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2 09:36:4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土地资源管理管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利用;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DF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我国属于地大物博的国家,但是随着人口基数的逐年增加,导致了土地资源变成了一种稀缺资源,但是土地资源的浪费也在我国屡见不鲜。因此本文分析阐述了当前我国土地资源在管理利用上出现的问题与原因,提出了如何加强土地资源管理措施办法。
一、土地资源在管理利用上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体制不健全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土地资源管理部门分布比较散,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合作,宏观调控不到位;二是土地资源配置机制不完善,土地供应进行市场化管理利用是社会发展的不然趋势,但是目前的土地资源供应的公开度并不高,导致在资产配置管理中出现腐败贪污等现象,以及后续问题。
(二)管理与利用之间协调性不够
由于现在的关于土地总体利用的规划编制较早,对于现在的实际用地情况已经不适合了,用地规划显得较为落后,但是城建工作仍然在进行中,最终导致大量的民房拆除再建,产生严重的经济损失。
(三)征地补偿落实不到位,配套政策不健全
随着公共设施需要的用地不断扩大,因此民地的征用范围不断增大,导致大多数人变成三无现象,人们得到的补偿微乎其微且暂无统一合适标准作为参考,即使此次征地是国家需要,如建设公路、铁路等公共重点建设项目,这些项目的补偿不会确保是完全给到人们手中,因此人们就算接受征地也很难拿到应得利益。这种现象使得群众上访、闹事、拒搬等问题屡见不鲜,使得社会的经济发展与建设受到严重影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出现下滑。
(四)重罚款轻打击
在进行违法用地及违章用地的时候,可以发现由于打击力度不够,使得很多超范围建筑、非法用地以及乱搭乱建现象到处可见,屡禁不止,尤其是农村与城郊。没有严格的用地管理规章制度,执行落实力度不够,让很多人以罚代建,交罚款解决了事,让土地的管理利用出现混乱。
(五)集约型城市用地少
我国大部分土地都未被开发利用,利用率低,但是这与我国人多地少出现了供需矛盾。现在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时期,耕地资源的稀缺成为当代主要的发展问题。对耕地进行严格保护,提倡节约集约型城市用地,发展成为符合国情的建设少用地、高效用地的新城市,更好的保障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民族生存根基,实现我国宏观调控目标。
二、加强土地管理与利用效果的措施办法
通过以上内容可将目前土地管理问题归纳为:重视经验轻视规划,重视现在轻视未来,重视安置轻视落实,重视开发轻视利用,重视罚款轻视打击。应该采取强力有效的措施方法进行遏制与改进,让土地的管理利用的效果发挥最大。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对后备土地的储备进行改善
1、保持水土,改善生态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虽然经济水平有所提升,但是付出的代价则是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这也限制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从而陷入了这样的恶性循环之中。对此水土的保持力度应该进行加强,生态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与保护。政府也采取了退耕还林、还草等政策来维持生态环境平衡与水土保持。除此之外还应该使用科学合理的耕种方法进行耕种,保持水土的肥沃与营养;开展多样的教育对群众,让其建立环保意识。
2、后备土地开发,创造有利条件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社会发展的方向,我们应该开源节流,加大改善土地现有情况,并积极开发后备资源。一是对已有农田的草地、建设用地、林地等土地开展质量改造,提升该地的生产力;二是科学合理的开发后备资源,积极开发利用可垦的荒草地、废弃地等,补充后备的土地资源。
(二)强化领导作用,完善管理机制
政府在土地资源的管理利用中起着关键性的领导作用,对土地资源进行直接管理,因此政府应该领导各个相关部门对用地管理以及监督审核制度进行完善与健全,让土地资源的供应符合市场需求,进行宏观的统一管理。
(三)加大土地管理相关法规宣传,进行思想统一
保护耕地及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我国基本国策中的主要内容。落实我国基本国策,应该对土地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相关知识进行普及,让更多的人认识与了解土地利用情况以及规定,对思想进行统一,因此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如在电视媒体、报纸、宣传车、广播、单张等渠道进行宣传。还可以将土地利用的较好的案例作为典范宣传,而对违章违法建设的进行曝光,让人们起到积极监督的作用,让国土资源更加深入民心。
(四)做好规划,加大监管力度
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对土地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多,因此资源的浪费与损失也不断的增多。对新一轮的土地使用整体规划与年度计划进行严格有序地落实是避免土地资源浪费的重要手段。土地的规划修编已经成为了土地管理利用规划的重要内容,对土地进行合理科学的整体规划。整体规划能够积极地引导工业往产业基地及建成区进行集中,而人口则往城镇进行集中,居住往社区进行集中。政府对土地资源管理利用的监管也对土地资源的节约有着重要促进作用,如发现违章建筑,可要求不能以罚代建,应该采取强硬的措施令其停工拆除,并追求相关部门责任。
(五)严控审批
土地资源利用审批应该作为土地管理的重点管理点,做到除了招拍挂形式出让土地之外,其他用地都应该进行论证预审。严格把关审批项目,未通过预审不允许立项,以下情况不通过审批:与土地规划不符的;无转年度的计划指标的;与国家产业的政策不符、用地超标的;未落实征地补偿的安置工作的;耕地占用不平衡的等。
(六)科学用地,注重开源节流
对后备储存土地的开发力度加强,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的使用量,深入调查检点项目的土地使用情况,让界线明确。对闲置土地进行严格控制,按照相关政策对闲置超过两年的土地进行依法无偿的回收,并进行重新规划;对闲置超过一年少于两年的土地,收取开发商土地闲置费(一般为土地价的20%)。早节约土地且科学合理利用的情况下,对农村的闲地、空地、低利用的土地进行整理融合,做好开源节流工作。
(七)重视生态,全民参与
对城乡的土地利用差异进行区分与考虑,对国土的生态屏障使用土地进行优先规划,对自然地貌的连续性、持续性进行维护,按照地形、河道的自然形态,充分保持蓄水、水系等通道,对湿地系统进行保护,对原有水生生态总体布局进行恢复,大力支持生态建筑,对各项建设布局合理协调。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土地资源管理利用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土地资源管理利用直接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宏观调控的正常落实有着重要影响。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科学管理,才能在当代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实现发展,因而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国土资源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分析土地资源在管理利用上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才能促进管理利用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崔宝峰,丁微.土地资源管理利用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12:170.
[2]李枝平.海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1、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土地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土地规划、测量、计算机、地籍管理的基本训练,具有土地利用与管理的基本能力。
2、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及资源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土地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测量、制图、计算机等基本技能,能在国土、城建、农业、房地产以及相关领域从事土地调查、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及土地管理政策法规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来源:文章屋网 )
阶梯型培养模式结构设计
根据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学习特征与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习惯,将“知识-能力-素质”培养模式划分为3个阶段:基础阶段、综合能力培养阶段和提高阶段(图1)。在这3个阶段培养中,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培养理念贯穿其中,但不同阶段强化内容又有差异,以实现阶梯型培养模式。在基础阶段,以培养学生知识体系为中心,强化对知识的学习,以多学科交叉为特色,构建“厚基础,宽口径”知识体系;综合能力培养阶段,除继续知识学习和素质培养的基础上,强化对知识应用的能力训练;在提高阶段,在前期培养的基础上,突出对综合素质整体提高的培养。
基础阶段
基础阶段主要是大学一年级阶段。在第一个阶段以第一课堂的知识、能力、素质教学体系为中心,着力培养学生的基础专业知识,如开设管理学、地图学与测量学、西方经济学、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等课程作为学科基础课程,开设土地管理学、土地调查、土地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概论、遥感基础与应用、地籍测量、土地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地产开发与管理、土地经济学作为专业主干课,以土地科学概论、GPS原理与应用、计算机制图、土地景观设计、土地信息系统作为专业选修课。三类课程很好地将理论、技术和应用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理论体系,使其更符合社会各界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需要。
综合能力培养阶段
综合能力培养阶段主要是指大学二年级阶段。学生在经过大一阶段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就该对其专业能力进行强化培养。可以通过申报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或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课题研究,进行专业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强化培养。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而言,进入到学校或教师提供的学习平台后,能够系统地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知识、“3S”技术等进行学习,对ArcGis、MapGis、Workstation、Arcview、Erdas、Envi、Skyline、CAD、Photo-shop等软件进行熟练操作。并且通过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能够熟悉了解基础数据的生成过程,从整体上了解该项目或课题的目的意义及技术方法。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使实际动手能力得到锻炼,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理论知识。
提高阶段
提高阶段主要是大学三、四年级阶段。经过大二阶段专业能力的锻炼后,能够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已具备一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这时除了继续学习以外,强化对管理、组织能力的锻炼。例如,作为项目的负责人,就不仅仅只是简单地处理数据,而是组织安排整个项目的相关工作,包括项目工作的前期安排准备、数据的前期处理、人员的工作任务分配、整个技术路线方法、过程中问题的处理以及项目完成后归纳、总结和升华科研项目中的技术方法、思路和一些重难点问题的解决方法;训练撰写科研报告、表达学术成果的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对低年级的学生在专业技术上能力上进行培训和指导。经过大学4年的学习,让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为后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成为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在大学4年的学习中,每个阶段的培养重点会有所差异,但在宏观上总是围绕“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阶梯型模式培养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
阶梯型培养模式效果分析
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人才
“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阶梯型培养模式,注重土地资源管理本科生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的协调发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复合型人才。对于就业,符合社会发展所需求的人才,在社会岗位的竞争中具备较大的优势。
为学生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在很多的高校,“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阶梯型培养模式是针对研究生的培养方式,若本科生的学习培养模式也采用这种模式,就能够让学生更早地具备研究的思维或方式,能够更好地适应后续的学习,或是更好地更进一步开拓、发展自身的潜力,更进一步做到“知识-能力-素质”的三位一体。
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是指学生在参与科研创新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促进自身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并运用这些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特殊能力。“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阶梯型培养模式让优秀的本科生进入科研实践课题的研究中,对学生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不仅对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有所促进,对整个团队乃至学校的创新能力也有所贡献。同时,他们的加入也为团队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注入了无限的活力和创造力。
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硬件设施保障
阶梯型培养模式对硬件设施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建立以专业软件及其他硬件为基础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并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确保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师资队伍保障
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学生的保障。基于“知识-能力-素质”的土地资源管理本科培养模式,要求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作保障。①需要高素质授课教师队伍,在第一课堂能让学生接受“宽口径、厚基础”的理论教育,并建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理论体系;②需要全面的实践教学的教师团队,让学生在实习实践中能全面地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习实践;③需要高水平的教师研究团队,让学生能大量参与科研实践课题,为学生提供“知识-能力-素质”全面提高、协调发展的环境。
注重学生后续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校外实习;组织管理;土地资源管理
作者简介:赵俊(1976-),女,浙江绍兴人,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讲师。(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0-0192-02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专业之一,该专业的学生不但要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扎实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教学实践是检验学生理论知识,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长期以来,新疆农业大学十分重视开展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实习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不但在校内建立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验室,同时还在新疆各地州成立、挂牌多个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该专业的本科生提供了校内与校外实习的基础平台。近年来,新疆农业大学还多次结合新疆一些地州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实习单位”)具体的工作业务,相应调整教学大纲的实践教学环节,安排本专业在校学生进行为期较长的校外专业实习。这种实习方式不仅可以使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将理论知识融入具体的土地管理业务,同时还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为学生走入社会、了解社会、培养沟通能力等提供了机会。由于这种实习具有历时较长、参加人员较多(主要以在校高年级本科生为主)、距离学校较远、涉及面较广等特点,因此探讨该专业校外实习的组织管理就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校外实习组织管理的作用
1.肯定了高校校外专业实习的方式
目前高校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开展专业实习:一是建立校内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验室;二是由学校联系相关实习单位;三是由学生自主安排实习。这三种方式各有其优缺点,如第一种方式往往是一种静态的实习模拟,第二种方式缺乏针对性等。而结合实习单位的业务需要安排在校本科生进行校外实习,已经成为高校专业实习方式的一种重要补充。这种方式由于是实习单位主动要求学生参与的实习,因此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为学生按时保质地完成实习任务提供了组织保障,当实习任务圆满结束后实习单位就会在全疆范围内为学校做一次宣传,又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这种实习方式。
2.确保了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
校外实习工作的开展,从最初的实习单位与学校有了初次的合作意向、达成协议、前期准备工作、实习工作在实习地点的具体开展到最后的实习结束,往往具有历时较长、涉及人员较多、涉及面较广等特点,同时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因此,为了确保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就显得尤为必要。
3.辅助实习单位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科学合理的校外实习组织管理可以辅助实习单位按时完成本单位的工作。新疆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往往具有工作人员数量少、专业人员欠缺工作量大等特点。近年来新疆各地州的土地管理业务较多,而且工作覆盖面大、涉及人员多,如城镇地籍调查、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发证等工作重、任务紧,单凭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现有的工作人员,要想按时保量完成工作任务几乎是不可能的。通过与高校合作,不但可以解决在校学生的实习任务,同时还可以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推进土地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校外实习组织管理阶段的划分
结合实习单位工作业务的需要安排在校学生进行校外实习不是一个简单的课程实习,而是一次带任务的实习,它不但要求实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够将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同时还要求实习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实习单位安排的工作,因此,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工作是确保实习顺利进行的前提。为了顺利地推进实习工作,将校外专业实习的组织管理分为实习前、实习中和实习后三个阶段,并且针对每一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和工作内容开展相应的组织管理工作。
三、校外实习组织管理各个阶段的内容
1.实习前: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这一阶段的工作做得是否充分、周全,直接关系到以后实习工作是否能按计划推进以及实习效果的好坏。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是协调好学校与实习单位之间的关系,明确两个单位在实习中的内容、责、权、利,然后按照各自在实习中承担的角色开展前期工作。
学校与实习单位之间关系的协调主要是以签订合同的方式来进行的。由其中一方起草合同,在合同中要尽量明确实习的内容、时间、组织结构建设、实习经费及落实以及双方在实习中的责、权、利等内容。合同是保证实习顺利开展、确定实习双方各自角色以及各角色权利义务的重要法律规约。在合同签订之后,学校和实习单位就要根据合同中相关条款的规定,着手进行实习前期的组织管理工作。
(1)校方需要做的工作。对于学校而言,应做好以下工作:制定详细的实习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明确实习的目的、内容、范围、技术依据、技术路线、进度安排、经费使用、实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等;编制实习手册,为学生实习提供技术依据和保障;制定学生实习管理办法,从实习工作管理、生活管理、考勤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几方面对学生实习过程中各个方面进行明确的规定;制定教师实习管理规定,并落实、安排实习过程中的带队教师,明确带队教师在实习中的工作内容、主要责任等;做好实习前的培训工作,通过聘请校内专业教师和校外技术专家、实习单位指派技术指导人员等方式,对参与实习的全体师生进行技术培训,以让实习人员进入实习角色,熟悉实习的技术要求及技术环节;划分实习小组,落实学生组长,加强实习小组成员的沟通,以便在实习中能更好地沟通和协作;其他工作,如做好实习前动员,提高实习师生对实习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与实习单位的联系,督促对方做好实习过程中的住宿、伙食、安全等工作;落实往返实习地点与学校的车辆,为参加实习的全体师生购买实习过程中的保险。
(2)实习单位需要做的工作。对于实习单位而言(主要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前期主要做好以下工作:建立健全本次工作任务的组织机构,确保工作的顺利推进;做好与工作任务相关单位的沟通工作,尤其是与上级主管单位的沟通;确定工作任务的技术要求,制定相应的技术文件,为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指导依据;加强实习区域的宣传工作,确保与实习工作开展期间所涉及到的调查对象配合良好;加强与校方的沟通工作,为实习师生进入实习区域前提供各种基础保障,如落实好工作费用及本单位的参与人员等,并为每个学生实习小组配备一名工作组长,以保证工作任务的接受和分配,保证实习中学生的安全等。
2.实习中:保证实习的顺利进行及实习安全
这一阶段是学生校外实习的具体实施阶段,其组织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实习师生是否能够按照实习单位的要求开展工作,是否能够按照计划完成实习任务。由于这一个阶段存在较多的不可预测因素,因此校方和实习单位更要建立突发事件预警机制,以积极应对及处理好实习过程中的突发事件。
(1)校方需要做的工作。这一阶段,校方主要是通过带队教师来做好实习过程中的组织管理工作,主要的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内容:
1)带队教师在实习过程中既是实习单位与实习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又要按照实习单位的技术要求对实习学生进行技术指导。因此,带队教师首先要根据工作任务的特点、性质,协助实习单位有序地对整体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做好工作任务在实习小组之间的分配和实施。
2)加强实习期间的日常管理工作,督促学生按照基层单位的要求开展工作,督促其按照实习要求保证每天的出勤,并负责检查内业工作完成情况。
3)在这一阶段的前期,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实习任务,无论是技术还是方法都不是很明确,会出现较多的问题,因此要做到每天工作结束后组织组长开会,对一天工作的内容、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进行汇总记录,及时解决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共性问题;中期,当学生对实习任务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并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之后,应及时开展一个工作阶段任务完成后的总结工作,及时让每一个实习学生都知晓自己小组以及其他小组的工作情况,对做得好的小组进行表扬,对做不到位的小组进行整改;后期,学生已经可以很熟练地完成分配的实习任务且实习即将结束,这时带队教师要督促学生戒骄戒躁,保质保量完成后期的收尾工作。
4)带队教师要及时了解实习学生的思想动态、情绪和学生遇到的困难等,尽量做到在业务上与学生保持师生关系,严格要求学生按照校方及实习单位的要求开展工作;在生活上与学生保持朋友关系,关心、关怀、关爱实习学生。
5)做好实习结束后与实习单位的各项实习成果的交接工作。
(2)实习单位需要做的工作。这一阶段,实习单位需主要做好以下工作:合理安排每个阶段的工作任务;保证实习单位的工作人员能够与实习学生共同开展工作;保证实习期间的车辆安排;协助处理实习过程中发生的纠纷及突发事件等。
3.实习后:做好实结,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这一阶段的实习工作都已结束,全体实习师生顺利返校,校方还要及时督促实习师生做好实结,及时总结实习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实习学生要做好实习报告,实习教师要根据实习学生的表现、完成的工作任务为每个学生评定实习成绩;由校方召开实结大会,进行全过程总结,对优秀学生进行表彰。
结合实习单位工作业务的需要安排在校学生进行校外实习,对学校、学生而言是一次难得的实习机会,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是顺利开展、推进各项实习工作的重要保障。因此,应充分重视校外实习的各项组织管理工作,以实现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的“三赢”局面。
参考文献:
[1]徐行方,张纪京.论校外实习的组织管理[J].科学管理,
2012,(10):217-218.
[2]周兴东,赵长胜.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探索[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5):81-84.
江西省全南县国土资源局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和《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把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逐步纳入了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在保护资源、保障发展,依法行政、维护权益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该局先后荣获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四・五”普法先进单位,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先进单位和全县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
以“国土资源管理年”活动为契机,努力增强国土资源社会效益。一是“6・25”期间,县政府分管领导在县电视台发表专题讲话,县局在县城及主要圩镇进行“国土资源管理年”巡回宣传和专题文艺晚会,积极开展送法下乡、进村、进户、进学校、进厂矿活动,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大力宣传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同时,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查处非法用地行为。二是为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乡(镇)党政主要领导赠送全年《中国国土资源报》。每月向各级党政领导(副科级以上)发送国土资源政策法规知识短信。三是将《土地管理法》列入了2007年党政领导培训考试科目。四是在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的同时,大力实施“造地增粮富民工程”,近年开垦的62.393公顷耕地已通过省厅验收,规模为272.42公顷的国家投资重点工程土地整理项目正在实施中;近期完成了项目规模900余公顷土地整理项目的预申报工作,保证了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保障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用地需求。
以切实服务、保障发展为目标,着力营造和谐的用地秩序。一是严格用地报批,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在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切实保障重要工业项目用地。全面实行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二是严格用地审查,加强建设用地管理。严格执行建设用地出让、转让和租赁等土地供应的报批程序,全面实行用地股初步审核,局务会集中审查,符合用地要求的报县政府批准的程序。三是切实抓好新农村建设用地管理。严格按照村镇建设规划,坚持“一户一宅”制度,坚持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尽量少占耕地,积极引导农户利用荒山荒坡、村内空闲地和未利用地建房的原则。四是严格征地程序,保障农民利益。通过加强与镇、村、组三级干部的联系,召开听证会,深入群众了解民情,协调被征地农户与政府的关系,提高建设用地统征率和征地群众满意率,严格按征地补偿标准及时发放补偿金额。
深入推进“完善体制、提高素质”工作,全力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水平。一是着力深化改革。理顺财政体制,增加人员编制,切实解决了体制不畅、人才紧缺问题。同时,加强基层国土所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二是认真抓好“金土工程”建设。开展了摸清土地家底和土地利用现状建库工作,全面启动城镇基准地价更新和全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试点工作;进一步强化了土地登记规范化建设,坚持“持证用地,凭证管地”,把土地登记作为一切用地的进口和出口,发挥了地籍管理在土地市场中强有力的作用。三是着力抓队伍建设。在全系统开展“加强作风效能建设、创建群众满意机关”活动,深入开展学政治理论、学法律法规、学业务技能的“三学”活动。采取抓考勤、抓考核、抓执行的三项措施,从而弘扬先进、鞭策后进,增强组织纪律性,调动工作积极性,保证工作时效性,切实提高国土资源部门的执行力、公信力和人民群众对国土资源工作的满意率。
一、土地资源中存在的隐患
(一)工业、城市,耕地三者之间问题重重。工业化污染土地资源,城市化破坏土地资源,耕地保护问题更是眼下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当今世界工业发展如火如荼,固有的城镇产业结构需要做出相应调整。因此,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脚步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两大局势[1]。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势必要占用一部分的土地资源。那么,如何制止和预防土地滥用、树立保护耕地资源的强烈意识迫在眉睫。
(二)土地利用阴霾不断。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城市中的产业分布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困难重重,同时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粗放、农村宅基地大量空置等问题的出现也再次为土地资源管理工作蒙上阴影。
(三)农民权益急如星火。在城市项目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达成国家和企业对公共利益的需求,导致出现了现行征地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间的矛盾和摩擦。在这样的外部环境刺激下,很容易出现大量耕地被占用以及农民失去大量土地等问题。农民一旦失去土地,其权益就会受到严重的损害,最终为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埋下隐患。
(四)粮食安全刻不容缓。近几年来,我国国内粮食产量已经出现了大幅度减弱的趋势,但是依然没有撼动我国粮食供给大于需求的局面,尽管越来越多的人们注意到了粮食安全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但是,国家粮食局的相关人员提出,近几年粮食持续减产,国家储备起来的粮食以及农民手中的粮食都不多,粮食结构已经出现了短暂性的缺乏局面。
(五)城乡发展水远山长。土地是我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保障,在现有的制度体制发展下,这部分资源一直处于休眠状态。然而,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乡之间的差距愈演愈烈。当下,统筹城乡发展改革仍处于尝试阶段,城市与农村的发展走向仍旧充满迷茫与未知。
(六)违规隐患深埋隐忧。世界粮农组织曾经做出过精准的测算,如果按百分之九十五的粮食自给作为一个基本目标,那么我们国家就需要十八亿亩的耕地作为红线。然而,关于这个目标该如何实现的问题,不断受到重重阻碍,其中也包括个别地方政府办的阻碍。由此可见,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任重道远。
二、运用管理学原理提出具体解决办法
(一)管理系统理论。管理系统理论是在美籍生物学家创立的普遍系统论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形成的。主要内容为,“管理应该从组织整体的系统方面出发,按照系统特征的相关要求,从整理的角度来把握系统中存在的各种规定,对管理方面的有关问题提前最初分析应对,实现系统化,并且根据组织活动和社会环境转变,及时对组织系统的运行做出调整和控制,最终达到自身的组织目标。”系统管理的主要观点有:综合性的观点,开放性的观点,以及整体性的观点等等。这些观点对掌握和利用管理系统原理方面,非常具有代表性[2]。
土地管理工作是一项比较系统的工程。然而,在促进城市化发展方面,还需要有效调节规划用地和科学用地这二者之间存在的关系。一定要考虑到目前经济建设方面的有关要求,做好保护耕地方面的有关工作,不能为了发展城市化而忽视耕地保护问题,一定要做到保护耕地和城市化建设并肩而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代管理的系统理念。
(二)实现整分合理化。对于整分合理这一理念,从原则上就是实现整体规划的明确分工,并在分工的过程中实现有效地綜合,这需要对整体做出详尽的了解,探究其中的现状和规律等等。除此之外,还需要做到的是科学分析,也就是理论上所提及到的分工明确。最后就是协调组织和综合之间的管理,使各个方面的环节都能得到平衡发展。
根据城市的自身规模和所属性质,多方面结合在用地方面的具体条件,像是历史文化背景或者是自然地理条件等方面,从而进一步确定城市的整体容量。改用空间垂直利用替换之前的空间平面利用,提高土地在空间上的利用价值,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道路顺利平稳运行。
(三)动力原理。管理动力原理需要管理时自身具有强大的动力。当然,要正确的利用这种动力,才可以保证在管理的过程中有效运行,物质动力和信息动力是当今管理中最为普遍的动力模式。
(四)弹性管理。所谓的弹性管理,就是要求保持管理原理的可伸缩和可调节,灵活适应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且进行动态管理。管理学在大多时候具有不确定性,如果在这一过程中无法保证确定性,管理就无法达到预期中出现的期望值。由此可见,弹性管理在管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都是十分重要的。想要做到耕地保护,就要农民和城市问题调节好,在保证农民能够获得最大程度上的收益的同时,解决城市建设用地紧缺问题。这一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3]。
总结:任何一条管理原理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各个管理原理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而在运行的过程中达到相互制约的作用。单个原理若想得到有效的发挥,需要在互相的配合与牵制下,才能激发其本身的最大作用。在土地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只有做到各种有效原理相结合,才能发挥土地资源管理的最大效能。
参考文献
[1]牛牧. 浅谈管理学原理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 经营管理者,2011,03:164.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利用;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D651.1 文献标识码: A
土地资源管理环节的优化,有利于提高我们日常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率,土地资源管理系统对于我国经济建设是很重要的环节。
1、关于我国土地分布情况的分析
1.1我国地貌分布具有显著特别,主要分三个部分,由三级阶梯的界限进行划分。它划分了我国的土地类型结构,决定了我国的土地利用格局。
1.2东部季风强烈影响的西部界线,大致东起大兴安岭西坡,南沿内蒙古高原东南部边缘,向西南沿黄土高原西部边缘直接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相接,与年降水量400mm等值线相吻合,也是半湿润的森林草原与半干旱草原的分界线,构成了中国农区与半农半牧区。牧区的地域分异,形成了中国土地利用最明显的东西差异。
1.3在东南部地区,秦淮线相当于800mm等降水线,是降水和蒸发基本平衡的界线。它作为中国南北方的分界线,直接决定了中国土地利用的南北地域差异和土地现实生产力和生产潜力的突变、除局部地区为外流区外,大部为内流区域,水资源极度缺乏。
2、目前我国土地资源的管理利用问题及成因
2.1相关土地管理体制不健全我国的土地管理权主要由政府部门行使,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上看,还存在着体制上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不到位以及相关的法律和管理机制的不健全,这样必然会滋生一些腐败现象,给土地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造成障碍。
2.2管理与利用之间存在协调问题也就是说土地的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不充分,一些土地的使用规划已经过时,但是并没有及时的通知管理部门,也就导致了在市政的规划过程中不能充分的了解现有的土地情况,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2.3相关部门的征地补偿落实不到位由于城市的不断扩张,基础设置的建设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大,这种情况下需要征收一定的民用地来配合市政工程的建设,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落实好政府补偿,不仅不利于建立和谐的政府和市民之间的关系,还会一定程度上阻碍城市的建设施工。
2.4重罚款轻打击现象这种问题主要出现在对违章用地的查处过程中,由于一些管理和制度上的问题,会导致违章建筑和违章用地的存在,管理部门在发现时并没有及时的予以有力打击,使得这种现象并没有被及时遏制,而是通过一定的罚款处罚解决,这样不仅不利于规范用地,还会导致管理混乱的局面,不利于土地资源的使用和管理。
2.5集约型城市用地少我国的城市用地虽然从总量上看,并不十分紧缺,但是总结构上看,还是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主要表现为城市的粗放用地较多,而集约型的用地较少。这样不仅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还会导致一定的土地资源的浪费。
3、加强土地管理与利用效果的措施办法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土地资源在使用和管理上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的,主要表现为,管理机制的不健全,管理理念的落后和管理措施的实施不力等几个方面,有关部门要想改变土地资源的现有使用和管理状况,就必须要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3.1对后备土地的储备进行改善
3.1.1保持水土,改善生态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虽然经济水平有所提升,但是付出的代价则是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这也限制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从而陷入了这样的恶性循环之中。对此水土的保持力度应该进行加强,生态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与保护。政府也采取了退耕还林、还草等政策来维持生态环境平衡与水土保持。除此之外还应该使用科学合理的耕种方法进行耕种,保持水土的肥沃与营养;开展多样的教育对群众,让其建立环保意识。
3.1.2后备土地开发,创造有利条件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社会发展的方向,我们应该开源节流,加大改善土地现有情况,并积极开发后备资源。一是对已有农田的草地、建设用地、林地等土地开展质量改造,提升该地的生产力;二是科学合理的开发后备资源,积极开发利用可垦的荒草地、废弃地等,补充后备的土地资源。
3.2强化领导作用,完善管理机制政府在土地资源的管理利用中起着关键性的领导作用,对土地资源进行直接管理,因此政府应该领导各个相关部门对用地管理以及监督审核制度进行完善与健全,让土地资源的供应符合市场需求,进行宏观的统一管理。
3.3加大土地管理相关法规宣传,进行思想统一保护耕地及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我国基本国策中的主要内容。落实我国基本国策,应该对土地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相关知识进行普及,让更多的人认识与了解土地利用情况以及规定,对思想进行统一,因此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如在电视媒体、报纸、宣传车、广播、单张等渠道进行宣传。还可以将土地利用的较好的案例作为典范宣传,而对违章违法建设的进行曝光,让人们起到积极监督的作用,让国土资源更加深入民心。
3.4做好规划,加大监管力度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对土地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多,因此资源的浪费与损失也不断的增多。对新一轮的土地使用整体规划与年度计划进行严格有序地落实是避免土地资源浪费的重要手段。土地的规划修编已经成为了土地管理利用规划的重要内容,对土地进行合理科学的整体规划。整体规划能够积极地引导工业往产业基地及建成区进行集中,而人口则往城镇进行集中,居住往社区进行集中。政府对土地资源管理利用的监管也对土地资源的节约有着重要促进作用,如发现违章建筑,可要求不能以罚代建,应该采取强硬的措施令其停工拆除,并追求相关部门责任。
3.5严控审批土地资源利用审批应该作为土地管理的重点管理点,做到除了招拍挂形式出让土地之外,其他用地都应该进行论证预审。严格把关审批项目,未通过预审不允许立项,以下情况不通过审批:与土地规划不符的;无转年度的计划指标的;与国家产业的政策不符、用地超标的;未落实征地补偿的安置工作的;耕地占用不平衡的等。
3.6科学用地,注重开源节流对后备储存土地的开发力度加强,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的使用量,深入调查检点项目的土地使用情况,让界线明确。对闲置土地进行严格控制,按照相关政策对闲置超过两年的土地进行依法无偿的回收,并进行重新规划;对闲置超过一年少于两年的土地,收取开发商土地闲置费(一般为土地价的20%)。早节约土地且科学合理利用的情况下,对农村的闲地、空地、低利用的土地进行整理融合,做好开源节流工作。
3.7重视生态,全民参与对城乡的土地利用差异进行区分与考虑,对国土的生态屏障使用土地进行优先规划,对自然地貌的连续性、持续性进行维护,按照地形、河道的自然形态,充分保持蓄水、水系等通道,对湿地系统进行保护,对原有水生生态总体布局进行恢复,大力支持生态建筑,对各项建设布局合理协调。
3.8 实现土地资源生态价值的资产化管理,进行自然资源生态价值的有效管理,科学合理的规范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是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应该把自然资源生态价值同自然资源实物价值一样纳入国有资产管理的范畴,实现综合化管理。自然资资源生态价值资产化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根据自然资源生态价值功能实际,从生命支持系统功能作用发揭的过程出发,按照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进行投入产出管理,以确保资源所有者权益不受损害、自然资源生态价值保值增值,增加自然资源生态价住产权的可交易性。
总之,土地不仅关系着城市的发展,还关系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关部门应该积极的扭转土地管理观念,加快土地资源的使用和管理向集约型的方式转变,提高我国的土地使用率。
参考文献
摘 要 如今的世界经济正在波动中前进,作为特殊经济体的中国,发展势头不减。其中,作为体现经济发展状况的城镇化以及其中的城镇土地管理,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关键词 城镇化 和谐发展 城镇土地管理现状 土地资源
城市土地资源是指城市市区内的土地资源。城市土地资源是城市建设的空间载体,为城市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以及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必要的场所和空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城市土地资源作为一种有限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在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保持竞争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城市土地资源管理,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进而扩大城市经济总量,提高城市的承载能力,增强城市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已社会关注的热点。
近些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筑林立,土地资源紧缺现象十分普遍,而土地资源本身是一种不可再生、有限的自然资源,对保持城市竞争力,维持其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强化土地资源管理,扩大城市经济总量,提升城市承载能力,最终实现效益最大化已成为当前政府思考的重要课题。
何处理好经济和城市化发展与耕地保护的关系,是现阶段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对城市土地利用来说,就是要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走集约利用的道路。然而,无论土地学科还是城市规划学科,目前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均很少。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首先,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提出了新的见解;其次,系统地阐明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基础和影响回素:第三,建立了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多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评价方法;第四,应用所设计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对福州市进行了案例分析。第五,进一步探讨了实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和措施。本研究不仅可以丰富土地科学和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可以为土地管理职能部门调控土地供给,制定城市上地集约利用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拿城市住宅来说,随着建设生态住宅、绿色住宅呼声的日益高涨,许多房地产开发商开始在住宅小区建设的同时进行园林绿化、试图为住户营造优美的居住环境。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应突出地方特色、具有鲜明的个性,从而发挥最佳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坚持因地制宜因地制宜是住宅小区园林绿化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立地条件的合理利用,二是对园林植物的选择。人们能在树荫下乘凉、聊天、散步,天真活泼的孩子们能在泥土和石缝中寻找小动物;老人们买菜回来能有个歇脚的地方。因此在住宅入口,直到分户入口,都要进行绿化,使人们尽量多接触绿色,多看到园林景观,可以随时随地地享受到新鲜空气、阳光雨露、鸟语花香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坚持高质量优美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健康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关注生活区质量已成为当今住宅建设的发展趋势。目前,有些设计过分强调标志性建筑,占用过多的宛若间建造园林小品,使原本不多的绿化面积更加可怜。强调创新住宅小区园林绿化设计与其它设计一样,要不断创新,切忌在不同的环境中作出相同的设计来。总之,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要特别注重利用城市大环境资源,使小区与城市空间有良好的过渡与协调,为人们创造一个自然亲切的居住空间。
土地是城市和乡村发展的基础。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建设用地需求在不断扩展。乡村土地既要保证为城镇和本区域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农产品,又成为城镇扩展所需土地的直接提供者。以城乡用地矛盾为主要表现的人地矛盾日渐突出。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思想指引下,进行基于经济协调发展的城乡用地结构研究,是针对突出的城乡用地矛盾而开展的,同时,这项研究对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开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土地资源作为我国自然资源中的最重要组成,相应的管理措施必不可少。城乡结合部地区作为城市发展速度最快、最活跃的地区,其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性利用显得尤为重要,是城市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率,集约和节约开发利用土地,关键应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通过摸清城区内闲置土地的数量,筹集资金开发利用存量土地,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第二,合理布局城市土地,做到地尽其力,优地优用;第三,综合开发城市土地,提高土地容积率,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第四,组织科技力量,针对城市存量土地潜力进行分析研究,挖掘城市土地的内部潜力。第五,建立和谐的人地关系,维护土地资源可更新能力。要在对现有土地保护的基础上,严格控制土地开发利用的强度,要对用地单位的容积率和绿化率、公共用地面积等严格控制,以维护土地生态系统的自我更新能力,确保城市土地资源不会遭受新的破坏。
参考文献:
[1]谢文惠,邓卫.城市经济学这.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2]李汉周.我国城市土地资源配置现状及对策研究.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0.
[3]刘美平.城市土地制度的改革与优化.当代经济研究.2002.10.
[4]王玉虎.增强大城市国土规划生命力的几个问题.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89.
[5]胡序威.国土规划的性质及其新时期特点——在深圳市国土规划试点工作会议上的发言.经济地理.2002.
[6]蔡玉梅,王静.开展新一轮国土规划若干问题的探讨.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3.
关键词:传统测绘技术,数字测绘技术,碎部测量
Abstract: surveying and mapping career by leaps and bound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geographic information industry, its service area also has penetrated into all aspects of society. Country's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basic information in the nation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Digit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a more prominent contribution.Key words: traditional mapping techniques, digital mapping technology, broken Ministry of measurement
中图分类号:P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入改革,尤其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信息技术的进步及其在土地利用与管理中的应用,也大大改变着政府对土地资源的管理方式。测绘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已成为国家重要的基础地理信息产业,它为国家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与地理位置有关的各种专题性和综合性的基础信息。现代土地测量主要是指利用现代测绘技术以一定的精度测定土地界,土地权属位置,土地面积并以反应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状况以及质量等级的专门测量。它为国家土地管理部门提供具有现时性的土地详查资料,并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测绘手段通常包括常规测绘方法和数字化测绘。
传统测绘
1.1一种传统的碎部测量方法—量角器配合经纬仪测图法
测图时,将安置仪器的图根控制点称为测站点。量角器配合经纬仪测图法的原理,其实质是按极坐标定点进行测图,观测时先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站点上,绘图板安置于测站旁,用经纬仪测定碎部点的方向与已知方向之间的夹角、测站点至碎部点的距离和碎部点的高程。然后根据测定数据和测图比例尺,通过一定的计算,用量角器和直尺等工具把碎部点的位置展绘在图纸上,并在点的右侧注明其高程,再对照实地描绘地形图。
图1.1 量角器配合经纬仪测图
如图:A,B两点为已知图根控制点,测量并展绘碎部点1的过程如下。
安装仪器
观测员安置经纬仪于测站点A(设其高程为146.80m)上,最取并记录仪器高i(1.61m);将绘图板置于测站旁。
定向
观测员将经纬仪盘左后视另一图根控制点B,置水平度盘读数为0°00′00″,然后再找一个固定、清晰的目标C(或者是另一个控制点)进行瞄准读数,作为检查方向。绘图员对应在展绘好图根控制点的图纸上用铅笔轻轻连结AB两点作为零方向。
立尺
立尺员依次将尺立在地物、地貌特征点上。立尺前,立尺员应弄清实测范围和实地情况,选定立尺点,并与观测员、绘图员共同商定跑尺路线。
观测
观测员转动经纬仪照准部,瞄准立在碎部点1 的标尺,读视距间隔l (29.0cm),中丝读数v (1.61m),竖盘读数L (87°15′)及水平角(59°15′)。观测时,竖盘与水平度盘读数只需读到分。
记录计算
记录测得的视距、中丝读数、竖盘读数及水平度盘读数。计算出测站点至碎部点的水平距离D及高程。计算步骤如下:
1号碎部点的竖直角:
测站点至1号碎部点的距离:
测站点至1号碎部点的高差:
1号碎部点的高程:
展绘碎部点
绘图员用细针将量角器的圆心准确固定在图上测站点A处,转动量角器,将量角器上等于水平角(59°15′)的刻划线对准起始方向线AB(如图A-15),此时量角器的零方向便是碎部点1和A点连线的方向,然后用测图比例尺测得的水平距离求得测站点至碎部点的图上距离,在该方向上定出点1的位置,并在点的右侧注明其高程。
同法,测出其余各碎部点的平面位置与高程,展绘于图上,并随测随绘等高线和地物。观测过程中应适时地对检查方向进行观测以检查度盘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图1.1.6 展碎部点
量角器配合经纬仪测图法一般需要4个人操作,其分工是:1人观测,1人记录,1人绘图,1人立尺。若测区较大,可分成若干图幅,分别测绘,最后拼接成全区地形图。为了相邻图幅的拼接,每幅图应测出内图廓外5~10㎜。
2 数字化测绘
2.1数字化测绘—全站仪采集碎部点的测量
2.1.1 全站仪在采集碎部点的操作流程
(1)测区的划分
在全站仪的数字化手段下的测绘不再受图幅的限制,在全站仪的支持下,计算机可以同时处理整个测区的全部数据,因此全站仪下的数字化测图是以路,河,山脊等为界限,同时以自然地块进行分区测绘。
(2) 测绘人员安排
根据仪器的特点,一个作业小组一般有测站一人,镜站1~3人,绘图人员1~2人。绘图人员需与测站保持良好的通讯联系,使草图上的点号与全站仪内存上的点号保持一致。
(3) 碎部的确定
全站仪下的数字绘图碎部确定,除了要求和平板仪测图的碎部点的确定以之外,还必须得考虑数字测图,计算机制图和测绘系统的特点,即所有的碎部点都必须测定三维坐标,所以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对于有方位的独立地物应测定两个点的坐标,取两个点的中点,并以两点的连线确定符号的方位。对任何有比例的矩形地物,只要测出三点即可得出另一点。而依比例的双线地物,如道路,沟渠,河流等,测定两侧边线特征点的坐标。铁路测定中心线上点的坐标。
其次,房屋的附属建筑,如台阶等,以及房屋轮廓线的交点不实际测量,而是按垂直线法计算出交点的坐标。
再次,圆形地物应该在圆周上测定均匀分布的三点坐标。较小的也可以测定对径方向上的两个点的坐标。圆弧线一般应测定起始点和终点以及大致在中间的点。而在测制等弧线范围内的坎和坡时,应该要量出比高和测得坡角线的高程。而如果测图系统给出标准图块,则必须要根据标准图块标注的点测定其坐标。
(4)具体操作过程
首先要安装仪器,即把三脚架打开,伸到适当位置,拧紧三个固定螺旋。然后将仪器安装到三脚架上固定。利用光学对中器对中测站点利用再利用圆气泡粗平仪器和管气泡精平仪器进行整平,使偏离度在误差范围内,然后量取测量前仪器的高度,精确到厘米。
其次,打开仪器的电源,对仪器进行参数设置。仪器的参数是控制仪器测量状态,显示状态数据改正等功能的变量,在全站仪中可以根据测量要求通过键盘进行改变,并且所选取的选择项可以在存储器中,保留到下次更改为止。
再次,定向。取与站点相邻且距离较远的一个控制点作为定向点,将全站仪准确照定线点目标,然后按照全站仪水平度盘置零。同时与测站点相邻的另一个控制点作为检查点进行检查,用全站仪测定该点的位置,算得的检核点的高程较差控制在六分之一的等高距。
注意:
①先观测一下后视点的坐标,比较一下与输入的后视点坐标的差值,在1CM内,则可继续测量,否则需要重新后视定向(可能需要重新对中整平)。
②使用棱镜测量时,要确保使用棱镜模式进行测量。如果使用无棱镜模式或无棱镜超长模式进行测量,就不能保证测量精度。
最后,在碎部放置棱镜,全站仪准确待测碎部点进行水平角,竖直角,距离测量或者坐标测量。完成后进行绘制草图的工作。
2.1.2 全站仪数字测图碎部测量常用的方法—极坐标法
传统的极坐标法一般常用于短距离的点位放样。但随着仪器的发展极坐标法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在地形地貌条件复杂的地段,极坐标法更具有适用,快捷,灵活方便的优点。极坐标测定碎部点多数情况下,棱镜中心能安置在待测碎部点上,但有些情况下棱镜只能安装在碎部点的周围。如测量电线杆的位置时,就不能安置在电线杆的中心。如果能将棱镜安置在测站点至碎部点方向线上的碎部点前面或者后面,或者使棱镜的位置与测站点和碎部点之间的夹角成直角,则可以用小钢尺量出棱镜所在位置与碎部点之间的距离。
在数字测图中还可以采用“一步测量法”,即在图根导线选点,埋桩以后,图根导线测量和碎部测量同步进行。在一个测站上,先测导线的角度,边长等观测数据,紧接着在该测站进行碎部点测量。而且一步测量法也可以满足现场实时成图的需要。
结语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现代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是我们获取数据及分析数据的手段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随着测绘事业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测绘工作的尺度也不断扩大。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测绘的需求,突出了及时性,现时性,动态性和多样性,尤其是对数字化测绘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这就需要引入更多的技术手段和理念。大力开展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与研究将是测绘部门提升自身竞争实力和创造经济效益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