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通信行业发展优选九篇

时间:2023-10-12 09:34:0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通信行业发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通信行业发展

第1篇

1.通信行业的经济效益。在上文中,我们对2006年到2011年我国通信运营商的业务收入、业务总量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这一组数据中,分别对业务收入和业务总量的指标进行了明确的分析,同时也表示我国通信行业的业务总量在逐年快速的上升,且业务总量的增长速度比业务收入的增长速度要快得多,其中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收入与总量不匹配,究其根源,主要是我国通信行业中的三大运营商之间竞争的日益激烈,尤其是2008年12月12日工信部3G牌照以来,各运营商为了获得更多的客户资源,运营商之间相互降价而导致。因此,通信行业中通信运营商的业务收入与增加值给我国经济的增长带来直接的贡献。

2.通信行业的发展给经济增长带来的间接贡献。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通信行业的发展给经济增长带来的直接贡献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正是由于通信行业的发展,带动了与同行行业发展相关的通信设备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而这两大通信行业的发展又间接性的带动国家经济的增长。因此,通信行业的发展给经济增长带来的间接贡献,主要表现在通信设备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2.1以通信设备制造业为基点分析通信行业的发展给经济增长带来的间接贡献。就目前来看,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生产的产品主要有网络型、无线型和终端型通信产品。其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面带来的贡献主要是其销售收入在整个GDP中所占的比例。从2006年到2011年间,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销售收入在整个GDP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29%、2.73%、2.55%、2.23%、2.04%、2.27%。从这一组数据可以看出,通信设备制造业给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率呈现出稳中略下的趋势。究其根源,主要是由于通信企业的重组以及3G业务的拓展,尤其是重组后的通信企业要想在市场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加强网络的规划和建设,开创和开发一些新的品牌和业务,而这就为通讯设备制作商、内容提供商以及系统方案解决提供商等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而通信运营商是主要的投资者,通信设备行业就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但是由于一些通信设备生产企业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还十分有限,因此能保证销售收入在GDP中的贡献率稳中略下的趋势已经十分难能可贵。

2.2以通信服务业为基点分析通信行业的发展给经济增长带来的间接贡献。就目前来看,我国通信服务业类型主要有信息系统集成型、信息技术咨询、运营和数据处理等服务。其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面带来的贡献主要是其销售收入在整个GDP中所占的比例。从2007年到2011年间,我国通信服务业的销售收入在整个GDP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1.02%、1.29%、1.5%、1.87%。从这一组数据可以看出,通信服务业给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之所以通信服务业的销售收入在整个GDP中所占的比例还相对较低,究其根源主要是因为当前我国的信息服务行业属于初级发展阶段,但随着全球信心花时代的到来,信息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带动了社会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尤其通信服务业的销售收入在整个GDP中所占的比例在逐年的上升,主要得益于目前我国在信息服务行业方面出台了诸多扶持政策,因此在未来的时间里,尤其是4G牌照发放后,我国的信息服务业必将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保持高速发展的趋势。

二、通信行业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综述

第一,通信行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2006-2011年,综合通信行业业务收入对GDP的直接贡献、通信设备制造销售产值对GDP的贡献和信息服务业收入对GDP的贡献得到的通信行业对GDP增长的总贡献率平均达到约6.2%。

第二,随着经济的发展,通信行业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率呈下降趋势,通信行业对经济增长的间接贡献率的降幅趋势逐年减小。当电信业进入转型末期,通信行业的发展与GDP的增幅差距将明显收窄,伴随信息运营阶段的到来,二者的增速或重新趋于一致。

第三,由于全国通信业正处于转型阶段,它对GDP的贡献呈稳中略有下降趋势。其中,通信运营商和通信设备制造商对GDP的贡献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下降,但在2011年3G业务的大力发展下,通信运营商和通信设备制造商对GDP的贡献趋势有所回升;近几年兴起的信息服务业由于国家的大力支持,对GDP的贡献逐年上升。从这个角度而言,它对国民经济运行发挥着重要的先导作用。

三、结语

第2篇

关键词:通信行业;光纤;发展趋势

前言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大力拉动内需以及3G建设、FTTH建设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中国的光纤光缆行业新一轮的行业整合和投资拉开了序幕。回眸过去,展望未来,中国光纤光缆产业如何发展值得每一位业界同仁思考。

一、光纤光缆产业的构成及发展现状

1.关键技术和产业构成

自光纤通信实用化应用30余年来,光纤光缆的制造技术突飞猛进、产品品种不断丰富,并且由于规模化应用、生产效率的提升,使得光纤光缆产品在性能指标不断提高的同时,成本在不断降低,从而带动了光纤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目前国内的光纤光缆产业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包括以光棒制造、光纤拉丝和光缆制造为主要构成的主产业链,以及扩展外延形成的光纤光缆材料等各种分产业链,这个产业链随着光纤应用领域的扩展还在快速延伸。

在光纤光缆产业链体系上我们认为,国内有两个方面的关键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有相当差距,那就是“一头一尾”。“一头”是大家都清楚的光棒制造技术,近几年在国家的大力扶持及企业的持续投入下,国内的光棒制造技术得到了较快发展,技术突破和大规模制造近在咫尺,相信2~3年内,国内的光棒制造能力基本能满足市场需求。那么,另外“一尾”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那就是应用领域的扩展研究,光纤光缆技术发展到现在,其应用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通信领域,现在看来,在医学、传感、电网安全保护等很多方面都得到了应用,当然还包括我们目前还未用到的更多领域,这方面的研究,我们有实力的大公司参与还不多。国内的光纤光缆产业基础不能仅仅建立在传统意义的通信领域,那样在不久的将来会基本饱和,我们应该不断创新,持续进行研发投入,加强与各行业合作,不断拓展光纤新的应用领域。只有这样,我们的产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2.我国光纤光缆产业制造大国的地位已经确立,但产业发展水平并不均衡,需防范新一轮产能扩张带来的风险

(1)目前我国光纤光缆已确立制造大国的地位

根据2010年CRU最新的数据,2009年全球单模光纤总需求达到了1.685亿芯公里,比2008年增长了24%,其中,中国单模光纤需求增长了89%,与之相比,世界其他地区的单模光纤需求下降了4%。中国2009年单模光纤需求达到了7880万芯公里,占世界总需求的46.8%,并连续三年成为世界最大的光纤光缆消费市场。经过3年持续的跨越式发展,中国已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光纤光缆产业,并形成了完整的光棒、光纤、光缆产业链。2009年中国12家光纤拉丝企业生产光纤6040万芯公里,其中长飞、烽火、富通光纤产量都达到1000万芯公里以上;2009年世界光缆的总产量是1.72亿芯公里,仅中国光缆的产量就达8042万芯公里,占世界总产量的46.8%,并且产能仍在不断扩大中,中国5大光缆企业已成为世界级的大型企业集团。

(2)产业发展水平不均衡

虽然中国已形成包括光纤预制棒、光纤和光缆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产业规模居世界第一位,但是在整个产业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光棒产业70%~80%还依赖进口,国产化预制棒的份额一直维持在20%左右,没有大的发展。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上游原材料光纤预制棒、光纤、光缆的利润比例大约是7∶2∶1,因此,预制棒厂商拿走了整个行业70%的利润,在产业链中占优势地位。而预制棒的价格被外国公司控制,巨额的光棒利润被外国公司赚取。中国依靠买棒拉丝,光棒价格昂贵,难以降低光纤成本,况且光纤价格低迷,致使光纤企业的利润空间极小。

其次,光纤光缆产品已高度同质化,价格成为竞争的唯一手段,一些企业为降低成本而不惜降低产品的质量。中国泰尔实验室曾表示:“检验机构在近几年的光纤光缆检测中发现,光纤光缆产品的不合格率达到20%~30%。”

再次,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增强,中国企业在光纤光缆的研发、生产以及核心技术关键环节方面,与国外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新型的光纤、光缆产品,如G.657光纤和气吹用微型光缆的核心技术都是国外研发的,国内只是在跟踪研制。

这些差距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光纤光缆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因此,国内的产业不仅要做大还要做强。要坚持自主创新,突破瓶颈,力争在光纤光缆生产的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同时光纤光缆企业、电信运营商要加强产业链互动,推动产业链各方实现共赢,为光纤光缆产业营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3)新一轮产能扩张带来风险

中国光纤光缆产业的发展历经了三次快速发展的时期。1991年~1994年的第一次扩张期,使得中国的光缆产能规模达到了100万芯公里/年;1999年~2001年的第二次扩张期,产能达到3000万芯公里/年;2008年~2009年第三次扩张期,国内光纤产能跨越式地达到了近亿芯公里/年,光缆产能更大。本轮扩张呈现出3大新特征:一是大型的光纤光缆企业继续扩大规模;二是无论是光缆还是光纤产能都比2008年初增长了一倍;三是有实力的企业开始合资建立光棒生产基地,竞争向产业链上游延伸。

应该注意的是,在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背景下,国内产业的大规模扩张,一方面进一步确立了中国是全球最大光纤光缆制造大国的地位,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可以预见,中国的光纤需求在未来2~3年将维持在6000万芯公里~8000万芯公里,国内光棒的产能目前还有缺口,但光棒进口在未来2~5年将持续减少,并将最终与光纤拉丝能力匹配;而中国光纤拉丝能力将超国内需求20%~30%,光纤的竞争开始向生产效率、工艺路线等影响成本的环节转移;至于光缆制造,由于进入门槛较低,近几年一直制造能力大于市场需求,2009年光缆表现出来的短期内供不应求,实际上是光纤短缺造成的,并不是光缆制造的能力问题。新一轮的光缆产能的扩充,主要是大厂进行,而且起点较高,扩充数量较多,目前光缆的盲目扩张所带来的危害性日益显现。

这几轮的产能扩充是市场需求增加的必然结果,而已处于全球最大市场的中国,未来的需求是否还能持续增长是个问题,因此从相对弱的对手手中抢市场成为生存的考验,如此巨大的产能背后,任何市场需求下降的影响都将造成价格不理性的降低并进而导致产品质量下滑的风险。

二 、我国光纤光缆产业的发展趋势

1.加快光棒国产化进程,完善产业链

加快光棒国产化进程是为了解决目前产业发展中的“瓶颈”和“短板”问题。几年前,国内的一些大厂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纷纷提出了自己在光棒产业的发展规划和目标,比如烽火通信2009年与日本藤仓公司合资成立的藤仓烽火光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光纤产业预制棒基地,项目一期达产后可具备1000万公里预制棒生产能力,将成为国际重要的光棒制造基地。其他国内企业,如长飞、亨通、富通、中天等也在通过与国外先进技术合作,结合自主创新和研发实施新的光棒项目。我们相信,国内企业经过3~5年的发展,可实现2500吨左右光棒的生产能力,基本可以满足国内光纤的需求。

2.3G和FTTH建设及“三网融合”实施将是光纤光缆产业发展的持续动力

3G在我国的商用,奠定了2009年的产业基础,截至2009年年底,国内三家运营商3G投资共计1609亿元。到“十一五”末期,我国移动用户将达到8亿户,如有40%成为3G用户,则达到3.2亿户,用户规模必将居世界之首。在未来几年中,3G产业的稳步增长,必然对光纤网络的覆盖和稳定性提出更高的要求,进而导致光纤光缆的需求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光纤到户(FTTH)需要建立分支到末端的光纤网,将为光纤光缆产业发展提供无限想象空间的市场,可以说FTTH为国内光纤光缆行业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机遇。我国大规模实施光纤到户后每年所需光纤在1亿公里以上,光纤光缆整个产业链条都将从中受益,用户也将享受到FTTH的种种便利。另外,世界范围内的FTTH发展也使全球的光纤需求出现增长趋势,这将大大推动国内产品的出口。

2010年1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并明确提出阶段性目标和重点工作。此举标志着三网融合将正式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而三网融合将刺激广电及电信运营商对光纤网络建设的投入,给光纤光缆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3.融合、创新是未来我国光纤光缆产业发展的主旋律

2009年3G牌照的发放和联通与网通的合并,使中国的电信运营结构发生了巨大变革,三大运营商都开始了移动、固话、宽带的综合运营。2010年国务院又提出了“三网融合”,使广电业务与电信业务开始交叉,这种大的融合趋势,使得对带宽的需求增长了,这种业务范围的融合与各运营商历史强势业务的不平衡,导致创新的技术不断被应用。

面对多需求的市场,各大光纤光缆企业也从趋同化竞争时代开始了差异化的探索。2004年以来各大运营商的集中采购,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光缆产品的标准化,常用的GYTA、GYTS等规格的光缆同质化非常明显,结构、性能等方面都大同小异。2008年各大企业都加大了研发的投入,自主创新的技术和产品不断出现,G.657类光纤的研制与国际同步,骨架式带缆可能出现3~4家,海底光缆也因沿海岛屿开发更受关注,传感光缆、油井光缆、矿用光缆等特殊场合用特殊要求光缆已打破国外垄断,室内软光缆产业蓬勃发展,塑料光纤从装饰用开始走向短距离通信应用。这一系列新技术的出现,说明国内各大光纤光缆企业更重视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是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必然阶段,并将在今后成为我国光纤光缆企业发展的一个重点。

4.加大研发投入,扩展光纤应用新领域

目前光纤光缆基本是在传统的通信领域应用,回顾一下历史,即使在传统的通信领域,光纤光缆的发展也是伴随应用领域的扩展而得到壮大,从上世纪90年代的骨干网应用,到本世纪初的接入网应用,再到近几年的FTTH建设、3G建设,在这个过程中,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不断应用,极大地促进了行业技术的进步和行业良性发展,但在这个过程中,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厂家生存压力巨大,各厂家越来越将主要精力放在市场开拓、成本控制上,而对研发投入很少,加上运营商的集中采购,厂家即使有研发意向,也是跟着集采指挥棒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厂家更为广泛的研发热情。

光纤的应用领域远不是目前大多数光纤光缆企业理解的那么狭窄,这方面的研究我们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有很大差距,但在国内企业中以长飞、烽火为代表的少数企业,越来越重视研发的投入,以期在新的应用领域中掌握核心技术,提升企业的差异化竞争能力,我们相信这个方向将是企业发展的主流,行业发展的趋势。

第3篇

关键词:光通信;PON;3G;FTTX;三网融合;多网融合

一、光通信的概念

光通信又称光纤通信,是一种利用光波作为载波来传送信息,以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实现信息传输,达到通信目的通信技术,具有传输频带宽、通信容量大和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等特点。通信网络分为传输网与接入网,传输段技术主要有:密集型光波复用技术(DWDM)、多业务平台技术(MSTP)、分组传送网技术(PTN)、智能光网络技术(ASON)。接入段以无源光纤网络技术(PON)为主,PON技术又可分为TDMPON、WDMPON、CPON,TDMPON技术主要有三种:APON、EPON和GPON。具体到产品方面,可以大致分为三类:光通信设备(光传输、光接入)、光纤光缆、光器件。

二、行业发展的驱动因素

(1)3G建设对行业的影响。2008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关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告》,鼓励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CDMA网,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合并,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2009年,重组完成后,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了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中国移动持有基于TD-SCDMA技术制式的3G牌照,中国电信获得基于CDMA2000技术制式的3G牌照,中国联通取得基于WCDMA技术制式的3G牌照。运营商重组以及3G牌照的发放,标志着3G网络建设的全面启动。各运营商全面布网,加大了基站集中采购的力度。3G业务流量大,非传统铜缆所能承受,光纤接入的3G基站成为必然选择。2011年5月底,3G基站总数达到71.4万个,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3G基站分别达到21.4万、22.6万和27.4万个。中国移动建设的TD网络已经覆盖全国4个直辖市、283个地级市、370个县级市及1607个县的热点区域,以及部分发达乡镇;中国电信建设的3G网络覆盖全国全部城市和县城以及2.9万个乡镇;中国联通建设的3G网络覆盖341个城市和1917个县城。截至2012年底,全国3G基站总数累计超过100万个。基站建设高峰过后,后续的网络升级和移动增值业务大幅增长将对光通信设备带来源源不断的需求。随着3G业务的开展,传输网对基站的容量需求将倍增。未来数据业务需要的带宽将是2G时代的数十倍,带宽需求的快速增长必将需要更大容量高速率的光网络支撑,城域网与骨干网将不断扩容,将带来MSTP、基于OTN智能光网络、DWDM、ASON等设备及解决方案需求的增加。

(2)“光进铜退”,FTTX投资需求明确。用户对互联网的应用不仅仅只是局限于上网或收发邮件,各种P2P、视频通话等流媒体业务被开发并进一步推广,IPTV等高带宽业务应用也得到快速发展,这都直接加大了对网络带宽的需求。铜缆作为传统的传输媒介在传输速率、信号损耗、重量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成为制约高宽带业务发展的瓶颈。通过采用FTTX,运营商可以满足IPTV、WIFI接入、互联网视频、高清电视节目、手机视频等高带宽应用带来的迅速攀升的带宽需求。目前,拉动FTTX投资的需求非常明确。光通信产业在FTTX的牵引下,进入持续的成长期。

(3)“三网融合”与“多网融合”带来新的契机。早在1998年“三网融合”的理念就已经被提出了,但是在当时科技环境和硬件设施下“三网融合”还为时过早,所以被叫停,而在2001年之后国家开始促进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的融合,着力构建下一代互联网。但是真正开始采取措施是在2008年,“三网融合”开始有了实质性的进展。2008年12月,国家广电总局与科技部签署了《国家高性能宽带信息网暨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自主创新合作协议书》。广电总局基于“3T”技术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的投资已经启动,互动互联电视将成为未来工作推进的重点。此举刺激了光通信行业的需求,当年,光纤光缆、光通信系统、器件的需求都有明显提升。2009年7月,北京、上海、大连、哈尔滨、南京、杭州、厦门、青岛、武汉、深圳、绵阳以及湖南长株潭地区等首批12个“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地区名单出炉。继“三网融合”的政策之后,国家电网公司在2010年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是2010年八项重点工作之一,要求尽快在电网智能化上实现突破,提出深入研究“多网融合”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加紧开展相关工作,力争取得先发优势。“多网融合”实际是要求电网具备通信功能,从而利用电网实现智能调度、变电站无人值守、远程监控、智能小区、智能家庭等功能,“配电网光纤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然要求。国家电网公司在2010年工作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大城市配电网和农村配电网建设和改造力度,特别要加大中低压配电网投资比例,因此,未来几年,城市农村电网通信改造、配电网通信改造将持续推进。

三、行业前景展望

中国光通信行业经历了复苏增长期、3G驱动期和FTTX驱动期,呈现明显的阶段特征。行业自2006年至2008年出现复苏的迹象,中国光通信行业的复苏在时点上与全球态势高度吻合。2008年后,光纤与光系统均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其主要驱动因素在于中国的3G建设。从2009年3G牌照发放到2012年,3G基站数量每年以约20%的速度增长,截至2012年底,全国3G基站总数累计超过100万个。3G建设未止,4G建设已经提上日程,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作为全网运营商将展开激烈的竞争。对光通信的增量需求体现在两方面:首先,各运营商仍将加大基站建设投入,特别是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由于目前基站数远少于中国移动,二者将加强完善其网络覆盖能力的力度,改善用户体验以增强竞争力。且4G需要比3G更多的基站才能保证达到同样的覆盖效果,同时后续维护也将带来更多的需求。其次,后3G时代的竞争将使宽带成为运营商争夺的一大焦点。对运营商而言,宽带不仅是利润的重要来源,也是支持4G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各自在南北方的固网市场呈割据垄断,为了进一步增强竞争力,向全国布网延伸将变得很重要。而中国移动作为新进入者,必将在此前很少涉足的宽带市场谋求发展。这都意味着运营商将需要积极扩建其光传输网络。

无论是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还是电网,其需求一直在快速增长,对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通信网络的传输和接入。而目前可以投入市场化、规模化操作的技术当中,只有光通信技术能满足这种要求。基于这种逻辑,中国光通信行业未来仍将持续高速增长。

参考文献:

[1] 程成,王念春. 光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4G网络规划简述[N].国信证券,2013911.

[2] 陈志坚,胡路. TDLTE建设稳步推进,中国厂商成最大受益者[N].长江证券,2013715.

第4篇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通信运营商;发展机遇;挑战;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 TN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61-0090-02

互联网技术是20世纪以来人类最重要的科技发明,代表了生产力的发展方向。经过20多年的发展,移动通讯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全球经济、文化、经济和社会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加速了社会文明和信息传播的变革进程。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我国手机网民的数量正在逐年递增,因此,电信运营商的积极变革是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必然趋势。

1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通信业务发展的特点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通讯业务是一种双向融合的服务模式。其打破了传统通讯业务只能为客户提供语音、数据等内容的资源出租式服务。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带动下,通讯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功能更强大的新移动通讯终端功能提高了客户服务质量,丰富了服务内容。

2 通信运营商目前所面临的挑战

2.1 数据流量指数式激增,数据响应快速

随着移动用户对服务的体验要求逐步提升,服务内容的多样化发展,移动数据流量呈现了指数化的增长趋势,因此,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数据流的传输速度急需提升以跟上移动通信业务的高速发展。但是,以运营商怒前的技术设备水平,服务质量并不能完全实现客户目前的高速、高质的要求。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通信企业需要整合现有资源,实现高效的优质服务。

2.2 移动数据服务与资源的明显不匹配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移动通讯客户,通讯企业和移动运营商越来越重视数据服务质量,相应的移动通讯企业的资费收入和设备维护费用就会提高。但是如果盲目上涨资费就会失去部分移动用户,所以国内大部分运营商都尚未根据数据服务成本计算来提高服务资费。

2.3 移动互联网模式对传统移动运营模式的挑战

移动互联网模式是优于其他传统移动通信模式以移动通讯和互联网通信模式技术为基础产生的一种通信模式。这种新型的移动通信模式的特点是双向融合,要求运营商对传统的资源出租的低级运营模式进行变革,利用现有的客户资源实现向互联网体系的转变。

3 移动通信行业“五化”变革

3.1 终端智能化

当今产业发展中最为显著地特征就是终端智能化。据工信部统计,2011年,我国1月~11月手机超过了8192.6万部,上市了441中新机型,同比基本翻番。智能手机最为重要的功能就是能够接入网络。前几年,3G模式中最为普遍的是WCDMA手机,成本也是相对较低的。近年来随着中国移动TD网络的完善,TD手机也在价格上有较大的区间,款式功能丰富被用户所接受。在客户对网络速度的要求下,4G手机也在急速发展。

3.2 无线接入宽带化

移动互联网对数据流量井喷式增长的需求直接发展了无线接入宽带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应用,移动通讯技术如果仍局限于语音通信是远不能满足客户对多媒体应用的需求,所以无线接入宽带化是时展的必然趋势。

3.3 运营平台化

运营平台化指的是运营商迫于移动互联网时代对网络的压力,以用户的价值和需求的基础构造的智能网络管道。大额的数据业务投资所带来的数据流量高增长未能给运营商带来可观的收益,运营商为了提升网络价值,转而由传统的经营宽带“哑管道”模式向可以引领产业发展的“智能管道”变革。经由不同方式打造的“智能管道”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识别客户、区分业务、调控流量、分级服务和管理资源等。目前运营商最为紧迫的问题是解决流量增长和收入不相匹配的问题。构建智能化管道就是要实现资源与业务的最优配置,进一步提升流量的经营管理。

3.4 业务融合化

业务融合化是产业融合化的产物,运营商首先要想客户提供最为基础的语音通信业务,其次还要满足客户对数据和视频等综合多媒体信息的需求。松耦合、多样性的网络才能实现业务和终端的融合并拓宽业务范畴,这种模式能够实现业务的多样性和积极发展。业务融合还能够提升用户的体验,把移动互联网与电视终端、手机、电脑上呈现的各种信息形式同时通过移动终端呈现给客户。

3.5 通信外延化

通信外延化的主要内容是物联网。其打破了传统的人与人之间的通信模式,将通信范畴扩大到人与机器、人与物、机器与机器 、物与物,直接拓宽了通信的内涵和范畴。从长远来看,物联网具有巨大的潜在发展价值和市场空间,也因此得到了大多运营商的关注。工信部根据今年的统计数据预测在2020年我国市场规模将成长为万亿元级别的市场规模。由此看出,物联网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发展潜力,未来五年物联网的发展方向是物联网的关键技术研发和在重点领域的推广应用。

4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通信业发展的策略

4.1 加大移动通信网络体系建设力度

现在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移动运营商如果不能及时的构建新的移动互联网通讯体系,将会被时代所淘汰。建立新的体系要以移动通讯现有的平台为基础,不断加强互联网的研发,进而实现新体系的融合。具体措施包括:提高移动网络质量和速度;加大对于云计算、点对点传输的高新技术的研发力度;在保证移动互联网质量的情况下亚索运营成本。为加快移动通信和互联网通信的融合,应通过对隔代通信网络的进一步分析研究,构建一套科学、完善的新标准运营体系。

4.2 创新互联网跨行业合作形式

互联网行业和移动通信行业是存在差别的,移动运营商不熟悉互联网行业,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客户对于通信的需求程度在不断提高,移动通信和互联网行业交流合作成都的提高,这对移动运营商来说是一种挑战。移动运营商只有对互联网通信进行进一步的研发才不会失去时展的先机。

4.3 提升对客户的需求的把握和分析

在移动通信和互联网通信双向融合的形势的推动下,信息服务的种类和方式也在朝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受到时展的影响,移动运营商必须要以客户的需求为主,了解客户的对通信的需求,尽最大的可能满足客户。所以,按照客户的需求对客户分类是十分必要的。做好客户分类,才能进一步制定合理的需求方式。在建立子系统和销售模式及其他运营过程中要把资源合理利用作为基础,最终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移动客户的需求。

4.4 逐步打造智能管理,做好流量经营

“流量经营”要求首先搭建运营商智能管道和产业链聚合平台,以释放流量价值为目的,小流量产品为研发重点,将流量规模扩大、流量结构改善、流量内涵丰富作为经营方向的一整套理念、方法及行动的整合。

4.5 充分发挥优势,做好传统管道

虽然“哑管道” 时代的发展下需要寻求转型,但是由于现有的新兴技术不够成熟和完备,所以构建“智能管道”不能急于求成。传统管道作为所有业务开展的基础设施是必不可少的,就像客户最基本的需求还是语音业务一样,运营商还是离不开传统管道。传统的管道还是需要得到重视和建设好。

4.6 云计算务实推进,IDC建设逐步展开

现阶段出现了云计算过热的现象,很多企业为了显示自己运用了新的技术都声称自己运用了云计算,但是大部分方案在实际操作中是不需要云计算的。特别要指出的是采用云计算的IDC建设是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的,所以IDC建设更应该有规划按要求建造。中国移动设计院就在积极研究实验新型节能、低PUE值和环保IDC。

5 结论

移动通信企业首先要全面仔细的分析通信业务的发展环境,将满足客户的需求作为中心,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针对不同的客户种类研发不同的服务项目,提高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葛永杰,周晓.中国通信行业运营商如何打破移动互联网的壁障――转型为服务提供者、终端厂家、应用开发商三者的方向引导[J].中国科技纵横,2013(2):75.

第5篇

关键词:通信行业;可持续发展;建议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put forward several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ommunications industry.Key words: communication industri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commendations

中图分类号:S972.7+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随着通信市场的开放,我国通信行业发展的加速,通信产业价值链结构不断复杂化,市场竞争也不断加剧。加上消费者消费意识不断提升和消费理念的转变,我国通信行业未来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和巨大的压力,如何更好地应对和解决当前我国通信行业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成为摆在我国通信行业面前的一个关键问题。从产业角度划分,通信行业隶属于信息产业,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将继续实现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统筹安排,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放在优先的位置,我国通信行业面临着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

通信行业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支柱性、战略性的特点,是一种特殊的服务行业,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民生活中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它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健康发展。为更好地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需要,我国通信业采取了一系列有重要意义的改革措施,并取得阶段性成就。不论从业务量、业务收入还是用户数量方面,都大大地提高了。行业竞争格局已初步形成,并进一步优化。通信行业继续保持较为平稳健康的发展,特别是在“十一五”期间,我国通信业用户总量和网络规模已居世界首位,并成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通信行业已经成为加速国家工业化进程、提升国家信息化水平的关键力量,充分发挥了通信行业在支撑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积极推动了国民经济增长。同时,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及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将更加凸显通信行业的重要性。因此,在今后通信行业的发展中除继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外,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推进和确保实现通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 确定通信行业可持续发展目标

第一,通信行业应明确“十二五”计划期间,甚至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的总体发展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同时根据确定的目标,制订出实施计划。只有在明确的目标和整体规划蓝图的指引下,通信行业的发展才有章可循,以确保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确定目标的时候,要深入分析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状况、通信市场需求及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要紧密围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根本任务稳步推进。具体讲,一是,虽然预测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仍将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为我国通信市场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根本的保障。但鉴于国际、国内市场不稳定因素的增加,将不可避免地对我国通信市场产生影响,因此通信行业在坚持积极乐观态度的同时,应对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做好充足的准备,应对严峻挑战。二是,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精神,真正掌握内在的本质要求,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科学设置通信行业的规划目标,包括增长速度、产业规模、节能减排等,切不可为单纯地追求高的增长目标而置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于不顾。三是,加入WTO后,我国承担了开放通信服务市场的义务,加上国际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强化,国际化发展目标应成为我国通信行业不可忽视的另一主要目标。积极研究实践“走出去”战略,特别是我国通信运营商要把握住国际化各个阶段的关键,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策略,以逐步推进通信行业的国际化进程。重视品牌建设工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关注其他的跨国运营商先进的管控经验,合理整合和设计模式,提高企业运营管理的国际化程度和水平。

2 进一步优化通信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信息化水平相比,在通信发展水平及技术方面还存在巨大的差距。21世纪初期是关系通信业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我国政府要抓住信息革命的重要机遇,为我国通信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不断地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在政策方面,一方面集中全国专业人员的力量,积极研究通信行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深层次问题,了解当前制约通信行业发展的各种因素,做好通信行业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指导,引导通信行业可持续发展。采取各种激励政策刺激通信行业的发展,特别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在财政补贴、税收、投融资政策等方面要大力支持。

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完善通信行业管理和发展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为我国通信行业的公平竞争和政府监督提供良好的产业法规体系保障。修订明显不适应当前通信行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同时准确把握通信行业未来的发展态势,提高法律法规及制度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对于当前通信行业领域发生的新情况、新现象要从法律层面抓紧出台相关的政策,规范运作和管理流程。要搞好通信行业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的宣传,提高通信行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行业自律意识。严格执法体系,搞好执法监督体系的建设,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杜绝执法中出现的程序不规范等现象。在依法监管中,要时刻秉承执法为民的理念,增强监管为民的意识,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及时严格处理各种违法行为,维护通信企业和用户的合法权益,保障通信市场运作的有序进行。

另外,通信行业的特殊性加上市场经济本身的滞后性、盲目性等缺陷,使得通信行业的建设发展离不开政府科学有力的监管。市场越开放,也越需要政府依法强化监督管理职能,提高政府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积极促进通信市场的完善和成熟,形成有效竞争和有序竞争的局面。因此,在充分发挥市场在通信业中配置资源的基础上,深化通信业体系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大政府的监管力度,提高整个行业的创新活力,以实现通信市场的公平健康发展。立足通信行业的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实现政府对通信行业的监管,积极打破通信业现有的垄断格局,为通信行业的持久发展提供机制和原动力上的支撑。建立健全通信行业的公平竞争的规则体系,从根本上推进通信市场公平、公开、公正及透明竞争的实现,规范市场经营行为和维护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尊重和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完善通信行业的依法行政责任制度的建设,提高政府行政的科学性,在执法权力与责任两者间衔接好,确保各级通信执法部门依法行政、科学行政。

3 积极发挥通信行业协会的作用

行业协会作为第三方角色机构,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既不同于政府,也不同于企业,对行业的规范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我国行业协会有鲜明的中国特色,需适应当前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实现行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的有机结合。通信行业协会作为沟通协调的平台,要明确协会的定位和职责,认真贯彻和承接通信管理部门及政府部门委托的管理事项,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服务、维权、协调及自律几大功能,促进通信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特别是随着行业协会作用和优势的日益凸显,工信部已明确进一步加大培育和发展行业协会的目标,确定行业协会的法律地位,以充分发挥协会熟悉行业、贴近企业的最大优点。当前通信行业协会的任务,一是,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在深刻把握行业发展主流的基础上,加强宣传,积极倡导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鉴于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推进通信业务方面,也需有所侧重和区别对待。二是,通信企业要积极转变观念,转变发展方式,积极创新,实施品牌战略,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努力推进和实现企业的转型。三是,重视通信企业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培育和最终形成优秀而独特的企业文化,并通过企业文化与企业其他制度和机制建设的紧密结合,将企业文化贯穿于企业经营运作的各个环节,既强化企业文化的积极作用,也使得通信企业的文化不断得到升华。四是,通信企业作为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离不开技术创新能力,特别是核心技术开发利用的能力和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所以要紧密跟踪国际先进发展趋势,积极引进吸收及消化先进技术,提高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同时也要进一步加强和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质量。行业自律和诚信建设,为我国通信行业的发展营造诚信公平的市场环境,引导通信行业健康发展。二是,做好服务工作,以各种形式为通信运营商及制造商的交流与联系建立一个平台,加强会员间经验的交流与总结,共同推进我国通信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三是,加强通信行业协会自身建设,为发挥通信行业协会的作用打下基础。加强通信行业协会与其他行业协会和社会各方面的横向联系,积极吸收和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取长补短,发挥行业协会民间社团的资源优势。抓住工作的重点,通过亮点工程与协会的品牌建设,取得国家、社会及企业的认可等。

4 提升通信企业整体核心竞争力

加大通信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设,增强市场竞争力,特别是国际市场竞争力,是实现我国通信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因此,通信企业在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扶持政策和鼓励政策同时,要多管齐下,集中力量,创造企业品牌和核心竞争力。当然不同的企业,面临问题各不相同,但总的说来,都需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时刻关注国内经济政策及市场需求的变化,特别是未来通信企业的竞争,主要在于业务的创新方面。因此,要更加关注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及结构多层次化的要求。通过本土化的CRM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鉴于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推进通信业务方面,也需有所侧重和区别对待。二是,通信企业要积极转变观念,转变发展方式,积极创新,实施品牌战略,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努力推进和实现企业的转型。

【参考文献】

[1] 李行政.无线通信系统中继技术研究[D]. 北京邮电大学 2011

[2] 胡静.协作通信中基于位置信息的中继选择方案研究[D]. 北京邮电大学 2011

[3] 崔雪.Turbo乘积码在编码协作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1

[4] 段志刚.协作通信在认知无线电中的应用研究[D]. 山东大学 2010

第6篇

关键词:通信 ; 设计 ; 建筑

在中国目前的建筑设计机构中,主要存在着外资、民营、国营设计院等多种组织形式,适应着不同的业主与需求形势。民营与外资设计机构机制相对比较灵活,市场敏感度高,设计水平逐步提升,目前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而国营设计院主要是原国有设计院体制的延续,主要有建筑专业设计院与行业设计院组成。行业设计院由于主业务为相关专业设计(如化工、道路、通信设计等),建筑专业往往为配套专业,受到行业与市场因素的束缚较大,在发展中受到体制和能力水平的诸多制约。笔者以自身工作经验为例,试图研究通信行业设计机构中建筑专业发展模式,为提升该行业的技术与服务水平,实现建筑设计机构专业化、规模化、职业化是重要途径,建构强调创新的企业文化,实现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就成为必由之路。

1.背景与基础条件

1.1竞争程度激烈,社会化程度较高

通信行业设计院是在原有邮电行业发展过程中,为满足行业内部对相关专业设计业务的需求,提供设计配套咨询设计服务的机构。由于该类型工程通信专业设计具有较强的特殊性,社会上的其他设计单位很难涉足,排他性较强。随着通信行业近几年的大发展,通信行业设计院无论是划归移动、电信或联通企业,普遍获得了良好的发展。但该行业中建筑专业设计社会化程度较高,受市场竞争冲击较大,目前发展出现良莠不齐的局面。部分通信行业设计院建筑专业被取消或仅仅作为配套专业,发展举步维艰。保留建筑专业部门的设计机构也普遍面临项目规模有限、水平难以提升、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找到适合通信行业设计机构中建筑专业的发展模式就成为当务之急。

1.2设计机构企业化的要求

通信企业均为上市公司,是投资、管理、运营高度现代化的企业,这对通信建筑设计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设计的内涵在扩展,设计工作已经真正走向职业化。设计者不仅应拥有基本的设计技能等基础专业能力,更应该在这一领域内有所钻研,在设计知识与技术上有相应的深度,同时还需要了解建设的过程规律以提供更准确的服务。所以,通信行业设计机构的建筑师应从一般意义上的设计技术人员走向职业化和专家型的人才,这也迫使通信行业设计机构中建筑专业必须按上市企业的管理模式运作,走专业化、规模化、职业化的发展道路。

2.通信行业设计机构中建筑专业发展环境与出路

2.1通信建筑设计机构发展环境

综观世界,美国、日本、乃至包括英国在内的建筑设计机构,更多的是以强大的综合技术实力和高超的企业运作能力,占据着大部分的市场份额,整个行业实现了彻底的专业分工和高度的社会协作。

目前的国内通信建筑设计机构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国内缺乏能很好地满足原创的、大型的通信建筑市场的大型建筑设计机构,而社会分工状况又不提供这样的基础。设计企业人员规模的增长,最大的制约就在于管理水平和机制的瓶颈。传统的通信行业设计机构中建筑专业,实际上受到了内部机制的制约,未能占有国内原创的、大型的通信建筑市场,但他们在通信建筑业的综合发展方面做了很大贡献。因此,这个规模的问题,也就是走向“公司化、规模化、专业化、职业化”的问题,同样这也为我们指明了通信行业设计机构中建筑专业着重发展的方向。

2.2行业发展与企业管理

随着近年来通信行业的迅猛发展,通信建筑的规模、投资均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面对这一形势,大型通信行业设计院均不同程度的加强了建筑专业的设计力量,力求在这一过程中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与最佳的口碑,为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同时,由于各通信行业设计院均归口各通信上市企业,均已按上市企业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尤其是人工成本控制方面,使得大幅度提高员工收入变得几乎不可能,这也导致在目前方兴未艾的建筑设计市场上对相关设计人才的吸引力有所下降,给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因素。在这一环境下,各通信行业设计院的建筑专业设计人员通过各种形式大幅增长,面对通信建筑的规模、投资倍数级的增长,如何占有更高的市场份额、提升设计水准就更加要求管理者摆脱作坊式的经营模式,寻求一种更科学的发展模式。

从设计管理上来讲,从50人、100人、150人乃至更多,几乎每增加50人对管理而言都是一道门槛。如果达到300人,则成为一个典型的知识型企业,管理上已经不能用事务所式的业务型管理模式,而应实现企业化的转变,否则人数再多也无法形成企业的规模效益,就避免不了因为规模的增长而带来的门槛阻力。通信行业设计院中虽然人数较多,往往远远超过300人,有着企业化的运转模式,但建筑专业设计具有特殊性,与通信专业设计有着诸多不同,对于建筑专业设计管理要充分考虑到它的特性,在企业管理中做到有的放矢。

2.3职业化策略

对于通信行业设计机构来说,与社会上设计机构的区别在于:设计管理者更了解行业的特性与对口上市公司的运作体制,表现出职业化特征,从中找到最佳切合点。它不仅关注如何把一个设计做好,更应该关心该项目与通信建筑使用者的良性互动,充分了解建设单位与上级主管单位的意图,符合国家相关部委的条例、法规、标准,将所有设计持续而高效的做好。所以,通信行业设计机构中建筑专业设计管理者不应该是仅仅关心设计业务本身,更应该关心设计业务的组织能力,包括战略、商业承诺、项目运作方式、专业能力以及管理模式、用人方式等方方面面,使之符合整个行业的企业文化,这也是考察一个上市企业的财务、经营、人力行政资源配置行为是否按照上市公司的商业规则进行运作的标准,这对于设计单位是否能够完全取得建设单位信任、形成长期良好互动至关重要。

可以说,专业化、规模化、公司化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职业化。这不是指拥有一份职业即是职业化。职业化首先要求的是摆正建筑师自己的位置,一定要具备外部客户、团队合作理念、专业素质、社会责任等综合因素。这不仅关系职业 道德问题,而且属于职业操守范畴。职业化不止是具备专业知识,更是在职业生涯中对操守行为规范的把握,是作为一个专业人士对工作的热情、恒心、专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

时下,国家在能力与技术储备不足的情况下,不允许我们仅凭个人喜好去设计建筑,而必须严谨地去完成每一个项目。在中国,现在要解决的更多是社会问题。在设计力量不完备,社会技术能力有限的条件下,刚刚诞生的建筑往往就与时代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这远不止是在建筑方面及造型方面,其功能与建筑技术往往在设计之初就已经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大兴土木的城市化时代,不能没有相应规模的公司去应对,通信行业设计院的建筑专业设计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表现出职业化的素养,从企业与城市的实际出发开展设计。但在当前的国情下,迅速跨入“公司化、规模化、专业化、职业化”的行列才实属当务之急。

2.4规模化策略

设计院既然作为通信企业的一部分,就必须按照上市公司企业化的方式发展,这就必须解决企业的基本问题,包括:企业战略、发展模式、业务流程、组织架构、人力资源、发展策略、技术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内容。这不仅是要符合通信企业上市公司的整体特征,还要根据设计院企业的特征进行细化和侧重,必须按照外部环境的状态和自身的情况做出认真的分析而得出答案,并不断加以完善。通过分析,我们得出了规模化的实施策略。

现实地看,规模化至少能带来三个好处。其一,规模可以带来技术高度。目前行业中要达到足够的技术高度,是需要做出大量投入的,只有规模带来的实力才可以保证集中人力、财力、物力为博取高技术做出足够的投入;其二,规模可以带来效率的提升。很多通信设计公司都有这样的体会,任务与人始终不匹配,时忙时闲,运营不均衡,常常为了接活而拼命加班,有了活人不够,要加人,加了人怕没活干,又拼命找活,财务状态不佳的状况时有发生。若公司有一定的规模再加上有效的管理,任务与人力可以较好的匹配,从而提高人员的利用率;其三,规模可以增加抗风险能力。

2.4.1集约化

要达到规模化就必须实现集约化,即将优势资源投入到效益最高的机会中去。真正的规模化需要我们改变基本的业务模式,实现与上市公司的一体化,以最大限度地做到资源的有效配置。同时,还要保持设计企业特有的局部灵活性。更进一步的要求就是改变业务流程,建立新的组织架构、改善授权和绩效管理的办法、实施知识管理等。如成立包含通信电源、通信工艺、概预算专业的建筑综合所,考虑到与通信设计的较大差异,采用自主经营的授权模式及以量化工作贡献的绩效管理模式等。其中业务流程最重要的内容就是项目管理的体系,必须将成本、质量、进度三个项目基本因素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

2.4.2专业化

对于通信行业设计机构中建筑专业来说,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对于服务对象即通信企业有着深入的了解,相关的专业需求、工艺流程等都是其它设计机构无法介入的。充分发挥专业化带来的优势是提升设计企业技术水平、实现规模化的必由之路。如中国移动在通信机房建设中推行标准化设计,为相关设计院发挥自身综合优势,深入探索与研究创造了难得的机遇。随着标准化机房楼的推行,该设计院实现了真正的规模化效益,获得了自己的知识产权,将设计企业的专业化推到了一个更高的程度。坚定不移的在通信建筑专业化研究中投入最强力量,已经逐渐成为广大通信设计机构的一致共识。

2.4.3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是任何一个知识型企业发展必须的管理工作。工作中任何一个环节必然产生大量的有价值知识,这些知识不被管理时是以经验的形式存在于个人手中,而每一个设计师都希望将这些经验固化在企业中,并被任何希望使用这些经验的人随时检索、获取和应用,这就是知识管理的基本意义。借助现代信息手段,配合相应的组织设计,通过知识共享系统、ISO系统记录等信息化手段,我们已经开始做这方面的努力。

3.企业文化的建构

用上述各种举措尝试管理手段的革新,目的是形成不断创新的组织能力。现在,全社会都在讲创新对国家、民族的重要性,建筑设计更是需要创新来提高水平。但是,创新是需要很多前提的,这就需要在建构企业文化时强调创新,实现创新型组织。

3.1开放的氛围

每一个创新最早发生在个人思维中,它必须受到环境的认可和鼓励,才可以被展现出来,还需要付出成本、承担风险去深化和尝试,并受到检验和改善,得到帮助和支持,最终付诸实施,得以汇报。只有环境与条件都具备,创新才可以在每个人的脑海中源源不断地产生。每个人都有无穷的创造力,所以实现创新的关键在于如何形成尊重、信任和鼓励个人创新思维的组织规则和氛围。

3.2尊重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存在一些不利于创新的因素,我们身处其中,必须小心克服。西方的社会制度和企业治理尊重个人独立,保障个人利益,崇尚理性,用契约和责任约定人与组织的关系,造成强大的组织效能,可以很好的促进创新的产生。而中国社会和企业治理强调集体主义,往往忽视个人独立,用权力与支配约定人与组织的关系,使我们处于表面上的集体主义与内在的利己主义相互纠缠的矛盾之中,无法形成理性的组织关系,致使每个中国人灵光四射的大脑泯灭在低效的组织形态之中。要改变这一点,必须吸取西方文化中的理性因子,并植根于中国文化的现实中,创造尊重、信任、合作的基本价值观,尊重个人独立性,强调责任而淡化权利,去构建我们的企业文化,保证每个人的贡献得到公平的回报。

3.3构建实现专业理想的实现平台

在通信行业设计机构中建筑专业的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关注设计师这个群体。这个群体往往由一群个性十足,充满梦想的年轻人组成。如果过于强调上市企业的种种管理制度,以及这个行业建筑的趋同性因素,往往会扼杀许多建筑师的梦想,不利于这个团队招募到最优秀的人才,这就需要在制度建设上加以重视。建筑师希望实现设计意图,希望完美实现自己的作品,但现实中一个设计的最终结果往往并不完美,因为建筑设计的结果由许多因素构成,受制于社会整体审美意识、整体行业的平均水平。通信行业位于社会发展的最前端,通信行业设计机构中建筑专业近年来不断探索力图能够冲破限制,快速全面 提高设计的平均水平。设计企业的管理层必须脱离建筑师自我实现的原始动机,去研究做出好设计的规律和方式方法,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发挥创造力,保证持续有效地产生大量的好设计,并能不断地自我完善与提高,让更多的建筑师、设计师实现自己的理想,要将设计项目负责人由一个设计师转变为一个设计企业的管理者。

作为设计师出身的管理者,对工作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有着真切的感受,例如一个设计意图往往客户与领导意见相左,需要大量的精力做出协调;一个创新的构思处处碰壁,找不到资源支持,也没有资金投入研发,只能放弃;很多好的经验总是不能被整理和积累,别人的无法获取,自己的也无渠道贡献给别人等等。以前我们常常认为这些问题是设计业务的特点,实际上,这些都是企业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它体现的是企业里市场营销、客户关系、财务管理、成本管理、流程管理、组织架构、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知识管理、研发创新等方面的问题,完全可以用现代管理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管理科学是基于人的基本情况建立起来的应用科学,只要建筑师、工程师们不是特殊人类,设计公司就有着普遍的企业共性。设计企业是典型意义的知识工作者组成的企业,构筑专业的管理平台。

4.结语

通信行业设计机构应该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创造一个充满机会和活力的平台,团结众多有才华的同仁,实现建筑师的梦想。在中国现实的人文环境下,实现建筑设计机构专业化、规模化、职业化是重要途径。建构强调创新的企业文化,实现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为释放中国人的创造力做出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工程监理;发展趋势;

1 引言

工程监理是以各种工程专业技术服务工程建设的行业,是指具有监理资质的单位受工程业主的委托,依据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对工程建设实施的专业化监督管理。1988年我国有了建设工程监理制度并强制推行。并参照国外先进的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受益颇多,使工程监理行业呈现快速发展的势态。近年来,我国通信行业发展迅速,各大运营商纷纷出台各种政策,以获取市场及客户多方面的竞争优势,更是开辟了我国通信行业发展的新格局。面对新的行业格局,各大运营商展开激烈的市场竞争,新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工程建设进度加快,工程成本控制更严格,大家出奇一致的确定了“低成本、高效益” 的运营发展模式。通信工程监理服务在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控制工程进度和投资,提高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优点日益突显,工程建设监理业务需求呼声越来越高,建设方聘请监理公司参与项目管理的意愿日趋强烈,通信工程监理业务呈现较好发展局势,建立了一支初具规模的监理队伍,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通信工程建设监理制度,积累了一些通信工程监理经验,为建设我国通信事业作出更大贡献打下了基础。

2 通信工程监理业务现状

工程监理可以适用于工程建设投资决策阶段和实施阶段,但目前我国大多数通信行业监理公司的主要业务集中在单纯的工程施工阶段,而且只是以质量监理为主,尚未覆盖工程实施阶段全过程,为业主提供的服务面很窄。在工程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监理咨询业务的服务集中在通信行业设备安装工程及房屋建筑工程领域,可行性研究的编制、评估方面,基本是一些建议或评审意见,可以说还没有展开工程监理业务的拳脚。

3 通信监理业务的发展趋势工程监理和项目管理的比较

3.1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包括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项目监理的核心内容包括“三控三管一协调”,其中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和质量控制更是重中之重。范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试行办法》中规定,项目管理的服务核心内容是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进行质量、安全、进度、费用、合同、信息等管理和控制;项目监理的核心内容是“三控三管一协调” ,包括质量控制、投资控制、进度控制与安全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可见在范围管理这方面,项目监理和项目管理是基本一致的。

3.2时间(进度)管理和进度控制

项目管理中项目时间(进度)管理的概念是指项目管理者根据工期和实际进度,来对项目及所拥有的资源运用系统的理论和方法进行高效率的计划、实施与控制,最终获得项目目标交付物的系统管理方法;项目监理中的进度控制是指对工程建设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持续时间和衔接关系根据进度总目标及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制订计划并付诸实施,然后在进度计划的实施过程中经常检查实际进度是否按计划要求进行,对出现的偏差进行分析,采取补救措施或调整、修改原计划后再付诸实施,如此循环,直到建设工程竣工验收交付使用。两者都把项目视为一个动态的过程,注重检查(实施)、纠偏(控制),都认为项目进度管理(控制)是一个循环性的例行活动,包括编制计划、实施计划、检查、比较与分析、确定调整措施、修改计划,从而形成一个封闭循环系统,同时在采用的技术方法方面也基本上是一致的。3.3成本管理和投资控制

项目监理和项目管理在费用控制方面基本上是相同的,都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检查费用实际执行情况;发现实际费用与计划费用的偏差;确保所有正确的、合理的已核准的变更都包括在项目费用基准计划中,并把变更后的项目费用基准计划通告给项目的利益相关者;分析费用绩效,从而确定需要采取的纠正措施和活动。同时,项目监理和项目管理都十分注重投资与质量和进度的辩证关系,在确保费用不超预算的情况下,追求质量和进度的最佳平衡点。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在工程建设监理过程中,监理工程师经常把质量控制当作头等大事来抓,控制和规范项目团队中各方的行为。项目管理在关于项目质量管理的内容中指出,其基本方案旨在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在ISO9O00和IS010006质量体系标准与指南中提出的方案相一致。因此,项目管理与工程监理在质量管理方面的指导思想是完全一致的,ISO90OO与ISO10006相互支持,相得益彰。综上所述,项目管理的基本内涵与工程监理的工作职责基本一致,监理企业向项目管理企业转型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但是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况,项目监理和项目管理还存在以下不同:

一是项目管理强调全过程,包括项目前期咨询、招标、设计、施工以及竣工验收等阶段,而项目监理当前大部分集中在施工阶段。

二是由于当前项目监理主要集中在施工阶段,造成监理企业财会水平与项目管理企业有较大的差距,在费用(成本)管理时,所站的高度、切人点、介人深度等方面均有不同。

三是提供服务的内容不同,监理企业当前的工作内容以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为主,投资控制往往由业主自己控制,进度控制则由施丁单位控制(监理控制力度较弱),而项目管理则涉及建设方项目管理的所有方面,包括投资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安全管理、信息管理、合同管理等方面。

四是与业主关系的定位不同,监理单位与项目法人是委托关系,监理单位是公正的第三方,而项目管理则完全代表业主利益,是业主忠实的顾问和助手。

五是相对于项目管理而言,工程监理拥有更多的强制性内涵。

4通信工程监理企业向项目管理型企业转型的必要性

1.通信工程投资规模越来越大、专业交叉越来越多,对监理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仅是在施工阶段介入提供监理服务,已经不能满足项目本身对管理的要求。而项目管理则强调全过程服务,在T程的立项阶段就介入管理,管理的力度和介入的深度都要优于监理服务。

2.国内通信监理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同质化竞争、低价竞争的现象越来越多,监理企业向项目管理型企业转型是提升其核心竞争力、避免同质化竞争和低价竞争的必然选择。

3.我国加入WTO以来,国内市场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国外的项目管理公司越来越多地涌人国内市场,监理企业向项目管理型企业转型是适应国际规则、抵御外来竞争的最好方法,也是今后走出国门必须具备的条件。

第8篇

【关键词】 信息通信 人才 发展 培训

Abstract: China's information service market by ICT technology is in rapid development period. But the talent is one of the main bottleneck factor of restricting its development. The cultivation of the talent team should continue to innovate for the management of knowledge workers. Especially the managers should be innovative in the candidates, education, employment, retention of each link of the countermeasures of brain drain. This article also points out that enterprises need innovation aspects in the training. At the same time, under the chang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industry,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alent.

Keyword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alent ;development ;training

全世界计算技术(IT)和通信技术(CT)的融合,催生出ICT产业,计算机服务和通信服务的边界在逐渐消失,提供综合化、网络化和一体化的信息技术成为可能。技术融合带来的ICT信息服务产业在中国处于变革与发展的新时期,ICT服务市场潜力越来越大。

一、信息通信行业新阶段下,对人才能力的要求

随着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通信企业对人才需求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集中在学历层次、综合素质和工作经验上。从核心能力与素质的角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能力。通信行业是高科技行业,对人才硬性技术条件有明确要求,因此,人才的教育程度和知识背景都要比较匹配。从人才软性技能的要求看,快速的学习能力已经成为基本的工作素质。通信人才的知识结构除具有各种基本的理论知识外,还要有非常好的方法论,包括开发方法、管理方法、分析方法等。

2、应变能力。通信行业具有多变性,所以在这个领域要求员工的知识系统是要不断更新的,观念的开放性与思维的灵活性显得异常重要。

3、沟通协作能力。通信行业不是靠一个人、一家公司能够完成的产业,它具有高度组织性与一致性,就是所谓的标准化。标准化的背后是团队协作,这决定了通信行业是高度团队协作的行业,不仅体现在产品和产品之间的配合,也体现在人和人之间、企业和企业之间的配合,进而决定了人才在基于标准化的基础上必须具有高度协作性、为他人服务等素质理念。

4、创新能力。创新性的工作体现了通信人才对企业发展的核心价值,更是推动行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价值。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正视创新能力,凝聚一批善于求变与创新的员工。

二、通信企业应在选人、育人、用人、留人等人才管理方面的创新

通信企业的大部分员工具有强烈的实现自我价值和提高自身能力的需求。当员工的个人职业计划预期与现实的差距较大,会造成员工在工作中积蓄长久的受挫感;如果也没有建立员工与组织的互动机制,不能使员工与组织很好的沟通,会使得不少员工选择离开。而当员工向其他企业流失时会“粘结”着大量的知识型资产一起迁移,让不少通信企业为此付出昂贵代价。

通信企业的员工属于知识型员工,他们的特点是:(1)关注个体成长;(2)要求工作自主;(3)注重业务成就;(4)期望获得与自己贡献相称的金钱财富。因此,这部分人也是企业中最具有“流动资本”的员工。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层次来看,知识型员工已经基本满足了生理需要,而更关注自我实现的需要。对于通信企业,应该不断创新对于知识性员工的管理,特别在选人、育人、用人、留人的各个环节进行人才流失对策创新。

2.1更新管理理念

创新企业文化要以人性和理性的相生相长作为现代通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理念。理性就是在对企业内外环境和事物发展的本身逻辑进行全面分析和前瞻把握的基础上, 按照科学的、规范化的程序和规则办事。人性管理就是认识人性、尊重人性和发展人性。认识人性是前提,尊重人性是核心,发展人性是目的。而要更新管理理念,首先要从企业文化上做文章,因为企业文化是能否留住人才的核心力量,是沟通员工与企业的桥梁,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实现员工和企业组织行为之间的有机统一,通过彼此认同将员工个体的工作目标和企业生产目标彼此联系,这样才能确立全新的企业人才观,在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上把员工个人的职业目标列入规划。类拟中国移动这种以企业文化为载体实现员工个人和企业集团紧密联系的企业,既要将企业的发展信仰完美阐述,又要坚持了员工和企业共进退的建制理念,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2明确核心员工

所谓“核心员工”,是指掌握引领企业发展核心技术的关键工作人员,核心员工与企业的命运和发展趋势息息相关,是企业最难寻找、最难培养也是企业最看重的关键人才。不仅是对通信企业,对其他任何企业而言,防止企业人才流失,保证企业良性发展的核心问题便是明确企业的核心员工,而怎样辨别核心员工又成为企业首先要关心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企业首先要根据业绩和实际工作能力对企业员工大致进行分类:

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激励机制,要进行多方面的结合,激励机制本身也要体现多重作用,不同类型的员工,他们在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方式、工作状况等多个方面本身也具有不同特点,管理者可以采取升职、加薪、参与决策等多种方式对不同类型员工进行激励和奖励。

(2)建立防范机制

人才流失是各大企业防不胜防的一种现象,为避免过多的不合理的人才流失给企业造成损失,企业一定要加强防范,企业可以通过增加员工的“转移成本”来遏制人才流失,通过签订保密协议和违约赔偿等方式来留住企业的核心员工。

(3)人才流失信息反馈

进行人才流失定期的信息反馈可以帮助企业了解企业各个职位各个阶段以及各类型人才的流失情况,以便找到选人、育人和用人等阶段的不足,并进行完善。对“核心人才”的流失进行的信息反馈是最重要的,另外。可以通过对“明星级员工”和“高绩效员工”进行离职后的回访有利于掌握优秀人才流失后的信息,从而分析人才流失的原因和动力,从而加强“核心员工”向“忠诚员工”的转化。对“业绩不突出员工”进行的信息反馈有利于企业管理者了解这部分员工的工作态度的改善状况和绩效提升状况,从而对这部分员工采取更进一步的改进措施。

三、培训对于企业在ICT时代进行人才队伍培养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培训模式中需要创新的方面做如下建议:

3.1体制的创新

要想真正的解决培训中的问题,就不能把它看作一个单独的问题,而是要多方面综合起来考虑,首先统一用人体制和管理体制,然后把员工的薪酬和各项福利待遇以及晋升的机遇全部的统一起来和培训紧紧的衔接在一起。形成一套完善的奖惩机制,让员工看到希望,进而提高工作积极性,提高培训的积极性,把员工内心的学习动机激发出来,变成主动学习。

3.2观念的创新

21世纪的今天各种技术的进步以及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已经使如今社会变成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各种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超乎你的想象。因此,无论企业还是个人在这种社会发展的背景下都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培养,企业的培训旨在让每个员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更新工作理念,提高员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方法的创新

企业进行培训的目的是创新员工现有的工作方式、工作态度等,但是传统的培训模式过于老化,一些脱产训练已不适应如今的社会,当前的培训必须要与国际接轨,改善传统的考试式、灌输式的培训,要敢于创新,通过全新的培训方法强化学生对培训内容的掌握,并激励员工学以致用。

3.4途径的创新

通信企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传统枯燥的培训途径已经使员工反感,说教式的培训课堂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成效,因此,企业对多样式、多渠道培训的呼声日益高涨,创新培训途径迫在眉睫,6而创新培训途径的方法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是查询学习,所谓查询学习就是在比较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在培训中通过学习不断进行补充完善,通过查漏补缺的形式完善自身生产经营中的不足,提高市场竞争力,这要求企业善于观察同行发展动向,不断在同行的发展中找到差距并进行改善。二是找差学习,每个学员都有自己专注的行业,和与这个行业有关的专项技能,因此对培训内容的学习也应该围绕这个专业,不断拓展自己的能力范围,找到自己在这个专业领域所欠缺的知识和技能,并进行学习。三是补差学习,补差学习是在培训的诸多内容中有针对性的寻找自己所欠缺而且是需要的,因此员工首先要明确自己的不足,才能有针对性地在培训中汲取营养。四是超差学习,这要求企业为员工提供良好的机会,基于员工学习的多项支持,包括制度上和资金上的支持,鼓励员工学习当今社会必需的技能,提高自己的潜能,避免过早的被社会淘汰。

人才竞争是企业的主要竞争力,一个企业只有不断发展人才,留住人才,才能在行业中处于不败的地位。而培训正是为企业储备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企业要注意把员工培训和企业发展所需进行结合,通过科学合理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丰富员工的专业知识,在提升员工自身素质的同时更好地发挥其在企业发展路途中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彭吉祥.全员教育培训系统案例与分析[J].人力资源开发,2003,(2)

第9篇

陈立东认为,今后一段时期信息通信行业发展重点主要有四个方面:

推动行业D型升级发展。要推动网络设施演进升级,积极建设超高速、大容量骨干传输网,并实现100M以上光纤接入服务能力,推动4G网络深度覆盖,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要推动下一代互联网统一部署和商用,加强云计算中心、大数据平台、内容分发网络等应用基础设施的部署,积极运用SDN/NFV技术优化传统电信网络架构。大力推动物联网及工业互联网的普及应用。

推动行业融合创新发展。数字经济是培育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的重要抓手。要充分发挥信息通信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推动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数字经济。要立足现有网络基础,依托先进网络技术,对自身能力进行组合创新,为各行各业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和物资流,促进资源配置优化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