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2 09:34:1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人文素养知识竞赛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策划人:王平 周子惠 杨盼盼
二零一五年一月
一、活动背景:
为了丰富我校学生们的课余生活,活跃班级气氛,增强班级凝聚力,打造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平台,我们特意举办互动性人文知识竞赛,旨在通过科普竞赛,加深学生之间的友谊,构建团结友爱的班级气氛,增强学生们的直接沟通交流。
二、活动目的:
(一)为了将和谐文化带进校园,以丰富学生们的课外生活、展现自身才华,提升文化素养。
(二)丰富高中校园生活、加强学生们之间的交流。
(三)建设文化校园,将多读书、多思考的观念更加深入的植入校园文化。
三、活动介绍:
本次竞赛为顶岗实习生主办的文学知识竞赛活动。
四、活动安排:
本次文学知识竞赛面向高一年级九班全班学生。
(一)时间安排:
(1)时间:1月16日(2)地点:鸡泽县第一中学南阶梯教室。
(二)参赛选手资格要求
1.高一年级九班学生,热爱读书,拥有一定的知识素养。
2.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报名,人数限制六人。
(三)竞赛流程
1.主持人开场致辞然后介绍入场嘉宾,宣布竞赛开始。
2.主持人宣布比赛规则。选手如有问题可在主持人宣布后提出。
3.根据竞赛者入场时抽取的编号,依次入座。
4.比赛环节:按以下3个环节进行
(1)必答题
规则:共20题,每题10分;共进行2轮,每轮10题,大屏幕出示题目,答题时间30秒,各位选手在规定时间内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超时视为答题错误;每题答对加10分,答错不扣分。
个人必答题由选手独立回答,其他选手和观众不得以任何形式提醒或补充;违者此题作废,不予记分,不予补题。(计分员总所负责的参赛选手本环节得分)
轻松一刻(小视频)
(2)抢答题
规则:每位选手随机取一个气球(气球中藏有问题),主持人宣布"比赛开始",各位选手把气球放到地上,在手不碰到气球的情况下,把气球坐爆,取出题目。速度在前三名者,可得附加分:5分,后三名无附加分。按取题的先后顺序,依次答题(要求:先读题号,问题,再作答),答对得10分,答错有一次现场观众求救机会,第二次答对者得5分,答错,扣5分。本环节共一轮。(计分员总所负责选手的本环节得分)
(将两环节各个选手的所得分数上交评委,评委总分,评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
(3)观众游戏答题
规则:所有到场人员进行击鼓传花。大屏幕展示问题,主持人随机选中一名同学开始传递物品,播放音乐,音乐停止,物品距离最近的同学作答,答对获小奖品一个,答错读指定绕口令,结束公示正确答案,并出示下一问题,物品继续传递。本环节共10题,机会有限,请同学们积极参与。
5.主持人公布六位参赛选手最终得分,评出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两个,三等奖三个,由评委代表魏学苗为获奖选手颁奖,评委杨盼盼发言总结。
6.主持人致谢幕词,宣布本次人文知识竞赛结束。
(四)前期准备
(1)。人员安排
主持人:兰庆凯、陶彤
计分员:1,2号秦姹姹(总)
3,4号王新晓
5,6号王珊
评委:魏学苗(负责颁奖)
杨盼盼(代表总结发言)
PPT操作:周子惠王平
拍照:张博雄
(2)活动预算
奖品设置:一等奖一个
二等奖两个
三等奖三个
观众奖准备30个阿尔卑斯,60个仔仔棒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内涵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从感性意识来看,人文精神指对人性的理解、宽容及尊重等;第二个方面是从理性意识来看,人文精神倡导的是科学理性,强调人对真理的追求,对科学的坚持。第三个方面是从形而上的辩证意识来看,人文精神强调的是对人类最高价值的追求,这种追求可超越时间和空间。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途径
(一)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高中语文的学习离不开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找到学习榜样,通过学习榜样人物的宝贵精神提高自身道德素养。由于课外阅读覆盖的知识面相当广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仅能够丰富知识量,还能提高人文素养,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外阅读手段,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适时为学生推荐优秀的、经典的书籍,定期开展课外知识竞赛活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如学完《张衡传》后,学生了解到候风地动仪比欧洲的地动仪早了1700多年,教师可以顺势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阅读和收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资料,并开展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二)将人文教育作为语文教育的基础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是注重知识的灌输,在解决问题方面一味寻求标准答案,禁锢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得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掌握语文课堂的精髓所在,思维上缺乏思考问题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无法体会课文的思想情感。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入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从语文教学的目的和本质出发,形成新的语文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三)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良好教学环境的建立直接关系课程教学质量,语文教学也不例外。语文课堂作为文学教育的载体,同样肩负建设学生人文精神的重任。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营造良好的人文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创新精神和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及工具性相结合,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人格。如教学屈原的《离骚》时,教师不仅要进行诗歌字面理解方面的教学,还要将诗歌体现出的人文精神传递给学生,屈原把“香草”比做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把“美人”比做楚王,既表现对楚王的悲愤之情,又抒发了对祖国的忠贞之情。教师要在课堂中融入更多人文情怀,用屈原坚韧不屈的人格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从而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四)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语文知识的过程,还是进行深层思想教育的过程。对高中语文教学而言,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关注社会上或生活中的人和事,并进行反思,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如教学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生命进行思考,让学生关注人生,思考人活着的意义。学生阅读完课文之后,不仅可以感受到生命的可贵,还可以体会到平凡而伟大的母爱的力量,感受到人世间无私的亲情,进而树立爱社会、爱他人、爱自己的人生观。
三、结语
从分析学生学习文言的现状和问题入手,以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可能为出发点,为提高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和语文成绩,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自2010年伊始,我们山东省福山第一中学语文组着手校本课程“成语与文言同步学”的开发、实施。《万马奔腾:“马”字成语知识竞赛》作为该课程的一个课时教学设计获得了烟台市校本课程优质课,并于2014年10月底参加了在青岛市举行的山东省首届中学校本课程优质课展评活动。这里将我们的具体做法汇报如下。
一、课程
校本课程“成语与文言同步学”系为配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的学习而设计开发的。其构成可以概括为一体两翼三板块四结合,即以文言知识作为课程的主体,以必修教材课文和成语中的文言知识的梳理为两翼,包括文言知识、文化知识和成语典故文选三个主题,注重学习方法与学习兴趣、方法指导与实践操作、语言知识积累与表达运用能力、课内与课外学习四个方面的结合。
(一)背景分析
立足点——在教学中,我们发现由于中考文言文考查课内文章而高考考查的是迁移能力,学生进入高中以后,对文言文学习有很多困惑,他们读文言而色变、视文言如畏途。该课程从分析学生学习的现状入手,努力做到贴近高中学生的学习需求、语文能力的形成需求、文言文和成语的教学需求、人文素养的提升需求,是为突破高中文言文教学难点而搭设的一座桥梁。
出发点——被人们称为古代汉语和古代文化的“活化石”的成语,是语言的精华,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丰富多样的文言和文化知识。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成语作为校本课程的突破口,在古今汉语的融通上着力,把三者沟通起来,能够起到相得益彰、事半功倍的效果,激发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学好文言文的需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资源点——在近30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尝试着用成语作为文言文教学的辅助手段,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了,学习成绩好了。驽马铅刀,功在不舍。工作之余,我把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积累的成语材料整理成数十篇文章,相继发表在《语文报》《语文月刊》《语文教学与研究》等十几种语文报刊上,并于2002年应邀主持了《语文世界》的“成语大观园”栏目。校本课程就是在这些教学与研究的实践基础上酝酿诞生的。
(二)课程目标
总目标:按照语文学科学习的规律,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把成语、文言和文化知识融会贯通起来,使学生从中“撷取语言菁华,提升语文修养”。
具体目标:(1)积累、丰富成语,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成语的能力;(2)学习文言知识,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3)学习古代文化知识,培养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开启智慧,涵养品性,丰厚底蕴。
(三)学习主题
该课程包括文言诵读、文言默写、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词法、文言句式、文言修辞、文言翻译、文言断句、文言短章、文化常识等十一章内容。
本课程安排在高一的两个学期。第一学期每个周都安排一个课时将文言知识点分散到每篇课文,以配合语文必修教材第一册、第二册的文言文的教学。第二学期将第一学期所涉及的知识点再循环一次,配合必修教材第三册、第四册文言文的学习,以加深理解与巩固。例如:
■
每个章节的课时教学目标均围绕以下三个要点实施:
1.梳理、识记相关课文中的文言知识点;
2.借助成语记忆与课文相关的文言和文化知识;
3.掌握相关知识点涉及的常见成语。
要求学生紧跟教学进度,自主梳理教材中的文言知识要点;同时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校本课程《成语与文言同步学》,同步学习其中的相关成语,注重对成语词典等语文工具书的使用。
每个月都举行一次内容丰富多彩的、形式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成语活动,诸如成语接龙、猜成语谜、成语知识竞赛、成语故事会、成语中的百科知识讲座等。
(四)评价活动
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以学生自评为主。一是建立成长记录夹,让学生自己收集学习过程中反映自己成长的资料,例如学习卡片、小论文;二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评价表,可以对学生参与活动的表现随时进行学生自评、小组互评,评价时充分关注学生的参与度。
二、课时
设计《万马奔腾:“马”字成语知识竞赛》这节校本课的时候,我充分利用2014年是农历马年和央视《中国成语大赛》《中国谜语大会》热播这一有利契机,主打“马”文化这张牌。
(一)教学目标
1.能借助注释流利地阅读文言短文《指鹿为马》,积累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
2.通过对“马”字成语的分类梳理,积累成语,提高理解、运用成语的能力。
3.积累和“马”有关的文化知识,提高学习古代文化的兴趣,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课时资源
首先,要求学生搜集、查阅“马”字成语,我也从报刊、网络上搜集了《马年话马》《“马”字成语歌》两篇文章,推荐给学生,为竞赛活动作好较为充分的准备。
其次,从《史记·秦始皇本纪》中选择了“指鹿为马”一段成语典故,作为每天例行的“课前演讲”的内容,以体现成语与文言同步学的课程特点。
第三,从网络和相关的书籍里搜集了上百条谜语资料,筛选组合成包括两个回合的以“马”为主题的谜语,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第四,编制了一个百“马”归“圈”表格,对相关的“马”字成语从内容、色彩等多个角度进行分类梳理,为准确运用成语做好准备。并要求介绍蕴含在这些成语中的成语知识、文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从而达到知识的系统化。
■
最后,搜集了运用“青梅竹马”的几个句子,以及与“马”相关的两幅漫画,设计成抢答题,以落实成语的活学活用。
(三)精彩片段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紧围绕“马”字成语这条明线,通过朗诵、讲述、竞猜作答、归类整理、多角度解说、判断、拟题这些丰富而灵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完成了预设的学、猜、筛、说、用“马”字成语的五个活动环节,同时把知识积累、梳理、拓展、运用等知能训练的暗线贯穿于竞赛活动的始终。明暗两条线索的有机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基本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
课堂环节一览表
■
三、课后
关键词:强化阅读;知识竞赛;情感教学
一、对阅读教学进行强化
小学语文最重要的是阅读,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才能掌握更多的字词句,才能逐步建立自己的语感。因此,教师要在课外重点组织阅读活动,为学生提高一个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笔者在实践中,一般是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材料,鼓励学生在课后利用一个小时时间进行阅读,并在一周内抽半个小时的课内时间进行相关分析和讲解,让他们能够消化所阅读的材料。另外,笔者还组织班委在教室墙角放置了一个课外阅读架,专门放置一些文学作品、少儿读物供学生阅读。在阅读活动中,教师要注意结合教学需要来引导学生阅读,让学生将课内学到的知识运用到阅读中,培养阅读的好习惯。
二、开展趣味性的知识竞赛
小学生好奇心强,对团体竞争性的活动非常感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强化课内学到的知识。笔者在实践中,常常在一段时间后就开展一些趣味性的知识竞赛,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在游戏中表现出来,让他们学以致用,乐学好学。比如,笔者曾组织过一个单词接龙比赛,利用偏旁、读音等规律让学生以团队为单位进行接龙比赛,让学生比赛哪个组能接到最后。这种比赛竞争性强,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还能够强化学生学到的知识,很值得推广。
三、通过培养朗读能力和表演能力来开展情感教学
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要多重视情感教学,要通过朗读和表演来强化和实现。在课外活动中,笔者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让他们在朗读中充满感情,使他们体会到课文的意义和情感,从而引起共鸣、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使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和素质向更高层发展。另外,在开展感情教学中,笔者还注意在课外编排一些小的表演活动,在郊游、读书会等场合中,主要是结合课内学到的一些故事和情节,再次编排后让大家以表演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还能够使学生懂得怎样才能够对课文中人物的形象进行一定的阐释,进而使语文的教学实效得到一定的提升。
一、遵循音乐学习规律,在教学实践中提高人文素养
1.在歌曲演唱中领悟文化美感
歌唱是情感的美化和升华,把这种审美情感真切地表达出来,必须“进入角色”,设身处地体验歌曲的情感内涵,才能体会到歌曲的艺术表现与富有艺术感染力,因此,只有充分重视情感的体验,才能反映人类真实而深刻的精神世界,来感悟艺术美的真谛。特别是在文化领域,带领学生从歌唱中体会出真情实感,领悟出文化美感。如:唱《彩云追月》,体会到夜景美;唱《春游》,体会到生活美……
2.在音乐表演中增强文化意识
音乐是一种文化,音乐表演从本质上讲同样也是一种文化。教师应在音乐表演中少些限制,多给自由,让音乐表演者插上想象的翅膀,通过表演窥视音乐蕴藏的丰富文化内涵,激发创新意识,激活课堂生命力,从而更好地增强文化意识,就增强了学生在音乐表演中的文化素养。
3.在音乐欣赏中培养文化内涵
大家都知道电影是个讲故事的方法,从人物设计、场景设计等一系列编剧手段分析作品,以及对影像本体的摄影、音乐等元素的运用方法分析,启发了导演用不同于文字语言的影像语言表达思想。而我们的音乐欣赏也是学生用不同于文字语言的视听觉感受来表达思想,在欣赏中为了帮助指导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教师往往需要对作品各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解,学生获得了思想情感上的教育,大大提高了音乐修养,如能欣赏大量的曲目,更能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他们的音乐知识,这样在音乐欣赏中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化内涵。
二、创设音乐文化氛围,在活动熏陶中提高人文素养
1.歌咏竞赛式
根据小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可采用“竞赛”“评奖”的方法,结合重要的节日、艺术节,定期定时在校内、班内开展如歌咏比赛、器乐比赛、舞蹈比赛、音乐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比赛中接受音乐文化的熏陶。2007年8月份,在横山桥高中举行了郑陆片小学生合唱比赛,比赛规定曲目为校歌、表演唱、轮唱曲,要求非常的严格。为此,我们音乐老师采用了一种群众性教歌学歌的音乐文化活动,定期在暑假组织合唱队的学生完成大众的教歌学歌活动,在比赛中得了三等奖,奖项虽然不高但是在训练中看着孩子们为争得学校荣誉的积极性,我觉得我们作为音乐老师值了。不过通过这次的比赛让我认识到:平时在校内可以定期组织歌咏比赛,如每月(季)一歌、音乐周(月)等群众性歌咏活动。
2.灌输欣赏式
灌输欣赏式是一种让学生通过欣赏潜移默化地接受音乐熏陶的方式,可以通过三种途径来进行:A.课余时间举办音乐欣赏兴趣班,选择一些合适的音乐作品在兴趣班播放,向学生介绍音乐家轶事、乐理知识、中外乐器简介,同样也可选择一些合适的音乐作品在课间播放,让学生在兴趣中接受音乐文化的熏陶;B..编写音乐小报、板报,组织学生搜集、编写有关音乐作品的创作小故事、创作音乐小品剧等,让学生在搜集、编写、创作中扩大音乐文化视野,接受音乐文化熏陶。C.如果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定期或分专题推荐学生欣赏优秀的音乐电视、广播中播放的优秀音乐节目,指导学生欣赏,在欣赏中接受音乐文化的熏陶。
3.训练式
训练式是一种在训练中接受音乐熏陶的方式,如:我主要担任少先队中小号的训练,我会每天按照计划进行训练。俗话说的好,十个手指也有长短,不同的学生他们的进度也各不相同,有快的、慢的,好的、差的, 现代社会就要求人在竞争的同时要学会合作,而集体是人与人合作的基本平台,我留给他们自己的空间,居然发现以前进度慢的进步了,从而让学生明白在集体中人与人的互帮互助。
人文素的培养和提升,首先与其对人文知识的掌握程度有直接的关系;其次是指受到人文知识的影响,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一言一行依书而为,表现出较高的人文素养。在这个过程中,阅读是学生掌握人文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不论是课内教学还是课外实践,要想提升高中生的人文素养,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对文学经典阅读习惯的养成。那么应该如何进行培养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讨:
1.利用课内素材,领悟课文的人文内涵
要想通过阅读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这就要求,在课堂上,教师必须对作品的内涵有一定深度的挖掘。
在高中的语文教材里,选取了很多的有小说,大多是意义丰富,耐人深思的。比如沈从文的作品,他的作品多是描绘不受"近代文明"玷污的原始古朴的人性,在古老的生活节奏与情调中塑造一系列不带社会阶级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讴歌一种自在自得的人生。而选入语文课本的正是他的小说《边城》,《边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是一曲真挚、热烈的爱情的赞歌,是用小说形式写成的无韵之诗,绘就的无彩之画。作者在小说里边,着力探索的是"怎样的爱才是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这一问题,而学生通过对整篇节选文字的把握与理解,自然而言地会被小说里优美的湘西风景以及那种纯真的祖孙情,兄弟情、男女之情所打动。但是,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如果仅停留在这一层面,那是不够的,教师更应该引荐学生,结合背景,进行更深层面的挖掘,从中明白这种物欲泛滥的现代文明,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是应该批判,只有质朴的、纯真自然的爱才是优美健康的爱,才值得赞美,民族的传统品德和人格不能丢。
2.课外多读,感知人文知识,提升素养
经典文献,尢其是经典的小说,更能够为人们提供思想的智慧、人生的感悟、审美的愉悦等。要想提升人文素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必须多进行阅读,掌握人文知识。
为此,教师可以适当地推荐古今中外的名著,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有效性的阅读,并指导学生做适当的读书笔记。比如,可以向学生推荐鲁迅、沈从文、莫泊桑、欧亨利等古今中外文学大师的代表作品,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莫泊桑的《羊脂球》,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等。这些作品或抨击丑恶,或展现真我,或歌颂真情,风格也各具特色,但其中都有对真、善、美的追求,有自尊、自爱、自强的精神,有宽容、关爱、豁达的心态,有勇于追求梦想的勇气,潜移默化,必会震撼学生的心灵,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3.开展实践活动,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提升人文素养
那么,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引领学生诵读经典,阅读中外名著,开展"读书月"活动、读报知识竞赛、"阅读伴我行"演讲比赛、少年读书论坛等促进学生读书的活动,让读书成为习惯,让读书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培养和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在开展的"阅读伴我行"的演讲比赛中,有一名学生说过这样一段话,"'大地有罪黑暗的阴影,可是对比起来,光明是较为强烈的。'这是我在看过《悲惨世界》后深刻明白的一句话。悲惨世界,并不是一切都令人伤感的,那里还潜藏着一种非凡的爱。当一个潜在的坏人被一颗高尚的、善良的心感化的时候,他的灵魂得到重塑,他可以为了别人的幸福和脱离苦难而牺牲自己。所以我们当与《悲惨世界》中的主教一样善良、仁爱的时候,就能把心中的爱传递给别人……"可见,阅读能影响到一个人的行为,甚至他一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4.在反复的自觉阅读中提升人文素养
文学经典的魅力还在于它能使你常读常新,引导你的思想情感不断向新的人生境界升华。每一次对经典的重读,你都会从熟悉的人物情节、艺术手法中找到一种陌生的感觉,有一种发现的激动。只要你还有力量去翻阅它,有头脑去阅读它,就永远会有这种感觉和激动。所以,要引导学生进行反复的自觉阅读。
关键词:阅读;名著;方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施的精神实质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和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当前,传媒发展日新月异,家长与学生的联系日益快捷和密切,校讯通不应仅仅成为布置作业,还是家长了解学生在校表现的唯一平台,还应创造性地高效利用,这就为学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创造性地学习创设了必要的条件。同时,《标准》中明确要求7~9年级学生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还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但在实践中,初中学生的课程科目多,作业量相对较大,对如何有效地完成260万字的阅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关键是缺乏正确的引导和督促,这就为中学语文老师提出了一个课题和难题。笔者自学校开通校讯通这个平台以来,利用校讯通组织学生先后阅读了《朝花夕拾》《西游记》《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水浒传》《名人传》《童年》等文学名著,收到了一定效果。现将有关做法总结如下:
一、利用校讯通阅读名著的可实现性
1.移动公司在城市的主要学校都建立了校讯通这个家校联系的平台,绝大多数学生家庭都实现了校讯通,这就为名著的阅读架设了一个桥梁;为名著阅读提供了一个阅读平台。
2.据网络统计:小学阶段的学生最喜欢的阅读方式就是和家长一块阅读。而进入中学的学生由于其心理和生理的变化,和家长有一个疏远和逆反阶段,名著的课外阅读既不能得到家长的帮助,又不能受制于老师的监督,这实际上对于处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名著阅读来说是一个断层。有效地利用校讯通阅读,既能让家长了解到学生的阅读情况,还有利于督促自主和自学学生阅读名著,远离有些不良网络作品、魔幻作品的消极影响。
3.通过校讯通这个平台,有助于实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相关阅读内容和阅读总量的要求,将语文教师的指导任务和学生的阅读任务化整为零,便于逐个落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校讯通阅读名著的方法
1.校讯通阅读,语文教师要做好计划。语文教师要认真钻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整个初中阶段的名著阅读要求要做到心中有数,对各年级阅读作品要进行合理安排。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这样就可增加阅读的同步性、时效性和计划性。
2.校讯通指导阅读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阅读中要为学生指出必须阅读的经典章节、典型人物、主要事件等。如,在《三国演义》中有关关羽这个典型人物的阅读,必须让学生了解有哪些事件发生在关羽身上,事件的先后顺序、关羽的品质表现在什么地方,民间为什么修关帝庙等。
3.校讯通阅读要有趣味。利用校讯通就是要解决学生不读或不会读的问题。教师要将名著中的经典故事、人物等化为一个个有趣的题目,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够有的放矢深入思考。如,在阅读四大名著中,就可引用说过的话:“生子当如仲谋,交友如鲁达,信心如唐僧,读书就读四大名著。”给予阅读指导,让学生明白:四大名著是中国乃至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文化遗产,研读中国四大名著,是浏览中国古典文学的智能之海,也是阅历中国传统人文、社会、伦理、历史、地理、民俗、心理、处事策略的知识之库。
4.校讯通阅读要提倡合作、交流。大部分经典名著都与今天的时代有一定的距离。如何有效地通过阅读名著汲取人类知识的精华,真正做到与大师携手同游,增长见识,了解生活,提高自己的知识品位,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家长的作用不可或缺。今天的大部分家长,都有相当的文化素养,和家长一起阅读、共同探讨、共同分享,不仅可促进学生对作品的深入了解,还可加强亲子关系,减轻或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
5.校讯通阅读要持之以恒,合理分配阅读时间。在阅读中,切忌一劳永逸,一曝十寒。要发扬的游击战术,平时学生各科作业多时,就少布置一点阅读内容,双休日和假期可以适当多布置一点。关键是贵在坚持。教师要有自我牺牲精神,适当牺牲个人的休息时间,如此坚持下来,必有成效。
6.校讯通阅读要加强监督检查。任何事只布置不检查就会流于形式。通过校讯通阅读名著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检查督促。当前,江苏电视台的“一站到底”栏目大受欢迎,寓知识性和娱乐性为一体,受到全国许多观众的好评,通过校讯通这个阅读平台,我们也可以开展以名著知识为主的各类活动,我们在阅读检查督促中,主要运用了试卷和名著知识竞赛等形式,其中最受学生欢迎的,当属知识竞赛和读书报告会。
【关键词】科技竞赛;体系;高职院校
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科技竞赛是大学生科技活动的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学风的重要环节,是展示学生综合素质、学校教学水平和教学改革成果的窗口。近年来,工商管理学院着力构建起了具有工商特色的“一二三三三”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暨以提升学生职业素质为中心,树立“大学生科技竞赛是第一课堂向第二课堂有效延伸的典范、是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的典范”两个理念,搭建“技能竞赛平台,科技创新平台,人文素质平台”,建设“专业社团孵化,专项费用保障,推荐就业激励”三个支撑,打造“学生竞赛人才储备库、优秀指导教师储备库,优秀竞赛平台储备库”。大学生科技文化节每年举办一次,融科技、文化、专业于一体,为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专业水平、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使广大同学拥有了更多的展示才华、提高素质的平台。
一、高职院校科技竞赛体系的构建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深化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工程向纵深方向发展,营造活跃、浓郁的科学和人文精神氛围,提高在校学生学以致用的创新能力,学为所用的职业素质,为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就业服务。进一步凸显活动内容的高雅性,活动范围的普及性,以更为先进、入时、新颖的面貌展现在全院师生面前。
(二)总体目标
引领校园文化,弘扬科学精神,增强创新意识,强化技能培养。
(三)总体设计
1.明确一个中心:“培养职业能力,提高职业素养”
以科技大赛技能竞赛为途径,下大气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作风严谨、吃苦耐劳、善于与人协作与沟通、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等优势,推动大学生职业素质和就业核心力的全面提升。
2.树立两个理念
(1)大学生科技竞赛是第一课堂向第二课堂有效延伸的典范
通过竞赛活动将学生课堂所学应用于实践,使得课堂教学内容更加物化,促进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实验动手能力的提高,促进了学院的学风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升,真正达到了“以赛促学”目的,使教学、团学一体化机制取得实效。
(2)大学生科技竞赛是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的典范
各个专业结合各自己的专业特点,有目的、有重点地培育竞赛项目,选拔指导教师负责培训;分团委通过资源的合理分配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负责宣传、协调、指挥各项科技创新活动,落实各项科技创新活动任务。
3.搭建三个平台 开展十项主题活动
以技能竞赛、科技创新、人文素质三大主题为平台,以技能大赛、创新创意大赛、主题辩论赛等十项经典赛事为载体,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专业素质、良好职业素养和较强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大学生。
三个平台 十项主题活动 备注
科技创新 创新创意讲座
创意设计大赛
“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院内选拔
技能竞赛 ERP沙盘模拟大赛
会计技能大赛
投资理财模拟大赛
专业知识大赛
人文素质 “阳光杯”主题辩论赛
“文明礼仪”短剧小品大赛
读书知识竞赛
4.培植三个支撑
(1)专业社团孵化;引导学生成立专业性社团组织,学生自己聘请指导教师,团委学生会统筹组织学生参加不同级别的科技竞赛和技能大赛,使学生快速实现由课本知识到实践技能的转化。
(2)专项费用保障:学院在院内奖学金评选管理办法当中专门设立了职业技能先进个人、科技竞赛先进个人以及优秀竞赛团队等奖项,凡是在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中积极参加各类竞赛活动的团体和个人都将获得学院专项资金奖励并授予荣誉称号。
(3)推荐就业激励;大学生科级竞赛活动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绝佳平台。学院以此为途径,下大气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学院学生以作风严谨、吃苦耐劳、善于与人协作与沟通、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等优势而深受用人单位青睐。
5.建立三个储备库
(1)学生竞赛人才储备库:通过大学生科技竞赛从在各级各类科技创新活动中获奖的学生和其他主动要求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中进行选拔,选派指导教师,成立科技竞赛社团,定期组织校内交流、学习、竞赛活动,分级进行培育和指导,建立“学生竞赛人才储备库”。
(2)优秀指导教师储备库:通过竞赛活动选拔和培养一批既有丰富理论知识,又有很强实践技能、耐心和责任心兼顾的高素质教师,建立“优秀指导教师储备库”。
(3)优秀竞赛平台储备库:通过竞赛活动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的专业寻找、挖掘优秀竞赛平台,通过实践进行筛选、择优,选择层次高、质量好、针对性强、专业结合率高、竞争性大的优秀赛事,建立“优秀竞赛平台储备库”,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大赛并争取荣誉。
二、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的现实意义
(一)紧扣素质教育主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营造浓厚校园科技氛围,树立大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良好风尚。引导和激励我系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激发同学创新精神,挖掘同学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创业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我院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科技创新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挖掘一批充满朝气、活力和创造力的科技社团。通过丰富多彩的学术科技活动,倡导科技之风、创新之风,营造浓厚的校园科技文化氛围,培养广大同学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突出人文精神培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
着力开展以培养人文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活动,在学生中强化以“求实创新”为重点的校园精神,以“弘扬主旋律,倡导高品位校园文化”为指导思想,以“培养人文精神,提升职业素质“为着力点,推出各类文化艺术活动。体现高雅、健康的内容与喜闻乐见的形式相统一;专业特色与职业定位相统一;活动形式自娱性、欣赏性与示范性、竞技性相统一;活动内容思想性、科技性与艺术性、娱乐性相统一,寓教于乐,在文化艺术教育的普及与提高中推动校园文化品位全面提升,推动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提升,推动就业核心力的全面提升。
(三)深化内涵机制建设,提升学院的科技氛围、人文环境和教学水平
进一步把大学生的科技文化工作纳入学院人才培养的整体格局,从方案制定、计划安排、政策实施上充分体现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的重要性。结合专业、职业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统筹安排,寓教与活动之中。通过开展有一定知识含量,密切联系职业的专业竞赛类活动和科技含量高的创新活动,加强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育。以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科技成果申报,创新大赛等活动为先导,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以创新和知识技能为主的活动,引导同学们从成为未来合格职业人的自身要求出发,自觉、主动参与活动,积极(下转第158页)(上接第153页)动手,为形成质量高、创意新的科技精品奠定基础。
三、学生竞赛活动实际效果
两年来,学院已经储存了包括全国投资理财模拟大赛、全国大学生网上零售创新、创意大赛、辽宁省高职高专沙盘模拟大赛、辽宁省挑战杯沙盘模拟大赛、辽宁省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大连市会计技能大赛等多个优秀竞赛平台。举办科技文化节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人文素养和培育科学精神很有裨益。近年来我院共开展院内竞赛类活动20余项,承担市级以上竞赛4项,参与10余项,参加人数近百人,获得荣誉30余项。2013年在学院“夯基础、抓特色、出精品”的建设理念引领下,工商管理学院将“大学生科技文化节”作为提升大学生科技文化素质、人文素质乃至职业素养的有利平台,继续深化内涵,挖掘载体,提升品质,营造浓厚的校园科技文化氛围,培养广大同学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小学科学教学中运用教育游戏的可行性
1.小学科学的学科内容需要教育游戏
小学科学教育主要的任务就是在学生开始认识世界的时期尽可能将世界的基本面貌和基本规律展现给学生,满足学生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而教育游戏可以使用虚拟的手段让平常没有办法完全展示的东西展示在学生面前,突破了科学教学固有的局限。计算机技术越发达,这种展现就越逼真具体。即将崛起的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将物品从所有角度展示出来,具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2.教育游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总是倾向于用语言为学生传授知识,同时使用课本作为辅助措施。有时候使用一两张图片、播放一两段视频就能称得上是灵活教学了。和教育游戏相比,这些方式都显得太过呆板。教育游戏有着强大的交互性,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获得知识的乐趣,这样产生的学习热情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望尘莫及的。
二、小学科学教育游戏软件的设计原则
1.明确化、简单化原则
在设计小学科学教育游戏软件的时候要遵循几点原则,首先是在进行游戏内容的设计时,要尽可能让人物更加明确,而操作也要更加简单。毕竟教学游戏的首要目的是让游戏者掌握知识,而不是锻炼游戏操作的技巧。
2.科学性原则
教育游戏在内容上要摒除一般游戏对内容的科学性不加考虑的习惯,在逻辑上要能说得通,所有的学习内容要遵守客观事实,在游戏过程中培养游戏者的科学意识,提升游戏者的科学素养,同时也能够鼓励创新精神的发展。
3.开放性原则
教育游戏的开放性指的是时空上的开放性和内容上的开放性。时空上的开放性要求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登录游戏与游戏进行互动。在内容上,小学科学教育游戏也可以不仅限于科学知识的传授,各种历史、地理甚至是文学、艺术等人文知识也可以加入其中。
4.挑战性原则
游戏之所以能够吸引人,就在于玩家需要在游戏中不断地克服困难,完成任务,通过关卡,从而获得成就感。在进行科学教育游戏的设计时,也要注意游戏的挑战性,只有具有挑战性的游戏才能吸引学生。
三、小学科学教育游戏的开发模式
1.角色扮演中的任务驱动模式
角色扮演是一种重要的游戏类型,玩家在游戏中扮演一个角色,获得沉浸式的游戏体验。科学教育游戏可以借鉴这种模式,让游戏者在游戏中以某个身份来探究科学知识,完成科学知识的学习还可以获得游戏中的奖励。当玩家开始投身于自己虚拟角色的属性提高时,学习知识就成了主动的行为。
2.联机知识竞赛模式
知识竞赛模式更多的体现了科学教育游戏的竞争性,让游戏者在游戏内展开科学知识的比拼,让学生在获胜的渴望中尽力吸收科学知识。赢得了竞赛的一方还可以获得游戏内的奖励。联机知识竞赛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可以提出问题,然后让各方抢答,或者比拼谁在规定时间内答对的题目最多。由于小学生处于最活泼好动的年龄段,对于游戏竞争有着天然的积极性,联机知识竞赛模式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四、小学科学教育游戏案例的设计
1.小学科学教育案例设计的需求分析
从小学科学的教学内容来看,学生需要更加轻松灵活的方式来理解科学知识。毕竟科学知识从本质上来说是抽象的,让小学生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和具象的自然现象结合起来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从教学目标上来说,建立科学的思维体系对更加具有操作性的教育游戏有着直观的需求。从教学对象来说,小学生对于教育游戏的学习过程,接受起来显然更加容易。
2.案例游戏设计的具体过程
在设计案例游戏时,首先要确定游戏主题,明确游戏是为了学生掌握哪方面的知识而制作的。然后根据主题选择合适的游戏类型,对游戏的故事和世界观进行建构。这些工作完成之后,还要设计游戏任务,建立游戏结构。
五、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