗活动,例如民间鼓乐典礼、民间礼仪活动等等,还带领学生到民间去进行表演,参加各种传统音乐的学术活动,鼓励学生到传统音乐的诞生地,去寻找传统音乐的源头等等。

参考文献:

[1]李晓莹.新媒体时代非音乐专业大学生音乐鉴赏力探究[J].艺术评论,2014.

[2]郭声健.音乐教育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

第8篇

关键词:综合性大学;大学音乐教育;专业教育融合和拓展

在现代化社会,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音乐教育也属于美育的核心组成部分。艺术或多或少的融入在每个人的生活之中,人们已经离不开它了。所以,艺术教育更多的时候不是追求课程的知识化,书本知识的死记或者应付考试,而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目的是培养全面性的人才。大学音乐教育不仅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感,还具有启迪智能的独特价值,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在培养现代化复合型人才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音乐教育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实现全面发展。而当今社会,虽然各大高校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了对艺术教育观念的改变,但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和重视也不尽相同,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所以各个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水平也大相径庭。大部分高校过分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加缺少了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和拓展。

一、大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1、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

传统的大学音乐教育过分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虽然说是过分重视书本知识,但是传统的大学音乐教育也只是简单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并没有深入的探讨,而且教学方法也比较老套。音乐教育如果只是依葫芦画瓢,不仅抹灭了学生对艺术的创造,很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更是对音乐教育的亵渎。传统教育忽略了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加缺少了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和拓展。所以,必须突破传统音乐教育的束缚,不仅要重视学生书本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要重视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2、对音乐教育的不重视

在各大高校,存在对大学音乐教育的不重视的现象,这种现象根深蒂固,从基础教育开始,人们就已经对音乐教育有所摒弃,从小学、中学都是这样,语数外永远占用着音乐的课程时间。除了对学科开展的不重视、对课程时间的任意占用,还存在着师资力量的薄弱,教学计划随意改变,甚至靠看视频或者音乐讲座来代替教学内容的传授。老师教不好,学生也不可能学好。所以,各大高校必须加强音乐教育的考核力度,必须健全考核标准,做到音乐教育和其他专业教育一视同仁。

3、与交叉性学科缺融合

当前大学音乐教育学科设立比较单一,而且音乐学科和一些交叉性学科也缺少融合,单一的学科建立,狭隘的音乐教学模式已经阻碍了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已经不适应当代社会综合性大学的发展趋势。所以,必须改变机械性的教学模式,单一的学科建立,必须丰富音乐教育学科的设立,加强与其他交叉性学科的融合,这样才能使学生对音乐教育产生更大的兴趣,才能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现代化新型复合型人才。

二、实现大学音乐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与拓展

1、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音乐教育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其实是非常尴尬的。无论是小学阶段、中学阶段还是大学阶段,音乐教育更像是专业教育的附属,音乐本身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学业的繁重和各阶段的升学压力,让学生和家长甚至视音乐或者体育等学科为学业进步的最大阻力,千方百计挤压学生的课余活动时间和兴趣爱好。这种情况极其普遍,对学生自己也是一个巨大的心理负担。另外,虽然不少高校设置了相关的音乐专业,但是仍局限在音乐专业教育的层面上,说的通俗一点就是,高校的音乐教育更侧重于乐理知识的掌握。和其他专业教育基本上不存在任何交集,更别说融合和拓展了,所以无论是学生自己还是学校,都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音乐教育在锻炼学生抽象思维的重要作用。

2、把音乐教育融入通识教育当中

音乐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一种非语言和非具象的艺术,这和大多数专业教育的理念是高度一致的,比如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以及不确定性特点给学生以充分自由的想象空间,同理,数学虽然是数理化科学,要求结果精确,但是却有着多种解题思路,从这个角度上,音乐和数学等学科都是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和创新能力。另外,从心理层面上看,音乐对其他学科的补充,特别是对学生心理状态的平衡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这其中需要我们熟悉一个概念: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是英文“generaleducation”的译名,源于古希腊的自由教育,又称“通才教育”。它是指非专业性、非职业性的高等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道德、情感、理智等方面全面发展。美国是开展通识教育最早、最完善的国家之一,已经有了上百年的历史。西方公认的现代大学直接源头是欧洲中古世纪大学,其中以法国的巴黎大学、意大利勃隆那大学为最早,牛津、剑桥大学从一开始就沿用法国、意大利模式,先用3年时间学习语法、逻辑和修辞,打下拉丁文基础,再用4年时间学习算术、音乐(乐理)、几何和天文四门学科,在此基础上如果再进修神学、法律或医学就能成为博士。可见在西方教育中,音乐被纳入了逻辑、推理的科学思维训练中来。我国的通识教育起步晚,发展不均衡,甚至同一高校的不同院系都发展不平衡,尽管很多人已经认识到通识教育,或者说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现行的行政体制和社会大环境下,实行通识教育依然非常棘手。音乐教育除了教授专业的乐理知识和演唱技巧,如何引起听众精神层面的共鸣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人类对美好事物都是欣然接受的,并在这种环境熏陶下进行再创造,进而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音乐能让人的思维活跃,绕开思维壁垒,开发创造性的思维,使人以愉悦的心情投入生活和工作,这也是通识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3、优化师资配置、学科设置和考核标准

3.1优化师资配置

大学音乐教育,一个贵在教,另一个贵在学,缺一不可,有好的老师才有可能培养出好的学生,如果一个老师连自己的知识储备都不足,都过不了关,怎么敢奢望教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学生呢?有一些老师自己都觉得音乐教育是不重要的,不考试所以不重视,这种态度会带给学生负面的影响。消极的教学是老师教学中最不应该出现的。所以,要想实现大学音乐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与拓展就必须优化教师队伍,选拔好的老师进行教学。另外还应配备相应的教学器材和设备,光靠老师阐述是不能直观的展现给学生的,老师必须利用专业的设备展示给学生看,更加生动形象。而且学生也可以亲手操作,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动手和创造能力。老师要求学校购买的教学必备器材,学校必须予以购买,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靠考试纸上谈兵是万万不行的。还有配备器材也不能只为老师的教学配备,还应该按照学生使用需要相应的配备合理的使用器材。让感兴趣的学生有时间的时候去练习,熟能生巧才能使学生在现有掌握的知识中去开拓创新。

3.2优化学科设置

虽然一些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的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很多都设置了音乐相关的一些课程,但是学科设置相对单一,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建立多样化的音乐课程,在一些学校普遍存在着一种课程选修要求,比如学生只能在音乐、绘画等艺术课程中选择其中一门,这样就极大的打消了学生对多种课程的积极性,一个学生有可能既喜欢音乐又喜欢绘画,但由于规定就必须放弃一门,这样就不利于艺术课程的发展,真正产生兴趣的学生又没办法学到相应的知识。其次可以将音乐课程设置成必修课程,一些学生觉得选修课程不重要就是应付学校而已,往往浪费了学校的教学资源。如果设置成必修课,就意味着跟专业课一样纳入考核要求,对一些对音乐感兴趣的同学做到一个监督作用,还可以将音乐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教学,灵活多样的教学,让书本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去。将音乐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促进音乐教育与专业教育不断融合和拓展。

3.3优化考核标准

加大音乐课程的学分比例,可以督促学生持之以恒的学习音乐。一些学生一时心血来潮,三分钟热情就去学习音乐,结果往往半途而废。从一开始选择音乐这门课程的时候就没有认真对待。改变学分比例就能够让学生在选择时更加慎重,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所以,主观性的让学生意识到音乐的重要性,保持认真的学习态度,所以优化考核标准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艺术教育已经成为各个高等院校教学的一部分,而音乐教育又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能够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新意识,也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要求,现代社会要求高素质、国际化的全面性人才。要想培养新时代全面性发展的人才,艺术教育和专业同等重要,缺一不可。一个好的人才,必须具备高的智商和高的情商。不能知追求专业教育的知识技能,还要培养艺术细胞,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文化环境。音乐是最具感染力和影响力的艺术形式,音乐的传承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也蕴含着每一个地方人民的民族色彩,高亢激昂、温柔婉转,从歌声中就能听出来。音乐融入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极大的满足了人们精神层面上的需求。从而看出,音乐教育对人们的重要性,各大高校应当不断探索,促使大学音乐教育朝着更加良性化的方向发展,使大学音乐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起来,培养出高素质、全方位和国际化的人才。

作者:曹英 单位:湖北省女子学校

参考文献:

[1]马志中,郭晓君.高等学校素质教育论[M].石家庄: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陈放.论大学音乐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和拓展[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4).

第9篇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逐渐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校中进行音乐教育,不但丰富了教育的内容,还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素质和品味,因此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作用,使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得以不断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研究音乐教育对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的具体表现,研究音乐教育在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音乐教育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的途径。

关键词:

文化素养;大学生;音乐教育

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主要是指在大学生个人应当具备的素质和处事的态度。通过教育的形式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其能够在德行、智力和情感等方面达到理想的标准,从而帮助其更好的处理问题。在这一过程中音乐教育以其独特的方式,对大学生的文化素养的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研究音乐教育对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的相关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一、音乐教育对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的具体表现

(一)有利于健全大学生的人格

音乐教育可以通过直观生动的感性形式表现社会理性,利用优秀的音乐作品帮助大学生养成高尚的人格,在社会不断发展背景下,社会对全面型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多,通过音乐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引导,可以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养成文明和高尚的品格。

(二)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音乐教育的过程是不断创造、提供审美体验的教育活动,同样的音乐作品,不同的人听来会有不同的感受,触动内心的效果也会产生差异,从而唤起大学生不同的个人情感,再通过教育的形式引导学生将个人的思维和激发的情感相结合,就会使大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个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增强大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1]。

(三)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培养大学生的审美兴趣的重要课程就是音乐教育,同时音乐教育的核心也是审美教育。通过优美动听的音乐,潜移默化的升华大学生的情感、陶冶大学生的心灵。从而丰富大学生的心理和情感,提供审美能力。

二、音乐教育在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音乐教育考核制度存在不足

现有的音乐教育考核制度还有待完善,而且健全的考核评价体系也比较缺乏,造成学生和教师对音乐教育的兴趣较低。同时音乐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更多的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也缺少学生主动表现音乐、讨论、欣赏的动力,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非常不利[2]。

(二)有待加强音乐教师队伍

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尤为重要的角色就是音乐教师,但是在高校中音乐教师队伍的实际水准却没有达到理想的标准,而且专业的音乐教师人才极为缺乏,即使在高校中设立了相应的艺术教育中心、音乐教研室等,但是更多的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充足的教师数量,而且还存在音乐教师身兼数职的情况,致使对音乐教育没有过多的深入研究,难以实现理想的音乐教育效果,因此急需加强音乐教育的教师队伍。

(三)音乐教育自身的不足

在高校音乐教育课程设置上,除了本专业将其设置为专业课程,其他的专业大多将其设为选修课程,而且课程设置的时间较短,课时较少,通常音乐教育课程的学分2分。从而造成教师和学生对音乐教育课程重视程度不够。而大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对于音乐相关知识的学习较少,音乐学习的连续性也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于是导致音乐教育课程的设置对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很难发挥作用。

三、音乐教育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的途径

(一)开展音乐教育科研活动

目前音乐教师关于教学科研的活动设置的较少,开发有价值的科研活动不但可以提高教学的深度,还能够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而音乐科研活动的选择也要从实际教学的角度出发,为音乐教学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服务作用。不断加强本校音乐教师和其他院校音乐教师的学术交流活动,拓宽音乐教学视野,及时了解音乐教育的新动态,在音乐教育科研活动中遇到问题的时候,音乐教师应当主动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及时解决问题,保证科研活动的顺利进行[3]。

(二)加强音乐教师队伍的整体能力

针对高校缺乏专业的音乐教师队伍问题,在组建音乐教师队伍的时候应当积极引进专业的音乐教师人才,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对音乐教师的实际需求情况,改善不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另外还要不断加强已有音乐教师的专业水平,通过定期进修学习、向优秀院校参观学习等形式,使音乐教师的自身能力的提高推动整体队伍的能力的提升。

(三)丰富教材内容,合理设置音乐教育课程

在设计音乐教育教材内容的时候,应当选择大学生普遍喜爱和熟识,并具有教育意义的曲目,使学生可以在欣赏的同时达到教育的目的。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教材内容可以选择的范围有:选择具有较强民族性、普遍性的音乐作品,将色彩各异、不用风格和区域的民族音乐作品编入教材中,可以使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提高文化素养。或者选择具有较强艺术性和思想性的音乐作品,突出劳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强化学生的文化认同感[4]。

综上所述,通过对音乐教育的研究,可以了解到音乐教育对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采取有效的手段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作用,培养更多全面型人才,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作者:朱亚楠 单位: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

参考文献:

[1]朱晓虹.提升大学生音乐素养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2:218+228.

[2]陆钰娟,兰海涛.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音乐素养的思考[J].音乐大观,2012,03:81.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